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教学改革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8:4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教学改革,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化教学改革

篇1

[关键词]信息化;互联网;多媒体;自主性学习;网络教学平台

一、概述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已经成为社会不同领域的各个行业发展的方向。伴随着科技发展的春风,我国教育行业也在不断地寻求改革,以期通过培养全面的信息化人才来促进我国的快速发展。在教学方面,信息化技术包括了多媒体、教学软件、教学平台等多种依赖于信息技术而形成的教学设备,我国在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要趁着科学技术带来的方便快捷及时的有效教学设备或平台,结合当地的区域性特点,因地制宜地开展相关的教学改革,从而促进我国教学模式、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化,从而与时俱进地促进我国教育行业的快速发展。

二、信息化技术教学的特点及其实施建议

(一)信息化教学及其特点

信息化教学是在现代教学理论的主导下,通过信息化技术的支撑来实现现代教学模式的以教学方法,通过实现教学过程的信息化和数字化,来增强课堂效果,提升教学效率和质量。信息化教学模式突出了以学生为教学中心的特点,在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协助下,老师通过创设教学情景等方式,让学生在整个教学环境中充分调动个人学习主观能动性,从而对当前教学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针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解决。

信息化技术的教学改革,将会改变传统教学过程中的四个基本要素的角色定位,包括教师、学生、教学过程、教学媒体。由于信息化技术的介入,教师由传统的知识讲解者、灌输者变成学生的学习辅助者和监督者,由课堂主体变为课堂客体;学生则是由被动灌输知识者变成了主动学习的课堂主体;教学过程由传统的说教式教学变成了由各种情景教学法、探究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式实施的过程,学生接受知识也由传统的外部刺激来接受知识变成了自己新型加过和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学媒体由传统老师的讲解变成了学生主动学习、协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

信息化技术实施的教学改革,在具体实施上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1)在信息化技术教学模式下,教材和老师不再是传统教学模式下唯一的信息体,信息来源将变得丰富,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络、多媒体技术来获取更多的教学信息,从而让自己对知识更加理解,学习效率也更加提高;(2)新兴教学设备的使用将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从而开展学生主动探究、思考和发现的自主学习新形式;(3)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提升学生学习的互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丰富的互联网络资源库的信息检索和筛选,将有效地提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性思维,在信息化技术创建的学习平台下,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积极主动性、思想造性。

(二)信息化教学改革实施建议

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当前新课程改革标准下的主要教学改革方向之一,是提升教育行业现代化、数字化和信息化的主要手段。针对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具体实施环节,笔者根据自己的具体经验提出以下几方面的建议:第一,要趁着全国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东风,大胆改革、勇于创新、敢于实践,利用当前学校所有可利用的条件来实施信息化教学,并且根据具体的环境和条件来开展更具针对性的教学模式,例如从精品课程实现信息化教学入手,以点带面,重点突破。第二,构建高素质的信息化教学的管理团队、研发团队、师资团队,通过在学校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通过制定严格的管理办法、精密的研发计划、详细的实施步骤、有效的保障机制来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有效实施。第三,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实现信息化教学环境和教学平台的有效结合,通过开展网络教育来实现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全面提升,要全面实现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通过专业的培训来提升教师网络课程的设计、制作的能力和水平,为信息化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三、信息化技术下教学方式的改革方式

信息化技术教学改革,要以信息化技术为基础,在现代教育观念的领导下,首先要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通过对教学方式的研究,来开展具体的教学应用过程。

(一)讲授教学式

该方式与传统教学方式相同,但是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会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实现对网络资源的访问以及多媒体设备上的形象化呈现,从而拓展学生对教学知识的认知视野,丰富教学内容,生动教学过程。

(二)讨论总结式

讨论式学习是强调学生主动思考和主动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在教学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老师的教导和指引让学生在小组讨论的形式下来完成学习过程,通过从校园网络、互联网络等获取相关的资料,而后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并在班级内进行分析总结,从而让学生获取到相应的指挥。讨论总结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学生共同解决问题,获取知识。

(三)探究学习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更广阔的学习下平台去学习更多的知识,通过观察基本现象、发现基本问题、研究根本原因、找出解决办法,来让学生始终处在主动学习的角色上,在浓厚的学习兴趣下,积极地去思考、探究、创造和创新,从而提升学生在探究学习方面的各项能力。

四、利用信息化技术实施的教学改革策略

(一)借助多媒体设备开展教学新模式

多媒体教学设备时信息化技术在教学中的具体实现,以计算机为中心,连接校园局域网而后联通CERNET、互联网,从而获取更加丰富的教学内容和辅助资源,而后在显示终端上,将其通过投影、3D展示等显示出来。多媒体设备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设计更多的教学新模式,开展情景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也可以将复杂难懂的理论知识通过访问互联网络来查询到形象化、具体化的教学模型,进而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多媒体设备的应用,增强了学生的课堂氛围和师生互动,允许更多创新型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出现,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习效果和质量的提升。

(二)构建移动教学辅助形式

目前,信息化技术的发展让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成为学生学习的必需品,教学改革可以利用这一现象来开展相应的教学辅助形式。很多学生都表现出面对面有一定的交流障碍,而网络沟通流畅的特性,所以教师可以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搭建师生互动群,让学生将自己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能够及时地与老师进行互动和沟通,甚至在学校层面上,可以构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完善相应的公众号功能来实现学生对学校教学内容的沟通,不仅能够对学校进行宣传,更主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来对相应的教学内容、常见问题等进行回答,进而满足不同的学习下需求。

(三)构建适合的网络学习平台

信息化教学改革要实现以学校为单位的网络教学平台的构建,通过搭建相应的硬件、软件教学平台,构建教学资源信息库等来实现教学信息化改革。

对于学校信息化硬件环境的构建,要以计算机网络为核心,通过搭建网络硬件环境来实现学校的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学校服务器等关联和融合。首先要构建当前学校内部的局域网络,然后通过与中国教育科研网CERNET、Internet网进行连接来实现学校网络对外部网络资源的访问;其次,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搭建学校自己的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平台,并将其与校园广播、电视设备、实验室、图书馆、多媒体教室进行相连,从而为学校的远程教学、网络教学奠定基础,最后要加强学校各个信息化管理系统的硬件建设,从而实现学校的视频会议系统、教务系统、信息系统等硬件设施的搭建。

对于网络教学软件的应用,可以自主开发专门的教学软件,或者采购专门的教学平台,从而实现学校信息化教学改革各个方面的信息网络化发现。实现网络教学平台的师生交流功能、网络模拟考试功能,从而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更容易对知识进行理解和掌握,同时在模拟考试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开展更具针对性的学习。

教学资源信息库的构建,是一个学校在信息化教学改革进程中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个学校软素质建设和提升的关键所在。在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中,要积极地引入数字化教W资源,通过电子文本、幻灯片、数字音频、数字视频、多媒体软件、光盘、外部网站、数据文件等多种媒体形式来丰富学校教学资源信息库的建设;要加大学校老师自身在教学资源信息库建设的投入力度,通过鼓励学校老师自行研发教学资源,从而设计更具针对性的教学信息化资源,让学校的教学资源信息库内容更加丰富,教师和学生可选择的教学资源更多,进而满足不同的需求。

篇2

【关键词】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

现代社会飞速发展,正是会计信息化发展的上升阶段,而且呈现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只有能以电子计算机处理会计数据的人才能被社会所接受。但问题依然存在,虽然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已经很普遍了,但很多学生还是无法适应,没法学到本质的东西。

