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优势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媒体优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媒体优势

篇1

关键词:网络媒体优势;盈利模式

以计算机通讯网络为渠道,传播信息(包括新闻、知识等信息)的媒介,称之为网络媒体,其被认为是继传统媒体报纸、广播和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媒体由于其全球性、全天候、全面性、全方位、便利性、全动态、经济性和全接触的优势,目前已经成为媒体界的新兴宠儿。

网络媒体具备传统媒体的一切特性,并且传统主流媒体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备成熟和有型的盈利模式,因此通过分析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用以探讨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

一、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

(1)广告贩卖

媒体作为信息沟通的载体,传统的主流媒体具有单向性,最主要的特征是“一对多”,内容提供也是具有强迫性的,其传播的信息,公众是没有权利进行选择的。这种形式下,广告贩作为其盈利模式也不难理解。观众为了获得价值信息,不得不接受其广告宣传,自然广告贩卖是其最主要的盈利模式。

(2)内容版权贩卖

传统主流媒体还有另外一个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其内容版权贩卖,主要指电视、广播和报刊图文的内容版权转让出售。比如近年来比较火爆的“跑男”、“中国达人秀”等节目均是从国外购买的版权,在比如报刊图文内容转载的使用费等,这些也成为其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

(3)平台进入费用

传统主流媒体作为传播信息的平台,大众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获得价值信息必须付出相应的费用,比如收看付费电视、购买报刊等。大众的这些花费自然就成为了传统主流媒体盈利的一部分。

二、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分析

参考传统主流媒体的盈利模式,网络媒体的盈利模式也从三个方面来分析。

(1)网络广告的贩卖

网络广告起源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网络广告主要有三种形式:文字广告、图片广告和富媒体广告。和传统主流媒体相比,网络媒体具有双向性,同时网络广告游离于价值信息之外,受众可以在获得价值信息的同时不受广告的干扰,这也是为什么普通的网络广告无论通过什么方式加大干扰频度,都只会让受众越来越讨厌点击,起不到相应的广告效果,因此普通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网络媒体盈利的主要模式。

网络广告贩卖要想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模式,第一必须改变其广告内容和形式,使其成为有价值的广告,第二利用大数据分析手段,对各个受众的兴趣爱好、消费需求等信息进行分析,精准的投放广告。比如搜索引擎GOOGLE的广告投放,在用户搜索结果页面的右边显示相关广告,这样使得广告的被点击率提升,达到真正的广告效果,商家也就更加愿意付费,这种新型的网络广告贩卖逐渐成为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

(2)在线内容的贩卖

虽然公众都在强调网络的免费属性,但实际上根据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网络媒体具有大量丰富的在线内容资源,比如新闻、专业咨询以及产品服务等,这些价值资源的直接贩卖或者是与传统媒体结合加工的增值产品贩卖目前已经成为某些网络媒体的主要盈利手段。

比如中国目前最大的小说在线阅读网站―起点中文网,通过受众购买付费VIP的方式来阅览相应小说的VIP章节以及打赏月票等互动行为。各大视频网站比如爱奇艺、搜狐视频、腾讯视频等,其中的优质资源都需要观众花费一定的代价才能观看,这些收入就成为网络媒体重要的盈利手段之一。

(3)互动平台使用费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最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其互动性,这也是现阶段网络媒体盈利的基础。通过网络媒体搭建的活动平台,受众为了进入平台支付使用费用。比如目前和通讯公司合作的短信定时推送业务,这就是很多网络媒体挖掘出的盈利模式,门户网站搜狐推出的焦点新闻、新股信息等短信订阅服务,各地推出的“手机报”等短信业务,都是网络媒体利用平台盈利的创新方式。

搭建差异化的网络媒体平台,比如YY语音、六间房等网络直播平台,都是网络媒体的一种,受众注册成会员,或缴纳季度年度会员,或购买虚拟货币进行互动交流,通过这种方式,很多中小型网站都实现了盈利。

通过对上述的三种盈利模式分析,现阶段网络广告的精准定位投放,宣传推广效果不理想,所以网络广告贩卖很难成为互联网媒体的主要盈利模式。在线内容资源的贩卖,受前期制作成本,受众的消费习惯等因素限制,目前尚不能完全支撑起网络媒体的盈利。

参考文献:

[1]赵涛,郑诗田.我国电子商务赢利模式研究――基于B2C网站的分析[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09(11)

[2]刘芳.技术驱动下的互联网媒体商业模式解析[D].中国海洋大学 2010

篇2

1 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的特征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营销有其区别于传统媒体营销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多点对多点的模式

网络传播颠覆了传统媒体中一点对多点的单向度传播,实现了多点对多点的传播。这种模式下的营销更加注重受众接受,注重受众的接受体验。正因如此,营销也由广播变为“窄播”,针对受众的需求,通过双重互动,为其量身打造适合其个性的服务。

1.2 点播模式

点播模式的发展是适应受众对内容需求而诞生的。这种模式有效地为客户呈现更多的传播内容,提升用户的黏度。

1.3 时空超越性

网络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在时空上更具灵活性,而且内容承载量更多,传播途径更广更便捷,传播范围更大。这保证网络营销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更好地深入到人们需求之中。

1.4 双向互动模式

互动形式网络媒体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网络营销中,可以通过诸多社交手段实现双向互动,促进信息的收集,保障信息的及时精准反馈。另外,网络上信息传播的方式更加多样,不仅可以传播文字和图片,而且还能传播视频和声音,使得信息的传播更具有交互性和趣味性,增加了营销看点。

2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营销模式

2.1 社交媒体营销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传播作用越来越凸显,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营销的趋势十分明显。在微博和微信上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商业号和营销账号,他们就是利用社交媒体的互动属性,在此基础上进行营销。在这个平台上,受众也通过转发点赞等行为积极地参与到营销中来,相对应的则可能在营销中获得一定收益,这样受众又成了生产者,既能够有所收益,又促进了品牌的营销。

2.2 搜索营销

搜索引擎在互联网上举足轻重,虽然现在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搜索引擎的春天已经过去了,但是搜索引擎在营销上仍然占据很大份额。通过搜索可以快速搜索到需要的信息,而在搜索引擎中的排位和关键词,则是营销的重点。企业通过搜索引擎进行精细化管理,根据大数据信息有针对性地投放广告,增加产品浏览量,或者寻找合作对象,使得自己的产品迅速成为耳熟能详的品牌。同时还能够进行持续的营销方案优化,不断根据市场情况的改变来调整营销策略,这已经成为网络营销的常备手段。

2.3 视觉化营销

截至2014年底,中国网络视频用户突破3个亿,越来越多的用户选择在网络上观看视频,特别是年轻人,有部分已经不再开电视,电视不仅收视率下降,开机率都在下降。因此通过网络视频进行营销是很好的营销策略,既能自由发挥,又成本低廉。而且最重要的是网络视频具有社交互动的功能,能够实现传播者和受众之间的双向沟通,很多消费者会通过分享行为来进行无意识的营销,有些甚至干脆就把广告拍成很有创意的小短片,其广告形式更加灵活多变。

3 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营销的优势

3.1 减少企业的营销成本

营销方式的多样化并不是新媒体时代网络营销的最大特点,它更重要的是降低了营销的整体花费。以往企业进行传统营销需要实物作为载体,需要花费大量的财力物力和人力。但是网络营销则减少了这一花费,新媒体营销则把这项花费降到最低。新媒体时代企业甚至不需要自己再搭建官方网站,只需要在已有的成熟的社交媒体上注册一个账号,通过免费开放平台不断地进行信息推送和资源共享,通过有质量的内容聚拢人气,吸引消费者。例如,在微博上建立加V账号,在豆瓣建立专属小站,在QQ上建立自己的品牌粉丝群,在微信上建立自己的公共号,而这些营销都是免费的。

