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

篇1

一、提高认识,更新观念,加强领导

*市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的二元结构,全市人口1*0万,人多地少的矛盾非常突出。而我市也为典型的大城市带大农村,二元结构明显,农业人口比重大,人地矛盾突出。因此,*市的经验对于我市加快经济发达区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具有直接的指导和借鉴意义。*市近年来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显著成绩,首先源于该市党委、政府对发展形势和地方实际的科学判断,源于对城市化的正确认识。该市主要领导多次提出,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最高境界,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举措,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全市上下思想统一,认识到位,从而为上下联动,左右呼应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障。我市最近几年也高度重视城镇化的发展,市委二届三次全会提出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战略,明确了目标、任务,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对经济发达区域城乡一体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研究和认识还不够深入、系统,对其内涵理解还不够透彻。通过对*市的调研,我们认为有必要重新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和反思,尽快转变观念,寻求适合我们自身特点的发展思路。

在组织领导上,有必要借鉴*市的经验,成立由区(市)县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并设立工作机构,确定分管领导具体抓这项工作。同时,要加大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对群众的宣传力度,使基层广大干部群众对城乡一体化战略部署和新农村建设的深刻内涵有更深的认识。

二、因地制宜,正确选择适合我市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战略高度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实际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市在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建设上大胆创新,超前运作,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以土地流转制度为核心,开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路子。我市地域面积广,各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如何结合各地区实际,选择正确的新农村建设模式,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应该说,*市所推出的国色天香模式、五朵金花模式以及安仁模式,在我市都具有推广的基本条件。但是,我们不能照抄照搬,要深刻分析各地区发展实际和自然条件,寻找适合本地区的发展模式。近年来,我市在都市区部分地区也探索出了一些成功模式,例如发展都市休闲农业、发展“农家乐”特色经济,这些做法都亟待归纳总结和加强引导,提升档次。

三、抓住重点,加快我市经济发达区域和近郊区新农村规划编制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进程中,十分重视规划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切实将城乡规划放在基础和龙头地位。*市在规划编制方面的经验集中体现在:一是明确提出城乡规划全覆盖理念;二是注重在规划编制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明确分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重点,凸现区域经济的特色;三是注重推进镇乡规划和村庄整治规划的编制,直接指导新农村村容整治工作。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我市城乡规划编制工作快速推进,规划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到目前,都市区新一轮总规确定的820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中,已有460平方公里实现控规覆盖,其中两山之间的主城核心区及山外主要拓展用地如大学城和茶园地区等已基本实现控规全覆盖。另外,在编控规220平方公里,也即将形成成果。都市区单独编制的36个小城镇规划,除极个别城镇因特殊原因适当延后外,其余均基本完成。这些为都市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重要的规划基础。

但是,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们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快控规编制,特别是加快城乡结合部和城市拓展新区的控规编制工作,尽快实现都市区控规全覆盖;积极做好控规维护和更新,增强规划的指导性和权威性。同时,需要进一步加快城市综合交通、市政设施、公共设施、环境资源保护等重大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切实引导都市区城乡协调、健康发展。

另外,要结合我市实际,尽快开展农民新村规划编制和都市区范围内农村新型社区的规划工作。试点启动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特别是充分借鉴*市的成功经验和我市亚太市长峰会环境综合整治积累的宝贵经验,尽快出台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导则,引导村容整治工作。

四、完善规划管理体制,强化规划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力度

*市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新农村的战略中,高度重视城乡一体化规划工作,打破城乡规划分割的格局,建立城乡一体化规划的管理新体制。该市理顺规划工作关系,将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负责的村镇规划管理职能划转市规划局。不断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在主城五区设置规划分局,负责中心城区城市规划实施管理工作。设置*市规划执法监督局(市级行政二级局),负责全市城乡规划监督管理工作。市规划执法监督局由市规划局管理。设置市政府派驻区(市)县城乡规划督察专员。注重加强镇乡规划管理,设置区(市)县政府派驻镇(乡)规划助理员。这些举措对我市都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市规划管理体制不断完善,特别是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为规划管理实施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体制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特别是乡镇一级规划工作机构薄弱,导致了乡镇一级规划管理的缺失。目前,都市区规划管理范围由20*年前的2500平方公里扩大至5473平方公里,新增96个镇乡,均无专门机构,无专职人员,无经费来源。这种状况已经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到了都市区的快速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不利于新农村的建设。因此,有必要在继续坚持和完善都市区城乡一体化规划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切实加强乡镇规划管理机构建设。都市区内的每个建制镇,均需要建立规划管理办公室,形成“市局—分局—规划办”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机构体系。同时,为加强规划的统一管理,强化对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规划指导,需要进一步调整村镇规划管理职责,建议将村镇规划管理职责,统一划归规划行政主管部门。

对远郊区县,目前大多数区县未设立单独的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城市规划管理的行政职能仍由建设主管部门代行。而镇乡一级的规划管理更是严重缺位,从而导致规划无法有效监管。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区县城乡规划工作的指导和监督,按照城乡一体、集中统一的要求,帮助其健全城乡规划管理机构,将规划管理职能延伸至镇乡。应尽快帮助万州、涪陵等区域性中心城市,按规定成立独立的政府序列规划行政主管部门;稳步推进行政辖区人口超过50万人的区县,按规定成立规划局;帮助辖区人口不足50万人的区县,根据需要参照设立规划局,或者完善现有规划行政主管部门规划管理的职能职责。积极帮助各区县在其辖区特大镇,建立规划办公室,其它镇配置专职规划管理助理员,建立起“区县规划局—规划办(规划管理员)”的管理体系。

篇2

【关键词】传统村落保护;规划设计

【 abstract 】 this paper wuyuan long beach village as example, discusses the new rural construction planning practice to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village a little enlightenment function.

