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画知识点归纳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4: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绘画知识点归纳,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绘画知识点归纳

篇1

关键词:色彩写生;简化知识点;多看;多练

一、学生特点

近年来,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学生逐渐表现为大部分学生没有绘画基础,极个别学生学过绘画但绘画基础非常薄弱,同时表现出文化课分数较往届高,课堂纪律较好,感知、分析、理解能力较往届强的现象。从2014年以来,这种情况更加突出,没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0%以上,极个别的有绘画基础的学生大都来自美术高考培训班,表现为重临摹默写不重写生、绘画概念化的特点,常出现形体比例都控制不了的现象。庆幸的是,学生能在课堂上表现出比往届学生更好的考勤与课堂纪律,具备较高的自制力、坚持性等特点。

二、课程特点

色彩写生课程是一门研究造型基础的专业技能课,在教学过程中影响学习效果的几个突出因素为:一是技能课本身的特点,技能课的最大特点是多看、多练方能掌握技能。色彩写生课程是训练眼、手、脑相互配合的课程,眼睛要感知到色彩、明暗、质感等信息,脑子分析理解并指导手进行绘制表现,手要画多了才能与眼睛、大脑协调配合并顺利表现出想要的效果,看得太少或画得太少都无法掌握技能。二是课程课时的限制,色彩写生课程总课时为80课时左右,按一次写生实践为4个课时算,整门课共进行20次左右的写生实践。三是教学内容与课程间的衔接,前期课程掌握不好会直接影响到后续课程的学习。色彩写生课程的前期课程是素描课程,因为色彩写生必须是体现素描明暗关系的色彩写生,很多教学内容如构图、明暗五调子等知识点是一致的,而根据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绘画基础几乎为零的特点,往往前期课程也很难有很好的表现,常见的情况是刚学到入门程度时课程已经结束。同样,色彩写生课程也很有可能是这样的教学效果,也会对后续课程带来影响。因此,思考如何克服教学中的种种不利因素,扬长避短,提高教学效果就成了高职艺术专业色彩写生课程的首要问题。

三、如何做

1.简化课程知识点,用最少的文字表述。如罗列为相关公式、表格等让学生一目了然,容易记忆。同时利用图例分析及动态模拟演示等手段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技能有更直观的认识。首先色彩写生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用公式表达为:色彩写生=理性+感性。理性主要体现对科学光影色彩理论的掌握与理解,感性则为个人对客观物象的主观感受,色彩写生是这两者的结合。其次色彩写生是需要眼睛、大脑、手相互配合的实践过程,可以用公式表示为:色彩写生=眼+手+脑。同时色彩写生步骤是一个由整体入手,局部刻画,最后回归整体的过程,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下面以色彩写生步骤为线索说明如何简化知识点及在色彩写生教学中可以运用的教学手段。(1)构图起稿。主要知识点为:黄金分割线、均衡、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在色彩写生起稿时,构图是第一位要被考虑的,因为学生基本为初学者,在构图上往往没有任何概念,常把要表现的静物等画得过满或者过小,画面大面积空白等。为了让学生尽快掌握构图知识,首先做一个简单明了的常见画面大小规范,如画面中的物体最高、最低、最左、最右的界限,这种把常见画面界限直接向初学者灌输的做法往往是最有效的方法。其次将构图知识简单概括为公式:黄金分割线+均衡。可以通过优秀作品的构图评析来帮助学生理解,同时在写生实践中反复纠正、评析、对比,促使学生掌握构图的知识技能。打形的公式可以概括为:形体结构+比例关系+透视关系。形体结构通过运用简单几何体来简化对物体结构的理解,形体比例大小关系则通过目测、互相对比参照分析来解决。透视关系简单归纳为“近大远小”四个字,通过常见视角下物体的透视关系分析来促使学生理解。(2)铺大体色。主要知识点:明暗关系、色彩关系。铺大体色阶段主要是从整体出发快速表现出大体的明暗关系和色彩关系。明暗关系:亮面+灰面+暗面;色彩关系: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这一步骤的关键是大面积铺色,简略表现出画面的整体关系。观察对象色彩关系的方法为时刻对比观察:形置高低对比、大小对比、色彩对比,上下左右前后来回观察物体的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及这些颜色的相互作用。(3)深入刻画。按照局部形体结构深入表现物体的立体感、空间感、质感等。主要知识点:明暗五调子、色彩关系。明暗五调子的公式可以列为:高光+亮灰部+明暗交界线+反光+投影。明暗五调子是表现物体立体感、空间感的关键,通过典型图例分析明暗五调子的位置及相互关系,亦可用3DSMAX软件模拟不同形体在光源照射下的明暗交界线变化,通过直观的动态模拟演示来分析明暗关系,让学生更易于理解掌握。色彩关系的知识点公式为:固有色+光源色+环境色。画面的色彩关系可以简单这样理解:每一个客观物体都有固有色,固有色在光源色的作用下呈现不同的明度、纯度变化。光源色、环境色在不同质地的表面产生的影响有哪些不同。可用图例或实物分析常见不同质感的物体在光源作用下的色彩变化。亦可用3DSMAX、AFTEREFFECT软件真实模拟物体的色彩变化来分析讲解。(4)整体调整。主要知识点:整体观察、整体调整。用公式表现为:焦点+主次关系。画面只有一个焦点,强调主次关系,主要的物体深入刻画,次要的物体简略带过,改掉画面中破坏整体关系的部分,让画面主次分明,突出表现画面主题。

