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治理现状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9: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城市治理现状,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污水治理现状
近几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直线上升,GDP处于稳步增长状态,可见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对于水资源的利用,人们普遍存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这样根深蒂固的思想,导致对于水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程度日益加重。但是目前城市工业生产的发展对于水资源的利用程度加大,因此淡水资源的供应已经呈现短缺的问题,加之城市工业发展造成污水问题加重,城市污水问题逐步成为危及城市正常发展以及影响城市生态的首要因素。
2城市污水处理存在的问题
2.1缺乏保护意识以及技术落后。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比较落后,我们一定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水污染治理先进的手段和技术,并结合我国自身的水污染的治理现状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水污染处理道路。在探索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很多问题,但是一定要不断改善,逐步提高水污染处理效率。很多时候,我国的污水处理的速度远远落后于水污染的速度,而能耗高加重了经济的负荷,加之水污染设备的自动化程度过低使得劳动力消耗过大,这些都会造成我国水污染处理工作难度。
2.2资金不足与管理水平落后。治理城市污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包括技术、设备、人员等,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我国的大部分城市,水资源受到污染的速度明显高于治理污水的速度,尽管各个城市政府以及有关部门不断投入治理资金,但是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前污水处理的需要。我国的污水处理技术以及管理水平一直是传统水平,缺乏自研的新技术,直接导致操作过程中的低效率以及高排放。污水处理水平的低下会影响我国各大污水厂的运行,为此国家应该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污水处理,提高整体的污水处理效率,但是这样做的弊端是会导致资金短缺的风险加大。所以在进行污水处理的过程中,一定要将经济和污水处理相联系起来,加大投资力度,使得污水处理的整体水平符合我国的经济发展现状,同时要不断研发和寻找可以替代传统技术的新型技术,最终推动我国的城市污水问题逐步得以改善。
3解决我国城市污水处理问题的对策分析
通过上文对城市污水处理存在问题的分析,单纯依靠以往的经验和教训来改善城市污水处理问题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找到根本原因,结合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一定对策措施,下面对其具体分析。
3.1改善污水处理的技术方法
要想解决城市污水处理问题,就要从根本问题着手,改善污水处理技术方法。首先,目前污水处理还采用传统的处理工艺,对处理方法和技术上没有充分的认识,传统观念没有更正。人们普遍把污水当作废水,简单处理后排掉,这种污水处理方法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造成了环境污染和资源的浪费。污水并不是废水,采用先进的污水处理方法完全能够实现污水净化再利用,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日益紧张的城市水资源短缺的问题,还能够充分遵循水自然循环的运动规律,保证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高水的利用率,加强污水再生利用。其次,增强人们保护水资源的观念,提高污水处理系统人才培养。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的必需品,对人类生存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减少污水排放也是间接的改善水环境。对于已经形成的污水,在处理过程中要提高工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加强专业性人才的培养。污水处理技术要想进步,离不开专业化的污水处理系统管理人员,不断吸收新型的管理技术,加强污水处理人员专业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通过培训教育增强其对污水处理意义的认识度,增强其对待工作的责任心,全面改善污水处理技术方法,提高污水的处理效率和效果。
3.2完善污水处理的管理机制
污水处理需要一套完整的管理机制,对污水处理进行统筹规划,科学布局。传统的污水处理管理采用依靠管网拦截,重力自流的方式进行污水的传输,经过处理后通过管道将水排放到下游自然水体中。这种污水处理机制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而且污水只经过初步处理,对环境还有一定的影响。污水经过处理后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所以要经过重复利用,这样就需要完善污水处理管理机制,加强污水的循环利用。此外,建立完善的污水处理管理机制能够增强污水处理制度化管理,通过制定全面、细致的计划和制度,增加污水处理监督,质量监督等,建立健全的污水处理质量保证体系,制定任务责任制度,明确任务分工,将各项工作落实到个人,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感,切实做好污水处理工作。
3.3探索污水处理的新技术方法
传统的污染处理方法对资源的消耗和资金的消耗较大,费时费力而且效率较低,无法满足城市污水处理的需要,因此导致城市污水处理发展受到限制。探索污水处理新技术是治理城市污水,实现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途径。探索污水处理新技术要从实际出发,针对我国国情和城市污水现状,结合国外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发展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创新型污水处理工艺,改善当前治理水平。探索污水处理新技术方法要遵循资源利用最大化原则,从实际情况出发,将单一的处理工艺通过综合处理来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通过应用各种膜分离技术、臭氧氧化技g以及安全消毒技术等,提高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增加处理后水的利用,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结语
我国的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人口的激增,使得我国的城市污水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了城市的发展。因此需要重视好污水处理问题,就水污染问题开展一定的污水处理工作,围绕污染源进行治理,使水污染问题得到遏制。水资源作为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会直接影响到每个人的正常生活,甚至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影响。为此每个人都要树立水资源的节约和保护意识,使得水资源可以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于人类。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城市河流、工程措施、非工程措施、可持续发展
1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现状
近年来,我国区域城市化、工业化迅猛发展和人口的增长,给我国资源、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废水和污水的不合理排放导致水污染,给我国工业、农业发展和人群健康等带来了不利影响。2003年6月,美国兰德公司高级经济顾问、胡佛研究所资深研究员沃尔夫把水污染列为严重阻碍中国经济发展的障碍之一。以1998年为例,我国由于水环境污染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总量高达2475亿元,占当年GDP总量的3.1%。水污染问题已到了十分严重、迫在眉睫的地步。
城市是人口经济的相对积聚地,而我国现阶段正处于快速城市化的进程中,人口快速向城市聚集。从生态环境来看,城市水环境是受破坏和破坏最严重的地区。城市河流与景观水体面临着严峻挑战,众多城市在不同程度出现水环境污染、景观水体功能下降、生态环境退化等问题,甚至在一些城市还出现了黑臭河流。
2我国城市水环境问题成因
(1)污水排放量猛增。伴随着我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城市规模扩大、社会经济人口猛增导致污水排放量猛增,污水排放量远远超过自然水体的净化能力是导致我国目前城市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此外受时代的局限,不考虑自然生态的承载力、以最大限度地获取财富的的指导思想所导致的污水处理设施滞后、环境管理不严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水环境问题的恶化程度。目前,在我国城市水体污染中,由于国家政策法令的不断落实,工业废水排放比重日益下降;而生活污水和农业面源污染成为城市水环境的主要污染源,这一态势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水体治理的难度。
(2)河流自净能力减弱。城市建设的发展使城市不透水面积增加,绿地面积减少降低了对地下水的补给能力以及对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河流截弯取直、河岸固化严重破坏了城市自然景观,河流中的生态系统也随之消失。河流中缺少了生物群落,降低甚至丧失了对氮磷等营养物质以及重金属、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净化作用。城市建设还直接侵占大量水域和湿地,也是自然净化能力降低的重要原因。城市湖泊湿地的减少不仅降低了洪水调蓄能力,而且还降低了对水体污染物的净化能力。
