学业辅导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业辅导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涯辅导;职业规划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概念
(1)生涯辅导的源起。生涯辅导的前身是职业辅导。传统的职业辅导重在人与职业的匹配上,而生涯辅导以人生命历程中的事业生涯发展为核心,关心个体一生当中的教育、职业有关的生存角色的选择与发展,其范围比职业辅导更广。职业指导从20世纪诞生以来,主要经历了指导式咨询、非指导式咨询、生涯辅导的发展过程,产生了特指因素论、发展性理论、类型学理论以及社会学习理论等众多理论。20世纪60年代末期到70年代初期,生涯辅导一词随着生涯辅导理论在学术文献中的大量涌现,特别是生涯发展理论的提出,终于替代了职业辅导地位。70年代,生涯教育运动在美国的提出,为生涯辅导在学校内的运用起到了助推器的作用。(2)生涯辅导的概念。美国职业辅导协会主席霍克认为,生涯辅导是帮助个人将自己与工作世界中的角色二者发展与接纳成一个整体的概念。生涯辅导的过程包括成长因素分析、个人潜能分析、环境分析等方面。生涯辅导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塑造、潜能开发和创业、创新能力的引导,把以解决“问题”为主的职业指导思路转变成为以发展学生为主的生涯辅导理念。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必要性
(1)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维护社会稳定与经济发展的需求。就业是民生之本,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保就业就是保民生,就是保稳定,保发展。无论大学毕业生因哪种因素找不到工作,都会造成毕业生缺乏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甚至产生心理不平衡,进而影响家庭、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因此,在高校大力倡导和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缓和与疏解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手段,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充分开发大学生的人力资源,保持社会的稳定、经济可持续发展以及实现社会职业结构的优化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2)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大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从人生发展的角度,大学生处于生涯发展的关键阶段,面临许多关乎未来的重大抉择,如学业、职业、婚姻等,亟待建立自我认同,作为抉择的依据。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通过生涯探索,帮助大学生树立生涯意识,逐渐明晰生涯发展方向,以制定具体的生涯计划和准备的过程。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对在校大学生给予及时、合理的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做出正确的职业选择、定位,顺利实现就业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帮助大学生自身解决就业问题行之有效的途径。(3)高校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是家庭的需要。人们职业生涯的每个阶段都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在我国基本国情下,个人的成长过程过多地受到家庭的影响。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家庭的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职业生涯与家庭责任之间的平衡尤其重要。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方案设计
(1)专题辅导。专题辅导指就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举办专题讲座、报告、交流会等,旨在帮助学生解决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中的实际问题。(2)开设课程。开设课程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辅导的主渠道。课程介入指开设职业生涯辅导课程,传授职业生涯发展的理论、知识与策略等。在职业生涯辅导的初期,学生对职业生涯发展知之较少,需要适度开设相关课程,引导学生认识并接受职业生涯理念。本课程的重点是向学生介绍职业生涯发展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培养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的意识与能力。浙江师范大学行知学院积极探索,将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修课纳入教学计划,并逐步建立以就业指导课为载体、以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为重点,以专家讲座、心理辅导、企业实习等为辅助的多形式、多途径、全程化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体系,编写了校本教材《规划未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直接把该门课定位为实践性课程,开展体验式教学。变职业指导为生涯发展辅导。避免把就业指导课变成枯燥的文化课,提高就业指导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改变传统的说教式授课,逐步向以人为本的职业生涯辅导模式转变。(3)人才测评。人才测评是运用现代心理学、管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通过心理测验、情境模拟等手段对人的能力水平、性格特征等因素进行测量,并根据职位需求及企业组织特性对其素质状况、发展潜力、个性特点等心理特征做出科学的评价。从功用的角度上,人才测评可分为选拔性测评、配置性测评、开发性测评、诊断性测评、考核性测评等等。比较常用的人才测评系统有careersky人才测评系统、朗途等。
参 考 文 献
[1]杨迎春.美国高校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2006(4)
篇2
[中图分类号] R14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7)08(c)-0135-03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an effective and feasible interventions to improve the academic emotions of health worker and improve learning outcomes.Methods A total of 30 people were selected from 109 health workers who were train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pril to October 2016.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experimental group and control group,each group of 15 people.The 5-week group counseling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and the general academic emotions survey was conducted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intervention.Results After 5 times of group counseling,the positive scores of the health worker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improved,the negative emotional score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Key words]Group counseling;Health worker;Academic emotions;Military health service
卫生学兵,是指经过短期卫生知识培训学习,专门从事基层卫生工作的士兵[1-2]。卫生学兵群体均从刚入伍的新兵中选拔组成,其学历从高中生到研究生层次不等,从学校刚毕业就走进部队,面对部队不同的环境和艰巨的训练任务,本身就存在很多情绪问题[3];与此同时,又需要在短时间内学习复杂的卫生方面的新知识,完成繁重的学习任务,这些也会让学兵们产生另外的学习方面的情绪。有学者定义这些与学业进展、课堂教学和学业成就有直接关系的各种情绪(愉快、焦虑等)的总称为学业情绪[4]。
有学者[5-7]采用一定的干预措施来改善在校学生的学业情绪,来提高学生的学业成就和其他方面能力。但是,目前这些研究的对象均来源于在校大学生,而面对部队卫生学兵这一特殊的群体,相关研究甚少。如何探讨出一套有效的干预模式,来改善卫生学兵的学业情绪,在短时间内快速提高学业成就,为以后?l生学兵的培养提供科学方法,对我军的改革与发展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本职工作和培养卫生学兵的工作实践,进行了积极尝试和大胆探索,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对2016年在我院学习培训的109名卫生学兵进行招募,经过筛选和面试,选出愿意参加团体辅导和问卷调查的30名,均为刚入伍的新兵,男性,年龄19~24岁,均为高中及以上文化。进行随机分组,15人为实验组,常规理论授课,并给予团体辅导;另15人为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理论授课不进行团体辅导。