【 key words 】 traditional village protection; Planning and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工程背景

婺源,在作为“无烟经济”的新经济元素的旅游经济介入之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重新为历史文化村落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规划,一些地区盲目追求经济利益,旅游交通与服务设施的随意设置带来了对历史风貌的破坏和干扰,造成原有历史风貌的变异。另外又由于婺源发展和保护的资金的缺乏,造成这种历史风貌的变异长期得不到纠正和改善。

当然,观光收益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改善了古建筑的维护情况。但是也应该看到,随着传统村落和传统建筑开始成为一种新的旅游商品,文化旅游也成为相当一些地方发展的战略选择;当地土著居民以及当地政府对经济效益的追求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结合在一起,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合理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一、新农村建设

自2006年开始的新农村建设,使得行政手段作为一种强有力的力量影响着传统村落今后的发展;它在给传统村落遗产保护带来契机的同时也使它们面临着危机。在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初期,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管理者和指导者,许多政府官员由于历史文化保护意识淡薄,只顾眼前的、局部的利益和方便,只顾“新农村”的政绩形象工程,而忽视对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村落特色的保护。在全社会对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的背景下,建设管理者的短视和传统村落居民改善生活条件的迫切愿望联合成一股很大的势力,使得一些具有不可再生文物价值的历史村落和建筑以发展的名义被改造的面目全非,而村落历史风貌也随之消失了。

反之,另一种危机的表现则是在一味保护的口号下,产生的当地政府无力、无资金进行保护的尴尬现状。我们经常会发现一些这样的现象:对于传统的历史遗产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对其进行开发,经济回报上的要求得不到满足,使得一些投资者也裹足不前;与此同时政府又没有资金对其进行必要修缮,从而使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开发陷于一种无作为或者是无法作为的怪圈中。

二、长滩村历史和现状

长滩村分为上长滩村和下长滩村两处,为一自然村,村中下设6个村小组,约有130余户,500余人,年人均收入1200余元,以种田、务工、养殖为主,没有旅游收入,仍属自然经济状态。农业内部经营结构单一,经济产业化程度较低,非农业产业发展滞后,人均年收入普遍偏低。

长滩村村落较小,由于地处山、水、田三处合围之处,依山傍水,自然环境优美,由于位于从县政府驻地的紫阳镇到清华镇的公路旁边,距离清华五公里,此地也是婺源东线旅游的必经之地,外部交通良好,传统风貌保存较好,旅游开发潜力较大。而长滩的位置正好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观视角,得以看到村庄的全貌。

然而,通过调研我们可以看到:婺源耕读文化的社会基础已经消失,人类生活方式在不断变迁;外来的市场经济的冲击;生活方式和政治体制以及目前的局面造成了婺源的重重困难。以长滩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村落尽管美丽依旧,却也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自然的、人为的因素,普遍出现了时间给它带来的种种疲态:一方面是旧的传统社会基础、经济基础的解体,而另一方面是传统村落和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脱节 。

传统村落中水电气等市政实施严重不足,已极大地影响了居民的日常生活。居民家中没有单独的上下水和卫生间,没有通燃气,没有集中的供热系统。由于缺乏集中的垃圾收集点,在传统村落中经常会形成露天的垃圾堆场,加之道路本身排水不畅,没有专门的人员负责收集垃圾和排除积水,村落中的环境更加恶化,常常是垃圾遍地,污水横流,居民生活卫生很难得到保证。

另外,人际交往空间严重不足。现代社会基本的绿化空间、健身活动、休闲娱乐场地的人均占有率大大低于城市平均水平。村中现存古迹六处,古桥一座(龙溪桥),原有宗祠,八角亭已被毁,危房占全村房屋的1/5左右,村民想做新房者没有地基,只能在原地拆旧建新。

三、总体规划原则

大力探讨新时期、新农村、新的生活方式以协调传统村落的原有村落形态,保存其宝贵的旅游资源,成为婺源新农村建设中必然要面对的课题。而简单的行政命令和保守维护只能是让传统村落消失得更快。因此,发展就成为必要。同时,景观资源与建筑遗产的保护、承传、弘扬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得到广大百姓的理解、配合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

在发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保护村落历史上形成的风貌,保护村落历史文化的延续性。在这里,保护的含义己扩展为保护历史文化环境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对传统村落而言,必须加强整体环境的保护,并放在区域的整体环境中。在保护和开发中要充分考虑到“人”的因素,因此同时保护还包含对传统村落不合理的整治。

四、暂缓开发、完善生活及旅游配套的长滩村规划

(一)规划思路——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先行、做足水文章

长滩旅游资源得天独厚,沿河古建轮廓保存较好,是摄影及写生的较佳场所,但如何开发长滩的旅游经济?首先,“水”是长滩的关键词之一,因此,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作足水文章对长滩的发展至关重要;其次是基础设施的完善。

另外鉴于资金不充足的情况暂缓对村落的开发,建议封村,暂不开发旅游;在风貌保持良好的沿河立面上,以水上环线进行串连。在保护历史遗存、调整村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打造古建沿河夜景,增加旅游亮点。同时解决旅游的配套设施问题,在目前没有能力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分几步走。

(二)规划实践和方法

1、村落基础设施、卫生设施的整治

先解决村民饮水(建一水塔)困难,整修道路,疏通下水道等基础设施问题。村中垃圾污染、水源污染、渠道堵塞状况要改善,解决村里卫生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

按农民需要规划集中饲养家畜用地,做好人畜分离工作。

2、旅游配套

开发水上游乐项目,旅游路线设置为可以让游客可沿村边古道游览,路边拍照,河边写生,形成水上休闲一条龙游览。在规划中重做村入口和停车场,解决旅游基础设施问题。在龙溪桥上建一桥亭,增加古村风韵。

(三)出路的探讨——利用村落特色、分步骤进行

在以长滩为代表的传统村落中,尽管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和保存相对完好的传统村落风貌,但是囿于经济结构比较单一、保护和开发资金不充足从而导致村落的资源不能得到有效和长远的开发,人居环境较差,传统村落的健康发展也无从谈起。在面对这种传统村落中的新农村建设规划时,就需要找出和充分利用村落特色,完善基础设施配套。而在面对这两大课题的时候更为重要的是还要涉及到操作中具体做法和具体步骤的问题;如何对待村落本身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工作中的先后问题,其中尤其以村落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后步骤问题尤为重要。

首先,在资金不充足的情况下暂缓对村落的开发,暂不开发旅游、避免那种杀鸡取卵式的旅游经济增长,保留传统村庄的道路系统和地形地貌。在大力保护和抢救村落建筑遗产的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在保护历史遗存、调整村落产业结构的基础上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质量;在资金匮乏、没有能力一步到位的情况下,可以分几步走。

结语

近年来,对待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态度有所改观,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也有所深入。一些地方开始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保护更新做法,并已取得了初步的成果。这些地方试图从传统村落发展演变的规律着手,从村落的本质出发,在设计中努力使历史信息融合到现代生活中来,为村落的保护和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如苏州和乌镇、诸葛村等。

