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战略报告范文
时间:2024-01-18 17:58: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能源战略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 新能源;天威保变;财务危机;对策
[中图分类号] F270 [文献标识码] B
一、天威保变新能源战略实施后财务危机的表现
保定天威保变电气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天威保变”)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其前身为始建于1958年的保定变压器厂。1999年,由天威集团作为主发起人注册成立了天威保变。2001年在上交所成功上市。2008年天威保变成为兵装集团的成员企业。天威保变以保定为核心,形成辐射全国的产业布局,在秦皇岛、合肥、昆明等多地建有十大变压器厂,主要产品包括输配电及发电所需各类变压器、互感器、电抗器等,公司自2001年以来进入新能源领域。
(一)企业陷入全面亏损状态
2007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机,2010年希腊爆发债务危机席卷了欧洲多个国家,整个世界经济进入到下行轨道,作为国内主要光伏产品市场的欧美各国纷纷取消本国的新能源补贴政策。受次影响,天威保变的新能源类业务开始萎缩。根据天威保变2013年年报显示,其旗下控股的六家新能源业务子公司全部亏损,总额约30亿元。受到新能源业务全面亏损的影响,天威保变业绩也出现大幅下滑,2011年天威保变净利润为3516万,比上一年度缩水94%,2012年天威保变出现了上市以来的第一次年度亏损,亏损额达到15.2亿元,2013年这个数字更是扩大至52.3亿元,成为股票市场的“巨亏王”,由于连续两年亏损,2014年3月18日,天威保变股票简称改为*ST天威,由此面临退市风险。
(二)资产负债率上升
资产负债率是指企业负债总额占企业资产总额的百分比,这个指标既反映了债权人向企业提供信贷资金的风险程度,还反映了企业举债经营的能力。由于天威保变连续亏损,公司资产大幅下降,导致其资产负债率开始攀升,2013年的资产负债率达到97%,偿债能力的下降导致公司经营的风险主要由债权人来承担,这是债权人不愿意看到的。银行此时非但没有出手相救,反而前来上门追债。中国银行保定分行于2014年年初向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提请诉讼,诉讼请求天威薄膜光偿还固定资产借款本金及利息2.42亿元,天威保变承担连带责任。
(三)公司信用等级降低
2014年2月,天威保变公告,宣布上市公司近期收到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发来的通告,称联合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决定将天威保变及其“11天威债”列入信用评级观察名单。观察期间,联合评级将持续关注天威保变2013年经营和财务情况的最终结果,并评估最终结果对天威保变的主体长期信用等级以及“11天威债”的债项信用等级产生的影响。
二、天威保变财务危机的原因
(一)新能源战略失当
天威保变大幅扩张建设新能源项目之时,也正是我国新能源行业爆炸式增长时期。根据2010年统计数据显示,在当时已有100多个城市推行建设低碳城市、开展节能环保、实行绿色经济的类似口号,这些城市覆盖于我国的所有省份。另一方面,近十余年来我国的太阳能光伏产品的产量扩大了近五千倍,因此造成了十分严重的产能过剩问题。2011年开始,国内新能源市场问题频发,诸如光伏发电利用效率偏低,原材料硅导致环境污染,风力发电难以并网等,一时间国内新能源行业进入了“寒冬”。即使2013年国内新能源产业开始出现复苏时,天威保变仍然难以“止血”,一点重要原因是其新能源业务缺乏竞争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市场上谋取一席之地。
(二)成本控制不佳
成本控制能力是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影响因素。2011年,光伏产业产品的市场价格开始暴跌,甚至一度低于行业内部的生产成本,诸多新能源企业相继停工停产,甚至有一些企业难以为继直接宣布破产清算。同一时期,国内市场风电产业在此前建设投资的产能开始释放,由于市场恶性竞争,风机整机价格较之前降低了一倍。当市场形势走低的时候,也就要开始考验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但天威保变旗下的新能源业务子公司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的生产成本却一直无法下降,2011年底天威硅业和乐电天威先后宣布停产技改,从此再未复产,2014年初天威保变以债权人身份宣布天威硅业破产,2015年初乐电天威也宣告破产清算。根据天威保变的年度报告计算出其2010年-2013年间营业成本和营业收入的比率依次为84%,79%,96%和92%,可见成本所占比重过大,直接影响企业收入。
(三)计提巨额资产减值准备
由于新能源战略失当导致天威保变在前期投资的新能源企业纷纷陷入到危机之中,而这些新能源企业的资产也大都沦为不良资产。根据天威保变2013年年度报告显示,在这一个会计年度中企业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高达46.99亿元,而这些也大都来自天威保变旗下的新能源业务,说明天威保变前期耗费巨额资金投资的新能源业务资产不仅未能给企业带来收益,且纷纷大幅减值,成为企业的负担。
篇2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 问题 趋势 战略
一、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2007年11月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动力来源、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当前,一般认为新能源汽车主要包括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氢发动机汽车以及其它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由于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都属于电动汽车,电动汽车便成了新能源汽车的主体。根据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使用新型燃料的汽车以及使用常规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的汽车同样属于新能源汽车。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键技术仍存在较大差距
电动车目前是新能源汽车的主攻方向,从电控、电机和电池三大关键技术来看,电机与电控技术方面与国外先进水平相差依然很大。某些关键技术、关键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我国汽车工业企业仍然未能真正掌握。汽车用锂电池的轻量化、可靠性与国外产品差距明显。在电动汽车关键技术与国外相差较大,纯电动汽车技术水平能够达到节能环保的要求,但由于受到电池容量和充电时间的制约,纯电动汽车的电池寿命和续行里程都比燃汽汽车短,纯电动客车的产业化仍需时日。至于氢燃料车,目前还需要解决氢燃料存储的气化损失、以及安全性等一些难题。
(二)消费市场有待开发
新能源汽车价格过高,一些技术瓶颈尚待突破,配套设施不够完善,这些因素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从价格看,新能源汽车价格比普通燃汽汽车要贵许多,新能源汽车还缺乏吸引力。尽管中国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市场增量空间巨大,但其发展仍然面临层层阻碍。目前障碍主要在于技术尚未完全成熟、售价相对较高、鼓励政策尚不完善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尚未展开,这加重了大众消费者的观望态度。其中,技术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是渐进过程。大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了解程度有限,因为缺乏了解致使大部分人对新能源汽车的功能、特性等均存在疑虑。
(三)缺乏协调,产业化进程缓慢
新能源汽车拥有广阔的前景,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建设却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也需要多个部门与多个产业之间的通力合作、共同推进才能使之成为现实。中央政府明确表态补贴示范城市的新能源汽车,13个城市的“十城千辆”示范计划却被演绎成了地方产品的展示。这种只从本地企业出发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计划,最终将演变成地方保护主义。因此,需要统一的国家战略指导,需要在资本层面、在企业治理结构层面用市场化的方式使各相关方面互相关联,形成有效的利益共享、权力制衡机制。
(四)配套设施问题
目前,我国的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以电动汽车为例,需要解决电动汽车的充电站问题。目前的充电站很少,这给电动车的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大多居民区安装充电桩需要业主自行承担费用,此类问题都严重制约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至于氢燃料车和氢燃料电池汽车,目前还没有解决加氢站的建设问题。新能源汽车维修和服务人员的培训还有待开展。我国新能源汽车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化和产业化还有待发展。
三、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途径
(一)创新商业模式,建立产业联盟
新能源汽车市场蕴含着巨大的商机,各大汽车企业纷纷制定各自的发展战略。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投入巨大。以目前我国汽车企业的资本和研发实力单兵作战未免势单力薄。因此,有必要汇集各方力量,整合国内新能源汽车相关技术资源,建立新能源汽车国家平台,集中资源突破技术瓶颈。通过资本市场对现有企业实现整合与重组,把中国未来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做大做强。不断优化和规范公司治理结构,鼓励中外企业以多种形式的合作创新和创业,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联盟的形成与发展。
(二)资源整合,加强创新网络组织的建设