(3)城市环保基础设施滞后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环保基础设施相对其城市功能和定位而言差距较大。缺乏污水集中处理设施,造成大量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体,导致河流普遍受到污染。
(4)生态建设和环保资金缺口大,筹措渠道不畅。“十一五”期间我国用于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资金仅占同期GDP的1.35%左右.“十二五”期间,随着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的进一步增大,以及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对环保投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国目前尚未形成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多元化的环保投融资体制,如果单纯依靠政府出资,势必使政府陷入大量财政投入进行环境建设的困境中,影响政府其他职能的发挥。因此,千方百计拓展资金筹措渠道,切实解决生态环境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是我国现阶段环保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城市水环境治理实践
3.1国外水环境治理的成功经验
泰晤士河和莱茵河的整治都是以流域为单位,从宏观的科学管理入手,大胆尝试体制改革,实现了工程技术措施和非工程措施的有机结合,才使河流起死回生,创造了奇迹。
泰晤士河水环境的恶化主要是由于人口过度集中,大量的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内;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在潮汐上涨期间迫使废水急剧的倒灌而造成臭水满街。英国政府从60年代开始治理该河,制定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包括制定相关的防治河流污染的法令法规,控制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建设完整的污水处理系统,运用工程技术手段处理污水,降低排入河流的污染物质;成立专门的管理机构,研究河流污染机理等。经过将近20多年的不懈努力,泰晤士河的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水质明显改善,泰晤士河终于获得新生。泰晤士河的治理成功,关键在于开展了大胆的体制改革和科学的宏观管理,被欧洲称为“水工业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英国政府对河段实施了综合统一管理,成立了泰晤士河水务管理局。在水处理技术上运用传统的截流排污,生物氧化、曝气充氧及微生物活性污泥等常规措施。集中统一管理,改变了以往水管理上各环节之间相互牵制和重复劳动的局面,建成了相互协作的统一整体,建立了完整的水工体系,从水厂、废水处理、水域生态保护等均得到合理配合,充分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3.2国内水环境治理的实践与经验
苏州河是上海的母亲河。早在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河水就开始由清变污。到了六十年代,苏州河出现严重黑臭现象。到了改革开放,苏州河市区河段更是终年黑臭,水面垃圾大量飘浮,水中的溶解氧几乎为零,鱼虾绝迹,河水呈现沥青色,成了一条“臭”名远扬的“死”河。苏州河水质恶化主要是由于长期以来沿河经济人口的迅速发展,而忽略了环境保护,苏州河接纳的污染负荷远远超过其自净能力,水质严重污染。此外,由于受到潮汐的影响,加剧了苏州河的水质恶化。为了实现上海市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上海市制定了详细的苏州河综合整治规划。苏州河污染整治的的主要方针是以治水为中心,标本兼治,远近目标相结合,突出重点。苏州河水环境综合整治制定了详细的1996-2000年近期目标和2010年远期目标。一期工程包括曝气复氧、底泥疏浚、污水截流、污水处理厂建设、水域保洁等工程措施。调活水体和污染治理是苏州河整治的根本性措施。2000年苏州河干流已经基本消除黑臭,水环境综合整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府南河是成都市的两条主要河流府河和南河的总称,具有灌溉、航运、泄洪、水产、娱乐、防御等功能,是成都历史上社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昌盛的重要载体。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和城市的发展,在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府南河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就自然因素而言,府南河属于平原河道,纵坡小,随上游来的水量日趋下降,泥沙淤积严重,流水断面缩小,老河堤日久风化,河岸跨塌;就人为因素而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使城市规模扩大,人口过度增长,用水量急剧增加,工业和生活废水大量排入府南河中,严重污染了河水,造成枯水季节河水污浊,沿河水质恶化,暴雨季节,河道泄洪能力小,水患频频。针对这种情况,成都市政府于1993年开始全面实施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并在1997年完成了成都市府南河中心段的综合整治工作。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是以治理河流为龙头,带动整个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小区建设、城市环境建设、城市生态建设的综合性城市建设项目。通过对河道整治、污水治理、道路建设、管网建设、安居工程、滨河绿化等多项内容的综合整治,不仅解决了城市防洪、水污染、基础设施落后以及两岸3万户居民的安居问题,而且对于扼制岷江流域、长江上游的污染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于避免城市环境恶化,促进城市人口居住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也有着深远的影响。府南河综合整治工程历时五年时间,完成了包括安居工程、防洪工程、绿化工程等六大工程项目,作为城市段河流治理的典范,在1998年获联合国人居奖、环境地域设计奖。
3.3小结
综观国内外城市河流水环境整治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
(1)以控制工业污染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这个阶段由于人类对水环境问题认识的有限性,尚未搞清楚水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和机理,只是采取一些限制措施、制定了一些相关法律,限制污染物的的排放。
(2)以工业点源治理为主要特征的水环境治理阶段。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发达国家城市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但是当时的环境问题只被看成工业污染问题,所以水环境治理就是治理工业污染点源、减少排污量。因此,在法律上,颁布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法规标准,加强法制管理。在经济措施上,采取给工厂企业补助资金,帮助工厂企业建设处理设施;并通过征收排污费或实行“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解决环境污染的治理费用问题。在这个阶段,经过大量投资,尽管环境污染有所控制,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所采取的尾部治理措施,从根本上说是被动的,因而收效并不显著。
(3)以开展水污染综合防治为特征的的水环境综合整治阶段。1972年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宣言指出,环境问题不仅仅是污染问题。它冲破了以环境论环境的狭隘观点,把环境与人口、资源、发展等联系在一起,从整体上来看待环境问题。对于水环境污染问题,开始实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等制度,从单项治理发展到综合防治。
(4)以遵循可持续性发展思想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阶段。可持续发展思想在这个阶段贯穿于社会经济以及环境保护领域,重视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重视开展环境规划和环境管理,从宏观系统的角度出发来考虑水环境问题,协调水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人口发展之间的关系。
4总结
直排污水是我国近年来水环境迅速恶化的主要原因,提高污水处理率、提高污水处理深度、生态补水等技术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目前面临的水环境问题。而产业结构、节水政策等非工程措施也必不可少。节水防污型社会建设是我国城市河流未来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水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篇3
关键词:城市水污染;现状分析;治理建议
中图分类号:X131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水污染一直是困扰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主要问题,各级部门也在水污染治理方面不遗余力,希望能真正解决水污染问题。实践证明,只依靠行政命令来控制和缓解水污染问题是绝对不够的,要实现水资源的持续利用,提高水体质量,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要我们应用新理论和新方法,开展全民、全面的水污染治理计划。
一、城市水污染概况及其危害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过度膨胀导致我国水资源严重紧张,据环保部门调查显示,我国城镇每天至少有1 亿吨污水在没有处理的情况下随意排放。目前,我国90%的城市水域受到了严重污染,50%的水源已经不符合饮用水的标准,40%的水源不能饮用。
