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1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学习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学习感悟

篇1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习题课中,教师切忌采用“一言堂”、“填鸭式”的方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法,善于营造宽松有趣、生动活泼的思考氛围,努力为学生创设活动的机会,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在习题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法指导,指导学生如何发现和探索问题,让学生多想多练,有目的地让学生侧重于问题的分析,而不是具体运算或证明过程。让学生先想后练,必要时可适当点拨,设置思维阶梯,并注意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主要困难在什么地方,及时掌握信息。这样,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引导学生敢想敢问,创设自由空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指出的:“创造力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民主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学生减轻学习负担与精神负担,易于进入自由、自在、自觉的精神状态,使学生在教师热爱、尊重和期待中保持好奇心,激发探究兴趣,激起创造欲望,激活创新意识,从而敢想、敢问、敢争辩,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无拘无束,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在课堂上得到自由而充分的发展。

另外,上课时,要给学生发表意见的机会。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后的一节习题课上,有一道题为:求证: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菱形。有的学生想证明矩形四角上的三角形全等;有的学生欲证对边中点连线互相垂直达到目的;有的学生利用三角形的中位线性质来证明。这时,教师首先要对各种做法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更好,学生经过一番认真的思考和争论,最后选出最佳的方案。这样,让学生悟出解此题的关键是恰当地引辅助线。通过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和矩形对角线相等的综合运用,证明更十分快捷。

2.交流信息,揭示规律

知识、规律的运用是必需的。一方面学生对数学概念、公式、定性、技能技巧及数学思想和方法的学习,一般都要在接触到相应的题目,在解决题目的过程中或找到题目的解答方法后才能获得。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更了解对学习某一知识与方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这一环节教师应围绕教学中心,精心选择3道难易适中的典型问题,恰当地留给学生思维的时空,进行延迟判断,让学生思、说、做。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让小组长引导全组积极讨论,学生悟深、悟透。老师在一边给予辅导和帮助,对出现的问题及时纠正,从中感悟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应用。然后,通过反馈信息,教师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题发挥,进行示范性讲解,教师的讲解分析,要重联系、重转化、重本质,概括提炼规律,由例及类,教给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的思维常常会迸发创造性的火花,教师要特别注意。

3.综合训练,反复提高

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根据学习小组,让每个小组推选2名同学参加比赛,以抢答、笔试、爬黑板等形式进行。规定:“答对一道题加十分,答错或不答扣十分。”及时公布比赛成绩。最后对各组排名,给优胜组授予“冠军组”称号,使各组之间形成竞争,增强学生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这种方法,要求教师必须提前充分准备,如选择优秀数学竞赛题,组织安排好竞赛程序,准确把握有限时间等。同时,教师通过对概念、图形背景、题目的条件或结论、题目的形式及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变化、引申,编制形式多样,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讨论、交流、解答,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同时,改变只是教师编题的传统,让学生自己模仿或创造性地编拟变式题,供全班同学研究或解答,在编题的过程中,通过创造性地思考,学生能掌握数学题的结构,从而真正提高解题能力。

4.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思想

4.1教师要精讲。

“精讲”不等于讲得越少越好,教师的讲要讲到点子上,要充分展现解题的思路、方法和规律,解惑、释疑,疏导学生在思考、解决问题中碰到的疑难,讲清解题的规范要求。教材已经详尽叙述的简单运算过程,教师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让学生看书或自行解决。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前及时了解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点及疑点内容,有时还需要主动发现问题,这样才能在上课时有的放矢,讲解更能击中要害,学生能会的就不要讲,学生能代老师讲的尽量让学生讲。

4.2学生要精练。

“听一遍不如看一遍,看一遍不如做一遍,做一遍不如讲一遍,讲一遍不如辩一辩”。学生除了听老师讲、看老师做以外,还要自己多做习题,而且要把自己的体会主动、大胆地讲出来,暴露思维受阻的原因,遇到问题要和同学、老师辩一辩,坚持真理,改正错误。在不断克服困难中学会解题,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5.习题课教学中应注意的事项

5.1习题选择要有针对性。

习题课不同于新授课,它是以训练作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类型,故要达到训练目标,教师在选择习题时,就要针对教学目标,针对知识点,针对学生的学习现状,学习基础好的学生可少做甚至不做,但普遍有缺陷的常犯错误的地方不但要多做而且要反复做。

篇2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学教学;有效性

1引言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最重要的就是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技巧与技能,有一定的初中数学教学策略基础与能力,才能够在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大幅度地提高教学有效性,让学生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最大程度上的吸收,以实现最好的教学效果,有效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水平。教学策略是教师必备的教育教学技巧,它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实现教学的创新,提升学生学习能力具有积极的作用。

