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营销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3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海外营销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海外营销报告

篇1

(讯)webpower中国区于近期《2012年Q3中国邮件营销行业数据报告》,报告显示2012年Q3国内EDM全行业邮件収送总量继续呈上升趋势,平均独立打开率为11.14%,平均独立点击送达率为2.20%,平均独立点击打开率为19.77%,海外B2C电子商务、国内B2C电子商务、传媒/出版、传统企业、人力资源等领域表现不俗,使得Q3各行业数据较Q2均有所回升。

报告同时就国内B2C电子商务、国内B2B电子商务、海外B2C电子商务三个领域做了深入解析。

点击下载完整报告

关于webpower中国区

作为全球领先的邮件营销解决方案提供商,webpower自1999年在荷兰成立,并先后在全球6个国家设有分支机构,专注于邮件营销领域的产品研究、服务创新和业务咨询。2005年webpower进入中国,提供基于dmdelivery平台的邮件营销技术与全案咨询服务,至今服务客户已超过千家,遍布电子商务、教育培训、航空旅游、快消品等各大领域,市场份额稳占行业第一,品牌信誉获得国内多家主流ISP认可,已成长为中国最大的邮件营销服务商。2010年webpower中国区设立公益子品牌"webpower开放学院"(简称WPOA),以行业发展为已任,致力于推动邮件营销理念分享与行业规范度发展。(来源:webpower中国区 编选:)

篇2

【关键词】网站 品牌推广 营销

一、策划背景

近三年来,在宏观经济走低、很多行业企业发展速度放缓的背景下,我国电子商务却快速发展,对经济社会生活的影响不断增大。

其中,不得不提的是海外购物的迅猛发展。2012年中国海外代购市场交易规模达483亿元,较去年涨幅82.2%。这仅仅是代购的规模,还没有计算自购的市场规模,中国人的海外购物能力令外国人惊喜。

二、策划目的

Haisale公司是家注册在美国的互联网企业,2013年2月这家公司推出的“海淘无忧网”上线。海淘无忧网是致力于为用户去除海淘过程中的所有障碍的互联网信息提供商,包括解决语言问题,商家认知,商家信用,产品认知,价格对比以及运输投诉等问题。2013年2月底我有幸结识这个网站的运营负责人,共同策划推广方案。

作为一个新成立的互联网公司,以自身为基础进行推广是很难的,因为网站的出发点是用户价值,只要有用户价值,才可能有商业价值。新的网站没有客户群的积累。因此,我们分析讨论后决定策划案应该抓住“海淘”产业链中海外转运这个关键的环节进行联合推广。

三、营销相关因素分析

(一)消费者分析

1.消费者特征。根据笔者做的随机调查显示,常常海淘的人,一般都有以下几个特征中的至少一点:年龄在25~40岁之间;对生活品质要求高;受过良好的教育(一般是重点大学本科学历),对英文和国外品牌熟悉;对价格有一定的敏感度,甚至很敏感;有一定的时间研究海淘。因为海淘需要花费的时间比国内要多。

还有一个特殊的海淘客户群体——年轻妈妈,她们为了给自己的宝宝买国际品牌的婴儿奶粉和日用品,经常会在网上交流海淘经验,从最初的美国海淘,发展到如今的欧洲海淘。

2.消费者的顾虑。根据笔者做的随机调查显示,55.7%的人表示,对海淘的产品质量有顾虑,怕买到假货。确实,消费者在海淘前,必须做足功课。

(二)产品分析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到2011年上半年为止,化妆品仍然是广大用户最受欢迎的海外代购产品。自2010年以来,化妆品和奶粉一直稳居“最受人们欢迎的十大海外代购产品”的前两位,占整个海外代购贸易量的四成左右。

目前,淘宝全球购代购栏目中总商品种类达到近百种。

(三)竞争者分析

1.海外E购。

中国业务成立时间:2009年。

Alexa排名:

letsebuy定位为论坛。由用户驱动自发写帖子。优点是内容丰富,缺点是获取信息的效率太低。客户定位为时间大把,价格极度敏感,愿意全部自己动手的人。由于行业秘密到处传播,结果是流量很大,收入上不去。

2.55海淘网。

Alexa排名

日均IP访问量[一周平均] 日均PV浏览量[一周平均]

≈23,400 ≈128,700

海淘无忧网定位为大信息整理。包括自动化自理和人工整理结合。用户定位为价格不是那么敏感,时间不是那么充裕的人群。这部分人购买力强,喜欢海外的商品,认为国内的商品太贵。

现在海淘无忧网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展现海外产品,把论坛类摧垮。过去人们不知道如何买,需要论坛互相交流。产业链形成以后,如何买的作用就降低了。而如何买到便宜的,怎么买合算会成为主要矛盾。间接竞争是:论坛的人群多,但是获取信息的效率不高。海淘无忧网把信息做自动化整理,做的越好,他们的客服就越少。各个业务都在竞争。海淘无忧网是靠信息整理来引导流量。

四、营销现状

2013年春节刚刚上线。

日均IP访问量[一周平均] 日均PV浏览量[一周平均]

≈7,200 ≈79,200

大部分海淘网站,都不是互联网出生的。都是传统产业的人使用互联网当作一种营销手段。海淘无忧网是一家互联网企业,为用户去除所有海淘过程中的障碍,包括语言问题,商家认知,商家信用,产品认知,价格对比以及运输投诉等问题。

五、策划方案

(一)用户定位

目前,相关部门对于转运公司行业的运营管理仍处在初级阶段,有些转运公司在出现资金等其他问题后,便会不顾已积压的货物直接关门走人;由于配送周期很长,转运公司在配送过程中还会出现配送地址错误等问题导致包裹丢失。一旦这样的情况发生,投诉无门的普遍现象会让消费者变得相对被动。

所以,越来越多的客户意识到转运公司的服务是特别重要的。为了获得更加让人安心和舒心的服务,他们宁愿支付略高一点的价格。我们就是定位于重视服务的客户,而不是价格敏感客户。

(二)推广策略

正因为前面的客户定位,所以选择一家服务好、运费低的转运公司联合推广是我们的推广策略。包税是客户特别看重的一点。润东国际快递的优势不是价格,而是包税和服务,于是成为海淘无忧网的战略合作伙伴,共同推广。

网络营销常见的推广是依靠自己的网站,依赖于已有的客户资源。例如润东曾经和某知名海淘网站合作,利用海淘领域知名论坛,采用抢楼的方法进行推广。那个推广活动里,润东国际快递提供了非常优惠的价格(7折运费优惠),但是最终却失败了,在推广顶峰时期的注册用户数只有海淘无忧网的推广方案低谷时的50%。

分析此前推广方案,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第一个是用户定位失败:定位为对价格敏感客户。但是价格敏感的人能够到其他地方找到更低的价格。第二个是:分析润东优势和抓住客户心理不对。润东的优势不是价格,而是包税。第三个是推广手段不对。因为依靠自己的网站,依赖于已有的客户资源,人群趋于同质化,推广载体爆发力不强;第四:方法复杂。

(三)宣传推广方案

海淘无忧网2013年2月份上线后开始寻找推广方案。营销推广中抓住海淘产业链中海外转运这个的关键节点需求进行联台推广。我们联合润东国际快线策划了为期4个月的系列营销推广活动。

该系列推广方案在为期4个月(2013年3月1日-6月30日),分三期进行。

第一期先使用新闻稿、QQ群、论坛发帖等手段建立一批白领用户。并配合使用晒单奖励的方法鼓励用户网络宣传以树立了良好的用户口碑。

第二期活动于4月1日开始到4月15日结束,目标为学生用户。考虑到学生群体的需求同化性和人群聚集性使用定向优惠手段促进学生分享微薄徼信转发以及论坛发帖评价,期望短时间内在局部区域形成热点效应。

第三期活动预计于4用20日开始,6月30日结束。在总结第二期活动的经验和不足的基础上把活动推广到全国高校,期望覆盖人群超过200万在活动期内使得用户量再增长5倍以上。

(四)截至目前营销效果评价

我们的第一期推广,微博分享了800,大概覆盖10~15万人群。后续推广效果待估算。

参考文献

[1]2011~2015中国B2C电子商务行业市场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报告:中商情报网,2011(7).

[2]霍杨帆.网上商店物流模式研究[1].物流技术.2010.