城市水污染主要有两个源头,首先是工业生产中产生的废水;其次是城市污水排放和处理设施落后,无法满足现实需求,导致大量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进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我国各城市中有用的污水处理厂数量甚少,且主要集中在大型城市,这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运行率低,全国的污水处理率仅为20%。城市中排水管道网络建设落实,开展实行雨、污分流制的排水系统只占全部排水管网的44.5%,大量污水直接流入河流,成为城市主要的水体污染源。在居民住宅区,没有统一完善的粪便、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很多都是以栋为单位,经化粪池初步处理后直接排入沟渠,然后进入河流湖泊,使水质富营养化,水体丧失自净功能。
伴随着水污染的加剧,很多安全事故也不断涌现。2007 年5 月,太湖蓝藻爆发造成江西无锡市数百万群众饮水危机;2008 年,南方雪灾过后,广州白云区白沙村的居民饮用受污染水而中毒。一系列的水污染事故都表明,解决水污染依然任重而道远。
水污染不仅影响工业,农业,还会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影响。一方面,城市污水会腐蚀工业设备和器材,影响产品的质量,另一方面还直接危害人体健康,给我国经济造成较大损失,所以必须引起高度关注。
二、主要污染源及其特点
城市的生活污水主要来源于生活用水和工业发展排放的工业废水。在生活污水中,洗涤用水和厨房污水占很大部分。而且在城市中,生活区、商业区和办公区都错综复杂,特别是餐饮洗浴行业更是遍布城市的各个角落,这些污水都在没有经过处理的情况下排入水环境,所以我国城市污水呈现出数量大、范围广的特点。每当遇到雨水天气,特别是特大暴雨或洪水到来之时,大量的污染物被冲进河流,一些有毒物质以及居民的生活垃圾等都会造成地表水的严重污染。
三、水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良好的水环境对工业发展和人们生活都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在水污染防治方面,虽然我国已经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也取得了较大成就,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
3.1 城市水污染治理技术有待提升
目前,我国很多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和污水处理意识方面还不够强,很多城市甚至还没有污水处理厂,即使有的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够完善,效率和质量都十分低下。而且,不同的城市,污水处理技术也不一样,在发达城市,他们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污水处理技术,比如北京和上海等地区,污水处理工艺十分先进,包括AB、改进的A2/O、CAST 以及其他形式的SBR 等,这些地方的污水处理技术甚至比一些发达国家还要领先。而一些相对落后的城市在污水处理技术方面则也表现的十分落后。
3.2 城市水污染治理的政策亟需完善
污水治理必须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而政策的制定也必须从我国城市水污染的现状出发。目前,单一的污水集中处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不仅会造成成本的大幅度增加,更会使整个处理过程复杂化。集中处理将消耗更多的电力,造成资金的严重浪费。而且我国的污水排放标准和水环境质量标准存在严重脱节的现象,加上目前的污水收费制度已经不符合社会的发展要求了,所以完善城市水污染治理的相关政策显得越来越必要。
3.3 城市水污染和安全事故呈现逐年加剧的趋势
据统计,我国城市买年有200 亿立方米的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排放到江河湖海中。如果这些数据加上农村地区的污水排放量,那将是更加庞大的数字。随着农村地区城中村改造的不断推进,很多农村逐渐向城市转变,这就造成城市水污染的不断加剧。而且,一些大型的工业靠近居民区,工业废水给人们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水污染事故也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四、城市水污染的防治措施
4.1 因地制宜,建立行之有效的污水治理模式
城市污水治理的重要思路就是要做到因地制宜,结合城市发展现状。所以,针对城市水环境的污染源,需要坚持集中控制和分散治理相结合的原则。对于生活污水就需要集中治理,而要促进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就需要采取分散处理的方式。
4.2 完善制度,促进水污染治理科学规范运行
美国的《水污染法》对水环境和污水排放标准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在制度建设方面也亟需加强。首先,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法律,制定严格的法律法规,对我国水环境加以保护;其次,需要建立水污染惩罚机制,对企业发展过程中造成的水污染制定严格的标准,如有违法按照标准进行惩罚;再次,需要完善监督制度,鼓励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到水污染处理工作的监督中去,促进工作的有效推进。
4.3 加强宣传,提高全民节约用水意识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所以在水污染治理方面,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对环境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市民的节水意识,并鼓励市民积极参与到水污染治理中去。在一些小城市中,各级政府也要注意开源节流,严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水资源的良性循环,实现经济与生态的协调发展。
4.4 运用经济手段,促进水污染治理的市场化
现阶段,我国排污收费制度还不是特别成熟,收费过高会引起企业的不满,收费过低则达不到有效的防治作用。所以,在污水处理收费方面,需要加大改革步伐,不仅要界定污水处理企业成本核算的范围,而且要形成有效的经营机制。努力做到专款专用,通过有效措施推动城市污水处理的正常运行。在生活污水方面,则需要遵循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并对有关责任人进行合理收费。
4.5 大力开发污水处理技术,完善城市排水系统
传统的污水处理技术不仅运行复杂,而且成本较大。所以,必须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效低耗的污水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厂建设方面,必须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在节约成本的情况下,尽可能多的提高城市污水的处理效率,并做到有效防治。此外,在城市排水系统方面,市政建设需要采取合流制和分流制相结合的方法,在居民集中区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确保城市污水的合理排放。
五、结束语
在积极的宣传和教育引导下,我国居民对环境保护,节约使用水资源,控制污染方面有了很大进步,而保护城市水环境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因此,只要我们不断努力,将会看到我国水环境的改善,社会环境的改变。
参考文献:
[1]冯建春,王金慧,孔蕾.城市水污染现状及其防治[J].科技信息.2008(35)
[2]王福胜.城市水污染防治浅见[J].工程建设与档案.2003(02)
[3]杨和平.城市区域水质污染探讨[J].西安工业学院学报.2001(04)
篇4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资源化利用;物业化管理;武汉城市圈
1 引言
自2004年始,“武汉城市圈”被列为中部四大城市圈之首,湖北省政府明确提出武汉城市圈建设“四个一体化”基本思路[1],历经8年的建设,武汉城市圈域经济快速增长。但是,快速发展的背后,武汉城市圈生态环境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本文通过对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程度的调查,了解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过程中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并据此深入了解变化的原因和结构,为研究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和制定相关政策服务。
2 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现状
在国家及湖北省各项重点基础项目建设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大力支持下,由武汉、黄石、鄂州等9个城市构成的武汉1+8城市圈域经济社会获得了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武汉城市圈域GDP占湖北省GDP的比重已达60%,并逐年稳定增加,在湖北省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了举足轻重的经济地位[2]。但是,相比于武汉城市圈城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圈域内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而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总的来说相对滞后,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和科学管理等方面存在许多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2.1 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
在农业生产活动中,N、P等营养物质、农药以及其他有机或无机污染物质,通过农田地表径流、壤中流、农田排水和地下渗漏,形成对水环境的污染。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化肥污染、农药农膜污染、畜禽粪便污染以及农业废弃物污染[3]。据统计,面源污染约占总污染量的2/3,其中农业面源污染占面源污染总量的68%~75%,农业已经成为武汉城市圈水体的第一污染源。武汉城市圈农业面源污染具有排放主体分散、隐蔽,排污随机、复杂和不确定等特点。
2.1.1 无机肥流失的影响
施用无机肥是当前农业增产增收的重要措施之一。由于有机肥堆放麻烦,肥效慢,肥力不足,所以农村大量使用无机肥。2010年武汉城市圈域耕地面积与化肥施用量如下表1,圈域内农村近些年平均使用无机肥折纯量约为140万t。过量施用无机肥不仅造成土地中有机质与无机质比例失调,同时由于无机肥中N、P、K比例的失调,使无机肥利用率只有35%~40%,而剩下60%~65%的营养元素或经大气挥发,或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使水体产生富营养化[4,5]。
