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重点知识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9:2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学前教育重点知识,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学前教育重点知识

篇1

关键词: 电工实训 心理品质 道德素质 素质教育

实训室是中职学校完成实训教学任务的必备场所,实训教学是中等职业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第一课堂,是落实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主要手段,是完成教学大纲,优化课堂教学环节的主要方法,具有很大的优越性。电工实训教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运用实训手段,观察、探索自然现象的运动变化,获得感性知识,从而加深理解和扩大知识领域,加强能力培养的教学过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

一、实训教学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

1.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即分析、测试、制作、计算等。如电阻的测量,可让学生自己设计方案,自行操作,包括器材选定、实验步骤、图表设计等,并分析实训中的注意事项和产生误差的原因。在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提高。

2.培养感知和观察能力。在实训教学中进行观察和实验,要求学生有精敏锐的感知和观察能力,及时捕捉重要现象,这有利于感知和观察能力的培养。

3.培养抽象的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学生通过实训进行概括总结,有利于逻辑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

4.培养研究能力。包括设计、改革、发明创造等。如电阻的测量,可给学生如下器材:电源、电压表和电流表各一只、导线、变阻器各一个、已知电阻R和未知电阻R各一个、开关一个让学生设计测量RX的不同实验方法,并完成实验,学生从设计到实验完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得到提高,积累科学的研究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培养组织、管理能力。包括计划、组织、指挥、协调能力等,实训教学组织与实施的有序性、长期性,实训教师在实训中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为学生将来在企业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训能发展学生智能,形成良好的个性,促进其他学科教学

实训课教学丰富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思维和语言是不可分割、联系在一起的,语言的训练不能脱离知识的学习,实训教学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自己动手实验,对自然事物和现象进行研究、探讨以学习自然知识。在此过程中,学生获得的都是具体的语言材料,且能清楚地把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表达出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促进教学的开展。

三、实训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质和科学作风

实训本身是一个严格的科学过程,要获得成功,必须一丝不苟,来不得半点虚假,并且必须把各项活动安排得井井有条,这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十分有益。此外,实训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它以很强的吸引力磨炼学生的意志,这对学生科学世界观的形成有促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实训课的这种作用较之于学生掌握一些具体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对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意义重大,为学生将来直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实训教学能够提高教学质量

电工实训是建立在概念和掌握规律的基础,是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电工基础的基本手段,上好实训课,无疑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在上串联、并联电路连接这节课时,让学生通过串联、并联教具板学会生活中的电路连接,从而引申到家用电器等电路的连接,使学生进一步真正体会物理学这一基础学科的实用性和现实生活中物理现象的普遍性。

五、加强实训教学改革,加快素质教育转化步伐

1.实行抱、导、放三部曲。长期以来,实训教学形成固定模式,教师讲解实验目的、所需器材、步骤、图表制作,并事先进行误差分析,然后要求学生按部就班地操作,当学生掌握一定的方法、技巧和分析能力后,就应该导着走,让学生根据要求,自己拟定实验步骤,并独立完成实验,到高年级后,实行放开走,教师提供器材,学生独立完成自己想做的某些验证性实验,或小制作。可定期开展学生电工技能大赛,以赛促学,激发学习兴趣。

2.向学生开放实验室。学校在加强实训教学管理的基础上,对学生开放实训室,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合理安排实训、内容自拟。实训室的开放,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

篇2

【关键词】酒店英语;体验式教学法;教学模式

据旅游局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预测,到2020年入境过夜旅游者为9500-3900万人次,年平均增长率为5.7%至7.75%.国际旅游组织进行前景预测2020年全球将有16亿国际游客,中国将有1.3亿游客入境,为世界第一大入境国。大量海外宾客的到来为涉外酒店所提供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带来了挑战。酒店服务人员的英语沟通能力直接影响着能否满足优质高效服务的交际需要,因此酒店英语在培养酒店从业人员应用能力的地位日益凸显。而酒店英语是一门有着专门用途体系成熟的职业英语课程,实践性和应用性特别强,对一贯接触和熟悉通用英语的学生来说不易掌握。而高职学生英语基础偏弱,本身对英语学习就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传统的通用英语教学方法注重知识的传授,学生参与度不高,不能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也就不能满足酒店英语的教学需要。因此必须改变以“填鸭式”语法、词汇讲授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根据实践性课程的要求,采用灵活有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体验式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一、体验式教学

1.体验式教学的理论基础

(1)杜威的“做中学”。杜威认为,要保障人类经验的传承和改造,学校教育就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材料;而要获得真知,则必须借助运用、尝试、改造等实践活动,这就是著名的“做中学”(Learning by doing)。

(2)皮亚杰的认知论。皮亚杰的认知论,强调智力是在经验中形成的,个体的知识源于感官的经验。通过系统的情境设计,把学习者导入学习情境之中,让他们“身临其境”地体验学习:比如用手触摸,用眼辨察,用耳倾听,用鼻嗅闻,用脑深思,产生更具体、更明确的感动和体悟。确实,学习不能没有体验。没有反思,没有感悟,也就没有儿童的成长与发展。

(3)大卫・库伯(DavidA.Kolb)体验学习理论。体验学习的集大成者美国的体验学习专家大卫・库伯结合了杜威、皮亚杰、勒温、詹姆斯、荣格、弗莱尔、罗杰斯等人的研究成果并从哲学、心理学、生理学等多种不同学科详尽地阐述了自己对于体验学习的看法,认为学习应该是由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与行动应用所组成的完整过程。并提出了其著名的体验学习圈,体验学习圈是包括四个基本阶段构成的完整的学习系统,即具体体验、反思观察、抽象概括和主动应用。它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体验式教学的概念

从Kolb的“经验学习”理论进行简要梳理的结果来看,它突破了“教师中心”的传统观点,从“学生”出发,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了“情境”的创设、突出学生的“体验”、“经验”和参与,从而自主进行知识或意义的“建构”。由此我们也得出了体验式教学的概念。体验式教学是指学生在真实学习任务的情境下,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感受、反思等方式,使他们处于主动实践,积极思考的探索状态,在实践中感受、发现、领悟,从而不断建构出属于自己的新知识。通过上述概念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实际教学中,,不能将体验式教学随意化、形式化,在体验式教学设计之时,必须认识到:既要有体验参与,引起学生的“感知”和“领悟”;又要注意及时能够引发学生的反思。这两者具有同等重要的作用,单是一方的作用都是不够的。为了更好地进行体验式学习,库伯给出了在每个阶段中进行学习或教学所应采取的策略。

二、高职酒店英语教学特点

1、酒店英语的特点

本课程作为酒店管理与服务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要面向涉外酒店行业第一线岗位需要,培养学生与其所掌握的本专业基础知识,酒店管理相关环节,前厅、客 房、餐饮及康乐部门管理能力相匹配的听、说、读、写、译 基本语言交际技能。

酒店英语是融酒店管理服务知识与交际英语于一体的实用英语课,是专门用途英语的一种。其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掌握酒店业的基本英语词汇,掌握前台前厅、客房、餐饮及康乐部门等服务英语用语,以及操作程序、服务规范、产品介绍等细微环节中的英语表达方式。培养掌握酒店管理和英语知识,因此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特点。其次,酒店英语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酒店英语直接和顾客打交道,平时不去模拟情景中锻炼就很难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获得酒店英语技能。