2.教学时间上的应用。无论是学生对陌生工具及材料的熟悉,色彩写生的用笔、调色,观察用眼习惯,还是写生中遇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经验等等都需要一定时间的磨炼,而课程内的时间和实践的次数都非常有限。因此,思考如何提高单位时间的训练效率及如何利用课外时间补充课堂时间的不足都尤为必要。(1)课堂上提高单位时间的实践教学效率。按一个班级学生35人计,一个上午四节时间教师给学生作修改示范等只能就典型突出问题作修改,时间也只够给少数几位学生作修改示范,而其他学生更多的是点评。在不能补充教师人数的情况下,录制写生示范视频供学生课内课外参考是有效的补充手段,学生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便捷观看学习。同时严格要求学生课前做好颜料、水、纸张等所有准备工作,列出写生步骤中的大概时间长度供学生参考,把每一次实践训练都当成考试一样严格、紧凑地练习,强调写生的时间效率。写生的每一步骤各用多长时间合适,给学生一个参考时间值,尽量要求在常规参考时间值内完成作业要求。另外,讲解简化归纳了的知识点并通过板书、卡片等形式传播,促使学生强记并能在写生中联系思考。(2)课外时间的利用。首先录制写生示范视频或者收集网络上的相关教学资源让学生学习。其次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课外临摹或写生,课外练习多多益善,设计课外普通作业与挑战作业,叠加课程时间,通过课外的辅助实践,熟悉用笔、调色等。技能课最基本的、最有效的练习手段就是多看、多练,带着问题看、带着知识点练。

四、结束语

色彩写生是技能课,只有在大量的写生实践中仔细揣摩领会理论并指导写生实践才能提高色彩写生技能,而学生具有较强的意志力这一特点恰好能多看、多练。因此,通过简化知识点、直观展示模拟等教学手段,让学生一目了然且容易记住,并在实践中反复对照理解这些绘画知识点,使每一次写生实践都是非盲目的、有主旨的高效学习,从而逐步掌握色彩写生技能,经过争分夺秒的课内课外强化训练,使课程教学真正落到实处。

作者:李世和 单位: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新福.色彩写生实验性教学探索[J].装饰,2011,(9):137—138.

[2]石李珊.基于认知负荷理论的色彩写生教学设计[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4—77.

篇2

1.1课程、课时设置不合理,教学方法较传统

(1)中职《儿科护理学》教材1~5章概念、公式较多,属于识记内容;第6章与临床结合紧密;7~17章多为系统知识,知识呈递进关系,而学生在学习中往往学过就忘,机械记忆。

(2)对于中职护理教学,无论是学校或学生,都对内科、外科、护理基础非常重视,而对儿科重视程度远不如这些课程,课时安排非常紧,加上教材内容多,故教学任务较重。为尽快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师没有足够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互动及讨论,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1.2学习兴趣低、临床经验少、知识综合运用能力差

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较差,缺乏有效的学习和记忆方法,学习兴趣不高,对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反感。临床见习少,见习期间实践的机会更是少之又少,案例分析能力差,缺少评判性思维能力。

2、概念图的作用

2.1辅助教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上好一堂课,就必须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熟悉教材,取舍教学内容,掌握知识结构。医学知识都是概念性的知识,知识点多且枯燥,教师在备课中运用概念图可以找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找出概念的记忆关键点,理清自己的教学思路,同时借助软件把概念图加入课件中,能使知识点可视化、直观化,有助于课堂教学。

2.2有效学习的工具

通过概念图的绘制,能理清新旧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温故知新。在绘制过程中,必须要归纳关键词,锻炼了学生的整合能力。绘制的过程也是知识的构建过程,学生绘制前必须理解相关知识点,这使学生必须主动学习,同时,通过资料查找、相互讨论,提高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主动学习的能力。中职学生的想像力丰富,绘画能力好,绘制概念图可以发挥他们的特长,使其快乐地学习,边学边画,动手动脑。

2.3教学反思和评价的工具

师生通过概念图的制作→教授→修改→再设计的不断循环往复,学会了反思自己的教学或学习,从而提高了自学能力。绘制过程可以反映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也可以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借此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展和思维活动过程,及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未能掌握的知识点,从而进行针对性教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是非常有必要的。

3、概念图在中职儿科护理教学中的运用

3.1利用概念图,让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

(1)在知识点归纳中的运用:学生在学习中常常是学了今天的,忘了昨天的,没有对知识点很好地归纳,没有整体的知识框架。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进行板书,构建知识框架,让学生做笔记。在每一章节授课前都先给出空白的概念图,让学生填写,如第2章的生长发育规律,首先填写4个小节的内容,然后找出每一小节中的关键内容填入概念图中,再根据关键内容逐步展开,形成一个知识框架图。教师讲解时逐个讲解,讲解完后利用概念图归纳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2)在知识难点中的运用:儿科护理后面部分大多是系统性的疾病,发病机制对于学生来说是难点,比如佝偻病、肺炎、肾病综合征等的发病机制,通过概念图建立知识框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便一目了然,很容易理解。

3.2利用概念图,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传统的案例分析都有一定的格式和书写要求,多倾向于线性思维,但概念图提供了更有效的组织、计划护理方案的方式。概念图注重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知识框架的构建,注重各方面相关信息的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评判性思维能力,符合现代医学模式整体护理的要求。

3.3利用概念图进行巩固练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儿科教学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辅导过程中,教师觉得儿科相较于其他课程知识点集中,题型难度并不大,但在平时的考试和练习中,学生却反映儿科很难,要记忆的内容多。因此,教师可以利用概念图,通过“连一连、涂一涂、填一填”等方法对知识点进行查漏补缺。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巩固旧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串联;另一方面也可以发现各知识点间一些新的联系,因此,绘制概念图不仅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4、教学反思

概念图运用于儿科护理教学中,从教师角度来说,它能辅助教学设计,不断充实自己的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从学生角度来说,通过发现问题、查找资料,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案例分析能力,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但在运用概念图时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使用,不能生搬硬套。

(1)概念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的能力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对于一些系统性疾病中与解剖生理知识、已学知识联系较大的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运用概念图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

(2)概念图在运用过程中必须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要有明确的任务及考核和评价机制。如果是小组间的合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进行引导和答疑,否则容易出现偏离学习目标的情况。

(3)概念图建立在已学知识的基础上,注重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逻辑关系,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更注重知识的梳理过程。在绘制概念图的过程中要按照简洁的原则,要精不要多,要有层次性,注意运用不同的颜色、图形绘制。