这些成熟的新媒体传播平台虽然成本低廉,但是需要内容的支撑,可谓是真正的内容为王。只要传播的内容有创意或者对受众来说有价值,就有受众帮你进行继续传播。最重要的是,这些成本消耗只是在信息的一瞬间就完成了,剩下的传播成本都是由受众自己来承担的,这样就把受众变成了新一级别的传播者,这种传播效应呈指数级增长。从理论上来说,这条传播链能够无限延伸,呈现出爆炸式和病毒式的传播效果。

多点对多点的模式所造成的指数级传播是传统媒体所不能相比的,其传播效果也令人惊讶。这正是互联网营销的媒体,随着社交网络时代的来临,信息的传播速度越来越快,就像六度空间理论一样,一个人认识六个人就能认识全世界,这样的传播速度是以往所有媒体都无法做到的。在当今金融危机的余威下,使用这种经济便捷的营销手段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3.2 提升广告创意含量

在新媒体传播中,数据库营销、病毒营销、互动体验、口碑传播、精准营销、事件营销等新型营销手段和广告模式变换花样出现。这其中的要点就在于创意,一个好的创意能够让新媒体营销发挥出一个广告公司的力量。一但有了好的创意,那么再通过有理有据的营销,积极促进受众参与和反馈,营销效果将大大增加。

创意是营销内容的关键,但创意的应用需要好的平台和人才。互联网上的信息爆炸一方面令信息冗杂,另一方面大量的信息也为新媒体营销注入了更多的元素,只要能够创造性地整合这些元素和信息,就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也是创意经济的真意,因此创意成为当今企业发展和产品竞争中最关键的环节。

3.3 自主选择和有效互动

在新媒体产生如此巨大影响之前,营销主要是一对多的硬性单向度营销。网络营销使得消费者与企业的沟通更加流畅,互动效果明显,对企业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具有显着成效。在网络营销中,更需要确定目标用户,根据目标用户的需求,引导其进行自主选择,并在互动和口碑中获得品牌价值,使其品牌价值融合于口碑之中,变成传播源头进行扩散,使得营销效果倍增,这就是病毒式的营销。

但是,互联网的信息爆炸导致信息泛滥,人们无法辨别冗杂信息,决策成本不断提高,因此,简单的传播内容已经不适合网络营销的需求,应该让受众积极参与到营销规划之中来,变成营销病毒的宿主,与其一起完成整个营销过程。通过受众的参与,企业收集更多用户信息,实现与用户的良性互动,让占据主导地位的消费者感受到自己私人化、精细化的需求已经被满足。这样的自主选择和有效互动能够有效提升营销效果。

3.4 链接用户,企业和用户共享利益

新媒体平台能够引导其中的用户参与营销过程,成为产品和品牌的传播者和营造者。因此,一旦企业与用户链接到一起,使得企业和用户实现利益共享,则营销效果会翻倍。

例如,APPLE公司的线上商城就是这样的例子。苹果公司的APP软件语言是开源的,苹果公司允许用户上传自己写的APP,但是APP需要由线上商城统一进行管理,其销售和下载都能够为作者分得一定的利益,而苹果公司的线上商店既丰富了品种,也获得了比例分成。这就是企业和用户之间的双赢。根据2014年苹果线上商城的数据,目前苹果线上商城中经过官方认证允许下载的APP已经超过30多万,下载次数超过15.9亿次。就这样,苹果

靠开源软件的开发赚得不少利润。 企业为用户提供营销平台和营销推广,而用户则创造产品和内容,二者通力合作,实现利益共享。这种模式在最大限度地保证产品多样性的前提下,还提升了用户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这也是为什么苹果用户如此忠诚如此具有用户黏度的原因。最终,在用户的病毒式传播中,为其提供平台的企业成为了最大受惠者。只要能管理好一个平台,让平台良性运转,就能够聚集人气。新媒体的用户也乐于接受这种模式,这种模式给用户带来的参与感和荣誉感令传播呈指数级传递,甚至成为展现个性、实现自我的平台。可以说,企业在进行传播营销的过程中,应该更加大方地对用户的参与和贡献进行付费,这种物质激励将能够更好地提升营销效果。

篇3

【关键词】网络游戏;审美体验;互联网;审美活动

一、新世纪 新形式 新体验

随着电脑科技的迅速发展,互联网在人们生活中的普及,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强调的是,网络时代最大的变革不仅仅体现在传统形式的改变,而更在于互联网孕育了自己的艺术作品,例如门户网站、网络广播、网络电视、网络动画、电子邮件等,最典型代表是作为数字艺术形式之一的网络游戏的开发,网络游戏简称“网游”,是必须依靠网络技术,以游戏运营商服务器和用户计算机为处理终端,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娱乐、休闲等目的的同时在线参与的游戏。可以说,网络游戏的一出世,打破了传统的游戏方式,给游戏注入了新的“生命”,人们就是通过这种新的娱乐形式,实现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从中得到新的体验。最重要一点是网络游戏吸引人之处并不是对现实生活的重复,而是以现实生活中发生过或未发生过的故事为题材,以生活中所产生的经验为背景,打破现实生活中的限制,超越现实中的束缚,重新建立了一种新的时空关系、人际关系、交互关系。

一部游戏的问世,是游戏开发者和设计者对整个社会的认知,它将自己所看到、所体会到、所想到的世界通过想象力的加工反映到网络游戏中,他们将创造着自己的审美观,将生动的画面、逼真的音效、设置的关卡、故事情节、人与人和人与机的交互都完美的结合起来,构成一部代表现时代的文化作品。当然一部完整的网络游戏也渗透着玩家的审美方式和价值观念,游戏的情感表达、思想主题、情节故事能否符合玩家的心理需求也是游戏设计者考虑的内容。当一部网络游戏与玩家达到已然的融入和超越的内在状态时,新的审美体验形式也同时出现。一种建立在电脑和网络上的新的传播艺术理念和表达灵感的形式产生,因此网络游戏成为了一个新时代审美体验的标志。

二、网络游戏是一种新的审美活动

网络游戏与传统的艺术形式的审美活动有相同点和不同点,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网络游戏与传统作品有共同之处,从大的角度来论,他们都是表达情感的形式,通过形式去表达要宣扬的主题,宣泄自己的情感,不管是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等作品,都是把情感、思想、价值观、审美观、世界观等蕴藏在作品当中,然后让人们通过看到、听到、体验产生各种不同的心理感受。与传统作品审美活动的不同之处:首先,网络游戏是建立在电脑和互联网的技术之上,它的发展是受技术条件发展的制约。网络游戏是数字艺术时代的产物,因此,与传统作品的最大不同之点是互动性,传统艺术作品是作者完成对象之后,通过作品把自己的情感传达给人们,而后其所传达的结果不能或者不能及时的反映给作者,人们只能被动的去接受它、欣赏它,单方面的实现传播信息与情感。而网络游戏不同,网游游戏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实现玩家与机器、玩家与玩家、开发商与玩家之间的互动性,这种双向的交互技术是科学技术的结晶,它蕴藏着极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这也是网络游戏在短时期内飞速发展传播普及并获得年轻一代对它情有独钟的深层心理因素。其次,网络游戏不可能像文学绘画作品一样,大多数的情况下是属于个人创作(偶尔是多数人合作完成的),而网游是包含多方面的艺术元素,它必须是集体的创作活动,这样,最终的作品也是属于集体劳动的结晶。角色设计,场景设计,音乐,程序编辑,关卡,编导等各个部门是相互制约、相互协调完成的,最后完成的作品是各方面合力的结果。因此,往往呈现出比其他个体劳动创作的艺术更加复杂的现象。

三、网络游戏是一种审美文化底蕴的体现

不同的时代体现出不同的艺术形式,造就出不同的文化产品。农业时代的主要艺术形式是绘画和文学,工业时代出现了照相和电影,在如今在信息时代,通过电脑数字技术制作完成的网络游戏,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和一种特定的文化价值,它完善和丰富了艺术表现形式在视觉、听觉和审美体验的领域,形成了一种新的审美体验方式,在人们原有的游戏娱乐基础上冲破传统形式的,在许多方面上,把现实中不存在的画面成为可能。