1.2方法
1.2.1调查工具 大学生一般学业情绪问卷[8]包括学生在学习中最常体验的10种情绪:焦虑、厌学、放松、自豪、羞愧、失望、愉快、希望、气愤、兴趣。问卷各分测试的α系数为0.641~0.887,重测信度0.563~0.866。
1.2.2团体辅导方案 根据学业情绪的影响因素[9-10]和社会学习理论,并结合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通过访谈了解的学兵的心理困惑和需求,自行设置团体辅导内容,制定时遵循团体辅导的基本理念[11],并请专家给予审核,最终形成有效完整的适合卫生学兵并对学业有影响的团体辅导方案,连续5周,每周1次,每次90分钟,见表1。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分析工具软件SPSS 19.0对所获得的有效数据进行录入和统计分析,数据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进行t检验,以P
2结果
实验组干预前后卫生学兵在各分测试得分发生变化,在放松、愉快、希望、兴趣积极情绪上得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得分在厌学、放松、气愤、失望、愉快、希望及兴趣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3.1卫生学兵学业情绪分析
学业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是指在教学和学习过程中,与学生学业活动相关的各种情绪体验[12],它是人脑的高级功能,对个体的学习、记忆、决策等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团体辅导对改善卫生学兵学业情绪效果明显,在兴趣、厌学、失望、气愤情绪方面的改善与杨萍等[7]对大学生的研究基本一致。卫生学兵从学校毕业到部队,本想体验不同的生活,现在又回到教室进行学校式的学习,势必会产生失望、抵触情绪,继而会厌学,更难以有学习的兴趣,这些都会制约着卫生学兵的学习效果。卫生学兵均是从新兵中选优出来的,所以卫生学兵普遍感到自豪,在学习中羞愧情绪较少,辅导前后两组学兵的自豪、羞愧情绪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要是提升了学兵的愉快、希望和兴趣等积极情绪,降低了厌学、失望和气愤等消极情绪,改善了学兵的学习行为,有效促进学兵快乐、积极、主动地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提高了学兵的教学效果。
3.2改善学业情绪的团体辅导方法分析
团体辅导是一种在团体情境下通过团体成员间的人际互动模式进行的一种心理辅导形式[11]。根据人本主义理论,人都有积极自我改善和要求上进的意愿,本次招募的成员都是自愿参加的,且有强烈改变的需求的学兵。团体辅导方案是基于积极心理学和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技术,结合访谈和分析以往卫生学兵在学习中所表现出的学业情绪的基础上编制的,团体辅导中通过成员间互帮互助、相互观察学习,领导者通过支持和鼓励来帮助卫生学兵们认识自我,接纳肯定自己,并挖掘自我潜能,找到自身的力量和价值,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唤醒了学兵的积极情绪,控制了消极情绪,根据积极心理学理论,当学兵处于积极的情绪状态时,就会更乐于学习、善于学习,主动学习。卫生学兵来院的学习的动机是不同的[13],很多学者[14-16]研究不同的动机会导致不同的学习成绩,团体辅导通过改变学兵的不正确的认知,纠正了不良学习的动机,明确了学习目标,激发了学习热情,提升了学习的希望,而团体辅导中学习策略和自我管理技巧的掌握和提高,也更进一步激发了学习兴趣。团体互动中和谐包容的氛围也让卫生学兵们体会到积极的愉快、自豪的情绪。所有这些都进一步提高了学兵的学业成就,保障了?W习效果。
篇3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情景;高职学生;笔记策略;实验研究
一、问题提出
21 世纪是学习的时代。高职生的学习不仅是学知识、学专业,更重要的是学方法、学策略,发展和提升学习能力。近年来,国内学者提出的“三五”进取型学习法,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学习方法。其基本要素是“五要、五先、五会”。其中“五要”之一便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扼要记笔记。美国心理学家巴纳特(1981)以大学生为对象做了一个实验,研究了做笔记与不做笔记对听课学习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听课的同时,自己动手写摘要组的学习成绩最好;在听课的同时看摘要,但自己不动手组的学习成绩次之;单纯听讲而不做笔记,也看不到摘要组成绩最差[1]。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教学手段在高职专业教学中得到普及。多媒体课件的普遍应用,能大大增加课堂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对提高教学效率、丰富课堂内容有极大帮助,但多媒体教学节奏过快,致使许多学生来不及思考、记笔记,使学生“笔记难”现象也愈加突出。
那么,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是否需要记课堂笔记?教师如何保证学生有效记录的前提下搞好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在对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指导时如何针对性地促使他们掌握记笔记技术、积累学习策略、最终学会学习?本课题组通过问卷调查及实验研究等方法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方法
(一)、问卷调查法
1、调查对象及方法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随机抽取3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问卷调查。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问卷282份(回收率为94.0%),有效问卷270份(有效率为90.0%)。
2、调查内容及问卷设计
“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调查问卷由本课题组自行编制。问卷内容主要涉及调查学生在多媒体情境下对做笔记的认知态度;课堂笔记的行为及原因;记笔记的方法及笔记的课后整理与利用等方面的情况。调查问卷共设计了诸如“多媒体教学情境是否有必要做笔记”“多媒体教学情境课堂笔记对学习是否有帮助”等15 个问题, 每个问题4 个选项。首先用问卷初稿随机抽取部分学生进行预备调查, 根据结果对一些易产生歧义的题项进行修改;然后,对调查对象正式施测。
(二)实验研究法
1、实验对象
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园林技术专业两个自然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同一学科由同一教师授课,排除教师教学方式不同对学业成绩产生的影响。
2、实验内容
探索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与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教师不同辅导方案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笔记策略对学业成绩的影响。
3、实验过程
(1)学期初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采用A(常规普通多媒体课件)、B(基于笔记策略优化处理的多媒体课件)两种不同的多媒体课件设计方案进行授课;
(2)学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根据笔记的完整性、重点性、组织性、条理性和策略性等标准进行评分;
(3)下半学期在对照班和实验班都采用同一多媒体课件进行授课,但教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 ,在对照班和实验班分别使用A(传统接受式)和B(创新体验式)两套不同的辅导方案;
(4)期末考试前再次收查笔记且按同样的标准评分;
(5)期末考试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考试成绩进行对比分析。
(三) 数据处理
问卷调查和实验研究所得数据都用 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处理。
三、调查研究结果及分析
(一)、 问卷调查结果及分析
1、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对课堂笔记认知的分析
调查显示,85.9%的学生认为有必要做笔记,95.2%的学生认识到记笔记能帮助学习,只有14.1%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记不记笔记没有关系,课后可以拷贝课件。这表明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记笔记仍然是有必要的。通过课堂笔记,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可使注意力集中,紧跟教师思路[2];同时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学习内容,将个人对该问题的理解和创见记录下来, 提高认知加工的深度和理解的深度[3]。因此,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4]。记笔记的过程,其实就是知识在学生的大脑中进行重新建构的过程[5],不是完全依赖拷贝一份电子课件所能替代的。参见表1。