篇3

一、加工贸易渠道销售网络的影响因素及类型

(一)加工贸易主体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加工贸易主体不同,其销售网络的形式不同。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多通过外贸公司、出售给海外中间商、深加工结转等方式完成。通过外贸公司实现销售的情况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外贸公司接单以后委托加工贸易企业生产,另一类是没有进出口权的加工贸易企业接单后,找外贸公司作。对于外商投资的加工贸易企业,其销售方式主要是境外接单境内生产。

(二)企业规模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企业规模大小对销售网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型加工贸易企业能够拥有自己的销售网络,尤其是外方是大型跨国公司的外商投资企业,这些企业未到中国之前,就在国际市场拥有一席之地,进入中国只是其全球发展战略的一个部分。这种销售网络更多地体现在公司的内部交易上。中小企业受制于资金限制,则可能更多地依赖中间商来实现销售。

(三)产品用途对销售网络的影响

根据产品的用途,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可以分为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品和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消费品。如果生产的是面向生产者的生产消费品,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比较容易通过与下游企业之间形成战略伙伴关系来实现,因此此类加工贸易销售网络的建设从寻找下游企业开始,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对其开拓国际市场至关重要。对已经拥有买家的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降低产品价格是维护这种战略伙伴关系的主要措施。我们在调查中了解到,有的企业为了保持买卖双方的信任关系,甚至不愿意拥有自己的品牌。

如果生产的是面向大众消费者的生活消费品,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就要通过一般的商业流通渠道来实现,流通环节包括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和消费者,这个环节越长,生产商获得的利润越少,但是生产商要想通过缩短流通环节增加利润,往往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企业首先要创立自己的品牌,加大宣传力度,让消费者对产品有所了解。此类企业也需要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降低生产成本上面下工夫。

二、我国加工贸易海外销售的现状与评价

(一)加工贸易企业的出口市场分布

加工贸易企业出口主要面向三类市场:原材料主要采购国,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在国———通过母公司内部交易实现,其他国际市场,即除原材料主要采购国和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所在国以外的第三方市场。根据调查问卷的结果,加工贸易产品主要出口市场是第三方市场,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中有94.2%认为其他国际市场是主要出口市场,而选择返销原材料主要采购国和母公司内部贸易的企业比例只有20%左右(参见表1)。这种分布的原因在于我国加工贸易的主体以来自港澳、日本、韩国、中国台湾、东盟等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外商为主,这些国家和地区内部的市场狭小,他们在我国开展加工贸易的目的是利用我国廉价的劳动力,以保证其产品在欧美等市场的竞争能力。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是这些企业的目标市场。

内资企业和外资企业在出口市场的分布上,基本相同,但内资企业没有母公司内部贸易,出口市场多样化比率低于外资企业。

表1接受调查企业出口的主要市场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二)加工贸易企业销售渠道的总体状况

在问卷列出的6种海外销售渠道中,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最主要的两种渠道。接受调查的企业中,46.5%的企业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31.6%的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选择其他四种渠道的企业比例都在20%以下,其中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企业最少,只占接受此项调查企业的8.6%(参见表2)。显然,在通过海外母公司和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销售渠道进行出口的情况下,整个产品的经营网络极有可能控制在母公司和原材料外方提供者手中;出口给海外批发商和零售商则意味着有相当大部分的利润留给了中间商。而在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生产商的情况下,经营网络和利润极有可能由国内加工贸易企业控制和掌握。利用这

两类渠道的企业比重非常低,意味着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在销售方面严重受制于母公司和中间商,加工贸易带来的利润也相应地掌握在他们手里。

表2接受调查企业的海外销售渠道

企业数比重

A.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27546.5%

B.原材料的外方提供者11419.3%

C.出口给海外生产商7512.7%

D.出口给海外批发商18731.6%

E.直接出售给海外零售商7112.0%

F.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518.6%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91130.8%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三)内资企业的销售渠道

对于内资企业,由于没有外资介入,因此可以将利用海外母公司的销售渠道排除。表3的数据显示,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内资企业最主要的销售渠道,利用该渠道的内资企业比重为63.4%,其余4种销售渠道的企业分布基本相同,直接出口给海外零售商的企业比重较大,为19.5%,销售给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企业比重最低,为15.4%。内资企业中,国有企业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比重高达76%,说明国有企业在销售上比较依赖海外批发商。一般地,交易环节越多,生产企业所能获得的利润越少,因此对于国有企业,如何减少流通环节,是提高利润的重要手段,尤其是那些以生产大众消费品为主的企业。集体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比重虽然也是最高的,但总体上分布比较平均。与国有企业相比,将产品返销给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直接出口给海外零售商和利用中国外贸公司销售渠道的集体企业比重较高。集体企业的销售渠道相对来说更具多样性。国有企业对某一渠道的依赖,使得其销售容易受到市场变化的影响。

表3接受调查的内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整理。

(四)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渠道

表4的数据显示,55.5%的外商投资企业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25.2%的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销售渠道,24.5%的外商投资企业将产品出口给海外批发商,其他三种销售渠道的企业比重都很低,其中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外商投资企业比重最低,只有6.4%。

在各种形式的外商投资企业中,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对母公司销售渠道的依赖程度最低,只有27.9%的企业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利用原材料外方提供者的销售渠道和出口给海外批发商的中方控股合资企业的比重都高于这一比例,分别为60.5%和38.4%;中外合作企业对母公司销售渠道的依赖也低于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这可以部分地说明外方投资者在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中外合作企业中对销售渠道的控制相对有限。另外,相对于外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和外商独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和中方控股的合资企业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比重较高,分别为11.8%和8.1%,也可以说明外方对这两类外商投资企业销售渠道的控制相对较低。

(五)外方投资者不同,其销售渠道分布存在明显差异

对于大型跨国公司来说,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是其最主要的销售途径,68.9%的企业是利用母公司的销售渠道出口的,选择其他5种渠道的企业比重都低于20%,其中出口给海外生产商的比重最低,反映出大型跨国公司全球生产和销售的特性及实力。个人投资者利用海外母公司销售渠道的比重最低,只有28.9%。出口给海外批发商是个人投资者最普遍采用的销售方式,说明个人投资者在经营网络方面比较倚重海外中间商。中小企业利用母公司销售渠道的比例也很高,为52.3%,但低于大型跨国公司。

表4接受调查的外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相应地,中小企业出口给海外生产商、批发商和零售商的比重要高于大型跨国公司。除其他情况外,中小企业利用中国外贸公司的销售渠道的比重最高,7.5%的中小企业利用此渠道进行销售。另外,中小企业销售渠道多样化的程度要高于大型跨国公司和个人投资者。(参见表5)

表5按外方投资者分,接受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的销售渠道分布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六)企业产品品牌的使用情况

企业产品品牌对企业建立自己的销售渠道至关重要。总的来说,加工贸易企业主要使用海外订货商(或其指定)的品牌,这类企业占接受此项调查企业的49.9%,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占36.1%,使用母公司品牌的企业占30.6%,使用国内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的企业只有4.8%。(参见表6),从数据上看,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比重并不很低,但如果不考虑使用多种品牌的情况,且将使用海外母公司品牌、海外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和国内订货商(或其指定)品牌看作是一体,则没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占61.2%,而拥有自己品牌的企业只有28.8%。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三、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开拓销售渠道的障碍

根据调查,绝大多数企业都愿意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也有一些企业认为是否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要视企业的发展状况而定,只有少数企业不希望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如表7所示,68.8%的企业希望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25.3%的企业要根据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只有5.8%的企业不希望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这说明加工贸易企业有良好的发展自己销售渠道的意愿,但是现实中存在一些障碍,阻碍了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自己销售渠道方面的努力。

表7接受调查企业是否希望拥有自己的海外销售渠道

企业数比重

A.是40268.8%

B.否345.8%

C.不一定,要视企业的发展情况而定14825.3%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84100.0%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一)资金问题是企业开拓海外营销渠道最主要的障碍

加工贸易企业开拓海外市场,除了要有价廉物美的产品外,还要投资大量的资金,进行宣传。由于资金限制,只有那些资金实力雄厚的大企业,才有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基础。就外商投资企业而言,外方投资者以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居多,接受调查的外商投资企业中,外方投资者约65%属于中小企业和个人投资者,资金问题成为限制这些企业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43%的企业认为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成本太高,企业资金有限(参见表8)。

表8接受调查企业认为发展海外营销网络的制约因素

企业数比重

A.成本太高,企业资金有限22243.0%

B.国际市场供给饱和,新品牌难以进入8015.5%

C.企业不能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11622.5%

D.缺乏发展自己营销渠道意识6312.2%

E.合作(或合资)外方限制本公司发展自己的海外影响网络6813.2%

F.其他468.9%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16115.3%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二)企业无法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

表8的数据显示,无法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是影响企业开拓海外营销网络的另一个重要因素,22.5%的企业认为不能及时获得国际市场供求信息制约企业海外营销网络的发展。这说明信息传播的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三)企业在创建自己品牌过程中存在障碍

产品流通过程中,品牌的影响很大。拥有知名品牌的产品往往意味着稳定的市场份额。加工贸易企业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一个重要的环节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尤其是内资加工贸易企业。根据调查,使用自己品牌的企业比例相对较低。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自己品牌知名度低和无力投资作广告是最主要的两个原因。如表9所示,分别有38.8%和26.9%认为自己品牌知名度低和无力投资作广告是企业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这两个原因之间是关联的,广告和品牌之间相互影响,好的品牌必然是堆积在大量的广告之上,如果一个企业无力为自己的产品作宣传,就很难树立知名品牌,尤其是那些大众消费品。因此,企业不使用自己品牌最根本的原因在于资金短缺。另外,18.6%的企业认为没有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这些企业多数是给国际知名品牌代工,只要与这些知名公司保持良好的伙伴关系,就不担心产品的销路。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也是原

因之一,但比重相对较低,只有11.2%的企业认为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是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可能的原因在于,加工贸易企业的产品多数用于出口,且出口渠道比较固定,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力度对其销售影响不大。

(四)企业电脑化经营相对滞后

随着网络的发展,企业的网络建设对开拓营销网络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如果企业能够充分利用网络获得快速、