虽然网络游戏仍然不能被大家全盘接受与传统艺术表现平起平坐,但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必定经历一段时间的发展和完善,才能从低级走向高级,这也是艺术实践的正常现象,因为艺术上的创造,必然带来人们感觉方式和审美习惯的改变,人们需要时间去接受、欣赏、体验它。一个事物的存在只要是合理的,即使在开始阶段不被人们理解,但最终也将被接受,这是一种时代的使然,没有哪一个时代不造就自己的艺术家。

四、保持健康的心态,正确对待网络游戏

由于在现实生活中受到重重地束缚,人们在满足了物质保障的基础上,希望寻求一种缓解精神压力的途径,于是,网络游戏成为大多数人寄托的对象,人们置身其中亲身参与,亲身体验,的确能将自己的情感得以宣泄,压力得到缓解,但这种体验是需要适度控制的,需要人们把握一个“度”,如果过分依赖负面情绪在网络游戏中宣泄,这就是人们经常所谈及的“网络成瘾”,会对我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产生影响,严重了让人们沉湎其中不能自拔,成为一种精神鸦片,毒害我们的心智,这当然就更涉及不到“美”的存在。因此,我们要以严肃负责的态度正确对待网络游戏,保持一种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用审美的角度体验网络游戏,让这种新的媒体形式开启美学体验的新时代。

参考文献

[1]宫承波主编:《新媒体概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年9月

[2]霍美辰《新媒体传播环境中的新审美体验论》

[3]网络游戏:一种当代审美文化现象以―《传奇》为个案分析《美与时代》200712期

篇4

一、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自主学习机会的创设

1、网络交互,提供创新学习的可能。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是唯一的评价者。一节课中,教师又怎能对几十个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反馈评价。多媒体计算机参与语文教学,为智能性评价提供了可能,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地发展,为自我实现创造性学习提供了可能。学生在计算机上选择词语搭配,一旦选对,计算机就显示出一张可爱的笑脸“对了!”当结果不对时,则显示“错了,请加油!”“错了,请仔细在想一想!”学生在这样一个活泼的、生动的、民主的氛围中学习,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投入进去,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到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2、设置“资料库”“探险园”激发学生探索欲。学生的认识水平因人而异,各不相同,传统的教学把他们定位在一个起跑点上,就产生了学的好的学生没有吃饱,他还有学习的余地;学的差的学生还没有学好,这就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抑制了学生的探索欲,学习过程缺乏了挑战性。计算机信息的贮备多样化、丰富性为解决这一矛盾提供了可能。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去探索知识,调节学习的速度、容量,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

3、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创新意识。教师积极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是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产生强烈欲望的“敲门砖”。教师的提问应该精简,必须精心设计能“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问题。如教学《太阳》一课时,教师不急于让学生分析太阳有什么特点,而是先讲:关于太阳,老师有个理想,小时侯从报纸上得知一位宇航员登上了月球,于是立志长大要登上太阳。语音刚落,全班同学哄堂大笑,纷纷举手告诉老师:“您的理想不能实现”此时教师趁热打铁,只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实现不了呢?引到学生一边读课文,一边在电脑中查找资料。由于以创设问题情境导入,学生在笑声中对课文内容产生了兴趣,再通过电脑操作,资料查阅,独立思考,不仅体会了课文,学会运用列数字、比较等说明方法,还发散了思维,培养了创新能力。

4、古人云:“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问能使学生主动学习,疑问能促使学生知新,疑问能使学生去发现、去探索、去创造。所以教学中应多给学生质疑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大胆提问。如教学爬山虎的脚一课,学生提出了“为什么爬山虎的脚是一脚一脚往上爬,而不是一步一步往下爬?”的问题,教师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在电脑中查找资料,学生通过看视频资料便“无师自通”了。由此可见,引导质疑、自我解难,能激发学生求知的饥渴心理,而主动探索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力。

二、多媒体网络环境中,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方法

1、营造氛围,填补空白。古诗的语言是非常精练概括的,而且是跳跃的。要让学生理解诗人的语言,领会诗歌的意境,就得把诗句在跳跃过程中留下的“空白”填补起来。如教学《静夜思》利用多媒体网络的广播功能创设图文声并貌的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性的表达诗人思乡之情提供了天地,这样即可使学生在视听享受中激发学习兴趣,自然而然地展开想象,反过来又可以促进学生更加感知和理解教材。

2、打破思维定势,发散思维。思维定势是妨碍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大障碍。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力求求异求新。如教学《乌鸦喝水》,乌鸦把小石子一个一个地放进瓶子,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乌鸦就喝着水了。此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提出疑问:如果当时瓶子的旁边没有许多小石头,乌鸦又该用什么方法才能喝到瓶子里的水呢?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输入电脑,然后通过多媒体网络传播到每个学生的电脑屏幕上。这样的联想练习能发挥计算机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竞争意识,又能增强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提高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篇5

关键词:多媒体网络 小学语文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2(c)-0197-02

素质教育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开始出现,这些工具的应用为实际的学科教学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使得课堂教学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许多院校都在积极研究多媒体网络与学科教学的整合问题。该文主要以小学语文教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如何有效整合多媒体网络与语文教学。

1 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策略

(1)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通过直观的影像、图片将静态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动态的行为,能够将抽象的语文知识转化为具体的情境,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原本单一的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活泼,能够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效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搜集一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地背景资料,制作成为多媒体课件进行播放,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到教材内容中所描述的景象,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激发学生的共鸣。比如在学习《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的时候,许多学生对于战争只是凭空想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搜集一些现阶段正在发生的、真实的关于战争的图片、影像资料,进行情境再现让学生们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体会到战争对百姓带来的不幸,了解到和平的重要性。

(2)帮助学生解决重难点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的课文讲解十分枯燥乏味,只是按照固定的教学模式照本宣科,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且一些比较抽象的问题单凭教师的语言描述很难以理解,而利用多媒体工具图文并茂能够更好地化解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一些重难点问题,使得课堂氛围更加轻松愉快。比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的时候,文章中“触”、“变”、“巴”、“拉”、“紧贴”这些词语十分详细地描述了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但如果单凭学生的想象很难充分地理解,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多媒体工具制作一个爬山虎生长过程中的课件,首先是一个小小的茎,然后在叶柄反面的地方慢慢地出现了几根小小的细丝,渐渐的变成一个圆片,伸直、弯曲,随着小小爬山虎的缓慢生长,学生的注意力逐渐被吸引,能够十分清晰地了解爬山虎向上爬的过程,十分地便捷。

(3)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丰富课堂容量,开拓学生的视野。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利用多媒体教学工具则能够很好地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讲解课文的时候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工具搜集大量的与课文相关的背景信息、拓展资料等等丰富课堂的内容。比如在学习《活化石》这一课时,除了向学生们介绍课文中提到的“银杏”、“熊猫”、“中A鲟”等物种之外,还可以搜集一些其他的物种比如“水松”、“六鳃鲨”、“矛尾鱼”、“水杉”等等,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了解更多的学科以外的知识,丰富学生的视野。比如在学习《雷达与蝙蝠》的时候,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工具搜集一些动画、视频资料制作成为课件,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飞机夜行的原理、仿生学对于现代科学进步的意义,通过多媒体工具也能使原本严谨的科普文章变得更加形象,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

2 利用多媒体网络工具进行教学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现阶段很大一部分语文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都积极的采用了多媒体教学工具,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语文学习的兴趣,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之中过分地依赖多媒体教学工具,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的教学氛围融入了各种各样的知识内容,虽然有效地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但同时学生们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在课件形式之上,忽略了知识内容的理解记忆,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影响了语文学科的实效性;课堂教学中忽视了小学生学习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课件中容纳的内容过多,课件翻篇的速度过快,学生阅读理解起来比较吃力。此外,多媒体课件主要是利用影像、视频、图片等等形式展现教学内容,这种十分具象化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会扼杀学生们的想象力,束缚学生的思维,这对于学生的成长而言十分不利。基于此,教师们在利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问题。