2、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行为分析
28.5%的学生 “做全部笔记或大部分笔记”,40.7%的学生“做较少笔记”,”“基本不做笔记”与“完全不计”的学生占了30.8%,这表明在现有的多媒体授课中,学生的笔记情况不太理想。进一步调查不记笔记的原因:首先,课程节奏过快。在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老师鼠标一点就几乎相当于过去的一黑板,屏幕上闪现的教学内容转瞬即逝,致使学生来不及记笔记、来不及思考;其次,信息量太大。有些课件照搬书本内容,文字太多,没有选择颜色对比鲜明的配色方案突出重点,学生无从记起。第三,主要脉络层次不如传统板书清晰。传统板书每堂课结束时,重点都体现在黑板上,但多媒体由于每一屏幕显示的内容有限,不能很好体现这一点[6]。由此可见,学生的笔记行为较大程度受到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影响,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笔记策略的运用,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参见表2。
3、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技术分析
调查发现:90.7%的高职学生采用传统记笔记的方法,按老师的格式照抄课件内容或教学重点,很少记录自己的思路、疑问及突然闪现的思想火光,对笔记的内容懒于进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课后也不留时间对课堂笔记进行整理。可见,传统型笔记策略属于被动学习,缺乏主动探究的精神,不能及时地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整合新知识,不具备创新性学习的功能和特点。因此,教师在多媒体情境教学中,不仅应注意到学生记笔记这一形式,更应注重学生如何记笔记这一实质。教会学生逐步学会使用具有创新性的笔记技术,形成良好的笔记策略。参见表3。
4、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课堂笔记利用情况分析
58.2%的学生只有在考前才复习,记笔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应付考试。这说明高职学生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是比较低的,课堂笔记并没有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对于大部分高职学生来说,如何有效地利用课堂笔记, 还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参见表4。
(二) 实验研究结果与分析
1、教师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影响比较
本课题组设计了2 套多媒体课件处理方案,探讨不同多媒体课件处理及不同授课方式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其中方案 A为常规普通的多媒体课件,文字较多,信息量较大;教师授课时以埋头操作电脑,演示课件为主,很少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方案B课件在A的基础上基于笔记策略从课件内容、课件形式等方面进行优化,例如把需要做笔记的文本框以一种比较明确的颜色或符号加以标示等。教师授课时边演示课件边进行详尽阐述,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期中收查学生课堂笔记进行评分。结果表明:实验班的课堂笔记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班。教师多媒体课件基于笔记策略的优化处理和讲课速度与课件相配合的授课方式对学生的笔记策略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参见表5。
2、教师的辅导与反馈对学生笔记策略的影响比较
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采用2 套教学方案就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进行专题辅导。其中方案 A为传统接受式,主要由教师传授具体的笔记技术,教师对笔记不进行评价和反馈;方案B为创新体验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具体学习情景中使用笔记策略所遇到的问题进行辅导。教师多次抽查学生笔记 ,并进行评价和反馈 , 展览优秀笔记。对照班采用方案 A,实验班采用方案B,学期结束由学生评价笔记策略辅导对他们实际笔记策略运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媒体情境学生笔记策略辅导与教师的评价反馈对学生笔记能力有促进作用且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体验式学习比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接受式学习对学生的影响更大。
3、 课堂笔记质量与考试成绩相关
比较实验班与对照班的期末考试成绩,发现实验班的平均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班,课堂笔记得分与考试成绩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可见, 笔记策略的运用对考试成绩确有促进作用。学业优良的学生能有效的记录课堂笔记,同时也科学地利用课堂笔记来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 从而取得优良的成绩。
四、结论
(一)、多媒体教学情境下课堂笔记仍然是学生提高学习效率,提高自学能力的最有效方式,高职学生仍然有必要做好课堂笔记。
(二)、多媒体教学情境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不容乐观,大部分学生的笔记技术仍然是采取传统式课堂笔记策略,课堂笔记的利用率比较低。多媒体教学情境下高职学生应树立正确的笔记观,采用创新性笔记策略,有效的记录和利用课堂笔记。
(三)、教师多媒体课件水平及授课方式影响高职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与运用。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规律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从课件形式、课件内容、课件展示、授课过程与师生交流方面尽量规避由多媒体教学自身特点带来的“笔记难”的负面影响。
(四)、笔记策略辅导的不同方式及教师的评价和反馈可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笔记策略的生成、运用和改进。教师要对学生的笔记策略给予一定的指导。
(五)、多媒体情景高职学生的笔记策略运用水平与学业成绩呈正相关。
[参考文献]
[1]朱蕾.高中生笔记策略及其辅导的实证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2006
[2]魏安赐.怎样有效地听课和作笔记―大学学习方法系列漫谈之二[J].河北工业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22(4):21-23
[3]樊秦芳,樊琪,陈洁.大学生课堂笔记策略现状研究[J]. 心理与行为研究,2007 ,5 (1) :7074
[4]邹克琴,叶子弘,李素芳.浅谈多媒体教学与学生课堂笔记的关系[J].科技创新导报 2008(2):215
[5]樊琪,朱蕾.中学生笔记策略及其干预研究[J].心理科学,2007 ,30 (6) :13591362
[6]白淑英. 浅谈多媒体教学及课件制作应注意的问题[J]. 气象教育与科技,2006,29(4):19-22
篇4
绩效考核作为关系教师切身利益的大事,如何考核绩效考量着校长的智慧。客观地说,一份绩效评价表要想实现绝对公平不容易,为了照顾大多数,就会陷入平均分配而挫伤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为了鼓励教师争先创优,就可能倾斜于部分教师而让那些一般的教师心生怨艾。因此,管理者和普通教师之间往往存在一种博弈。有没有一种既能调动绝大多数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又能让优秀教师脱颖而出的方案呢?显然,答案是肯定的。
一般来说,为了考核教师工作的全貌,常常会将教师的工作划分为几大块,比如师德师风、工作量、出勤、班主任工作、教学业绩、教科研业绩、校务工作等几块。但是这样的设计也有一个先天性的不足,常规性工作占去了考核一半的比重,比如师德师风、工作量、出勤等,降低了“绩效”的比重,或者说是稀释了绩效考核的比重。同时,从操作来看,如果平均分摊每一块分数,还可能陷入培养全才教师的误区。因为当每一块都需要教师全力以赴才能获得成功,而在有些擅长的单项上又不能使得教师获得足够的绩效肯定的话,那么,教师唯有朝着全面进步的方向去努力,事实上,这是将教师引入全面发展全面平庸的境地,教师很难实现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
因此,笔者认为,绩效考核方案首先要突出体现绩效项目如教学业绩、教科研、辅导学生、班主任绩效等的比重,降低其他常规性项目的权重,因为教师的基础性工资里已经体现了对常规性项目的工作酬劳。同时,为保证绩效考核的神圣和严肃,针对一些应该做到而未做到的常规项目,如师德师风等,可以突破零分的底分限制,严重地实行倒扣分,或者制定问责制。其次,绩效考核方案要突破天花板现象,鼓励教师挖掘自身潜能,发挥个性优势。比如有的教师辅导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一学期能培养多位学生竞赛获奖,然而在天花板的限制下,他可能就满足于一两个辅导奖励,这实际上是限制了教师的热情。因此,对于真正属于教师绩效部分的几块,可以采取“下不设底、上不封顶,只定梯次”的做法。比如教学成绩,可以依据同科组平均成绩作为参照系,计算平均分或者推进率,每上升1分加一个比例分,每下降1分就减去一个比例分的形式,照此类推。这样就能打破平衡,有效激活教师的教学激情。如上文中的例子,教师在公开课方面成绩突出,则可以在公开课一项中,突破10分的限制,以4分一个梯次来看,她获得校、区、市、省的奖励,就可以一举获得16分的绩效分。当然,各板块每一项目中梯次分值的设计也需要平衡,要根据付出的辛劳和难易度去综合考量。
