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建筑行业就业趋势,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Abstract: During the recent ten years, there has been a steady and rapi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which contributes largely to GDP in total province. Through the collection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2000-2011 year by year in Shaanxi province, by using the linear regression analysis method, in view of total output value of construction industry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the paper conducts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o to make a preliminary forecast, for providing the refere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关键词: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
Key words: construction industry in Shaanxi province;total output value;prediction
中图分类号:TU-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2)31-0112-03
0 引言
建筑业是国家各项工程建设、城市基础设施和城乡住宅建设等的实施者,是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条件改善的重要产业。伴随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新农村建设持续推进,为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满足人民住房需求,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现行统计制度规定,建筑业总产值包括勘察设计产值、施工产值、附属、辅助生产单位为外单位提供的建筑制品和工业性作业价值、为外单位进行建筑安装提供服务的产值和建筑机械租赁收入以及其他产值。预测“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的总产值,并进行未来的发展趋势的分析研究,能够为陕西省建筑业制定发展战略和企业经营决策提供依据,进而可为全国其他省份的建筑行业提供参照,有利于建筑业健康科学发展。
1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及定性分析
近十年,陕西省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快速发展,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建筑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市场环境,通过总结近十年的发展情况,对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从而做出定性的预测。
1.1 发展成就
1.1.1 建筑业总产值不断攀升 2000年至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及增加值[1]如图1所示。
从图1可以看出,2000-2005年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缓慢,总产值逐年递增,增长值平稳上升,增幅较小。自2006年开始,陕西省建筑业呈现逐年增幅显著的趋势,特别是2009-2011年,建筑业发展明显加快,总产值保持快速增长。
1.1.2 工程建设成就辉煌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完成了一批结构造型复杂、科技含量高、使用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重大工程,完成了上千万平方米的住宅建筑,为改善城乡居民居住条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产品质量方面,陕西建筑业也是奖牌盈庭,享誉国内外。
1.1.3 产业规模创历史新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4301.15万平方米,比2006年增长1.6倍,年均增长21.3%;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234.18万平方米,增长1.5倍,年均增长19.7%;竣工房屋价值552.4亿元,增长1.8倍,年均增长22.9%。陕西建筑业为全省施工和建成工业、交通、农林水利、文教卫生、科技及国防建设各类项目,改造和扩建全省上百个城市和县镇。
1.1.4 省外市场开拓取得新进展 随着建筑企业经营实力的不断加强,陕西建筑企业对外开拓市场的能力逐步增长,省外建筑市场不断扩大。目前已在上海、江苏、湖南、湖北、广西等近30个省开拓出建筑市场,其中在江苏等10多个省完成的建筑业总产值均达10亿元以上,为陕西省建筑业对外经济业务不断扩大奠定了基础。
1.1.5 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2011年,陕西省建筑企业实现利润100.4亿元,比2006年增长7.4倍,年均增长52.9%;税金140.3亿元,增长4.4倍,年均增长40.1%。与此同时,企业从业人数快速增长,工程技术人员不断增多。2011年年末,全省建筑企业年末从业人员为107.9万人,比2006年增长1.1倍;工程技术人员13.7万人,增长80.3%。
1.1.6 技术进步和创新成效明显 技术进步和革新体现在劳动效率的提高。到2011年,陕西省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按建筑业总产值计算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9万元/人。
1.2 发展契机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行业具有如下持续加速发展的契机:
①城市化进程的增加,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将促进建筑业的更好发展;②国内利好环境是建筑业稳步前进的保障,国内法律法规的颁布实施是建筑业有序发展的保证;③随着全省整体经济水平的提高,二、三线城市(以三线城市为主)的建筑业势必要更加规范和繁荣,这也为全省建筑业总产值的提升贡献力量;④随着物价的上涨,建筑项目从勘察设计到施工等各各项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总造价会幅度性提高,势必会影响到建筑行业总产值,造成行业总产值的增加。
2 陕西省建筑业发展趋势定量分析
2000-2011年的陕西省逐年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资料如表1所示。
2000年为年序号1,其余类推,以年序号为自变量,通过计算分析可得到2000-2011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和增长值各自的对数线性方程[2、3],分别如图2和图3所示。
由图1和图2计算可得两个计算模型:
2.1 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2627x+5.0538,(R2=0.9864)(1)
2.2 建筑业增加值增长的预测模型
y'=0.1593x'+4.7995,(R2'=0.9918)(2)
在两个模型中,自变量x、x'是年序号,2000年为1,其余类推;因变量y、y'是各自预测值的对数值,R2与R2'为预测模型与实际模型在线性上的偏离程度。
其中,增长值对数值曲线拟合时,由于2009年在前后几年中增幅度偏大,以至于含2009年在内的曲线拟合R2'值偏离1较远,使得可信度降低,因此剔除了2009年数据。经分析,致使2009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增幅明显的原因主要有如下两方面。
2.2.1 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陕西省西安、宝鸡、咸阳、汉中、安康五市震感强烈,造成建筑物不同程度破坏。城镇住房受损面积276万平方米;农村住房累计受损36.26万户;各类市政公用设施合计损失约3.5亿元;电源、电网、煤矿、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基础设施损失约8.49亿元。地震后的恢复重建任务,相当部分与建筑业关系密切,约70%以上的工作量需要在2009年由建筑业来承担,灾后重建增加了总产值。
2.2.2 国际金融危机至2009年开始有所缓解,加大了建筑量;同时,2009年物价上涨幅度较明显也导致建筑业产值增大。
由式(1)和(2),可得“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和增加值对数值预测以及总产值和增加值预测值,分别如表2和3所示。
基于2000-2011年的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及建筑业增加值已有统计数据,经过计算,得到:2011年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预测值3663.59亿元,与实际值3800亿元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为0.035,陕西省建筑业增加值预测值与实际值相比的平均相对误差仅为0.020,两者均接近于0。由此可知预测模型解释程度较好。
由该预测可看出:“十二五”期间陕西省建筑行业总产值自2012年开始,将逐年有25.37%,30.04%,30.80%,30.04%的增幅,且增幅较为稳定、均匀,符合陕西省建筑业的发展趋势。
3 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发展趋势综合分析
陕西省建筑业持续较快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支柱产业地位不断巩固,产业支撑和带动作用越来越明显,成为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逐步推进,建筑业的改革和发展,一方面与旺盛的市场需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另一方面与建筑业大省相比还有很大的潜力可挖。同时,随着全社会消费结构明显转换,住房消费已经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住宅及各类建筑产品市场需求十分旺盛。
通过分析陕西省建筑行业发展现状以及经济数据,目前陕西省建筑行业存在如下突出问题。
3.1 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足[4] 建筑业发展很大程
度上仍依赖于高速增长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目前来看,发展模式粗放,工业化、信息化、标准化水平偏低,管理手段落后;建造资源耗费量大,碳排放量突出;多数企业科技研发投入较低,专利和专有技术拥有数量少,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缺乏,一线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不高。
3.2 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竞争无序化[5] 建设单位违反法定建设程序、规避招标、虚假招标、任意压缩工期、恶意压价、不严格执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规范等情况较为普遍;施工企业出卖、出借资质,围标、串标、转包、违法分包情况,质量安全生产投入不足屡见不鲜;监理企业不认真履行法定职责,部分注册人员执业责任落实不到位,工程质量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3.3 政府监管有待加强[6] 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标准规范和工程造价等法规制度还不完善,建筑业发展相关政策不配套;监管手段有待改进,监管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诚实守信的行业自律机制尚未形成。
3.4 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以及浓重的观望气氛,导致陕西省房地产成交量价齐跌。没有住房需求就没有建筑业的前进[7]。这也是影响建筑行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与此同时,陕西省建筑业也面临设计、建造水平和服务品质的要求不断提高,节能减排外部约束加大,国内外建筑市场竞争加剧等严峻挑战[8]。
4 结语
陕西省建筑业在未来的几年内飞速发展是必然的,但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突出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改善势必影响行业总产值的增加。同时,国际、国内政策的导向,金融危机的余殃蔓延,物价的增长等因素,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建筑市场发展,影响陕西省建筑业总产值。然而,“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随着陕西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基本建设规模仍将持续增长,“十二五”时期仍然是陕西省建筑业发展的重要机遇期。
参考文献:
[1]2000-2011《陕西统计年鉴》:陕西省统计局.