(1)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语文教学不仅要锻炼学生知识理解及掌握能力,还要体现出语文的工具性。现阶段部分教师在语文教学之中使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替代了文本的分析解读,比如在上文所述的《雷达与蝙蝠》的教学中,科普知识短片占据了大量的时间,这种现象在现阶段的教学中屡见不鲜,这必须要引起教师的重视,语文教学要紧紧围绕其教学目标开展教学过程,重视对学生文本理解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文学素养的培养,使用多媒体时要以文字为基础,要合理安排多媒体使用时间,要能够突出语文学科的本质。

(2)重视学生思维能力、想象力的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想象力的培养是当前各学科教学的弱点,教师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小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具体、直观的特征符合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但是一味地追求形象具体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方式,长时间之后会抑制他们想象力的发展。基于此,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过程中教师要尽量减少简单的教学媒体应用,利用多媒体工具展示教学过程的同时要为学生留下一定的想象空间,要能够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开展想象力训练。

(3)讲求课件的视听效果,同时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图片、影像、音频中鲜艳的色彩、合理的构图方式及动听的曲乐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带来一定的美学享受,这对于语文教学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过分花哨的课件会将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学内容吸引到课件形式之上,反而会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的时候,首先需要明确多媒体教学工具的辅助作用,不要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要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及内容合理地选择媒体表现形式,重难点教学时及使用其他教学工具难以或者高效表达教学内容时再使用多媒体工具进行教学,要能够正确把握多媒体教学工具的使用方法,合理地控制多媒体课件的播放时间、速度、课件与教师板书、讲解之间的配合程度,要切实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提高多媒体教学工具的实效性。除此之外,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工具时不能忽略师生互动环节,要加强情感交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语文教学效率的提高。

3 结语

多媒体教学工具是现代教育过程中重要的辅助工具,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的视野,但是,部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多媒体工具,课件内容设计不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的实效性。该文主要就多媒体网络与小学语文教学的整合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仅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姜威.谈多媒体在小学语文教学应用中的优势[J].中国培训,2016(2):239.

[2] 陈霞.整合信息技术和小学语文 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J].读与写,2016(10):161.

篇6

【关键词】 学习动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3.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09-0211-02

1 引言

心理学认为,在影响学生外语学习的各种内在情感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活跃,最集中体现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心理成分。对学生外语学习动机的认知的激发和培养既是外语教师藉以促进学生外语学习的重要手段,也是学校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有效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所以,跟上时展的步伐,努力将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应用、融人到外语教学之中,探索出一种适应新形势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基于多媒体网络环境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研究和调查,初步验证了新的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学习动机的促进作用。

2 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2.1 教学理据

基于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模式是以20世纪60年代开始流行于西方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设计的。该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在这种理论的指导下,学习观和教学观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更加重视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注重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尊重个人意见;同时教师的作用转变为设置适当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反省与思考,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意义建构。因而建构主义理论可以从根本上纠正教师和学生对知识本质及知识获得的认识,这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借鉴作用。

2.2 教学模式

基于网络多媒体英语教学能够满足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这一要求,很大程度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突破了传统教学的时空限制。它声像交替、图文并茂、灵活多样,为学生学习语言创造了一个良好而生动的环境,使师生的交流在更加丰富的层面上展开,为英语教与学的交互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实现构建了有机的平台。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结合本校学生的特点,笔者设计了具体的教学模式。

首先,利用多媒体网络资源丰富英语课堂教学内容及教学形式。通过多媒体大量的信息可以十分便捷地以鲜活多样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与文章相关的有声背景资料、图片、歌曲、电影片断等等的交替使用,可以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从而使得课堂教学过程成为了一次在教师的有意识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索、感知、讨论、协作、建构的旅程,因而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使得课堂教学效果明显改观。

其次,利用多媒体网络为学生提供自主协作学习的平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多媒体网络环境提供了大量形象生动的语言素材,大量的语言输入学习就交给学生自己,教师运用网上交互手段,倡导、组织协作学习。教师可就某个专题和对主题单元中所碰到的各类问题展开讨论,鼓励学生在留言板或论坛中提出疑问或求助,也鼓励其他学生前来答疑和提供帮助。每单元的交互活动告一段落时,教师可在网上或课堂内适时地组织小结,既对所答疑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对整个交互活动加以评价。这样的活动和身份更能促进全体学生的交互积极性,从而更有效的帮助学生构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3 动机理论

语言教育学家认为,学习动机等因素能够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成效。由于动机本身的复杂性,动机的定义仍然缺乏一致性(秦晓晴,2003:16-19)。心理学家Keller认为所谓动机,就是人们为了达成或是避免某个目标所作出的选择,以及为此所付出的努力程度。W illiams等认为动机是认知和情感的激发,此激发促使人们为了某个特定的目的有意识地采取一定的措施,并在一段时间内从脑力上和体力上不断地付出努力。Gardner(1972)认为,外语学习动机包括四个方面:①学习这种语言的目的;②学习努力的程度;③达到学习目的的愿望;④学习的态度。可见,学习动机是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是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的一种自觉和积极的心理状态。因此,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是直接导致第二语言习得成败的关键所在。学习动机是仅次于语言学习技能的最强有力的学习效果预测因素。在中国研究第二语言学习的学者中,文秋芳将动机分为深层与表层两种。为了表层的物质刺激,例如为了考试得高分、升学、找好工作、拿高工资等而学外语的原因为表层动机(surface motivation);为了深层的非物质刺激,例如因为兴趣、为了增加知识等而学外语的为深层动机(deep motivation)。

4 实证研究

4.1 研究对象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54名本科生。受试班级每周的英语课时为4学时,一个学期(18周)的总学时数为72学时,使用的教材为高教社出版的《大学体验英语》。

4.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取了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对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2008级54名本科生进行了为期18周的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试图多角度、全方位解析基于多媒体网络技术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有效性。定性研究采用了探究性访谈,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定量研究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问卷关注的是在此教学模式下,学生对学习动机的反馈和感想等。本问卷以纸质形式向全部受试学生发放,共发出54份,回收54,全部真实有效。

4.3 研究结果与讨论

4.3.1 问卷调查

为了解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效果,笔者在期末对实验班做了一项问卷谓查,同卷在课堂上发给学生完成,没人缺席。调查内容包括对网络环境下多元互动式的教学模式、教学环境、学习能力和教学效果等的看法。问卷及调查结果如表1。

表1 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下的英语学习动机调查表

问题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

1. 8(15%)30(56%)14(26%)2(3%)

2. 15(28%)32(59%)4(7%)3(6%)

3. 12(22%)29(54%)8(15%)5(9%)

4. 19(35%)27(50%)5(9%)3(6%)

5. 14(26%)31(57%)7(13%)2(4%)

6. 15(28%)28(52%)6(11%)5(9%)

7. 12(22%)26(48%)9(17%)7(13%)

8. 10(19%)25(46%)10(19%)9(14%)

9. 18(33%)30(56%)5(9%)1(2%)

表1数据表明经过18周的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教学,71%的同学满意网络辅助教学环境(题1);87%的同学赞同目前的教学模式(题2);超过四分之三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学习英语的深层动机,其中76%的同学认为此教学模式有效地提高了学习英语的兴趣增强了他们学习英语的信心(题3),83%的学生认为在该教学模式下,他们更加有兴趣了解英语文化、历史而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知识(题5);85%学生认为新模式使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到了提高(题4); 80%的学生认为该模式能运用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说明该模式对他们产生了影响,使他们更多地依靠自己来学习英语(题6);认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和自己英语成绩的提高分别占70%和65%(题7和8),说明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该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是理想的,也有一部分同学受传统教学模式影响很深,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89%的学生认为对该模式应继续并加以推广,说明大部分学生对该模式持肯定的态度。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4.3.2 访谈分析