表9接受调查企业认为使用自己品牌的障碍

企业数比重

A.知识产权得不到应有的保护6111.2%

B.无力大量投资做广告14726.9%

C.自己品牌知名度太低,影响销路与价格21238.8%

D.没必要形成自己的品牌10218.6%

E.其他17632.2%

接受此项调查的企业547127.6%

资料来源:根据课题组企业问卷调查计算整理。

低廉的信息,就可能有机会迈向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小企业,完善的网络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其参与国际行销。发展电子商务的基础是电脑化经营和管理。这对于大企业来说比较容易实现,但对于中小企业则存在一定的困难。中国台湾一项调查报告显示,台湾“52.46%的中小型制造业表示在推展业务电脑化方面遇到困难”(《制造业经营实况调查报告》,网上资料)。这个数据对了解中小型加工贸易企业电脑化的情况很有帮助。

(五)缺乏优秀的营销人才

建立营销网络,人才是关键。根据台湾对本地中小型制造业的一项调查显示,面对激烈竞争的环境,优秀行销人才的缺乏,以及行销研究(商业分析与市场预测)人才不足是中小型制造业在行销方面所遭遇的最主要的困难之一。大陆的情况也是如此。在表8中,选择其他选项的企业中多数表示人才不足阻碍了其发展海外营销网络。

四、改进的建议

由于我国加工贸易是以引进外商投资的形式发展起来,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相对薄弱,因此加工贸易企业的销售渠道被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控制具有一定的客观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这种状况是合理的。前面提到加工贸易的销售渠道控制在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手里,容易造成加工贸易企业利润水平低,缺乏自主性。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国家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开拓自己的销售渠道。

(一)企业应建立符合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

拥有自己的销售渠道对加工贸易企业稳定发展意义重大,但不管是制造企业,还是贸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在开拓销售渠道时,必须建立符合实际情况和自身发展状况的营销策略,否则欲速则不达。对于大型的制造企业,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在进行代工的同时尝试树立自己的品牌,积极开拓自己的营销渠道;对于中小型制造企业,资金和销售人员储备相对不足,营销策略的重点应在提高产品质量、加强售后服务和新产品开发等方面,同时积累资金和行销人员储备,逐步将企业做大做强;对于贸易企业,营销渠道的竞争意味着服务的竞争,只有提供更好、高附加价值的服务,才能巩固与老客户的长期关系,开拓新客户。

(二)加强工贸结合,帮助内资制造企业开拓市场

前面提到,加工贸易领域工贸结合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贸易企业接收海外订单后,在国内寻找合适的制造企业进行生产;另一种是制造企业接到订单后,因没有进出口权,必须找一家贸易企业做。前者多是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结合的方式。是内资制造企业发展加工贸易的主要渠道;后者则是外资加工生产企业与贸易企业结合的方式。随着我国进出口经营权的逐步放开,贸易企业的这种纯业务势必降低。对于贸易企业来说,未来的发展方向应是第一种方式。贸易企业接单,寻找合适的制造企业生产,可以充分发挥贸易企业和制造企业的优势,增强内资加工贸易企业的竞争力。许多开展加工贸易的内资制造企业是中小企业,在海外业务方面缺乏竞争力,而贸易企业熟悉海外市场,但自身没有制造能力,两者的有机结合可以有力地促进内资加工贸易的发展。

目前这种形式的工贸结合规模太小。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内资制造企业的数量非常少。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国内贸易企业的功能没有充分地发挥,根据问卷调查,只有17.9%的内资企业利用贸易企业的销售渠道;二是内资制造企业产品的质量无法满足客户的要求,这也是加工贸易国内采购比率低的重要原因。因此,要扩大工贸结合的规模,就需要贸易企业和制造企业共同努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政府有关部门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措施,鼓励贸易企业在海外市场积极寻找订单。

(三)改善投资环境,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

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多数是外商投资企业,其加工贸易业务多采用海外接单、国内生产的方式。销售渠道为海外接单人和中间商掌握,使得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空间狭小,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对中外合资的加工贸易企业,中方的利益受到一定的损害。对此,政府应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方将生产环节转移到国内的同时,将其营销环节也转移过来,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包括继续给予加工贸易企业优惠的税收政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改进主管部门的管理等多方面。

变海外接单为国内接单以后,不但可以提高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水平,有利于加工贸易企业的发展,而且可以在国内培养一批营销管理人才,解决我国行销人才缺乏的问题。另外,鉴于在所有形式的外方投资者中,中小企业利用中国贸易企业销售渠道的比重最高,因此在吸引外资进入加工贸易领域时,政策应适当向中小企业倾斜。

(四)政府应在资金、信息、网络建设方面给予支持

篇4

长久以来,图书出口企业一直受困于客户规模小、经营分散、技术落后等客观现状。尽管文化出口的环境日益宽松,但海外经营者数量和规模有限,所以,竞争压力一直停留在中国图书出口企业之间,这就造成了很多企业片面追求眼前利益、相互压低价格,而没有精力在海外市场开拓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如何打通“走出去”的高速公路,以一种商业化的手段实现文化“走出去”的软着陆是图书出口市场化的迫切需求。

网络书店以其价格低廉、购买方便而迅速崛起。国内的当当网、京东商城的来势汹汹有目共睹。而据美国《财富》网站报道,美国市场调查公司comScore公布的一项名为“2010年第一季度美国在线零售业状况”调查报告显示,在2010年4月,所有美国零售业类网站的访问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2%。另据comScore不久前统计,亚马逊网站2011年6月份在全球吸引了2.82亿独立用户访问量,占互联网总用户数量的20.4%。

国内和国际化网络书店的迅速发展壮大注定了中国图书迈步前行必须要顺应购买习惯和方式的变化,与国际网络快车接轨,实现从店面销售向网上销售的转型。

国图集团公司是中国出版物出口贸易额最大的发行机构,公司业务网络遍及全球,与海外数千家发行机构、出版社及数十万读者保持业务往来,出版物出口在中国一直居于主导地位。美国亚马逊公司是跨国电子商务企业,在互联网零售市场,特别是图书在线销售市场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借助新闻出版总署的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中的跨国网络书店培育计划,国图集团公司经过多方努力,终于和美国亚马逊公司开展了网上“中国书店”项目合作,实现了与国外领军企业去意识形态化的对接,解决了国际营销渠道的难题。

亚马逊“中国书店”于2010年8月开始试运行,位于亚马逊图书频道首页醒目位置。亚马逊特别为“中国书店”申请了短域名:省略/chinabooks。亚马逊图书频道目前仅设7大特色书店,其中,唯有中国图书(ChinaBooks)是以国家命名的主题书店。截至目前,已有几千种中国图书上线至美国亚马逊网站,国图集团公司也已和中国多家主要出版机构建立了供应机制。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署长柳斌杰在合作项目的启动仪式中提到:“推动中国优秀出版物进入国际主流营销渠道,新闻出版总署于2010年底启动了中国出版物国际营销渠道拓展工程。该工程包括国际主流营销渠道合作计划、全球百家华文书店中国图书联展和跨国网络书店培育计划三个子项目。其中跨国网络书店突破了地域、国别的限制,效率更高、覆盖面更广、影响力更大,代表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篇5

兰亭集势(Lightinthebox)——“email only、价格战是主旋律”

外贸电商第一股兰亭集势,主营产品覆盖服装、电子产品、玩具、饰品、家居用品、体育用品等多品类产品,去年四季度兰亭集势成功扩张了成衣的产品供应并提升了海外地区的市场营销,而来自移动端的销售也在强势上涨。从邮件内容来看,兰亭集势正在寻找一些市场前景较好的产品来拓展品类,诸如服装、小配件等。

webpower中国区跨境电商邮件营销专家介绍:在邮件营销策略上,依然保持2013年的一贯操作:注重email only(邮件用户专享价/产品)和页面内容展示。邮件专享、价格战依然是其邮件营销的主打旋律,而邮件专属优惠是其吸引新客户和留住客户的主要策略。从页面设计来看,配备了邮件基本需要的社交功能。与2013年不同的是,今年以来兰亭集势的邮件内容回归平凡,抛弃了2013在邮件中频繁加入小量级的Gif设计的做法,以及重视顾客晒单及购物愉悦评论的点睛之笔,具体原因值得令人深思。

大龙网(DinoDirect)——“多组合策略挽回客户“

在用户注册订阅邮件的初始,为用户提供新用户优惠及购物流程指导,作为欢迎新用户的入门礼,在跨境电商邮件营销中得到了普遍且很好的应用。在webpower中国区跨境电商邮件营销实践调查中,跨境B2C电商一般在用户成功订阅邮件后,会发送确认订阅邮件、欢迎邮件等类型的邮件。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给新加入的用户提供网站购物及操作指南及向导。在确认邮件中,适当巧妙加入热门产品、Coupon等促销元素,引导用户转化等。

