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养老金融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智慧养老金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基层反映】为养老事业提供更多金融支持。近年来,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发受到关注,社会各界纷纷采取措施应对这一变化。养老服务市场扩容、品质提升,社区养老、智慧养老、医养结合等养老服务新模式不断出现,更好地满足了多样化的养老需求。不少百姓未雨绸缪,理性规划资产,购买养老金融产品。但无论是养老事业发展,还是百姓享受养老服务,都需要金融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存在的问题:一是目前的养老金融主要还是以基本养老保险为基础,其他商业养老保险尚未完全推广开来。同时,在养老金融产品市场发展较快,百姓享受的金融服务也日益丰富的背景下,也有一些养老金融产品适老性特征还不强。有些金融产品虽然冠以“养老”的名头,但还是以短期资金为主,与普通理财产品并无差别;有些金融产品只是放宽了购买年龄和条件限制,但真正结合老年人身体状况等量身定制的专属产品比较少,并且收费相对较高,难以真正为老年人提供养老保障。总体上看,养老金融市场需求大,但优质供给依然不足,市场潜力仍未得到充分释放。二是我国养老账户的管理存在漏洞,由于腐败或者监管不严等原因,“挪用款项”的情况在这里经常发生,导致有需要的时候账户里余额不足。在支付的时候,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经常入不敷出。三是由于中国人的储蓄倾向,大多数的老年人并不愿意退休之后再领取养老金,甘愿将其变为自己的存款,这样过早的支付就会使财政支出造成一定程度的压力。
对此,建议:一是完善养老金融产品体系。聚焦百姓迫切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产品创新,丰富金融服务类型。同时,要考虑不同群体的风险承受能力和需求偏好等因素,为市场提供更为多元的选择,切实推出各种优质的能将一定的个人资产转化为长期、有养老属性、相对安全、又有一定收益的养老金融产品。二是发挥相关部门合力。如,加大税收支持力度,一方面为从事养老产业的金融机构提供税收激励,为市场引入长期稳定的资金。另一方面可对个人购买养老金融产品提供适当的税收优惠,扩大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调动百姓参与的积极性。同时,监管部门应正本清源、强化监管,明确养老金融产品的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各类带有“养老”字样的短期金融产品及时加以规范,让养老金融产品名实相符。三是培养更多理性成熟的投资者。相关部门应引导公众坚持理性投资,不被所谓高收益率所诱惑。四是拓宽养老产业融资渠道。金融机构应充分考虑养老服务机构的特点,创新融资方式,在有效控制风险的前提下,将更多资金活水引向养老领域。对于市场化、规范化程度高的养老服务企业,还可为其创造直接融资机会。多管齐下,提供更专业、更精细的服务,金融就能在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中发挥好应有作用,成为老有所养的重要支撑。
篇2
【关键词】养老金 Black-Litterman模型
一、研究背景
一方面,中国养老金目前的状况不容乐观。因此,养老金的增值保值问题成为热点问题。增值保值的一大方法是放弃养老金单一的投资方法,转而进行多渠道的投资,比如投资债券,股票等高收益的金融资产。2012年3月20日,中国广东省政府将千亿养老金交于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投资运营,这是对中国养老金投资运营的试点,也是中国在养老金管理和运营方面迈出的一大步。这表明中国养老金入市投资成为必然趋势。
养老金入市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保证在高风险的市场中保证稳定的收益。想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以首先从对各种金融资产的投资比例进行研究,即如何分配投资的金融资产的各项比例来达到在风险一定的情况下获得最高的收益。
另一方面,针对如何确定最优投资比例的问题,Black-Litterman模型较好得解决了这个问题。Black-Litterman模型是由Fisher Black和Robert Litterman在1992年首先提出,是基于金融行业对马可威茨(Markowitz)均值-方差模型数十年的研究和应用的基础上优化。Black-Litterman模型利用概率统计方法,将投资者对大类资产的观点与市场均衡回报相结合,产生新的预期回报。Black-Litterman模型自提出来后,已逐渐被华尔街主流所接受,现已成为高盛公司资产管理部门在资产配置上的主要工具。
基于以上两点,本文将用Black-Litterman模型来解决如何最优化养老金在各项金融资产中的投资比例这一问题。
二、Black-Litterman模型
本文使用的对资产配置的模型为可融入主观观点的Black-Litterman(BL)资产配置模型。
(一)Black-Litterman 模型的简介
Black-Litterman模型对markowitz模型要用到的均值和方差的估计方法进行了改进,它采用贝叶斯分析框架来处理这两个预测值,使之能够融合组合管理人的主观观点。在这个方法下,组合管理人只需要提供任意数量的观点,模型就会把这些观点转化为明确的证券收益率预测和相关的协方差矩阵。因此,Black-Litterman模型解决了将观点翻译成明确的收益率的预测问题。而在Black-Litterman模型出现之前,没有办法可以直接地,系统地把观点或信息转化为明确的预测。
(二)Black-Litterman模型的推导
1.市场模型
假设市场中有N个资产,收益率服从
对于值,Black-Litterman采用了贝叶斯的看法。此模型把均值参数看作随机变量,即
其中π是对的最佳估计。
市场均衡假设所有投资者为了最大化均值-方差的效用而进行无约束最优化
Max
其中表示市场平均的风险规避系数,w:组合中资产所占权重向量。若表示均衡的市场组合的权重,由一阶条件可得相应的参照期望收益率
2.主观观点
BL模型中考虑关于预期收益率的观点,而且是线性的观点。设组合管理人对N 个资产产生了K 个观点,这K 个观点互不相关,用的观点“选择”矩阵P 来表示。其中第k行表示第k个观点,这一行的每个元素表示对应期望收益率的相对权重,每个观点的权重和为1或0,分表表示绝对观点和相对观点。观点的期望收益向量用v来表示,协方差矩阵分别量化了观点及其不确定性,即组合管理人对观点的信心水平。由于观点互不相关,是对角矩阵。
举例说明,面对三种资产,组合管理人有两条观点:第一种资产的年收益率比第二种高3%,第三种资产的年收益率为5%。则其选择矩阵为
观点向量为v=(3%,5%)’。如果投资者对以上两个观点的信心水平为和,则其不确定性可用
3.后验结果
利用贝叶斯公式从观点信息得到
4.资产分配结果
在最优化的目标函数是Markowitz临界线算法,也就是市场均衡假设下所有投资者共享的效用函数,直接得到的优化结果是:
三、Black-Litterman模型对养老金投资比例优化的实证
文本首先针对运用black-litterman模型对养老金的投资方向的比例进行计算。
(一)假设
对养老金的投资方向做简化处理,下面只考虑国债,企业债券以及股票这三个投资渠道。
(二)数据分析及来源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国债指数,企债指数以及沪深300指数,时间区间是2011年4月1日至2013年3月31日,每种指数都有484个数据。之所以选择国债指数和企债指数是因为两者均是债券市场的晴雨表,他们的编制方法使得他们能够代表债券市场的收益情况;而选择沪深指数是因为此指数囊括上证和深证的有影响力和代表性的股票,因此也能较好的反应整体股市的情况和收益率。数据的来源是大智慧软件。
(三)以数据的均值与方差作为black-litterman模型的主观观点