[2]陆宁.工程经济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3]汪应洛.系统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4]吴子稳,骆浩,傅为忠.“十一五”我国建筑业发展预测模型建立和应用[J].科技与产业,2007,07(05):62-64.
[5]金婷,卢梅,刘洋.基于主成分分析的陕西省建筑业竞争力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2012,26(02):12-17.
[6]陈德宏,陶炜.2007——2010年浙江省建筑业总产值增长率预测[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7,(03):43-44.
篇2
【关键词】建筑行业 经济质量 作用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科技起步与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随之走向了高速发展的道路,在建筑行业当中,建筑行业市场所占比例大,竞争也很激烈,但是在高利润低投入的现象当中激励着每一个想要踏足建筑业的人员。在建筑行业不断地追究自身利益的同时,却对建筑行业的质量问题进行了忽略,我们根据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情况来看,从建筑行业当中的质量问题进行沟通,对这两方面进行针对性的探讨。
一、当前我国的发展情形
(一)建筑行业的发展成果
在我国建主行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的支柱产业,每年对国家的贡献仅次于农业与工业,属于我国当前的第三大支柱产业。建筑业的蓬勃发展也在不断地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国家城乡经济一体化的建设,为人们生活和环境提高了良好的水平。在上世纪初三峡工程的竣工,南水北调的策略都可以看到我国建筑行业技术与世界建筑水准相差无几,在建筑行业兴起的今天,不仅仅是对人类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而且还帮助国家改善了社会当中的人员就业问题,根据资料调查显示,我国在从事建筑行业的人员就已经达到了总人口述的5%。在现阶段我国的就业问题一直都是城市社会当中所面临的严峻的问题,建筑行业的兴起不仅帮助国家解决了社会人员工作问题,还同时解决了大学生就业压力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随着改革开放的到来,许多建筑行业都逐渐的走向世界的市场,面向全世界进军,我国建筑行业已经达到了向非洲进行基础设备的建设,这也表明我国建筑行业的思想也在逐渐进行转变,向外走出去能让我国的建筑行业不断地吸取国外的经验,发展壮大,与国际接轨。
(二)当前建筑行业当中所存在的问题
(1)建筑行业当中虽然看似整体的状态都趋于良好的状况,但是据资料显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整体发展趋势处于下滑的状态,这种问题主要是由于建筑行业的分散不集中,建筑规模较小,在许多的建筑行业当中我国的整体建筑企业规模都比较小,资金能力匮乏,发展理念较大型公司比较落后,行业层次区分明显,缺乏单一自主的能力,这也就导致了建筑行业在市场当中成型快倒闭的更快。
(2)建筑行业过于分散团结力度不足,在建筑行业当中要属于中小型企业居多,在中小型企业当中很多都会因为自身的因素而考虑到发展现状,很少会有企业与企业之间互相合作的方式进行,企业整体的建筑布局分散,导致了中小企业难以承受大单子,逐渐走向衰亡。
(3)建筑行业往往是越落后便更落后,在建筑行业当中,影响企业的因素有很多,人才的竞争力、资金的匮乏这些都是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由于我国人才自身能力较低,在人才引进方面存在着不少的条件限制,虽然我国劳动力较多,但实际上却是很难进行下去。
(4)建筑行业在进行施工后,往往都是受益比较低,造成这种原因有两点,一点是因为企业设备落后、人员技术能不不足。第二点是在企业当中对项目的盲目接收,项目投资资金多回笼资金少,这也就导致了中小企业发展快速的负面结果。
二、面对当前问题的几点解决建议
(一)企业之间应当互相进行整合
在建筑行业市场当中,我国应该提倡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严格要求中小企业的神情资质,在当前我国中小企业整体比较多,但是企业效率企业资源等都比较分散。这些现象间接的显示除了我国当前建筑行业中不规范的问题,所以应当最现阶段的建筑行业进行有效地整合,在市场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应该提倡中小企业进行资源整合,并购、重组、以扩大自身的行业模式。以便用更好更完美的状态来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
(二)加强对人才的培养专人专用
每一个行业当中都有属于每个行业的人才,在如今人才的竞争才是企业之间的竞争,也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根基,同样建筑业也不例外,不管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想要在整个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全面的进行人才培训,人员整合,对人员的选拔方面应当进行专业人才专业培训的方式节能型管理,用人才满足企业自身的缺点增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外引进先进的技术设备,对老旧陈等设备进行更换,提高企业的整体水平才是发展的硬道理。
(三)进行全面的政策改革
在我国应该提倡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在城乡等多地可用适用于本地特色的模式进行经济建设,发展集体形式的建筑能够有效地缓解当前人均生活条件,在政府的帮助和政策扶持下,努力改善城乡集体所有制的结构模式,把集体资产盘活。运用这种经济建设的模式,不仅能够有效地推动城乡一体化建更快更好地发展,还能缓解建筑业当前的竞争压力。
(四)加强企业内部优化调整
在建筑行业当中应该加强对企业内部人员进行调整,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对承包责任制,股份所有制等进行改革,合理的对建筑企业内部进行调整,优化企业内部核心,对企业的整体性质进行转变。树立企业模范示范队伍,争取让中小企业发展期自身的特色,做出符合自身的特色,同时严格控制中小企业数量,对中小企业严格把关。科学的对企业分配进行有利的调节。
建筑行业的发展兴衰都会影响到我国经济发展的走向,同时也关系到我国人民生活质量,建筑行业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风向标。所以现阶段我国应当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宏观把握,认真的审视。在努力做好建设经济质量的优化调整的同时有效地保证建筑行业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桂生.论调优结构在提高建筑经济质量中的作用[J].经营管理者,2013.
