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计划的实施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2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管理学计划的实施,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作过程系统化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实践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C-0137-02
药事管理学是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一门专业必修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传统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是根据药事管理学科体系的知识点和顺序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虽然符合学科体系下知识认知的规律,但学生的学习目的性不强,缺乏学习兴趣,所学内容与工作岗位脱节。笔者将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开发理念引入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中,经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本文拟对此作一探讨。
一、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教学设计的相关概念
课程教学设计中主要涉及两个概念,即“工作过程”和“学习情境”。
工作过程指的是个体为完成一件工作任务并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的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是一个综合的,时刻处于运动状态但结构相对固定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状态”是指在不同职业和同一职业的不同时段的工作对象、内容、手段、组织、产品、环境是不断变化的;而“结构相对固定”是指思维的工作过程是固定的,即资讯一决策一计划一实施一检查一评价。工作过程是技能、知识和态度整合的载体,强调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使学生学会工作和学习,学会与人共处。高职教育是跨界的教育,强调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和高职教育的需要设计工作过程,实现职业目标和教育目标的融合。
学习情境是工作过程的主题学习单元,是同一范畴的3个以上课程单元。以职业资格为基准选择课程内容,设计学习情境,各学习情境之间呈现出平行、递进和包容的关系,通过比较学习逐渐熟能生巧,掌握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价的工作过程,获得完整的思维过程。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
药事管理学作为药学类专业必修课,其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具备药品研制、生产、经营等环节管理和监督的能力,并能运用药事管理的理论和知识指导药学实践工作,分析解决实际问题。针对这些能力目标,教师可对药事管理学进行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教学设计。具体设计思路如下:第一步,进行药事管理人才社会需求的调查与分析,确定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第二步,根据药事管理的主要职业工作岗位确定典型工作任务。第三步,根据职业成长及认知规律递进重构行动领域,即课程体系构建。第四步,根据职业特征及完整思维细化学习领域,设计学习情境。第五步,根据分解出的学习任务实施课程教学。
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设计了9个学习情境(见表1),既遵循了从入门到熟练,从单一到综合,从新手到专家的职业成长规律,又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的认知学习规律。按照比较学习的原则,对药品、人员、生产、经营等环节进行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同一个范畴的9个工作过程构成的课程单元——学习情境的学习中,通过重复步骤掌握药事管理的基本方法,又在不同药事管理内容的比较中,提升自己的药事管理和监督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教学实践
(一)课堂教学实施过程
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药事管理学课程教学依据典型工作过程,分为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和评价6个步骤,以小组(3~5人)为单位进行。以下以情境4“特殊药品的管理”为例分析具体的教学过程。
首先,确定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合作、严谨求实的良好职业素养。
其次,实施教学。与传统的教学不同,学生参与工作过程的各个环节,知识要点贯穿于整个工作过程中,教师是工作过程的设计者和指导者。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第一,资讯。教师通过典型案例提出工作任务。观看盐酸曲马多在批发市场和药店可随意购买的视频,提出工作任务,即特殊药品的管理。第二,决策。分小组查阅药品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第三,计划。小组讨论,确定药事管理的具体内容、环节,分析典型案例。第四,实施。各小组按照讨论结果,分别从监督管理部门,药品相关企业(批发店、药店),药品使用单位(医院),新闻媒体等不同角色按照药事管理法律、法规对特殊药品盐酸曲马多进行管理。各小组派学生代表分别上台汇报各自的管理依据、办法。第五,检查。教师组织学生就本次任务的实施情况及结果提出问题和建议,最后教师给出结论,总结知识点。第六,评价。采取学生自评、小组互评与教师点评相结合的方式,根据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对问题的分析、总结归纳,语言表达,沟通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
(二)教学方法
各学习情境的教学中均采用项目教学法。以小组为单位,师生共同完成一个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不同学习情境中药事管理的基本知识、原理,而且提高了项目计划、实施能力,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课程考核
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评价,即从工作任务完成情况、课堂表现、师生点评等方面来综合评定,强调学生在工作过程中的表现并进行课堂反思。
篇2
论文摘要:本文以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为例,探讨在中职学校建立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加强中职生的德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措施以及积极意义。
当前,部分中职生纪律松散,法律观念淡薄,有的甚至沾染了社会不良习气。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中山市东凤理工学校自200年以来,邀请军事教官进驻学校,实行军校合作,建立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中职生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指在校园内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准军事化管理的双轨运行机制。在德育方面,以近似军事化的管理常规管理学生,以过硬的作风培养学生,以坚强的意志锻炼学生,重塑学生完美的人格。
一、建立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的意义
1.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中职生群体具有意志薄弱、纪律涣散、作风懒散的特点。军队的严格纪律、过硬作风和坚强意志正是“问题”学生所缺乏的品格。笔者认为,军队是一座神奇的“熔炉”,在这座巨大的熔炉里,即便是废铁,也可以炼成精钢。
2.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建立中职生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能够培养学生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的优良品德;能够培养学生的行动迅速,步调一致的纪律观念;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团队合作精神;给予学生信心、勇气和力量,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肩负的使命,更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3.具有长期性。
建立这种机制,不是对学生进行短期的军事训练,而是将准军事化管理方法引入校园,在校园内实现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与准军事化管理的双轨运行机制,这是一个职业学校与国防教育基地长期合作的机制。对于中职生而言,在校三年,实际上,也等于接受了三年准军队生活的锻炼。