篇5
[关键词]辅导员;成才规划;辅导;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2-0066-02
近年来,高校积极开展大学生成才规划(以下简称“成才规划)工作,成才规划是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新载体,是培养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新措施,是促进辅导员向专业化、职业化发展的新途径。辅导员是学生进行成才规划的引路人、培养人和监督人。为了进一步改进和完善高校成才规划工作,本文在梳理分析辅导员在开展成才规划辅导现状和困境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辅导员开展成才规划辅导实效性的对策。
一、辅导员开展成才规划辅导的现状和困境
(一)辅导员在开展成才规划辅导中的现状
1.工作任务繁杂,专业领域不深。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工作职责不明确,工作繁杂,各个学院(系)的辅导员的工作安排各有不同,涉及到教学、行政、学生工作(学生奖惩、资助、文体活动等)、党建等领域,辅导员在工作上成了“杂家化”。有的辅导员重视自己的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研究,导致缺乏应有的知识体系和较好的工作方法。
2.规划意识不强,理论知识不足。一方面辅导员对于成才规划看法和重视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辅导员认为形式大于内容,没有全面了解成才规划的意义;有的辅导员认为成才规划是自己工作的一个小部分,简单安排或只要学生填写内容就行;有的是在学校检查时才安排学生填写或补充相关内容。另一方面,由于多数辅导员未全面掌握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知识体系,在学生成才规划辅导上缺乏理论支撑和指导,也直接影响辅导员开展成才规划辅导的力度和宽度。
3.辅导方法简单,创新措施不够。部分高校还未建立成才规划教育服务体系,辅导员在开展成才规划辅导时存在方法和措施方面的问题。一是在给新生讲解成才规划时缺乏说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没有激发学生对成才规划的兴趣和重视。二是在辅导学生撰写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时偏重就业问题,辅导形式单调不系统,缺乏实质内容。三是辅导员因学生多未能对每个学生进行一一辅导,大部分学生的成才规划没有得到反馈和指导,即使发现了问题,也没有及时采取措施要学生改正。
(二)辅导员开展成才规划辅导中的困境
1.成才规划辅导的延续性与辅导员管理机制的矛盾。成才规划的动态过程决定了辅导具有延续性。从进校后对学业生涯和职业生涯进行整体规划到每个学年的具体目标撰写,从每学期日常执行到期末自查整改,这些阶段和环节都离不开辅导员的跟踪辅导。然而,部分高校在辅导员管理机制上存在宽口径松管理问题,导致辅导员队伍素质参差不齐;在辅导员培训机制上存在重日常工作轻学习培训,导致辅导员理论水平较低;在辅导员的业绩考核机制上无成才规划的工作量,导致辅导员无激情、无心思去开展成才规划辅导。
2.成才规划辅导的特殊性与辅导员自身定位的矛盾。成才规划是一项系统工程,其辅导工作特殊性决定了导师队伍要专职化和专业化。辅导员在“规划――执行――整改――执行”这样一个动态过程中要进行跟踪辅导。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了解后进生存在的问题,与心理问题学生交流谈话,对成才规划敷衍的学生要督促整改等。在实际中,由于辅导员在高校教师队伍中社会地位低、待遇差,辅导员所开展的学生工作不能量化又无自身专业领域的提高,部分辅导员并没有把辅导员岗位作为一个事业定位,都想往专职教师或行政部门转岗,导致辅导员队伍不稳定,成才规划辅导缺乏长期连续性,常常出现间断和断线现象。
3.成才规划辅导的理想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在理想性方面,成才规划要求大学生从进入大学时就对四年的学业和未来的职业进行规划设计,充分利用四年的时间实现各项目标和提高自身就业竞争力。并为学生安排专职辅导教师,辅导学生撰写成才规划,监督学生认真执行规划目标,督促学生自查整改,帮助学生解放思想、学习和生活的难题。
二、提高辅导员开展成才规划辅导的实效性对策
(一)重视成才规划顶层设计和运行机制,构建学生成才服务体系
1.做设计抓队伍重辅导。高校遵循高等教育规律,把成才规划作为培养人才重要工程来抓。一是做好管理、培训、辅导和评估为一体的顶层设计,制定符合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案,在全校教职工中强化人才意识、育人意识和责任意识。二是让辅导员成为成才规划工作的有力推动者和建设者,激励辅导员在成才规划辅导中以引路人、培养人和监督人的身份从事辅导工作。三是制定成才规划辅导联动机制。建立以辅导员、专业教师为主体的导师队伍,辅导员将学生专业的学习情况与专业教师对接,共同帮助学生实现规划目标。
2.建机制办培训重建设。一是建立辅导员工作机制,合理分配辅导员的工作。学校要尽量让辅导员从繁杂的学生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制定辅导员成长计划,安排辅导员接受相关专业学习,鼓励辅导员往成才规划的管理、辅导和研究方向发展。二是建立成才规划培训交流制度。让刚上任的辅导员通过培训交流会尽早熟悉成才规划流程和事项,确保成才规划工作不间断、不推延。三是制定成才规划考核机制。建立成才规划辅导奖惩制度,把考核结果纳入学校的目标绩效考核体系中。积极调动各部门、辅导员队伍重视成才规划工作,主动开展工作,积极解决存在的问题,鼓励用创新思维创造性开展成才规划工作。
3.开课程编手册重实效。首先,开设成才规划辅导课程,课程要给学生讲清楚“什么是成才规划”、为什么要做成才规划”、“如何做好成才规划”和“如何自查整改”等问题。在课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激情和信心,帮助学生把学业和职业规划好、监督学生把各项目标执行好以及督促学生把问题整改好。其次,为学生设计编撰成才规划记录手册。手册内容包含成才规划介绍、四年总规划目标、每学年具体目标、每学期执行情况、整改措施和导师评语。在规划范围上将手册分为学业生涯篇和职业生涯篇,学业生涯篇包含思想政治素质目标、专业学习目标、个人素质提升目标等内容,职业生涯篇包含职业目标、职业技能和素质、职业测试和职业体验等内容。
(二)辅导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成才规划专业导师
1.明确工作定位,增强育人意识。一是辅导员要明确自己是大学生“思想问题的解惑者、专业学习的指导者、人生发展的导航者、生活心理的关怀者”的定位,把成才规划辅导作为辅导员生涯的重要平台,特别是在成才规划辅导中承担引路人、培养人和监督人的重要角色,把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和成功的作为自己的职业使命。二是成才规划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和全面发展,辅导员要在思想上强化“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意识;加强自身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关心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关爱学生在心理上的健康,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困难;引导学生走对路,培养学生做好人,鼓励学生有进步,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能力。
2.加强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科研。首先,辅导员在成才规划工作中不能停留在事务性工作中,要不断扩展知识结构,提高辅导水平。成才规划辅导的特殊性要求辅导员加强对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哲学、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规划等学科进行系统的学习,了解大学生成长特点和思想动态,掌握人才培养的要求和方法,真正懂得学生需要什么样的辅导,使辅导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其次,辅导员长期从事成才规划辅导有着较好的科研资源,可以将成才规划辅导工作经验方法和丰富的信息资料进行整理,再结合辅导过程中出现的难点和问题进行课题式研究。这既提升了辅导员的科研水平又不断为成才规划工作输出更多的理论成果,为今后完善成才规划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
3.善于总结经验,创新工作方法。由于校情不一样,在开展成才规划辅导的过程中,辅导员要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实际工作中要主动发现问题、梳理问题和总结问题,归纳经验,创新工作方法,要找到成才规划辅导的切入点、突破点、着眼点和落脚点,提高成才规划的实效性。一是要客观分析自己的辅导思路和方法,发扬优点摒弃缺点;二是要摸准学生对成才规划的心理趋向,引导学生端正成才态度;三是要结合自己在成才规划辅导中的难点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新点子、好方法;四是要对学校制订实施方案运行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找出好的措施和不足之处,为学校改进和完善成才规划工作提供改革方案。
参考文献:
[1]余家鹏.高校开展大学生成才规划的意义探析[J].管理观察,2014(16):95.
