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9: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宣教方案

篇1

关键词:;中职学生;心理健康

现阶段,中职院校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实践教学,而是逐步向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拓展,同时该类型教学工作也受到社会及家长的高度重视,但仍存在较大的问题。例如:自身因素、社会因素和学校因素的多重限制,致使学生心理承受力逐渐降低,丧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因此,中职院校应以学生心理认知误区为导向,加大其心理健康关注度,以此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而奋斗。

一、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难点

(一)自身因素

由学生自身因素导致的心理健康问题,可从青春期困惑、学习挫败两点予以思考。首先,青春期困惑。中职学生因处于青春期发育关键时期,虽在生理上已实现成年的过渡,但却在社会认知、自我意识与事物理解等层面,仍相对较差于成年人。同时,因对社会的好奇,社会经验及阅历的匮乏,难免存在不同程度的困惑,致使生理发育、心理发育呈现不稳定状态,引发心理冲突。其次,学习挫败。诸多中职学生由于初中学习相对较差,尚未取得普高录取资格,而在进入中职院校中,更应加强的实践教学,产生学习障碍,最终在衍生“破罐子破摔”情绪的同时,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情绪。

(二)社会因素

由于受到传统“学而优则仕”教育理念的限制,导致职业教育被定义为“二等教育”、“不入流”的角色,而中职学生更存在“低人一等”的心理,甚至在部分院校教师中,也普遍认为中职学生整体素质相对较差。也正因此偏见心理的存在,导致中职学生自尊心遭受挫伤,产生心理阴影。同时,笔者通过对中职学生家庭条件的调研,发现90%以上学生来自贫困山区,且经济条件尤为困难,虽享有免学费政策,但却在生活费和考证费等经济支出中,仍存在窘迫状况,使其产生自卑感的同时,出现孤僻等心理变化。

(三)学校因素

其一,普教观念。现代中职院校以知识传授、技能教学为目标,侧重学生动手实践能力,而并非过于重视学科分数。但是,部分中职教师仍以普教观念为基准,将成绩作为衡量学生整体素质的关键,往往因忽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无法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还会引发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其二,工作经验不足。对于中职班主任而言,不仅应全面掌握民族语言,还应借助学生个性特点及心理特点的变化,做到事无巨细的工作目标。在此期间,部分老教师往往会因工作量的繁重,而不愿承担班主任职责,中职院校领导只有通过对新入职教师的筛查,选择班主任任职资格。但是,由于该部分教师工作经验相对欠缺,难以对学生心理健康予以教育,最终因学生心结的存在,诱发各类心理健康问题。

二、加强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新方法

(一)强化社会支持力度

社会支持即为亲友和家庭、同事、伙伴及社会等个体,对物质及精神上的帮助,健康且良好的社会支持,不仅可缓解学习和生活压力,还可促进个体主观幸福感的营造。因此,笔者建议应从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学校等领域,强化对中职学生的社会支持,以此促进学生养成主观幸福感。但在此过程中,部分学生因长期处于留守状态,家庭直接关爱度相对较差,致使其幸福感过低。而若要严格避免该类现象的发生,父母应勇于克服各类困难,通过对孩子的多加看望,使其在感受父母关爱的同时,促进自身主观幸福感的提升。同时,学校还应借助师生情、同学情等社会支出系统的运用,实现亲情向师生情、同学情的转变,以此帮助中职学生更快适应学校生活。

(二)侧重心理健康教育

优化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资源,提升其心理素质,是优化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对此,笔者建议可从以下几点加以分析:依据藏族文化背景,开展班级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通过对学生心理情况的差异,拟定多元化主题内容及教育课堂,以此在要求学生自主转变心理状态的前提下,做好人际交往能力和抗压能力的引导工作;结合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制定针对性心理教育方案,用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三)合理区分心理问题和思想品德问题

由于心理问题、思想品德问题间呈现紧密相关的特点,而在中职学生中,更是将二者予以混淆,最终忽视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各类状况的出现。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德育教育,以政治、道德和法律等角度,实现说服教育的目的,以此在规范学生行为准则的基础上,利用宣传和批评、约束和奖励等方式,达到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而在心理问题教育中,可依据社会学、心理学的引导价值,对学生内心世界予以深刻调研,且借助沟通和倾听、引导与理解等手段,要求学生全面掌握做人道理。

(四)加强心理咨询

因受到社会因素的限制,在部分中职学生眼里,将心理咨询认定为较为羞耻的事情,而咨询者更是存在精神不正常现象。同时,少数学生将心理学、算命予以混淆,将心理咨询师看做“敌人”,仅通过外部行为表现的方式,否定自身心理问题及内心想法。上述问题的存在,不仅加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爆发的几率,还会丧失心理健康教育的价值。因此,学校应全面加强学生心理咨询,通过心理学知识宣教工作的开展,使学生能够对心理咨询活动予以全新认知,以此在享受心理咨询的前提下,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既是解决学生健康发展的关键,更是关乎民族未来的有效措施。对此,学校和班主任应加强对藏族学生心理特点、身心特点的思考,借助时代性教育模式的运用,培养学生养成正确且良好的心理素养,在保证自身健康发展的同时,为民族团结做出有利贡献。

参考文献:

[1]张小文.内地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究[J].亚太教育,2016,(11):93.

[2]毛雪琴.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内地生心理健康教育[J].大众心理学,2017,(7):22-23.

[3]强春华.全员参与中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讨[J].中国培训,2017,(10):160.

篇2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健康教育; 生活质量; 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93.2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0)15-82-0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累及多系统、多器官损害具有多种自身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性激素等因素有关[1],病情迁延,反复发作,药物副反应大,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2]。为了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改善预后,我院对30例患者采用系统性健康教育贯穿整个治疗过程,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0年1月~2008年1月在我院住院接受治疗的60例SLE患者,依患者住院号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系统健康教育方式,其中男5例,女25例,平均年龄21.5岁;对照组按一般护理常规及传统卫生宣教,其中男3例,女27例,平均年龄22岁,两组病例性别、年龄、病程长短、治疗方式相仿。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前对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进行QOL评估[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遵医嘱施行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的患者由责任护士在住院期间进行一般卫生宣教,观察组由主管护师以上高年资护士根据患者不同文化程度、年龄,在入院时与治疗期间及出院前对患者予以个体化健康知识宣教,除采用口头指导健康教育外,还给每位住院患者发放一本我科编写的入院指导及SLE的健康教育手册,并以通俗易懂的墙报、图片宣传有关的SLE知识等形式,以提高患者对SLE的认知能力,出院患者采用定期上门探访,以疗效好的患者为典范,病友之间相互教育,利用手机短信、电话联系及因特网进行跟踪指导。

1.3 健康教育内容

1.3.1 心理健康教育 由于本病病程长、症状反复发作、药物治疗副反应大、死亡率高,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恐惧、愤怒等负面情绪,甚至对治疗失去信心[4],从而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我们在患者入院初对这类患者应予以理解同情并正确地诱导,使患者对我们产生信任感和安全感,诱导患者正确认识疾病,讲解本病的相关知识及注意事项,劝说患者亲属多陪伴病人,使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不良心理。

1.3.2 用药指导 早期诊断及早期系统治疗可明显减少死亡率、改善预后。教育患者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服药,必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增减药量,直到完全缓解后方可逐步停药,甚至终生服药。类固醇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会给患者带来一系列副作用,使患者产生恐慌心理而拒服药物。用药前我们给患者做详细的解释,告诉其面容、体形会有一些变化及身体上的一些不适感,停药后就会逐渐恢复,这样患者有了思想准备,提高了治疗的耐受性。