一、会计信息化下对学生的要求

(一)知识结构方面

从名字我们就可以看出,“会计信息化”包括两方面:“会计”和“信息”,这样我们对学生的要求就更高了,要求学生能够既懂计算机,又懂会计方面的基础知识。总的来说就得达到四个方面:第一、常规知识方面:这方面并不是很困难,这都是一些基础的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在我们国家的应试教育下并不成问题,学生在这方面普遍很强,所以我们不必担心。第二、会计专业知识:这一点是我们会计信息化的基础,也是重中之重,而会计专业下的科目又繁多而复杂,多多少少不下十个,对于大学生来说还是很难的,因为多数大学生还是不太愿意认真听讲的,这更需要我们教师的努力啦。第三、计算机知识:现在的社会俨然已经成为了信息化社会,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工作已经成为常态。我们专业就对计算机有明确的、更高的要求了,必须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以及高要求的数据库和其他技术,当然一些常用软件业必须掌握。第四、其他相关知识:除了有好的专业知识和计算机技能外,还应具备一些与会计专业密切相关的知识,例如经济、法律等方面。但是现在的学生能做到这几个方面的不容易,也就导致了:学校培养的会计信息化人才不仅数量少而且质量差。

(二)心理、生理素质方面

不论是什么专业的学生,都必须有良好的心理和生理素质,而会计信息化专业对这方面的要求就更高了,它对专业人员的工作力和适应力有着特别高的要求。因为此项工作有太多的非确定因素,而且要处理的事情特别多、特别难,比较费时间,对身体要求高,有时候还会涉及一些其他方面的知识,对学术的要求也很高,但是在选拔和教育学生时,我们不容易改变他们的这些方面,这也是会计信息化教学情况不容乐观的原因。

二、会计信息化人才培养现状

(一)从业人员现状

在我国会计是一个热门学科,专业的会计人员特别多,甚至超过了一千万,但真正具有扎实的会计信息化的人却并不多,很多人手持毕业证书,实际却没有学到多少东西。究其原因,还是学校培养的问题。

(二)会计信息化教育现状

我国目前的教育水平还很落后,会计信息化专业设置的课程不实际,教学和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学依然以传统方式去进行,误解了会计信息化的本质,不仅如此,多数学校对会计信息化的理解太片面,课程涉及的知识很窄。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很多,有社会学校的、也有学生个人的:社会和学校缺乏对会计信息化的重视,把它和其他科目看作等同的,执行相同的教育方式;学校设置的科目太少,无法满足培养人才的需要,只设置了一些最基础的科目,不涉及难得专业领域,学生自然学不到有用的专业知识;师资力量太差,有这方面能力的老师也很少;学校教学设备、设施的限制等。所以我们必须在教育态度、方式和内容上做出调整,突破现有的问题。

三、教育改革建议

(一)设置实训课程体系

各个拥有会计专业的学校要肩负起重任。各个学校的会计信息化课程的实训体系不合理,要根据专业特点来调整。数据库就是会计信息化中解决问题的关键,但常常引不起重视,学校只重视会计电算化和软件的操作,以后在教学中必须改变这一误区。而且必须增加相关的网络课程、网络知识等一系列的相关知识。确保实训课程的系统性,以便达到会计信息化所要求的标准,使学生拥有超强的解决能力。

(二)多样化教学方法

现在学生的底子都比较薄,而且学习的热情都很低,基本不主动进行学习,所以我认为会计信息化教学的方式应该多种多样。传统的教学方式下培养的人才只是读书的机器,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会计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热情,我们必须进行下列革新:1.教学的手段应改变,摒弃以前的“黑板加粉笔”的方法,会计信息化应该以计算机为主要的教学手段,黑板式教学变成了辅助方法。而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并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这对人才培养有很大误区。2.教学中的理论部分比较枯燥,应该想办法让学生提高兴趣,教师可以利用现在的多媒体课件和网络信息技术进行新兴的教学方法,并向学生演示实际操作的过程,这样可以更加形象、直观的展示教学的内容。3.学校的教学内容不可太空,必须贴合实际生活,注重理论结合实际。可以采取一些模拟场景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引入一些真实的案列交由学生解决,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在参加工作时相对其他人有很大的优势,遇事不慌乱、知道如何解决。4.大胆的引进来、走出去,学习借鉴别人的教育教学方法,吸收别人好的方面来进行改革。

(三)变革考核方式

现在我们的开始大部分还是书本知识记忆的检测,而现在会计信息化下应该分为两种,一种是书本基础知识,另一种是知识的应用。考试不是检测学生的唯一方法,更应该注重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运用能力。两方面的成绩五五分开,以此来进行测评。我只是说会计信息化现在的发展适合这种测评法,并不代表以后,各个学校一定要根据自身的情况、社会发展和教育的水平来做出适当的调整,才能真正培养人才。

四、小结

本文结合个人多年实践工作经验,就目前的会计信息化问题提出了人员要求、现状分析以及实施建议。希望我提出的这些问题和建议能够对会计信息化的教学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参考文献

[1]胡莹.高职院校会计信息化实训课程体系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研究.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2014(21).

[2]鄢志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A].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会计学会第四届全国会计信息化年会论文集(下)[C].中国会计学会会计电算化专业委员会.2005年4期.

篇3

在信息迅猛发展的年代,现代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会计信息化成为会计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在会计信息化的教学中,教师要拟定科学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内容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科学的考核方法,使教学改革更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培养高素质的信息化管理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新思路

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会计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信息技术的发展会推动社会进步;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需要会计专业产生变革。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会计专业具有充足的条件适应变革。在坚持“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基础之上,学校要重视会计信息化现有的教学环境,根据教学情况和学生实际进行会计教学改革。只有在新的时期进行新的改革,才会实现新的教学目标。我们要分析会计信息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制定新的教学变革思路。在教学内容重组的基础上进行教学过程的改进,提出减少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对策,完善公司的相关制度,以推进企业会计制度不断完善,推进企业整体发展,进而推动经济合理发展。

一、会计信息化及其特点

会计信息化主要是指将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管理信息资源,全面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获取、加工、运输等。会计信息化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运行等提供了实时而充足的信息。为了社会不断进步,必须将传统的会计政策进行变革,会计信息化就是变革的必然结果,是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建立起来的具有可靠、实用的决策。与会计电算化相比,会计信息化更具无限的发展潜能。从范围上来看,会计信息化不仅涉及财务会计部门,还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从功能上来看,会计信息化能够进行会计核算、会计监督、预测与决策,还能根据信息管理的原则重整会计流程;从技术手段上来看,会计信息化采用计算机技术,主要以通讯和网络技术等现代技术构建现代会计信息系统。根据传统的教学内容,结合会计信息化的这些特点,将教学方法进行实时改革,以实现新形势下的教学目标。