但是这种好的开始往往并没有得到延续,当客户许久不曾活跃在你的邮件列表中,大部分的跨境电商没有采取后续行动。通过邮件和SEO、广告等渠道辛苦吸引过来的客户,就这样悄悄地流失了。大龙网是为数不多的采用“多组合策略挽回客户“的跨境电商企业:1)60天、120天……当你许久不曾打开点击邮件,大龙网都会给你发送一封亲切而深情的呼唤你回归的邮件,当然邮件中额外折扣必不可少。2)除此之外,他们还考虑到了可能由于阅读设备及方式的变化造成了你的离开,所以邮件中同时还提供Newsletter、APP、Facebook等覆盖主流用户群体的多个渠道来挽回用户。3)如果以上的努力,还是令你不满意,那么Customer Service Center是最后的法宝,能够直到让你满意为止,这反映了其实大龙网在客户服务上的重视程度,试想,“客户服务中心”将给客户带来什么感觉——我们不仅随时关注你的需求,更关心与关注你。

Everbuying——意味无穷的全球免运费(Worldwide Free Shipping)策略

主营电子和时尚产品的外贸B2C电商Everbuying已在美国建立海外仓。为提高消费者对网站的忠诚度和信任度,还推出了“30天退款,90天免费保修”的服务保障计划。其邮件营销也中规中矩,和其他跨境电商并无多大区别。但其采取的全球免运费(Worldwide Free Shipping)策略值得广大跨境电商思考和探索。

之前已谈过,“物流”环节是跨境电商在快速发展过程中的最大软肋之一。和普通电商不同,跨境电商物流成本非常高,一些商品价格甚至比运费低。而物流配送方式无论邮寄快递、聚集后规模化运输、还是海外建仓,都牵涉到物流成本和回报率的问题,所以,对于是否免运费一些跨境电商市场营销人员往往难以决策,这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根据2014年6月由哈里斯互动(Harris Interactive)发起的一项针对美国网购用户的研究报告显示:66%的受访者在网购中对运输花费至少有一次不能容忍,意外地高于“实物与网上展示不符“(38%),而根据性别划分的,超过70%的女性网民认为,运费常常使她们恼怒,相比之下,只有60%的男性受调查者这样认为。从年龄阶段来说,60%的18至36岁的受访者表示,运输费用令人恼怒;而68%的37至49岁的受访者和69%的50至68岁的受访者同样讨厌运输费用。总之,年长者和女性对运输费用最为不满,且最不愿意为货物当天和隔夜送达花更多的钱,而当在网上购物时,70%的美国人不会为了立即得到货物而支付费用。

另外,根据UPS comScore和the e-tailing group2014年3月发起的一项投票显示,运输成本在在线购物车遗弃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大约60%的美国买家,放弃了购物车是因为运输成本使得购买总额超过预期。类似比例的受访者事实上也添加商品到购物车以看看其带运输成本的订单,然后与其它网站进行比价。而50%的受访者因为订单总额不够无法获得免费送货资格而抛弃了购物车。

篇6

进入2016年以来,国内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都面临着倒闭或是出售的危机,而沉默了一年时间的一加手机却悄悄盈利了。

成立三年,一加的故事始终存在两个版本,轻蔑和意外并存。有人认为它年销量仅200万-300万部,其中三分之二左右在海外,国内市场销量在中国一年约4亿部的智能机总量中基本不值一提;有人则赞叹一加在国际市场建立起的品牌声势,受到国外一众高端、极客人士的热捧。

“在美国其实很难看到有一个中国品牌的产品能够获得这么大的关注和认可。”美国著名科技产品测评家Walt Mossberg(业内人称“莫博士”)说,“这是最有硅谷味的中国公司。”

在中国智能手机历史上,与一加同时期诞生的还有努比亚、IUNI、荣耀和ZUK等。它们有着相似的创立背景,都是传统手机厂商应对互联网冲击时紧急催生的婴儿。从销售表现上来看,华为的荣耀最成功,2013年底诞生后第二年销售额迅速达到24亿美元,之后又于2015年10月提前完成全年50亿美元的销售目标。对比之下,金立的IUNI已经关闭。

除上述传统厂商孵化的互联网品牌外,锤子、小辣椒、大可乐等也都是受到小米模式启发创立,如今大可乐已经倒闭,而魅族和锤子陷入巨额亏损的泥淖中。一位前金立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在互联网手机最高峰,深圳至少有1000家注册手机企业,如今已大多不见踪影。荣耀几乎成为众厂商学习小米模式后,唯一冲出来的手机品牌。

一加手机没有荣耀那么闪耀的销售业绩,一年出货量不足300万部,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没有掀起任何波澜。但其特殊之处在于,华为和荣耀更多是母公司和子公司的关系,而一加更为独立,其与OPPO有着同样的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但是,OPPO并未对一加持股,也不参与一加的实际运营策略。

一加继承了OPPO的产品和管理理念,背靠OPPO强大的供应链,这是它得以在红海中存活、长大的原因之一,但更重要的是,一加所走的每一步都异于他人。

多数互联网手机品牌是先做ROM后做硬件,先做国内后做海外,先做线上再扩展线下,而一加的路径则完全相反。同时,它讲成了令不少中国手机企业羡慕的品牌和海外故事,甚至为中国公司出海提供了一款别致的样本。据《财经》记者了解,一加手机已经在2016年四季度实现盈利。

“我们从来没想过大赢。我经常跟我的同事讲,不要去学小米,你不是雷军,你怎么学也学不会。”一加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一加的一切源于产品。“如果一加突然死了,那一定是产品出了问题。”刘作虎说。 活下去

“我们跟OPPO在市场上其实是竞争关系。大家会说华为荣耀,但不会说OPPO一加”

一加的成立只用了一顿饭的时间。2013年8月18日,一席OPPO中高层在深圳欢乐海岸的俏江南餐厅里聚餐。这场饭局过后,包括张璇在内的五名OPPO老员工办好了离职手续。

一起吃饭的还有OPPO控股股东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董事会成员、原OPPO副总裁刘作虎等十余人。吃饭间隙,一位欧加董事会成员突然提议:“要不张璇,你来做这个新品牌的产品。”受到小米冲击,董事会正决意试水互联网。“我吃着吃着突然就愣住了。”张璇对《财经》记者回忆,这件事对于OPPO大部分员工来说毫无预兆。

张璇现任一加产品总监,和他一同在2013年8月18日饭局上接受任命的还有――负责研发的刘丰硕、负责国内营销的胡亮等。次日,负责海外营销的裴宇也离职OPPO加入一加团队,再加上创始人刘作虎,七个人组成一加最早期的创业团队。

小米是互联网手机的鼻祖,它开创的互联网模式的核心教义――低价格、高性价比、无品牌溢价。一加向小米学会了在网上卖手机,但是不认同其不赚钱卖硬件的商业逻辑。

相较大多数互联网手机,一加的定价高,一加1、2、3的定价分别为1999.99元、1999元和2499元。一加营销总监裴宇对《财经》记者说:“我们硬件从来都是赚钱的,这是我们的态度。”

刘作虎向《财经》记者表示,线上缺乏一个真正的高端品牌,当时大家觉得在网上买就是为了便宜,但是电商不意味着便宜和性价比,1999元可以为你带来更好的产品,他看到了这个价格空白和机会。他强调,一加明年还要涨价。 一加已经进入33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其海外市场销量占总销量的60%--70%

如果说一加作为独立公司成就了刘作虎个人创业的愿景和野心,那么创立新品牌试水互联网则更多源于弥漫在2013年中国传统手机厂商中的危机感。

2013年的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正处于加速变革期,一二线城市智能机换机潮在这一年达到高峰。市场研究和咨询机构Gartner报告称,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销量首次超过功能机销量,共计售出9.68亿部,而中国智能手机销量增速达到86.3%。与技术迭代相伴的是,中国电商渠道崛起,以线上销售起家的小米,2013年出货量首次突破1000万门槛达到1870万部,较上年增长160%,一时风光无限。

互联网模式风起云涌,与之对应的传统厂商陷入前所未有的恐惧中,纷纷成立互联网子品牌或创立子公司开拓线上。

最早做出尝试的是中兴,它于2012年10月31日创立努比亚。这一风潮在2013年底达到顶点,11月15日金立推出IUNI,12月16日华为推出荣耀,12月17日刘作虎宣布一加成立。联想的ZUK于2015年5月28日最后一个推出。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DC的最新报告,2016年三季度OPPO出货量2010万部,较去年同比增长106%,登顶销量榜首。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2016年OPPO的市场表现和三四线城市的换机潮有关,而这正是OPPO的布局优势所在。

但对于享受三四线城市的线下销售红利,OPPO并未提前预知,这一销售业绩更没能缓解它几年前在面对线上渠道异军突起时的强烈恐慌。“那个时候你要知道它下单都是战战兢兢的。”刘作虎说。

成立之初,一加一直极力撇清和OPPO的关系。刘作虎曾多次公开强调一加并非OPPO子品牌,完全独立运营。刘作虎表示,在体制内创新,成功的可能性非常低,同时也不利于团队心态。一位一加早期员工对《财经》记者说:“它想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做一个国际化的很酷的科技公司。”

一加的运营主体是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万普拉斯是一加英文名Oneplus的中文音译。一加和OPPO拥有共同的控股股东――广东欧珀电子工业有限公司,现改名为广东欧加通信科技有限公司。OPPO并未对一加持股。

欧加董事会为一加提供资金支持指的是注册资本5000万元人民币,之后一加资金自行运转,董事会未持续输血。成立三年,一加第一年和第三年盈利,第二年基本持平。

“我们跟OPPO其实在市场上是竞争关系。”一位一加的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对比荣耀,其在市场营销上最核心的是他们透支华为的品牌影响力,但是一加和OPPO区分得很清楚。大家会说华为荣耀,但是不会说OPPO一加。

