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财一体化建设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业财一体化建设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通识课程;投资与理财;建设;开发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要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创新人才”,当前,国内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论述可谓“见仁见智”,目前,理论界比较认可的是李曼丽博士对通识教育的概念表述。她采用马克斯-韦伯的(理想类型)的界定方法,对通识教育的内涵从性质、目的、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界定。 从性质上说,它是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所有大学生都应接受的非专业性教育;从目的上说,它旨在培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的、有社会责任感的、全面发展的社会的人和国家的公民;从内容上说,它是一种广泛的、非专业性的、非功利性的基本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随着经济和金融业的迅速发展,投资与理财得以广泛兴起,理财规划必将成为经济金融界的热门话题。《投资与理财》通识课程是投资理财专业必修的核心专业课,课程着重于专业技能实训,以经济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在广泛市场调研的基础上,确定本专业学生毕业的初始岗位为银行、证券、保险、投资公司等行业的客户经理、理财规划师助理等一线理财工作。课程要求学生能熟悉各种理财工具的特点及风险收益关系,能综合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目标客户设计出理财方案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工作任务的仿真操作,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掌握学生对理财工具的运用能力从而提高理财规划能力。以学生为本,注重“教”与“学”的互动。通过选用典型活动项目,由教师提出要求或示范,组织学生进行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树立责任意识,增强团队的合作精神,掌握本课程的职业能力 职业情景的创设,以多媒体、实训和案例分析等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和处理实际问题的综合职业能力 。
一、课程性质与作用
投资与理财是一项综合性、专业性很强工作,投资与理财毕业生必需学习证券、金融、保险等综合理论知识,掌握各种金融理财产品,熟悉理财服务的基本规范和流程,并熟练运用理财技巧。在建立基于岗位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中,《投资与理财》课程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紧密围绕工作任务和任职要求组织教学内容,努力形成“教、学、做”一体化课程,在推进案例分析和项目化教学的同时,将国家助理理财规划师职业能力知识要求融入课程教学,为培养学生岗位能力和职业素养起重要支撑作用。本课程开设是在学生学习相关专业基础课程进行的。《投资与理财》课程的学习为学生理财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后续顶岗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课程开设与前后课程连接恰当。
二、设计的理念与思路
《投资与理财》课程设计以培养学生提供理财咨询、制定理财方案等职业能力为重点,满足一线岗位专业素质需要为目的,通过与行业合作,开发和设计课程内容,教学内容和职业资格考试紧密融合,注重学生实务操作能力训练,着力培养学生岗位素质能力和要求。主要理念和思路如下:
(一)以理财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
本课程设计以完成理财规划工作为导向,将理财规划师岗位工作分解为若干工作项目,根据工作项目确定学习项目,在各个项目中以职业能力形成为依据选择学习领域,设计学生情境。学习项目和学习情境设计以岗位的基本素质、基本业务、基本规范和基本操作要求进行,突出一线岗位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同时将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分解融合到所选的理论知识中,做到“课证融合”。通过设计市场调查、情景模拟、角色互换等实训练习,结合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胜任一线理财岗位的职业能力和素质。
(二)与企业合作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开发和设计
根据高职[16号文件]要求,在课程设计中,从课程标准的制定到项目课程方案设计及课件的制作,均需进行充分的市场调查,邀请行业专家、技术能手参与讨论分析,参考行业培训标准和理财规划师做业规范,共同开发《投资与理财》课程。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采用校内模仿、工学交替等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用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重点考核学生岗位职业能力和素质。
(三)课程设计体现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要求
课程围绕一线理财及理财规划师岗位能力设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采用项目化教学,精心设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安排紧密围绕工作内容和岗位任职能力展开。通过实时的经济时讯、依托国内外证券市场、经济、金融市场以及校内实训室模拟软件的综合应用,为学生学习创造接近真实的的工作任务、工作流程氛围,体现课程的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
三、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掌握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融资规划、保险规划、投资规划、教育规划、退休规划、遗产规划、税收筹划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务操作。
(二)能力目标
具备现金需求分析、现金规划方案制定的能力;具备制订住房消费方案、汽车消费方案、消费信贷方案的能力;具备分析客户教育需求、制订教育规划方案的能力;具备风险管理和保险规划、提供保险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收集客户资料、投资规划、提供各项投资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退休养老规划、分析需求、制订方案、咨询服务的能力;具备财产分配和传承客户状况分析、财产分配方案制订、咨询服务能力;具备分析客户纳税状况、制订税收筹划方案的能力;具备完成客户的财务分析报告、综合制订各分项理财规划具体方案的力。
(三)素质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个人理财的一般原则,熟悉和灵活运用各种理财工具,为以后的个人理财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提供坚实的基础。在些基础上,能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综合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制定出合理的个人理财规划方案,实现人生各阶段的目标和理想。
四、课程重点与难点
(一)课程教学重点
与客户面谈沟通,建立合作关系的技巧;家庭财务信息收集、填写;客户住房目标设计、还货报表编制;教育目标的确定、编制教育投资;保险方案书制定;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养老金筹划方案编写;投资工具的选择、投资组合方案配置;避税方案设计;理财规划方案执行等。
(二)课程教学难点
理财合同的设计、签订;具备诚信意识、法律意识;贷款还款方法比较、住房选择;教育投资计算;人险、寿险、财险的知识;养老需求分析、社会保障及法律知识运用;金融产品分析、收益率计算、投资组合;个人所得税计算、应纳税额计算;理财报告撰写等。
四、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一)以理财服务工作过程为基础,整合序化教学内容
理财工作过程分为:建立客户关系――收集客户信息――财务分析评价――制定理财方案――实施理财方案――跟踪理财服务等组成。按工作过程整合序化教学内容为:熟悉理财基本工作业务流程和要求―提供简单理财服务―提供综合理财服务。将理论知识讲解、业务流程操作融入到各项目中,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方式,体现课程安排的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二)按理财规划工作内容设计学习情境
将理财规划工作内容根据工作过程的需要整合到各学习情境中,在综合实训室,采用与工作过程高度仿真的模拟训练,边学边练,实现教学做一体化。
(三)强化四个环节的工作
岗位认识,通过校外实习基地参观、交流感受岗位的工作流程、工作能力要求、岗位知识要求、岗位素质要求;校内实践教学,通过校内模拟仿真系统,进行基于工作过程训练,培养职业岗位能力;社会实践,通过假期安排学生到用人单位实习,了解产品,服务社会;顶岗实习,通过半年顶岗实习,实现工作真实体验。
五、教学模式的设计与创新
在教学模式的设计和创新方面,本课程积极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将工作过程中所需知识、技能、标准为载体,利用校内模拟实习基地培养学生核心专业能力,将理论课和实践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
(一)“工学交替”
利用校内实训环境,结合理财软件应用,让学生体验《个人理财规划》的基本流程和实务操作,从而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学生在实训环境下不仅消化理论课堂知识,同时,对工作岗位有一个基本认识。
(二)“任务驱动”
以理财实际业务为主题单元载体设置学习情境,在进行教学设计的同时将知识、技能有整合排序,以各项目驱动任务,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学生以理财规划任务承担者的角色完成课程的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最后又以综合实训来考核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水平。在“任务驱动”下,学生在职业情境中学习,职业能力将得到真实提升。
(三)“项目导向”
结合岗位能力要求提出项目内容,由主讲老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浓厚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四)“理实一体化”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一体化,融“教、学、做”一体化,让学生边学边练。借助多媒体设备、PPT课件、专业教学软件进行理论讲解,然后通过分组进行实训操作。多媒体的强大演示功能和老师的现场操作与分组实训的结合从而实现“互动式教学”。从而让学生达到感性和理性认识的统一。
六、实践教学条件的建设与使用
(一)校内实训设备与实训环境
名称:投资与理财综合实训室
条件:配置电脑50台,其中教师机1台,服务器1台,学生用机50台。内部组建局域网,与校园网互通。服务器安装有智管财务管理软件、用友财务软件、OFFICE软件、世华财讯金融系统及操作系统等软件满足专业教学。
功能:为投资与理财专业学生提供教学平台和模拟实训平台。理财规划、投资咨询、财务核算等。
实训项目:证券投资、期货实务、理财规划方案设计、理财软件综合应用等。
(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实训功能:实地考察、见习和顶岗实习。
实训项目:现金规划、消费支出规划、教育规划、理财规划、投资咨询等。
参考文献:
[1] 林双.美国通识教育对我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启示[D].长春: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2] 徐晓飞.本科生院体制下计算机教育的改革与创新[J].中国大学教学,2012.