但也应该看到,这些比较成功的做法还只是在小的范围内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上文提到的类似的苏州、乌镇等地,很大程度上是用钱堆出来的,例如乌镇就是由中信实业银行签约投入2.5亿元用于乌镇的古镇保护与旅游开发。[]而婺源的新农村建设要发展资金从何而来?由于经济压力的原因和粗制滥造,婺源的旅游并不能长期的吸引人流,旅游产业的成熟还有待完善;同时我们需要面对的还有婺源的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以及村落保护之间的冲突。基于对以上种种具体和非具体问题的思考,此时,再来深入研究和认识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松.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国际与国内法规选编[C].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7

篇3

黄同志说,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结合我省实际,要深刻认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紧迫性、长期性、艰巨性。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急迫、受益最直接的事情做起,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努力推进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黄同志指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无论抓试点,还是做规划,都必须吃透中央和省委的精神,防止出现失误和偏差。要全面理解“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5句话的内涵,深刻认识“生产发展”是首要任务,“生活宽裕”是核心目标,“乡风文明”是关键环节,“村容整洁”是重要内容,“管理民主”是有力保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必须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规划,必须坚持发挥各方面的积极性。要注重实效,不搞形式主义;要量力而行,不盲目攀比;要民主商议,不强迫命令;要突出特色,不强求一律;要引导扶持,不包办代替。

黄同志强调,“百村试点”工作能否顺利实施,关系到我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能否开好局、起好步。各地各部门要努力加强基本农田建设、优势产业建设、公共设施建设,改建乡村道路、改善人畜饮水、改善人居环境,提高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社会保障能力、提高民主管理水平、提高乡风文明程度,推进“百村试点”工作。开展“百村试点”,必须科学制定村级建设规划,包括产业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社会事业发展规划、村寨整治和人居环境治理规划、人口与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规划等。规划的制定必须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包大揽。规划一经制定,不能随意更改,以维护规划的权威性。实施规划要分清轻重缓急,不能贪大求全、盲目攀比。

黄同志要求,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百村试点”工作,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明确专人负责,扎扎实实推进。建立新农村建设工作联系点制度,组建工作组,加强对试点村的指导。要认真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激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善于发现和总结试点村建设中取得的成功经验和有效做法,积极完善政策措施,推动全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健康有序开展。

篇4

【关键词】科学规划 政策扶持 新农村

党的十给中国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伟大构想,这是我国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时期,也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统筹的推进,新农村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新农村规模不断扩大,各地纷纷涌现各色新型小城镇。然而,建设新农村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艰巨任务,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科学的规划和部署,调动各方面力量参与,才能获得最终成功。随着新农村进程的推进,中国也日益面临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社会保障、农业产业繁荣和金融支持等一系列问题。但我县的小城镇建设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对此,我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科学规划新农村建设

道真自治县地处黔北偏远山区,经济贫穷落后,但资源及区位优势明显。在新农村建设规划中,一些乡镇出现五种不良倾向:一是以村容规划代替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内容上忽视发展生产。二是以城市住宅小区规划代替农家群落规划,忽视了庭院经济和民族风俗特点。三是以新产业开发规划代替当前主导产业发展,忽视粮食生产;四是以行政领导的意图代替村民自愿,忽视农户的家庭支出能力;五是关注宅基地整理后的土地开发,忽视原有宅基地和承包地农户的产权和承包经营权。

这些倾向集中反映出政府职能部门对农村基本经济政策观念的淡薄。新农村建设规划是一种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规划,其基础是农村土地的集体所有和家庭承包经营,以及农民家庭、家族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生活习惯。搬用城市规划的方法和程序搞农村建设规划,搬用城市居民小区的图纸搞农村民宅建设,显然脱离实际。

这里还有一个规划的法律依据问题,目前国家只有城镇规划方面的法规,没有农村建设规划的法规,在制定新农村建设规划中只能依据当前的农村基本经济政策,依据农村生产、农民生活的需要探索编制。

二、坚持科学规划,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树立长远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规范农村土地使用与管理,杜绝主观臆断、拒绝盲目随意。牢牢把握建设用地置换契机,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盘活存量土地,科学规划、严格依法用地、规范用地、依法管地,严禁违章、违法用地。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质量建设。只有高起点编制新农村建设规划,才能高质量高水平建设新农村的未来。全面编制城乡规划,把社会发展规划、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村镇人口规模、经济状况和各行各业优势的分析,客观地评估新农村的实际消费水平,在规划编制中合理确定村寨人口、商业、服务业规模,注重把新农村建设同发展招商引资、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有机结合起来,把建设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以此促进小城镇建设的健康发展。

三、加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使新农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只有是多渠道筹集资金建设新农村,才能实现城乡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把新农村建设提升到政府重点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多年来,由于经济基础薄弱,虽然在有些方面存在一定的优势,但一直苦于没有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集镇与村镇建设速度受到明显阻碍,镇区建设面积不够大,人口密度也显不足,严重影响了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建设新农村,需要稳步推进。加大政策、资金的扶持。目前,基层领导缺乏新农村科学发展观,对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深刻认识,则往往会走偏,以至于出现用行政力量来扶持大户,把有限的资源过分集中在少数试点上,形成了新旧悬殊太大。甚至人为地造成农村内部的“二元分化”,违背了新农村建设的宗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政府应当根据各地的自然资源和经济发展水平,以当地农民的特殊需求为导向,因地制宜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要在不同地区探索符合当地情况的新农村建设路径与做法。

四、新农村建设要突出“新”

在目前新农村建设中,往往是利用有限的地理空间,来建设自己特色。在新农村建设中,只有坚持区域设施的共建共享,统筹规划好交通、通信、教育、卫生、消防、供水、休闲、垃圾处理等公共设施和社会公益设施建设,才能突出新农村建设的“新”,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如:阳溪四坪村、洛龙镇大塘村等形成了中药材、乡村旅游很具特色的产业。但这些产业的发展太过分散。如饮水安全、道路硬化、排水管网、教育等基础设施建设还跟不上。虽然产业结构在调整,乡村旅游在加快,诸如学校教学点却在消失。这些都与新农村建设不协调。在新农村建立中,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进度大力发展乡村教育,充分利用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益,为新农村储备跟多的基础人才。