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会计环境是不断变化的,学校必须进行会计信息化教育目标的更新。教学时,不能让学生单纯地获取知识,应该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获取能力,只有“授之以渔”,才能使学生终身受用。现代教学目标要将知识、能力、素质有机结合,使知识和能力转化为素质,进而使知识、能力、素质转化为学生终身受用的技能。根据国家教育部培养学生的综合要求,对本科学生的培养进行科学研究,在美国会计教育中心开发的新模式“用户——目标”“知识——能力”中包含知识、能力、素质三个层次的综合设计,得出以下培养目标:掌握会计信息化的基础知识,并将这些知识进行实践操作;在瞬息万变的新情况中,能创造性地解决新的问题,得出新的思路。在新的教育改革新思路中,将会计信息化这一理论式的教学转化为实践性的能力。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经济管理、法律、会计、财务管理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要将应用知识解决相关财务、会计、审计问题作为首要教学任务。为企业培养具有独立意识的应用型的人才,提供服务咨询的参谋型人才,进行独立、设计领导的管理型人才。

三、会计信息化教学内容的重组

在现行的教学内容中,会计信息化教学无法将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结合起来,教学效果不明显。为了适应现代会计信息化要求,要根据以下四个方面进行会计信息化教学变革。

1.会计基本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基础理论与法规方面的教授进行课程教学,使学生能够对会计系统的整个运行环境、过程、基本原理进行整体把握,为会计信息的综合运用打下理论基础。

2.会计信息化理论教学

教师通过讲授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具体应用,使学生对计算机的整体硬件、软件有全面了解,对网络和系统等方面的基础知识进行详细的知识构建。在这种教学中,学生能够运用计算机的相关知识进行日常分析、维护、处理。

3.会计信息化实务教学

在《通用会计软件的操作与使用》中,学生能够对计算机的相关业务有比较全面的了解,具备将所学知识加以具体应用的能力。在设置《Access数据库》和《Excel在会计中的应用》这两门课程之后,学生能根据课程的相关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和预测管理,培养学生财务业务一体化解决数据的能力。

4.会计信息化实验教学

由于会计学是一门具有实践性的课程,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学实验应该围绕会计学的基本理论,注重实践过程中的监督和控制。在教学环节中,学生应该注意查漏补缺,把毕业实习作为重要环节,当作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份总结和延续。会计信息化教学过程应该注意改进学习思路,教学手段要注重信息化,教学方法要具有多样性。由于信息化的教学具有很多独特之处,所以在进行预测、决策等相关问题的时候,要增加相应的课程增加学生上机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在课程改革的同时,要加强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在现代信息迅猛发展的时代,只有对现行的教学观念、手段、方法加以改革,才能培养出更加满足现代企业要求的复合型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胡伟.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新思路[J].会计之友,2014.10

[2]焦永梅.新时期高校会计信息化教学改革探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0.01

篇4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环境;数学教学改革

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正处于信息化和数字化的进程中,信息技术高速发展,涉及到我们的生活,生产和学习的方方面面,同时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和学习方式,教育方式。其中教育方式受到信息化的影响较少,再加上传统教育的根深蒂固,先进因素的引入和利用要经过很多环节,会阻碍和禁锢教育的发展,所以信息化教学发展较慢,而在信息化的大环境下,只有信息化教学才能从促进教育的发展,所以继续进行教育信息化改革。

1.教育信息化环境下数学教学现状

传统的教育方式根深蒂固,学校以及教师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都形成了固定模式,大多是以手书的方式将进行教学,教师对于这种手书的教学方式比较熟悉,所以没有进步思想和适应时展的观念的话,那么教育模式将固定下去。再加上学校的重视力度不够,教师的思想观念和个人能力有待提高,所以教学的信息化改革进程有一定困难。在教育信息化的环境下,高等数学教师由于大多数年龄较大,对于信息化改革的适应程度较弱,对信息多媒体技术掌握较少,学生对信息化教学认识不深,不能督促信息化教学的改革进程,再加上有些高校对信息化教育不重视,导致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影像学生的进步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2.教育信息化环境下的数学教学改革策略与路径选择

2.1适当采用信息技术以优化数学教学在信息化的大背景下,教育事业进行信息化改革才能符合社会的发展。首先应该加强信息化硬件设备的建设,完善教学所用的基本设施的建设,提供教师的学习机会,给教师以充足的软硬件技术支持。除此之外,高校之间进行联合,实现硬件资源共享,也是一个有力的解决方案。这样既可以提高环境资源的利用率,也可以加强彼此沟通学习、节省开支。教师在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要尽量多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尤其是数学方面,可以将抽象话的公式和定义以图解的方式表达出来,利于学生理解和学习。切记不能直接把书本上的知识直接搬到PPT,那样既不能达到信息化教学的目的,又不能促进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2.2课堂教学与网络自主学习有机结合信息化教育教学的过程是涉及到很多人,不仅涉及到学校,还有技术设备、老师和学生。所以要各方面进行配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信息化教学改革的进行。要进行信息化数学教学改革就使得教师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和工作,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一定程度上占用了教师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建立网络平台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这样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平台,也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讲课的不足之处,利于学生学习和发展。2.3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及学习能力有些学校都成立了学习科学研究中心,追踪信息技术的发展,探索了不少先进的教学、学习模式。教学模式的改进就需要学生能力素质的提高来适应,假若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够,跟不上教学改革的节奏,出现了教学模式和学生学习的断档,那教学改革也就没有意义了。所以不管高等数学教师是借鉴这些教学或学习模式,还是自我设计并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都应当在对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做好调研的基础上进行。而且在教育信息化的大趋势之下,信息化教学改革是必然要普及进行的,所以要对于学生的信息素质和学习能力进行培养和提高,学校要开设相应的课程,教师在平常教课过程中要适当渗透,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自主学习和理解,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进步。2.4不断探索适合数学教学信息化的评价体系新的教育方式的改革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要有理念的出现、过程的实施以及最后的评价。合适的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发展完善,探索过程需要经过从理论到实践、从实践到理论的循环。在评价中,应避免以往只重结果的评价,提倡介入发展性评价。信息技术的发展,催生了多种信息化的评价模式,如绩效评价、档案袋评价、多元智能的数学学习评价等等。随着高等数学教育信息化和数学教师专业化的推进,以往教学的评价指标也要作相应改变,并不断在实践检验中完善。

结语

在教育信息化的大环境下,高等数学教育必须顺应时展要求,高等数学教师应当更有效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的教与学的平台,推进高等数学教育发展。需要说明的是,高等数学教育的信息化发展不是简单地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等数学教学或学习的过程,而是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上,将信息技术融合到高等数学中,以信息技术促进高等数学教育的全方位发展,以产生更好的教育效果。这对传统的教学是一个挑战,需要教育及相关部门的重视和支持,更需要教师作许多艰苦的工作,无疑,这个过程将是一个长期的复杂的过程。

参考文献:

[1]李莉.信息技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3.

[2]杨艳萍,闫灵芝.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发展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2:87-91.

[3]曲丽萍.信息技术与高中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实证分析研究[D].鲁东大学,2014.

