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9: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在医保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前段工作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松原市城市管理暂行办法》,推动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开展,我们实行了街路包保制度。从这四个月的工作情况看,无论是我们的工作投入,还是取得的成绩,都是建市以来破天荒的一次。总体看来,主要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一是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开展境综合整治工作以来,在各部门的支持配合、努力工作下,整个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拆除违章建筑效果明显,共拆除违章建筑26.7万平方米,远远超过了年初确定的4000平方米的任务。街路改造的速度非常快,整个城市的秩序、城市面貌、城市卫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些成绩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二是积累了一些做好工作的经验。目前,虽然我们的工作进展还不平衡,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从总体上看,我们开展包保街路这种办法,是对城市管理工作机制上的一次创新,而且实践证明,通过这种办法工作是很有成效的,对于我们贯彻落实各种城市管理的规章制度,唤起市民的城市意识有很大的作用。三是城市面貌发生了明显变化。一些街道建设的比较好,比如民主街和锦江路,尤其是锦江路,能够真正代表我们松原城市建设水平。巷路改造标准比较高,比如江北的商贸小区,一直是较难的问题,在这次综合整治活动中也做得比较好。除此之外,市场秩序、交通秩序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实践证明,开展这项工作,是我们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民心工程,也是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推动工作机制的一种创新,这项工作得到了全市广大市民的拥护,绝大多数的市民对我们开展城市综合整治工作都表示理解和支持,反响很好,我们一定要坚持下去。
虽然我们的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关于这些问题,刚才兆才同志已经讲得很清楚,比如工作进展不平衡,标准要求不高,有些部门领导不重视、管理不到位等等,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得好一点,我们的工作还会上一个台阶。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我不想多说,我认为,原因主要是出在我们领导身上。我们对究竟如何开展这项工作仍处于摸索阶段,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去包保街路,承担了这个任务后,如何能同自身的工作很好的结合起来,都需要我们在工作开展一段时间后,进行很好的总结。总之,让部门包保街路是有一定道理的,我曾经讲过,城市建设管理工作任务很重,不是几个职能部门就能完成的,需要更多的人、更多的部门参与进来,要唤起全社会对这项工作的重视,这样,才能用一种创新的工作机制,做好我们的城市管理工作,缩小我们同发达地区的差距。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去要求,怎么把包保街路的责任和义务规定得更加明确,更加具体,目前,我们还不是十分清楚。因此,我认为这些问题的存在主要是出在我们领导身上。
下一步应该如何去做,要结合南方考察和明年我们城市建设管理的重点工作来研究。当前,包保街路应该做的具体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防止出现厌战情绪。目前,有一些工作出现了反弹,城市环境卫生水平有所下降,两三轮摩托车有所抬头,管理不到位也是反弹的一种表现,因此,一定要解决好反弹这个问题。二是加大包保街路、样板路的保洁力度。特别是国庆节这一段,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三是加强日常管理工作。当前有很多问题,都不是很集中、很突出的,主要就是我们的工作做得太粗,比如,江北一些街路,由于收尾工作没做好,结果导致方砖大量破损。对于这类事,我们做起来实际不费什么功夫,就看有没有心去抓,你管理水平如何。因此,我们一定要做细、做精。
二、明年城市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工作
对于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我们既要立足当前,又要考虑长远。这次在南方考察工作时,我们把城市建设和管理当作其中一项重要内容。明年要做好以下10项工作。
(一)进一步提高环境卫生水平。所有的街路都要实行全天候保洁,垃圾做到日产日清,真正实现“五净三根清”。
(二)进一步完善道路建设。要做好这样几项工作,一是按照“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来设计规划道路建设工作。二是油田、前郭明年的道路建设,标准不能低于今年,投入不能少于今年。三是市里需要做好的几项工作。第一是要做好“八三路”的前期准备工作,明年一定要开工。第二是启动江北的和平路改造工程。第三是加快新城东路、新城西路的建设步伐。第四是做好文化路沿伸段的建设。第五是做好西出口包括广场的改造工程。
(三)加大巷路、人行道的改造力度,总面积不能低于20万平方米,要多搞几条样板路、示范路和标准路。
(四)继续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明年拆除违章建筑面积不能低于25万平方米。
(五)做好城市绿化工作。大幅度增加城市绿化面积,搞好道旁绿化、沿江绿化、城市入口绿化、社区绿化工作。要尽快拿出的具体的绿化工作方案,做好绿化树木的搭配。要搞好入城口景观绿化,构筑有标识性的绿化工程。要摒弃传统的雕塑观念,建设有标识性的城市雕塑。
(六)尽快启动江堤改线工程。
(七)加大城市基础设施投入。污水厂、垃圾场要尽快建成使用。
(八)进一步搞好城市亮化工程。新建街路必须按照锦江路的亮化标准,新城街的建设一定要搞好。要建设有标识性的亮化工程。一是做好高大建筑物的亮化。二是做好立交桥、松花江大桥的亮化工作。对于松花江大桥的亮化工作,不要就亮化而搞亮化,要把它同缩短人们心理距离联系起来,让人们从心理上认识到,江南江北是一座城市。
(九)进一步改善城市交通。主要街路的交通信号、标志要完整齐全。
(十)城市管理水平要有一个新水平。要抓住城市管理当中的突出问题,解决好主要矛盾。要进一步搞好“门前三包”,落实好主要责任。在抓好样板街路的
同时,明年我们还要抓好10个样板社区的建设。
三、几点要求
为了完成城市建设和管理等方面工作,我提几点具体要求。
(一)要站在工作创新角度,进一步完善包保街路责任制。一是包保街路的规模要扩大。政府所有的局,所有的省管部门都要参与进来。前郭县、宁江区、油田要根据要求做好包保工作。二是包保的力度要加大。要进一步细化包保部门责任,保证包到位,保到位。三是要按照“三年小变样,五年大变样”的要求,搞好规划。
(二)完善规划。要高起点、高标准完成规划。一是做好城市规划的修编工作,争取一次性通过。二是突出重点,规划好江桥两岸。要利用好两个桥头,把桥头建成群众能够经常集会的地点,缩短江南江北之间的距离。要改变公路桥的印象,树立城市景观桥、交通桥的观念。要根据江南江北的特点,进一步突出江两边的不同功能。
(三)加强管理。一是收回规划审批权。要体现规划的权威性,一个城市只能有一个规划,不能搞多种规划,政府的事一定要做好。二是整顿房地产开发市场。进一步提高开发商的进入门槛,规范房地产开发市场。
篇2
科学发展看环保,社会和谐看民生,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环境保护不仅与经济发展紧密相连,而且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加强环境保护不仅是确保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各级党政领导一定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坚决摒弃那种只重经济发展、不思环境保护、只讲当前利益、不顾未来发展、不尊重自然、不爱护生态、吃祖宗饭、断子孙路的价值观念。要下大决心,认真研究解决当前危害群众身心健康,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环境问题。严格执法是环境保护的有效手段,县区党委、政府要做好环保执法的坚强后盾,为环保执法创造一个良好的执法环境。新闻媒体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对有一定社会影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破坏案件进行跟踪报道,维护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加强社会公众监督,使我市的环境保护工作真正形成“政府负责、部门协作、环境监管、企业治理、公众参与、舆论监督”的工作新机制,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参与、支持环保工作的新局面。
二、广大企业要担负好社会责任,加快污染治理
我市相当一部分老工业企业,建厂初期没有建设与生产项目匹配的污染治理设施,有的经过多年的运行设备严重老化,起不到防治污染的作用,超标排污的情况比较严重。按照国家的环保政策,超标排污就是违法生产,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目前国家的环保政策越来越严、污染物排放标准越来越高。企业领导要真正认识到做好环境保护就是企业的生命线。必须明确企业是实施污染防治的第一责任人,不要以任何理由和借口,推卸污染防治责任,一定要立足于本单位的实际,靠实工作责任,制定切实可行的污染防治措施,尽快建设、完善污染防治设施,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企业负责、对职工负责的精神,认认真真抓好污染防治工作,彻底消除各类环境污染隐患。
三、各级环保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努力提高服务水平
篇3
在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四届七次全会和市人大、政协“两会”精神,全面落实“率先、奋进、富民、务实”新一年发展目标的重要时刻,今天市政府召开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回顾总结过去一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情况,深入部署今年的工作任务。会上,市政府江里程常务副市长将作重要讲话。根据会议安排,我先就200*年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情况及200*年工作任务讲一个意见。
一、关于20__*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情况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劳动保障战线紧紧围绕“两率先、两步走”工作大局,突出抓好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强劳动力资源建设四大工作重点,克服了诸多困难和不利因素,开拓创新,狠抓落实,取得了新的成效,许多工作实现了新的突破,多项指标创造了历年之最。
(一)净增就业人数创历年之最。
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20__年全市实现净增就业岗位2.12万个,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净增1.57万个就业岗位目标,是近几年新增就业岗位最多的一年。其中有1.7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有3299名“4050”和双下岗双失业等特困群体得到再就业援助;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88,为全省第二个最低控制指标,有效缓解了全市的就业压力。过去一年全市就业再就业工作有以下特点:一是党委、政府部署有力。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把再就业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市和各辖市、区都先后再次召开再就业工作会议,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配套文件。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现场视察、指导再就业工作,对全市就业再就业起到了有力推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各街道、社区和乡镇的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全部建立。二是经济发展拉动明显。在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拉动下,劳动力市场呈现出供需两旺势头。20__年,全市累计提供就业岗位77069个,其中市劳动力市场共举办招聘会79场,其中大型招聘会19场,提供就业岗位44522个次,比去年同期增加7880个。三是重点举措取得成效。市区先后开展了“再就业春风行动”和“阳光行动”,全市上下联动,进一步扩大了再就业工作的声势和影响。京口的“天禾早餐”、“大嫂早餐”在推进社区再就业工作上创出了特色。四是优惠政策显示作用。全市在落实原有各项就业促进措施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税费减免、社保补贴、创业贷款担保等政策。《再就业优惠证》发放率居全省前列,目前已发证25101份,其中有3342名下岗失业人员凭《再就业优惠证》领取了工商营业执照,实现自谋职业,享受各项税费减免391万元。另有115名自谋职业人员享受创业小额贷款159.8万元。五是再就业培训促进有力。全市共举办各类再就业培训班541期,培训下岗失业人员26639人,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41。去年还首次举办了6期“订单式”培训班,提高了培训后的再就业率。举办创业培训班7期,培训学员534人。
(二)社保基金征收创历年之最。
全市各级劳动保障、地税、财政等部门,齐心协力、密切配合,狠抓扩面、征缴、清欠、稽查工作,养老、失业、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基金总收入实现历年最高。
1、养老保险基金增幅显著。20__年全市实征养老保险基金7.39亿元,比上年同期增收1.4亿元。其中市直征缴收入达4.42亿元,比上年同期净增6197万元,基本实现了当期收支平衡。通过加大扩面征缴力度,扬中、润州继续实现收支平衡,丹阳、句容一举扭转了收支赤字的状况,实现了收支结余。一是参保范围进一步扩大。市政府出台了《__市城镇私营个体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暂行办法》,将个体私营企业及其从业人员全部纳入参保范畴。全市养老保险参保缴费职工总数达332735人,比上年同期净增37222人。丹阳市实行“四轮驱动”抓扩面,将参保范围向乡镇企业延伸,全年新增参保人员36365人,总参保人数突破10万人。句容市将扩面征缴指标分解到11个行政部门和13个乡镇,定期督查通报,当年净增参保人数3097人。二是基金清欠和稽查工作成效明显。去年全市累计稽查企业1629户,查出少报瞒报缴费工资基数5400万元,已追缴入库1387.5万元。丹徒区专门成立社保稽查大队,全年开展常规稽查,收效明显。三是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继续得到按时足额发放。全市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离退休人员达到103347人,全年累计发放养老金7.1亿元。规范了退休审批和待遇支付行为,社保基金支出管理进一步加强。市直对新办退休人员全部实行公示,丹阳和句容对退休人员资格实行指纹识别,有效防止了基 金流失。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全面启动。