2注重创设问题情境

要想充分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就一定要注重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的问题情境创设,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已经得到的知识点出发,是数学问题具体化、生活化,使学生更容易找到解决数学问题的切入点。只有在有效利用数学问题情境创设的情况下,才能有效激发学生们对初中数学学习的兴趣,这样有趣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全方位的发展,最重要的是能够大幅度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课堂的有效性,增强初中数学教学的效率,注重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之首,因为就目前的初中数学教学现状来说,兴趣教育始终是放在第一位的,而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恰好能够提升学生们数学学习的兴起,激发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是非常符合当下的社会大背景与初中数学教育教学模式的。

3借用建模提高感悟

数学建模也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重要策略,这一策略可以让学生感悟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这门学科是一门与生活联系十分紧密的学科,能够解决某些实际问题,在初中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来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数学建模和数学一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古老的数学模型里有欧几里得几何化学中的元素周期表还有物理学的牛顿万有引力定律、麦克斯伟方程组等全是数学建模的典范。当今时代在计算机的帮助下,数学建模在很多方面都有了更广泛的应用,因此从客观上讲要培养现代化的高科技人才,数学建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途径。据调查显示,很多学生对数学建模表现出很大兴趣的同时也极大程度地提高了学生对其他课程的学习兴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4分层次分群体教学

要想提高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分层次分群体教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策略。初中数学教学要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学生的层次参差不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技巧就是分层次分群体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要着重培养其自主性、独立性与创新性数学思维,帮助其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与创新途径,使其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扎实自己的数学基础,这是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前提,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给与数学基础不好的同学更多的关注与帮助,培养其对数学的兴趣,引导他们进行积极而有效的学习,加强对数学基础的打牢,只有这样,才能进行上层建筑的建设,也就是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5注重教学提问技巧

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尤其是在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提问可以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促进学生思维构建与转换。教师在提问时,可以进行一下几种技巧性提问:第一,激励性提问。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调动学生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原本枯燥的数学学习生动化,激励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第二,启发性提问。通过这种提问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强化自己的数学思维模式,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第三,铺垫性提问。鉴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接收能力不尽相同,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的过程中,要注重问题的衔接与铺垫,尽量较少问题的跳跃性,有利于学生根据问题进行连续性思考与思维构建,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水平。第四,巩固性提问。针对学生在课堂中已经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已经形成的思维模式,针对其知识模糊点,进行联系紧密的相关性提问,步步紧逼,使学生对问题形成系统、清晰的认识,以达到巩固提升的目的。第五,反馈性提问。提问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检查学生的数学知识是否掌握牢固,同时反复强调学生应该掌握的学习技巧与方法。教师可以根据教学情况进行检查性提问,从对问题的回答中得到学生的反馈,从而发现自己的教学问题,纠正教学偏差。

6结语

初中数学教学在学生的整个数学生涯中的作用都是十分重要的,如果能再初中数学教学中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以后的数学学习肯定是非常轻松的。因此针对初中数学教学有效的研究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如何找到合适的初中数学教学技巧就成了老师们十分关注的问题。但是不管什么样的教学策略与方法,其最基本的出发点都应该是让学生们从教学技巧中受益,这才是最重要的一点。

参考文献:

[1]戴再平.教学方法与解题研究[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篇3

关键词:初中数学;兴趣教学;理论策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不但是促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的内部驱动力,更是推动其积极主动进行学习的最关键因素。从这层意义上来讲,兴趣对于学生更好地展开学习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感悟,试就“如何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一、课堂导入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教育实践表明,良好的课堂导入不但能在上课伊始就有效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更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产生持续的求知欲望以及学习动机,并以此为指引,更好地融入当节的数学学习活动当中。

鉴于课堂导入的重要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对其给予高度的认识与尊重,并灵活组织各种形式的课堂导入环节,力求以此为介质,为高效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构建奠定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初步认识”这部分知识时,一上课我就为每位学生发了几张折纸,然后带领他们通过折叠的方式叠出一个个三角形。如此一来,不但有效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以及探究兴趣,更为重要的是折叠的过程还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了对三角形这一几何图形的印象,有利于我更好地展开具体知识点的讲解。

二、教学环节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环节是整个课堂最重要、也是最关键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以及质量的高低。因此,教师除了要认识到课堂导入的重要性之外,还必须在教学环节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对于优化课堂教学,切实提高学生学习质量有着非常大的帮助。

如在学习“轴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时,我没有直接将轴对称图形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灌输给学生,而是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的基础之上,自主归纳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并大胆推测轴对称图形的几何定义。这样的话,就充分尊重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以及积极性,有利于推动他们真正将自身融入探究的活动当中;另一方面在他们自主探究、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还着重培养了其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为其升华对于这部分知识的更好理解以及自身数学综合素质的提升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以上是我对初中数学“兴趣教学法”的一点粗浅认识,不当之处,还希望广大数学教学同仁能多多指教,以便促进我初中数学教育事业的更好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 论文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质量 措施