篇3

【关键词】色彩写生表现形式方法能力训练

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对职高对口单招艺术专业测试色彩试题样式做了调整改革,从单一的色彩静物默写到具有多指向性的命题创意设计色彩,从根本上解决目前职高艺术类就业与升学在教学上难以统一的问题。基于此,在教学中我开始尝试以课题模块为引导的教学实施方式,在对色彩的训练与认识过程中,进行多样性的基本技能训练,课题设计遵循科学、明确、系统与生动的统一。

一、写实性自然客观绘画色彩写生的课题教学

绘画色彩写生为纯艺术的观念表现,主要通过对物体的整体色调与色彩的冷暖关系、前后空间关系、固有色与环境色的关系、物体与台布质感的表现等方面的研究学习,掌握一套相关的艺术观察方法及表现步骤,提高学生的色彩感受能力与艺术表现能力,是设计色彩的前提与基础。因此,在这一课题的教学中,我主要抓住以下三点进行具体的引导、分析、讲解、示范、评价等教学活动。

(一)什么是色彩关系的教学

首先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现一组组优秀作品,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画面是美的,进而引出什么是色彩关系,就固有色与条件色的对立统一关系、色彩的冷暖关系、色彩的明度关系、色彩的纯度关系、色彩的补色关系进行主要知识点讲解。必须让学生明确色彩关系在画面中的重要性,我们在画一幅作品时,寻找的就是一种关系,要比较关系、画出关系,才能表现出画面的色彩关系,才能使画面既完整又丰富。

(二)正确塑造与表现的教学

这块教学主要以示范、讲解、练习为主展开,在表现形体结构与色彩中,通常采用的笔法有点、刷、涂、摆、堆、扫等;而笔触主要指衔接,分为湿接、干接和压接。应该让学生明白笔法与笔触不是目的,而是一种表现手段,是为画面服务的。不同的人作画差异很大,有人大笔挥洒,有人小笔点触,无论哪种笔法,都应该从表现对象的目的着眼,根据不同物像的不同结构、不同质感和不同感受去表现对象。

(三)静物写生中易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根据投影图片,在老师引导下查找病因,寻找原因,找到解药,提升学生对写实性自然客观绘画色彩写生的认知能力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表现上做到得心应手。(见表1)

二、设计色彩的美学与构成原理的课题教学

教学上首先赏析自然色彩和人造色彩的各类优秀作品,使学生明确色彩的美感包含色彩的对比和色彩的调和。接着就学生自己收集的物象图片,师生共同分析色彩对比的类型:色相对比、纯度对比、明度对比、补色对比、冷暖对比、面积对比;色调的调和类型:类似调和、对比调和。使学生理解对比与调和在一幅画中的集中表现就是色调,而色调作为画面色彩的总对比与总调和,正是画面美感的表现,是绘画性和设计性色彩共同的本质追求。

三、绘画色彩写生与设计色彩写生区别的课题教学

从造型基础训练的角度看,我们可以把色彩写生分为两大块:一是为获取写生造型能力的一般色彩写生;二是为获取装饰性色彩造型能力而进行的色彩归纳写生。两者都是视觉艺术造型的基础,但前者侧重对绘画基本造型规律的认识,后者侧重对构成及归纳等色彩造型规律的理性分析和研究。在教学中通过欣赏和对比分析,使学生对绘画色彩和设计色彩在造型观念和造型方式方法上的区别有更直观和明确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从绘画色彩的学习转换到设计色彩的学习。

四、设计色彩写生的特征与基本表现形式及表现方法的课题教学

这一课题的教学主要划分为三个板块:立体概括归纳写生教学、平面概括归纳写生教学、主观归纳写生教学。在教学中,首先通过图片展示的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设计色彩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共同分析讨论设计色彩的特征。

(一)化冗繁为单纯

以简约的方式,通过做减法来概括提炼、集中本质、整理归类、剔除多余,使主题更突出,形象更典型,色彩更鲜明,画面更符合形式美法则。

(二)化杂乱为秩序

通过对客观对象的概括和梳理,把自然中杂乱无章的东西归理成章,达到画面的秩序化、条理化。

(三)化写实为夸张

在构图上可以打破常规,在造型上可以根据需要对原型进行夸张变形,在设色上可以对原型做变色处理。

(四)化立体为平面

把一般绘画色彩写生的三度空间转化为二度空间。接着在教师的引领下,通过投影相关图片分析探讨设计色彩的基本表现形式:写实性归纳写生、平面性归纳写生、意向性归纳写生。通过教学改变学生旧有的观察方法,逐渐调动其自身个性,让学生面对课题有一种新鲜感和兴奋感,激发他们的表现和创作欲望,从而和客观写生色彩拉开距离。在教学中主要以理论讲授和实践辅导相结合,分别从画面构图、物形处理、色彩结构三方面入手。

篇4

关键词:职教云素描在线课程设计应用

一、归纳学习点

素描作为艺术类基础课程,在国内开设历史较长。在长期的发展历程中,形体、结构、明暗、透视、比例等知识点与技能点成为该课程之基础。要将素描课程转化为在线课程,就需要把握这些重要的知识技能点。随着专业的发展,针对绘画类和设计类,素描教学出现了不同分支。设计类素描在形体、结构、明暗、透视、比例的基础上,分化出符合设计类专业的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结构素描用线条表现物象,以理解和表达物体自身的结构本质为目的,在表现中将观察测量与推理结合,往往忽视对象的光影、质感;装饰素描是以素描的表现形式对被装饰物进行形式美感方面的思考和加工处理,即通过装饰性的概括,进行有规律的重构与创造。作为讲究与市场结合的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在素描教学中注重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是必然的。因此,结构素描和装饰素描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是此次素描在线课程设计需要考虑的。基于这样的分析,将素描在线课程的学习点归纳为20个,其中基础知识5个、结构素描7个、装饰素描8个。基础知识包括点线面造型元素、比例、轮廓与结构、透视、空间、构图;结构素描包括单个几何形体、多个几何形体、静物组合,是基础知识的实践;装饰素描部分包括平面化、概括取舍归纳、组合构成、秩序化、简化、装饰表现等。这样的建构,既包含了高职艺术设计类学生学习素描需要掌握的主要知识点、技能点,又使每个知识点各自独立,便于教师有选择地重组学习模块。至此,素描在线课程的教学设计完成。