4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建立中职生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长效机制,解决了我校学生德育管理的诸多难题。准军事化管理机制实施一个学年以来,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基本消失,校园氛围焕然一新。德育管理工作的“疑难杂症”迎刃而解,教师不再占用更多的时间去抓学生的德育管理工作,从而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使我校的教学水平不断迈向新的台阶。
二、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与实施方案
准军事化管理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包括:新生入学教育、一日生活制度、国防教育、理想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等。方案实施过程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关怀,达到“学校无闲人,人人教育人;学校无界限,处处教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教育人”的理想境界。
1.以军训为突破口—规范学生行为作风。
通过军训,贯彻各项规章制度,培养学生整肃端庄的仪容举止,严明的纪律观念,顽强的意志品质。要求达到如下目的:
第一,改变学生懒散松的精神状态,营造严肃紧张、团结活泼的气氛,树立学生有组织有纪律的心理意识,借鉴部队的管理模式,创设学生相互影响、相互提高的育人情境。
第二,明确制度,令行禁止。我校根据实际,参照部队管理条令,制定了《预军校准军事化管理条令》(以下简称《条令》),规定新生进校的第一件事就是学习《条令》,并必须通过考核。《条令》清晰地规定了学生的职责和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及文明礼节,涉及学生的着装仪容、言行举止、作风纪律、文明礼貌等等方面,要求学生严格遵照执行,从而促使学生端正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三,搞好内务卫生,净化校园环境。养成并强化学生搞好内务卫生的习惯,是军训的重要内容。学校制定《内务卫生条例》《文明寝室评比条例》《公共卫生包干细则》等规章制度,提出“整洁、幽雅、安静”的校容校貌总体要求,要求学生做到:一美观(寝室装扮美观);二棱角(棉被折叠有棱角、服装叠放有棱角);三干净(地面桌上干净、门窗铺位干净、走廊栏杆干净);四整齐(毛巾雨具整齐、牙刷牙膏整齐、杯盘箱子整齐、鞋子军帽整齐);五清扫(寝室教室天天扫、公共场所随时扫、每月一次大清扫、逢年过节全面扫、期末期初彻底扫)。
第四,强化军事训练,培养学生不怕苦不怕累的军人作风,磨炼学生的意志和耐力。在军训过程中,要求学生不当逃兵,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要求排除万难,坚持训练,做到“掉皮掉肉不掉队,流血流汗不流泪”。
2.以日常养成为媒介—使行为内化为习惯。
通过严格的、长期反复的日常管理,全程渗透,全面要求,把学校的行为规范转化为学生的行为习惯,通过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把学生的行为习惯内化为学生的意志品质。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卫生、纪律、仪容仪表、人际交往和专业学习等方面。管理的措施主要有:
一是加强纪律约束,一日生活条例化。通过制订和实施《一日生活条例化》,加强学生的纪律观念。要求学生像军人一样统一起床、统一就寝、统一早跑、统一就餐,统一搞卫生,使学生生活有规律、做事有条理。
二是加强量化考核,一日纪律严格化。根据学校制订的《准军事化管理条令》,对学生行为习惯进行量化考核,内容涉及着装、仪容、举止、卫生、纪律等各方面,要求经过长时间的监督和检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要求做到寝室内务整齐划一,公共场所不见一片纸屑,减少违纪现象,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争先进的良好氛围。
三是加强检查指导,一旧学习科学化。要求学生听到预备铃声立即进教室;读写姿势正确;注意用眼卫生;带齐学习用具,并放在一定的地方;自觉预习,质疑问难:上课用心听讲,不乱动,不说闲话,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作业;多读多写,边读边想,勤于动笔,勤于查阅;独立思考,独立读写,独立完成作业,独立使用工具书;注重观察,分析联想,先编提纲,后写文章,自改作业:读题审题,认真计算,分析数量关系,仔细检验答案等。
四是加强正面引导,一日相处文明化。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学习军人的宝贵品质,做到做事认真负责,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敢于承担责任。自觉遵守各种公共秩序,做事有规则意识。做到待人友好,有礼貌,正确使用礼貌用语、‘懂得基本礼仪和礼节,做到尊重、关心长辈,孝敬、理解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确实提高自己的人文涵养。
五是从他律到自律,培养自我教育能力。自我教育是思想教育品德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学生年龄和学识的增长,他们的自我教育能力在他们自身的品德发展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德育目标的内化和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积极转化有赖于自我教育能力。因此,我们借鉴部队“批评与自我批评”等自我管理的思想教育方法,实行学生会协查制度和学生自查自评制度,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习惯进行自我控制,自我约束。
3.以实化军训内容为延伸渠道—培植学生意志品质和团队精神。
一是通过早跑锻炼强化学生的意志品质。早跑是我校学生每天起床后的第一堂课,按照准军事化管理规定,要求起床号响三分钟后集合,各班清点人数,按顺序组织早跑,要求步伐整齐、口号嚎亮、精神饱满,不漏跑,不抢跑。实行严格的请假制度,保证出勤率,要求坚持不懈、风雨无阻,三年如一日。早锻炼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更是磨炼学生顽强意志的手段。
二是学校借助有日的、有计划的军训内容拓展活动强健学生的肌体,锤炼学生的体魄,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施内容有:站军姿、负重越野跑、泥地穿越、拉练(“铁人三项”;队列、内务、射击、军体拳、操枪;紧急集合、早跑:以及穿插内容,如理论讲座、拉歌、文艺活动等。
4.以第二课堂为渗透载体—张扬学生个性,发展学生特长。
准军事化管理不是扼杀学生的个性,也不是“管制式”管理,它是育人的有效形式,符合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规律和要求。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我校注意以客观规律为指导,从发展人的角度,根据社会的用人要求,在管理中既强调集体意志的统一性和规范性,又强调注意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差异,提倡学生兴趣爱好的自由选择性,特长发展的多样性,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区别对待并发展学生的个性特点,求助于兴趣小组、学生社团、业余活动形式多样的校园生活载体,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发展自我的条件和机会。
三、实施德育准军事化管理的注意事项
实行学生德育准军事化管理,必须明确军校合作双方的责、权、利关系,将责、权、利具体落实到个人。在与中山市国防教育基地的合作过程中,军校双方签订了合作备忘录,明确了学校与国防教育基地各自的责任、权利与义务。
作为学校一方,我们的责任是为军事教官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满足教官提出的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管理的各种条件,听取教官提出的有利于加强和提高学生管理的合理化建议,不干涉军方对教官的内部管理和调遣。中山市国防教育基地作为军方,其责任是,确保有常驻学校的军事教宫两人,其中必须有一名女教官。教官负责校园生活区管理,体操队列训练,传授给学生军事常识,巡察校园。经常与班主任老师交换学生管理信息,定期与学校德育处研讨教育策略和方法。
篇3
关键词:团学组织;标准化;管理模式随着高校体制改革程度的加深,高校团学组织形式日益多样化,且成为高校团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但我国高校团学组织结构和工作模式缺乏科学性,导致高校团学工作效率较低。为优化高校团学组织结构,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将企业标准化运作模式与团学组织现状相结合,建立标准化高校团学组织的管理模式和工作模式。
一、企业标准化管理的特点与运用借鉴
企业标准化管理是企业通过有效组织,协调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提高标准化水平,从而获取更高的经济效益。它具有监控性、稳定性、先行性和基础性等特点。
标准化建设是组织建设的基础,组织管理水平与标准化的广度和深度密切相关。现代组织分工明确,组织关系复杂,对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性要求较高。而组织的标准化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措施。借鉴企业标准化管理思想,组织实施标准化管理不仅能够协调各部门工作,提升组织工作效率,同时能够提升组织人员素质,建立高效的管理秩序,有利于推动组织全面管理的实现。