[2]李莉芳.辅导员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的职能[J].经济师,2008(3):94.
篇6
(浙江大学求是学院,浙江杭州310058)
摘要:大类培养下,高校学生育人模式面临诸多困难与挑战。浙江大学求是学院丹青学园应用经济学上的“帕累托改进”理论,围绕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和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探索了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优化与推进方案。
关键词 :高校;大类培养;育人模式;“帕累托改进”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013—03
通识教育已成为世界一流大学本科生培养的通行模式。自2008年以来,浙江大学实行大类招生大类培养、“一横多纵”的教育管理体制,这是对本科教育教学的重要改革。求是学院基于此而诞生,专门负责大类招生以及专业确认前学生的通识教育培养。其下辖三大学园——丹阳青溪学园、紫云碧峰学园、蓝田学园,实施属地化管理。与世界一流大学目标相适应,三大学园以建设世界一流学园为己任,努力探索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新途径、新方法。本文以丹青学园为例,基于“帕累托改进”理论,直面大类培养的困难与挑战,借鉴国际经验,探索大类培养育人模式的优化与推进方案。
一、大类培养的困难与挑战
丹青学园成立于2008年7月,秉承浙江大学“求是创新”校训,营造“自信、负责、大气、有为”氛围,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并重、德育智育美育协同、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未来领导者。学园现有一二年级本科生3800余名,涵盖人文、社科、理科、理科(生命与环境)、国防生、内地民族生以及贵州大学交流生。学园有两位学园主任和13位专职辅导员,另有兼职辅导员、兼职组织员、班主任、新生之友和学长组等。学园除党总支下设21个本科生党支部、分团委下设13个团总支外,还有党员素质发展中心、学生会、新闻推广中心、学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指导中心、心翔学生资助中心、阳光心旅社、文体中心、新生之友工作委员会等党团学组织。
在大类培养机制运行六年多来,如下矛盾亟待解决:
(一)学生基数大、成分多元,而专职辅导员数量少、精力有限
平均每位专职辅导员要联系300名学生不等,一对多的现实无法做到全覆盖以及满足群体的个性化需求。加之,因思政工作与学生事务的高度交融,辅导员在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难以均衡。此外,辅导员自身的年龄和经验层次梯度化不明显,不仅会遭遇青年干部职业成长中的瓶颈与困惑,而且对学生的前瞻性引领也会显得相对不足。
(二)学生学业问题集中,而教学人员、名师名家配备缺失
大类培养下,求是学院的专职教师成分比较单一,且职能主要集中于传统思政教师的工作范畴,学业监控和学业指导的技能相对欠缺,而学业恰恰是当下学生各类心理困难问题引发的关键点。
(三)学生归属感诉求强烈,而实际专业支撑性不足
相比专业教育,大类培养下实行的通识教育,其学科和专业背景显得比较单薄。因主修专业确认的压力,学生唯“学分”、唯“绩点”现象严重,综合素质的锤炼和学科视野的开拓并非如设计之初那样得到有效提升。虽然目前学园与所对口专业院系间的衔接机制已初具形态,班主任、新生之友和优秀学长尽其所能地介入了学园育人体系,但依然无法满足学生们对归属感和安全感的心理诉求以及求真求知的探索欲望。
(四)属地物理空间建设有余,文化精神培育尚未形成独特标识
书院是以学生宿舍区为载体,旨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的文化育人环境,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做学问的道理,强调学生的自我教育和自主发展。但因建校之初后勤产业化管理的现实,现有属地管理侧重物理空间建设,忽视了如何通过有效的活动载体构建学园的文化精神,以形成学园学生独特的行为模式与行为习惯。长此以往,学生对于学园的情感维系随着年级的升高逐渐弱化,无法持续性产生赖以迸发自豪感和荣誉感的内在动力。
二、基于“帕累托改进”的育人模式探讨
“帕累托改进”是以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命名的,并基于帕累托最优基础之上。它是指在资源闲置或市场失效的情况下,在不减少一方的福利时,通过改变现有的资源配置而提高另一方的福利。针对大类培养过程中的矛盾,在不影响现有体制的正常秩序,不影响后勤产业的管理,不影响园院衔接的顺利性,学园从服务主体、服务抓手、服务对象和服务环境等方面做出有效调整,以实现“帕累托改进”。
(一)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
为实现“帕累托改进”理论的目标,首先要协调各方资源,完善服务主体。从专职思政教师到专业教授进学园,推行教风学风建设,最大限度地争取对口院系的教务教学院长、党委书记(副书记)以及专业教授的支持。正如美国伯顿·克拉克的高等教育系统理论指出,随着学术权威的无限权力的增长和潜在活动的增加,国家、市场和学术权威呈三角形的协调模式。要打造世界一流学园,促进大类培养成效的累进,学术权威的影响力举足轻重,而学术权威主要是资深教授及其学者组织。实践证明,求是学院特聘教授成为学园主任后,凭借学科威望和个人魅力,能够很好地吸引资源,切实有效地加快推进大类培养改革前进的步伐。
其次,服务团队的运作机制直接关系到执行力的高低以及工作的成效。在学园主任的领导下,辅导员队伍从个体扁平化管理到团队项目化运作(如图1),不仅解决了辅导员个人职业化与专家化发展的瓶颈问题,更有效地整合了团队的力量和项目解决能力。从人员配比上看,各团队内部都有AB角的互为补充,妥善地解决了因辅导员岗位的快速流动和新老交替造成的断层现象;同时,学务团队的单列正是应对当下学生学业问题和有效进行园院衔接的突破口。
(二)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
帕累托原则也叫二八定律,即80%的绩效是由20%的人来创造的,而80%的人完成了20%的业绩。换言之,通过把握最关键的20%来带动其余的80%是最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20%基本上是稳定的,是各组织的精英骨干力量,而谁是属于这20%和那80%,却是动态变化的。这表明,学园要善于调度各类服务抓手,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在对精英骨干重点培养的同时,也要为大多数人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学园尝试按照“先基本能力分层、后按层次整体化培养”的方案,施行学生精英团队的阶梯滚动式反哺机制(如图2所示),以有限资源促成最优效果。
随着全球“善治”理念的兴起,服务化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盛行,学校与学生间由“行政-命令”关系逐渐转化为“契约”关系。学园进一步明确要时刻“以生为本”,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独立人格,做好引领和疏导工作,而学生也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共治”。而当下,学生组织的优势集聚是推进学生“共治”的重要方式之一。它往往有自身的组织发展目标和行为动力机制,拥有“自治”的职能,如班级团支部将每个学生纳入基层自治网络;党员素质发展中心通过网格化方式覆盖到所有群众;文体中心将不同爱好特长的学生召集起来,以丰富课余生活;大类学生会始终代表全体学生的权益,等等。
(三)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
在人力、物力、财力都有限的情况下,为使学园“育人”的改进效果达到最佳,必须关注“90后”大学生的内心诉求,为他们提供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鼓励其关注自身教育和社会性发展,从而影响和带动其他80%的人群,吸收20%服务圈所辐射产生的积极效应,最终实现学园的整体效益。
针对需要特别关心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业困难学生以及心理困难学生,学园坚持“爱在丹青,重预警更重帮扶”的法则。通过学业困难学生的三级预警机制、三类困难学生的典型案例汇编、学园与宿管的半月联动机制、辅导员每周下寝室制度以及包括党员、党支部书记、班主任、学生骨干、园院联席等多群体大会的例行制度,还配以党员责任寝室和党支部学业帮扶机制,学园始终以热诚的态度积极引导学生妥善处理成长中的烦恼。
近两年来,围绕“进一步推进专业院系对低年级本科生的教育培养”目标,学园多维整合,引领专业成长。如每周五下午分类邀请各院系学术大牛和专家教授开展“学科讲座”,让一年级本科生更好地了解学科特点,培养专业意向,提升科学素养;针对专业预确认或已确认的本科生,为进一步强化其专业认知和提升其科研水平,学园与专业院系联手开拓“科研导师”、“专业辅导”、“大学生科研能力训练”等多渠道;为丰富低年级学生党员的支部生活方式和内容、加强专业院系对优秀学生的引领,学园积极推进园院学生党支部的“结对工程”。
(四)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
学园始终是一个培养人的文化组织,通过文化平台的搭建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而这也将逐渐沉淀为学园独特的“文化精神”,成为师生间共同的信念支撑,进而养成独特的行为习惯。6年来,学园以打造“丹青人”的精神家园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依托各种形式的活动和载体,努力传播一种充满青春气息的“丹青力量”。除园训、园徽、园歌、园旗、吉祥物、明信片、台历、离园手册,学园还积极开展园区文化建设,建有“悦语轩”谈心谈话室、“悦·读”读书角、党员之家、学业指导中心、职业规划基地、国防生之家等设施,向全体学生开放。为增强文化的识别力、感召力、亲和力,学园创意产生“丹青微语录——你好·丹青”。2012年,因梅雨连绵,部分学生感到心情压抑,学园为此第一次挂起横幅——“没有过不去的黑夜,没有等不来的晴天”。这条横幅让全校师生感受到正能量的强势冲击,纷纷给予好评。2012年8月,丹青再现创意横幅迎新,红遍全国:“做一个明媚的女子,不倾国,不倾城,以优雅姿态去摸爬滚打;做一个丰盈的男子,不虚化,不浮躁,以先锋之姿去奋斗拼搏。”
