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时代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9: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时代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数字技术发展改变了我们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话语系统。网上许多语言让我们这一代看不懂。孩子说父母是“菜鸟”,父母听得一头雾水,以为孩子表扬他,其实,“菜鸟”是指没本事的人。面对海量信息,不少人不知所向,不知所取,无所适从,特别是一些青少年,陷入网络以致不能自拔,有的甚至沉溺于虚拟世界之中。不少青少年面对现实世界、理想世界和虚拟世界的碰撞和冲突,出现了信息异化情况。信息是人创造的,反过来又控制了人。整个人类经历了自然异化、商品异化,如今又进入了信息异化。据调查,现在大学退学学生,80%沉迷于网络,学习成绩急剧下降。
现在有个司空见惯的现象,不少年轻人基本上三五分钟要拿出手机看看,看什么?看短信。大家知道,不少短信是有用的,但也有很多是无聊的、无意义的。人的精力时间是有限的。一个人全身心投入干一件事情都未必能干好,如果三五分钟就打断一次,能办好事情吗?除非他是神仙!这是不是也有点信息异化之嫌?他被信息控制了。特别是一些青少年,受制于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对我们的教育是一种无形的挑战。
人们都知道,网络是一把双刃剑,人们利用网络学习知识,愉悦生活,沟通交流,开阔视野;但是,把握不好就容易受到网络伤害,最致命的是思想心理伤害。迷恋网络,容易导致角色混乱,人情淡漠,分不清现实和虚拟。
篇2
关键词:教育传媒;数字化时代;应对策略;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G299.2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3)09-0146-02
新兴媒体势如破竹般的发展,给传统出版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被誉为多媒体之父的加拿大学者哈威·费舍先生说:“数字化是一场温和的革命,在第一时间便渗透到我们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已经展示了其彻底和不可遏制的爆发力。”2010年,数字出版进入了快车道。2012年,国内数字出版总产出达到1935.49亿元,比2011年整体增长 40.47%。我国出版业的数字出版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不同类型数字出版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的逐步成熟,我国出版业将快速走上数字产业的发展之路。
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笔者以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上海教育报刊总社为例,分析教育传媒的具体做法,寻求教育传媒在数字化时代的突围路径。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必然带来出版方式的革命性变化。传统的纸质出版会受到巨大的冲击,单一纸质媒介生产的状态,正在被多元发展、平面媒体与数字化出版并举的格局取代。目前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两报六刊期发行量达350万份,占据着以江苏为主较大的市场份额。但随着数字化技术的突飞猛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是否能继续保持现有的态势,值的我们深思。
一、江苏教育传媒的现状
江苏教育传媒以江苏省教育厅直属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编辑出版的“两报六刊”为主,涵盖了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在江苏乃至全国有着巨大的影响力。但仔细梳理江苏教育报刊的发展脉络,呈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权威主流 一家独大
《江苏教育报》《小学生数学报》《江苏教育》《江苏高教》《现代特殊教育》《初中生世界》《阅读》《早期教育》由江苏省教育厅主管,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主办,在江苏教育系统有着广泛的影响力,虽然有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主办的相关报刊的挑战,但其权威主流的教育传媒地位还是非常稳固的。几十年办报办刊的优良传统,积淀了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团结、勤奋、高效、创新”的深厚底蕴,在传统市场的大风大浪中有着极强的抗风险能力。
(二)传统思维 手段陈旧
有60多年办报办刊历程的江苏教育报刊总社形成了一套严谨的工作程序:规范的选稿、审稿、编审制度,精心组织稿件的优良传统,去芜存菁的编辑态度,是教育报刊多年积累的资源优势,也是数字化出版时代无法替代的品牌价值。面对一浪高过一浪的时代大潮,江苏教育报刊总社人正在积极探索数字化时代的转型升级之路,但几十年形成的惯性思维,要想在短时间内实现大踏步的跨越似乎有着些许纠结的无奈。
(三)体制束缚 难展拳脚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是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这样的体制要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显然难以跟上时代的步伐。具有教育与传媒双重属性的教育报刊正处于转型时期的阵痛之中,由公益事业向文化企业的转向,由文化教育出版工作者向文化产业经营者的角色转变,呼唤教育传媒要在一个崭新的平台上实现嬗变和超越。
二、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时代的策略
数字出版时代的到来,对传统的教育报刊出版模式形成挑战,但机遇和挑战总是同生共存的。教育传媒如何应对数字化时代,要从体制、产品、人才三个方面寻求突围之路。
(一)建立适应市场化发展的现代企业架构
1.抓住非时类报刊改制的大好机遇。教育报刊属于事业单位还是文化企业,很长一段时间困惑着我们的管理者和从业人员。国家关于非时政类报刊改革文件和实施办法的出台,旗帜鲜明地将非时政类报刊归于文化产业范畴。教育报刊对照相关要求,倾向性明显地属于改制发展的一类,虽然对于大多数在原有体制下习惯了的同志还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但时代的大潮已滚滚而来,容不得我们有充分的时间思考和犹豫,我们必须作出划时代的抉择。
挑战往往是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教育报刊从过去相对安逸、封闭的环境中化茧成蝶,面对瞬息万变的信息化时代,也许会在一个更高的层面找寻到发展和腾飞的新的舞台。
2.组建教育传媒集团。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有60多年的办报办刊历程,目前有两报六刊、一份内刊、一个综合性的新闻网站,拥有150多人的各类人才队伍,已经初步具备了组建一个报刊集团丰厚的基础,我们要借非时政类报刊改革的东风,注册成立“江苏教育报刊传媒集团有限公司”,发扬光大原有的产业基础,在更广阔的舞台上,积极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要求,传统报刊和数字出版齐头并进,创造江苏教育报刊事业发展的新辉煌。
3.寻找新的发展增长点。喻国明在《传媒竞争力:产业价值链案例与模式》说:我们的媒介正面临着一个“拐点”区:我们传媒业的现实发展在理论上是有着极大的增量空间,但是如果我们仅按照现在的逻辑、现在的模式、现有的动作规则去画延长线,以惯性发展的方式去操作的话,我们就很可能无法抓住现实的发展机遇,就无法将传媒业发展的可能性转变为真正的现实。因此,对于我们教育专业媒体这样的传统出版单位,应充分利用自身资源、平台优势,聚集产业发展的智慧和能量,寻找到教育报刊业发展新的增长点,优化内部运行机制、结构和经营管理水平,真正成为市场主体,在广阔发达的传媒市场中牢牢占有属于自己的一席之地。
(二)生产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信息化教育类产品
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两报六刊”,传统的运营模式相当成熟,也取得了令人骄傲的业绩。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来临,并不意味着传统报刊、图书的消失,只是顺应时展的要求,出版人要提供更新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满足读者的需求。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挑战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寻求对策:
1.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报刊总社所属的报刊在办好纸质报刊的同时,早就谋划电子报刊的出版,《江苏教育》《早期教育》《小学生数学报》尝试电子报刊的出版,出版的规模、订阅的人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得长足的发展,为总社事业发展决策、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的发展做了有益的探索。
2.教育云产品。江苏教育报刊总社的《江苏教育》《初中生世界》专注教育云产品的研究和发展,立足江苏、辐射全国,建立涵盖教育资讯、课程资源、教学辅导、数字出版等全品类的信息化服务平台,打造具有鲜明江苏特色的教育云资源库,为江苏乃至全国的师生服务,无限度地拓展和放大江苏的教育优质资源,将传统教育报刊出版和数字化、信息化的出版方式高度有机地融合,实现信息化时代教育报刊跨越式的发展。