除了财务投资外,OPPO对一加最大的扶持在于供应链。刘作虎对《财经》记者表示,一加的供应链和OPPO是共用的。

2016年手机供应链资源紧缺,供应端资源大幅向大厂商聚拢,小厂商生存压力倍增。供应链资源紧张最直接的原因是,市场对2016年手机销售情况的错误预估,实际需求增长高于预期。

江元集团深圳市隆科电子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青告诉《财经》记者,2016年手机供应链主要缺货的是内存和屏幕,供应链厂家会优先供货给一线厂商如华为、OPPO和vivo,资源紧张对他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成本涨价,但是对于二三线品牌,资源紧张的直接影响就是拿不到货。

“当上游供应链的资源很丰富的时候,对我们这些品牌商来讲压力就不是太大,一旦上游的供应链缺货,就会选我供谁不供谁,我肯定保留我认为有前途的,如果我看不上你,你的货都拿不到。”智能手机创业公司小辣椒创始人王晓雁对《财经》记者说。

在行业集中化的趋势下,多位接受《财经》记者采访的人士认为,每年1000万部出货量成为中国手机品牌的分水岭,核心原因是没有足够大的体量,品牌在供应端话语权弱。“今天的手机行业很残酷就在这,你必须要做到有能力面对一个千万级甚至上亿的用户,否则其实你没法生存。”一位小米员工告诉《财经》记者。

“要么就像一加一样,供应链体系都是和OPPO共享,否则正常研发一部手机,你要是想做得不错,研发成本至少在5000万元往上,这是非常夸张的,不是一个小厂商能轻易玩的游戏。”一位魅族员工对《财经》记者说。

《财经》记者实地考察位于东莞的OPPO手机工厂,该工厂共有四个车间,一个月能生产500万-600万部手机,运营成本为60万-70万元/月。工厂共6000余名员工,其中1000名是一加手机的生产工人,他们每天工作八个半小时。该工厂由OPPO自建,一加是从OPPO手上租来一部分,工人的工资全部由OPPO先发放,之后一加再同OPPO结算。

目前一加手机的生产流水线,每小时能生产125部手机,一条生产线有24名员工。包括测试,生产一部一加手机需要23道工序。

一位资深手机界人士向《财经》记者透露,一加X的尾货最后是OPPO帮一加清理的,清理方式是OPPO出了A30手机。

“他们的存在有他们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你可以理解为董事会对线上的学习和试水,我们现在线上没多少量,第二个海外市场它确实口碑很好。”一位接近OPPO的人士说,“但一加竟然在竞争这么激烈的2016年实现盈利了。”

没有OPPO供应链的支持,一加的故事讲不下去,其他人更学不来。但这并不是一加能够活下来的全部原因。“OPPO的确给了我们供应链的支持,但一加一直在为活下去做着艰难的努力,而这是谈论一加更有意义更值得去关注的地方。”一位一加员工说。 刘作虎的本分

刘作虎认为一加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于文化,而这种文化的核心是本分――这也是OPPO的企业文化

刘作虎最近一次发火是在一个礼拜一的例会上,他发现一款团队新开发的软件,在座高管都没有用过,一时间火冒三丈。他告诉自己要忍住、要忍住,最后终于还是失败了。刘作虎拍响了桌子。

“其他的我都能够饶恕,但是跟产品相关的这种事情,我绝对不允许出现。” 虽然已经过去好几天,刘作虎说起这件事还是不太高兴。

一位已经离职的一加营销部员工告诉《财经》记者,大多数时候刘作虎都很随性,甚至穿着拖鞋上班,没有任何领导的感觉,更像一个产品经理,但是一旦你犯了他不能容忍的错误,后果会非常恐怖。

所谓“不能容忍”指的是――很低级、很丢人,或者说没有逼格。比如他会亲自检查自己的每一条微博,曾多次因为一个错别字或者图片分辨率不够,怒不可遏地冲进营销部大发雷霆。

“Pete(刘作虎)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好的老板,他是一个充满瑕疵但是有人格魅力的人。他会有很多明显的性格缺点,比方发火、说脏话,他从来不掩饰他的缺点,是一个情绪写在脸上的人。”张璇这样评价他的老板。

刘作虎41岁,看上去容光焕发,他的脸上常年挂着一丝微笑。他自己说,“微笑”不一定是因为开心,而更多是出于习惯。他自称性格内向,很多时候不愿意在公众前露面,他自嘲不擅长说精炼的漂亮的话,他向员工传递理念的方式就是和员工泡在一起反复地说案例。“理解了没有?没理解,下次再跟你聊,慢慢就理解了。”他说。

一加海外的负责人裴宇,今年27岁,北京出生,纽约生活两年,之后在瑞典长大,具有多元化的成长背景,他23岁时在OPPO建立起第一支外籍团队,之后一加的海外营销由他全权负责。他相当于一加在海外的代言人,由于负责全球团队,裴宇40%的时间都在深圳以外出差。一位裴宇的好友告诉《财经》记者,即使在深圳,裴宇也住在Airbnb,所有的随身物品不过两个行李箱――一个托运箱、一个登机箱。

裴宇告诉《财经》记者,一加最初想把主战场放在国内,海外市场只是当作实验品,加上没有钱,所以才会使用这么激烈的方式以获得关注度。“一开始国外就是一个颠覆者的形象,很酷的颠覆者的形象。”他说。

除了营销迅速抓住海外用户眼球之外,一加海外市场成功的另一个原因是最初选择和CM(CyanogenMod)合作,而其国内用的是Color OS。其实选择CM很大程度是因为一加经费有限,还没有做自己的ROM,而CM最接近原生安卓,更容易被海外用户接受。

不过后因CM与Micromax签署排他协议,一加与CM终止合作,一加推出了自己的ROM――氧OS和氢OS――前者面向海外,后者面向国内。刘作虎告诉《财经》记者,目前两个ROM已经合并,只是桌面不同。

对比一加在国内的表现,一加于2013年12月宣布成立,事实上错过了中国互联网手机发展的最佳机遇。刘作虎认为,小米能够在国内迅速取得成功的核心是时机,其定价具有独特性,能够迅速掌握口碑,传播成本也比现在低很多,但是一加在海外恰好撞上了对的时间点和机遇。

进入海外,一加的价格档位在苹果、三星之下,而1500-2500元这个价位刚好是欧美市场的一个空白区,一加填补了这一空白,成为性价比最高的安卓高端手机。

在芬兰,一加与电信运营商ELISA合作,自一加3上市起连续3个月销售全渠道排名第一。“芬兰是诺基亚的故乡,芬兰人依然对诺基亚有着很深的感情,当一个保守的国家向OnePlus敞开了怀抱, 对我们来说是一种鼓舞。”一位一加员工说。

大多数中国品牌进入印度时,因印度消费能力弱,选择以低端产品进入,但是一加仍然以高端旗舰机进入,例如一加3在印度的最新售价是27999卢比(折合人民币2800元人民币),而印度是一加增长最快的海外市场。

“其实就是不小心风吹到你该吹去的地方。”裴宇说。

“在我看来很多事情是必然形成的,我在很多年前做蓝光的时候,我给内部人说了一句话,我们这个体系做海外能做成,很少有品牌可以做成功,原因是什么呢?因为我们的价值观跟海外的、西方的主流价值观是一致的。”刘作虎说。

一位一加产品部员工对《财经》记者说,他不明白为什么锤子不做海外,他认为海外用户更容易为好的设计买单。罗永浩曾告诉《财经》记者,不是所有企业都有裴宇这样的人。

现在,一加已经进入33个海外国家及地区,其海外市场销量占总销量的60%-70%。

和最初把海外当作试验田不同,一加调整了自己的市场策略。其一,一加把海外和国内两个营销团队合并成一个,全部由裴宇负责;其二,一加的市场重心从中国转移到海外。“看整体的话,如果我们把精力放在印度和欧洲的话,可能会对我们稍微好一点,中国的竞争还是比较激烈的。”裴宇说。

“中国的问题是没有质量高、品牌时尚的安卓手机,但是你可以说美国人是支持一加的,认为一加是‘The Apple of Android’。”中国首创董事长Peter Fuhrman告诉《财经》记者,这是一加最大的成功之处。

美团大众点评CEO王兴曾多次公开表示,中国互联网公司已经进入“下半场”,“下半场”的三大路径分别是高科技、“互联网+”和国际化。中国互联网公司出海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之一,在此过程中,一加或可成为一款别致的样本。

不过也有人对此表示质疑。一位负责海外业务的手机界人士告诉《财经》记者,即使是海外,一加的影响力也非常有限,只是集中在一个小圈子内,难以成为大众品牌。

2013年到2016年,是手机行业风云激荡的三年,从两年前的互联网思维到如今的线下为王,新品牌大量涌现,失败者黯然出局。

篇7

本研究将按照调查结果提出在泰国市场使用哪种广告媒体推荐网络游戏能促使泰国玩家对游戏产生最大的兴趣,同时,建议在泰国市场使用什么形式的广告媒体策略才符合市场需求。

关键词:网络游戏;泰国市场;广告策略

中国网络游戏与泰国市场的概述

目前为止,中国的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互联网的支柱产业之一。在《2013年中国游戏产业报告》中中国游戏市场用户数量达4.9亿人,销售收入831.7亿元。中国网络游戏产业不仅在国内迅速发展,同时也向海外拓展,中国网络游戏出口规模已经达到5.7亿美元。仅2012年,就有40家中国企业自主研发的177款网络游戏进入海外市场。近年来,中国网络游戏产业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出口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多的中国文化通过网络游戏这个窗口,让全世界了解中国文化。