2、高职酒店英语教学现状

高职教育以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为本位,高职酒店英语教学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在实际酒店服务工作过程中英语语言应用的能力。目前我校在大二学年开设酒店英语课,虽然学生对酒店业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薄弱,对英语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兴趣,再加之目前的酒店英语教学仍然采取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更加造成学生学习积极性不足。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应用于酒店英语教学,就将实践课程理论化,开口课程哑巴化,难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应用于高职酒店英语教学的体验式教学模式

在分析了体验式教学的内涵及高职酒店英语的特点后,将二者特点相结合,形成了高职酒店英语教学的新模式。以《新职业英语系列酒店英语》Unit2 Checking in 为例:

Step1.具体体验(感性认识):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耳听,眼看,亲身体验。运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放映一段酒店前台接待客人入住酒店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仔细观察接待的流程及细节。教师在此过程中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让学生注意到登记入住的步骤、接待员的工作职责、办理登记入住及入住登记表等本单元需要掌握的关键细节。让来自不同地区,甚至从没住过酒店的学生对单元学习的内容有一个直观的体验。

Step2.反思观察:观看案例过后,教师给出与所给案例相关的讨论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观察反思总结出前台接待人员为客人办理入住的流程。并让学生结合warming-up 部分task1-3的内容得与自己总结出的服务流程进行对比,从而得出正确的登记入住的服务流程(Job procedure of checking-in service)。在这样的观察反思总结对比过程中得出的结论,比教师直接灌输要印象深刻的多。

Step3.抽象与归纳:在通过上述教学环节后,学生已经基本掌握了登记入住的服务流程。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进一步深刻体验登记入住的服务流程。并让其他同学点评其在模拟接待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动交流中,交换各自的想法,不断的观察反思从而更好的掌握check-in的服务流程。

Step4.行动应用(解决问题):教师在此环节可以将接待人员在登记入住过程中将会面对的几种接待任务(前台接待员为有预定和无预定散客及团体办理登记入住手续,为需要延长住店日期的住店客人办理延宿登记手续)设计成仿真情景体验环节,让学生通过上面三个教学环节所掌握的内容来解决上述问题。(Task1. Check in guests with reservation Task2.Check in walk-in guests Task3. Check in groups Task4.Extend stay for guests)

Step5.课后回顾:教师就step4教学环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予以指导,并回答学生的提出的问题。

Step6.实习实训:在学期中、学期末组织学生去校企合作的涉外酒店进行实习实训,并作为成绩考核的一部分。让学生将课堂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真实的酒店服务中去,并在真实体验中进行观察反思,抽象归纳,进一步提高自己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

从上述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看出教师角色的变化,教师是整堂课的导演者设计者。这就对教师的课前准备,课堂设计以及教师个人的业务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配合这种新型教学模式的评价方法、考核标准也需要更新。以及适应体验式酒店英语教学模式的教材、合理的课程安排都是我们将这种教学模式有效应用的前提。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们还应不断的努力去完善这种教学模式,提高其在酒店英语教学中的效果。

参考文献:

[1]石雷山,王灿明. 大卫・库伯的体验学习[J].教育改革与实践,2009,(10): 49-50.

[2]戴日新, 彭宣红.高职英语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实施[J].职教论坛,2012,(35):44-47.

[3]王叶丁.体验式酒店英语教学模式初探[J].科教文汇,2011,(01): 118-119.

[4]孟静静.大学体验式英语教学实现模式探讨[J].大学英语(学术版),2007,(3).

篇3

关键词:学前教育;德育课;教学模式

什么是教学模式,至今人们还没有统一的看法。笔者比较赞同夏慧贤教师的界定:“教学模式是依据教学思想和教学规律而形成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比较固定的教学程序及其方法的策略体系,包括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组合方式、教学程序及其相应的策略。”按照夏教师的观点,笔者认为,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教材、不同教学理念、不同的学生应采用有所区别的教学模式,特别是在国家及甘肃省稳步推进新课程改革、大力发展学前教育这一关键时期,探索一种既能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与教师综合素质全面提高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德育课教师的崇高使命。笔者在多年的中职德育课教学实践中,着力尝试以下几种教学模式,下面做简要梳理。

一、教师讲课与学生讲课相结合

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故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教是为了使学生学会教”,是进行创新教学的目的。

学前教育专业主要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在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和研究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研究人才。从目前毕业生的就业来看,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毕业生主要从事幼儿教师这一职业,既然是幼儿教师,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要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对幼儿科学的管理能力、课堂活动的组织能力及教案的书写能力等,而这些能力的提高就体现在每一堂课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上。

目前,我校采用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德育课教材,包括《职业生涯规划》《职业道德与法律》《哲学与人生》《心理健康》等。第一学期,学生刚刚走进中职学校,她们习惯了以前那种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模式,再加上第一学期学的是《职业生涯规划》,这一教材理论性很强,因而第一学期主要采用教师上课、学生评课的模式。学生在对教师每节课的评课中懂得如何有效上课、如何评课。第二学期,《职业道德与法律》的内容不难,与学生生活联系紧密,再加上上学期学生对如何上课有了初步的了解,开学初,笔者专门花四节课时间教学生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写教学设计,然后请学生们自己选课、备课、上课、评课。第三学期,内容是《哲学与人生》与《心理健康》,其中《心理健康》内容简单,学生很感兴趣,这部分内容由学生自己讲授;《哲学与人生》的内容哲理性较强,特别是哲学的物质观、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对学生来说理解起来有点难,因而教师讲每一课的哲学原理,学生讲与他们生活有联系的内容。有时采用由教师主讲、中间某些环节由学生组织完成。比如:在学习“在职业道德修养中提升职业境界”这一课时,其中“内省体验”环节由学生组织完成,这样做既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又提高了学生的课堂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取得了锦上添花的效果。

二、教师讲学生评,学生讲教师评

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教学评价。评价是一种价值判断的活动,是主体对客体满足需要程度所做出的判断。课堂上的直接表现就是教师用常用语言等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过程、结果等进行判断,再行褒奖、指导。在这一教学评价的基础上,笔者把教学评价主要拓展到每节课的“教学评价环节”。具体做法是:首先,请本节课的“教师”在上完课后,就自己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对教材的整合与处理、授课过程中的得失、学生的表现等进行自评。其次,学生再听课,把教师本节课的亮点和不足及时记录下来,到教学评价环节时把自己的看法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佛尔姆强调:“评价不在于证明,而在于改进。”因此,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要求教师评价时不只是简单地判断和褒奖,而应注重具体引导,更多地从内容、方法等方面点拨和启发。具体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教学评价必须准确。准确性是课堂教学评价的灵魂,没有“灵魂”,教师的课堂教学评价就没有了生命力。课堂教学评价应该客观地指出学生的长处和存在的缺点,既不能一味地肯定评价,也不能一味地批评,要让学生知道哪是好的、哪是不好的,哪是对的、哪是错的,错在何处。准确的课堂教学评价还需我们关注课堂中生成的细节,及时提醒学生,有效地帮助学生纠正错误。