篇5

关键词 高等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教学原则

中图分类号 G718.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4)32-0041-03

信息化教学对高职数学教学具有革命性的影响,是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过程的全面深度融合,是教与学的双重改革。2013年,笔者参加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高职数学组的比赛,获全国一等奖。通过教学实践和竞赛历练,在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方面积累了一些经验。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概述

(一)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概念界定

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活动。其主要特点为:强调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教学内容具有更强的时代性和丰富性;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特点。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是在信息化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学组织形式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数字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信息化,从而拓展师生之间信息交流的渠道,突破数学教学难点,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率的系统改革过程。

(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特征

教学理念现代化。转变教学理念是数学教学信息化首要解决的问题,数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信息技术素养,转变单纯“黑板+粉笔”、教师教学生学的传统观念,树立现代化的教学观[1]。在信息化课堂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中心,运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开展任务驱动式、探究式、协作式等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同时,学生要树立自我学习的观念,通过计算机网络、智能手机等信息手段进行自主学习,提升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教学环境智能化。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在学生中的普及,数学教学可以采用信息化技术手段,创设教学环境。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虚拟技术、网络技术、数学软件等,打破时空界限,实现学生随时随地进行课程学习。

教学内容数字化。在信息化环境下,高职数学教学内容的载体已经超越传统纸质媒介,各种电子书、电子教案、在线题库、网络课程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字化的教学内容越来越被教师、学生广泛的接受,不仅提高了知识存储和传递速度,还提高了其使用效率,便于教师和学生对数字化内容进行加工、处理、获取、存储、应用等。

教学过程合作化、交互化。教学过程的合作化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与学的交互化指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课上、课后有更多的交流互动,教师能够及时解答学生的疑惑,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要运用信息技术谋求教与学更快捷、有效地沟通,教师可利用网络、数学软件等信息技术帮助学生探讨、解决数学问题。

学习方式个性化。学习方式个性化是指在信息化环境下学生通过网络和教师提供的课堂授课实录等信息资源随时随地进行自由学习。高职学生数学基础差异性很大,数学教学更应该体现学习的个性化。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结构、学习进程需要自主安排学习时间,教师要善于利用信息技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习学生兴趣,拓宽学习内容。

二、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面临的问题

(一)数学教师信息化意识淡薄

数学教师信息化教学意识淡薄,推动信息化改革的意愿不高是制约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因素。突破这个障碍不能单单靠教师的觉悟,需要政府教育管理部门及学校等多方搭建平台、制定政策,激励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对教师是一个极大的挑战,教师若要真正将信息化与课堂教学有机融合,必须下大力气提高掌握信息技术的能力,研究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方法。

(二)信息化硬件设施应用水平低

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室仅仅能完成部分信息化的功能,且信息技术的运用处于比较初级的阶段。如,教师只给学生演示课件,而不能实施较好的现场互动式教学,致使许多教师认为信息化教学就是“课件教学”,对信息化的认识还处在比较低的层次。调查发现,即便是教学硬件设施较好的职业院校,数学信息化教学的案例也是凤毛麟角,普遍存在着“有建设、无应用”的现象。

(三)高职学生没有养成信息化学习的习惯

高职学生参与信息化学习的习惯是决定信息化教学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事实上如果学生缺乏信息技术素养,即便有很好的设施与资源,学生也无法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并获取知识。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素养是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和目标,教师要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让不愿学数学的学生改变态度,让不敢学数学的学生找回自信心,让学不会的学生真正体验解题成功的喜悦。

(四)缺少信息化教学方案

数学是一门理论性、抽象性很强的课程,把抽象的数学理论用信息技术直观、具体地呈现出来本身就有很大的难度。在教学过程中,如何用信息手段展现数学思维过程,需要在教学设计上下大力气。建议在信息软件公司的协助下开发出更符合数学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的信息化教学方案。

三、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的原则

(一)有效性原则

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要致力于解决传统教学无法解决或解决不好的问题,问题的解决要有助于突破数学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而不是将简单问题复杂化。高职院校的学生形象思维能力强,逻辑思维能力弱,他们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对知识理解模糊不清、效率低。信息技术将复杂的理论直观地展示出来,能够让学生“看得见、看得明白”,提高教学效率。因此,信息化教学设计要针对某个数学理论难点,运用信息化手段设计有效教学方案,让学生能迅速理解复杂抽象的数学理论知识。如在讲解微分的几何意义时可以运用数学软件设计交互动画帮助学生理解“以直代曲”的思想,从而深化学生对微分概念的理解;讲解定积分的概念时运用数学软件设计交互动画帮助学生理解“无限累加”的思想。

(二)适度性原则

信息化教学要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数学教学信息化并非屏蔽传统教学,对于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要多发挥学生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运用传统加现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对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繁杂的理论和计算中解放出来,重点发展运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学习“定积分求平面图形的面积”时,可指导学生将画草图、求交点、计算积分的工作用数学软件辅助完成,学生只需要分析出面积微元即可,这让计算能力差的学生也能理解微元法、掌握定积分的应用,体验应用数学的魅力。

(三)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教学信息化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的信息化,这其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学生不仅要主动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实现有意义学习,还要发挥自己的个性化优势,为数学教学提供建设性意见。理想的数学课堂应在“学生质疑,教师引导;师生互动,共同探索”的氛围中展开。教学实践表明,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教学能引发学生对于学习内容或任务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和主动性,主动用信息化的手段解决数学问题,真正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

(四)优化教学程序原则

优化教学程序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采取适当的教学方针,运用合适的信息化教学手段取得最佳教学效果的过程。要想使现代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优化的教学程序设计是其首要保障。因此,在高职数学信息化教学中务必注重教学设计,让教学程序最优化。一般教学程序设计都采用一个开放性系统,这样有利于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整合优势资源,达到提高教育效率的目的[3]。如在讲授洛必达法则时,教师可以在课前先让学生用智能手机观看简短的讲授视频,然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研讨,教师参与讨论后让学生完成过关习题,并用数学软件验证结果。

(五)以问题为中心的原则

高职数学课堂信息化教学设计应以问题为中心展开,加强学生对数学思想的体会和揣摩,这有利于学生深刻理解数学知识的内涵,提高数学实践水平。将数学理论融汇到问题的提出、分析、讨论、归纳的过程中,可以将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通过数学软件生动形象地向学生展示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形象、化传承为发现、化演绎为实验,将数学教学“学与问”有机结合起来。以问题为中心设计,不仅锻炼了学生运用信息手段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还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真正把因材施教、个性化学习落到实处,教学效果甚好。

参考文献:

篇6

>> 信息化条件下高职院校英语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深化信息化条件下军事地理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信息化条件下的课堂教学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探索 信息化条件下电路课程互动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结构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的现代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 信息化条件下中职专业课工作室课堂模式的教学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军事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军队院校信息化条件下士官英语教学改革探析 浅议信息化条件下高校教学管理的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心理健康课程教学方式改革研究 信息化条件下软件开发类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新装备教材的建设与实践 医院信息化条件下财务结算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信息技术条件下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改革 信息化条件下教学环境浅析 浅谈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模式 信息化条件下的初中数学教学 信息化条件下“雷达原理与系统”课程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介绍了大量的编码器内

容。通过此项措施,多数学生反映降低了学习的畏惧感,增加了自主学习能力,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学习兴趣。

5 结束语

随着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越来越多的信息化技术应用到实践教学中,如何利用丰富的现代信息化资源与技术,运用先进的信息化教学方式改善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不足,以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教育界关注的热点。笔者借助信息化技术对编码器部分教学进行了改革探索,实践表明:互联网、数字图书馆、仿真软件等信息化技术的合理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效率,锻炼了学生能力,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李子青.编码器教学方法与探讨[J].消费电子,2012(8):139-140.

[2]严文娟.Labview在数字电路教学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现代化,2009(7):123-125.