我国传统汽车工业比较落后,企业开发创新的能力不足。而目前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任务虽然有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但承担的任务由各承担单位分担,各研发单位各自为战,形成了全而散的状况。应加强产学研用的有效衔接,整合学科优势资源;发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各个环节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重点突破关键技术和系统集成技术;构建综合服务平台,形成整体研发体系,将会更快地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整车、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和产业化,从而提升我国整个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能力。同时,要实施严格的公平竞争与反垄断环节的重组审查制度。
(三)培养自主品牌
中国新能源汽车必须培养自主品牌。品牌是新能源汽车产业重要的无形资产,是其在市场竞争中取胜的法宝。企业一旦赢得顾客的信任和忠诚,形成了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就可以用不同的形式,从某一产品、产品形象、商标或是服务中重复收获利润。例如,比亚迪双模电动车在全国巡回上市,并对新能源汽车特许经销商进行售前和售后培训。比亚迪承诺对动力电池等核心零部件提供5年或10万公里的质量保证,并努力通过加强营销管理,确保用户在购买和使用新能源汽车过程中能体验到更多的便捷和舒心。
(四)加大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政策扶持
从历史经验和国外情况看,政府的扶持是新兴技术产业化的必备条件和原始推动力。在国外,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进程几乎都注入了政府的资金支持,并且政府还会通过一系列的补贴和优惠政策来鼓励新能源技术的应用。为推进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政策扶持力度。政策扶持不仅应包括对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开发、示范和推广的支持,还应包括针对消费者使用新能源汽车的相关财政、税收、金融和价格等激励政策。
四、结语
发展新能源汽车技术不仅是缓解石油资源紧缺,改善人类生存环境的客观需求,也提供了中国赶超欧美日发达国家汽车技术的最佳契机和振兴国内汽车工业产业的良好平台。但依然要清楚地看到在今后较长一段时间内以传统内燃机为动力核心的交通工具依然是汽车工业的主流,在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技术研发的同时依然不能放松对传统内燃机汽车技术的提高。一方面,这是混合动力电动车核心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传统汽车在车身悬挂制动转向系统等多方面的技术经验可以直接借鉴,相信不久的将来环保高效节能的绿色新能源车辆会越来越多地走进人们的生活,引领科技风尚驱动社会前行。
参考文献:
[1]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1).
[2]刘明臣.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状、瓶颈及对策分析[J].东方教育,2015,(1).
篇3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战略性贸易政策;研发补贴
中图分类号:F426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x).2011.04.14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04-30-02
一、战略性贸易政策简要回顾
20世纪80年代,布兰德、斯宾塞、克鲁格曼等人以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为前提,以产业组织理论和市场结构理论为工具,分别从不同角度论证了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关税、配额、出口补贴、生产补贴、研发补贴等保护国内市场的政策手段,扶持本国战略性产业增长,提高其竞争优势,带动国内相关产业发展,谋取规模经济的额外利益,在国际市场抢占市场份额,实现垄断利润从外国向本国的转移,提高国民福利。
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新贸易理论出现前就在不同国家得到了实践和应用,著名的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欧洲对飞机生产的支持政策和70年代日本以半导体等高新技术为目标的产业政策。战略性贸易政策最早兴起于发达国家,致使发达国家大型跨国公司在国际市场攫取了大量垄断利润。政策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证明了政府在国际贸易特定的领域干预的重要性,从而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如何占有一席之地提供了思路。实际上新兴国家的成功践行也体现了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强大生命力。巴西安巴拉航空飞机在世界航空工业市场上是支线领域最有力的角逐者,世界4大民机制造商之一,而巴西飞机制造业的发展源自政府的财政激励、技术支持等一系列战略性贸易措施。战略性贸易思想在印度的运用,也使印度的软件产品出口到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软件出口国。
二、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应用的适用性分析
1、信息完备、独立决策的高效政府
战略性贸易政策强调政府政策对贸易的干预,信息不完全会导致政府决策失误,因此要求有一个信息完备的政府。政府只有在制定政策时,全面充分地掌握诸如行业、竞争厂商、国际市场竞争状况等信息,才能在恰当的时机制定恰当的干预政策。其次,政府制定政策也不能受某些特定利益群体的支配,而应从国家战略角度出发制定贸易政策。从总体上看,我国特殊的政治体制相比西方国家,政府的独立决策能力较强。政府办事效率也逐渐得到提高;我国在经济信息建设上起步较晚,但随着政府职能部门合理化,政府搜集分析信息的能力不断增强;这些都为战略性贸易政策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应用提供了良好的制度环境。
2、完善的市场经济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市场经济建设已初具规模,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市场化不断增强。根据2005年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所的报告,我国的市场化达到了73.8%,经济市场化程度超临界水平。建立了“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更加的理性化、市场化。市场体制的完善,能够有效保证市场主体在政府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干预下进行利益最大化行为,积极研发创新,参与获取垄断利润的竞争。
3、规模经济标准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规模经济是成功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的关键所在。我国是人口大国,随着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推进,我国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总量十分惊人。2009年我国汽车销量突破1300万俩,但汽车每千人人均拥有量相比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我国汽车消费需求已开始进入高速增长期。在提倡节能环保的低碳消费经济的大背景下,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将扛起汽车消费的大旗。这意味着新能源汽车巨大的市场容量,这有利于产业规模经济的形成,有利于我国企业制定的国内标准上升为国际市场所遵从的标准,增强我国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配套的财政、信贷、产业等政策的实施以及资金、劳动低成本优势的进一步发挥,会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巨大的规模经济效应。
4、市场进入壁垒标准
对一个行业补贴,会使厂商获得超额利润,这会诱使新厂商的进入。而厂商的数量由带来规模经济的固定成本所决定,数量的增加、行业的集中度降低、行业的平均成本上升、企业规模经济下降,一国贸易条件恶化,福利损失。因此,战略性贸易政策选择的行业应该是市场进入壁垒较高的行业。新能源汽车是资本密集度和技术密集度很高的行业,反映了准入门槛的程度。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的特点主要是:前期研发成本高,投资周期长;知识和技术密集,科研人员比重高;产品差异化程度、附加值高等。行业本身的特点和行政性进入壁垒的限制,使得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进入门槛很高。当然,一个行业维持较高的进入壁垒,与行业的集中度也有很大关系,行业集中度越高,越不利于新企业的进入。
5、行业集中度标准
行业的集中度是反映市场结构的基本指标。不完全竞争市场特别是寡头垄断市场的行业集中度要求很高。根据国际垄断和竞争类型的分类,汽车制造业属于极高寡占型,其CR4大于75%,CR10大于90%。虽然在汽车制造某些领域上,我国已具备高度不完全竞争特征,如中国轿车工业2005 年的CR10为72.57%,2006年CR10为73.41%,但整个汽车工业行业集中度偏低,难以带来显著的规模效应,这也是中国难以成为汽车强国的一大要害问题。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虽然我国有150多家整车制造商,但涉及新能源汽车的厂商主要是掌握核心技术的几大汽车制造商,而且各大厂商开发的新能源汽车主要品种有所差异。2010年8月19日,16家央企联合发起“央企电动车产业联盟”,“国家队”的进场会促进新能源汽车上下游产业之间的衔接,形成产业、企业间的利益共同体,加强行业壁垒,加剧行业集中。未来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应该是培育形成2-3家产销规模超过600万辆的大型汽车企业集团、1-2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超过10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3-5家新能源汽车产销规模达50万辆的汽车企业集团,以达到90%以上的集中度。