2.使学生以“教师评价”为镜,学会自我评价及评价他人。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所以,客观、公正、准确的教师评价,是学生学会认识自己、评价自己的一条基本途径,也是形成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笔者注意引导学生在多次的“教师评价”过程中,了解应该从哪些方面反馈自己的学习,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评价自己的学习,评价其他同学和教师的讲课,从而学会自我评价与评价他人。

3.教师的评价要做到因人而异。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关注他们的发展状况和努力程度,尊重差异,为每个学生的发展创造宽松的环境,并给予具体指点和引导,耐心期待学生一点点地成长、进步。

三、把讲课与评课放在同一堂课里

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的过程就是师生不断反思自己得失的过程,也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使学生有所提高,有所发展。在笔者的德育课教学中,每节课既包括讲课,也包括评课。其中“教师”讲课大致30分钟,“师生”共同评课10分钟。

四、教师与学生可以互换角色

在德育课上,当教师讲时,学生就是学生,而当学生上课时,学生就是教师,而教师则和其他同学一起听课,充当学生的角色。这样的角色互换,既能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又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他们的课堂管理能力及课堂教学水平,为将来的就业打下很好的专业基础。

参考文献:

[1]姜晓燕.高职学前教育教学法课程教学模式初探[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7 (6).

[2]颜醒华.互动教学改革创新的理论思考[J].高等理科教育,2007(1).

[3]蔡慧琴.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研究性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9).

[4]马立杰.浅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模式改革[J].现代农业科技,2012(14).

篇4

关键词:项目教学法;中职教育;直流稳压电源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03-0121-02

1 项目教学法简介

1.1 实施项目教学法的指导思想

著名的教育学家弗雷德・海因里希教授曾以这样的例子来介绍项目教学。首先由学生或教师在现实中选取一个“造一座桥”的项目,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并写出各自的计划书;接着正式实施项目,利用模型拼装桥梁;然后演示项目结果,由学生阐述构造的机理;最后由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估。通过这样的教学步骤,充分发掘学了生的创造潜能,并促使其在提高动手能力和推销自己等方面努力实践。

所以,项目教学法”就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它传统的教学法相比,有很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改变了传统的三个中心,由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材为中心转变为以“项目”为中心,由以课堂为中心转变为以实际经验为中心。

1.2 项目教学法的实施步骤

在运用项目教学法进行教学设计的时候,必须明确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根据项目教学的教法思路和教学设计原则,项目教学具体见以下五个步骤:

1)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通常先由教师提出一个或几个项目任务,然后同学们一起讨论,最终确定项目的目标和任务。

2)计划:由同学们共同制定出项目的工作计划,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

3)项目实施:同学们根据各自的分工和合作的形式,按照已明确的工作步骤开展工作。

4)项目的检查评估:先由同学们自评,再由教师根据项目的工作成绩进行检查评分。最终师生共同讨论、提出工作中问题,讨论解决方法并进行总结记录。

5)归档或应用。

2 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学的现状

《电子技术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一门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它是理论性、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 在传统实践教学中,由于实验设备有限,只能进行一些验证性的实验,且传统实践教学多采用讲解式,其教学内容的选择、实验步骤的设定和实验器材的组织等均由老师组织,缺乏对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未得到锻炼和提高。如何让学生能完全接受这门课的知识,为以后的专业知识打下良好基础,是中等职业学校需要解决的课题。

3 项目式教学法在设计直流稳压电源教学中的具体实施和反馈

直流稳压电源应用广泛,也是中职学校电子技术学科的重要知识点。它包含了电路的集中重要基本元器件,电阻器、二极管和晶体三极管等,以及由这些基本元器件所构成基本电路,所以利用项目教学法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具有十分重的要意义。

下面我以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的教学为例。

3.1 确定项目任务

首先,向学生下达项目任务:设计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并提出要求如下:

设计要求:① 分析设计要求,明确性能指标。 集思广益,提出多种设计方案,并构建出设计框架。② 确定合理的总体方案。③ 将总体方案化整为零,分解出各个单元电路,逐个设计。④ 组成总的系统,形成合理的布局,并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总体论证,给出必要的说明。

3.2 制定工作计划

任务下达后,学生开始前期的准备工作,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讨论等制定工作计划,也就是接下来的工作步骤。具体如下:① 确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方案;② 设计各分电路确定元器件的采用表;③ 形成直流稳压电源总体电路;④ 利用软件进行仿真验证。

3.3 项目的实施

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我们可以把课堂搬到一体化教室,让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动手操作起来,手脑并用。这样可以使得学生学到知识更加直观,便于理解和记忆。

实施步骤一:确定设计方案。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将班级的学生分成4-5人一组,要求每组明确每个成员的具体分工和合作形式,并按照已确定的步骤开始工作。同学们可以根据我们之前所学习的,在这里可以采用分工合作,集体讨论,教师指导,确定直流稳压电源电路的设计方案。

实施步骤二:确定子电路图。

我们已经学过直流稳压电源由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包含整流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和稳压电路。接下来开始让同学们自己利用所学的知识设计直流稳压电路的各个部分。为了提高效率,这里可采取分工合作的形式,由组员各自去收集材料,收集的过程不仅复习和巩固了所学知识的,还锻炼了大家分工协作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的精神。教师在旁边观察各组学生的讨论过程并适时给予指导,并要求各组上交工作报告,由各组表表阐述各电路的工作原理,给予点评和鼓励,以便于接下来的集体讨论形成整体电路。

实施步骤三 :形成直流稳压电路总体整体电路,进行参数的论证。

在教师指导下形成最终的整体电路,并在Multisim软件上进行绘制。阐述工作原理并进行电路参数的论证。

篇5

初中起点五年制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以下简称“幼师大专”)主要培养幼儿教师。近年来,我国教师职前教育课程改革注重“拓展通识课程、加强教育专业课程、重视教育实践课程、丰富自主选修课程,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1]教育实践课程作为教师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课程,是实现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关键。教育实践中的实习又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瞄准教师运用、检验、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获取实践性知识、形成教师理念和角色认同、培养专业能力有重要作用。[2]我国目前教育实习的现状却不容乐观,教育实习这一薄弱环节已成为师范教育有待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如何构建高质量的适合本土教育教学的“校本实习课程”已成为幼师大专院校解决实习环节问题的关键点。[3]

一、校本化实习课程的内涵

当前“世界各国都极为重视教育见、实习,并使之成为世界教师教育改革的一个中心问题。”[4]从当代教师教育发展趋向看,传统的以知识、技能为支撑的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价值取向,正在被专业发展本位取向取代。专业发展本位的课程价值取向,决定了五年一贯制学前教育专科课程体系应以教育实践为统领。教育实习作为职前教育最重要的教育实践形式,是师范生积累教学实践知识的重要一环。

幼师的教育实习是指幼师生为了解幼儿园教育教学工作内容及特点,巩固、实践所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自己初步的工作能力,找到自身职业的差距,加深对学前教育专业的理解和热爱而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活动。因此,幼师大专的实习课程是指幼师大专院校为实现培养目标,锻炼和促进学生初步胜任幼儿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专业能力而选择的与幼儿园工作内容相关的实践教育内容及其过程的总和。其外延包括幼师大专第五学年的校内实践、《幼儿园实习指导》实践教学、校外实习的内容及过程。