1.3.3 饮食及日常生活指导 予以高热量、高维生素、低盐低脂饮食,注意补充钙质,预防骨质疏松。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保暖,保持皮肤清洁,嘱患者注意避免强光照射,户外活动时尽量打伞,皮肤暴露部位涂防晒霜等,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复诊,并留下随访地址、联系电话。

1.3.4 生育与避孕指导 SLE患者病情活动期应避免性生活和妊娠,病情稳定后可以恢复性生活,但要在医生指导下选择是否怀孕生育。

1.3.5 长期探访治疗 出院后主要采用电话联系、手机短信、因特网等进行跟踪指导,根据病情活动程度及控制情况,调整药物剂量和治疗方案,达到长期缓解、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1.4 效果评定

通过问卷调查进行QOL评估,评估内容依据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WHO QOL-BREF),得分越高,显示QOL越高。

1.5 统计学处理

数据以均数±标准差(χ±s)表示,P

2 结果

两组患者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关系、周围环境四个方面在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前和实施系统健康教育后分别评分,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

3 讨论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进行系统的健康教育,使SLE患者能正视疾病、配合治疗、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同时也能为患者减轻疾病带来的不适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促进患者的身体康复和心理康复。本研究对照组采用的是传统卫生宣教,不能根据患者的生理、心理、年龄、社会文化背景制定出相应的教育方法及内容,而系统健康教育针对患者文化程度因人施教,从表1可以看出,接受过系统健康教育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提高。

[参考文献]

[1] 陈灏珠. 实用内科学[M]. 第10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2073- 2074.

[2] 姚学鹏. 内科护理学[M]. 第2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351- 354.

[3] 刘静,舒强,武庆镁. WHO.QOL-BREF量表用于系统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的评价及影响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42(6):714-717.

[4] 朱云飞,陆玲,徐世玉. SLE女性患者的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皮肤病学杂志,2001,15(6):373-374.

篇3

[关键词] 健康教育 体检 应用

[中图分类号] R193[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1)02(c)-135-02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LI Yingyun1, ZHU Nanru2

(1.The Physical Examination Center,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220, China; 2.Department of Diseases Prevention, Guangzhou Red Cross Hospital, Guangdong Province, Guangzhou 51022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application of health education in physical examination. Methods: Oral health examination announcement, releasing related information, posting from time to time to carry out health promotion blackboard newspaper and other forms of health promotion talks and so on were given to people underwent physical examination at different stages of physical examination. Results: Health education increased the awareness of the importance of healthy awareness of people's knowledge of health and disease prevention awareness. Conclusion: Health education increases the awareness of the broad masses of self-care, the health knowledge is changed into healthy behaviors.

[Key words] Health education; Physical examination; Application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健意识也在不断地增强,健康体检已经成为人们预防疾病、发现疾病、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式之一[1]。人们对体检中发现的健康问题尤为重视,体检已从单一的普通体格检查转向全面体检、保健、教育等综合性体检。健康教育已成为体检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3月~2010年3月来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共19 568人,男10 658人,女8 910人;年龄6~65岁。

1.2 方法

根据不同健康状况及需求,体检中心制订了入职入学体检、男性/女性体检套餐、高校体检、婚检套餐、妇科检查等系列体检套餐;体检项目包括体格检查(身高、体重、血压)、内科、外科、妇科、眼科、五官科相关检查;化验检查: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脂、生化检查,肿瘤标志物等;辅助检查包括胸片、心电图、B超(心脏和腹部)、胃镜、CT、磁共振检查等。根据体检者的需要提供不同项目的检查。

2 结果

通过对体检人员所得疾病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9 568人中各项体检指标均正常者3 903人,仅占总人数的20%;而发病率最高的为高脂血症(含高胆固醇血症、高三酰甘油血症、混合性高脂血症),约占33%,其次为高尿酸症、脂肪肝;肝功能异常、肝囊肿、胆囊息肉、胆囊结石等肝胆系统疾病人员较多,心电图异常和血常规异常的情况也较多见,女性中子宫肌瘤呈高发现象。

经过一系列健康教育,使健康体检者了解了自己的身体状况,掌握了基本有效的预防保健知识,减轻了心理负担,为疾病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预防提供了科学依据。

3 讨论

3.1 开展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的目的是通过不同方式的教育手段帮助人们识别、控制健康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最终将卫生知识转向建立健康行为。经过临床实践,我们认识到健康教育是卫生保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认识健康体检的重要性是做好健康教育的必备前提,让人们充分认识到健康检查是早期发现疾病、早期诊断和治疗疾病的重要措施之一。

3.2 开展健康教育的方式

3.2.1 充分利用体检环境,张贴图文并茂的宣传画往往能给体检人员留下深刻的印象;根据不同的季节,张贴各种预防季节性疾病的宣传画、宣传专栏和健康教育知识板报。

3.2.2 体检前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体检者,了解体检者的基本健康状况及健康保健知识的需求情况,可以增进彼此的信任,也为进行有效的双向沟通和健康教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2]。利用医患教育方式,医生在体检、提问答疑工作中的随机性教育;集中健康教育和一对一教育相结合,座谈式教育与观看电视讲座、光盘知识讲座等相结合,其中面对面的健康教育形式最受欢迎[3]。

3.2.3 开展形式多样的书面教育,如宣传小手册、健康处方、装订在体检册中的建议及指导等。针对不同人群的疾病特点分别制作青少年、中年、老年人、女性等常见疾病防治宣传小手册。当需要进一步检查或治疗时,根据不同的专科,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将介绍专家提供更为详尽的咨询服务和诊疗。

3.2.4 根据体检团体的需要,体检中心还将对健康教育的内容及效果进行问卷调查回访,针对不同体检人群,结合体检团体的需要,为单位和企业进行相关健康知识讲座,不断改进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3.3 开展健康教育的内容

3.3.1 心理健康教育:精神紧张、不良的精神刺激与疾病的发生及发展密切相关,特别是高血压与精神心理因素的关系更为密切。所以,体检过程中注重对精神紧张人员的安抚和开导,鼓励其以积极乐观的心态正确对待疾病,真正地认识“健康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4]。

3.3.2 教育的内容以体检结果的数据为基础,由体检中心的专家做健康评估,针对体检人员的健康状况,尤其是体检中发现的异常问题,安排专科医生跟踪服务,讲解相关疾病的病因、发展和注意事项,并提出相应的治疗或保健方案。

3.3.3 对人们普遍特别关注的冠心病、糖尿病和高脂血症等,提供预防控制的健康处方、健康指导,全面指导培养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坚持健康的行为:戒烟限酒、坚持规律生活、控制体重、提倡“三高、五低、七分饱”的均衡饮食,适当运动,培养良好的性格,保持心理平衡。

4 体会

21世纪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新型传染病及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均有上升趋势。现代医学证明这些疾病与人们的不良卫生习惯有着密切关系,要对这些疾病取得好的治疗效果,最根本的方法是通过健康教育来干预人们的行为,纠正不健康行为,指导健康行为[5-6]。健康教育是联系健康知识和健康实践的桥梁,也是促进人群健康的行为。实施健康教育,宣传普及健康科学文化知识,使每一位体检人员对所患疾病有一个正确的科学认识,从而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建立良好的健康行为,提高卫生保健知识,真正做到无病防病、有病早治。

[参考文献]

[1]邱桂华,吴君,廖雪梅,等.护理管理在健康体检中的应用[J].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08,2(1):22.