二、重视过程表现

素描是实践性较强的课程。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部分教师往往采用示范、讲解、改画的方式进行教学;在线上教学时,教师可通过示范视频以及对作品的评讲进行教学。素描表现重视整体性、准确性,教师需要通过视频记录素描表现的全过程,包括构图,整体—局部—整体的表现过程,用轻重虚实等不同的线条表现对象的形体、空间、透视、结构以及后期调整,等等。评讲也是重要环节,教师应针对学生在课程中和课程后创作的作品进行评讲,使学生了解自身作品的优缺点,并通过视频记录评讲过程。在此次素描在线课程开发时,教师应重视过程表现,通过视频把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可视的形象、连续的过程,尽量使在线课程与以往一对一、一对多的教学方式一致,减少信息的流失。剪辑时,教师在重点环节保持正常节奏,在刻画和修改等次要部分则加快速度,以免学生在观看视频时产生视觉疲劳。同时,重点环节应保持原始的配音,部分环节在后期剪辑时加入新的配音或字幕,使素描的要领在过程展示中得以体现,并加深学生的印象。重视过程表现能最大限度地弥补在线课程教学的弊端,教师应充分利用数字化、网络化的特性,用影像记录教学过程。这样,学生观看影像就相当于观看教师的一次示范。

三、基于职教云的课程建构

当课程拍摄、剪辑完成后,就可以在职教云开设此课程。教师通过账户、密码登录系统后,设置课程简介、教学团队、班级、导学、教材、课程设计、题库、作业、考试等信息。课程简介即介绍素描课程的基本信息,包括课时、适用对象、学习目标等信息;教学团队除主持人外,还可设置为同一课程的其他教师;班级可导入正在学习该门课程的行政班;导学用视频的方式介绍课程,引导学生学习;教材选择正在使用的教材,也可加入辅助教材;课程设计是课程建构的核心,把前期的设计设置在职教云平台上,需要建目录,再把已经做好的PPT、视频等资源关联到目录上,该入口还提供从资源库、MOOC学院导入课程;题库设置有选择题、判断题、问答题等类型,作业中有附件作业的类型,可以弥补不能上传图片(线下作业可用图片方式保存)的缺陷;考试只有题库考试和登分考试两类,不适用于素描这类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总之,虽有一些遗憾,但职教云平台还是能够支撑素描课程的在线教学,并且在存放资源、个性化教学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

四、在线课程教学

素材上传并设置完成,便可开展在线课程教学。职教云平台将签到、讨论、作业、考试、课件、投票、小组PK、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测验、评价、学生总结这些课堂教学中的常见手段和环节运用于在线课程教学,并分成课前、课中、课后等不同模块,使网络在线教学具备以往课堂教学的特点。素描在线课程统计具体信息如图1所示。教师在素描在线课程教学时,更多利用手机App进行操作,手机已经是学生常备的工具,使用也更方便。如,签到、讨论、头脑风暴、问卷调查、测验、评价等模块在手机上完成,在电脑上学习课件效果更好。教学时,教师要注意线上、线下的切换和结合。如,签到时间如果固定,部分学生就可能会利用漏洞冒签,这就需要教师变换签到时间或者常规考勤了。由于素描课程对学生的技能水平有一定要求,对于课件学习,教师可安排课外时间进行,技能训练则在课堂上线下进行,以通过线下训练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此外,教师对于讨论、评价等模块要及时反馈,否则可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热情,导致其参与度下降。在线课程教学在生成数据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统计分析板块会保存数据,以便教师查找相关数据,这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方式和后期研究很有帮助。

篇5

创造性思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在教学中,教师需要处处捕捉、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可以充分挖掘教材的潜在因素,通过“辐射发散式”图表启发学生展开丰富合理的联想,交汇及盘活所学的零星知识。此类的图表旨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利于学生更好的理解及掌握中医知识。较实用于中医学诊断章节的运用。如在病因一节“气”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气”的运动出入失去协调平衡的“气机失调”的表现形式时,授课时可以“气”为中心,通过辐射发散式的图表盘活所学的气病的分类,并继续辐射式的将各种气之病的症状、临床表现及异同融会贯通。

2边框式图表:信息量大,重点突出,提纲挈领

西医院校的学生以西医为主要专业,在接触中医学课程之前,已经较系统地学习了西医学的理论,在其头脑中形成了固有的观念,因此在接受各种信息的时候,总是将来自外界的信息与已经形成的思维方式、认知方法进行比较。调查发现也证明临床学生在学习与西医学有较大反差的中医学时,理解和接受有较大困难[4]。中医专业理论晦涩难懂,在授课中既要保持中医学理论的完整性、突出中医学特色;又要多用西医知识来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因此,在较多理论性知识教授中,使用边框式图表教,归纳总结,提高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过程最优化,让学生们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信息输入与建构,同时也是抛砖引玉,培养学生用自己的学习方法,增强自学能力。尤其是在中医学中医内科疾病章节的教课过程中,通过边框式图表教学,可以尝试通过中西医疾病的对比,通过西医的知识加深对中医知识的理解。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学会应用,运用于临床,并取得好的临床治疗效果。西医院校的同学在进入临床工作以后可能并不会去开中药处方,但却可以开出中成药处方,在这时候,合理的辨证选择合适的中成药对一个临床医师提高临床诊疗疗效具有早期教育和灌输的作用。