二、传统团学组织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团学组织管理机制大部分沿袭多年前的方式,造成团学组织管理模式陈旧、管理制度欠缺,严重制约了组织的发展。其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组织效能与效率问题。对团学干部缺乏系统性、专业性培训,导致学生干部能力不足,组织工作效能和效率不到,最终效果达不到预期水平;组织缺乏相应的应急措施,导致团学组织开展活动时遇到突况时不能完成预期目标。
(二)团队管理-成员激励问题。团学干部缺乏对团学组织的全面、深刻认识,责任和义务不明确;缺乏对团学干部的奖惩措施,导致团学干部的归属感和积极性不强,组织较为涣散,人才易流失,发展缺少基础动力。
(三)管理水平与组织文化问题。组织缺乏科学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监督机制,组织结构和管理模式缺乏科学性、合理性,不能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工作效率较低;团学组织没有良好的品牌效应,在学生群体中的影响力不高,导致活动开展难度较大。
三、标准化管理在团学组织中的运用与思考
1、组织结构化。企业组织中,从事产品服务开发的部门负责企业的研发工作,研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从事产品与服务推广的部门承担市场推广职责,其主要作用在于为产品或服务打造良好的形象,提升知名度,达到提升产品和品牌影响力目的;财务部作为企业经济枢纽,控制公司的各项支出,保证企业利益最大化。在团学组织中,以项目为中心,将活动项目视为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建立研发中心,负责从各级学生搜集信息,策划具有学生市场的活动项目;建立推广部门,建立完整有效的推广方案和校园文化配套策略,打造活动项目及团学组织品牌效应,提升团学组织影响力;财务部审核各项目预算费用,同时合理规划项目资金;主席团、秘书处、人力资源部、项目服务中心等部门根据工作内容相互配合,保障团学组织正常运转。
2、管理制度化。一个优秀的团学组织,除了有健全的组织结构作为基础,还需要有完善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在搭建组织制度框架时,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上重新建立团学组织总章程,明确各部门工作职责,规范日常事务,并以此为基础,扩展部门章程,以会计专业为背景建立财务制度,保障组织经济公开、顺畅运行;以人力资源管理和绩效管理为基础学科,结合技能测试、情景模拟等方法建立团学干部选拔录用机制,运用360°和KPI绩效考核法完善学生干部考核体系。在建立和完善硬性制度的同时,加强组织文化建设,以组织文化为核心,发展组织软制度,提升团学干部对团学组织的认同感和凝聚力。
3、运作项目化。以往举办团学活动多由部门单独负责,组织效率较低,分工不明确,同时减少了团学干部参与到活动全程的机会,严重限制了团学干部的提升机会和提升空间。
结合项目管理思想,将团学组织活动“项目化”,使活动承办方由部门向项目组的过渡,弱化部门概念,强调项目组管理作方式,以项目的形式实现组织目标和任务,达到推动工作方式由被动向主动转变,提升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目的。
如图1,为项目化运作流程简单的概括:图1项目化运作流程图
以项目运行中的财务管理为例,在项目申报阶段,财务部门审核预算,通过审核后,项目组可向财务部预借30%的项目经费用于前期准备;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组向财务部预借60%项目经费用于活动开展;项目结束后,项目组提交相关项目资料和费用发票,财务部核算经费使用状况,划拨剩余10%的经费。
四、标准化模式运作下的团学组织成效分析
1.人数方面。在新型组织结构下,团学组织结构得到有效精简,对比两届团学组织人数,往届总人数为119人,现总人数为97人,比往届减少18.5%;在体系结构缩小的同时,对比两种模式下项目各时间段个人工作量(如图2),虽然前期工作量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工作量逐渐减少,新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图2新旧模式工作量图3新旧模式项目完成时间
2.工作时间方面。对比传统模式和标准化模式下的项目完成时间(项目完成时间=项目策划时间+项目审核时间+项目启动时间+项目实施时间+项目评价时间),如图3所示,以学科竞赛类活动为例,由于前期策划全面细致,人员和工作经过合理安排,避免了传统模式下项目实施过程中时间和人力资源的浪费,对于持续时间较长的项目,项目时间明显缩短,工作效率有显著提升。
3.其他方面。对团学干部进行系统化的培训,针对基层学生干部开展团学组织认知以及基础技能培训,对中高层学生干部开展组织管理培训、思想政治培训等,使团学干部更全面、深入认识团学组织性质,明确自身责任,也提高了自身的基本素质,在服务师生的同时达到了提升和锻炼自己的目的;在完善考核制度的基础上加强监督机制和奖惩机制的建立和执行,提高了团学干部对工作的认真程度和积极性。
将企业标准化管理思想运用于高校团学组织管理,是一次大胆的尝试和挑战,同时也是加强高校团学组织建设的新趋势。然而,团学组织的建设并没有一个标准模式,只有通过不断引导团学干部主动探索和实践,突破现有观念的束缚,不断完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发挥团学干部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工作效率,才能实现高校团学组织的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此项课题属于成都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立项项目《专注标准化管理 着力职业素养平台建设――以成都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学组织建设为例》(项目编号:CDU_CX_201301081)
参考文献:
[1]夏斌,乔丽娟.创新管理模式,提升职业素养――探索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会建设的几点思考[J].文教资料,2012,(29).
篇4
一、要吃透学校精细化管理的精髓
“精细”从字面上解读即精密细致之意。在古代,宋朝大理学家朱熹说“言治骨角者,既切之而复磋之;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提倡凡事都要尽量做到“精益求精”。而现代意义上“精细化管理”则是来源于日本企业,它对企业最大的贡献在于质量管理和成本控制,成为风靡全球的管理策略。从实践上看,精细化管理是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上的一种科学高效的管理。它既是管理理念,又是管理方法和过程。世界上许多企业就是借此理念,将企业做精做强,如中国著名企业海尔集团提出“把每一件小事做好就不小,把每一件易事做好就不易”就是始于这一理念,由此给企业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成就了企业帝国。但是企业生产对象是产品,是“物”;而我们教育的对象则是“人”。按照国家教育“十二五”规划提出“把育人为本的理念贯穿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以服务学生、服务家长、服务教师为导向,改进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要求出发,我们从辩证的角度以寻求并攫取适用于教育的精华。实际上“精细”的“精”就是要求学校在目标确定、计划制定、工作分解等突出重点,要时刻把握“人”的教育本质,有所为有所不为。“细”就是要求学校的管理覆盖每一项工作,每一个环节,要从小处着眼,从小事抓起,树立“校园无小事,处处都育人”的教育观,实际上就是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引入一种更加细致的管理,追求更加精致的管理效果,实现一种更加规范的工作过程,达到一种新的校园文化高度,以求得“管而不管”的奇效。笔者所在的学校在管理上提出“注重人文,管理精细”的管理理念,倡导管理要以人为核心,把日常中看似简单的“琐事”、“凡事”,列为重要事件,细心、严谨、精致地把它们做好。久而久之,形成精细管理的新常态。这,必然推动学校管理迈上科学、规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二、要夯实实施精细化管理的基础
1.从管理层面建立完整而规范的工作流程。学校建设规范的制度和精细管理办法,这是让广大师生积极参与推行精细化管理的重要前提。这就要求学校管理层要用智慧做好学校的“顶层设计”,全面建立和完善管理层级,分清工作责任,细定工作流程,形成学校可依可行的精细规定和工作流程。2.要培养推行精细化的执行者。从实施的过程来看,同样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流程,不同的人由于学识、能力等方面的不同,容易造成执行力不到位,效果存在较大差异的现象。从学校实践的过程上看,虽然已建立了《党政管理方案》、《德育管理方案》、《教学教研管理方案》,甚至对应地初步建立《精细化管理方案》,各类规章制度已比较完备,覆盖了学校党政、德育、教学、后勤、安全等,但缺少的是精益求精的执行队伍。如在执行过程中,少数人由于受到主观思维的阻碍,对精细化管理的深刻内涵理解不透,在事务处理上还只是处于简单的经验管理范畴,导致管理过程不够细致、不够流畅,成效不够突出,甚至出现虎头蛇尾的情况,“米饭一边熟一边不熟”的现象,部门之间、同事之间就容易出现沟通不畅、信息不灵,彼此协调配合不够的问题,精细化管理效果也就打了折扣。所以在推行精细化管理的过程中,要注重长期培训好执行队伍,尤其是学校中层领导干部队伍,要下工夫培养他们,提高他们的执行能力,使其成为实施精细化管理的精英骨干。3.要虚心引入他山之石,营造自己的山水世界。在实施过程中,不能“盲人摸象”,更不能闭门造车,要结合学校实际,借鉴成功经验,减少管理盲区。在实施初始,我校组织中层干部、学科带头人、学科骨干先后到上海、天津、江苏等地学习和交流经验,组织全校教师学习洋思中学的“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实践,学习杜郞口中学管理经验、临川二中的办学经验,等等。2014年上海援教专家来校进行长达一个学期的指导性建设,推动学校精细化管理。以上所列学校在管理上都有相似之处,他们“在细字上做文章,在实字上下工夫”,大到卫生区的管理,小到教室教学文具的摆放都有明确的规定,处处都从小处着眼,处处抓精细,处处显精细,使全校教职工感受到精细化管理对学校管理的深远影响,产生管理共鸣,从而把精细化的理念内化为自己的行动准则,树立起“精心、精细、精品”的工作观念和品牌意识,创设精细化管理的校园文化环境。