篇7

关键词:教学改革;信息技术;翻转课堂;MOOC

在信息技术日益普及、统计软件盛行的背景下,大学概率统计教学也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统计软件创新教学模式,积极推进概率统计教学改革。

数学教育心理学认为,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是“接受―重构”式的。它是一个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接受前人已有数学知识的过程。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必须有学生自己积极主动的构建活动。因此,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寻找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与学生自主探究式学习之间的平衡,把握好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干预度”,是教师面临的一个关键性课题。因此,在当前信息化教育背景下,探索合适的教学模式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另外,从2009年开始,大数据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流行词汇,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大数据的核心是数据,所有有价值的信息都源自对数据的处理,而数据也是概率统计的重要研究对象。目前,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造成学生对抽象的概率相关概念及复杂的统计计算存在畏惧,对概率统计的学习兴趣不高。因此,在当前信息技术和统计软件日益普及的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概率统计实验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内容之一。

一、创新概率统计课堂教学模式――基于MOOC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

当前,以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讯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且正已惊人的速度渗透到教育领域,推动着教学方式的变革。自2011年始,Udacity、Coursera、edX三大MOOC学习平台陆续推出,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资源共享平台――中国大学MOOC上线,这种包含着优质教育资源的大规模在线教育模式,对当前的高等教育课堂教学既是巨大的冲击,同时也是机遇和挑战。目前,国内外MOOC学习平台已经陆续推出了国内外名校的概率统计课程,如edX平台上MIT的Introduction to Probability、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Introduction to Statistics: Probability、Coursera平台上宾夕法尼亚大学的Probability以及中国大学MOOC上浙江大学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现有的概率统计MOOC资源,为概率统计教学改革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资源。近年来,以“学”为本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国内高校教师所认同,并对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改革进行了理论与实践探索。在MOOC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基于MOOC课程资源,探索适合概率统计教学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基于MOOC视频+自制视频的课前知识传授

课程微视频是翻转课堂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条件,但是自制课程视频投入很大,这成为阻碍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一个重要原因。概率统计MOOC资源为概率统计翻转课堂的实践提供了可能,任课教师可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将课程内容进行碎片化处理,根据碎片化处理后的知识点在MOOC平台上搜寻合适的微视频,指导学生选择性参加相关MOOC课程,观看相应视频,并进行练习、测试完成课前知识的传授。但是,现有的概率统计MOOC课程与本校的教学内容及课程进度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基于MOOC视频配合自制视频,在目前的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更为实际。任课教师通过翻转课堂网络教学平台MOOC视频链接或自制视频资源,布置课前视频学习任务。并结合视频内容设计、布置相应的在线测试,测试结果通过教学平台及时反馈给学生。为督促学生自主进行课前视频学习,保证课堂教学环节教学效果,在线测试在课堂教学开始前截止,并且成绩计入最终总评成绩。

2.基于课堂教学的课中知识内化

课堂教学由于其在师生情感交流、系统知识传授等方面的优势,是翻转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课堂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利用例题展示、交流、讨论等形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部分应包括复习回顾、例题引导和习题三部分。首先任课老师应对本周观看的教学视频中涉及的主要内容进行概括性复习回顾;然后通过例题,引导大家进行讨论,辅导教师进行讲解及示范。最后给出几道和视频内容相关的习题,学生在课中解答,可以互相讨论,也可以向辅导教师提问。在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必须能够高度把握教学内容,具备准确、到位的归纳和解析能力,从而能够起到“醍醐灌顶”的效果,实现知识的进一步内化。

3.基于多种辅助环节的进一步知识内化

为保证学生对所学知识充分消化吸收,翻转课堂实施过程中还需要设置在线讨论、课后练习、答疑、集中授课等多种辅助环节对所学知识进行强化、巩固。通过在网络教学平台中设置讨论版、QQ群、微信群等为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提供学生间、师生间及时交流的平台。教师也可通过交流平台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共性问题,通过课堂教学环节集中解答。为督促学生课后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复习巩固,需设计相应的习题供学生课后练习,并采取抽查的方式,督促学生及时、高效地完成。

二、引入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

概率统计是数学类课程中与现实世界联系最紧密、应用最广泛的学科之一,尤其是数理统计在很多学科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和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是使学生深入理解相关内容、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激发求知欲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信息化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入统计软件辅助教学,增加实践教学内容,探索“案例教学+实验教学”模式。

1.采用统计软件辅助概率统计教学,使学生形象、深入理解相关概念

概率统计中有许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另外,有些定理的证明在当前的知识体系下也无法完成,学生要理解这些概念、定理是比较困难的。R软件作为一个免费的统计软件近年来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通过R软件中的随机数生成函数,或者自己编写模拟函数对这些问题进行动态模拟,使学生直观形象地感受概念、定理,可以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培养探究意识。如利用泊松分布的随机函数rpois( )来向学生直观解释随机变量的随机性和其统计规律性;通过不断增加正态随机变量的随机数rnorm( )的个数以及频率直方图的区间个数,利用频率直方图的渐变来引出连续型随机变量概率密度函数的概念;通过不断增加二项分布随机数的个数,模拟检验中心极限定理。

2.增加实践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

在概率统计教学过程中应该设计和实际问题有关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概率统计在工业、农业、军事、经济管理、医药等领域中的应用,使学生充分认识概率统计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性,增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如在加法公式部分,引入俗语“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作为教学实例;在贝叶斯公式部分,引入根据甲胎蛋白法检验结果来判断患者真正患癌的概率的例子;在数学期望部分,引入“哈里斯投标”问题,等等。另外,可以适当引入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中涉及到的和概率统计相关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具体,贴近实际生活,有效降低概率统计的抽象程度。

三、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信息化背景下概率统计教学改革的实现关键在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在MOOC、翻转课堂等新兴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对当前概率统计教学的冲击下,教师也应积极接纳并探索创新适合本校学生的教学模式,并针对概率统计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的特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

1.探索创新教学模式

概率统计教学需要任课教师积极接纳、研究、实践新型的教育模式,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化素养。基于MOOC的概率统计翻转课堂的实施,需要教师对翻转课堂教学理念具有深刻的认识,对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研究基础,这样才能结合课程教学目标、本校学生的特点在现有的教学资源基础上组织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探索合适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2.提升实践教学能力

概率统计的理论来自于实践,其教学更应该与实践相结合,因此,需要教师具有较高的实践教学能力。实践教学环节需要教师收集实际生活中相关的应用性问题,或对自己实际科研过程中的问题进行简化,设计合适的实践教学案例,指导学生进行实践训练。也可从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中,选择涉及概率统计相关内容的问题,如彩票问题、排队问题等,将这些问题融入概率统计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实践教学能力的提升,一方面要求教师具有熟练的统计软件应用能力,另一方面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吸收学术前沿知识,拓宽知识视野,完善知识储备。

在“互联网+”的时代,开放性教育资源迅猛发展,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不断呈现。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也促使概率统计教学要适应当前的大学数学教学改革趋势,基于信息技术手段,借助MOOC平台的优质概率统计教学资源,积极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将信息技术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创新概率统计实践教学模式,提升学生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真正体现概率统计源于实践、用于实践的课程特点。

参考文献:

[1]李玲,昌国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大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数学理论与应用,2015,35(2):123-128.

[2]张玉武,,彭杰.高等数学翻转课堂教学法初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4):20-24.

[3]武勇,吴瑞武,高鑫.以短视频为基础构建高等数学自主学习模式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20):113-115.

[4]都琳.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的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5(13):110-111.

[5]李晓彬.案例教学在《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中的应用及思考[J].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8(5):101-103.