3看图填空式图表:参与性强,增加互动,学以致用

由于图表给人以形象、生动、直观、简明的印象,有助于提高记忆效果。学生对形象直观的事物相对比较感兴趣。看图填空式图表重点在于帮助学生将复杂的理论更加具有操作性和趣味性,加强记忆和临床运用。尤其是在中医学针灸章节及耳穴中的学习和运用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黑板上绘画出耳穴的分布,根据教师的要求合理配穴,并在选择的耳穴上进行标注,不仅加强了学生对耳穴及其他穴位分布位置,还加强了学生临床实践的简单配伍原则,增强了学生对知识掌握的兴趣,推广了中医学的可操作性,无创性及安全性的知识普及,使临床学生在日后工作中对中医特色诊疗的理念培养和多门交叉学科的相辅相成作用具有更深刻的认识。

4汇总选择式图表:归纳总结,,去伪存真

国家培养战略情报人员时,十分注重信息识别能力的培养。每一个学生其实也都是自己知识构建的小小情报员。萧伯纳说:“要小心一切假知识,它比无知更危险”。学生一旦对知识有了错误的建构,要比不理解更难纠正。“汇总选择式”图表,重点是引导学生正确理解中医学知识的内容,去伪存真。尤其是在一些知识点比较多比较集中的中医学内容方面,如中药及方剂章节,使用汇总选择式的图表更加有利于变繁为简,增强学生对医学内容的记忆性,通过图表的归纳,将同一类的方剂的中药组成进行异同点的比较,可以轻而易举的发现在同一类方剂中的相同中药出现的比例高低,从而使学生对中药属性的再次温习和了解,找出差异和不同,去伪存真。

篇6

课前分析

本课涉及的知识点有:彩色橡皮、取色与放大镜工具。为了理清各知识点间的联系及学生掌握情况,我们对本课知识点、前置知识点、可迁移知识点进行学前诊断分析。从分析结果来看,有约一半的学生知道彩色橡皮工具,但对橡皮与彩色橡皮之间的操作差别不明确;对于放大镜和取色工具,大部分学生还没接触过。此外,彩色橡皮与取色工具的使用对学生前置性知识依赖强,能否保证学生顺利习得新知,需要教师带领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前景色与背景色知识进行适当的复习。

目标分析

依据教情与学情,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及重、难点确定如表1第2列所示。教学是一种由学习外部事件干预,引发学习者内部知识变化的过程。确定好教学目标,并不意味着教学问题已解决。因此,对知识特点和相应的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显得非常有必要。按照加涅的五种学习结果和信息技术层级目标,我们把本课的教学目标、知识特点与相应的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见表1)。

现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概括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从《“清扫”校园》一课的学习结果分析来看,陈述性知识相对较简单,而策略知识与态度的学习,需要渗透到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当中,以活动引领与体验。因此,本课教学内容可聚焦于解决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并以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带着策略知识的学习,提升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其中,动作技能与智慧技能有交叉之处,前者侧重于简单操作,后者侧重于组合方法的提炼与问题的解决,具体到信息技术课当中来,又可以细分为操作、步骤与方法、问题解决。

三次磨课

明确教学目标及相应的学习结果之后,接下来就是教学方案的设计。初步方案以加涅的九大外部教学事件为理论基础,具体设计如表2所示,相应的教学流程见图1。

大的促进作用。例如,通过校园不同场景图片对比引入,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任务驱动过程中,告知学习目标,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学生在不断试误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不过,这一轮实践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如,自学尝试缺乏必要的支架帮助,教师对于一些关键操作缺少归纳与小结等,导致学生的学习落实不到位。因此,在B班进行的第二轮实践中,我们对教学流程进行了优化(图2)。

从B班的课后小测来看,学生对动作技能的掌握明显提升,但都是在中等偏上徘徊(图3),而综合练习优分率也不高(图4)。

图表说明:1~3题考核学生对彩色橡皮、放大镜、取色工具操作功能的了解,4~6题考核学生对彩色橡皮、放大镜、取色工具操作技能掌握情况。

图表说明:综合上机题主要测试彩色橡皮、放大镜、取色工具的综合应用。

究其原因,一方面,缺少操作小结之后的反馈练习,一些学困生的基础操作难以保证;另一方面,教师对一些关键操作的小结仅停留在特定任务的层面,并没有关注操作方法和操作套路的提炼。学生在学以致用方面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新的一轮实践,我们在每个任务的小结反馈之后增加了“再试一试”环节,让学生确认操作,巩固新知(图5)。

另外,依据加涅的智慧技能层次理论,问题的解决属于高级规则层次,本课多处任务涉及三个工具的组合应用,挑战学生7±2的短时记忆容量,因此,简化步骤、提炼方法显得必不可少。在教师小结反馈环节,新一轮的实践更加注重操作方法和操作套路的提炼,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从C班采用优化后的方案实践的测试成绩(图6、图7),可以明显看出“综合练习”优分率有明显提升。在综合创作时,一些学生也能迁移知识,自觉地利用“放大镜”工具放大图形来画花朵等,这些都说明了问题的解决已初见成效。关于测试的信息与效度,从课后小测双向细目分析表来看,基本能涵盖本课所有的动作技能和智慧技能目标,因此可以说这个测试是有效的。课后对学生进行学习态度调查情况反馈,“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和“乐于学习”所占的人数分别为80%和98%,可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成度也非常高。

总的来说,三轮的磨课从教学目标出发,分析目标对应的学习结果和知识特点,并根据相应的知识特点不断地对课堂学习进行教学干预,并总结出一些实践的策略,有效地促进了教学目标向学习结果的转变。其具体做法对绘画模块其他课时的教学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广东省教学学教材研究室 编.信息技术教师教学用书第一册(上)[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8.

