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低保工作风险点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社区低保工作风险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社区低保工作风险点

篇1

一、总体要求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决履行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治责任,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盯住“三类人员”,努力克服疫情影响,编密织牢基本民生兜底保障安全网,确保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攻坚战。

二、工作任务

(一)严格执行农村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落实《省民政厅省财政厅〈关于明确2020年度全省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最低指导标准〉的通知》(吉民发〔2019〕48号)要求,持续推进农村低保标准与扶贫标准“两线合一”。2020年底,我市农村低保标准不低于年人均4000元,确保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水平不低于国家现行扶贫标准;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上年度农村低保标准的1.3倍,完全不能自理、半自理和完全自理特困人员照料护理标准分别不低于我市上年度最低工资标准的30%、20%、10%。

(二)着力做好“三类人员”兜底保障。一是对剩余贫困人口符合条件的完全丧失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劳动能力且无法通过产业就业帮扶措施无法实现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纳入农村低保、特困供养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应养尽养。二是对存在返贫风险符合渐退条件的,落实好贫困人口低保渐退政策,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留足缓冲期,不能急刹车;未纳入救助范围且符合条件的,及时给予救助。三是对防止边缘人口致贫的,重点关注老年人、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以及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人员,用足用好用活兜底保障政策,坚决防止产生新的贫困人口。各乡镇(街)民政、扶贫主管领导及工作人员要密切配合,把“三类人员”核实核准、到户到人、精准对接,明确已保障和未保障但需关注人员名单,区分情况落实救助政策,确保逐户逐人对帐销号。

(三)建立完善监测预警机制。密切关注“三类人员”以及其他存在返贫致贫风险人口的基本生活状况,加强动态监测,及时预报预警,将符合条件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兜底保障范围。一是加强社会救助对象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信息比对,重点关注未脱贫人口和收入不稳定、持续增收能力较弱、返贫风险较高的已脱贫人口以及建档立卡边缘人口中,尚未纳入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范围人员的经济状况信息。二是建立完善本级社会救助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机制,重点关注低收入困难人群,以低保对象、特困人员、临时救助对象数据为基础,汇聚残疾人帮扶、教育救助、住房救助、医疗救助等人员相关信息。三是在对低保等社会救助申请人及其家庭进行经济状况综合评估时,重点关注不符合救助条件但存在一定困难的人员或家庭信息。乡镇(街)、村(居)委会要根据监测预警情况,落实主动发现责任,逐户逐人掌握家庭经济状况。市民政局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救助或转介相关部门;不符合兜底保障条件的贫困人口,由市扶贫部门协调落实其他帮扶措施。

(四)落实落细兜底保障政策。一是强化农村低保兜底保障。及时把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脱贫后返贫人口、新增贫困人口中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等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符合按户纳入条件的整户纳入,符合“单人户”纳入条件的单人户纳入,对其家庭可不再进行经济状况核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按低保政策动态管理。二是严格落实“脱贫渐退”政策。对接受扶贫开发项目取得收入且享受豁免政策后,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我市低保标准且低于我市低保标准2倍的,农村低保家庭可继续享受18个月低保待遇、残疾人低保家庭继续享受24个月低保待遇。继续享受低保待遇期间,低保补助水平逐年按比例递减。渐退期间重新符合低保条件的,自审核之月下月起,终止“脱贫渐退”,按照重新核定后的家庭收入给予差额救助;渐退期过后不符合条件的,经评估后退出低保范围。要精准审慎把握救助退出政策,对已不再符合救助条件的救助对象退出前,必须全面评估退出后的返贫风险,仍有较大风险的可实行“渐退”或通过临时救助保障其基本生活,防止因退返贫、一退了之。三是精准核算家庭收入状况。在认定农村低保对象时,农村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和丧失劳动能力低保对象获得的扶贫项目保底收益和在疫情期间扶贫开发的扶贫特岗、临时性公益岗位的工资性收入,在脱贫攻坚期内也暂不计入家庭收入核算范围。四是严格落实支出核减政策。对因病支出型且有持续重大支出的贫困家庭,家庭年收入扣减个人自负医疗费用后,人均额度低于我市低保标准,且家庭财产状况符合我市规定的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按“支出核减纳入一批”纳入农村低保保障范围,享受一年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并实行年度动态管理。

(五)统筹实施综合救助措施。一是市民政局要完善特困供养服务协议内容,并指导乡镇(街)与特困人员签订照料服务协议以及委托照料服务协议;乡镇(街)负责调查分散特困人员集中供养需求,及时为有集中供养意愿的分散特困人员安排入住机构,坚决避免分散供养特困人员因“失管”“漏管”造成不良社会影响。乡镇(街)要组织开展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精准评估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档次,精准实施照料护理服务。二是发挥临时救助兜底保障作用,及时给予符合条件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临时救助,防止骤贫返贫。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将急难型和支出型审批权限全部下放到乡镇(街),并全部建立乡镇(街)临时救助备用金,有效解决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基本生活困难。三是积极配合卫健、医保、教育、住建等部门,做好救助对象身份认定工作,助力“三保障”工作开展。深入开展慈善助医助学活动,整合救助资源,拓展捐赠形式,持续加大对低保家庭和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救助力度。

(六)加强特殊困难群体关爱帮扶。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关爱服务体系,落实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保障政策,多措并举关爱帮扶特殊困难群众。加快形成信息完整、动态更新的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妇女和留守老人基础数据库,为开展精准关爱、精准服务提供有力支撑。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深入开展贫困残疾人照护服务工作,确保“应补尽补、按标施补”。发挥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协调机制作用,通过发挥相关部门救助制度合力和引导社会组织、慈善、社会工作、志愿服务力量参与等方式,妥善解决特殊困难群体个案性困难。

(七)做好疫情期间社会救助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印发的《关于贯彻落实〈进一步做好疫情防控期间困难群众兜底保障工作的通知〉的实施方案》(吉卫明电〔2020〕191号)。一是建立乡、村两级日常巡查主动发现机制,对于受疫情影响无法外出务工、经营、就业,收入下降导致基本生活困难的居民,积极协助其申请最低生活保障,符合条件及时纳入。二是建立健全救助对象与贫困对象比对机制,至少每月比对一次,按照临贫预警、骤贫处置、脱贫保稳的要求,及时将符合条件的因疫致贫、因疫返贫的贫困人口纳入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范围,消除致贫、返贫风险,做好兜底保障。三是将因患肺炎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和个人纳入临时救助范围,做到当日审批、当日发放救助金。对申请低保和特困人员救助供养的,按照“特事特办、先行纳入”原则,优化简化审核审批程序,在个人承诺前提下,由村(社区)审核、乡镇(街)审批、市民政部门备案,做到当日申请、当日审批,审批后可按我市城市低保标准,先行给予1个月临时救助。

三、进度安排

(一)动员部署、明确任务。各乡镇(街)要严格按照《行动方案》要求,正确理解、把握重点任务,严格按照时间节点,推进工作进度,确保如期完成此项工作。

完成时限:4月底前

(二)监测摸底、比对排查。市民政局、市扶贫办开展数据监测,并将监测发现的人员信息及时反馈各乡镇(街)。乡镇(街)、村(居)委会深入核查监测发现的人员以及当地通过信息共享、日常走访发现的困难人员,做到“不漏一户、不落一人”,及时掌握贫困家庭个案情况和兜底保障需求。

完成时限:6月底前

(三)政策落实、应兜尽兜。乡镇(街)要结合当地实际,按照走访调查情况,按规定程序落实救助帮扶政策,及时将符合农村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社会救助政策以及其他民政帮扶政策的人员纳入救助帮扶范围,依规发放救助资金或提供救助帮扶服务。不符合民政救助帮扶政策的人员,市扶贫部门会同相关部门实施其他扶贫措施,确保贫困人口能够如期脱贫。

完成时限:9月底前

(四)查漏补缺、巩固深化。市民政、扶贫部门要进一步查漏补缺,开展社会救助脱贫攻坚兜底保障专项行动落实情况“回头看”,及时解决发现的个案问题,乡镇(街)要做好应纳尽纳,应兜尽兜工作,确保社会救助兜底保障“不漏一户、不落一人”。

完成时限:12月底前

四、工作要求

(一)提高政治站位。要深入学习贯彻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论述精神,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将社会救助兜底保障纳入重要工作日程,坚决克服松劲懈怠思想和疫情影响,紧盯脱贫攻坚兜底保障目标任务,强化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把兜底保障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直接体现,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二)深化作风建设。要切实加强作风建设,落实各项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确保救助对象精准、因户施策精准、资金补助精准;持续深化农村低保专项治理,巩固前期治理成果,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清理纠正低保兜底、脱贫渐退、临时救助、特困供养等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问题,严肃查处工作中的形式主义、和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问题;畅通社会救助热线,密切关注及时回应群众关切,防范“脱保”、“漏保”,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提供坚强纪律保证。

篇2

我县民政系统干部职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民政局的支持指导下,在社会各界的积极配合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促进社会和谐为主线,以开展民政工作提升年活动为载体,倾力关注民生,切实转变作风,攻艰克难,狠抓落实,各项民政工作水平全面提升,较好地发挥了民政部门在建设幸福中的基础性作用,为全县和谐稳定发展做出了应有贡献。年我们先后荣获全市民政工作先进单位、全县目标责任综合考核优秀单位、综治维稳工作先进单位、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主要工作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会救助体系日趋完善

1、城乡低保工作不断规范。一是建立信息动态管理监控,完善社会救助体系。与县财政局协调,按照上年可用财力1%的比例足额列支城乡低保金各368万元,列支低保工作经费15万元。各乡镇社会救助对象信息录入工作全面完成。二是强化复审工作,不断

加强保障金发放的合理性。3—4月份,我局分五个组对全县城乡低保工作进行了普查,重新核定低保对象。突出抓了核查、评议、公示、审定四个环节。经查,城镇低保取消75户160人,新增45户125人;农村低保取消217户683人,新增254户762人。截止年12月底,城镇低保1832户3111人,发放城镇低保金1126.19万元,月人均补差291元;农村低保3369户10447人,发放农村低保金1282.03万元,月人均补差104元。城乡低保全部实现应保尽保,应退尽退,低保达标率100%。

2、救灾救济工作扎实有效。一是落实各项救灾救济措施。下拨春荒救济款3万元,下拨面粉1000袋、单衣1000套、玉米良种7500公斤。二是完成了迎接国家自然灾害研修班(十五国25名外宾)来我县考察减灾示范社区活动。三是为19户老党员发放灾后重建资金。(每户19000元共计36.1万元)。9月份以来,我县遭遇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局班子领导第一时间分组赴全县10个乡镇(管委会)查看灾情、妥善安置转移灾民,并及时启动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据摸排统计,全县灾后重建户186户,一般修缮户207户,我局及时制定了灾后重建实施方案,确保在市局规定的时限内如期完成重建任务。

3、五保供养规模逐步扩大。按照新标准及时发放供养金,全年为249名五保户发放供养金299.84万元。县五保供养中心居住五保老人112人,集中供养率45%。

4、各项救助工作成效显著。一是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重新修订了《县农村低保户贫困户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加大救助力度。1至12月,农村医疗救助为462人发放救助资金134.23万元,资助农村低保户、五保户参合10185人,50.93万元;城镇医疗救助为48人发放救助资金20.68万元。二是临时救助工作。本着救急解难的原则,执行救助标准。为568人发放救济金52万元。三是教育资助。资助农村低保对象子女共117人,其中,本科77人,大专40人,共发放资助金73.9万元。资助城镇低保对象子女上大学共有41人。其中,本科24人,大专17人,共发放资助金25.3万元。资助双女户、独女户子女共74人。其中,本科44人,大专30人,共发放资助金19.2万元。总计为232名大学生发放资助金118.4万元。