篇8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校教学改革;影响

一、教育信息化是实施学分制教学管理模式的有效手段

一是教学资源限制下,教育信息化可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最大限度地利用。

随着高校的扩招,在校学生人数普遍增多,对教学资源是一个极大考验,而学分制恰恰需要充足的教学资源来满足学生“三自主”的需求。但教学资源投入的相对滞后,导致目前学生在选课的过程中,常常由于开出课程门数的限制,不能自主安排自己的学习进程;由于教师数量有限,不能选择到自己心仪的老师;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上课时间上不能同时兼顾,而不得不选择放弃。这些都失去了学分制管理对提高教学质量的意义,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教育信息化的推进,网络教学在日常教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实现了将现实的实体教育资源拓展到虚拟空间层面,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优质的教育资源。学生上课不局限于固定的教室中,不局限于特定的时间段。教室不再是接受教育的唯一地点。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这种补充方式,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和老师,并随时都可以进行虚拟课堂的学习。

二是多媒体设备的有效利用,使教学环节更加生动。

高校近年来加快了教育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多媒体设备等信息终端在教学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声音、视频、动画等技术融入教学课件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效缓解了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单一、枯燥的弊端,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如:在学分制教学管理中,为了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各个实验需要采取选课预约制,由于实验课时间有限,约定实验时间后,学生必须进行提前的预习,而多媒体的应用可使整个实验过程提前以三维景象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学生利用电脑提前预习的时候,可以通过鼠标的点击进行模拟实验。因此在正式实验的时候,减少教师口授的时间,增加了学生动手实践的时间,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效果。

三是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师生之间的交互更加便捷。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教师为主导的传统教学模式被打破,学生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在各教学环节的参与度增强,师生互动更加便捷顺畅。通过利用信息互联网媒介,学生可以在师生交互平台上完成与老师的互动、答疑、测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学生管理部门可以利用学校的数字化校园平台,克服学分制教学管理带来的学生管理的难度,及时研究应对“同寝不同班,同班不同寝”,重要事项难以整班集中安排等管理难题;教务管理部门可以及时通过数字化校园平台通知学生考试、调课等。通过校园数字化建设,信息网络校园全覆盖,确保校内师生信息沟通及时顺畅。

二、推进信息化后学分制教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一是通过网络教学,学生的成绩评定客观性、全面性不够。

按照传统的成绩评定标准,学生的成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平时成绩和卷面成绩,平时成绩主要来源于学生的考勤记录,上课的态度,以及对当堂课课程知识的接受情况。而网络教学在学生选课后,包括上课、提问、答疑、测试及成绩评定等所有的教学环节均利用网络完成。学生在网上上课的过程中,没有像传统教学那样,与老师面对面地交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难以保证。而提问和测试的教学环节,老师不能确定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真实参与性。因此很容易造成老师对教学过程管理的缺失,从而很难对学生学习一门课程的综合成绩做出全面客观的考量。

二是学分认证的难度加大。

随着网络公开课的流行,教育部以建设精品视频公开课和优质资源共享课为抓手,积极推动各个学院的教育信息化建设,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接受世界范围内名师的授课及其他高校的特色课程,优质教学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利用和共享。而学生在读书期间首要任务是完成学业,在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学生更愿意有选择性地利用优质资源学习。但各个高校对课程内容、难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学生通过网络课程的学习方式获得了学分,但不一定能得到学校认定,而其又不不得不在学校的安排下重复学习,就造成了学分浪费的情况。

三、更好发挥信息化作用,助推学分制教学管理的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为更好地发挥信息化对高校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作用,建议如下。

一是综合利用教学资源,有针对性地选择网络课程。

高校的课程常见分为专业核心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和素质教育课程几类,其中专业核心课程确定了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素质的关键因素,是学生的选课中必须选修的课程,这类课程各个学校的要求有所不同,各具特色,一般不建议通过网上教学的方式进行;专业选修类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或是专业方向进行选课,往往这部分课程的开出门数较多,学生可以进行自主选课,由于课程门数较多,如果采取网络教学模式,可减少教师、教室资源限制,有利于提高课程的开出率,提高了学生对所选课程的兴趣;素质教育类课程为了满足全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该类课程开课的门类、班数都较多,优先建议采取网络模式进行教学,并可以整学期滚动开设,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教学资源。

篇9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改革;实践;交直流调速系统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01C-0008-03

实施信息化教学改革,利用互联网手段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也是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为此,笔者对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交直流调速系统》课程进行了信息化教学改革探索,实践证明效果显著,希望能对高职教育界的同行有所借鉴。

一、学情分析

(一)本门课以6门课为基础,学生基础参差不齐,课程难教,学生难学

本课程为电气自动化专业核心课,也是公认的电气自动化专业最难学的一门课,涉及面广,综合性强,涉及《电工基础》《自动控制原理》《电机与电力拖动》《电气控制技术》《电力电子技术》《可编程序控制器》等6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使得课程难教,学生难学。

实施信息化教学,不会什么学什么,跨越时空界限与同伴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满足其“个性化学习”。

(二)学生缺乏自主学习意识,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中记笔记、课后复习等学习习惯,需要在教师带领和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

能够课中记笔记,课后独立完成作业的寥寥无几。不是期末考试前,而且平时每次课都课后复习,屈指可数。课前预习更是奢望。由于没有复习,前面都听懂了,后面不知什么时候又都不会了。

运用信息化手段,将教学资源上网,免除记课堂笔记,集中精力听讲,同时对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进行监督和评价。每单元都对学生进行测试,及时评价。

二、教学策略

(一)学习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向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转变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的教为中心,老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制定教学计划,完成教学进度,学生围绕着老师转,老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老师课堂上教多少,学生学多少。信息化教学模式则是以学生的学为中心,老师围绕着学生转,教师是学生学习的设计者、引导者和伴随者。[1]

(二)运用信息化,使学习模式由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延伸

传统的学习模式,以课堂为中心,学生课前是否预习、课后是否复习,不能全面及时有效地进行监督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依靠学生自觉。如传统教学学生是否在课前进行了预习、课后进行了复习?预习、复习了哪些内容?花了多长时间?只能抽查个别同学进行考核;而实施信息化教学,可以将全班每位同学是否进行了预习、复习,什么时间进行了预习、复习,预习、复习了哪些内容,花了多长时间等等都可以进行集中展示和查询,一目了然,可以及时对学生每次课前预习课后复习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确保全班绝大多数同学进行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学习中遇到任何问题,都可以跨越时间空间和同学与老师进行互动交流,及时为学习清除障碍。

信息化教学反转了课堂,课前预习感受新知、收集资源、提出问题;课堂主要是讨论和答疑解惑;课后复习巩固、完成电子作业、拓展延伸。

(三)实施以过程考核加实践操作为内容的考试改革,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及时全面评价

原来的期末闭卷理论考试方式,一方面存在着部分同学到了期末才临时抱佛脚搞突击现象,另一方面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没有列入考核。为了督促学生更多的在平时学习中掌握知识,在实验操作中锻炼动手能力,课程实施考试改革。

期末考试方案改革如下:采用过程考核与实践操作结合的方式,将全部课程分为四个单元,每单元讲完即进行一次单元学情测试,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期末进行理论和实践小测验,比例分配如下:平时(20%)+四次阶段学情测试(30%)+期末理实测验(理论30%+实验20%)。

三、教学实施

(一)资源库建设情况

1.课程概要。课程概要主要包括五部分内容,分别是课程介绍、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教学日历或教学进度表、课程设计、课程考核标准,使学生对这门课有个比较清晰的总体认识。