此外,为进一步推进通识教育,促使学生在第二课堂获取成就感和认同感,学园在园区成立文体中心、各类俱乐部,并积极开展“新生入园典礼”、“新生家长报告会”、“新生党员欢迎仪式”、“同舟共济——新生寝室熔炼”、“爱在丹青——新生适应性学长辅导”、“我的大一”价值观大讨论和“观察社会,体验改革,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大实践等特色活动。
三、小结
综上所述,“一横多纵”的大类培养育人模式是浙江大学为建成世界一流大学历程中的重要一环,虽然运行至今暴露出诸多困难,但通过服务主体的解构重组、服务抓手的优势集聚、服务对象的需求导向和服务环境的创新培育等基础上的“帕累托改进”实践,为学园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注入了新的活力,使其更富有效率和科学性。
[
参考文献]
[1]刘颖,刘丽娜.新时期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途径研究——书院制在大学生素质养成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7).
[2]廖付雄,魏晓萍.帕累托原则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几点应用[J].现代情报,2005(3).
[3]傅志红.克拉克关于高等教育系统整合的思想与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
篇7
20*下半年教务处工作将在学校党政的领导下,以“学校工作要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学校20*下半年工作要点中提出教学任务,紧紧围绕“抓管理抓质量”这一主线,加强管理、强化落实、深化改革、不断创新,努力使学校教学工作水平上一新台阶。
二、工作要点和具体措施
(一)加强教研组建设
1、学习手册:学习《学校质量管理手册》,强化和落实手册中各项制度和职责。
措施: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
2、完善教学文件:根据新调整的专业计划,完成本学期开设的所有课程的课程标准的制订工作。以新标准为指导,各教研组要组织专业教师和行业专家,合作编写相关的校本教材。
措施:将课程标准制订和校本教材的编写落实到教研组,由教研组分配给相关教师,经几轮研讨修改,认可后使用。
3、加强集体备课,凝聚集体智慧,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充分利用一月三次教研活动所提供的平台,开展以集体备课为主的校本研训活动。(备课组活动方案另发)
措施:成立备课组,召开备课组长会议。
(二)提高教学五个环节的有效性
切实加强教学常规工作,规范备课、上课、作业、辅导、测验等管理。
1、提高教师备课的有效性
在深刻理解课程标准的基础上,注重教学目标制订的适切性和多元整合,即三个维度设计一定要适切、要有机结合、要齐头并进。在做好对学情分析和对教材分析的基础上,合理地处理教材内容和优化教学过程。
2、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学生在学业上有收获、有提高、有进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点关注教学方式运用的有效和学习方式培养的科学(接受学习、体验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融合)。
3、以有效性为导向,实施新的作业操作系统和课后辅导
作业布置要有差异、作业批改要重过程(要有面批、点批、订正等环节)、作业讲评要有导向。
开展经常性定点帮助指导的课后辅导,课后辅导要重视学生学习的差异性(集体辅导、分层辅导和个别辅导相结合)。
4、全面实施学科评价方案
引导学生重视日常课堂学习和作业。本学期起全面实施面向学生学习过程的学科成绩评价方案。
措施:集中讲解、组内落实。通过三次教学检查,查看落实情况,并与教师学期考核挂钩。
(三)加强五个一的教学管理
每位教师本学期应完成:
1、每一次课后有教后记。
2、每月反思后提出一个探讨的问题。(供教研组研讨使用)
3、每学期提供一个典型个案。(有案例现显、原因分析、解决方法)
4、每位教师上一堂研讨课。
5、每位教师建立一份学生学业成绩成长记录
措施:研讨课个人向教研组申报,教研组组织教师完成集体听课评课和研讨工作。其他项目个人应提供完整的原始材料。
(四)组织三项大型活动(计划另发)
1、十月份的教学月活动。
2、十一月份的体育节。
3、十二月份的技能节。
(五)筹备“星光计划”(计划另发)
积极筹备“星光计划”,九月底确定参赛项目,完成组队工作,制定并落实训练计划,在校技能节的基础上确定参赛选手,为市第三届“星光计划”技能比武做好准备。
(六)专业理论课和实训课教学
任课教师严格按专业部制定的专业课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不得随意舍弃教学内容和降低教学要求。专业理论课实施教考分离,提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实训课教学抓好日常训练的质量控制,确保技能鉴定一次性合格率初级90%以上,中级达80%。
措施:专业部通过检查教案、查看授课计划执行情况和随堂听课等方法,确保教学内容的落实。实施教考分离和抓日常训练的质量控制,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
(七)其他工作
1、完成新生的电子注册工作。
措施:收集信息、汇总、核对、上报。
2、*级补考工作。
措施:召开补考教师会议,布置补考工作,补考成绩输入学分制软件。
3、配合质量管理处做好教学质量管理的系列工作。
4、落实领导干部听课评课制度和同行教师之间的听课评议制度,提高一线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措施:本学期分管教学校长、教务正副主任听课34节,质量管理处正副主任、专业部正副部长听课42节(分散进行,一月抽查一次)。每位教师应收到二份来自其他教师对你的听课评价表,学期结束上交到各专业部。
6、做好期(中)终工作。每一位教师应认真分析总结和反思期中(终)得失,提出改进措施、撰写教学反思报告,提升个体反思能力。
措施:每位教师在相应的时间节点内撰写好教学反思报告,并上交至各专业部。阶段反思不少于5篇,字数不少于600。
7、提高学生课间操质量
措施:制定方案,举行日常评比和校广播操比赛。
8、抓好学校语言文字规范化建设
措施:宣传、标牌布置、组织活动、检查评比、普通话测试。资料准备,迎接市语言办来校验收。
9、加强信息中心、图书馆、体育场馆等的管理
加强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其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加大图书的流通率,增强图书馆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功能。
措施:明确分工,落实职责,不定期的抽查与督促。
10、做好技能鉴定工作。
(八)高中教学
篇8
关键词:江苏;高考方案;实施效应
中图分类号:G65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8-0000-00
紧随着2005年秋季江苏省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江苏省2000年以来的第四次高考方案改革拉开了帷幕,2007年3月12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江苏省2008年高考方案。在2008~2011年4年的实施过程中,社会各界对高考改革方案都有强烈的反响,新高考方案也历经了几次微调。课题组于2011年6月对江苏省新高考方案实施效应进行了调研,主要方式为调查问卷和访谈。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包括来自苏南、苏北、苏中15所学校的即将参加2011年、2012年高考的高中学生,以及已经参加过2010年高考的南京师范大学一年级学生,共回收有效调查问卷1459份。调查结果显示,高考改革方案体现出许多亮点,得到了学生和教师的认同,但遗憾的是,新方案的诸多亮点在实施中未能充分体现,相反却出现了不少疏漏和缺陷。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对基础教育究竟产生了哪些影响与效应,如何科学实施新方案、应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偏差,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概述
江苏省高考改革方案力求有利于中学推进课程改革、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扩大高校招生自,其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3”为语文、数学、外语,是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科目,满分为480分,实行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包括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含通用技术和信息技术)七门,分为选修测试科目和必修测试科目。招生时则按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成绩划定省最低控制分数线,并按照不同录取批次高校对生源质量的基本要求,分别对考生学业水平测试成绩提出相应的等级要求。
二、高考改革方案设计的亮点