五、老宅古厝的保护与拆除

篇5

关键词:新农村;产业发展;措施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党的管理等方面,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各地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全面准确把握新农村建设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坚持扎实稳步推进农村产业建设,把产业发展作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来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成效。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

1.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不到位。一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认识上的误区。部分干部对新农村建设热情不高,存在畏难情绪,照抄照搬规定模式,工作缺乏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二是对新农村建设存在理解上的误区。重视基础设施建设,轻视产业规划和生产发展,片面追求修村路,盖新房,对民居设施“穿衣戴帽”等形象工程,忽略了生产发展和乡风文明建设。

2.农村主导产业发展迟缓,农民增收速度慢。大多数新农村建设不注重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致使生产发展没有很好实施。以华坪县为例,着力推进殖业、芒果、茶叶、烤烟、瓜菜、蚕桑、核桃为主的主导产业。但主导产业对大面积辐射作用、带动作用还是不够的,老百姓增收仍然艰难。

3.农民群众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一是在新农村建设实际工作中,群众难发动,思想难统一,行动慢半拍,不积极、不主动,政府热,群众冷的现象普遍存在;二是部分农民存在“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认为新农村建设是上面拨的款,所有的建设项目资金都是上面扶持安排的,自觉主动地参与性不高,由于农民群众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影响了新农村建设的进度、质量和效果。

4.新农村建设资金不足。在新农村建设中,资金投入以县为主,资金投入视财力而定,而大多数乡镇财政困难,没有更多的配套资金和投入,而根据新农村建设规划和要求,大多数在设施中涉及农村道、水利、生态能源、教育文体、村庄绿化、医疗卫生、广播电视电信等项目,建设内容多,任务重,在实际推进中,很难圆满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

二、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基础

1.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而产业发展是生产发展的核心内容。“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既是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要求,也是总体目标。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中心任务和首要任务。只有农村产业壮大了,生产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有真正意义的新农村;只有发展富民产业,农民增收致富有了保障,才可以支撑真正意义的新农村,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2.发展产业促进生产是创建新农村物质和财富的基础。只有产业兴旺了,生产发展了,物质和财富才有基础。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首先满足农民的衣食住行的需要,满足农村社会再生产以及扩大再生产的需要。生产力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是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指的是生产发展和经济建设,同时,生产的发展不仅带来政治、文化、社会的进步,而且也需要政治、文化、社会的同步发展和有力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综合反映社会文明进步的程度,必须建立在生产发展提供的物质和财富基础上。

三、新农村建设中产业发展采取的措施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施现代农业中,要坚持树立发展产业作为推动生产发展贯穿于规划和建设的各个环节,使中央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二十字方针”全面落到实处。

1.强化宣传,提高认识。新农村建设工作,乡镇干部、群众是基础。充分发挥出干部、群众的主体作用,就要通过召开各种会议对干部、群众进行广泛宣传,让他们真正清楚和明白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作用。只有这样,才能让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得到充分体现,群众主动参与,主体作用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工作将得以顺利开展。由此,营造一个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新农村建设的舆论氛围,形成了全社会集中力量深入持久的共同推进新农村建设格局。

2.坚持规划,强化产业。注重产业发展,坚持把生产发展作为新农村建设规划中的重点。培育主导产业,是保证新农村建设目标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目标,它体现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是一个促进农村协调,全面发展的目标。

篇6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新农村建设,规划先行。规划的好坏直接关系着整个新农村建设的成效,近年来,张掖市在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上坚持规划先行,不下硬指标,不搞一刀切。狠抓各项规划的编制,有力地指导和促进各类项目建设。在这方面张掖市临泽、高台的经验值得推行。在临泽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规划中,明确把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根据三种不同情况进行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对沿街沿路、经济实力强的村,通过土地置换,异地搬迁先行规划建设;对规模小的村,通过合并等办法,创造条件进行建设;对较为偏远、经济实力弱的村,注意先发展经济,待条件成熟后再进行建设。高台县科学合理布局,进一步抓好村庄规划,把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纳入十二五规划,坚持用统筹的观念整体安排农村建设,整体布局,一次到位,分年实施,配套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动作,以农民住宅建设为载体,统筹考虑村镇绿化,环境整治,能源开发,土地利用等因素,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统筹生态规划,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努力形成基础设施配套完善,功能区划科学合理,管理服务优质高效,文明特色鲜明的农村风貌。

(二)走先示范后推广的路子。十二五时期是张掖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生态农业是张掖的比较优势,把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长期规划,制定了通过示范普及和过渡三个阶段,使全市83%的行政村基本建成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一批高标准的小康住宅示范点,按照“县(区)有示范村、乡镇有示范点、社有示范户”的要求,村村都有示范点,社社都建样板房,引导农民加快住房改造步伐,生态账算到家家户户。使农民奔小康,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满足,更意味着思想观念的转变,生活品位的提升。临泽县平川镇2010年共落实危房改造农户292户,已全部完工,补助资金已全部足额发放,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完成能源沼气建设143户,全镇沼气用户累计达到2162户,新建粪尿分离式卫生厕所320座,全镇新植农区林网11条,13.2公里,生态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其中芦湾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高台县新坝乡更是从“硬环境入手”,每年都要选择1至2个社作为示范点,配套建设,采取上级扶、村上投、群众筹的办法,投入水泥、红砖等物资,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大力推行以改院、改厨、改厕、改圈、改水为主要内容的五改工程。甘州区以农村和生态经济特色、旅游景区开发村、文化产业示范村为重点,全区集中兴建标准较高的文明示范点75个。在张掖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市农户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空前高涨。

(三)深入听取群众意见,分类指导,梯次推进。尊重农民意愿,坚持分类指导是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农民愿意不愿意,支持不支持是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对此张掖市政府采取各项措施积极引导农民自愿参与新农村建设,一是深化村务公开管理,调动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提供优惠扶持政策,为支持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多渠道筹集资金,解决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资金问题,与农民的承受能力相结合,不搞强迫命令,不搞大拆大建,让农民真正享有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

二、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着力推动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营造宜居宜业的生态环境