2、多层次的社会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发展。全市在继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和基金到位率的基础上,突出抓好住院医疗保险、职工子女及学生住院统筹和住院医疗补助保险等项目的拓展工作。到20__年年底,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约45.66万人,比上年净增2.3万人,城镇职工参保率达97.1,在全国全省继续处于领先水平。全市筹集当年社会医疗保险基金4.3亿元,支出3.95亿元,结余3500万元;医保的规范管理得到进一步加强,对市区200多个定点医、药机构的定点资格进行重新确认。加快了医保联动步伐,丹徒区医保进入市级统筹,实现了医保IC卡联网管理。
3、失业保险的双重功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90224人,全年征缴基金9054万元,享受失业保险待遇的人员达到18939人;其中市直参保人数达194124人,征缴基金5790万元,在调剂2254万元用作企业解困金之后,实现了当期收支平衡,略有结余。句容、京口、润州也实现了失业保险基金当期收支平衡。
4、其他各项社会保险实现平稳推进。工伤保险保障机制继续完善,新的《工伤保险条例》实施的准备工作充分,对工伤保险历史遗留问题提出了处理办法,调整了工伤保险费率。农村养老保险工作有了新的推动,市政府批转下发了加强农村养老保险工作的意见,并在扬中进行完善试点。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前期调研,拿出了试点方案。
(三)维权工作力度创历年之最。
全市各地先后开展了规范劳动用工、民工工资支付、整治非法职介、禁止使用童工等一系列重量级的专项执法检查活动,并多次介入处理重大突发性事件。20__年,全市劳动监察机构共监察检查各类用人单位2857户,受理举报投诉1689起,立案查处546件,通过监察督促用人单位补签劳动合同30028份,补发无故拖欠、克扣职工工资达1472万元。劳动仲裁工作实行办案的“三个转变”,劳动仲裁办案效率和质量不断提高。全年共受理劳动争议处理案件682起,结案635起,按期结案率达到97。依法裁决了发生在我市奥雷光电公司的首起涉外劳动争议案件,实现了政策效果、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劳动保障法制宣传工作向广度深度发展。全市组织了多场大型宣传咨询活动,编印了上万份《职工维权指南》发放到职工手中。对《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和《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草案多次组织座谈讨论,反馈重要修改意见。
(四)其它各项劳动保障工作继续得到有力推进。
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围绕企业改制,认真把好职工劳动关系调整过程中的经济补偿金量化、保全、提留及社保关系接续等环节,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改制的顺利推进。工资收入分配五项制度建设得到加强。及时企业人工成本分析报告和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为外来投资者来镇投资及本地企业合理调控人工成本提供了参考。工资集体协商全面推进,覆盖面达79。年末,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达到15264元,比上年增长15.7。随军家属安置工作按期完成,为四创“双拥模范城”作出了贡献。高级技能人才培养工程全面启动,全市确定12家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共鉴定高级技工3021名,新评技师327人,高级工比例提升为15.6。技工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完成指标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9所技校招收新生4510人,同比增长27,应届毕业生就业安置率达99。
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劳动保障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取得新的业绩。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劳动保障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如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4050”人员就业难度依然不小;随着就业形式的多元化,社保政策体系还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多数地方社保基金的收支平衡压力很大,扩面征缴工作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企业用工和工资支付不规范的现象还大量存在,维权任务艰巨,这些问题都需要在新的一年里加以完善和改进。
二、关于20__年劳动保障工作的主要任务
20__年是全市加快实现“两个率先”目标的关键之年,劳动保障工作在全局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市委、市政府在研究部署今年全市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全局工作时,进一步强调“以人为本、富民优先”,进一步突出了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的重要地位。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标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中,劳动保障工作均占据重要“份额”。特别是今年市政府为民办十五件实事中,就业再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位列第一。可以说,在新的一年里,劳动保障工作责任更加重大,任务更加繁重,必须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重点,开拓创新,奋进务实,才能不断开创劳动保障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及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密围绕全市工作大局,以服务率先为中心,以推动富民为重点,主攻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等四大重点,全面完成各项指标,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争取劳动保障工作的更大作为,为全市加快实现“两率先、两步走”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按照这一总体思路,结合我市实际,今年全市劳动保障工作要实现七项主要目标:
1、广开就业门路,全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2万个,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其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4万人,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3000人。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6万人,其中本地转移4万人,市外输出2万人。
2、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增加社保基金积累。全市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35万人,征缴养老保险基金8.21亿元(其中市直新增参保1万人,征缴基金5.26亿元);全市基本医疗保险覆盖人数达46万人,征缴基金4.65亿元;全市失业保险覆盖人数达39.4万人,征缴基金8600万元。
3、确保困难企业及困难职工基本 生活得到保障,巩固养老金社会化发放成果。加快推进和规范完善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全市社会化管理服务面达到100以上。
4、加大维权工作力度。全年监察检查用人单位1800户,案件结案率96以上,行政处罚案件准确率100;劳动争议仲裁按期结案率96以上,准确率100。
5、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全年完成5万人的培训总量,在岗技术职工培训面达到50;高级工占技术工人的比重达到16;就业准入工种持证率达到80;全市技校招收新生3000人以上,毕业生推荐安置率90以上。
6、综合调控企业职工工资水平增长,实现全市在岗职工工资增幅达12以上。
7、结合《工伤保险条例》、《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江苏省社会保险费征缴条例》的实施,大力开展劳动保障政策法规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要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关键在于齐心协力,狠抓落实,着力主攻“四大任务”。
(一)围绕就业富民,努力实现净增就业的新突破。
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仍将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重大而艰巨的任务。要按照中央和省、市再就业工作会议要求,继续坚持以增加就业岗位为目标,以落实再就业政策为主线,以强化再就业服务为手段,以加大再就业投入为保障,以帮助大龄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为重点,努力争取就业再就业工作的更大成效。
1、大力开发就业岗位。要紧紧抓住我市经济加速发展,岗位明显增加、就业景气度回升的有利时机,加大就业岗位信息的采集力度,进一步畅通就业岗位信息的渠道,充分发挥劳动力市场的中介引导作用,扩大招聘规模和层次,力争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各类求职者及时就业。进一步挖掘社区就业的潜力,充分发挥街道、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前沿作用,努力提高社区就业的产业化、组织化程度。积极推行非全日制就业、小时工就业等灵活就业方式,鼓励更多的人自谋职业、自主创业。
2、全面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要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按照简便易行要求,重点完善税费减免政策、创业贷款担保政策和社会保险补贴政策的操作办法,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完善再就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再就业工作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制度,健全再就业优惠政策落实情况的定期检查制度。各地要提请政府继续加大对再就业资金的投入,认真落实解困资金规模不变、渠道不变的要求,加大再就业支出的比重,推动再就业工作的落实。
3、帮扶就业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对就业困难群体实行“三优先”政策(即政府提供岗位优先招聘,免费培训优先安排,劳动力市场优先推荐)。通过机关事业单位与社区居委会结对挂钩,结对帮扶,形成全社会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的良好氛围。继续通过政府差额购买公益性岗位的办法,增加现有社区辅警员和保洁员的数量,安置特困下岗失业人员。在援助内容上实行就业和社会保障相结合的全方位帮扶,在再就业资金的使用上,努力向下岗失业人员和就业困难群体倾斜。全年要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3000人以上。力争年内真正做到“不挑不拣,一周内就业”。
4、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输出。省市党委、政府已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牵头协调责任放到劳动保障系统,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应当责无旁贷,勇挑重担,作为新一年重要工作任务,尽快熟悉情况,进入角色。要加快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服务机制。使农村劳动力享受与城镇劳动力相同的就业服务,并将市场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加强劳务基地建设,整合培训资源,加大培训输出力度,提高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组织化程度,全力为农民增收做出应有贡献。
(二)围绕保障富民,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按照“资金筹集多元化、制度管理规范化、保障服务社会化”的要求,加快政策完善和配套,加大扩面征缴力度,力争养老、失业、医疗等几大主要社保基金实现收支平衡。
1、加大养老保险扩面征缴力度。市政府已把今年确定为“社保扩面征缴年”,要求市本级和各地都要力
保养老金等社保基金收支平衡。要围绕市政府确定的这一目标,将社保工作的重点和重心放到扩面征缴上来。为有力推动扩面工作,今年市政府将出台有关新的政策。一是对所有城镇企业从业人员实行参保全覆盖,不论企业所有制性质,不管何种用工形式,凡用工一个月以上的,均须参保。二是对大龄未参保职工采取“前补后延”的办法,吸纳参保。三是对私营和个体经济组织缴费比例作适当调整。四是通过调整管理体制,实行养老保险市区统筹。各地劳动保障、地税、财政等部门要进一步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全面落实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开展好“扩面征缴年”活动,打好扩面征缴攻坚战。尤其是劳动保障条口要把社保稽查作为扩面征缴工作的中心环节,贯穿始终。今年要把扩大职工参保作为主攻目标,继续开展常规性、地毯式的稽查工作,做到以稽查促扩面,以稽查促征收,以稽查促规范,力争扩面人数有较大增长,做到应保尽保,应收尽收。同时,要严把社保基金支出关,严格各种提前退休和病退的审批,适时做好退休人员资格认证工作,严防社保基金的跑冒滴漏。要继续加强社保基金的监督管理工作,防止基金违规挪用,确保基金运行安全。