表1 2010年武汉城市圈域耕地面积与化肥施用量
病、虫、草害对农作物的产量及质量有着严重的破坏影响,农药、草药对其起到不可估量的预防作用,确保了农户的收益。但农药过多过滥的使用给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带来了严重的破坏。一方面,农药在杀虫的同时也杀死了天敌,打破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另一方面农作物只能吸收利用大约有1/3农药,剩下的2/3进入了水体、大气、土壤及农副产品中,并可能会通过食物链传递、富集形成危害,直接威胁到人体健康。在农业增产增收中,农膜的使用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生产中的农膜回收程序麻烦,回收利用率不高,使得约70%的农膜被丢弃。丢弃的残膜难以分解,对土壤的危害极大。
2.1.3 畜禽粪便的影响
畜禽粪便随意排放给水体带来严重的污染。在武汉市规定养殖业实行规模化养殖,并且规模化养殖场必须设在城市外环以外。但并没有具体规定这些养殖场所要达到的治污指标,其中70%以上未经任何处理就直接排放,污染了空气和水源,并且会滋生病菌。集约化、规模化养殖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成为农村经济的增长点,但由于污染防治措施不到位,带来的污染问题日趋严重。据统计,2010年武汉城市圈农村全年生猪、肉用牛、肉用羊出栏分别为:171977万头、25万头、10455万只,家禽出笼3259725万只。“畜禽粪便排泄指数”计算方法是参考《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中的计算公式,2010年武汉城市圈域农村出栏畜禽粪便的产生量分别为:猪粪尿排放量为9,114.78万t,家禽粪尿排放量为3,911.67万t,羊粪排放量约为750万t,羊粪排放量为177.65万t(表2、表3)。这些粪便严重污染了水体、大气以及农村环境,使得污染水体中N、P含量、BOD含量和粪大肠菌群激增,并通过渗透作用使地下水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2.1.4 农业废弃物的影响
农作物秸秆是主要的农业废弃物。最早农作物秸秆除了用作炊事燃料、牲畜饲料外,其余基本制成有机肥料进行还田。如今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生活能源燃气化、饲料精细化,加上农村务农劳动力不足,费时费力的秸秆还田渐渐被无机肥所代替,使得农忙收获后的大量作物秸秆被丢弃,成为农村环境新的污染源。椐不完全统计,武汉城市圈农村每年约产生967650万t农业废弃物,其中52%以上弃之不用,很多地方直接将秸秆焚烧在田间,既污染了空气又浪费了资源。2012年6月11~13日连续3天全国性雾霾天气,武汉城市圈尤其严重,通过环保部门监测结果可知在东北风与下沉气流共同影响,空气中植物性有机碳含量明显升高,有关专家称与农村地区燃烧农作物秸秆有关。
2.2 乡镇工业化的的影响
乡镇企业在给城市圈内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严重地破坏农村生态环境。乡镇企业排放的三废等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远远大于环境承载能力[6,7]。有些企业虽有治污设施,但考虑到成本问题,长期闲置,没有正常运行,废水不经处理,直接入河,通过河流造成了跨区域、跨流域的环境交叉污染,给整个圈域农业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2.3 生活废弃物的影响
随着武汉城市圈内经济的城乡一体化,各种不易降解外包装,如一次性塑料袋、方便碗筷等,由于其干净、方便、省事等优点受到人们的喜爱,已在农村普遍使用。这些不易降解的外包装在使用后,大多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就被随意丢弃,导致产生的垃圾中难降解的有机物质迅速增加。此外,这些废弃物长期露天堆放会产生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有害气体从而污染大气,同时在堆腐的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并且会通过化学反应将废弃物中的重金属溶解释放出来,重金属和病源微生物又会通过渗透作用造成地表及地下水的污染,给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造成巨大的威胁。据调查人员走访发现,武汉城市圈有些村落池塘已经是“垃圾覆盖”,并且产生黑色带有难闻味道的黑水。若按照人均日产生垃圾量为1 kg,日用水量为100L计算,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武汉城市圈1287.56万农村人口共产生生活垃圾1287.56万t,生活污水115.47万t。据对农村生活垃圾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有机垃圾中有机质占10.1%~16.6%,全氮占0.37%~0.88%,全磷017%~041%,全钾占1.57%~2.43%,这说明有机物和植物养分含量较高,适合生物处理后农用,释放的有机污染物及营养盐是造成农村地区非点源污染的重要来源[8~10]。
3 治理武汉城市圈域农村污染措施
3.1 资源化利用与生态补偿机制
推进武汉城市圈域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修建粪便处理设施,畜禽养殖户修建沼气池;非养殖户修建化粪池,生产优质有机肥还田。推广武汉城市圈稻田秸秆覆盖还田、秸秆机械化还田、秸秆养畜、秸秆生产食用菌等技术,促进秸秆综合利用。同时武汉城市圈内各地方政府应及时地引进生态补偿机制,以调动社会各阶层和团体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武汉城市圈社会总体的力量,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农业循环经济等。鼓励武汉城市圈内各村镇使用高效、安全、低毒农药产品,推广新型植保机械和实用技术,提高农药的使用率。
3.2 合理制定乡镇企业排放标准
武汉城市圈域资源丰富,乡镇企业数量众多,分布范围广,对这些乡镇企业环境整治成为武汉城市圈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点[11]。加大对武汉城市圈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力度,对环境治理设施不完善、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企业要责令限期整改完善,对无污染处理设施的要坚决取缔;严格防止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中的重污染项目向农村转移,坚决控制发生新的污染和生态破坏。要引导企业调整能源结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使乡镇企业沿健康的轨道发展;引导乡镇企业适当集中,建立乡镇工业园区,实行乡镇工业污染的集中控制,真正实现环境保护与农村经济同步发展。
3.3 建立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体系
目前在治理城市环境污染的有效手段之一是环境物业化管理,这一手段也适用于武汉城市圈域内的农村地区。首先应该通过试点建立环境物业化管理示范村镇,获得和积累一定经验后,面向整个武汉城市圈域内建立农村环境物业化管理体系[12],从整体上提高农村环保工作的效果和效率。根据农村生产生活的季节性进行合理规划物业管理。比如,在农忙季节主要是分类收集农业废弃物,加以资源化利用和集中处理。比如,在春节等大型节假日中,物业管理应把重点放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因为在这些时候除了基本的消费的垃圾外,还有大量的礼盒包装等废弃物。农村人扎堆消费的特点,在春节时期,也是农村人举行婚礼、宴请宾客的高峰期。农村流动餐馆的餐饮废弃物污染表现得尤为突出,此时既需要物业部门加大力度收集与处理,同时环保部门也要倡导农民健康环保的消费观念,少用一次性用品,多用消毒的餐具。
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个方面的齐头并进、协调合作,通过武汉城市圈域内各级地方政府的政策引导、各种基础设施项目带动、污染物排放标准与规范、物业化管理体系试点示范等方式,建立以村为基本单位、农户为基本服务对象的环境污染治理服务体系。以治理农业面源污染为切入点,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清洁工程,来解决武汉城市圈域内农业生产与农村生活中的污水、农作物秸秆及生活垃圾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对武汉城市圈域农村环境污染进行治理,有利于建设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农村社会,促进武汉城市圈农村经济良性发展,在保障农民农业增收的同时,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贾 嘉,丁慧玲.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加快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2010(12):117~118.
[2] 湖北省人民政府.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环境保护促进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意见[R].武汉: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告,2010.
[3] 胡江湖.宿松县农村环境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安徽农学通报,2009,8(10):129~130.
[4] 米长虹.农药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防治技术[J].农业环境与发展,2000,17(4):23~25.
[5] 郭冀峰,李 胜.水环境综合治理技术在农村地区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0):10868~10869.
[6] 苏廷良.乡镇工业发展中的污染治理模式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8.
[7] 封琦君,吴浩汀,白永刚.化学工业园废水处理技术探讨[J].江苏环境科技,2008,21(1):32~34.
[8] 王建龙.生物固定化技术与水污染控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9] 刘永德.太湖流域农村生活垃圾产生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5,24(3):533~535.