三、要紧扣学校工作建立完整的精细化管理体系
1.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从精细化管理的实际操作上,要求先设定总目标,然后分阶段目标,尔后再分解为小目标。在办学过程,我们要根据办学的总目标来设定阶段目标,并逐项分解责任明确的工作小目标,建立精细化的目标体系。在实施前,对目标的制定要广泛征求学校各方意见,对其进行充分的论证,确保管理总目标的指导性和子目标的可操作性,并将目标简明扼要地分解到部门和个人。细到每个教育教学环节,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明确到每一个人。在管理中,校长必须授权于中层管理者,放手让他们管理好自己所分管的每一块工作,唯有这样,才能释放管理人员的能量,提高学校整体工作的效率,获得学校工作的最佳成绩。当然,工作中严格执行“谁分管谁负责”、“谁的岗位谁负责”、“谁的班级谁负责”、“谁的课堂谁负责”、“谁的活动谁负责”的岗位责任制,提高教职工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变一人操心为大家操心,将管理责任具体化、明确化,要求每一个人都要到位、尽职,第一次就把工作做到位,对工作负责,对岗位负责,人人都管理,处处有管理,事事见管理。2.要做好执行的跟踪管理。执行过程中,信息沟通是避免理解不一致导致执行结果偏差的需要。跟踪执行管理要根据制度规定的类别特征、重要程度、独立完成性质等因素,按照一定的权重比例划分跟踪信息的层级,对制度执行实施全过程监督控制。要把握各部门及个人目标达成的趋势,及时调整措施。同时,对各类工作性质还要建立精细的业绩考核体系。考核制度是所有制度执行的保障,不但要重视考核工作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考核工作的过程,还要建立目标达成的问责制。只有将考核激励与精细化接轨,才能使精细化落到实处。
四、要把管理单元网络化,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全覆盖
篇5
一、目前小学学校管理工作的主要情况以及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完善的制度来完成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通过相关的调查可知,大多数小学学校在开展管理工作时缺少完善的约束和激励制度,因而使得一些学校管理者进行职责范围之外的管理工作,或者缺乏进行管理工作的热情,不能为师生提供一个民主的环境。这使得教师不能按照课程改革的要求进行教育工作,限制了学生的自由与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知名度,不利于实现学校的正常运转。
2.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主要以学生的管理为主。在小学教育中,大部分的管理者只注重对学生的管理,没有意识对教师进行管理的重要性。因此,虽然小学生能够静下心来听教师的讲解,但是部分教师对教学的研究程度较低,无法为小学生提供正确的解题思路,因而使得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顺利地应用到解题过程中,从而导致小学生的试卷分数偏低,长此以往,将严重降低小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给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严重的影响。
3.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硬件的管理。目前,经济逐渐实现一体化,因而大量国内外先进的教学设备都出现在市面上,部分领导者认为只要引进丰富的硬件设施,就能提高小学的教学质量,对此,每年都要耗费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设备的维护与更新,此举虽能够确保小学生通过较多的途径来获取知识,但是学校却缺少充足的资金来进行其他内容的管理工作,所以使得小学生无法获得更好的教育,不利于小学生长远发展。
4.小学学校缺乏建设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可以称为学生的“第二家长”,如果教师能够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教师就能加深对小学生的理解,并在为小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按照小学生的思路来寻找合适的方法来完成教育工作,然而,大多数学校管理者却没有开展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管理工作,只能单纯依靠教师的自觉来进行,所以容易出现小学生对教师产生敌对心理,不能按照教师的思路完成日常的学习,给小学生的后续学习造成严重的影响。
5.小学学校管理的密度较小、精度较低、深度较浅。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密度越高,就表示学校管理的效果越好,亦表示学校将耗费更多的资金来支付校内管理人员的工资,有的学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开支,尽量降低管理的密度,以此来加快资金的流动速度,此举使管理人员身兼多职,无法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小学为了降低不必要的开支,并没有提高学校管理的精度,因而使得作为学校管理者的我们无法明确自己的职责所在,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无法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使得学生无法掌握大纲内的知识,造成学生成绩偏低,缺乏继续学习的热情,因而大大降低了人才培养的效果。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要想提高管理的作用,必须要按照学校管理工作的内容来选取合适的管理形式,进而获得较好的管理效果。
6.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没有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文化一体化的步伐,因而使得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其中,人们更加意识到素质教育的作用,大多数人们迫切希望我国的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而不是将死板的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学校要为学生的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有利于综合型人才的培养。
7.小学学校的管理工作无法与教学改革保持一致。要想切实提高小学教育的教学质量,必须要加大教育改革的力度,以便紧跟时代的潮流,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培养充足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
8.小学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大多数学校与外界的联系较少,无法提高人们对本学校的认识,因而生源较少,不利于学校的健康运转。学校无法获得国外先进的教学观念、改革经验等内容,学生学习内容的合理性较差,不能到达教育学生的目的。
二、实现小学学校管理规范化的策略
1.逐步完善小学学校的管理制度。要想提高小学学校管理的规范化,作为管理者的我们必须要逐步完善学校的管理制度,从而顺利完成学校的管理工作。通常情况下,完善的管理制度能够督促教师全面地完成自己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投入充足的热情来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以此来激发小学生学习的热情,帮助小学生获得综合能力的提高。
2.加强对教师的管理。教师水平的高低以及教师备课的认真程度等内容会对教学的质量产生相应的影响,为了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化,我们要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3.适当加强对硬件设施以外内容的管理。硬件设施在提高小学教育水平质量方面固然重要,然而教师的综合素质、师生关系和学校的文化建设等方面也能影响小学教育的效果。对此,作为管理者,除了对硬件设施进行适当的管理之外,还要聘用知识储备丰富、教学能力较高、能与小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综合素质较高的教师,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优秀的人才。
4.加强对师生关系的管理。步入教育改革新时期之后,教师对于学生来说不再是要求严格的知识传授者,而以学生的朋友这一角色来完成教学活动,然而传统的管理工作并不能完成这一转变,对此,学校必须加强师生关系的管理,帮助师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减少师生之间的隔阂与矛盾,进而增加教师的追随者,提高教师知识传播的效果。
5.详细分工以及有针对性地制定管理措施。首先面对学校管理面密度较小的这一现状,教师必须要在管理过程中进行工作的细分,并明确相关人员各自的责任。其次,要站在工作人员的角度上来寻找管理的最佳办法,而不能一味地压榨工作人员的时间和精力。另外,为了完成小学生的教育工作,我们要根据工作人员职能的不同来选取合适的管理方法,并适时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成果进行奖励,以此来提高教研组的活力,赢得教研改革的成功。
