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化学流程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4: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无机化学流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无机化学流程

篇1

关键词:物流实训;模块化;教学设计

一、课程设置

1、课程介绍

《自动化物流综合实训》是一门专业综合实践课,是物流管理专业针对于物流岗位能力进行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以项目任务进行组织,以模块单元进行设计,由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项目模块组成,每个模块既可作为一门或几门物流专业课的实训教学部分,又可按一定逻辑组合起来作为专业综合实践课程。课程重点以仓储配送岗位业务操作(角色模拟、岗位操作、单证填制)训练为主,辅之必要的案例分析和技能实务训练(对应助理物流师职业资格标准)。

2、课程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课程整体设计以六项基本原则为指导: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突出职业能力目标,以项目模块为载体,通过任务训练职业岗位能力,在实训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实现理实一体化。

课程定位于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所以在课程设计时必然是基于区域物流行业企业的工作过程,按项目来组织课程,反映工作体系结构,按工作任务的相关性进行模块设置,并以工作任务为中心选择和组织单元内容。课程内容反映完成工作任务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职业能力),工作任务以岗位及其操作程序为逻辑线索来展开。

二、实践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组织

根据岗位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的相关性,把职业岗位工作的仓库作业和配送中心管理的实务操作进行整合,形成学习领域的课程项目―仓储配送业务岗位实训。

整合之后形成4个实训项目,再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把4个实训项目,按照学习目标、背景、学习准备、学习任务、考核、相关理论知识结构,设计成相对应的实训任务,完成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

2、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

实训项目分为入库实训、出库实训、盘点与保管实训、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4个模块。入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人员、场地、设备准备;拆箱或卸车;开箱理数 理残、质检;进库移动、上架或上货位,学时15。出库实训任务包括接收与核对单据;拣货、备货;简单包装;发货装车,学时15。盘点与保管实训任务包括整理货位、仓位调整;盘点、物帐核对;盈亏处理;存储环境监控,学时10。包装与流通加工实训任务包括拟定包装方式和用材;打印标签、贴标签;制作和打印清单;衬垫、打包,学时10。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1、项目教学法

实训按项目模块单元设计,每个项目模块单元都有一个任务背景,并给出实训任务。上课时首先由教师介绍任务背景,提出实成任务的目标和要求,然后进行讲授,重点是该项工作任务应由哪几个岗位承担,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完成任务的知识准备介绍,操作演示。至于如何完成任务和具体的工作过程则交给学生思考,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由学生自主决定,老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给予适当的启发引导。真正做到以任务为主线,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项目教学。

2、互动教学法

学生在执行项目任务,模拟多岗位操作训练时,会碰到岗位分配和工作过程配合问题,这需要各角色的协调和沟通。因此实训教学中,会采用分组讨论和角色扮演法,把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讨论工作流程,制作表格单据,分配工作岗位,落实工作衔接,扮演岗位角色,模拟操作过程。教师按各作业项目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和评分。

3、案例分析法

该课程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以物流岗位业务操作训练为主,重点是对物流核心技能进行强化训练。同时还选取了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案例和技能实务项目进行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使学生运用所获得的系统化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四、实践教学组织与实施

以入库实训模块中的任务一:入库订单与入库准备为例。

1、学习目标

了解不同类型库房适用的货物类型;学会处理入库订单;了解作业计划单的作

用和内容;了解入库准备的内容并会操作。

2、背景

一天,仓库以传真形式接到客户物美集团的入库通知(详情如下),要求模拟

3、学习任务

将学生按客服员、仓库保管员、库工3个岗位分为3组,分别选出一个主管,合作完成上述入库准备工作。

4、操作指导

作业进度:入库信息处理

角色操作:客服员

(1)接收客户入库通知,查看货物信息并判断是否完全,如不完全,与客户沟通。

(2)填写公司入库作业计划单,并下发到仓库保管员、调度岗和收货岗人员。

作业进度:入库准备

角色操作:仓库保管员

(1)根据作业计划单分库房或库区编制入库作业计划列表。

(2)根据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存储货位的大小,明确环境卫生要求。

(3)编制入库所需表单,包括入库单、残损单、入库记录单等。

角色操作:收货工

(1)根据作业计划单的货物信息估计所需卸货、理货场地大小,并清理好场地。

(2)列出所需验收、理货所需工具和设备, 检查或调试使之正常运作。

(3)列出所有收货库工名字和班次,确保有足够操作人员。

5、考核

(3)个人总结(考查学生收获和思考程度)10分

6、本任务涉及理论知识

(1)入库信息处理:业务员将客户入库通知(可能来自电话、电子邮件、传真、对接的信息系统)的关键信息转化成公司内部统一的作业计划单,作为一笔入库作业的凭证,并传达到仓库保管员和收货人员,作为他们进行入库的依据。

(2)入库准备:入库准备由仓库管理员或收货岗人员完成,一般已存货品正常入库时,入库准备的工作量和必要性不大,只要按照历史业务操作进行既可,而在大宗货物入库、临时入库或新项目客户、新货品入库时,入库准备的作用尤为突出。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物流综合实训中,采用模块化教学方法,把学习的内容设计为工作,让学生通过工作实现学习,从而有效地完成所承担的职业工作任务。以期达到职业教育是为工作做准备的教育目的。

参考文献

[1] 嵇美华,叶枫.高职物流实验室建设方案的设计[J].湖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 王玫.高职物流管理教学模式探索[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

[3] 沈杰.物流管理专业(高职)培养模式研究与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4] 汪冠群.模块化教学模式在财经类专业综合实训中的运用对策[J].当代经济, 2010(12)

作者简介:

张变亚(1978―),女,陕西渭南人,讲师,硕士。

篇2

关键词:TSR;油气藏;FT-ICR MS;有机硫化物;形成

碳酸盐岩层系中常伴有硫酸盐岩的沉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硫酸盐岩跟干酪根降解生成的烃类接触会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Thermochemical Sulfate Reduction,简称TSR)。TSR是油气藏中有机流体-岩石相互作用的核心研究内容之一,对于油气藏的次生变化具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有资料表明[1-5],TSR可能会在油气藏生成和运移过程中发挥加硫作用生成有机硫化物,这些有机硫化物蕴含丰富的地球化学信息,对于油气对比,确定油气成熟度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近年来,随着对碳酸盐岩油气藏中有机硫化物结构、组成及TSR成因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对噻吩类、苯并噻吩类和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的研究发现[6-8],在较高的温度下,噻吩系列化合物可以转换成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二苯并噻吩由于具对称的分子结构,热稳定性很高,因此具有较宽的热成熟度范围[9-12],如果二苯并噻吩类化合物随热演化而发生规律性的变化,则不失为一个良好的热成熟度指标[13]。但是,作为高-过成熟阶段的碳酸盐烃源岩噻吩系列、苯并噻吩系列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化合物的TSR成因及机理方面的研究国内外鲜有报道。

原油与硫酸盐发生TSR反应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种类和结构较复杂,尤其是稠环硫醚和噻吩类性质不活泼,与大量存在的饱和烃及芳香烃相似[14];同时这类物质沸点高、分子量大,超过气相色谱的气化极限(500℃),不能通过气相色谱进行分离,因此传统的方法难以研究有机硫化物的组成和分布。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FT-ICR MS)是一种超高分辨能力的新型质谱仪,可以从分子元素组成层次上研究有机硫化物的组成。有机硫化物经甲基化反应衍生为甲基锍盐,然后通过正离子电喷雾(ESI)FT-ICR MS分析,得到硫化物的信息。锍盐类化合物在质谱图中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可以实现对质谱峰的鉴定,以等效双键值(DBE)进行统计,DBE为双键和环烷数之和。

文章利用FT-ICR MS分析原油与硫酸镁反应油相产物中的有机硫化物分布,并初步探讨了有机硫化物的地质成因。

1 实验部分

1.1 实验装置和主要试剂

选用胜利原油与硫酸镁的反应体系进行热压模拟实验,实验装置主要由200mL高压反应釜、气路和取样分析系统组成。反应釜为江苏海安石油科研仪器有限公司WYF-1型高压釜,控温精度为±1℃。将20g原油、10g无水硫酸镁及10ml去离子水依次加入到石英杯中,然后将石英杯置于高压反应釜内抽真空。

无水硫酸镁、1,2-二氯乙烷、二氯甲烷 碘甲烷、四氟硼酸银、正己烷、甲苯和甲醇均为分析纯,胜利原油的性质见表1。

表1 胜利原油的性质

1.2 实验条件与分析方法

热模拟反应温度点为350℃、375℃、400℃、425℃、450℃,由于低温时反应较难进行,室温到250℃时对反应釜采取满负荷直接加热的方法。250℃到最终的反应温度采取程序升温的方法: 250℃~350 ℃,40h;250℃~375℃,35h;250℃~400 ℃,30h;250℃~425℃,25h;250℃~450℃,20h。程序升温结束后,待高压釜冷却至室温时,打开釜盖,用移液管抽出釜中油水混合液,用微型分液漏斗对油、水两相混合液进行油、水分离。用库仑仪对油相产物的总硫进行分析,利用FT-ICR MS分析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分布。