[2]李娟,杨涛,于涛.健康体检者对健康教育的需求调查[J].现代预防医学,2008,35(4):749.

[3]尹会苏.住院青光眼患者健康教育需求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06,22(11):881.

[4]尤黎明.内科护理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5.

[5]弓玉红.21世纪护理健康教育发展趋势[J].护理研究,2004,18(8):1422-1423.

篇4

关键词:高职;心理学;教师;教学;心理辅导;心理健康;职业辅导;生涯规划

高职院校的心理学教师,所承担的角色往往比较特殊。首先,需要完成教学任务。而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其所教的课程多是以实践应用为目的。即使是理论课程,也是为紧接其后的应用类课程做准备。其次,由于高职院校的特点,部分心理学教师亦会从事一些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辅导的工作,这一点在民办高职院校中尤其多见。再加上心理学专业内容本身的实用性,无论从哪个方面来说,高职心理学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都是其主要成长与发展的重点。而基层单位的挂职锻炼,无疑是全方位提升实践能力的关键。

笔者作为一名高职心理学教师,曾利用课余时间前往多个与心理学和应用心理学相关的基层单位挂职锻炼。通过在不同基层单位的实践和研究,取得了一些专业收获。作为高职心理学教师在产学研方面实践意义的探索,在此权作分享:

一、课堂教学与学生未来工作实践的紧密结合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头等任务。对于高职教学来说,其首要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将来完成特定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这也是心理学中对于“能力”的标准定义。但是,目前不少高职心理学教师由于个人发展的原因,往往缺乏更多基层实务工作的机会。而挂职锻炼无疑是提高这方面能力的一个帮助。

心理学本身是一门应用非常广泛的学科,几乎在各个领域都有所涉及。但也正是由于应用面太广,造成不少教师在讲授时无法与实践很好结合,常常没有针对性地寻找心理案例。通过挂职锻炼,可以直接了解工作岗位中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探索如何在课堂教学中与之结合,从而真正提高教学质量、符合高职教育的独特要求。这也意味着,高职心理学教师在选择挂职锻炼岗位的时候,应当注意以下两个原则:

第一,与自己所任教专业课程的相关。考量基层机构能否成为高职心理学教师挂职锻炼单位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该机构提供的挂职锻炼工作岗位能否与所执教专业课程的匹配。比如,心理咨询机构能够提供与应用心理学课程相关的素材,基层社区机构能够提供与社区心理健康课程相关的实践经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利于将实践心得带回课堂,作为教学案例分享给本专业学生;

第二,有利于了解学生在工作实践中需要使用的心理知识与技能。教师的选择岗位应尽量贴近毕业生工作的实际情况。例如,最佳的挂职单位是与高职院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的基地,历届基本上都有毕业生前往该处实习或就业。这就有利于教师了解学生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在心理学的角度探讨解决方案,加入到课堂教学的实例当中。

二、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实践训练

心理健康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方面,尤其对高职院校来说更是如此。但是,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却是离不开大量的一线实践经验。而目前高职院校中从事心理教育与辅导工作的心理学教师往往在实践经验方面比较有限。除了日常针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服务以外,需要更多系统化的督导和训练。由此,额外的专业实践就成了必不可少的环节。

以某著名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机构为例,该机构不仅针对青少年和家长身心健康长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而且也是高职心理学教师进行实践训练的重要基地之一。由于对青少年人群的针对性,与高职院校的学生年龄有交集,因此服务期间也可收获不少直接经验与心得。比如,通过一线咨询服务发现,不少学生心理问题与其家庭成员的代际关系十分密切。他们所表现出的行为,往往是和其家长的影响极为关联。这一点,是单在校内从事心理健康服务时难以发现的,而在这里就能容易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如此才能制订出正确的干预方案。另外,该机构提供专业的心理督导服务,也使得教师在这里获得了更多专业指导。

由此可见,凡是在校内从事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工作的高职心理学教师,在进行基层挂职锻炼时,应当在实践中加入一线临床心理服务的内容,以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对学生职业规划与工作实践辅导的帮助

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使求学者获得某一特定职业或职业群所需的实际能力,提供通向某一职业的道路。但现实中有相当数量的高职学生毕业后所选择的职业与其所学专业并不相关。以某高职学院的社会工作专业为例,在五届已毕业的学生中,每年从事相关职业的学生都没有超过10%,而相应当地社会工作行业每年的人才需要缺口却始终居高不下。究其根本,有学生自身在专业选择上的问题,也有教师教学与指导的问题。就后者来说,教师个人的直接经验显得尤为重要。

职业心理学的创始人F.帕森斯提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即“人-职匹配”。如果遇到不匹配的岗位,自然就会出现难以维继的情况。而通过针对高职院校实习生的调研发现,大多数学生并未对自己所适合的岗位以及成长目标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往往只是根据物质待遇、工作强度等情况盲目做出了选择。这是许多毕业生无法长久安心工作而频繁跳槽的关键,也突显出在高职院校心理课程当中职业规划与工作实践辅导方面的不足。

目前许多高职院校所开设的职业生涯辅导课程,往往是由心理学教师或职业指导方面的专业教师通过大型讲座开展理论宣教。到了毕业实习指导时又常常只求完成实习报告或论文,缺乏深入的实践指导。这体现出教师对于基层工作岗位的认识有限、无法帮助学生树立“人-职匹配”的理念。而通过基层的挂职锻炼,尤其是前往专业相关的岗位中进行实践,可以身临其境地了解学生就业的过程及其遇到的问题、有效地帮助学生学习职业规划和实践的技巧,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岗位。另外,由于教师直接到基层岗位中参与工作,这也在很大程度上给学生以身作则的榜样,更能体会到他们就业过程中的真实处境,并在情感上给予支持和鼓励,避免了无法设身处地理解学生的尴尬局面。从人本主义教学与管理的角度,这是非常重要的一步,将真正促使学生达到用心投入的“有意义学习”状态。

因此,对于从事学生职业辅导的高职心理学教师来说,挂职锻炼是直观认识“人-职匹配”的意义、帮助学生掌握具体方法,以人性化的方式教育和指导学生完成职业规划与就业过程的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高职心理学教师在基层的挂职锻炼中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无论是教研、应用能力还是实践指导方面,都是良好的训练平台。基于本人研究能力的有限,在此仅作抛砖引玉的探讨,希望有更多专业同行能够以此为契机,获得更有价值的成果!

参考文献:

[1]理查德.格里格, 菲利普.津巴多著,王垒、王d等译:心理学与生活.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3.

[2]斯蒂芬.P.罗宾斯, 蒂莫西.A.贾奇著,孙健敏、李原、黄小勇译:组织行为学.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郑春贤:高职院校专业教师赴企业挂职锻炼的思考. 北京劳动保障职业学院学报,2008年第2卷第4期,2008.