选择均值和方差作为black-litterman模型的主观观点是因为长时间产生的多样本的均值与方差可以体现国债,公司债券以及股票相对稳定的收益率及风险情况,而这种情况可以作为组合管理人的主观观点。当然,由于组合管理人的观点具有很强的主观性,因此也可以有其他的方法来体现主观观点,如利用时间序列模型预测的结果作为主观观点等,但本文利用均值与方差作为对国债,企债和股票的主观观点。
我们采用以下的办法把指数变换成复利收益率:
其中表示资产在t时刻的指数。
由于black-litterman模型中使用的是超额收益率,本文采用一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作为无风险收益率,年利率为3.25%,另外仍需把年利率转换为每天的利率来计算超额收益率。每天的利率是3.25%/365。下表是对国债,企债,股票收益率的描述统计数据。国债收益率的均值为0.0000622,标准差为0.000262;企债收益率的均值为0.000167,标准差为0.000564;股票的收益率的均值为0.000472,标准差为0.013182。
(四)把主观观点转换为可输入black-litterman模型的信息
V=(0.0000622,0.000167,0.000472)’
其中P就是观点选择矩阵,由于本文对3种资产都发表了绝对观点,所以P 是3维的单位矩阵。
(五)应用Black-litterman模型获取后验分布
应用市场变量的black-litterman模型,结合组合管理人发表的观点及其不确定性,得到市场变量的后验分布。要想得到后验分布,我们还需要计算出市场均衡情况下的隐含收益向量π和各行业指数超额收益率的3维协方差矩阵Σ。
矩阵Σ易得,为
为了求得π,利用,我们需要求得和。
其中为风险规避系数。本文利用
来计算,其中和分别代表三种指数在样本期内的均值和方差,由此可计算得到。
另外我们用流通市值来计算国债,企债和股票的市场权重,结果如下:
国债占0.2152%,企债占2.5535%,股票占97.2313%。
有了上述π,Σ,v,,的数据,就可以代入(2.4)(2.5),通过matlab的实现简单的矩阵代数运算可得到后验分布和。
(六)得出投资分配比例
篇3
西方国家最早的证券市场就是阿姆斯特丹交易所,虽然它是最早的股票交易所,但这里首先是进行一些货物的交易,后来推出各种各样的金融证券,最后推出金融股票等交易。慢慢的这样的交易所在交易大宗商品的同时也交易一些金融工具。银行家们最早起源都是在那个时候,那么,他们最早交易的是什么东西呢?现存的荷兰一些公司的票据,是最早的现代意义上企业的债券和股票。这些票据的主人是一家国有企业,也是一家垄断企业,是由国家派船到亚洲进行国际贸易的企业。虽然有很多小型的私营企业也在做同样的事情,但在当时的荷兰,垄断性的大型国有企业就此一家。因此,这家企业组织的做法是按照现代企业的制度,和其他企业合伙凑钱买艘船开到亚洲买些货运回,之间可能需要两三年的时间,回来后再把船卖掉。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一个很复杂的计划,如旅程要花多长时间;阿姆斯特丹港口到亚洲往返运货,这是有很多风险的,因为货物的价格可能在几年时间里会发生很大的波动,而且资金很难进行筹措,要买船,要为漫长的欧洲和亚洲之间往还航程的融资也是非常困难的。交易完成之后再把资产卖掉来还债,这个过程非常困难,因此,他们想到了用一些固定资产进行融资,比如用他们的船,船进到港里之后把大宗商品卖掉,然后,偿还债务。这是当时的金融创新,通过固定资产抵押发行债券。
另外一个创新在当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公司的创立者们发现在公司创立时,任何社会的人都应该有资格来参与企业的创业,当时他们就创造一种机制,允许公众拥有公司的股份,同时也允许公众买卖股份,进行股票交易。公司所做的就是允许投资者每个月进行一次公司股票的交易,随着交易越来越频繁,他们可以在任何时候进行交易。如,甲、乙人想要互相买卖股票的时候,最开始相互到公司来把你的名字改成他的名字进行股票的过户,因此,出现了股东花名册和股票过户的机制,后来,他们发现一个月不够,随之产生了金融衍生品市场。投资者说我们想要进行交易,但是一个月只能进行一次交易,我们就约好在下一个月交易的那天我同意把股票卖给你,这样就慢慢产生了期权期货这样的金融衍生产品,今天我们习以为常,最初每个月公司只有一天进行股票的过户,所以,想在一个月后进行股票交易就必须签订一个股票期货合约。在这个过程中,荷兰的海运公司和国际贸易公司出现了两种非常重要的金融创新,发行债券和发行股票,为长期往返于欧亚之间的国际贸易进行融资。之后,慢慢出现了很多结构性的金融产品,还有其他的金融创新。如他们在考虑怎么样通过不同的方式来分享风险。
有一个有意思的债券,在书里有很多图片,有证券的复印件。这个可能是公司的股票,也可能是公司的债券,这是一个非常特别的证券,因为这个证券现在仍然是在用的,可以说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债券,而且这个债券仍然还在付利息,可以说它是一个活化石,是历史最古老仍然存活的债券,我们叫它是永久性的年金证券,这种年金从1648年经历了战争、经历了革命、经历了很多历史的起伏。最早发行债券的人说是永久的,后来很多破产公司不存在就不能够永远存在下去,但是的确有这么一家所谓永久性的债券。荷兰是海平面以下的国家,而且有筑海、填海、造地的制度,他们长期筑坝以保证其国土不被海水淹没,政府不断想办法融资修筑海堤,有时候洪水不按照国界线走,就需要一些组织出面做协调工作。每个住在大坝后面、受到保护的荷兰公民,都要共同承担责任、共同花钱来维护大坝的安全,保证自己的家不会被水淹掉,另外,还有军队保护大坝的安全。要保护大坝,定期修复大坝,都是需要花钱的,需要做很多投资。而其间若大坝出现了裂缝,就需要发行债券去融资,然后在一定时期内来偿还。这是荷兰大坝发展的历史,他们在1648年发行的永久债券,这个债券是永续性的,任何拥有债券的人惟一需要做的就是每次把债券给他们看一下,他们就会付利息给你,现在还在付利息。耶鲁大学有这样一张债券,该债券到今天仍然存在。
Tontines养老金——金融历史上的创新另外一个有意思的金融历史上的创新,叫Tontines养老金。什么是Tontines?西欧政府在17世纪的时候是怎么借债的?通过人寿年金的方式来借款,所谓的年金就是我从你这借钱,付利息,只要你活着每年都给你付利息,作为人寿保险的方式。换句话说你借政府钱,在你有生之年政府就给你提供年金保证,其实是一种养老金的制度。Tontines养老金就是这样一种机制,直到你去世,每年都有。Tontines养老金是一种年金,但是这个年金是给一群人的,只要有人活着,政府就要付利息,作为一个团体你们可以和仍然在世成员之间分享年金,这是Tontines联盟,是一群人组成一个集体,他们共同购买债券,只要这个团体还有一个人在世,政府就要不断地付年金,他们这群人分享。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联盟人越来越少,不断地有人去世。但他们有一个制度来安排Tontines养老金的分配,Tontines养老金是当时政府的机制,当然里面涉及到了一些问题,因为一些道德方面的问题,政府禁止了Tontines养老金,后来也消亡了。政府在借债过程中形成了创新,很多个人,你和我是一个家庭,大家把钱放在一起共同购买一个证券或者是购买一个证券的组合,作为未来收入的来源。我们作为一个集体,作为一个家庭,作为一个具体的联盟,形成一个Tontines联盟,共同享有一笔养老金,由内部来决定内部分配,这是金融业的创新。Tontines养老金在18世纪消亡之前存在了非常长的时间,他们也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孤儿院进行融资和筹款,这里面还有一些抽奖和彩票的机制,镶嵌在Tontines养老金制度当中。集体中的每个人在不同的年龄段会收到一定金额的红利。
这些Tontines养老金有不同的级别,在你年老之后,生命期开始缩短,这时你获得的红利就会比较高。而在你比较年轻的时候,只能给你比较低的利息。但是Tontines是和个人生命联系在一起的,有利息收入就必须要提供Coupon债券,这是和证券附在一起的,Tontines和活着的人联系在一起,因此必须有证据,证明这个人仍然活着。怎么证明呢?每年收利息的时候必须把票据拿去,交给教堂公职人员,证明这个人仍然是健康活着的,这是Tontines早期的特点。18世纪的荷兰,有很多的创新和证券化的情况,有基于按揭方面的证券,这是1768年荷兰按揭证券化。这方面证券是如何运作的?当时荷兰人从事三角贸易工作,和西方、美洲贸易。荷兰商人派船到阿姆斯特丹购买奴隶,运到加勒比海、西印度,再买一些商品运回阿姆斯特丹,他们从加勒比海运到阿姆斯特丹的客户手中,他们要进行按揭种植园贷款,做了按揭之后他们会有收入,同时,保证西印度生产出的产品必须回到阿姆斯特丹,在当地公开市场上出售。