3.多元化发展。无论是教育报刊的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化的教育云产品,都是教育报刊主业的延伸和飞跃,教育报刊要做强、做大,增强抗御风险的能力,还是要努力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教育报刊开拓新的经营领域,发展新的经营项目,丰富事业发展的新业态,有助于教育报刊走向规模化经营,实现不同产业之间的优势互补,将教育报刊的事业做大做强,形成有特色、有实力、一业为主、多业发展的教育报刊传媒集团。上海教育报刊总社的多元发展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它们在教育广告、会展、培训等方面创造性的开拓,实现了报刊发行收入、广告收入和其他多种经营收入三分天下,形成了相互关联相互支撑的产业形态,降低了市场风险,扩大了事业发展规模,成为国内发展业态丰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提升的教育报刊之一。
(三)建立一支适应信息时代的编辑出版发行队伍
应对数字化时代的挑战归根结底要靠人才资源的支撑。教育传媒要适应事业发展的要求,要建立三支队伍:
1.管理决策队伍。处于转型期的教育报刊更需要超前的决策,教育传媒的何去何从,时代大潮的有力推进,管理决策层的高瞻远瞩,将会对承担着主流教育媒体的教育报刊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要建立一支善于探索、敢于创新、勇于担当的管理决策团队,带领教育传媒人求生存谋发展,实现教育传媒更高层面的发展,走上适应时代要求的转型之路。
2.编辑出版队伍。数字化时代伴随着出版方式革命性的变化,出版手段的多样化,营销渠道的立体化,对于传统的编辑队伍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教育期刊应该怎么办?教育期刊能怎么办?所有的这些提问,都需要我们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给出响亮的回答。教育期刊的从业人员要从过去的纸质传媒的编辑出版者转变为信息化时代号召下的教育信息的全方位传播者,必须具备数字出版时代基本的职业素养。我们要花大功夫、大力气,培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广博的专业知识、较强的采编业务能力、健康的身心状态的编辑出版队伍。
3.发行营销队伍。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必须依靠专业的数字出版人才,包括能适应数字出版的软件技术人才、编辑、营销与策划人才。其中营销与策划人才是实现教育报刊终端消费成功的关键,谁先抢占数字出版的市场,谁就掌握了主动权。一个拥有广泛读者资源的教育传媒类产品,才有现实的话语权。无论是纸质的期刊还是多品类的电子产品,最终都要有读者消费了,才能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个过程的完成仍然要由具体的人承担。建立一支信息化时代的营销队伍,是教育传媒应对数字化出版时代迫在眉睫的重任。
三、结 语
教育报刊大多有几十年的办报办刊历史,积累了宝贵的资源、可贵的经验、难得的人才,如果借助数字化出版这对生动而有力的翅膀,一定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江苏教育报刊要依托国家数字出版基地落户南京的重要机遇,整合并优化传统的教育出版领域的内容资源,积极探索数字出版内容产业服务新模式,建设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俱佳的数字教育出版发行平台,实现教育传媒华丽的转身,数字化出版时代教育传媒事业的新腾飞与新发展。
参考文献:
[1] (加)哈威·费舍.数字冲击波[M]北京:旅游教育出版社,2009.
篇3
作者简介:王俞涵(1981―),山东威海人,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职业教育分社高级编辑,经济学硕士。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教育应运而生。美国《教育技术白皮书》对数字教育给出了一个准确的定义,其指出,E-learning是一种受教育的方式,包括新的沟通机制和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作用。因此,数字教育在构建中需要关注两个方面,一是新沟通机制,另一个是交互作用。
一、国家对高职数字化教学的指导
自2012年教育部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职业院校教育的信息化成为“十二五”的重要任务。在性质上,信息化是数字教育的基础,为数字教育提供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同样,在数字教育概念尚未完全定型的情况下,信息化在一定程度上表达着数字教育的特征。教育部一直以各种方式在推动数字教育的发展:2012年,教育部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当时仅有数百名教师参赛,而到2015年则有约6万名教师参赛,可以看出大赛对高职院校的信息化教学改革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2013年,成立教育部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指导委员会;2014年,教育部举办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每年组织职业院校信息化研究课题。而到了2015年,教育部则开始着手构建全国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网络,当时的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要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加强区域联合、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在教育部的要求下,各地、各职业院校组织开发一批优质的专业教学资源库、网络课程、模拟仿真实训软件和生产实际教学案例等,并广泛开展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组织和支持教师和教研人员开展对教育教学信息化的研究;继续办好信息化教学大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广泛应用;积极推动信息技术环境中教师角色、教育理念、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等方面的变革。
在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和完善下,数字化教育的概念愈加清晰,沟通和交互两个主线也得以强化。“十三五”规划中指出: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加快媒体数字化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发展远程教育,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这些举措均有效促进了高职院校的数字教学的发展。
二、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的现状
1硬件设施显著改善,但不足以支撑数字化教学
从我们的调研情况看,只有30%的高职院校具备了较为充足的上网学习条件,而有70%的高职院校供学生进行网上学习的条件有限,甚至很多院校表示,每周只能保证一次学生正常使用机房的时间。在更进一步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即使是在人机比例较好的院校,很多电脑配置也不足以支持现代化数字课程的呈现,只能供学生用来进行听力活动的训练,导致即使有好的现代化数字学习资源,很多院校也无法通过正常的课堂授课来实现,甚至是辅的实现,最终还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
2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英语教学的重要性,教学观念尚未转变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目前高职院校中还有很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数字化教学的重要性,课堂的授课模式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主的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上,既缺乏沟通,又缺乏互动。一部分教师认为原来没有数字化教学,学生一样学得很好,因此从思想上不愿意花费时间和精力进行教学创新;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创新,但也只是使用教材自带的多媒体课件和光盘对学生进行“满堂灌”。教学过程中没有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讨论学习、探索学习、协作学习等教学活动,学生英语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始终处于被动状态,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培养技能型和创新型人才。
3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差
目前能够提供给学生的数字化资源有限,导致学生不愿主动去学习,或者是在主动学习中存在较大的自学壁垒。虽然老师可以通过数字化平台的教学管理功能去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和学习时间,但由于内容枯燥和缺乏互动,往往是学生跟老师打游击战,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很多学生平常根本就不认真在线学习,纯粹靠挂机在线来混时间,作业也基本是在网上搜索现成的资料或答案,然后复制粘贴拼凑完成。