2.基本资源。课程资源共分10类,分别是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动画、教学案例、电子教材、习题试题、操作演示、政策法规、其它资源。本门课上传教学资源丰富,共上传教学资源111个,涵盖了所有类别。

课程资源坚持校本特色,以原创为主,资源原创率达81.5%,同时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兴趣,资源库部分内容由学生参与建设,如学生对每个实验用手机拍摄视频进行操作演示,上传数据库。[2]

3.学习平台。学习平台共分7个部分,分别是在线课堂、自主学习、单元实训(或实验)、综合实训(或实验)、作业、在线测评、答疑解惑。课程在线课堂共8个教学资源,自主学习13个教学资源,单元实验5个,综合实验3个,电子作业10次,通过题库自动组卷在线测评5次。

(二)学生使用情况

信息化教学是手段,不是目的。不能为了信息化而信息化,将手段目的化。信息化教学的成败,不仅在于教学资源上传了多少,是否进行了上机考试,更重要的是学生看了没有?用了没有?学了没有?如果学生没有因此而得到提高,那就是失败。

以2015年6月为例,《交直流调速系统》全月全班45人共学习1272人次,平均每人每天0.94次。共布置电子作业10次、在线测评5次,其中2次作业为视频作业,答疑解惑17题,在线课堂、自主学习、实验实训、作业、在线测评每位同学全都完成100%如图1所示。

四、教学效果

(一)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升

同一年级、同一个老师授课、同一份试卷、同时同地点考试卷面成绩对比,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对照组平均成绩78.44分,优秀和良好率合计为47.06%,而课改组平均成绩85.47分,优秀和良好率合计为88.89%,学习成绩提高显著。

(二)给予了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模式

“信息化教学”带给学生的不仅是某门课成绩的提升,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在基于互联网和学习平台的数字化环境中,学生能开展个性化自主学习,哪里不会学哪里,哪里不懂问哪里,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当遇到困难和问题,又可以跨越时空与同学和老师进行互动和交流,实现了学习模式由课堂为中心向课前、课后延伸的转变。这种全新的学习方模式弥补了传统教学中过于强调单向灌输式学习的不足。

五、结束语

经过一学期的信息化教学尝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平台问题多,需要进一步完善,如由于文件格式和浏览器的种类多,经常出现软件不兼容,上传不了或打不开问题;遇到题目公式和图较多时,非常不方便。此外,信息化教学,教师工作量投入很大,需要学校出台激励机制,加大信息化教学的推广力度。

需要指出的是,实施信息化教学,不应排斥传统教学,而应考虑如何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扬长避短,与传统教学、考试改革有机结合,共同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与效果。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 网络信息化;摄影教学;教学媒体;智能Agent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B

Talk about a Network's Information-based Development to the Influence that Photographs a Reform in Education

YAO Yong-ming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Yancheng Teachers College, Yancheng Jiangsu 224002, China)

Abstract: Network information-based high-speed development to photographed a teaching method to bring huge variety. This text mainly discussed that the our country photographs the present condition of teaching and photograph the necessity of the multi-media teaching and some problems of the existence, and put forward in the process of photographing a reform in education in some suggestions and the measures.

Keywords:information-based network; photograph teaching; instructional media; intelligence agent

引 言

随着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摄影是一门完整的独立的课程,它有其丰富的严谨的理论和大量的复杂的技能,它是机械、电子、光学、美术、计算机等多学科知识的综合运用。摄影课作为高等院校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其教学方式正遭遇着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摄影教学如何迎接数字化环境的挑战,如何更好地实行多媒体教学,使摄影课程以新的教学模式呈现,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值得我们研究和探索。

1当前高校摄影教学的现状

我国高校许多专业都开设摄影课程,如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美术学及旅游管理学专业,并且已经形成了相对比较成熟的教学模式,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存在着重大问题。

1.1学生的文化内涵方面

学生的摄影文化底蕴薄弱。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关系,许多中学生在升学压力面前,把学习精力都用在了考试科目的学习上,基本没有太多的业余时间接受摄影文化的教育,也就谈不上使用照相机去进行摄影创作了。为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机与特点,发挥他们的创造能动性,本人对我校100名广播电视新闻学专业的大一新生进行了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结果惊人地发现,这些学生的摄影文化知识几乎为零,70%的学生在入学前从未使用过照相机进行摄影创作,30%的学生只是偶尔使用过照相机,有65%的学生学习摄影是为了提高专业素质,35%的学生是为了完成自身学业。

1.2师资配备方面

教师的专业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摄影这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不仅要求教师具备系统而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且要具有扎实而熟练的摄影技能,具体包括各种摄影器材的使用、摄影创作的技巧手法、数码图片的处理以及相应的网络数字信息获取、收集和处理技术。摄影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一方面摄影教师可以通过参与具体的实践活动加强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聘请报社的摄影记者或广告行业的专业人员来担当实验指导教师,由于这些教师有较强的社会实践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进行授课,易于被学生接受。这样,一方面弥补了学校实验指导教师的不足,保证了教学质量;另一方面又加强了学校与社会的联系,体现了学校师资结构的灵活性,也提高了师资队伍的总体素质。

1.3教材和实验设备方面

教材选定滞后。由于网络信息化的飞速发展,各种新型数码相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摄影理论也是日新月异。而当前许多高校所使用的摄影教材内容基本处于滞后状态,尤其对于新式的数码影像技术讲解得很少。这就要求教师在选用教材时,一定要结合自身专业特点选择既有一定的基础理论知识,又注重实践的教材。有一定经验的教师,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自行编写实用性教材。

实验设备紧张。目前许多高校一个本科教学班至少40人,由于相机数量有限,在进行摄影技能训练时只能分组进行。有时甚至要四五个人一组,这样学生技能训练的效果就大打折扣。某些高校还是前几年购置的以传统相机为主的设备,有些虽然购置了部分数码相机,但在数量及更新程度上明显不足,根本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验器材,还有数码照片的后期处理环节也没有及时跟上,使摄影教学的数字化明显滞后。

1.4教学方法方面

在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摄影课程的总课时量并不是很多,基础理论知识占去一大半课时,真正留给学生实践的课时就更少之又少了,虽然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实践,但是教师往往又无法亲临现场指导,这样便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实际的授课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又把技术提到不恰当的高度,似乎只要技术过关,就一定能拍出好的作品来。无视现代数码相机已经高度自动化的现实,对于摄影的构图思路、创意想法讲得很少,这实在是一种不正确的教学方法。好的摄影作品往往是创意、思维和技术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的教师应该多讲授创意、思维方面的知识。

2网络信息化时代摄影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对摄影教学进行时代化的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摄影课上进行多媒体教学,给学生创造一个全新的学习情境,使抽象的概念更具体化、直观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提高教学的优化效果,这才是当前改革的目标所在。

2.1有助于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在现有许多高校的教学计划中,由于摄影课程的课时量并不多,要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摄影课的教学任务,要在单位时间内传授更多的知识量、更大的信息量,就必须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改变了以往局限、片面、间断的教学方式,可以把物体成像原理、形成与发展过程等摄影知识连续动态地、全面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弥补照相机只能一个人观察,师生间不易沟通的不足,教师减少了口舌,节省了时间,还弥补了教学中相机型号不全的不足,特别是可以弥补高档相机在教学中难以用于实习的不足,使教学效果得到了提高。