所以,他们并没有把自己的资金和钱放进去,这些商人和银行家通过在荷兰市场上发行债券,收入支付给西印度种植园的人款项,等于他们成了阿姆斯特丹资本市场的投资者,他们等同于中介。一方面,在进行真实商品的交易,另一方面,他们又是阿姆斯特丹市场的金融家。这是很好的例子,表明了基于按揭支持的证券。比如说你获得按揭包括你的庄园、你的奴隶、你的马匹和你的设备,所有东西作为抵押,这是18世纪的真实情况。当然,这也是金融市场的黑暗世界。投资银行家将按揭进行抵押的话,等于创造了流通性。实际上,有一些人进行投资,他们发现了按揭债券及最早共同基金。1773年的时候为什么要建立一个共同基金呢?基本投资于债券,他们已经有了流通性,这是一个创新,创新的目的是要吸引小的投资者到资本市场上来。名义的价值,比如你买一个债券,价格基本上是1000荷兰顿,多数投资者不会拥有那么多钱,就算你有1000荷兰顿,等于你把全部资产放到单一债券里,这样实现不了多样化。1773年当时有一个说明书,介绍了为什么投资者应该投资于共同基金,阅读当时的文件几乎像读到现代金融教科书一样,马克维茨的多样化观点实际上在18世纪就有了。阿姆斯特丹的商人就知道什么叫多样化:“最好的是把你的钱尽可能分散到更多的债券种类中,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筐里,因为价格上涨波动,如果把你的资本放到单一的债券中是危险的,创造一个共同基金,创造一个小的债券,你要有525个荷兰顿才可以参加这个基金,该基金有比较多的可预见性,可以获得比较好的利润”,在这他们也提出市场的缺陷,“如果你觉得市场是完美的话那就没必要投资钱了”,所以,多样化和风险分享在18世纪人们就了解了。
关于价值投资,这是共同基金第三个主要的目标。早期是阿姆斯特丹成立的指数基金,他们有一定的决策权,可以投资一些比较好的证券。在价格下降的时候进行投机,具体操作方法是:这些基金按照低价买进,同时他们也理解,如果把钱给管理基金也有风险,可能管理者跑了或者没有管好你的钱,所以,有一些具体的措施防止这些情况发生。所有基金的钱放在一个铁柜里,有三个不同的锁,有两个锁给基金董事,另外一把给规整员,所以,你的钱不可能被拐走了。金融创新无处不在另外一个金融创新发生在1880年的美国,英美双方当时正在交战,战争扩展到地方政府。
篇4
保障完备 幸福家庭
购买保险原则是以社保为基础,再加之适当的商业险作为补充比较好。其保险费用的支出一般为年收入的10%~20%左右,最好别超过20%,即用10%的资金保全自己100%的资产。 对于我们,应该重点考虑医疗健康方面的保险。因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健康是成反比的,抵制相关风险的能力就将相对变弱。 所以,我们首先必须考虑医疗保险,不管是商保和社保的均可以,然后才考虑其他的保险产品,这样才有意义。如果健康没有保证,有再多的养老保险金,也是不切实际的。
长幼有序 和谐家庭
小孩首先需要买住院医疗,意外伤害,其次是教育金,附加重大疾病。大人建议先买重大疾病,意外伤害和住院补充,其次才是养老。如果现在把钱用来买养老,以后再想买健康医疗方面,费用负担就会很大的。可是,我们都知道,有健康才有将来,没有健康,现在就锁定将来,万一途中发生了健康风险,养老是帮不到太多忙的。
坚持原则 智慧家庭
从选择保险产品的顺序来看,应该是先意外、医疗,接着是教育、养老,然后是投资。
如果家庭经济条件不宽裕,应首先考虑给家庭中起顶梁柱作用的成员买保险,因为这类成员肩负家庭重担,压力、责任都很大。一旦他们出现意外,将使整个家庭飘摇不定。在给起顶梁柱作用的成员买保险时,应首先考虑购买人身意外保险及健康类保险,身价保障在经济状况许可的情况下考虑保额在15万元~20万元左右,以此作为其健康平安的护身符,并为整个家庭保驾护航。
时下,保险种类确实很多,作为家庭成员投保,首先应考虑购买健康保障类险种。健康保障类产品投保要求较高,比如:有观察期,年龄越小,交费越低。其次,考虑购买投资储蓄分红型保险产品。这样不但人身拥有了保障,还可以让收益更稳健,从而使保障分红两不误。最后,应该考虑购买养老类保险,为年老时准备养老金,届时可尽享夕阳美景。
家庭保险规划顺序
1. 买保险先大人后小孩,如果说大人都没有保障,小孩拥有再多的保险,都是没有意义的,毕竟是大人在为小孩支付相关费用;
2. 先收入高者后收入低者,这是从支付保险费用的能力角度来考虑的;
3. 买保险应该重合同,人寿保险一般都是终生合同,买好了就能成为终生幸福,否则影响很大;
4. 结合家庭实际经济情况,找到自身需求,合理制定保额,控制保费支出;
篇5
不断夯实公司风格
智慧光大,德信为本,客户至上、追求卓越,这不仅仅是光大保德信品牌的涵义,更是光大保德基金公司从领导到员工在努力工作中不断夯实的公司风格。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成立于2004年4月,经历了一轮完整的牛熊交替。依托中外双方股东的支持,光大保德信基金公司稳步成长为一家资产管理规模居于业内中等以上的基金管理公司。业务范围也由单一的公募基金,扩展至QDII资格、专户业务。旗下公募基金涵盖股票型、混合型、债券型及货币市场基金等各类风险收益特征的产品,并形成专注权益类投资的鲜明风格。
在五年历程中,品牌建设是光大保德信大力发展的战略,“客户至上,想投资者所想”是光大保德信品牌建设的出发点。公司每年都在投资者教育上舍得花费人力和财力,派员参加各地举办的主流投资理财博览会,通过各种丰富的客户服务形式来取得与投资者尽可能多的直接接触。作为金融行业中员工相对较少的基金公司来说,能更多地接触到客户,为他们提供更为完善的理财理念和风险提示,是拉动品牌、提升口碑的重要一环。
为客户资产保值增值
我们深知,要成为客户信赖的资产管理品牌,最重要的是要给我们的客户推荐适合的、稳健而长期的收益产品。因此,光大保德信以客户资产的保值增值为目的,结合金融产品的无形特征和金融服务的人性特征,不断根据投资者需求提供合适的基金产品与营销服务。
比如,在参与外方股东对中国养老金市场的深入研究后,光大保德信针对现代人群普遍养老准备不足的状况,重点推动养老定投的基金理财方式,通过网站、宣传资料、报告会等形式对此进行深入宣传,树立了一个为客户长远规划的、值得信赖的资产管理人的形象。
另外,通过形式丰富的营销创新活动,在更多的渠道和广大投资者进行了深入交流,比如电子对账单、定投计算器、销售适用性教育三重奏等活动,配合实用性强、严谨真实的多种产品宣传资料的有序发放,使得投资者逐步加深对于光大保德信的品牌理解。
业绩名列前十位
而不断追求优秀的业绩是光大保德信品牌的致胜根本,光大保德信旗下现有的各只基金在去年复苏的市场中,展现了稳健求进的投资实力。截至2009年12月31日,根据晨星开放式基金业绩排名,光大保德信旗下的量化核心基金、新增长基金、红利基金、优势配置基金分列“股票型基金2009业绩排行(共208支股票型基金)”的第19名、第23名、第40名、第51名。这意味着光大保德信旗下“成立一年以上的所有股票型基金”业绩排名都进入了市场前25%的行列。而根据天相投顾的基金研究报告,截至2009年四季度,光大保德信公司2009年以来整体业绩排名在60家基金公司排名前十位。
篇6
QDII基金可谓是出世不利。第一只QDII基金问世时,恰逢A股挺进6000点,又有多少投资者愿意放弃大盈利,去做全球资产配置?当金融海啸率先冲击海外市场,QDII基金并没有引入做空品种或期货管理类的品种,跌得比A股更快更猛。当A股成为全球88个股市跌幅数一数二时,QDII基金也没有盈利,仅是跌得少一点。因此,QDII基金从出生的第一天起,就没有带来赢钱和规避风险的示范效应,QDII基金已成了鸡肋,割肉清仓吧,不情愿,坚持投资吧,不愿意。QDII基金的命运面临“末日”境遇。
从全球基金市场到香港基金市场,海外基金的运作状况并没有差到内地QDII基金那样不受投资者欢迎。先说保本基金。2008年全球遭遇百年未见的金融危机,几乎所有股票基金的净值被腰斩,而被香港政府规定的个人养老金组合必须配置的保本基金,平均收益达1.3%。年收益1.3%,此收益在牛市可以忽略不计,但在去年的特大熊市中,投资能不输而有盈利,岂不是最大的赢家吗?假如,内地的QDII基金有这样的品种,投资者不是可以在配置的前提下少亏吗?