(二)基层政权和社区建设扎实推进

农村社区重点围绕“七室一市”八项功能完善社区建设,已完成60个村的改制和挂牌工作。建成后的农村社区各项管理制度健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申报成立经开区社区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使园区群众的生活服务更加健全。

(三)双拥优抚对象保障和安置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是及时足额兑现抚恤费自然增长机制,全年共为各类优抚对象发放抚恤金555.43万元。为复员干部发放困难生活补助3.65万元。二是对全县优抚对象进行全面普查,为解决优抚对象“三难”问题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三是为19名优抚对象实施医疗救助,救助资金4.34万元。临时救济21名优抚对象,发放救济资金1.34万元,给一名贫困优抚对象发放建房补助5600元。四是为42名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办理了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参保手续,全年参保金额共8.78万元;为一至六级残疾军人报销门诊、住院医疗费11.2万元。五是5月16日至5月30日,联合县中医院抽调业务骨干深入全县10个乡镇为705名优抚对象进行全面体检,并免费发放一些常见病药物。六是及时足额为117户农村义务兵家属发放优待金11.7万元;为291名年满60周岁农村籍退役军人发放新农保优待金10.82万元。七是为102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9.6万元。八是对全县零散烈士墓进行全面普查,并将10名烈士墓普查信息录入民政部烈士陵园信息管理系统,已上报市烈士陵园管理处,为民政部开展的烈士墓抢修工作提供详实的资料。九是组织召开年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招聘工作现场会,解决了去年城镇退役士兵和转业士官安置工作中的遗留问题,确保每位安置对象得到妥善安置。落实军休干部待遇,为军休干部服好务。十是做好涉军维稳工作。对确实困难的重点人员办理了低保,实施了临时救助。对一些不合理的诉求,耐心劝解,化解矛盾,重点稳控。一年来,我县涉军群体相对比较稳定,在省、市部署的几次大的接访中均无籍退役军人参加。

(四)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管理全面加强

1、老龄事业健康发展。一是为全县2720名80周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145.1万元。二是在全县开展“千名孝子”、“百名孝子楷模”、“宜居社区、温馨家庭”评选活动。三是在南新社区、泾欣园社区、陕汽社区三个社区开展了居家养老工作。四是对县上的社会养老福利机构情况进行了检查,严格按照养老福利机构的标准开展工作。

2、福利彩票发行再创新高。

截止12月底,全县共销售福利彩票4166万元,其中电脑票3226万元,完成年销售任务的140.3%,即开票销售940万元,完成年销售任务的125.39%,为国家筹集公益金1200万元。为教育资助、城乡低保、养老服务等公益事业的发展提供了资金保障。

3、民间组织管理工作规范发展。年登记社会团体2个(县环保协会、县诗词楹联协会),登记民办非企业单位19个(泾渭书画院等),登记合格率达100%。对登记在册的31个社团和33个民办非企业单位进行了严格的年度检查,无一例违法开展活动。

4、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共办理婚姻登记6606对,其中结婚登记4045对,离婚登记544对,补发结婚证1161对,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856份,登记合格率100%。

5、救助站管理工作日趋完善。积极开展上街救助工作,确保世园会在我市的成功举办。共接待和劝导求助人员115人次,实际救助85人,男性74人,护送到市救助站11人,护送回家8人,救助流浪未成年人4人。

6、殡葬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下发了《关于开展春季平坟还耕工作的通知》,组织人力对全县平坟还耕情况进行了检查,对行动迟缓的乡镇进行了通报批评。全县共平毁坟头340座,退还耕地1300多平方米。已向县政府呈报了《县殡葬管理办法》,待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

7、区划地名勘界工作有序进行。开展平安边界建设活动,未发生一起边界纠纷事件;对泾河工业园北区新修的12条道路进行了命名,绘制了北区新修道路现状图,经县政府常务会同意,正式发文命名并安装道路标志牌44块,并加强对路牌的维护和管理;及时向县委县政府呈报了《关于榆楚等三个乡撤乡建镇实施方案》,待县委县政府研究后实施。

8、基层民政组织建设全面加强。对建成的10个基层民政工作站,强化业务培训,健全工作制度,保障工作经费,规范档案管理,不断提升基层民政组织的服务能力和水平。

9、积极做好稳控工作。广泛宣传政策,耐心解释答复,疏导思想,化解矛盾,妥善处置问题,加强对困难群众、复退军人的稳控工作,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10、抓好民政综合服务中心项目建设。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积极与县发改委、县建设局等部门协调,完成了土地划拨、设计、招标等,于4月28日开工建设。并聘请有监理经验的人员专门负责施工现场。主体现已完成,工程进展顺利。

11、抓好其他工作。认真做好县委、县政府交办的综治、计生、安保和其他临时性工作。

(五)干部队伍建设卓有成效

1、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廉政风险防范教育,加大重点项目和资金监管力度,加强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有效预防腐败,确保民政干部廉洁自律,确保民政事业健康发展。

2、加强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实行指纹签到,严格考勤、办事制度,规范行政审核审批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举办业务知识培训班6期,提高困难群众诉求件办理实效和答复质量,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在全局开展“立标杆、树形象、做表率”活动,不断加强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能,树立民政部门“高效、勤政、文明”的良好形象。

3、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庆祝建党90周年,组织局机关全体党员干部开展“落实五百爱民行动,争做为民先锋”主题演讲暨唱红歌活动,展示了民政工作者团结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面貌;通过开展以“六个倡导、六个反对”为主要内容的“精神状态大提升”活动,认真落实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进“五个提升”,实现“五个确保”,大力营造“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并先后组织局干部职工观看《建党伟业》、《杨善洲》、《袁隆平》等影片,激励干部职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各项工作中。

二、关于2013年全县民政工作

(一)着力完善提高,进一步提升社会救助体系建设水平。一是积极推进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建设。继续完善社会救助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适时提高保障标准。认真落实《市城市居民低收入家庭认定办法》。立足便民利民,积极推行城乡低保一站式办理、一厅式服务管理模式,推动社会救助工作规范化、精细化发展。二是及时做好专项救助工作。依据新的《医疗救助办法》,逐步将医疗救助范围从目前的低保、五保对象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和低收入老年人。全面开展医疗救助一站式服务,最大限度地为困难群众就医提供方便。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切实做好临时救助、教育资助等工作,及时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三是全力提高五保集中供养率。建立完善五保对象管理台账,开展敬老院星级评定活动。不断提升五保集中供养率。四是扎实做好救灾减灾工作。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减灾机构,明确工作责任。落实救灾资金,按时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抓好冬令春荒救助,确保受灾群众困有所济、住有所居。扎实推进救灾工作规范化建设,坚持减灾与救灾并重、应急与常态并举,积极开展综合减灾工作,加强救灾物资储备,全面提升灾情管理、灾民救助、救灾款物管理、救灾捐赠管理水平,切实增强救灾应急处置能力。

(二)着力扩大民主,进一步提升城乡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水平。一是顺利完成第八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任务。严密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指导,加大督促检查,认真处理来信来访,在保持总体稳定的前提下,确保2月底前全面完成换届选举任务。全力抓好换届选举后的建章立制和村委会干部培训工作,妥善处理好换届选举后的遗留问题,继续推进“难点村”治理工作,不断提高农村基层民主管理水平。二是扎实推进社区管理体制机制创新。认真贯彻中办27号文件精神,力争在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工作者队伍管理、干部待遇落实、社区工作站设置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上有新的突破。深入开展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活动,重点在总结完善社区网格化管理、规范社区各类组织、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度上取得新进展。三是大力实施社区民生工程项目。充分利用部省市实施社区建设信息化和社区服务体系建设的有利时机,继续组织实施社区建设项目,大力改善社区办公和公益性用房条件,逐步改善社区服务管理技术手段,提升社区建设水平。

(三)着力推进社会化,进一步提升社会福利体系建设水平。一是大力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积极落实国办《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规划》,认真开展“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年”活动,进一步激发社会力量兴办社会福利机构的热情。切实加快我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步伐。以继续开展福利机构“管理服务提升年”活动和爱心护理院星级评定工作为载体,不断加强福利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和标准化建设。在养老机构和为老服务岗位中深入开展“敬老文明号”创建活动,进一步提高养老机构管理服务水平。采取积极措施,加大工作力度,重点推进居家养老,推动服务领域由城市向农村延伸,服务内容由基本生活照料向医疗保健、辅具配置、精神慰藉、法律服务、紧急救援等方面延伸。二是全面发展社会福利事业。按时足额发放高龄老人保健补贴,按标准落实好机构供养孤儿和社会散居孤儿基本生活费发放制度。健全救助管理工作网络,夯实各级救助工作责任,切实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以开展“接送流浪儿童回家”专项行动为契机,确保实现城市街面和县城街道基本无流浪儿童的目标。坚持拓展渠道、创新模式、合理布局、挖掘潜力,不断增强福彩的吸引力和发展后劲,确保销售总量比上年增长15%以上。认真实施好福彩公益金资助项目,广泛开展公益活动,扩大福彩影响力。三是扎实推进老龄事业发展。继续开展老龄工作创先评优活动,夯实基层老龄组织机构建设。推进老年人信息数据库建设,扎实做好老年维权和老年优待政策落实工作。深入开展老龄问题调研和宣传活动,组织实施好敬老月系列活动,继续开展“老年宜居社区”、“老年温馨家庭”创建活动和电影巡映活动,积极营造全社会关爱老人的社会氛围。

(四)着力落实政策,进一步提升双拥优抚安置工作水平。一是推动双拥工作社会化。以全国双拥模范城第七次命名为新起点,深入开展国防和双拥宣传教育,加强双拥文化建设,营造双拥工作良好氛围。继续组织好为驻军办实事、解难题工作,开展好重要节日和日常性的双拥活动,推进双拥工作社会化进程。加强与部队的相互支持与合作,不断拓展双拥工作领域,深化双拥工作内涵,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二是认真落实优抚安置政策。根据新颁布的《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兵役法》和《退役士兵安置条例》的新变化,完善相关政策,制定我县实施办法并确保相关工作平稳运行。继续推动建立“普惠”加“优待”的优抚保障模式,探索重点优抚对象基本医疗保障办法,大力推行优抚对象医疗保障一站式结算模式,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医疗难问题。继续做好带病回乡退伍军人的认定和管理工作,落实好农村籍军队退役义务兵养老补助政策。统筹解决安置遗留问题,做好新老制度过渡期间退役士兵安置工作,实现平稳过渡、有序衔接。继续加大退役士兵自谋职业和扶持就业力度,提高教育培训质量,确保有意愿的士兵100%能参加教育培训、参训退役士兵合格率达到95%以上。三是扎实做好军休服务工作。认真落实军休人员两个待遇,做好军休人员接收安置工作。以庆祝党的十召开为契机,以军旅文化为切入点,多形式开展红色纪念活动,活跃军休人员文化生活。以军休党支部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促进服务方式创新和能力提升。

(五)着力规范完善,进一步提升民政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水平。一是推进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改革创新。继续组织开展好社会组织创先争优活动,依托党建提升社会组织发展水平。落实统一登记、各司其职、协调配合、分级负责、依法监管的社会组织管理体制,扩大直接登记范围,对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社会组织实行直接登记,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监管,为大力发展各类农村专业经济合作协会、社区基层社会组织和行业协会提供支持。二是全面做好殡葬管理服务改革工作。要继续推进殡葬改革、加强殡葬管理、监督殡葬服务,巩固好以“推行火葬、改革土葬”为基本内容的殡葬改革成果,加大专项治理和执法检查力度,有效制止乱埋乱葬。落实惠民殡葬政策,坚持不懈做好文明祭祀的宣传引导工作,认真做好清明节和寒衣节期间群众祭扫的接待工作,确保平安祭扫、文明祭祀。三是积极做好区划地名勘界工作。围绕区划重科学、地名讲文化的思路,做好新增道路命名工作。配合乡镇机构改革工作,继续搞好撤乡设街办工作。认真开展界线联检和平安边界创建活动,切实维护边界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秩序,维护社会稳定。四是稳妥做好其他专项社会事务管理工作。持续推进婚姻登记机关规范化、标准化建设,力争在全市首批创建成国家3A、4A级婚姻登记机关。按照部省市要求,开展建国以来公民婚姻信息补录工作并做好联网准备。依法做好收养登记管理工作,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认真贯彻全市慈善大会精神,进一步加强慈善队伍建设,丰富拓展已有的慈善募捐活动,加强慈善文化建设与慈善资金监管,推进慈善事业健康发展。

篇3

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对近年民政工作进行总结,对民政工作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和鼓励,表彰先进,树立榜样,对新一年的民政工作进行展望和部署,意义非常重大。

几年来,全市民政战线广大干部职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围绕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创新中突破、突破中发展,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社会救助水平有新的提高,优抚安置政策进一步落实,社会福利事业有新的发展,社会建设和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专项事务管理工作健康发展,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和谐的良好局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市委、市政府对民政工作是满意的,社会各界对民政工作也是认可的。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为我市民政事业发展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的祝贺!