教学第18周从受试学生中随机选择15名进行访谈,访谈内容围绕学习动机的相关因素即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策略以及对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感受等几方面进行。

研究结果表明:学习外语的态度学习和兴趣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英语学习。学习态度积极,学习兴趣强的学生,学习动机很强,学习目标也很明确,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反过来学习成绩好的学生会慢慢树立起有利于外语学习的态度,从而形成了良性循环。相反不喜欢学的学生学习动机很弱,学习被动,学习效率低,而且成恶性循环。许多数学生认为大学英语学习的动机来源于四、六级、就业、考研等压力,这与教育体制有关,值得我们教育工.作者思考。但如果学生只感到学习英语是外来的压力,那么产生内在动机的机会就很小,学习态度就会逐渐变得消极。同时调查显示,四分之一的学生学习惰性仍然较大,对老师依赖性强,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合理,有效的学习方法,并形成习惯。大多数学生普遍反映基于多媒体网络大学英语教学模式效果较明显,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得到了提高。

5 结语

从上述的理论探讨和实证调查可以看出,多媒体网络教学模式在教师指导下.有助于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动机尤其深层动机。该模式将网络技术与大学英语教学相结合,不仅更加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思想,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学生的个人潜力得到最大挖掘,同时也给教师提供了新的教学手段,但个别英语基础薄弱、自控能力较差的学生短时期内还不太适应这种教学方法,需要老师予以更多的引导和帮助。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灵活使用教学方法,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断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Gardner,R.C.&Lambert,W.E.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 Massaehusetts: Newbury House Publisher,1972

[2] Keller, J. M. Motivational design of instruction. In C. M. Reigeluth (Ed.). Instructionaldesign theories andmodels: An overview of their current status [M]. Hillsdale: Erlbaum,1983

[3] Williams, M and R. L. Burden. 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 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7

[4] 鲁苓,李哲汇.多媒体英语教学建构主义理论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J].外语电化教学,2003

[5] 高文.建构主义与教学设计[J].外国教育资料,1998.1

[6] 秦晓晴.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研究及其存在的问题[J].外语教学, 2003, 24 (3): 16-19

篇7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信息共享;发展历程 建议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3)05-0049-01

传统的观点认为网络媒体的出现对传统媒体产生巨大冲击,但这并不意味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站在水火不容、无法共存的对立面,也不意味着传统媒体在今后将失去价值,完全被网络媒体取代。相反,许多传统媒体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勇于寻求改变,积极与网络媒体建立合作关系,越发显现出新的活力。网络媒体也在于传统媒体的信息共享中不断发展,日益兴盛。媒体信息共享这一破冰之举,推动了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共存共荣。

一、网媒与传统媒体信息共享基础

1.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对比。建立在现代通信技术上的网络媒体具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内容丰富,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不同于传统媒体,传播速度上要受印刷、运输、发行等条件的限制,信息量上受到版面或播出时间的限制,尤其是在于用户联系上受到通信方式的限制,无法从受众处取得即时的反馈,用户由于联系方式局限,向媒体反馈意见的热情也受到打击。

同样地,传统媒体能发展至今仍然存在必有其合理之处。一般而言,传统媒体比网络媒体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是由于网络信息真伪难辨,且信息者具有隐蔽性和私人化的而传统媒体都是由国家事业单位主管的法人机构。另外,传统媒体出现在网络媒体之前,所以在受众基础上存在一定优势;从内容上看,传统媒体有着掌握专业媒体传播知识的编辑,信息内容更为深刻。就媒体而言,还是“内容为王”,毕竟受众最需要从媒体处获得的是信息内容本身;最后,传统媒体虽然缺乏与读者的交互,但是传统媒体品牌在网络空间上同样具有无与伦比的号召力,反观网络媒体,虽然交互性强的,但是缺乏组织性和专业性。

2.媒体间信息共享的必然性。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各有特点、各具优势。两者的互补性决定了信息共享的必然性。双方不仅仅只有竞争的关系,在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更能是实现共赢。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一致性也为信息共享奠定基础。无论是网络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基本职能都是一致的,都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

二、网媒与传统媒体信息共享发展历程

1.汲取式信息共享阶段。汲取式信息共享是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信息共享的前期阶段。实质上,在这种模式下,只存在传统媒体单方面的信息输出和网络媒体单方面的信息利用。在这个阶段,传统媒体刚刚面临网络媒体带来的冲击,希望通过以网络媒体为平台,尽可能地传播推广其信息产品,在第四媒体的包围下维持自身的媒体价值和在传播界的地位。而网络媒体则处于开始发展的阶段,虽然势头很迅猛,但毕竟“底气不足”,网络媒体并不具备传统媒体在新闻信息制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专业人才,只能大量从传统媒体处获得专业的新闻信息,在网络平台上传播以吸引读者,扩大受众。

汲取式的信息共享模式的结果可想而知。传统媒体以非常低廉的价格甚至是免费向网络媒体提供新闻信息,促成了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受众日益增加,且受众的信息获取渠道逐渐向网络媒体转变。相应地,传统媒体不仅没有达到推广“信息产品”,获得年轻群体青睐,实现品牌和资讯跨平台传播的目标,反而白白流失资讯价值,引发生存危机。

2.跨媒体信息共享阶段。以开屏传媒为例,这是传统媒体与桌面媒体之间的一种新兴的媒体形式。桌面媒体作为传统媒体的传播平台,通过自身的网络平台运营经验和商业模式为传统媒体开辟新的发行途径,在用户闲暇时间信息内容主动在桌面上显现,进行信息传播,传播范围更广泛,内容也更容易被接受。同时这种模式维护了传统媒体独立的品牌形象,在独立自主的平台上传播,而不是作为门户网站的某一个频道或者栏目。对于桌面媒体而言,满足了桌面用户的信息需求,用户在使用其桌面时可以在闲暇时间获得快速的新闻资讯,了解讯息,如果有兴趣进一步阅读,还可以通过网络桌面进入相关网址深入了解,进行互动。便捷的信息获取功能,更加强了桌面媒体的吸引力。这种跨媒体的信息共享合作,实现了合作双方的共存共荣。

三、未来信息共享建议

1.推进报网一体化进程。传统媒体转变资讯传播平台已然成为必然趋势。传统媒体要适应信息时展的要求,需要转变和网络媒体的信息合作方式。网报一体化是当前背景下发展趋势日益明朗的一种方式。许多有着广泛的受众基础,公信力和权威性的报纸开始通过“报网互动”的方式维持报社品牌,继续发挥影响。网报一体化进程不应停留在将报纸电子化,完全以报纸为主导,网站只是报纸内容的翻版的阶段,而应该跳出这种仅具有“象征意义”的模式,以报纸品牌为核心,真正作为一个网络的咨询平台来经营。例如,内容和更新周期上护卫补充,使报纸和网络媒体真正融合。

2.加快与新媒体的合作。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信息不再局限于在个人电脑用户间传播,手机网络用户同样成为一个庞大的受众群体,且有着无限的发展潜力。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的信息共享要与时俱进,充分发挥新媒体这个信息传播平台的优势,更新媒介形态,拓宽平台宽度。而关于如何利用新媒体,许多传统媒体已经进行相当多的尝试。如今各地的手机报业务也得到广泛的推广,手机平台的潜力可见一斑。

3.跨媒体整合共享。跨媒体的信息整合共享是指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双方建立在平等关系上的信息共享,信息不只局限于一两种传播方式,而是综合整合各种传播媒介,共享双方互利互惠,相互影响,实现共赢。例如广播电台在网络上开辟的互动性强的音乐点歌台,凤凰卫视和其他网站的合作互动,齐鲁晚报则将报纸、电视、网站、杂志、手机等众多信息传播方式整合,形成了“两报一网一刊”的立体化综合传播服务。