[3] 黄俊杰.大学通识教育的理念与实践[M].高雄:“中华民国”通识教育学会,2011.
篇2
辽宁中医药大学作为辽宁省中医龙头医院,承担着振兴辽宁省中医药事业的重任。按国家卫生部信息化建设整体部署和规划,医院致力于建立省级中医信息化平台,为全省中医信息化建设打好基础,建设龙头,树立样板。
医院根据业务类型和数据维度,规划设计临床业务、医疗辅助、人力绩效、经营核算、协同办公、后勤保障、教学管理和科研管理类业务平台技术方案。以用户为中心,以应用系统整合为目标,利用医院中央集成平台的门户、数据总线和数据库技术,规划技术方案,实现业务平台页面、应用和数据一体化集成整体规划、一体集成。以数字化医院业务平台为基础,分步实施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区域医疗临床一体化平台、中医数据中心四大战略目标。
一、业务平台撑起数字化“辽宁中医”
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数字化医院建设根据业务类型和数据维度,设计了业务平台技术方案,并利用中央集成平台的门户(Portal)、数据总线(SOA)和数据中心(Data Center)等前沿IT技术,实现业务平台页面、应用和数据一体化集成。业务平台规划重点:1.临床业务平台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面向业务人员、患者和医疗管理人员,侧重打造医疗质量、业务内涵、技术规范、工作效率、服务内涵和服务质量。2.医疗辅助平台主要分为医辅检查、药品管理和卫生材料,重点实现“多元数据一体化存储”,保证为临床业务平台提供有力支撑。3.人力绩效平台主要建设人力资源系统和绩效考核系统,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打造人才培养和激励的信息化平台。4.经营核算平台主要立足财务管理、经营管理、财务监管和物价管理,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医院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5.后勤保障平台主要实现物流、资产、维修、弱电和房产等项管理的透明化和同步化,实现财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体化管理,支持实现全院多维信息一体化。6.协同办公平台以行政办公人员为主体,重点打造信息台、审批台、考核台、知识台、个人台和工作台等功能化模块,实现办公平台与业务平台一体化。7.教学管理平台的业务设计侧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科管理、教师管理和学生管理等功能模块,实现教学管理与临床业务管理一体化。8.科研管理平台以满足科研论文、成果、课题、经费和档案等主要业务功能为基础,实现临床科研一体化,以临床带科研,以科研促临床。通过业务平台的一体化规划,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拟建设一百二十四个信息系统,实现整个医院所有临床、科研、教学、行政、后勤、康复和学生管理全面覆盖,全力打造国内一流的信息化医院建设项目。分步实施居民健康管理平台、区域医疗临床一体化平台、中医数据中心四大战略目标。
二、建设国内一流的数字化医院示范项目
1.高起点开局,把握医院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目前国内医院信息化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数字化医院。就是把业务模式从人工模式转化为计算机模式,换句话说就是把数据从纸挪到计算机硬盘里,工作效率提高,只能支持部分数据的查询分析。第二层次是信息化医院。标志一,是对临床业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以二维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的临床信息数据库(CDR),支持实现“三元一体”信息共享模式,“三元”就是以“业务人员、患者和管理人员”为中心建立多维信息数据库,“一体”就是实现数据一体化。标志二,是对医院人、财、物等核心管理利用信息化技术进行组织岗位、业务功能、流程方式和数据统计进行系统化、规范化和标准化设计,实现人、财、物管理和临床业务管理数据一体化。标志三,是对医院行政办公、教学和科研管理全面实现信息化,并与业务平台和人、财、物管理平台实现数据同步和共享。第三层次是知识化医院,建立医院统一存储的数据仓库,建立多维数据集市和数据仓库,支持统一数据分析和查询。知识智能、辅助决策和数据多维实时在线分析。
目前辽宁中医信息化建设以全数字化医院为基础,实现主体业务平台信息化水平,努力开发临床业务平台、医疗辅助平台、人力绩效平台、经营核算平台、后勤保障平台知识智能、辅助决策和数据多维实时在线分析等知识化水平的应用。
2.追踪网络前沿技术趋势,实现三网合一:医院网络技术初始采用“单一内网即工作网”的技术模式,主要是出于系统安全考虑,因为最初的HIS系统数据库对应用系统基本上是全面开放的,无法设防。但封闭真的能保障安全吗?答案是否定的,模式有助于安全但无力保障安全,真正的安全永远靠实力----就是医院的网络技术架构和技术人员。面向21世纪,是网络经济时代,单一工作网无法支撑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新生需求和为患者提供网络服务的业务需要,辽宁中医是包括生产系统平台的工作网和互联网双网合一。随着通讯技术、智能化手机和平板电脑智能终端飞速发展,为实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医院信息化服务的目标,医院将和运营商紧密合作,实现工作网、互联网、通讯网三网合一。
3.遍访名师,实现服务器技术架构三步跨越:HIS系统建设之初,服务器的技术架构普遍采用基于单一业务服务器架构模式。有两项风险,一旦服务器出现问题,只能中断业务,或者随着硬件系统更新换代很难匹配服务器配件,购买新的服务器又不支持软件系统,将造成业务系统被迫终止。随着服务器技术发展,目前主流的服务器架构多数采用三层架构,即是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存储和虚拟带库。应用服务器主要采用负载均衡技术和服务器集群技术,数据库服务器以小型机为主,存储采用在线、近线和离线分层存储的技术方案。医院基于未来“云平台”技术的发展需要,采用了世界上最主流的服务器虚拟化技术,避免了未来因服务器硬件技术架构落后和规划不合理而造成的应用系统软件和网络技术的应用限制和安全隐患。
4.勇于创新,实现以用户为中心的“客户端产品”:医院信息化建设第一代产品是“以管理为核心”,也就是以收费、物质管理、以至后期的药品管理为建设重点。第二代产品是以业务为核心,也就是后期随着业务分化应运而生的LIS、PACS、心电系统、病理系统、手术麻醉系统、重症监护系统以至于医嘱系统等等。医院信息化应用系统得到了长足进步,信息化建设范围得到了进一步扩大,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信息孤岛,也就是俗称的“烟囱现象”。辽宁中医建设初始,对应用系统进行了统一规划和设计。基于医院中央集成平台和“云平台”实现了B/S架构的“以用户为中心”的应用系统“客户端产品”。
5.降低风险,实现多家异构系统的一体化集成:应用系统集成方式主要分为自由化模式、一体化模式和集成化模式。其中,自由化模式是前一段时期国内普遍存在的信息化建设一种乱象,无整体规划,零散建设,造成医院应用系统间相对孤立,形成信息孤岛。目前,国内比较主流的是基于一家IT企业的一体化建设模式。好处是消除了信息孤岛,却带来了厂商依赖度高,系统专业化偏低(部分优秀厂商除外),扩展性差等问题。选一家IT企业实施项目无疑是与之进行一场旷日持久的“单向生死恋”。企业离开医院还能生存,但受技术能力限制,医院运营离开IT企业难于登天。辽宁中医采用标准化中间件产品搭建中央集成平台,实现多家异构系统的一体化集成,为未来辽宁省中医区域医疗平台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三、跨越五道难关 全面推进辽宁中医信息化建设
1.领导高度重视。首先,我院信息化建设定位清晰明确,避免了无系统规划的盲目或无序建设。医院的核心问题主要是医疗技术、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而信息化可以全面提升三者的质量、内涵和效率。其次,医院信息化建设定位明确的同时也加强组织建设,信息化建设在全院主要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全面参与下,基本上避免了信息化形式下的业务模式与人工模式下的业务模式之间存在的冲突,甚至于需要对主要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岗位设计、业务权限和流程方式进行梳理和重塑,没有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业务部门和管理部门的积极配合是不可能真正实现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再次,把控好项目实施范围,要克服两种倾向:一者盲目和漠视,完全的不闻不问,置身事外;再者激进,不了解信息建设的基本规律和发展方向,提出漫无边际没有技术可行性的需求,最终都将严重影响项目建设。