2、加快医疗保险政策的调整完善。继续推进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的扩面工作,重点做好改制破产企业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接续。将基本医疗保险和住院医疗保险向灵活就业人员、个体从业人员、乡镇企业职工、私营企业主及其职工等社会各类人员覆盖。大力实施社会医疗救助,扩大基金来源渠道,拓展救助范围。积极做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推进工作。
3、切实推进工伤保险工作。以贯彻落实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为重点,调整完善我市工伤保险相关政策,确保新老办法妥善衔接,平稳过渡。要继续组织开展专题培训,使经办机构工作人员和企业了解掌握具体政策。特别要规范程序,抓好工伤认定这一重要环节,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4、认真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完善工作。继续做好事业单位转企改制有关社保政策的衔接工作,进一步加强规范管理,不断提高保障水平。同时要积极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的政策意见,加快推进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试点工作。
(三)坚持以民为本,全力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1、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进一步完善劳动关系三方协调机制,积极探索有利于促进就业的劳动关系调整规范和协调方式,加强对辖市、区各级劳动关系协调组织的沟通、协调和指导,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要抓住贯彻实施《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的有利契机,进一步规范企业的劳动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探索进一步发挥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在调整劳动关系中的作用。规范企业裁员行为。加强特殊劳动关系及劳务关系的界定,积极规范特殊劳动关系形态下的从业人员,如协保、退休返聘等的用工和从业行为。在企业改制和破产过程中,要切实维护好职工的合法权益。
2、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目标,探索职工工资收入与企业效益同步 增长机制。大力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认真落实企业最低工资标准和工资增长指导线制度。广泛开展以规范工资支付行为和最低工资保障为主要内容的职工维权活动,遏制发生新的工资拖欠。加强对拖欠工资企业的监督检查,配合建工等部门集中力量组织好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严厉打击拖欠和克扣民工工资行为。
3、提升劳动保障监察效能。要以《江苏省劳动合同条例》的贯彻落实为主线,围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工作重点,继续开展专项执法和综合执法活动,努力实现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维护良好投资环境和维护劳动保障部门自身形象三者的统一。做到“优化发展环境,创建诚信制度,形成多方合力,加大维权力度”。
4、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紧紧围绕实现“三个转变”,在劳动争议的预防控制、立案受理、协商调解、开庭审理、依法裁决和事后跟踪等各个环节中开拓创新,做到“预防快结,维护稳定,服务改制,仲裁为民”。加强仲裁员队伍建设,不断改进办案方式,进一步提高办案的质量和效率。
(四)围绕职工素质提升,努力开创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工作的新局面。
要认真贯彻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使职业培训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相适应,与促进就业相结合,将职业培训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要围绕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从注重就业的数量扩张向就业数量和质量并举转变,形成以素质就业为主导的新格局;从注重培训劳动者的单一技能向培养劳动者复合技能、创业和创新能力的转变。
要实施技能振兴计划,加快高级技能人才的培养。要针对当前我市劳动者技能素质总体不高、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继续夯实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基础,依托企业、技师学院和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扩大高级技能人才培训职业范围,促进校企联合,多渠道开展高级技能人才培训;建立培训、考核、使用、待遇相统一的政策,指导企业提高落实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能人才表彰奖励机制。为高级技能人才的成长打通快速通道。
篇4
同志们: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在全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主要是贯彻落实省生态省领导小组会议精神,回顾总结几年来我市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分析存在问题,研究部署今年及今后三年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环保创模各项任务。刚才,市政府与各县(市、区)及市级单位、开发区、企业签订了20__年工作目标责任书,希望各级各部门按照责任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年年有部署,目标任务非常明确,考核十分严格,开会的目的就是要落实责任,使同志们真正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真正抓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分析当前形势,进一步增强抓好生态建设和环保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20__以来,全市上下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围绕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目标,坚持依法治理与生态建设并重,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和“811”环境污染整治,全面完成任期和各年度省市长目标责任书的任务,全市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生态质量明显提升,生态市建设取得明显进展,实现了我市生态市建设规划的阶段性目标。主要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生态体系框架基本形成,生态创建走在全省前列。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创建活动,到20__年,市本级和六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验收,在全省率先实现“一片绿”。在此基础上,去年正式启动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同时,以“六个一批”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创建活动,全市累计17个乡镇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46个乡镇通过省级生态乡镇验收,建成一批省级以上绿色企业、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绿色学校和“保护母亲河”生态监护站、“保护母亲河号”,并创建了一大批市级生态示范点和绿色单位,逐步形成了布局合理、层次分明的生态体系框架。
二是环境整治工作成效明显,环境质量位于全省领先。“811”环境污染整治任务全面完成,沈家化工园区按期实现重点监管区“摘帽”,12家省控重点排放企业如期完成整治、实现达标,巨化集团公司限期治理通过省里验收。坚决关停淘汰落后生产力,全市累计关停淘汰造纸、味精、化工、电镀、冶炼、炼油、灰钙、活性炭企业700多家、生产线100余条。进一步加强乌溪江饮用水源保护,全面实施库区工业、畜禽养殖、网箱养殖、农村生活等污染整治,加强饮用水源事故应急防范,有效控制和消除了藻类发生,确保了水源安全。全市连续几年空气质量持续保持在二级以上水平,区域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衢江出境水质全部达到功能区要求,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为100%。
三是农业面源得到有效控制,农村环境进一步改善。按照“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要求,切实加强农业面源特别是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全市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1.3%,全面完成禁养区禁养、“限养区”整治目标;大力实施农村能源沼气工程,累计建成户用沼气池30660只、38万立方米;1933个村实施垃圾集中收集处理,占总村数74.3%,全市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45%,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进一步改善。
四是环保设施逐步完善,生态支撑能力日益提升。市区城市污水处理厂生活污水收集处理率达到65%,各县(市)城市污水处理厂全部建成并试运行,垃圾填埋场扩容工程成为全省典型。各类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污水收集、集中供热等环保设施逐步完善。危险废物处置中心和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完成焚烧主体工程。城市绿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市城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0平方米。环境监管体系不断健全,全市共建成5座地表水和11座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站,所有重点企业排污口都实现规范化,74套重点污染企业在线监测装置安装改造到位,市县两级在线监控平台基本建成。
五是污染减排初见成效,生态经济体系逐步建立。坚持把节能降耗减排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硬指标,通过严格治旧控新、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实施清洁生产、加强重点减排项目建设,努力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20__年以来,全市共实施了111个减排项目,总投资9.46亿元;20__年全市cod和二氧化硫比上年分别下降了4.67%和3.64%,完成省定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快园区生态化改造,全市累计完成省“991”项目投资18亿元,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80家,通过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42家,东港功能区实施了生态化改造。全市共推广应用7项省生态重大科技项目,在江山市淤头镇、开化县华埠镇二个不同类型的乡镇进行省级可持续发展示范区创建。全市累计通过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数199个,累计建成无公害农产品基地72.8万亩,建成无公害林产品基地42万亩,已成为全省最大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虽然近年来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污染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是初步的、阶段性的,而且是比较脆弱的。我市仍然面临环境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双重任务,节能减排降耗压力还比较大,尤其同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要求、与省委
省政府加大源头地区环境资源保护力度的要求、与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的要求相比,我们的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发展方式亟待转变。粗放增长的模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能源消耗大的产业仍占很大比重,全市单位gdp能耗、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万元产值gdp水耗和排污总量都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加快调整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任务十分紧迫。二是环保基础设施薄弱。各县级城市生活污水收集管网建设滞后,污水处理厂处理率低;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尚无集中的污水处理设施;大型脱硫工程匮乏;全市医废和危废处置设施尚未投入运行,集中处置机制也未建立。三是环境污染治理有待深入。部分企业的环保意识不强,环保监管力量薄弱,管理尚不到位;开发区(工业园区)周边、饮用水源周边、矿山周边等治理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已成为容易引发的重要诱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是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亟需加强。我市农业生产总量较大,长期以来畜禽养殖业的不规范、化肥农药不合理使用、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的匮乏等产生的面源污染,农村环境整治压力很大,畜禽养殖污染、村容村貌整治急需加大投入与整治力度。生态建设事关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执政为民、关心民生的重要体现。我们一定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坚定信心,把生态建设的压力转化为动力,切实加大工作力度,在结构调整中获取环境容量,在加强保护中赢得发展空间,进一步抓好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建设保护互动共赢。
