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的过程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翻转课堂的过程,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翻转课堂的过程

篇1

关键词:电路;翻转课堂过程考核

课程考核是教学的指挥棒,完善的课程考核体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保证,是贯彻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提高本科教育质量的关键。传统的课程考核基本上都是一张试卷定成绩,过多地重视了一次终结性的考核评价,不能全面考察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1],不注重学习的过程和方法。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是一个过程”,但是目前高校的课程考核却忽视了这个过程,学生完全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素质及创新能力的培养[2,3]。

“电路”作为电气信息类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电路课程考核方面,目前也依然主要是一张试卷定成绩,缺乏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考核,使得学生认为学习的过程只是课堂短短的45分钟,导致学生学习策略的偏差,即平时不用功,考前靠突击,考后脑空空,为了考试而学习。

一、在电路课程教学中实施过程考核

所谓过程考核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定期或不定期对学生课程学习过程的状况进行考核和评价,并将考察和评价的结果作为评定学生课程学业成绩依据的过程。将考核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之中,使得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都有一定的紧张度,教师也可以及时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调整教学方法。学习与考核相结合,开展高效课堂,切实吸引学生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增强创新意识,提高工程实践能力,适应社会需要。

二、引入翻转课堂,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真正的过程考核

翻转课堂强调的是以学生为核心,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学习的第一个阶段――“信息传递”是学生在课前进行的,教师不仅提供了视频,还可以提供在线的辅导;学习的第二个阶段――“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互动来完成的,教师能够提前了解学生的学习困难,在课堂上给予有效的辅导,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学生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让学生真正充分的参与到整个教学的过程之中,体现以学生为中心[4],这也为过程考核提供了基础和可能。网络教育平台的出现为过程考核提供了技术支持,利用网络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教师可以随时了解学生的视频完成情况、题目正确率、知识点掌握度等学业水平的关键指标,分析每一个学生的学习轨迹,轻松准确地掌握学情动态并给出成绩,为实现过程考核提供了考核依据。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教学时,必须将课程考核与翻转课堂的教学活动有机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体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优势,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根据电路课程与本校学生的特点,在进行翻转课堂时,采用两种不同的形式,对于一些内容比较简单、理解起来比较容易的部分,比如基尔霍夫定律,学生通过事先观看教学视频,自己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讲解、讨论来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教师则主要负责验收学习的效果并给出相应的成绩。而对于一些比较难于理解的部分,比如相量法,教师课前精心准备问题,并根据课堂情况及时调整问题,课堂上由教师带着大家,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的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中解决问题。

三、建立起切实可行的电路课程过程考核体系

电路课程的过程考核体系如图1所示,虽然学生考核成绩依然由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但是加大了平时成绩所占的比重,即平时成绩占到总成绩的一半。期末考试成绩依然采用传统的考试方式,而平时成绩则包括线上平时成绩和线下平时成绩。其中线上平时成绩主要有网络平台系统自动生成,公平、公开、公正,主要反映学生课前和课后的学习情况,线下成绩由教师给出,主要反映学生的上课情况,也就是将整个课程的考核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自始至终,强调学习的过程性。在整个考核体系中,各个不同的考核内容将会设置不同的权重,而且学生可以实时掌握自己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清楚的看到自己和其他同学的成绩及排名情况,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四、实施过程考核的效果

经过一个学期在“电气14连”的实施依托翻转课堂的过程考核,学生普遍反映电路课程学得更加透彻,知识点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有所提高,而且同试卷的期末考试成绩与未实施过程考核的平行班相比,也有所提高,如表1所示。通过图表数据内容可以明显看出,“电气连14班”的及格率要高于“电气14班”约15%左右,“电气连14班”学生的成绩集中分布在70~90分之间,而“电气14班”的学生成绩分布较为分散。

五、结语

通过实施翻转课堂,能够较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过程中,在翻转课堂中,学生积极发言、讨论,课堂气氛活跃,从被动学习转向主动学习,通过课前的观看视频,学生是带着问题来上课,目的性更加明确。

通过实施过程考核,教师和学生一起见证和记录了电路课程的学习过程,有效的改善了原来平时不学习、考前靠突击的局面,学习的积极性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学生对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学习的效果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姜英杰.侧重过程考核的“小组考核方式”的研究和实践[J].大学教育,2014,(8):122-123.

[2]于歆杰,等.“电路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理念与实践[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2):1-8.

篇2

关键词:微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26-0165-02

1 引言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发展,各级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为教学改革花费了很多心思,同时信息化教学改革也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精品课程到精品资源共享课,从网络公开课到MOOC课,从微课到翻转课堂,从项目化教学到工作室培养模式等,这些都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的热词。

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新技术、新版本层出不穷,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校教学内容无法反映社会需求;教师由于教学任务的压力,容易追求面面俱到,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笔者在上学期的教学过程中,担任3个班级的网页设计与制作课程,其中一个班级是数字媒体专业并且人数较少,该课程是他们大二第二学期所开设的,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微课+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尝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 微课

2.1 微课的含义

顾名思义,微课指“微小的”课堂,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同时还包含与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教学资源。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的高级教学设计师David Penrose第一次提出微课的概念并应用到在线课程中。他提出微课是一种建构主义的思想,以一个关键概念或者明确的主题为教学内容,录制成音频或者视频,多用于远程教学、在线教学、混合教学、移动学习等。相对于传统一节课要完成的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的内容更加精简,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2.2 微课的特点

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少。根据对网络课程参与者的调查和研究发现,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规律同中小学生一样,注意力集中最佳时间在10左右。因此,为迎合学生的这一学习特点,老师上传的“公开课”不再是长达40多分钟的完整一节课,而是只有10分钟左右的精华内容,且在播放过程中可随时暂停,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选择重复观看或者边看边思考。微课的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自然就比较少,但是整个视频主题突出、内容具体。

微课的针对性强,反馈及时。一个课程就一个主题,可能是一个教学难点、教学反思或者学习策略等具体内容。较之常态的讲课与听课,习题与反馈活动,这种方法“现炒现卖”,具有即时性。

2.3 微课的实施

微课的实施包括选题、教案编写、课件制作、教学实施与拍摄、后期制作、教学评价与反思几个过程。如图1所示:

微课的实施对大多数老师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大量的视频拍摄与后期制作考验老师的能力。我所担任的班级他们的专业是数字媒体制作,有一部分学生对摄影摄像和视频编辑特别有兴趣,所以在微视频的创作过程中,我充分发动学生,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优势,师生共同完成。老师担任导演,主要负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组织,整体协调等工作。参与的学生分别担任演员、摄像师、灯光师、配音、字幕、特效等角色。对全班学生来讲,微视频中都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自己的痕迹,大家非常感兴趣,积极性很高,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由于在前期微课的制作过程中,人人参与,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教师的心理压力,不会担心教学的“失败”,不会顾虑评价的“得罪人”。根据教学效果反馈,教师可以及时进行调整,有的放矢地组织下一次教学活动。

3 翻转课堂

3.1 翻转课堂的含义

翻转课堂译自Flipped Classroom或者Inverted Clsssroom,指重新调整课堂内外的时间,将学习的主动权充分转移给学生。真正的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的一个高中,一位化学老师为了帮助缺席的学生补课,将上课过程录制成视频并上传到网络,学生先自主完成线上的自学过程,然后课堂上在老师的帮助下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完成作业。后来这种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学生接受并传播开来。从教学流程的角度看,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的“教师讲授+学生作业”这一教学过程,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提高了课堂上面对面互动学习活动的效率。从教学资源的角度看,短小精悍的教学视频通常针对某一个特定的主题,通过媒体播放器可以实现暂停、回放等多种功能,便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思考和笔记,学习氛围更轻松。

3.2 翻转课堂的特点

1)重新构建学习流程。从教学环节看,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过程一般有两个阶段:信息传递和内化吸收,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上老师的讲授完成信息传递的过程,内化吸收过程通过实验实习或者课后作业达到。而翻转课堂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重构,信息传递通过学生在课前观看教学视频实现,吸收内化是在课堂上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来完成。

2)教学视频短小精悍,内容清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微视频,控制在学生注意力比较集中的时间范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特征;观看视频的过程好像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黑板上,减少了老师的衣着,发型等因素对学生注意力的影响。

3)复习检查方便快捷。学生在学习了视频内容以后,可以进行自我测试,并把测试的情况反馈给老师,有利于老师真正了解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教学。

3.3 翻转课堂的实施

为了实施“翻转课堂”,前期的视频制作非常重要,在视频制作过程中,我充分挖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共同完成。但翻转课堂的实施过程中,更加重要的是如何支配课堂上多出来的这些时间。课堂的对话和讨论,需要教师做出精心的准备和细致的观察,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以“CSS盒子模型”这一内容为例,教学实施的过程如下:

1)选题。确定视频的主题,对课程内容进行精心设计,比如课程重点和课程难点,同时一定要了解学生的已有知识积累,查漏补缺。

2)录制视频。视频中通过动画和图示讲清楚什么是盒子模型,盒子的主要属性:margin,border,padding,background等的含义和用法等。

3)上传视频和习题。习题包括视频中讲到的属性的基本用法等。

4)课堂讨论。课堂上解决学生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以为Div就是盒子?盒子就是Div?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HTML中的块元素都可以看成一个盒子。除了解决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外,根据时间关系抛出下面的问题,供同学们讨论,比如:盒子可以嵌套吗?答案是当然可以,因为HTML中的标签大多数都是嵌套出现的。那么,外面盒子的大小是不是一定比里面的盒子大?盒子很容易上下排列或者嵌套,那么我们在网页上常见的漂浮在上面的效果是如何做到的呢?通过师生面对面的课堂讨论,帮助学生理解,真正达到活学活用。

5)完成实训作业。

6)作业展示与技术技巧交流。

3.4 微课与的翻转课堂关系

微课和翻转课堂都是信息化教学改革中而出现的教学新形式。微课的核心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这些教学资源以一定的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的单元应用“小环境”。适应移动互联网和碎片化的学习时间这一时代特点。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是先学后教,学的过程是由学生通过教师提前准备的微视频和相应的练习测试自主完成,而教的过程不是传统课堂的讲课,而是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问题解答和面对面的主题讨论。教师的主导地位和作用发生了变化,学生的学习习惯得到了培养。在学校已经习惯了先自学,然后和老师同学讨论进行知识的消化吸收,那么在离开学校以后,讨论的对象更多可能是同事和朋友,这种学习习惯很自然地陪伴他们一生。翻转课堂之所以成功,是因为课堂讨论所带来的学生“吸收内化”学习过程效益的提升。

4 结论

不论是微课,还是翻转课堂都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考虑了学生的个体差异,为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但是,在实施教学改革的具体过程中,各种新问题、新技术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考验,老师也必须积极学习,与时俱进,积极迎接教学过程中的挑战。在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教师的创新就是积极地进行教学改革的新尝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参考文献:

[1]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 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启示[J]. 远程教育杂志, 2013(4):36-42.

[2] 黄宝玉,项国雄.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现状分析及思考[J]. 中国高教研究, 2007(9):72-76.

[3] 杨世勇,苏海雁,朱学义. 对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思考[J]. 现代教育科学, 2004(11):19-20.

[4] 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2):58-64.

[5] 张维敏. 浅谈对微课、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学习的认识[J]. 学周刊, 2016(17):189-190.

[6] 张明,郭小燕.“互联网+”时代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启示――微课、慕课、翻转课堂[J].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5(4):167-171.

[7] 王秋月. 慕课、微课与翻转课堂的实质及其应用[J]. 上海教育科研, 2014(8):15-18.

[8] 翻转课堂改变灌输教育[N]. 大众日报,2013-11-27.

篇3

【关键词】汉英翻译 英语专业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6(b)-0012-01

1、英文选词

学生在理解了中文的基础层面后,第一种情况,他们会在脑里开始构思,在本句中将会选择哪些英文词汇,特别是当遇到很多同近义单词或词组时。第二种情况是想不出该用哪一个英文词汇,甚至出现乱用的情况。乱用这种情况见怪不怪,如今很多老师会告诉学生,做翻译时如果不会,也要写几个单词,阅卷老师也会给几分同情分。这也正好给了学生一个借口,让他们不去记背单词。以下是关于在课堂中学生在选词上会误用的句子。

(1)一条蜿蜒的小路隐没在树荫深处。(高级英语张汉熙)

学生译作:A zigzag road disappears gradually in the shad-owy distance of the woods,

这句话对于学生来说,比较困难的地方在于“隐没”这个单词。中华辞典上,我们可以查到“隐没”的意思:①消失,散失。②吞没,贪污。但是在这个句子里,“小路隐没在树荫深处”,这里不是指小路真的就消失了,而是指小路消失在人们的视野范围之内了。而英文中的“disappear”,根据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的解释,指的是①不见,消失,失踪②不复存在,不再使用,灭绝③(口语)毁尸灭迹,被谋害。由此可见,disappear这个单词用在此句当中不是特别合适。而此句中给出的翻译为“A zigzag road loses itself mthe shadowy distance of the woods,~lose oneself in”此短语本身指的是“失去自我,专心致志于,陶醉于,置身于”这几个含义。这里取“陶醉干”和“置身于”这两个解释。本句中提到蜿蜒的小路以及树荫深处,很容易使人联想到在树荫深处,一条蜿蜒的小路置身于此,而这里“lose oneself in”的含义与此句的文体类型相似,都是带有描述性质的文体。所以这里选用这个词组作为“隐没”的英文替代词会比“disappear”更好。

(2)我不记得他是怎么说的,但我肯定他讲话的大意是那样的。(高级英语张汉熙)

学生译作:I don’t remember what he say,but I’am sureI remembered his main idea

这个译作是大多数学生会采用的,如果他们不了解“to thateffect”的含义。通读整个句子,我们知道,在前半个分句中,“我不记得他是怎么说的”,指的是我不记得他的原话了,而后半句也给了我们提示,说的是只记得大意,所以前半句翻译成“I don’tremember what he say”是错误的。因为在英文中,“I don’tremember what he say,”指的是不记得某人说过什么,其实就是指已经忘记某人的话语了。所以此句的翻译应该是“I don’tremember his exact words。but I’am sure he did say somethingtO that effect”

2、语法结构

这里的语法结构主要是指句式杂糅以及时态混用。第一种句式杂糅指的是在中文里,本身是一句,在英文中可能会进行拆分或者加上其他的标点符号,加以区别。第二种时态混用。在一个句子中,学生没能很好的理解句子,未能理清时间顺序,

(1)礼堂里一个人都没有,会议一定是延期了。(高级英语张汉熙)

学生译作:There is nobody in the hall,the meeting musthave been put off

从选词上来说,这个句子没出现较大的问题。但是我们知道。在英文中,一个句子如果不加连接词,或者改变标点符号,那么它只有一个谓语动词,至于句中出现的其他动词,一般我们会将其转变成非谓语动词。所以本句中的前半句其实已经是一个完整的句子,后半句也是一样,所以这个时候我们要么将前半句后面的标点符号改为句号,或是分号。亦或是在两句中加上连接词。所以我们可将其改为“There is nobody in the hall,The mseting musthave been put off”

(2)计算工具早在很久以前就存在了,而现代的电子计算机就是从过去的计算工具逐渐发展而来的。(高级英语张汉熙)

篇4

【关键词】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新课标

中图分类号:G40-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 (2014) 22-0105-03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英文名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中文名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这是一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发端于“技术”:录制工具的普及,教学片段的录制和上传的便捷,YouTube视频盛行,大学公开课唾手可得,中小学的课程也能在网上触手可及,网络形成了巨大的“学校”,这是翻转课堂产生的前提。

翻转课堂翻转了“模式”: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家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预习),到课堂上,学生提出网络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针对网络上的学习内容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2007年春天,翻转课堂从技术层面进一步跃升到了教学模式,诞生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学生的上学困难问题:用软件录制讲课声音和演示文稿,并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传到网络,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回顾和指导。这一教学模式后来在美国国内广泛推广,有效提高了升学率,降低了辍学率。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反转了“教”和“学”的顺序,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节约课堂的时间,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讨论与交流。从课堂形式来看,翻转课堂个性十足,学习的过程贯穿始终,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课堂的学习时间。通过教学视频显现的引导性材料,学生课外的学习如一条长长的彗星尾巴,时时、处处燃烧、向外扩散能量。课内的学习运用的是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中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及时反馈,显性的学习效果可以直接发现,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同时,学生的学习又有潜在的效果,隐性的影响巨大。

从知识内化和学习过程的角度,翻转课堂的流程变化也可以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以说明。加涅认为学生的学习阶段与学生的内部活动与教学的外部事件紧密相连,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有开端和结尾,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八种依次交替的阶段: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阶段中, 以一节课的设计为例,翻转课堂的流程课分解为四个任务:课程研发(视频制作)、在线学习(视频观摩)、课堂学习、课程反馈。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中的顺序彻底翻转了:处于最后阶段的“反馈”反转到了课前,正常的学习阶段本来是动机、领会、习得,翻转课堂从习得阶段发生了“翻转”,学习的动机在各个阶段都有效维持,因为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用动机支配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课前就已经习得、领会了知识,也完成了作业,到课堂上是保持、回忆、概括,课堂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外部的教学时间也从指导注意部分发生了改变,教学的过程是多开端的,在开始教学之前的阶段就融入了反馈,是全方位的立体翻转。翻转课堂的流程完全具备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各个阶段,只是各个阶段的顺序进行了颠覆,因此翻转课堂里时空倒置,场景立体互换,交叉循环,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具有技术和模式的双重特点,具体体现在:

1. 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翻转课堂大尺度触网,而且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如果缺少技术,就不能形成模式,如果不是运用这种模式,技术也只是屠龙之技。整个模式中,线上学习貌似没有边界,但是要为线下的教学和教学内容服务,线下的教学又要以线上学习为基础。如果没有线上的学习,翻转课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线下的教学,线上的学习就没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不会有教学的生成性。

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教学链中,如果把线上学习的教学视频比作一种产品,产品有生产有销售,相应地,教学也有研发与产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左端是研发――生产:教师的教,右端是产出――销售:学生的学。那么,翻转课堂模式的教与学只是先与后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因为在整个的“生产”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在创造,师生同等重要,在互动、交流,在生成,在共享。同时,又可以避免学生在上学路上或课堂上的“追、赶、跑、跳、碰”,让学生赢得八小时之外的学习自由,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具有线上、线下,“一个都不能少”的特点。

2. 教的变革与学的变革:“将翻转进行到底”。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的流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批判性的思维。

翻转课堂是建构中的翻转,是教的变革也是学的变革。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的视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自主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求助,可以与同学沟通,更可以询问家长,做到凡有学习处,皆有吾师。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都翻转了。教师的角色演变成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在建构学习的情境中,翻转课堂教学既有课堂的真实情境,又有网络情境。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建构知识,进行内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了团队,课堂上的答疑解惑,交流讨论,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思维,因此,是全过程的,长时间的教学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建构中翻转,也在翻转中建构,可谓“将翻转进行到底”。

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现代启示录”。翻转课堂将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无关要素都排除,是高度净化和浓缩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容量参照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各个年龄阶段“注意力的指向与集中”时间帧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教师制作教学视频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同时设置了“学习任务单”教师在课前对学习内容有了系统设计,整合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内容,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文件包的形式传送与分享,因此能够将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在学科课程方面,线上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时间和地点都有灵活性,学科之间的教学可以相互渗透。翻转课堂目前主要运用于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但是对于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的融合有所帮助,在相同的时间段和地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科目进行学习,不分主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暂停、回看,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可以互相渗透,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另一个学科的学习形成启发。在整合与融合中,翻转课堂可谓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现代启示录”。

四、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

电子书的出现让人们担心纸质书被取代,更担忧传统的出版业走向没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超9成国人看完电子书不买纸质书”。在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里,大家讨论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翻转课堂一翻转激起千重浪,当传统课堂遇到翻转课堂,孰优孰劣?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颠覆,线下的学习基本上是传统课堂,教师的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学的目标达成的外延更加广阔。所不同的是,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和学习的过程。相比较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是新事物。马克思说: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避免了旧事物的种种缺陷。翻转传统课堂从技术层面避免了传统课堂的缺陷,但是否“完美无缺”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首先从内部矛盾入手,翻转课堂进行内部分析,其次抓外部矛盾,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作外部比较。

运用美国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力克的SWOT矩阵图,借鉴相关研究,对翻转课堂的优劣进行分析:

S (strengths)优势 W(weaknesses)劣势 : 内部因素

将内部因素归结为教育中的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翻转课堂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有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教师可以将直接指导和建议学习混合。

劣势在于:容易过度依赖教学视频,荒废了实时的言传与身教。因为作息时间没有规定,内容可以永久保存,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不良,形成惰性。因为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如果时间不充裕,学生匆匆看完教学视频,不作思考,会导致思维退化。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有限度,学生视力下降与此相关,70%的视力下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O(opportunities)机会 T(threats)威胁 :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客观因素,即物质因素:教育影响。

翻转课堂中机会众多: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的是个性化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内容永久保存,可以有查阅和订正的机会,更让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结合,是过程和结果评价具有适应性。

翻转课堂的威胁也不少:韩涛认为“翻转课堂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不能忽略学生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翻转无异于空中楼阁。同时,教师的技术水平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决定力量,实施翻转课堂有技术上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进行调试:考虑学生需求的差异化学习不等于盲目个性化,要在社会需求中体现个性,因此教育的普适性也不能忽略。在监控力度方面,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容易在遨游网络的过程中缺乏监控。在学习的深度上,视频仅仅提供了学习的材料,思维的过程需要预设和生成的共同作用,视频学习缺少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人格的感召,知情意行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如果翻转课堂带来的新鲜感失去了,学生就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在学科的适用广度方面,翻转课堂的“翻转”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通过SWOT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也浮出水面:

具体运用层面,上海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黎加厚教授给出了16条建议,结合翻转课堂内部分析以及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有几条建议颇有启发:(1)时刻谨记教学对象:学生;(2)一个微课程一个知识点;(3)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4)不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5)给学生提示信息,比如颜色线标识、符号图标标记、屏幕侧边列关键词;(6)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7)恰当提问,提问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8)结束时有一个简单的总结(概括要点、梳理思路、重难点)等……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引入了图表和模型进行介绍。不过,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走向“模式化”,目前中国有一些学校已经运用翻转课堂取得了初步实效,这是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1] 奥苏伯尔.学习中的认识因素:认知结构同化理论[M].教育心理学:认知观点.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篇5

关键词: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翻转课堂

一、翻转课堂的现状

翻转课堂的实践在我国是比较晚的,最开始的普及源于导学案的教学模式,翻转课堂进入高中课堂后,效果越来越显著,才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研究,从理论层面的分析到实践操作的探讨,都有了很大的进展,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对于翻转课堂的教学研究更是有突出的进展,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单纯的课堂教学和理论知识并不能很好的满足学生对于物理知识的需求和理解,所以从翻转课堂出发,结合高效课堂的模式,可以给高中物理教学课堂提供很大的帮助。

二、翻转课堂的特性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方式中,教师大多是进行传授,不与学生进行互动探讨等环节,在逐渐演变的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慢慢的转变成了辅助学生完成学业的角色,这样的角色转化有其必然的因素,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却没办法很好的享受学习的过程。对于高中学生来说,物理知识更加的难以消化和理解,纯理论性的知识对于具有很高实践意义的课程来说,是不能完整的传递所有知识面的,所以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应该不断研究改变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翻转课堂的实践很好的弥补了这一环节,在传统教学固有的模式下,开拓了新的方式方法去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课后作业中教师帮学生巩固知识,这是传统的方式,而翻转课堂在此基础上,加快了学习进度。课前学习知识,在随堂教学的过程中解决学生遇到的疑难点,这也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表现,从深层次的教学体系中看,就是更高效化的教学结晶。根据高中物理教学不同课程不同内容,翻转课堂可以有效的针对每个学生在每个环节的遗漏做出相应的教学辅助。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更多的侧重于帮助学生完善知识面的内容,而不是给学生灌输纯理论知识。这样的翻转课堂是非常有效的。

三、翻转课堂在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在高中物理课程中,翻转课堂以知识点的切入为主,包含不同背景和概念的应用型教程都融入到课堂中,从根本上帮助学生更好的融入到物理学中来。在高中物理课程的力学、光学、电学和热学等内容的传统教程上,教师始终很难将所有内容都在课堂中完成,这样的课程进度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不合逻辑的。传统课程中教师需要处理的内容非常多,涵盖的知识面和教学侧重点很难实现统一,这样就不得不把一节课的内容划分为两节课去教学,对于学生来说是不必要的课时,对教师来说还没有完全做到位,这样的教学是有缺陷的。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翻转课堂可以很好的将教学重点突出,按标准的课时进行教学,在课堂中不断强调重点,突破课程中的难点,是非常有效率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上课前的自学和预习也很好的提升了学生在课堂中的收获。物理学历史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部分。物理学史对于学生理解物理现象,熟悉物理知识是非常关键的,物理学史在翻转课堂中可以得到很好的应用,让传统物理学教学的单一现象得到改善,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对于物理学的兴趣。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学生理解物理概念的判断主要来源于学生是否背会记熟了公式,而在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可以更好的判断学生是否完整的理解了教学重点和学科内容,是否将此环节完全掌握等。这样的翻转课堂教学对于整个高中物理教学来说,才是最具价值的课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不断突破传统教学的束缚,在听的层面上开始想,在想的过程中实现做,在做的过程中完成练,在练的过程中完全掌握。这样的课程帮助学生能够尽快的熟悉物理学概念,习惯物理课堂教学,不再把物理知识当成单一的概念性知识,而是把物理学知识更好的利用到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思考和应用,不仅可以很好的完成学业,还可以从根本上提升物理学的价值。学生在课后的作业中不仅可以回顾翻转课堂中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更好的重现翻转课堂的教学情景,这样为学生留下了更多的巩固知识的余地。