2.抓好IT人才培养和引进。俗话说:“打江山易,守江山难。”同样道理,建设项目容易,维护项目难。系统维护绝对不能片面完全依赖厂商技术人员,否则无法排除医院关键数据和医疗技术数据的泄露,甚至对医院可能造成毁灭性打击。IT人才培养和人才引进要双管齐下,目前国内医院普遍存在的问题是,重视医疗业务人员,对IT技术人员重视不足。社会上IT技术人员的收入普遍高于医疗技术人员,而在医院,医疗技术人员收入普遍高于医院IT技术人员。这些倒错现象造成了医院IT技术人员流失和IT人才引进困难。医院把IT人才培养和引进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快培养和引进步伐,这是医院信息化建设成败的重要保障。
3. 创新管理模式。首先,以结构化电子病历为核心,提升医疗业务管理水平。信息化模式与人工模式相比最大的优势是信息共享,数据分析、透明化管理、流程管控和协同作业,要充分发挥信息化的特征和优势服务于临床管理。基于结构化电子病历,全面提升医疗诊疗水平和管理水平,解放医护人员,提高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提高服务内涵和服务水平,适应国家医改要求,打造政府和人民都满意的医院。其次,以人、财、物管理平台为重点,实现人、财、物管理系统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建设目标,为医院的发展建设保驾护航。医院利用信息化技术实现透明化管理,查找管理漏洞和盲区,规范管理流程,开源节流,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资金要系统规划,合理预算。许多医院在系统建设之初对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总体情况缺乏必要的了解和科学而系统的规划,随着项目建设,发现信息建设是个“无底洞”。有的院长说“医院不上信息化后悔,上了信息化更后悔。”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医院信息化建设面临最大的尴尬就是资金问题。其实,这个“无底洞”是有底的,只是大多数医院或缺乏专业人才,或缺乏细致调研,或被IT企业“忽悠”,觉得做信息化有“上贼船”的感觉。医院信息化建设资金主要分为弱电系统工程建设(也称智能化建筑项目)、硬件系统集成和软件项目投入。弱电系统工程少到几十万大到数千万直至上亿项目在国内医院都已经不是新闻,但是必做的肯定是综合布线系统,也包括无线网络设备和网络安全设备和监控设备。硬件系统集成主要有应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和存储设备组成,也包括计算机工作站、PDA和床头终端设备等,资金投入应与医院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规模和层次匹配。软件项目除了应用系统软件开发,还包括基础软件如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和防病毒软件,中间件软件产品软件。所以说,数字化医院项目既不要预算不足,更不要盲目投入。医院信息化建设轻易不要简单依赖一家IT企业为医院提供全方位资金解决方案,这里面很多技术难题和架构规划对大多数IT企业来说也是一头雾水,他必然问你想投多钱,你想问他到底需要多少钱,典型“鸡生蛋”还是“蛋生鸡”式的争议,所以大主意还得自己拿。请专家把关,对项目资金进行全盘规划,科学合理编制预算,否则会导致项目建设捉襟见肘,难以为继。
5.选好建设伙伴。目前国内IT企业普遍存在一种怪现象,无论医院信息化项目招标时目标多宏大,多不切实际或多模糊不清,只要院方接受,都会有IT企业义无反顾毫不犹豫的应标。医疗IT行业还有一个心照不宣的“规则”就是标前的技术咨询和中标后实施团队缺乏有效的沟通,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标前什么都应,进场慢慢折腾”,这种现象也成了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一道独特风景。反正,你也不懂我也不懂,大多数是以原先实施的案例或模仿某家医院项目进行实施。既有技术实力又有市场信誉的IT企业在医疗行业尚属稀缺资源。医院的项目规模、区域影响、综合实力、内部管理、IT人才等多重因素会影响双方的合作关系和实施水平。除了要认真考察建设伙伴的技术实力、市场信誉和成功案例外,也要加强自身建设,这是项目成功的关键保障。医院信息化项目不是一家IT企业的“独舞”,而应该是双方鼎力合作的“交谊舞”。
四、业务平台逐次上线 业务应用系统亮点纷呈
1.辽宁中医门户协同平台:在全国率先以用户为中心构建了协同诊疗平台、协同护理平台和患者服务平台。实现单点登录,按权限和业务类型为医生、护士、患者和医院管理人员横向整合应用业务系统。开展协同诊疗、远程会诊、双向转诊、健康管理和患者利用互联网远程登录进行挂号和查询等服务,创新性开展“三好一满意”等便民服务模式,提高医疗质量和医疗服务能力。
2.辽宁中医数据交互集成平台: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通过数据交互集成平台对业务平台实现页面、业务和数据一体化集成。支持业务平台异构系统的一体化集成,支持各个应用系统业务快速变更、流程调整。实现业务平台数据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
3.数据中心平台(Data Center & BI):通过数据交互平台实现多业务平台数据抽取、清洗、转换和加载,建立多维数据模型,建立临床数据库(CDR)、数据仓库(DW)和数据集市,利用数据库技术进行数据挖掘、数据钻取、在线分析(OLAP)和智能决策,实现数据的知识化应用水平。
4.心电网络管理系统可以将各种心电检查设备联网,实现心电图、动态心电图、监护仪等全部心电信息一体化。心电检查病历集中存储,实现数据的全院共享,并通过自有的全数字传输技术实现远程的数据共享与会诊,实现全院网络间会诊,提高工作效率,保障医疗安全。
5.麻醉临床信息系统覆盖了围手术期全生命周期管理,包括手术前期、中期、后期等围手术期各个阶段的业务需求。提供术前访视、麻醉记录、麻醉总结、收费等业务功能,实现手术室和业务科室、医辅科室、患者家属同步信息共享,保障手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和工作效率。
后勤保障平台主要实现物流、资产、维修、弱电和房产等项管理的透明化和同步化,实现财务全生命周期管理和一体化管理,支持实现全院多维信息一体化。
6.人力绩效平台实现了医院组织、部门、岗位、人员、功能、权限一体化,为全院信息标准化打下坚实基础。能及时了解医院的人员规模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培养计划,对关键后备人才进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才培养机制和环境。医院响应医改要求,建立科学、系统的“绩效管理体系”,实现全员职工多维度360度考核,利用信息化平台建立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
篇3
企业在进行管理的升级、结构的升级,最重要的是进行整体信息化的升级。在整体信息化升级过程中两个方向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是希望建立横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和纵向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另外是拥有更加全面更加深入的应用。
企业对于应用集成的要求和专业的要求越来越高,希望有比较好的平台来支撑这个需要。
IBM大中华区副总裁及软件集团大中华区总经理Bete Demeke表示,正是看到了这个需求,IBM携手用友软件,在“智慧地球”的愿景下,充分利用双方在软件领域领先的技术和方案优势,以“平台化应用集成”策略帮助企业客户打破“信息孤岛”,把不同应用集成起来,为建立智慧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谈到平台化集成,是整个企业信息化进入到专业服务阶段,应用知识阶段,对企业IT系统提出的必然要求。用友擅长于企业“人、财、物”的管理,把它们组成平台,把现有的应用整个互联互通,这个平台是独立于原有应用系统的。
用友NC应用集成解决方案是建立在IBM Message Broker集成中间件之上的,并开发了集成访问安全控制服务,基于基本档案的主数据同步服务,业务数据交换服务,Web Services引用与提供服务等更贴近企业集成需求的集成服务,在用友NC的平台上集成后,为客户提供企业服务总线,使企业集成项目的实施简化、快速化,并提供建立企业应用的相互连接,帮助企业更充分的利用数据,打破“信息孤岛”,从而为建立智慧企业奠定坚实基础。
从企业的整体信息架构来讲,在企业的整体信息架构里,基础平台层是抽象层,从普通的软件开发来讲企业服务总线或者技术抽象是比较容易做到的,抽象出MB平台化产品,利于技术的互联互通。对于管理一体化来讲,用友抽象出来一种叫“主数据模型”,它架构在MB上,有利于所有管理口径的一体化和一致性,这样为整个企业的信息共享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在此基础上还有原数据的描述,它也是在原数据之上,可以把所有信息变成透明。