刚才,民政系统11个先进单位和40位先进个人受到了表彰,部分先进单位和个人介绍了典型经验,市民政局长*同志对全市近三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总结,对20*年的民政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思路清晰,目标明确,重点突出,措施有力,讲得很好,希望认真抓好落实。20*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对今后几年的民政工作非常重要。下面,就今年的工作我再讲三点:

一、突出大局意识,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来定位民政工作

各级民政部门要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清醒认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认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把民政工作放在全局工作中去研究规划,充分发挥民政工作在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的积极作用。

首先,要将民政工作与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相结合。当前全国上下已形成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广泛共识,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省委、省政府提出要建设“和谐广东”,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构建“和谐*”,“和谐”成为主旋律、主方向、主任务。而我们民政工作所涉及的都是与和谐社会密切相关的问题,都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因此,必须紧扣“和谐”二字,以“和谐民政”促

“和谐社会”。我市各级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利益均衡的作用、化解社会矛盾的作用和为民解困的作用,不断探索民政事业的发展机制,大力发展民政各项事业,把贫困群众、老年人、孤儿等民政工作对象的基本生活权益维护好,使他们能享受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社会的公正与公平,为构建“和谐珠海”贡献力量。

其次,要将民政工作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相结合。当前我市正步入加速发展、展翅腾飞的黄金时期。最近召开的市委五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按照五大原则,推进五大创新,发挥三大优势,实施三大战略,将*建设成为适宜生活、适宜创业、富有魅力的特色城市”,明确了我市“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战略、发展目标和任务,也绘就了*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同时,针对20*年的工作,全会又提出了“坚持一个统领、抓好两大亮点、推进三大建设、促进四项工作、实施五项工程”的工作思路。这些工作战略和工作思路的实施必将把*带入一个全新的、更快更好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要立足*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增强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配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推进民政工作上新水平,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为推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要将民政工作与当前的发展现状和形势任务相结合。过去几年,我市民政工作成绩显著、硕果累累。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我市民政工作仍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待加强,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目前*正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时期,但同时又是各种困难和风险的“矛盾凸显期”,人民群众各种利益诉求不断增加,公民和社会组织的民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民政工作任务将日益繁重,对民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因此,新形势下我们一定要站在维护社会稳定的战略高度,按照中央、省、市的全会以及各级民政工作会议要求,团结一心,迎接挑战,不断创新,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二、突出为民意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民政部门与人民群众联系最直接、最密切,我们所有民政工作者必须牢固树立“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把“爱民”、“厚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行为准则,将民政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实现爱民之情、亲民之义、为民之举的重要途径,时时刻刻想着群众利益,关心群众疾苦,为群众排忧解难,进一步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竭诚为广大民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

1、建立和完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建立和完善以城乡低保救助制度为基础,临时社会救济为补充,专项救助相配套,各项优惠政策相衔接的社会救助体系。重点是要继续推行应保尽保,推进农村特困群众救助工作,把低保金、临时救助等按标准及时发放到困难群众手中。进一步健全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加快实施城乡医疗救助。不断加强城市低保工作,加快推进低保对象动态管理和低保工作信息化建设。主动协调、密切沟通、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城乡低保对象医疗、住房、子女入学、法律援助等工作,共同推动低保对象“四难”问题的解决,保障困难群众的根本利益。继续加大救助站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管理的力度,探索流浪儿童救助教育的有效途径。

2、大力推进和谐社区的建设。要将创建“六好平安和谐社区”作为今年的重点工作来抓。按照省委粤发[20*]19号文要求,制定我市推进平安和谐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工作规划和量化考评标准,结合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的开展,全力推进社区建设。要不断改革完善社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基层民主自治。发挥行政机制、互助机制、志愿机制和市场机制在社区服务中的作用,加强社区组织服务用房和社区公益设施建设,特别是要加快福利院、敬老院的建设,提高社区服务水平。培育各类社区中介组织,开展健康有益、丰富多彩的社区服务活动。同时,要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积极推进村民自治工作。引导村民群众正确行使民利,理性表达利益诉求,自觉维护社会安定。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推进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工作的深入发展。

3、加快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要在社会福利社会化上有实际性的举措,积极研究制定“民办公助”的政策措施,探索“公办民营”的新办法,切实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创新发展。加大养老服务社会化示范活动力度,开展家庭寄养工作,探索政府购买服务的新路子。要不断拓展社会救助的资金渠道,充分发挥慈善公益组织的作用,积极探索社会捐助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广泛开展各种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动员社会各界有识之士捐助社会救助事业,保证社会捐助渠道的畅通。

4、进一步加强优抚安置体系建设。要把为军队和国防建设服务的能力提高到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拓宽安置渠道,确保按时完成安置任务。全面抓好军人优待抚恤相关条例的贯彻落实,确保优抚安置资金及时到位。要探索解决好重点优抚对象的医疗难问题。深化退役士兵安置和军休安置工作,切实提高退役士兵安置自谋职业率、职业技能培训率和推荐就业率。抓好双拥工程建设,做好节日期间的双拥慰问活动。继续做好军休干部的服务管理,落实“两个待遇”,加强烈士褒扬和军供工作。全力以赴,巩固双拥成果,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

5、深入推进殡葬改革。通过改革用人制度、分配制度、财务管理制度等,进一步理顺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提高服务质量。要进一步规范完善殡葬执法机构和殡葬服务单位的内部运作和管理制度,加强管理监督,标本兼治,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行业不正之风,提高服务质量。建立殡葬用品市场化运机制,不断改变丧葬垄断经营局面。制定和完善全市殡葬设施布局整体规划,逐步实现全市殡葬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大力宣传先进文化思想,引导群众革除丧葬陋习,推进葬法、葬礼改革,积极倡导文明、节俭、科学的丧葬礼仪和新型的殡葬文化。

6、促进民间组织健康发展。民间组织工作要继续坚持发展与管理并重的方针,分类指导、加强管理、依法行政,促进政府管理力量同社会调节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体系的形成。要按照上级部署和要求,继续加大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符合市场要求的行业协会、公益性民间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培育发展力度,并积极完善配套设施,形成规范有效的管理机制。要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做好不同类型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继续研究行业协会、商会的发展思路,建立政府指导、社会参与、独立运作的民间组织综合评估机制,增强民间组织活力。

7、提高社会事务管理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区域界定、地名服务等工作方式向“服务型”转变,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规范各项工作标准,切实提高专项社会行政事务管理和服务水平。

三、强化服务意识,通过加强自身建设切实提高民政管理与服务水平

民政部门要从组织、队伍、作风、制度、工作方法等方面下功夫,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进一步提高民政部门总体作战能力,为推进各项工作的落实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一是要加强调查研究。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实际情况,找准问题和问题的症结,切实了解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问题,形成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促进工作的提高。二是要加强制度建设。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促进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效能化。三是要加强队伍建设。通过加强学习,加强培训,加强实践锻炼,加强工作研究,切实提高队伍整体素质,打造一支优秀的、高效的、廉洁的队伍。四是要加强作风建设。一定要把行风建设工作作为一项长期任务常抓不懈,强化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勇挑重担,恪尽职守,勤奋工作,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在岗一日、服务一天,树立干净干事的良好形象,形成干净干事的良好作风。五是要加强协调沟通。民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向有关部门通报情况,沟通信息,争取支持和配合,共同把民政事业推向前进。特别是在制定事关全局性的政策措施过程中,需要有关部门配合解决的问题,要加强协调,调查研究,科学论证,确保政策措施的协调统一。

最后要狠抓工作落实。*书记在五届五次全会上提出抓落实的“六个必须”,即必须在思路上高度重视抓落实,必须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抓落实,必须以良好的作风抓落实,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抓落实,必须以科学的方法抓落实,必须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抓落实。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落实,按照邓书记的要求,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认真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以抓落实促发展。

同志们,成绩和荣誉是对过去的肯定,更是对未来的激励,新时期的民政事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挑战,让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民政部门的指导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团结奋斗,不断开创民政事业的新局面,为构建和谐*、促进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继续做出新的贡献。

篇4

以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抓手,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各级政法工作会议和司法行政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维护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三大任务,深化平安、法治和过硬队伍建设,增强执法执业公信力,全面提升司法行政工作现代化水平,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进程营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和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

二、突出社会治理创新,深化平安建设

1、加强人民调解工作。一是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完善县、乡(镇)、村(社区)三级人民调解组织及工作机制,扩大设立医患、交通、婚姻、市场、环保等专业性、行业性调委会,建立环县、环乡(镇)边界联合调解组织,构建全方位、立体型、全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确保“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镇)、矛盾不上交”。二是加强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三调联动”和部门的衔接,确保纠纷调处“联得动、调得好、化得了”。继续深化“三调联动化矛盾,息访息诉促平安”专项活动,完善矛盾纠纷“一月一排查、一季一分析”的工作机制,按季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情况分析报告,为党委政府维稳提供重要依据。三是依法化解矛盾纠纷。对于在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最大限度发挥人民调解组织的优势,引导人民群众依法解决利益诉求,树立人民调解权威和社会公信力。

2、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继续深入贯彻实施《社区矫正实施办法》和《社区矫正实施细则》,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规范化、法制化建设。一是健全社区矫正联系会议制度,完善各部门衔接配合机制,形成社区矫正工作合力。二是全面落实监管责任,实施分类分级管理,进一步扩大GPS手机定位监管,尝试对严管级对象使用电子手铐,防止“人机分离”、脱管漏管。三是严格落实各项监管措施,建立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去极端化”教育整治工作,严防发生重大刑事案件、个人极端暴力案件及。四是严格执法,认真做好社会风险调查评估工作,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估报告,对于不服从监管有再犯罪风险或有严重违法现象的矫正对象,及时启动收监程序,予以收监。五是利用教育基地、社区服务基地加强入矫、日常解矫教育和心理矫治工作,努力提高矫正质量。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落实社会适应性帮扶政策,切实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六是加强矫正机构建设,根据省厅统一要求,积极争取县委政府支持成立县社区矫正局,逐步解决矫正机构人员编制问题。

3、加强安置帮教工作。安置帮教是巩固教育改造成果、帮助刑释解教人员增强“守法免疫力”的重要防线。加强安置帮教信息日常管理,实现刑释解教人员信息库与公安机关人口数据库有效对接。突出核查假身份、假姓名、假地址,确保重点帮教对象无缝对接。深入开展“帮助思想教育转化、帮助培训安置就业、帮助解决实际因难,促使其成为守法公民”的三帮一促和“情暖高墙、关爱孩子”联合帮扶活动,坚定刑释解教人员重新生活的信心,促进服刑人员改过自新。