四、总结

通过近期的研究和实践发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改变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在翻转课堂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很好的代入自己,还非常愿意参与思考和讨论,对于高中物理教学来说,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是非常有价值的,在之后的高中物理教学常规课程中,更多的实践和检验可以让翻转课堂有更多的提升空间,为高中物理教学提供更好的帮助。

作者:杨华 单位:云南省临沧市第二中学

参考文献:

[1]董辉.翻转课堂研究及思考[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3(05)

篇6

关键词: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主学习能力

0引言

近年来,随着国家信息化的发展,高等教育作为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是,当前我国很多高校的教学模式仍注重教师的讲授,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未能有效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未能满足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紧迫需求。从2007年开始,翻转课堂(FlippedClassroom)受到国际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新媒体联盟的2017《地平线报告》中提到:越来越多的大学正在推进“翻转课堂”等新兴的教学模式,通过调整学习环境来适应更多的主动学习活动[1]。翻转课堂所体现的“课前学习-课中探索-课后反馈”的教学过程,有效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完成知识建构的同时,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和交流合作的能力[2]。目前国内高校对翻转课堂的研究还处于自发阶段,不成系统。本论文根据当前我国高校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分析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入手,论述了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堂教的优势,并给出了翻转课堂在高校推广的策略和建议,以期提高认识,为高校的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翻转课堂的定义及优点

1.1翻转课堂的定义

翻转课堂起源于美国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Sam)的化学课堂教学,是一种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等先进理论指导下,以信息技术为依托,通过教学视频,让学生在课前完成知识学习;在课上通过协作和交流实现学生知识的内化;而在课后完成知识的反馈和补救的新型教学模式。“翻转”(flipped)的念义有两层。①师生角色的翻转——学生不再是信息的装载容器,成为学习的主体,他们能够自己掌控学习的内容、速度,评估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成为学习的引导者而不再是学习过程的主导。②教学过程的翻转——学习过程不再完全依赖教师贯穿课堂的讲授,而是用技术优化教学设计,帮助学生达成学习目标[3]。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主要区别是:实现从“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的教育理念的转变,更加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

1.2翻转课堂的优点

翻转课堂转变了传统教学的观念,真正实现了“以学为中心”,解决了高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具有传统课堂所没有的显著优势:⑴翻转课堂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翻转课堂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掌握学习理论和合作学习理论为指导,为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了新途径和新思路。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具有建构性,学习是学习者主动的意义建构过程,而不是教师“灌输式”的过程。掌握学习理论指出:只要学生所需的各种学习条件具备了,任何学生都可以完全掌握教学过程中要求他们掌握的全部学习内容。合作学习理论则强调要完成知识的深度内化,需要通过交流合作的形式。⑵翻转课堂把学生作为认知主体,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传统课堂里教师多从知识的生产过程和结果来展开教学,多是课上教师讲课、课下学生完成作业。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学活动,让学生主动探求知识的意义,形式更加多样,把学生作为知识的真正认知主体,在完成知识的建构的过程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⑶翻转课堂的教学评价更先进传统课堂的教学评价多采用单一的纸质测验,只能检测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翻转课堂本身涵盖体验参与、概念探索、意义建构和展示应用多个环节,强调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与新课程改革所要求的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不谋而合。总之,翻转课堂真正实现学习的个性化,提高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率;密切了师生关系;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也推动教师不断自我提升,提高教学水平。

2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

迈阿密大学的GeraldCGannod、JanetEBuge和MichaelTHelmick等三位教师,在“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程序设计基础”等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是高校成功实施翻转课堂的典型案例,值得我国高校教师借鉴。翻转课堂与传统的大学课堂教学相比,教学设计分为课前知识学习、课中交流答疑和课后知识反馈/补救三个环节,更适合高校课堂教学,尤其是对理工科的专业课程教学,我国高校已经具有实施翻转课堂的诸多优势。⑴人才培养新要求是高校实施翻转课堂的内在驱动力。很多高校师生对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满,并都有强烈的改革意向,乐于尝试先进的教学模式,这是翻转课堂在高校实施的原动力。⑵高校信息化建设成果是翻转课堂实施的技术和物质基础。与中小学相比,高校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较为完备,不仅各种实验设备、图书资源、教学场所等教学硬件设施相对完备,而且高校网络建设也更为完善,为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推广奠定物质基础。⑶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模式有助于提高学习积极性和教学质量。通过实施翻转课堂,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可以自定步调学习,学生们与老师进行互动,积极完成知识的建构,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学质量。在改革高校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推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⑷大学师生具备翻转课堂学习的信息素养。大学生普遍具有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匹配的学习特征及信息素养,而高校教师使用计算机的程度都较高,并且绝大多数教师能够运用社交平台进行网上交流沟通。综上所述,一方面,信息素养较高的高校师生有改革现行教学模式的强烈愿望,另一方面,高校的信息环境建设完善,具备实施翻转课堂的物质基础。

3对我国高校实施翻转课的思考与建议

高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不仅考虑教学设施、管理软件的信息化,更要达到将教学信息化与教学质量的管理、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分享等各方面的融合,加强对高校教师的信息化培训,这样才能让投入巨资的硬件设备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高校信息化从物质走到精神的层次[4]。⑴认清我国教育实情,理性推进实践改革实施翻转课堂时如果盲目跟风,只会导致我们教育资源的浪费。我们所要做的是结合一线教师和教育学专家,学习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精髓,将技术与课程从整合的阶段上升到融合的程度,结合我国高校课堂教学的实际,探索出适合在我国实施的课堂教学模式,以适应中国的新课程改革,真正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⑵改变传统教育理念,注重以育人为本教育应以育人为本,重视人的自我发展和完善的需要,把人的发展本能本身作为目的和核心[5]。翻转课堂“翻转”的不仅是课堂教学结构,更应该是教学理念和思想的翻转——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关注学生个性化的需求,满足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与国家需要的有开创性、有独立思维、有变通性的人才培养目标一致。⑶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奠定变革有力基础翻转课堂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需要教师改变原有的教育观念、课堂教学方式,也需要学校积极提供支持,特别要给中青年教师提供各方面的培训机会。⑷转变传统评价方式,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翻转课堂涉及到学生的合作能力、组织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诸多方面,翻转课堂的成功实施与否和教学评价方式密不可分。如何根据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点,结合中国的实际探索出适合我国课堂教学实践的评价方式仍然需要我们不断努力。总之,实施翻转课堂,要考虑各个学科特点的适合性,根据学科实际决定如何使用,不能一味追求信息技术的堆砌;要强调翻转课堂对学生和教师的双重提升效果——在不动摇教师主导性的前提下,提高师生双方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国家人才。