2.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对摄影课进行多媒体教学,有助于突出重点知识、突破知识难点。教师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可以采用多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内容采用突出主体的方法,教师通过对图片或视频的讲解,将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而直接的信息,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对于非重点内容,可以让学生自己观看老师的课件,自己总结结论,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更好地实现认知目标。

实行多媒体教学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比如要想让学生充分掌握光线对画面造型效果的影响,了解顺光、侧光、逆光等不同受光方向下的造型特点,以及光线的聚、散、软、硬对画面效果的影响,可以请班里的同学做“模特”,在课前事先拍摄好各种光线的画面,然后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观察感受角度“稍微”变化对效果产生的巨大影响,让学生从这些信息中学会获取知识的技能,培养他们收集、检索及处理信息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实现提高能力的目标。

2.3有助于学生实现自己的情感目标

多媒体教学集多种信息传输于一体,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信心。比如在摄影教学中,讲到景深效果的拍摄时,老师可以展示由不同光圈和快门配合所拍摄出来的虚实结合的图片给学生观摩,初步了解什么是景深,不同景深得到的图片效果,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实现情感目标的目的。

3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3.1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海量性,容易导致信息传授的繁杂无序

在摄影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在有限的课时内传授更多的知识和信息,从而扩大学生的摄影知识面,但是如果繁杂无序地盲目传授,则必然会使学生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比如在课堂上向学生介绍摄影的风格流派时,如果不分主次,对涉及到摄影领域的大大小小的流派都一一作详尽的介绍,虽然这样可以让学生获得更多的摄影流派知识,但是学生会明显感到信息的杂乱,越听越没有兴趣,以致产生疲劳感,甚至会混淆各个流派的创作观念,或者以支流派的观念代替主流派的观念。

3.2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形象性、直观性,容易导致教学媒介被过分依赖

摄影多媒体教学可以让摄影的技术性和应用性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可以将一些实验教学搬到课堂上来,从而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这毕竟只是一些理想化的教学环节,它远远不能代替某些实际的操作环节。在这样的情况下,往往是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津津有味,实际操作起来却不知所措,问题百出。对于在实际过程中出现的不确定干扰因素,学生往往很难从容应对。比如在介绍黑白胶卷冲洗时,学生只有亲身下到实验室,才能掌握如何控制时间与温度、如何辨别底片密度等能力。

3.3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容易导致课堂秩序的不稳定性

摄影多媒体教学的交互性与智能性,确实有助于拉近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距离,为摄影教学中的因材施教、个别教学、讨论教学提供了条件。在摄影赏析课中,老师除了指导学生欣赏摄影大师们的作品外,还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让学生们“评头论足”,也可以将个别学生的作品调出来让全班学生赏析。同时,可以让学生交流各自的摄影经验,让优秀学生讲述自己的创作心得等等。但这种教学往往难以控制课堂秩序的稳定性,教学主题也难以集中。比如在上面介绍的摄影赏析课中,尤其在人体摄影赏析中,如果控制不当,学生们会漫无边际地乱侃乱论,甚至会将一些不健康的言论带入课堂。

4摄影教学改革过程中的建议和措施

摄影教学改革的过程中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这些弊端而放弃摄影教学改革。相反,我们要尽可能地取长补短,用传统摄影教学的长处去克服现代摄影教学的不足,继续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4.1做好多媒体摄影课的整体教学设计

多媒体是教师用于教学的辅助工具,必须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完整的、动态的并不断加以调整改进的过程,是解决教学问题的系统方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比如,在介绍景深的概念时,老师在备课时必须设计好详细的教学步骤、教学策略及媒介的使用。可以采用图形展示加文字叙述的方式,将景深前界与景深后界、前景深与后景深直至景深的概念介绍清楚。接着,还可以用一些照片实例进一步阐述景深的概念,并安排学生进行课后的实际应用,这样便可以顺利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

4.2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媒体

在摄影教学中,并不是用了多媒体,教学质量就高,要注意选择最恰当的媒体在最合适的时间介入,将现代教学媒体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比如,在讲解照相机的主要结构时,就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以画面语言来表达教学内容,全方位地讲解照相机主要装置的性能、作用、特点、调节及使用方法与技巧等。操作过程可如此:首先可以通过实物展示台、投影机,让同学们看到照相机的实体,接着分别展示镜头的种类、焦距与口径、镜头的卡扣选择等。然后再分别展示光圈系数、光圈的调节方法;快门速度标记、快门的作用、快门的种类;常见的聚焦方式、取景指示方式及视差等内容。如此分段介绍,学生可以看得清记得牢。在讲授彩色摄影“三原色”、“三补色”时可采用Photoshop等图像软件向学生展示色彩叠加、混合的实际效果,解决同学们难记难懂的问题。

4.3建立网络信息时代的教学资源平台

4.3.1建立优秀摄影作品资源库

老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在一些摄影网站上下载优秀作品,并将其存储在计算机中,比如“中国摄影在线”、“中国摄影网”、“摄影比赛在中国”、“车坛影协”等网站,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当学生看到这些精美作品时,必然会产生摄影创作的欲望,学习激情自然极其高涨。而在实际创作中,这些优秀作品又会给他们带来创作灵感,使他们在生活中产生创作灵感。

4.3.2利用Agent、Blog或微博来建立师生互动的网络教学平台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思想心灵的沟通,比如Blog、BBS、微博等。作为摄影教师,要想自己在教学领域中能够与时俱进,和学生进行顺畅的互动交流,则必须利用这些网络工具建立自己的教学平台,将学生的作业递交、批改、与学生的交流都通过网络进行。

教师将摄影教学课件存放在Web服务器或是Blog、微博平台上,供学生自学使用。同时,学生拍摄创作的作品,也要及时并进行“网上点评”,点评人可以是老师也可以是学生间的互评,拍摄作者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教师也可以在学生拍摄前展示相关题材的优秀作品,让学生自己思考这样的拍摄效果是怎样取得的、用了什么拍摄技巧、事先做了什么样的案头准备等。几次下来,同学们的“眼界”就高了,对自己的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此外,还可以利用智能Agent来设计专业的教学互动平台,Agent是计算机软件领域和人工智能领域中一种新兴的技术。Agent技术应用于网络教学系统中,各种用户Agent、管理Agent、任务Agent构成了一种基于Agent的网上智能教学系统,从而给摄影多媒体教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Agent技术可以解决当前网络远程教学系统普遍存在的智能性差、个性化不突出、交互性手段匮乏等问题。在网络远程教学系统中,利用人工智能Agent技术可以实现网络个性化课件的智能开发,为实现教育“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理念加入了新的动力。

5结论

综上所述,在网络信息化时代,从事摄影多媒体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学科知识、艺术的教学方法,还必须具有熟练的现代教学媒体应用技能。教师要从讲授者变为启发者,学生从被动、单纯地接受知识转变为自我学习。教师要对教学资源、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改革和探索,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使我们的学生不断提高摄影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刘旭炜. 浅谈高校摄影教学[C]. 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3:83-86.

[2] 罗红梅. BLOG与摄影教学整合初探[C].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9,8:137-138.

[3] 杨琼. 对多媒体摄影教学设计的认识与实践[C].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2:370-371.

[4] 郑向阳. 浅议多媒体摄影教学的驾驭[J]. 社科纵横,2005,10:204-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