在海外市场当中,东南亚市场算是中国游戏出口的重点区域之一。IDC著名调研公司估计在东南亚国家(涉及6个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泰国、马来西亚、新加波、菲律宾)网络游戏市场价值达到122.13亿泰铢(24.23亿元)。IDC估计2014年价值增长到149.25亿泰铢(29.85亿元)。

目前泰国网络游戏发展正处于成熟阶段。在2013年,估计市场价值超过50亿泰铢(大概10亿元)。从2012年到2013年,从41家发行商增加到47家,玩家账号数量超过6000万。移动网络的发展和高速网络运营竞争力也是让泰国网络游戏不断地发展的推动因素之一。2013年,移动游戏的玩家数据大概800万人。

研究方法

在泰国市场,广告媒体依然是推广中国网络游戏最有效且最易控制市场营销成本的路径。从2014年9月20日至10月21日,在为期一个月的泰国市场调研过程中,本研究利用泰语问卷,以线上的网上调查问卷与线下的纸张调查问卷的形式,共计调查实际玩家300人。运用李克特量表对数据进行了五等级分类,运用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测量指标包括频率、百分比、中位数和标准偏差果。

研究结果

从调查结果发现,广告媒体对受访者选择中国游戏的影响程度最多。在广告媒体的类型上,游戏新闻网站对促使玩家对游戏产生兴趣并且愿意付诸实际“玩”的行动最为有效,其中游戏新闻网站包括网络游戏社交网的广告。在传统媒体的使用中,网络游戏杂志中的网络游戏信息易激起泰国玩家的兴趣。通过新媒体使用手机平台的应用和聊天程序里的漫画帖子也能激发泰国玩家的对游戏的兴趣,漫画帖子更是成为众多游戏玩家下游戏的重要渠道。

相较于上述媒体广告形式,研究发现,广播广告、日报广告和杂志广告(无游戏内容)对泰国玩家的兴趣影响较低。电视广告虽然能使泰国玩家产生兴趣,但是投放电视媒体的相对较高。所以建议游戏发行商公司需要考虑自己的市场营销传播的成本后再决定使用什么广告。

结论

为了能达到公司的预计目标同时更好地控制市场营销成本,市场营销传播者必须综合考虑各个广告投放平台的优点和缺点、可以触达的目标用户以及公司的市场营销成本。因为中泰两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差异,对于志在进军泰国市场的中国游戏商来说,广告是最佳的营销方式。但为了取得既定的甚至超于预期战略目标,中国游戏商需要立足泰国本土,综合中国资源、泰国资源乃至世界资源,做出符合国际化战略,适合泰国本土特征的广告营销战略。(作者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参考文献:

[1]科特勒.市场营销原理亚洲版.(第3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2]维尔斯.广告学:原理与实务:(第9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3

[3]Asiasoft Corporation PLC.Annual Report 2013.Bangkok.2013

[4]Clow,Kenneth,Baack D.Integrated Advertising,Promotion,and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Prentice Hall.2012

[5]Leader Time.IT Trend 2014 in Thailand,[EB/OL].2014

http://nstda.or.th/news/15883-itu-telecom-world-2013

篇8

一、香港城市营销的组织网络

香港城市营销组织网络的特点是: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和政府新闻处,是香港城市营销的核心领导机制,承担城市营销的协调功能。新闻处的宣传及推广科、外地公共关系科重点负责香港城市品牌的管理和推广,监督城市品牌在具体城市产品同的应用。而香港的其它城市营销组织则根据香港特区的发展使命、愿景以及香港的营销目标,特别在城市品牌核心价值和应用规范的指引下,分别在投资促进和企业服务、旅游促进和开发、市民沟通和雇员服务方面规划和展开城市营销工作。

经甄别和确认,这里择要介绍以下较具代表性的香港特区城市营销机构。

(一)政府新闻处及香港品牌管理组。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新闻处是香港最重要的城市营销管理机构,特别是设立了香港品牌管理组之后,使该处具有了更为重要的城市营销功能。新闻处作为政府的公共关系顾问,负责政府的出版、宣传及新闻工作,推广香港形象。 新闻处设有本地公共关系科、宣传及推广科、海外公共关系科等,都是重要的城市营销机构。其中,海外公共关系科设立了香港品牌管理组,成为香港城市营销的核心机构之一。

香港品牌的管理由政府新闻处负责统筹。新闻处与公私营机构紧密合作,有效运用香港品牌向全世界宣传香港,并将之视为是一项长期的战略性工作。

(二)香港投资推广署。投资推广署于2000年7月成立,目的是宣扬香港作为亚洲投资及营商中心的各种优势,吸引更多外来投资,并为投资者提供以解决方案为本的投资推广及促进服务。2003年,Strategic Direct Investor杂志根据投资促进机构的服务内容和素质展开调查和评比,投资推广署被评选为亚洲投资推广机构之冠。同年11月,由香港顶尖的广告及市场推广专业人员评选本地知名品牌,投资推广署被评为香港“超级品牌”之一。

(三)旅游事务署。旅游事务署于1999年5月成立,主要职责是制订和统筹落实各项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政策、策略和计划,同时负责领导和协调其它政府决策局和部门,推行对旅游业有影响的政策和措施,从而加强协调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多年来,旅游事务署为发展香港旅游事业、推广香港形象做了大量的工作。

(四)香港旅游发展局。香港旅游协会于1957年成立,并在2001年4月正式改组为香港旅游发展局(旅发局)。旅发局的主要职能是在世界各地宣传和推广香港为旅游胜地,提升旅客在香港的旅游体验。该局与相关各界紧密合作,积极推广香港是充满动感活力的国际都会、“亚洲盛事之都”,也是全球主要的商贸、交通和通讯枢纽。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出色工作赢得了业内、业外的广泛赞誉,曾多次荣获国际传媒及旅游业界颁发奖项。

(五)康乐及文化事务署。香港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的基本职责是提供优质文化和康乐服务,以配合香港发展为世界级大都会及盛事之都。 其使命是提供优质文康服务,为市民生活增添姿采。

此外,香港还有其它一些活跃的公私协作或第三部门的城市营销机构,如香港旅游业议会、香港总商会等等,也都发挥着积极的城市营销功能。香港海外办事处,如香港驻伦敦办事处等,在营销香港品牌以及香港作为投资和旅游目的地方面也贡献颇大。

总之,香港已初步建立了统一领导和多元协调并举的城市营销组织机制。其中,香港创业投资类城市产品的营销重大事务,由财政司司长决策;旅游、文化及人居类城市产品的营销重大事务,由政务司司长决策。而所有城市产品涉及香港品牌(价值定位、标识规范的使用等)协同性的重大事务,则均由政务司司长负责协调和决策。

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城市营销组织网络及其协调机制如图1所示 。

二、香港城市 营销的任务导向

2000年年底以来,香港规划署会同多个政府部门和顾问机构,推出《香港2030 :规划远景与策略》的研究报告。《香港2030》描述了香港的使命,即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大都会,享有类似美洲的纽约和欧洲的伦敦那样的重要地位,为中国内地、亚洲乃至全世界提供优质服务。这一使命定位对香港未来的发展意义重大,由此启动了香港的经济转型,即背靠祖国,面向世界,力争发展成为世界级的国际大都会。

为实现这一使命,报告还发展了香港的愿景规划,即审慎考虑各种能让香港发展为一个世界主要城市、亚洲国际都会、中国主要城市以及一个创新科技中心、金融中心、国际商贸中心的主要条件或元素,迈向可持续发展。特区政府、香港社会各界及市民认识到,要达成国际都会的使命,就必须致力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服务行业,以及拥有专业技术及知识的劳动人口,从而吸引更多外地专业人才及资源以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发展世界级“硬件”(如运输及电讯)及“软件”(如教育及培训)环境,提供优质的创业、营商和生活环境。其中最重要的是让市民有归属感并对作为香港居民而引以为荣,从而建立社会凝聚力。同时,在达致经济繁荣及优质生活的同时,还要避免影响后代所能享用的资源及需要,贯彻可持续发展成为《香港2030》规划报告的基本原则。

三、独具特色的品牌战略

香港的品牌战略表现出高度的专业性,获得了广泛的好评。概括起来,其品牌战略经验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一)品牌建设,识别先行

香港的品牌建设从品牌的核心识别提炼做起。在对香港形象进行广泛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研究、提炼出香港品牌的核心价值及香港精神的特质,从而定制了地区品牌的核心识别要素。

行政长官辖下的策略发展委员会于2000年2月提出了树立香特形象、加强对外推广的建议。政府为此成立的跨部门工作小组制定了香港品牌的核心价值及香港的特质,即香港品牌的核心价值是“文明进步、自由开放、安定平稳、机遇处处、追求卓越”;而香港所具备的精神特质则是“大胆创新、都会名城、积极进取、卓越领导、完善网络” 。