再说期货管理基金。去年海外基金市场独领的Man期货管理基金,年收益高达24%。该基金问世10年,从未亏损过,只是在大牛市中赢得少,这样的品种可能归类于对冲基金,风险较能掌控,至今还没有为内地QDII基金所引进。假如,内地的QDII基金做成Man期货管理的拷贝基金,投资者岂不是坐享全球之利?
还有关国市场有做空或二倍做空道指、纳指、标普500的ETF,以及做空其他指数的ETF,假如,内地的QDII基金与之挂钩,投资者岂不是成了金融海啸的大赢家。海外市场总是推出令内地投资者十分讨厌的做空A股的各类衍生品,内地的QDII基金为何不予以回击,推出一些做空美欧市场的品种呢?
QDII基金作为引领内地投资者进军全球的机构投资者,理应比个人投资者更有智慧、更能抓住机会,可是,QDII基金在这方面为何一次次地让投资者失望?是理念问题,水平问题,操作问题还是审核问题,监管问题呢?
篇7
能彼特曾说过,“如果一个人不掌握历史事实,不具备适当的历史感或所谓的历史经验,他就不可能指望理解任何时代的经济现象。”
当投资者的财富随资本市场的繁荣或崩溃而跌宕起伏,当金融工程师为设计出精妙的衍生产品而沾沾自喜,当人们在养老金和住房抵押贷款的庇护下安享天伦之乐,智慧与狡诈,贪婪与保守,勤勉与投机――以及糅合上述人类情感的层出不穷的金融创新,昭示着这个时代的文明、幸福和狂妄。
置身纷繁芜杂的金融世界,一些人妄图以无所顾忌的金融创新加速地球的旋转,最终却让世界迷失了方向,于是,一个简单而又根本的问题被掷地有声地提出:人类为什么会有今天这般发达的金融活动。无以计量的价值从何而来?
为华尔街的咖啡桌而创作
《价值起源》一书彻底击碎了现代人的自以为是,将解决这一问题的视角投向历史的远方。这是一部兼具广阔历史胸怀与严谨学术态度的力作,它由耶鲁大学杰出的金融学家和历史学家合力编著,以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为背景,通过大量的实物图表、详实的史料考证,有取舍地描绘了今天各种重要金融制度、技术和产品的历史渊源,展示了4000年以来人类所走过的金融创新的道路,揭示出“这个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不断创新过程的基础只是几个基本原理”,从而再次验证了“太阳底下没有全新事物”的真理。
该书使人们对金融和金融创新的认识扩展到全人类,延长至几千年。它对人们思想的深刻冲击使其一举荣获2005年“美国最佳图书”,成为美国金融人士的必读之书,被《经济学家》杂志称为“第一本专为华尔街的咖啡桌而创作的书”。然而它的流行和可读性丝毫没有损伤其学术价值,读者仍可从浩瀚延绵的史料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智慧水滴,并以此作为新研究的起点。
它的一个核心论断是“金融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文明自身的起源”,金融创新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而发生,又推动了文明的进程。为了证明这个结论,编著者选取了利息、股票、金属货币、纸币、政府债券、期货、期权、共同基金、通货膨胀指数债券等我们或熟悉或陌生的金融产品,追寻它们的起源,探究它们对社会进步的作用。咀嚼史实,我们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早在古罗马时期已经有了公司和股票的雏形;中国在宋朝时的金融创新是领先于世界的;政府债券的产生原为战争筹款;现代证券交易所的起源可追溯到荷兰东印度公司;17世纪发行的永久年金如今还在派发利息……
事实上,每一次重大的金融创新在历史上都近似独立的事件,有其特殊的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而“模仿者往往只是关注和采用这些技术形式,而完全忽视了那些进行金融创新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实际情况,这必然会使模仿创新的国家也无法真正应用这些创新技术”。这是我们以史为鉴尤要注意的。
金融创新能否创造价值
倘若我们的思维空间没有为该书繁复的史料所完全挤占,我们还将从字里行间获得更有意义的启迪:
首先是金融创新和文明兴衰的关系。西方国家是当今金融创新的主导者,但在历史上,东方则是金融创新的先驱。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发明了利息,后来才传到希腊人那里;纸币最早在中国出现,之后才在欧洲发明。然而,中世纪之后,东方的金融创新戛然而止,西方则方兴未艾,而东西方文明从此分岔。是由于文明兴衰引起了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还是不同的金融发展路径引起了文明的兴衰?这一问题可以看成是“李约瑟问题”在金融方面的重述。正如书中所揭示的,二者是相互影响的。中国古代统治阶级的权威成就了纸币在中国的流通,而恶性通货膨胀又迫使其消退;从威尼斯、荷兰到美国,政府债券的发行,从支持战争、殖民地开发,到支持国家建设,金融创新为国家崛起贡献了至关重要的力量。国家的经济和制度会决定金融发展的路径,而金融创新又能推动国家的勃兴,对希望崛起的中国而言,这不正是我们从本书中所获得的最大启示吗?