篇3
关键词:建筑施工技术;市场经济;建筑工程;科技创新
经济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对建筑行业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在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更大的发展空间的同时,建筑企业的竞争力也不短的增大。建筑企业要想开拓市场,谋求进一步发展,就必须把握建筑工程中的核心――建筑施工技术。所有的建筑质量都必然建立在良好的施工技术基础上,加强建筑施工技术的管理与优化,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水平,提升建筑品质,对建筑企业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一、我国建筑行业以及建筑施工技术的现状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建筑业也步入发展,对推动我国的城市建设、国民经济、工业发展、财政收入以及就业等众多方面都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众多的问题。
首先,行业的激烈竞争,是建筑企业面临的最为严峻的挑战。建筑行业竞争的特点是,工程数量大,建筑企业数量激增,发展模式是粗放型的,资源消耗大,标准化水平偏低,市场主体行为不规范,行业可持续发展力不足,整个行业处于过渡竞争的状态。此外,我国建筑企业还面临着来自国际竞争压力的挑战。
第二,我国建筑行业的科技含量水平较低。虽然我国建筑业发展虽然十分迅速,但其增长方式并非通过行业和企业的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形成,所以技术含量较低。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个方面:一是行业技术人员配比率低。据调查统计,建筑行业的技术人员占整个行业人员的不足百分之五。二是建筑科技含量较低,由于我国人口增长十分迅速,加之城镇化发展的推动作用,我国建筑仍然以满足人口增长的基本居住需求为主,建筑产品主要是科技含量较低的普通建筑,技术型建筑还非常少。
此外,从这个行业整体上看,我国建筑行业以农民工为主,施工技术以及整个行业的人员素质仍然相对落后,加之整个行业低收益高负担的特点,建筑行业还属于典型的劳动密集型和粗放型产业。
二、建筑施工技术对建筑行业的重要性
首先,建筑施工技术是一个系统性的工作,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施工程序控制、施工质量控制、施工安全控制、施工成本控制。建筑施工技术贯穿于整个建筑施工过程之中,直接影响到建筑的安全和企业的效益以及行业的长期发展。
第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关系到整个建筑行业的发展与完善。施工技术的不断提高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行业激烈竞争的要求,建筑行业要想顺利开拓市场,谋求更大的发展,就必须提高自己施工技术,开拓创新,增强建筑企业的实力,这样才可以提高建筑品质,促进整个行业发展。
第三,建筑施工技术水平的提高是整个建筑行业转型的前提,我国建筑行业目前仍然处于粗放式管理,资金投入大、收益低,资源耗损严重,要想改变这种粗放式生产模式,首先要提高行业的技术水平,促进建筑施工的工业化和自动化水平,改变目前的手工作业、粗放式经营、信息化水平落后的现状,实现低投入、低损耗、高收益、高科技的生态型可持续发展模式。
三、建筑施工技术在建筑行业中的应用
近些年来,建筑施工技术不断发展,存在不足的同时也取得了很多喜人的成功,出现了很多新型的施工技术,这些技术也在建筑行业中得到普遍应用,为建筑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例如:防水施工技、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钢筋连接施工技术、屋面施工技术、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等等。
其中不乏一些新的技术已经赶上甚至超过世界领先水平,例如建筑工程测量新技术,施工测控新技术通过GPS定位技术进行精确定位,既节省时间、人力、物力等,同时提高了效率,又保证了项目实施的安全。此外,近几年出现的一种被广泛应用在直螺纹接头连接的新型的钢筋连接技术,以及一些新的屋面施工技术,例如点粘法、条粘法和机械固定法等,这些新型的、先进的技术都有效地推动建筑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后还会有更多用于建筑施工的新技术、新设备和新材料涌现,因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勇于创新、大胆尝试,多多学习并借鉴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方法,学以致用,以满足由于市场发展而带来的新型需求,促进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趋势
现代建筑施工技术的发展工作主要是围绕施工技术的创新来进行的,这是行业竞争和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是我国整体水平提升的一个具体体现。技术的创新是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只有不断提升建筑施工技术,并加以创新,才能稳步提升我国的建筑水平和施工技术。我国建筑技术的发展趋势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建筑施工行业从业人员的素质和技术水平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一方面是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使得整体行业的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另一方面,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进施工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促进了建筑施工技术的进步。
第二,新型建筑材料带动新型施工技术的发展,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生态化、节能化方向发展。针对我国的建筑行业资源消耗大、污染严重等问题,粗放型的发展模式如果不及时转变,势必会影响到城市的建设、人们的生活质量,以及我国的长远发展。为发展绿色建筑,一些新型的建筑材料应运而生,同时也带动了新型的施工技术,生态型、节能型建筑为转变建筑行业的发展模式和整个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第三,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化水平不断上升。由于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多媒体技术、自动化技术等领域不断向建筑行业扩散和渗透,建筑施工技术智能化的同时,建筑本身的也趋向智能化,我国的智能建筑已经不下数百座,智能化也标着建筑施工技术向新时代的跨越。
第四,建筑施工技术越来越呈现出国际化趋势。建筑的普遍性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决定了建筑技术的全球化发展,一方面这是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另一方面,这也是科学技术走向国际的过程之中,通过交流、合作、渗透而出现融合的必然趋势。
五、总结