三、突出民族地方特色,深化法治建设

一是认真探索民族地区法治建设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结合时代特征、民族特色和党委政府的要求,坚持利用传统方式和现代大众传媒相结合,开展好法制宣传工作,让普法从应付考试走向实用,要求每个国家公职人员有一本普法读本,每个农民家庭有一份普法简易读本,县城区内有一个法治文化阵地。二是继续深化法律“进机关、进农村、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进单位”六进活动,组织开展“服务法治”、“服务助改革、助发展、保民生”等主题的系列法制宣传活动,努力使法治精神成为时代的主旋律。三是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法治建设工作机制,适时召开法治建设经验交流会及现场推进会,实现县、乡、村联动推进。大力实施“法制宣传百千万工程”,即:开展百场法制讲座、培训千名农村“法律明白人”、送法下乡进一万户。四是继续抓好民主法治村(社区)建设,在现有基础上,争取用两年时间在全县村(社区)全部建立群众认同、合法、管用、权威的“村规民约”,夯实法治建设基础。五是继续开展依法办事示范窗口创建活动,推进以依法行政为重点的行业依法治理,全面提升全县各级依法治理水平。大力开展“司法公正行”法制宣传活动,打造“文化”的法治品牌。

四、突出提升服务水平,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一是聚力服务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大力开展“助改革、促发展、保民生”法律服务系列活动,围绕农村土地承包、征地拆迁、项目建设、劳动权益保障、就医、就学等涉法难点、焦点问题,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进一步建全法律顾问体系,实现“一乡(镇)一顾问”、“一村(社区)一顾问”的目标。二是注重服务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牢固树立服务为民、执业为民的法制理念,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培养执业良知,提升职业素养,促进依法诚信尽责执业。三是积极探索建立法律服务执业人员诚信分级和公示制度,实现法律服务机构及执业者基本信息公开、诚信状况披露。健全投诉查处和违法违规执业惩戒,全面提高失信成本,让失信者无业可执、违法执业者无处可藏。四是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决不允许让普通群众打不起官司”,要积极争取政府加大购买法律援助服务的力度,使受援对象从低保群体逐步拓展至低收入群体,更多惠及困难群体。积极开展“法援苍生、与你同行”法律援助系列服务活动,深入推进援助公开,落实服务承诺制、首问责任制,开通“12348”法律援助热线,进一步加强法律援助规范化建设,提升法律援助的公信力。五是组织开展司法鉴定行风建设专项活动,深入推进认证认可和能力验证,提高鉴定质量,减少鉴定投诉。六是继续深入开展公证质量年活动,健全完善公证质量指标体系,规范办证程序,完善监督机制,不断提升公证质量和公信力。

篇5

2014年,社会事务管理局将继续立足服务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角色定位,围绕提升园区群众生活品质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化工作内涵,努力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一、指导思想

牢固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高新区“四区一中心”建设目标,抓住建设新材料科技城这一有利契机,立足提升服务水平和强化监管力度两大工作内容,加快各项事业发展步伐,不断改善园区百姓生活环境。

二、工作目标

——确保我区全年不发生食品药品重大事件。

——新建社区卫生服务站一家,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继续保持全区低生育水平,完成市政府计生考核指标。

——深化社区建设,完善三级养老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维护宗教稳定。

——全力推动文体活动开展,确保全年文体市场规范合法。

三、主要工作

(一)以保障园区居民用餐用药安全为目标,开展食药监管工作

1.保障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预防和控制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进一步夯实监管基础,组织餐饮安全宣传教育培训、示范单位创建,大力推进量化分级管理、索证索票及信誉公示栏上墙制度。落实主体责任,督促餐饮服务单位完善措施,强化关键环节的控制和监管,提高食品安全突发事件防控水平及应对能力。加强对高风险食品的检验检测,重点突出对熟食、凉菜、食用油等高风险食品和餐饮具清洗消毒等重点环节的监督抽验。全力做好重大活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保障工作,严格执行聚餐报备制度,强化菜谱审核和留样备查管理,有效防控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深入开展餐饮服务食品安全专项检查工作,依法严惩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发现一起处理一起,适时在媒体上给予曝光。

2.全面实施药品、药械监管工作,防范不合格药品、药械流入市场

全面监管区内2家药品生产企业,重点关注原辅料供应商索证建档、特种药品储存、药品投料生产、出厂检验等各环节。加强药品监管信息化平台建设,发挥药品信息化监管优势,强化药品批发企业和零售药店监管。

组织医疗器械经营和生产企业负责人和质量管理员集中培训2次。全年对辖区内二、三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检查不少于2次,对一类医疗器械生产企业不少于1次,对医疗器械经营使用单位检查不少于1次,监管覆盖面达100%。做好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监测工作。加大对药械类案件的稽查打击力度,健全街道、社区两级药品安全信息员网络建设,推进示范性药品安全街道创建工作。

开展高新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工作,通过“药事服务进社区”、“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等活动载体,在社区、学校、机关企业等宣传、普及食品药品安全知识。

3.履行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职能,积极探索保化监管新思路

实施分类监管和登记备案制度,积极探索“专业监管、企业自律、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的保化监管新路,建立群防群控的社会监督机制。同时加大日常监管和深化专项整治行动,加大失信企业的惩戒力度,发现违规违法,立即依法查处。

(二)以加强卫生综合服务能力建设为目标,开展卫生事业各项工作

1.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继续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继续推进李惠利医院东部院区和高新区公卫中心建设,争取早日投入使用。促成新明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尽快立项。新建聚贤社区卫生服务站。

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全科医生培养工程。制定出台优惠政策,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大力引进区外中级职称以上优秀人才。加强与市级机构的人才合作和交流。

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创建人民满意医疗机构,开展集门诊服务、上门服务、康复服务等为一体的多方位服务,推行便民惠民常态化服务。进一步规范医疗服务行为,继续开展阳光工程,严格收费制度,加强医疗设备和耗材集中招标采购的监管。畅通举报渠道,加强医患沟通,缓解医患矛盾。

2.加强公共卫生工作,重点落实以预防为主的公共卫生干预措施

提升卫生应急工作水平。健全卫生 应急的组织管理,完善传染病疫情报送机制,加强传染病疫情监测、报告管理和预警,及时处置传染病暴发疫情。夯实卫生应急工作基础,强化基层单位应急管理能力建设,加强卫生应急队伍建设,做好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开展业务培训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处置能力。做好防洪救灾等突发事件的卫生应急救援处置工作和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全面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的考核,细化服务和考核标准。

加大卫生监督和执法力度。规范医疗机构执业行为和医疗废物无缝化收集工作,实施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坚决取缔非法行医。加强职业卫生监管,强化对重点职业病的监督检查,严格落实职业健康体检及作业场所检测工作,规范用人单位职业危害因素申报,处理好劳动者职业危害投诉举报事件,继续做好劳动者集中式职业健康体检。加强公共场所健康危害因素监督监测,组织住宿、商场超市及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等重点场所监督抽检,开展游泳场所夏季水质抽检。加强学校卫生、生活饮用水监管。

(三)以低生育水平,高生育质量为目标,开展计划生育各项工作

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维持人口形势稳定。一方面强化违法生育防控措施,促进“红黄绿”分类管理和“五不漏”操作法落实到位,指导街道落实计生管理激励制度,建立区、街道两级联动联系社区制度。另一方面,根据单独家庭二胎政策,鼓励合法生育,有序实施两胎审批,做好优生优育服务。不断提升计生惠民服务,推动“妇女体检常态化、免费取药便捷化、知晓政策细节化”。加强计生干部队伍建设,重点提升计生干部“基本功”。

(四)以“服务民生、促进民利、维护民权”为目标,开展民政、民宗事业各项工作

1.深化城市社区建设和社会组织管理,不断促进社会管理化创新

贯彻落实高新区《关于新形势下城市社区建设若干意见》文件精神,规范社区管理,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大力加强社区基础建设,加快推进社区信息化建设,全面推进社区工作台帐电子化,不断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建立由区社管局和街道负责的两级社工教育培训制度,鼓励社工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考试,不断提高持证率。加快建立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大力培育社区基层社会组织。

2.提升养老服务水平,不断健全区、街道、社区三级养老服务体系

争取启动高新区养老院建设项目。规范现有敬老院的日常运作,强化安全管理,促进集中供养健康发展。贯彻落实《高新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意见》文件精神,建设梅墟街道和新明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以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点,辐射各社区居家养老站。在居家养老工作开展过程中,针对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和老年人的需求不断完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和模式,积极探索更为科学,更为全面,更符合高新区特色的居家养老模式。

3.健全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重点实现“应保尽保”和“应保优保”

充分利用居民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平台,加强救助对象动态管理,配合做好困难家庭住房保障。通过建立低保等困难家庭走访制度,及时了解救助对象信息。加大医疗救助力度,重点推进重大疾病救助力度,提高救助比例。规范救助资金管理使用,科学扩大救助对象。在春节等节日走访慰问活动中,在组织开展日常捐赠、集中捐赠等各项工作中确保做到“零延误”。继续开展“慈善一日捐”主题活动,广泛营造慈善救助工作氛围。

4.推进残疾人事业均衡发展,重点培养残疾人融入社会能力

依托街道居家养老中心和社区居家养老站,继续推进残疾人托(安)养工程。严格落实现有社会保障政策,对丧失劳动能力的成年重度残疾人单独提供全额低保,对特困残疾人发放定额生活补助,对贫困精神残疾人发放服药补贴,对特困残疾人家庭子女和残疾学生发放学费补助,对困难残疾人提供临时救助、医疗救助、居家服务等。依托区内卫生医疗机构,完善社区康复服务网络,逐步实现残疾人个性化的“按需康复”目标,认真做好康复器具申请、申办、配发等康复服务工作。加大对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力度,帮助残疾人提升适应能力,实现稳定就业,鼓励、扶持有能力的残疾人自主创业。

5开展民政专项社会事务工作,重点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及时、规范发放各类优待抚恤金,抓好退役士兵职业技能教育培训工作,做好重大节日的双拥优抚工作。开展婚姻服务大厅现场管理标准化建设,推进结婚颁证宣誓仪式和离婚劝导服务,深化新人新婚辅导项目。加强地名管理,做好地名登记和变更工作。加强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在抓好残疾职工到岗率的同时,坚持对福利企业安置残疾人予以社保补贴,提高企业聘用残疾人的积极性。开展福利企业无障碍设施配套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实惠民殡葬政策。

6. 依法加强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重点稳定民族宗教稳定大局

依法加强对宗教活动场所、宗教教职人员及宗教活动的规范化管理,做好宗教活动场所的年检工作,努力提高宗教活动场所民主管理水平。加强宗教团体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引导宗教团体和宗教界人士发挥宗教教义中有利于社会进步的积极因素,积极参加公民道德建设,促进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加强宗教工作人员对各类的甄别能力,杜绝势力对宗教场所的侵蚀,维护宗教场所的稳定。

(五)以满足居民精神文化和体质健康需求为目标,开展文体事业各项工作

1.保障群众基本文体权益,继续丰富群众文体生活

对新增的文体活动场地和设施进行 统计,及时告知群众,同时督促街道进一步完善文体活动设施,全面排查健身路径器材安全隐患。继续实施“千场电影、百场戏剧”工程,2014全年计划开展电影放映216场,戏剧演出15场。组织开展区域性文体活动1—2次,指导2个街道开展群众文体活动月和全民健身活动宣传月等系列活动。

2.加快建设文体队伍,重点打造精品团队

对我区已有的72支业余文体团队进行走访调研,明确个别特色队伍的发展方向和提升空间,适时给予帮扶指导。积极鼓励基层文体工作者多渠道参加学习,提升文体工作的能力。全年计划开展文体培训1—2次。

3.规范文化市场发展,重点打击相关违法违规行为

加强文化市场日常监管,严格互联网审批和监管,不定期组织文化市场巡查,坚决取缔无证经营游戏场所及非法大棚演出。加强安全监管,防范重大安全事故特别是消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深入开展“净网行动”“扫黄打非”等工作。组织1-2次文化市场经营业主法律法规培训班,定期通报违规案例查处情况。加强对文化产业中违规行为的监管。做好游泳场所安全管理工作,确保不发生安全事故。