[2]张大均.教育心理学(第二版)[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7

(一)常规型书面作业

常规书面作业操作最简便,考查学生知识技能行之有效,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是必需的。

1.巩固性作业

法国著名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告诉我们:知识需要重复,否则印象太浅,不会在脑中产生记忆效果。常规性作业的布置主要为巩固和落实认知目标服务,所以巩固性作业是非常重要的。

我采取的方法是在学新内容时,为了巩固旧知识,布置作业时选择数量少且比较好的前几章的练习题,即少而精,让学生每天花一定的时间练习,逐渐积累。或者每隔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温习纠错本上曾经做错的题目。这样不仅学习了新知识,而且巩固了旧知识,一举两得。

2.思考性作业

教师对作业的选材、内容、形式要充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强应用练习,促使主动思考,在作业中要体现独立思考性,增设归纳、对比型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设计方法:

(1)归纳型作业。化学知识杂而零碎,缺乏连贯性,归纳总结显得尤为重要。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归纳总结,每学完一章,归纳该章的知识要点,几章学完后,构建章与章的知识网络,从而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通过这类作业的练习,学生不仅巩固了知识点,而且学会了归纳总结的几种常见的方法:列表法、叙述法、图示法等。

(2)比较型作业。知识点之间的比较是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培养知识迁移能力和评价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教材中,有许多概念、原理、性质和实验非常相似,容易混淆,通过比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挖掘问题的关键和实质,分析归纳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使学生加深对知识的全面理解,缩短学习的时间,使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3.分层性作业

众所周知,同一班级里的学生知识基础、学习能力、兴趣态度等都存在着较大的个性差异。所以我们必须承认差异,尊重差异,在设计作业时须在考虑共性的同时,兼顾学生个性,考虑“按需分配原则”,采取“自助餐”式的自选型作业,做到因人定标、因材施教,使作业成为发展学生特长,弥补学生不足的平台。

设计方法:

设计作业题时,教师要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分成A、B、C三层,精心设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作业,以便使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有效的提高。

具体做法:把过去内容统一、标准统一、模式统一的作业改为基础性习题、发展性习题、综合性习题等三种层次的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选择不同层次的作业。

(二)创新型作业

新课程理念下,除了要落实和巩固知识目标外,更需要落实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心理健康目标、科学素养目标等,最终达到学会学习的目标。这些目标的落实和实现,光凭借课堂教学的精心设计和常规的书面作业是不够的,还需要课外布置内容丰富、训练全面、形式活泼多元化的创新性作业,引导学生关注知识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带给学生持久的兴趣支持,促进学生带着问题融入社会,以更广阔的视野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几种创新性作业的实践与思考:

1.趣味性作业

我们的教学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作业设计时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把学生置于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有趣的学习环境中,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使每位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

设计方法:

(1)进行化学小竞赛,评选先进个人、优胜小组,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布置一些易操作、安全的趣味性的家庭小实验,如自制汽水、制作番茄电池、制作简易净水器等。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学习化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在作业中穿插一些化学谜语、化学小故事、环保知识等。这样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调整心态,产生学习的激情。

2.合作性作业

在相当一部分化学作业中,我们片面地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关注学生的交流、合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要把交流、合作作为重要的参考因素予以关注。

设计方法:

设计作业时,可以针对某一主题,采取小组竞赛、合作调查、制作小报等形式,共同完成作业。学生独立完成这些作业,可能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以小组为单位,根据各自的特长分工合作完成,如在制作小报过程中,有条件上网的同学可以负责查找相关资料,综合能力较强的同学可以负责排版设计,有美术特长的可以绘画等等,小组成员为使自己小组作品得到认可,会相互督促、相互检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也能及时高效地完成作业。

3.探究性作业

在作业设计时,根据教学的内容以及学生已具有的化学活动经验,设计一些以学生主动探究与实验、思考与合作为主的探究性作业,使学生在化学活动中成为一个问题的探索者。在设计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设计方法:

篇8

关键词:高中;美术鉴赏;多媒体

高中美术鉴赏课更强调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强调培养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在内容上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每一件艺术作品的创作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把美术鉴赏活动与当时作品所处的社会背景联系起来,体味当时作者创作的情景,想象当时的环境,可以更好地理解作品。

高中美术鉴赏也是提高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等思维能力的重要阶段,由于美术作品的直观形象性,在对其鉴赏评价时,是学生思维最自由的时刻。所以,我们可以把美术欣赏活动放到文化与生活中去学习,可以使学生较为全面地了解美术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

高中美术鉴赏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荣誉感。在学习中国美术史的过程中,学生会了解到中国艺术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且具有独特的风格,自然而然产生对民族的崇拜,从而对美术鉴赏学习产生兴趣。

除此之外,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介绍很多名家和名作背后的一些趣闻轶事使作品更“接地气”,让他们的心潮为之澎湃和感动。教师在教学中渗透趣闻轶事的时候当然要有所选择,可以有意挑选具有浓厚人文气息的典故。

在美术鉴赏教学中,最重要的还是需要教师进一步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同时还要下工夫围绕每堂课的不同的知识点和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课程实施方案,力求做到每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明确,坚持师生互动,谋求课堂教学高效。

篇9

关键词: 微课资源;小学美术;开发应用;教学整合

【分类号】G623.75

前言:微课,是指根据新课程标准以及教学实践要求,通过视频这个载体,从而将教师在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中,以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之所以被称呼为“微课”,主要是因为微课教学时间较为短暂, 比起传统一堂课45分钟的教学时间,微课最长也不会超过10分钟。且微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少,所要传授的知识点比较集中。微课没有复杂的课程体系,和众多的教学目标与对象,它主要是根据特定的人群传递特定的知识内容。合理的运用微课在很大程度上能提升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微课资源的开发

(一)微课的针对性。微课在教学中的讲授内容通常都是呈现的“点”形式,较为碎片化,这些知识点可以通过方法传授、教学经验等相应技能上对知识进行的讲解,也可以是对教材的解读、各种题型的讲解以及考点归纳等形式(2)。微课可以说给美术教学锦上添花的一种有效补充形式,正因为它资源容量小,一节课程通常只有一个主题,所以才能更好的让学生进行深度化的学习。要充分利用到微课,让它尽可能的出现在美术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比如在导入环节中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在小组探究学习环节中引领学生寻找答案,最后再通过教师示范环节将教师的师范过程完整展现出来,并在作品展示环节中对学生进行作品考核评价(1)。以微课的形式对一些生活中的常见场景进行展示,是非常有必要的一项补充,并且最终的效果也会更好。