4缺乏真正适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优质数字教学资源
优质数字教育教学资源的匮乏也是导致传统教学无法向数字化教学实现真正转变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市面上所谓的供职业院校学生学习使用的数字化资源质量参差不齐,很多机构打着外语学习资源的旗号,内容实则东拼西凑,未经过严格审核,错误和漏洞百出,而且缺乏教学理念的支撑,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实际问题。
三、高职英语数字化教学改革的措施
1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并专注教育本质
虽然数字化时代要求英语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和手段的现代化,但仍然不能忽略教育的本质。数字化只是手段,最终目的是实现高质量的教育,因此在数字化建设过程当中,不能违背基本的教学规律和教育理念,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创新,而要从教育本质出发,结合现代化信息技术,使两者有机地融合。
2专注全面发展,打通教育的B端和C端数据
目前市场上为学生提供的数字化学习资源要么只专注B端学生的在校学习,提供的内容仅为学生的课堂服务,要么太关注学生职业发展,而忽略了学生在校阶段的基础学习。真正的职业数字化教育是需要将B端和C端的数据打通,通过对学生在B端的在校学习行为作出大数据的分析,然后将其运用到其C端个性化学习阶段,使数字化教育真正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和个性化,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职业素养。
3加强对数字资源的质量监管,打造出一批高质量的数字化资源库
由于开发数字化资源的机构不像出版机构一样需要经过严格的资质审核和管控,导致很多小机构打着教育的旗号不断侵权盗版,私下改编一些未经版权许可的资源,更有很多机构为了牟利而粗制滥造的资源流向市场,直接导致学生接触到这些质量未经严格把关的产品,而使教育质量受到极大的影响。因此在未来专注创新的同时,也需要对数字化资源的开发机构和内容质量进行严格把关,加大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和范围,支持邻接权体系的完善和发展,保证受教育者基本的权益。
篇4
关键词:大学美术;数字媒体;问题
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不断应用与发展,高校在其教育教学中应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为其现代化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因其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导致了同学们现代大学美术教育的尴尬局面。数字新媒体在大学美术教育中的应用改变其传统的理念与模式,能够更好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美术人才。
一、传统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
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中,因我国地域辽阔、地区发展不平衡,优秀教育教学人才多集中于中、东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则面临着人才少,教育资源薄弱的劣势。由于地域的发展不均,很多教学资源不能很好地应用到每一个地区,尤其是发展较为落后的西部地区。对于大多数人才,由于他们期待更高的社会价值、更好的经济收入,毅然选择发展较为前列的中、东部地区,而直接放弃处于薄弱劣势的边远西部。这直接导致了西部地区的教学资源落后,教育人才不足,跟不上现代教育的进步。
(二)教学理念相对滞后,教学内容老套
一些大学教师在教学理念上认为美术教学就是使用笔、纸、染料等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画作指导,而这中传统形式的教学理念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而在教学内容上,很多大学教师选择使用传统的教学材料对同学进行教学,教学材料的老套以及不及时更新逐渐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与现代社会实际有着较大的出入。而一些资历较老的教师甚至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教学,直接排除新的教学内容,同学们在进行画作是思路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同时,由于传统教学的限制,同学们不能更多更好地接受到外界新事物,自己的作品因为缺少新媒体的支持也不能更好地被外界所熟知、接受。
(三)教学方式古板,缺乏专业特色
与教学理念相对滞后异曲同工,在传统的大学美术教育教学中,很多大学教师教学方式的古板直接影响着教学水平的提高与同学们在思维创新方面的形成,不能够更好地展现美术专业的特色。一些高校教师在美术教学课堂上仍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在长此以往的学习中,同学们逐渐会产生审视的疲劳感,对画作的兴趣大打折扣。同时,教师在使用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时,并不能更好的展现美术这一专业的特色,使其失去应有的光华。而在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新媒体的应用不仅能够更好的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提升其对学习的兴趣,更能够通过运用多媒体不同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作才能。同时,多媒体的应用能够使得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二、大学美术教育在数字媒体时代的蜕变
(一)资源共享,充分发挥数字媒体优势
数字媒体在大学美术教学中的充分运用能够有效做到资源共享,使因地区发展不平衡、人才分布不均而造成的地域分化得到有效解决。将多媒体运用到传统大学美术教学的课堂,充分发挥数字媒体所存在的天然优势,不仅能够使得同学们及时获得最新的美术方面资源,更能够利用数字媒体所带来的优势,充分调动同学们对艺术创作的积极性,培养其穿创新理念与创新意识。同时,利用多媒体的广泛性,能够在美术教学课堂上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通过对同学们教导不同美术专家及教师对同一理念的认识,让同学们能够了解更多关于画作的知识,而不是仅局限于某一老师的教学风格与教学理念。同时,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应用也能够有效解决部分地区人才不足的问题。
(二)树立创新理念,改革教学内容
在传统美术教学中教师注重的多是学生的学习能力而非创新与实践动手能力。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要求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实践动手能力的新理念。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不局限于自己对美术创作的思考,要用于探索与尝试新事物、新理念,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优势进行教育教学。在教学内容上,数字媒体的加入使得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在美术教学上不能够仅凭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同学们进行指导,要根据全新的理念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注重对同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三)变革教学模式,营造专业氛围
多媒体在教学课堂的应用使得美术教学课堂不再是仅有的“一支笔、一张纸、一幅画”的模式,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不得不根据多媒体的存在对教学模式进行及时的变革,而教学模式的变革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同学对新事物的好奇,对美术学习增加了更深的兴趣,多媒体教学也在一定程度上引領着同学进行创新学习,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画作。同时,多媒体在教学课堂上的应用,使得教师能够在课堂教学中运用CAD、PS等创作软件,提升教学质量,推动美术专业的特色。
三、结语
数字媒体在高校教育教学中的应用,为高校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与契机。传统大学美术教育通过与数字媒体相结合,改变其传统的教学理念滞后、教学方式古板、教学人才分布不均等诸多的问题,充分发挥数字媒体的优势使美术教学资源得以共享,有效解决资源、人才分配不均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树立全新教学理念,改革教学内容使同学们学习兴趣得以提升,创新意识得到加强;通过多媒体资源运用,改变教学模式,使教学课堂更加突出美术专业特色。数字媒体在美术教学课堂的应用为美术教学提供了全新的变更与改革,能够更好地促进大学美术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广静.数字媒体时代下大学美术教改问题分析.艺术品鉴[J].2016(06).
[2]郭一栋.数字媒体时代下大学美术教改再思考.美术教育研究[J].2016(08).