二、突出工作重点,进一步抓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
生态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的任务。年初,省政府下发了《“811”环境保护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提出通过今后三年的努力,基本解决各地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继续保持环境保护能力建设、生态环境质量全国领先。这是一个很高的要求。从zz实际出发,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我们都面临着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既要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做大总量,努力成为全省新的增长点;又要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保护好生态环境,在生态环境建设方面要走在全省前列。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发展与保护并不矛盾,完全可以通过我们的工作努力,实现紧密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因此,今后要继续按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要求,围绕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努力推动经济与生态双赢目标的实现。
今年及今后三年我市生态建设目标就是要努力做到“四个确保、一个推进”:到“十一五”期末,确保完成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削减15.1%和15%的减排目标;确保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省领先;确保突出的环境问题基本解决、区域环境安全持续稳定,不发生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和因环保问题引发的;确保完成省里下达的“811”新三年行动计划和年度责任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深入推进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今年市区要力争达到省级创模标准。
按照上述目标和要求,重点要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要全力推进污染减排,着力提升支撑产业发展的环境容量。污染减排作为“十一五”国民经济发展的约束性指标,是近几年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不仅关系到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落实,还关系到我们新上产业项目的顺利报批。从这两年情况看,削减情况有喜有忧,一方面,我们连续几年实现了大幅削减;另一方面,排放总量仍然居高不下。省政府要求,到20__年底减排任务完成比例要占“十一五”计划总任务的60%以上,两项指标总下降幅度都要达到9%。从我市来看,要完成今年和整个“十一五”目标任务是十分艰巨的,必须全力以赴、狠抓落实。一是尽早制定好各年度减排方案。将年度减排任务落实到各级各部门、落实到企业、落实到工程项目。今年的减排计划刚才已经发到大家手中,请同志们认真对照,结合实际制定本单位的减排方案。二是抓好重点减排工程建设。化学需氧量(cod)减排方面,要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全面开展集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建设,提高污水收集处理率;高新园区纳入巨化污水处理厂输送管道要确保10月底前全部实现纳管处理;富华皮革有限公司7月底前治污设施必须通过验收;二氧化硫减排方面,主要是元立和巨化公司的脱硫项目要加快推进,东港热电在线监测设施要尽快安装到位并通过验收,加快完成全市水泥企业的补燃发电锅炉改造,坚决拆除各类燃煤小锅炉,实施集中供热。三是健全减排工作体系。建立完善减排工作的监测、统计、考核体系,全面完成污染源普查,建立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对各县(市、区)、重点排污单位的减排工作定期督查、定期分析、定期考核、及时预警。
二要坚持治旧控新,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结构调整是污染减排工作的主要手段之一,也是实现产业提升的重要方面。对存量方面,要通过淘汰落后生产力,用高新技术、先进工艺和设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企业。20__年要完成关闭年生产能力2万吨以下的黄板纸企业和年生产能力1万吨以下的废纸造纸企业;继续巩固小石灰窑、土法造纸企业、小化工、小水泥和粘土砖瓦窑的整治成果。增量优化方面,主要是严把环保准入关,保证新上项目的质量和水平。全面实行《zz市限制和禁止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目录》,认真执行工业项目落地决策咨询机制,把好新建项目落地关;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强化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全面试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严格按照四类功能区和规定的生态保护目标、污染物总量控制和产业进入要求,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和布局。
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经济发展质量。一是切实搞好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是推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最具体、最有效的管理手段,要进一步抓好认证工作,不断提高各级政府管理环境的水平和能力。二是全面推行清洁生产。落实清洁生产审核制度和公开监督制度,全面开展审核。今年全市国控、省控重点污染企业和重点耗能、耗水企业的完成清洁生产审核比例要达到70%以上,对超标、超总量排污或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是大力发展区域循环经济。继续推进全省循环经济“991”、工业循环经济“4121”行动和市工业循环经济“5518”示范工程,在重点行业、产业园区、城市和农村培育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工程。当前要特别注意加强工业园区包括乡镇功能区的循环经济建设,到20__年全市7个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要完成生态化改造任务。
四要继续深化污染防治,全面实施“811”新三年行动。按照省“811”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要求,从我市实际出发,做到治污工程与减排工程相结合,点源治理与区域防治相结合,工业污染与生活污染、农业农村面源防治相结合,制定落实我市“811”新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具体要抓好几项重点工作:一是全面完成省市重点督办环境问题的整改。常山化工园区在“811”环保新三年行动中,被列为全省十一个第一批省
级督办的重点环境问题,必须尽快编制园区整治规划,逐家制定区内企业整治方案,确保通过一年的集中整治,通过省级验收。同时要切实解决市级重点督办的环境问题。二是继续加强行业、企业的污染整治。化工、钢铁、造纸、水泥、制革等仍然是我市污染排放重点行业,国控、省控和市控污染源仍然是污染整治的重点对象。首先必须确保上述各项与减排密切相关的重点治污工程及时开建;其次要实施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工程,巩固全市氮磷排放企业、巨化集团公司、沈家化工园区整治成果。各地要对本地主要污染的行业和企业进行排查,每年公布一批限期治理名单,并按期完成。三是加强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建设。要把污染源在线监测设施作为新扩建项目环保“三同时”的重要内容,到20__年,全市环境统计重点调查企业中占90%以上污染负荷的企业要全面安装在线监测监控装置,并与环保部门联网。同时要确保已建成的市县级两级环境监控中心和各地表水、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稳定运行。四是严格固废、辐射环境监管。市“两废”处置中心即将建成投运,相应的管理办法也已出台,为安全处置固废提供了条件。各级各部门要加快健全危废和医废管理制度,全面检查,彻底清理,使全市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全部得到集中安全处置,消除污染隐患。五是深入推进农业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到20__年,全市要完成年存栏猪100头以上的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整治任务,其中20__年要完成年存栏猪300头以上的759家养殖场整治,任务十分繁重,各级各部门要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落实。要进一步加强以生活污水、垃圾治理为重点的农村环境建设,今年全市“农村环境五整治一提高工程”实施范围要覆盖35%的行政村,完成360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率达到80%以上。五要完善环保基础设施,不断提高污染治理能力。一是重点抓好污水收集处理工程建设。市区要完成双港片区纳管工程,扩大巨化片区、西区生活污水纳管率,完善老城区收集管网,市区污水集中处理率今年要达到65%,到20__年达到75%以上,各县(市)到20__年要达到60%以上。加快各城市污水处理厂脱氮除磷设施的改造,加强运行管理,确保出水水质达标率高于65%,且cod指标达标率不低于80%。同时,要尽快配套建设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今后重点要突出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到20__年,完成42座生活污水处理设施的建设任务,主要包括各经济强镇、中心镇和直接面江的建制镇。其中20__年要确保建成5座。二是完善固废垃圾的处理设施。zz工业固体废物和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年内必须完成各项配套工程建设,尽早形成处置能力。
六要全面推进“创模”工作,不断提高生态市建设水平。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是我市生态市建设第二阶段的目标,也是五城联创的重要内容之一,今年创建工作到了全面推进的阶段,目标就是市区要基本达到省级环保模范城市标准并争取通过验收。对照省级创模标准,我市在规模以上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单位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中的废水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全市危险废物和市区医疗废物集中处置率等方面与标准还有较大的差距,总量控制及污染减排任务也存在着很大的压力。要把创模各项工作分解落实到各地各部门,进一步明确责任、克难攻坚,力争如期完成目标。各县(市、区)也要进一步加快生态县创建工作。继续推进“六个一”创建活动。同时,对各类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任务,要按责任书要求确保全面完成,重点抓好饮用水源保护,确保乌溪江库区等饮用水源水质全面达标。
三、完善工作机制,确保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生态市建设和环保模范城市创建工作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艰巨性的工程,必须注重不断完善创新长效机制,凝聚各方力量,狠抓工作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要完善齐抓共管的责任落实机制。按照今天会议的部署,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对照责任书要求,对目标责任进行再细化、再量化、再落实,确保领导到位、责任到位、工作到位、投入到位。要强化考核督查,完善考核激励政策,更科学地设置考核指标,严格实行问责制,引导各级领导干部真正坚持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要求,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既抓当前,又考虑长远。要把生态建设、环保和污染治理重点工作纳入重大事项督查范围,建立健全督查机制。各级生态办、整治办要主动加强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协调,及时掌握生态建设、污染减排、环境整治的工作动态,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市五城联创领导小组及环保创模工作组要发挥好统一指挥、组织协调、督促落实的作用,各成员单位都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同时,还要建立健全公众参与的社会机制,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宣传教育,增强社会公众环境保护的责任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要完善以市场运作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投入作为公共财政支出的重点,保证环保投入的增幅高于gdp的增幅,确保与减排和“创模”指标薄弱环节相关工程项目资金的落实,并逐年增加对污染防治、生态保护等资金投入。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生态建设投入机制,逐步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凡是可以引入市场机制、实现产业化运作的如污水、垃圾处理等领域,要积极鼓励市内外社会主体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使重点环境治理项目和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要建立利益导向机制。一方面要落实好省里的有关政策,用足用好有关补偿政策和资金,使专项资金实现生态效益最大化;另一方面要结合zz实际,研究制定生态补偿政策,建立科学合理的转移支付制度,按照“谁污染、谁治理”,“谁投入、谁收益”的原则,加快探索建立自然资源有偿使用、生态补偿、污染赔偿机制,建立绿色信贷政策,引导企业自觉进行污染治理。当前重点要全面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龙游县年内要完成试点工作,其它县(市、区)也要创造条件全面开展。