(六)以营造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为目标,全面加强自身建设

1.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效果,健全改进作风常态化制度。

围绕反对问题,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委“28条办法”、市委“20条措施”和区党工委“18条规定”。不断完善各项改进作风、服务群众的制度。着力改进会风、文风,减少会议和发文数量。严格执行管委会“三公”经费开支规定,着力控制“三公”经费支出。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级各类学习活动,干部职工学习活动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形式和内容多样化

2.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全面预防腐败。

加强党纪、党风教育,增强干部职工廉洁从政意识。完善政务公开制度,推进决策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层层签订责任状。坚持重大事项集体讨论和民主监督机制,完善和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

篇6

年,要力争实现农民增收新的六大目标:农民异地转移2100人,其中整村搬迁人数占50%以上;农民转移就业6750人,帮助解决农民就业岗位2025个,其中异地转移农民占60%以上;林权抵押贷款余额达到4000万元,其中林农小额循环贷款余额达到2000万元;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实现“即征即保”,农村低保对象每人每月补差不低于10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40元以上;低收入农户中20%以上人均纯收入超过25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国或全省水平。同时,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5272户(批建完成新房比例达到50%),其中农村低保标准120%以下困难家庭危旧房改造1249户,实施危旧房改造23个行政村,力争达到55个行政村。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一个“长久不变”、“两个转变”,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一个“长久不变”,就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推进“两个转变”,就要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家庭经营要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的方向转变,增加技术、资本等生产要素投入,着力提高集约化水平;统一经营要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形成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体系的方向转变,着力提高组织化程度。

二、大力推广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积极建立林权抵押贷款和信用贷款相结合的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推进贷款模式多样化、便民化,逐步实现有林权证就有信用证,并一定三年不变,加快林权抵押贷款“增量扩面”。年,要普遍推行林权抵押信用证贷款制度,结合信用村、信用乡(镇)创建工作积极推进林农小额循环贷款,80%的行政村开展农户信用等级评定及综合授信工作。提高农户资产评估、信用等级评定的科学性,提高授信额度,延长贷款期限,简化贷款程序,优惠贷款利率,授信额度采取“一次核定、随用随贷、余额控制、周转使用”的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林权直接抵押贷款、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担保贷款,满足农村不同群体、不同层次的信贷需求。积极采取“整村评估、户户可用”、“一户评估、其他参照”等简化评估方式。积极探索完善担保公司、龙头企业、林农联保贷款、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村集体组织担保贷款等担保模式,增加林业经营者的融资渠道。

三、推进林地林木有序流转。鼓励林农依法以转包、出租、转让、互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流转林地林木,促进林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经营。年,林地流转率按林地实际总面积力争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加快山林实地勘界,做到林权登记内容齐全规范、数据准确无误,逐步解决人、地、证不相符的问题。年,实地勘界率达到50%,争取2010年全部完成。完善林木采伐审批公示制度,改革商品林采伐限额管理制度,商品林依法实行自主经营、自主销售。认真执行暂缓征收“两金”政策,切实减轻林农负担,增加林农收益。加快林业要素市场建设,各乡镇要建立林权管理服务点,适时引入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森林资源收储和担保,加快森林资产评估分支机构建设。加强林权管理服务机构、森林资源收储和担保机构、森林资产评估机构之间以及与抵押贷款金融机构之间的协同配合,努力提供一站式管理服务。加强流转管理服务平台信息化建设,努力实现县、乡镇和村三级联网。建立健全林权流转纠纷化解机制和各种流转模式的相应工作机制。规范各类林权流转合同,林权流转应签订书面合同。国有、集体森林资源资产交易全部进入政府交易中心,积极引导个体林农林权交易进入中心。

四、促进耕地承包经营权加快流转。尊重承包农民主体地位,鼓励农户依法采取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耕地,年耕地流转率按耕地实际总面积力争比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保障农民耕地流转的收益权,流转收益归承包农民所有。耕地流转不得改变集体所有性质,不得改变耕地用途,不得损害农民耕地承包权益。积极推进农民以耕地承包经营权入股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并提倡统一对外经营,实行保底分红和二次返利,提高农民收益。支持村、组集中连片流转,鼓励长期性流转,因地制宜开展季节性流转。县财政对新增的集中连片流转面积达到50亩以上、流转期限达到5年以上并签订书面流转合同的流出耕地农户每亩一次性奖励100元。各乡镇要建立耕地流转服务机构,有条件的村要建立耕地流转服务站,实行耕地流转登记备案制度,加强耕地流转登记、管理和服务。流转期限超过一年的,应签订书面流转合同。承包方委托发包方统一流转的,必须签订书面委托流转合同。耕地流转合同和委托流转合同文本采用省统一制定的格式。加强耕地承包和流转信息化建设。建立健全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为主要内容的耕地承包和流转纠纷解决制度。

五、大力支持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引导具有较强资金、技术、管理能力的专业大户、工商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受让流转林地和耕地,积极开展规模化、标准化生产。支持各类规模经营主体开展农产品加工、农业观光旅游、农家乐休闲旅游等,拓展农业功能,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对流转5年以上并签订流转合同的,并且经营耕地面积超过50亩或林地面积超过200亩的规模经营主体,允许农地按经营面积不超过3‰、林地按经营面积不超过5‰的比例在经营土地范围内建设农家乐、林家乐、生产管理用房等配套设施,其用地视作农业生产用地,按农用地管理,经县农业或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由乡(镇)国土所协调用地选址,并到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不得改变用途。鼓励各类规模经营主体提升产业化经营水平,重点扶持和发展茶叶加工、竹加工、食用菌加工、果蔬加工产业。

六、提升技术要素对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的支撑作用。积极引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企业共建高效生态农业区域创新平台。积极实施国家及省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科技富民强县项目、农业科研项目和星火计划项目等,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争取列入国家级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计划。进一步完善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健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及分中心,全面推行责任农技员制度,建立健全责任农技考核制度,充分发挥首席农技推广专家、农技指导员、责任农技员的作用。深入实施“农民信箱工程”,进一步加强农业农村科技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七、继续加快山区农民异地转移。以高山远山地区、小规模自然村和地质灾害隐患区的整村搬迁为重点,大力推进整村搬迁,异地转移农户扶持政策继续按照原相关文件执行。县委、县政府继续对完成农民增收六大目标的乡镇给予工作经费补助和奖励。要加快安置小区(点)建设,积极鼓励公寓式安置,促进异地转移农民向中心村、镇搬迁,不断提高城镇化水平。采取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推进安置形式多样化、多层次,促进山区农民梯度转移。对低收入农户等困难群体要探索采取建设简易房安置和购买农村闲置房安置等扶持政策,确保困难群众同步搬迁。以异地转移农民集中安置区为重点,大力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和农家乐休闲旅游业,促进异地转移农民转产转业。年,县财政继续安排各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发展农村来料加工业、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全县来料加工费收入要达到2600万元以上。鼓励工商企业积极吸纳异地转移农民就业,对吸纳异地转移农民就业的工商企业,可在3年内按同等条件和标准享受城镇企业安置下岗职工同等收费优惠政策。加快异地转移尤其是整村搬迁农民的林权抵押贷款和林地、林木、耕地的流转,尤其是要满足整村搬迁农民的林权抵押贷款需求,切实提高山区农民异地转移能力和创业能力。鼓励农业规模经营主体到农民异地转移尤其是整村搬迁地区开展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农民异地转移后续管理新机制,集中安置小区要按照建设农村新社区的要求实行社区化管理,对异地转移农民在就业、就学、就医等方面给予当地居民的同等待遇。积极探索并适时开展户籍制度改革试点,促使在城镇稳定就业和居住的农民有序转变为城镇居民。鼓励异地转移农民自主创业,工商、税务等部门要优惠或减免有关规费。

八、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与流转。完善农村宅基地制度,严格农村宅基地管理,搞好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颁证工作,依法保障农户宅基地的用益物权。推进农村宅基地整理,整村搬迁村农民的旧房除保留必要的村集体生产用房外,要彻底拆除,符合复垦条件的要优先复垦为耕地。年,全县要完成农村宅基地复垦300亩。结合旧村改造、宅基地整理等,积极稳妥地开展农户宅基地置换和流转的试点。鼓励经济条件较好、发展潜力较大、适宜人口集聚的中心镇、中心村,在满足本地居民建房需求的前提下,将闲置宅基地、空置房以及村庄整理盘活的宅基地等调剂给异地转移农民。探索建立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制定激励措施,对“一户多宅”农民、进城定居农民等的闲置宅基地、闲置房,鼓励村集体有偿收回后再统一流转。闲置宅基地、闲置房流转给异地转移农民建房后要及时予以确权、登记、颁证。

九、着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大力推进以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基础、供销合作社为依托、农村信用合作社为后盾的“三位一体”新型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标准化、经营品牌化、管理规范化、社员知识化、产品安全化“五化”建设,着力建成一批带动作用大、市场竞争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允许和支持具备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和承担各项重点农业工程和项目实施工作。加快整合农业产业化、农业综合开发、扶贫等财政支农资金,形成合力,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的扶持力度。县财政继续对新获批的省、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示范性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市场实行相应的奖励政策。完善农信担保网络体系建设和基层农资购销站点布局,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职能。农村信用合作社要加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户购买农机、化肥、种子种苗等生产资料的资金扶持力度。

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着力构建商业性金融、合作性金融、政策性金融相结合,主体多元、功能健全、服务完善、运行安全和适度竞争的现代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人民银行要加强服务“三农”的金融工作创新的政策研究,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参与林权抵押贷款、农村住房抵押贷款和其他支农贷款。农村信用合作社要进一步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充分发挥其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邮政储蓄银行要利用农村网点较多的优势,积极开展小额贷款和林权抵押贷款业务。农业银行、农业发展银行要加大林权抵押贷款工作力度。稳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力争年组建一家。建立扶贫小额信贷制度,开展3个村的村级资金互助组织试点。今、明两年,市、县财政分别按照林权抵押贷款余额1‰的比例对金融机构进行奖励。金融机构对林权抵押贷款和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等实行优惠利率;对低收入农户小额贷款和2万元以下的林权抵押贷款执行基准利率,县财政给予基准利率50%的财政贴息。创新贷款担保方式,扩大农村有效担保物范围,进一步探索农村住房抵押贷款模式,积极探索多年生经济作物基地抵押贷款机制。完善农业政策性保险,逐步加大政府补贴力度。年,在林木火灾保险取得突破的基础上,将全县所有林木列入政策性林木火灾保险范围,并制定林木火灾保险理赔款管理使用办法。建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防范、化解和补偿机制,进一步充实林权抵押贷款担保资本金,并按照上年林权抵押贷款余额5‰的比例逐年提取建立风险补偿资金,风险补偿资金同时作为森林资源收储中心的担保资本金。

篇7

一、大力促进农产品生产流通

1、完善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继续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格;适时研究提出各项补贴资金的整合、使用建议,最大限度发挥好资金的整体效益,促进农业生产发展。

2、加强储备吞吐调节。密切关注重要商品市场供求和价格变化,尽早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提出重要商品价格调控和储备吞吐的政策建议。积极运用价格政策,配合有关部门增加粮、油、肉、菜等生活必需品以及煤炭、化肥等重要生产资料储备。

3、支持农产品市场流通。充分发挥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产流通的作用,运用一定规模的基金,支持设施蔬菜、冷链物流设施和社区平价菜店的建设。继续落实好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供应。加强监督检查,确保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落实到位;规范和降低农贸市场摊位费、超市进场费,对扰乱市场流通秩序的违法违规行为加大打击力度。

4、促进完善储备制度。分品种制定价格调控预案,防止出现价格异常波动,促进建立和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完善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配合有关部门,运用价格调节基金,促进城市人民政府保障猪肉储备规模。