篇5
[关键词]数字时代 教育出版 趋势
[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识码]A
数字化潮流正在加速席卷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根本上改变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也改变着教育出版的方式。这一点,相信中外的出版同人都已经取得了共识。我每年都参加法兰克福书展,在2011年的书展上,我得到的信息是在科技、医疗、卫生、法律等专业出版领域,国际市场上的数字化程度已经达到了80%,在教育出版市场,这一比例是35%左右,其中音乐、艺术领域为10%~15%,大众出版领域数字化程度最低,为5%~10%。如何顺应数字化出版的大潮,分享数字出版的成果,是今天我们传统出版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本文拟就教育出版领域的数字化出版新趋势发表几点看法,与各位同人交流。
一、传统出版者从内容提供商向服务提供商转型
数字出版时代的来临不断冲击着传统教材的形态及编写模式,教育信息化和内容数字化的要求正在改变教学资源供应链上的传统分工和角色地位。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出版社的编辑们是在现有资源中选择优秀作品提供给读者,这是一种单向的内容生产和供给过程。而在数字时代,读者对信息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的传统教育出版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今天读者的需要,圣智集团总裁罗纳德·邓恩先生表示,在3~5年之内,圣智集团将会像软件商那样成为一个教育资源提供商。
什么是服务提供商,举一个例子。近两年,网易和新浪视频都推出了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大学的中文字幕版公开课。除了自然科学类课程外,西方哲学和人文社科类课程也受到广大网民特别是在校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Michael J. Sandel)教授的公开课《公正》,在网上已有近1 000万次点播。其实,在我们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活跃着一大批名师名课,深受学生欢迎。如何使这些名师名课特别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哲学、历史和中国当代实践的生动课堂,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向国内社会大众和更加广阔的国际空间,是我们教育出版工作者需要思考的重要文化使命性问题。在这个方面,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旗下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已经做了一些初步的尝试。高教社承担了教育部的国家精品课程的建设项目,“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1 0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1年,以“985工程”高校为主体,已建成首批1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2012—2015年,将以各大高校为主体,建成900门精品视频公开课。除此之外,已将12 000多种教材制作成电子书,主要教材均可通过网络购买,近2 000种教材提供网络增值服务,约200种教材提供POD服务,已经提供了100多门课的网络定制服务,并开发了40多个学科网站和500多个数字化产品。初步形成了以电子教材和数字课程为中心的数字出版产品群。
未来,我们的目标是打造集教材、资源库、作业系统、测评系统、教学工具、在线学习平台等于一体的综合产品,针对高校存在的问题与学习环境需要提供个性化服务,发展成为教育出版全面解决方案的提供商与服务商。我想,以后最重要的是要提高大家对“教育承载文化传播使命”的认识,探索运用数字技术,实现教育和文化传播在互联网时代的有机结合。我相信,数字教育出版成功的关键不仅是硬件系统的先进与普及,更重要的是教育内容的创新和系统化,为受教育者提供比传统教育更有价值、更为有效的教育服务。
二、商业模式向以网络平台为核心的新模式转型
在数字化、网络化趋势不可逆转的今天,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文化创作平台、文化产品传播平台和文化消费平台,网络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有文化骨干企业更有建设具备正确引导力的网络平台,以承担起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建设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及体现国家意志的责任。
篇6
关键词:媒介素养教育;西方范式;中国社会
中图分类号:040-05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6124(2012)04-0103-04
一、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式及其演进
在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范式在不同时期经历了4次转向。
1 免疫范式
20世纪30年代的西方社会,印刷术的进步不仅使书籍能够为普通民众所接触,而且大众报纸也较前一时期有了较大发展,加上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交通的日趋便利、普通大众知识水平的提高,出现了大众受众。与此同时,在英国,大众报业取得了飞跃式发展,然而伴随这一社会现象出现的则是通俗报纸的媚俗化倾向,它们所传播的内容和价值观念与传统文化以及学校正规教育之间开始出现分歧。《文化和环境:培养批判意识》一书的作者利维斯和汤普森敏锐地看到了大众文化的消极影响,“那些在学校刚刚接受文化品味教育的年轻人,在校外却陷入赚取最廉价感情的竞争中,电影、报纸以及各种形式的出版物和追求商业利润的媒介故事,所有这些都只是迎合低级趣味,灌输这样一种观念:用最少的精力,获取最直接的。”[1]因此,“需要培养学生形成一种非同寻常的批判意识——文化素养。”[2]这是“媒介素养”思想诞生的标志。1944年,站在精英学者的立场,法兰克福学派提出了文化工业理论,对大众文化的商业化进行了深刻的批判。他们认为文化工业的显著特性之一就是迎合消费者的需要来获取最大可能的商业利润,因此文化工业常常把人限制在片面的感官欲望和刺激当中。在这些理论和学说中,精英学者们普遍将受众视为一群在低俗媒体所传播的“病毒”面前毫无抗体的人,要保护本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就必须培养受众(尤其是青少年受众)对大众文化负面效用的抵御能力。这一时期受众研究——“枪弹论”的内容与此基本统一,受众同样被视为对媒介传播的信息没有辨别力与抗拒力的人,就像“枪靶”一样在信息传播中“应声倒地”。这一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被称为“免疫范式”。
2 甄别范式
二战结束后,人们的生活日趋安定,电视技术得到迅速发展。随着20世纪50年代电视在文化工业中占据突出位置,以电影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体逐渐同文化工业形成合谋,他们不但全力支持着文化工业的肆虐,同时也成为文化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电子媒体对人们生活影响的加剧,大众文化在商业逻辑下继续吞噬人们自主性的同时,也显示出了积极的一面。发端于20世纪60年代英国的文化研究学派不满于法兰克福学派完全的精英主义的立场,在批判继承法兰克福学派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更倾向于把大众文化看作是大众底层生长出来的文化,强调文化生产的力量和受众的自主创造力。雷蒙德-威廉斯开始关注文化的多元性特征,他认为,文化应该是人类的“整个生活方式”,因此需要重新认定大众文化的价值,随后他提出了“文化共同体”的概念。这一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不再强化精英文化与通俗文化的对立和区别,而着眼于利用学生对媒介的日常文化体验来进行教育,不是让学生片面地拒绝媒介传播的内容,而是把重点放在教导他们对优质文化和劣质文化加以区分的基础上进行自主选择。这与使用一满足的受众研究理论不谋而合。这一理论在20世纪70年代(其理论源头可以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以卡茨为代表的学术思想)得以正式确立,该理论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了受众的某种需求的角度来衡量媒介效果。这一阶段的媒介素养教育范式被称之为“甄别”范式。
3 批判范式
法兰克福学派从批判社会的视角对意识形态有了更多的关注。在阿多诺看来,以大众媒体为代表的文化工业以一种人们不易察觉的方式执行着意识形态的功能,从而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能够平稳运作。英国的文化研究也由此开始从原来的审美批判转向政治批判。20世纪60年代,霍尔从符号学以及葛兰西的意识形态理论中汲取了营养,将文化的概念从威廉斯的“整体的生活方式”改造成“各种意识形态的斗争领域”,提出了对后来相关研究影响深远的编码一解码理论。“意义和信息不是简单被传递,而是被生产出来的”[3],大众文化的解码、接受过程是非常复杂的。其中既包含意识形态对大众传媒的意义编码,也包含受众在解码过程中对意识形态结构的抵制、消解和重构。约翰·菲斯克在霍尔的基础上把受众对符号的对立性解读上升到政治学的层面,在他那里,电视受众不仅被视为对信息进行主动解读的人,而且还被升格为可以自行从电视文本中建构意义的创造性主体,通过建构意义来实现对主导意识形态符号上的反抗,并从中获得愉悦感。文化研究学派对大众文化中受众对文化的接受、表达与意识形态结构以及社会层面的关联进行了透彻的分析。这一时期的媒介素养教育的主旨在于解析媒介信息背后的机制,培养大众对信息符号的分析、思辨和批判的能力,让大众意识到媒介内容并非完全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媒介的“真实”是通过符号建构出来的,是多重因素相互碰撞、渗透和作用之后的呈现。当然这其中肯定有媒介通过编码操纵受众以达到商业或政治目的的可能。由此,“屏幕教育”理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莱恩·马斯特曼摒弃了列维斯的价值评判模式,转而重点研究以电视和电影为代表的电子媒体中的意识形态对内容呈现的方式问题。批判范式的媒介素养教育教导学生在理解媒介信息的时候不能孤立地进行,必须要结合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因为在编码和解码的过程中所采用的规则会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
篇7
关键词:工业设计教育;能力培养;创新;团队精神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工业设计是我国一个新兴的、综合性的应用型专业,包括工业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以及随着现代信息技术而产生的新媒体设计、人机交互界面设计等崭新的学科方向。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后,工业设计领域面对着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竞争压力随之加大。