三要完善严格高效的监管服务机制。各级政府要完善环保统一监管、各部门分工负责的环保协调机制,规范环境执法行为,加强对环境执法活动的行政监察。要继续深入开展查处违法排污企业专项行动,严厉查处环境违法行为。今年省里将继续开展多期“飞行监测”、明查暗访,并随时向全省通报,同时将结果与省市长责任书考核相衔接。为此,要进一步加大排污监管力度,持续保持对排污企业的高压态势,对无视社会责任、屡教不改的违法企业,要坚决惩处。各级环保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敢于执法,严于执法,善于执法,对违法排污的企业,要按照环保法律法规,从严从重果断处理。要从源头加强监管,严格落实“三同时”,在规划、项目审批、建设定点等方面严把准入关。对排污单位实行“双控”管理,既控制排污总量,又控制排放标准。要加强排污申报登记工作,建立市县级以上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各级环保部门更要将监管与服务相结合,寓监管于服务之中,不断改善服务态度,提升服务效率和水平。要加强对项目建设的指导、咨询和服务,及早介入,全程参与,帮助项目和企业实现环保要求,杜绝“事前不
篇5
同志们:
刚才,X同志传达学习了省、市、县领导有关汛期防汛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X同志就今年全县气象形势做了分析预测,X同志总结了2019年抗旱防汛工作,安排部署了今年的重点工作,我代表县抗旱防汛指挥部与各乡镇(站)签订了责任书,请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下面,我就今年全县抗旱防汛工作再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抗旱防汛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9年,我县总体偏旱,没有出现暴雨天气过程,未遭受大的洪涝灾害损失,但旱情较为严重。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我们积极应对,缓解了群众用水困难的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有力地保障了我县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稳定。今年,我县的抗旱防汛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工作中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从抗旱防汛形势看:据气象部门分析预测,今年我县气候形势比较复杂,其中5、6月全县各地降水量偏多1-3成左右;7月中旬到8月中旬降水量略偏少,部分地方有伏旱;9月降水偏多,总体抗旱防汛形势依然严峻。从抗旱防汛工作看:X干流及主要支流防洪工程体系还不完善,各乡镇(站)防洪设施薄弱,防洪治理任务依然繁重。还存在抗旱防汛项目运行维护措施不到位,投入机制不健全,防汛抢险队、抗旱服务队和抗旱防汛物资仓库“两队一库”建设比较薄弱等问题。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务必要对今年的抗旱防汛工作保持高度警惕,从最坏处着想,往最好处努力,宁可有备无汛,不可有汛无备,真正做到未雨绸缪、常备不懈,切实保护我县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二、狠抓重点,细化措施,全力以赴做好抗旱防汛各项工作
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省、市、县的决策部署,抓住重点区域、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切实把抗旱防汛各项工作抓早、抓实、抓细,确保实现“抗旱保供水、防汛保安全”的目标任务。
一要认真做好抗旱各项工作。各乡镇(站)要围绕群众饮水安全及农业生产,积极主动防旱抗旱,提早做好各项准备。一是做好旱情的科学预测和研判,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合作,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对雨情、水情、墒情进行科学的监测预报分析,增强抗旱成效;二是及时检修抗旱机具,维修抗旱设施,缓解水源紧张、提水困难等问题;三是进一步充实完善县级抗旱服务队伍。以县级抗旱服务队为龙头,鼓励引导乡、村、组自建抗旱服务队伍,充分发挥县级抗旱服务队的骨干作用,提高服务效能;四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市水利项目,加大农村饮水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项目建设投入,进一步提升供水保障能力。
二要加强洪涝灾害防御。山洪灾害是我县防汛工作的难点和重点。一是各乡镇(站)要严格按照县防指的要求,针对暴洪易发区,认真检查分析沟道和群众居住状况,尽快组织群众清淤疏浚,确保行洪安全;二是要充分利用微信、电视、广播、短信等新旧媒体和铜锣、手摇报警器等传统手段,及时预警信息,有序开展强降雨和暴雨洪水预警防范工作;三是县水务水电局要严格落实水电站水库防洪责任,进一步加强水电站水库防洪调度管理,严禁超汛限水位蓄水。同时,各水电站要不断完善水库防洪预案,落实预警抢险措施。
三要加大河道清障执法力度。县水务水电局要加强河道检查频次和综合执法,严厉打击滥采乱挖河沙和工程建设挤占河道泄洪通道的行为,按照“谁设障、谁清除”的原则,限时抓好专项整治。特别是对重点滑坡、泥石流、洪水易发区域,尽快做好清淤清障工作,确保河道洪道行洪安全。
四要加强防汛基础建设。一是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坚持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无备的原则,储备数量充足、品种齐全的防汛抢险物资。要探索实行县级抗旱服务队、防汛抢险队和物资储备仓库“两队一库”共建共管发展模式,建立民政部门与水电部门抢险救灾物资储备、管理协调联动机制,充分保障抗旱防汛需求;二是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根据防汛任务,把防汛责任落到实处,组建防汛抢险队伍;三是扎实推进抗旱防汛基础设施建设,县财政局要积极落实山洪灾害防治县级非工程措施项目地方财政配套运行管护费,确保项目建成后,长期稳定运行。
五要明确责任,加强应急演练。一是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X县山洪灾害防御应急预案》有关要求,明确责任,及时有效地做好山洪灾害突发事件防范与处置工作,要逐一明确监测预警、转移撤离、群众安置各环节的责任人,确保一旦出现险情,第一时间能够预警并妥善转移受威胁地区群众,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切实增强预案的针对性、操作性、协调性和实用性;二是县防汛办要协调各乡镇(站)尽快组织开展一次山洪灾害防御应急演练,进一步加强对防汛工作预案的宣传和解读,切实提高公众预防、避险、自救、互救能力,提高防汛人员管控和实战技能,确保预案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三、靠实责任,强化统筹,确保抗旱防汛工作取得实效
县抗旱防汛指挥部各成员单位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举措,努力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团结协作、运转高效的抗旱防汛工作格局,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要强化责任落实。各乡镇(站)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X省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进一步落实完善以行政首长制为核心的各项防汛工作责任,划分重点区域和重要工程,逐级分解任务、靠实责任,不断提高防汛决策指挥水平和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
二要强化部门联动。县抗旱防汛指挥部成员单位要坚持抗旱防汛工作一盘棋的思想,合力做好各项工作。人武部、武警中队要发挥抗洪抢险主力军的作用;财政部门要加大投入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民政部门要摸清困难群众生活情况,做好应急救济工作;水利、气象、国土等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和雨水情况变化,加强分析会商,及时准确预警预报,为抗旱防汛指挥决策提供依据;发改(经信)、安监等部门要加强对在建重大项目、企业尾矿库的防洪安全监管,保障项目及公共设施防洪安全;交通部门要对危险路段及时加固,保障行车和交通安全;住建部门要组织做好城镇雨水管网清理维护,落实内涝防御措施;水利及电力部门要狠抓水电站安全管理,科学调度运行,保障电站及下游防洪安全;农牧、供销等部门要立足职责,做好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供应和恢复生产等各项工作;电信、移动等通讯部门要做好防汛抗洪期间移动设备的安全运行,协调调度移动设施,确保移动通讯畅通。
三要强化监督检查。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把监督检查作为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手段,贯穿于汛前、汛中、汛后全过程,采取部门自查、行业检查、综合执法检查等多种方式,重点检查水库、水电站、堤防、山洪灾害易发区、在建工程、中小学校舍、涉河旅游景点等重点环节和关键部位,落实整改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安全度汛。
四要强化纪律约束。各乡镇(站)、各有关部门要严肃抗旱防汛工作纪律,对上级抗旱防汛指挥部下达的抗旱防汛调度指令,必须做到令行禁止、政令畅通。各乡镇(站)和有防汛任务的部门、单位和行业,都要建立防汛值班制度,坚持24小时值班,确保汛情、险情、灾情和防汛指挥调度命令畅通无阻。要建立健全抗旱防汛督查制度,切实加强抗旱防汛考核评估和责任追究,对因玩忽职守、工作不力等造成严重损失的,要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篇6
在国庆60周年即将来临之际,我局把大家召集起来召开烟花爆竹安全管理人员会议,把这次会议放在国庆之前召开,足以说明,烟花爆竹安全监管工作的重要性。希望你们珍惜这次培训学习的机会,认真听讲,遵守纪律、共同努力使这次会议圆满成功。
8月21日至25日,我局组织消防大队、公安局、广电局、××镇安监站对全县烟花爆竹安全生产和经营秩序进行了集中排查整治。此次检查整治,没收并销毁了总价值5万元的非法经营和过期烟花20xx余发、爆竹50余万响,保证了烟花爆竹生产和经营的安全。
通过联合检查,我县烟花爆竹二级批发站仓库及经营(零售)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有两个方面:一方面,庆辉烟花爆竹有限责任公司的烟花爆竹仓库存在安全警示标志不明显、管理制度和应急救援预案不完善,烟花爆竹堆放不规范,尤其是老仓库仍继续使用非法储存烟花爆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另一方面,通过检查县城部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户存在三无现象(无专库储存、无专柜经营、无专人负责安全管理),部分仓库管理不规范,消防器材配备不足等安全隐患;部分经营户证件办理地点和经营地点不相吻合,办甲地,在乙地经营;少数经营户库房、门市烟花爆竹存量大,烟花爆竹与其他货物混放,烟花爆竹门市离火源太近,生活区与经营区无明显界限,隐患突出,所有经营者只重经营而忽视宣传,对烟花爆竹燃放知识、城区燃放规定未按要求做好宣传工作;有的经营者无防火灭火设施、无禁烟禁火禁闲散人员的安全警示标志等等。据查,至今仍有个别人私自进货,销售非法渠道进入的烟花爆竹,这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
上述存在问题,既暴露出经营者对烟花爆竹知识的严重缺乏、也反映出经营者安全意识不强、缺乏承担经营危险物品的社会责任感和事故防范意识,为认真解决存在问题,确保我县国庆期间及今后烟花爆竹经营的安全,我讲三点意见:
一、抓好烟花爆竹仓库安全标准化建设,确保烟花爆竹零事故目标
安全标准化建设是烟花爆竹产业安全监管的必由之路,必须持之以恒。总体上看,烟花爆竹仓库安全标准化建设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在以往的基础上,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抓好烟花爆竹仓库安全标准化建设必须坚持一个目标,抓好两个结合,落实五项措施。一个目标就是:库容库貌整齐,安全管理规范,建立健全制度,各项措施到位。两个结合:一是安全标准化建设与争先创优紧密结合起来,促进烟花爆竹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塑形象,在全县烟花爆竹产业当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二是安全标准化建设与抓职业卫生健康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国家已新增了职业卫生的行政许可事项,我们不但要降低死亡事故的发生率,同时要降低生产的伤残率,还要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五项措施:一是隐患整改措施要切实可行,具有可操作性;二是严格规范进货渠道;三是建立出入库登记台帐;四是完善封签管理制度;五是建立应急救援体系。
二、开展烟花爆竹专项整治,规范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秩序
一是依法行政、严格执法。在县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以及县直各部门的全力配合下,通过对我县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点的多次检查并督促整改落实,目前,我县的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市场基本步入正轨,为依法行政提供了有力保证。但非法经营违法经营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今后在管理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大对非法经营者的打击取缔力度,加大对违法经营的纠正处罚力度,净化经营市场,保证安全经营。今后,凡违规经营行为屡禁不止,拒不服从安监、公安部门管理的,我们先扣取风险抵押金,抵押金不足的,还要依法给予罚款。
二是规范经营、示范引路。我县部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点严格按照我局的要求,建立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岗位职责分工明确、消防设施齐备、安全警示标志明显,走在我县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点队伍的前列。希望通过这些搞得好的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点带动其他烟花爆竹零售市场,从而推动我县烟花爆竹市场规范发展。
三是加强教育、提高素质。针对我县部分烟花爆竹经营零售点存在无专人负责安全管理的情况,我局将加大检查力度,对那些随时更换安全管理人员的要严查严惩。同时要经常组织相关安全教育培训,切实提高烟花爆竹经营零售户法律意识,为使我县烟花爆竹经营零售市场步入规范协调发展。
三、抓好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提高烟花爆竹本质安全