篇7

关键词: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翻转课堂 教学模式创新

“翻转课堂”(the flipped classroom)教学模式最初诞生于美国,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林地公园高中的化学老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偶然使用录制的教学视频在没有进行课堂讲解之前先在家授课。这些教学视频录制的过程根据授课内容已经设计了课堂作业与课后思考题。课后作业的设计遵循主观性为主、客观性为辅的原则。同学们在家看视频的过程中完成课堂作业,然后在课堂上根据作业中存在的问题或看视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由老师解答疑难。这种教学模式将传统的课堂上听老师讲解、课后回家做作业的教学模式倒置过来,因而被概括为the flipped classroom(翻转课堂或颠倒的教室)。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自采用以来,受到全球学者和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相继被一些学校采用。近年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传到我国,引起我国中小学及大学教师的重视,并先后在不同学校被部分老师采用,产生了一定影响。自我国高校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以来,人们对它评价不一,有学者认为专业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理想。如信阳师范学院的“非线性编辑”课,卢强认为翻转课堂没有明显提升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习得水平[1]。也有学者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大学教育,如复旦大学蒋玉龙认为翻转课堂就是一场教学模式新革命,翻转课堂给大学教学改革带来生机和希望。他在多所高校做关于慕课、翻转课堂学术报告时指出,他所教授的微电子专业课《半导体物理》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之后,既把教师从机械呆板的课堂教学解放出来,又把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学效果良好。他带的班级与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的平行班级相比,该课程的结业考试成绩处于前列。学者们对公共课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评价也是观点不一。如北京师范大学的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马秀麟等认为,拔尖人才实验班的学生更适应翻转课堂,抵触情绪少,而普通班级有较多的学生不适应,更喜欢传统教学模式[2]。台州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晁乐红认为,翻转课堂教学可以强化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利于开展商谈式教学,利于激发大学生学习主动性,利于向素质教育回归,并且因资源丰富、成本低廉而易于实施[3]。笔者比较赞同此观点,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还体现在整体性教学理念的实现,本文拟从以下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翻转课堂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真正实现了教与学的有机统一,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与学脱节现象。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课堂的主角,学生是配角。教师课堂上向学生传递丰富的知识信息,学生被动地听,机械地记录课堂笔记;课后教师根据所学内容布置作业,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检测和消化教师讲授的知识点,这已成为司空见惯的教学模式。然而,这种教学模式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很难保证教与学的有机统一,这是由主客观原因所致。从主观上看,一些学生认为思政课不重要,太虚,不能立刻给他们带来实际影响。因此,学生从主观上排斥。从客观上看,传统教学模式受课堂教学时间短与学生人数多这一矛盾的制约,缺乏让所有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的机制保障。因此教师上课喊破嗓子,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打瞌睡、看其他书籍等现象比比皆是,严重影响教学效果,降低教学质量。面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质量不高、实效性差的境况,“自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05方案’实施以来,各高校都进行了‘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改革,目的就是解决‘教’与‘学’的矛盾,提升教学实效性。从教学内容到教学方法,从理论教学到实践教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直在寻找变革与突破”[4]。学者们也围绕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改革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研究成果颇丰,但是众多研究成果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取得显著效果的并不多。如何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与“学”的有机统一问题,仍然困扰着思政课教师。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采用为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带来了希望,它有助于解决“教”与“学”之间的矛盾。因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实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角色地位互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全员参与教学过程,由被动变主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由课堂上的支配地位的主角,变成服务引导型角色。教师的具体任务主要是课前为学生提供优质教学资源,课堂上答疑解惑、与学生交流互动,引导学生学习。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反复观看教师事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完成课堂作业及课后思考题。学生不受课堂教学时间和地点的限制,解决了课堂教学时限问题,节约了教师课堂讲解的时间。从而为师生互动、生生交流提供充裕的时间,以此保证学生更充分地吸收和消化所学内容。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的支配地位,凸显了“学”的主体性,实现了“学”的灵活性与“教”的引导性统一。从此意义来说,“翻转课堂”这种教学新理念与新模式顺应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解决了“教”与“学”的脱节问题,从而能够促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模式创新,确保教学质量,提高教学实效性。

二、翻转课堂实现了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但实现了教与学的统一,而且实现了考核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有助于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当前在教学改革大环境推动下,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已经对考核方式做出改革,由原来的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由重结果考核转向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相结合。考核方式改革的初衷是适应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性质,跳出死记硬背的误区,注重能力考核和观念引导。问题是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弊端,一是开卷考试方式导致学生降低思政课的重视程度。考核方式由原来的闭卷考变为开卷考之后,给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这门课不重要,不需要认真学就行。另外,学生认为开卷考试不就是抄书吗?上课随便听听即可,甚至有些学生随意旷课。二是未能真正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当前一些高校为了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把平时成绩提升到占总成绩的40%的比例,一些学校甚至达到50%的比例,目的是注重学生平时学习状况,而不是只注重期末考试的结果。这样的考核方式改革要求教师必须设计出较为合理的平时成绩计算因子,否则无法真正测评出学生学习过程的真实状况,且直接影响过程考核的实际效果。部分教师的平时成绩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往往包括考勤、平时作业、实践活动和课堂表现等方面因素。我们针对这几个方面因素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即便是学生都顺利完成了所有指标,也并不意味着真正地参与了学习过程。因为有的学生虽然每次考勤都来,但是课堂上并没有认真听讲;老师布置平时作业不能太多,多了学生反感,再就是学生数量多,老师没有太多时间批改,这样导致仅靠几次平时作业并不能反映出学生参与学习过程的状况。由于受安全因素和学生人数的影响,很多学校很少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即便是开展,也仅限于在校园内。课堂表现更是难以操作,大班上课,人数多,老师上课时很难熟知每个学生的表现情况。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当前的考核方式改革很难实现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的有机统一。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确保考核与教学过程的统一,真正实现全员卷入教学过程。因为翻转课堂颠倒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先上课,后消化”次序,采用的是先让学生课下观看教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思考老师留下的思考题,然后带着疑惑或已经熟知的教学内容来到课堂上,进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流和讨论,进而消化或深化所学内容。这样就促使学生必须先自学,然后才能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课堂的表现状况判断他的平时学习情况,给出较为客观的平时成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给师生互动留下了较大的时间和空间,为师生交流对话提供了条件,这样就为教师根据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学生一个相对较为客观的综合评价提供了可能,从而改变以往那种依靠一张试卷来确定成绩的考核方式”[5]。由此可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保证了全员参与教学全过程,把考核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考核与教学过程的内在统一。

三、翻转课堂实现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观念引导的有机统一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载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三大功能,其中知识传授是基础,能力培养是关键,观念引导是核心。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过程中,三者之间紧密相关,相互渗透,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有做到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但传统教学模式由于过于重视理论掌握而忽视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忽视对社会现实问题的回应,结果思想教育课变成了知识传授课。课堂上讲授理论,考试专注于考察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记忆,而且有标准答案,而联系实际让学生自己思考发挥的题目则较少”[6]。实际上,知识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基础地位,它为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提供理论支撑。尽管如此,知识传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应当只占三分之一份额,而不应成为教学的全部。“宗教、哲学、三观等不是知识的简单积累,而是对道的理解与把握,说穿了,是境界的升华。求道不同于求知,重点在于个体的体悟和集体的精神碰撞,往往是在瞬间发生的。翻转课堂的课前自学正好适合个体的体悟,翻转课堂的课上商谈正好利于思想火花的激发”[7]。

相对于知识传授而言,能力培养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这里的能力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批判能力、创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能力及交流沟通能力等,这些能力的培养是在教学(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实现的。传统教学模式偏重于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学生主要是在课堂上记录教师讲的内容,课后背诵和巩固教师课堂上讲过的知识点。因此,记忆能力的培养压倒其他能力的培养。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学习教师录制好的视频及其他教学资源,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以锻炼。然后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带着自己的疑问和不同观点融入课堂中,与老师和其他同学展开商讨、交流沟通,甚至辩论,演讲、情景模拟等课堂活动。“在活动的熏陶和感染下思想火花激烈碰撞,从心灵层面激发学生的精神动力和思想活力,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素养,受到思想政治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能更深刻的掌握思想政治基础知识,而且更深刻地领会思想政治精髓,促进其思想政治品德的成长和个性成熟,并且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所需的做人做事能力”[8]。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从根本上服务于观念引导。“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而言,本身的特点是集科学性、知识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身,而其最终目标是提升学生的理论素养、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9]。因此,观念引导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处于核心地位。观念引导需要教师拥有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学识和较强的现实感,运用基本理论深入分析世界历史发展总趋势,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及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实际困惑。教师在为学生答疑解惑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促使他们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拥有信仰,自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事业而刻苦学习。然而,信念引导不能单靠纯粹讲道理,“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服之以事”,只有心服口服,才能思想认同。这就需要师生之间交流沟通,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互动中了解学生所思所想及学生的思想困惑,及时为他们答疑解惑。传统教学模式只是教师单方面灌输,师生互动环节欠缺,教师根本不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思想状况。教师课堂上自说自演,唱独角戏,无法与学生产生思想共鸣,心灵共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能够保证师生之间进行充分的课堂交流,有助于教师把握学生的思想动向,所讲内容贴近学生的思想实际、贴近学生生活,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观念引导,从而克服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的放矢”,空话、套话现象的发生。

简言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不仅赋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增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自为性,而且把学生全员“卷入”课堂中,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蕴含着整体性教学理念创新,实现了教、考、学的有机统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观念引导的有机统一。这对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充分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卢强.翻转课堂的冷思考:实证与反思[J].电化教育研究,2013(8).

[2]马秀麟,赵国庆,邬彤.大学信息技术公共课翻转课堂教学的实证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3(1).

[3][7]晁乐红.翻转课堂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益处[J].台州学院学报,2016(1).

[4][9]张阿兰.“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用中的问题与误区[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6(3).