二、高度重视改善民生工作

5、保障农民增产增收。在运用价格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通过整治农产品流通环节价格秩序,使价格上涨的利益更多地向农民倾斜。继续加强涉农价格与收费监管,切实减轻农民不合理负担。

6、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众生活。进一步完善“双低”联动机制,会同有关部门逐步将失业保险标准、最低工资标准纳动机制内容;进一步强化低收入居民基本生活费用价格指数和联动机制落实,达到启动条件的地方,要及时启动机制,及时发放价格补贴或提高低保标准。

7、加大民生价格监管力度。规范学前教育、研究生教育、银行服务、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殡葬服务、考试培训等收费行为;坚决制止旅游景点门票价格不合理上涨,扩大游览参观点免费开放范围。降低中小学教辅材料价格;完善医药价格形成机制,降低偏高的药品价格和医疗收费标准,将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范围扩大到博兴县、无棣县、滨城区、滨州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北海经济开发区政府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加强有线电视收费监管;落实好降低偏高电信资费的各项政策,减轻群众生活负担。

三、加大为经济发展服务力度

8、巩固清费治乱成果。全面换发收费许可证,逐证审核收费资质、收费项目和标准,逐项落实各级收费清理政策,规范收费行为,努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9、积极服务于全市重点项目建设。围绕全市黄大、寿邹铁路和滨德高速公路等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充分发挥价格管理职能,超前谋划,主动协调,贴近服务,积极做好重点项目沿线和区域内地面附着物成本测算和补偿标准确定以及相关价格认证工作。

四、强化价格调控监管手段

10、完善价格调节基金制度。已经建立的县区要抓好征、管、用的规范,没有建立的要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尽快依法建立,切实发挥好价格调节基金扶持生产、调控市场、稳定价格、补贴困难群体的作用。

11、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加快价格监测网络建设,完善价格监测制度,建立健全实时价格监测和应急价格监测系统。研究编制重要商品、重要市场价格指数,加强价格监测巡视及成本调查工作,科学分析判断,及时跟踪、发现、报告、预警价格异常波动问题。

12、强化价格法制建设。抓紧出台《价格调节基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价格监测预警管理办法》、《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办法(修订)》、《服务价格管理办法》。研究制定实行市场调节价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监管办法,规范经营者的价格行为。

13、审慎出台政府提价项目。按照国家和省要求,研究制定相关制度,对价格总水平涨幅较高时,在一定时期内严格控制出台提价措施。重点时段、敏感时期原则上不得出台提价措施,确需调整的,一定要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制定好配套政策,安排好群众生活。

14、发挥成本调查监审作用。以《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条例》颁布实施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成本工作制度,依法扩大成本监审范围,加强对公用事业、垄断行业的成本监审;建立完善蔬菜及特色农产品成本调查制度,探索市场形成价格和收费的成本监控工作,研究有效抑制企业搭车涨价、不合理涨价的方法。

15、合理引导价格预期。建立健全价格新闻披露机制,坚持正面引导,利用新闻媒体、政府网站、新闻会等形式,加强重要商品供求和市场价格、成本信息工作。完善价格舆情监测和信息反馈机制,正确引导市场价格预期。

五、坚决整顿市场价格秩序

16、开展价格专项检查。重点组织对农民建房、检验检疫、婚姻登记、殡葬服务等涉农收费以及化肥价格、粮食收购价格检查;深入开展涉企收费、交通运输价格、垄断行业收费检查;继续开展成品油、天然气、水、电等资源性产品价格检查;加强医药价格、教育收费、银行收费检查。

17、加强市场价格监管。认真贯彻落实新修订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加大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查处恶意囤积、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配合有关部门打击电子交易过程中各类价格违法行为,防范过度投机。

18、推进反价格垄断执法。加强反价格垄断执法研究,根据《反价格垄断规定》、《反价格垄断行政执法程序规定》,依法重点打击价格垄断协议,查处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中的价格垄断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19、规范经营者价格行为。加强市场价格巡查,推进价格诚信工作,逐步建立企事业单位价格信用档案,充分运用提醒、告诫等手段,强化经营者价格自律意识,搞好事前防范。做好价格评估行政许可工作。

六、稳妥推进价格改革

20、推进电价改革。按照国家和省部署,稳步推进竞价上网和大用户直接交易试点;逐步建立科学合理的输配电价形成机制;完善煤电联动机制、可再生能源发电定价机制,改革销售电价分类及结构,按程序择机推进居民阶梯式电价改革;严格执行差别电价和超耗能惩罚电价政策,完善脱硫电价扣减政策。

21、推进油气运价格改革。落实国家成品油形成机制改革政策,完善油运价格联动办法;建立反映市场供求和稀缺程度的天然气动态价格调整机制,逐步理顺天然气与可替代能源的比价关系,规范境内天然气管道运输和门站价格,稳妥疏导天然气价格矛盾。

22、推进水价改革。加大城市居民生活阶梯式水价、非居民生活用水超定额加价制度的推行力度,完善农业用水价格政策。

23、推进环保收费改革。完善垃圾处理收费制度,提高收缴率,降低收费成本;进一步规范污水处理收费行为;会同有关部门继续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工作。

七、深化价格公共服务

24、深入调查研究。围绕稳物价、保民生,研究强化服务的具体思路和办法;围绕调结构、转方式,对制约发展的突出价格矛盾加强调研;围绕优化环境、减负增效,强化在清费治乱、深化价格公共服务等方面调研;围绕缓解企业“两头受挤”矛盾,探索发挥成本调查、监审职能优势,指导帮助企业加强内部管理,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25、维护群众价格权益。畅通价格维权渠道,充分发挥“12358”价格举报平台、价格阳光政务热线、价格门户网站和网络问政的作用,做好价格投诉、举报、咨询以及价格宣传等工作;加大行政调解力度,扎实开展价格纠纷调处和价格鉴证援助工作,为群众维权提供有力支持。

26、强化价格认证服务功能。大力加强价格认证服务司法、服务政府、服务社会、服务系统的职能建设,做好公检法机关、纪检监察机关查办案件涉案财物价格鉴定工作,推进涉税财物价格认证业务,加强价格认证机构建设,提高服务成效。

27、继续完善价格公共服务网络。继续推进“数字物价”建设,加快建立移动终端商品价格采集系统建设,密切与农户、社区以及大型超市、批发市场的对接;做好与省试运行的药品价格管理服务平台对接工作,逐步实现价费网上审批;在搞好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工作方案,争取在利用组织部门党员远程教育网络为“三农”提供价格服务上取得新突破。

八、加强物价工作机制和队伍建设

28、提高物价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研究采取加强素质能力建设的制度措施,健全完善学习制度,养成良好学风,提高学习成效。开展技能竞赛、读书演讲等活动,适时组织开展各项专业培训,着重提高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把能力素质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重要标准,完善学习考核制度。

29、强化各项工作落实。强化责任,形成合力,既要注重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又要注重系统上下的相互协作,调动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加强督查督办,对各项工作进行任务分解,明确完成时限和责任,建立台帐,跟踪进度,及时反馈,全面评估政策执行效果。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支持,为完成各项物价工作任务提供可靠保证。

30、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价水平。加强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和集体讨论决定的价格决策程序,严格落实价格听证制度。加快价格政策文件清理,坚决废止或修改不合法或不合理的政策文件。完善价格执法程序,梳理依据、细化流程、明确环节和步骤,科学合理细化、量化并规范价格行政裁量权,加强执法评议考核,严格落实价格行政执法责任制。做好价格行政诉讼、行政复议工作,强化价格依法行政督查。

篇8

“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心得体会

按照市委开展“三进三同”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的要求,我采取以一家农户为住点,集中多个院落、多个村开展走访调研的形式与基层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在10余次的深入走访活动中,我坚持做到事先不踩点、事先不打招呼,临时选点,希望真实地感受群众,也希望让群众真实地感受干部,达到听真话、办真事、促和谐的目的。通过活动,有了一些肤浅的认识和体会,现拙笔如下:

一、几点体会

体会之一,群众身边无小事

我在××镇××村三社走访时,看见农户卿志国身体多病,家住破土墙房,仅有的四间房中完整的仅两间,且人畜共居,家中的灶台、床等设备和生活用具都已陈旧破烂,此情此情,令人悲怆。我情不自禁掏出了身上仅有的几百元钱交到他手上,却令其失声痛哭。在场的工作人员、村社干部和群众也纷纷解囊相助,那一刻,我流下了泪水。

在××镇××社区走访中,真实感受了贫困家庭学生上大学难的无奈和苦涩。该村特困学生李夫以627分的高分考取了重庆大学,但因家中爷爷瘫痪、父亲患有精神病,全家人的唯一收入全靠在外打工的母亲,无法凑齐上学学费。一家人整日唉声叹气,愁容满面,李夫同学更是终日以泪洗面,意志消沉。我当即表示,从县解困助学基金中拿出1万元资助他,令其泣泪而谢。

在××社区,我还走访了解到一名叫张开洛的老上访户,据说是因1983年计划生育结扎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1984年以来坚持到县、市上访,提出的赔偿要求也非常高,一直被一些基层干部视为无理取闹。通过认真调查,我认为,当年的男性计划生育结扎,多少带有强制性,也的确由于手术的原因,造成其丧失劳动能力和部分生活能力,政府应该负有一定的责任。我当场给予答复:一是由县计生委带领张开洛到重庆指定鉴定机构免费进行一次复查鉴定,如果是因为计划生育结扎留下后遗症,政府将按相关政策给予赔偿;二是张开洛家庭条件经民政局调查核实确实不符合农村低保标准,但考虑到其独自一人生活,由县民政局解决每月150元特殊救济金;三是由××街道妇联、村社干部参与调解夫妻二人之间矛盾纠纷问题。面对这个结果,张开洛连声说:“感谢党和政府,我决定不再上访!”。一起24年老户问题得以圆满解决。

每一次走访,每一次为群众解决一个问题,每一次听到群众感谢的话语,都让我深深地感叹,平时我们认为这些都是小事,但群众觉得这些都是为他们解决了天大的事。平时这些钱对于我们的机关干部算不了什么,也做不了多大的事,但它却可以让群众解燃煤之急,让他们感激涕零。同志指出:“群众利益无小事。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和实际困难的事情,再小也要竭尽全力去办。”对照这句朴实无华的话语,我觉得我们的党员干部都应该好好反思,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的一些干部一遇到群众存在的具体问题或实际困难,往往视而不见,能躲则躲,能推则推,使一些急需得到帮助的群众显得是那么的无奈和无助。我想,这些至少表明我们一些干部心中装着群众还不够,群众工作还有死角,还有不落实的地方。老百姓过日子无非就是衣食住行、升学本就业、求医看病等,这些看似上一桩桩小事,事实上都是事关群众切实利益的大事,我们的各级干部必须要树立群众身边无小事的观念,多深入寻常百姓家,把解决好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做为基层的“国家大事”,这才是践行党的宗旨的生动具体体现。

体会之二,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在去走访××街道××社区的途中,几名群众意外出现在我的车前,并跪在公路中间要求解决问题,据说是社区干部协调解决天燃气遗漏污染农田赔偿不公。经查,尽然是社区干部作风霸道并贪、占小便宜,侵吞农民应得赔偿款项2万余元,我不仅为我们少数基层干部的作风和作为感到一丝悲哀。事后,虽然处理了违规的干部,但我心里久久不能平静。这本是一起干部为群众办的好事,却因个别干部党性的不坚定变成了影响干部队伍形象的坏事。

在走访龙集镇清河村的时候,恰逢该村正在召开党员大会罢免一名村支部委员,该委员进入班子后,不做群众工作,不深入群众了解关心解决问题,只顾自己找钱,心中根本没有群众。对该同志的罢免,我感到很欣慰,表明群众的民主意识在增强,群众需要什么样的干部他们心中是有数的。