篇5

研究方法

采取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从我校大一文、理科专业各抽取两个班,将其中的一个文科班、一个理科班作为实验组,其余两个班作为对照组。实验组76人,对照组80人,每组男女人数比例大致均等。(1)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CCSMHS)[6],该量表是国家教育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系统中的测试工具之一,由郑日昌负责编制。量表共包括12个因子,104道题目,采用5级计分,从“没有、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记1~5分。量表根据每个维度的T值,划分为症状较明显、可能有症状、一般、无明显症状4个水平,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2)自编简易教学效果测评表,主要用于了解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及课程对自我的帮助情况。先采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集体前测。之后实验组以班为单位开展体验式教学,围绕“新生适应、自信提升、人际交往、情绪管理、两性关系、感恩教育、挫折应对”等7个专题进行(表1),每次90分钟左右;对照组也以班级为单位,主题相同,授课教师也相同,但以心理专题讲座的方式进行。课程结束后再用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对两个组的学生进行后测,并采用自编的教学测评表对教学效果进行测评。采用SPSS17.0对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

研究结果

实验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在中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量表的各因子上均无统计学显著差异,对照组在实验前后的差异亦不显著,但与对照组相比,实验后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大多数因子上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实验组实验后在躯体化、抑郁、社交退缩3个因子上虽与控制组不存在显著差异,但与实验前相比仍有显著差异。除性心理障碍、依赖两个因子外,实验组在其余各因子上均较实验前有显著改善。从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上看(见表3),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在谈及课程对自己的帮助方面,实验组的评价也远高于对照组。课程结束后以写心得体会的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对课程的评价,结果发现:实验组所有学生均对课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不少学生在心得体会中提到“没想到大学校园里还有这种真正触动人心灵的课程,希望大学四年里该课程能持续开设。”

在陈述自己的收获时,“提高自信”出现了41次,“积极乐观”出现了27次“,宽容或接纳”出现了46次“,信任”出现了30次“,赞美与欣赏”出现了15次。此外,许多学生还通过教学解决了一些发展性的问题,其中25人提到“更了解自我”,27人提到“提高了人际交往技巧”,15人提到更懂得“珍爱生命、感恩他人”,17人提到“有了明确的目标和规划”,10人提到“能更积极地面对挫折”。学生在评估课程中对自己触动最深的部分时,相当多的同学提到了感恩教育中的情景模拟活动“我生命中最重要的4个人”,当代表着生命中最重要4个人之一的纸条被撕毁时,感觉似乎真的突然失去了某个重要的人,现场气氛顿时凝固。经过这一活动,很多学生都表示更懂得珍爱自己和身边的人。相比之下,对照组学生在谈及收获时只是泛泛而谈,多数学生认为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上课比较轻松,但在课程对自己的具体帮助方面鲜有涉及。

讨论

研究结果表明:实验后,除个别因子外,实验组学生在自信、人际交往、情绪控制等各方面的心理健康状况均较实验前有了显著改善,而对照组学生与实验前相比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相比传统的心理讲座,体验式教学在优化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上相对更有效。传统的心理专题讲座模式侧重的是心理健康知识的宣教,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目的不在于掌握心理健康的有关知识,而在于提高大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体验式教学模式通过情景剧、游戏、活动等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体验,使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和经历来建构心理健康知识,体验、感悟知识背后的意蕴,通过体验与实践形成优良的心理品质。相比之下,体验式教学更符合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对提高心理素质的要求。

体验式教学之所以有效,与体验式教学自身的特性、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以及积极的课堂氛围密不可分。首先,体验式教学强调在活动中体验、在体验中成长,丰富多彩的活动及成员之间的体验与感受分享一方面丰富了成员的心理体验,另一方面也为每个参与者提供了交换经验、相互学习的机会,使其对事、对人、对己有更清楚的认识,促进其自我反思、自我领悟、自我成长。体验式教学注重情景的创设,真实或模拟的社会情景可以帮助成员学习和实践有效的行为模式,并将经验延伸到课堂以外的日常生活中去。其二,教学方案设计的合理性是体验式教学发挥效果的重要前提。我们的方案经由教研室所有教师共同研讨后制定,在注重趣味性的同时,也突出了针对性和实用性,因而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改变。其三,积极的课堂氛围是成员改变的重要条件。在这种真诚、温暖、接纳的课堂氛围下,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最大程度的开放自我,释放消极情绪,在相互接纳的气氛中获得成长。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远远高于对照组,学生的收获更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一致[7]。

首先,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心理知识的传授,忽视学生的体验,这虽然便于学生在较短时间内获得较多的系统知识,但学生的情感难以激发,学生的体验难以产生,这种没有情感体验的认知获得,容易出现知情剥离、知行脱节的现象。而体验式教学将心理健康知识寓于情感体验、交往互动、反思领悟、行为训练中,不仅关注知识的获得,也关注其“情感”和“行为”,强调知、情、行三者之间的整合,因而收效更好。其次,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是知识的被动旁观者、接受者,而在体验式教学中学生是积极参与者,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有研究证实“:一个成年人通过阅读的信息可学习到10%,听到的信息可学习到15%,而体验过的知识却能学习到80%。”[8]“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种亲身经历产生的体验和感悟是刻骨铭心、终生难忘的,所产生的效果也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所无法比拟的。

最后,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师生之间的交流是单向的,而体验式教学则变单向交流为多向交流,通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讨论与分享,学生在多元互动的学习活动中获得丰富的体验,从而达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和谐统一[9],教学效果自然更显著。本研究发现:实验前后实验组在性心理障碍、依赖两个因子上差异不显著。这或许是由于我们的专题中并未涉及性心理方面的有关内容,因而无明显改善;而依赖与个体的人格密切关联,故在短期内收效不明显。此外,导致依赖因子差异不显著的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我们所选择的对象是90后的大一新生,多数是独生子女,由于长期的家庭教养模式导致其个性方面依赖倾向较突出,因而难以在短时间改变,但仍呈现下降趋势。#p#分页标题#e#

篇6

关键词 中药熏蒸 针刺 颈椎病 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9.309

颈椎病是现代社会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2010~2011年采用中药熏蒸验方结合中医针刺治疗颈椎病患者72例,收到良好效果,治疗期间的护理体会阐述如下。

心理护理

根据患者文化程度,社会背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详细介绍治疗方案,使患者主动积极地配合治疗。

护理人员态度热情,工作时体贴,手法到位,尊重患者取得他们的信任再进行有这针对性的疾病知识宣教。

帮助患者学会进行自我锻炼和保健的方法,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熏蒸时的护理

严格掌握熏蒸的方法,时间及湿度,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

执行操作原则,选择好熏蒸部位,控制好温度,时间。

熏蒸时如不慎皮肤烫伤,立即用凉毛巾外敷10分钟后,涂以美宝,并密切观察,换药1~2次/日。

针刺时的护理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有选择,有计划的使用颈部针刺穴位,最好专人执行。

了解患者的心理其对针刺的恐惧感和疼痛耐受力。

进行心理疏导,减轻对针刺的恐惧,操作时动作轻、准减轻患者的疼痛感。

如果患者有晕针或恐惧心理严重时,立即停止行针,告知患者及其家属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并严密观察。

基础护理

保持病室环境安静,尽量减少人员探视,每日进行室内消毒1次。

床单清洁,干燥、卫生良好,特别是注意针刺部位和熏蒸部位的皮肤清洁。

注意保暖,熏蒸和针刺后,告知患者不宜受风,受凉,以免加重病情。

饮食护理

饮食选用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和易消化的食物。

经常食用含铁剂和钙剂的食物,如鱼虾、豆浆、食用真菌乳制品,海参等。

篇7

摘要针对护生在临床实习期间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调适对策。护生常见心理问题主要包括急于求成、适应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学习动机缺乏等,应从学校、医院、带教老师等方面进行干预,提高护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培养高素质的护理人才。

关键词 护理实习生;心理问题;调适对策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14.09.064