四、结论

由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各具优势,存在互补性和职能的一致性,信息合作成为可能。为适应新形势下传播格局的发展,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应当实现信息共享,共荣共存。

参考文献:

篇8

摘要:网络的强势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在积极的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谋求更大的发展,它和传统媒体的合作方式多样,主要分为内容上、形式上和品牌层面上的合作,以满足受众个性化需求、媒体品牌价值积累和整合各优势资源为策略。

关键词:网络媒体;传统媒体;合作趋势

网络技术的更新变革给传统媒体带来巨大冲击的同时也给它们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媒体之间也已经从最开始的激烈竞争过渡到了今天积极合作的关系上。网络的强势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和工作等方面带来了诸多的便利的同时,也在积极的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谋求更大的发展。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优劣势分析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优势

媒体之间的合作着实促进了各媒体的发展,也让受众得到了更多更新颖的信息体验。合作是顺应了媒体的发展趋势,更是符合了受众的个性化、精细化的需求。

第一,充实网络的内容和形式。在网络刚出现的时候,也许会有很多人想不到网络会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谁都可以是网络内容和形式的制造者,这也让我们现在能看到一个极其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但是,头功是传统媒体的,它是网络媒体最初的内容提供者,当网络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到达一定量后,就产生了规模效应的发展。

第二,满足受众日益个性化的需求。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对各方面的需求日益增加并且精细化,消费者也不愿意浪费大量的时间去寻找信息。而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一个提供了超文本链接方式,可跳跃性查找和阅读信息,另一个提供了精细化的内容,针对消费者精细化的需求提供细分化的内容。两者的结合可谓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极度满足了消费者的需求。

第三,“聚媒体”效应。所谓“聚媒体”是指把各种媒体的信息表现形式集于一体,在网络上能找到相应的网络版的报纸、杂志、广播和电视,把众媒体集于一身的媒体。“聚媒体”效应是把所有媒体的受众都集中到一起所产生的巨大的影响。网络媒体本来就是衍生于传统媒体,它拥有众多优势的同时,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所带来的影响是无法估计的。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中存在的不足

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带来好处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不足。

第一,模式较单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表现形式基本是以网络媒体为终端,如电子报、电子杂志、网络广播和网络电视台或电视台网站等。如此合作只是网络媒体以非常低廉甚至免费的价格从传统媒体拿来内容,实现网络媒体资讯规模的迅速扩大,而传统媒体非但没有实现自身品牌的传播还滋生了强大的竞争对手。

第二,品牌运作意识弱。未来是品牌横行的世界,在各行各业都一样。虽然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的合作一直是以受众需求为出发点,满足受众精细化需求,但是却恰恰忽略了品牌塑造。合作模式的单一也决定了合作中品牌意识必然不被受到重视。

在网络内容在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之后,其影响力极其深远,网络媒体品牌也在不断的扩占受众的心智。此时如果运营者重视品牌的运作,将资源整合形成一剂强大凝聚力,即使合作模式单一也可发展的空间也是不可限量的。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方式和策略

(一)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方式

网络媒体依靠传统媒体来扩充其新闻报道,传统媒体利用网络媒体加强自己的传播影响,无论从资源整合、受众需求还是媒介经营角度来看,与网络媒体的合作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合作中,有以下几种合作方式:

1、内容上的合作

传统媒体最核心的价值在于内容,传统媒体的之间的竞争也主要是内容的竞争。网络媒体的发展离不开传统媒体内容的转移,今天人们生活工作离不开网络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因为其海量的内容。

传统媒体以网络媒体为平台,最大限度的传播和推广自己生产出的“产品”,希望受到更多的受众的喜欢并成为忠实的受众,尤其是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由此进一步达到自己品牌延伸的目的。例如电视媒体第一品牌中央电视台在网络上自建网站中央网络电视台,包括了其所有频道和几乎所有的地方卫视频道,这种强大的资源整合力加上统一将内容在网络媒体上的输出,形成了规模效应,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其品牌延伸和拓展。此外还有凤凰电视台在网络上自建的凤凰网、各大报社自建的网站和电子报、音频资源的整合等等,都是将自身的内容直接或间接提供到网络上,这些都是最典型也是最初的合作方式。

2、形式上的合作

网络媒体在与传统媒体合作的前期主要是扮演一个宣传者的角色,为传统媒体的内容传播提供了一个渠道而已。利用网络媒体互动性强、传播迅速等特征分析得出受众真正的需求并且制作出相应的“产品”快速投入网络中和其他市场。

开屏传媒开创的跨媒体全新的合作模式就是借助网络中桌面这个界面作为传统媒体内容的载体,在维护自身独立品牌形象的基础上以焦点图片新闻、导读性内容等形式在开屏传媒的桌面媒体上开辟栏目,与平面刊物同期展现,并通过桌面超链的方式使资讯价值回归到传统媒体,真正实现资讯价值和品牌的反哺。这种只是单纯的把网络这个平台当作内容的终端输出,并没有其它的实质性的合作。

3、品牌层面上的合作

社会经济发展越成熟,品牌集中度就越高,当行业发展到成熟期,就会呈现出几个大品牌占领绝大部分的市场。美国的NewCenturyNetwork,由9家大型报业集团超过200家报纸的内容组成,整合了报纸的信息源和传统声誉与网络媒体综合集成展示能力。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资源整合成为行业发展必须要经历的一环。

2009年百度和湖南卫视进行战略合作,双方将在跨媒体及内容、产品及品牌、公益及事件、互动电视制作等领域展开深层次的战略合作。这跟以上两种合作方式截然不同,强强联合才能帮品牌带来更多的受众和积累更牢固的品牌价值,使双方达到另一个品牌高度。

(二)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合作策略

1、极力满足广大受众的需求

罗杰·菲德勒的观点认为:传播媒介的形态变化,通常是由于可感知的需要、竞争和政治压力,以及社会和技术革新的复杂相互作用引起的。在当今国际背景复杂国内经济崛起情况下,人们的需求巨变,对信息内容和传播的要求更加人性化、精准化。

可见,只有真正满足受众的需求,不断提供他们需要的内容,以电子方式与消费者联系以感觉他们的需求,然后使用网络时代技术开发新的能力以实时响应这些需求,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不断积累品牌价值

一个品牌的建立不是一朝一夕能建成的,它需要长期的积累,包括产品力、包装力和营销力等等。媒介品牌更是如此,它需要不断的吸引受众的关注,增加自己的影响力和扩大自己的宣传范围,这就必须推出具有吸引力的核心价值内容,提升自己的品牌力。央视广告语“相信品牌的力量”让我们知道强强联合才是硬道理。

每次的合作都能为品牌增加价值,实现品牌价值的积累,长此以往,当品牌价值积累到一定程度成为强势品牌,那么它将会得到更多的收益。

3、整合各方优势资源

每一次合作都是为取得更大利益为目标,有可能失败也有可能成功,整合优势资源,去其糟粕信息,使利益达到最大化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网络媒体中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但它有传统媒体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传统媒体出版播放的信息都是经过严格的策划、筛选、制作出来的,整合这些资源让其达到最大化的效果,也是双方合作的必然选择。

总之,人类的生存与交流总是促使人们更加追求真情实景的传播,同时能自由地借助各种手段满足自己获取信息的要求。网络媒体的崛起反映了人们对多种传播手段和不同媒体之间整合与互补的追求。

三、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趋势预测

网络媒体的迅猛发展虽抢去了部分传统媒体受众,影响到传统媒体的关注率和影响力,但同时也给了传统媒体新的发展契机和方向。在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合作的进程中,必然会有以下趋势:

(一)内容和形式更具专业化、深度化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旧媒体,内容永远是其最具核心价值的“产品”。媒体间的融合也不仅是信息传播方式的创新,也是内容上的融合。受众个性化需求就决定了内容必须细分,而且只有在细分的同时让内容更加全面和更具深度,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还超过了其预期期望,这不仅能得到他们的喜欢和认可,还会得到一批又一批的忠实受众。如百度和湖南卫视的合作给了广大受众一场盛大的娱乐盛宴,让人们无处不娱乐。

(二)品牌化运营

未来的世界是品牌横行的世界,品牌的树立对于各行各业的发展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今,传媒业正在探索未来发展之路,品牌化运营是其发展过程中必须要走过的一环。

品牌化有助于提高市场的关注率,树立良好形象,便于受众辨认、识别和记忆,更有利于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如中央电视台、湖南卫视等早已进行品牌化战略布置,由央视广告语“相信品牌的力量”可以看出央视更是极其重视品牌的塑造。

(三)跨媒体合作形式不断创新

在跨媒体合作的案例中,多数媒体合作的层次还停留在较浅的层面,大部分还是以资源交换、互相为对方做广告宣传为主。除此以外,共同组织大型活动,如合办论坛、博览会、商品交流会等是另一种合作较多的方式。

而真正的深层次的合作,我们可以在百度和湖南卫视的战略合作中略见一二。湖南卫视推出的《天天向上》、《快乐男声》等栏目,同时跨越了线上、线下活动,传统媒体和网络数字媒体,也正是综合了不同媒体的优势和特征,才把要传递的信息结合内容,通过适当的途径和方法传递到不同的 “圈子”当中,让受众能在享受生活的同时,主动地、心甘情愿地接受信息和品牌文化。另外开屏传媒的发展是另外一种跨媒体合作的形式,它是以网络桌面媒体为概念开创了一个全新的媒体形式。

由此可见,跨媒体合作将会是以后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合作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作者单位:中南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钱伟刚.《新闻实践》[J].第四媒体的定义和特征,2000,(7-8):45-46.

[2]张明新.《编辑之友》[J].“后危机时代”杂志媒体的生存与发展,2009,(10):58-60.

[3]徐叶巧.《科技论坛》[J].广播电视报的出路探究,2009,(11):305.

[4]张敏.《新疆教育学院学报》[J].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03,(12):33-36.

[5]丁芳.《淮南师范学院学报》[J].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系,2007,(5):142-143.

[6]冯乔.《记者摇篮》[J].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2007,(11):34-35.

篇9

关键词:电视媒体;网络媒体;传媒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3)11-0156-02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的普及,网络覆盖面越来越广,同时随着我国网络基础服务质量的提升和移动网络的普及,人们获得信息和资源的方式越来越自由。人们的生活习惯也慢慢的从传统的客厅电视休闲变得更为多种多样,人们获得信息、新闻、娱乐、广告等媒体资料的渠道也变得更为多种多样。因此各种网络媒体纷纷发力,抢占原本属于电视的关注时间,于是不可避免的对传统电视传媒产生巨大冲击,但是同时,必须看到,在互联网冲击电视的同时,电视媒体也要冲破自身的思维限制,发挥自身的媒体资源和优势抓住机会走集团化战略,立足电视媒体发力网络媒体,以资源和规模反过来抢占互联网资源,将触角从电视延伸至用户的电脑、手机等互联网接收终端,同时注意结合国家三网融合、物联网战略进一步强化电视的网络功能。多渠道多媒体化以内容为主打发挥集团优势是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发展挑战和机遇。本文就网络媒体的特征和电视传媒的优缺点比较分析,试图找到适合网络时代的电视传媒发展战略。

一、网络媒体相对电视媒体的优势

(一)移动性

网络媒体由于其自身的特点,在无线宽带技术和移动网络普及的今天,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等移动上网终端的普及,消费者可以做到随时随地的接入网络而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相对传统电视传媒最明显的好处在于可以随时看到想看的信息,而电视传媒受电视终端的限制只能在固定的场合观看。

(二)自由性

电视媒体的电视节目播出时间是固定的,同时电视广告的投放也是固定的。这种固定的模式需要消费者和广告投放商的时间配合,较为死板缺乏灵活性,播出的节目一旦错过不能重新观看,而有消费者有闲暇时间却看不到自己喜欢的内容。网络媒体相对电视的核心优势就是内容的自由性,消费者可以随时随意的观看自己喜欢的内容,而不受电视台时间表的限制。电视固定时间且不可回播的特性明显不适合紧张的现代生活节奏。

(三)零散时间的利用

网络媒体,特别是以无线终端为主体的无线媒体能够很好的利用起消费者的零散闲散时间,例如等车、如厕、等人、排队等碎片化时间的利用,这对消费者媒体品牌忠诚度和消费习惯的培养非常重要,当信息消费习惯形成后很难再回到传统的电视媒体。

(四)内容的多样化和个性化

网络媒体的传播产生就是以个性化为宗旨的服务,例如报纸有其固定的定向客户群,电视台和电台有其不同的服务对象和节目。单一传统媒体很难在所有时间所有节目中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但是网络媒体不同、网络媒体和内容浩如烟海。同时搜索和免费的内容服务使得内容的获得方便简单,因此消费者可以在任何时间在网上找到自己喜欢的媒体内容,实现媒体的个性化,同时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网络媒体还是个全球化的平台,不存在发行或者覆盖问题,同时互联网媒体的即时性非常强,可以在事件反生的最短时间内广泛传播而避免了电视媒体的节目制作等带来的滞后性

(五)信息形式的多元性和互动性

网络媒体相对电视媒体还具有信息传播形式的多元化的特点,这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不同消费习惯,可以说是同时结合了电台、报纸、电视台三者的传播模式。同时网络媒体还具有传统媒体很难做到的特点――互动性,例如网络聊天室、社交网站等节目内容的互动性使得每一个信息消费者同时也是参与者,近年来火热的微博微信等社交手段更是让每一个人都成为了自己的媒体发言人,“自媒体”的概念已经给传统媒体的单向传播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冲击。

二、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的优势

结合上述网络媒体优势来看,网络媒体的优势在于其传播方式的自由性、个性化和便捷性,但是它相对传统媒体只是更先进的传播方式而已,网络媒体只是信息传播的手段和方式而不是信息本身。电视媒体具有几十年发展的积淀,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具有以下优点:

(一)品牌性、集团化和财力

电视媒体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积累,具有很高的观众忠诚性,长期积累的信任和品牌效应具有深刻的亲切感和信任感,这点是新兴媒体无法具有的效应。同时长期的运营积累下来的财力和集团化规模,尤其是国家广电改革后各省级广电集团具有十分庞大的规模和雄厚的财力,能够支配庞大的资源。但是当前的问题是没有合理利用手上的庞大资源。

(二)内容原创性和权威性

网上信息丰富而多样,但是传播内容多依附于传统媒体,传播的内容也大都停留在抄来抄去的尴尬境地,同时由于网络媒体缺少适合的审核机制,因此存在大量的低劣错误,且新闻真实性无法确认。

三、网络时代电视传媒的发展策略

综上所述,比较可得网络媒体具有电视媒体所没有的多样的传播方式,而电视媒体相对网络媒体具有内容的原创性和权威性等特点。因此结合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的优势能够更好的发展,以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为形式,以电视媒体的内容和核心打造线上线下一体的综合化传媒集团才能够更好的在新形势下脱颖而出。

(一)发展网络电视

中央电视台的CNTV战略即是这种思想的体现,以中央电视台的内容核心加以网络电视的传播方式,使观众可以在网上随时随地的看到已播出的内容,很好的解决了电视播出时间固定无法适应现代生活的问题。

(二)发展电视网站

国外大型电视台如CNN、BBC等大多具有功能全面内容充实的网站、其网站自身就是一个大型新闻门户网站,以本台实际编辑新闻内容为基础同时广泛采集网络内容,这样既有实际原创权威新闻和评论又可以满足消费者对新闻的便利性和时效性、多样性的要求,以图片、文字、视频、音频混合利用的形式提高了新闻的可读性和表达性。同时可以建立以在线投票、在线论坛、在线订阅、定制新闻推送等一系列的互动性内容,完美的补充了电视的短板,使电视媒体能够更快的获得观众的反馈以更好的改进用户体验。