校本化是指学校及教师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之更符合学生及学校、地区的特点和需要。校本化实习课程是指将国内外幼师大专院校典型的实习模式、内容、方法等再加工、再创造,开发出符合本校定位、培养目标、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又能突出本校特色的实习课程。

二、校本化实习课程的实施理念

教育部于2011年10月颁布的《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中规定四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五年制专科培养的幼儿园职前教师的教育实践应该不少于18周。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笔者认为实施校本化实习课程应秉承如下理念。

(一)建构性理念

建构主义认为,不能对学习者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学习者是以原有的知识经验为背景接受学习的,不仅是水平不同,更为关键的是类型和角度不同,故不能设想所有人都一样,而应以各自背景作为产生新知识的增长点。“知识不是统一的结论,而是一种意义的建构。”由于每个人按各自的理解方式认识客体,因此它是个体化、情境化的产物“学习是指每个学习者从自身角度出发,建构起对某一事物的各自看法,在此过程中,教师只起辅助作用”。[5]

实习前,学生的认知结构局限于书本化的理论知识;实习时,实践内容与其原有认知结构发生相互作用,使得学生的认知结构丰富化和深刻化。因此,教师在确定课程目标、内容、实施方式、评价方法时更应倾向于让学生去发现实习中的教育教学现象,以自己的经验去建构教育现象的意义,让学生交流自己的个人化经验,而不是局限于被动地完成统一的实习任务和应对实习环境。

(二)情境性理念

情境学习理论强调知识与情境之间相互作用,学习者在情境中通过活动获得知识,学习与认知本质上是情境性的。情境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包括认知学徒制、抛锚式教学与学习共同体。

在实习情境下,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之间可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共同体中每一个参与者都是核心成员。总之,校本化实习课程中学生与实习内容的相互作用方式、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交流和交流方式尤为重要。

(三)“全实践”理念

杭州幼儿师范学院的秦金亮教授探索开发了“全实践”理念下的实践整合课程体系。所谓“全实践”就是将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全程中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系统定位、统筹安排。实践整合课程中的实践环节主要包括学前教育专业中通识课、专业基础课、专业主干课、选修课的技能操作,各学期安排的见习实习,短期的社会实践,寒暑假社会实践,毕业前综合实习及毕业论文等所有培养幼儿教师操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的课程教学环节。也就是说,“全实践”就是实践要素诸方面在时间上要全程延通,在空间上要全方位拓展,在内容上要全面整合,在课程体系上要全面统整。[6]

“全实践”理念的理想追求在于使学生在步入教学一线之前就获得教育实践性知识和实践智慧。[7]学生将书本的、外显的、公共性的知识通过实践性反思转化为内在、高度个性化、经验化的个人知识。在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全实践”理念下受益的毕业生已然供不应求,其实践整合课程实施的效果非常明显。“全实践”理念为校本化实习课程提供了实证依据。

三、校本化实习课程的实习模式

(一)集中分散四位一体实习模式

所谓集中分散,即学校于第五学年第一学期统一安排集中实习,第十学期学生回到生源地按照就近原则选择幼儿园实习,两种实习模式在实习的内容、目标、实施、评价等方面采用共同标准。其中第九学期集中实习时间安排8周,学校在8周外的时间于校内开展相关课程实践教学。

四位一体化是指目标一体化、内容一体化、实施一体化、评价一体化。目标一体化:立足一个目标不动摇,即培养幼师生的专业能力――观察能力、作品分析能力、谈话能力、课程设计能力、活动组织能力、评价能力[8]。内容一体化: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内容既前后衔接,又具有一定的层次变化,实习内容为一体化目标服务。实施一体化:共建一个由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幼师大专院校、幼儿园协同合作的管理组织,形成幼儿教育实践和实习的管理网络,以确保幼师学生实习课程的完成。评价一体化:教育行政部门、幼师大专院校及幼儿园按照教师专业发展共同建立具体的教育实习考核标准。学生最终的实习鉴定按照师范实习指导老师、导师、幼儿园实习指导老师、督导、班主任及同分区学生的多方意见综合评定。

(二)“双导师”制实习模式

第五学年第一学期集中实习时间安排在学期中间8周,该学期其余时间在校内开展相关课程实践教学,引入“双导师制”。由学校领导、学前教育教研组、班主任共同提出“双导师制”计划,师范教育专业部确定体现相关课程实践教学的实习课程内容和要求。集中实习基地为附属园与合作园。

“双导师”中,第一导师为附属幼儿园及合作园的骨干幼儿教师或教育专家,时间由双方灵活安排,指导次数3次以上,指导内容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帮助实习生全面了解实习基地情况、校外8周集中实习的职业指导。第二导师为校内专业课教师,指导内容主要是(但不局限于)校内课程实践教学指导、分散实习的区域督导。学生在8周的集中实习前需了解实习基地的教师、幼儿园基本情况,实习效益可能会有所提高。

因此,无论是校外8周的集中实习还是校内的课程实践教学都有导师给予及时的职业指导,实习效果肯定很好。学生在最后1学期的分散实习中也能更快适应幼儿教师的工作。

四、校本化实习课程分区督导评价机制

篇6

关键词:启发式教学 启发方式 应用

启发式教学是当前教育界广泛使用的一种教学模式,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启发式原则是教学中最重要、最基本、应用最为广泛的指导思想,技校教学必须遵循和坚持这一原则,通过多种启发教学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启发式教学中,教师成为引路人,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本文以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前三单元的教学中运用启发性教学方法为例,进行了探讨。

在讲授电力拖动控制线路的前三单元理论课时,笔者根据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了不同的启发教学方式。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

在导入新课时,通过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把新知识融于情境中,从而催生新知识,这是一种非常好的启发式教学法。所以,在新课切入时,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透过已掌握知识或者生活常识,打开学习新知识大门,从而巩固旧知识,获得新知识。比如:在讲到“电力拖动”这一概念时,可以先播放日常生活中车床、磨床和钻床切削工件的视频,再问学生:“你知道机床工作机构的运转是由什么来带动的吗?”提出学生平时很熟悉但又没有引起注意的问题引发学生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对电力拖动这一概念进行小结:像车床、磨床和钻床等机床上工作机构的运转几乎都是由电动机来带动的,这叫做电力拖动,即电力拖动是指用电动机拖动生产机械的工作机构,使之运动的一种方法。这样把新知识生活化,不仅帮助学生解释了日常生活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唤起学生求知的兴趣,点燃学生渴望学习知识的欲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十分注重从现实生活中引入电力拖动知识,使电力拖动知识生活化,让学生带着生活问题进入课堂,使他们觉得所学习的知识是和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

二、利用实物展示,进行直接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学校现有模型、实物进行直接启发教学。在讲到第一单元有关常用低压电器的知识时,教师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低压电器,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其类型和规格,引导学生熟悉它们的外形、型号、结构,理解主要技术参数的意义、功能、工作原理等。