篇4
一、县区财政信息化建设的特点
(一)信息化投入规模小从目前全国的财政总体形势来看,无论是从经济总量还是增量,从收入规模还是支出规模,县区财政的总体财力规模是不大,尤其是对经济相对不发达的中西部地区,很多区还是“吃饭财政”,在这种情况下,县区财政不可能象市级财政一样对信息化进行规模性投入。在我市,县财政部门由于省财政厅的统一指导建设,均建有专用机房,网络、安全及服务器硬件设备配置基本齐全,信息化硬件条件相对较好。而区财政部门因办公场地、技术人员、资金等条件限制,基本依托区政府的网络及硬件设备,自身硬件配置不足。
(二)从事财政信息化工作的专业人才少县区级财政业务人员绝大部分来自业务一线,尽管近年来不断有国家大专院校人才进入县区级财政机关,但总体来看,县区级财政管理人员计算机整体水平普遍较低,缺乏信息化认识和规范,绝大多数县区都没有专门的信息化管理部门,尤其是缺乏既懂财政业务又懂信息化技术的年轻干部。例如我市除肥东县财政局成立信息中心配有专职技术人员以外,其他县区均未成立信息化机构,未配置专职技术人员。
(三)基层差异大,业务特点突出财政部相关领导在多次讲话中明确指出,各级财政部门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财政管理和改革为宗旨,积极推进金财工程建设,使信息技术较快融入财政核心业务。根据县域经济的发展情况,县区财政都存在针对本地实际需要而形成的管理特色、实用经验,区县财政信息化建设要充分满足业务需要,就必须适应这些特点,满足这些需求,也同时决定了区县财政信息化相对省市级财政有更加明显的区县特色。
二、区县财政信息化建设思路
(一)先做规划,再做具体实施目前在财政部确立的“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的技术指导前提下,县区的财政业务系统特别是核心业务系统建设要建立规划,保证财政信息化建设的方向,在总体信息化建设规划确定的前提下,再按照部署有计划、有步骤地推动一体化系统的实施工作。
(二)先做标准,再做系统目前我市各区财政部门使用的业务系统主要有:非税收入征管、国库集中支付、部门预算编制、会计核算等,但这些系统都普遍存在不同信息系统间信息孤岛、业务断层等通病。财政部推广的应用支撑平台为全国各级财政部门财政业务系统搭建了基本技术标准,在县区推广应用“金财工程应用支撑平台”时,要参照此类技术标准,采用取代与改造措施,将相关业务信息系统纳入平台一体化系统实现协同作业,信息共享,避免随着业务推进而不断重建的怪圈,也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区县财政信息化投入的节约。
(三)先出效益,再上规模以目前我局与各区共享内部信息系统工作为例,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实现各县区与市级财政联网问题。有人提出建立光纤专网的方案,建立高速度的市县专网的确是未来管理的需要,但是在没有实现基本的信息化效益的前提下,投入巨资进行网络建设,各级领导及业务人员可能都难以接受。先通过VPN拨号或者借助电子政务专网的办法,实现县区财政与市级的网络连接,让各级管理人员充分感受信息共享的巨大间接利益,随着应用的增多,改善网络环境就成为业务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的必然,也会得到各级领导和相关管理人员的大力支持。平台一体化系统在推进过程中也可借鉴此方法,采取“先试点,后推广;先核心,后全面”的方法稳步开展工作。
篇5
根据市财政局2004年4月提出的关于调整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方案和目前市财政对三镇财政实行的收支全面监管的措施,结合我镇实际,现将我镇对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的一些考虑汇报如下:
一、对原分税制体制运行基本情况的评价
市人民政府嘉政发(2002)86号文件确定的市镇预算管理体制,以完善镇财政职能为目标,以增加镇财政收入为中心,按照“镇事镇办”、镇政府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和分税制财政体制“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合理界定了市镇两级政府的财权和事权,市镇财政核定基数、分灶吃饭、超收分成,建立了奖罚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了镇政府当家理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每年都能超额完成市财政下达的收入基数并有一定的超收,既保证了镇属行政事业单位的职工工资和正常的公用经费开支,同时,镇财政也从中得到了很大的益处,每年的镇财政超收分成对镇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和镇级社会事业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我镇近年来实施的办公楼及附属设施、农村居民点改造、镇村道路硬化、镇文化活动中心、镇机关食堂、剧场、道路绿化、日光温室基地、良种胚胎移植基地、镇卫生院医疗大楼、镇政府一条街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得益于这一体制。我们认为,这一体制对于镇上来说,是责、权、利相结合,财权事权相统一,从目前的运行情况看,这种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是基本符合我市三镇实际的。我镇意见,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大力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和目前我市三镇实际情况,目前这一体制不宜做大的调整。
二、关于市财政新方案一些看法
1、新方案提出,在取消农业税后,镇财政不再组织收入和管理支出,除镇政府外,镇属各单位经费全部按业务归口上划各业务主管部门进行工资统发,由市财政在市级预算中统一予以安排,这一点对于保障镇属单位正常人员和业务经费是十分必要的。同时也可减轻镇财政的支出压力,总体是比较符合实际的,但同时也带来一个问题,经费渠道改变后,镇政府对下属各单位的管理权限会随之缩小,监控力减弱,而许多下属单位的工作,市上是统一纳入镇政府的工作目标责任中进行考核的,经费和人员管理权限不放在镇上,镇上在人员管理和业务协调上比较困难,会给镇上整体工作协调发展造成被动。
2、新方案提出,每年在全市计划中考虑一块乡镇建设资金,各乡镇城乡一体化建设中确定的项目,纳入市计委的全市计划盘子,统一规划统一实施,即市计委立项后市财政安排资金。我们认为,这样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镇上基础设施建设中的一些项目和资金问题,但考虑到镇级建设项目在全市社会发展计划中的比重较小,即使经过争取得到了安排,项目计划和资金安排也不会太多,而且要在三镇进行平衡,总体上影响到各镇的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同时,镇级财政一旦不再组织收入,在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上就会陷入靠“天”吃饭,完全靠市上安排项目和资金,才能进行,镇政府完全没有了工作的自主性和主动性,这会严重影响到乡镇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
3、目前,由于自身收入有限,各种隐性支出项目(市级计划盘子和市级预算中未予安排和承担的支出)很多,镇财政支出压力很大,仅我镇历年镇区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示范项目负债数额达200多万,就目前的收入能力而言,镇级财政短期内根本无力偿还,近年因拖欠工程款镇政府曾被告上法院,镇政府帐户甚至镇金库帐户都被法院查封过。如果目前取消镇级财政收入管理职能,而市财政又不可能对这些镇级债务一次性解决,必将会使这些负债的偿还更加困难。如能维持现体制,由镇财政从镇级收入中进行逐年消化,无论是对于市财政,还是对于镇财政来说,都应属比较稳妥可行。
4、自今年起,市财政对三镇实行下达总支出指标,按月核拨经费的办法。由于市财政税务部门对三镇入库税款严格按照税收级次进行稽核,而镇属企业利税效益不佳,镇金库基本已无税收收入,我镇今年1-3月累计收入仅5.3万元,而镇级财政每月仅人员工资一项即需10万元,现在每月由市财政按人员核拨经费,镇政府没有一点财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建设。
三、综合意见
根据以上情况分析,我们认为:
1、原来实行的市镇财政预算管理体制仍应基本维持不变,这样,市镇财政责权明确,预算管理上较顺畅,镇级财政有动力有压力,可以提高镇上抓收入控支出的积极性,有有利于市财政的监管和镇级财政今后的长远发展。
2、在现体制基础上,为了稳定农村基层政权,保障其正常运转和基本职能的发挥,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镇级支出中人员经费和维持正常运转的公务经费及已列入市级计划盘子内的项目资金应由市财政全额负担。使镇政府能够减轻后顾之忧,一心一意抓经济促发展。