1.3 甲基衍生化反应及样品制备

油样经甲苯萃取脱水后取200mg,进行三次重复反应。单次反应步骤如下:油样由2mL二氯甲烷完全溶解后,加入50μL碘甲烷、2mL0.5mol/L的四氟硼酸银的二氯乙烷溶液(g・L-1),超声振荡使其混合均匀;避光条件下静置48h。将反应后的混合物离心分离碘化银沉淀后,得到甲基化产物。油相甲基化产物10mg溶于1mL二氯甲烷中,取5μL用1mL甲苯/甲醇/二氯甲烷(3:3:4)稀释,进行正离子ESI FT-ICR MS 质谱分析。

1.4 仪器工作条件

使用中国江苏科苑仪器公司XY-101 库仑仪对油相产物总硫含量进行分析,炉温入口 500℃,炉温出口 850℃,汽化室温度60℃,燃气流速40mL・min-1,氮气流速160mL・min-1,试样气体流速30mL・min-1。

使用美国Bruker公司Apex-Ultra 9.4T型FT-ICR MS质谱分析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分布,进样流速150μL・h-1,极化电压-2500V,毛细管入口电压-3000V,毛细管出口电压320V,离子源六极柱直流电压2.4V,射频电压300Vpp;四级杆Q1=250Da,射频400Vpp;碰撞池氦气流量0.3L・s-1,碰撞能量-1.5V,贮集时间4s,离子导入分析池飞行时间1.3ms;采集质量范围200-750Da,采集点数4M,采集64次,激发衰减11.75db。

2 实验结果分析

图1是胜利原油与硫酸镁发生TSR反应油相产物中总硫含量与温度的关系。从图1可知,随着温度的增加,油相产物中总硫含量先增加后降低,375℃以前,反应后的油体产物中总硫含量均高于反应前原油中的硫含量,原因可能是胜利原油中的硫化物多为硫醚、噻吩系列的相对较稳定的硫化物,在较低温度下这类硫化物很难分解,同时TSR产生的硫化氢会继续与原油中的一些烃类发生加硫反应,生成一部分硫化物,导致反应后油相中的硫含量增加。当反应温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油相中相对稳定的硫化物开始裂解,硫化物的生成速率弥补不了其分解速率,导致总硫含量降低。400℃以后,总硫降低的趋势变缓,可能此时油相中的硫化物主要以在高温下也较难分解的苯并噻吩系列为主。

图2是胜利原油在450℃油相甲基化产物正离子FT-ICR MS质谱图,从图中可知,质量分布主要集中在200Da-500Da之间,质量重心在280Da附近,选择m/z=339的质量点,在N1S1>O1S1>S2≈O2S1。虽然反应后的油相化合物中含有很多含硫杂原子类型化合物,但S1类化合物的丰度仍然占绝对优势。不同杂原子及缩合度类型化合物的DBE及碳数分布图见图4。

图3 油相甲基化产物不同杂原子类型化合物相对丰度

S1类化合物。S1类化合物等效双键DBE值分布在1-18范围内,主要集中在6-10之间,碳数分布在C6-C12相对丰度较强。由于油相在较高温度下受过热化学作用,异构化程度较低的链状烷烃消失,S1类化合物的等效双键DBE值最低为1,未鉴定出DBE=0的S1说明不存在链状硫醚。DBE=1、2的硫化物分别为一元环和二元环硫醚。DBE=3硫化物对应噻吩,DBE=6和9具有明显的丰度优势,分别对应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

S2类化合物。S2类化合物的DBE介于4-15之间,缩合度高于S1,传统的方法难以分析。由图5可知,DBE=5,8、11系列的相对丰度较高。DBE=5的硫化物可能是噻吩环上再并入一个环状硫醚,DBE=8的硫化物可能是苯并二噻吩,而在二苯并噻吩骨架上再并入一个噻吩其分子缩合度DBE值刚好为11。S2类化合物中存在大量的噻吩型和硫醚型结构在同一分子中的化合物。

O1S1类化合物。O1S1类化合物分布重心相对分散,缩合度分布范围较宽,在1-18之间,DBE值在3、4的化合物优势比较明显。DBE=3的硫化物可能是噻吩环上带有一个羟基的化合物,或者是带有羟基的三环环硫醚。DBE=4的硫化物可能是噻吩环上再并入一个带有羟基的环。

O2S1类化合物。O2S1类化合物在ESI质谱图中显示很强的丰度,对应的化合物主要是环烷酸[15,16],而含有一个硫原子的化合物又是原油中含量最多的硫化合物,所以O2S1类化合物是环烷酸分子中杂化一个硫原子或者含硫化合物被羧基取代形成的。在图4中DBE=8的化合物丰度最高。其结构可能是苯并噻吩分子结构中并入二元环的环烷酸。

N1S1类化合物。N1S1类化合物DBE介于4-15之间,DBE=4系列的丰度较高,可能是一元环硫醚接到吡咯骨架上形成的产物。

图5是胜利原油与硫酸镁反应体系油相产物在350℃-450℃下S1类化合物的各相对丰度。由图中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丰度较高的硫化物DBE值也升高。在350℃时,DBE=1、2、3和5系列的丰度较高,此时的硫化物主要是环状硫醚和噻吩系列。当达到400℃时,DBE=1、2、3、6和9系列的丰度较高,此时硫化物主要组成不仅有环状硫醚和噻吩系列,而且还有苯并噻吩系列和二苯并噻吩系列。当温度达到425℃时,DBE=6和9系列的硫化物丰度较高,DBE较低的硫化物含量逐渐失去优势。当温度达到450℃时,DBE= 9系列的硫化物丰度最高,说明此时油中硫化物主要是二苯并噻吩系列。因此,在模拟实验中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噻吩系列逐渐到苯并噻吩系列再到二苯并噻吩系列的过程。

原油中含有大量的链状化合物和含有侧链的烃类化合物,这类物质与TSR产生的无机硫(S,H2S或HS-)作用会生成噻吩,夏燕青的实验已验证这一点[6]。硫是强电负性元素,可以将烷烃等饱和链状化合物逐步改造成烯烃、共轭双烯以及共轭多烯。共轭双烯与元素硫作用形成噻吩,共轭多烯形成后可以环化形成多种芳烃化合物。如果噻吩类化合物侧链上还有链状烃基或者带苯环的结构,在较高的温度下会继续向苯并噻吩类化合物转变,这就是在模拟实验中检测到高温油相产物中苯并噻吩和二苯并噻吩丰度占优势的主要原因。在沉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气藏中噻吩系列和苯并噻吩系列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成熟度的指标。

3 结论

利用高压釜反应装置,在高温高压含水条件下对胜利原油与硫酸镁热化学还原反应体系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利用傅里叶离子回旋共振质谱仪对反应后的油相产物的总硫变化和油相硫化物的组成分布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总硫含量随反应温度的升高呈先增加后降低。FT-ICR MS鉴定出油相化合物中含硫化合物类型主要有S1、S2、N1S1、O1S1、O2S1,其中S1类化合物占绝对优势。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TSR产生的无机硫将链状化合物和含有侧链的烃类化合物逐步改造成共轭双烯以及共轭多烯,共轭双烯与硫作用形成噻吩系列,噻吩系列继续与硫作用生成苯并噻吩系列。油相产物中有机硫化物的演变过程是一个由噻吩系列逐渐到苯并噻吩系列再到二苯并噻吩系列的过程,在沉积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油气藏中噻吩系列和苯并噻吩系列的相对含量可以作为成熟度的指标。

篇3

关键词:简笔画技法;物流地理;行动导向法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1723(2013)02-0055-02

对中等职业学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而言,物流地理是一门以全国物流产业整体结构和发展及各产业发展状况与物流产业关系为主要描述对象的选修课程,其内容涵盖物流节点布局、农业物流地理、轻工业物流地理、重工业物流地理、运输业物流地理、商业物流地理、港澳台物流地理和国际物流地理八部分内容。该课程在教学的过程中突出了当前物流管理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的经济发展规律的学习,理论性和全局性要求较高。

根据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教学实践,该课程的授课对象一般为结束了物流基础知识学习的二年级学生,他们对物流类课程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初步了解,即将展开物流各职能模块(仓储管理、运输管理、配送管理等课程)的理论学习和实训操作。相比其他专业课程的内容明晰、理论和实践一体教学方式,物流地理课程存在着明显的教学难题亟需破解,具体表现在:物流地理涉及到基础的地理知识,中职生普遍基础相对较差;物流地理涉及产业分工等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学生缺乏兴趣;教学过程中容易陷入“对图讲解”,学生参与度低的

局面。

为破解这一教学困境,我校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通过教学实践,在教学手段和教学内容上进行改革和创新,引入简笔画技法,将美术课程的部分技巧巧妙嫁接到物流地理的课堂教学中来,有效延伸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认知积极性,教学应用实践效果明显。总结起来,其成功的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熟练掌握物流地理课程标准,找准简笔画技法学习的切入点