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严峻挑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创新和提高,但很多施工单位和建筑企业普遍存在缺乏先进的技术指导、科技水平含量较低、粗放式的产业发展模式亟需改善等等问题,建筑施工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建筑施工技术是建筑行业和工程质量提升的关键,只要坚持不懈的坚持技术改革创新,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必定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推动我国建筑施工技术更上一层楼,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嗣信.建国60年来我国建筑施工技术的重大发展[J].建筑技术,2009(09)
【2】舒雷峰、戴建明.建筑施工技术改进三则[J].建筑工人,2008(07)
【3】甘术志.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创新及应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3(07)
【4】张希黔.建筑施工科技创新与应用[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
【5】张鹏宝、胡学林.建筑工程施工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J].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03(5)
篇4
关键字:建筑行业劳务管理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鉴于建筑业劳务粗放型、规模型、密集型和高危型的特性,其从业人员准入门槛低,流动性大,就业容量大,因此,对建筑业劳务进行管理具有较大的难度,成为一个复杂而严峻的问题。
我国建筑业施工采取总分包的管理体制。建筑工程的施工建设,通常由一个管理型的总承包企业或是专业总承包企业承担。但是,一个建筑工程仅依靠总承包企业是无法完成高产值的。因此,总承包企业可再将庞大的工程项目分为专业工程和劳务工程,进行分包,其中的专业工程的劳务部分也可再进行分包。而母体公司仅提供几个管理人员。总分包管理体制的出现,必然就出现了劳务分包型企业。
一、建筑业劳务主体的特点
农民工作为建筑行业的劳务主体,有着以下显著特征:
1、流动性大
半数以上农民工为跨省流动,中西部地区为主要输出地,东部地区为主要输入地。农民工跨省流动就业的主要去向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广东、浙江、上海、北京等是吸收跨省流动农村劳动力的主要省市。从个体来看由于受农村土地制度、劳动力市场环境、农民工自身素质等因素的制约,外出务工人员平时在外务工,农忙时则回到农村。随着流动就业的增加,常年外出务工的己占相当比重,农民工流动就业形式已由过去的个体流动为主逐渐演变成现今的家庭式流动和个体流动并存。
2、整体素质偏低
从文化程度来看,在农民工流动就业人群中,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有很大比例,这些人往往初中没有毕业就外出务工;从专业技能水平来看,接受过技能培训的很少,大部分农民工都未受过任何技能培训。
3、劳资关系松散
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主要为自发外出或亲友介绍方式,由于这种松散型的劳动合作,在建筑行业,大多数农民工没有签订劳动合同,通常以三个月为期限约定一个临时的工作协议,绝大多数农民工没有办理工伤保险。由于用工不规范,我国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一般仅在10%至20%之间,在一些小城市非法用工几乎占100%。
总之,在建筑行业劳务工作中担任主体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缺乏有效的管理手段,加上工人们在省与省之间、乡村与城市之间、工地与工地之间、工种与工种之间频繁流动,专业素质较差,个人权益很难得到保障。
二、建筑业劳务分包管理出现问题的根源
建筑业劳务分包主要存在三种形式:(1)以班组形式独立存在于总承包企业内部劳务市场的作业班组,也即自备劳务作业队伍的总承包企业;(2)独立法人型的建筑业劳务企业;(3)以“包工头”出现的劳务型队伍。
一方面,总承包企业将劳务进行分包之后,分包商往往会将工程进行又一次的转包。原因在于承接复杂的工程项目,分包商必须具有很高的施工水平和成本控制能力,与其冒着亏本的风险,不如将工程再转包给那些劳务成本更低的企业或个人。下家再如法炮制,这样一来,尽管国家明令禁止,但由于缺乏有效地监管手段,现实中层层转包、非法用工已成为建筑行业的顽疾。一些较为规范的劳务企业,由于较高的人工成本,终因接不到项目而难以生存。因此,最终承担劳务工作的,很大一部分是成本最低、技能最差的工人。
另一方面,建筑工程的生产特性是多工种交叉作业,务工人员需多次进出场且在不同的工地间流动,人员变化频繁给管理带来相当难度,以至于多数企业干脆放弃管理。
在建筑行业中承担主要工作的劳务工作者,是最弱势的群体,由于大多数民工没有签订正式劳务合同和工伤保险,他们的权益普遍得不到保障。除了工资被克扣和拖欠,更严重的是,如果遇到工伤,往往得不到应有的赔偿,甚至必须的治疗都得不到保证。这些管理上的弊端,不仅对国民经济造成损害,对社会稳定也造成不良影响。无序流动的农民工,由于缺乏管理和约束,如果合法权益长期得不到保障,可能寻衅滋事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三、提高建筑业劳务管理水平的对策
1.加强管理关系的法律制度建设。
在建筑行业的管理中,主导者是国家政府的相关部门,除了制定法律法规,还负责对整个行业进行监督。一方面,国家政府应加大对建筑工程转包行为的处罚力度,制定严格的法力约束。另一方面,应建立和完善建筑业劳务分包制度,承包企业进行劳务作业分包必须使用有相关资质的企业,并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或劳务分包企业完成的工作量及时支付劳务费用。
从建筑行业内部看,业主与主承包商、总承包商与分包商、分包商与各工种、承包商与各注册建筑师、注册工程师之间,都严格按照建筑施工图实施施工和监督,采用合同的方式开展承包业务。劳务企业要依法与务工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合同应该具有严格的法律制约。
2.完善管理手段的计算机化。
办公自动化、管理电脑化是社会发展的潮流和趋势,因此应当加速我国建筑管理系统的计算机化建设。通过采用电脑联网管理,使得管理机构与各承包商、管理机构与各专业协会联系紧密。各建筑物的基本概况,各在建工程的各种数据,各协会专业贡献的结构及队伍素质状况,各工地进度、质量安全及电气、锅炉等各种设备的运转情况等全部输入电脑,随时可以查阅各种数据。甚至连项目报建制度也采用电脑手段。各成本商、业主不需要书面资料报建,可以把项目各种数据资料直接输入电脑报到管理机构。管理机构直接从联网电脑中审批报建手续。还有所有申请竣工的报告,也输入计算机输送申请方。这样既能减少人员、简化手续,又能节约工作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3.建立建筑业劳务管理信息数据库。
由于外来务工人员流动性较大,政府管理部门需要有效准确地获取其个人信息、来源、技能和务工情况等信息,建立数据库,作为管理的基础依据。
针对建筑行业劳务人员的工作特点,利用现有的技术手段,建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系统数据库,以便完成以下工作:(1)完成劳务人员基础信息的搜集整理,为劳务人员核发有效身份证明;(2)及时方便地采集企业用工行为信息并上传至中心数据库;(3)将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针对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务工人员的不同信息需求,提供功能界面,便于查询,为管理提供有效依据。
总结:
建筑业劳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建筑行业的发展。本文基于建筑业劳务主体的特点,揭示出建筑业劳务分包管理中出现的弊端,提出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来解决劳务管理的难题。
参考文献:
[1]张原.对我国现行建筑劳务管理的思考与对策[J].价值工程,2010,(29)
[2]乔鲁君.浅析建筑工程管理体制[J].价值工程,2010,(16).