3、重新核定镇级收入范围,农业税取消后镇级税源减少,为了保证镇级财力,可否考虑将各镇镇域辖区内的所有企业税收收入全部划定为镇级财政收入范围,镇级财政组织入库的收入全额留镇作为镇级收入,以使镇政府能够有一定的财力进行镇域基础设施建设和项目投资。
4、根据城乡一体化建设工作需要,请市财政考虑对镇级财政收支安排进行适当倾斜。请市财政考虑到镇级财政的实际情况,安排一定数量的资金对各镇历年沉淀的债务进行清偿,以减轻镇级财政支出压力。
5、在支出安排上,考虑到镇级政府的工作性质和工作的全面性、复杂性,镇级党政同时负担党务、行政、民政、农林、土地、文化、综合治理、共青团、妇联、武装部等多项工作职能,工作涉及面广泛,对口业务部门众多,工作头绪繁杂,历年来镇级政府经费严重不足,尤其是办公费、取暧费、差旅费、小车燃修费、公务接待费等,往往捉襟见肘,如市财政对镇级支出预算仍按照对市属其他部门的统一标准进行核定,显失公平,直接影响各项工作的开展。我镇意见请市财政应在经费安排上予以适当倾斜,充分照顾到镇级政府的工作实际,以使镇政府的承担的各项综合性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以上意见,请斟酌。
篇6
关键词:资金;集约化;管理模式
为全面落实公司集团化、集约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要求,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紧紧围绕建立“全面集中、统一管控”资金集约化管控体系的目标,开展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提升资金集约化管理水平。一是以银行账户管理为基础,搭建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平台。多方位清理整合账户,压缩管理层级,撤并账户;二是强化企财合作,统筹调控运作资金,资金管理成效明显。与中电财建立资金“一体化”协同运作机制,优化资金收付时序安排,实现资金存量、融资规模双降;三是推行大额集中支付和全业务、全集成电子支付,资金结算效率和安全管控实现双提升。电子支付比率保持90%以上,资金集中支付率达到85%,资金管理水平跨上一个新的台阶。
一、工作描述
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有限责任公司以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出发点,以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为主线,结合实际情况,夯实管理基础,发挥管理优势,建立符合本公司管理特色的资金管理模式。建立更加扁平、更加集约的账户管理体系。同时推进资金一体化高效协同运作管理。与中电财河北分公司建立了资金“一体化”管理协同工作机制,实施二级资金池透支业务,开展企财银三方长效合作机制,采取延迟融资、循环贷款、法人透支等方式,累计实现了压降融资规模,节约了融资成本。此外,建立严密高效的电子化结算体系
二、主要做法
以账户高度集中管理为核心,搭建集团化账户运行平台,提升账户管理效益。
一是以业务上划,机构撤并为契机,撤销公司农网工程、农维费专用账户,撤并直属单位、城区公司结算账户,合并基本账户和贷款账户,形成账户向上一级集约,开户金融机构向工、农、建三家银行高度集中的结算体系,实现资金结算“一口对外”。将全部帐户划分三级帐户,中电财分公司为一级帐户,省公司本部为二级帐户,省公司所属分、子公司为三级帐户,将资金在三级帐户中实现资金的上划和实归,二三级帐户中零余额,实现真正归集帐户。
二是以“大营销”电费账务地市集中为契机,督促各银行定制开发电费集团账户,实现县、乡镇电费资金的实时上缴,资金归集路径进一步简化。账户数量跨越式缩减,账户管控水平实现质的飞跃,为地市公司归集账户的增设留出空间,拓宽电费资金归集渠道。
三是制定下发《银行账户管理工作规范》,编制账户规范管理的实操手册,通过示例,业务处理模板、简易流程图等形式,为基层人员提供简便快捷的技术指导,实现“一册在手,人人能管”,银行账户基础管理工作进一步夯实。
三、强化措施
1.以财务公司为依托,强化资金统筹运作力度,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提升
一是泊头供电公司与中电财河北分公司签订《资金“一体化”管理协同运作实施方案》,成立了协同运作组织机构,明确双方职责分工,确立十个方面26项协同配合内容,深入基层现场调研,合作课题研究,共同探索资金管理的思路和方向,资金管理工作顺畅高效。
二是针对我公司间歇性、临时性融资需求多或现金管理服务需求高的情况,开展“资金池”账户透支业务,按周调度资金,压降备付,推迟融资。
三是积极组织开展资金预测工作,提升现金流预算对融资管理的指导性;加深资金需求分析,有序安排支付时序。
2.以安全、高效的资金支付方式,服务“三集五大”体系
一是强化标准流程管控,完善台账资料,建立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强化资金管理制度执行力度,建立资金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加强特殊资金安全管理,努力压降银行承兑汇票的收取比例,防范票据风险。
二是深入推进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工作,制定《大额资金集中支付实施细则》,对集中支付资金申请单线上、线下双控,依托银财平台、多重电子签名,加强支付环节管理。
三是细化资金支付流程管控,全业务、各层级推广电子支付,实现财务管控系统对资金流的全过程、全天候监控,公司资金安全管控有力,结算方式快捷高效。
四、特色亮点
推进账户集约管控,实现地市电费账户全集中。积极服务“三集五大”体系建设,全面压缩电费账户总量,拓宽收费渠道和方式,顺利实现管控系统电子对账功能。为更好解决资金集中支付和电费账户集约管理带来的银行账户对账工作量大、资金安全风险高的问题,积极探索,创新研究,开发银行电子对账功能。实现了自动核对银企双方数据,自动生成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进一步提升银行账户对账准确性和对账效率。
五、实践效果
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以财务集约化完善提升为主线,有重点、分步骤,全面推进,统筹兼顾,将资金管理工作进一步做深、做细、做实,建立了更加集中、更加高效的资金集约化管理体系。账户结构更加优化,资金实现高度集中。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通过不断的撤并账户,优化资金归集路径,为资金集中运作,账户集约调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强化账户基础管理工作,实现账户信息动态更新,准确率保持100%,简化授权、挂接流程,账户监控率和集团账户挂接率均实现100%。账户管理成效突出。
压缩管理层级,账户管理更加精益化。电费账户撤并工作,实现直供直管县“零”电费账户,电费账户数量减少,账户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低于国网公司管控标准数量近80%,也极大的减小账户管理难度,展现账户管理新的高度。
资金高效运作,资金使用成本明显降低。为合理调控运作资金,国网河北泊头市供电责任公司按月开展资金需求分析,深化现金流预算管理,开展资金流变动曲线分析,开展内部资金“削峰平谷”工作,推进“资金池”账户透支业务,日均存量不断下降,资金运作效益明显增加。
资金支付方式优化,结算效率高效安全。依托中电财结算平台、财务管控信息化的集成对接,资金支付方式实现全面电子化。资金支付与现金流量预算有机结合,资金管控手段更加严密。在实施资金集中管控的同时,实现资金的有效、统一调度,极大降低基层单位资金沉淀,实现资金支付风险的可控、在控。
参考文献:
[1]徐利治.漫谈中小学课题的研究方法[M].科技教育出版社,2012.
篇7
关键词:乡村 卫生机构 运行 问题
乡村卫生机构是我国卫生服务体系的基层,是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基础。乡村卫生机构的运行效率高低,将会在乡村卫生的服务内容、服务对象范围、服务质量与服务安全等方面有所体现,将直接影响农村居民的健康水平。上世纪末,河南省一些县乡曾试行乡村卫生服务的一体化管理,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管理经验。2009年随着新医改方案的出台,河南省各地又兴起了新一轮的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尝试。2011年2月,河南省卫生厅颁布《关于推进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通知》(豫卫农卫[2011]9号),指出“各地要充分认识推进乡村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意义,改善农村卫生服务条件。力争到2013年,在全省全面实行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因此,了解河南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的放矢地制定应对措施,有助于提高河南省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的运行效率,促进河南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河南省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