篇8

关键词:翻转课堂 反思

翻转课堂越来越热,许多高校甚至中小学都在积极采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来进行教学。但是翻转课堂是否符合学习的规律,是否能够促进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只有冷静下来思考教学的本质,才能够使翻转课堂更加完善。

1 微视频是否可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翻转课堂是将传统教学过程中的知识讲授和知识内化这两个学习阶段颠倒过来,它要求学生在课前观看微课,并完成相应的导学案,在进入课堂之前就进行自主学习相关材料,达到了“先学”的目的。由此可以看出翻转课堂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微课的质量。微课主要的主要特点在于短小精悍,一般的微课的时长在5―8分钟左右,主要是围绕某一学科知识点的教学,或者是反应课程中的某个教学环节、教学主题的教与学活动。微课呈现的是一种碎片化的知识,缺乏知识的系统性和完整性,这样会使得学生很难对课程的宏观框架进行把握。但是学习讲究的是一种系统性,只有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知识观,学生在面对问题时才能进行合理、全面的分析。而且一个班级有几十个学生,特别是在中国的课堂上,有的班生数可以达到六七十人,每个学生的学习风格、原有的知识经验等都可能有所差异,并且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和认知风格也都有所不同,比如言语型、空间表象型、客体表象型。而不同认知风格的学习者对于不同类型的微课会有所偏爱,也会产生不同的学习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翻转课堂所提供的微视频是很难迎合所有学习者的需求的。而课程想要实施翻转,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让学生能够看完视频、看懂视频,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翻转才有可能产生。不然所谓的翻转学习中的翻转到课外的学习顶多就是传统课堂中“预习”,而课堂中的“练习”也只是教师的一种讲授活动而已。客观的来讲,没有可以让学生完全理解的微视频。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依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教师在场的情况下,才能对学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实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正,也只有在教师参与的情况下,才能够满足每一位学生的学习需求。只有在教师和学生课程中不断碰撞,才能够让教师更好对学生进行引导。

可见在翻转课堂的实施应用中,教师依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翻转课堂实施的过程中不仅要设计出高质量的微课,让学生高效的完成知识点的学习,还要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在与学生的不断碰撞中,让学生逐渐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

2 是否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用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作为新的一种课堂模式,尝试了许多翻转方式,对师生的角色进行了翻转,将知识讲授与知识内化两个学习阶段进行翻转,翻转了学习的时间。但是如论如何进行翻转,都只是改变了知识呈现方式,改变了知识习得的过程,但是并没有从本质上对人的教育进行变革,依旧还只是对课本的知识进行讲授。中小学的许多课程是可以依靠老师的讲授就可以掌握知识点,但是有的知识点是无法利用讲授的方法来习得,即使老师讲得再卖力,学生也由可能无法理解。比如物理课、化学课、生物课等等,这些课程里的部分内容是需要学生和教师一起动手实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亲自进行实验,才能进行观察、体验,进而进行分析,最终习得相应的经验,也只有在学生的亲自的操作才能获得世界的定律、规律。这些需要大量实验操作课程需要不仅仅只是教师对实验内容逐一讲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体验,这样看来这种需要实践操作的课程是不太适合用于开展翻转课堂。

而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包含了这种大量需要进行操作的的课程,还有一些课程也是需要学习进行参与体验的,比如说语文这门学科,语文中许多的课文前后内容之间是没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的,许多内容的理解在于学生的生活体验以及以往的阅读沉淀,需要依靠学生的自身经验来对文本材料进行解读。这时如果学生能够拥有足够的资料,并且能有广阔的阅读经验,学生是能够看懂文本,并可以对文本进行解析的。而这时翻转课程中教师所提供的微视频最多是对文本进行一个解读,并未真正训练到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这种教学情况下应用翻转课堂不仅达不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还有可能会加剧教师的工作负担。

可见对于翻转课堂在教学中进行运用,还是要依据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还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至于何种教学内容适合用于翻转课堂,目前还没有定论,还需要教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实践,总结出一些适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内容的原则。

3 翻转课堂是否可以有效地实现三维目标

翻转课堂对教学模式产生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依旧没有真正改变传统课堂中传授知识为主的模式。在教学中,师生面对不仅有知识教学、能力训练的任务,还有精神化、人格教育、价值观导引的任务。相对而言,知识习得的过程,如先学后教、先教后学等尽管可以随意翻转,但学习者对知识建构过程,即“感知―理解―内化―应用”过程无法进行先后意义上的翻转,人的道德形成过程,即“认同――接受――欣赏――坚守”的过程同样是无法进行翻转的,翻转课堂侧重的“翻转”是知识学习流程、教学设计的翻转,忽视了教学目标中的学习态度、价值观目标。[1]而在新课程中将教学目标分为了三类,分别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维目标不是独立进行操作的,而是相互促进,有机统一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人在学习活动过程中实现素质建构的三个侧面。[2]可见一节优秀的课需要达到不仅仅是知识与技能这一个目标,还需要完成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两维的目标。从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来看教育不仅要教授学生知识,还需要建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但是翻转课堂重视的是关于知识的获取,而忽略对于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从新课改的三维目标上来看,翻转课堂是重知识传授轻情感教育的课程形态,是难以完成新课程改革中的三维目标的,可见翻转课堂不太适用现有课程改革,并且教育既要求有“教”还要有“育”,翻转课堂重“教”轻“育”,这种教学形式是难以达成新课程所想要达到的理想目标的。

教学组成有三个要素,分别是:教师、学生、媒介,优秀的教学应该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之中,并指出学习的方向,最终再由学生进行探究、体验,从而建构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并形成能力。而翻转课堂是先让学生观看视频,这实际上也造成了一种灌输教育,是教师通过课前的视频将要学习的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是将“人灌”转变成了“电灌”而已。在传统课堂之中,教师讲授完一个知识点后,会了解一下学生学习情况,从而能够及时对教学过程进行修改,并且能够兼顾大部分学生的需求,等到大部分学生对这一知识理解的差不多透彻时,再进行下一个知识点的讲授,并且在传统课堂中学生之间可以进行相互之间的帮助或者是合作,从而进一步让学生能够理解知识。但是在翻转课堂之中,在课前的先学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是异步出现的,当学生在“先学”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的问题是无法解决,但是如论是教师或者是同学不很难同时出现为其解答问题。这样就造成问题的解答的滞后性,在某一种程度上,也会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在翻转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是错位出现的,当教师教授课程知识时,学生不在现场,当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在现场。这样的教学方式更像是一种函授式教学方式,学生先通过先期自行学习相关的学习材料,遇到问题,等回到课堂时,教师再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模式更像学生自学,教师解答的过程,而不是一种教学的过程。

4 教师与学生是否能够适应翻转课堂模式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学生要提前学习教师的微课资源以及完成老师布置的导学案内容,在课堂中,教师参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为学生答疑解惑,从而解决学生在“先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从而完成知识的内化。从教师的角度来讲,要完成一次翻转课堂的教学,教师首先要制作一个优质的微课资源还有完成学生课前所要完成的导学案。而教师要完成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不仅要求教师对于教材要有透彻的理解,还要设计一个良好的微课设计,并且还要学会拍摄微课,还有视频、音频的剪辑,微课,对学生的学习结果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多种的技能,特别是有关于教育技术的能力。但是现在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并不是特别强,大部分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主要集中在PPT或者是一些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上,对于拍摄视频、视频剪辑、音频剪辑、以及网络一个技术并不是十分的熟悉,可见现有教师的技能还不足以应付高质量的微课的制作和,而且现有教师教学任务十分的繁重,每天除了备课、上课之外,还要批改大量的作业以及完成学校里交代的各种任务,实在是无暇分心去尝试新的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就算是有人能给教师提供一个良好的微课资源,但是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教学风格,利用同一的资源,难以展现教师的教学风格,并且教师在录制微视频的时候,面对不是学生,而是一堆堆冷冰冰的机器,教师在传授知识就会缺乏平时讲课的激情。翻转课堂教学是很难能够让教师和学生做到身临其境的,就像在电视上看演唱会的感受是和在现场观看的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相对于教师对于信息技术的不熟悉来说,学生的计算机能力正在不断的上生,他们的信息素养甚至比教师还要好,可见翻转课堂的开展,学生可以很好进行适应。但是翻转课堂是一种家校之间翻转,如何能够保证不再教师监督的情况下,保证其“先学”的效果。翻转课堂要求学生进行“先学”,而“先学”发生的前提是要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先学材料,还有就是要求学生积极、自主的对材料进行学习。通过设计启发性的学案,优秀的微课,以及平台的在线监测功能等,一定意义上可以达到对知识的提前传授。但是在现实中,让学生提前的平台上进行学习,学生能难集中注意力去观看视频,利用网络的大部分时间又可以都是在玩而不是在学习。可见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依旧是翻转课堂所要面临的巨大问题。

“精熟学习”是由布鲁姆在20世纪70年代提出是指以班级教学为基础结合及时反馈为学生提供充足的学习时间和个别指导,让学生掌握前一单元内容后再进入下一单元的学习。翻转课堂让教师更加了解每一位学生,会有更多时间为学生提供直接指导,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精熟概念内涵,即任何教师都能协作所有学生掌握知识,任何学生都不会掉队或者成绩不佳,[3]但是在现有的教学中是很难做到这一点的,因为现在中国优质教育资源比较缺乏,导致现有的班级一般是大班教育,有时一个班的班级人数可以达到六七十人。在这种大班的环境下,教师是很难对每一个学生进行个别化的辅导的。翻转课堂中的精熟学习是依赖学习平台的数据,依靠这些数据对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可以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但是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够满足,并且合适的学习资源依旧还需要教师花费很大的心血来设计,从而又进一步加剧了教师的负担。还有就是学生在校园里的时间大部分都是在做作业,在一定程度上会打击学生上学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 孙峰,龙宝新.翻转课堂的理性反思与本土化建构[J].电化教育研究,2015年第9期.