自从新课程得到实施以来,可以说给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越来越多的教师逐渐地转变了自身的教学观念,并且不断地改进、提高自身的教学方式、方法。与此同时,还积极地帮助学生转换学习的思想,改变传统的被动式的学习方式,通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以及学生的动手实践等学习方法,使得学生能够自主地探索、理解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并且掌握初中数学的基本技能。但是从中也暴露了一些本质上的问题,比如说一些教师为了单纯地应付新课程的要求,仅仅只是为了讨论而讨论、为了合作而合作等等,这种虚伪的教学反而加重了学生学习的压力,抑制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直接地影响了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正是因为以上情况,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将观念与行动紧密融合在一起,从本质上使课堂教学能够达到新课程的要求,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既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不可逃避的、不争的事实,也是数学与实际生活之间理性的概括、总结。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地将初中数学的内容与生动的、丰富的学生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样才能够更容易为学生所理解,并且还能够借以取得学习数学所必需的感受以及生活的经验。但是,生活的感受以及生活的经验是不能够完全替代数学的,还必须将这些东西经过数学化的内化过程。尽管新课程强调、突出的是数学问题的生活化以及生活问题的数学化,但是这一点却被很多的初中数学教师片面理解了,从而出现了为了实现数学问题生活化而不自觉地偏离了数学教学的目标,或者是初中数学课堂上所列举的生活例子既与课堂教学内容关系不大又没有数学的趣味,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能够达到教学目标的。

2.情景表面化

在进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情景过于表面化的现象,比如说教师设计一些不合适、不合理的情景,或者是没有进行深层次的挖掘以及思考等等,以至于课堂的教学最终走进了误区。比如说在人教版数学八(下)§19.3的梯形教学片断中,有的教师在引入梯形的概念以后,紧接着就设计了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一起研究等腰梯形的相关性质,引导学生去观察、发现等腰梯形的性质。这些情景从表面上看没有太大的问题,但起码也说明了这样的情景设计属于没有经过深层次考虑的,要知道初中生学习数学必须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整体认知的活动,这当中就包括对于所学内容的优选能力,而优选能力不仅仅只是当前的初中数学教学要求,更是今后高素质人才培养必不可少的。过于表面化,只会抑制新课程理念的贯彻、抑制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抑制学生的深入性。

二、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

1.培养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大的学习动力,只有有了兴趣这个必要前提,学生才能够主动地接受学习、探索学习,也才能够更容易地在学习上获得成功。而初中数学给学生最大的印象,就是枯燥,恰当地、合理地运用多媒体网络资源,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强大的、丰富的学习资源,将抽象的初中数学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枯燥变得有趣,更有效地解决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中难学的问题。比如说在网络资源下组织学生学习《多姿多彩的图形》一课,能够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使之徜徉在无法穷尽的图形世界里。看到图形组合的火箭发射,从“神五”到“神七”,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完成了从首次问天到太空漫步的跨越的神奇过程。当放映到火箭冲天的那一刹那,一束炫目的金色火光划破了长空,从而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让学生能够在全神贯注当中体会到图形的应用是怎样的广泛,与此同时,学生在老师的讲解、分析下对图形世界进行具体的分类,并且感悟分类的数学思想方法,从而大大地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学好数学的勇气。由此可以看出,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开阔的课程视野以及高超的教学智慧。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开始导入,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中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螺旋上升的学习素材,为学生制造出环环相扣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功的机会,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会学生自学以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学生学会自学,其前提是学生懂得接受学习、主动学习。其实,学生的自学能力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是需要初中数学教师进行指导以及培养的。就目前来看,现有的初中数学新教材编写的书面内容并不多,但涵盖了大量的、新的知识点;要求训练的量并不多,但难度却大大的有所提高。为了能够完成既定的目标,学生必须进行大量的阅读,如果使用的学习方法不当,就会盲目地做大量的练习训练,最终身陷题海不能自拔,渐渐地产生对数学科目的畏难心理,进而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就目前的现状来说,初中生仍然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困扰,甚至已经习惯了填鸭式的被动学习方式。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得现行的新教材数学知识链呈螺旋形上升,更加系统规范,除此之外还必须引进更多的实际生活的例子,使得数学知识更加具体化。只有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才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动手能力。

三、总结

综上所述,初中数学教师要想提高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积极地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基础,关注学生的兴趣,结合多媒体的技术以及学校资源,其目的就是要使课堂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打造优质的、高效的课堂教学,让学生能够在初中数学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学到经验。

参考文献

[1] 栾晓峰.试谈初中数学课堂探究性教学策略[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版,2009

[2] 张伟.浅谈新课标下初中数学课堂中探究性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6

篇5

一、培养学生勤翻数学工具书的习惯

在学生刚入初中学习时,我就给学生介绍学校图书室《初中数学基础知识手册》、《初中数学知识清单》、《初中数学奥林匹克词典》、《初中数学题解辞典》、《初中数学学习手册》等工具书。同时,向学生讲清楚数学工具书在数学学习中的重要性,它有助于学生解决数学应用能力。但在实际中,我发现不少学生比较懒,怕费事,要么盲目轻信,要么轻易放过,要么只做自己能做的题。时间一长,学生是似懂非懂的知识点越来越多,这必将影响学习。因此,在平时数学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多利用工具书来学习教材、多做题、记忆数学公式等,发现问题可以利用工具书及时加以解决。这样,在指导学生使用工具书这方面,只要通过一两学期的培养,我们就一定能培养学生乐于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二、培养听、说、思、做的学习习惯