6、外部性标准
新能源汽车行业具有较强的外部性。一方面,企业能够从本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的“技术外溢”中获得知识和技术;另一方面,企业从本产业或相关产业的聚集中获得市场规模效应,主要是通过原材料、中间产品、技术工人、专业服务等途径。实际上,新能源汽车驱动动力能源生物燃料、天然气、太阳能、氢能、乙醇等提高能源转换效率的技术有着很广阔的应用领域,节能、环保技术材料也不仅仅是用在汽车部件上,如新能源汽车最核心的动力锂电池技术在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便携式电子设备、手提电钻、航空航天等行业都是关键技术。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仅包括整车(乘用车、客车)企业,还包括动力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企业、上游原材料(锂、镍、稀土)企业、充电设备配套部件企业。新能源汽车涉及的行业众多,其自身发展能够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的成长空间。
三、小结
新能源产业作为新兴产业,处在行业的初创期,企业前期研发成本高、技术不成熟以及相关配套设施、产业配套体系不完备,单单依靠市场动力不足,这就需要政策部门的扶持。政府扶持措施包括:对消费者进行购置税、消费税、个人所得税减免,鼓励消费者优先购买新能源汽车;对生产者进行研发抵税、补贴,提供优惠的信贷措施,降低新能源汽车生产成本。此外,还要积极加强推广力度,规划和扶持充电站建设,增加政府采购,培育国内消费市场,将新能源汽车潜在的市场容量转化为行业的市场规模;促进生产者共建产学研联盟,加强相关产业之间合作,尽快形成完善的产业链,夯实未来产业发展的基础;继续推行汽车行业兼并重组,警惕地方保护、重复建设,加强新能源汽车行业集中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图应该是先培育国内市场,实现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形成产业竞争优势;中长期着眼于开拓国际市场,给予出口产品以生产者补贴,实施战略性贸易出口政策,实行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国际化战略,实现我国汽车强国的梦想。
参考文献:
[1] 保罗・克鲁格曼.战略性贸易政策与新国际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 邢孝兵.我国战略性贸易政策实践[J].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8,(05).
[3] 程广宇.国外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分析及启示[J].中国科技投资,2010,(05).
[4] 查尔斯・范・马芮威耶克.中级国际贸易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
篇4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的缺陷;解决办法
从目前国际市场的发展趋势来看,能源与环境协调系统是未来市场的发展点,但是同时也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亟待解决。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是该问题的核心,急切地需要进行彻底的改革换代。在G20会议上,各国政府对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核心问题进行了讨论,并且基本已经达成了共识。中国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顶层设计的决定性文件--《决定》将新能源汽车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中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更是符合中国《2017年中央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三去一降一补”的五大任务中“去产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和发展,先后有不同的政策支持和发展新能源的发展,汽车有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最近一些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的进步,有望担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所以,能够解决新能源汽车充电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已经迫在眉睫了。
一、当代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的问题
充电的根本目的在于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为汽车的运作提供强有力的后勤支撑,降低石油能源的使用,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能源与环境的协调。新能源汽车的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充分的体现这一战略思想。因此,充电是授予新能源汽车以运作的能力的一个最基本的要求。
(一)调查实验描述。本次调查为了避免实验研究结果的偶然性,我们针对6种新能源汽车的充电问题展开调查,最后将数据进行综合处理。
(二)在新能源汽车充电上的缺陷。通过调查得出,在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的问题上,百分之九十的车主觉得新能源汽车充电速度太慢,时间太长。传统电池是不能超过0.5C,超过0.5C的电池寿命会有非常大的衰减。0.5C单次充电时间在2小时左右,再加上排队的时间,在出租车这个领域就多达6个小时,夸张的有8个小时,这样仔仔细细的算下来,时间成本就大大的浪费了。
二、新能源汽车充电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充电设施产权所属问题。因为供新能源汽车充电的专用线路与充电设施,在安装布置的过程中需要占用小区的土地。因此,我们把充电设施安装在小区业主所占有的土地上,必将会引导致出现充电设施的产权问题。这种问题的存在,影响到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安装进度,进而对充电的质量以及效率产生影响。
(二)充电设施利用率低。在很多的具备充电设施的停车位上,我们常看到,不是电动车在充电,而被非电动车所占据,充电的停车位成为机动车的停车位。除此之外,还有多数的一部分充电设施,只是局限于部分开放,而不是对所有用户开放。这缩小了一个充电车位的用处,同时也局限了用户消费的宽度,让用户在充电的时候,充电等候时间变得很长,同时充电综合效率又都变得很慢。
(三)技术成熟度不高。抛开汽车外观及车身内部的美观度和舒适度不谈,新能源汽车或者说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在于动力电池、驱动电机与电控系统。但在这些领域,目前国内的新能源汽车厂商的技术尚不成熟,技术研发力度还需提升。
三、采取的对策
(一)解决充电设施的产权问题。在我们建造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的时候,可以提前跟小区物业做好沟通工作,方便我们后续工作的开展。
(二)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提高充电设施的利用率,对各个地方的充电设施加大管理力度。充电车位不能随意停放费充电车辆,同时增加充电设施的开放率。
(三)提高科学技术的成熟度。加大技术研发力度,向好的品牌学习借鉴经验。
(四)实施充电安装规范和安全服务供应商管理。针对电动汽车充电桩安装不规范可能带来的问题,进行充电桩安装人员的待岗专业认证和安装服务商的运营认证,结合充电桩的现场安装检查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电动汽车充电安全。
案例1:襄阳今年年底将建成1000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
2017年5月19日星期五,由市公交集团投资兴建的大型综合充电站,在隆中风景区游客接待中心建成并投入使用。这是市公交集团从配电到充电均自主建设的第一个大型综合充电站,可同时为电动公交车、电动物流车、私家电动乘用车,新能源汽车充电。今年年底前,该集团将在全市建千余个充电桩。
四、结语
据中汽协介绍,2016年中国的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50万辆,全球销量接近100万辆,中国占据了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50%以上。然而,面对国内庞大的市场需求,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市场规模与燃油汽车相比仍属少数,剖其问题,电池、技术、环保、充电桩等问题成为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因素。为鼓励新能源车企专注于技术提高并降低价格,最终更有效地与国际车企进行竞争,我国政府在鼓钚履茉捶⒄沟耐时也采取了相应举措,让新能源汽车真正形成良性增长。
篇5
2015年注定将成为中国自主车企发展史上的分水岭。一方面,乘用车整体销售一片暗淡,销量一降再降。另一方面,新能源汽车销量日增,成为新的亮点。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4年新能源汽车累计销售7.48万辆,同比增长323.8%,业内将2014年视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商业化发展元年。今年上半年,在多项政策利好的推动下,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为7.27万辆,同比增长240%。
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整体步入高速增长期的同时,自主车企们纷纷筹划投入巨资,加码新能源汽车项目建设。