其次是科技进步和金融创新的关系。在金融创新的历史中,我们时常看到科技进步的身影,例如数学工具和防伪技术的进步等,其中尤以数学的发展最值得思考。是数学工具的发展推动了金融创新的强化,还是金融创新的需求引致了数学工具的进步?或许二者互为因果。但金融的数学化是一把双刃剑:由于最前沿的知识几乎都以最先进的数学技术表述,即使一个新手也无须像人文学者那样逐一了解前人的智慧成果,而只需掌握必要的技术以现状为起点,它摆脱了所有陈旧知识的包袱,解放了人的大脑空间,大大提高了创新的速度;但走向极端就意味着钻进了一座象牙塔,使人忘却历史、目光短浅,金融创新变成脱离现实背景的数学符号的堆砌,却自诩创造了价值并妄图以此改造世界。因此,技术工具的使用固然有利,但若为其异化则得不偿失。
篇8
目前的形势怎么看?在我看来,美国经济很难说到底了,因为实体经济问题到现在还未充分暴露出来,你不知道制造业还有什么公司会出问题。所以美国要看半年后的情况。而西欧国家估计比美国要晚半年到一年。
当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中国金融业的冲击并不太大,目前已经见底。中国金融业的情况与美国、欧洲等的情况不一样,西方国家的存款、保险、养老金等都由私人机构运营,一旦发生危机,民众出于惶恐心理,极易爆发挤兑风潮:而中国主要存款都由国有控股银行保管,所以不会出现此种问题。
但中国实体经济的底现在还很难讲,这要看政策实施的力度。最近密集出台的一系列政策,估计快则到2月份就可见效。
中国经济形势不全是由于受到了外部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中国经济本来就已到了周期性拐点。2003年以来,中国经济连续5年保持10%以上的增长,在世界原材料供应紧张的情况下,已经不可持续,必然要下来。早在2008年3月“两会”期间,就有不少代表、委员在会上提出民营企业处境很困难,应当放松信贷。而中央的政策措施未能及时调整,也是此次经济放缓令人措手不及的重要原因。
六支强心针
救市如同一个人急救送医院了,需赶快打强心针。那些需要长期改革的措施回头再说。政府采取措施排第一位的应该是什么7我自己认为,第一位是减税,其他措施效率都不如减税,因为减税是保企业最重要的措施,对个人也可以增加消费。现在有人担心减税以后税收总量要减少,我认为即使减少也是暂时性的,因为减税以后税源扩大了,税基增大了,这样最后的税收总量还会增加。
第二是政府投资。政府的投资应该主要放在基础设施上,这样才能保证增长后劲和促进就业。但不要盲目投资,4万亿投资是好事,到了30万亿可能就是坏事了,一定有好多没有经过严格筛选、审查的就上去了,所以不要盲目投资,仍然要重质量,重结构。要注意,政府投资对扩大主要的内需不是最终需求,叫中间需求,因为订购钢材,订购水泥,订购汽车,都是中间需求。而最终需求,一个是出口,一个是居民消费,所以政府投资只有一部分转化为最终需求,就是雇的劳动力,用工资的一部分去消费。
在财政大规模支出过程中,政府采购必须公平、公正、公开,因为采购不一定能注意到民营企业,好多民营企业不能接到订单,这就是不公平的。另外,政府采购有一小部分是指定给中小企业,但这未必就落到民营企业手里,因为国有大集团下面的子公司、分公司多是中小企业,它们也来参加竞争的。所以我建议国务院之下应该设立一个全国性的中小企业指导和服务中心,重在服务。帮助解决困难是服务,统筹协调也是服务,监管对大多数企业来说同样是服务。
第三要保出口。国外市场占领不容易,丢掉却很容易。
2008年6月24日,全国政协专题协商会就提出,人民币汇率调整要有阶段性的目标。第一阶段目标我当时建议是1:6.8,我现在还是维持这样的观点。不能让人民币老升值,不要去听信某些人所说的,人民币当前应该是自由兑换,这个观点是错位的,人民币自由兑换是将来必经的途径,是一定要走的,但现在不行。从1997年,1998年东南亚金融风暴就可以看出来,泰国经济当时垮得那么厉害,主要原因就是它的货币泰铢是可以自由兑换的,再加上国家经济实力又不强,外资一进一出泰国经济就拖垮了。所以说自由兑换是两面刃,我们应该保持外汇的管制,进来不容易,出去难。第二阶段可以是两年之后再调整。
汇率改变的目标是什么?若干年后人民币成为世界上继美元,欧元、英镑、瑞士法郎、日元之后的第六个国际储备货币,人民币要朝这个方向走,这样可增强中国的综合实力,到了将来人民币自由兑换时很快就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第四,政府注资于企业非常重要。光放松银行贷款是不够的,政府要通过投资公司来对优质企业进行注资。由于注资不用付利息,企业没有负担,企业可以在获得注资以后用来加强技术改进。由于国家的股权大,所以建议注资部分采取优先股的形式,而不以普通股出现。优先股只分红,不影响股权结构。如果注资是普通股,那就要增加投票权。
第五,度过危机信心是关键,不要提“过冬”两个字,而应该用“休整”一词来代替。企业在休整期要做好三方面的储备工作:人才、资金,新产品及新技术。对于处在危机时期的企业家,要记住三句话:“小富靠勤奋,中富靠机遇,大富靠智慧”。机遇要抓住,勤奋还不够要靠机遇,最后要靠智慧,要多学习,要懂得世界经济的走势,懂得本行业的发展前景,懂得管理,最后要开拓新的思路。在休整期应该做好这些。
第六,国家要抓住机遇,尽快转型。要理顺产权,理顺价格,包括理顺粮食价格、资源品价格如油价电价等。产权理顺、价格理顺就会促进经济的转型。现在,从确立市场主体地位的角度来看,我们还处于第二类非均衡向第一类非均衡的过渡之中。三个问题没有解决第一,行业垄断相当严重。第二,国有企业中大部分还是非流通股,由政府掌握,董事会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董事会。第三,民营企业受到的限制很多,缺乏公平竞争。
9亿农民的隐性需求
就业问题的解决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方面。
我在改革初期就提出中国转型发展的三个基本命题。其中一个命题就是:转型发展时期的失业问题相比于通货膨胀问题应居于优先的地位。社会最怕的是出现绝望的阶层,如果他3年找不到工作,他一定绝望。
就业问题要解决,一是包括下岗的农民工,让他们能够自己创业,或者回去以后就业,或者经过培训再出来就业;二是靠民营企业要继续发展,三是提高农民收入。十七届三中全会之所以重要,因为提出了城乡一体化。一体化后,农民收入倍增。全世界最大的市场在中国。农村9亿农民,2亿进城了,7亿还在农村,只要农民收入提高了,消费能力自然也就上去了,从长远来说中国经济就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阶段。当然,城乡一体化,全国一盘棋很难,不过我建议至少每个省可以先在省内搞,至少一个省内可以试点统筹,成功了再推广
篇9
1978年改革开放后,他的理想发生了改变:三顿饭里有一顿有红烧肉就满足了;
进入21世纪后,这个农民站在改变自己命运的黄土地上动情地说出了自己的第三个理想: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里,想到购买工具麻花钻、高速工具钢、模具钢,就会想到中国天工!