面对新的国际竞争,世界各国都在进行着不同程度的教育改革,不断提出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而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基础比较薄弱,但经过数十年摸索,也已形成了一定的教育规模。但是各种教育模式还很不健全,培养出来的设计师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不高,这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我们更加需要通过教育来造就一批实用型设计人才。因此改进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成为造就高素质、高技术专业人才的当务之急。
一、拓展绿色、可持续发展、人性化、个性化理念,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这个设计不断被细分又不断被整合的年代,好的设计理念和创新精神是中国设计发展的希望。而高校是培养设计师的净土,教师应该通过行之有效的教学途径,培养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注重开发学生的智慧潜能,充分发挥其天赋条件。让绿色、个性化、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深入人心。
(一)绿色设计理念
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的生产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加强,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人们在享受物质带来的快乐同时,这种毫无节制和规划的工业生产行为也在逐渐影响着环境以及人们自身的生活方式。二十一世纪的来临,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也越来越浓烈。“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的呼声越来越高。强调环保和节约型的设计产品也在逐渐的进入公众视野。绿色设计成为当前设计界的一个新动向。
“绿色设计”就是人们对于现代技术文化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绿色设计着眼于在设计的过程中体现人与自然的平衡关系,在设计中尽量减少人为的行为对于自然的破坏。那么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学生的环保观念,进行以绿色为主题的设计研究,体现人与环境的密切关系。
(二)可持续发展设计理念
在大量废弃的背后,难道真是一堆毫无价值之物吗?废弃品真的就不可以再继续使用吗?针对工业发展对人类生存环境破坏严重的问题,世界各国都认可一种新的发展观念――“可持续发展观”。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现时的需要,而又不损害后代满足其需要能力的发展。事实上,一些独具慧眼的艺术家曾率先充当了“抓垃圾”的先锋。超现实主义时期的毕加索于1943年用“拾来的物体”所创作的雕塑“公牛头”。这件非常有名的作品是用旧的自行车座和车把构成的。在以青铜,石膏为常规材料的传统雕塑界,这件作品无疑展现了普通材料,甚至是“垃圾材料”的创作可能性和神奇的表现力。当1960及1970年代集合艺术发展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艺术运动时,美国也成为集合艺术家的云集之地――废物艺术之美,是否也曾唤起人们对这一废弃大国“消费文明”的一种反思。因此,所谓的废弃物只是针对初始使用性的废止,并不等于不可用,不应该简单的抛弃,可完全进入物质的新一轮循环过程中再度开发利用。现在“可持续发展观”已经被许多人所接受和认可,这也体现了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和人对于自然的本位回归。
作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背后必然是资源的巨大浪费和环境污染。因此,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的设计师是这个时代所迫切需要的。在设计过程中我们不仅仅只是追求外观设计上的新颖、颜色上的亮丽,而更多是要探索设计的本源和生活的本质需要,使人――产品――环境能够和谐的统一在一起。在美国,有一个年度产品金奖的评选,由世界各地著名设计师12人组成的专家评选组,从1000余件作品中选出金奖作品10件。它有5条评选标准:设计的创新性;使用方便、舒适、安全;为生产商节约生产、销售成本的时间;节约能源,少污染、能回收利用;外观优秀。用创新标准、使用标准、经济标准、生态标准、审美标准比较全面地表达了现代设计的理念,这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三)培养学生设计的人性化、个性化理念
在当代设计界,“以人为本”的思想已经越来越深人人心。那么在设计教育中,要不断地引导学生尊重设计,尊重生命。人才是设计为之服务的主体对象。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换位思考,从使用者的角度来对设计进行全方位的考察。使设计的产品不论是在样式、色彩、使用舒适度上都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从而真正地做到“以人为本”,并且逐步引导设计消费向良性的方向发展。只有在设计作品中深刻体现“以人为本”观念的作品才是人性化的作品。例如在中央美术学院的“为坐而设计”的作品展中,其作品经过中、日、德、英、意各国设计领域专家、教授审评,选出了金、银、铜、最佳创意、最佳制作和优秀设计奖。其中一幅来自章寿品的作品引起了我的注意。在作品中,他将昆虫的瞬间形态赋予坐的功能。体现了作者对自然与人的情感关怀。其完美的造型设计博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更值得一提的是“虫椅”所选用的材料是源于自然,无污染、可持续再生的环保材料――毛竹。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渴望拥有环保的、舒适的、个性化的生活空间,使用能体现他们个人风格的产品。消费者对具有创新设计思想、富有个性化、比较能体现个人风格的产品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比如诺基亚7280,这款手机刚一上市就引起了轩然大波,它给人的感受就是奢华。其独特的理念颠覆常理的设计和大胆的行为无不给人以震撼。还有年轻人手中不停更换的摩托罗拉V系列手机,它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随意选择不同颜色的外壳,其中体现了很多创意性的思维和创造性设计。这也越来越体现了设计中的一种个性化趋势。但是在设计中突出个性化并不是一味地要求设计的夸张性,一定要建立在功能的基础之上。创意是一种夸张和收缩的过程,一个好的设计产品是根据市场的需求来决定的。我们要让一些好的设计理念深深扎根在学生时代,在设计中要勇于改变,勇于创新。
二、从“传授知识”转变为“激发全面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育并非是让学生自己摸索经验。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们的基本教育思想是从“传授知识为主”转变到“以激发能力为主,以能力促进知识的汲取与创新”,使学生能够在进入社会时可以从容地面对社会的选择和竞争,可以完全地发挥自己的
设计能力。也就是说,学生应该形成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老师并不是知识的权威,也不是主要的评价者。当前最出色的老师并不是将自己的知识倾囊相授,而是在传授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的自我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判断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一份作品不是最终的目标,而是应该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向学生传授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法,培养学生自我总结的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应当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资讯和设计案例,使学生在设计观念上具有前沿意识。
其次,工业社会与传统农业社会在价值观念、道德、思维行为方式上存在着许多不同。如果不具备团体协作、职业责任感这些人文素质,就无法在工业社会生存。学生还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就应该培养对于岗位的敬业精神。必须从一开始就训练学生完成终身使命所需要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工业社会形成了除家庭道德以外的以社会为核心的道德标准,例如个人责任感、职业责任感和社会责任感。在工业社会中如果没有意志力和开拓精神就很难在社会中立足和生存。现在有许多企业认为,除了专业素质较差外,我们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的毕业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难以沟通、缺乏责任感、合作性差、开拓能力差、懒懒散散等,这些习气给企业造成危害。所以我们所培养设计类毕业生,不仅仅只是教会他们如何做设计,最主要的是教会他们如何做人,这些都需要教师在一定的程度上引导。
最后,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不断进行知识的自我更新。现代专业技术发展与淘汰很快,我们的进取精神主要来自担心被淘汰,我们基本不依靠从上学获取的专业书本知识,专业知识只是对过去专业经验的总结,它在现代社会对未来的创新没有全面系统的指导意义,只靠继承专业知识几乎无法生存。现在社会的竞争逐渐加大,设计人员也要不断地进行知识的保值和增值。那么教师也应该向学生灌输这种竞争意识。我们也要依靠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交流合作能力不断更新知识和获取知识。
三、在开放型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随着我国加入WTO以后,很多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越来越多的企业已经意识到创新设计的重要性,那么如何从学校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中,培养出优秀的创新型设计人才,来适应这一社会发展的需求呢?首先,应该努力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分工协作的能力。引导学生在设计中进行优势互补,鼓励学生运用团队的精神来共同完成某一课题,使学生从中体会团队的力量和作用。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逐渐学会配合,并且与同伴进行有效的沟通,最终形成对于产品的一个完整的概念。在这一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了解自身的特点,明白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并且在通过与团队的合作中能够寻找到自己的最佳定位,将自己的个性和见解融入到团队的个性中,逐步了解团队配合性的作用。这样做可以避免学生在以后工作中的个人表现欲太强,只注重自己观念而看不起他人设计的行为。
换句话说,当今时代是群体奋斗的时代,群体合作不仅仅是一种精神,而且是实实在在的职业行为方式。手工作坊式的个人化行为已经不再适合现代社会。