(二)微课的时效性。微课最佳教学时间为5~8分钟,最长也不宜超过10分钟,否则会极大的浪费学生的创作时间,特别是小学生这个特殊群体,通常也没有足够好的耐力去听教师过多的长篇大论。再加上现在生活节奏快,凡事都追求简约精炼,学生课程排得比较满,疑问也比较多,若是在此基础上每节课花费大量时间去看一个视频,学生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看他想看的。微课时间若是太长,很容易造成知识点太过泛滥,或是教师讲得过于嗦,只有将讲课内容的主题明显的突出来,才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信息的掌握。

(三)微课的整合性。要充分利用到教学或是生活中有价值的一些资源,并将其整合到微课中,以达到微课的整合性。比如,可录制一些实际生活中比较常见的生活情景,然后剪辑成微课教学资源。教师还可结合网络上的新鲜事,下载下来并进行恰当的剪,然后另外添加上合适的音频,制作成教学需要的微课。现在的小学生也多半会上网了,知道网络上的很多新鲜事,这样的微课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关注,对提升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成效。当然,微课的制作质量一定要好,若是画质太模糊或是音质太过嘈杂,剪辑也是剪得莫名奇妙的话,学生可能很难愿意去费神倾听微课的内容到底是什么。

二、微课与小学美术教学的整合

(一)通过微课给美术学习创设情境。俗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美术作为一门造型艺术,若只是封闭的闭门造车显然很难造出什么,优秀的美术作品应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但是从实际出发,每堂美术课都深入到实际生活中,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未免有些不切实际,所以更多的是靠教师在教学中经常性给以学生启迪与思考,让学生回忆自己以及自己周边人们的生活状态,通过回忆缔造出创作的源泉。这种回忆式创作强于传统的闭门造车,但是让学生通过回忆里的创作因素进行创作,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创作思维。但是微课能够很好的弥补这方面的缺陷,教师可将需要的生活场景提前拍摄或者下载好,然后剪辑成所需要的微课资源带入课堂,又或是将现有的资料剪辑好,并配上声音制作成一组有声漫画,生动有趣,学生很容易就被吸引。就比如出自五年级上册的“泰山石刻”,里面有诸多手法和画像不同的石刻,通过将其进行剪辑与后期配音配乐,还可再加上一些适当的现实情形,营造出一种身临其境的氛围,学生不仅能通过这了解中国的石刻艺术与汉字演变历程,更是能通过实际观察获得一定的创作源泉。

(二)微课的省时性与完整示范性。美术教学时最不能缺乏的便是教师的当堂示范,它能将美术技法直接传递给学生,不过很多教师出于惰性或是为了省时,只是简单的用粉笔在黑板上勾勒几笔,以作示范,这种示范效果肯定不会多大,但是出于美术课时的原因,教师也不可能花大篇幅的时间去作画。很多教师会选择在课前就录制好相应的美术作品,然后在上课时直接将成品展示出来,不过美术不同于一般的学科,不是简单的展示成果、仅根据教师对作品进行语言的讲解就行。而微课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在课前就录制好完整的作画过程,然后在课堂上展示给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可随时停顿讲解作画的重点和难点,对于不是重点的部分则可进行快进或是删减处理,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就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作品示范,学生也能用最短的时间学到更多的绘画技巧,进一步提升学生的美术绘画信息量。

(三)微课能让学生学会独自思考与自主探究。微课是随着现代科技应运而生的一种教学模式,可在电脑、平板、智能手机能移动设备播放教学资源,微课最明显的特征便在于其容量资源占用小,并且能快捷直观的传达知识,因此微课在美术教学中的应用逐渐广泛起来。学校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知识,培养新世纪优质人才,所谓优质人才不应只是单纯的会读书、读死书,而是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自己去领会与思考,只有从小养成了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的良好学习模式,才有助于日后的学习与工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微课是顺应信息时代而生的一种“潮流”,其优势与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我国微课的开发比较晚,对于微课的实际运用也不够成熟和完善,这就需要相关业界人士的更进一步研究,从而真正将微课带入美术课堂,发挥它最大的价值。

参考文献:

[1]王玉龙,陈奕如.我国中小学微课开发与应用现状的内容分析研究――以中国微课网的微课资源为例[J].中国远程教育,2015,04:56-62.

篇10

关键词 :     高中美术;绘画教学,模块教学法,

目前,高中美术教学以鉴赏教学为主,学生从鉴赏课中能够了解古今中外较多的优秀美术作品。人类历史发展中存在多元化的文化内容,这些优秀的作品展现出的美感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能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但是,美术鉴赏课程在提升学生的绘画能力方面存在一定的局限,学生通过鉴赏课程能够爱上美术创作,但部分学生会因缺乏绘画技能而对创作望而却步,甚至逐渐丧失对绘画艺术的兴趣。因此,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应注重研究美术绘画模块的教学模式,设计出有效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快速掌握绘画技能,进而实现美术课堂的有效教学。

一、模块教学与固有教学的区别

模块教学模式与固有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的区别。首先,从教育理念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主要以理论知识为核心,注重的是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模块教学的教育理念是以素质培养为核心,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求其做到学以致用[1]。其次,从教学内容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的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占据的比例较大,技能教学环节占据的比例较小;而模块教学模式高度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并未有明显区分,而是在理论中有实践、在实践中验证理论。再次,从教学方法的角度分析,固有教学模式注重的是传授知识,教学方法以教师语言阐述为主;而模块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通过案例教学法、探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研究性学习法、发现式学习法等以学生参与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传授知识,同时提升能力,特别是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在学习时也通过边聆听边动手实践的过程掌握知识点及其应用方法。