6.按照教学改革的要求进行小学学校管理工作。在教学改革的大背景之下,要想提高管理工作的效果,我们不仅要按照教育部门的要求来进行相关内容的更新,还要及时转变管理方法。通常情况下,我们可以建立多元因素的评价体系来加强对教师的管理,力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
篇6
化学试剂是实验室里品种最多、消耗量最频繁、危险性大的物质。化学试剂管理是实验室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检验结果准确与否和检验人员安全及健康的一项系统工程。据了解当前有些实验室在化学试剂的管理方面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实验室没有专门存放化学试剂和危险品的库房,许多化学试剂特别是一些易燃、易爆、有毒的化学试剂大量的存放于实验室或在同一工作区域内,从而给检验人员的安全带来了隐患和潜在的伤害。二是化学试剂的保管和使用手续制度不健全。一些实验室化学试剂无专人管理,随意拿取,这不但增加了试剂的损耗和检测成本,也极易被一些不法之徒有机可循,窃取有毒试剂给社会带来不安定因素。三是实验之后的废弃液随意排放,这些废弃液大多成分复杂,一旦随意排放,不但污染环境,而且严重危及人类健康。因而加强化学试剂的管理,提高管理水平非常重要,下面详细介绍化学试剂的科学管理方法。
1、制定合理的采购计划
由于食品药品检验使用试剂品种多、规格级别复杂、数量大,,各科室工作性质不一样,对试剂的要求也不一样,需要购买大量的普通试剂和剧毒、易制毒试剂。需要实验室管理人员深入科室,掌握各科室所需试剂情况, 并收集实验人员对各试剂厂家商品质量的评价,结合科室平常的试剂用量拟出全所每年所需试剂的品种、规格、级别及数量的详细计划,报主管领导审核,然后组织购买。易制毒化学品的销售方须具有安监部门核发的非药品类易制毒化学品(二类、三类) 经营备案证明和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副本复印件以及购销合同;在上述手续完备后指定专人,按照公安部门的有关规定集中向公安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合法取得第二类、第三类易制毒化学品购买备案证明。
2、化学试剂的存放
化学试剂存放管理的重点是安全管理,目的是通过完善的储存条件,合理的储存方法,健全的手续制度来避免事故的发生。
2.1 化学试剂存放的设施管理
完善的化学试剂存放条件是安全存放化学试剂的重要保证。化学试剂的存放场所应符合有关安全管理规定,有防火、防爆、防盗等安全设施。易燃、易爆和产生刺激性气味的化学试剂应存放在远离实验、办公区域的专用库房中,剧毒化学试剂、易制毒试剂要存放在专用柜中,需低温储存的化学试剂要放在冰箱中保管;存放化学试剂的库房应干燥,通风,室温不超过28℃,照明应是防爆型的,同时室内应备有消防器材。
2.2 化学试剂存放的科学管理
科学的化学试剂存放方法是减少安全事故发生和降低事故损失的重要手段。原则讲,化学试剂要按类存放,危险化学试剂按其特性单独存放,以保证在出现问题时可以集中有效的处理。也可采取相互作用的化学试剂相邻存放,这样做一旦发生事故时可以减少损失。如酸和碱相邻存放,易燃品与阻燃品相邻存放等。另外,迂光易分解、燃烧、爆炸或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试剂应在避光、阴凉、通风的地点存放,灭火方法相抵触的化学试剂要分开存放。化学试剂都应存放在试剂瓶里,塞紧瓶盖子,放置牢固橱柜架上,以保安全 且放置应排列整齐有序,并方便取用所有化学试剂均应粘贴标签,标明试剂溶液的明称 浓度和配制时间 标签大小应与试剂瓶大小相适应,字迹应清晰,字体书写端正,并粘于瓶子中间部位略偏上的位置,使其整齐美观,标签上可以涂以熔融石蜡保护 保存化学试剂要特别注意安全,放置试剂的地方应阴凉,干燥,通风良好因试剂的种类多种多样,一般试剂按无机物和有机物两大类进行分类存放,特殊试剂及危险试剂另外单独存放。
2.3 健全手续制度
建立行之有效的手续制度是化验室化学试剂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预防意外事故发生的基本保证。化验室要建立严格的、危险品保管使用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每次取用和危险品都需主管领导批准,并进行严格的用量登记,即做到责任分明,又要做到防患于未然。
对进行危险性的检测项目操作时要建立有第二者陪伴制度,以防意外发生。
3 化学试剂的标识
所有药品、试剂必须有明显的标志,标签大小要求与试剂瓶大小相适应,字迹应清
晰,字体书写端正,并粘贴于瓶子中间部位略偏上位置,使其整齐美观,原购化学试剂采用原瓶签不再另贴。为防止试剂标签被腐蚀或随时间脱落,涂石腊加以防护。化学试剂存放柜门贴有柜签,标明柜内化学试剂品种、数量等,以便于查找。
4 化学试剂的人员管理
化学试剂由实验室管理员专人管理,一般化学试剂柜由实验室管理员上锁保管。管理员建立化学药品的各类帐册,药品购进后,及时验收、记帐,使用后及时消帐,掌
握药品的消耗和库存数量。对剧和易制,严格执行“五双”制度(即双人保管、双人收发、双人记账、双人双锁、双人领用)进行管理,确保化学实验室巨毒药品、易制毒药品用量、用途的严格管理,确保其对人员,对环境的安全。建立健全化学试剂管理制度,包括请购、审批、采购、验收入库、保管保养、领用、定期盘点、特殊试剂的退库及过期试剂
的报废处理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做好这些制度化管理,才能使化学试剂的管理有章可循;其 次 ,必须培养化验员的高度责任心和责任感,建立健全的岗位责任制,定人定时进行安全检查 ;再次,要经常观察药品库的温度、适度变化,保证药品库的安全,发现不安全因素、情况及时汇报和处理;当遇到突发状况,能够及时反映并做出处理。最后,每天下班前必须检查电源、门窗是否关好等,确保化验室安全。
5 化学试剂的使用取用液体试剂只准倾出使用,不得在试剂瓶中直接吸取,倾出的试剂不可再倒回原瓶中。倾倒液体试剂时应使瓶签朝向虎口,以免淌下的试剂沾污或腐蚀瓶签。取用固体试剂时应遵守“只出不回,量用为出”的原则,倒出的药品有余量者不得倒回原瓶。所用药匙应清洁干燥,不允许一匙多用。
6 化学试剂信息网络共享为了准确掌握各类化学试剂的品种规格、使用情况、存放位置、数量、销毁回收等信息,对试剂进行全方位的监管,应建立一套科学的化学试剂信息网络共享系统。对库存的试剂按试剂实际上架位置进行电子档案设计,对其品种规格、数量、保质期、入库时间、使用情况等信息进行及时有效的编辑登记。这样即保证了实际工作用量的供
给,也在减少资源浪费的同时保证了试剂的质量。
7 回收废弃物的管理
( 1) 在处理废弃易制毒化学品过程中,使用单位应将实验完毕后的废弃化学品及残液含空容器的容器上贴上标签,标明品名、残余量及危险性,暂时存放在实验室安全可靠地方,专人保管。
( 2) 不回收放射性、爆炸性、传染性、自燃物质、遇湿易燃物品、多氯联苯等类物质; 不回收标签不清晰、无标签的物质,如标签是外文信息,要加注中文注释,否则不回收,各实验室确保待处理废物中不得混有上述物质。
( 3) 各实验室确保包装容器上的名称与实际盛装的物质一致。确保包装容器完好,无破损,封口紧密,倾斜、倒置无渗漏现象。确保提供的包装容器适合盛装所盛装的物质,不会发生将容器溶解或腐蚀等异常现象。
( 4) 各实验室提供清单,清单上要如实填写药品名称(中文名)、主要成分、规格、数量、危险性等详细的中文信息。并保证清单与实物名称、数量一致。
( 5) 各实验室必须填写/ 化学废弃物回收审购表,该表一式三份,使用单位留存一份,一份报学校的实验管理部门,一份报学校的后勤中心。学校的后勤中心要确定时间段,集中回收使用单位的废弃易制毒化学品,在对各使用单位上报的待处理废弃易制毒化学品资料进行汇总的基础上,由环保部门定点的化学废弃物处理中心(或公司) 集中进行销毁。
8 废弃化学试剂的管理
废弃化学试剂的管理是以保障工作人员和周围人群的安全,防止污染环境为原则,在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的基础上,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方法,从根本卜解决废弃化学试剂对环境的污染和对人身的危害。化验室的工作人员要认真了解废弃化学试剂的理化性质,制定完整有效的管理规程和处理方法,并付诸实施,以使废弃的化学试剂达到相应的要求和排放标准。
8.1 对有机废液的管理
对有机溶剂形成的废液根据其性质尽可能回收利用,这样做不但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回收的试剂还可以再利用节约检验费用,降低检验成本。由于有机溶剂大多都有沸点低,易挥发,易燃烧的特性,因此,在回收操作时要特别注意安全管理。
8.2 对含有酸、碱、重金属、酚、氰等废液的管理。含酸、碱、重金等,酚、氰的废液管理原则是根据废液的性质,制定相应的处理方案。将废液中的污染物质分离、转化,使有害的废液变为无害。由于这些废液成分复杂,性质不一,因此,在制定处理方案时要视废液性质不同分别采取物理法、化学法、生物法等相应的处理措施,来达到无害化的目的。
8.3 对固体废弃化学试剂的管理
对固体废弃化学试剂的管理原则是:数量较大但可以回收的一定要回收再利用;数量较少不含有毒有害物质的可与生活垃圾合并处理;对有毒有害的要根据其性质分别采用掩埋、焚烧及其他有效的措施处理。总之,化验室化学试剂的管理,足以保障化验室安全和工作人员身体健康,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有效及防止环境污染为准则和目标的,只要我们有“预防为主”的思想,严格按制度和规程办事,我们就一定能把化学试剂管理好。
参考文献
[1] 杨栖霞,葛建萍。加强试剂管理 提供优质服务[J].中国药事,1999,13(3):165
[2] 梁向晖,,钟伟强,张智豪等,高校实验室易制毒化学品的规范管理[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10,105(3):58
篇7
[关键词]学年学分制;教学计划;课程组;结构化;动态
0引言
据调查在1999年之前,高校扩招年均增长都在8.5%左右。“自扩招以来,中国每年普通大学本专科招生人数已从1999年的160万人增加到了2004年的44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13万人增加到1334万人”,适龄青年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也从1991年的3%上升到2003年的13%,从世界排名第131位,上升到第114位。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为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高校每年都在不断地设置新专业,这给我们在教学计划管理方面带来了很大的挑战。因此,为了实现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科学化、高效化,掌握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情况,有必要研究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