三、利用动画解析演示,进行直观启发

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动画解析、演示进行直观启发教学。动画解析是建立在现代教育技术之上的教学方法。运用大量的动画来系统、细致地解析教学内容,把以往抽象的、枯燥的说教变为具体、形象、生动的动态展示和讲解。在授课过程中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消除其对新课程的畏难和恐惧心理,同时用趣味教学激发学生的热情,通过直观的演示,引导学生学习。比如讲到第二单元电动机的控制线路原理和工作过程时,演示生产、生活中与电机控制相关的视频,如民用石材车床生产场景、民航雷达跟踪系统工作场景、民用楼宇电梯升降场景等,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其探究的欲望。

总之,在授课中利用实物,再配上相关的动画进行直观教学,可以使抽象和难懂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易懂,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他们的求知欲,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四、归纳总结,进行对比启发

在讲授完每一章节的内容,或讲授一个单元时,启发学生对各知识点进行对比,然后再归纳总结。所谓对比教学法,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事物在一定条件下,按照统一标准进行对照比较,从而确定认识对象属性的同异、地位的主次、作用大小、性能的优劣、问题难易等,以辨析和把握认识对象的教学方法。这是一种通过对比来找出不同对象共性和特点,从而加深对不同概念、不同工作原理的理解的方法。如讲完了电力拖动概念,可以再播放现代的数控车床,日常生活中用的电风扇、电动车,古人用的辘轳纺线车等设备图片,然后问以上哪些设备运转属于电力拖动,通过对比,让学生掌握电力拖动的特点,即电力拖动的动力必须来自电动机。再如讲完第二单元时,对电动机控制线路进行对比、归纳和总结,如把第二单元12个电动机控制线路进行横向对比,按其实现功能不同归纳为单向控制电路、双向控制电路、降压起动电路、制动控制电路、调速控制电路,按其内在的逻辑功能总结出点动控制电路与连续控制电路是最基础单向控制的两个单元电路。只要把点动控制电路和连续控制电路适当组合就可以得到其他单向控制电路,如点动与连续混合控制电路、两地控制电路、顺序控制电路等。从而得出:点动控制电路和连续控制电路是最基础的控制电路。在单向控制电路的对比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设置好对比过渡问题,如:点动控制电路不足之处在哪?如何从点动控制过渡到连续控制?如何实现既可以点动控制、又可以连续控制的混合控制?如何实现两地控制?如何顺序控制?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实际价值和意义,引导学生不断思考与探索,不断去分析,从简单、点滴开始,层层推进,教师对所提问题要在学生讨论或辩论的基础上给予正确的归纳总结,并对重要问题给予科学阐释,让学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从而得出不同单向控制电路的异同和优劣点。通过对比启发教学能比较出各种控制电路的共性、差异、优点、缺点,加强了知识的系统性,增强了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消化和吸收,激励学生加强复习,温故知新。

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对提高教学质量起到推动作用。不同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启发教学方式,可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的。创设情景,提出问题进行启发,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实物展示,进行直接启发和利用动画进行演示,进行直观启发教学,都可以使学生从观察中获得新知识;用归纳总结,进行对比启发教学,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加系统,温故而知新。在启发式教学中,只有让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才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敬梅.电力拖动控制线路与技能训练(第四版)[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7

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组成部分,承担着塑造学生,促进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义。而幼儿心智尚未成熟,理解能力、思考能力还未发展完善,这在教学过程中都是重难点。

一、学前教育意义与我国发展现状

现代人生活越来越忙碌,很多家长由于工作原因,不能在家看管与教育孩子,因此将孩子送往幼儿园进行管理。而在这管理过程中,作为家长,希望孩子在保障安全的情况下在幼儿园一边做游戏一边相应的学到一点知识。作为幼儿园,也希望通过专业引导,让幼儿积累一定知识与生活经验,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也能学到一些生活常识,帮助其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但是我国在幼儿教育方面的工作并不乐观。幼儿园逐渐变成托儿所,只是起到一个看管孩子的作用。另外,一些地区幼儿几乎得不到学前教育,只是无所事事。还有些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反而受到社会影响,回家后说一些社会习语。而一些民办幼儿园,建筑较老,有时连幼儿基本安全都难以保障,教师水平良莠不齐,这些现状都反映出我国学前教育仍存在很大问题[1]。

二、我国学前教育存在的问题

1.教学机构

据调查,在一些偏远地区及少数民族地区,都是几个村、几个镇共享一个幼儿园,这种学前教育基础薄弱很不利于当地幼儿接受教育。由于幼儿园设置较远,很多家庭日常生活没时间送孩子,选择自己及在家进行学前教育,这些家长由于缺乏专业培训,在教育孩子时,不能很好进行引导,荒误了学前教育[2]。而且由于教育资源匮乏以及当地政府不够重视,这些地区的学前教育机构,也不符合国家标准,这对当地幼儿教育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2.教师水平

很多学前教育机构,认为幼儿不需要学习太多知识,所以会低薪聘请一些照顾孩子经验丰富的社会人士来当教师。而且由于学前教师工作任务繁重,福利待遇不高,越来越多的人都不会选择学前教育这一职业。

3.教学内容

在学前教育中,教育内容也经常出现两个极端。一个是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认为幼儿不需要学习过多知识,在教育过程中,只是带领幼儿做游戏,而忽略了知识教育。另一极端是,一些学前教育机构急功近利,提前开设英语、数学类课程,由于幼儿心智能力、学习能力尚未成熟,理解能力也较弱,过早学习这些课程反而会起到相反作用。

三、对于提高学前教育质量一些建议

1.提高重视程度

当地政府应当重视当地幼儿受学前教育程度,合理建设与分配学前教育资源,使每位孩子都可以享受学前教育。并对一些偏远地区实施补助政策,帮助其建设学前教育机构。对一些已建成机构加以管理,检查其教育设施与教师水平。

2.提高教师水平

当地政府应提高教师福利,提供一些基本待遇,以此来吸引更多学前教育人才,并进行人才培训,对已建成机构教师进行专业测评,能力不达标者再进行专业培训,帮助机构更好地开展学前教育活动。一些地区还可以和当地学前教育类学校合作,为其提供实习机会,保证当地有充分的学前教育师资力量。

3.提升教学质量

学前教育机构平衡幼儿游戏与知识教育。为学生设置适当课程帮助培养其学习能力。如给学生讲故事,并要求学生按自己听到的内容,再讲给别的同学听,在训练幼儿叙述能力的同时,可以掌握听力重点,从而在以后知识教育中更好设置内容。帮助其在以后学习生活中,也能一直保持好奇心,不会因为知识量过多产生畏惧心理。

4.提升家长意识

一些学前教育机构可以开展学前教育讲座,在家长间普及学前教育知识,帮助家长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做好学前教育工作。增进亲子间交流机会,让家长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也能更好帮助孩子,使其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学前教育对应该给孩子的行为能力、思考习惯有引导作用。一个好的学前教育,都对于孩子以后生活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通过提高当地学前教育重视程度,提高师资力量,改善教学内容,改变当地学前教育水平,为每个孩子以后良好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卓彦. 关于学前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探索[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篇8

[关键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创新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6)08-0091-02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6.08.042[本刊网址]http://