几年来,通过抓烟花爆竹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工作,从事烟花爆竹行业的法人、管理人员和从业人员的素质都有较大的提高,有效遏制事故的发生,这与从业人员的素质有直接的关系。抓好人员的教育培训,做到四个100%即:法人培训达到100%,管理人员培训达到100%,特作人员培训达到100%,从业人员 培训达到100%。4个100%必须达到,这是实现本质安全的必要保障。抓好四个结合:一是抓好岗前培训与复训相结合,上岗前要搞好一次培训,坚持每年进行一次复训;二是抓好法定培训与宣传贯彻相结合,法律法规规定的培训必须要举办,同时我们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三是抓好企业自身培训与参观学习的结合,我们经营者自身要抓好培训,经营者之间要相互学习交流,共同提高,有条件的企业要输送一些人到外面参观学习,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四是抓好上级培训与下级培训的结合,上级培训了,下级也可以培训,真正使我们的从业人员做到应知应会,以此烟花爆竹安全经营。
篇7
“两节两会”时期是人们的传统喜庆时期,也是人流集中的高峰时期,还是烟花爆竹生产销售的旺盛时期。为确保全县烟花爆竹市场有序发展,确保人民群众过一个安全祥和的喜庆春节,县委、县政府决定召开整治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暨“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工作会议。下面,我分别就这两项工作讲点意见。
一、关于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整治工作
烟花爆竹既是一大喜庆品,也是一大危险品;管理得好能给人们增财增福增喜庆,管理不当会给人们添乱添灾添麻烦。因此,必须切实整治规范好市场经营秩序。
(一)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整治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第一,整治规范烟花爆竹市场秩序,是培育壮大烟花产业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全县上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三百兴工”战略部署,积极招商,着力培育,烟花爆竹产业得到有序发展。到目前为止,烟花爆竹成为县域经济的一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我县的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由于部分群众盲目追求利益化和烟花爆竹经营管理体制上的缺陷,导致我县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目前处于一种无序状态,非法销售、非法运输、非法储存现象大量存在。全县现有烟花爆竹零售店500余家,实际颁证合法经营零售网点只有283家,无证非法经营达200多家。尤其是“三无”产品,严重冲击烟花爆竹生产企业,扰乱企业正常生产和经营秩序,影响*县生产经营烟花爆竹企业的办证许可工作。因此,要培育壮大烟花爆竹产业必须整治规范好烟花爆竹市场经营秩序。
第二,整治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是维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现实所需。烟花爆竹与人们的喜庆聚集活动紧密连在一起。尤其是目前春节将至,烟花爆竹生产销售一片兴旺。但目前我县的烟花爆竹经营市场安全现状堪忧:一是违规储存。大部分零售店未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经营,前店后库、私自储存、超量储存烟花爆竹现象普遍存在。__大市场、城关镇新城路、攸衡路的烟花爆竹零售店基本上都在城关镇范围内私自设立了储存仓库,超量储存烟花爆竹,宛如一个火药库,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二是私自改变经营地点。网点过密,安全距离达不到要求。三是安全设施缺失。零售店主安全意识淡薄,思想麻痹。店内明火做饭取暖、电线私搭乱接、产品堆放不符合要求、占道经营、经营面积小于20平方米等严重的安全问题大量存在。如果我们不及时整治,随时都有可能酿成事故。岁末年初,人流物流车流加快,各种喜庆活动集中,一些公共聚集场所人员将会更加密集,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负责的高度来认识整治烟花爆竹经营市场工作。
第三,整治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是贯彻落实上级文件精神、坚持依法行政的根本要求。国务院、湖南省先后颁布了《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和《湖南省烟花爆竹安全管理办法》,对烟花爆竹的生产、销售、运输、储存、燃放都作了明确规定。而以我县的现状来说,已背离了上级文件精神。针对我县境内非法运输、非法储存、非法销售烟花爆竹的现象,省市安监部门进行了多次督办、交办,并明确指出*县烟花爆竹市场不整治到位,就不对*县生产企业进行行政许可,长此以往,不仅会影响我县烟花爆竹产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偏离了依法行政、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根本要求。
(二)迅速行动,深入扎实推进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整治工作
开展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整治,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把整治安全隐患与规范生产经营结合起来,着力构建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长治久安。
第一,要明确整治目标。这次整治的主要目标是:依法打击烟花爆竹经营市场中的违法违规行为,规范烟花爆竹经营秩序,有效遏制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要达到这个目标,在整治工作中,我们重点要对非法经营储存烟花爆竹产品、黑火药、烟火类、引火线行为,烟花爆竹批发、零售单位擅自设立储存场所行为,超许可范围经营、储存行为,非法运输烟花爆竹产品行为,未按国家标准规定非法燃放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第二,要大造舆论声势。各乡镇、各部门要大力做好《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工作,广泛宣传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行为的危害性,教育广大人民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提高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抵制非法生产经营活动。要利用电视、广播、宣传车、宣传牌、横幅、标语、印发宣传材料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要把宣传工作做到村、做到户,做到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力争取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要向社会公布举报电话,建立群众举报奖励制度,形成畅通、有效的信息采集机制和良好的“打非”氛围。
第三,要加大查处力度。各乡镇、各部门要对非法经营烟花爆竹行为保持长期高压打击态势,及时发现并采取强制措施予以打击取缔。要从生产、销售、储存、运输等各个环节,切实加大打击力度。注重顺藤摸瓜,查清各个环节的来龙去脉,彻底斩断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的链条。严格执行国务院《烟花爆竹管理条例》,任何批发零售企业都不得经营不合格产品和非法生产企业(作坊)的产品。公安、安监、技监、 工商等部门要组织力量收缴无出厂标识、无产品合格证、无《烟花爆竹安全生产许可证》、无《产品安全质量检验合格证》的商品和超量储存、禁销、禁放、伪劣产品。对不合格商品要及时销毁,不得再流入市场。
第四,要建立长效机制。公安、安监、技监、工商等部门以及各乡镇要按照《条例》要求,扎实做好烟花爆竹布点、许可工作,健全和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执法纠查工作,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市场秩序,确保安全生产有序经营。
(三)齐抓共管,全面确保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整治规范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复杂性、艰巨性和长期性,主动承担责任,实行齐抓共管,认真研究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全面确保工作实效。
第一,责任主体要明确。根据“县政府统一领导、乡镇政府属地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的原则,各乡镇要认真履行职责,建立健全机构班子,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各乡镇人民政府是本辖区烟花爆竹安全管理的责任主体,对打击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工作负全责;安监部门要严格落实《烟花爆竹经营许可实施办法》,认真做好烟花爆竹销售领域的规划布点工作、合理布局零售门店以及《烟花爆竹销售许可证》的换证工作,逐步实行年审制度;公安部门要加强烟花爆竹运输流通领域的监管,严防“三无产品”流入我县市场;质监部门要严厉打击使用违禁药物生产和经营、销售不合格烟花爆竹产品的行为;消防部门要加大对生产、经营场所违反消防安全行为的查处力度;工商部门负责打击无证经营烟花爆竹的行为。
第二,协调配合要有力。公安、安监、质监、工商、消防等部门单位是烟花爆竹生产、销售、运输、储存、使用等各个环节监管的责任主体,既要各负其责,更要齐抓共管、密切配合、综合治理。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政府统一领导,安监牵头负责,公安、工商、质监、消防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打非”工作机制,确保形成整体合力。县政府已着手组织执法联合大队,从公安(含交警)、安监、技监、工商等部门抽调专门人员,长期开展“打非”整治行动。要认真研究治本之策,着力建立“打非”工作长效机制。要建立定期的例会制度,及时收集信息,分析情况,研究对策,对症下药。
第三,责任追究要从严。凡非法生产经营烟花爆竹并发生了安全生产事故的,不仅要严肃处理肇事者,追究其刑事责任,还必须依法从严倒查、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对因管理不到位、措施不落实导致重大事故发生、造成严重影响的,不管涉及到哪一级,不管涉及到什么人,都要依法依纪本文来源:文秘站 严肃追究有关领导和有关人员的责任。
二、关于“两节两会”期间的安全生产工作
元旦已过,春节将至,省、市人大会议也将马上召开。做好这段时期的安全生产工作,既十分艰巨,又十分重要。
(一)要强化责任意识
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务安全是各级政府、各个部门的第一职责,第一要务。安全生产大于一切、高于一切、优于一切。平安压倒一切,责任重于泰山。人民对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无论是哪个部门、哪个行业、哪个单位都不能出事,都出不起事。一旦有事,赔偿标准越来越高,责任追究越来越严,社会影响越来越大。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强化责任意识,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真正担负起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坚持“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切实把以防寒保暖、防冻防滑、防火防爆为重点的安全生产措施和当前安全生产责任目标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企业、每一岗位,做到任务明确、责任到人、各负其责。要坚决克服经验主义、麻痹大意、习惯意识,深刻吸取茶陵县“12.22”火灾事故的惨痛教训,认真查找工作中的差距和薄弱环节,完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强化安全管理,真正做到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二)要突出监管重点
“两节两会”期间的安全工作有它的特点,各乡镇各部门一定要认真分析,突出重点,加强监管。
一是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的安全监管。各乡镇、各部门尤其是公安、交通主管部门和相关安全管理部门要根据上级的统一部署,及时落实确保交通运输安全的各项措施。要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对可能造成事故的恶劣天气,要及时采取封道、疏导等措施,严禁冒险出车;尤其是今年s315改造等道路建设的动工,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对申请参加春运的车辆要逐一进行严格检验,严禁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车辆参加春运,进一步加强安全执勤和检查,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规参与春运的车辆;有关运输企业要做好客运车辆安全检查和维护工作,杜绝故障车辆上路行驶,同时要做好司乘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严禁超载、超速和疲劳驾驶,杜绝各种违法行为。
二是加强对公共聚集场所的安全监管。各乡镇尤其是消防部门要把市场、商场、宾馆、饭店、医院、学校、公铁路客运站、影剧院、歌舞厅、游戏网吧及大型公共活动等人员密集场所作为安全检查的重点,对不符合安全设施要求尤其是不符合消防安全要求的,要立即督促整改;对整改措施不落实的,坚决依法予以停业 。
三是加强对烟花爆竹的安全监管。各乡镇以及公安、安监、质监、工商等部门要根据《*县整顿烟花爆竹经营市场方案》,加大执法检查力度,坚决取缔小作坊非法生产,坚决打击烟花爆竹私产、私储、私运、私销等违法行为,严格执行烟花爆竹储运、销售和燃放的安全规定,落实大型活动燃放烟花爆竹的安全措施和应急预案。加大对烟花爆竹产品质量、运输渠道的检查力度,对违法生产、运输、储存和销售的行为,要坚决予以查处。
四是加强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监管。安监、环保、公安、交通、建设等部门要进一步加强对危险化学品和易燃易爆物品生产、储存、运输、销售和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日常监督管理,特别是对剧、液体化学品、液化气体等储运和经营环节要落实责任,严禁非法生产、非法经销,严禁不符合安全要求的运输工具和不按指定路线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上路。建设部门要强化对城市燃气的安全监管工作,所有供气单位要加强对设备设施的检查,严格规章制度,及时消除隐患,确保供气安全。