1.与高中新课程改革一脉相承。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显著特点就是将高考改革与高中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其指导思想都是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2005年秋季,江苏正式进入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行列,此次课改提出高中课程应“适应社会需求的多样化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并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根据目标多元、方式多样、注重过程的评价原则,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1]。从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来看,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吻合的。
2.学业水平测试纳入高考,不再“一试定终身”。以往的高考方案,均以一次高考成绩作为唯一的录取标准,即所谓的“一试定终身”。这种“一试定终身”产生了两个明显的影响:一是社会实践中高考的作用被扭曲,导致“高考指挥棒”效应,加剧了应试教育[2]。二是增加了考生的负担,由于“一试定终身”,使得考生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背负巨大的压力,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和生理的健康成长。
3.分数与等级相结合,不再“分分计较”。江苏高考改革方案将分数和等级相结合,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采用分数制,学业水平测试采用等级制,综合素质评价也采用一定的等级来呈现。调查结果显示,80.1%的学生和72.2%的老师认为,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非常合理”或者“比较合理”。等级分的使用,既能较好地体现区分度,又能避免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出现的分数不等值问题,同时使得考生不必“分分计较”,推进中学素质教育的发展。
4.充分扩大高校的招生自,有利于人才选拔。江苏高考改革方案中,除3门统考科目是刚性指标外,高校在“学业水平测试”和“综合素质评价”两部分有充分的自,高校可以对“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部分的考试等级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中“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自行制定标准,录取的时候还可以参考“学业水平测试”中“必修”部分的考试成绩,以便于对考生的综合素质有更加全面的评定。调查中,89.1%的学生和95.6%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更加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三、高考改革方案实施中出现的偏差
1.学生选科凸显功利性。学业水平测试中的选修科目,其目的是让学生根据自身兴趣自主选择,以提供充分的个性发展空间,但实施中却偏离了初衷,功利导向,使得学生并未能按照预期的目标实现兴趣选科,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以及高考改革的预期目标未能顺利得以实现。
2.综合素质评价偏离预期目标。高考改革方案的目标是期望通过综合素质评价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中学的素质教育。但在实际实施中,学校、教师、学生都将高考方案中刚性指标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偏软的指标则尽可能忽略,出现狠抓语数外统考科目,而忽视综合素质评价的现状。调查结果显示,59.5%的学生和77.5%的老师认为所在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不公正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83.3%的学生和96.9%的老师认为现行高考方案中的“综合素质评价”对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引导作用不大,或者根本没有作用,综合素质评价在高考录取中也没真正起到作用。
3.仅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造成中学教学组织的困难。江苏高考改革方案旨在通过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三方面全方位考虑来选拔优秀的人才,但是实施过程中,由于统考只考语数外,并以统考成绩划定分数线,导致中学教学更为重视语数外,在语数外上分配更多的时间和师资,以追求上线率。在访谈中,有些地理、生物、化学老师反映,学业水平测试前两个月超负荷工作,一旦学业水平测试结束,则陷入休假状态。
4.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招生录取中存在的问题突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等级计分带来的困难,许多高校招生教师反映物理、化学等成绩以等级来测量比较模糊,不利于人才的选拔。二是录取中未能真正做到多元化评价和多样化录取。高考改革方案中,以统考科目的成绩划定投档线,同时依据不同高校对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等级要求进行录取,而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的成绩以及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绩仅仅作为资格线,未能真正为高校的录取提供依据和参照,发挥的作用也微乎其微。从某种程度上讲,录取还是以一次高考成绩为主。调查中,91.2%的老师仍旧认为,目前的高考方案选拔人才的依据依然是高考成绩。
四、影响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效应的因素分析
1.社会各方响应的滞后。高考方案改革是个系统工程,学校、家长及社会的响应情况,对方案改革目标的实现有着重大影响。学校的本位主义观念、家长的现实主义思想,以及社会和个人利益的再分配,都是导致高考改革方案目标不能完全实现的原因。学校、教师、家长关心的并不是方案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是怎么样尽快地适应方案,并在其中建立比较优势。
2.高考改革目标的部分错位。高考属于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的选拔性考试,有选拔就会有竞争,有竞争就会有压力。学生背负沉重学习压力的根源不在于高考方案的本身,而在于社会存在的竞争。“只要存在强制性的社会分工特别是脑体分工,竞争就会存在。高考取消不了,高考的竞争也取消不了”[3]。事实上,只要考试是为了选拔人才,优胜劣汰,只要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考试压力就不会减轻。
3.高考功能的异化。高考最基本的功能是相对公平地选拔人才,然而,现行高考的功能在社会发展过程中渐渐偏离了考试的初衷。人们不再将高考看作是评价和反馈的手段,而是将其看成一种目的,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取得高分,现行高考结果所反映的主要不是学生的发展潜力,而是学生对于考试的准备程度;不是学生的学习水平,而是教师的辅导水平[4]。对高考功能认识的异化,也是影响新方案实施的重要原因。
4.对高考方案认识的偏差。江苏高考改革方案的模式为“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意在将统考成绩、学业水平测试成绩和综合素质评价成绩都作为高考录取的有机组成部分。方面可以全面评价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达成情况,真正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另一方面可以为高校选拔人才提供多方位的视角和多元化的依据。
5.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将综合素质纳入高考体系,本是江苏新高考方案的亮点之一,但是实施中却出现了问题,其主要原因是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标准的缺失和诚信体系的不完善。调查显示,有68.6%的学生和77.6%的老师认为学校的综合素质评价“未能落到实处”或者“没有真正实施过”,并没能真正起到引导中学素质教育健康良性发展的作用。究其深层原因,还是社会诚信制度的缺失,没有诚信制度的保驾护航,综合素质评价就不能真正起到作用。因此在我国的社会实际背景下,社会各界对综合素质评价纳入高考体系是否合适、不同学校给出的综合素质评价成绩是否具有可比性等问题都提出了质疑。可见,社会制度不完善、普遍缺乏诚信是高考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偏离初衷的主要原因之一。
高考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它既需要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各级学校拿出“破冰”的智慧和勇气,也需要社会公众观念的转变以及对改革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才能为高考改革营造宽松的外部环境,才能确保高考改革方案科学合理地实施。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
[2]朱宇.论高考改革与高中新课改之关系[J].湖北招生考试,2009,(4):15-19.