学前教育美术课较之普通美术课的区别在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需根据不同的材料和主题内容选择不同的造型方法及表现形式制作成符合幼儿审美心理特征的课堂环境装饰用品、教学用具、玩具等。目前学前教育美术课程以讲授美术理论知识和传授绘画技能为主,通过分析、演示的方法,将绘画基本技能知识进行归类,让学生掌握学前美术绘画的表达方式和基本规律,并能举一反三地将这些知识运用到学前美术绘画作品中。尽管如此,传统的美术课仍是以老师示范学生看,然后学生临摹的方式等组成实践教学体系。依然存在如下问题:

一、传统美术教学现状

(一)传统的教育模式老师角色占据了主体地位

在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主要以传统的老师示范学生看,学生看完再临摹的教学方式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得课堂的教学气氛较为沉闷,不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谈不上挖掘学生的创作表现欲,不利于学生自身绘画水平的提升。在这种模式当中教师和学生都有着一个明确化的定位,这种定位制约了学生的发展,不利于教师课堂上教学效率的提高。比如在美术的学习中会用到很多的色彩元素,但是学生对于美术这门技能性较强的课程,学习起来还是会觉得较为吃力。单一的教学方式会使得学生失去对于美术课程学习的信心。这样就会使得美术课程的学习进度停滞不前,教学的过程中也很难找到突破口。

(二)传统的教学模式忽略学生的创新思维

传统教学模式都是以先理论后实践的方式进行的,从而使得实践教学部分往往被看成是理论教学部分的补充,没有相对独立、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这种过于程式化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找不到美术创作的兴趣,更找不到对美术学习的乐趣,过多理论知识的灌输,又会导致学生创作思维的僵化,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三)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教学内容不够新颖

美术教学内容过分守旧,依照传统的模式与其他学科一样按部就班地进行授课。没有充分的利用美术学科的趣味性特点,使得教学的内容缺乏新意,学生在学习中找不到一个能够坚持下去的兴趣点。这样周而复始的练习让学生的注意力逐渐地开始分散,课堂气氛也逐渐地走向沉闷,学生不能很好地跟住教师的教学脚步,最后只剩下老师一人在进行空谈。教学内容的传统化也会限制住学生的发展和发散思维的锻炼,不利于学生的未来发展和进步。

(四)传统的学前美术课程缺乏有效评估方式

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评估方式大多是以学期末的考试为主,而且在成绩评定中,大多是以老师的主观印象为评估因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当前,高职院校对学生技能水平的动态评估相对比较缺乏,这也是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堂存在的问题。这些制约着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美术创新意识的培养,并影响着幼儿教师职前专业技能的提高。因此,建立可行的适用于学前美术课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是目前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巧用现有资源,提高创新意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重视团队学习带来的无穷力量

学前美术学习对于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来说还很抽象。美术的学习和练习就成为了相对枯燥的过程,不熟悉的知识和不顺畅的绘画技巧,很容易让学生出现学习倦怠,从而影响课堂的教学效率。比起单独的来进行自我的思考和练习,以小组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教学成果会有很大的一个提高。小组的形式可以调动学习的气氛,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有很多交流的过程。这样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乐趣。

在重点知识讲解之后,打破老师示范学生看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分组练习,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指出有不同意见的地方,然后再由教师进行统一化的讲解。这种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能够在学生互助的情况下加快进步的速度,能够对于不好的习惯进行有效的规避,学生美术技能的掌握会更加熟练。而且在合作的过程中也能够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相互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绘画创作创新能力的培养。对学生人际交往和沟通方面的能力也会有不同程度上的锻炼。这些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都非常有好处。

(二)运用自然环境资源,开展多样美术活动,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动手能力

美术的教学场所可以是多样化的,不要让教室束缚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经常带学生走入自然的环境当中去写生创作,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灵感,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比起静态的事物,动态的环境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与创作水平。

经常带学生参观画展,让学生多多的接触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不仅能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更能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

要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的一切学习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打基础,所以,教师要多给学生制造一些能够接触到学前儿童的机会,让学生能够真正地进入到一个教师的角色当中,体验一下作为学前美术教师来进行授课的过程。能够让他们更好地运用美术课中学习到的知识,并能深切体会到美术课程学习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教学的经验,更加有助于学生将来的工作发展。

通过开展主题美术创作活动,激发学生的创作表现欲,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动手能力尤为重要,她们需要根据教学需要进行各类玩教具制作及环境布置,以手工活动为基础的这种动手能力有着实用性,学生有了对于美的体验,从而激发出学习的兴趣,提高对美术学习的积极性。

(三)巧用信息化资源,活跃课堂气氛,启迪发散思维

现代社会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的高科技时代。在现代的教学当中,多媒体的应用无处不在,要让这些高科技技术进入到美术教学的课堂中来,让多元化的元素充实课堂的教学内容,从而活跃课堂气氛。

视频微课是一个很好的多媒体教学例子,在五分钟左右的视频中,能够很好地突出教学的重点,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控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在学习上面就会有所侧重。

在进行美术鉴赏课程的时候也可以利用多媒体来进行,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画风的世界名画,能够打开学生的美术视野。通过绘画软件来进行计算机绘画,能更好地锻炼学生课程准备的能力,能够很好地帮助学生在今后进入工作岗位之前打下良好的电脑美术绘画功底。通过视频教学,让学生接触一些多样化的美术教学形式,对于世界性的美术教学有一个全面化的了解,能够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示,对于美术课程的理解也会大有改观。

另外利用多媒体的多种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拍摄编辑视频短片,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参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学生通过这样的美术课程学习将能够收获到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技巧。

(四)丰富课件形式,提高学生兴趣,培养创新能力

兴趣能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对于美术教学来说,兴趣引导教学在现阶段是一种最为直接性的教学手段。教师要以一些趣睐性较强的元素或事件来作为一节课的导人方式,抓住学生的视线,让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到美术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的站在学生的角度来考虑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将其添加到课堂的教学设计当中去,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教学内容。

(五)采用多元化评估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评估过程中,突破传统“老师评分”的模式,采用评估主体多元化,评估方式创新化的综合评价方式。让学生作为评委,通过学生评价学生、学生评价教师的方式打破传统教师评价学生的方式,通过对教师的评价,指出教师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教学的优缺点,以更好地让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反之,教师以动态综合性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评价,注重学生的日常表现,通过学生对学前美术资源知识的理解、作品的创作、创新方式等,激励学生不断完善自我,创作出更为优秀的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美术作品。另外,在评估方式上,突破考试这一模式,通过主题活动的方式来强化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学习的综合评价。

篇9

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这种特性需经过严格的理论指导和艰苦的日常训练才能体现出来,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中舞蹈专业的课程教学,在考虑高雅性的基础上,还得兼顾通俗性,这个专业培养的是学前教育的老师,这些老师要跟孩子们打交道,一些舞蹈动作太过于高雅的话,孩子们看不懂,自然起不到教学效果,故此,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根本要求除了高雅性之外,更重要的是体现出通俗性,实现雅俗共赏。