临床实习是护理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生实现护理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转化的过程,其质量直接影响护生未来的职业素质和临床能力,甚至影响一个护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1]。如何对护生进行更好地教育,为日后步入临床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护理教育中越来越重要。然而护生在进入临床实习以后,脱离了熟悉的环境,打乱了平时的习惯,在面对学习、就业、人际关系等诸多压力时,大部分护生会出现不同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实习的质量及带教的效果。为此,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带教经验总结,对护生在实习期间存在的多种心理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并采用了相应的带教对策,以消除护生实习过程中的各种不良心理问题。现报道如下。

1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1激动、兴奋,急于求成护生刚接触临床,改变以往学校单一的学习状况,身穿白大褂,头戴燕尾帽,穿梭在病房里,自我感觉已经成为了一名白衣天使,对未来充满希望,多数护生会出现明显的兴奋和激动情绪。另外,进入临床后,护生对新事物、新环境充满好奇,有较高的求知欲,迫不及待地希望能理论联系实际。

1.2适应障碍从学校到临床,护生的生活环境、学习内容、生活方式、人际交往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进入临床后接触的对象是带教老师、同事、患者及患者家属,变动频繁,且有责任担当和利益关系,在经历了短暂的兴奋后,多数护生不能从心理上很好地适应,表现出焦虑不安、情绪紧张等心理问题。

1.3人际交往障碍护生基本为90后,独生子女,从小就是家庭的中心,备受家人的呵护,社会适应能力差,缺乏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进入临床实习后,面对不同文化程度和信仰背景的患者,不知道如何与之交流,表现为只知道埋头做事而无任何语言交流的现象。另外,由于部分护生专业知识缺乏,操作水平差,使患者对护生不信任,不愿与护生沟通。

1.4挫折、失望在逐渐接触到临床护理工作后,护生对护理工作的现状有所了解,发现护士这个职业不被尊重。此外,由于临床实际操作与在校期间的理论知识有一定程度的脱节,部分护生认为护士的工作就是简单的打针、发药和生活护理,导致护生产生挫败感。

1.5学习动机缺乏部分护生在学校的学习成绩不是很理想,进入临床实习后,由于理论知识缺乏,不能很好地将理论联系实践,又缺乏与带教老师沟通的能力,加上患者和带教老师的负面评价,久而久之他们会认为自己无法顺利完成实习任务,进而对自己的学习能力评价降低,导致对学习无兴趣、无动力。

1.6情感问题困扰多数护生处于青春期的发展阶段,沉迷于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中,消耗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的护生因为感情问题或失恋而产生了消沉、自卑等不良心理,甚至产生轻生的后果。

1.7过分自信实习后期护生的临床技能已基本熟练,对护理工作程序也有一定的了解,带教老师对护生也比较信任和依赖,容易导致护生产生自满情绪。

1.8就业心理问题实习后期面临就业、择业等问题,部分护生思想动摇、组织纪律涣散,对医院的工作趋于应付,出现频繁请假、旷工等现象。此外,由于就业竞争的激烈,就业现状和理想职业之间的落差,引发护生的心理问题。

2护生心理调适对策

2.1学校管理方面医学生的健康水平在整个大学阶段呈低-高-低的发展趋势,毕业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呈下降趋势。促进护生的身心健康是高校加强学生管理、提高管理效能的积极途径[2]。

2.1.1开展各种心理培训活动,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相关课程,系统、有针对性地对护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针对不同年级、不同专业、不同时期护生易出现的较普遍心理问题,邀请心理专家定期进行心理知识讲座和心理辅导,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灵活多样,与护生一起交流探讨,鼓励其倾诉自己的心声,宣泄自己的感情。通过培训,减轻了护生的心理压力,解除了心理负担,增强了他们自我认识的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2.1.2实习前集中操作培训护理是一门技术性非常强的专业,要求从业者具备娴熟的实际操作能力,护生在学校学习停留在理论方面,实际操作机会很少,导致实习后动手操作失败机会增加,自信心下降。因此学校应在护生进入临床前一学期强化理论知识,进行集中操作培训及考核,增强护生知识储备能力和动手能力。

2.2医院管理方面护生进入临床后,医院对其实习的全过程进行有效、严格的管理和监督,制订统一、规范、科学的带教方案和效果评价指标。

2.2.1确定教学计划,建立三级管理体系全院教学工作由护理部派专人负责管理,各科室由护士长-带教组长-带教老师组成三级质控管理体系,并明确职责,从组织机构上保证临床带教质量。护理部主要负责教学工作的宏观管理,包括计划管理、督促检查、师资管理、协调关系、信息总结等;护士长主要负责实习计划在病区的具体实施,做好病区带教管理以及督促检查带教老师的计划完成情况;带教组长负责组织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技能综合考核,收集带教信息;带教老师负责教学的具体落实和计划的实施,培养护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护生的业务水平和人际交往能力,并配合带教组长做好护生的出科考核和成绩评定。

2.2.2规范带教管理根据实习过程中护生易出现的心理问题,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管理和指导:(1)护生进入临床实习之前,护理部组织为期1周的岗前培训,帮助护生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理相关法律法规,掌握护士礼仪规范、护理各项工作制度及院感相关要求,进行护理基础技能操作的培训,使他们尽快消除陌生、紧张、拘束感,轻松上岗。(2)定期对护生进行测试,从理论、操作和日常行为进行考核,使护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提升的空间。同时检测护生的实习成果和带教老师的带教成果。(3)每月开展护生座谈会,组织护生对医院的带教管理和带教老师进行评价反馈,逐步改建带教方案,提高带教质量,提升带教队伍素质。(4)每季度召开1次教学工作会,护士长、带教组长及部分带教老师代表参加,相互交流实习带教中的经验和感受,同时征求对带教老师、带教方法等方面的意见,对护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一起分析,不断改进。(5)每季度召开护生缺陷自曝会,针对护生在实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讨论,提出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意见。(6)实习中期对护生进行心理测试,对心理问题比较突出的护生安排心理专家“一对一”辅导,排解心理压力,提高实习质量。

2.2.3加强护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实习中后期,护生每天重复繁琐的护理工作,加上患者对护生的不认同,导致护生对护士这个职业失望。医院可以请高年资的护理前辈、护理管理者与护生一起探讨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介绍护理前辈的先进事迹,以及他们为了护理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其体验护理工作的价值,激发他们热爱护理工作的热情。

2.2.4规范管理,帮助护生就业实习末期,护生面临就业、择业的压力。医院可以及时制定本院年度招聘计划,吸纳在本医院实习的优秀毕业护生。医院与学校共同协调请假制度,安排1~2周择业假,避免护生请假、旷工现象的发生。

2.3带教老师方面护理学是一门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学科,临床带教可以帮助护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巩固理论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带教老师的作用尤为重要,带教老师是保证临床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新型高素质护理人才的关键[3]。

2.3.1创建良好的带教师资队伍选拔工作经验丰富、具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热爱护理事业、热爱教学、责任心强、掌握教学方法、护师以上职称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培养一支层次高、技术精、素质好的临床带教老师队伍。将护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心理辅导的方法纳入带教老师的规范化培训内容及考评标准, 邀请心理专家对带教老师进行专业的辅导及培训,定期对带教效果进行考核评价。组织带教老师进行教学经验、教学技巧的交流学习, 以提高带教能力。