1教学计划管理系统研究现状分析
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高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以及网络的普及率得到了明显提高,同时也改变了管理工作的方式,使越来越多的管理者摆脱了繁重的工作。就教学计划而言,实际上就是计划学生应该修哪些课程,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自己的管理平台。但是这些平台并没有从教学计划申报审批等一系列流程来考虑,教务处是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管理部门,教学计划在很大程序上体现了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思想。作为教学计划的管理单位应该拥有一套适合教学计划管理的综合信息管理平台,这样不仅能实现信息化管理,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也能够有力推进教学计划的修订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思路
本文提出的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是指从“柔性”的角度出发,所谓教学计划的“柔性”,是指培养对象、培养过程、培养内容,教学节拍的随时调整性[1]。特别在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新时期,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推进下,认真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在不同时期社会人才需求的变化,确定不同时期下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制定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的调整是关系到整个教学进程的重要环节之一,直接关系人才培养质量好坏。以下给出动态教学计划管理的流程图,如图1所示。
3教学计划结构化管理模式的概述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不断变化,高校每学期都要进行教学调整,每作一次调整,教学计划就要修改一次,这会极大地浪费人力和物力。教学计划管理存在着复杂、数据量大、出错率高等特点,我们把教学计划管理分为素质教育平台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和实践教育平台管理。学生在大学期间应该修的哪些课程,在以上三个教育平台上以课程组的形式进行管理。课程组具体又分为:公共必修课课程组管理,公共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学科共同课课程组管理;专业教育平台管理下分为:专业基础课课程组管理、专业课课程组管理、专业选修课课程组管理;实践教育平台下分为:实践教学课(含入学教育、毕业论文等)课程组管理。教学计划管理平台结构如图2所示。一份好的教学计划,要务实,可操作,使学生学习、习惯方法等各方面真正受益,将每个想法落实到实处。我们从学科教学出发制定结构化的符合本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有以下几个步骤:(1)根据高校各专业的学科性质,以班为单位针对学生学习情况提出需制定的教学计划平台信息,具体到教学计划有哪些教育平台,教育平台由哪些课程组组成。(2)优化课程组。挑选可以组成教育平台的课程组,按照课程组中课程的内容、课程重要度、课程难度、相关课程组等条目对课程组进行优化。(4)合理编排优化课程组在整个教育平台中出现的顺序。整理这些课程组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单支结构将这些课程组串联起来,组成教育平台必须的课程组。(5)合理组建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社会需要的是有真正实践能力、有创造力、全面发展的通才,是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根据其特点组建教学计划必须的教育平台,最后生成教学执行计划,即执行计划课程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构建如图3所示。由以上步骤构建的教学计划管理平台更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的培养,更突出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的特性,把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各专业班级紧密结合,这样制定教学计划,可以帮助教师按计划、有标准、有步骤地进行教学工作。同时,也能根据学期教学内容,针对班级学生的情况有目的地研究教学思想、教学方法,明确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每月、每周乃至每课时应该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结构化课程组和班级相关联管理模式的出现,特别是在我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过程中,能共同满足社会对人才类型和层次的立体需求,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4教学计划管理信息平台设计原则
(1)平台整体性和开放性原则。在本系统平台设计时充分考虑教务处和各学院及系之间的关系,注重各种信息资源的有机整合;既考虑安全性,同时也考虑具有一定的开放性,把握好信息共享和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2)数据安全性和保密性原则。在该平台设计时把安全性放在首位,既考虑到信息的充分共享,也考虑了信息的保护和隔离。系统在各个层次对访问都进行了控制,设置了严格的权限;每学期的教学计划信息作为学校推进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参考数据,充分利用日志、健全的备份和恢复策略增强数据的安全性。(3)平台的使用简洁性、易用性和可扩展性等原则。客户机可支持图形化界面,以方便用户的使用。同时平台的设计也充分考虑扩展性原则。(4)平台的使用动态性原则。在教学计划管理过程中,根据毕业生的就业率结合当时社会人才需求来调整新入校学生的专业教学计划,同时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也能即时跟踪当前社会人才需要的动态性及近几年人才需求变化前瞻性来动态调整教学计划。以符合当前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的规律,提高其适应能力和“应变”能力。
5系统功能设计
5.1登录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人员和院级教务管理人员:系统运行时,只有登录正确的用户名和密码才能成功登录本系统,同时该系统对数据操作进行了数据参数化,避免了许多网络攻击,登录系统后,系统会自动判断当前用户类型,决定具有的用户权限和相关的操作权限。
5.2查询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可实现组合条件查询,可按年级、专业、班级查看教学计划和执行计划情况。其中包括教育平台信息、课程组基本信息,课程组内课程信息、课程组执行指定的专业、班级信息等。院级教务管理员:可查看本院各年级、专业班级的教学计划及执行计划情况,即计划课程组和执行计划课程组信息。
5.3审核模块
院级教务管理员对执行计划课程组内的课程修改后,校级教务管理员需对执行计划课程组进行审核,其中包括执行计划课程组的课程审核、执行课程组的合理性、课程组学分要求等。
5.4统筹管理模块
校级教务管理员在安排新学年教学计划前,按招生计划导入新生班级信息,并通知督促各学院教务管理员及时参考往年计划制定新生教学计划。各学院完成后校级教务管理员关闭教学计划制定系统,选择非工作时间启动执行计划生成教学任务。生成执行计划后,进入执行计划维护阶段,不得再修改教学计划。
5.5教育平台管理模块
可对教学计划中的教育平台信息进行管理,对其可实现添加、修改、删除功能。
5.6计划课程组及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模块
可实现对教学计划和教学执行计划中的计划课程组、执行计划课程组管理,可编辑课程组的类型、课程组名称、课程组代码、课程组学分要求、门数要求等信息。班级的执行计划变更通过向该班级应修课程组列表增减已经通过审核的课程组来完成。
5.7执行计划及教学任务
生成管理模块可生成执行计划和教学任务,同时还可根据教学任务生成选课数据,最终实现学生网上自主选课。
6系统主要功能实现
本系统可直接产生教学执行计划课程组并可查看与之相关联的专业班级情况,可对教学执行计划课程中的课程和相关联专业进行编辑,大大地提高了教学计划管理的工作效率。
7结论
研究设计的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将学校及各学院独立的教学计划管理变为统一的管理模式。采用了结构化的课程组与班级相关联模式来进行动态管理,并利用其流程约束规范了教学计划的制定、申报、变更、审核、反馈、统计、分析等工作环节,从根本上实现了教学计划管理工作的制定申报管理、审核管理、信息管理的电子化。同时,该系统针对现代大学学年学分制教学管理特点开发,功能模块具有很好的通用性及开放性,同时对于不同层次高校的特殊要求具有非常方便的可扩展性。
作者:雷超群 李俊杰 张海涛 邱 静 单位:云南农业大学
参考文献:
[1]杨竣辉,罗家国.学分制下动态教学计划管理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9(8):81-83.