简笔画,是通过目识、心记、手写等活动,提取客观形象最典型、最突出的主要特点,以平面化、程式化的形式和简洁大方的笔法,表现出既有概括性又有可识性和示意性的绘画。其特点是通过活泼而个性化有创意的图文设计,达到简化图形描述的作用。主要表现手法是通过简单的点、线、圆、指示线等组合成整体来展示效果。该技法因简单明了、清晰可视,在需要图示、范例来展现内容的课程效果明显。同时,在规则范围内,具有鲜明的创造性和趣味性,容易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物流地理课程对地图的识别和展示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在以往的教学中,重视对地图的实景展示,认为物流地理是一门以常规地图知识学习为基础的课程,强调对出版地图的图上作业。对缺乏必要知识储备和学习动力的中职学生来说,这种教学方式几近于枯燥,教学效果往往达不到要求。

两相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只要能找准简笔画技法与物流地理课程的结合部,借用简笔画技能,突出物流地理课程要求,既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又能突出课程要求,完成物流地理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

二、对比简笔画教学和地图识图教学,避免相互混淆

具体到课程的实际教学,应当清晰地认识到,简笔画作为一项简单使用、有一定操作规则的作图技巧,与要求严格、制图规范的地图绘制技巧是有着明显的区别的。在教学中,我们首先要对物流地理这门课程中,哪些地方是可以发挥简笔画的形象性、创造性,哪些地方要使用规范的识图技巧,要有明确的认识,做到相互对照,区别使用。其次,要注意把握好两部分内容在受众中的具体内容。针对中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对简笔画和地图识图要把握好重心,对使用频率较高、表现力强、容易掌握的小技巧、技法,可提高课时量教学,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来使用;对于那些相对要求较高、难度较大、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掌握的综合性技法,不要作为主要的教学内容来处理,简单介绍下或忽略不讲。简单地说,把握“实用、够用”的原则,审慎选择简笔画和地图识图技法教学内容。

三、使用行动导向法组织课堂教学,解放学生思维模式,鼓励学生创造力

行动导向法是指以行动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其目的是针对职业工作不断提高的技术复杂度和教材抽象性,通过以工作任务为载体,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激活学生的学习欲望,在工作情境中掌握专业知识,培养其解决问题的能力。其实质就是理论与实践一体教学的一种课堂教学范式。具体做法有:

(一)课堂组织小组化,搭建团队竞争平台

小组合作学习法是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具有速度快、质量高、印象深、趣味性强等优点。组内成员间可通过互相讨论,集思广益,取长补短,既能加快学习速度,钻研知识,提高学习质量,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印象,同时又不致太过枯燥,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参与性。按照“同组异质 组间同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将授课班级学生划分为相对能力均衡的不同竞争小组,为课程学习中的竞争性任务的实施创造组织条件。

(二)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克服畏难情绪

所谓“任务驱动法”就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积极主动搜集和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的学习,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同时,引导学生完成学习实践活动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物流地理课程中简笔画技法的运用,可以通过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来引导学生的学习过程。根据教学实践,我们将简笔画主要运用在简笔画物产绘图、物流结点绘图、简笔画绘地图等方面,通过“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思路,以小组或个人任务的方式,发挥个人优势和组内互助的优势,破解学生的畏难情绪,促进教学目标的顺利达成。

(三)突出作业展示环节,激发学生参与活力

篇4

关键词:微课;无机化学实验;自主性学习;开放式教学

无机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一门学科,操作性强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无机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同时能够培养学生创新实验的设计与严谨的科学精神。因此,无机化学实验是整个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内容包括基本操作、无机化合物的制备、离子的分离鉴定、常见离子和化合物的性质等。然而,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学生人数多,基础差异较大,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开展较困难;学生预习不充分,对实验原理及内容不熟悉,导致实验操作能力差;实验内容多,演示实验耗时;缺乏安全实验设施及大型仪器设备,有毒实验以及性质研究实验难以进行等。以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导致无机化学实验未能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随着微博、微信等信息产品悄无声息地渗透到生活当中,人类进入了微时代。无机化学实验的“教”与“学”也将发生重大的变化,传统的课本资料已无法满足学生的视觉要求;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也不适应教育信息化的发展。目前,微课与物理化学[7]、生物化学[8]、天然产物化学[9]等相结合的教学设计已有报道,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针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及自身的实验教学经验,将生动形象的微课教学融入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以提高教学的效果。下面将从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到微课在无机化学教学中的设计进行展开。

1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堂教学通常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环节学生课前预习、教师讲解与演示、学生实际操作、学生进行实验总结、教师答疑解惑等。结合学生基本状况、师资力量、实验条件、教学模式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如下。

1.1学生对实验预习的积极性不高

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只有少数学生会提前预习,而大部分学生主要通过老师课堂讲解来了解一节课的实验内容。而对实验原理、内容的不熟悉又会影响实验的操作过程与实验结果。据了解其原因主要是实验课本携带不便,学生预习起来不太方便;课本多以文字形式来传递知识,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学生预习的积极性不高。

1.2学时数少实验内容多课堂讲解耗时长

在无机化学实验中多数是性质实验,由于实验内容多、学时数少,为了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动手操作、自主实验的机会,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将每个实验细节讲得很详细。一般介绍实验的目的、原理、主要操作步骤及注意事项就需要20~30分钟,要想把实验讲的更透彻则耗时更长,这样学生实验操作时间就少了,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积极探索能力。

1.3最先接触实验操作能力差

无机化学在化学领域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大部分高校在制订教学方案会把无机化学实验放到最前边。而在中学中受到硬件条件及时间的限制很少开展实验课,无机化学实验通常是学生最先接触的实验课。由于之前没有相关的训练,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相对差些;并且学生人数较多,老师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中不能保证每位学生都看得很清楚。因此,学生会存在操作的不规范或错误,导致仪器损坏、实验失败等现象。

1.4缺乏安全设备有毒的实验无法进行

对于很多高校来说由于经费投入不足,实验废液回收与处理困难、缺乏通风设备等,导致有毒实验无法开展。

1.5无机化学实验大多为验证性实验学生实验设计与创新能力差

目前对于大部分高校,无机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离子的鉴定和简单化合物的合成。学生合成、制备出一个化合物来,只是通过实验现象来判断是不是目标产物,对化合物的纯度、性质通常不做太多的要求。当给学生一个研究方向时,学生由于缺乏相关实验设计、结构表征、性质研究等方面的训练,导致学生实验设计能力差、科研严谨性和创新性不足。

2微课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设计

通过对以上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现状及问题的分析,我们将从以下几方面对无机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微课设计。

2.1实验内容多样传播提高学生预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

为了获得良好的实验效果,学生提前预习至关重要。教师将无机化学实验的目的、原理、操作步骤等内容用具有观赏性的示意图、流程图、影音资料代替枯燥乏味的文字叙述,并经过整理、概括、提炼做成微视频。学生携带方便并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进行预习;简短、精炼的短视频符合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有效时间(10分钟左右);生动形象的微视频能够满足学生的视觉需求,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

2.2规范性实验操作演示引导学生自主实验

由于学生人数多,在演示实验的过程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学会,并且演示的过程比较耗时。因此,老师可以在课前将规范的实验操作过程录制下来,做成微视频。借鉴可汗学院翻转课堂的成功经验[10],学生在课前掌握实验的基本操作要领及实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一方面,在实验课上学生将会有更多时间去动手操作和自由探索,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做更多的性质实验,提高实验的效率;另一方面,教师不用把主要精力放在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上,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答疑、讨论,课堂真正成了师生互动的场所。这样能够更好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2.3实验内容可以反复演示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接收能力

由于学生的基础不同,接收能力也有所差别,基础好或理解力较强的学生可能看一遍就行,而基础薄弱的学生可能得看好几遍才能学会。在开放的微课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实验过程、实验现象反复演示,直至理解老师所讲授的全部实验内容,满足不同程度学生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

2.4有毒实验的演示实验教学直观化

由于废液处理、通风设备等方面的限制,很多有毒性的实验一直难以开展(如一氧化碳、氯气的制备及性质等)。教师将实验过程、现象在课前录制下来。一方面,通过毒性实验的演示能够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增加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与积极性,进而提高了实验教学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视频演示的方法代替有毒实验,可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微课教学可以解决毒性实验难以开展的问题。

2.5与科技前沿和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及科研创新的能力

大部分学校实验课教学陈旧、精密仪器数量难以满足实验需求的现状,将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与当今的科技前沿相结合,让学生接触材料制备方法、表征手段以及功能应用,并以功能为导向让学生设计实验,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和调动学生自主实验的积极性。在课前将化合物的合成、表征、数据分析等过程录制下来,通过微视频的形式呈现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仪器表征的原理、讨论实验结果。不仅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激发了学生的实验趣味性,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科研的严谨性、逻辑性和创造性。

3结束语

微课与无机化学教学相结合,以短小精悍、生动形象的视频来呈现知识,学生乐于学,老师乐于教。一方面,解决了传统课堂教学中学生预习积极性不高、演示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毒性试验难以开展等问题;另一方面,易与现代信息技术、科技前沿、先进技术相结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科研创新能力,促进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此外,微课能够实现自主、开放的实验教学,对高校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王斌 王晓红 刘宗瑞 段莉梅 白锁柱 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参考文献: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2):5-13.