2.3.2根据护生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进行带教(1)实习初期带教老师要热情地接待护生,让其感受到自己很受关注,科室很欢迎他们。主动介绍医院和科室的具体环境,消除其恐惧紧张感,并主要讲解科室的规章制度和工作要求,使护生形成初步的制约观念,为以后的实习生活设定警钟。带教老师要耐心讲解,言传身教,以身示范,在严格要求护生的同时严格要求自己,给护生一种崇拜导向和自豪感,使护生认识到自身职业的魅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2)实习中期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技能的培训,带教老师与护生一起协商制定教学计划,注意满足护生的求知欲。临床实践注重一讲、二看、三模拟、四考核,严格遵循放手不放眼,指导护生正规操作。先选择较易成功的操作来进行训练,减少失败感,逐步加大操作难度,增加护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及时、正面地反馈工作信息,增强其成就感,从而增强对职业的认可和热爱程度。(3)实习后期带教老师更应当注重安全护理,使护生一举一动都在视线范围内,避免护生单独操作。寓教于情,与护生探讨责任、情感、生命等话题,引申差错事故的实例教育护生,增强其安全意识和慎独精神。(4)实习后期护生面临就业、择业压力,带教老师可以帮助护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为护生提供合理化的建议,帮助护生正确就业。

2.3.3注重护生沟通能力的培养提高护患沟通能力是护理教育者、管理者、护士本身为之努力的方向[4]。护生大多为独生子女,缺乏社会经验,而实习后要从关心的被动者转为主动者,导致出现人际沟通障碍。带教老师可以根据护生的能力,安排护生分管一定数量的患者,首先由老师带领护生一起对患者进行评估、宣教等,并要求护生运用专业知识及沟通技巧,掌握患者的病情,熟悉患者的需求,沟通不顺利时,带教老师适时给予帮助,并帮助护生分析失败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教会护生进行换位思考,以平和的心态与患者进行交流。重点强化患者入院、住院、出院各个阶段的健康教育落实,锻炼护生的沟通能力和健康教育能力。

2.3.4积极了解护生的需求,融洽师生关系护生在临床实习过程中除了对理论知识、操作技能、护患沟通方面的知识需求,同样也有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带教老师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不断总结带教经验,引导护生主动探索,提高其学习的积极性。要从学习到生活上时刻尊重、关心、爱护护生,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多鼓励、多表扬,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给予正确引导,提高护生的自信心。根据每位护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护生的潜力,如让表现优秀的护生给其他同学授课、开展护生主查式床边护理查房,不仅提高了护生的沟通技巧,锻炼了授课能力,同时也满足了护生自我实现的需要。

3小结

综上分析,临床实习是护生向护士角色转变的重要阶段,此阶段护生的生活规律、学习方式、学习环境及人际关系等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改变,所以学校、医院、带教老师应重视并积极帮助护生完成角色的转变和适应,为其毕业后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奠定基础[5]。

参考文献

[1]张海燕,周锦.临床护理教学质量管理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2007,4(2):83-84.

[2]陈喆,徐多勇.大学生主要心理问题及调适对策[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1(11):875-876.

[3]黄贤凤,徐辰,朱丽群,等.护理本科实习生对临床带教老师的期望调查[J].当代护士,2011(12):115-116.

[4]邓继红.临床护理工作中与老年患者体语沟通的技巧[J].中国医药指南,2010,8(18):157-158.

[5]马玉霞.影响护理本科生实习的心理因素及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75-77.

篇8

关键词:心理干预;癌症;负性情绪

癌症复发是指经积极手术与化疗或放疗后,肿瘤得以控制达到部分缓解或完全缓解,持续时间超过6个月后复发的患者[1],肿瘤复发是癌症患者最恐惧的事,带来的精神创伤往往比在癌症的初犯确诊时更严重,可导致患者免疫功能下降,致使肿瘤细胞易复发和转移,病情加重[2]。在应激过程中,心理因素具有决定性的影响,如焦虑、恐惧、抑郁、绝望、孤独等,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生活质量。期望得到医生、家人、朋友或社会的支持来处理情绪问题[3]。心理干预是指在心理学原理和有关理论指导下有计划、按步骤地对一定对象的心理活动、个性特征或行为问题施加影响,使之发生指向预期目标变化的过程[4]。本文通过对60例癌症化疗复发患者实现个体化、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确诊癌症复发患者60例(男35例,女25例),其中胃癌10例,肠癌5例,肺癌15例,乳腺癌18,恶性淋巴瘤12例 ,年龄20~70岁,平均50岁。

1.2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的问卷调查表,为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及常见的心理问题,入院时的初次调查,住院期间给予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出院后再次做同样的调查。

1.3纳入标准 进行化疗的住院患者,能阅读文字,沟通良好愿意参加本研究者。

2 心理干预

2.1患者入院时的心理干预 癌症复发患者再次入院,对住院环境和医务人员已不再陌生,护士应以同情、真诚、尊重、关心的态度进行倾听,这是建立良好沟通关系的基础。语言的交流和共情是降低患者忧虑的第一步[5]。对患者全面评估心理状况及家属支持情况,以便实施个性化护理。鼓励患者倾诉心中的负性情绪,及时给予语言和非语言反馈。

2.2患者化疗前的心理干预 对于复发化疗的方案,患者关注的是新方案疗效如何,是否再次复发,还有药物价格,农保及自费患者尤其关注药物价格。倾听患者的顾虑,回答患者和家属提出的问题,使患者在接受化疗前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在化疗中因不能忍受不良反应而拒绝治疗。

2.3患者化疗时的心理干预 化疗的不良反应带给身体严重不适,让患者更加恐惧、绝望。而多次的化疗让患者对药物的耐受性更差,引起的不良反应更重,出现预期性恶心、呕吐,预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在患者接受过数次化疗后,是对触发因素的一种反应,是经典的条件反射[6],预期性恶心、呕吐发生在化疗前具有较强焦虑、抑郁情绪,患者对化疗的恐惧心理进一步加重恶心、呕吐,而恶心、呕吐反过来影响患者的情绪状态。治疗前护士向患者介绍所用化疗药物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将采取的应对措施 [7],帮助患者解答治疗常见问题及治疗过程中的疑问,消除疑虑,使患者有安全感,提高对治疗的依从性。

2.4化疗后的心理干预 化疗结束后,患者特别关注新方案的疗效如何,关心影像学检查结果及肿瘤指标,当影像学提示肿块有缩小或肿瘤指标较前下降时,应及时告诉患者,如指标不降或在正常范围内起伏,医护人员应认真做好解释工作。出院时,做好宣教,1w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情况,进行适当的护理干预。

2.5发挥家庭和社会支持作用 和谐的家庭关系是保证患者心理平和的基础,癌症复发患者往往因为社会家庭角色的变化,经济负担的加重及心理情绪的变化影响社会家庭支持系统的稳定性,从而导致家人之间的矛盾和不理解,护士应鼓励家属多陪伴,体贴照顾患者,帮助患者消除内心的孤独、内疚心理,肿瘤患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水平越多,其希望水平越高[8]。所以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对人预后的影响不容忽视。

2.6提高应对技巧 帮助患者正确应对负性情绪,癌症复发使患者经历从疾病初期的绝望到治疗缓解的希望,到复发时的再次绝望的心理变化,护士可通过语言、态度、表情、姿势和行为去影响或改变患者的情绪,以减轻或消除他们心理或生理的痛苦[9],教会患者应用心理防卫机制,如宣泄:让患者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和想法,鼓励宣泄,释放压力。转移:教会患者在产生焦虑情绪时,利用读书看报、听音乐、与家人交流来分散对应激源的注意力。潜抑:指导患者自我心理暗示。