二、高中美术教学中绘画教学逐渐缺失的原因

目前,部分高中在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绘画教学,分析其原因,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将绘画教学理解成针对小学生或初中生开展的教学内容,部分高中生也认为不需要学习绘画知识,认为绘画教学意义不大。二是部分学生在高中阶段的学习中长期缺乏正确的绘画训练,绘画水平不高,难以创作出成型的艺术作品;并且高中阶段的学习压力较大,一周一次的美术课程难以让学生掌握足够的绘画技能。三是部分高中生认为自身的绘画水平有限,对绘画学习不感兴趣,不愿作画。因此,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绘画课程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2]。

三、模块教学模式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可促进绘画教学恢复自身地位

针对绘画教学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逐渐缺失的原因,高中美术教师除了需要重视绘画课程教学,还需要应用有效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喜爱绘画课程,采用正确的绘画训练方法,在让学生喜爱绘画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绘画技能,使其具有创作绘画作品的自信[3]。将模块教学法应用于高中美术绘画教学,可以达到上述要求,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可有效提升教师的业务能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深入地体验绘画学习,进而培养学生喜爱绘画。而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充分发挥绘画教学的作用,教师就需要拥有专业的绘画能力,具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的意识。在绘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出绘画水平,不断感染学生,进而实现培养学生绘画兴趣的目的。模块教学具有非线性与生成性的特点,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善于归纳与整理学生存在的问题,并且要将教的思路与学的思路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中具备探究精神,并在学生积极探究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第二,可提高学生的绘画水平和艺术感悟能力。美术是学生高中阶段的必修课程,学生学习绘画艺术可以有效提升自身的审美能力,并且在绘画过程中提高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过去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部分教师、学生在学习绘画时存在功利思想;部分学生在学习绘画课程时会产生枯燥、烦闷等心理,这也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升。在绘画教学中实施模块教学法,可以显着提升学生对绘画学习的兴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在应用模块教学法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绘画技能,开展各种绘画活动引导学生实践。学生在绘画活动中能够提高综合能力,在参与的过程中实现各项能力有效提升的目标。

四、高中美术绘画教学中模块教学法的应用策略

1. 尊重学生存在的个性化差异现象并因材施教

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性格,并且在学习绘画时也会因自身能力差异而存在学习效果差异化的现象。因此,教师在实际绘画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针对不同学生设计差异化的教学方案与教学内容。教师可在前几次教学中积极了解每名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而在之后的课堂上将学生分组,布置不同的任务。教师不应单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分组,而应结合绘画技能的特点,根据思维活跃度、手工能力、学生对绘画艺术的认知三个方面分组,保证每个小组都包含有这三方面优势的学生。然后,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绘画知识时,可向小组学习任务,由思维活跃的学生构思策划,由手工能力强的学生制作,由对绘画具有较高认知的学生点评。最后,小组内展开艺术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每名学生都能够表达出自己的情感,也会对绘画学习产生较高的兴趣。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莫奈的作品《日出·印象》时,在引导学生学习这幅作品的艺术特征和表达的思想情感后,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创作出一幅《日出·印象》。作品的构思由小组内思维活跃的学生完成,构思后向负责绘画创作的学生阐述;负责绘画的学生将作品创作出来;最后由对艺术认知较高的学生评价作品。三者要进行良好的沟通,找出创作中存在的不足并作出改善,以敲定最终的作品。通过这样的过程,小组内的每名学生都得到了绘画艺术的培养,并且提升了创新思维,绘画课堂的教学目标也得以实现。

2. 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

绘画教学除了能够提升学生的鉴赏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利用绘画实践的过程抒发自己的情感。因此,教师在绘画教学中不能采用呆板、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而要尊重学生的创作思想,让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将自己的创作思想充分表达出来。要想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并充分表达思想,教师就需要利用趣味教学法活跃绘画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放松心情后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而达到引导学生充分表达创作思想的目的。

如,教师在带领学生鉴赏毕加索的作品《卡思维勒像》后,可以利用趣味教学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教师可以采用猜谜的教学方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自己所画的内容,让学生猜一猜自己画的是谁。此时,教师画的人物应是学生中的一员,而非知名人士,因为学生虽然可能认识知名人士,但是未必对其有着较多的情感,而创作学生画像会因学生之间较为熟悉、存在较深的情感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并且能够激起学生画肖像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在脑海中勾勒出同伴的样貌并熟悉绘画步骤。

3. 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

学生在学习绘画时需要充分运用自身的创作思维和动手能力。教师在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绘画兴趣后,需要注重绘画技能传授的方法。教师应改变以往的教学理念,总结自己学习绘画时所用的学习方法并传授给学生,这是教师学习绘画的经验,可帮助学生少走弯路。教师还可以将绘画技能教学划分成若干个环节,针对每个环节开展精细化的教学和反复训练。因为要想保证绘画作品具有较高的质量,学生就需要熟练掌握且灵活应用每一项绘画技能。另外,教师要慎重对待反复训练的环节,因为反复训练容易降低学生的兴趣。教师可在每次训练时设计有趣的训练方式,从而始终保持学生的训练兴趣。

4. 情境教学中要注重实效性

学生要想在绘画学习中获得一定的进步,就需要感受绘画艺术作品的美感。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需要利用情境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教师在设计情境时需要将理论知识与技能融入情境,从而让学生在情境的感染下产生学习兴趣,并在积极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理论知识与技能。教师可以在教学中引入学生的生活元素,但要合理地引入,避免因大量引用而导致学生缺乏新鲜感,从而降低教学效果。

结语

教师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要注重绘画教学,并采用模块教学法,让理论知识与实践过程有效结合、相辅相成,进而使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了绘画的理论知识与技能,而且能够将其灵活应用于作品创作,从而在绘画方面获得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淑惠浅谈在高中篮球模块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应用[C]/中国教育教学丛书编委会中华教育理论与实践科研论文成果选编(第七卷), 北京:北京燕山出版社, 2014: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