在初中数学的学习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学会思考,乐于倾听他人意见,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主动与同伴合作等内在的学习习惯

1、 培养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我常常组织学生“合作学习”。我要求学生不仅能专心听老师所讲内容,而且要学会认真倾听其他同学的意见,以便顺利地合作与交流。实践中,我们教师都希望学生养成这种习惯,但学生性格多样,自控能力较差,培养学生专心听讲的习惯成为一个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教师通过一系列数学活动,让学生在乐中学,在玩中学,在合作中学,从而克服“开小差”等不良现象,代之于专心听讲,认真倾听他人意见等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中,当老师或同学讲话结束时,老师可以马上抽学生复述老师或同学刚才讲话的内容。并及时口头表彰复述比较完整的同学。只要长期坚持这样做,学生善于倾听的习惯就一定会养成。

2、 培养学生善于表达的习惯。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引导学生运用语言,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实现合作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重要措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方面要求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与结果,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在情感与态度方面要求学生:“可以借助数学语言来表达与交流,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念有提出疑问的意识,并愿意对数学问题进行讨论,发现错误能及时纠正。”“说”既包括通常所指的说题意,说计算过程和解题思路,也包括愿意谈论一些数学话题,积极参与数学问题的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积极参与小组和班级的交流等。对于“说”的培养,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一是利用奖励,激励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教学中对于不怎么积极发言的同学能够跃跃欲试,即使他们回答不够理想,教师仍然对他们大力表扬、鼓励和提倡。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后,让同学们回家收集生活中有关三角形的物体,并在下一节课让学生介绍自己所收集的物品,并说明在生活中三角形稳定性特点的作用。并对表达式口齿流畅的学生给与表扬。这样长期坚持,学生表达能力就一定会提高。

3、培养学生乐于“思考”的习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培养学生“思”的习惯主要包括:一是积极独立思考的习惯。教学中,教师要恰当地设置问题与问题情境,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空间。二是大胆质疑地习惯。创新的火花往往在“求异思维”中产生。学生仅仅充当听众,对问题的思考、解决没有个性,就谈不上创新意识、创新思维的培养。教师要逐步引导学生对不懂的地方或不同的观点提出疑问,通过合作、探究、交流去解决疑问,从而实现新知的意义建构。三是探索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必然是多样的,教师应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算法多样化。反馈交流时,教师要注意倾听同学的发言,对好的办法要及时肯定。

4、培养学生乐于操作的习惯。

篇6

关键词:初中数学;课后复习;预习;重要性;技巧策略

古语有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古语还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两句古语一句是强调预习的重要性,另一句则是阐述在复习中获取新的感悟与认知的重要性。两句虽然一俗一雅,但却揭示了复习与预习从古至今的重要地位。那么在新课改如火如荼进行的当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课后复习与预习呢?

一、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意义

预习新课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全方面审核自己的知识储备,及时地进行查漏补缺,铲除“拦路虎”,以免因为薄弱知识点的积累使得在学习和理解新知识时存在坎坷,造成“恶性循环”。同时学生也能对即将要学习的新知识有所认知,可以提前将一些较为简单的或者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进行内化,并将一些自己不能独自理解的重难点进行标记,预习中的难度即是听课时的重点,预习给予了听课的针对性,“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这种被动的学习局面也会得到扭转。除此之外,在预习任务的压力下,学生能够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也能在预习过程中挖掘自身潜力。另外,学生预习后的反馈,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参考,教师通过研究学生预习时遇到的问题和重难点,改变课堂各环节的安排,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初中数学有效复习的意义

课后复习的重要性可以简单归纳为三点,第一是巩固记忆:课堂时间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在课上简单地听教师讲一遍其记忆的效果并不明显,如果课后不加以复习,几乎没有人能够持久掌握和记忆当日所学的知识点。没有复习的学习就像双手捧满的水一样,慢慢地就会流失殆尽,根本保存不下来。因而没有复习就没有记忆,没有牢固的记忆又何谈知识的熟练运用呢?第二是加深理解:初中生的理解能力本身就比较欠缺,更何况他们每天都要接受很多新知识。仅靠一节课的听讲,就想要去深刻地理解和感悟新知识,又谈何容易呢。因此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必须依靠课后复习,只有在课后加深钻研,质疑解难,才能将知识真的内化为自有;第三是温故知新:在初中数学学习中,学生常常能从已知中领悟到未知,从旧知识中生发出对新知识的感悟与体会,这其实就是知识的新旧迁移,也是古语所谓的“温故而知新”。就像一个人学会骑自行车,再去学骑电动车就不在话下了。在复习中挖掘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拓扑图,便能轻松领会到全新的知识体系,为以后新知识的学习铺平道路。