今年5月,力帆汽车首先公告,将通过非公开发行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52亿元,所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能源汽车能源站、锂电芯、电机、电控、变速器及新能源汽车平台开发等项目。
而在刚过去的7月份,比亚迪、江淮汽车、长城汽车也陆续了非公开发行A股募集资金的公告。其中,长城汽车募集资金最高,净额不超过168亿元;比亚迪计划募集资金净额不超过150亿元;募资金额最少的江淮汽车净额也近45亿元。
以上三家上市车企的募资用途可分为三类:长城汽车、比亚迪将分别投入50.8亿元、50亿元用于新能源汽车研发项目;三家公司将斥巨资用于电池、电机、电控、变速器等核心零部件项目;比亚迪将把40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长城汽车则投入50.2亿元用于智能汽车研发项目。
自主车企之所以同时发力新能源汽车,从政策角度分析,可以用“萝卜加大棒”来形容。
我国监管部门对汽车产业节能减排相关的要求越来越严格。根据我国《乘用车平均燃料消耗量评价方法及指标》第四阶段标准要求,到2020年乘用车平均油耗降至5.0L/100km,不达标车企将面临巨额罚款。同时针对汽车尾气污染问题,我国政府对汽车尾汽排放也提出了严格的排放标准。
同时,为刺激自主车企战略转型,国家相继推出了诸如免征车辆购置税、车船税等多项支持政策。北京、上海等限牌、限购城市,还采取了对新能源汽车提高摇号中签率、免费发放专用牌照额度的鼓励措施。
根据工信部对国务院下发的《中国制造2025》的解读,到2020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突破100万辆,到2025年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年销量300万辆,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
“萝卜加大棒”的双重政策,使得国内自主车企纷纷布局新能源汽车业务,将其上升到战略转型的地位。
但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现实困境却让大多数自主车企进展乏力。招商证券在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阻碍新能源汽车推广的主要瓶颈为:消费者购买成本高而生产厂商又不赚钱,电池使用寿命导致的“电池恐惧”,电池续航时间导致的“里程忧虑”,充电模式下充电时间过长,快充传统电力传输网络负载过大等。
而上述瓶颈也正是几家自主车企募集资金重点投入,试图根本性解决的问题。比亚迪就在募资公告中宣称,由于动力电池直接关系到新能源汽车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循环寿命、续航里程等关键性能,新能源汽车对动力电池的性能和成本的要求将越来越高。因此,动力电池能否在性能、成本、安全、环境友好等方面形成突破,已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最主要的瓶颈之一。
比亚迪自1996年即涉足锂电子电池研发领域,先后推出了F3DM、e6、K9等新能源汽车车型。2014年,其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秦”更夺得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此次募资的七成资金,将直接投资于新能源汽车研发及锂电池扩产项目,进一步提升其在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领先地位。
篇6
关键词: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持政策;经验借鉴
一、 引言
历史经验表明,每一次经济危机过后,新兴产业都会成为各国经济复苏与繁荣的主要推动力。如1857年生产过剩危机使资本主义各国迎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了以钢铁工业、汽车工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世纪20年代末的经济大萧条、70年代末的石油危机、90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各国迎来了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了以电子和互联网为主的信息产业、原子能、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的高速发展;在石油、煤炭等化石燃料的储量日渐枯竭、碳排量迅速增加、2008年经济危机的广泛影响下,以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等为突出代表的新兴产业成为了发展的聚焦点,各国纷纷出台各种规划和配套政策,在产业选择、投资金融、技术创新以及人才培育和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使得各主要国家在产业发展重点和技术研发方面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突破。
二、 发达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由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技术突破为基础,根源上反映了技术创新和整合能力,但各国资源禀赋不同、发展阶段和目的不同、技术积累不一致,因此各国产业发展重点存在差异性。例如,目前,美国以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生物制药与医疗保健、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为支持重点;欧盟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日本把重点放在商业航天市场、信息技术应用、新能源汽车、医疗与护理等新兴行业;韩国则重点发展绿色能源、信息技术等特定产业。
1. 美国。美国在信息技术、新材料、生物医疗、航空航天等领域拥有强大的研发实力和产业基础。目前,美国拥有世界约一半的生物医药公司和一半的生物医药专利,生物医药产品销售额占全球市场的90%,全球生物医学工程前十强公司大部分来自美国,医疗保健支出占GDP的比例由60年代的5%增长到2011年的17%,位居全球前列,生物技术研发经费仅次于军事科学。
金融危机后,政府将重点转移到实体经济,发展航天、信息产业、生物及纳米技术等产业,更是将新能源产业作为重中之重,依靠输电网络的智能化调度技术开辟能源新路径,利用补贴金融杠杆撬动外商资本在新能源领域的投资,探索公私合营的商业化模式,以新能源产业为核心带动一批新兴产业成长,借助优势产业改变国际资源分配体制。例如,美国页岩气储备居世界第二,据普华永道预测,到2025年页岩气革命将为美国制造业新增一百万个就业岗位,让制造业年总成本下降1 160亿美元;核能方面,2012年财政预算提出360亿美元贷款担保来兴建核电站;新能源汽车方面,通过国家战略以及强制性的“总量管制与排放交易”,间接推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同时,以大学为中心兴办科技工业园区,与大学、企业签订科研与订货合同,使新知识、新成果迅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2. 欧盟。与美国推广新能源有些不同,欧盟希望通过提高绿色能源利用效率,开展低碳环保技术研发,与本国优势产业相结合,强调“绿化”的创新和投资,将低碳产业、智能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在低碳产业发展上,投入大量科研经费、制定排放指标、提出碳排放机制等。例如,欧盟要求成员国救助汽车业的资金必须用于节能型汽车的研制和生产;借助区域优质风力资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预计未来8年欧盟风电产值将增长两倍,到2020年提供52万个就业机会。在智能产业发展上,将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作为重中之重。过去10年,欧盟各国建设了约300个智能电网项目,投资额超过55亿欧元,预计到2022年,将完成全部智能计量网络的建设,2010年~2018年预计投资额为20亿欧元,2014年预计云计算服务总收入将达350亿欧元。
在整合科研力量方面,欧盟制定了名为“框架项目”的基础性研究支持计划,到2013年欧盟FP7(第七届框架项目)研究经费超过100亿欧元。同时,欧盟也很重视研究工作中建立公私伙伴关系,2009年首先在先进制造业、新能源汽车、节能建筑三大领域展开,由欧盟和欧洲投资银行等机构资助,鼓励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联合研发。目前,公私合作项目也被整合至FP7中,其中企业参与者的比例为55%,大批研究成果申请了专利。
3. 日本。日本通过低成本贷款、信贷分配、研发补贴来促进新兴产业的发展,增强研究资金来源,提高产业吸引资金的能力。基于能源安全和减少能源进口的依赖,日本历来重视核能发展,目前是世界第三大核能大国。在福岛核事故之后,更加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计划在2020年将太阳能发电提高至2009年的20倍,2030年提高至2009年的30倍。海上风能是近几年日本风电产业的一大亮点,其技术水平在全球名列前茅。
20世纪90年代日本就提出“IT立国”战略,当前,日本信息通讯产业产值约占全球该行业总产值的11%,位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将云计算作为重点发展领域,投入大量资金,制定“霞云关计划”。在新能源汽车方面,日本长期致力于混合动力汽车的开发,其技术水平世界领先,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和创新生态系统,丰田、本田等混合动力汽车热销全球,同时锂电池方面也有较强竞争力,据中投顾问研究显示,全球汽车锂电池的生产企业主要有二十几家,日本企业就有十几家。
4. 韩国。韩国作为后起发达国家,在有机发光半导体(AMOLED)、平板显示、移动通信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方面已迎头赶上,其中,LED一直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国际市场占有率高达23%,名列全球第二,成为韩国真正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危机后,政府将低碳和绿色经济作为发展主题。2009年7月制定三大推进战略,指出未来5年间累计投资107万亿韩元发展绿色经济,2030年前投资1 030亿美元开发新能源,将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提高到11%,改变严重依赖进口能源的局面。
