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4: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开题报告的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课题研究 中期检查 培养质量
中图分类号:G643.2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1.079
医学研究生的培养和管理,不仅关系到研究生本身的素质提高,而且对医院的改革发展、学科建设及提高医院整体医疗、科研、教学水平都起着促进作用。研究生学位课题研究是研究生面临的最主要任务,如何做好课题研究,既是全面提高研究生素质的关键环节,也是改革医学研究生教育的重要课题。本文从通过加强医学研究生培养过程管理的中期考核入手 ,探讨提高培养质量的问题。
1 中期检查的意义
中期考核是提高研究生学习积极性的必要手段,是对研究生培养工作的一次全面检查,是促进研究生管理提高水平、加强学风建设的重要途径。我院获批研究生学位授权点以来,一直坚持开展研究生学位课题中期检查工作,随着对中期检查认识的不断加深,考核标准及实施办法的不断完善,考核效果日益显著,并成为院所强化研究生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的重要手段。检查过程中,我院所一直坚持“表扬优秀、促进多数、鞭策少数”的原则,对研究生学习期间的思想素质、课题研究进行全面考核,通过主审、汇报、答辩等方式来激发研究生的竞争意识期,调动研究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新性,从而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并淘汰不合格的研究生。
2 中期检查的内容和标准
中期检查主要是针对研究生培养手册、开题报告书、实验原始记录本及已获得的成果等进行检查。科学制定评定内容和标准是保证中期检查效果的核心。我院所研究生中期检查主要指标有几项:①开题报告;②实验原始记录;③课题进展;④思想素质。在制定中期考核标准后,对研究生中期考核分两个阶段实施 ,第一阶段主要是对研究生进入培养学科后的思想品德和平时学习情况的考核,由各学科教研室组织进行,并记录在《培养手册》中,供检查专家参考。第二阶段现场考核,统一组织答辩,重点对课题进展及原始记录等进行考核。
3 中期考核的实施
3.1 统一标准,段实施
在统一考核标准后,把研究生中期考核分两个阶段实施。第一阶段是开题报告书、实验原始记录的前期审核,提前将检查材料按照学科的分布,分发给专家,让专家预先进行主审。第二阶段是研究生统一进行课题进展汇报,专家提问质疑,并反馈评审意见。
3.2 坚持标准,严格把关
组织一支资历丰富,学风严谨的评审专家是坚持标准,严格把关的关键。多年来,我院所已形成了一支三级专家和优秀中青年导师组成的检查专家组,在考核过程中,严格考核标准,坚持从考核实效出发,以高度的责任心,针对研究生培养工作中的问题 ,从课题的科研思路、技术路线和发展动态以及学习态度、科研作风等方面进行质疑、提问、把关、评估。考核后又认真写出评审意见和打分。这样的严格和认真,才能真正考出成绩,拉出差距,达到保证质量的真正目的。
3.3 集中组织,公开答辩
我院所一般在研究生第五学期开学后,采取“集中组织、公开答辩”的检查形式,对研究生学位课题进行中期检查。将相近的专业分片开展,公开集中答辩既有利于考核的公平性,同时也是对同期研究生综合能力的全面比较,有利于课题的适当、及时调整 ,少走弯路 ,提高在校研究生的整体科研水平。在检查前,院所组织专家对课题开题报告、实验原始记录等资料逐一审查;并在听取研究生课题进展汇报,通过提问答辩,按照《中期检查评估标准》,重点对开题报告的创新性、可行性,实验记录的原始性、真实性以及课题进展情况进行评分。在研究生汇报后,检查专家会向研究生进行质疑提问,同时向导师和研究生反馈检查意见。
3.4 及时总结,表彰优秀
经过长期的考核,中期考核已经成科室和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项重要工作。部分教研室在考核结束后,组织研究生召开座谈会,共同交流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问题。院所也发中期考核结果予以通报,表扬考核优秀的研究生,同时对考核不及格和差的研究生做及时处理,督促其严格按照专家意见,调整修改课题研究,保证顺利毕业。
4 中期检查的结果
根据研究生的考核成绩,在量化和全面评价的基础上,将考核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四个等级,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考核意见。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把握好“考活不考死、考实不考虚、考好不考倒”的原则。在历年考核结果中发现以下共性问题:一是开题报告不严谨,可行性较低,思路不够清晰,课题的可行性较差,部分开题报告实验设计措施不得力,分组不合理,实验研究与开题报告改动较大。二是实验原始记录不原始,为数不小的研究生的原始记录都是誊抄第一手资料,虽然记录本看上来整洁、干净,但缺乏原始性,缺图片或照片质量差,图片显示的影像不清;三是部分研究生由于试剂原因、课题难度大,或对导师指导意见执行不够等导致课题进展缓慢;四是大部分研究生缺乏课题研究总结和小结的意识,创新性有待提高。
篇2
文/本刊记者?杨生文
2014年1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决定在广州市职业技术教研室建立全国首个“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这个旨在发挥技工教育科研资源优势和示范辐射作用,积极做好技工教育课程研究和开发实践的新机构肩负了理论研究、技术支持和咨询服务三大职能。
这个机构运行一年后的情况怎么样呢?本刊记者为此专门拜访了该中心,全面了解了中心的运行情况。
研究课程规律,服务技工教育
行动之一:整合资源,搭建沟通、合作和研究平台
挂牌以来,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职建司、广东省及广州市人社部门的大力支持下,课程研究中心不断整合资源,积极做好平台搭建工作,充分利用、发挥广州市属各技工院校的研究力量。一是明确定位,明确中心要立足广州,辐射华南,放眼全国,以项目或课题为载体,着力进行现代技工教育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提供政策建议和咨询服务。二是完善组织架构,扩充研究人员。目前共有研究人员11名(其中高级职称6人,中级职称4人),并先后接受4名学校教师,5名博士、硕士研究生锻炼学习。三是课程研究中心大量聘请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专家学者和广州市政府部门及行业企业的专家,使其成为课程研究中心专家研究队伍的重要来源。同时立足广州技工教育系统,选拔专业带头人培养对象27人,选聘了72位兼职教研员,作为研究团队的延伸补充。
行动之二:为“国标”“课规”开发提供技术支持