这两起案例中的干部分别因其胡作为、不作为被群众拉下了马,这使我深深体会到,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些干部总是认为群众文化素质低,在履行自身职能职责中,可以蒙骗群众,贪占小便宜,可以不办民事,只顾自身利益,殊不知群众眼睛是雪亮的,对于干部的一言一行,干部作风和业绩的好和坏,群众心中是有一杆公平砰的。

体会之三,群众是朴实无华的

在与群众共同劳动中,虽然我因多年未参加农村

劳动而显得笨拙,但从群众真诚的话语和满意的笑容中,我从内心来说,深深受到了冲击。“你们是都是干部,不管你们是何身份,能来和我们拉家常,能尽力为我们出主意想办法,我们心里就亮堂多了,踏实多了”,这是杜家坝社区群众樊登模一句感慨之言,朴实而又深邃,我深知这句话的分量,老百姓其实并不看重我们是否能做得来农活,也并不期望干部能为他们做多少事,他们真心希望干部能时常在身边,能与他们面对面的沟通。

在我们看来并无多大收益的农作物和畜禽种养殖,农村群众却不懈努力地渴求和使用新的科学技术,依然在那微薄的土地上一锄一锄的不断耕耘着,依然围着并不成规模畜禽一勺一勺地喂养着,为了什么?当你围座在农户餐桌上就知道答案了,他们用自己喂养的鸡、老腊肉、自己种的小菜招待你,还会给你介绍,这些都是地道的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这是一种劳动收获后自然流露的喜悦,也是对客人最好的招待,你真会为这种淳厚的民情和朴素的民风所感动,也会真切地感受到分享劳动果实的快乐。其实,这一锄锄、一勺勺的平凡举动中不正体现了踏踏实实、永不放弃的可贵精神吗?不正是我们工作、学习所必须的精神吗?我认为,用这种精神指导我们克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困难,用这种精神不断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即便在自己有限的工作历程和天地里,即便是成功失败,只要不懈地努力去做了,相信总会体会到播种和收获的喜悦。

二、几点差距

通过这次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我清醒认识到,对照实践群众观和党性要求,我们的一些机关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向群众学习不够。在学习中,一些领导干部总是拘限于书本和理论学习,认为自己是从基层一步一步锻炼走上领导岗位的,方方面面都比群众强,没必须向群众学习。在制定决策、计划或决定时,习惯于凭自己的阅历和经验出主意、起办法,没有根据形势的变化去开展慎密的调查研究,没有深入地听取群众的意见,集中群众的智慧,没有认真去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和办法,缺乏“眼睛向下的决心”和“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往往造成好心办不了好事,群众并不领情的尴尬局面。

二是同群众劳动不够。现在,一些领导干部的调研活动也比较多,但却严重存在“浮在水上的瓢”的现象,热衷于迎来送往,图形式,讲排场,根本没有深入老百姓听他们的心声,反而给基层添了麻烦,真正扑下身子,深入农村加强劳动锻炼的也就少之又少了。也由于劳动锻炼的不够,一些干部在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方面的意识也有所淡化,在面对繁难重工作任务时,难免就会有怕苦怕累逃避思想,缺乏百折不挠、攻坚克难的韧劲。

三是知群众冷暖不够。一些干部在抓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在没有认真地去思考群众盼什么,需要什么,没有用心帮助他们解决工作上、生活上的一些实际困难。有的领导认为,还有这么多的下属基层干部,有他们去关心群众的冷暖就行了,有他们汇报情况就行了,自己督促过问一下就尽到责任了。另外,一些镇(街)主要领导多住在县城,“走读”风现象较为严重,除每天应付完工作外,哪还有时间深入关心群众的冷暖,正如网友所评说的“现在交通方便了,反而离群众远了;通讯发达了,反而和群众交流难了;干部文化水平提高了,群众工作的水平非但没有水涨船高,反而降低了”。一年到头,总有群众带着问题要直接见主要领导方肯罢休,一定程度也说明一些领导到基层知群众冷暖太少了,也致我们的接访活动多少有些被动。

四是为群众解难不够。近年来,在访贫问苦、稳定等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方面,我县各级部门和单位通过开展“333”惠民工程、建立群众“解难助困”基金等政策措施,为群众做了大量实事好事。但是从群众的期盼和愿望来看,干部中仍然存在作风不够深入的问题,一些领导干部认为只要把工作部置下去就行了,缺乏跟踪督促检查,缺乏亲力亲为地狠抓落实的精神。对于群众提出的劳动力缺乏、贷款难、化解种养殖业风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报销难等问题,一些干部没有过细去做群众解释工作,没有真心实意去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对如何做好思考不够,措施办法还不多。

三、几点思考

同志当年提出干部参加劳动是个好主意,适当参加劳动,一可以了解基层;二可以增加与民众的接触;三可以锻炼身体;四可以掌握劳动技能,六防止产生官僚......,好处很多。市委提出的“三进三同三个一”党性作风实践锻炼活动正是这一论述的生动体现和具体实践,这也是我们在新时期需要长期坚持的一种好思想、好作风。下一步,我认为我们应该坚持从三个方面践行好群众观。

一是深入察民情。群众是最真诚的朋友,朋友之间才能说真话、知真情。在以后的工作中,每位党员领导干部都应改变关门坐堂式、走马观花式的调研方式,每月抽出一定时间,走访1-2个院落或村(社区),深入基层倾听人民群众的呼声,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意愿,真正把握群众的冷暖疾苦,掌握群众生产生活的真实情况。同时,通过向群众公布个人的电话号码、设立公开信箱等,建立为民直通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另外,坚持落实好“三级承诺知晓制度”,将本单位的工作决策和部署告知群众,接受群众监督并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广泛集民智。群众是最优秀的智囊团,是推进工作和事业的强大力量。作为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从思想和行动上做到尊重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摆正位置,放下架子,甘当群众的小学生。要坚持每年到农户家中住上一周,劳动一周,拉近与群众的距离,消除群众的疑虑,就本单位的决策思路特别中事关群众利益的问题与群众交换意见,同时,邀请各方面的群众代表参加常委(党组)的各种决策会议,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最大程度上做到符合民心民意民愿。

篇9

一、20*年工作情况

经过一年努力,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235万人,较去年底增加9万人,人口覆盖率达87.5%。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65万人,较去年底净增5.75万人,城镇医保覆盖率超过小康目标。市直参保人口67.53万人,较去年底增加近5万人,覆盖率达92%。市区5.9万名老人和8034名救助对象通过政府资助进入医保体系,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全市征缴各项社会医疗保险基金10亿元,比去年增收1.3亿元,增幅15%,其中当年基金收入9亿元;当年实际支出8.3亿元,结余0.7亿元。基金支出在预算范围内,结余率适中,运行总体良好。市直全年医保基金收入5.21亿元,其中,当年收入4.45亿元,非当年5625万元,收入增幅12%;全年基金支出4.47亿元,比预算增长23%。征收城镇退役士兵安置保障金714万元。按时上缴管理费20万元。

(一)以优化提升为目标,医保政策体系实现新完善。修订完善《社会医疗保险暂行办法》和《医疗救助办法》,既是对五年多来政策体系系统地梳理完善,也是对医保制度的又一次宣传推动。从4月份开始,我局牵头开展为期两个月的“调研月”活动,分课题组织力量展开调研。先后召开20多个场次300余人的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这两个办法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将从明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样,经过完善提升,我市多层次社会医疗保障体系就由“社会医疗保险+社会医疗救助”两个文件构成新的框架。同时,进一步调整完善居民医保政策。作为全国较早实施该项制度的城市,今年以来,按照国家和省关于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保制度的意见精神,加快政策调整完善步伐。其中,筹资标准今明年已分别提高到150元、250元,门急诊补偿比例从20%提高到40%,住院费用全年最高补偿提高到15万元,综合补偿率由原来25%提高到50%以上。市区财政对参保学生少儿均给予补助,让他们也享受到了“普惠”。各辖市均出台和实施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办法。此外,对农民工及其子女参保缴费、享受待遇等作出意见规定,特别是明确参保农民工在外务工期间发生门急诊医疗费直接按规定报销,不降低报销比例,较好地维护了农民工权益。

(二)以推进小康目标为重点,医保人口覆盖实现新扩大。加大政策推动和行政推动力度,通过动员参保、监察推保、多形式助保等各种途径,多措并举、强力推动参保扩面。一是以医保小康指标监测分析为抓手,同步推动各地开展扩面工作;借助全市社保扩面征缴有利形势,与养老保险同步推进医保扩面。二是在去年实施“人人享有医疗保障”工程的基础上,建立反推倒逼机制,通过抽样调查和全面摸排,动员未保人员参保;强化稽查稽核,将参保登记信息与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息比对,实现登记最大化;将人员参保缴费与就业登记、劳动合同鉴证信息对接,实现登记参保到户、缴费管理到人。三是重点抓好环卫工、出租车司机、保安等特殊群体以及建筑、餐饮行业用工人员的参保工作;对断保人员进行梳理分析,采取不同措施激活续保;同时,落实农民工医保专项扩面行动,进一步推进农民工参保。

(三)以社区配套政策为抓手,基本医疗服务可及性实现新增强。将实施和完善医保制度与充分利用社区卫生服务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实施包括社区定点、优惠支付、提高医保待遇、服务减免、药品“零差率”政策、健康管理、付费制度等一系列医保配套政策,引导参保人员到社区就诊。特别是对药品“零差率”政策,4月份组织第一轮集中招标,平均中标价即降为零售价的52%;医保部门通过巡查、抽查等方式,重点对零差率等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确保各项社区配套政策落到实处,使之受惠于民。社区配套政策运行一年以来,其政策导向作用越来越明显:全年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就诊人数估计增长51%以上,医疗费用增幅54%(不含“零差率”补贴),其中慢病病人就诊量上升2倍以上。社区机构出现了就诊量和费用同步快速增长的好势头。居民选择社区门急诊的比例超过35%,对于把常见病多发病解决在基层、切实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起到了积极作用。

(四)以可持续运行为导向,医保制度运行质量得到新提高。按照“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开展教育,加强防范”的思路,认真做好“社保基金审计年”各项工作。在基金管理上,完善核算管理办法,强化运行分析和监控;推行申报基数职工签字认定、参保单位先行公示等新举措,采取日常、重点、专项稽核等办法,确保基金应收尽收,稽查面超过参保单位总数的30%;以医疗行为监督和医药费用结算为切入点,完善以“就诊人头”为核心的付费办法,提高基金使用质量和效率。预计全年,参保人员医疗费用增长12%,其中个人支付增长4%,基金支出增长13.5%;二、三级医院医疗费用平均增幅8.88%,医务所室平均下降10.4%,定点药店增长3.8%,社区增长54%;医保基金用于社区药品“零差率”补贴1000万元,既较好地控制了参保人员个人支付费用增长,又使大部分参保群众享受到了医保实惠。