强大的资金扶持与人才引进对韩国新兴产业的发展也必不可少。2000年~2004年4万多亿韩元用于互联网、光通信等6个新兴产业的技术研发,同时投资5 000多亿韩元开发光因特网技术的基础核心设备及配件。2007年《外国人投资促进法》和2014年“促进外国人投资方案”,旨在进一步扩大外资规模,吸引跨国公司在韩设立研发总部。2014年“吸引和利用海外人才的方案”,提出放宽签证签发限制,力争到2017年引进海外人才3.6万名,比2012年增加50%。
三、 “金砖国家”新兴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兴国家一直期望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全球竞争,实现产业和科技上的追赶甚至超越。近年来,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带来全球创新要素的转移,为相关国家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经济危机之后,各国纷纷加大了对高科技研发的投入力度。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10年报告指出,金砖国家研发投入占全球的比例从2002年的10%增加到2007年的15%,另据英国商业创新和技能部的报告指出,2009年全球1 000强企业总研发投入下降1.9%,而其中的中国和印度公司研发投入却分别增长了40%和18%,新兴经济体的发展正在改变着新兴产业的全球竞争格局。
1. 巴西。巴西利用适宜种植甘蔗和油料作物的农业优势,率先提出能源农业战略,开发提炼以纤维乙醇为中心的新兴产业链,并在此基础上推进风能、核能等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目前,全球生物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的平均比重为13.6%,其中发达国家6%,而巴西已达44%,生物乙醇燃料生产量全球第二,出口量第一,是当前世界上唯一不供应纯汽油的国家。巴西政府通过对可替代资源发电项目的鼓励计划,制定管理风电场发展政策,同时,2007年拨款7.4亿美元用于铀浓缩和核潜艇开发,目前,巴西核电发电量占能源生产总量的4%左右,是南美最大的核电拥有国。
在投资金融以及人才引进方面,巴西政府建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基金,鼓励金融机构给予信贷支持,发展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目前,巴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银行已经安排了600亿雷亚尔的信贷资金用于支持新兴产业创新活动,降低贷款利率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境外投资。同时,2013年出台引进海外尖端人才的措施,其无须出示同巴西企业签订的劳动合同即可获得入境工作签证,进一步简化入境流程。
2. 俄罗斯。俄罗斯曾是传统制造业强国,在立足本国比较优势上,通过开拓细分市场等策略在新兴产业创新方面,走出差异化发展的追赶道路。利用重工业领域的基础优势,提出传统优势部门与创新部门共同发展,在宇航、船舶、核能工业实现产业复苏,在信息通信、纳米、生物、空间技术等实现重要进展。
早在2008金融危机前俄罗斯就将纳米产业作为本国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目前,已建成国际上先进的信息共享、分工协作的纳米技术网络,同时还建成与纳米相关的15个专业化数据库,2009年6月宣布投资2 000亿卢布发展纳米技术,使其成为国家“科技战略的火车头”,将其研究成果应用于医学、能源、造船等领域。生物技术领域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计划在2020年前投资1万多亿卢布,到2020年使生物技术产品增加值占俄罗斯GDP的比重达到1%左右,目前,从事生物技术研发、生产的研究所、科研生产联合体在俄罗斯超过100多家。
3. 印度。由于印度的生物基因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在全球约占2%的土地上拥有7%的野生物种,这就为生物工程研发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要素。目前,印度在生物工程领域有800多家公司、50多个研发实验室、2万余名专业人员。2008年政府提出5年内补贴10亿美元支持新能源,总太阳能发电装机已从2009年的17.8兆瓦升至2012年的10亿瓦,预期2020年将达到200亿瓦,同时,2009年国际原子能机构废除了针对印度的核贸易制裁,为印度耗资1 000亿美元的大规模核能开发铺平了道路。
信息技术产业是印度最成功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据世界银行的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印度软件出口的规模、质量和成本等综合指数名列世界第一。印度也是跨国公司软件及其他信息服务外包的首选地,2010年软件业增加值占印度GDP的比重高达7%,在全球按客户要求设计的软件开发市场中占据20%左右的份额,占据世界离岸信息服务业份额的65%和外包业的46%。
4. 南非。南非日照充足、生物燃料丰富,具有发展太阳能、生物质能等新能源产业的要素优势。预计未来10年~20年内,南非在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将达数万亿兰特。同时,把新材料、空间技术等高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2010年提出新建一个钛和天然纤维复合材料产业园,为空客和波音提供航空级钛材料、航空配件和系统集成。2013年前将投资40亿兰特新建一个2万吨的钛加工厂。
四、 各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与启示
综上可见,各国已充分认识到新兴产业在创造经济财富、创造就业岗位方面的巨大潜力,并将其提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总结各国经验特征,对我国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有重要启示。
(1)立足自身要素禀赋优势,科学选择重点产业和优先领域。从国际上看,各国发展的新兴产业侧重点和扶持力度有所不同,但都充分利用了本国的自然资源优势。例如,美国充分利用页岩气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日本充分利用绵长海岸线优势,大力发展海洋产业;南非充分利用日照和生物燃料的优势,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印度充分利用生物多样性优势,大力发展生物工程产业。当然,在产业选择中还要瞄准全球新兴产业发展的方向,宽带信息技术、基因工程技术、肝细胞技术、高效能源技术、纳米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的崛起。各国在追求经济目标的同时,更注重社会公共利益,节能环保、低碳能源成为主要国家在发展领域上的集中选择。
(2)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吸引外资促进产业集聚。资本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当前各国主要通过政府专项基金、财税补贴、债券、信贷等融资体系来确保资本要素的增长。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来看,新兴产业的萌芽阶段难以获利,存在较高技术风险,需要长期高额投资。例如,德国政府批准了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在内的3家研发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仅靠政府的投资支持还不够,还应围绕产业和技术瓶颈,强化招商引资,积极引导外商资本投入新兴产业,以直接投入的方式为重大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供资金保障。加大工业园区招商引资力度,建立多渠道、全方位的招商网络体系,以引进龙头企业和项目为带动,促进产业聚集,提高产业关联度。
(3)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不断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相比于传统产业,技术创新和应用对新兴产业的影响更为突出,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是新兴产业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通过国际并购,实现关键技术的转移运用,不断强化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全社会的创新驱动机制,同时,有意识地加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全面拓展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空间。例如,2010年英国与印度承诺共同出资6 000万英镑用于气候变化、水及食物安全和疾病预防研究,启动“携手创新”计划以促进两国在信息通讯技术领域的合作。2007年巴西和美国签署了关于促进生物燃料合作的谅解备忘录,共同推动新一代生物燃料的研究和开发。同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核心企业的协同创新研发。例如,美国的硅谷是全球信息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和新能源技术研发的高地,其持续竞争力主要来源于全球顶尖的研究型大学、宽容失败的商业环境、高度聚集的风险资本和充满活力的创业企业家。
(4)优化劳动力要素条件,培养和吸引高素质劳动者。加大创新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从政策和资金两方面吸引国内高校、科研机构和全球优秀人才,简化人才引进手续,强化人才激励机制,切实解决企业高端人才缺乏的问题。例如,印度将生物工程作为优先发展领域,在国内各大学、国家实验室和研究机构开始大量生物工程研究生教育课程;俄罗斯利用新一代多媒体教学系统培育高端纳米技术人才;美国在2013年科技工作预算中提出,将提供30亿美元用于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的教育;德国降低了国外技术工人移民的收入门槛,在一些特别缺乏劳动力的部门,国外年薪达到35 000欧元的工人就可以移民到德国,并且在工作21个月之后就可以申请保障住房。
参考文献:
1. 中国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2013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报告.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4-68.