(一)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发挥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才会有坚强的基础和不竭的动力。近年来张掖市政府以引导为手段,以农民自愿为前提,从农民最关心最迫切,最容易见到实效的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入手,坚定扶持政策,让广大农民享受到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带来的实实在在的收益。临泽县在全县统一整合的4个大类,27个项目,3537万元资金的带动下,各乡镇村投入建设资金5000多万元,农户投入建设资金1亿多元,有力推动了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进程。山丹县把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与其它涉及民生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步设计,同步建设,组织群众绿化居民区道路55公里,载植青海云杉、祁连园柏、垂柳等各类高档绿化树木20多万株,在房前屋后植树造林2000亩,建成位奇镇芦堡村、十里堡村等新农村绿化示范点18个,初步实现了基础设施得到改善,文教卫体设施健全的目标,闯出了一条深化农村发展的新路子,现在全市申请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村民越来越多。

(二)创新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机制,为农民参与新农村建设提供充分保障。当今世界,生态文明已成为发展的最强音,维持生态平衡,既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我们追求的愿望和目标,把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有效载体,集中力量、集中优势,形成工作合力和整体效益,全力推动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是新形势下农村党的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为此张掖市十分注重村级班子建设,注重把群众信赖,带头致富能力强,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双强型人才选拔进村级领导班子,注重从“双强”型村后备干部和致富带头人中发展党员为新农村建设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新建各类文化活动室,为党建活动开展提供场地保证,使文明新风进户到人。

三、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核心

(一)按照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四化”要求,加快生态文明新村建设,以生产专业化助推农民增收,就是要把促进农民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创建生态文明新村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有力抓手。高台县以绿色农产品和有机农产品加工为重点,提升现代农业规模化布局、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临泽县围绕制种、草畜、蔬菜、红枣等产业开发,成立多个经济合作社,促进了农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山丹县把推进农业产业化作为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途径,立足本县比较优势,扶持发展现代农业,以产业化经营提升发展水平,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持续发展,认真组织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试点县”等项目,夯实生态农业发展基础。肃南县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草原生态保护的奖励机制,落实好禁牧和以草定畜等支持牧区发展的扶持政策,使农牧民的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

(二)以生活社区化提高生活质量。市上积极探索便于生产、生活,具有地方特色的农村住宅小区建设模式,以环境田园化改善人居环境。让村庄变杂乱无章为井然有序,民居整齐划一,道路四通八达,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居住环境实现了美化、亮化、绿化,真正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新生活。

(三)以农民知识化提升素质,无论是发展现代农业还是促进农民增收,着眼点都在于农民素质的提高,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生态观,提高农民生态文明素养,这也是建设生态文明新村的一项重要内容。各县区通过召开座谈会,观摩学习,举办培训班等形式,进行整体培训,调动群众参与的积极性,深入开展“五星文明户”创建活动,达到农民自我带动、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目的,呈现出人人争当文明村民、户户争创文明家庭的良好氛围。切实凝聚了新农村建设的强大合力。

四、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要紧紧抓住政策机遇,积极沟通衔接,努力争取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列入西部生态文明示范工程,积极顺应国家建设生态安全屏障的时代要求,把国家利益与张掖的特色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生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地区生态文明示范工程这一千载难逢的机会,集中力量,力争将我市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列入试点范围,争取上级机关部门出台政策,加大对新农村建设支持力度,有效推进生态经济发展。

(二)夯实农业基础是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前提。要按照有力于资源整合、有力于产业发展、有力于生态文明新村建设的原则,着力解决严重制约新农村建设,群众最盼望解决的行路难、用水难等基础设施问题,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整合涉农项目等资金,以群众投入为主体,坚持生态建设综合治理。

(三)要加快生态文明村镇建设进程,积极打造集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新农村建设三位一体的综合试验示范区。按照“四化”新农村建设模式,建设一批生产发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特色鲜明的生态文明村。只有生产发展了,农民生活才会富裕,才能有资金投入,做到村容村貌的改变。光有村容村貌的漂亮还只是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表面之“新”。如何帮助广大农民建立有利于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才是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的目的。

篇7

经县委、县政府研究,决定召开这次大会。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奋力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目标,全面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扎实推进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会,国庆书记还要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先讲几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坚定信心,增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加强“三农”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不仅是宏伟的奋斗目标,更是生动的社会实践。各乡镇、各部门要从四个方面理解和把握中央1号文件和中央、省市会议及主要领导讲话精神。一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全局性。要全面理解新农村建设的丰富内涵,自觉克服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庄建设的片面认识。二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时代性。目前我国已进入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新阶段。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建设新农村必须坚持城乡统筹,努力实现以工业化促进城镇化、带动产业化,以产业化和城镇化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三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要着眼长远,统筹规划,分步推进,将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的历史任务抓好抓实。四是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实效性。要从农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入手,找准工作的切入点和着力点,使新农村建设能够给农民真正带来实惠。

综合分析我县新农村建设面临的形势,各乡镇、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任务艰巨,机遇难得。

从面临的艰巨任务看,新农村建设任重道远。尽管我县近些年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着力解决“三农”问题,农村经济实现了较快发展。但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农村发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农业基础还很薄弱,增长方式粗放,抵御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农民收入依然偏低,增收渠道狭窄;农村事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能力弱;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滞后,村容村貌问题较为突出;长期影响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体制没有完全消除等等。这些问题表明,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与与全县跨越式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与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全面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差距。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从发展机遇和优势看,我县建设新农村条件有利,环境好,潜力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是今后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线,也是保持农村政策连续性、稳定性,全面推进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对于我县这样一个农业大县,开展新农村建设,解决好占全县总人口近90%的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再造农业新优势,逐步缩小城乡差距,推进和谐寿县建设,更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今年中央1号文件的出台和国家支农惠农政策力度的逐步加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而且,相对而言,我县建设新农村又具有一定优越条件:一是农业基础较好。我县地处淠史杭灌区,灌溉便利,土质肥沃,光热充足,资源丰富,农民具有精耕细作和科学种养的经验,收入较为稳定,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强。我县又是重要的商品粮基地,物产丰富,产出量高,种养结构调整、加工转化潜力较大。二是工业及城镇的支持能力逐步增强。随着招商引资工作向纵深发展,通过着力培育十大产业,我县农产品加工业得到迅速发展,城镇化步伐加快,工业和城镇支持农业的良好格局正在形成。三是具有区位优势。我县位于安徽省中部,同省会合肥市接壤,与国家能源城淮南市毗邻,交通便捷,即将建成通车的“合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区位优势明显,有利于各种经济要素转化和聚集。同时,我县又属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可以赢得国家更多的项目和资金支持。因此,我们完全有条件、有理由、有信心在新农村建设中,走在全市、全省前列。全县上下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建设新农村的责任感和紧迫感,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凝聚力量,乘势而上,扎扎实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明确目标,示范开路,整体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县“十一五”乃至更长一个时期农村工作的主题。按照省市部署,从2006年到2008年间,重点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工程。结合我县实际,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寿县新农村建设镇村示范工程实施意见》。总的要求是: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总体要求,坚持“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分类指导,先易后难,分层推进”工作原则,确定1个省级示范镇、10个省级示范村、4个市级示范村、12个县级示范村进行新农村建设试点,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力争用3到5年时间,达到“产业发展形成新格局,农民生活实现新提高,乡风民俗倡导新风尚,乡村面貌呈现新变化,乡村治理健全新机制”目标,促进和推动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工程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实行镇、村、路、田、水、林、企、文、医、管“十位一体”整体推进,加速城乡一体化进程。版权所有