1.2调查内容与方式
调查内容包括乡村卫生机构的人员、资金、药品和行政管理等四方面,采用多项选择与开放式问题设计调查表。组织培训大学生调查员,要求参与调查的大学生,借助家乡所在地的人际关系优势,深入到家庭所在地乡村卫生机构进行实地访谈,每人负责发放3-4份调查调查问卷,对接受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进行访谈。调查活动遍及河南省34个县的45个乡镇卫生院和61个村卫生室的工作人员,共发放问卷130份,回收112份,通过对有逻辑学错误或缺漏项较多的问卷筛查,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81.54%。
1.3数据处理
对有效调查问卷采取双录入进行质量控制,对数据采用excel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
2.结果
鉴于乡村卫生机构运行问题的复杂性,首先对乡村卫生机构在提供卫生服务的过程中面临的总体情况以开放式问题询问受访者,结果显示医疗设备39(36.79%)、资金15(14.15%)、技术/人才13(12.26%)被认为是乡村卫生机构面临的主要问题。为了找这些准问题的关键点,调查还针对乡村卫生机构人、财、物、政运行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访谈。
2.1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人力资源问题
将乡村卫生机构的工作人员分成卫生技术人员、后勤服务人员和行政管理人员三种情况,分别对其涉及的关键问题进行调查。调查数据显示,针对卫生技术人员,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的数量(比例)依次为技术78(73.58%)、待遇52(49.06%)、学历46(43.40%)、进修43(40.57%)、社会保障38(35.85%)、职称24(22.64%)和结构16(15.09%);针对管理人员,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依次能力90(84.91%)、阅历54(50.94%)、学历37(34.91%)、权限31(29.25%)和年龄16(15.09%);针对工勤人员,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的项目选择数量(比例)依次为服务意识83(78.30%)、态度66(62.26%)、技术33(31.13%)、年龄23(21.70%)、学历19(17.92%)。
2.2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财务相关问题
针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的财务相关问题,调查主要从宏观层面给出选项。从表1可以看出,被调查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工作人员的选择依次为医疗设备75(70.75%)、政府投入71(66.98%)、医疗保障59(55.66%)、收费标准46(43.40%)。
2.3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药品辅料问题
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物品管理中,除了固定资产外,主要指药品和医疗辅料的管理,所以调查针对药品辅料设置了相关选项。表2显示,针对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药品辅料问题,被调查者选择数量(比例)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质量73(68.87%)、价格66(62.26%)、购销渠道56(52.83%)、监管56(52.83%)、信息36(33.96%)。
2.4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存在的政务问题
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的行政管理是以人财物为对象,对一体化的运行起着核心指导作用。统计结果显示,被调查者针对行政管理需要解决的问题而选择的数量(比例)由高到低的项目依次为监管60(56.60%)、绩效考核54(50.94%)、部门或人员协调49(46.23%)、规章制度45(42.45%)、工作激励38(35.85%)。 3.讨论与建议
上述统计结果表明,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运行中人、财、物和政四方面的主要问题各有侧重。比如,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中卫生技术人员的技术水平、管理人员的能力和工勤人员的服务意识等是人力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医疗设备和政府资金投入等是财务相关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质量、价格等是药品辅料面临的主要问题;而监管、绩效考核和部门(或人员)协调等是政务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综合来看,建议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促进乡村卫生机构运行状况的改善。
3.1 加强乡村卫生机构各类人员的业务培训,全面提升乡村卫生服务的人员素质
针对卫生技术人员,应合理制定进修计划,并聘请各类医学专家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培训,促进现有人员的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同时需要引进高学历的医学毕业生,可以尝试地方政府与医学院校联合制定为农村乡村卫生机构培养卫生人才的方案,并列入普通中高等学校招生计划[1];针对管理岗位人员,应要求至少在基层工作两年以上,并安排进修,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提升他们的工作能力;针对工勤人员,应加强服务理念的宣传和培训,制定考核标准,促进工勤人员服务意识的提高和服务态度的转变。
3.2 增加政府的资金支持,优化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的软环境
新医改以来,河南省各级政府对乡村卫生机构的投入力度不断加大,乡村卫生机构的硬件设施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标准村卫生室的建设已覆盖全省,乡村卫生机构的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大大提高,但是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中原有的问题还未得到彻底解决,尤其突出的是村医的身份、待遇和养老等问题。建议政府平衡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在一体化格局中的地位,增加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的技术指导和支持,弱化村卫生室在经济上被动的从属地位[2],给予村卫生室运行更大的灵活性,增加对村卫生室的资金投入,提高村医的待遇,从经济上调动乡村医生的工作积极性,保障农村三级卫生服务体系网底的稳固。
3.3深入剖析人、财、物、政的关系,探索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高效运行的管理机制
政府应组织人力深入研究乡村卫生机构一体化管理中存在问题,分析人、财、物、政各要素的相关性,从理论上探讨各要素间影响与运行的模型,多角度探讨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运行机制,找寻影响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高效运行的核心问题,为乡村卫生服务改革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推动河南省全面实施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
参考文献:
[1]杨佳,吕兆丰,王晓燕等,北京市某区村卫生室的人力资源现状及发展对策,中国全科医学[J],2011,14(21):2424-2428.