学校如何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设计师,如何与企业建立长期互动的关系,如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创新能力呢?第一,在四年本科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学术交流会活动,了解其他设计院校的教学特点,了解整个设计界的大环境和未来发展的目标与动态。广泛地吸取他人之长,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第二,我们要进一步实现开放式教学实践,让学生可以随时到企业去,参与企业新产品的开发项目。全面了解企业在新产品开发中的市场调查、消费需求,目标人群,设计开发、生产技术、加工制造、市场营销等方面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第三,引导学生多多关注社会的事件,从而开阔他们的视野。如围绕2008年北京奥运会“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理念,设计自己理想中的奥林匹克产品。多多关注身边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并从中汲取营养,了解传统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自己独特的设计风格。
综上所述,一名合格的设计师应当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包括优秀的设计能力,有创新精神和团队协作精神,还要有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全面综合能力。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认为:设计是我们工业前途的根本,优秀的设计是成功企业的标志。日本的企业巨头松下幸之助从美国考察归来时说,“今后是设计的时代”。
但是设计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我国的设计教育,应当进一步转变观念,深化教学改革,强调综合素质和全面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竞争环境和社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
在中国进入WTO后,国外优良的设计公司进入中国的设计市场已经成为了设计界的热门话题之一。面对新一轮的工业设计竞争,对于我们这一代年轻的设计师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在这种工业化发展的压力之下,我们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本国环境、具有民族特色的设计发展道路,来增强自己在国际竞争中的筹码。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如何转变教育观念,进行现代化设计教育的转化是我们当前应该加以重视的。工业设计教育不应该仅仅只是设计知识的传授,而是应当培养学生的全面能力。通过人文文化和科技知识的传授,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和综合设计能力的优秀人才。只有这样,中国设计界二十年苦苦等待的设计繁荣,才会随着中国设计业的发展而到来。
参考文献
[1]林家阳,设计创新与教育[M],北京:三联书店,2002
[2]何人可,走向综合化的设计教育[J],设计在线,2001(11)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 信息化 专门用途英语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要“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发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大学英语教学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不同院校根据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都在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形成了自己的优势与特色,但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
一、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三个不适应:首先,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有效交流能力与全球化需求不适应。虽然这一点是大学英语界的共识,但由于课时在减少,生源基础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等原因使得改革进程步履维艰,特别是在非重点院校中更为突出。其次,大学生的英语学习内容与工作的实际需求不适应。普通用途英语教育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表现出它的不适应性。很多学生通过了国家英语四、六级考试,可毕业仍不具备有效交流能力,不能满足工作需求。另外,学生的自主学习条件与信息化时代的发展不相适应。现在的大学生多数都有了计算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地学习英语,但由于缺乏引导,不知道如何利用,不知道选取什么材料,如何来评价自己的学习状况,经常会因为感觉不到进步而去干些与外语学习无关的事情。因此,应构建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
二、以英语基础教学为核心
(一)打好英语基础的必要性
学习英语就是要把它当作一个工具,而要掌握这个工具,首要的是要打好基础。那么大学阶段是否应该继续打基础呢?答案是肯定的。教育部2003年颁发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中要求的词汇量为3500左右,对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有着明确的规定。可通过对非重点院校进行的问卷调查发现,认为自身英语水平不好和非常不好的学生约占40%,认为自己听力和口语能力比较弱的学生约占43%,可见他们充分认识到自己的英语基础相对较差。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由于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特别是城乡之间教育的差别在扩大,并且过于注重应试教育,学生和教师对语言知识的掌握投入较大,不够注意培养能力。另一个原因是由于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着明显的差异,有的学生对英语不感兴趣,这样也造成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有必要继续为大学生打基础。
三、以信息化技术和第二课堂活动为支撑
进入21世纪,教育在迅猛地发展,其中的一个标志就是教育信息化。如果教师还是只靠粉笔、教材和一张嘴讲授英语课程,那就会事倍功半。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特点是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使用多媒体教学可以使语言学习更加生动形象、信息量更大、语言学习环境更加真实,真正突出过程学习。而网络课程可以使学生根据自己的需求和水平进行语言输入,超时空地与人交流,进行人机交互。因此,我们可以利用网络等信息化教学手段,把听、说、读、写、译能力的培养有机地贯穿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去。课前教师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前自学,课上进行展示,课后学生利用网络学习平台进行复习,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正如英语专家秦秀白说过的那样:“好学生都不是在课堂上由老师‘教’出来,而是靠老师在课堂内外‘导’出来的。就学习英语而言,不要把‘宝’都押在课堂教学上,而要靠自学。”
四、以专门用途英语教学为补充
英语基础打好了,学生就一定能胜任未来从事的工作吗?通过调研我们发现,即使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到国外后仍然交流困难,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专业英语掌握的少又不能灵活应用是主要原因。
随着中小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深入,部分高中毕业学生除了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外,也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那么大学英语教学应何去何从呢?答案就是要采用非均衡发展的办法,积极开展专门用途英语教学。1980年我国就颁发了《英语教学大纲(高等学校理工科本科四年制试用)》,该大纲将大学英语分为两个阶段,即基础英语教学阶段和专业阅读教学阶段。专业阅读阶段:使学生具备比较顺利地阅读有关专业的英语书刊的能力。国内许多专家认为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及教学的重心应逐渐向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方向转移。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指与某种特定职业或学科相关的英语,是根据学习者的特定目的和特定需要而开设的英语课程,如外贸英语、医学英语等。专业英语有着不同的词汇特点、语法结构、篇章框架、表达方式和理论。ESP教学的精髓就是用什么学什么,学用结合,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对于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如果一味地去学习普通用途英语是浪费时间,应学习和积累一定的专业词汇、熟悉专业英语的特点,以便能为专业英语的学习打下基础,适应自己未来的工作。但此方面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进展缓慢,主要原因是多数大学英语教师认为专业英语教学应该是专业教师的事,另外多数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除了教英语的基础知识外还不胜任专业英语教学工作。因此,一方面应丰富英语教师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应实现师资共享,即把专业教师中英语水平高的进行培养和使用,使他们懂得语言教学规律,不仅注重专门用途英语(ESP)知识的传授,也重视能力的培养。这样就使专门用途英语的学习和基础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它们能够相互促进。
总之,大学英语教学已进入了信息化的时代,要积极探索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辅助作用,处理好普通用途英语和专门用途英语的关系,探索出一套符合中国实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出满足时展需求的国际化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慧霞, 吴海霞. 网络信息时代英语教师角色[J]. 新乡教育学院学报, 2006, (3).