[3]杨学为.高考改革与国情[J].求是,1999,(5):32-35.
篇9
公平教育是金字塔模式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它要求的不仅是受教育者得到公平的接受教育的机会,还要求让受教育者享受平等的教育资源和教学质量。但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公平实非易事,比如西部边远地区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学校在资源配备上的差距、同一城市的示范性学校与普通学校的教学质量的差距,等等。因此,优质学校成了稀缺资源,进入优质学校受到地域、家庭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在教育的入口处就存在着如此鲜明的不公平的现象。为了让孩子们有受到更好教育的均等机会,教育行政部门制定了许多政策,诸如划片招生、就近入学、取消择校生、控制大班额人数、实施教育移民工程等措施。但到目前为止,公平教育仍然没有真正变为现实。以教育移民工程为例,与城市的学校相比,移民工程的学校面临的最困难的挑战是如何让学生融入新的学习环境中来。孩子们从原居住地被移入教育程度较发达的地区,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学业上基础差,对学习提不起兴趣,更不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2011年对海南各思源学校的调查显示,当问及学生在课堂上的接受程度如何时,占受访人数32.6%的老师认为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能听懂”和“绝大多数学生听不懂”,还有27.8%的老师认为“至少有一半学生听不懂”,学生辍学情况严重,尤其是八、九年级的学生辍学更为严重。这样的情况在全国普遍存在,财新网2012年报道,西部初中生的辍学率高达40%。学生不想在学校继续读书,移民工程也就失去了意义。为了应对这个挑战,移民工程学校的领导们和老师们群策群力,想了很多办法。在教师群体中,加强师资培训,提倡师徒结队和团队作业,共同应对困难;在对学生的教育中,一边抓行为礼仪训练,一边增加课堂吸引力,想方设法帮助移民来的学生尽快适应学习和生活环境,让他们能够在新的文化土壤里扎下根。而金字塔模式的分层推进教育,若能应用于学校教育教学当中,就能满足90%的学生在学业和心理成长上的需求。
二、金字塔模式有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2012年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特别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了学校德育工作的范畴,为促进学生学业和心理健康教育并举的新的教学模式提供了政策依据。金字塔模式以学生智商情商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机地融入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去,在促进学生学业发展的同时,更加关注他们心理的成长,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行了之有效的举“目”之“纲”,通过整合现有经验、智慧和力量,使学校成为一个真正让每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乐园。人脑的进化是先有了感觉、情感和记忆,然后才有了思维和语言。对学生而言,当他们的情绪处于应激状态时,大脑的正常运作就会受到影响,便谈不上学业进步、成绩优异了。金字塔模式的功能之一,就是在关注对学生的学业进行辅导的同时,注意对其情绪状态的调整。金字塔模式中的学业教学团队努力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符合他们学习程度的课程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团队则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心理发育阶段的普通心理健康/行为教学,并对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或干预服务。两方面的并行努力会让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情感有所寄托,学业成绩和心理健康均有提升。对学校的心理咨询老师而言,通过金字塔模式的运作,能够明晰自己在学校中的工作职责,既可以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也能避免与班主任老师、德育教师产生过多的工作内容上的重叠,学校管理者也可以因此明确对心理健康教师的工作期待和成效评估。
三、金字塔模式的实施有利于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评估
篇10
小升初1对1冲刺课程-课程详情
课程简介
小学阶段**重要的就是小升初考试了,考试成绩好,那么就可以直升重点中学,要是成绩不好那么就只能进入普通的中学学习,差别是很大的,为此考生们都想拿下高分成绩!
学大教育为想要冲刺小升初考试的考生们,推出了1对1冲刺课程,学大教育的考试根据小升初考试要求,个人学习情况,定制专属的学习方案。夯实基础知识,学习解题技能,小升初考点精讲,直击考试精髓,助力学员升入理想中学!
海口小升初数学学习哪里好-学大小学数学辅导
课程特色
学大教育1对1辅导优势:
课程详情
招生对象:想要拿下小升初高分的学员
开设科目:语文、数学、英语
课程效果:英语过级数学精炼确保无忧
课程特色:多年任课经验老师任教,章节板块梳理,指导复习策略与备考技巧。拓展解题思路,考题专项突破,把脉得分要点,应考心理辅导
课程推荐:中考1对1精品课程
海口小升初数学学习哪里好-学大小学数学辅导
师资介绍
**基础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学习心态、在读学校教学水平等综合分析。
NO.2找出所有知识盲区。
NO.3充分挖掘考生潜能,预测增分趋势。
NO.4老师团以总分为目标围绕各科要点制定有效增分计划。
NO.5进行靶向定位强化训练,专职老师一对一授课。
NO.6学习管理师全程监督指导,及时反馈随时修订辅导方案,**效果。
6对1服务
1、学大教育将1对1个性化授课与重点学科串讲相结合,实现4倍学习效率,强化解题思路,提升应试能力,使学生完成学科知识和考试分数双丰收!
2、从专业的授课、舒适的陪读教室到班主任的学业管理,及必要时心里咨询师的有效参与,学大教育向学生提供优质的辅导体验和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