镇:即示范镇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设计、高规格建设,制定政务区、商务区、文教卫生区、住宅小区、工业园区及农民公园“五区一园”发展规划,完善城镇功能,重点发展商贸流通、餐饮服务、文化娱乐、社会服务、房地产等为居民生产生活服务的产业和设施。

村:即村庄建设。按照“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科学制定村庄建设和整治规划,建设中心村,拆并零散建房。集中建房依托主干路但不紧靠公路,中心村不少于100户。坚持主房建设小康化,附房建设规范化,基础设施配套化,实现公共活动场所、庭院和入户道路硬化。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开展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平整公共用地等“三清一平”大行动。以实施农村沼气国债项目为抓手,推动农村改水、改圈、改厨、改厕,改善人居环境。

路:全面实施道路硬化工程,试点区内县、乡、村三级公路全部通水泥路,其中县道路宽不小于6米,乡道路宽不小于4米,村道路宽不小于3.5米。田间每400亩左右形成机耕路小循环,机耕路宽3米以上。

田:制定土地利用规划,保护耕地,支持镇村建设。狠抓老宅基返耕,对田块扩大平整格田成方。调整农业结构,推进一村一品,形成规模特色,打造板块农业。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沃土工程,实现水稻、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良种良法到户率达到100%。实施“渔业富民行动”、“畜牧科技进万家工程”,发展水产和禽畜综合养殖基地,实行畜禽圈养,发展标准化养殖小区,提高养殖业对财政的贡献率。

水:坚持灌排蓄并重,整修沟渠塘坝,科学配套涵闸建筑物,全面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现“能排、能灌、能降”目标。实施饮水安全工程,试点区内户户用上自来水。

林:绿化美化环境,建设“环村林”,营造冬有青、夏有花的生态小气候。公路按照一路两渠四行树标准,农田林网坚持300亩左右一格,栽植意杨等经济树种,实现农田林网标准化,镇村单位园林化,沟渠道路林带化,农民新村果林化,村旁片林基地化。版权所有

企:以招商引资为抓手,建设特色工业小区。加大对种养大户、运销大户、加工大户的扶持力度,促其做大做强。大力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育龙头、带基地、连农户,延伸产业链条。做好农村致富带头人培育工作,组建农民专业协会,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实施“万村千乡”工程,发展物流配送和连锁经营,组建日用消费品连锁店、农业生产资料连锁店,构建城乡双向流通网络。加快建设小商品流通市场、农副产品销售市场和粮贸市场。按照“配套、完善、提高”的方针,增强市场功能,形成带动效应。

文:加强文体活动场所和设施建设,扩大公共活动场所。建设“农民书屋”、“科技橱窗”,实现“村村通”广播电视。巩固“两基”成果,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确保适龄中小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改善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步伐,争创“花园式学校”。实施“阳光工程”,利用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法制教育,拓宽致富门路,促进技能性就业。

医:启动农村合作医疗卫生改革,抓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改善医疗卫生条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水平,做好高致病性禽流感、生猪口蹄疫等人畜共患病防控工作。完善五保户供养、军烈属和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特困群众大病救助等社会救助体系,开展村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试点,以敬老院为依托建设老年活动中心。版权所有

管:深化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不断提高农村党员干部的执行政策能力、加快发展能力、服务群众能力、化解矛盾能力、解决自身问题能力等“五个能力”。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基层工作新机制,提高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完善基层党务公开、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积极发展“民管、民办、民受益”的各类农民合作组织。组织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引导农民移风易俗,开展创建文明村、文明户等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妥善化解农村各种矛盾纠纷。

三、立足当前,狠抓落实,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

全省农村工作会议后,我县立即贯彻落实,通过多次召开座谈会、广泛开展调研等形式,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认真探索研究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的重大课题,没有现成的经验和固定的模式可以借鉴,各地的情况也千差万别,在全县选择部分村镇进行示范建设,是非常必要的。为了把这项工作落到实处,按照省市统一要求,各乡镇和有关部门要立足当前,认真抓好以下工作。

一是明确工作思路,突出规划编制。抓住上级实施“千村百镇”示范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的有利时机,我县确定当前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是“点上抓示范,面上抓交通”。“点上抓示范”,就是突出抓好示范村镇建设。今年从10个省级示范村中再重点抓好一个示范村的建设,初步确定为陶店乡的陶店村,作为全县示范村建设的重中之重,整合资源,重点打造,力争年内抓出成效、抓出特色,以点带面,推动全县面上新农村建设工作。“面上抓交通”,指的是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实施“村村通”水泥路工程,今年先抓3-5个乡镇试点,实现现有县乡主干道路改建到位,所有村部通水泥路,达到路况良好、路容整洁、标志标牌规范齐全、配套设施比较完善的目标。