篇5
关键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BIM教学平台;卓越高职院校
正文: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正是建筑行业发展的前沿和趋势所在。依靠BIM技术,可以实现对施工质量、成本、进度的精确掌控。同时,将建筑行业全过程完全贯通,将立项阶段、设计阶段、施工阶段、运维阶段紧密联系在一起。正是如此,住建部发文,在2020年,凡国有投资项目90%以上必须采用BIM技术。在此趋势下,行业对于BIM人才的需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热度。
2015年,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省教育厅申请湖南省首批卓越高职院校,获得立项。同年,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正式组建。笔者作为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骨干成员,有幸从一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全程参与,对如何基于BIM平台建设建工专业群,有着较深刻的认识。下面笔者就从三个大的方面谈谈如何建设。
一、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从建立坚实的发展基础开始,主要体现在师资、实训条件、课程体系和教材四个方面。
1、针对BIM技术,加强师资培养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只有刘孟良院长一人对BIM技术较为熟悉,要想开设BIM系列课程,师资匮乏,无从谈起。
为此,建设的第一步就是大力培养师资。(1)院长带头学习、授课、培训、科研,以示范作用引领专业群发展;(2)分批委派黄治、刘钢、曾猛、谢奕欣、陈东艳等专业骨干教师赴北京、西安、驻马店多地参加BIM师资认证培训;(3)组织胡超雄、李峨、马慧、张又方、曾丹等专业实训教师参加有关BIM考核的相关文件、报名程序、组织流程学习;(4)提供信息,动员专业课教师参加BIM学习&交流研讨活动;(5)发动专业课教师下企业调研,加强教师对BIM在行业一线应用广泛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2、针对BIM技术,完善实训条件
目前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实训条件在校内来说比较好,对原来的专业教学也足够,但是在新形势下,针对BIM技术搭建教学平台,就显得拙荆见肘。
我们的目标是依托湖南省交通职业教育集团和建筑职业教育集团,与行业企业深度融合,与专业群课程体系无缝对接,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建设生产性实训平台和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工作室,基于BIM技术平台,建成以“教学+生产+社会服务”为核心的专业群实习实训基地,实现“教学、培训、生产、职业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五大功能。为此,我们必须改善院办企业、专业实验室、情景实训场、职业技能鉴定所等已有条件,重点新建BIM建模一体化实训室(40台高配电脑)、建筑工程多工种技能培训室外实训场、BIM考试中心(40台+30台+30台)、BIM大师工作室(“刘孟良大师工作室”)等9项实习实训场地。更新与购买BIM系列应用软件。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基于BIM技术共建技术推广中心5个和1个培训中心。
3、针对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
新技术推行后,原有的课程体系受到极大的冲击,需要我们基于BIM技术重构课程体系。围绕建筑行业,通过人才需求分析、岗位群工作任务分析等途径,构建“基础理论学习+核心能力培养+职业技能进阶”的三平台建筑工程专业群课程体系。
依托信息化技术,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基本方法理论类课程通过慕课探索“线上学习+综合考核”;技能类课程通过微课、建筑信息模型(BIM)探索“线上模拟+线下训练”。
4、针对BIM技术,重视教材开发
目前BIM的系统教材比较少,尤其是针对高职教育,深入浅出的BIM教材就更少。所以开发相应的教材,是老师们应该重视并亟需解决的问题。但是,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不能为任务而编写,为名利而编写。
为此,我们强调在编写教材时,要注意几个原则。(1)为课堂服务.以教案为基础开发校本教材,进而中南大学正式出版,相关院校争先选用;(2)为实训服务。以实际工程项目――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工实训基地为载体、任务驱动方式编写的模块化教材;(3)为比赛服务。教材编写认真,内容全面细致,可以作为参加各类BIM建模及应用比赛的最好指导书籍;(4)为教师服务。鼓励专业教师加强自学,尽快提高BIM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5)为教材开发服务。以示范方式为BIM系列教材开发、实习实训指导书开发树立模板,鼓励专业教师开发出更多、更好适应于专业教学的教辅书籍。
二、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紧紧围绕核心目的,那就是BIM技术人才的培养,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课程开设、专业比赛和培养目标等方面。
1、针对BIM技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首先,专业群内每一个专业都需要重新审定,并完善人才培养模式。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和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将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技能培养为主线”,全面推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体系改革,在“因需施教、订单培养”、“项目主导、学岗对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实践经验上,进一步探索 “现代学徒制”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工程造价(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建筑经济管理专业将分别在“系企一体、工学结合”、 “教学工厂+工作室+企业”三层次的专业建设模式下,进一步探索实施“校企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
2、针对BIM技术,逐步开设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
BIM系列专业技术课程的开始不是一蹴而就的,从目前我们的研究来看,必须遵循先基础后综合,先示范后推广的基本思路。
(1)核心专业率先开课。开设BIM课程教学三届(13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选修课一个班,14级建筑工程技术(设计方向)必修课,15级建筑工程技术(施工方向)选修课两个班);(2)其他专业紧随其后。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含土建、安装两个方向)14级、15级教学中全面应用Revit 、MagiCAD、广联达GQI、广联达GBQ等BIM系列软件;(3)全专业群共同开设。对于BIM技术的应用学习全面铺开,16级人才培养方案中将BIM建模作为专业群里四个专业的专业共享课程,将BIM审图、梦龙、MC等作为专业技术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
3、针对BIM技术,开展比赛训练
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是高职院校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捷径,也是最有效的方式。所以,我们在建设专业群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通过比赛寻找差距,打开局面,树立信心,打响名声。
(1)校内组织BIM专业比赛。建筑工程造价专业定期组织“广联达算量计价比赛” 、安装方向定期组织“安装专业识图比赛”、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定期开展“Revit 建模比赛”;(2)参加行业企业比赛。笔者多次带队参加广联达举办的“BIM毕业设计大赛”,中建协举办的“ BIM网络大赛”等,均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3)参加院校、主管部门比赛。每年参加技能抽测,经常参加区域院校之间的技能比赛,都有不错的发挥。
4、针对BIM技术,确定人才培养目标
学校最终的目的是培养人才,高职院校除了要培养新鲜血液,更要注重对于社会行业人才的再培训和再教育功能。
所以“加强对人才培养质量监督、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为行业人才培养贡献力量”是我们专业群的口号。具体来说就是:作为湖南省建筑工程技术高端人才培养基地,每年向行业输送800名毕业生,毕业生就业率达95%以上,用人单位满意率达95%以上;开展BIM社会技术培训年均达10项,实现培训年均达300人次以上;积极开展技能鉴定工作,实现年均鉴定达600人次以上;开展建筑工程多工种专业技能训练项目社会技能培训达10项,实现培训达500人次以上。更为可喜的是,2016年,中国建设教育协会正式授权在湖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设立“中国建设教育协会BIM应用技能报名考试点”。我们拥有了BIM资格考试和培训的资格。
三、以BIM为平台建设专业群,必须走出去,广泛的开展BIM技术拓展合作,这样才能真正的引领行业发展。
1、建立大师工作室
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基础建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涵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设计、BIM应用、管理等主要专业工作内容,对专业群建设起到引领和带动作用。
目前,“大师工作室已经建立有几个月时间,工作成效已经开始凸显。(1)2016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刘孟良大师工作室;(2)和湖南众智、沙坪建筑等企业签订了技术服务指导协议;(3)积极筹备2016年6月BIM应用技能考核;(4)已组织参加多种国家级赛事。
2、科研服务
目前,专业群基于BIM技术的研究,已经正式立项两个课题。一个是中国建设教育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的模块化实训方案研究》;另一个是湖南省建设人力资源协会课题,《BIM工学结合实训室建设研究》。
3、校企合作与行业联盟
依托湖南交通职教集团和湖南建筑职教集团、湖南省工程管理学会,对湖南建工集团、湖南第六工程公司、中建五局等行业企业进行深度调研,与湖南中天置业有限公司、湖南点石家装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深圳市居众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湖南分公司、珠海兴业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湖南金诚建筑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社会服务。
2016年5月25日,湖南省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应用创新战略联盟正式成立。我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作为理事单位,正式受邀参加联盟成立大会。
篇6
摘 要: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是中职建筑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为了培养建筑施工专业人才。文章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的对策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促进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提升。
关键词:中职教学;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教学质量
中图分类号:G712;G71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7-0055-01
随着教育体制和理念不断完善,当前我国的职业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和进步,同时社会对专业人才的综合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建筑施工课程是建筑类专业的重要课程,是实践型学科,其内容主要涉及建筑施工的相关领域,包括施工技术管理、施工质量管理、施工材料管理等多方面内容。学校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加强建筑施工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更要加强对这些知识的应用,将建筑施工理论知识应用到施工过程中,实现现代化施工管理,提高建筑施工效率和施工水平。本文探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
一、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面临的挑战
建筑行业的发展使得传统建筑施工过程中的一些技术逐渐被淘汰,各种管理理念也逐渐更新。因此,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也要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注重专业化教育。当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理念有时比较陈旧。在当前的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学理念有时还比较陈旧。教师授课时以传授建筑施工专业知识为主,主要是照本宣科式地讲解一些常规的建筑施工技术,不重视与实践相结合,也不重视与学生互动,导致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学生对建筑施工专业课程失去学习兴趣。
(2)教学内容有时比较单一。在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理念决定了教学内容也比较单一。很多建筑施工专业课只是机械地对大纲中的教材进行讲解,教师将教材中的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进行记忆,不重视灵活运用,也不重视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导致建筑施工专业课十分乏味。
(3)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很多中职生选择了建筑施工专业,认为建筑施工行业有很好的前途。但是,部分中职生自身基础比较差,对很多知识理解能力不高,尤其是一些比较抽象的建筑专业知识难以掌握,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挫败感。
二、提高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质量的方法
建筑施工专业教育是中职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职业教育目标和教学要求的不断变化,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也要积极创新,尽快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掌握建筑施工中的相关技术及原理,提高学生独立解决工程问题的能力,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中职学校要关注学生的综合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更新教学理念,关注中职生的个性发展。教师要给中职生传授更多有用的学习技巧,给他们更多自由思考的空间,使得他们可以学会自主学习。在建筑专业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当前建筑行业的就业形势、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灵活地进行教学,使得建筑施工专业教育能够符合实际情况,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2)加强多媒体教学。建筑施工是实践型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必须结合时代特征及学生的个性特点对教学模式进行适当改进。当前是信息化时代,各种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因此,多媒体技术、新媒体平台的应用,对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有重要作用。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包括建筑施工技术、施工质量管理、施工竣工验收管理等多方面内容,涵盖整个建筑施工过程。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过程中加强多媒体教学,有利于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集中注意力。比如,在施工技术教学过程中,一些新型的施工技术知识比较抽象,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及具体的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教师可以将建筑项目展示在幻灯片中,结合相应的绘图软件对建筑施工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比如,讲解施工过程中的结构方案设计时,可以通过三维立体技术将建筑结构模型展示出来,让学生对建筑整体结构及结构细节设计有更好的了解。
(3)对学生进行准确的评价,增强学生的信心。在建筑施工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很容易因为自己的基础比较薄弱而丧失学习信心。有的中职学生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不太合理,对专业课程的学习认知存在偏差,很容易出现为完成学习任务而被动学习的现象。因此,在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准确全面的评价,给学生更多的鼓励,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在对学生进行测试和评价的时候,教师要以综合考核为主,着重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评。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结合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对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内容进行改革。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必须结合时代特征与学生的个性特点,灵活应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社会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作者简介:张二雄(1983-),男,陕西神木人,二级教师,从事建筑材料类教学与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珊珊.中职建筑专业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策略探析[J].现代职业教育,2016(09).
[2]李珍.中职建筑施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策略探索[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1).
