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5:1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想意识形态工作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强化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镇党委认真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和相关意识形态工作要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分工负责的工作格局。一是重点突出主体责任,以党委书记为组长,相关负责人为成员的工作领导组。二是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坚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将意识形态工作分工细化,党委书记带头抓总,分管负责同志抓好各自分工领域,将意识形态工作相结合,确保每名班子成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发挥应有作用。
二、加强理论学习
镇党委高度重视意识形态方面的学习,一是我们镇狠抓理论学习,将意识形态工作与党委中心组学习相结合。二是开展红色教育,七月我们参观了塔子山教育基地,十一月份观看了影片《杨靖宇》感受英雄事迹,增强民族自豪感。三是加强思想阵地建设,镇里和21个村都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三、把握舆论方向,弘扬正能量
镇党委宣传人民群众身边的正能量,通过村里的宣传,发动全体党员,鼓励群众下载使用“学习强国App”紧跟思想教育潮流,利用村里的公开栏、宣传板、条幅等固定宣传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存在问题
全镇意识形态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用结合不紧密
能够坚持学习制度,但在真懂、真用上还有不足,联系实际不够,各站所从事意识形态工作的人员理论功底不足,实践经验有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作有效开展。
(二)阵地建设成效不强
镇文化站书屋作用发挥不明显,图书借阅率不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群众参与度不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提高思想意识
把意识形态工作作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纳入民主生活会、领导干部述职评议内容。
篇2
这两大特点对会计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
首先,高等教育迅速扩充。高等教育不再是一种奢侈品,而是生存的必需品,这使得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全民教育,是被“列入国家发展的重要计划”之中的。因此,如何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满足学生数量激增的需求,这的确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会计教育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这个挑战。
其次,高等教育内容日趋多样化。在世界范围内,在高等教育系统扩充的同时,其内部也经历了一个多样化过程。因为经济发展与日趋精细的劳动力分工密切相关,而高等院校在传递必要的知识和技能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中,知识的作用越重要,社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就越广泛,单一的专业知识结构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在高等教育中,教育内容的多样化、专业的宽博化成为必然。同样地,会计教育也必须满足这一要求。
再次,知识革命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挑战。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和形式的多样化是与知识创新的速度同步的。而我国在知识的创新、吸收和利用方面的能力远远低于发达国家。要跟上全球知识体系的迅速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在获取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方面的差距,高等教育(包括高等会计教育)必须培养学生利用现代技术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最后,市场经济与传统道德观念的冲突。市场经济的核心是经济利益最大化,遵循“低成本高效益”、“少投入多产出”的法则,即所谓的经济理性。但市场经济也同时显现了个人主义和拜金主义,使人们偏好于追逐经济利益,并往往因此而放弃应有的道德约束。因此,如何使学生既受到“财富”教育的经济理性的塑造,又能够成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才,也给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对这些挑战,会计教育应从三个层次进行创新:即知识与技能、智慧与方法以及人格与道德的教育。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智慧与方法是创造的源泉,人格与道德的真谛则在于,只有当人的知识与技能、智慧与创造力等智能因素与人的德性相统一的时候,才会造福社会、造福人类,从而达到个人价值实现与社会福利增进的统一。
一、重构会计“财富”教育体系