今年是新农村建设的开局之年,首先要把规划做好。规划是前提,是基础,是龙头,事关长远,事关新农村建设全局,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规划做好了,建设新农村的各项工作才能有章可循,才能有序展开,才有科学基础。按照省市要求,14个省市示范村及示范镇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5月底前要全面完成,全县村庄布点规划编制工作年底前要全面完成。离5月底已不到20天的时间,任务十分紧迫。当前要由县建设局牵头,深入调查研究,在县“十一五”规划的指导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力量,该花的钱一定要舍得花,该投入的精力一定要舍得投入,务必按时完成全县示范村镇建设规划,决不能让规划工作拖了新农村建设的后腿。交通、农业、水利、林业、土地、文化、教育、卫生、商务等相关部门也要结合各自的职责,都要在5月底前出台具体的行业配套建设规划。具体编制中,要坚持适度超前的原则,把握好镇村的发展趋势,保持规划的高起点;要坚持体现特色的原则,每个村庄的村容村貌、主导产业、形态布局都要尽可能体现特色和个性,切忌百村一面;要坚持开放设计的原则,既广泛听取专家的建议,保证规划的水平,又充分尊重群众的意见,保证群众的认可度,使规划更具科学性、民主性和可行性,做到符合实际、适应长远、上档次、够水平。在户型设计上,建设部门要根据农户不同经济条件,设计不同户型供群众选择,这项工作也要在5月底前完成。各示范村镇的规划完成后,要将示意图在村庄醒目的地方悬挂出来,给群众以直观的感觉。

二是广泛开展调研,明确工作重点。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正确认识、积极探索和正确把握自然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决不能做违背客观规律的事。广泛深入示范村镇开展调研,目的就是要真正弄清楚示范村镇应该抓什么?工作切入点在哪里?这项工作不但县直有关部门要做,各乡镇和示范村更要做。要组织广大干部深入村组调查研究,科学编制发展规划,精心制定工作方案。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要切合实际、因地制宜,充分考虑农民的切身利益和发展要求,区分轻重缓急,突出建设重点,不搞统一模式,不搞统一标准,不搞“面子工程”,要有针对性、指导性和实效性。在新农村建设的起步阶段,各乡镇可以抓一些见效快、欠帐多、受益广的工作,这有利于激发广大群众投身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当前,重点要从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入手,以实施农村安全饮用水、农村能源建设等项目为抓手,大力开展“改水、改厕、改厨、改圈”,实施农村道路硬化、街灯亮化、村庄绿化、环境净化工程,切实做好农村环境整治工作。要认真抓好示范村镇内医务室、学校、超市、敬老院、文化室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以工代赈、农业综合开发、扶贫以及相关部门的项目资金要打捆使用,集中用于示范村镇建设。总之,要广泛听取群众意见,把群众最关心、受益最直接、通过组织发动又完全可以办得到的事情,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工作重点,做到新农村建设从每一件具体事情做起,真正把新农村建设办成惠及广大群众的好事、实事。

三是抓好宣传发动,营造浓厚氛围。今天召开的全县新农村建设动员大会,既是工作部署会议,又是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的会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社会各界共同的责任,必须凝聚各方面智慧,必须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形成政府推动、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工作协调机制。各相关部门要树立大局观念,根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加强工作指导。要强化县直联系单位的工作责任,实行城区与镇村联姻,部门包扶村组,做到“农商对接”、“农科对接”,建立全社会共建新农村的推动机制,努力形成各方面齐抓共管、整体有序推进的工作格局。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和建设的主体,必须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引导农民克服“等、靠、要”思想,激励他们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通过自己的双手来建设美好家园。要继续完善并用好“一事一议”制度,健全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引导农民自主开展农村公益性设施建设。要动员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新农村建设,积极鼓励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以多种方式联系村庄和农户,引导人才、智力和资金等发展要素流向农村、支持农业、服务农民,形成广泛关心和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浓厚氛围。要切实加强宣传工作,通过广播、电视、墙报、标语、简报等多种形式,组织有声势、有深度的宣传报道,广泛宣传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主要内容、目标要求及具体措施,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好做法和好典型,进一步提高广大干部群众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重要性的认识,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更加积极地投入到新农村建设的伟大实践之中,推动新农村建设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篇8

;当前我国对于三农问题高度重视,因此,应该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本文主要从乡村规划的角度分析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相关问题。

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关键词

:乡村规划;新农村建设;作用

中图分类号:TU984文献标识码:A

引言引言引言引言

乡村规划建设应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的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

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艰巨、较为重要的任务在农村。应该不断加强农业以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而这也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有着十分重

要的现实意义以及深远影响。在解决农民各类生产生活问题的基础之上,应该切

实做好乡村规划,使得乡村的建设以及管理可以符合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乡

村建设规划的实施这是一个长时间的工作,应该注重改善村容村貌,也应该从当

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的意愿,并且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应该坚持节约以

及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也应该方便农民生产生活,体现地方特色。新农村

建设,才可以在农民拥护的基础之上不断稳步地向前推进。

1111、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乡村规划的现状

1.1、对乡村规划缺乏充足的重视

乡村规划长期得不到重视,缺少相关规划部门支持和经费投入,乡村规划先

天不足,比较薄弱。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乡规划法的推动下,乡村规划得

到了快速发展,各地纷纷开展乡村规划工作,现在一些地区已经有了乡村规划,

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地区没有进行乡村规划。

1.2、理论同实际脱节

乡村规划蓬勃发展的同时,一些问题也暴露出来,突出问题是照搬城市规划

模式,忽视农村实际,盲目规划和拆建,以致规划和建设工作受挫。部分地区村

庄建设规划标准过高,难以实施,被村民讥称“中看不中用”。

2222、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乡村规划的具体措施

2.1、突出规划引领,在规划设计上下功夫

科学规划村庄布点,在现有基础之上与城镇规划相统一,重点发展特色村落,

做到科学取舍、合理布点。精心编制村庄设计,根据村庄特点,在实用、美观、

特色的基础上将传统特色与现代风格有机统一。以乡村旅游为主的经济型村庄,

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等项目,建成宜业示范村。

2.2、突出地方特色,在建设实效上下功夫。

规划上体现一村一品,根据地理地貌环境,以及民习民俗,编制具有特色的

村庄、村民住宅方案。建设上以农民自愿为主对破旧单体建筑进行必要的改造和

修缮,避免大拆大建,要围绕村庄文脉传承和自然生态风貌保护,充分利用地形

地貌,尊重当地乡风民俗,保护村庄自然肌理,从村庄路网、空间布局、住宅及

院落组台、绿化以及建筑材料等方面营造浓郁的乡土风情。

2.3、突出村容整治,在生态建设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环境整治是关键。抓好生活环境的改善,围绕农民群众日常