这个怀揣理想的农民不是别人,正是坐落在江苏省丹阳市后巷镇的天工国际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朱小坤。
礼智信:弃农从工
朱小坤出生于上世纪50年代,他一直对别人说,“我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在50岁的朱小坤身上,充分体现了他这一代在农村成长的企业家所普遍具备的特征:坚韧不拔、勤奋执著、淳朴善良、有理想有社会责任感。
朱小坤从13岁就开始推独轮车、挑大粪,早晨5点钟就开始下地干活,一天挣六七个工分。他至今还清晰地记得,那时吃不到米饭,早上喝一大碗稀饭,跑到江堤就饿了,然后就是挑一天江堤。在艰难的环境中,个性要强的他下定决心,一定要带领乡亲们摆脱贫困,把乡亲们带上富裕、安宁的生活。
或许是这种对幸福生活的渴望和带领乡亲摆脱贫困的决心,让朱小坤对人生有了新的思考。如果永远扎在这片土地上,可能自己吃干饭的梦想可以实现,但是和乡亲们一起吃上肉的梦想则有点遥远。经过一段时间缜密的思考,这个农民的儿子决定弃农从工。
1981年朱小坤开始承办村办企业。当刚刚被任命为这个村办厂厂长的朱小坤跨进厂门时,厂里只有两三台机器,十来个职工,账上一分钱都没有,更不要说工资和买原料的钱了。见此情景,朱小坤立马转身到了信用社,向信用社好说歹说借了2000元。因为当时五金厂在全乡排在队尾,信用社勉强答应借款,但要求月头贷,月底还。这么短的期限,朱小坤硬着头皮应下来。转眼到了月底,还贷的时间到了,朱小坤看看账上的钱不够,于是把全厂职工都招呼到了面前,自己带头掏光口袋里的钱。看到厂长这样,大家也跟着开始凑起钱来,10元、20元、50元……当朱小坤把各种票面的一堆钱送到信用社主任面前时,主任被感动了,当即表示:“朱小坤我相信你,今后你有什么困难尽管开口!”
对于朱小坤来说,“弃农从工”的路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和曲折。正因为如此,他才殚精竭虑地研究市场,专心致志地捕捉信息,不失时机地推出产品。从搞五金到铜拉手、从塑料瓶盖到远程强力天线,他一直坚持着,直至确定将工具麻花钻作为主导产品。
上工具麻花钻!这是朱小坤作出的决定天工命运的决策,也是他多年来钻研五金的智慧结晶。
“麻花钻”问世之初,市场热销,供不应求;同时,生产“麻花钻”的原材料―――高速工具钢随之十分紧俏,常常处于“无米之炊”的窘况,与“麻花钻”的热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于是,1992年,朱小坤毅然决定,投资800万上轧钢项目。从此,天工国际实现了生产原材料自给,初步形成了从冶炼、重熔、锻造、轧钢、拔丝到工具成品出厂的一条龙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形成工具麻花钻及其专用原材料―――高速工具钢为两大主导产品的产业链。
为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朱小坤又进一步将产业链向包装延伸。2001年,天工上马了工具钻头包装项目,一改以往钻头散件出厂由外商包装的局面,其附加值增加了15%左右。
天工国际走向国际化的道路也并非一马平川。
1992年,天工国际的产值还在3000万元左右的时候,就渴望走出国门。一位德国公司的中介人来到天工国际,对他们生产的麻花钻翻来掉去的看个遍,然后毫不留情地批评:“你们这种货也叫产品?在我们那里上地摊都不够格!”
朱小坤感谢客人的直言并把这事定为厂耻。他认识到,天工国际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掌握世界通行的“游戏”规则。这个规则也是一种信义,如果自己做不到,就不可能在全球化的舞台上去打拼!
于是,天工国际推行了一整套先进的管理手段,包括ERP信息化管理,将质量、产量、成本、安全、环保等一系列环节进行规范操作;与工资挂钩的责任考核制体现了“厂纪无戏言”;严密的质量检测,严谨的工艺流程,确保了所有产品都符合国际和国内的质量标准。从1987年开始把工具麻花钻确立为主导产品至今,天工年产4亿支“麻花钻”,在中国每出口五支麻花钻中就有一支产于天工。
天地人:诚信为本
朱小坤认为在商场上激战,靠的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把握时机,看准市场,企业内部和谐,与客户和谐,就是取胜的关键。而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诚信。
“一切从诚信做起”,“人品决定产品,产品体现人品”。天工的理念不只体现在走廊的画报上,而且体现在天工的实际行动中。
美国的纽威公司是美国工具行业的五巨头之一,在一次广交会上,天工攀上了高枝。由于是第一次合作,纽威公司对天工国际了解不多,显得十分慎重,第一次只下了九万支麻花钻的订单。由于经办人的疏忽,少看了一个零,只安排生产了九千支这样规格的麻花钻。而一直等到要装车运往码头时,才发现出了这么一个大纰漏!当业务员心急如焚地向朱小坤报告此事时,朱小坤立即赶到了车间。他一方面布置车间紧急加班加点生产,一方面紧急联系航空公司准备空运。业务员在一旁急忙善意地提醒说,空运钻头的费用要比船运贵上十倍,这样的话,天工这笔生意就要亏大了。朱小坤斩钉截铁地说:“天工就是亏,也不能失信!”
当美国纽威公司接到通知是从机场提货,而不是到码头提货,感到十分意外,特意来电询问。当知道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时,十分感动,很快就下了长达5年的订单,每年从天工国际进口至少1000万美元的钻头。
就是在这样的信念中,天工国际在世界上开始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天工国际利用恰当的时机不断“鸟枪换炮”:2001年,中国第一条高速钢连轧生产线投产了;从2002年,投资6000万元引进奥地利的精锻机,生产出一批高性能高速工具钢,其中的M7钼系高速工具钢被定为国家火炬计划项目;2003年投资近2亿元,上马1250T快锻、650、400轧钢机组到2007年上马2000吨快锻、扁钢生产线。
在2009年金融危机的险恶环境之下,天工仍然取得了令人惊叹的佳绩。2009年,高速钢、模具钢凭借“特”、“专”、“精”积极抢滩市场,销售收入逆市增长。
玉要琢:科技兴企
朱小坤说,像金融危机这样的狂风暴雨,考验的不仅是企业的实力,更是企业的智慧。天工能成为“领跑者”,走的是一条“智者之道”。
天工人对形势和市场洞若观火。早在2003年,他们就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严格按照各项法律法规的程序要求,实行了企业改制,这一果断的“转身”不仅体现了朱小坤审时度势的“智者”风范,更使企业员工增强了风险意识,进一步凝聚了干部员工的团队精神,从而构筑起天工冲击新高地坚强的思想阵地。市场方面,天工从2005年开始,就前瞻性地转入高技术门槛高附加值的模具钢领域,这块5000多亿元的“市场蛋糕”强烈地吸引了朱小坤的目光。为此,天工“不惜千金买宝刀”,几年间先后投入逾20亿元,购买了910可逆轧机、850扁钢生产线、2000吨及1250吨快锻机等一系列先进的模具钢生产设备,从而使公司迅速成为国内专业化生产模具钢工艺装备最为齐全的公司之一。2009年,他们又斥资5亿元从德国引进一台1300吨精锻机生产线,这是目前国内最先进的生产特钢的高端精锻机。这台设备已于2009年底投入生产,极大地提升天工的特钢尤其是模具钢的收入和利润水平。
科技兴企的关键是人才。目前,天工拥有一支活跃在冶炼、轧钢、热处理、精密合金新型材料等领域的300多名技术人才队伍和多位行业专家组成的研发团队,并与东南大学等多家高校和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组成联盟,集聚了全国高速钢、模具钢行业一流的科技精英。同时,天工凭借深厚的科研和人才等优势,日前成功获批建立“江苏省博士后科研工作站”,这一科学的辉煌殿堂,将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天工高层次科研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成为提升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的研发与转化的“标志性建筑”。
在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天工每年投入总销售额的3%左右达几千万的资金,现已获得40余项科研成果的国家专利。同时,天工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也是好戏连台:“水平连铸高品质稀土高速钢的开发及专业化”获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并开创了高速钢生产多项技术的先河;他们研发和生产涵盖了所有客户需求的熔炼高速钢钢种,还开发了系列专用材等等。这些举措,尽显天工作为“智者”的“神机妙算”。
至平治:修身齐家
如果说朱小坤的“诚信经营”理念是亮点,那“共同富裕”就是天工国际发展壮大的一块坚固的基石。
屈指算来,天工国际已走过29年艰辛而豪迈的征程。从20多年前不足50万元的工业总产值,到现在的50多亿元资产,天工国际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企”。企业是实实在在强大了,不过,在朱小坤看来,一个企业是否兴旺发达,归根到底是看员工收入水平的高低,员工富则企业富。因此,“强企必先富员”。这个理念传达给人们的感受,依旧是朱小坤对乡亲们火一般炽热的深情。
为了卓有成效地实施“富员强企”的方针,朱小坤在狠抓工业,打造产业链的同时,坚持以工养农促副的路子。从1986年开始,他从村办企业年年拿出几十万元投资农业、兴办副业,为改变“箱子田”,填平废沟塘,他从企业拿出60多万元进行土地复垦,使原来800多亩低洼田、废沟塘,平整成为旱涝保收的良田。为了使村民尽快富裕起来,他组织群众将原来200多亩废河堤改为桑园、果园,拓宽了群众致富渠道。1996年他又投入100多万元把前巷村农田全部收回,实现“一田制”,建起了高标准丰产方和千米农田观光长廊,建起渔业、生猪、蔬菜基地和前巷农贸市场,村民每年每人只需要交200元就能在村里领取580斤口粮,95%以上的村劳动力进了天工集团,彻底解放并吸纳了农村劳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这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都是首屈一指、史无前例的。