[2]于保荣,宫习飞,中国乡村卫生管理体制模式探讨,中国卫生事业管理[J],2010,27(6):P364-365、390.
篇8
企业财务管理中的业财融合模式具有三大方面的特点。首先其全面改造企业的业务管理流程,加强对资金流、信息流及业务流的整合,在整合的基础上进行一体化处理,提高财务管理效率,操作更便捷。其次建立完善的ERP系统,作为大的管理系统,下设满足不同财务需求的小系统,尤其是会计信息系统,系统之间既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本质上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再次,在企业经济业务发生时,其可以从事详细业务及财务信息的有效采集,进一步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控制与管理,增强财务活动的合理性与有效性。
二、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实施关键点分析
1.确立明确的业财融合目标
目标是财务管理的指南针,在从分了解企业财务管理现状、会计审核情况、企业采购销售储运的全过程的基础上制定出适合企业发展的财务融合管理目标,一方面包括最终的系统实现功能,另一方面包括其所牵涉的经济与社会效益。目标的最终确定需要大量的实践与调查,深入企业中层管理人员及业务骨干,采集信息凭证,绘制业务流程图,使得目标符合企业的实际发展。
2.做好方案的可行性研究与分析
方案的执行离不开可行性分析,是在调研结果深入分析基础上的方案优化,通过对企业财务方案的可行性研究对企业中既存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行剖析,进一步明确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建设需求,确立书面性的解决方案。方案的可行性分析主要涉及企业业财融合现状分析、企业目标与实际间的差距分析、企业财务方案的实施分析等等。
3.选择正确的项目组成员
成员的选择是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模式实施的关键性因素,企业项目组必须对企业内部的各项财务活动与经济往来有着充分深刻的认识,熟悉辅助操作软件,合理高效开展工作。在企业发展中财务部门处于企业发展的核心地位,必须精心挑选并最终确立最合适的财务项目组成员,为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实施推广奠定基础。
4.精确核算业财融合项目费用
方案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企业要想赢得长远发展必然要精确核算业财融合项目费用,项目核算主要涉及项目资金,既有硬件设备所需要的资金也有软件投资所需要的支出,前阶段的业财融合项目资金因集中所以偏大,也不排除后期的维护与管理支出。企业要想实现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推广实施要从资金管理入手。
5.合理配置硬件、软件,优化财务系统
企业业财融合管理模式的实施基于业财融合的总体目标与实施方案。在此基础上积极做好硬件、软件等配置的选择,最大限度优化财务管理系统,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实现基础设施的更新与检修。
6.积极做好企业财务及业务流程的高效重组
企业发展离不开业务的开展,业务是企业发展的动力,新型的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要求实现企业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有效融合,必然涉及到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重组,在重组的基础上实现业财融合。重组的目的好包括改进经济业务流程,对企业经济业务流程进行深入优化,切实提高企业实际运行效率。因此在企业业财融合财务管理模式的建立中要做好财务流程与业务流程的重组。
三、企业实施业财融合的条件分析
当前,企业经营者多年的业务积累与新形势下网络与财务的应用建设是实现企业业财融合的有利条件,当前企业经营者已经建立起较为完善的业务与网络双重支撑体系,涉及到企业客户、企业产品、合作渠道、合作战略伙伴及市场营销、网络与实体销售、企业服务、企业运营与维护等多个方面,多个主体。新形势下电子商务与互联网业务的飞速发展,企业经营者积极投入新型的电子化渠道,综合多种电子服务手段,注重企业服务效率与服务质量的提升。积极致力于企业经营向电子商务的转变。与此同时,为了最大限度实现对市场投资建设、市场经营运行、网络运营与管理及相关的行政综合活动管理,实施涵盖了人力、财力及物资、工程成本预算及报账管理、财务会计等多项内容,多个方面的财务控制。企业经营者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延伸到各个子公司及对应的分支管理机构,加强对整个公司的一体化管理,借助流程的自动化与高标准化,一方面提升企业的运行效率,另一方面规避企业财务风险,为企业的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四、业财融合措施分析
1.注重异构数据库的建构及数据资源的共享、财务凭证自动生成
建立包含数据采集及财务凭证有效对接的数据交换系统,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市场开发管理、资金有效分析及企业项目开发等业务单据到财务核算凭证数据的自动生成与备份。首要的是做好业务数据的有效采集与整理,根据业务逻辑对财务凭证模板进行定义,借助凭证模板实现业务数据到财务凭证的自动转化,在传输方式的选择上选择中间库传输方式,具体实现步骤如下:一方面进行业务系统级财务系统单位的有效对接,将业务系统、分承包商及供应商作为主体对应对象,建立清晰独立的对照表,并通过集团公司机关、项目分部进行有效映射。另一方面是积极实现架构与会计实体的对接,对于业务系统中的标准单位数据传输到中间库,完成系统数据的提取,形成清晰的对照关系。最后一方面是积极做好个人往来的有效对接,借助财务系统的个人往来主体对应,建立对照表,借助集团公司机关及项目分部进行有效映射。
2.建立总收入与总成本的预计收入信息化模型
借助企业自身的丰富资源、充分挖掘竞争对手的相关资料信息及市场条件的对应分析,制定完善的战略控制成本及企业目标成本,将完善的标准提供给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帮助其统计分析项目分部完成的项目预计收入与实际支出成本,并基于此做好实施项目战略成本控制,做好通信工程新兴项目的全程风险分析及动态监控,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通信项目成本管理与控制的数学模型机对应数据处理系统,实现各个成本相关的系统数据的有效对接,借以实现业务施工项目的预计总收入、预计总成本自动生成及各项利润的经营分析。其中企业项目的预计总收入根据原合同清单及当季累计变更的业务数据进行自动生成,对于已发生的成本根据截止到当季各成本业务数据进行自动生成,其中预计发生剩余成本根据实际的总收入预计工作量进度管理模块进行累计计算出企业项目所剩余的工作量。在预计总收入及总成本的管理信息模型过程中,明确管理各模块的主线是主合同清单。
五、结语
篇9
比如前两年还是星星之火的绩效理念,今年几乎成为了所有地方财政都必然提出的工作重点。而财政的信息化,从一开始的金财工程,到后期的全平台式信息化系统,再到与“大财政”理念并驾齐驱的延伸性信息平台,财政部门在创新之路上越走越深入。
利绩效之火
2013年以来,财政绩效由一个概念逐渐成为了各地财政争相研究的热点问题,说是“火”一点也不夸张。其中又以江苏、广东等几大拥有强大财政研究团队的地区作为牵头人,形成了一种“南北皆谈绩效”的现状。