[10] 国家环保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4版)[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篇5
关键词:吕梁市;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
随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断增加及人类对自然环境破坏的日益加剧,地质环境已经极度衰弱。我国国土面积广阔,地貌类型复杂多样。近年来,各地地质灾害频发,如山西省吕梁市因其地质灾害“全、重、多”等特点,已经成为有名的重灾区。各级政府逐渐认识并重视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工作,各地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也日益增加。
一、吕梁市地质灾害现状
(一)吕梁市地质环境
吕梁市位于山西中部西侧,因其位于吕梁山中段而得名;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雨热同期,年降水量差距悬殊;地质构造复杂,地理条件特殊,既有山地、丘陵,也有盆地、河谷,地势中间高两翼低,高低落差大;地处黄土高原,植被覆盖率低,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位于黄河流域,黄河干、支流流经该区域,平均水资源总量较大,但水资源分配不均衡,丰水期多为汛期。
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境内煤炭资源丰富,煤炭产业也是吕梁市的支柱产业。长期以来的挖掘开采给本就脆弱的地质环境带来了极大的影响。崩塌、泥石流、滑坡、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频发。
(二)吕梁市地质灾害现状
吕梁市91.8%的国土面积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其地质灾害类型齐全、灾害发生较为频繁且受灾程度较为严重,隐患点多面广,是全省地质灾害重灾区之一。《吕梁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根据灾害易发程度对辖区进行划分,其中高易发区10个,中易发区6个,低易发区4个。现有地质灾害隐患点2097个,其大型7个、大型28个,中型332个、小型1730个。灾害类型主要有崩塌、滑坡、地裂缝、地面塌陷、泥石流等。另外有采矿形成的采空区面积800平方公里,引发塌陷、地裂缝等527处。有统计以来,全市已发生地质灾害966起,因灾死亡321人,主要涉及崩塌、滑坡,已发生地质灾害的分布面积大于6000平方公里。地质灾害预测经济损失11亿,预测受威胁人数超过22万人。
(三)吕梁市地质灾害类型分析
1、崩塌。吕梁境内崩塌灾害(隐患)点共有849处,是其主要的灾害类型。主要分布范围:兴县、岚县、方山县、离石区、柳林县、中阳县、孝义市。通过对比吕梁市行政区域图发现,崩塌隐患点在吕梁境内分布较为广大,除东南、西南及南部地区外,大部分区域都存在崩塌隐患。2015年5月12日临县石白头乡石白头村移民新村发生一起黄土崩塌,12间平房受损,2人受伤;5月19日临县兔坂移民新村发生一起黄土崩塌,33间房屋受损,2人受伤,7人死亡。
2、滑坡和泥石流。吕梁境内山地、沟谷较多,山高坡陡,植被稀疏,土壤松软,降水多为暴雨,集中的降水使得土壤粘聚力降低。山地区域的滑体自重加大,加之多方面的因素致使滑坡灾害发生。沟谷内,强降雨对残坡上的土壤和堆积物进行冲刷,造成泥石流灾害,甚至有的沟谷出现泥石流灾害重复发生的现象。每年的汛期是滑坡和泥石流的高发时期。
3、地裂缝和地面塌陷。309处地裂缝隐患点和128处地面塌陷隐患点多是由于人们过度挖掘开采煤炭造成的。2011年,临县庞庞塔村发生大规模塌陷,地面出现巨大裂缝,整个村庄被迫整体搬迁。
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对策
地质灾害的发生给社会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害。近年来,我国各级政府部门都在不断加大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的投入和扶持力度。为了在地质灾害防治和治理工程施工中,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施工安全,减少施工人员和损伤和财产损失,需要形成一套安全且行之有效的管理办法。
(一)从宏观方面加强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
1、建立专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监管机构。虽然我国对不同行业的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体制做出了明确的规定,但在实际工作中各地方政府对于工程的监督和管理存在着把关不严的现象。我国没有设立专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监管机构,缺乏相关的专业技术人员;而国土资源部门在对工程进行验收时,通常只是查看相关施工档案资料,并未对工程质量进行实地检验。因此,国家应建立专门的地质灾害治理工程质量监管机构,培养专业技术人才。
2、建立健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健全相关制度,以制度明确安全责任人,细化安全管理办法,强调安全施工规范。对各项工程制定有针对性、与施工步骤相符的各项制度,并形成安全手册,使之成为治理工程安全施工的指导性文件。
3、加强对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审批。勘察、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构成了整个工程的主体。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因其特殊性,对工程的各个环节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强资质审批,提高准入门槛,有助于保证工程的保质保量的顺利完工。
4、制定治理工程施工人员准入和培训制度。地质灾害危险性大,且有原地重复发生的可能性,其治理工程对专业和技术的要求较高,严格制定治理工程施工人员准入制度,有利于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对于符合条件进入的施工人员,需定期进行安全知识和专项技术的培训;对于一些流动性较大的临时工和农民工,需进行法律法规、劳动纪律、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及行业技术等方面的安全知识培训。除此之外,需对施工现场所有人员和可能进入施工区域的人员进行现场危险源和事故隐患的辨识教育,加以防范,避免重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二)从微观上保障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的施工安全
1、建立安全施工指标体系。制定治理工程施工安全计划,明确安全工作目标和第一责任人,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进一步推动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强化施工安全的主体责任,保证安全生产管理费用的预算和使用符合相关法律制度。
2、加强施工监理单位的责任意识。监理单位根据行业准则、相关制度和监理流程对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合同、分包施工单位审核、施工进度、施工质量、施工安全、竣工验收等方面进行严格审查和管理。
3、建立安全自查长效机制,消除安全隐患。施工过程中开展安全自查并使之成为常态化工作,有利于查找并消除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施工中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开展安全自查时,要深入施工现场,重点检查各危险源、施工设备和施工人员劳动条件、安全防护等环节。
4、加强对分包施工单位的管理。在选择分包施工单位时,不仅要严格审核其施工资质,还需确保其达到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的要求;与分包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合同,明确双方的安全责任和义务。
5、制定施工现场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为提高施工单位及现场人员对于突发事故后的应对和处置能力,确保在事故发生时能快速、有效地进行救援,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控制事故产生的影响,在工程施工前,需制定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三、结语
随着国家对地质灾害治理工作投入的不断加大,治理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的问题日益凸显。探讨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施工安全相关对策,有助于确保治理工程顺利完工,消除地质灾害隐患,预防各项地质灾害的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刘明建.浅析地质灾害现状与治理工程施工安全对策[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3,(21).
[2]宋拴萍.吕梁市离石区地质灾害概况及防治建议[J].山西建筑,2014,(35):78-79.
篇6
【关键词】古城子河;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一、古城子河概况
古城子河流经刘山-古城子地区,是浑河抚顺段的重要支流。古城子河水系包括支流杨柏人工河、刘山河及演武地区的演武沟,总汇水面积318平方公里,干流长度55公里,百年一遇洪水1675立方米/秒。古城子河上游受英守水库的控制,枯水期自然径流偏小,受沿途污水排放影响,包括支流河在内,河道雨季期间河道水体处于轻度污染状态,旱季属于严重污染。杨柏河发源于抚顺大东村,原杨柏河经过南花园、杨柏堡于西五街北汇入浑河。1936年至1939年,抚顺炭矿将位于杨柏河两岸的古城子、杨柏两个露天坑合并为现在的西露天矿,开凿一条从南花园经刘山至五老屯共计6000米长、20米宽、6米深的人工河道,将杨柏河改道后导入古城子河。刘山河即刘山明沟,位于古城子河东、杨柏河西,发源于南邱家楼子,河水过去曾经流经现在的刘山地区,向北流入浑河。1936年开发杨柏露天煤矿时,将刘山河水导入杨柏人工河后流入古城子河。演武沟位于古城子河西侧流域,是由山体洪水冲刷出的一条雨水明沟,属于季节性小河流,在演武街北端排入古城子河。
二、古城子河流域排水现状