[4]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5]吴婵.关于微课对优化高校教学效果的思考[J].科学导报,2013(10):17-18.

[6]蒋咏华.高校微课建设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4(23):73-75.

[7]陈欣,翟翠萍.微课在物理化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广州化工.2014,42(17),230-231.

篇5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是学生涉及药学实践的第一步,尤其需要重视良好的实验素质及习惯的培养,重视学生科学精神和品质的教育。良好的工作作风和习惯不仅为做好实验、搞好学习和工作所必需,而且也反映一个人的思想修养和素质。通过无机实验的培养和训练,要逐步养成良好的实验室工作习惯。

1.1增强学生重视实验的意识和勇于实践的情感

克服学生在普通中等教育中形成并且普遍存在的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转变学生死记硬背实验现象的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是理论教学的补充和延伸,是一个不可取代的重要学习环节,是培养自身实践动手能力的重要方式。

1.2初步养成认真、仔细、紧张有序地进行实验的习惯

实验前做好预习,理解实验的目的要求,了解实验原理,理清操作步骤,查找有关数据,绘制仪器、装置简图,做好记录准备。实验中保持安静,多做、多想,有条不紊地进行实验;认真、仔细观察现象,理论联系实际地思考其现象的本质,记录数据和现象应真实、可靠、完整。实验后分析现象,研究问题,得出结论,及时完成实验报告。

1.3培养学生严肃—严谨、求真—认真、务实—求是的科学态度

纠正学生对待实验项目敷衍了事,对待实验数据随意涂改或编造或抄袭的陋习。要求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实验现象,真实、准确地记录实验现象,完整、全面地收集实验数据。如果出现异常现象,首先要求学生应用基础知识独立思考其可能性,然后再指导学生找出问题根源,最终指导教师与同学共同分析、做出结论;尤其特别鼓励学生把问题带到课下,通过查阅有关书籍、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推理、判断和分析,说明产生异常现象的基本原因和影响因素等。

1.4树立厉行节约思想和渗透绿色化学、环境友好化学理念

按要求用量取药。称量固体药品时不洒落在托盘上,量取液体药品时不溅洒到实验台面上。仪器应轻拿轻放,贵重仪器未经教师允许不得擅自动用。一旦损坏仪器应及时报损、补领,不随意使用他人的仪器。养成节约水、电,节约使用一切实验用品和爱护仪器的习惯。

1.5培养学生整洁、有条理的习惯

保持自己实验台面的整洁。仪器、装置摆放应有条理、便于使用,污物、废纸等杂物应及时放入垃圾箱或实验台面上的杂物缸,废液应及时倒入公共的废液回收瓶,待实验后统一处理。实验结束后应及时清洗所用仪器,整理所用器具,公用物品放回原处。各种化学试剂按照相应的规律摆放整齐,擦净实验台面。认真做好实验室的保洁值日工作。

1.6自觉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

化学实验是丰富多彩的,但同时也处处存在着一定的危险。化学试剂通常具有一定的毒性、腐蚀性、挥发性、可燃性、易爆性。因此,在学生实验课开出之前,教师要认真组织学生学习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实验课时教师要督促学生自觉地遵守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譬如,在实验课时,学生一定要穿着实验服,必要时要佩戴防护镜和防护手套,不允许穿着裙装、也不允许穿着拖鞋、更不允许穿着高跟鞋,还不允许散披长发;严禁在实验室饮水食物,尤其是严禁将饮用水和食品带入实验室内;严禁在实验室内高声喧哗、追逐嬉戏、相互打闹。对于使用剧毒试剂或有危害气体产生的实验中,学生必须按照要求由二人或二人以上操作、或在教师的监视、指导下完成。

2培养学生的规范操作

科学规范的操作是学生在实验中获取准确数据和保障实验安全的关键所在,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功,也是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努力提高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技能势在必行。

2.1认清新生实验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药学无机化学实验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起着从普通中等教育学习过渡到高等专业教育学习的纽带作用。在中学化学中,要求学生了解仪器的名称、用途和操作原理,会使用基本仪器,并且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和一般溶液的配制,学会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并根据实验现象得出正确的结论,如实地写出实验报告。但由于中学实验条件所限或应试教育影响,化学实验常常是纸上谈兵。学生入学时普遍实验基础差、操作水平低,学生在实验室手忙脚乱,无所适从,这在药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表现尤为突出。

2.2从点滴入手,逐项规范操作行为

在教学之始,就应培养学生正确掌握药学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无机化学实验涉及到许多基本操作,例如试剂的量取、称重、溶解;反应液搅拌、振荡、加热、冷却、过滤、蒸发、浓缩、结晶;还有溶液的配制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指导教师在讲解实验内容的同时,做出必要的示范操作,并赋予一些问题和指出注意事项。这种教学方式可能会由于每一位指导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的不同或基本操作掌握程度的不同,也可能会由于不同的指导教师的耐心程度的不同,往往使教学效果产生比较大的差异。利用现代教育手段采用多媒体,例如对每一个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内容制成幻灯片或者摄成音像片,在实验前播放给学生观看,并配合指导教师必要的讲解,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这是因为幻灯片或者音像片是集体研讨制作,具有一定指导性。在此基础上,对于实验中操作不够规范的学生,指导教师及时地予以纠正。这样指导教师对学生既可以严格地要求,又会有足够的耐心。

2.3以多种教学手段示范规范操作

制作仪器基本操作展板、展牌。展板、展牌是很直观的实验教学教具。因此,把小型仪器设备(例如:酸度计、电子天平等)的操作规程做成展牌,放置在待操作的仪器处,让学生严格按照规程操作,这样做的同时也降低仪器的损坏率;把需要熟练掌握的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类设计成展板,实验课时取出将其悬挂在实验室的黑板上,便于指导教师示范讲解,也有利于学生掌握无机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流程。

3结语

篇6

论文摘 要: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推行项目化教学能提高学生的质量,符合社会经济发展对高职学生的要求。本文针对传统教学的弊端,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无机化学实验》是一门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化工类专业必修的以实验操作为主的专业基础课程。传统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方式一般是先介绍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仪器和药品,然后介绍实验步骤,学生只需要按照实验内容完成实验、处理实验数据,最后完成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他们无需动脑,只需机械地按要求和操作步骤进行实验。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习效果差,而且使学生养成了“按部就班”的习惯,失去了主动学习和培养创新精神的机会。传统教学模式培养的高职毕业生不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这也使很多高职学生毕业时找不到对口的工作,甚至找不到工作的重要原因。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育部[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当前高职教育要“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以就业为导向、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在这一精神的指导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应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积极进行项目化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1.项目化教学特征

所谓“项目化教学”是从职业的实际出发,选择典型事例作为教学的主题,以实践为导向,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并共同评价项目工作成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在教师的主持下能够自觉、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和展示形式,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途径。

2.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流程

项目化教学是一种“行为导向”教学法,其实施流程如下:

2.1项目确定

在项目化教学中,选择合适的项目非常重要。所选项目既要包含无机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又要密切联系日常生活或当地化工行业的生产实际。这样才能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积极性,使学生在项目情境下提高协作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职业能力。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中的研究对象“高锰酸钾”,它既是实验室常用的氧化剂,在工业上又能用作消毒剂、漂白剂,还在医学上用于消毒、洗胃,与学习生活联系比较紧密,学生才会有比较浓厚的兴趣。

2.2项目开发

项目确定后,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技能水平等将全班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每个小组人数最好3至5人。然后对项目进行细化,使之分解成一系列的任务,并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团结协作,充分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收集所需要的资料,小组内部讨论、整理后做成幻灯片,每个小组派一名同学向全班同学展示、汇报。例如“设计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这一项目可分解成以下四个任务:任务1.设计“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的方案;任务2.配制标准溶液,包括高锰酸钾溶液和所需的酸碱溶液;任务3.用实验验证高锰酸钾在不同介质中的氧化性;任务4.根据实验完成实验报告。

2.3项目方案制定

资料准备充分后每个小组就开始制订完成任务的方案,各组派代表利用幻灯片向同学们展示制订的方案,然后在老师的引导下大家一起讨论,对初步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使方案具有科学性、可行性、经济性和环保性,最终师生共同归纳总结讨论结果制订出实施方案。如在2.2中所提到的任务1中,大家首先就要花较多的时间讨论、选择出合适的还原剂、酸和碱,并确定出合适的高锰酸钾、酸和碱的浓度。在讨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指导和引导,使学生既能学到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又能提高团结合作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2.4项目实施

实施项目是项目化教学的关键阶段,所以每位小组成员都要严格按照实施方案执行,积极利用无机化学实验室的实训条件开展实验项目。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教师则要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多思考,独立地完成实验项目。这种项目实施方式,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意识,而且能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5项目评价