作为“广式绩效”代表的广东省惠州市财政局局长钱水生表示,该局着力于健全预算管理制度体系,推进预算管理向纵深发展,全面提升科学理财水平。出台《惠州市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实施方案》,规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工作,通过引入招投标和专家评审方式,实现财政资源高效配置,促进市级财政专项资金分配科学合理。出台《惠州市市直公益性项目基本建设贷款财政贴息方案》及《惠州市财政局市级政府性债务偿债准备金管理暂行办法》,加强财政贴息资金管理,有效防范政府债务风险。印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市级部门预算追加工作的通知》,明确财政预算追加范围和条件,规范预算追加审批程序,从严控制和审核预算追加,促进预算调整的规范化,进一步增强部门预算的执行力和约束力。
主动平台式
广东省汕头市财政局局长林毅荣表示,作为一个政府综合性平台,为党委、政府决策做好资金保障,确保落实到实处,是财政的“分内事”。稳健理财是财政工作基本要求,但面对汕头的实际情况,如果抱着“有多少钱办多少事”的观念,必然错失发展的机遇。如何解决这对矛盾?财政部门不再是“等米下锅”,而是主动谋划,破解资金难题。
篇10
关键词: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 问题 应用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重大转型时期,医院属于独立经营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下,医院经营理念和内部结构不断变化。立足于医院整体情况,医院财务管理质量直接影响了医院经济效益和对外形象。怎样使得医院在目前新形势下稳定、健康、快速地发展,采取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最有效的解决途径。因此,医院必须制定科学合理的财务管理具体方案,增强医院竞争实力,构建一个集成化程度高的财务管理系统,从而实现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充分发挥财务管理一体化的支撑作用。
一、医院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一)重做账,轻管理
传统医院财务管理过于注重“财务”,而忽视“管理”,强调时候会计核算作用,忽略事前预算导向与事中成本控制,过程监督不到位。预算执行仅仅停留于书面形式;核算成本不到位、不及时,医院运行成本日益增长。同时,预算管理同成本控制脱节,监督职能和管理职能并未充分发挥出来。
(二)视角单一,信息孤立
医院传统财务管理中,业务与财务互相独立,会计处理、预算管理、绩效管理、资产管理各环节数据并未进行统一整合,PACS、HIS等信息系统虽然广泛应用于医院运营中,然而各部门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出现“信息孤岛”的现象,信息不对称情况直接制约了医院的运行效率。
(三)只重规模效益,缺乏精细管理
随着医疗需求的日益增长,医院规模效率迅速增长,然而与之相配的精细化管理方式却比较少。当前,大部分医院的财务管理方式粗放,对物、财、人的管理并不符合“精细化”管理标准,再加上信息化水平有限,成为了医院提高运营管理水平的主要制约因素。
二、财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医院财务一体化的管理模式是指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同信息技术密切结合起来,提高医院业务与财务的总体管理质量,科学合理配置、运用、管理医院所有的有限资源,使得医院获得最大化运营效益,最终形成财务一体化管理体系。
现如今,纵观我国各大医院,很多医院均引进了会计核算管理系统,但是只有单一的业务才使用了这一系统,只提高了这一业务的工作效率及质量,其他医院管理业务依然处于传统管理模式中,因此因此无法适应迅速、杂乱、变化多端的市场竞争环境,更别说提高医院的管理能力及市场竞争力了。所以,医院必须建立全覆盖的信息系统,财务进行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效率,更提高经营效益。
三、财务一体化的运用
为了实现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本文作者指出,需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信息化建设与需求分析
首先,需要分析医院的管理基础是否协调稳定,例如工程流程是否通顺,相关规章制度是否合理,职工是否严格遵守相关规章制度。要是基础不稳定,便需要牢固管理的基础。其次,需要认真分析医院财务管理的缺陷,仔细查找问题,才能明白财务管理一体化需要解决怎样的问题。再次,需要按照工作程序优化、供应链管理等最新管理理念,将其列为医院财务管理流程的参照标准。最后,重点分析医院管理一体化出现的问题及风险。
(二)信息化实施与组织架构
各大医院领导的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将信息化建设列为医院建设的重点工作,为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运用奠定基础。医院领导层的大力支持是这一管理模式有效应用的前提条件。因此,在医院领导的指引下,在负责人的指导下,进一笔优化工作计划,对工作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了解。在工作计划开展过程中,需要需要医院最高层决策人员的授权,赋予这一工作计划开展的全部职工的调配权利,对医院各项事务流程和管理方式进行全面了解。此外,从医院有关部门中选择参与财务一体化管理的人员,这些工作人员必须满足以下几点要求:熟知该部门全部工作;具有较好的协调和交流能力;拥有改革与创新的勇气。
(三)利用效果评价优化管理模式
实施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后,必须对应用效果进行全面检验,认真总结分析经验教育。基于当前具体应用情况得知,以医疗管理实务为重点的财务一体化管理方式,具有集成信息、过程与功能的作用,使用同一建账、集中管理数据、同一设置科目、远程动态查账等手段,为医院实现一体化财务管理奠定基础,财务管理涉及了有关职能部门的具体工作,促使财务同医院相关业务相协调,获取动态化、实时化的管理信息,从而迎合了医院改革发展的管理需求。
随着医疗管理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财务管理在医院各个环节和各个领域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社会主义市场制度的建立与发展,使得医疗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对医院的影响较为深刻。因此,实现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已经成为医院管理的必然发展方向。本文重点分析了医院传统财务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正确的理论指导、足够的信息化技术支撑与医院领导层对该模式的重视程度是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关键点,只有建立与不断深化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使其在医院稳定、快速发展过程中发挥其优势,从而构建数字化、信息化医院财务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程明,宋雄,王冬,郑开源,徐卫国.多维会计理论视角下的公立医院财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医院,2015,05(01):410―412
- 上一篇:关于学生会的述职报告
- 下一篇:安全工作考核奖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