1.1舞蹈教学得培养学生动作的规范性

在学校学习时,他们是学生,但毕业后他们会走进相关机构,成为幼儿教师,他们在从教时,必须展示出过硬的业务素质,基本动作得规范、得体、认真,基本功得过关,只有这样才能当好孩子们的启蒙教师。他们这种规范性的动作培养,主要来源于中职学校里老师的严格指导和自身的科学训练,日常训练工作也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舞蹈的动作是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舞蹈教学一般以“手把手教”“、现场点评”的方式来进行。

1.2舞蹈教学得塑造学生的艺术气质

舞蹈是一门形体艺术,除了一些基本动作之外,还需要有表情语言、肢体语言、和人体气质来共同展现出艺术的美感。音乐家、艺术家、舞蹈家与身都有一种艺术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来源自与专业学习和训练。在孩子们的眼里,幼儿园的阿姨和老师是最美的,这种美不仅仅出自外表,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亲和孩子、征服孩子的形象气质,这种气质的培养就得依靠日常学习和训练和专业教师的指导。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科学的舞蹈基本功训练,使舞蹈学生的肌肉呈条形生长;以柔美的身体韵律训练,使身体曲线优美舒展;以欢快的动律训练和轻松的舞步,使骨骼、韧带、关节在灵活性和柔韧性等方面都得到运动和发展。通过舞蹈基本功训练,使学生的身体、形体、肢体更加美好,身形更挺拔,使肢体更灵活,躯干与肢体等身体的各个部分更协调地发展,最终成为形象气质极佳、基本功过硬的专业幼教老师。

1.3舞蹈教学得融会贯通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

舞蹈专业不是单纯跳舞,还应吸收武术、体育、戏曲等其他艺术元素的营养成分,舞蹈同这些元素之间,不是分割开来独立存在的,而且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只有吸取这些元素的营养成分,才能壮大舞蹈的艺术内涵,扩大艺术表现力。在教学中,舞蹈教师可以借鉴体育训练中的人体结构、关节机能等专题研究成果和高难度技巧及防伤等科学方法,提高学生的体质和掌握高难技巧的能力。武术是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体育项目,它继承了古代技击、身法、剑术、气功等养生与技艺之精华。教师武术中的身法、技艺引入到舞蹈教学之中,把可以增强舞蹈增强了艺术表现力,既强化了学生的基本功训练,又增加了教学效果。

2学前教育中舞蹈教学的改进措施

中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是一门必修课,学生必须经过一定时间的专业训练,增强舞蹈的专业基本功,以满足他们走上工作岗位的现实需要。舞蹈教学有着一些基本要求,这就需要相关学校正是目前存在的现实困难和不足之处,采取有效措施来改进教学,切实提升舞蹈教学的授课效果。

2.1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课程体系是一个系统工作,包括教学理念、教学模式、课程建设等内容,中职院校应结合各自学校的实际情况,加强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建设。这些学校对于人才培养目标应进行合适的定位,摆脱模糊不清的定位范式,加强专业型、实用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学模式中,学校和教师应把握舞蹈的内在规律和现实要求,有的方式的教学,把音乐、德育、美育等内容也纳入教学之中,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舞蹈教学离不开专业教材,目前市场上出版的舞蹈教材参差不齐,这就需要学校和教师认真挑选,订购到内容齐全、浅显易懂的教材,作为理论授课的依据,等等。这些措施的综合运用,构建符合舞蹈教学的课程体系。

2.2保证资金供给,满足教学需要

舞蹈课程的开展,不论是师资力量规划,还是专业的训练场地的建设,都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故此,相关中职院校应千方百计筹措资金,满足教学需要。师资力量规划工作,学校除了提升一线教师的业绩待遇之外,还应设立专项资金,一是用来诚聘优秀人才,二是加大现有教师的业务培训工作,提升教师的业务技能和授课经验,只有具备优秀的师资水平,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学生。除此之外,相关学校还应投入一定的资金,加强训练基地建设,建设几个标准化训练场地,满足教学需求,防止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保护师生的身体健康。

2.3强化日常训练

对这些已经过了学习舞蹈最佳年龄段的学生来说,教师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采用笨鸟先飞的方法,加大训练量,指导学生进行艰苦的课后训练,让学生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任何成功和成绩的提升,都是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学校也可以相对做出安排,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把早晨、晚上和周末的部分时间也都纳入教学课时之中,适当加大训练课的课时,通过扩大训练时间来提升教学效果。

3学前教育舞蹈创作的指导原则

前文所述,舞蹈是一门高雅艺术,但学前教育中的舞蹈教学还应考虑儿童教学的实际情况,应具备通俗性。学前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也应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按照一些基本原则来实施创作,力争创作出来的舞蹈作品既具备一定高雅性,还能浅显易懂,使幼儿乐于接受。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首先得熟悉儿童生理、心理特点、以及儿童情趣、爱好和生活习惯等,必须从童心出发并以舞蹈的艺术眼光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凝炼生活,直至完成艺术创造。

3.1把握儿童心理特征原则

学前教育的学生,他们毕业以后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学龄前儿童,这样的孩子活泼、善良、调皮、好动,他们对未来世界的任职还不够,处于童心童趣的世界中,这个时间内他们接受的教育,应该是寓教于乐,让他们在充满乐趣的活动中学习一点知识就行。学前教学的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必须考虑儿童的心理特征,不能过于高雅、过于专业,这样会脱离儿童的认知能力。少年儿童成长发育日日更新的生理特征,以及其五色斑斓梦幻叠彩的心理状态,决定了他们对舞蹈独特的表现特征,这种变现特征应该成为舞蹈创造的源泉。

3.2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的原则

艺术来源于生活,但高于生活,是生活中精华元素的结晶,舞蹈也是日常生活中人们行为动作的艺术变现。教学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应充分考虑到儿童日常生活中的行为特征,和一些能增强他们记忆力的表情和动作,多多使用夸张、戏谑、变形动作,增加舞蹈作曲的童趣。夸张与变形是儿童语言的特征,也是儿童舞蹈表演中的一个重要元素,夸张是从生活中提炼与升华,将生活中形体感觉反应扩大化,如喜、惊、冷、痛、看等都需要夸大形体的动态感并予以停顿或强烈的夸张,有的则要将作扩大延伸,如哭笑都要将形体的某个部位动作放大,延长动作线,使形体表情更明确,使儿童舞蹈的韵味被强调出来,这样的夸张和变形动作在艺术构思中紧紧围绕着舞蹈形象的特质,使儿童舞蹈更具有明显的特色。

3.3添加游戏元素元素

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学习方式,通过游戏的学习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和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时,可以把游戏元素添加到舞蹈动作中去,增加一些游戏情节,提升滑稽感和童趣,便于儿童学习和模仿。山中采蘑、放鸭行船、捉蛐蛐、大树下的捉迷藏等等游戏活动都可以添加到舞蹈作品中来,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进行独特巧妙的构思,创造令孩子们神往的意境和生动的艺术形式,给儿童以美的享受和无穷的乐趣和浓郁的儿童情趣,最终使作品具有艺术生命力。

4舞蹈创作中综合技术的应用

舞蹈教学授课效果的提升,除了加强教学管理和强化日常训练之外,教师和学生还应合作,进行一些简单的的舞蹈曲目和舞蹈动作的创作。根据相关教学和创作经验,一些综合技术可以作为舞蹈创作的辅助手段。从实践效果上来看,一些技术挺受学生的喜好和欢迎,既能减轻教师的工作量,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相关学校可以根据经济实力来推广相应的辅助技术。