由于华山社区整体迁移,排水量预测未列入华山社区。预测刘山古城子地区近3年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5‰。两个地区2020年的排水量预测值合计为3.62万吨/日。重新规划的演武地区纳入了望花经济开发区的范围,作为开发区的西部工业园区,根据望花区经济开发区的总体规划,演武工业园区内2020年约产生污水量1万吨/日,演武街两侧居民2020年约产生污水量0.2万吨/日。合计污水排放量为4.64万吨/日。
三、古城子河流域污染情况
古城子河沿途接纳了大量的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具体排放情况见表1。从监测结果分析,古城河口断面属劣Ⅴ类水质。各监测项目中,除总磷平均值超标外,其余项目平均值符合Ⅳ类标准。
主要污染指标为总磷、石油类、化学需氧量等13项指标。一次值超标项目有生化需氧量、挥发酚、氨氮和总磷。污染水质呈有机、生活污染特征。无论在雨季还是旱季期间,都有污染现象存在。
四、古城子河目前污染的原因
首先是刘山地区古城子河支流杨柏河污水管网堵塞,多处检查井外溢大量生活污水直排进入古城河;其次,刘山污水泵站虽然在2009年已经建成,但由于特殊原因,该工程建成后长期没有移交给正规管理部门,目前其水泵和格栅设备已经失修损坏、无法使用,生活污水溢流入河。并且,由于泵站一直未正常运行,其前端的污水截流干管也一直未发挥其功能,污水通过检查井向人工河外溢,管道堵塞严重,需要清通处理;再次,演武地区居民生活污水由新生桥铁路桥南30米(左岸)直排古城子河;第四,演武垃圾场渗滤液部分排入古城子河;最后,杨柏河道两侧五老桥、新抚望花交界等多处垃圾,污染河流。
表1 2014年古城子河水质监测结果 (单位:mg/L)
断面
断面
名称 功能区
类别 统计指标 溶解氧 化学需
氧量 生化需
氧量 挥发酚 氨氮 总磷 水质
类别
古
城
河 Ⅳ 监测次数 12 12 12 12 12 12 劣Ⅴ
最大值 11.0 31 7.0 0.0130 1.913 1.23
最小值 4.5 13 2.2 0.0002 0.012 0.21
平均值 7.8 23 4.4 0.0037 0.762 0.44
超标率% 16.7 8.3 8.3 33.3 75.0
最大超标倍数 0.0 0.2 0.3 0.3 3.1
五、对古城子河污染治理策略
(一)启动刘山污水泵站。刘山泵站设计规模为2万吨/日,最高时变化系数1.5,最高时污水量为1250吨/时。泵站已经安装了3台潜水离心排污泵,以及1台机械格栅。目前需要将损坏3台污水泵和1台机械格栅全部予以更换。更换的3台污水泵采用潜水离心排水泵工作方式为2用1备。水泵配套的控制柜也一并更换,采用一控三的软启动控制柜。格栅更换为回耙式机械格栅除污机。
(二)刘山污水截流干管清淤。南花园桥至刘山棚户区段的污水截流干管,在杨柏人工河河道中铺设,由于刘山泵站未运行,该截流干管也一直没有发挥效益,污水通过污水检查井向人工河内外溢,堵塞严重。在改造刘山污水泵站的同时,应该对管道进行清淤处理,同时修缮河道内的污水检查井。
(三)新建千金地区污水截流干管。古城子河截流干管尚未延伸到杨柏河上游的千金乡地区。千金乡地区距离南花园约5公里,目前千金乡约5000人住上了楼房,污水排入古城子河道。该地区需要新建污水截流管道,管道经过南花园地区接入刘山污水截流干管内,减少千金乡生活污水对河流的污染。
(四)演武污水截流。对演武地区居民生活污水及渗滤液部分排入古城子河进行截留,演武地区目前没有完善的污水系统。这一地区受煤矿废弃物堆积的影响,地势极不平整,居住条件恶劣。汪良棚户区的住户和小型企业已经基本迁出,但以演武街道为主的演武棚户区建设尚未开展。演武地区污水最终需排入古城子河污水截流干管,而污水截流干管铺设在古城子河的东岸,因此需建设污水泵站1个。泵站接纳望花经济开发区内刘山――演武线两侧地块内的污水,以及演武街两侧能自流排入的污水。泵站设置在演武污水干管的终点――演武街、古城子河与矿务局汪良电线所夹的三角地之间,泵站提升演武地区的污水过古城子河到古城子河污水干管中。
参考文献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S].
篇7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
中图分类号:TV52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我国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水利工程项目数量日益增加,这对水利项目的管理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水利工程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设施,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对于水利工程而言,建设是基础,管理是关键,使用是目的。“三分建,七分管”,工程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利工程的效益发挥以及工程的正常运行。因此,加强水利工程管理工作,确保已建工程安全并处在最佳工作状态,发挥、挖掘工程的潜力,更应放在工作的首要位置。实践表明,一个工程即使有缺陷,如果针对具体问题,采取有效措施管好、用好,在运用过程中,不断加以改善,仍然可以发挥很大作用;反之,一个较好的水利工程,如果管理不善,不断损坏,也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
1 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现状
1.1 基本资料不详
基本资料不详是管理审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之一。对于水利工程管理,当地的地质、水文、气象、水资源等基本情况直接涉及管理方案的选择。计算公式的引用、参数的确定等问题,这些基础资料不详或不准确。将直接导致管理失误,因此,管理部门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现有很多项目由于时间紧或为节省开支,采用以往资料或其他地区的资料进行管理,而在实际管理中发现与实际情况不符,就要进行管理变更,这不仅给管理审查带来麻烦,而且会造成工期拖延甚至施工方索赔等一系列问题。
1.2 工程设计施工不规范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使得大部分水利建筑给人们的印象是粗老笨重。
1.3 水利施工单位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工作疏忽,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
1.4 监控措施检测手段落后
有的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2 加强水利工程管理的具体有效措施
2.1 确保管理基础资料的真实性
我国现行各种水文计算规范中规定,在水利水电工程管理中,要对水文基本资料进行严格审查、复核。工程管理受基础资料、推算、环境、人为因素等方面的主、客观的干扰,或多或少存在成果评判上的差异,这就决定了对工程管理相关资料必须认真核查,才能保证工程管理的可靠性和真实性。管理中新引用的基本资料、数据、时期等都要满足两条要求:十分可靠;适应研究对象精度要求。
2.2 抓好设计环节
设计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在建设项目确定以后,设计就成为基本建设的关键问题,在保证质量,节约投资,建成后能不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果的前提下,设计工作起着决定作用。
2.3 加强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工程管理中发现的很多问题往往不是由于管理水平不够造成的,而是由于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态度,工作疏忽引起的(如某些前后矛盾或计算错误的内容),因此,管理人员一定要解放思想、端正态度,充分认识工程管理的重要性,树立精品意识,加强自身管理水平,不断更新管理理念,注重国内外水利水电工程管理新概念的引进和运用。
管理部门要加强相关的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积极组织管理人员参加有关业务部门组织的培训、学习和考察,及时的更新管理思想,并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积极引进高、精、尖的管理人才,解决大量管理的难题,完成工程管理项目,还可以通过日常的工作带动管理团队整体的管理水平提升;每个管理者要注重日常相关工程资料、信息的搜集和积累,增强管理工作的灵活性,工作中不去生搬硬套,拿出具有针对性和具有独创性的管理方案。同时,制定出相应的管理等方案,真正做到了为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指导性的管理文件,使每一项管理都经得起推敲。
2.4 重视施工质量的管理与控制
与水利工程施工相关的各个组织和单位,要立足于水利工程项目的实际和要求,在不违反国家、地方及行业技术标准和规程的前提下,对施工组织计划进行认真编制,确保其科学性、合理性,为水利工程的顺利施工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
要把工程项目进行分阶段、分项管理,将质量管理的职责落实到部门和个人,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并加强对施工环节的检查与验收,确保每个施工环节的质量都能符合合同的标准,达到用户的要求。
要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在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是实现水利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对于施工相关的信息进行汇总和分析,提供必要的参考依据。同时,可以安装相应的实时监视系统和预警系统,使现场施工的质量在实时监督和控制之下。
3 结语
总而言之,水利水电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设施,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水利工程投资管理也逐步向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的模式转变,但仍需要不断的去完善。因此,水利工程的管理必须严格遵守基本规程规范,不断提高水利工程管理水平和管理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只有这样,水利工程管理就能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就能更好的为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
[1] 于凤清,周涛.浅议小型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0(02).
[2] 李贵辉.浅谈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管理[J].知识经济,2011(07).