五是加强对建筑施工企业的安全监管。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建筑施工单位和项目的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规定。合理安排建设工程进度,严格掌握施工作业安全条件。加强对建筑设备、施工工地的安全检查,防止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和坍塌等事故的发生。同时,要对在建工程进行拉网式排查,杜绝无资质、无合法手续施工,杜绝施工企业因抢工期忽视安全生产的现象, 杜绝违章违规施工。
六是加强对工矿企业的安全监管。各乡镇和主管部门要从各自实际出发,全面落实煤矿、化工、采石、砖瓦、机械、电力、建材等工矿企业的安全生产措施,进一步加大对工业企业的安全生产监管力度,进一步强化安全意识,严格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严密防范各类生产安全事故。
针对节日期间安全生产工作的特点,有关单位还要切实做好
食品药品、电力、民爆器材、铁路交通、农机、特种设备、学生假期等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工作,确保节日期间安全形势稳定,确保全县安全生产形势平稳可控。
(三)要落实工作措施
各项工作重在落实,贵在执行。安全生产更是如此。各乡镇、各部门在会后必须针对工作重点,迅速落实好工作措施。
第一,要落实工作责任。坚持谁主管、谁负责,谁经营、谁负责,谁推诿、谁负责,谁失职、谁负责。重点地方、重点部位、重点问题一定要将责任落实到人。同时,各乡镇、各部门要根据工作需要配置好必要的安全监管工作设备,优先安排好安全监管的工作经费,做到人员、责任、经费三到位。
第二,要迅速排查整改。各乡镇、各部门会后要迅速部署和安排,认真组织开展由领导带队的安全生产大检查。大检查要与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回头看”相结合,突出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检查较大及其以上隐患的整改情况,确保隐患整改到位。要加强对重大基础设施隐患排查治理的督查,对一些高危行业继续实行节日停产制,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第三,要加强值班备勤。春节期间,各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严格落实节日值班制度、领导带班制度、事故专报制度和安全保卫制度,及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信息,确保信息渠道畅通,按规定及时报告。要强化、细化应急救援的预案,做好应对生产安全事故或突发事件的准备,确保“两节两会”期间安全生产形势稳定。
篇8
1、建章健制:年初,根据董事长的指示,我们完成了各部门、车间的《管理制度》的整理;完成了《部门、车间职能》、《个人职责》的整理;起草了《副总经理及相关领导的责任书》和《公司员工奖励条例》。以上制度的建立和实施为加强管理,理顺职责,严肃纪律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2、文明创建:今年,我们根据公司计划制定了《创文明企业规划》并实施,在整个工作中制定和完善各项制度16个,签订文明行为承诺书485份,组织员工观看相关内容光碟201人次,出宣传栏3期,宣传标语6幅,永久性标语1幅,10月份还组织评选文明员工活动并组织文明员工外出参观旅游。在今年文明创建工作检查中,得到了市文明办、国资委等有关领导的高度评价。
3、宣传和稳定工作:1、年初,下发通知组织各部门、车间认真学习和讨论董事长在年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组织了全体员工学习关于“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2、维护企业和员工利益,在三方管理领导小组的正确领导下,积极配合公司领导做好公司稳定工作,配合党委和纪委查处个别领导贪污犯罪行为。
4、工资和人员管理:1、一月份,我们会同生产部、财务部对车间的定员、定额重新核算,制定了符合目前生产规模新的结算单价。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新的单价定额合理、实用,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得到了合理地控制。2、根据公司效益在今年6月份对全体员工给予了工资升级。3、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清退了未经办理招聘手续的市场部临时人员。4、按照市政府文件精神对军退人员进行清查和落实,通过多方打听找寻,将两名安置到我公司多年但未上岗的军退人员通知到岗上班。
5、考勤管理:建立了考勤管理和实行了全勤奖制度,对全体管理人员和计时人员实行考勤刷卡。一年来,员工执行劳动纪律情况良好,迟到早退和溜岗现象明显减少。
6、培训管理:1、制订了培训计划,建立了三级培训体系,实施了培训管理员和培训师制度。从今年起,每个各部门、车间将聘用一名兼职培训管理员负责本部门、车间的培训管理事务。同时,我们拟聘请公司相关人员和具有丰富工作和理论知识的员工担任培训师负责公司培训教学任务,今年培训任务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共培训11次达433人次,园满完成了预定的培训计划。
7、报表管理:完成了市统计局的《衡阳市劳动报酬统计表》市社保局《年工资报表》以及市人事局的《专业技术人员统计表》、组织部的《党员统计表》等。同时,送报了养老金、医保金、住房公积金的基数。
8、三金管理:1、按时缴纳三金,历年来由于管理混乱,三金管理帐目不清,我们会同财务部门对1999年以来个人所欠的三金进行了清理。为避免上述情况再次发生,我们制定了三金征缴方案,从今年四月份起进行了实施。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认为在年的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有待于在年年的工作中去完善和改进。如人员考核工作由于今年特殊原因一直没有实施;文明创建工作在相当部分员工中还没有形成一种自觉行为;培训工作在某些方面还停留在应付GMP检查,管理知识和员工观念以及企业文化等方面的培训内容涉及较少等。
年年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建章健制方面:根据目前具体情况建立和继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各项制度,如员工各类请假的审批及请假期间工资发放以及员工考核制度等。
2、文明创建方面:继续做好文明创建工作,通过进一步的宣传和教育,让全体员工积极投身公司文明创建中去,力争年年达到衡阳市三星级文明单位。
3、工资和人员管理:1)做好春节后的工资调整准备工作和全年工资管理,做好工资总量控制和平衡。2)建立员工异动考核制度,实行培训和考核上岗,保证异动和上岗质量。
4、培训工作:1)、制订好年度培训计划。2)、实行学习积分制度,对全年培训达不到规定的积分,将影响个人晋级和评先。
篇9
【关键词】网络医院 辐射型 探索
去年底公布的“十三五规划建议”,要求推进医药分开,实行分级诊疗,优化医疗卫生机构布局,健全上下联动、衔接互补的医疗服务体系,完善基层医疗服务模式,发展远程医疗,促进医疗资源向基层、农村流动,推进全科医生、家庭医生、急需领域医疗服务能力提高、电子健康档案等工作。今年初广东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省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强调要加快卫生强省建设步伐,大力实施“强基创优”行动计划,开创广东医疗卫生工作新局面。朱小丹指出,要突出补齐短板,强化县级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建设,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公共卫生安全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医疗卫生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突出重点引领,以广州、深圳为重点,立足珠三角,带动粤东西北,着力构建区域医疗卫生高地。
我院作为一家高校附属的大型综合性三甲医院,具有突出的科研、教学和医疗技术优势,在今后的医疗发展中会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医院影响力和地域关联性优势并不明显,在今后分级诊疗体系中如何定位很难明确,需要提早做好规划准备。本次分析正是希望借助“互联网+”医疗建设跳出传统医疗发展模式,探索出适合医院的一种依托于实体医院的辐射型网络医院模式。
1 当前网络医院发展现状
随着国家“互联网+”的提出,各地无论是医院、医药公司,还是互联网企业都在探索新型网络医院构建的模式,但目前为止,成功的案例并不多。以省内某网络医院为例,虽然其依托大型医院医疗资源,借助第三方网络移动平台,与就诊点(连锁药店、社区医院等)合作,患者在就诊点通过视频接受大医院医生问诊,医生开具处方,患者可自主选择取药点,并以此为核心,逐渐延伸检查预约、慢病随访等附属业务。这种模式借助互联网及政府资源为患者带来了一些便利,但其本质上仍是一种变相的医院扩张,仍受制于医院医疗资源紧缺以及网络直接问诊的可靠性问题。
以春雨医生为代表的一批网络问诊软件的推出,是一种比较新颖的就医模式,从第三方角度对医疗资源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整合,利用线上问诊、分诊,线下就诊的模式,为解决患者看病难、医疗资源闲置、优质医疗资源高效利用等提供了很好的解决路径。但是,这种发展模式在当前的医疗环境中,受制约因素确实比较多,尤其是医疗质量和安全的问题比较突出。另外,这种模式的盈利模式一直是其发展瓶颈,时刻受制于资金链的制约。
2 构建依托实体医院辐射型网络医院的意义和必要性
作为一家老牌三甲医院,虽然具有较好的科研和医疗技术实力,且有比较稳定的患者基础,目前来看,整体发展比较稳定、稳步向好。但是,随着国家分级诊疗政策的逐步推进,以及大型医院利用医联体抢占医疗资源的威胁,作为一个不具备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普通三甲医院,将面临很严峻的患者来源问题,医院的生存将面临很大的挑战。因此,如何发掘内在潜能,并与协作医院开展深入合作,从而在未来医疗资源大洗牌中脱颖而出,是目前非常紧迫的问题。借着国家推进“互联网+”的契机,整合医院现有信息化资源,并借助互联网从远程医疗、移动医疗、智能护理、延续性护理等不同维度,将医院医疗资源不断向外延伸,以帮扶推动医疗联动合作,以优质服务保障病源稳定,以宣传吸引更多患者,以科研协作提升自身品质,是医院当前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必要途径。
3 构建依托实体医院辐射型网络医院的发展思路
在战略层面,我们提出以实体医院为依托,利用资源、技术优势,借助互联网跨越实体医院服务边界,打造无边界医疗服务,构建辐射型网络医院的整体服务理念。在应用层面,计划构建医联体,利用医联体医疗资源整合优势,与第三方软件公司合作,搭建网络医院服务平台,实现远程医疗、远程病历质控、远程教育培训、网络问诊、网络接诊、慢病随访、健康咨询、电子健康档案等服务,拓展移动医疗服务范围及功能,挖掘平台数据价值,开展数据分析及科研应用,最终探索出一套合理的辐射型网络医院模式。
3.1 完善基于远程医疗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
构建连接省县乡的“三位一体”医疗服务体系。利用远程医疗网络与县(区)合作,逐步完善基于远程诊疗、远程影像诊断、远程病理诊断、远程检验中心、远程病例讨论、远程病历质控、远程网络门诊、远程专科/全科培训等医疗服务的互联网医疗平台建设。
3.2 完善移动医疗平台建设
建立基于移动医疗平台的统一对外服务。基于移动平台,以患者为中心,注重用户体验,逐步开展院内导诊、技诊预约、按金支付、清单查询、用餐预约、医患互动、健康档案、医保信息、诊疗项目等服务。
3.3 完善病区综合交互平台建设
构建病区综合交互平台。实现医患在线交流,开设医护学习园地,开展出院患者延续性护理,优化护理(护工)工作管理,探索基础信息(体征等)采集分析功能。
3.4 探索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
利用社区托管优势,探索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实现健康社区建设。发展医疗保健、疾病预防等社区服务,提供护理看护、健康管理、康复照料等居家养老服务,借助便携式监测、紧急呼叫等健康设备,提升养老、慢病管理、疾病预防等服务效率。
参考文献
[1]杨晓慧.全国首家云医院启动运营[J].中国医院院长,2015(06).
[2]胡轶然.全国首家网络医院日开处方已达200张远程医疗“破冰”[J].吉林医学信息,2015(02).
作者简介
陈义良(1987-),男,江苏省泰州市人。硕士学位。现为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助理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网络。
篇10
[关键词] 医患关系;现状分析;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R19[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7)11(b)-119-03
卫生部副部长、党组书记高强曾在2007年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所作的题为《努力保证人民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讲话中,提到医疗卫生服务中存在的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时指出:“医患关系紧张,医疗纠纷增多,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一个突出问题。”在关系全中国近13亿人口切身利益的医疗卫生行业中,医患关系是涉及最广泛、处理最繁琐的一种人际关系。加强医患沟通,改善医患关系,合理解决医患矛盾,是促进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
1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剖析
1.1 医患关系的涵义
所谓医患关系就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的人际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一对一的关系;广义的医患关系是指医务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医技人员以及医院行政、后勤人员)与患者一方(包括患者本人、家属、监护人或其单位组织)之间的关系[1]。我们在现实工作中更重视广义的医患关系。
医患关系的内容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医患关系的非技术方面,即由医务人员的服务态度、医德医风的表现而引发的医患关系现象,是医患关系的主要方面。二是医患关系的技术方面,即在诊疗过程中,医务人员与患者方围绕诊疗技术性的问题建立的关系,是医患关系的组成部分。
1.2 传统医患关系模式的转变
传统医患关系是自医学产生以来形成的生物医学模式下的医患关系。生物医学模式的特征是,医学对人的生命体的科学认识达到很高水平,医学本身越来越专业和高深,医疗技术越来越复杂,医患关系在客观上形成了患者寻求医生帮助的基础模式。此特征决定了医患关系的特征,即医生处于主动地位、患者处于被动地位;医生属权威者,患者属服从者的一种“家长”主义。
但在经济发展、科学普及、教育提高、人的观念不断更新的现代社会中,人们已不愿像过去那样被“家长”“摆布”了,都希望能或多或少地参与对自己疾病的诊治。人们的自我意识、自主人权在觉醒,这就与传统医患关系模式产生了很大的摩擦。