(五)以经办能力提升为主线,服务平台建设取得新进展。一是努力打造新的服务平台。市区启动社区平台建设,所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保信息系统联网,逐步将医保经办服务向社区延伸,从而使参保人员既看小病不出社区,办理医保事务也不出社区。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增加医保病历购换服务,完善了辖管人口的医保和健康档案,为老年人、慢性病人、医疗救助对象实施健康长效服务。以“访老问医送温暖”为主题,开展向退休人员“发一封慰问信、送一张医保联系卡、发一份宣传资料、搞一次免费体检”的“四个一”活动,其中,组织社区卫生机构分两批为10万名参保退休人员免费健康体检。首批已有3万多名70岁以上老人享受免费体检,受到退休人员的极大欢迎。二是强化和改善对外服务。对医保经办事务进行一次性告知,公布举报电话和投诉渠道,接受社会监督;拓展医保网站功能,初步实现缴费工资总额网上申报,方便了参保单位和经办人员。与相关单位协调,下调定点医疗机构原协定的月通信使用费,平均降幅30%;取消医保卡挂失费用,减少群众支出20万元。三是加强经办机构自身建设。按照练好业务、干好事务、搞好服务的要求,规范基础管理和服务流程,大力强化经办能力与服务建设。特别是在服务大厅,建立ab工作制等一系列创新办法,推行阳光服务,努力做到窗口一站式、告知一口清、咨询投诉一拨灵,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四是加强医保理论研究和宣传信息工作。继续与镇江日报联办医疗保险专版,全年出版52期;全年编印《社会医疗保险》期刊12期;对外宣传报道及理论研究文章省级以上40多条。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按照“全面达小康,建设新镇江”的总体要求,实施辖市联动:句容推行“医保普惠工程”,建立实施城镇居民医保制度,首次实现制度全覆盖,当年新增居民参保3.6万人;丹阳紧扣小康目标实现,3000多名残疾人和近万名医疗救助对象参加医保;扬中创新思想理念、方法制度和管理机制,积极扩展社会医疗保险的内涵和功能。一年来,我市先后两次在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性大会上介绍交流工作经验,推进医保制度改革的做法和成效受到国务院领导的充分肯定;央视《新闻联播》、江苏卫视、中国劳动保障报、新华日报、扬子晚报等媒体均在头条或显著位置全方位宣传了我市医保制度的改革实践,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改革报来镇进行了专访;全国各地先后有94个城市1100多人来我市学习考察。医保经验进一步推向全国。

二、20*年工作总体情况

对照十七大关于“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努力使全体人民病有所医”的基本任务,对照市委“把改善保障民生作为发展根本取向”的总体要求,明年我市社会医疗保障工作将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需要我们立足新起点、策应新形势、实现新突破。为此,全市医保战线要全面落实十七大精神,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和改善保障民生的总体要求,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人享有医疗保障”,进一步深化“人人享有”的内涵,不断提高医疗保障待遇和群众健康水平,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矛盾,为在更高水平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提供更为优质的医疗保障环境。力争至*年底,全市社会医疗保险参保242万人,提前实现“十一五”末全市社会医疗保险人口覆盖90%以上的目标。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要突出抓好四方面工作:

1、以“两个办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推进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和落实。《镇江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和《镇江市社会医疗救助办法》是我市新形势下多层次医保体系的制度框架。围绕两个办法,要重点落实:一是进一步突出“全民”医保,落实好关于外国人参保、非全日制用工人员参保、持有本市暂住证的非本市户籍人员、农民工等各类群体的参保规定;进一步简化险种安排,按照从业人员参加的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和城乡居民参加的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两个基本层次,努力做到“应保尽保”。二是改进和延展个人账户功能,鼓励参保人员积累个人账户资金;同时进一步研究探索二级个人账户的功能拓展问题,尝试制度外保障;包括补充险种在内的各险种面向全体城乡居民开放后,鼓励和动员更多的单位和个人在基本险的基础上参加补充险,提高保障待遇。三是降低医疗保险的参保“门槛”,研究失业人员个人领取的医疗费补贴充抵应缴纳的基本医疗保险费问题,继续给予农民、未就业登记人员参加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缴费照顾政策,用好对5060人员参加居民医保财政补助倾斜政策。四是进一步提高参保人员保障待遇:统账结合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封顶线由3万元提高到5万元;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肾透析、治疗癌症的费用,医保基金补偿比例由40%提高至50%;救助对象住院费用年个人支付超过500元以上部分,救助资金补助比例由50%提高到60%。我们将以“两个办法”的实施为契机,按照“制度边界取消、政策间联接贯通”的思路,进一步整合、完善制度体系,优化整合险种,研究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救助制度之间的衔接问题,满足群众多元化的保障需要,减轻参保人员负担。

2、以提前实现医保人口覆盖“十一五”目标为动力,进一步提升全市医疗保险的人口覆盖。人人享有医疗保障既是一种制度安排,也是一个工作推进的目标。扩面工作不仅是医保制度改革完善的基础,也是建设更高水平全面小康的要求。在工作推动上,要进一步研究制定激励约束办法,完善对各地医保经办工作的考核,调动有关部门和基层单位积极性,加快扩面工作进度,力争明年底提前实现全市医疗保险人口覆盖90%以上的目标。抓住《劳动合同法》、《就业促进法》实施和《社会保险法》即将出台的机遇,进一步强化扩面宣传,做好参保动员工作。利用劳动监察力量,发挥稽查稽核职能,抓好“应保未保”、非公组织、灵活就业人员等扩面空间,借助和调动基层力量推进扩面工作。关注农民工参保,突出重点,采取灵活政策,推进建筑、餐饮、服务等行业的民工参加医保。进一步加强居民医保工作,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作用,通过政策引导、行政推动等措施,尽可能地推进城乡居民参加医保。认真落实对重病、特困、低保人员的医疗救助政策,把他们全部纳入到医保体系中来。要坚持各类群体的“无缝覆盖”,推动实现从“广覆盖”到“全覆盖”。

篇10

一、社会保险参保情况

截至2011年6月底,区参保企业12256家,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211861人,新增1385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27.0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44762人,新增9930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3.65%;参加生育保险97347人,新增722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4.56%;参加工伤保险218058人,新增157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57.77%;参加失业保险104430人,新增9508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35.83%;参加城镇居民医疗保险68541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06.83%;参加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58122人,其中参保缴费30611人,享受基础养老金27511人;全区共有48871名被征地农民纳入社会保障的范围,其中参加生活补助24608人,参加基本生活保障1693人,已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22570人。

二、主要工作的开展

(一)社保扩面

1、加强《社会保险法》的宣传培训工作,以此推进社保扩面。上半年,面向社会有计划、分层次做好《社会保险法》贯彻实施前的宣传培训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加强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和业务知识的普及,促进区社保扩面。2月21日至25日,会同区企业联合会举办5期企业社会保险政策法规宣传培训班,区鞋业协会、服装行业协会、餐饮业协会等28个企业协会的330多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参加了培训。同时,积极开展《社会保险法》宣传活动,5月22日在双屿中国鞋都与人事劳动局、总工会进行《社会保险法》宣传活动,向广大外来务工人员进行普法宣传,并就劳动保障政策法规有关问题进行现场解答。

2、以缴费工资申报和年检工作为抓手,有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工作。通过缴费工资申报、社保登记证年检、企业评优评先和社保网上申报业务,多举措并进,促进社保扩面。据统计,目前实行网上申报业务单位有7588家。同时,今年4月份启动2010年度社保登记证年检工作,现有3500余家单位进行年检。

(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

1、扎实推进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在去年初实现60周岁基础养老金百分百发放,并做好45-59周岁人群参保缴费工作的基础上,今年重点开展了对16-45周岁人群的参保缴费工作:

一是2月份召开区各街道(乡镇)劳动保障所所长和街道(乡镇)分管领导参加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座谈会,部署今年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任务。二是3月份组织区社区(村)劳动保障协管员300多人举办5期培训班,并对培训人员进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知识测试。三是4月份协助区政府召开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推进会。四是5至6月份重点赴藤桥和双屿、仰义等地指导业务,督促工作。

2、继续深化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在做好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工作的基础上,根据温政办〔2008〕170号文件精神,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截至5月底,由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转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累计12705人。此外,对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展开认真调研,并形成调研报告。

(三)医疗保险

1、精心组织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居民医保市区参保对象大多数集中在,参保人数近1.7万人。由于这一参保群体年老体弱、经济状况和文化水平都较低,为做好这项工作,精心准备,专门设点咨询,印发宣传单,通过《今日》等报刊加强宣传,对街道劳动保障所工作人员集中培训和指导,确保制度顺利实施。制发社保卡4千余张、门诊证历近2万本。同时,2至3月开展了居民医保成年居民免费健康体检工作,据统计,区参检成年居民有5492人。

2、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监管服务工作,监管服务实现互动。目前,区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共有33家,其中医院20家,药店13家,有9家是2011年新增的。在做好对定点医疗机构常规性审核的基础上,一方面,根据市局统一部署,重点与不定期开展稽核工作,引导良性医疗消费,确保基金安全,并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医疗机构服务协议书;另一方面,强化服务环节,在具体工作开展或监管工作中遇到问题及时沟通,主动协调。同时,针对今年新增加的定点医院和药店,开展1对1培训指导。

3、认真做好“新农合”职能移交准备工作。从4月起开展工作调研,并多次与卫生部门进行衔接,现前期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

4、配合市局做好医保“一卡通”工作。按照市局统一部署,全力配合开展医疗保险市级统筹暨医疗保险“一卡通”各项工作,实现医疗费用的即时结算。

(四)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

截至5月底,区15个街道1个乡镇164个社区共计100095名企业退休人员和城镇老年居民纳入了社区管理。一是加强街道、社区退管工作人员业务培训,深入社区指导工作,累计开展运动会、讲座、文艺晚会等文体活动和节日慰问、住院、困难、丧事慰问等各类活动11750次。二是做好专项经费的管理、拨付工作。三是抓好一年一次的各类养老金待遇领取资格认证工作,杜绝养老保险基金的流失。

(五)窗口建设

一是抓好队伍建设。以深化作风建设和创建“五型”机关活动为抓手,制定全年学习计划,定期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完善监督制约机制。二是继续做好由科长担任的值班主任制度,为参保群众答疑解惑。三是做好即办制的落实。四是在业务大厅全部窗口设置实时评价器,把满意不满意的评价权交给群众。五是强化内控建设。排查岗位风险,对岗位进行分析,并提出防控措施;加强业务稽核工作,建立两人一组的监督审核机制;严格落实分局《业务办理规则》,规范业务办理。五是汇编业务及政策。将日常业务办理中群众集中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汇编成册,发给每位职工学习;同时,将2006年至今常用业务政策文件分类汇编,印制成册,方便窗口查阅。六是规范案管理。对建局20多年来的业务档案进行整理规范,现已整理8千卷,近全部的1/3。七是办好来信来访。今年1至6月共接收来信来访件11件,已全部办结,确保了“有诉必理、有理必果”。

三、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1、现有工作人员严重缺乏,完全不能适应当前繁重的工作量,很多工作是靠加班加点来完成的。

2、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扩面困难。主要是政策缺乏吸引力,劳动保障协管员队伍不稳定。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

一是参保范围还未能实现完全覆盖。主要是1998年以前(第二轮土地承包前)国家因铁路建设等重点工程而征用土地的这部分被征地农民没有被列入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农民对此意见较大,认为政策有失公平。二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水平偏低,且缺乏正常增长机制。目前市区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普遍偏低,只维持在每月260-340元之间,而2010年市区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待遇已达到人均月养老金1696元。低保障水平不仅不能调动广大被征地农民的参保积极性,而且也难以提供其由农民向市民转型所需的生活成本。三是有的街道乡镇所属的被征地村,征地时没有征地到户只是征地到村,存在现有被征地人数多,而核定的参保人数少的情况,参保对象难以确定。

四、下半年工作思路

下半年,分局将紧紧围绕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开展各项工作,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社会保险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社会保险法》在7月1日实施后,为做好这项法律的进一步学习宣传和贯彻落实工作,将根据省、市、区统一部署,积极开展各种学习宣传活动和执法检查,使《社会保险法》能深入人心。

(二)社会保险各项扩面任务的落实。紧盯目标任务,加大工作力度,继续以社保登记证年检、网上业务申报等工作为抓手,推动社保扩面,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三)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参保缴费。深入实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三年行动计划,积极引导符合条件并有参保意愿的城乡居民参保缴费,重点抓好16-45周岁参保人群的参保缴费工作。加强宣传,营造氛围,督促和指导乡镇(街道)开展参保缴费工作。

(四)“新农合”移交和医保“一卡通”建设。按照市局部署,认真做好“新农合”移交后的业务运作,确保平稳实施。配合做好市区医保“一卡通”建设。同时,做好未成年人医疗保险续保缴费及门诊证历卡的制作。

(五)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继续做好被征地农民即征即保和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