受人社部职建司委托,课程研究中心为编制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专业的“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提供技术支持和质量监控,保障了两个文件的顺利研发。一是培训编制组专家,解读《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编制指南(试行)》和《一体化课程规范开发技术规程》,并主持实践专家访谈会。二是课程研究中心的骨干力量全程参与人社部和广州市工贸技师学院围绕标准研制组织的各类全国教师研讨会、企业专家研讨会,并提供技术指导。三是对两个专业的国标和课规进行质量监控,主持广州的评审会,聘请企业和高职院校专家,聚集广州技工院校专业带头人40余名,分别从总体培养目标、层次培养目标与行业企业对人才的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的匹配度、课程体系及内容与培养目标的匹配度、学习内容与课程目标的匹配度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评审,并从与编制指南的符合性、内容的专业性、文本的规范性等多方面进行指导和修订。
行动之三:关注市场需求和内涵发展,突破技工教育发展瓶颈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围绕广州技工教育发展遇到的瓶颈,牵头承研的重大课题有:
一是开展广州及周边地区技能人才需求调研(2014-2016),累计调研602家企业,开展5场企业技能人才需求座谈会,并形成调研报告。
二是开展产业系建设研究。组织专家到广州市属7所技师学院进行中期检查及调研,召开广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轮专业布局调整及产业系建设研讨会,初步厘清了广州市技工院校新一轮专业布局调整的原则和基本思路;开展对比研究,形成了《技能人才培养新路径——广州技工院校现代产业系建设实证研究》报告。随后,聘请广州市发改委领导、国内职教专家进行专业布局调整的专题培训。通过半年多来课程研究中心主导的产业系建设研究,广州市属技师学院对产业系建设的内涵和目标更加明晰,对产业系建设的意义有了充分的认识,多所院校已经开始重新思考产业系下一步的建设思路,采取行动加大推进力度。
三是完成师资队伍建设研究。在2013年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本年度继续开展了广州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发展策略研究,分析了目前广州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提出了9项发展策略,成功结题。
四是完成技工教育文化建设研究。开展了广州技工教育文化体系建设课题研究,归纳总结了广州技工教育开放多元、独具个性的文化体系特征,提出了加强建设的建议,成功结题。
行动之四:开展深度校企合作,探索学制技师培养新模式
为探索技师培养的有效模式,提高技师学院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课程研究中心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
一是调研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的预备技师/技师培养情况,探索学制技师的培养模式、课程开发、教学实施以及管理评价等技术路径,通过组织学习等措施提高培养技师的专业师资队伍水平。
二是通过调研撰写“关于京、浙、苏等三地技师学院培养技师的情况报告”,对广州市属技师学院培养学制技师的政策依据、专业选择的考量、评价鉴定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三是为广州市技师学院“校企双制”技师培养提供技术指导,与广州市机床厂合作开展学制技师培养实践,2014年成功培养出数控机床装调与维修专业、企业认可度高的6名学制技师。
行动之五:开展技工教育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课程研究中心引进职业能力测评理论和授权评价工具,推动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与评价研究,提升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与效益。
一是应用COMET职业能力模型,在开展2011、2012年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基础上,在全国首次开展教师职业能力测评研究,运用科学的理论模型、数据分析方法和工具,并以广州市属七所技师学院102位教师参加的机械制造和汽修类专业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情况为基础,形成了广州地区技工院校教师职业能力测评报告和102位教师的个体报告。
二是开展技工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体系建设研究。按照国际现代教育质量管理的“授权评价”理念,引入相关技术,开展技工院校的校企双制、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等质量监控,在校企合作、数控技术和汽车维修专业、学习任务、课堂教学等授权式评价、科研伴随典型试验的基础上,总结评价的流程、方法和工具等,为技工院校专业建设中重点项目的持续、批判性和建设性的改进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行动之六:推动技工教育研究成果转化和学术交流
课程研究中心在2014年应用国际先进理论和研究方法,及时转化研究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教研成果,并开展了大量学术交流。
一是出版《职业能力测评实证研究——汽车维修专业广州报告》(清华大学出版社)、《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教学设计荟萃》(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广州现代技工教育教学研究成果选辑2014》(羊城晚报出版社),广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何士林副局长主持的《广州市技工院校校企合作现状调查》报告入选《2014年广州市蓝皮书(社会卷)》,课程研究中心辜东莲主任主要参与的《基于能力培养的中职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工学结合课程研究与实践》成果,被教育部评为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对推进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积极参与人社部组织的针对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培训者的培训授课、广东省人社厅组织的师资培训和内蒙古等扶贫项目的培训授课。应用课程研究中心的技术和经验,为广东省人社厅“校企双制办学评价实施方案”和内涵发展指导意见的文件研制提供了技术支持。
三是积极开展各类学术交流活动。2014年1月,在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中国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研究”开题会上,辜东莲主任作为课题代表作了“职业院校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以广州为例”专题报告;同年4月,在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教学工作委员会组织的“现代职业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研讨会上,作了“工学结合课程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的实证研究”专题报告;12月,在广东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研究会上作了“广州技工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研究”专题报告。