1.3 我国医患关系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医疗纠纷增多,医患关系紧张,医患矛盾日益激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据中国消协的资料显示,1996年医疗投诉月均发生数为2.64件,1997年为10.17件,1998年为11.75件,1999年为22.25件,在3年多的时间里,其增长幅度接近10倍。据中国卫生法学会统计,从1997年开始,医疗纠纷的发生率以平均每年翻一番的速度上升。中华医院管理学会2000年对全国326家医院的调查显示,医疗纠纷发生率为98.47%,在医疗纠纷中病人和家属采取激化矛盾、扰乱医院正常工作秩序的达到73.5%,医务人员受伤的为34.46%。另外,据统计,1998~2001年仅北京市71 家二级以上医院,就发生患者影响医院诊疗秩序的事件有1 567 起,医务人员被打事件502起,其中被打伤致残者90 人。《新京报》2004年6 月29 日报道,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统计的“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74.29% 的医师认为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能得到保护,认为当前医师执业环境“较差”和“极为恶劣”的分别达到47.35%和13.28%。近3 年来,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 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 万元。2005年有关部门对全国270家医院的调查结果显示:三甲医院年平均发生医疗纠纷在30起左右,73.33%的医院出现过病人及家属殴打、威胁、辱骂医务人员现象;59.63%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对治疗结果不满意,围攻、威胁院长的情况;76.67%的医院出现过患者在诊疗结束后拒绝出院,且不交住院费用现象;61.48%的医院发生过因病人去世,病人家属在医院摆设花圈、设置灵堂等现象。福建、湖南、江西等地曾发生多起患者杀医生的恶性事件。据深圳市医学会的统计,2005年受理医疗技术鉴定的案例比上年增长72.5%,2006年又比2005年增长71.1%,一般医院每年发生医疗纠纷七八宗,大型医院达几十宗。去年有关部门对深圳10家公立医院、6家民营医院进行调查后发现,16家医院在发生医疗纠纷后都不同程度遭遇殴打、辱骂医务人员的事件。由此可见,医患关系、医疗纠纷的严重状态已不容忽视,及时剖析其成因,寻找改善医患关系的有效途径已刻不容缓。
2 我国医患关系紧张的成因分析
2.1 社会因素
2.1.1 卫生法律法规建设滞后医学科学是专门研究人类健康的科学,但任何一种医疗措施在救人的同时亦可能伤害人。那些受到伤害的人可能终生留下后遗症,甚至死亡,给其本人和家人带来无尽的痛苦与经济困难,埋下了矛盾与冲突的祸根。但是,对于医学这种高风险的职业活动,目前仍缺乏一些有针对性的法律法规,在出现问题时医法两家难以达成共识。对医疗行为中经常面对的知情同意权的法定主体序位履行告知范围、标准、要求、界定, 医疗特权的范围、免责等问题都尚缺乏明确的法律条款或相关的司法解释,以至于医疗主体在医疗行为与医疗纠纷的司法实践中时常遇到困惑或尴尬。
2.1.2 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滞后虽然经过10多年的努力,医疗卫生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医疗卫生机构的活力不断增强,医院的硬件建设、诊疗技术、服务能力、管理水平有了一定的改善和提高,但是医疗卫生机构内部的改革始终没有重大的突破和进展。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医院还缺乏根据市场和社会需求去调整供给和内部结构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还没有形成有效的自我约束和自我激励机制,医疗服务质量难以满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需要,而且还引发诸多医患矛盾,造成医患之间的关系恶化。
2.1.3 社会保障机制滞后卫生部前不久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有约48.9%的居民有病不就医,29.6%应住院而不住院,有70%以上的农村人口是在家死亡的。其根本症结在于社会保障机制的不完善。目前,医疗保险覆盖的城镇职工数为1.4亿人,城市下岗职工、失业人员、低保人员、农民工以及少年儿童等群体基本没有参加,而有医疗保障的职工,自费部分也比较高。在农村地区,参加新型合作医疗的人口为1.79亿,尚不足农民人口的1/4,而且保障水平不高,农民看病报销比例很低。同时,医保机构的角色本应是担当“病人的经纪人”,代表参保者制约医院的过度服务行为,但目前对不合理诊疗行为缺乏有效约束。政府把自身责任与义务转嫁给广大老百姓,产生了“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
2.2 经济因素
2.2.1 医疗服务补偿不足医疗卫生改革滞后,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未体现技术服务价值,医疗服务补偿不足,导致高新仪器的过度配置和利用与药品的不合理使用。根据有关资料统计,1999年我国县以上综合医院平均急诊人次医疗费用中药费占59.9%,平均每名住院病人医疗费用中药费占47.2%,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多数国家药费收入比例控制在总收入30%以内的水平。设备与药品的不合理使用,不仅造成了医生过分依赖仪器检查的负性职业心理,也造成了卫生资源的严重浪费,并伴生出医疗服务价格的增长。医疗服务价格的显著提升,使单位和个人日感负担加重,从而引发对医疗服务的怨愤。
2.2.2 卫生资源分配不均国家对卫生资源分配的不合理性及社会经济利益结构分化和收入差距迅速扩大已是不争的事实。据了解,我国人口占世界的22%,但医疗卫生资源仅占世界的2%。就这仅有的2%的医疗资源的80%都集中在城市,而在城市中又有80%的资源集中在大医院。一方面不少人长途跋涉,异地就医,既增加了就医困难,又加大了经济负担;另一方面造成大医院人满为患,服务质量下降。同时社会财富两极分化及社会地位差异造成医疗消费的不均,这种差距超出了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由此引发社会群体对社会公正信念的质疑。贫困阶层和弱势群体面对疾病、失业、贫困、腐败等社会问题,加之医疗机构存在的体制、机制弊端或不良的经营行为,价值趋向裂变,心态失衡,情绪处在一个负性状态,成为医患关系恶化的重要催化剂。
2.2.3 医疗卫生事业的商业化发展我国目前处在新旧观念更替的变革时期,各项政策措施没有完全配套,市场经济不十分发达,社会风气还有缺陷。置身于多元的经济利益交错中,必然衍生出各种矛盾和冲突。反映在医院方面,主要表现在下达任务时强化经济指标,弱化质量指标,导致滥检查、乱收费等唯利是图的不良行为,使整体医疗服务质量下降。反映在医务人员身上,有些人被金钱和物质利益所诱惑,产生拜金主义思想,导致工作中不负责任,对病人冷漠,以职谋私,诱使病人送“红包”,甚至勒索病人钱财等。这些情况最终导致医患关系的严重恶化,从而产生医患矛盾与冲突。
2.3 个体因素
2.3.1 医疗对象的非人格化趋势随着科技的发展,医学模式正朝向生物-心理-社会-环境模式转化,其特征是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大量物质性诊疗媒介介入医疗过程。医生对高档仪器检查结果的依赖正在日趋多于对患者物理诊断的关注,形成医生看病只针对疾病本身,忽视了患病的人。其负面效应是:人文关怀日趋缺失,医患双方情感交流日趋减少,医患关系日趋冷漠,以致在一定条件下引发纠纷。
2.3.2 医患双方的角色意识差异由于医患双方专业分工、专业知识背景差异及各自权益的不同,面对同一个有争议的诊疗结果,存在归因的认识性与动机性偏差。医方的角色意识形成的主导思维是:是否符合专业的标准, 是否是疾病的演化趋势,是否是技术水平与设备性能的问题。患方的角色意识产生的主导思维则首先考虑的是自己的权益是否受损,医方是否有责任,怎样才能获得最佳补偿。医方从专业标准角度归因为正常的诊疗结果,而患者可能归因为医方诊疗的失误或事故,片面追究医方责任。另外,由于医患双方观念上的差异,即医患双方各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维护各自的权利,过分强调对方应尽的义务,引致医患关系的进一步恶化。例如,患者方面主要为求医行为不良、健康期望值过高、不信任的就医心理等;医者方面主要为认为病人不懂装懂、要求过分等。
3 改善我国医患关系的应对策略
3.1 以政策制度建设为基础平台,规范医患关系
一是制定并完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的政策和体系。我国综合国力增强,各级政府应加大医疗卫生保障的投入,制定和完善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全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重点是建设好农村和社区卫生服务,切实维护医疗卫生行业总体的公益性质。二是全面强制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由于医学的未知性、人体的差异性及医疗环节的复杂性,使医疗风险无处不在。政府、医疗机构、患者及保险机构要共同努力来分担医疗风险,全面强制实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减少或降低由医疗风险带来的各方利益损失,共建和谐社会。三是全面推进医院体制和管理机制改革。医院应抓住机遇,进一步深化体制、产权、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为真正实现现代医学模式,为新型医患关系创造更好的环境。
3.2 以法律法规建设为根本保证,约束医患关系
一是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国卫生法律制度建设,自觉维护公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二是进一步加强卫生执法监督体系建设,有效实施《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强化卫生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三是研究制定《医疗合同法》,明确医患双方的权利、义务,既要规范、监督医生的职业行为,又要使极少数恶意钻法律空子拒付医疗费用的患者得到制约。
以上两点内容是以政府部门为主导,笔者不予详细阐述,而重点探讨下面的观点。
3.3 以医患沟通为主要途径,建立和谐医患关系
医患沟通,就是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患者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1]。医疗卫生工作者必须与患者和社会进行全面的沟通,这种沟通不仅是在医疗技术服务层面上,更重要的是观念、心理、社会、经济、制度、法律等层面上的沟通。
3.3.1 语言和行为中的沟通言语沟通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一个重要载体,医务人员必须善于运用语言艺术,如运用得体的称呼,充分利用语言的幽默,多使用称赞的语言,使病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在询问病情时,语言表达要简洁明确,讲究提问的技巧;在解释病情时,使用保护性语言,忌用伤害性语言,不评价他人的诊断与治疗,避免纠纷的发生。同时应重视书面沟通,如重要检查、输血、手术等均应签署相关协议书或知情同意书。行为沟通,首先通过医务人员自身(如仪态、仪容、举止)给病人留下好的第一印象,然后在与病人交流中,通过目光接触、耐心倾听以及微笑的面部表情、合适的肢体姿势,使用这种超语言的方式,有时更能使病人感受到尊重。
3.3.2 机制和制度上的沟通要达到真正的医患沟通,适应新型医学模式的改变,仅仅停留在医务人员这一层面上是不够的,必须从医院管理机制和制度的改革入手,实现根本意义上的医患沟通。随着近两年“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医院管理年活动的深入开展,“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等管理制度正在得到加强,也出台了许多服务举措,如病人选医生;开设“一站式”服务,实行门诊导医,专家门诊的预约;为急救病人开通“绿色通道”;医疗费用进行公示,让病人明明白白就医;发放健康教育资料,使病人能有意识地自我保健;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开设特需VIP门诊或建立公惠医院;在诊疗过程中,进行全程沟通制度:入院谈话制度、重要检查告知、出院谈话制、出院随访制等。在以上措施的基础上,还应引进CRM系统(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即客户管理系统,它是一种以客户(即病人)为中心的经营策略,它以信息技术为手段,对相关业务功能进行重新设计,并对相关工作流程进行重组,以达到留住老客户、吸引新客户、提高客户利润贡献度的目的[2]。它体现了一种增值服务的概念。通过这些制度和措施不仅提高了医疗服务水平,还能有效地进行医患沟通。
3.3.3 环境和技术面的沟通广义的医院环境包括:病房、门诊、庭院环境,设施和设备的配置等,以及医院各类人员的举止、语言、技术和医德等行为,共同构成了医院的整体形象。舒适的环境可以缓解医务人员长期繁重的工作压力,保持心情舒畅,提高工作效率和诊疗效果,减少了因服务态度引发的医患矛盾。同时就病人的就诊环境而言,合理的诊疗流程、优雅的诊室和病房设计、热情的医务人员,都使病人有了归属感,有助于他们安心治疗、早日康复。医疗技术是医院综合实力的体现,也是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基础。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将越来越多的先进科学技术直接运用于临床,使医院整体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医疗水平越高,病人对医院的信任程度就越高。
3.3.4 医方与社会方的沟通由于社会各界与医疗行业信息的不对称性的矛盾日益凸现,且社会各方的维权意识日益增强,医方若不主动加强与社会和新闻媒体的沟通,极易引起误解和纠纷。随着新闻传媒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病人申诉医疗纠纷的途径拓宽,其中新闻媒体如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网站则承担了一部分中间人的身份。作为医院,不仅要与病人作好沟通工作,还要同新闻媒体加强沟通联系,让他们了解事情原委,能客观、公正地进行报道。同时,将医务人员的奉献精神以及医疗知识和技术向新闻媒体通报,加强正面宣传,使社会和公众更加真实、及时地了解医疗工作的现状及医疗的高风险性和局限性,缩小医院与患者间的信息不对称性,减少医方同社会方的沟通障碍。
为改善医患关系,医院管理者们对完善沟通制度、优化沟通方式、加强医患沟通,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江苏省卫生厅郭兴华厅长在2007年2月3日全省医院工作会议上提出:“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是医患双方共同的责任。医院和医务人员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为患者着想;广大患者也要相信医院,信任医务人员,尊重医生的辛勤劳动。”人们有理由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一定能够营造出医患之间相互理解、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的良好氛围,建立起新型的、和谐的医患关系。
[参考文献]
[1]王锦帆.医患沟通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35.
- 上一篇:小学法治教育工作总结
- 下一篇:医院医保基金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