2.薛澜,林泽梁等.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对我国的启示.中国软科学,2013,(5):18-26.
3.姜江.世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动态与趋势.中国科技产业,2010,(7):54-59.
4.吴伟光,仇焕广,黄季.全球生物乙醇发展现状、可能影响与我国的对策分析.中国软科学,2009,(3):23-29.
5.彭金荣,李春红.国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态势及启示.改革与战略,2011,(2):167-171.
6.余燕春.能源农业发展战略的国际比较与启示.中国农村经济,2007,(7):76-80.
7.梁茹,凌江怀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金融支持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2013,(5):145-160.
8.陈秀珍.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条件.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3,(8):116.
9. 董树功.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形成与培育研究.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3-4.
10.于新东,牛少凤.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主要异同点与未来趋势.国际经贸探索,2011,(10):4-11.
11.董树功.协同与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互动发展的有效路径.现代经济探讨,2013,(2).
12.杨帅.产业政策研究进展与争论评述.现代经济探讨,2013,(3).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跨国公司、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项目号:2009JJD790026)。
篇7
进入互联网颠覆一切的时代,传统行业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金融行业受互联网冲击而引发的变革、微信席卷全国形成的燎原之势、小米迅速崛起带来的制造业恐慌……新经济对传统经济的冲击不断触动着人们的神经。
当然,汽车行业也不例外,当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每每被提及之时,汽车也尝试用一些新技术来重塑这个行业。话说“不破则不立”,正如斯特拉汽车的一则广告语:“来自未来的车,颠覆一切!”
在一片雾霾之中,电动豪车特斯拉正在全速驶入中国。境外投行资本的倾力打造之下,特斯拉这个堪称怪兽级的划时代新能源汽车产品,无论是在资本市场还是在汽车市场,都赚足眼球,引发国内汽车豪强纷纷参与角逐。
特斯拉了Model S在华售价为734,000元,这个定价注定了特斯拉只能是潮人们和富豪们的玩具。时尚的内饰、动感的曲线、惊人的加速,集诸多优点为一体的车型,也难怪有那么多的车迷为之心动。
事实上,在中国也已经有很多车企开始加速新能源战略布局,并已获得初步成果。
2007年上汽集团了实行混合动力、替代燃料和燃料电池三条技术线路的新能源汽车“三部曲”的发展规划。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上汽集团提供了1125辆新能源汽车;2011年荣威750混合动力车型上市;2012年纯电动车荣威E50实现量产,到2013年荣威550 Plug In上市,上汽集团已完全实现当年的诺言,并成为了唯一全面布局新能源汽车,且全部实现市场化的企业。
而在新能源领域苦心耕耘多年的比亚迪也完成了全产业链的布局,包括电动车核心部件电池以及电池控制系统、智能储能电站和光伏发电等。随后,比亚迪开始在公共交通领域推广它的电动大巴K9和e6纯电动出租车。
看上去光鲜亮丽的新能源汽车却饱受着市场的质疑。有市场分析认为,在国内推广新能源汽车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不仅是电动汽车在中国刚起步,还不是一个达到完美投放的产品,而且其产品价格并不适合家庭的首款汽车。
The glamorous new energy cars are facing doubts from the market. According to certain analysis, serious problems lurk in the future road of domestic new energy cars. It is not only because electric cars just started up in China, but also the price is not a good deal for families looking for their first cars.
此外,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不够完善。在美国,特斯拉目前建有71座超级充电站,横跨美国东西海岸,这也使其能够在美国实现销量快速增长的基本保障。
尽管如此,我们必须承认的是,新能源汽车的确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而且对于新能源的利用值得市场去挖掘。新能源汽车是未来的发展方向,随着石油等资源稀缺性增强,新能源汽车肯定会占据汽车业的主导地位。
开放的政策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市场竞争环境,而良性的竞争则能促进性能源汽车优质、快速地发展。在今年两会期间,科技部部长万钢也强调,“新能源汽车发展需竞争。我们(部委)及专家要帮助企业把市场竞争做起来且建立企业间技术、原材料共享平台与公共政策平台。”
201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虽未直接提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规划,但却强调将以雾霾频发的特大城市和区域为重点,以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治理为突破口,抓住产业结构、能源效率、尾气排放和扬尘等关键环节,健全政府、企业、公众共同参与新机制,实行区域联防联控,深入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提高能源效率,降低尾气排放的一项有效的措施,政府工作报告重视雾霾的防治工作,从另一方面讲也将利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业的一个发展方向,它不仅是一种能源技术的创新,还是人们一种生活方式的改变。
篇8
新能源和智能电网技术融合
随着化石能源的枯竭及其对气候的影响的不断增大,一次能源将以可再生能源为主,终端能源将逐步以电力为主。提高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效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是未来电网发展的必然趋势。电网将成为能源生产、分配和利用的主体,能源系统将与电网高度整合。欧洲天然气管网发达,风能资源便利,大力发展了分布式发电作为智能电网中主要的可再生能源接入方式。我国的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对集中,主要分布在电网的边远地区,因此,应发展大容量、远距离可再生能源输电,综合考虑水火、水风、水光结合等输电方式,同时应加强储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智能电网的发展目标是建设节能、环保、高效、可靠、稳定的现代化电网,其核心内容之一是解决分布式能源中各种新能源发电的接入和有效调配以及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问题。可以融合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的智能电网符合国家能源战略的方向,是改革能源布局的途径之一。
解决智能电网与分布式能源的融合问题,是对全世界电力行业的一个挑战。这是因为风能和太阳能光伏等可再生新能源发电存在不稳定、可调度性低、接入电网技术性能差和影响电网谐波管理等一系列有待解决的问题,对此世界各国都非常关注。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大力开发低碳技术,推广高效节能技术,积极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加强智能电网建设。这是智能电网建设问题首次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它体现了我国政府对能源发展战略的高瞻远瞩和深入思考。
带动IT产业的发展
2009年至2010年是我国智能电网的规划试点阶段。目前,智能电网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产业的投资主体仍是以国家电网公司为主的电力企业,各类电力设备、通信设备、IT软硬件设备企业将组成庞大的产业群,国家以及地方政府将作为产业发展的引导者和产业运行秩序的维护者,推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随着智能电网建设的逐步推进,各层次产品逐步清晰,将形成智能电力设施设备、电力自动化、电力信息化、电力通信、智能电网运营与增值业务服务以及智能电器及终端制造等多个细分产业领域。
在“十二五”期间, 我国将加快特高压电网和城乡配电网建设,初步形成智能电网运行控制和互动服务体系,关键技术和装备实现重大突破和广泛应用,智能电网建设将进入全面建设阶段,预计国家投资额将近2万亿元。作为电网发展的一项革命性的新技术应用运动,智能电网将催生出很多投资机会,同时衍生出大量新的应用和盈利模式。中国台湾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预估到2015年,全球智能电网市场将达到1,900亿美元。除了传感器与控制器组件约有50%的市占率以外,信息软硬件设备次之,以“输配电端之电网管理、电网自动化管理、电表管理”等为主的发电系统,约占整体市场的25%;相关的网络通信设备需求,则占整体市场产值的15%;而智能电表的市场规模将占到10%。
当然,智能电网还能够极大地推进电力及相关产业的技术革新和推广应用,促进电力工业管理和服务升级。这将有力提升我国在输变电等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增强我国在电网技术领域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以智能电表为例,预计全球出货将从2008年的仅数百万部增长至2014年的约5,000万部,年复合增长率(CAGR)高达48%。电动汽车是智能电网发展的另一个受益者。北京电力公司总经理朱长林认为,预计到2020年,在智能电网相关技术的带动下,中国电动汽车的保有量将达到3000万辆。按照每辆车5万元计算,它至少将带来15万亿元的经济收益。
篇9
关键词:传统能源 节能环保 新型能源 协同发展
The research about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China's traditional energy and new energy.