篇9
关键词:外语教学 新媒体 教学理念
一、新媒体与传统媒体
对于媒体这一概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传统的媒体,如报刊、户外、广播和电视,早已融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其作用和意义也不言而喻。但是对于新媒体,社会各界却有不同的理解。从贴近人们生活的网络、数字电视、数字电影、电子杂志、触摸媒体等可以看出,新媒体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在科技的迅速发展下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出现的媒体形态,被称为“第五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的传播状态发展为多点对多点,并能消解传统媒体的传播边界,具有较强的交互性和跨时空性。对新媒体的理解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探究它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今后发展的格局和走向。
二、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刚刚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充分利用优质资源和先进技术,创新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整合现有资源,构建先进、高效、实用的数字化教育基础设施。
1.优化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外语的学习,听、说、读、写缺一不可,传统外语教学因为受到客观因素的制约,不能有效地满足这几方面统一协调的发展,更不能实现语言最终的使用价值。在枯燥的学习环境下,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率也就无从说起。数字时代的到来,给外语教学注入了新动力——新媒体。新媒体的介入,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有效地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一方面,在课堂上,教师利用多媒体等教学辅助设施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的展示进行课堂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能丰富教学形式,活跃教学氛围,提高教学效果;另一方面,学生在课外通过网络能获取大量有助于学习的信息,开阔了视野,拓宽了知识面。使用网络的形式多种多样,如浏览英语学习网站,欣赏外文影片,阅读外文小说,在线领略国外教师上课风采等。这些都使外语学习的环境得到丰富和完善,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激发。
2.提高知识从“量”到“质”的转化率
在哲学上经常提到实现量变与质变,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外在因素的作用是重要的一方面。运用到外语教学上,将知识信息有效地让学生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运用新媒体手段必不可少。语言的教学,不能单单依靠“语言传播”这一种形式。在外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会话、听觉、视觉和感知的能力非常重要。学生依靠单方面的“听”来获取有效信息远远比不上“视”来得多。如果将这几方面有效地结合起来,那么产生的效果也就不言而喻了。所以,在外语教学中利用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就能达到较好的效果。通过丰富的图片、影像、视频等,在视觉和听觉上进行信息的传播,学生通过“听”和“看”更直观地进行感知,运用自己的理解去内化信息,能大大增进学生的记忆力。所以说,“耳濡目染”不乏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3.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强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应充分发挥其主体地位,自主学习,探索研究,发挥创造。学生的这些更深层次能力的培养,需要教师的帮助和促进,需要其他有利的外部资源的影响和作用。新媒体作为数字时代运用到教学中的教学手段,势必承担重任。教师通过有效的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口语交际环境,创造师生互动空间,丰富教学形式,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内容更加直观形象地被学生所接受,达到切合学生需求的实际。丰富的学习材料和氛围浓厚的学习环境能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积极思考,敢于尝试,努力发挥自身潜能,展开探索研究。以学生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也能在教学中得到充分的体现。
三、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1.经济方面
教育的发展离不开经济力量的支撑,在外语教学中使用新媒体,必定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新设备设施,创设良好的硬件环境。但是传统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还没有达到完全普及的程度,尤其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教育水平相对低下的地区,这一问题亟待解决。此外,外语教师和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的
培训,教学软件的开发,也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因此,在客观条件的制约下,新媒体的完全普及应用还需经历较为漫长的等待。
2.师资方面
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对教师的能力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管外部条件如何变化,教师担当教学中的引导者和实施者的地位是不会改变的,而新媒体在一定程度上只是起辅助教学,优化教学效果的作用。这就需要外语教师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外,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其他相关设备,利用网络开发英语教学资源,将外语知识通过新媒体的辅助有效地传递给学生。此外,学校还需要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来解决新媒体使用中产生的问题,协同外语教师一起开发外语教学软件。数字时代,网络千变万化,信息技术每天都在推陈出新,这就需要专业技术人员不断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更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外语教师与计算机专业教师的相互配合,相互学习,才能开发出满足学生需求,切合外语教学的软件。因此,大多数学校还需给教师创造条件,激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3.学生方面
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不仅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而且对学生也是一种挑战。学生在学习外语知识的同时,也需要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后的学习,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自主性,有效地利用网络探索信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充实自我。但是网络世界纷繁复杂,学生很容易迷失其中。这时就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观念,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学习上带来的优势。此外,因为新媒体的冲击也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而影响学生对外语学习的热情,降低学习效率,这也需要教师做出适时的鼓励,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力。
凡事都有两面性,正确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这样一个瞬息万变的数字时代,新媒体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一个状态。它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时代产物。因此,我们要做的是充分挖掘它的潜在优势,肯定它在外语教学中的作用,积极面对它所带来的问题,让它更好地为外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胡合元,曹亚光.新媒体在中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ol].xyjy.cn/article/.
[2]夏冉.“计算机网络”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江苏:职教通讯,2010(2).