(三)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内容创新

在新旧传媒的竞争过程中,不论是新媒体压缩了旧媒体的市场,还是旧媒体进化获得了新的形态,其真正核心是不断满足受众需求,不断提供真实原创的内容,才是经久不衰的本质所在。电视媒体可以在自身强势的视听内容和长期积累的新闻采编实力的优势下通过搭建网站,建立起良好的用户反馈机制,注意网络热点开发出具有更高关注度的节目内容,在节目播出的同时以网站为依托实施互动,依照反馈改进节目实现良性互动,及时把握观众需要。

(四)集团化经营

网络时代的电视传媒面对的最大问题是,单一的电视传媒不足以抗衡新的传媒竞争,这种竞争有来自网络媒体的竞争也有来自于别的电视台网络化经营带来的同行竞争,因此走集团化路线建立以内容为核心竞争力的多元化传播的途径的大型传媒集团才是未来传媒界的发展方向。因此电视台须走出“电视”的思想禁锢,建立起以内容为核心的多元化传播模式。可以通过自身雄厚财力和强势渠道资源并购和收购各种特色的小型网络传媒公司,收购并发展多元化的媒体内容。开发针对移动网络客户端的产品,利用电视台的知名度、品牌和权威性做辐射状多元化发展。打造全方位的文化传媒集团,即可盘活手上电视资源也可进一步的扩展市场。

参考文献:

[1] 高钢,彭兰.三极力量作用下的网络新闻传播――中国网

络媒体结构特征研究[J].国际新闻界,2007(06).

[2] 谢耘耕,倪握瑜.重蹈覆辙还是自我突破――新媒体时代

电视媒体的选择[J].新闻界,2007(03).

篇10

【关键词】“门”事件 传媒 整合引导

2008年以来,各种“门”事件频发,网络媒体已成为一支无法忽视的舆论力量。从“艳照门”到“兽兽门”、“局长日记门”,网络舆论风潮一浪高过一浪,并使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正式的社会现象进入公众的话语”。①相对于传统媒体,网络媒体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和宽松的平台,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在舆论引导中不可避免地产生碰撞与合作。

一、“门”事件

“门”事件是网络用语,是网友将现实社会中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或娱乐性的事件命名为“xx门”,一般具有现实性和娱乐性的特点。

近年来,频繁爆出的“门”事件都是发端于网络,通过网友的转载或跟帖成为热门事件,然后传统媒体跟进并引发广泛的舆论热潮。在这些事件中,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表现出各自的传播特性。

二、网络的舆论生成

各种“门”事件先是通过网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而后才为传统媒体所关注。在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网络提供了舆论滋生和放大的平台,传统媒体成为舆论最终落地的‘助推器’。”②网络这种新媒体为何有如此“抢眼”的表现?

1、网络媒体的优势

哈贝马斯认为“随着商业化和交往网络的密集,随着资本的不断投入和宣传组织机构程度的提高,交往渠道增加了。这样,一种新的影响范畴产生了,即传媒力量。”③

麦克卢汉说“媒介即讯息”,每一种传播媒介的发展都代表了历史进步的趋势。网络作为一种新兴的传播媒体其历史的进步性是显而易见的。随着网络的日趋发展与进步,它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也变得愈加明显,成为人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传播手段和工具,其触角在社会生活中的渗透也显示了网络传媒力量的不断扩展和延伸。在各种“门”事件中,网络成为舞台,并把现实生活中的善恶美丑搬到这个舞台上,持续着永不谢幕的“震撼演出”。

网络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第一,无可比拟的时效性优势。第二,传播过程的交互式特点。正如让・博得里亚所说:“传播不是说话而是使人说话;信息不是知晓而是使人得知。”④网络的交互式特点也激发了受众参与的主动性,频繁爆出的“门”事件便是广大受众作为传播者主动参与到传播中的表现。第三,传播形态的多媒体化。

网络媒体虽然有优势,但其先天性的缺陷也是不容忽视的,比如网络的“匿名性”、基于“匿名性”的产生的群集行为,以及舆论的泥沙俱下,鱼龙混杂。

由于“匿名性”,没有人知道你是谁, “话语免责”成为可能,这也为一些通过网络煽动等不法行为提供了渠道,“舆论审判”现象也日益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有些学者还提出了“陌生人中的现象”来分析网络的道德危机。网络的准入低门槛,网民素质的参差不齐等造成了网络舆论的起伏波动。在一些“门”事件中,网民缺乏理性的审视,简单的盲从,对当事人和者进行错位点评和恶意攻击。

2、网络信息亟待把关

“把关人”的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传播学的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提出来的。其理论要义就是指在传播过程中尤其是在群体传播中存在着一些把关人,只有符合群体规范和把关人价值标准的信息内容才能进入传播的渠道。

传统媒体中的把关人是传统媒体日常运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们负责传统媒体的价值取向,内容选择等,而在网络传播中,由于网民成为网络传播行为的发起者,受自身素质的影响,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有组织无纪律”的状态。

当代语境下,随着社会的转型,多元利益主体的出现使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相互交织。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求媒体监测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并促使舆论朝正确的方向发展。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各有优劣,只有加强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交流与合作才能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环境中,适应不断变幻的局势,为舆论引导创造良好的环境。

三、媒体的整合引导

“关于传统媒体的未来命运,国内外也有许多种预测,如亚当斯的‘丧钟’论、默多克的‘改造论’和尼尔森的‘统一论’, 从这些论断都能看出,在因特网的作用下,传统媒体敲响了‘丧钟’。”⑤但在现实情形中,传统媒体仍旧占据主导地位,况且庞大的传统媒体王国也不可能在旦夕之间瓦解。网络媒体应与传统媒体加强合作,以取得双赢。

网络作为观念的自由市场,其现实的发展状况以及滞后于产业发展的监管体系带来的法律及伦理问题日益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网络舆论方面,有学者指出“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舆论的‘非实体性’让其充满了暧昧的神秘色彩。”⑥同样,作为网络舆论主体的网民在其性质上具有“非现实性”的特点,也给舆论引导带来了困难。根据CNNIC的《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09年末,中国的网民已经达到3.84亿,面对如此庞大的网民数量,如何有效地进行舆论的引导是摆在网络媒体面前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传统媒体可以凭借其合理有效的组织形态和传播网络针对受众进行合理的引导,实现与舆论的互动并建立相对稳定的舆论场域。对“把关人”的呼唤以及网络舆论引导的不明确性也促使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联姻,对舆论的整合引导成为大势所趋。传统媒体需要借助网络来增强与广大受众的交流与互动,网络媒体需要传统媒体来提高自己的信息可信度和权威水准。在各种事件的舆论引导中,实现各种资源的整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使媒体最大限度的贴近受众,了解舆论的动态,并实现对舆论的正确监管与引导。

结 语

从“门”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的媒体正在抬高人类风险的赌注,使得人类的好奇心沦为无穷的贪欲,媒介可以成为制造噱头和轰动效应的工厂。”⑦

“在现代性的条件下,媒体并不反映现实,反而在某些方面塑造现实”⑧在多元化的社会现实面前,我们应该发挥众媒体的积极作用,加强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流与合作,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为社会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舆论环境。■

参考文献

①⑥邹军:《虚拟世界的民间表达――中国网络舆论研究》,复旦大学博士论文

②詹新慧:《网络媒体的社会守护与舆论引导》,《传媒》,2008(4)

③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M].学林出版社,1999,P15

④⑦陈卫星:《传播的观念》[M].人民出版社,2008,P270

⑤赵会权:《浅谈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整合与互补》,《合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

⑧安东尼・吉登斯:《现代性与自我认同》[M].三联书店,1998,P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