篇7
关键词:工程造价;宏观经济;互动影响
中图分类号:F123.1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08-0034-02
当前,我国建筑市场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日益紧密。与此同时,无标底招标和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实施已经多年,建筑产品的工程造价成为各利益相关方在决策时关注的中心。然而,我国的建筑市场体系有待健全。定额计价和取费指标一直是国内建筑企业的传统,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竞标取胜,必须改变这一习惯,并提高工程造价预测的准确性。因此,探讨工程造价预测,研究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互动影响的关系变得十分迫切。
一、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互动影响关系研究的意义
在欧美发达国家,工程造价预测受到重视,例如,美国、英国等国家设有专门的工程造价咨询机构,它们擅长积累和分析历史资料,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工程造价资料整合制度,工程造价管理体系十分健全。而在我国,定额和取费指标是造价管理机构长期使用的工作方法,工程造价预测研究并未真正展开。与之对应的是,依据固定定额完成的工程造价预测也成为了业主、承包商和工程咨询机构的依赖,价格变更则通常是指令行为。
近年来,我国工程咨询机构越来越多,但其存在的不足较多,如价格信息失真状况时有发生。在理论界,关于从建筑产品投入品价格指数研究对建筑工程造价的预测和控制的探讨较多,对项目本身特征外的其他影响工程造价因素的研究较少。工程造价预测离不开对价格信息的搜集和使用,而价格信息与宏观经济形势,即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不可分割,因此,掌握宏观经济变化与工程造价之间的关系变得十分重要,它可以为计算工程造价提供重要依据。
二、宏观经济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国内生产总值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许多体现经济社会状况的因素,例如GDP、恩格尔系数等,通常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建筑产品的需求状况,并进一步左右其价格,即所谓的工程造价。若GDP上涨,或者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不断增长的时候,表明可供人们消费的总值正在增加,当人们解决了自身的基本温饱问题后,人们的需求则会转向精神方面,这其中就包括了对舒适度的较高要求,例如住宅,人们对建筑产品需求会逐渐增长,一旦需求大于供给,会有更多资金不断流入建筑行业,这时便会对工程造价构成影响。
(二)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众所周知,工程建设项目建设往往需要较长的周期,建设成本影响因素较多,主要是人材机等物价浮动的影响,即人工费、材料费、施工机械费、运输费等。商品零售价格指数的意义在于,它是某时间段里商品零售价格变动状况的反映,包括程度的变动和趋势的变动,在工程造价方面则主要指建筑材料价格,例如建筑装潢材料、燃料等。因此,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体现着物价波动,其波动必然会对建筑工程造价带来或多或少地影响。
(三)失业率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失业率与建筑a品需求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失业率下降,建筑产品需求增大;失业率上升,建筑产品需求减小。在建筑产品存量固定这一前提下,如果需求逐渐减小的话,那么根据市场规律,租金会有所降低。这一结果会间接影响到资产市场,会在一定程度上拉低建筑产品的价格,建筑工程造价也会随之压缩。失业率上升会直接影响人的心态以及对经济的预期,多数人会丧失对经济发展的信心,人们对此后房地产资产安全性、可靠性表示怀疑,甚至是建筑产品资产,都会遭到更多的风险损失的质疑。在此情况下,房地产和建筑产品保值力将不像以往那样令人信赖。这一现象会反映在房地产价格上,表现为其价格的下降,实际建筑工程造价也将最终遭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失业率上升,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金融机构便会采取措施,提高利率,使信贷规模收缩,建筑行业会遭受巨大冲击,其开发成本会大幅增长。开发成本增加会直接带来建筑工程造价上涨这一结果,或者出现项目开发建设减少的状况,物业市场上存量会有所降低,存量供给降低则必然导致租金的增加,建筑工程造价会因此而被推高。此外,失业率与劳动力供给直接相关,失业率的增长必会导致劳动力市场上的供大于求。而建筑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工程造价的相当一部分属于人工费,当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时候,人工费会有所减少,这对工程造价的降低十分有利。
(四)通货膨胀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造成通货膨胀的原因比较复杂,但通常来说,经济泡沫的增大是其中主要原因。通货膨胀不仅影响人们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也会改变着建筑行业的生存环境。例如,原材料的价格、机械设备的价格也会受到通货膨胀的影响,尽管这些影响要小于食品等生活必需品所受的影响。这时候,工程造价会随着相关价格的上涨而增加。在市场经济环境中,通货膨胀属于一种虚假繁荣,它使高经济增长率徒有其表。如果在工程造价中使用通货膨胀下的原材料价格,那么必然会导致工程项目造价的偏差,使其与真实造价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在计算工程造价的过程中,必须把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根据实际经济发展状况确定要不要剔除或者在合同中约定通货膨胀的风险归属。此外,通货紧缩与之是相同的道理,都应在工程造价中进行深入探究。
三、工程造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效应分析
(一)供给冲击效应
从总供给视角出发,工程造价会对宏观经济形成一定的供给冲击效应。当建筑工程交易价格增加的时候,投资环节就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一定数量的资产能够可投入的项目数量会有所降低,能源、材料、劳动力等开发商所需要的资源会相应地减少,这时候劳动生产率以及总产出会明显降低。当劳动生产率下降的时候,如果劳动力过剩,那么工人的实际工资就会受到影响,会有明显下降,然而考虑到名义工资的向下黏性,减少劳动需求成为多数承包商或开发商的选择,此时会抑制产出,GDP减少,失业率上升。当工程交易价格增长时,最终消费品价格也会随之上升,也就是说,最终消费者不得不承受部分建筑成本的转嫁,这对消费者来说当然是不利的,因其净损失会有所上升;间接地,消费者对建筑产品有效需求会随之不断降低,宏观经济发展会因此而遭受打击。
(二)消费传导效应
按照财富效应相关观点,人们所占据的财富会随着建筑工程造价上升而增加,人们的消费支出会不断增加,从而导致社会消费品生产的火热。当社会消费品的增加,生产规模扩大,其直接影响是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长,这有利于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就业率升高,居民收入增长,这对刺激消费具有积极作用。与之类似,对于打算购买建筑产品的人而言,建筑工程造价的增长会使消费者的购买力有所降低,这会使消费有所减少,社会总消费会随之不断减少。总消费与生产之间具有密切关系,总消费的减少会抑制生产,这有损于国家或地区生产总值的增加,就业状况也会遭受其不利影响。当失业率增大时,居民收入相应地减少,消费会受到抑制。因此,建筑工程造价的上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复杂多面的,这主要表现在其对消费和失业率的正、负两类叠加影响。
(三)投资效应
经济学理论认为,投资取决于多种因素,通常能够对企业或个人是否投资产生决定性影响的是项目的市场价值与重置成本二者之间的比值。当二者的比值大于1时,即项目市场价值高于重置成本的时候,多数决策者会积极投资新建项目。众所周知,在新建项目投资中,建筑工程造价通常占有较高比例,如果建筑工程造价增加,经济趋势发展向好,人们对市场保持乐观,认为项目资产市值会增加,外部资金成本降低。社会投资较为繁荣,必然会刺激市场需求,就业率会随之升高。
(四)成本效应
工程造价是房屋建筑中住房成本的主要构成,与此同时,住房成本决定居民的生活成本,是其生活成本的主要部分。根据美国商务研究协会的相关研究,在各城市生活成本指数里,住房成本指数占有较大比例,为29%,企业的工资成本则受居民生活成本的影响很大,而住房成本对工资成本的影响亦不容小觑。从普通居民的角度看,生活成本会随着房价的上升而变大,无住房的流动劳动力更愿意迁出,劳动力规模会有所减小,失业率降低;与之类似,而房价上涨会给企业施加压力,使企业不得不增加员工工资,即劳动力成本增加,企业更愿意退出该市场,转移施工地区。企业的变动会牵动就业市场,其迁出会使劳动力需求下降,减少当地就业机会,居民就业、收入、生活水平会发生变化。
(五)转移效应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部门会受到建筑工程造价波动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工程造价增加的情况下,在最初的一段时间里,有效投资会有所降低,可开发项目减少,这会抑制部分部门的资本和劳动力需求,尤其是材料生产单位和机械生产单位,其他行业或其他部门会成为这些剩余劳动力的新的归宿,而以租用或购买建筑产品的单位为代表的行业、部分与之不同,对资本的需求逐渐增大。值得注意的是,在转行的过程中,专业技工需要承担更多成本,而短期内不同部门间资本重置并不容易,失业率由此会不断增大,资源无法得到合理利用,经济衰退的可能性由此增大。
结语
建筑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较多,在我国市场经济环境中,宏观经济对其的影响不容忽视。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相互之间能够产生复杂的、多重的影响,国民生产总值、建筑市场、建材市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投资等都会影响工程造价;反之,建筑工程的长期性和造价的大额性也会反过来作用于各行业发展,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影响宏观经济发展大局。
参考文献:
[1] 赵田,查京民.宏观经济变量对工程造价影响的动态分析[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12,(3):23-24.
[2] 徐辉,梁娜.浅析建筑工程造价的动态管理与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6):66-68.
[3] 曹文佩.关于宏观经济与工程造价互动影响的关系分析[J].建材发展导向,2016,(7):103-104.