[2] 何克抗,林君芬,张温岚.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3] Koile K. & Singer D.. Development of A Tablet-PC-Based System to Increase Instructor -Student Classroom Interactions and Student Learning[A]. Proceedings of WIPTE 2006[C]. Workshop on the Impact of Pen-based Technology on Education 2006.

[4] 李晓梅.在“不偏不倚”中寻求恒常之道――关于翻转课堂的冷思考[J].教育研究与评论,2015.

篇9

【关键词】翻转课堂;MOOC平台;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17)05-0038-05

国内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现状

翻转课堂从2007年被提及以来,逐渐成为国内外教育者的研究热点,更被加拿大的《环球邮报》评为影响课堂教学的重大技术变革。翻转课堂是由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I的一种教学形态[1]。根据国内学者有关翻转课堂的综述来看,翻转课堂的发展成熟度不同,其所研究的领域和重点差异很大。国内对于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主要聚焦在翻转课堂的定义、教学设计、教学模式等,但是对于翻转课堂的评价方面的关注度相较于其他研究方向来说还不是很高,没有能够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2]。

从对相关文献的分析来看,现有的对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方向。一是基于理论或新理念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李馨提出,第四代教育评价理论、基于成效的教学理论以及混合学习理论应该作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构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对基于CDIO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一定的研究[3]。王永花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的构建就应该秉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多样化、评价角度全面化以及评价方法新式化的新理念[4]。史洪涛更是将多元评价的理念用于自己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实践中,并对多元化评价理念做了具体的分析介绍[5]。二是技术+翻转课堂模式学习评价的研究。比如运用wiki技术建立协作学习环境,将其用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形成定性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综合性评价。这方面的研究是近几年硕士毕业论文的一个研究方向,比如《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河北大学, 陈洁,2013)[6],《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首都师范大学,尹梦茹,2016)[7]等。

在众多有关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中,韩山师范学院苏仰娜的多元智能理论+Moodle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8],将学习评价理论与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理念

翻转课堂是区别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特定的混合学习模式,虽然近几年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已经在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重要影响,然而目前还没有形成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阶段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仍多以传统的学习评价为主。使用技术把学习移到课外,用学习活动把实践移到课内,对于这种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单用传统的学习评价方式无法呈现。科学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能够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反之,不适宜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不仅不能够提供准确的反馈信息,还会使评价失去原有的教育功能[9]。因此,建立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等相适应的评价体系,是保证其教学功能充分发挥的重要因素。

下面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论述翻转课堂的特点及其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为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提供依据。

1. 优选网络平台,精制教学视频

网络学习平台是翻转课堂教学实施的重要保障。数字化教学是现有网络课程的前身,其教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交互性。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中,教师录制视频并上传到平台供学生观看和下载,网络平台承担信息的功能,其互动性、交互性不尽如人意。一个便捷、高效的网络学习平台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师生交流至关重要。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优质的网络平台可方便教师进行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与分析,更及时、更具针对性地改进教学。翻转课堂实施的另一个重要基石就是教学视频的精心设计和合理制作。翻转课堂的第一步是让学生观看课前教学视频。教学视频能否快速有效地传授知识,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能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是教师在录制视频时应该考虑的问题。

2. 重视课中引导,构建优质“对话”环境

微课、慕课是先于翻转课堂在国内流行研究的,相对于翻转课堂来说,国内对微课、慕课的研究更加超前,在教育领域中也更加多见。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网络课程的一个扩展或是发展,人们对翻转课堂存在质疑:微课、慕课的发展就是为了逃离传统课堂的约束,而现在却又将传统课堂的模式搬回到网络课程中来,这是一个倒退吗?但是,可以肯定地说,这不是一种倒退,而是一种创新。从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法来看,在认知领域中较低层次的教育目标,如知道、领会和应用可以通过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活动,由学习者借助计算机和网络自主完成;而较高层次的认知目标,如分析、综合和评价,则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在时间和交流中完成[10]。一个良好的“对话”环境是翻转课堂教学组织的灵魂。教师在课堂中不再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教学的引导者,课堂成为师生对话、互动与交流的场所,师生互助,生生互助,在群体中萌生新的理解与共识。

3. 关注课程特征,不为“翻转”而“翻转”

翻转课堂作为教育界的一个新宠,必有它出现和存在的意义。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适应“翻转”。翻转课堂的知识传授在课前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这种模式多适合理科类课程的教学。理科知识点明确,教学内容只需要清楚地讲授一个概念、一道公式、一个例题、一个实验,知识体系较便于截取为几段[11],其学科特点便于翻转课堂的实施,但人文类课程通过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学内容的传授,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翻转课堂的课前环节是在非课堂的环境中进行的,没有教师的监控,这就要求学生具备较高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监控能力。但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具备这样的能力。所以,在翻转课堂的实施上,还是要讲究“适用”原则。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

翻转课堂这种课前观看视频进行知识传授,课中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知识内化的教学模式可以看成是网络课程和传统课堂的一个结合。应该说翻转课堂既有网络课程的优势又有传统课堂的特点,如何结合翻转课堂的特点,并借鉴现行评价方式的合理之处,来探讨与翻转课堂相适应的学习评价标准及评价方式是十分必要的。山西大同大学的王永花针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特征,提出在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中,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内容的多样化、评价角度的全面化以及评价方法的新式化的新理念[12]。在此基础上,结合现有的传统学习评价以及网络化学习评价,探讨建立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

1. 公正有效性原则

现阶段的学习评价体系都讲究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不论是传统学习评价还是网络化的学习评价,都在向着评价主体多元化发展。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混合学习模式,其评价方式也应该继承这一特性。翻转课堂主要采用教师评价、学习者自评、同伴互评、系统评价等评价方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可以更加全面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并不是所有的评价都是有效评价。比如学习者自评在一定程度上依赖学习者的道德以及自我约束;同伴互评,为了获得相应的数据或行为记录,在网络平台的同伴互评有很大一部分是强制性的,使得多数评价都是敷衍无效的评价。所以,在考虑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同时,要保证评价的客观、公正、有效。

2. 双向性原则

在传统的学习评价中,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但很少对自己进行评价,更不会对自己所采用的教科书、测验或录制的视频等教学内容进行效果评估。翻转课堂的课前学习部分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提供的教学视频以及学习资料,通过挖掘分析学生在课前学习过程中的数据信息,可以对视频等学习资料进行评估。调整视频资料,优化课程安排,实现评价从学生到教师的双向转变。

3. 有效适用性原则

不是所有的课程都适合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如何判断翻转课堂模式的有效性,这在一定程度上要依据学生的学习评价结果。单一的评价方式无法全面有效地评判,利用网络化平台,综合使用诊断性评价、相对评价等方式,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有效适应性作出判断。

4. 学习过程与学习结果并重原则

新课改要求评价从重视学习结果转变到既重视学习结果更重视学习过程。在传统课堂中出现了类似学生成长记录等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评价的方式,但是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学习过程信息的收集和分析需要大量的资源,以致改革流于形式。翻转课堂有别于传统课堂的优势,网络学习平台的应用可以自动收集学生行为日志并进行相应的行为分析。应用好这一优势,使得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在评价中并重可以真正实施,是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构建需要遵守的原则。

MOOC平台用于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可行性分析

以Udacity、Coursera、edX为代表的慕课平台在2012年成立之后,迅速席卷全球。这些平台不仅提供包括课程安排、阅读、作业、小测试、考试、调查、视频、论坛、Wiki等在内的课程模块,在评价方面也有比较全面的设计。除了提供在线测验、作业与习题外,还会设计一些具有特色的学习者互评系统。比如通过培训学习者使用评分规则来批改和评定同学的作业,在使学习者获取课程反馈的同时获取学习经验[14]。

MOOC作为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最具特色的就是它的大规模开放性。它是面向世界的,学习者们为课程贡献的大量材料、数据是其他网络平台所不能获得的。数据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体现其非凡的效果。现行的教育评价通常是单向度的,即简单的教师、学校对学生的评价,造成该现象很大的原因就是数据收集过于困难和昂贵[15]。即使一些网络平台,如Moodle平台等用于教学,所搜集的数据也大致约束在一个班、一个年级或是一个学校的部分数据,仍旧逃脱不了样本、概率的范畴。