篇8
论文摘要:教师职业压力大是当前教育界一个比较普遍的共识。教师职业压力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应该高度关注教师职业压力问题。文章描述了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从多方面分析了教师职业压力形成的原因,提出了缓解教师职业压力的应对措施。
一、教师职业压力的现状
当今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多重转型相叠加的时期:经济体制在转变,社会体制在转型,道德规范在转换,也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现代社会。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并且在社会的进步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职业压力普遍存在于各行各业中,而教师职业的特殊性,也使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尤其在当今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的形势下,国家和社会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更加重了教师的负担,增加了教师的压力。
教师职业压力过大可以说是一种心理疾病。教师体验到的职业压力,在教师的心理与行为的各个方面,使教师的心理、生理、情感、认识、行为等方面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在心理方面,易焦虑,情绪异常。在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缺乏精力,对疾病的抵抗力下降。在情感方面,易情感失常,体现为职业观热情和动力的丧失。在认识方面,自我效能评价下降,体会不到成就感,产生职业厌倦。在行为方面,职业压力大的教师会行为冲动,减少与学生的交往,易与学生发生冲突,同时对工作失去兴趣,工作积极性低。
据重庆晚报联合重庆市政府公众信息网进行的“重庆教师职业压力与心理健康大型调查”结果显示:1117位老师参与此次调查的教师中,近80%的教师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感到累,88%的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46%的老师表示,最大的压力来自“所做的工作不能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与回报”。
几乎参与调查的所有老师都表示目前在工作中出现倦怠。据统计,有38%的老师出现了中度工作倦怠,41.7%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而对于抑郁的心理问题,绝大部分的教师找不到有效的手段来减压,近90%的教师遇到压力选择“逃避”和“消极等待”。
调查显示,有64.2%被调查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63%的教师甚至还表示后悔选择这个职业。仅有12%的老师表示学校曾提供过心理知识培训与辅导,这远远跟不上需求。
据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组织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和新浪网联合进行的“2005年中国教师职业压力和心理健康调查”中数据显示:(1)超过80%被调查的教师反映压力较大;(2)近30%被调查的教师存在严重的工作倦怠,近90%存在一定的工作倦怠;(3)近40%被调查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不佳;(4)20%被调查的教师生理健康状况不佳;(5)超过60%被调查的教师对工作不满意,部分甚至有跳槽的意向。
由于教师这一职业的特殊性,教师的职业压力还会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身心发展造成不可估量的不良影响。所以笔者认为应该高度关注教师职业压力问题,详细了解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各种原因,并从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缓解教师的压力,给广大教师“减压”,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
二、教师职业压力的形成的原因
造成教师职业压力的主要因素有:应试教育、工作负担、角色职责、社会地位、学历职称和教师自身等六个方面。
(一)应试教育因素
虽然目前国家和社会在不断地推广素质教育,但是多年来应试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资源的短缺,使得升学考试的成绩仍然是各个中小学的主要成绩。高校中各种的资格考试,例如英语、计算机等也是高校评比的重要指标,学生就业的重要参考。因此教师面临的考试压力绝不亚于那些面临升学考试的学子们。
(二)工作负担因素
对于教师来说,每天并不是简单的8小时工作制,除了正常的上课任务外,还要进行课下的备课、修改学生作业和对学生进行课外辅导等,基本上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在10小时以匕。
(三)教师角色职责因素
教师职业角色压力可以说是教师行业特有的压力源。教育教学过程是一个复杂的人际活动的过程。教师的工作对象是有思想感情、有主观能动性的各种的人,这一特点决定了教师工作的复杂性。现在的大中小学生接触面广,获取知识的渠道多样化,他们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等信息渠道获得大量的课前知识,学生成为多种文化资源的占有者,教师职业的权威性不断削弱,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教师会感到紧张和不安,因而产生了相应的压力。另外,教师职业角色具有多重性和角色冲突的特点。教师工作的性质决定了教师要扮演多重角色,比如学生知识的传授者和管理者、学生的朋友、教育科研人员等。正因为教师扮演着如此多的角色,所以当角色无法协调时,角色冲突也就产生了。当教师不能很好地实现多种角色的转换,就会造成了心理矛盾和冲突,加重心理负担。
(四)社会地位因素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期,社会的变化对教师的生活和工作冲击很大。不乐观的地位、工资和职务提升前景也是教师职业压力产生的原因之一。教师的经济地位是在教师整体地位中权重最大的一个层面,而经济收入低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教师的社会地位,甚至影响他或她在学生中的权威性。
(五)学历科研职称因素
教师学历层次和教学科研成果是衡量高校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所以学校及其教师都非常重视。
当前社会,对教师的学历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教师要通过不断的培训、进修、读研和读博等途径不断更新知识。广大教师的日常工作是教育教学。但是在教师的职称评定中,除了教学成绩外,学历因素和科研因素都占很大的评定因素比例。教师为了评定职称,除了提高学历层次外,还要通过承担课题,等方式承担繁重的科研工作。否则不但能影响职称的评定,还能影响教师个人的职业发展。所以学历职称因素对教师产生了不小的心理压力。再加上评定职称过程中的一些不正之风,致使教师心理压力更加严重。
(六)教师自身因素
教师自身的人格因素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每个人的人格特征都不尽相同,每个教师的人格特征也是如此。教师个体自身的人格特征对职业压力的产生也有直接影响。教师人格特征中往往存在一定的不良因素,如怯懦、自卑、孤僻、狭隘、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性格内向、敏感等。因此在处理日常工作时经常会处理不当。在面临同样的压力时,具有这样人格特征的教师往往不能采取适当的方法处理,容易造成教师自身的心理压力。
另外一些教师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不足。每个教师都会面临各种的压力,有的教师能采取积极的办法去应对并缓解,而有的教师自我心理调节能力差,所以难以摆脱压力。长期的压力积累以后,进而影响心理健康。
篇9
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建议
一质量控制概述
1.1 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动态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综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各项建设目标之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目标协调来保证建设目标的组中实现在展开项目综合依据时首先要开展单目标控制和阶段目标控制,才能为开展项目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1.2 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二 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②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③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三 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研究
3.1 人员的控制
加强人员资质审查要求,明确必须持证上岗。工程建设一般要求领导者应具备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一定的文化素质,丰富的实践经验。项目经理应从事工程建设多年有一定的经验,且具备相应工程要求的项目经理证书。各专业技术工种,应具有本专业的资质证书,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监理工程师应具备水利水电工程监理工程师执业资格。加强对技术骨干及一线工人的技术培训。在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队伍的构成基本是以农民工加包工头的形式,绝大多数人没有经历正规的专业技术教育,主要从事比较单一的施工内容。
3.2 材料的控制
对于工程中使用的材料、构配件,承包人应按有关规定和施工合同约定进行检验,并应查验材质证明和产品合格证。材料、构配件未经检验,不得使用;经检验不合格的材料、构配件和工程设备,承包人应及时运离工地或做出相应处理。
明确质量标准。合格的材料是工程质量保证的基础,对于施工中采用的原材料与半成品必须明确其质量标准及检测要求。国家及部颁标准对中小型水利工程全部适用,在质量控制过程中不能降低要求与标准。
3.3 机械设备的控制
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因工程而宜的原则,按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性能可靠、使用安全、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使其具有工程的适应性。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机械设备要考虑要现实情况,切合实际的配置机械设备。