篇8
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学与经济学互相交融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在于最大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尽管我国的建筑市场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增大而迅猛发展,但是对于相关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理论,国内对其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如何平衡应用施工技与投资的金额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何在投入、工期与质量之间达到三方最优都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建筑市场需要一场关于建筑工程经济的理论变革,以此解决当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
二、对建筑业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
与其他行业不同,我国对建筑业的定义相对广泛。在我国,通常将以工程建设为主(铁路、公路、房屋等)的土木工程类,以大型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主(电力、给水、供热等)的线路、管道、设备类以及以建筑物装修、装饰等活动相关的施工类合并成为建筑类。因此,对于建筑业而言,一个建筑工程是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完善的系统工程,而并非是单单某一个子类。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在我国建筑业是与设计单位、中介组织、建材、设备供应、以及教育科研息息相关的产业门类。正是因为在我国建筑业涉及面的广泛,对于具体的建筑管理而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而言,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管理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对于建筑业系统范围的界定,国内一直存在者“大建筑业”与“小建筑业”的争议分歧。争议与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将涉及建筑相关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以及部分专业工程纳入建筑业的范畴之内。对此,我们可以参照《建筑经济》中的相关定义。该册中指出,建筑业是包含从事建筑产品生产、维修和管理机构与有关教学、科研、咨询等项目的综合学科,是大建筑业中所指的定义。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更加认同“大建筑业”的概念。事实上,随着建筑业本身系统的不断扩大,它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并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系统集成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国家,政府已经组建了全新的用于管理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交融而成的管理机构。例如德国近几年组建的“交通、建筑与住宅部”,英国组建的“环境、建筑与区域部”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发达的国家“小建筑业”的概念在被逐渐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适应建筑业发展的“大建筑业”体系。可以说,“大建筑业”是综合了现代工程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建筑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成为经济支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①建筑业是独立的物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②建筑业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③发展建筑业就等于在无形中发展了重工业和其他相应工业。④在我国当前阶段,建筑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承包了国际工程项目,无形中带动了我国的综合性输出。⑥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综上,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在无形中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筑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尽管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在具体怎么变革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喷涌而出使得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分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导向却不能及时的给人们以明晰的答案,另一方面现行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复杂,部门之间利益纠葛,企业之间竞争等局面使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在通过对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分析之后,结合当前国内形势以及未来建筑业改革出现的部分趋势,我们认为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把握几个要点。
1.归口管理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在成分上有省、部属,地(市)属,县属之分。行政隶属关系的互不相同造成了对建筑企业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同属别的建筑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管理职能上,建设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由此,在审批权、收费权、发证权上各部门互相争夺。整个建筑行业虽然貌似稳定和谐,然而内部却十分混乱。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保护主义横行,对市场规律完全忽略,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市场迟迟不能建立。因此,想要对建筑业进行大改革,归口管理是第一项要进行的任务。只有加强了行业的归口管理,我们的建筑企业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才能明确,业务活动才能更加专业。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资质的审查,招投标项目等方向性问题要归口与建设主管部门。
2.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现有结构
事实上,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有80年代不足一千万人已经发展到如今三千五百多万人。从整体上,我国的建筑行业一方面出现了总量大,产能剩,利润少,竞争大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行业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建筑企业发展稳定程度缺乏等情况。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通过调控企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合并改组企业,形成综合能力足够强大的建筑企业以改变当前建筑大而不精的现象。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三级结构对现有行业进行改变。第一级别是总承包级别,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及承包事务;第二级是业务分包级别,负责项目具体的筹建等事务;第三级别是劳务输出级别,负责工程施工等现场问题。
3.加强市场及投资的管理
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仅方便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以及监管,还将市场上活跃的各类经济成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计划性强于市场性,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干涉过多,以至于建筑市场尚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同样的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多大型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和集体投资的。对于此类工程投资而言,公益效益和工程质量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对投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建筑行业中的非私人投资往往出现浪费等现象。因此要想规范建筑业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业的市场以及投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健康的市场机制以及严密的投资管理,建筑业会逐渐从混乱的现状中走出[1]。
三、持续加强对建筑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行业发展
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而言,急缺的并不是相关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大牛,而是构建现代“大建筑业”的先进理论。建筑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建筑行业的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始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出版了以建筑工程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刊物《苏联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建《建筑工程经济学》刊物。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起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政政治环境的问题,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建筑工程经济学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对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对现实建筑经济问题开展各类学术探究。也是在此阶段,《建筑经济》等相关专业刊物得以诞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比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建筑经济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可以说,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日渐壮大,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成熟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觉得建筑工程经济学,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加强与国际建筑工程经济学学科之间的甲流,融合发展出真正适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与再学习,激发出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在建筑生产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才能一如既往的繁荣下去,才能真正利于国计民生,才能真正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
四、结语
篇9
【关键词】市场导向 建筑装饰专业 教学设计
建筑装饰专业已经成为职业院校的热门专业,备受学生青睐。为了培养市场型和应用型人才,应对建筑装饰专业教学进行创新性的设计,在教学设计上充分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能力,充分满足以市场为导向的要求,加大对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训练力度,以为后续的就业提供重要条件,以满足建筑装饰市场的发展趋势。目前,职业院校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中还存着诸多问题,必须寻求一定的解决措施以改善专业教育质量,实现专业教学的进步。
一、目前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课程教学与市场脱节
通过对当前建筑装饰专业教学的研究,课程教学与市场的发展和要求存在脱节的现象。在专业领域,未将市场中的新建筑装饰观点或流行元素转移到课程教学中来,始终将教学内容放眼于书本,知识面过于狭窄,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拓宽,被书本中理论知识的条条框框所束缚,未考虑市场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采用传统灌输式的教训模式,使得学生的创新意识、发散性思维未被激发出来,违背了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教学理念[1]。
2、缺乏实践操作基地
由于建筑装饰是一个实践类很强的专业,只有在不断的实践与训练中才能实现对知识点和装饰性要点的把握,像材料的搭配、选择,绘画、设计、计算机操作等都需要学生去亲身实践。缺乏足够的实践操作基地和训练场地成为困扰众院校的关键问题,学生的实践机会少,制约着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违背了素质教育的提出,也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基于市场导向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体系的有效策略
1、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做好市场趋势评估
加强师资力量建设,做好市场趋势评估,是基于市场导向下的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得以优化的前提条件[2]。学校要聘请更多高素质、专业性的教学人才,教师应以会更为专业的态度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时刻掌握建筑装饰的市场动向,了解当前市场的需求和流行趋势,不断的更新观点和思维,以在建筑装饰上获得更为独特性的设计。建筑装饰专业就如同服装设计一样的存在,不同的时间点流行的款式、风格不同,都是对时尚和设计的追求,其寿命很短。教师要具备足够的洞察力,根据时下建筑装饰风格的特点对市场后续的装饰风格予以评估,以更好的引导学生,锻炼学生的思维,不断的向学生灌输最新的装饰信息,为培养市场型、应用型人才而努力。
2、构建课程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实践平台
要充分贯彻以市场为导向的理念,应加强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为培养市场型人才提供基础。院校应构建课程实践基地,加强学生对建筑装饰设计、搭配、绘制图纸等专业技能的训练,以从中更好的领会建筑装饰行业的深度内涵,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为学生提供了施展平台,是优化课程教学内容设计的重要体现。图纸绘画是建筑装饰专业的重要基础,学校应与写生基地进行合作,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对户外的风景和相关建筑装饰性内容进行写生作业,以提高学生的绘画能力[3]。设计是建筑装饰的关键,要有设计灵感作为重要支撑。为此,学习可以出资组织学生去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参观不同风格的建筑装饰类型,以开拓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建筑装饰知识,了解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的流行元素和新观点,可为日后步入职场提供知识储备。另外,构建课程实践基地,制作出不同的建筑装饰模型,并利用这些模型来开展教学,对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3、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加大学生实践力度
培养复合型、应用型人才以适应市场的发展需求,并能立足于市场之中,在市场中获得竞争力,优化建筑装饰课堂教学模式至关重要。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以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展开,学生缺乏足够的参与机会,培养市场型人才、职业型人才遭遇了瓶颈。因此,应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加大学生的实践力度,采用一系列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来辅助教学,例如项目教学法、头脑风暴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扮演法等,可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创新性教学模式实施的同时,从中获取创意性的观点,利于建筑装饰专业学生的成长。我们以项目教学法为例,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建筑装饰设计,进行项目的设计与实施。教师让学生以“经济适用房”为主题,让学生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之上对经济适用房进行创新性的设计。第一,先对市场情况进行勘察,了解当前经济适用房的发展情况;第二,确定设计风格和设计方案;第三,制作建筑装饰设计模型;第四,对各自的设计进行解释说明。
结束语:
建筑装饰行业注重设计的独特性与时代性,要充分考虑当前建筑装饰市场的行情和发展趋势,并根据市场定位改变教育目标。当前,建筑装饰专业教学在教学模式、内容选择等方面与市场存在偏离的现象,应对其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应注重建筑装饰实验和模拟训练,创新课程教学模式,加强师资力量建设,以更完善、更全面状态投入到建筑装饰行业中去,以适应市场的需求。
【参考文献】
[1]刘金彩.高职类建筑装饰专业课程体系优化整合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8:245+136.