二十一世纪,会计将由“核算型”向“管理、决策型”演化,这是与知识经济、数字信息技术社会的发展密切相关的。为此,会计人才培养应符合如下标准:合理的知识结构、清晰的专业思维、成熟的职业观念、坚强的个人心志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制定会计法规的起点、程序和条款,精通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准则和制度框架及其内容;能够结合管理模式变化对新技术环境中的会计控制与管理不断创新;擅长应用财务软件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和开发。满足这些标准的会计人才才是高素质的会计人才,这也正是会计教育产生与引领会计创新的直接表现。
会计“财富”教育所造就的高素质会计人才,首先应具备坚实的专业理论功底和技能,因此,要强调学生“四基”的培养训练,即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能力和基本观念态度。其中,特别要说明的是:基本能力,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1996年在题为《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提出的四种支柱性的基本能力: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基本观念态度,则指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等。因此,在课程的选择上,应选取学科中更基本、更核心的内容,使每项课程之间能够体现上述“四基”的要求,并形成课程之间内在的逻辑性和关联性、相关学科的共性和一致性、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的类似性和逻辑的同型性,使高校会计教育为会计人员终身学习和发展夯下坚实的基础。
会计教育方法也需要有所创新,以顺应知识革命的要求,可以应用“sts”(即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社会society)教育理念。sts教育强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重视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社会生产及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并以此为指导思想组织实施教育。sts教育以问题为核心来组织课程内容,不仅强调了知识的综合,而且突出了课程体系与现实世界的信息交流,这种教育理念完全可以在会计教学中加以应用,使知识通过对一个个问题的分析、解决得以传授,从而培养学生对事物整体结构、功能和作用的认识,以及对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理解与分析,达到对背景状况的综合、对知识内容的综合以及认识问题的多元性(含应用的综合性与方法的综合性)的综合。
按照这样的方式进行会计教育,课程不再是跑道(内容或材料),而是跑的过程本身(发展、对话、探究、转变的过程),从而打破了课程模式的线性发展,即课程不再是线性的、序列性的、封闭的、易于量化的秩序系统。从课程改革的国际趋势看,这种系统将让位于更为复杂的、多元的、开放的、不可预测的系统和网络。这种模式中的关系要素的预测与控制变得较少“有序”而更为“模糊”,在这样的课程结构中,学生和教师通过对话创造出比现有的封闭性课程结构更为复杂的学科秩序与结构。会计教育课程的设置应体现如下几项要求:
第一,会计“财富”教育要反映和接受全球经济发展的变化,整体把握时代变革、知识革命对会计学科体系的深刻影响,顺应会计学科的边缘化趋势,将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增设相关课程或在各专业课程中增加有关内容,反馈经济全球化以及信息技术革命对会计环境和会计自身行为的影响。课程主要有:全球经济环境,信息系统导论和行为科学等。
第二,对原有的会计学专业的课程(计算机应用与网络、经济学、财政金融学、税收政策与规划、贸易实务、会计学各专业课、管理学、数量分析方法、金融工程、专题研究与讨论(主要包括会计前沿问题、政策专题和热门问题)进行重组,并增设人力资源学,会计信息系统(包括:网络化集成管理模式,电子商务环境中的会计制度创新、会计模式选择、会计流程重组、会计信息系统设计以及安全保障),商业传播学(讲述图文和口头的商业传播技术,包括图文报告、商业信函、法律协议和文件及演讲等)和企业政策等。通过会计课程的重组,实现“四基”训练的要求,使学生具备清晰的专业思维和成熟的职业观念;使学生熟悉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制定会计法规的起点、程序和条款,精通我国现行会计法规、准则与制度的框架和内容;使学生能够结合管理模式变化对新技术环境中的会计控制与管理不断创新;使学生能够适应、反馈并解决信息社会、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
第三,设置会计学新专业,专门讲授管理信息系统(mis)、物料管理系统(mrp)、企业资源配置系统(erp)、决策信息系统(dis)的开发;讲授电子商务条件下网络技术的应用、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应用和新型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讲解各种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的应用,教授各种编程语言,对国内外先进的管理型财务软件进行解析、测试和应用,使学生擅长应用财务软件进行系统管理、维护和开发,以培养既懂管理系统和财务会计知识,又具备系统开发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
第四,进行通识教育。这是“世界银行高等教育与社会特别工作组”提倡的一种教育模式,是一种灵活的、以知识为基础的、为未来职业做准备的良好教育形式。相对于职业性或技术性课程来说,通识教育课程的目标是传授一般知识和发展一般性能力,除了个体的职业训练外,它还关注个体的全面发展。其目的是:一个受过通识教育的人应形成这样一些感性认识:在自然科学和生命科学方面掌握数学方法和经验方法;掌握主要的分析形式和调查研究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用到的历史的和定量的技术;熟知人类所积累的一些重要的学术、文学和艺术成就;了解一些主要的信仰和哲学观,在系统地思考道德和伦理问题方面有一定的理解和经验。因此,接受了通识教育的人,才是“受过教育的人”。通识教育包括: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智能素质、人文素质和社会协作素质等多方面的教育。