3 结果

癌症复发患者普遍存在焦虑(100%),其中大部分患者伴有恐惧、抑郁、绝望和孤独,心理干预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焦虑(降至76.6%)和绝望情绪,明显减轻患者的恐惧、抑郁和孤独感(见表1)。

4 讨论

癌症一旦复发,患者各种负性情绪随即出现,进而使患者的挫折感增加,对疾病生活失去信心。随之而来的病程长、反复住院及经济压力,化疗带来躯体的不适,活动度降低,社会角色的变化,这些应激源刺激患者的生理、心理反应。可加重焦虑、抑郁等心理反应,造成疾病的恶化。从事肿瘤专科护理人员应具备职业心理素质,掌握必要的心理学知识,为患者做好心理健康教育。 从表1显示,癌症复发患者普遍存在焦虑(100%),大部分患者伴有恐惧、抑郁、绝望和孤独等多种负性情绪影响,通过有效的心理干预,可减轻部分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明显减轻患者的恐惧、绝望和孤独感。本组60例患者均能积极接受化疗,完成既定疗程。

所以,通过有针对性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让患者在最佳的心理状态下主动接受和配合化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临床实践证明,对癌症复发化疗患者实施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罗瑾,陆嘉红.复发性卵巢癌患者化疗的心理护理[J].实用医技杂志,2004,12(12):2725-2726.

[2]甘存良.晚期癌症患者家庭护理干预效果的评价[J].海南医学,2009,20(1):128-130.

[3]Miller BE, Pittman B, Strong C. Gynecologic cancer patients'psychosoial needs and their views on the physician's role in meeting those needs[J].Int J Gynecol Cancer,2003,13:111-119.

[4]张阳花.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J].河北医学,2008,14(2):42.

[5]胡雁,李晓玲.循证护理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403

[6]Kitty G, Kayo T, Shirly W, et al. Managing nanusea and vomiting:Current strategies[J].Care Nurse,2003,23(1):31.

[7]张玉芳,李继平.共情-良好护患关系的切入点[J].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2004,23(10):435.

篇9

【关键词】糖尿病足;行为干预;预防;护理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是由糖尿病(diabetes,DM)所引起的足部疼痛、皮肤深溃疡及肢端坏疽等病变的总称,是糖尿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其在临床上的发病率较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给家庭、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1],我们通过对糖尿病足患者各种实施行为干预,探讨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效果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来自我院2007年07月至2010年06月收治的50例糖尿病足患者。全部病例均符合1997年WHO提出的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第一届糖尿病足学术会议制定的糖尿病足诊断标准[2]。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46-85岁,平均年龄68.5±11.8岁;糖尿病病程4-25年,平均12.5±2.7年。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护理方法50例患者均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包括药物疗法、饮食控制等。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①合理饮食:患者应适当控制总热量摄入,选择高纤维、低糖的食物,限制胆固醇、动物脂肪的摄取,坚持一日三餐,定时定量;②体育锻炼:糖尿病患者应坚持规律运动,每天进行至少30min的中等强度运动;③心理干预:通过心理护理干预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干预方法:音乐疗法、松弛疗法、心理咨询、运动疗法及生物反馈疗法等措施;④维持体重:应督促糖尿病患者进行减肥,同时配合规律的运动与合理的饮食。对照组患者仅在复查时给予常规的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

1.3观察指标50例糖尿病足患者分别给予系统的健康指导及护理,而实验组患者同时进行各种方式的行为干预,观察两组患者控制血糖及截肢率。

2结果

3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是因糖尿病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外伤及感染等因素引起足或下肢组织破坏的一种病变[3]。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严重慢性并发症之一。糖尿病足的预防比治疗更为重要,应早期预防[4],其关键在于识别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早期发现病情并及时治疗[5]。本研究显示,实验组患者控制血糖正常率、截肢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总结多年的临床经验,同时参考一些相关的资料,笔者认为,在对糖尿病足的治疗与预防过程中,除了施行常规护理措施,如糖尿病足局部治疗与护理、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等,还必须重视以下行为干预方法:①合理膳食:方巍[7]认为,对糖尿病患者要积极地进行降血糖治疗,空腹血糖不要超过7mmol/L,餐后2h血糖不要超过10mmol/L。合理饮食糖尿病患者的一项积极的有效的控糖措施,患者在饮食上一定要减少糖及脂肪的摄入,降低糖尿病并发症的患病率[8]。在饮食干预上还要控制患者总热能的摄入量,让患者保持正常的体重;患者可以多吃一些含糖量低的食物,或吃一些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谷类、豆类食品。要减少对对动物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量,可以主要摄入一些植物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无机盐的摄入要充足:每日三餐要科学安排,做到定时定量,每顿饭要要进食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以减缓葡萄糖的吸收。②要坚持有规律地进行适量的运动:DM患者要坚持长期地运动,运动量控制在每天30min的中等强度,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到运动上的个性化[9]。③要把体重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研究发现,肥胖(尤其是内脏型肥胖)能造成胰岛素抵抗,而大量饮食、运动缺乏是引起肥胖的直接原因。因此,对DM肥胖患者一定要控制其饮食,还要做到合理饮食,并科学合理地进行运动。④定期监测血糖:对自己的血糖要定期地监测,以便于自己掌握自己的血糖水平,当发现自己的血糖异常时能够及时地就诊,或通过改变自己的饮食等习惯及通过药物进行有效地治疗,防止DF等并发症的发生发展。⑤重视心理行为干预:DM患者容易出现多种不良的心理反应:a、悲观:在长时间病情的折磨下,悲观失望,认为自己的疾病不能治愈,不愿意再继续服药,医疗费用太重,也是导致患者悲观的因素。b、恐惧:长期地服药对药物产生了依赖,一旦停药病情就会有反复,因此,患者惧怕发生糖尿病及由其带来的各种并发症,对致残、致死也非常害怕,并惧怕家庭不能支持疾病的治疗。c、狂躁:长期饮食的控制及其他行为的干预,患者自身的胰岛素分泌不足,引起脂肪、蛋白质及糖的代谢异常,长期的治疗,都会造成患者出现狂躁。针对患者上述的各项心理问题,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进行每项护理前要向患者说明护理的意义及目的,对患者提出的各种问题要耐心地给予解答,教会患者及家属糖尿病的基本知识及如何对心理进行疏导的方法,以有效地解除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保持其稳定的情绪,使其以最佳的心态配合治疗。家庭护理干预中,要求家属积极地指导或协助患者进行足部保健防护。随访中我们通过音乐疗法、松弛疗法、心理咨询、运动疗法及生物反馈治疗等措施来改善患者的不良情绪,有效地控制了患者血糖及DF等并发症的发生。⑥加强卫生宣教:可以在住院或随访期间加强对高危患者的宣教,向患者讲述糖尿病足相关的医学知识及其防护方法,向患者介绍一些足部保健的常识,如每天起床或睡觉前可以检查足部,看是否有畸形或包块,脚部胼胝有无增大,注意测量足部皮肤的温度,还要讲究足部的卫生,勤洗脚,防止足部的干裂。告诉患者足部的日常护理方法,如勤剪趾甲,足部保暖,足部按摩,还要经常观察足背动脉的搏动、弹性及皮肤色泽。近年来,在为糖尿病患者护理中出现了专业化、个体化的护理机构,他们可以为该类患者提供更专业的护理服务,有助于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在住院或门诊治疗期间仅能接受短期的健康教育,所获得的糖尿病基础知识及足病防护知识很容易淡化、遗忘,因此,还要对糖尿病患者尤其是有糖尿病足高危患者进行长期地强化教育,其内容包括如何早期识别糖尿病足、足部问题的应对措施、日常足部防护及糖尿病治疗的综合方案等,让患者意识到病情的危害,并提高自己防病治病的积极性主动性[10]。护士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教育患者,如开展健康讲座、发放手册、播放录像、电话咨询、家庭访视及组织病友联谊会等,帮助患者及家属掌握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及防护方法,并采用口头提问或书面考核等方法来评估教育的效果[11]。⑦其他:督促患者定期复查并根据医嘱随时调整用药。本研究通过行为干预对糖尿病足护理表明,行为干预是糖尿病足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可以改善糖尿病足患者的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陈焦繁,史小景,常,等.48例糖尿病足病人的护理及出院指导[J].全科护理,2012,10(6):521-522.