[2]邵青山,韩永红.基于校园网的高校教学计划管理系统开发[J].电化教育研究,2009(3):53-55.
[3]贺展,刘菲.基于C/S和B/S模式的高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11):86-88.
篇8
美国高校重视学生工作,学生事务管理受各级各类高校的普遍关注,并逐步形成精细化、专业化的模式。
一、专业化管理的特点
1.管理方式精细。(1)学生事务管理工具的现代化。美国高校将计算机普遍应用于学生管理工作中,办公室电脑须配备给每位管理人员,他们需要将各种数据存入自己的电脑便于分析处理。以新生分配宿舍为例,新生入校住宿前应先填写住宿申请单,包括:希望入住哪个学生公寓;自己有什么生活习惯;需要了解室友的什么情况;是否吸烟酗酒;希望公寓寝室内有什么配置等。公寓管理部门将申请单输入计算机并进行分析,再将结果反馈给新生。因此新生在入学前就已经知道寝室的基本情况。(2)学生事务管理理念注重全人化和个性化。“全人教育”是美国高校事务的核心理念,学校工作的首要目标就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群、美、情、事等七种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学校为天赋异禀的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工作项目设置并配置独特的教育资源,使学生的学术水平、实践水平、科研能力和创新意识等得到完善的发挥,让他们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长。在学生管理方式和方法上,美国高校注重平等性和双向式、灵活性和多样性,学生事务管理要求尊重学生自主权并结合学生的特点、需要和兴趣。强调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作用。(3)学生事务管理媒介趋向网络化。发达的信息技术是学生事务管理的新介质,各高校都有由专人维护、功能全面的学生事务信息网站。学生可以方便地查询学校讯息。学校在学生入学前会统计学生的邮箱信息,学生事务管理部门会在通过发送邮件通知学生相关工作的进展,例如奖学金申领、助学助教岗位申请、校内活动报名参与及校外活动开展等都在网上公告,学生的就业、升学、心理指导等也主要通过网络进行。
2.管理人员专业。注重管理人员的专业化发展是美国高校学生事务工作的一大特点,学生事务管理已发展为一种职业方向,成为一项专业性极强的工作。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特点如下:(1)文化层次很高。学生事务的管理人员要求具备管理学、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学等领域的硕士及以上学位,中层管理职位则要求获得相关专业的博士学位以及相关的学生事务管理实践。(2)职能广泛明确。美国高校的学生事务管理范围广泛,包括入学服务、生活服务、个性化服务、辅助等诸多内容。机构设置依照学生事务管理内容来分工,不同类型的工作设置相关的职能部门,各部门工作人员有明确的职责。美国高校多数都会设专门负责学生事务的副校长,学生事务管理部门通过他直接向校长反馈学生工作的各项进展。学生事务管理部门根据各自职能分工直接为学生和学生组织服务,多管齐下、条状运作。
3.宿舍管理为主。美国高校不分班年级,前两年也没有专业和系的限制,学生宿舍才是相对固定的场所,所以管理工作的重心在宿舍部,由正副部长及多名部长助理负责宿舍部日常事务,宿舍部下辖学生宿舍,宿舍事务由专职管理员负责。(1)管理、教育、服务一体。美国高校的宿舍管理集管理教育服务于一体,将严格要求与关心爱护融为一体,把思想教育与制度保证结合起来,这样既能避免空洞说教,又能使思想工作落到实处,有利于提升管理服务的质量和水平。(2)职责、权力、利益统一。宿舍管理人员的职责要遵从相关条例,并且被要求成为学生发展的专家顾问,他们每年要定期提交工作报告并接受学校的考核。他们的权力包括对自己所辖范围事务的决策和处理,如处理学生违纪事件、任免学生管理员等。他们所享利益待遇也非常优厚,如享受宿舍区免费住房,用餐免费,有独立办公室。另外可领取高额年薪及多种奖金和津贴,待遇略高于在专门从事教学的高校教师。职、权、利三者相统一,换一种说法即:权力和职务相当;工作到位,报酬到位。这是一种公平的机制,有利于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1](3)学生参与管理。美国各高校学生宿舍均设有主任助理AD(宿舍楼主任的助手)、居民助理RA(进行本层楼学生活动指导)和学习协调员ARC(学法指导,课业咨询,宿舍研讨)。公开招聘的这些学生管理员主要是高年级学生(含研究生),需要有过宿舍管理经验,并且学习成绩和能力要优秀。
二、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方面的问题
1.管理职责不明确,管理方式落后。由于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影响,我国高校长期以来对学生进行封闭式、包办式和粗放式管理,从业人员的职责不具体,分工没有明晰的界限,经常出现一人身兼数职或多人同管一件工作的局面。学生工作主要由少数几个行政部门把持,职权不能有效地下放,学生无法完全参与管理。管理的科学化程度不高,对校园网的建设、宣传力度不彻底,对学生在网络方面的教育渗透得不够。
2.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不高。当前,我国高校参与学生事务管理的人员很多是本校留校的优秀毕业生或名校海外的非相关专业学生,他们从不同的专业改行从事学生管理工作,这些教师缺乏相??的管理理论和经验,对教育学、心理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也了解甚少,专业化程度非常低。
3.管理重心未适时移转。我国高校学生事务的重心在系里,各系都有分管学生工作的书记、主任和辅导员,我们是以班年级为单位管理学生且管理体制是块状的,每个系就是一个块,这个块中五脏俱全:有教学科研,有学生管理,有党政工团工作等。随着学分制实施,班、年级的概念渐渐淡化,系和专业的界限也逐步打破,学生事务的重心却没有及时向宿舍进行转移。
4.管理的主体和中心不确定。我国高校注重党的建设和学校稳定,普遍对学生各方面实行统一的行政式管理,以致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略,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制约,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受到影响。管理中心的不明确,使学生不能有效参加学校的教育和管理工作,缺乏自主权和选择权,缺乏独立思考、自我教育和自我管束,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也受到抑制。
三、?R祷?管理的借鉴
1.需要进一步明确学生事务管理工作职责,转变旧有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方式。学生事务是一门科学、一门学科,是一项具有很强专业性的职业。学习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部门的分工具体,职责明确,改变过去那种让学校少数部门包办所有学生事务的传统思维,进一步明确学生事务工作的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各负责人的工作范畴。改变旧有的粗放管理模式,进行科学化管理,更新思想教育的内容,特别注意网络科技对学生的重大影响,使学生事务管理向现代化、精细化发展,做到与时代同步,与国际接轨。
2.需要培养专业化的学生事务管理人员。借鉴美国的经验,我们既需要强化学生事务管理的科学化意识,也应该加强学生事务管理的专业学科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学生事务管理人员的学历层次和专业水平,一方面要采用提高待遇、扩大职权的方式来吸引专业人才;另一方面要确定初、中、高级管理职位的准入标准;最后还需要严格奖惩机制来提高从业人员的服务水平。真正建一支有专业依托的、精干的学生事务管理队伍。
3.美国高校学生事务管理中以宿舍为重心模式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我们学习美国宿舍管理的经验,一方面要精简专职管理人员的数量并提高其层次,另外要使教育、管理和服务融为一体,还可以让学生以助管方式直接参与宿舍管理。要提高宿舍管理水平,改变以往把宿舍只看作是睡觉和游戏玩乐场所的观念,要使学生在宿舍环境中受到校园优良文化的熏染。
篇9
关键词:实验室管理;管理素质;实验仪器;管理制度