品牌核心价值及香港的特质,是香港品牌识别的核心内容,同时也决定着品牌主题创意和形象标志的设计。

(二)准确定位,规范设计

香港品牌的主题文字是“亚洲国际都会”,形象标志设计为“香港飞龙”。香港品牌的形象标志系统是建立香港统一形象的强大工具。形象标志是一条设计新颖、活灵活现的飞龙,突显香港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 设计巧妙地把“香港”二字和香港的英文缩写H和K融入飞龙图案内,这正好反映香港东西方文化汇聚的特色。飞龙的流线型姿态予人前进感和速度感,象征香港不断蜕变演进。

飞龙富有动感,充满时代气息,代表香港人勇于冒险创新、积极进取的精神,以及不达目标绝不放弃的坚毅意志。与图案并列的标题“亚洲国际都会”,点出香港所担当的重要角色地区商业枢纽、 通往中国内地和亚洲其它经济体系的门户,以及国际艺术文化中心。因此,香港的形象标志并非只是一个图案,它是香港新的、宝贵的资产。

(三)优化关系,整合推广

香港的旅游和投资子品牌,与香港的亚洲国际都会总体品牌密切配合,形成独特而坚固的城市品牌组合。

以香港品牌为指导和依托,旅游发展局等城市旅游产品营销部门在“动感之都:就是香港”、“万象之都”等旅游形象积淀的基础上,又以“香港:乐在此,爱在此!”为主题向全球推广香港作为亚洲最佳旅游目的地的形象。而投资推广署等城市投资类产品的营销机构也在着力打造香港作为亚洲最佳营商之都的形象。有关旅游和投资的推广活动及相应的宣传资料,都突出了亚洲国际都会的主题及香港飞龙标识,注重确保香港品牌信息传递的一致性。同时,在香港品牌的统领下,香港品牌、地区旅游及营商形象高度协同,成功地实践了城市产品的联动及城市品牌的整合。

香港的城市营销颇具特色,尤其是品牌建设方面的经验,常吸引众多国外城市前往取经。

四、香港城市营销的协同策略

香港在城市营销战略的“协同”要素方面,战略重点和方向非常明确。主要表现在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合作、改善海滨地区环境及落实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一)加强与内地的联系与合作

香港致力于巩固作为国际金融中心、运输物流和通讯枢纽、商贸和旅游中心的地位,积极推动经济转型。在此过程中,密切与内地的联系和合作,优化香港与内地的市场协同,是香港城市营销战略规划的重要基点。

1、粤港合作。粤港两地已有20多年的合作基础。两地地域相连、人文相通、优势互补。香港经济复苏得益于粤港合作的顺利推进,广东经济也从粤港合作中受惠。自1998年3月第一次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以来,一年一度的粤港合作联系会议是两地合作最重要的协同机制。

2、CEPA。2003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署,对香港的城市营销影响巨大。CEPA的实施,为香港公司开拓内地市场创造了更多商机,也增加了香港对海外投资者的吸引力。

3、“9+2”区域合作。2004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泛珠三角成为香港和内地九省区共推的著名区域品牌,被誉为“中国区域合作的梦幻组合”,是区域的整体影响力、竞争力,同时也是香港城市形象的强大助推力。

香港城市营销的从产品、形象到品牌由此实现了急速扩展,有力地支援了香港作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吸引力。城市营销的“协同”策略,给香港的城市营销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

(二) 致力于可持续发展

实现可持续发展是香港的基本发展愿景,因此也是香港各项政策的基石。香港地少人多,资源缺乏,而影响和制约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因素便是土地和人口。香港特区政府早前发表了“21世纪可持续发展”顾问研究与咨询文件,提出了兼顾香港在社会、经济和环境三方面的具体办法。目前在推动可持续发展方面,工作仍属起步阶段。社会各界和特区政府对可持续发展原则高度重视,认真贯彻,这也是对香港城市营销的战略性及其效果的良好保障。

五、城市营销的策略执行

(一)形象营销

2001年以来,香港在中国内地及亚、欧、美、澳世界多个国家展开强势的品牌宣传活动。同时,旅游、投资促进活动及文化交流活动也蓬勃开展,汇成一股清新、别致的城市形象营销大潮。尤其难能可贵的是,几乎所有的推广活动都着力传递香港品牌所表现的核心价值,即文明进步、自由开放、安定平稳、机遇处处和追求卓越。而且不论在推广贸易、投资或旅游等方面,香港也都能秉持这些价值和信念,并努力使之达成认知的协调。

几年来,香港的形象营销活动此伏彼起,非常活跃。海上、空中和陆地的交通工具可以成为“亚洲国际都会”的展示载体,市民庆典、体育赛事、国际活动可以充当“亚洲国际都会”的宣传媒介,近年来香港比较典型的形象营销活动有:“亚洲国际都会”香港品牌征文及摄影比赛 (2005.1) 、亚洲国际都会国泰航空香港杯预赛 (2004.11) 、香港品牌亮相多伦多风筝节 (2004.9) 、“亚洲国际都会”客机参加英国国际航空展(2004.1) 、“香港飞龙”狮城展新姿 (2004.3) 、香港品牌形象霓虹标志亮灯仪式(2002.7)、铜锣湾时代广场“香港品牌形象展览” (2001.6)、香港“乐在此,爱在此”内地及全球推广活动(2003-2004)、投资推广署赞助“香港精神”号帆船参加横渡大西洋大赛(2001)以吸引外资等。

2004年,“香港:亚洲国际都会”宣传短片在美国哥伦布电影与影带展上荣获享誉国际的“克里斯奖”(Chris Award)殊荣,这是对香港形象营销努力的肯定和证明。

除此之外,香港的有关部门从“亚洲国际都会”的品牌形象出发,根据具体的事业或项目来演绎香港的形象。如2004年香港海关与知识产权署、香港旅游业议会、香港旅游发展局和消费者委员会联合推出“正货之都@香港”系列活动,政府部门推出“香港:廉洁之都”宣传活动等等,有效配合了香港形象的建设和推广。

(二)节事营销

创造或利用节事开展城市营销,是香港城市营销的重头戏。近年来,香港着力打造“盛事之都”的形象,藉以促进旅游和经济活力。比如,民俗传统有长洲抢包山、飘色巡游、大埔许愿树下投掷祈福宝牒等 ;体育赛事方面,有大球场的七人榄球比赛、香港网球公开赛,全城去马以及香港国际马拉松比赛等。节事营销为香港形象平添了诸多的生气和活力,同时也促进了香港旅游及经济发展。

(三)合作营销

1、品牌合作策略。品牌合作是香港品牌策略的一贯方针。政府新闻处鼓励其他政府机构、民间组织、本地企业乃至海外驻港企业采用香港“亚洲国际都会”品牌及飞龙标识,同时保留其自身品牌形象。目前,这一策略已大见成效,香港政府部门、主要团体及企业的各种宣传品上,都能找到香港品牌的标志,这使香港品牌与受众的接触面得到极大的扩展。

2、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合作营销。以上在“协同”战略要素考察中已提到不少关于香港与内地城市的合作营销案例,表明与内地的合作,不仅是香港重要的营销主题,更上升到香港形象的一部分。近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联系日渐密切,与内地城市联手推行城市营销已上升为香港的主要营销策略之一。

(四)推销与营业推广

运用推销手段可说是香港城市营销沟通的一个特点。特别是在香港品牌正式推出以来,特区政府每年都安排频次很高的官员出访计划,从行政长官到局署负责人,按照不同的分工,“推销任务”各有侧重,到祖国内地和世界各地推介香港。此外,香港也善于运用营业推广的手段来营销城市。如2003年SARS疫情造成旅游业滑坡、经济景气低迷,港府联合各界推出面向全球的“重建香港经济活力”的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在全球展开宣传香港旅游的大型活动和在香港举行大劲卖活动,以及邀请国际知名人士来港出型体育和文化活动、筹办高层次的国际性旅游业和商业会议和在世界各地举办巡回展览宣传香港等。

篇9

1、公司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道闸产品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

2、智能类产品的开发,完善了产品结构,提升了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3、庞大用户群带来的售后服务收入未来有望成为新的业绩增长点。

深圳市捷顺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捷顺科技002609)是我国出入口控制与管理行业及智能安防解决方案的首席供应商,是我国最早从事非接触式IC卡应用产品开发、生产和销售的专业厂商。公司的捷顺“智能一卡通”、电动门、三辊闸等多项产品在全国市场的占有率均稳居同行业前列,同时,公司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道闸产品的市场份额多年来稳居全国第一。

智能类产品发展迅猛

作为国内领先的楼宇出入口管理系统提供商,捷顺科技主营业务产品为各种出入口控制与管理产品,产品分为智能类产品和机电类产品两大类。智能类产品主要有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智能门禁管理系统、智能通道闸管理系统;机电类产品主要有道闸、折叠门、岗亭等。应用于停车场管理的智能停车场管理系统和道闸是公司的优势产品,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13.88%和13.27%。

近年来,智能类产品占公司的销售收入已超过机电类产品,并呈总体上升的趋势。智能类产品的开发,丰富了产品类别,完善了产品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公司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值得一提的是,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产品楼宇对讲系统销售收入呈现快速增长。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20440.05万元、22202.98万元、24425.01万元和12683.41万元。2008年度、2009年度分别较上年增长了108.62%、110.01%。