学生完成实验项目后,应及时进行考核、评价和总结。项目考核标准可参照相应专业的职业资格标准,项目考核和评价以设计的初步方案、实验操作、实验习惯、团队协作能力、实验原始记录、实验数据分析与处理、实验报告、项目总结等为依据。考核和评价成绩公布后,要展开小组讨论,让学生及时找出在整个项目完成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以便在下一项目时不断地改进和完善。这种考核评价机制不仅可以激励学生,提高教学质量,而且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应职应岗能力,同时积极推进“双证书”制。

3.项目化教学的体会

这种“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教学方法能将无机化学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教师、学生真正地做到“教学相长”,学生的理论基础不断扎实,实验技能不断提高。我们不能否认项目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也应认识到以下几个问题。

3.1教师的素质须不断提高

项目的确定既要基于书本的教学内容,又要联系化工生产实际,既不能太简单,又不能太难。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书本知识,精于实验操作,而且要了解目前化工行业相应职业岗位的要求。因此,项目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教师没有深厚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实验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周密的准备和一定的生产实践经历,就将无法应对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遇到和提出的诸多问题。

3.2学习资源须不断完善

在项目开发和方案制定时,教材已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他们将借助于更多的书籍和网络资源。所以学院需重视图书馆建设,增加图书馆的藏书量,并不断整合互联网资源,构建较完善的教学平台,为师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

3.3实验教学条件须进一步改善

良好的实验条件是提高实验教学水平的重要保证。为保障项目实施能顺利进行并达到预期目标,实验室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实验仪器和设备,让每个学生都有充分动手的机会,提高他们独立操作的能力。

总之,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提高了学生的质量,符合当前化工行业对化学化工类高职人才的需求,所以教师应积极推行项目化教学,为企业为社会输送更多、更优秀的专业人才,使无机实验教学与社会经济发展形成良性互动。

参考文献:

[1]杨洁,安翔,李青.“项目化教学”在高职高专教学改革中的研究与实践[J].西安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1):29-32.

篇7

关键词:计划行为理论;案例教学;物流管理

作者简介:肖冰果(1972-),女,湖南双峰人,吉首大学旅游与管理工程学院,讲师。(湖南 张家界 427000)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1-0120-01

“物流管理”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能很好地参与到理论学习和行为实践中去,在对物流管理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了解的基础上,能够结合物流服务业的生产运营实践加以应用。因此,应通过对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操作能力、设计和运营能力、经营和管理能力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一、学生参与行为是“物流管理”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

1.“物流管理”课程特征

“物流管理”课程具有与其他课程不同的一些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点:第一,物流管理的高度情境相关性。物流管理具体到各个企业应用的时候,必定会与具体的企业规模、货物特征、技术水平甚至地理位置密切相关,而不能囿于笼统的理论知识,必须利用相应的实践经验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融会贯通,活学活用。第二,物流管理的专业性。物流管理的专业性体现在其名目繁多的专业术语、专业设施设备上,如果不通过具体地实地考察和相应的案例进行直观地了解,学生很难体会和理解相应的知识。第三,物流管理知识的综合性和系统性。物流管理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其知识涉及到管理学、运筹学和信息学等多个学科领域,而且具有对象复杂、设备复杂和关系复杂的特征。它要求学生既能全面掌握各个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又能将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的背景下系统有机地融合起来。

鉴于以上“物流管理”课程的特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物流管理”教学过程中必须特别重视的教学理念。否则,脱离实践的“物流管理”教学只能让学生感到了无兴趣、索然无味。而没有得到直观映象的抽象物流管理知识也无法让学生学以致用。

2.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在国外的大学中被广为使用的情景式教学方法。其通过学生主动地搜集资料并且全面深入地对资料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和运用学生的潜能和既有知识,达到融会贯通、新旧合一的效果。在哈佛大学,所有课程都通过案例教学传授知识。实践证明,这种方法能极大地促进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并把所学知识通过所想和所为进行充分的内化,变为所有。但在某些国家行之有效的案例教学法,虽在中国商学院的课程中也被广泛地应用,但其效果却始终难如人意。中国课堂上的案例讨论经常出现的问题是学生的参与程度不够,且学生总是期待教师给出唯一的标准答案。虽然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中也会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出现“南郭先生”,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但仍有部分学生难以融入其中,而绝大多数学生即使参与进来,其卷入度也不高,对问题的分析和处理都相对较为肤浅。这是因为在中国教学情境下长大的中国学生,已经习惯于教师“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思维不能发散,总是以标准答案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效果,陷入了“以偏概全”的“过度概括化陷阱”。

这样的情势显然不适应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市场一体化背景下物流管理发展水平对物流人才培养的要求。充分调动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积极性和参与度,是摆在高校“物流管理”教师面前的一个紧迫的问题。

二、理论基础

计划行为理论是Ajzen(1991)在理理论上发展起来的,能更好地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理论指出,个体的行为受到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感知行为控制和行为存在重要的关系,行为控制力既能直接影响行为,又能通过行为意向影响行为。行为控制的主要测量项目为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和控制力(Control force)。行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反映了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动机、个体对某种行为的倾向性及愿意付出的努力程度,所以行为意向直接驱动个体行为。行为意向既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又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二者共同作用。个体因素包括个体对该特定行为的态度即主观评价,主观评价高的行为个体对其态度积极,具有主动性,反之则态度消极,较难付诸行动;也包括个体感知的自己对行为的控制能力。社会因素即主观规范,在有的研究中也被称之为社会影响或社会压力,也就是群体对个体行为的影响,既包括个体周围人群对个体的行为期望,也包括个体对这种期望的响应和遵从程度。计划行为理论模型所涉变量及变量间相关关系如图1所示。

三、“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学生参与程度的提高策略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个体的主观规范越强,态度越积极,感知行为控制越强,则个体的特定行为意向也就越强,最终实际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就越强。在“物流管理”课程的教学实践中,要增强学生的课程参与行为,那么也就首先要增强学生对参与行为的行为意向。影响学生参与行为意向的主要有三个方面,即主观规范、学生对“物流管理”课程参与行为的具体态度以及学生所感知的行为控制。其中感知行为控制既直接对行为起到正向影响作用,又通过行为意向起到一个中介变量的作用。鉴于此,要增强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的参与程度,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端正态度,加强课前案例教学的动员工作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特定的行为态度能显著影响行为的意向。要使学生在“物流管理”案例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参与,那么就要使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中的重要性以及主动参与在案例教学知识内化中的重要性。在中国的教育环境下,学生在中学阶段一般都没有接触过案例,因此对案例教学比较陌生,甚至对教学中的参与行为也有点无所适从。因此,在课前,教师应充分地和学生交流讨论,并引导学生通过网络、书本以及和校内外同学的互动交流接触和了解案例教学法的有用性和参与方法,改变其对陌生事物的生疏感以及由此而生的抗拒感。

2.利用主观规范,树立榜样的模范作用

部分学生可能会由于陌生或没有尝试过而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案例参与过程中对于自己的能力信心不足。教师可以课前辅导个别学生做好案例分析课前准备工作,教给学生该怎样去做案例准备工作和分析工作,那么别的学生一方面能有该怎么做案例分析的模板,另外,也会激发学生“你能我也能”的斗志。同时,能够形成一种逼迫学生迎头赶上的压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通过树立榜样来给其他同学造成影响和压力,能够促使学生加强参与行为意向,最终促成行为的实现。

3.加强自我效能感,增强学生完成任务的信心

教师在精选案例时,要做到难易适中。既要让学生能懂会做,又要让学生觉得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刺激性,这样,就能在案例讨论过程中,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案例分析虽然不是他们在填鸭式教学中所习惯的,但是也不是那么陌生和难于学会、掌握的。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就能减轻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害怕心理,增强其完成任务的自信心。

4.增强控制力感知,让学生在参与过程中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只有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学生才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案例教学中去。要使学生体验到参与的快乐,那么教师就要做大量的工作。首先,要精选学生感兴趣和认为有用的案例。这个筛选的过程非常重要,可读性和表现性是案例选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既要让案例通俗易懂便于学生阅读和交流,又要让案例表现过程中能够生动形象,引人入胜,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由于案例与所要阐述的问题契合紧密,专业性强,让学生了解到深入地进行案例分析就是一个知识了解、温习和内化的过程,从而激发其求知欲望。其次,要培养学生围绕案例去广泛搜集相关材料的能力。多快好省而不拘限于狭窄的视野和空间内进行资料的搜集必须注意搜集的方法和搜集过程的设计。这涉及到学生阅读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综合。其搜集的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想形成和整理的过程。

参考文献:

[1]韩翔,浦徐进.案例教学在物流管理课程中的应用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

[2]况漠,谢如鹤.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案例教学法研究[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

篇8

(一)书写格式要求:

1.页面设置

(1)纸张:A4纸,单面打印。

(2)页边距: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cm,纵向,左侧装订。

(3)版式:页眉1.5cm,页脚1.75cm。

(4)字体:正文全部宋体、五号。

(5)行距:多倍行距为1.25,段前、段后均为0。

2.如用手写,所有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3.题目用黑体、小二、单倍行距。“摘要”和“关键词”字样用黑体、五号、加粗、空两格,中文摘要内容用宋体,英文摘要内容TimesNewRoman;“摘要”和“关键词”与具体内容之间用冒号相隔,摘要内容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关键词3--6个,关键词间用分号隔开。

4.目录页排版只排到二级标题,即章和节或一、二级标题;“目录”字样用四号、宋体、加粗、居中,摘要与关键词不标序号、左边顶格,页码号用大写罗马数字标注,右顶格;目录的章、节或一、二级标题左边顶格,页码号用阿拉伯数字标注,右边顶格。

5.正文内容首行均空2格,回行顶格,一级标题为“一、”,二级标题为“(一)”,三级标题为“1.”。一级标题单独占行,标题加粗宋体四号居中段前段后各0.5行,末尾不加标点;二级标题单独占行,“括号()”用中文半角输入,标题加粗宋体五号,末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不单独占行,与内容之间用句号隔开。

6.致谢字样用宋体、四号、加粗、居中。

7.参考文献字样用宋体、四号、加粗、居中,每条参考文献均顶格书写,序号加方括号,书写格式应符合GB7714—19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常用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如下:

(1)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期刊名称,出版年份,卷号(期号)

(2)书籍。[序号]著者.书名[M].版次(第一版应省略).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3)论文集。[序号]著者.题名[C].编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5)专利文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日期

(6)国际、国家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

(7)电子文献。[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EB/OL].电子文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文献作者3名以内的全部列出,作者间用逗号隔开;3名以上则列出前3名,后加“等”(英文加“etc”)。

8.“附录”字样与附录标题内容间空两格、宋体、四号、加粗、居中,附录与论文正文连续编页码,每一附录均另起一页。

(二)文稿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文稿须打印或手写,手写文稿须清楚工整准确,不得请人写作。

2.各种计量单位必须采用1984年2月27日国务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并遵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使用方法》执行。

3.标点符号应符合国家标准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

4.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5.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6.文中的数字,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在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7.公式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在顶格处标明“注:”。较长公式的转行应在加、减、乘、除等符号处。

(三)图纸和曲线图表要求:

1.图表内容及其表号、表名或图号、图名均用宋体、五号字,所有表号、表名统一列在表的上方,图号、图名统一列在图的下方。

2.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

3.图纸必须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曲线图表的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四)译文要求:

译意准确,书写清楚,内容必须与论文(课题)有联系,或在扩大专业视野等方面有参考意义。

(五)注释:

注释是对毕业设计(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和补充说明。注释采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页脚),不可行中加注,注释编号选用带圈阿拉伯数字,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

大学化学论文范文一: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研究

摘要: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适应21世纪科技发展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以开放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代替传统式实验教学的模式。以学生为主导地位,让学生进行开放式实验,使学生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实际操作能力。

关键词:开放式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而实验教学又是化学理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学好化学就必须做好实验教学。化学的四大分支学科之一的无机化学是以无机化学实验为基础的一门学科。无机化学实验是长江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和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各专业跨入大学校园后所接触的第一门基础实验课程,是老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相结合所要经历的一个阶段。无机化学实验具有独特性:一是所用仪器设备、药品种类等都很多;二是需要学生掌握的基本操作虽然简单但是多样化;三是实验现象复杂。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让学生有机会多练习实验操作,必须对以往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让实验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让学生开展多开放性、设计性实验,以达到培养高素质人才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1传统实验教学模式

无机化学实验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改革后,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传统实验教学模式。正是这种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得实验教学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教学问题,比如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学形式是单一的讲解式,而且所讲内容也是沿用了好多年的陈旧内容;教学课件使用多年,没有一点创新;学生也只是按老师的要求照方抓药,没有一点学习热情,也没有学习主动性,更谈不上在做实验的过程中有创造性思维了;实验中能力培养差;实验设备利用不合理;培养出来的学生根本不能达到当今社会对人才需要的要求。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高综合素质人才需要越来越多,那么,还按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是培养不出当今社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的。所以,为了能够满足当今社会人才的需要,就必须打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改变这种扼杀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尽快实现改革创新,以便能更好地给学生以发展空间。

2开放式的教学模式

为了培养高素质、高能力的创新型人才,本课题组对化学化工学院2012级、2013级、2014级一年级学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的教学模式进行了改革。主要从实验内容、实验时间、组织方式、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开放。

2.1实验内容的开放

传统的实验教学内容都是由老师指定的单一的基础类实验,这样就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实行教学改革后,开放式实验教学内容发生很大的变化。老师将根据新的课程目标提出多个实验模块,包括基础类、验证类、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等等。基础类和验证类实验是每位学生必须做且必须掌握的实验项目,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能力的训练,为综合类、设计类、自主类奠定基础的。综合类和设计类包括必选和任选实验,必选实验是在教师提出的必选实验项目中,学生自己选择若干个实验,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并完成实验;任选实验模块是由教师提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实验,教师只是提出问题而不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学生在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根据实验室的实验资源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独立完成实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展创新思维。自主类实验是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自己选题,自己拟定实验方案,自主完成的实验,很具有个性化发展。

2.2实验时间的开放

时间上的开放分为定时开放和预约性开放:定时开放是指学生在工作时间进入实验室做实验;预约性开放是指周末和寒暑假时学生采用集体预约和个人预约相结合的方式进入实验室做实验。

2.3教学组织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成功与否,关键在于指导教师的组织。具体方案是:首先给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派一名组长,组长负责管理本小组成员并分配任务。各小组查阅大量文献后提出问题,接着同小组讨论问题,最后自拟题目提出实验设计方案并交由老师审核。老师审核如果实验方案没新意就不能通过,学生将重新立定方案;如果有新意,审核通过,学生再与老师预约实验时间并完成实验,提交实验报告。整个组织实验过程都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占主导地位,老师只起到引导作用。但是有一点是老师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实验的整体情况,保证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

2.4教学评价的开放

开放式实验教学,考试形式应该多种多样。实验成绩的评定不再是单一的平时实验报告的成绩总评,而是平时成绩和每次项目考核相结合。具体的评价方式是:学期课程总成绩=平时成绩(20%)+项目考核总成绩(80%)。平时成绩按统一标准从实验态度、出勤情况、预习等方面进行评定。每次项目考核成绩由实际操作、数据记录、回答问题、实验结果、完成书面报告等方面评定。每次项目操作过程中及操作完毕后,老师根据学生实验操作情况、回答老师提出的有关实验内容的问题情况和实验结果成功与否即时给出每次项目操作成绩。书面报告成绩给出以实验报告为依据。所占分值为:每次项目考核成绩=项目操作成绩(60%)+书面报告(40%)。项目考核总成绩等于多次项目考核成绩的平均值。

3结语

通过对2012级,2013级,2014级连续三年的各专业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在无机化学实验教学上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整个教学在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整个改革过程学生是最大的收益者,学生成为了教学的主体,不再是机械式的操作者,这样就使得学生的协作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团队合作精神等综合素质都有很大程度的提高。这一教学模式的改革,很好的培养了大一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得学生在从高中到大学阶段的过渡期发生了一个质的飞越,让学生明白了学习不是被动而是主动的,同时也很好的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为学生的以后学习阶段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史锐,成冰.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4):206.

[2]曹高娟,蒋文静.农林院校《实验化学》教学改革初步建议[J].教育改革,2011,9(24).

篇9

/

关键词:上海高考试题;高三有机化学复习;专题突破

文章编号:1005–6629(2014)2–0067–04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与前几年相比,上海高考化学试卷结构在有机化学上有少量的变化,在考纲中,有机化学的比重由以往的15%增加至18%[1],因此今年有机化学大题的分值从20分增加到22分,加上选择题中的3道有机题,总分值为30分,占20%。教育考试院的李子明老师在2014年上海高考化学教学和复习建议中,专门强调要重视有机化学的复习[2]。

1 从高三复习看有机化学的特点

1.1 相对独立的知识板块

有机化学部分的内容相对独立,学生学习有机化学通常都在高二下,学习时间不满一个学期;到了高三复习,有80%的知识内容属于无机化学。在无机化学部分复习的大部分时间段不涉及有机化学,所以,很难在无机复习时通过融会贯通、前后关联带动有机的复习。如果等到无机复习结束后再来复习有机化学,很可能学生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这对高三复习相当不利。

1.2 高考试题的能力要求较高

高考有机化学考查的有机物通常都不是书本上作为典型物质学习的有机物,需要对官能团的性质加深理解,即着重考查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深度。有机化学大题中基于有机合成为基础的框图推断,更是对学生记忆力、理解能力、归纳演绎类比推理能力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在熟练掌握各种有机物性质、反应条件、反应现象等的基础上,充分发挥逻辑推理能力,采取顺推、逆推或多种方法结合来完成推断。此外,在有机推断中,命题老师还会要求学生根据题目给的信息,在临场读懂信息的基础上,经过知识的迁移加工,进行问题的解决,这对于学生接受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3 高考试题的难度中等略偏上且区分度良好