三、把握预习和复习在教学过程中的比例

复习和预习虽然具有较多的重要作用,但这两者毕竟只是教学过程中的辅助环节。学生的学习还是需要依靠“正课”部分。因此教师在要求和引导学生去预习和复习时,要把握住两者与正课之间的比例关系,切忌用大量的时间去预习或复习,并且给予学生预习或复习的任务难度也不宜过大。当然,教师在把握预习和复习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比例时,也应该向学生灌输预习和复习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从思想上重视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如此便能将预习和复习的效果最大化。四、初中数学有效预习的技巧策略想要最大化预习的效果,教师就必须要为学生灌输预习的一些相关技巧。1.设定预习目标。预习过程并不是漫无目的的,数学教师可以提前给学生下达预习任务和目标,让学生带着目标有针对性地预习。例如在预习《勾股定理》这一章节时,学生的预习目标可以设定为“理解和掌握勾股定理和逆定理的内容及证明过程”。2.读、写、练。数学课程的预习离不开对概念、公式、定律等的通读,因此读是预习的第一步。同样“不动笔墨不读书”,在预习过程中学生也应该养成画重点、标疑点的习惯,这样便给正课学习时提供了参考。最后,预习的成果也是需要进行考核的,即练习。如在预习《勾股定理》后,学生应该尝试去运用勾股定理解决实际的练习题,在练习过程中再及时发现问题,总结错误。3.学会对比预习。例如在预习《反比例函数》这一知识点时,数学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使用对比的方法进行预习,借助函数的相关概念以及正比例函数的图像和性质之间的关系去分析和明确反比例函数的相关概念和性质。这样的预习方法既能巩固以往旧知识,也能将新旧知识进行迁移,削弱新知识的难度,提高预习效果。五、初中数学有效复习的技巧策略复习的实质是对知识点的二次学习,学生在二次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获得不一样的全新收获。想要科学地进行课后复习,就必须要做到以下三点:1.再次审读教材内容。在正课学习之后,学生应该再次细读教材中的概念和公式,将课堂上所记录的笔记以及课前预习时圈划的疑难点结合起来复习,便能及时铲除“绊脚石”,加深知识的记忆。2.对知识点进行概括。比如《反比例函数》这一知识点,学生在复习时可以对反比例函数的图像与它性质之间的关联,反比例函数的应用与它性质之间的关系等进行挖掘和整理。再用图表的形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反比例函数的知识体系,也能为以后期末总复习时提供参考。3.勤做多练。与其他学科不同,数学学科的学习离不开习题。因此,学生在掌握和理解基础概念后,必须利用习题进行复习。在数学学科中,做题就如同挖金矿,每一道难题、错题都是一块闪亮的金块,只有勤于挖掘,善于冶炼,才能收获一大片金矿。总而言之,复习和预习不仅是教学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两大组成,也是两大极其重要的学习习惯,因而复习和预习对学生数学成绩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但习惯的养成并不是朝夕之功,教师必须要严格督促学生持之以恒地进行自我管理,克服复习和预习中存在的惰性,只有如此才能为养成数学综合素养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毛丽群.浅析预习与复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4(25).

篇7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教学理念;师生关系;学习积极性;任务导学

数学是初中的核心科目,在日常教学活动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受到了师生的高度重视。开展更具效率和层次的初中数学教学,需要教师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采取更加务实、有效的教学策略,全面促进教学的发展。以学生为数学的主体,想方设法地调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和热情,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思考的课题。尤其在新课程改革的引导下,研判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方法和策略,从实践层面看还是很有价值的。

一、教师要创新教学理念和思路,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数学本身很抽象,学习起来难度很大,这一点为广大初中生所公认。基于此,初中的数学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授课、讲述与传导模式,要更加注重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争取更好地吸引初中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新数学教学理念和思路就要运用新型的教学模式和策略,比如现今流行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等。

以电教多媒体技术为例,多媒体技术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集成的现代化电教技术手段,在各类教学实践活动中都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应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技术同样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为教师“排忧解难”,而且可以很大幅度上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的喜爱度,让学生通过认识、学习数学知识来增加见识、提高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速度和学习效率。多媒体技术能够提高文字、视频、音乐、图像等多种教学元素,可以满足初中生的多元化的需求,同时符合他们的心理预期,利于数学教学的开展。总而言之,在新时期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营造教学氛围和环境,而且能够节省教师的教学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对数学课程的浓厚兴趣,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二、培育良好的师生关系,以此促进数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师生关系的打造,是初中数学教学的“秘密武器”,而塑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则需要好的氛围。有了好的气氛和氛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便无阻碍,学生会更加信任、尊重和依赖教师,教师也可以更好地指导、引领学生不断进步。在初中阶段,数学学科的地位十分重要,而教师的素质与修养又直接关系到学生英语学习的好坏。因此,教师作为师生关系培育过程中更为主动的一方,必须全面提升个人的素质、能力和修养,将搭建师生互动、交流平台作为日常工作的一个着力点。教师要坚持以数学教学为主导,以教学活动为依托,营造愉快、充满激情的师生交流氛围,让学生“轻装上阵”,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与益处,并激发他们积极主动与老师沟通、互动的欲望。只有学生积极主动起来,师生的关系才能有突破性的进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必须发挥先锋示范作用,将学生的激情调动起来。