MOOC平台的大规模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评价从单向度到双向评价的发展。Coursera的创始人之一吴恩达教授在该平台教授他的机器学习这一课程时,就通过分析整个在线学习班级的数据(几万人),观察这一群体的学习情况,并以此为根据对课程进行调整。比如在他教授第75课和第80课时,将正常的学习秩序打乱。他发现学生们在以各种各样的顺序反复观看视频。根据学生的学习过程数据,他找出最佳的学习秩序,重新制作自己的课程,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16]。

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设计

在对翻转课堂学习评价进行研究期间,项目组开展了一系列课程的翻转课堂实施,就《信息技术教育》中的一节课程,结合《发达国家信息技术课程设置比较》这一课例对翻转课堂实施的整个过程及其评价效果进行简单说明。

该课程翻转课堂所承载的平台为校鹊Bb学堂,课程实施分为两个阶段。

课前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将制作的课程微视频资源以及收集整合的其他教学资源在Bb学堂平台,同时在该平台设计了一系列在线测试和在线作业来检验学生观看视频后的学习情况。

课中阶段。课中阶段分为三个环节,课前检测、小组讨论交流、成果展示和总结评价。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即时反馈器对学生课前所学知识进行一个检验并对此作出反馈;教师将学生分组,根据收集查找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并汇报,教师对学生汇报的结果进行总结强化。

为了解课程实施效果,在课程结束后,我们对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根据访谈结果,我们发现,100%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促进了课堂教学效果,95%的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兴趣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学习。在经过为期4周的翻转课堂学习后,90.2%的学生适应翻转课堂学习方式,并且65.9%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的学习方式可以使自己的自学能力得到提高。

从以上实施调查分析中,我们得到了这样几个数据:100%,95%,90.2%,65.9%。从这些数据中我们可以认为翻转课堂对于《信息技术教育》课程来说是一个成功的教学实践。事实上,整个实践周期以后,我们发现,以Bb学堂等式平台所承载的翻转课堂实践效果评价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数据样本少。所获取的教学效果、学习评价的数据量不能成为翻转课堂实践有效性的支撑。

二是Bb学堂等式平台不能够全面获得、存储学生学习过程信息,教师无法获得对学生进行全面、多元化的评价依据,缺少对自己教学视频进行评估和调整的客观支撑。

另外,在翻转课堂实施之初,我们选择了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研究体现了研究的严谨性、科学性,却忽略了被测对象的心理因素以及公平性等问题。综上,基于Bb学堂等式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仍旧沿袭了传统学习评价片面性、单向性等特征。

基于此,根据翻转课堂实施过程的注重要点和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原则,我们构建了如图1所示的基于MOOC平台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体系。

1. 课前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在线测验。利用平台自带的测试模块对学生进行测试,以客观题为主。通过测试,了解学生观看视频后对视频所呈现的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在线讨论。教师根据视频内容,发起某一主题让学生参与讨论或是让学生根据视频主题进行开放式的讨论。也可以利用流行的弹幕形式,在学生观看视频的同时进行讨论。

2. 课中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独立学习。教师根据课前学生的学习确定问题,或者让学生自己提出在课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在问题提出后,首先需要学生进行独立探索,在独立思考中形成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2)小组讨论、汇报。以小组形式对问题进行讨论、汇报,重点在于对学生合作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的培养。

(3)课堂记录。课堂记录可以由教师、助教或者小组组长进行,对学生在课堂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记录。学习评价可以从对问题的质疑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课堂参与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3. 课后模块的学习评价设计

(1)作业提交、定期测试。教师在课后布置作业或者定期进行针对性测试,根据作业要求以及参照标准测验方式评价标准,对学生的课后作业以及周期性测试进行评价。

(2)互动评价。学生所提交的作业,一方面由教师对其进行评价,另一方面让学生对自己的同伴作业进行评价,并且只有在该同学自己提交作业之后才能允许其对他的同伴进行评价。

(3)行为日志。行为日志是学生在网络平台的学习记录,与课堂记录有异曲同工之妙。

4. 期末学习评价设计

在课程结束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一个总结性评价。

(1)期末测试。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效果进行一个定量的评价。

(2)心得报告。学生的学习心得,对课程的改进建议,对教师教学的评价等都可放入心得报告中。

将MOOC平台用于翻转课堂的学习评价,除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传统学习评价片面性、单向性等局限,还可利用MOOC平台进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在学期之初,线上、线下同时开课。MOOC是网络开放的课程,学习者中有一部分既参加线上课程又参加线下课程,即翻转课堂学习模式。而另一部分学习者只参加线上课程,也就是MOOC学习模式。这就自动形成了实验组和控制组,避免了刻意设置对学生带来的负面作用。这是MOOC平台相较于其它网络平台所存在的优势。

结 语

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的颠覆性的变革,但不管教学模式怎么改变,我们始终有着统一的目标,那就是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当今时代的高素质的全面人才。科学的翻转课堂评价体系能够较好地反映出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为教师完善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和学生正确评价学习结果、确定合理目标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朱宏洁,朱S. 翻转课堂及其有效实施策略刍议[J]. 电化教育研究,2013(8): 79-83.

张牧,杨成. 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的研究综述[J]. 科技视界,2015(4): 27.

[5]李馨. 翻转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研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15(3): 96-100.

[12]王永花.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习评价研究[J]. 教学与管理,2015 (5): 86-88.

洁. 基于交互白板的翻转课堂教学案例设计[D]. 河北大学,2013.

尹梦茹. 即时互动反馈系统在课堂学习评价中的应用研究[D]. 首都师范大学,2016.

[13]苏仰那.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与Moodle平台活动记录的翻转课堂学习评价研究――以“多媒体课件设计与开发”课程实践为例[J]. 课程与教学,2016(4): 77-83.

[10]王h. 翻转课堂实证研究的总结与评价[J]. 郑州师范教育,2014(3): 15-19.

张金磊,王颖,张宝辉.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 远程教育杂志,2012(4): 46-51.

焦建利,王萍. 慕课: 互联网+教育时代的学习革命[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篇10

关键词:翻转课堂;优势;发展;教育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6-07-22

一、翻转课堂的优势

1.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一般都是教师先在课堂上完成知识传授的过程,然后让学生在家庭作业过程中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与之不同的是,在现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利用网络、录音等手段首先完成知识传授的环节,遇到不懂的问题回到学校向教师请教从而完成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请教教师的过程中,要想实现与教师之间的有效沟通,学生必须将所学知识进行有效总结、分析、思考,从而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

2.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其发挥的仅仅是一种主导作用。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下达的任务,要想达到完成学习任务的目标,必须利用课后时间主动学习。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得到了有效提高。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的任务主要是死记硬背、应付考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都得不到培养。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学生利用课堂后的时间进行学习,主动学习,主动思考,这样一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会得到有效提升,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4.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中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处于接受知识的阶段,所以课堂气氛一般都是抑郁沉闷、死气沉沉的。而在翻转课堂教育模式下,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初步完成了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上教师再对重难点进行讲解,学生处于思绪开发、思维拓展的过程,能够使得课堂氛围更加活跃,进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翻转课堂的不足

1.部分学生滥竽充数

在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下,大部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得到了有效提升,但也有极少部分学生会存在滥竽充数的现象,这些学生不能充分利用自己的学习时间,不能够有效发挥自己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的作用,其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不能得到提升。若是教师不能注意到这种滥竽充数的现象,会导致学生变得更懒惰,缺乏学习兴趣,不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课堂纪律难以控制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课堂上一般都是教师讲,学生听,课堂气氛较为沉闷,学生也一般都能遵规守纪,不会造成课堂纪律难以控制。但是,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与教师一起进行商讨学习,这个过程中,当学生之间或者学生和教师之间产生不同的观点时,师生之间可能会发生激烈的争吵和讨论,使得课堂纪律难以控制。这个问题是不少教师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遇到的难题。

3.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

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习进度参差不齐,这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的又一大弊端。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时,其在课堂后的学习过程中往往不能维持相同进度,进而导致教师在课堂上的讲解过程中不能够照顾全体学生,从而不能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三、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顺利发展策略

第一,增大师生比例。增大师生比例是完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的重要手段。增大师生比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进度对学生进行分组分班,从而使学生群体基本维持一致性,进而给学生的知识内化过程和教师的知识传授过程提供方便,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都得以提升。第二,调动家长力量,督促学生自主学习。一种有效的办法是调动家长的力量,使家长在学生的课后学习过程中能够督促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交代的学习任务。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