二、会计“财富”教育要造就会计人才的七大能力
1、 记忆能力。记忆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工作效率和质量,会计人员应有能力将有关方针、政策、制度、法规、准则以及各种标准牢记在心,认真领会与掌握。
2、 思考能力。思考能力是指概括地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本领。会计人员应有能力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并且能够不断地结合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对企业的人、财、物运用进行深入分析。
3、 业务能力。是指在会计制度设计、会计核算、财务分析、会计电算化、网络、计算机、外语等方面的能力。
4、 鉴别能力。是指能够根据有关法规和逻辑判断,区分正确与错误、真与假、是与非的能力。
5、 表述能力。是指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会计人员应有能力简要、深入、准确地陈述会计事项、问题和观点,写作工作总结和财务分析报告等。
6、 决策能力。指在关键时刻进行选择,以求得最佳效益的本领,会计人员在现代经济中已经不再是单纯地进行会计核算,而且还应具备经济预测、经济决策等经济管理的本领。
7、 创新能力。指不断掌握新技术并运用实施的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研究新技术的能力。
三、完善会计道德教育体系
会计道德之所以成为一个重大的理论与实践课题,这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以及经济形式多元化发展的格局密切相关的。经济形式的多元化导致人们价值取向的多元化,使得在价值观方面,无私奉献、公私兼顾、合理利己和极端利己等价值观同时并存,特别是凸现了个人利益和拜金主义,使人们在规避风险、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过程中,偏好于短期利益,忽视长期利益,不关心国家、集体和他人利益,自私自利的贪欲不断膨胀,致使道德滑坡。
会计道德是社会道德的一部分,因而它是由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从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态,其内容同样受社会经济关系的制约。社会经济关系发展了,会计道德的内容及体系也将随之变化而发展。因而,会计道德教育要与时俱进,按照“四基”中的“基本观念态度”训练的要求,培养学生理想与道德观念、纪律与法制观念、民主与参与意识、使命与责任意识,等等,引导学生积极克服、消解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促使思想意识、行为规范合理化,避免急功近利、见利忘义的思想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更高层次的思想品德、价值观念,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形成高尚、完善的人格。
会计就其本质而言是对经济进行确认、计量和披露,使公众通过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进行预测、决策和监督,降低经济成本与风险,以实现最优经济效益。因此,进行会计道德教育,要充分体现会计职业的特征和要求,促使学生形成会计道德品质,进行会计道德实践活动。
朱瑢基总理曾多次语重心长地希望会计工作者要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我们一定要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按照总理的希冀和我国《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应遵循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做人、做事。
1 会计的公正性和独立性。这是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内容,它是处理各种会计关系的基础,使会计关系得以保持均衡,会计报告和报表不受不正当的权势或偏见的影响,为公众各方判断和评价企业会计行为提供有效依据。
2 会计的客观性和真实性。这是会计存在的意义和生命所在,是会计职业道德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3 会计的忠诚性和勇敢性。这是实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保证,它要求会计人员严守企业秘密,尽心尽力,不畏强权,坚持原则。
4 会计的专业技术精神。这是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的要求,它要求会计人员熟练掌握会计及其相关领域中的各种知识,热爱本职工作,努力钻研,精益求精。
会计道德教育具有理论体系的完整性、教育过程的复杂性和实践性。理论体系的完整性要求把会计道德认识、会计道德情操、会计道德意志、会计道德信念和会计道德习惯等基本因素有机统一起来。教育过程的复杂性是指培养会计人员的会计道德品质是极为艰巨的,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反复地教育、感染和熏陶才能形成。并且,会计道德教育必须与会计实践相结合,这体现了会计道德本身“知”与“行”的统一,通过实践来实现、完善和发展会计道德教育。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9思想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