如在数学课堂授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考量学生的感受和需求,要摆脱传统的“滔滔不绝”式讲述的模式,采取全新的师生互动的授课方法。具体的做法:教师首先布置3~5个问题或任务,可以根据3W或5W的模式进行;其次,让学生们在授课之余仔细研读并探究这些问题、任务;再次,教师必须摒弃“满堂灌”的授课方法,留出15分钟左右的时间给学生们提问、交流,为师生互动和沟通营造时间氛围。当师生为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任务进行亲密互动、有效沟通的时候,整个数学课堂立刻就变得更加活跃,更具吸引力。类似这样的师生互动和沟通,是基于数学课堂气氛的活跃,也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坚持类似的师生关系培育方法,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三、开展“任务导学”模式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和探究能力

所谓的“任务导学”模式,指的是教师设置一定的任务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运用知识的教学模式。任务导学模式的第一个关键步骤就是学生形成知识的阶段,即学生在特定问题情境的带动下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与解决,最终形成自己的知识体验和感受。在运用“任务导学”模式的整个过程中,数学教师也要注意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和定位,对重点的疑难数学知识点进行重点的讲述和分析,对不是特别重要的知识点让学生自己思考、感悟,给学生充分的自由度。此外,要着力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探究能力,引导学生更好地在任务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变化和特色。

做到了这些,初中数学教师的职责基本完成,其余则要依靠学生的悟性、思索与探究,这也是任务导学的精华所在。教师作为一个“导师角色”的存在是为了引导最关键的步骤,而大部分的流程都需要学生作为核心主体出现。学生在这样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数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同时逐步形成自己的实际能力,这也是与初中教学的大目标也是相呼应的。灵活运用“任务导学”模式,初中数学教学可以得以发展,初中生的数学探究意识、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参考文献:

[1]唐秋梅.谈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引导”[J].科学大众,2011(1).[2]刘菊萍.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科学大众,

2011(1).

[3]张进.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J].文教资料,2005

(3).

[4]罗德先.初中数学教学刍议[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5).

[5]孔政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策略[J].新课程学

篇8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总结;教学艺术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也是一门重要的教学艺术,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总结通常只会涉及课堂教学的末尾阶段,即对一整堂课的授课内容进行简单的总结,这样的教学总结虽然有着特定的教学价值和功能,但是不太注重与课前、课后的衔接,从而限制了教学总结的有效性. 正因如此,建议在初中数学的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探究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总结方法,运用好教学后记,提升初中数学的教学有效性.

一、课前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课前总结环节,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的学情,了解全体学生在前面数学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经常容易犯的错误,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学习习惯等,便于数学教师制定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案;另一方面,初中数学教师要积极总结学生在预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导入并给予学生相应的解答,让学生的课前疑惑不至于保留到课后. 此外,在课前,数学教师要多总结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情境、生活案例等,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数学教师的教学过程. 总之,课前总结对于整节数学课的教学来说,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和职能.

二、课中有效总结

初中数学的课中总结,关键是要对学生的课堂表现和一些突发的教学灵感进行总结. 初中数学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过程不应当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教学过程.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伴随教学活动的不断深入,师生之间的互动也会随之增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也会随之增加. 正是因为如此,教学中一些突发状况可以有效激发教师教学上的灵感,教师可能会在瞬间想到一些有效科学的教学手段或互动技巧,所以教师要及时进行总结,免得课后出现遗忘. 同时,教师教学素质的提升,并不是自主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每个教师都要在教学活动之中不断尝试和总结一些新的想法以及思路,并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增强自己的教学效果. 此外,对于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喜、怒、哀、乐等课堂表现,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到边总结边调整,有效捕捉促进自己教学改进的这些珍贵信息,要善于通过学生的课堂反应及时总结自己在教学中的失误和不足,随时调整教学思路和方向.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教师要积极的引领学生迈入几何的世界,培养学生几何意识以及思维,当学生在数学课堂上遭遇思维障碍并出现表情变化时,数学教师可以及时导入与轴对称图形相关的几何教学工具,或一些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增加一些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这样更能实现“教学相长”的课堂教学目标.

三、课后有效总结

在初中数学的教学总结中,课后总结无疑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师进行总结时的时间和精力也更有保障. 课后的有效总结,主要体现在对教学经验和教学失误的总结,以及学生知识缺陷的总结上.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对课堂教学经验进行及时总结,作为自身与其他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的重要资源. 每当课堂讲授结束时,每个数学教师都能够体会到自己在讲课之中所规划的课堂结构,以及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达到自己的教学目标,是否获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初中数学教师的这些感悟,是对自身教学经验不断总结的结果,也是自身不断向前发展与进步的基石. 比如说,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怎样更好地营造课堂氛围,引导教学活动,从而在课堂中做到随机应变,怎样创新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教学理念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都应当成为数学教师课后认真总结的地方,对于自己的经验和收获,还要学会及时同他人进行分享,增强与其他数学教师的互动与交流.