Songyuqiang Northeast Dianli University School of Energy and Power Engineering jilin province jilin city 132011
一、前 言
目前,由于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利用传统能源排放出许许多多二氧化碳且传统能源不能够再生,我国加强了对新能源探索,努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在这种趋势下,让传统能源也“清洁起来”,使生产和消耗传统能源更为高效、干净,让低碳、绿色成为一种新的形势。
依据最新报导 ,国务院研究提出了对于气候变化的方案,决议到202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因此,我国将全面深化改革传统能源,加大力度发展新型能源行业,加快核电发展,大力建设风电、生物质能和太阳能发电,努力做到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协同发展。
二、我国能源利用现状及发展目标
煤炭长久以来是我国的重要能源,我国目前利用较为普遍的是以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由于我国的发展现状及科技水准,煤炭为主的传统能源作为主要能源在未来长时间是不会动摇的。落后的煤炭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给环境带来的巨大压力。煤炭消费是造成北方雾霾天气的主要原因,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生态环境的保护将面临更大的压力。 在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目标是:中国的发电装机容量达到1463000000千瓦 。其中,水电301000000千瓦,抽水蓄能电站41000000千瓦,煤为928000000千瓦,核电43000000千瓦,天然气发电的功率为40000000千瓦,100000000千瓦的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5000000千瓦,生物质发电和其他5000000千瓦。
根据中电联“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的初步测算,“925”末,我国能源发电的清洁能力在全国总发电量的比例将超过30% ,而水电、核电和风电将成为我国洁净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水电,风电,核电,太阳能,生物质能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将有助于3.46吨标准煤。
进一步说,到“十二五”计划末,煤电占得比例降低到68%,燃气轮机占得比例为4%,水电占得比例为20%,核电占得比例为2%,新能源发电占得比例为6%。
三、我国新能源发展现状、问题与前景
1、 我国新能源发展的现状
当前,我国新能源成长速度快,使用比较多的新能源包括风能、生物质和太阳能。
我国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居世界第一,2006年,中国太阳能热水器年生产能力已超过18000000平方米,运算量达到90000000平方米。
我国光电产业近来发展较为迅速。2003年底,我国装机的太阳电池为5.5万kW,2005年底,我国自主生产的光电池为13.9万kW。2006年底光电产业在世界上排在第三位。
我国风力发电是我国发展最快的电力技术。仅2006年我国的风电装机容量就翻了一番。我国已经建成的风电场有100多个,2006年,风机新安装了1450台,装机总容量为1.3GW。
2、我国新能源发展的问题
(1)技术生产总体水平较低
中国一直以高端技术人才短缺的影响,整体技术水平在欧洲和美国的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较大 。发达国家严密控制新能源关键技能,我国的大功率风机、生物质用的新型发电锅炉、以及全新的核电所用的汽轮机、锅炉等设备还大多依赖进口。
(2)成本跟传统能源相比偏高
新能源的最大障碍就是其高额的建设成本。由于技术的复杂性,规模小,新能源基础设施和单位投资成本一般高于传统能源,导致新能源产品也很难降低单位成本。
(3)产业投资回收期长
初始投资成本的新能源机组比传统的高能量,为投资者吸引投资和高风险的投资回收期长,需要更多的投资渠道 。当前,我国新能源建设项目基本还不能够计入财政预算。
3、我国新能源发展的前景
(1)国家大力支持发展新能源
我国为了优化国内能源利用结构,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我国制定了可再生能源发出的电可以抢先并入电网、高价格收购、的政策。支持技术、资金、人才工程的建设。
(2)风能的前景
根据中国气象部门多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的风能资源总储量10m高度为3226000000千瓦,100 ~ 200W /米平均风能密度,终年可发电小时数为3000h~6000h, ,我国总计有2.53亿kW的真正可利用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新疆、甘肃、内蒙古北部到东北部地带以及东南沿海。十二五规划我国将加大风能开发力度。
(3)太阳能的前景
我国每年辐射的太阳能共计有33.58~85948.8J/m之间,我国的新疆、青海、内蒙古、、甘肃、宁夏、等地广泛应用光伏电池,总发电量达到2.9MW。中国的太阳能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4)生物质能源的前景?