早在90年代初,朱小坤就不惜巨资在村里办起了农民夜校、老同志活动室、党团员之家、广播室、有线电视,并每年为农户订阅一份报刊杂志。每年为老党员、老干部、五保户和年龄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退休金和养老金,为镇敬老院孤寡老人发放礼品礼金,彻底解决了村民耕种、饮水、走路、用电、上学、看病、看报、烧草、养老等十几大难题。如今的前巷村已家家住上标准楼房,户户安装程控电话、有线电视,90%以上家庭拥有轿车和摩托车。人人享有医疗保险,养老及财产保险,老人有退休金、养老金;村里为考上中专直至大学本科的孩子设立了不同的奖学金。农民乐园和多功能文化娱乐中心全面建成,三条穿村而过的风光带使前巷更加“风光”,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青的现代化新农村格局已经形成。
前巷村年均收入从1981年的不足300元增至超万元,现在前巷的工业销售已达数十亿元,全村人均收入已超万元,成为榜上有名的江苏名村、富村。前巷,已成了前巷人和来前巷的人安居乐业的乐园。天工国际,已成为中国乡镇企业发展的一个典范。
其实,现在的前巷和天工,已经融为一体。前巷的变化,也是天工国际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天工国际正在进一步创新富员强企的经营管理理念。朱小坤说得深有感情:不仅要让员工有饭吃、有房住,更重要的是让员工吃好饭、住好房,家家有存款,人人能长寿,户户永安康。
话是这么说,事是这么干,这“话”和“事”无不闪烁在朱小坤走出的独特的天工之路上,这也正是中国企业家所经历的一条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
随着近年来的高速发展,天工国际的工具麻花钻和高速工具钢产量坐稳了世界榜首宝座。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天工人修的是自身,齐的是前巷,治的是中国的钢铁、工具业,平的是世界市场。
篇10
[关键词] 共享养老模式;成本分析;医养结合
[中图分类号] F275.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6043(2017)04-0018-03
Abstract: Developing a shared model for supporting the aged is conducive to cost decrease and improvement of services for the aged. Uncertain service objects, concentrated share, and resource re-use and transaction a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odel. Cost contents of the model include land or house use cost, technology maintenance cost, and the expense of labor. To realize a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model and raise the living quality of the aged, the core is to optimize cost management, broadening the profitability space by cost reduction. Strategies for cutting down the cost is proposed: giving play to the gui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to intensify financial support, building Internet management platforms with the help of Internet technology, enhancing the cost control of shared old-age nursing agencies, creating new management patterns in developing services integrating medical care and daily care for the aged, and diversifying the financing channel that helps the growth of the model.
Key words: a shared model for supporting the aged, cost analysis, medical care and daily care integration
我国已经步入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据《2015年辽宁省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以下简报《报告》)显示,辽宁省2015年末60周岁以上老年人口为879.0万人,占总人口的20.6%,65周岁老年人口567.2万人,占总人口13.3%,已经成为我国老龄化最严重的省份之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不仅加×思彝サ母旱#而且对社会养老基础服务设施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然而基于资源等方面的限制,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因此构建共享养老模式成为解决当前养老资源配置不均的根本,而成本分析则是构建共享养老模式的前提与核心。
一、共享养老的概念及特点
共享养老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支持或者引导实现养老资源的整合与优化配置,从而在有限的空间范畴内满足更多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从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共享养老的核心就是通过老年人的自我管理配合,探索适合自己养老需求的服务模式。基于我国未富先老、独生子女养老困境以及城市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等系列养老难题日益被社会所关注的现实,实现有限资源的最大利用是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贯彻共享经济的具体体现。结合共享养老模式概念,共享养老模式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共享养老的服务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由于共享养老是针对社会所有的老年人,因此共享养老模式改变以往的封闭式的养老服务模式,实现了养老服务前置目的,老年人选择养老服务的理念得以实施;二是共享养老的共享性更加集中体现。共享养老就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引导与技术手段解决养老机构设施不完善以及养老需求得不到满足的现象,共享养老机构的成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相应的养老服务,实现了养老资源价值的最大化;三是以养老资源的重复使用和交易为表现形式,实现网络化管理。养享理念的基础是使用权共享,老年人讲究不求拥有,但求使用的原则,将自己短缺的资源通过共享养老服务平台等获取,以此提升自己的养老生活质量。当然最重要的共享养老服务模式改变了以往的被动服务的模式,共享服务人员可以根据资源共享监测平台实现对老年人需求的自动预测等,以便做好养老服务的前移工作。
二、共享养老模式的成本分析
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解决当前养老资源分配不均的主要途径与手段,也是我国发展养老产业的主要方向之一,实现共享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在满足基本养老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升共享养老模式的盈利空间,成本是影响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基础与核心,如果成本过高就会导致经营困难,因此通过对某城市的共享养老模式的运营调查,共享养老模式的成本构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土地或房屋使用M用
共享养老模式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平台实现了养老资源的共享,但是养老资源的共享必须建立在固定的场地基础上,根据实践调查共享养老模式的土地或房屋使用费用占到总成本的10%左右,其原因主要是:一是提供共享养老服务的机构虽然大部分属于公立养老机构,但是由于历史原因,该社区的养老机构一直采取租赁个人房屋作为服务机构,这样需要定期缴纳一定的费用,由于共享养老服务大部分属于公益性质,因此其存在盈利难与支出高的矛盾;二是共享养老服务模式存在场地短缺的问题,由于某市的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老年人的数量越来越多,在有限的场地内无法满足相应养老需求的人数,这样容易造成新的矛盾。例如虽然通过共享养老模式可以为老年人提供分时段的养老服务,根据不同需求者提供不同的养老服务,但是实践证明养老机构不足的问题仍然是影响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难点。
(二)互联网等技术的维护费用
共享养老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借助互联网等技术实现的,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构建“医养结合”的养享模式必须要利用互联网技术。互联网技术平台代表着新技术,但是互联网技术的维护费用也是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支出的重要部分,根据相关的实践调查,基于养老服务规模以及质量的提升,互联网管理平台在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实现了对养老服务的24小时不间断,因此互联网维护费用也成为成本支出的主要构成部分。首先是构建互联网管理平台的费用较高,除了购置相应的硬件设备之外,最重要的是开发适合共享养老的软件系统,此种系统必须要通过专业的企业研发,研发费用非常高,单独依靠个人或者企业是难以支撑的。其次互联网管理平台的后期维护费用。互联网管理平台需要根据老年人的养老需求进行监测,因此互联网管理平台运行期间需要根据相应的变化进行调整,例如新的医疗养老机构参与到共享养老机构之后,需要调整相应的平台系统,这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最后互联网管理平台的故障维修费用。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无论是互联网技术更新还是故障维修都需要相应的费用支出。