生活起居,深入开展“二修”“三清”“五化”,即:修整危旧房屋、院墙,清垃

圾、清污泥、清杂物,实现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环境美化和公共设

施配套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街运输、区处理”城乡垃圾一体化模式,健全

村庄卫生长效保洁机制。

2.4、突出兴业富民,在产业发展上下功夫。

新农村建设能有效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产业化建设、加快推进安居

富民工程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行一村一策,巩固和

扩大农业产业化基地,做大做强农业种植、农业休闲旅游等产业,形成乡村建设

与经济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5、突出管理创新,在乡村文明上下功夫。

新农村的建设不是简单的人民生活富足、村庄环境整洁、乡村环境优美,更

重要的是乡村文明,是群众素质的提高。健全村民自治机制,健全村民代表会议、

村务公开、村民理事、村级财务管理等自治制度,加强村民理事会、村务监督委

员会等组织建设。

2.6、突出规划原则,在编制标准上下工夫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全新的、复杂的系统工程,过去的农村建设规划标准

已不能适应新农村建设的现实要求,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又不能按照城市

规划生搬硬套,为提高村镇规划编制质量和标准,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一是

统一规划,逐步实施。正确处理村庄现状、近期规划建设、和长远发展规划的关

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合理确定村镇发展建设规模、速度,使其与人口和

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二是因地制宜、

分类指导。对村镇规划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千村一面,注重区域特色、

经济条件、产业特点和资源优势。三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充

分把握社情民意,尊重群众意愿,尊重自然环境注重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和生态环

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格调新颖、形势多样、具有地域特色的新型村庄。四是

建设节约型村庄,坚持立足实际,适当超前合理确定建设用地范围,保护耕地和

减少自然资源浪费,加强村民精神物质文化建设需要,提升村庄建设品位。

3333、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乡村规划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之中的重要性

做好新农村建设,不仅仅实现城乡一体化的战略部署,也是提升农民幸福指

数的有力抓手,还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更是展示新农村形象的有

效载体,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盼。在建设之中应该坚持坚持以人为本、规划引领、

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城乡一体、整体谋划的原则。既要着眼于改善村容村貌,

又要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农民的承受能力,尊重农民的意愿,开展整村推

进,逐步配套完善,既坚持了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的基本原则,又便于农民生产

生活和体现地方特色。

4444、结语、结语、结语、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以乡村规划作为重点,做好资金筹措,通过村民参

与决定、设计以及监督实施,如此才可以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物质利益,才可

以在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

新农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蓝燕.充分发挥文化建设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J].郑州航空工业

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1:12-13.

[2]吴小伟.乡村旅游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浅析[J].安徽农业科

学,2008,27:12042-12044.

篇9

冯岗村是一个各方面条件相对较好的村,交通便利,农民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人民勤劳。

在前期工作准备中,我路局深化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并对前期工作有一些初步设想,主要是:

着眼长远,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中,我们坚持规划先行,按照“以人为本、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扎实推进、讲求实效”的发展思路,具体落实新农村建设的基本要求。以人为本、就是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改善为目标,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不满意为检验标准,编制好发展规划。把新农村建设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突出产业发展这一重点,并与居住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设。合理布局、就是在有条件的地方,用规划和基础设施配套来引导农民相对集中建房、集中居住,解决建房分散、占地过多的问题,促进节约用地。因地制宜、就是以不同自然村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为基础,分类指导,突出特色,作到和而不同。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紧密结合当前实际,做好近期规划,使其能够及时见效,又以前瞻的眼光做好中远期规划,使其经得起实践的检验。扎实推进、注重实效区分轻重缓急,从农民最急最盼最能够做到的事情起步,做一件见效一件,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不增加农民负担。

注重宣传新农村建设,遵循“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协调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特别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利益,调动农民积极性,让农民参与建设过程,共享建设成果;必须从实际出发,坚持规划先行,分类指导,促进农村产业和各项事业全面协调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农村资源,兼顾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所驻地乡村的支持下,并在驻村后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村(组)部分党员及群众代表座谈会,通过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进行走访调查,听取群众的呼声、收集群众的意见、建议,基本摸清了村情和民意,为制定工作规划,确立帮扶工作目标,为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依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始终把发展生产力放在第一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不断增强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特别是要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生产力,重点是建设现代农业,这是实现稳定发展和农民可持续增收的根本保证,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基础工程,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愿望。加强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科技化能力;不断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村经济整体效益和农民收入;大力推进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改变粗放型的经营方式。要把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其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经济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

篇10

根据《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为了更好地发挥省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投入的带动作用,切实推动1000个示范村建设,特制定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指南。

一、申报范围 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确定的1000个示范村。

二、补助原则 一是上限控制。对示范村上报的项目补助资金实行上限控制,并根据示范村大小、建设实际和原有条件等情况,适当确定补助额度。二是重点支持。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公益事业建设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三是相对集中。申报项目要具备一定规模,避免出现项目投资过小、数量过多。每个村申报项目1个,最多不超过2个,排好顺序。四是尊重民意。按照基层和农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确定建设项目。五是奖优罚懒。对于地方投入大、乡村集体和农民主动投入、新农村建设成效突出的,给予适当资金倾斜。

三、补助项目目录 2011年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共10类。一是农村道路建设。包括村道、屯道、巷道的水泥路、油路、铺砖建设。二是桥涵建设。三是自来水工程建设。包括水源、泵房、管线铺设的基础设施建设。四是排水排污工程建设。包括路边排水沟、屯内小河流两岸整治。五是清洁能源建设。兴建集中供气的大型秸秆气化站。省支持最高额度不超过70万元,不足部分由县(市、区)财政和村集体、农民自行筹措。六是休闲文化广场。包括场地整治、设施配备、宣传栏建设等。七是垃圾处理场点建设。包括垃圾堆放场所、垃圾处理场、垃圾转动车等。八是有线电视建设。接入有线电视网络或建设卫星接收装置。九是农户围墙、大门改造。支持示范村改造农户围墙,统一格式,美观实用。十是太阳能路灯建设。

四、申报程序及要求 各示范村要按照村、乡(镇)总体规划、建设规划、经济发展规划的要求,提出2011年度具体建设项目,编制《吉林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项资金补助项目申报书》,经市、县两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财政局签属意见后,分别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省财政厅。申报材料以A4纸张尺寸双面打印或复印,左侧装订成册(勿超宽、超高),一式5份,示范村留存1份,市(州)和县(市、区)各存档备案1份,报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省财政厅各1份。项目申报截止日期为3月15日,逾期视为自动放弃。(省新农村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