化学是一门实验性较强的学科,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之一。新课改下的化学教学,除了积极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研究性学习外,还特别强调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因此,作为一名实验室工作人员,要想真正落实新课改精神,搞好实验教学,就应该加强化学实验室管理和研究。下面是我对化学实验室管理与研究方面的几点思考,仅供大家参考:
一、实验管理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
实验室工作人员肩负着实验准备、实验仪器维保等工作,因此,只有树立服务意识,才能更好地为实验教学工作服务。所以,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采取了这样的做法:(1)认真阅读教材内容,把握教师上课进度,根据教学进度做好实验准备。(2)演示实验的药品要摆放有序。高中化学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比较多,只有按年级摆放,才能做到药品名称方便取用、一目了然。(3)安全有效管理仪器和药品。教师每领取一件仪器和药品,都要严格填好领取数据。(4)做好保管工作。各种仪器和物品必须有条理、有系统地进行保管。
二、及时更新实验仪器
当前,实验室现有的仪器设备很难满足新课改下形式多样、数量繁多的化学探究实验需要,因此,我常常针对新课标配备要求,及时清点现有仪器,并按新课标要求尽快进行补充,力争满足化学教材中的分组实验、演示实验以及探究实验需求。例如在学期初我就做好仪器采购计划,因为少购或漏购了就会影响化学实验教学正常进行,多购或重复购买就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所以,我针对每学年所需要的药品、仪器数量对库存物资加以清查,从而保障采购计划顺利进行。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针对课程标准,更新了一些常用仪器,有计量类的、加热类的、容器类的等等。
三、积极完善管理制度
一个实验室只有具有严格的制度、严明的纪律、严密的机制,才能保证实验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因此,在工作中,我积极改善原有的不合理的制度,努力完善各项管理制度。例如在学习苏教版高中化学教材时,我针对新课标要求,制定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制度》《实验室仪器使用制度》《开放实验室管理制度》等等。
总之,新课改下的实验室管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积极完善实验室管理工作,为全面落实新课改,全面提高化学教学教学质量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詹和平,温萍.如何加强实验室教学管理.黑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交流论文集,2002.
篇10
关键词: 社会标识 和谐发展 人格精神 人文关怀 多元智力
要把中国的事情办好,关键取决于我们党。只要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我们党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永远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并带领人民不断前进。
――
一、思想文化是特定的社会标志
文化即生活,特别是当物质丰富的程度达到富足乃至奢侈享受的程度之后,生活的每一个细节都成为一种文化,只不过它有高下之分,雅俗之别。生活的最佳状态是真诚、和谐、愉快,文化的最高境界是真、善、美。现代人为人处世言则必称文化,这没有错,区别就在于高雅与鄙俗,在于是否“真”“善”“美”了。
教育不仅是狭义上传承文化的行为,而且它本身也是一种文化。学校教育中班级是最基层的组织,是最小的社会细胞,当然也有它自己的文化。
社会稳定的根源在于思想文化特殊的凝聚力,中国两千年封建社会的稳定发展与儒家思想的传承、发展有密切的关系。班级管理中自然也要有这种思想文化。
“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多么智慧的比喻,但是智慧如孔子依然从政无出路,转身办教育则“若烹小鲜”,一生是春风桃李盈门。孔子标榜“有教无类”,但探讨其教育思想,“仁”的思想是贯穿始终的主线,可以想见孔子时代最成功的“班级”管理就是以“仁”为核心,以“文、行、忠、信”为内容的文化教育教学实践了。
今天的教育教学实践与孔子时代不可同日而语。广而言之,从工业化时代的教育向信息化时代教育转型的时代潮流而言,和谐发展是核心理念,参与、合作、探究是基本方式,开发智慧潜能,开拓成材渠道,开展有效学习的问题是需要更多考虑的问题。
二、中国新时期的教育理念的精髓是和谐发展
和谐发展的理念,参与、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发智慧潜能,开拓成材渠道,开展有效学习的方向,落实在班级管理中就是一个班风建设的问题。
班级管理的要务莫外乎班风建设。班风就是班级环境的综合,班风建设就是班级综合环境的美化。环境育人的表征是环境美化,本质是思想文化建设。
那么,今天班主任的教育教学管理中要凸显思想文化意识,应该有那些指征要素呢?一是班主任的精神思想,体现为班风建设中的舆论环境,影响学生人格精神;二是班主任的管理智慧,体现为班风建设中的人文关怀,影响学生的心理;三是班级发展中的目标理想,体现为班风建设中的激励机制(评价系统),影响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班主任的人格是一种精神,班主任的管理行为应该赋予文化意识,相关管理制度要凸显一种智慧,班级发展的目标要有利于每一个学生智慧潜能的开发。
三、班主任必备的素质
1.班主任有师表之尊――在学校生活中,团结老师,表率学生,要凸显人格精神。
在班风建设中,班主任有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协调各任课老师之间的关系兼及师生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是组织学生参与学习兼及发掘学生潜能。就前者而言,班主任是龙首。班主任协调不力,则群龙无首,各自为政,正所谓一个人是一条龙,三个人是一条虫。协调得力,则团结产生信念形成力量。就后者而言,班主任是龙眼。班级五十多名同学是一条龙,班主任画龙点睛,龙就活了。这“睛”就是班主任精神思想。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率先垂范,其精神思想形成人格文化场是潜移默化的效应,
2.班主任有师表之德――在班级管理中,组织管理,奖优惩劣,要凸显人文关怀。
管理是科学:“压”――不行;“哄”――不行;“纵”――更不行。对成长中的未成年人的管理只能是引导,引导的动力本质上来自心理暗示。
赏罚分明是管理者必备的素质。进步应该表彰,错误必须惩戒。科学的管理是智慧,惩戒更应该讲究智慧和方式,应该追求人性化,应该是大多数人能接受的,甚至是乐于接受的。
嘉峪关市一中的教育理念是:“学生因为老师的存在而感到美好;学生因为学校的教育而对未来充满信心。”这一理念的内涵是以对学生一辈子负责的态度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理念的着眼点在于人文关怀。
3.班主任应有师表之智――在学生成长中,面向未来,发展个性,要凸显多元智力。
美国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是近几年来最有影响力的理论之一,也是我国新课程改革的基础理论之一。多元智力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层次多元化的,主要包括:言语智力、逻辑数理智力空间智力、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人际关系智力、内省智力、自然智力、存在智力等。
任何一位老师如果承认理论是正确的,那么学生不想学、不愿学、没有学――用成绩不能评价他,只有不管成绩。所以新课程改革的评价系统强调多元价值取向和多元标准,肯定学生与世界交往的多元方式。
很多人特长只有一个,应该给予尊重。通才和偏才都是特例,更应该尊重。社会对人才的评价是用人之长,教育者更应该发展每一个人的长处。成功的班主任应该给每一个同学提供适合成长的班级环境。这种认识跟素质教育中专门提倡特色学校、特色班级的建设并不矛盾,只会锦上添花。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管理者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