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
任务之一:组建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专家库
2015年,计划按照《关于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人社部发〔2014〕96号)中关于“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课程专家队伍,推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和《关于大力促进我省技工教育内涵发展的指导意见》中“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和课程专家队伍,推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设,开展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技能人才评价等研究”的精神,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工教育课程研究中心”的名义,在全国技工教育系统聘请一批技工教育研究专家,组建“技工教育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一批课程业务精湛的骨干,组建课程专家库。在合适的时机,联合立项课题,推动全国技工教育重大共性疑难问题的破解。
任务之二:助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课程规范等研制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参与完成了汽车维修、计算机网络应用两个专业“国家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和“一体化课程规范”的研制。2015年,按照人社部职建司的统一部署,课程研究中心将协助这两个专业的评审工作,同时系统梳理总结标准与规范的开发流程和方法技术,为更多专业的标准和规范建设提供技术支持。同时,积极推进标准和规范在技工院校主体专业上的推广应用,指导技工院校教师基于校本的应用实践,规范专业课程的教学行为,全面提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任务之三:规范从专业设置到生产实习的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全程育人
2015年,课程研究中心将以广州技工院校为对象,以项目为载体,多方位、多渠道地监管规范教学管理工作,把握好“入口、过程、出口”三关。
一是在做好新专业申报、评审、备案等常规工作的同时,借助市场调查、人才测评、授权评价等方法,积极探索研究建立技工院校专业评估、动态调整、退出机制;
二是以服务企业和学生为中心,继续推广一体化课程教学的同时,进一步推进职业指导课程与教学改革研究,举办市级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或创业规划大赛,探索职业指导的新问题并实施职业指导的新形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是进一步完善技工院校生产实习管理,推动生产实习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探索并建立生产实习的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切实提高生产实习管理水平和质量。
任务之四:探索技工院校毕业考试改革和毕业标准建设
2015年,中心计划重点探索高级工毕业考试改革,以高级工阶段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国家高级工职业资格标准为命题依据,尝试纸笔与实操测试相结合的学生职业能力测评理论研究及试题开发和测评实践,促使测评合格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同等层次职业资格的技术水平相当。拟在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汽车维修和数控技术等三个专业进行典型试验。预计2015年1月,建立测评模型,完成对开发组人员的培训并确定命题思路,组织专家对命题思路评审;3月完成测评样题的开发、评审与预测试;5月完成3个专业各两套正式测评试题的开发与评审;6月组织正式施测;下半年,集中力量进行测评数据处理与分析,提炼研究技术,撰写研究报告,在此基础上完善高级工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建立其毕业标准。同时,在2013年人社部“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评价研究”课题结项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中级工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其毕业标准。在“‘校企双制’技师培养研究”课题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技师毕业考试改革,探索其毕业标准。通过系列研究与实践,以形成技工院校中级工、高级工、技师的毕业标准和毕业考试方案,系统规范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任务之五:推进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研究和实践
2014年,课程研究中心根据人社部职建司领导指示,开始推进技工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研究与实践:开展国内外教师专业化文献研究,梳理教师专业化的概念界定、国际教师专业化的最新趋势;开展教师职业生涯发展的典型个案研究,召开实践专家访谈会,提炼技工院校教师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归纳了教师职业发展的五个阶段。2015年,计划从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能力和专业自主等维度开展教师专业化发展现状和保障调查,研制教学能手、课程负责人和专业带头人的资格条件,制订微教学、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和专业建设的评价标准。开展科研伴随式的典型实践活动,加强专业带头人的选拔、培训和管理工作,尤其是加强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课程评价、专业评价的能力提升,通过培训、竞赛、项目等形式促进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任务之六:组织并开展技工教育学术交流和宣传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