篇10
就业不仅涉及岗位的需求与供给,同时也涉及工资收入、社会保障以及劳动环境和合同等。对于当前的中小型企业,对就业的促进作用较多体现在就业数量方面,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发达国家,尤其是在欧美国家中,具有成熟的经济市场,使得中小型企业的发展对相应的就业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而另一类是经济转型的国家,主要集中在东欧或是亚洲中的国家,其经济处在起飞阶段,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就业起到了促进作用。许多学者对中小企业发展进行了就业增长方面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就中小企业的经济周期而言,在衰退时期,其发展对就业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会比增长时期的更明显。并且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中小企业都已经成为人员就业的载体,同时为社会失业压力起到了相应的减缓作用。对于我国现有的中小企业,其经营范围是非常广泛的,无论是第二产业还是第三产业,都有中小企业的经营,并且发展的速度也非常快,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也非常明显。从我国的经济角度来看,并不能完全地对所有中小企业进行相应数据的分析和统计。因此,我们就不能对整个中小企业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和分析,只能通过一部分的企业来间接地推断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对于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的发展对就业增长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是增量方面。如果该企业的就业弹性为正值时,就表明该企业的发展会促进就业增长的发展;如果该企业的就业弹性为负值时,就会对就业增长起到滞后作用。
2中小企业发展的行业方向选择
从上面的中小企业发展对就业的作用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确定中小企业对就业增长起到促进作用。但从实际调查来看,一些中小型企业的发展,由于技术的密集型使得对劳动力的需求没有增加,最后产生中小企业发展对就业增长起到的促进作用相对削弱。所以,要想促进作用更能有效地发挥,我们首先要对中小企业的发展方向进行选择。如果要实现这一点,则要对不同中小企业所起到促进作用的大小进行分析与比较。在学术界中,中小企业对就业增长所产生的促进作用主要存在两种技术指标,分别是就业弹性和就业贡献。所谓就业弹性,就是就业增长和经济增长的比值,它所反映的是就业效率。而所谓就业贡献,其实就是就业数量和就业总量的比值,它所反映的则是就业容量。如果一个企业的就业效率和就业容量的值都比较大时,则所体现的是该企业对就业增长起到的促进作用比较明显。所以,从政策导向来看,中小企业应该向该类行业进行倾斜。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主要有16个行业存在,分别是计算机服务业、房地产业、软件业、建筑业、租赁业、卫生与社会福利行业、金融业、公共设施管理行业、住宿餐饮行业、居民服务行业以及其他相应的服务行业。在这些行业中,就业弹性最高的是计算机服务行业与软件行业。租赁行业、房地产行业和建筑行业紧随其后。计算机服务行业与软件行业是刚刚兴起的行业,并且发展速度非常快;建筑业、房地产行业、租赁业以及卫生与社会福利行业都是劳动比较密集型的行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不高,可以吸纳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这些行业的高就业弹性说明它们具有创造就业的巨大潜能。就业弹性其实就是就业效率的体现,如果某企业单纯就业弹性高,其新增就业贡献率小则依然无法满足我国剩余劳动力过多的现象。所以,企业不仅仅就只对就业弹性进行硬性分析,同时还要分析所属行业的就业贡献,进而得出更合理更科学的结论。在上述的16个行业中,就业贡献相对高的行业是制造行业、建筑行业、金融行业、公共管理行业、商务服务行业以及社会保障行业。综合就业弹性和就业贡献率进行分析,具有较强的就业潜力和就业容量的行业是计算机服务行业、制造行业、商务服务行业、建筑行业以及社会保障行业。但根据实际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所面临的困扰就是就业形势。对于中小企业的发展,比大型企业更能吸收就业的需求,同时也能对就业增长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综上所述,要使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就业增长,政府首要的任务就是扶持该类型的中小企业进行优先发展。
3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式
对于新型城镇化背景下面临的严峻就业形式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
3.1剩余劳动力的不断增多
从目前来看,我国城镇的居民失业率在逐步上升,并且十几年来都是持续上升的,据统计每年都有20万左右的人下岗失业。并且对于新增的劳动年龄人口,每年也都有1000万左右。同时,还有一些出自农村进城打工的人员,每年都以递增的趋势进行增长,这就进一步增加了剩余劳动力的数量。
3.2就业的创造能力与实际需求不断下降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经济发展就处在下滑趋势,尤其是最近的几年,下滑的趋势更为明显。与其他发达国家对比,我国的企业不仅少,其就业率也相对比较低。经实际调查总结出,发达国家中每1000人就会有50家企业,发展中国家每1000人大约也有25家,但我国每1000人仅仅只有20家,这就使得我国的就业率不断下降。从2005年起,我国的国企和事业单位招聘率就逐渐下降,使得国有企业也大规模减少,造成了城镇居民的就业压力增大。
3.3就业矛盾
从目前来看,我国出现的问题首先是工业化和城镇化持续增加,使得一些农民没有了土地,就业也不能得到保障,导致生活水平不断下降。根据实际调查表明,我国目前农民失去土地或是拥有土地比较少的大约有3000万用户,无地的农民数量逐步递增对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影响。其次,主要的表现就是在大学生这里,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每年都在扩招,使得毕业大学生的就业概率逐渐减少,其就业难问题也越来越突出,最后成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焦点。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不仅反映出我国低学历的人才的就业效率低,同时高学历人才也同样出现就业难问题。最后,表现最为明显的是我国就业结构的矛盾不断增加,就业不仅没有摆脱掉密集型的劳动模式,同时对于低素质和低水平的劳动者也造成了影响。在今后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结构性矛盾的发展,必然是大部分地区或是大部分企业在发展时面临的大问题。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中小企业的对策建议
通过实际的调查,以及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发展中小企业的就业形式的分析,提出以下建议。
4.1对企业的规模进行调整,优先发展中小企业
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主要有两方面的体现,一是对中小企业的环境进行优化。将指导和发展中小企业放到我国重大发展战略的首位,尽快创建对中小企业专门管理的机构,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这样不仅能充分体现中小企业的发展重要性,同时还能给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相应的优惠政策。例如,对中小企业设立相应的专项资金协会、中小企业进行新增贷款的鼓励、或供中小企业金融投资的担保。二是合理规划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正确引导中小企业和大企业进行合作的同时,建立联盟,进行资源信息的分享和利用,有助于加强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为大企业中的中大产业或为产品的发展提供相应的配套体系,实现互利互赢。如果中小企业和中大产业不能建立友好的生产关系,则会导致建设基地的重建,以及生产效率降低,设备空闲等情况,使得中大型企业不能进行扩大,中小企业不能生存的现象出现。因此,在对企业的规模进行调整时,首先就要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进行调整,进而在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水平的同时可以提高就业增长率。
4.2对中小企业的就业效率与发展空间进行正确引导
在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国家要适当地鼓励和支持。一是要定期对中小企业进行数量上的给予和奖励;二是要根据当前的支出进行劳动成本的相应补贴。另外,对于就业率和发展空间都比较大的企业可以进行地方税实现支持,进而对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中小企业的就业效率提高的同时也能对其发展空间进行正确的引导。
4.3对中小企业中的就业质量进行提高,进而对就业人员的稳定性进行保证
在中小企业中,首先就要建立相应的就业质量评估体系,具体地说就是对企业的就业质量进行评价,然后进行定期的结果公布。而质量评估结果我们可以通过劳动部门、媒体或是其他的服务机构进行定期表现出来。同时,对所有的工作人员还要进行法律常识的普及,提高职工的工作技能和法律意识,定期做好培训工作,组织工作人员参加普法的活动。
5结语
- 上一篇:口腔门诊部医保管理制度
- 下一篇:学生心理辅导方法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建筑装饰装修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