篇10
[关键词] 数据化时代;英语教师;自主学习能力;影响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23. 138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23- 0255- 03
新时期下的教育改革在不断进行,将网络与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学中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新的教育模式要求各个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学会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支撑,以计算机技术为教育平台,使得英语教学不会受到时间和地点的影响,学习向个性化自主性的方向发展。根据新课改的指示,作为英语教师一定要不断的提升个人的工作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水平。培养老师的自主学习能力成为了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基于现在处于大数据化的时代,这一便利条件为老师租住学习提供自主学习的有利条件。
1 当前在校英语教师自主学习的基本现状
社会经济在快速的发展,经济实现了全球化,教育实现了国际化。英语是在国际语言中充当着重要的角色,学好英语对个人将来在社会中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时代学生往往会对英语有反感的想法,因此,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一定要认清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网络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人们认识到英语的重要性。作为一名英语教师也需要不断的更新自己的英语水平锻炼自己的英语教学能力。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英语教师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如何不断的提高自己英语自主学习能力需要我们老师认清当前在自主学习方面存在的弊端找到问题及时的解决问题,从而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1.1 部分教师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不足
在教学的过程中,每个老师都会鼓励和要求学生去学会自主学习,然而部分老师往往只会在意学生是否去自主学习,而忽略了自己作为老师同时也应该自主学习不断的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及教学水平。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老师在教学中占领主导地位,只要能够解决目前学生可能遇到的学习问题即可,完全忽略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培养终身学习的重要前提则是需要自己有自主学习的习惯。在现实的教学过程,往往会有学生提出问题而老师无法解决问题的现状,这种想象就充分证明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对目前多个学校的教学现状进行调查,数据显示40%的英语教师没有自主学习外出改造的想法,35%的英语教师会在学校教务部门的要求下去参加外出培训或者继续改造,只有25%的英语教师有自主学习的习惯。通过数据就可以证明当前的英语教师并没有从真正的意义上认识到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英语自主学习的能力有待提高。
1.2 部分教师忽略了多媒体与自主学习的联系
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社会各行各业都在多媒体技术的影响下加快了改革的进程。教育行业同样也不例外,教育部门将多媒体技术引入教学过程中得到了人们的共同的认可。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老师充当着主要的角色,教学的形式单一乏味,老师厌烦了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学生反感了老师一味的讲述。在两者都没有激情的情况下进行英语的教学,教学的效果可想而知。近年来,多媒体引入教学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多媒体技术可以实现多种形式的教学,学生可以通过视觉和听觉更好的接触到英语。尤其是在新时期网络视频技术的出现可以让学生面对面的与外国友人进行交流,不断的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多媒体技术的出现为学生和老师学习英语提供了便利的条件,部分教师并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多媒体技术对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多媒体技术可以让老师学习英语时不会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目前老师没有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是因为他们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多媒体对学习英语的重要性。
1.3 存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焦虑
情感因素在外语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情感因素中有对英语自主学习有利的因素同样有些因素会给英语自主学习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其中主要体现在焦虑因素。在外语教学中,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焦虑己经进行广泛的研究。伴随着多媒体网络技术与计算技术引入外语的教育领域,对网络学习焦虑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高度重视。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我们可以发现有一半以上的老师在网络英语自主学习中上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焦虑,他们对问卷中的大多数项目的焦虑感处于中等水平。老师的焦虑感主要是表现交际焦虑、负评价焦虑、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焦虑。老师产生交际焦虑的原因主要是老师只会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时会用到英语,在日常的生活中用到的英语情况非常少,所以在英语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交际焦虑的现象,缺乏信心主要是老师考虑到学习成功体验不足;对不确定性和模糊情境的焦虑主要是因为老师对掌握的英语知识无法百分之百保障。个人在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的焦虑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了老师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 大数据时代下多媒体技术对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作用
2.1 网络资源为英语教师主动性学习搭建了良好平台
近年来,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不断的壮大了教育市场的需求,人们把网络资源中与教育相关的部分都称为网络教育资源。网络教育资源主要是网络教育信息资源,主要是指网络上蕴藏着的各种形式的与教育相关的知识、资料、情报、消息等的集合,这些文字资源通过计算机数字技术以数字信号在网络上进行共享,将网络教育资源合理的应用到网络教学环境中,在教学中可以起到辅助的作用。为英语教师的主动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网络教育资源在内容上以多种多样的形式存在着,这些资源在功能上有共享、开放的特性。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英语网络教育资源类型有:
(1)英语网络课程、课件、教案。英语网络课程是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的重要教学材料。通过网络表现的英语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能为老师自主学习提供相关教育资源;英语网络课件是对一个或几个知识点进行教学的软件。
(2)英语试题库。英语试题库对英语的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老师在自主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需要对自己掌握的知识进行自我考核,英语试题库是按照一定的教育理论,通过专业的英语研究者的仔细研究制定出相应的考题。英语试题库主要包括竞赛试题以及等级考试试题,方便老师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定期考核。
(3)英语网络电子图书、期刊。互联网为学者提供了有大量的与英语学习相关的电子图书、期刊等,这些资料为老师提供了丰富的信息资源。如《英语沙龙》、《疯狂英语》、《英语广场》等期刊。当然,在当今这个大数据的时代下,作为英语教师还应该对西方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而要想了解西方文化,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经常阅览一些西方杂志。例如:Newsweek、Reader’s Digest、 Business Week以及Travel & Leisure等等都是与西方文化非常贴切的一些杂志。
2.2 借助视频软件通过影视资料提高听力水平
教师在自主学习英语时,可以通过视频软件进行在线观看英语视频,同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与英语相关的听力材料。在进行听力练习时,可边听边看字幕或下载与语音文件配套的文本文档,进行反复练习不断的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其中,ABC News(Americ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作为美国的三大商业广播电视公司之一,其广播内容对当代英语教师的听力水平有很大帮助,用户可以直接通过http:///网址访问其官方网站。此外,BBC(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NPR(National Public Radio)、CNN(Cable News Network)等这些广播网站的内容也可以供英语教师进行自主学习。
2.3 网络平台提供电子期刊杂志和报纸培养老师阅读与翻译能力
网上的语言素材丰富,这些材料具有鲜活、地道的时代特征和趣味性,是自主学习的理想阅读翻译材料,老师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有目的的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在网上阅读时,借助于英语教学软件可进行及时准确快速的翻译。同时准备好自己笔记本,对网上出现的具有兴趣性和学习价值的重要语句或篇章记录下来,进行英汉互译,经过大量反复的练习,自己的英语阅读与翻译能力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3 有效提高英语老师自主学习能力的有效措施
3.1 提高英语老师对自主学习思想的认识
提高英语教师个人能力是教学改革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学习是老师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自主学习的习惯需要个人长期的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需要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不断的锻炼。在现实的教学过程中,许多英语教师没有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不思进取,没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英语教学水平,应该重新认识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除此之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要认识到网络对英语自主学习的重要性。通过提高自己对自主学习的认识从而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贡献。
3.2 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
教育工作是一个枯燥乏味的事情,部分教师并没有认识到教师工作的重要性,英语课程是学生学习阶段重要内容,从事英语教学工作的老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有着重要的作用。不断提高英语教师个人的教学水平是教师日常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英语教师的培训力度,定期举办培训班,强制要求从事英语教学的工作者定期参加培训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锻炼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自己的英语教学水平,为国家的教育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3.3 建立教师考核制度
制度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规范人们的行为,为了有效的提高教师的教育水平,教育部门应该建立教师的考核制度。定期对从事英语教学的老师进行考核。在制度的压力下,教师会为了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不断的磨练自己,制定详细的自主复习计划,保质保量的完成自己的任务,有效的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3.4 消除英语自主学习的焦虑
网络环境下英语自主学习会产生不自信的焦虑情感。焦虑情感会影响到老师自主学习英语的效果。我们应该鼓励英语教师要树立自主学习英语的信息,彻底消除学习英语的焦虑。英语教师借助网络技术,通过视频软件与外国友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通过阅读网络期刊以及图书资料,先通过自己的词汇及理解进行翻译,然后通过网络翻译软件对文章进行再次翻译,通过前后两次的翻译认识到自己在英语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错误,在长期重复的练习下,逐渐的提高自己的英语阅读以及口语能力。
4 总 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全面的渗透进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当中,新时期下教学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英语在当代社会的交际以及工作中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何在大数据时代下提高英语教师提高自己自主学习能力是当前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者值得思考的问题。自主学习是提高个人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学者学习英语提供了有利的平台,合理的将网络多媒体技术与英语自主学习相结合可以更好的帮助学者提高自己的自学能力。以上是本人个人的观点,希望同行能够给我提出一定的指导意见。
主要参考文献
[1]陈金平.大数据时代的大学英语教师职业发展[J].当代外语研究,2014(4).
[2]龚韶华.触屏时代大学公共英语教师教学能力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19).
[3]李卓.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师自我发展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5(19).
- 上一篇:医疗门诊部规章制度
- 下一篇:学校考核办法和考核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