其次,初中数学教师要及时总结数学课堂上的教学失误,积极进行教学反思. 失败是成功之母,要想获得成功,总会要吸取失败的经验教训. 在初中数学教学的工作岗位上,出现纰漏以及失误都是很正常的,关键是教师要进行及时的总结. 只要教师能够正确的认识到自己的失误,并且能够进行有效的纠正和改进,寻找到更加科学的教学方法和解决对策,在日后的教学中才能有效规避和减少该类教学失误的再次发生,让失败和失误成为自己成功的铺垫.

最后,一节课下来,数学教师无法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整掌握课堂所授知识,所有初中数学教师在总结教学成果的基础上,要及时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数学知识缺陷进行总结,看哪些数学内容和知识点有待进一步的深化和加强,以便在接下来的教学活动中安排合适的习题教学和复习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及时地查漏补缺,促进学生数学知识结构的不断完善.

结 语

总之,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有效总结,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加强对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密切课前总结、课中总结与课后总结之间的联系,不断的反思自己数学教学方式与方法,及时总结自己在数学教学中的成功经验和教训,对学生的学情和学习成果有一个整体上的把握,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方案,提升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李文兵. 初中数学教学中反思法的巧用[J]. 才智, 2010,(18) .

篇9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阅读能力 培养策略

阅读是人类进步发展的阶梯,是人类获取成功的“钥匙”。阅读,作为汲取、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人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首要前提。在教学活动中,听、说、读、写是学生学习知识、提高素养的重要技能。阅读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学生主体的语言表达能力、思考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数学教材及相关材料的阅读是数学学习的基础环节之一,教学实践证明,阅读能力的有效培养,有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有助于学生能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新实施的初中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中学生应能通过观察、阅读和思考领会数学语言所表示的数学概念、原理,善于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演绎等逻辑思维与推理的方法描述数学问题和证明数学问题,并且语言简约、条理清楚。”但在实际教学中,它却常常被一些教师忽视,片面地认为,阅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英语、政治等学科的任务和要求,学生只要能够记住数学公式、性质、定理、法则即可,最终导致学生无法深入阅读题目,不能摄取完整、正确的信息,准确读懂题意。在新课改大背景下,数学阅读能力培养,是提高初中生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紧扣教学情境情感激励特性,让初中生在阅读中激发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情感是学生能动积极开展学习活动的思想保障。教育心理学指出:“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最实际的内部驱动力,是学生学习积极性中最现实、最活跃的心理成分。”初中生在研究和分析新知内涵要义、问题案例策略的过程中,经常忽视“阅读”方面的训练,采用单一的探析方法开展学习活动。究其原因,是由于初中生忽视阅读活动的重要性,缺少阅读学习的自觉性。这就要求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激发初中生阅读的积极性,通过生动典型的现实案例,让学生感知数学阅读的重要性。同时,根据教材特点、学生个性特性,以教材为载体,设置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以阅读训练为主要任务,让学生保持积极的学习情感,主动地进行阅读学习活动,从而实现从“要我读”向“我要读”的转变。

如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学生学习认知的特点,设置问题情境:“王叔叔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菜地,腰长为40米,一条笔直的水渠从菜地穿过,这条水渠恰好垂直平分等腰三角形的一腰,水渠穿过菜地部分的长为15米(水渠的宽不计),请你计算这块等腰三角形菜地的面积。”学生在现实情境中,感知问题条件过程中,认识到掌握和解答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内容的现实意义,从而带着主动情感,认真、仔细阅读问题案例内容,解析案例。

二、抓住数学知识点内在联系,让初中学生在阅读中把准意图。

数学知识点之间是相互独立且深刻联系的。学生在研析问题案例的过程中及找寻解题策略的过程中,就是要通过分析思考等活动,深刻领会和掌握问题设计的意图,从而实现由给定的条件与或求证的结论与有关定理相结合。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案例教学活动中,应该让学生通过阅读研析问题条件内容活动,逐步引导学生领会和把准问题案例的内涵要义,在掌握问题条件内在联系过程中,正确、深刻地把准问题案例设计意图及深层次的内涵要求。

问题:如图所示,已知在ABC中,AB>AC,AD是∠BAC的平分线,P是AD上的任一点,求证:AB-AC>PB-PC。

在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AB>AC,AD是∠BAC的平分线,你能得到什么讯息?”学生答道:“会得到这个三角形是不规则的三角形,要运用到三角形的相关内容。”“问题中要求证AB-AC>PB-PC,应通过什么方法?”“截取法,在AB上截取AE=AC,连接EP。”这样,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阅读分析活动,得到了该问题的解答策略。同时,也领悟到该问题的解题意图是,正确灵活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内容,通过把一个角沿它的平分线对着,从而使两部分重合的特点,进行等量替换,进行问题的有效解答。学生在此过程中通过思考、阅读和联想掌握了解题意图,有了清晰的思路和明确的解题方向,解题时自然得心应手。