整理2008年至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3]中关于有机化学部分的难度和区分度,我们对有机化学28和29题的难度、区分度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如表1。

难度和区分度是衡量试题质量的两个重要指标参数,它们共同影响并决定试卷的鉴别性。难度即测试题目的难易程度,它的计算一般采用某题目的通过率或平均得分率,难度值越小表明试题越难。区分度是指一道题能多大程度上把不同水平的人区分开来,也即题目的鉴别力。区分度的常用指标为D,计算方法常用鉴别指数法:比较测验总分高和总分低的两组被试者在项目通过率上的差别得来。D=PH-PL,PH为高分组(即得分最高的27%)被试者在该题上的通过率,PL为低分组(即得分最低的27%)被试者在该题上的通过率。测量学家伊贝尔认为:试题的区分度在0.4以上表明此题的区分度很好,0.3~0.39表明此题的区分度较好。从统计数据中不难看出,每一年的有机化学难度都要高于整张试卷的平均难度值,总体属于中等以上的难度;而区分度的数值在0.35~0.45,属于区分度良好的情形。从每年的最高和最低难度也不难看出,该部分知识的考察,既有难度值0.90(即得分率达到90%)左右的基础题,每年还有部分题目难度仅达到0.20(即得分率仅达到20%)甚至以下的难题。高考试题难度的特点,决定了高三化学复习中既要重视基础,又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的特点。

2 2013年上海高考有机化学试题的特点

2.1 主干知识的考察依旧是考查的重点

有机化学主干知识依然是重点考察的内容,包括:有机反应的类型(44题的Diels-Alder反应属于加成反应、49题的硝基-NO2还原为氨基-NH2的还原反应、49题的取代反应)、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共轭二烯烃、苯环、氨基、醇羟基、卤素原子)、有机物的命名和同分异构体的书写等。

2.2 对于学生思维能力要求较高

有机化学的第48题,反应⑤的试剂和条件,由题目分析反应④和反应⑤应该经过的是苯环上的溴代以及羧酸和醇生成酯两个步骤,但是哪一步在先哪一步在后,很多学生在考试时感觉很难确定;而命题者的意图,是两个步骤随便哪一步在前都可以;这种开放性题型的设置对于学生的思维是一种考验。在有机物合成路线中,不是每一步反应都是学生学习过的知识,比如第50题中有机物B的结构的推断,题目中给出了B的分子式以及合成路线中前、后两种多官能团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从官能团的角度分析是-COOCH3-CH2OH-CH2Cl。前一步属于羧酸酯的催化氢解,是学生在高中有机化学中从没有接触过的知识内容,在平时练习中也很难见到。其实,根据分子式来推断这个官能团不算很难,但是,因为反应完全陌生,学生无法理解,很难做出正确回答,这种题目对于学生的临场应变能力是一种考验。有机化学第47题第一次考查了有机物制备的合成路线,由烃制备醛,要求学生在回顾有机物官能团引入和转化的基础上,结合题目的情境,制定出合适的合成路线。这比前几年,命题者设计好路线,只是挖掉个别有机物,让学生书写化学方程式,在思维能力要求上,迈出了较大的一步。

2.3 注重对薄弱知识点的考查

仔细分析2012年高考试题分析与评价,最薄弱的两道题是55题(难度值0.21)、56题(难度值0.30)。其中55题要求写出两种C的含苯环结构且只含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该题因为首次在上海化学高考中提到“4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说法,而成为当年得分最低的有机题。2013年52题同分异构体的考查中,再次出现类似的说法“写出两种C的能发生水解反应,且只含3种不同化学环境氢原子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2012年52题,反应①、反应②的先后次序不能颠倒,解释原因。考查了酚羟基在有机反应中因为容易被氧化,所以,要先转化为甲氧基再用硝酸氧化的内容。这种有机物官能团在有机合成中的保护属于有机合成中非常实际也非常重要的内容,又是学生的薄弱环节,这个考点又出现在了2013年高考有机的第53题,反应②、反应③的顺序不能颠倒,其原因是 。考查-NH2的性质,在有机反应中易被氧化,所以,合成中要先把-CH3氧化为-COOH,再把-NO2还原为-NH2。

3 高三有机化学教学和复习建议

3.1 有机化学题的练习贯穿整个高三复习的始终

由于考生学习有机化学的时间短、有机物性质变化多样、内容相对独立,与80%的无机化学部分几乎无关联度,所以,有机化学是最容易被学生遗忘的内容。如果等到无机复习结束后再来复习有机,很可能学生前面学过的知识内容已经遗忘得差不多了,所以,为了减少遗忘,有机化学题的练习要贯穿整个高三复习的始终。高二下学期,很多学校根据学生“+1”的选课意向进行了分班,可以在这个时间内,按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将有机化学高考部分的知识内容基本落实到位。随后,在高三整个无机化学复习过程中,通过平均每两天1道有机综合推断题的训练,以及在所有单元过关练习中,有机化学推断题一直作为必考的试题来克服遗忘。给学生练习的有机题,最好要自己适当地编写,让一道题尽可能地覆盖所有重要的有机物,覆盖“同分异构体书写、有机物性质推断、有机方程式的书写”等高考热点,利用每一道综合的有机题做足复习的文章。分析有一定思维容量的有机推断题时,就应该在黑板上把流程画好,用彩色粉笔边分析边把反应的断键情况、反应物和产物的结构简式在框图中标出,明确练习题和讲解题的目的是指导学生如何来运用已有的知识点解决问题,纠正机械、反复地做大量习题来应付考试的怪圈。

例1 (2010年山东高考理综33题改编)利用从冬青中提取的有机物A合成抗结肠炎药物Y及其他化学品,合成路线如下:

(7)写出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且满足下列条件的一种有机物的结构简式 。

①属于α-氨基酸

②遇氯化铁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解析:本题利用了2010年山东理综的题干,在题目中进行改编,考查了绝大部分高中化学要求的烃的衍生物的性质、有机反应类型,书写有机物结构简式、化学方程式、同分异构体,设计简单的合成路线。

(1)根据BC的反应,可以推断B为CH3OH,则D为HCHO,含有的官能团为醛基;Y中官能团为:氨基、羧基、(酚)羟基、苯环。

3.2 在专题复习中落实基础并突破难点

无机化学结束后进行有机化学的复习,考虑到有机化学高考试题综合性强的特点,适宜采用专题复习的形式进行。复习时,建议可以按照以下四个内容来安排复习。第一,有机物的基本概念,包括有机物的命名、同系物、同分异构体的判断和书写;第二,官能团的性质和相互转化;第三,有机反应的类型;第四,有机合成和推断。其中属于难点的是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有机合成和推断。同分异构体的书写或者种类的考查,是高考有机化学的必考点,且近几年在难度上比以前有较大的提升。要求学生一定要充分运用不饱和度,进行有序书写。关于同分异构体的复习,教师要引领学生分析根据有机物官能团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有机物分成两种类型。其中一类,比如卤代烃、醇、醛、羧酸、胺、硝基化合物,它们的共同点是官能团在端基上,所以,这一类型的有机物,要找出同分异构体有几种,只需考查它们的烃基种类即可。另一类有机物,比如醚、烯烃、炔烃、酯,它们的共同点是官能团在结构的中间,则在书写同分异构体或者分析同分异构体种类时,可以先写出官能团,再在官能团两端根据碳数和不饱和度连接不同种类的烃基来进行分析。有机合成和推断,则可以通过复习如何引进各种官能团入手,比如,乙酸乙酯的制备,你知道有几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尽可能地发散思维,除了回顾教材中的制备方法,还让他们归纳平时解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方法,与同学一起进行交流、共享。在此基础上,教师再根据全国各地高考题中的有机合成框图题选取局部,以某化合物为原料合成目标产物引导学生进行合成路线的设计,在对合成路线的分析和评价中探讨各反应的先后顺序以及采取该种顺序的原因。这样的专题复习,不是对有机化学知识的简单回顾,而是在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更加鲜活、生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能够得到较充分的调动,就能取得积极的复习效果。

例2 (2011江苏高考化学17题)已知:

(2)通过利用给定(或隐藏)信息,一直逆推到题目给定的原料为止。C6H5ONa可由原料苯酚与NaOH反应获得;ClCH2COOH可由乙醇氧化得乙酸,乙酸α-H被Cl原子取代后生成。

(3)在合成某产物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同方法和途径,应当在兼顾原料省、产率高的前提下选择最合理、最简单的方法和途径。乙醇氧化得乙酸可以由乙醇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直接制得;也可以先将乙醇用空气催化氧化得乙醛,再由乙醛被银氨溶液或者氢氧化铜悬浊液或者氧气催化氧化制得;也可以先将乙醇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成乙烯,再由乙烯催化氧化得乙醛,再氧化得乙酸获得。考虑到原料、产率、简约等因素,最终选择的是:乙醇催化氧化得乙醛、乙醛用氧气催化氧化得乙酸的方法。