4.1基础辅助技术

舞蹈创作中,一些不需要太高投入的辅助技术,基本上都能满足一般创作的需要,相对来说,原则上每所学校都具备推广这些技术的经费基础。这些技术包括幻灯片、音频技术、录像技术等,只要学校购买普通的磁带、录像带、留声机、录放机、收音机等设备,就可以播放相应的音乐和旋律,营造教学氛围,提供艺术节奏,减轻教师的劳动强度。

4.2电化辅助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视广播技术、摄录像技术、卫星传播技术逐渐运用到舞蹈教学之中,有实力的学校就可以根据要求来建设电化教室,播放舞蹈教学过程,教师本人可以进行自我检查、自我训练,舞蹈科研人员也可以进行舞蹈力学、美学的研究,这种技术革新了舞蹈课程的教学方式,将现代技术运用与传统教学之中,用现教现学的电化技术来帮助学生开展舞蹈创作工作。

4.3信息辅助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的运用,使得舞蹈教学和舞蹈创作进入了全新的模式阶段,当然,这些技术的采用,需要学校具备足够的资金供给。多媒体技术、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设备,将计算机、网络等新的现代教育技术重点应用于舞蹈课堂教学之中,满足了教师进行舞蹈力学及美学等方面的分析与研究,教师还能在网上捕捉学生的排练动作,已发现个别学生的不规范动作、进行单独纠正。运用这种技术,教师还可以把教学动作进行图像处理,进行力学及审美分析,进而提升授课效果,学生也可以根据舞蹈过程中拍摄的图像、照片、动作帧等等,发现自身的不足和存在错误的环节,并及时改正,保证舞蹈创作工作的顺利完成。

5学前教育专业中的舞蹈创作

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舞蹈创作也是舞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教师通过事先准备好一定的题材,让学生自由创造一组或多组舞蹈,最大程度的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组织能力和思维能力,实现教师互动,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参与,可以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5.1指导学生创作芭蕾舞和古典舞

芭蕾舞最有助于学生基本功的练习,芭蕾舞的学习重点训“开、绷、直、立”等动作技巧,可以加强学生的基本能力的训练,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纠正学生形体上的不良习惯。教师可以准备一些适合芭蕾舞蹈的音乐,让学生根据音乐节奏、情节意境来构造简单的舞蹈,多多练习,提升学生身体的柔韧性、平衡性和协调性。学生在练习完芭蕾舞之后,具备了一定的舞蹈基础,就可以进行古典舞蹈的学习。教师在这个时期内,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创作古典舞,古典舞身韵主要针对学生气息的运用和身体的韵律感、节奏感的训练。这样循序渐进的创作训练,完全适合舞蹈教学的内在规律,减少学生不必要的时间付出。

5.2指导学生创作民族舞曲

我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特色舞蹈,这些不同特色的民族舞蹈都可以成为创作素材,教师可以讲解几个典型民族舞蹈的特征,让学生进行组合创作,然后分组练习,多做练习,让学生做到掌握好众多典型的民族舞蹈的风格特点,为今后的学前教育工作做好准备。

5.3指导学生创作幼儿舞蹈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要面对的是幼儿,所以幼儿舞蹈的学习和创编是非常重要的。这个专业的学生应明白幼儿身心发育的特点,掌握孩子们的喜好,创作儿童喜爱的舞蹈,这样才可以拉近和孩子们的距离。指导教师可以根据科学性、适用性的原则,引导学生创作一些幼儿舞蹈,然后进行严格训练。这种以实践为主的舞蹈创造,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的,积极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专业意识,提升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充分发挥才华,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6结语

篇10

一、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

对于职校生而言,语文教学要发挥基础学科的工具性作用,更要引导他们注重人文素养,提升思想观念,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提高审美情趣、活跃思维方式等。例如,在给电子计算机班的学生上《邓稼先》一文时,可以让学生观看邓稼先、于敏等人在上海交通大学利用当时国内最先进的计算机,运算核武器理论研究中大量数据的影视片段,既让学生感悟到计算机的神奇力量,又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邓稼先的品格。

二、立足语文教学实用性目标,提高学生运用语文能力

《中职语文教学大纲》规定:“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化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具有初步的文学作品欣赏能力和浅易文言阅读能力。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自学和运用语文的良好习惯。”所以,语文教学必须和专业学习相结合,突出实用性,注重听说训练,强化应用写作。

听说能力对中职学生来说十分重要,是日后就业的条件之一,而中职学生在口语交际上普遍较差。为此教师可从学生的专业出发,设置情境,进行“课前三分钟演讲”训练。如让艺术类学生利用课前几分钟,讲一到两个古今中外艺术名人成长的故事;要求学前教育类的学生,在课前讲儿童文学故事。在课堂教学中,则以礼节性的交际口语,自荐求职的说服口语,与专业对口的行业服务口语,展示才能的演讲辩论口语为重点,循序渐进,加强训练,促使中职生做到“认真听别人讲话”,“有表达的信心”,“与别人交谈自然大方”,从说清楚完整的句子开始到基本准确连贯地讲明白完整的语段和全篇。

在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时,中职语文教学应从学生的专业课程的角度开设相近的应用文体写作课程。如市场营销类的学生一定要学会写调查报告,以及产品说明书等;学前教育类的学生一定要学会表演,改编简短的儿童文学剧本;各种专业的学生要切实训练写字,并写好申请书、求职信、计划、总结、通知等基本应用文。

三、认识课堂教学主体――学生多元个性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中职生的语文素质普遍偏低,且认识水平不一,加之个性特点复杂多样,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学生,认知理解的角度和程度一定有差距,展示表现的方式一定有差异。为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应多加鼓励和引导,允许和尊重学生多元个性的发展。在学习重点难点知识时,教师予以耐心的启发诱导,让学生能够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理解课文,让学生能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见解,得出有个体差异的答案。如此,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分类指导和分层教学,必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四、积极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加强实践,激发创业意识

中职生的理论知识较普高学生偏差,但实践能力一定不比普高学生差,甚至超出一般同龄人。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学习最终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和工作。所以,我们教师应重视实践性教学环节和教学内容。

为了培养各专业学生的服务意识,我们教师可以把课堂“迁”到幼儿园、附近工厂车间、各大餐馆、超市、打印店、装潢公司,让学生实地参观体验。为了锻炼学生的应聘能力,我们教师可指导学生观看有关招聘的电视节目,并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去相关部门或企业单位参加应(招)聘。

加强语文实践,教师还应注意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可以和相关专业教师合作,优化教学内容。如与职业道德与法律课任教师联合开展相关主题演讲活动,与音乐教师、舞蹈教师联合举办文学艺术鉴赏活动、小型音乐剧创作活动,与礼仪教师一起举办一场职业礼仪表演比赛。

开展语文实践活动,既实践了“大语文”的学习观,加强了书本学习与实际运用之间的联系,又为学生创设了接触社会,了解职业的机会,还能激发学生的创业意识。

五、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与语文课程的整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自主性、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