三、利用数学学科知识丰富内涵,让初中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弦外之音”。

篇10

初中数学创新教育方法初中数学在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常被视为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但恰恰由于过度的重视,使得初中数学教学越来越深、越来越枯燥,不仅不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反倒让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在新的教学环境和背景下,初中数学在认识到课程重要性的基础上,还需要创新教学,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改革或创新数学教学的方法。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方法单一。初中生的抽象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初中数学知识对他们来说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因此,初中生的数学学习需要一种具体、形象、生动的情境,这样才能理解所学的内容,但是很多初中数学老师忽视了这一点,有时需要学生在明白算术原理的基础上能计算就可以,但是老师非得把算术原理用抽象的语言一遍遍重复,初中生并不能理解那些抽象的语言,久而久之就会丧失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2.教学模式落后。现在仍有不少初中数学教师喜欢自己一手操办课堂,完全由教师自己安排教学程序,他们为初中生的学习做好一切准备,无须学生更多的思考。教学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也就是说,初中数学教学要以初中数学教材为中介,老师应积极组织和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知识原理,培养他们探索挑战数学难题的能力。教师一手操作教学过程,就会使初中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不利于他们的全面发展。

3.学生积极性低。初中数学原本就是较为枯燥和乏味的一门学科,是需要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的一门学科,如果学生不能够做到主动地去学习数学,只会不断地拉低自己的成绩。但是,现在的初中生对于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并不高,没有做到积极主动地学习,这样自然就降低了自身的学习效率,从而导致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降低。

二、初中数学创新教法必要性分析

1.创新性原则。所谓的创新课堂不仅仅是指教师的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同时还包含着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及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精神等等。众所周知,数学的定律、知识被科学家研究定义后,就一直流传至今,变化几乎很少,但是创新的方法是可以随机应变的,可以在创新中求得更大的发展。当今社会是日新月异的,无时无刻都在变化着,学生作为未来的主人,他们必须具备很强的适应能力、转变能力、创新能力,否则在竞争激烈的当代社会中就会被淘汰出局。

2.有趣性原则。创新教学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是截然不同的。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扮演着唱独角戏的演员角色,学生只是无互动权利的观众。教师只是一味自我的讲述自己提前安排的内容,内容枯燥无味,形式单一,致使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这个社会对于培养人才的要求,作为教师,要跟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前进,使自己的教学方式得到创新,构建创新课堂,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研究学生的心理,让学生不知不觉爱上课堂。

3.信息化原则。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下,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方面已经屡见不鲜,所以,我们要能够充分地利用手上的信息化资源来获得我们的一些基本资讯,并将其教授给学生,以此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以免使得学生仅仅局限于现在的书本知识上,这样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与兴趣,从而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三、创新初中数学教学方法措施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动机。数学问题来自现实生活,也来自数学本身。教师根据所教内容结合现实设计生动有趣的提问,把学生引入新的有趣的情境中,使学生认识到数学贴近生活,数学有实际用途,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和兴趣。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

2.渗透思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当学生对数学产生了极大兴趣的时候,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才能够很快被学生吸收。为此,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举一些学生身边的实例来促进教学,比如存钱的计算、树木高度的测量和土地面积的计算等。这样可以让学生懂得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价值,从而更加热爱数学。此外,教师还可以在数学教学中渗透符号口诀表述思想。众所周知,初中数学符号是很多的,教师可以教会学生利用简洁的口诀来表述复杂、抽象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根据取值情况,可以总结为“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取中间,小小大大取无解”。初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还处于发展阶段,利用口诀教数学,可以化抽象为具体,提升教学效率。

3.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对课堂提问方式进行不断完善与创新,不断提高提问的技巧,在尊重学生主体性的基础上,激发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要改变过去的教学模式,把学生被动的完成教学任务转化为主动地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让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主,给学生做主的机会,让他们独立处理事情,让学生自己努力把事情做好,增强他们的成就感、自信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主人翁责任感。这样,学生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有着很强的主观能动性的独特个体。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己主宰自己。

4.分层教学,促进学生的成绩提升。作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地位必须得到重视。而教师是初中数学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长期以来,不少教师都采取加快教学进度,压缩新课课时的做法,以此腾出更长时间来进行总复习。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学习时间变短后,学生的思维就会被抑制,导致学生知识静化。要改变这种现象,教师就要推进分层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升能力。首先,是数学知识分成,将分析考试命题方向与学生实际水平相结合,把分析教材知识结构与学生认识发展相结合,以此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学习新知识。其次,要做到作业分层,笔者一般会将作业分为简单、一般和较难三个层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分别完成,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同时也能克服抄袭现象。

参考文献:

[1]杨伟萍.让数学课堂在资源活用中出彩.中小学教学研究,2011,(8).

[2]张旗生.浅谈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中华少年教学交流,2011,(1).

[3]董林伟.促进初中生数学学习的一种有效方式.中国数学教育,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