(4)该合成最后两步反应在顺序上之所以选择先取代后酯化,是因为如果先酯化则产物不够稳定容易发生水解的原因。

3.3 考前充分重视历年上海有机高考试题的精彩回放

基于有机化学考查的重点是主干知识的考查以及对薄弱知识点的考查。每年的有机化学高考试题可以作为考生在高考前复习的重要资料。2009年高考试题的分析与评价关于命题的基本说明中,命题者提到会根据以往考生错误率高的内容来命制新的试题,主要的目的还是希望在复习中能够加强对这些内容的教学。除去书本上的官能团性质的内容,还要关注前几年在高考中出现过的考查内容。因为前几年的考点或信息可能在后续出现的考题中作为已经学过的知识来考察。比如,2010年烯烃的α-H可以发生取代反应;2012年第49题要求书写乙炔三聚、四聚成环状化合物,写出它们的结构简式,都是要求学生在未给出信息的情况下完成,而这两部分所涉及的内容,在前几年的高考中都已经给出信息的条件下考查过。当然,这种精彩回放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改编重组后,再让学生针对自己的重点考点中的薄弱环节进行训练。

高三有机化学复习应该将有机题的训练贯穿高三始终,减少遗忘;通过专题进行重点的复习和难点突破,从而达到逐渐提升能力的复习目的。

参考文献:

[1]上海市教育考试院.2013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上海卷考试手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篇10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效果;教与学;改进方法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为了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的效率和质量以及减少课堂讲授时数,过去在工科类专业单独开设的《无机化学》及《分析化学》逐渐被《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代替,原因是这两门化学课程之间有大量的重复内容。但一些问题也随之而来,如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间的矛盾突出。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内容上,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定量分析基础(误差和数据处理)、四大平衡和四大滴定、物质结构基础、元素化学和仪器分析等,内容较多。但为了强调化学课程的实践性,近几年对理论课的课时进行压缩,使得理论课时大大减少[1]。此外,鉴于我国传统的应试教学与大学自主学习的教育方式的不同,许多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尚未转变学习模式,失去了中学学习的依赖,感觉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繁杂、教学进度快、难以掌握,由此导致学生容易产生厌倦、学习积极性不高等情绪,补考、重修的比率逐年上升[2]。但目前,由于专业科研创新的深入和研究热点的涌现,对化工类专业本科生的化学知识与化学教学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和要求。除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还要有熟练的实验操作技术。所以教好和学好这门课程对新生的学习兴趣、知识积累和科研素质培养至关重要[3]。那么,如何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是每位教师都很关心的问题。下面笔者在总结归纳相关院校经验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教学经历及观摩学习所得,分别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两方面,就该课程的教学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体会。

1教师的“教”

1.1课前做充分准备,精炼教学内容

备课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备好课更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前,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大纲和教材,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的及各章节的具体要求,以教学层次清晰,教学内容重难点突出为宗旨。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涉及知识面较广,包含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及部分物理化学的知识,因此,授课教师需要多阅读与授课内容相关的参考书,不断扩增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教师可以经常搜集与授课内容相关的科技信息,将最近的科研成果以及自己科学研究感想,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激发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此外,随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课时的压缩,有限的教学时数和日益严格的教学要求是授课教师面临的挑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应凝练教学内容,找出教学内容的精髓,把精髓部分给学生讲透彻、明白,然后再讲相关内容的时候就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物质结构基础中,核外电子运动状态、价键理论及杂化轨道理论是后期学习有机化学的基础,是要求重点掌握的内容,所以这部分知识要讲解清晰、透彻,让学生接受。而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测不准原理等内容则可以略讲,以节省课时。

1.2上好绪论课

柏拉图曾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鉴于大一新生刚进入大学,对所学专业的专业前景及学习目标都不清楚,而绪论是整个课程的第一节课,教师应该抓住该堂课的时机,为学生讲解相关专业前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求知欲。教师上课时需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工类及相关专业的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等)的学习打好基础。此外,教师可结合实例强调无机及分析化学在今后的学习及生活中的重要性。如可以举无机及分析化学在医药卫生(如药物成分分析与监控)、食品安全(如毒奶粉的检测)、化工生产中较熟悉的实例,通过这些生活实例,使之认识到这门课程不仅与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有关,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后续教学的顺利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4]。

1.3不同教学方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体,学生参与度较少,长时间如此,使得大部分学生容易产生厌倦、疲劳情绪,不利于课堂的进行。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可采用教师教授为主,各种新教学方式为辅的混合教学模式。如提问式教学、讨论式教学。提问式教学是指在教学中注意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好奇与思考,进而引导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此种方式可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思维[5]。讨论式教学,即教师通过设计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问题讨论的方式从而高效、愉悦地汲取知识,进行自我教育的方式。教师提前设置好问题,将学生进行分组,学生课下查阅相关资料,为讨论课做好准备。此外,为提高学生上课的积极性以及PPT的制作能力和演讲能力,每学期可开展1-2次翻转课堂活动,让学生作为主体,制作PPT、参与讲课。教师选好要讲的内容,提前让学生做好准备,在上课时进行讲解,其他同学可对不理解的地方进行提问,也可对讲课方式提出自己的意见,授课教师最终进行点评。由于现在实行大班上课,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选择组织能力、领导能力较强的同学作为小组长。组长根据组员的实际情况进行分配任务,督促检查任务的完成情况,及时组织同学研究解决出现的各种问题,保证任务的完成。

1.4重视实验课

伽利略曾说:“科学的真理不应该在古代圣人的蒙着灰尘的书上去找,而应该在实验中和以实验为基础的理论中去找”,由此可见实验的重要性。作为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课的宗旨是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训练学生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及工作打下基础。为上好实验课,教师首先要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教材,在此基础上,合理设计每一次实验课,认真做好实验准备,对实验现象、实验条件、实验关键、操作要点和易出现问题的地方做到心中有数,这样才能指导好学生实验。其次,为达到锻炼学生思考能力的目的,提前让学生做预习,按实验原理、操作流程书写预习报告,熟悉实验内容,并指出实验过程中的注意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应独立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记录数据,并将实验现象和数据如实记录在预习本上,不得弄虚作假。对于失败的实验,学生需自己分析失败原因。教师应要求学生实验中勤于思考,仔细分析,力争自己解决问题。实验结束后,教师检查学生预习报告及实验结果,并指出不足,学生在此过程中也能有所启发。课下,学生认真书写实验报告册,教师批改后,于下节实验课时,单独纠正每位学生存在的问题。

1.5多与学生沟通交流

上课时,教师需要多关注学生,多与其互动,活跃上课氛围,调动学生积极性。可通过讲解现实中的一些实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多多的参与教学活动,而不是简单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与学生的交流不仅体现在课堂上,也要做到课下多交流。课下,教师可定期以调查问卷的方式,让学生提出教师在教学中需要哪些改进。也可以通过网络的方式,组建学习群,学生可以在群内进行关于本课程的任何提问与发言。

2学生的“学”

对于刚摆脱了高中“以教为主”的被动学习模式的大一新生而言,大学课堂往往是内容繁多、教学进度快、自主学习性更强。面对陡然转变的教学模式,学生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无法适应,长此以往,常常会出现厌学等负面情绪。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循循善诱,帮助其转换角色,调整心态,找到有效的学习方法。

2.1培养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提高学习积极性最直接的因素。除在课上采用各种教学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一些学术讲座,或利用网络多接触最新科技成果等,让学生开阔视野,调动学习积极性。

2.2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

鉴于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繁杂,学生基础差,且课堂进展较快,为提高学生听课效率,可提前让学生预习上课内容,并标记好对哪些内容不太理解。为了督促学生预习并了解学生预习情况,教师可在上课前抽出2-3分钟,提问2-3名学生预习过程中有哪些疑惑,教师汇总后,在上课时,可对学生比较困惑的地方进行重点讲解。

2.3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做好习题与总结

上课是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做好课堂笔记,并多与教师互动。课后,为促进学生及时消化和巩固所学知识,教师可精心选择、布置复习思考题和习题。从不同的侧面培养、训练学生理解问题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批改所有学生全部作业,及时发现薄弱之处并加以辅导强化,促进学生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除每节布置相关习题作业外,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对每章知识点进行总结。总结的方式可任学生自行决定,可以采用做笔记的方式,详细总结每章知识点,也可以采用手动绘图或软件绘图的方式,梳理每章知识点。

3结论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相关专业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大一新生入学首先面临的科目,在知识的传授和能力培养两方面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而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施教对象大一新生的学习对于培养大学阶段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等方面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不断地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创新意识,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黄运瑞.制药工程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析[J].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12,11(9):97-98.

[2]封学军.《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探讨[J].江南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8(2):71-78.

[3]张华山,郭小峰.“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与体会[J].中国大学教学,2013,10:49-51.

[4]海力茜,陶尔大洪,张慧.无机化学在医药学专业中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2,17: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