(三)人工费用
基于养老服务要求的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越来越高,相对应的养老人工费用的支出也日益提升,虽然共享养老模式能够通过资源的优化配置,减少用工数量,但是基于人口红利的减少,共享养老模式的人工费用主要包括:一是护理人员的薪酬。基于人力资源及工作内涵要求的提升,护理人员的薪酬待遇相比以前有了很大的增加,根据调查某市的共享养老服务模式实施的人工工资远远高于当地的平均工资,甚至部分社区的工资已经超出当地白领工资水平。当然这主要与护理人员的专业程度有关,共享护理不仅要求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护理知识,而且还需要掌握一定的医护技能,因此人工费用必然会高;二是护理人员的技能培训费用支出。共享养老服务内容的丰富使相关部门要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在岗培训,在岗培训需要支付相应的费用,虽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共享养老机构的人员培训费用支出,但是其相应购买服务的费用也就高了。
三、优化共享养老模式成本的对策
大力发展共享养老模式是基于我国老龄化进程加速的现实考虑,也是从根本上解决我国养老资源不均、养老队伍参差不齐以及家庭养老负担过重的主要途径。针对当前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构成要素,实现共享养老模式的健康发展,提高老年人养老质量核心就是优化成本管理,通过降低成本支出促进盈利空间,以此更好地开展共享养老服务工作:
(一)政府发挥主导作用,强化财政支持力度
实施共享养老模式关键在于成本控制,由于我国养老保障体系还不健全,因此必须要发挥政府的主导机制,通过政策、资金以及宣传等手段促进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首先政府部门要制定完善的政策制度。针对当前我国公立养老机构数量过少,私立养老机构成本过高、入住率低的现状,政府部门要切实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完善的政策体系。一方面政府立法部门要及时根据相关政策制定促进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文件,以便减少过多的行政约束。例如针对民办养老机构入住率低的现状,可以通过制度转移民办养老机构的资源,例如政策可以明确政府部门通过购买的方式实现民办养老机构的资源。另一方面政府部门之间要建立沟通机制,根据共享养老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土地、税收、工商等方面入手,优化相关政策为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扫清”障碍。其次财政部门要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的补贴力度。实施共享养老模式虽然能够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但是由于养老产业属于公益性质,因此共享养老机构的盈利空间有限,尤其是在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环境下,成本与收入不成正比,所以必须要通过财政补贴为共享养老模式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当然财政补贴的方式有很多种,既有直接资金补贴,也包括购买券,例如上海市通过发放购买券的方式鼓励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以此缓解共享养老成本支出高的问题。
(二)借助互联网技术构建互联网管理平台
基于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构成因素,实施共享养老模式常常因为资源配置不合理而导致费用过高的问题,可以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解决。首先是搭建智慧社区养老政府服务平台,需要政府推动信息共享,并做好智慧社区养老公共服务平台的顶层设计,解决养老服务供需对接问题,改革社区管理制度等。共享养老模式的建立就是通过老年人基于不同的养老需求而享受的个性化服务,例如在社区中有的老年人可能对基本的生活需求比较强烈,而有的老年人则会精神文化活动需求比较高,如果采取传统的养老院养老模式或者家庭养老的方式很难满足多元化的生活需求,所以可以通过互联网技术降低管理成本。一方面政府部门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战略,将互联网技术引入到养老产业中,通过大数据系统实现对社区老年人需求的自动分析与汇总,以此更好地开展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互联网技术实现“线上+线下”的养老服务。线上+线上养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老年人需求。其次大力发展老人居家信息平台建设,在社区建平台、家庭设终端,监控老人健康状况的同时,引导老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活动,接受社会服务。尤其是针对失能、高龄老年人则可以通过互联网管理平台实现对老年人的监测,通过云平台让老年人享受一站式的服务。最后借助互联网技术发展老年人电子商务,提高老年人的信息消费能力和水平,以此满足老年人的购物消费需求,实现足不出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三)加对共享养老运营机构的成本控制
加强成本控制是降低成本支出的重要手段:一方面要加强对物资采购成本的控制。共享养老通过市场购买的方式获取民间资源以此满足社会养老需求,在市场购买的过程中,购买方要通过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实现对成本的控制。例如政府部门在市场购买养老资源的时候,要通过招投标的方式对市场上的养老资源进行对比,选择性价比高的供应商,以此降低购买费用。另一方面要保持固定资产的完好率。固定资产的折旧费是固定不变的,没有降低的空间,只能通过完好方面下工夫。提高固定资产完好率,可以减少更新支出,节约修理费用。当然最重要的是对养老资源进行最优化的配置以此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发挥。
(四)创新管理模式、发展医养结合养老服务
医疗机构还可与辖区内的养老机构签订医疗服务合作协议,并选派医疗服务团队定期到养老机构进行医疗与健康管理服务。有条件的地区还可与社会资本合作兴办医养结合机构或护理院。从这个思路拓展开去,笔者认为,一些养老机构还可以充分利用自身资源,比如为附近有需要的老人提供送饭服务,医疗服务等,再比如可以对一些居家老人开展“日托”服务。这样一来,既充分利用了机构设施,增加了收入,又为有需要的老人提供了相应的服务,真可谓实现了“双赢”。探索建立由政府、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分担的老年人长期照护社会保险制度,社会共筹共享,专门为个人年老时购买护理服务筹措资金,作为应对人口老龄化特别是高龄化的一项重要支柱性制度。建立长期护理保险,缓解护理费用压力。除医疗养老外,我国存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缺失。政府可采取补贴或者是商业保险结合的方式,降低老人的养老成本,使老人的退休养老金足以支付,甚至还能有少量盈余。具体作法可借鉴国际经验,开展长照护经验,或将护理费纳入医保的报销项目,对于符合条件的参保者予与适当比例的补贴。
(五)拓宽有利于共享养老模式发展的多元化融资渠道
首先,政府在履行社会责任的同时,要坚持市场化和产业化方向,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要积极发挥财政税收的引导作用,在市场准入方面进一步放宽,鼓励和推动更多社会资本、多元化投资主体进入养老产业,逐渐扭转目前政府运营养老机构独大的局面。其次,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创新适应养老产业特点的信贷政策、承贷主体。如对建设周期长、现金流稳定的养老服务项目,适当延长贷款期限,采取循环贷款、年审制、分期分段式等多种还款方式。最后,除了依靠银行信贷,应发挥资本市场的重要作用,推动符合条件的养老服务企业利用主板、中小板、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等上市融资。探索运用股权投资等多种形式,加大对养老服务企业、机构和项目的融资支持。
共享养老模式是我国养老产业发展的主要趋势,加强对共享养老模式成本的研究无论是对自身发展还是对整个养老体系的完善都具有积极地作用,基于当前共享经济战略新要求,共享养老模式成本控制需要从多方面入手,以此为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
[参 考 文 献]
[1]姚科苑.需求和有效需求:养老机构成本和入院老人支付能力研究――以上海市第三社会福利院为例[D].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
[2]孙劢.蒋远胜.失能老人的医疗养老服务成本分析――基于医养结合式养老机构的调查[J].西南金融,2014(12)
[3]李连芬,刘德伟.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成本―收益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5(5)
[4]梁阳旭,董绍岩.国家养老信息化共享云平台建设研究与探索[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