旧施工设备进入工地前,承包人应提供该设备的使用和检修记录,以及具有设备鉴定资格的机构出具的检修合格证。经监理单位认可,方可进场。
机械设备的使用操作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的制度。
3.4 工序质量的控制
工序质量即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质量的控制就是对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控制和工序活动效果的控制,从而达到对整个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工序质量控制是施工技术质量职能的重要内容,也是事中控制的重点。因此控制要点有:
工序质量控制目标及计划。确立每道工序合格的标准,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每道工序验收检查制度,上道工序不合格不得进入下道工序的施工,对不合格工序坚决返工处理。
关键工序。关键工序是指在工序控制中起主导地位的关键工序或根据历史经验资料认为经常发生质量问题的工序。
3.5 检测的控制
一般的单元工程检验由承包人的质检部门进行,报监理工程师签证确认。重要部位的隐蔽工程、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的单元工程,承包人在自检合格的基础上报监理单位,由项目法人组织施工、设计、监理、地质等部门联合检查。
承包人与监理单位都必须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工艺、混凝土配合比等检查,建立相应的实验室,并配备试验设备、有资质的试验人员,对于小型水利工程考虑到工程成本,建议考虑由三方共同确定一个有资质的试验室作为工程检测机构,执行与工程质量有关的相关材料及半成品检测。
3.6 环境因素的控制
①工程技术环境。工程地质的处理是水工建筑物施工的质量控制要点,不同的地质状况会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质量的保证造成不同影响。如气候的突变可能会对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造成影响,有的甚至会严重威胁到工程质量。
②劳动环境。施工场地的狭小会造成大型施工机械设备进场的困难,而不得不换用简单的施工机械,则对工程质量的保证也会造成影响。如在建筑物施工中由于进场道路的不畅与场地狭小,本可以施工商品混凝土进行混凝土灌注桩施工,而改用传统的小推车加现场搅拌机的施工方法,则对工程质量质量也会造成不同影响。
③施工环境。各种不同类型的环境都会对工程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外界环境的干扰因素也会对工程造成影响,如在不断航的河道进行水下疏浚施工,则必须考虑来往船只的航行,安全合理的确定水下排泥管埋设的位置及深度。
④对环境因素产生的影响,要予以充分重视,根据工程特点及具体情况,灵活机动的进行动态控制,把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
篇10
关键词:工程管理;现状分析;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K82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引言: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特别是国家通过扩大国内基础设施建设来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背景下,建筑企业获得了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国内的许多建筑企业在此利好政策下做大做强,无论在市场占有还是领域发展等方面都得到了极大拓展。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建筑工程的管理由于仍然受传统管理体制的影响,已经适应不了新的经济发展环境,经济的高速发展与建筑市场的管理机制出现了不相协调的矛盾,这严重影响了我国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工程建设实行现代化的管理正变得越来越重要。
一. 建筑工程管理的内容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包括建筑质量、建筑成本、建筑进度的控制,这三方面的控制没有轻重区别,处于同等地位。
1.质量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涉及的范围很广,影响质量的因素也很多,但是最主要的要从人(最基础和最关键的因素)、机、材这三方面着手控制。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控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不然可能会造成工程事故等惨剧发生。
2.成本控制
工程的利润是评价成本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成本控制是建筑施工管理的关键工作,只有减少成本,增加收入,才能增加利润。所以,在成本控制时要注意下列原则。
(1)成本最低化原则。施工单位在根据市场价格定制施工定额时要注意成本最低化原则,同时也要根据成本降低的合理性,根据市场价格的变动来进行调整。
(2)全面成本控制原则。全面成本控制原则是指:企业、全员(包括各部门和各单位)、全过程的控制。
(3)动态控制原则。施工成本是存在于整个施工过程中的,所以在施工之前要确定成本;施工时要时刻控制成本;施工后对成本进行总结。
(4)目标管理原则。施工之前要建立相应的成本目标,成本目标的指定要注意合理性。
3.进度控制
对工程进度控制的影响因素有很多,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就是人为因素。下面有几种人为因素影响进度的情况。
(1)对建筑工程的特征和实现的条件的认知不明。譬如:过低估计工程实现的难度等。
(2)施工人员出现人为的失误。譬如:施工人员拖拉、有关部门拖延审批的时间等。
(3)一些不可抗力因素。譬如:工程事故、地震、暴雨等。
(4).其他工程进度管理要做好的工作
二. 建筑工程管理的现状
1.建筑工程中工程质量管理的现状
在建筑工程中对工程质量管理上主要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建筑工程中对工程质量监管的体制不完善。在针对具体的工程质量进行监管时,往往因为相关的管理机制不完善,致使对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无法落到实处,同时也导致了管理人员参与建筑质量管理的积极性不高。第二,对质量检测的体系不健全。当建筑材料进入施工现场时,并没有对材料的质量合格证、出厂日期以及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细致的检测,导致对材料质量的好坏没有一个保障。第三,施工程序上没有严格的把关。在建筑施工程施工的过程中,没有做到对工程的每一道工序进行全程的监测,针对一些关键工程以及隐蔽工程在检查验收时,没有做到严格把关,导致不能及时的发现工程中存在的质量隐患,为后期工程建设埋下隐患。
2.建筑工程中对施工成本的管理现状
工程的成本问题会始终贯穿于整个建筑工程的始终,从工程的投标开始,一直到工程竣工后的账目结算。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通过对材料成本、工人费用、机器设备费用、工程承包以及分包费用等进行统一管理。目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往往因为对成本缺乏相应的管理,造成了很多建筑企业在施工的过程中没有一个明确的资金规划,对成本进行不合理的提升,增加了建筑企业的经济风险,这样一来,也影响了建筑市场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3.建筑工程中对安全管理的现状
对于安全的管理是工程管理的首要任务,从目前建筑工程在安全的管理现状来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建筑工程安全管理的机制不健全。在具体的建筑工程施工中,没有对工程实行全程的风险监控,很多时候,都只是重视在施工发生事故时候的管理,忽视了在施工当中的风险管理,尤其是针对施工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做的不到位。在工程建筑管理的体制上也不是很健全,没有一个明确的法律或者规章制度来制约工程的管理者加强对施工安全的管理。第二,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意识淡薄。在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对于安全管理的意识宣传工作不到位,把工程安全管理的工作只是单纯的作为工程安全管理人员的责任,没有在施工人员当中形成一种安全意识,使工人在施工的过程中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这样也在施工中留下了安全隐患,增加了施工风险。
三.建筑工程管理的相关对策
1. 对工程质量和成本进行科学的控制与管理
建筑工程的质量是工程管理的基础,如何在保证质量提高的情况下降低成本是工程管理的最终追求。降低工程成本要从多个方面进行控制,比如实施新式的工资核算制度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从而降低人工成本,在施工设备和材料的选择上要选择合适的商家,保证物美价廉从而降低物料成本,培训员工合理地使用施工机械来降低机械磨损程度从而控制机械成本等。所以工程管理需要从各个细节进行调整和控制,最后保证工程质量优异,同时成本下降。
2. 完善建筑工程核算工作
科学的核算体系对于一项建筑工程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资金的流动必须提前进行预算,所以必须将财务管理的位置向前推移,使会计核算工作永远走在施工的前面,提高科学核算重要性。已经完工的工程必须进行资金的整合并且及时转移剩余资金,进行再次利用。
3. 推进我国建筑工程管理的体制改革,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要彻底改变工程管理现状必须从根本入手,进行管理体制的彻底革新,否则其他措施也只是治标不治本,所以法律法规的完善和体制改革刻不容缓。首先,我国应该向其他国家优秀的工程管理吸取经验教训,再结合我国基本国情和建筑特色,制定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建筑工程管理体系,并且不断完善与建筑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以保证新的工程管理体系可以实际操作下去,同时为管理人员进行工程管理提供全方面的法律依据。另外,必须改正我国投标和施工过程中不符合实际的结构,重新建立一套责任与绩效相关联的管理机制,不断提高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为新体制的落地打下基础。
四. 结束语
总之, 建筑工程的施工管理工作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会不断出现新的问题,施工管理不但要具有实际意义又要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因此,我们要用一个科学、严谨的态度来看待工程管理工作,加强对建筑施工的管理力度,并且要从长远的角度来审视工程管理工作,让工程管理工作可以更加专业化、更加符合社会经济发展乃至国家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