安防产业高速发展

捷顺科技主要客户已涵盖政府机构、企事业单位、公共场馆、居民社区、交通枢纽等众多领域。从公司业绩来看,近年来呈加速增长态势,这一方面有赖于国内安防产业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另一方面则依靠自身的发展战略和市场竞争力。

目前我国安防行业已成为的国民经济朝阳产业,安防市场已成为一个新兴的、潜力巨大的、体现公共安全与技术防范紧密结合的高新技术市场。安防产业也愈来愈受到国家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04-2008 年安防行业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2.3%,高于同期全球的平均增长速度。预计到2014年我国安防产值将达到5800亿元。

捷顺科技已在国内设立了数十家分支机构以及100多家经销商,营销及服务网络遍及全国,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欧洲和美洲拥有广泛的销售渠道。由于海外业务拓展初期难度较大,业务规模尚且较小,但增长十分迅速,2010年公司海外销售同比增速达60%。业内人士认为,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成本优势明显,且具有较高质量水平,在公司的大力投入下,未来销售规模有望快速增长。

此外,多年的经营积累的庞大用户群逐渐带来十分可观的售后服务收入,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的业绩增长点。

募投项目巩固领先地位

篇10

【关键词】深圳 客源市场 拓展

一、深圳入境旅游市场总体形势分析

经过20多年的开发和建设,深圳已从一个经济落后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现代化城市和中国首座“国际花园城市”,不仅创造了中国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的奇迹,也创造了中国旅游发展史上的奇迹。昔日旅游资源匮乏、旅游业基础薄弱的边陲小镇,如今一跃成为一座“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由表一可知,目前深圳旅游业无论是在旅游接待规模还是在旅游收入等方面,在全国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二、深圳入境旅游市场的总体特点

据抽样调查表明,深圳2005年入境旅游市场总体特点如下:

1、近九成海外游客为香港同胞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香港同胞占86%,台湾和澳门游客比例也分别小幅度升至5.8%和0.8%。来深外国入境游客占总体入境游客的7.4%。亚洲仍然是入境外国游客的最大客源市场,其比例为60.7%。

2、海外游客以散客为主

2005年来深海外游客中,团队游客占3.2%,散客占96.8%。

3、入境海外游客以回头客为主

2005年大部分入境游客是多次来深,来深次数在4次以上的入境游客占90.9%,特别是香港游客,96.2%来深的次数在4次以上。入境游客来深圳期间,大多数(79.5%)入境游客在罗湖区停留消费,在福田区停留消费的超过三成(31.3%),而在南山、盐田、宝安、龙岗等区停留消费的游客则较少,分别为9.3%、1.1%、5.8%和4.0%。

4、旅游消费以外国游客最高

2005年入境旅游者人均天花费为637.53元,其中,外国入境游客的人均天花费最高,为1268.32元;其次是澳门游客,为1153.84元;台湾游客869.35元;香港游客最低,为518.08元。与2004年相比,澳门和台湾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16.8%和12.9%;外国和香港游客的人均天花费分别增长9.8%和4.8%。

5、外国游客以在宾馆饭店住宿为主

调查显示,私人住所和宾馆/饭店是入境旅游者在深的两大主要住宿场所,有56.50%入境旅游者选择私人住所,37.92%选择宾馆/饭店,其它占5.58%。不同客源地的入境旅游者在住宿设施选择上差异甚大。对于多次来深圳且停留时间相对较长的香港游客来说,选择在私人住所过夜已是十分普遍。香港游客在私人住所过夜的比例占69.56%,在宾馆/饭店过夜比例只有25.47%。相反,外国游客和澳门游客选择宾馆/饭店的比例占到近八成。

数据来源:《深圳市2005年旅游调查年度报告》

三、入境海外客源市场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地分析

2005年,深圳海外客源市场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按五大洲分,总体特点是:亚洲市场稳居第一、北美市场迅速增长、欧洲市场略有回升。外国客源市场中,排在外国客源市场前十位的国家分别是日本、美国、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印度、澳大利亚、英国、泰国。

2、入境海外客源结构分析

(1)性别结构。2005年入境游客中,男性游客占58.7%,女性游客占41.3%;出游形式结构中,团队占3.2%,散客占96.8%。在团队游客中,男性和女性各占一半。在散客中,男性占80%,女性占20%。

(2)年龄结构。入境游客的年龄以35-44岁年龄段为主,占46.0%,45-64岁年龄段所占21.1%,而25-34岁年龄段则显著上升5.8个百分点,占到26.4%。

(3)职业结构。2005年来深入境游客的职业构成中,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商贸人员所占比例较高,分别占22.3%、18.8%和17.7%。其次是家庭妇女(10.3%)、服务员/推销员(7.8%)、技工/工人(6.3%)。与去年相比,职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退休人员分别增加了1.7个、1.6个和1.7个百分点。

(4)旅游目的结构。2005年团体入境游客的旅游目的比较集中,63.6%是为休闲/游览/度假,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的分别只有10%左右。这与散客的旅游目的分布截然不同,散客中36.7%是为休闲/游览/度假,29.3%和25.0%是为探亲访友和商务,相对而言,散客的旅游目的较为分散,呈现多元化。

四、入境海外客源市场预测

十一五期间,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对深圳入境旅游业的发展总体上可以说是利大于弊,而且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经济特区,将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中心城市,花园式、园林式城市,现代化国际海滨城市。可以预见,深圳作为入境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正日益凸现。经回归预测,到2020年深圳入境游客总量将达到839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10.46%;到2020年深圳接待海外过夜游客总量将达到1424万人次,年均增长率为6.62%。

近年来,由于深圳国际知名度的不断提升,高档旅游产品的不断涌现,来深游客增长迅速。随着深圳西部通道的开通、香港迪斯尼的开业,以及《cepa》协议的签署对深圳入境旅游带来巨大延伸客源的影响,2020年的预测数据估计还会提前实现。

五、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分析

1、入境海外客源市场拓展方针与战略重点

树立深圳旅游整体形象,确定完善品牌定位,加快在海外客源市场包装推广力度;利用港澳作为海外重点促销招商基地,吸引访港澳的各国旅游者来深旅游,并利用港澳现有国际旅游品牌和成熟的营销体系,使深港、深澳旅游产品在国际客源市场上捆绑销售,并重点推荐一些含金量高的旅游产品,如会展旅游、海滨度假游等;稳定东南亚市场和日本市场,积极拓展欧美市场和独联体市场;以“144小时便利措施”为基础,加强与广州、珠海、中山等珠三角旅游城市的联动,以“珠三角大旅游圈”的整体形象向国际市场进行联合促销,以期形成珠三角旅游城市一体化的国际品牌;积极申请增加免签国数量,延长免签期限,方便境外旅客进出深圳。

2、入境旅游主要目标客源市场及拓展策略

一级客源市场:日韩市场。该市场具有“商务客为主,往返次数多,停留时间长,人均花费高”的特点。要充分利用144小时免签政策,吸引商务游客从香港进入深圳。近期重点开发投资考察、观光旅游为主,中期以奖励、会务、度假、高尔夫旅游为主。与国家旅游局密切合作,积极参加日韩两国的旅游贸易展示会;在日韩两国主要城市地建立海外旅游营销办事处,并举行旅游说明会和推介会,巡回促销,以加强海外直销能力;积极与日韩两国的大型旅行商合作,为本地旅行社带来发展资金与先进的管理经验。东南亚市场:重点开发以华侨、华人为对象的寻根探亲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印尼、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的商务、投资考察、度假旅游市场和越南、柬埔寨等国的周边贸易旅游市场。美国市场。该市场近期以投资、商贸为主,中、远期开发以国际会议、展览、海滨度假、高尔夫为主题的旅游市场。

二级客源市场:欧洲市场。欧洲是世界最大的出境旅游市场。随着欧盟一体化的日趋完善,总体经济实力日渐增强,欧盟各国出游潜力较大。近期以投资考察、商贸观光等旅游产品推介为主,中远期可尝试推介高档滨海旅游度假产品和高档休闲高尔夫等产品。加拿大市场:近期仍以商贸、投资考察、观光旅游产品推介为主,中远期可加大深圳亚热带海滨度假旅游产品的促销力度,突出差异性。澳洲市场:商贸旅游仍是该市场近期开发的重点,中远期主要加强商贸、休闲度假等主题市场,尤其是要加强反季节的旅游促销力度。印度市场:近期增长潜力较大,随着两地文化和经贸往来日益频繁,应大力培养其客源市场。投资考察、商贸、观光、购物和度假旅游为这一市场的主体项目。独联体市场:近期以商贸旅游为主,重点吸引其到深圳周边地区的商人进入深圳旅游。中、远期开发以吸引其直接到深圳开展商贸、展销、娱乐休闲为主题的旅游市场。

三级客源市场:其他国际市场。积极开拓,争取潜在客源。

【参考文献】

[1] 深圳市旅游局:〈〈深圳市2004年旅游经济运行情况报告〉〉,2004年

[2]深圳市旅游局:《2005年深圳市旅游调查年度报告》,2005年

[3]深圳市旅游局:〈〈深圳市旅游发展十五计划及2020年远景规划〉〉,2003年

[4] 〈〈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