[2]王玉珍,许樟荣.第三届北京糖尿病足及相关疾病论坛纪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7,15(11):697.

[3]马黎炜.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关系[J].医学信息,2011,24(2):749-750.

[4]Reber GE,Pecoraro RE,Koepsell TD,et al.Risk factors for amputation in patient with diabetes[J].JAMA,2005,293(2):217-228.

[5]陆霞,黄希红,张雪莲,等.系统性护理干预对农村糖尿病患者糖尿病就医行为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0,16(22):13-14.

[6]唐炜立,雷秉均.糖尿病教育在NIDDM治疗中的作用[J].中国糖尿病杂志,1999,7(1):25-27.

[7]方巍.不同护理干预对糖尿病足的护理效果比较[J].中国现代医生,2009,47(9):89-94.

[8]张丽芳,成双,王文治,等.影响糖尿病患者治疗效果的行为干预措施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07,4(31):130-131.

[9]马昆,王海生,赵一杰,等.运动与2型糖尿病防治的相关探讨[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2006,23(3):59-61.

篇10

学校制定了体卫艺专项督导检查工作方案。我们采取自下而上的办法,先由广大教师对照条例和规程进行个人自查,再由各部门对照资料目录中的内容进行部门自查,最后由学校体卫艺处认真细致地进行全校自查,并由各部门收集、整理资料,最后由体卫艺处统一进行资料的分类整理。

二、高度重视,提高认识

学校领导首先在学校行政会上向中层以上干部传达和学习文件精神,认识体卫艺专项督导检查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和加强学校体卫艺教育工作的重要措施,接着向全体教职工传达文件精神,组织全体教师学习《学校艺术教育工作规程》、《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通过学习,大家提高认识,统一了思想,决心共同把体卫艺教育专项检查工作做好。

三、自查结论

1、加强师资培训,构建优质教师队伍

教育、教学的不断革新呼唤着能适应教育发展,不断进取的优秀教师人才。着力打造一支学习型、科研型的体卫艺教师队伍是我校通过管理促体卫艺工作发展的重要举措。学校注意抓好体卫艺教师的师资培训,大力鼓励并严格要求体卫艺教师和校医通过参加各种师资培训提高业务水平。在我校24人组成的优秀体卫艺教师队伍中,拥有市骨干教师1人,区优课教师4人。

2.严格执行课程计划,确保正常教学秩序

我们严格执行国家教育课程管理计划,按要求开足开齐体卫艺等综合学科课程,体卫艺开课率达到100%,音乐、美术每周2节,体育1-2年每周4节,3-6年每周3节,健康课每周0.5节。学校按规定配备专职体育教师11名,音乐教师7名,美术教师6名,校医2名。组织教师认真开展区、校、组三级教研工作,加强教师对新课标的学习、理解,更新教育理念,开展体卫艺校本课程开发,先后开发舞蹈、美术、跆拳道等多种校本课程,充分体现我校以人为本、环境育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

我们每学期还开展专题研究课观摩和研讨活动。并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比赛活动,邱洪全、马景利、张鸿雁、王丽丽等老师在各级优质课比赛中均获优异成绩。体育组曾被评为市区优秀体育组,多位教师多篇论文在省、市、区获奖。

3.积极筹措资金,改善办学条件

学校谋发展,硬件是关键。根据上级的要求,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给予体卫艺按一类标准配备各种设施和器材。我校在不断改善办学条件的情况下,积极为体卫艺工作的开展注入资金。近年,学校投入资金近十万元投入体卫艺器材的配备和操场改造。校园环境整洁、美观,学校设立有音乐室、体育室、校医室。

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提高学生素质

强化管理,制定制度,分工协作、建立良好、高效的工作秩序。我校体卫艺工作已形成序列。常规工作如:上课、课间操、大课间、眼保操及各体育队、艺术队训练等活动均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如遇重要活动,各组老师团结协作、一起参与、发挥特长、相互帮助。因陋就简,小型多样地开展课外活动,形成文体特色队伍。每天从清晨开始,各团队就按计划开展各种训练活动,使校园充满了勃勃生机和朝气。

为了更好地调动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体卫艺活动的积极性,近几年来,学校把要求正副班主任掌握学生体质状况、督促学生参加体育、艺术活动作为对班主任期末考评工作之一,全校性的校运会和艺术节等活动,班主任组织学生参加率达到100%,活动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学校每年认真对照两个条例,严格按条件要求,把体育艺术教育作为评选市区级、校级优秀班级、三好生的重要条件之一。全体学生统一做操,统一管理,坚持每天的2操1课,保证了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时间,每天的广播操和眼保健操各班有专人检查、打分、评比,并把“两操”评比结果与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联系起来,形成制度。

近几年来,学校保证每年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一次趣味运动会,开设了团体项目和个人项目的比赛,既锻炼了学生的身体素质,又活跃了学生的生活。

学校卫生工作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强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管理,建立学校卫生防疫和食品卫生安全工作长效管理机制。

学校有独立卫生室,卫生室常用器材及药品配备齐全,学校配备有校医,校医定期接受业务培训,学校定期出板报,宣传健康教育知识及一般自救常识。加大了学校食品卫生工作的监管力度,加强、规范学校师生饮用水的管理,会同德育处、少先队进行了食品卫生宣传周和防治艾滋病的宣教工作;加强学生卫生与健康教育,加大了学生常见病防治工作力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做好学生的体质健康检查工作。建立健全学生体检档案;提高体检工作质量。做好入校新生的查验接种证工作。依照《传染病防治法》,提高师生防控传染病的意识。建立健全学校卫生突发事件监测系统和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防止卫生突发事件、各类传染病在学校发生,确保师生安全。

5.体卫艺工作成效显著。

几年来,我校的体卫艺教育教学水平呈现出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学校先后被评为沈阳市群众体育工作先进学校。市群体工作先进单位、大课间先进单位、市区先进体育组。

在20*年,我校获得区女排比赛第二名;区篮球比赛,女队获得第一名,男队获得第二名。区乒乓球比赛,获女子团体第一名,女子单打第二、三名,男子团体第二名。马景利老师的教案获得全区第一名。

在20*年*新区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书画作品比赛中,*小学李君、李红霞、姜雨顺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宋健和付瑶、秦洁、曾超、李月同学分别荣获小学组书画比赛一、二等奖。在艺术节舞蹈比赛中,《奔向20*》荣获小学组一等奖,张鸿雁老师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开展丰富的体卫艺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培养身心健康、习惯良好、赋予活力、热爱学习、个性发展的健康儿童。活动形成系列,既促进了学生学习生活品质的提升,也激发我校体卫艺工作者工作上不断创新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