生物质包括柴林,经济林,用材林,农作物秸秆,林业加工剩余物和各种有机垃圾 。我国农村有着大量生物质资源。这些资源一般长久得不到利用,秸秆燃烧还污染环境。在能源发展战略的调整,世界上的国家,生物能源使用效率放在优先权,作为能源利用的一个重要课题 。
四、结论
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的协同发展是在当今社会低碳、环保、可持续发展的形式下必须要走的道路。在这一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应重点支持,努力实现工业化的一个突破。但是,我们应该记得发展新能源不意味着传统能源的主导地位被取缔,当前在未来的数十年里,传统能源任然是主导的能源。因此,制定适合传统能源与新型能源协同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在国家的能源发展战略中依然扮演重要角色。■
参考文献[1]电力工业十二五规划,2012
[2][能源]电力行业分析报告,2009
篇10
中国2015年乘用车销售量达到2100万辆。市场经济最需要的是诚信。但是,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设过程中,不同时段不同形式的“骗”还是给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危害。部分领域缺少应有的制度约束,秩序甚至失范,这并不稀奇,但是我们决不能用“一切都是合理的代价”来加以搪塞。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早已确立。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已经成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目标。在这一目标之中,财政也被赋予了其应有的定位,即“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国社会的根本性变化需要处理好市场、社会与政府的关系。市场与政府的合理界限当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决定性作用发挥的前提条件。新能源汽车市场同样是市场,从根本上说,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同样需要得到充分的发挥。新能源汽车骗补问题的源头,就在于市场的作用没有得到真正的尊重。
当然,我们所说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不是市场取代政府,而是市场和政府有主有次,市场决定性作用与政府的补充作用并行不悖。说时容易做时难。新能源汽车的政府补贴本来就是一个争议很大的问题。补多少,怎么补,补贴如何管理等等,同样都是难题。
为什么要补贴新能源汽车?可以摆出来的理由不外乎如下:新能源汽车是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弯道超车难得的领域,只要予以补贴,中国汽车行业就可以在此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么说不是没有道理。新能源汽车一开始难以实现规模化生产,成本较高。有了补贴,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成本劣势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得到弥补。新能源汽车发展条件因此会得到很大的改善。只要有足够的补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肯定会更顺利。
但是,有了补贴,新能源汽车就一定会实现既定的发展目标吗?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有钱就会有技术吗?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的确,现实中有许多技术是可以花钱买来的。但是,先进技术不见得能买得到。新能源汽车在国际上也处于起步阶段。各大汽车企业也在努力开发新技术。在这样的条件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向都是问题,怎么会有可供市场销售的先进技术?有了钱,新能源汽车企业可以自己加大研发投入,但是,研发投入增加,并不等于研发就一定会成功。新能源汽车技术方向的选择本来就充满争议,没有确定性的目标,研发投入的针对性也不可能太强。在这样的发展阶段,新能源汽车技术可能更需要的是市场试错法,让市场自行选择合适的技术。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在节能减排的背景下提出的。这是新能源汽车相对于传统汽车所可能具有的优势。优势到底有多大,得看技术。电池靠电力供应,由于中国电力主要是火电,最终提供汽车动力的是煤炭。只不过,煤炭发电地可能不是汽车使用地,污染从汽车使用地转向发电厂所在地。污染是否减少,还得看耗电量的多少,需要将新能源汽车的耗电量转换为煤炭耗用量。之后,再将此与传统汽车所耗用的汽油进行比较。传统汽车汽油有不同等级,高等级汽油使用要求也会改善传统汽车的节能排放效率。新能源汽车的蓄电池生产与报废同样要耗费资源,这也会带来一定的污染。这都是比较时需要注意的。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在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技术不够先进、充电不是特别方便的条件下,混合动力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但问题是,混合动力汽车还能称得上是新能源汽车吗?充电不便就不充,将“新能源汽车”当传统汽车使用,也不是什么新闻。还有,燃油时充电与燃油直接提供汽车动力相比,到底改善了多少能源使用状况?太阳能利用技术的改进,可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方向。太阳能丰富,足够人类使用,但是目前利用技术较为低下,妨碍了太阳能汽车的发展。石墨烯等新型材料的使用,有许多未知数,也意味着有许多新的发展空间。虽然空间多大未可知,但不确定性的存在正好给市场提供了机会。
新能源汽车补贴效果亟待评估
当前的新能源汽车补贴为什么会有骗补问题出现?政府在新能源汽车上的补贴较多。包括中央和地方财政补贴在内,消费者购买一辆新能源汽车最多时甚至可以得到12万元人民币的补贴。补贴力度惊人,这是骗补的根本动力。当然,骗补还只是个别现象,或者说只是占全部补贴的一小部分。已公布的数据似乎也可以支持这个判断。如果问题的分析只是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很可能不能从根本上找到问题的应对之策。
这次公布的骗补企业数量虽然不多,只有寥寥几个,但是所涉企业在业内的分量不可小觑。这些企业不是小打小闹的企业,从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说它们担负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使命,决定着中国新能源汽车能否在世界汽车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这些企业按照正常情况下,应该合法经营才是,为什么要去做骗取补贴的事?从企业层面来看,这是市场经济仍然不够成熟的表现。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下,大企业特别是在行业内具有重要地位的企业,至少应该是诚信经营的。骗补肯定事出有因。
值得我们拷问的是,为什么就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从根本上解决骗补问题?大企业铤而走险,或者可以解释为补贴获取的门槛较低,企业不必费太大劲就可以做到,且获利颇丰;或者可以解释为即使是大企业,倘若没有足够的补贴,新能源汽车业务也是难以经营下去的。
政府花钱是要讲收益的。动用公共资源,就必须将事情说清楚。最终,社会需要的是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效果的评价报告。评价报告应该说明补贴的总耗费、补贴去向以及效果。这是国家治理现代化所不可或缺的。每笔财政款项都应该用到刀刃上,都应该得到其应有的收益。算总账,我们需要了解新能源汽车补贴到底在多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这个判断并不容易做到。仅仅纵向比较是不够的,我们还需要横向比较,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与世界同行相比,地位是下降了,还是上升了。如果上升,那么上升到什么样的地位?如果下降,那么下降的程度又如何?即使有了指标数据,争议仍然会持续下去。也许,我们可以通过其他指标来加以佐证。
新能源汽车的受欢迎程度,显然就是一个不错的指标。2015年新能源汽车销售了33万辆,在整个汽车市场上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如果再考虑到这33万辆还有部分是为“骗补”而“销售”的,那么实际销售数量更小。新能源车价格不低,但是运行性能很难与同等价格档次的传统汽车媲美。消费者个人的选择不掺杂太多其他因素,更利于判断。北京小汽车上牌需要摇号,但是新能源汽车的号是单独摇的,且获得的难度大大小于传统汽车。这样,少数亟待用车的人可能选择新能源汽车。他们选择的理由多是容易拿到车牌,而不是新能源汽车的性能有足够的吸引力。上海小汽车上牌不仅要经过拍卖,还要摇号,获取牌照的难度和支付的代价都不小,新能源汽车和牌照捆绑销售,给那些亟待用车的个人以莫大的方便,于是他们也可能选择新能源汽车。但就是这样,新能源汽车仍然没有流行起来。全国其他地方,也未见新能源汽车充斥着整个市场。
新能源汽车的销售这些年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我们需要思考,这些成绩中,有多少是城市出租汽车中强行推广新能源汽车的结果?一些城市为了招商引资,鼓励新能源汽车企业到当地投资,规定一定比例的城市出租车需要用新能源汽车。“双赢”战略的实施,只是说明新能源汽车在投资上具有较大的谈判能力,而不代表新能源汽车技术已经足够先进。政府采购中还有扶持新能源汽车的规定,这样的不对称竞争扶持,实际上也相当于给新能源汽车额外补贴。
新能源汽车的财政支持或应偏向科研
社会对新能源汽车的期待,是对新能源汽车价廉物美的期待,是对节能减排效果的期待,是对先进技术发展的期待。这些期待都是合情合理的。但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未到位,新能源汽车企业还无法全面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这才是问题的关键。即使要给新能源汽车补贴,也应该考虑补贴的环节,考虑补贴的对象,考虑补贴的效果。
新能源汽车“雨露均沾式”的财政补贴可能是效果较差的补贴,因为它不能真正鼓励新能源汽车行业的佼佼者,不能有效激励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如果一定需要新能源汽车补贴,那么补贴掌握先进技术可能比对每一部新能源汽车销售进行补贴会更有效。这样的补贴有点后期资助的味道,可以保证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于对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作出贡献的企业。但是,如果一家新能源汽车企业掌握了在业内具有先进地位的技术,那么它就在这个行业有了竞争优势,实际上不需要任何补贴,就可以经营得比其他企业要好。
财政补贴恐怕只会干扰这个市场正常的竞争,扭曲市场行为。而且,这样的补贴可能会扼杀某些类型技术的发展。新兴技术的成长在萌芽状态,可能没有竞争力,但是,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之后,就可能显示出新技术的力量。不同时期不同技术的影响力可能存在差别,今天领先的技术,到了明天就可能落后。这是技术发展的规律性所决定的。为此,应该给不同类型的技术路线留下发展的空间,因为未来的不确定性,没有人能够确定未来的真正技术路线。留出市场成长的足够空间,可能比别的做法更加重要。骗补问题的出现,实际上是提供了一次反思补贴政策的好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