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标准化管理指导意见

篇1

一、流通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自2011年7月流通发展司成立以来,流通标准化工作围绕制定发展规划、加强立法建设、加快标准制修订等重点方面着力加以推进。

1.制定发展规划,理顺工作机制。2011年11月份商务部正式印发了《关于“十二五”时期商贸流通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时期流通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同时,为确保主要任务的顺利实现,我们努力理顺各方面工作关系,通过加强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工作协作,充分发挥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和标准化技术机构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公开、透明、高效、顺畅的流通标准化工作机制,为工作顺利推进创造良好条件。

2.加强立法建设,规范工作管理。我们制定完成了《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近期即将正式。这是商务部首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标准化工作进行规范的法律文件,对流通标准化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对确保流通标准化工作依法行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按照《办法》的相关规定和要求,我们将拟定相关工作制度,明确标准化工作流程,严把标准立项关,对标准项目的起草、审定和报批进行全程跟踪、监督与指导,有效保障标准化建设任务的有序、高效实施。

3.完善体系框架,明确工作重点。针对标准体系建设滞后、体系框架不系统、结构不平衡、内容不完善等问题,起草了《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着力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推进各行业标准化工作协调、系统、持续开展。通过建立完善标准体系,增强整个标准化工作的系统性,进一步明确了流通标准化工作的重点环节和项目,使标准制修订和宣传贯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适时查漏补缺,使工作内容更具针对性。

4.加快标准制定,确保工作质量。2011年我部组织完成行业标准项目332项,完成率达98%,占现有流通标准总量的41%,成为商务部成立以来标准制定最多最快的一年。2012年我们将继续加大力度做好标准制修订工作,近期第一批流通标准计划共242项也已下达,其中加大了基础类、管理类、服务类标准的比例,同时,就提高标准制修订工作科学化水平,确保标准文本质量提出了明确要求。

以上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国家标准委等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凝聚了包括商业联合会在内的相关协会、各个标委会和在座各位专家、广大企业的智慧、努力和辛劳。应当说,这些阶段成果为进一步推进流通标准化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我们应当充满信心,坚持不懈地推动标准化工作不断跃上新的水平。

二、2012年流通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

2012年商务部将按照“十二五”流通标准化建设指导意见的总体部署,以《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出台为契机,以流通标准体系框架为参照,以各行业标准化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为主要内容,着力抓好标准体系建设、《办法》贯彻落实、标准制修订、标准宣传贯彻等工作,确保各项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完善流通标准体系建设。我们将尽快下发《商务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流通标准体系建设的意见》,将其作为指导今后一个时期指导流通标准化工作的基础性文件。二是抓好《商务领域标准化管理办法》贯彻落实。按照《办法》的相关要求,进一步规范标准工作流程,建立规范的标准立项、起草、审查、审批、程序和公开透明、协力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切实将《办法》落到实处,推动标准化工作规范健康发展。三是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我们将依靠各方面努力,积极采取措施切实保证2012年标准项目质量和水平,组织专家组对标准的送审稿、报批稿进行审核,对不符合要求的标准及时提出修改、完善、补报意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标准制修订任务。四是切实做好标准宣传贯彻工作。宣传贯彻是流通标准化工作的重要一环,如果束之高阁,制定再多的标准也无实际意义。因此,应当更加扎实做好标准宣贯工作,充分发挥相关行业协会和标委会的作用,加大关键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宣传与贯彻。要适时启动标准化示范建设工程,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环节,选择部分行业开展标准化示范建设,引导各领域、行业提高标准应用水平,引导企业提高经营管理、产品质量以及从业人员资质水平,使标准的规范带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篇2

关键词:安全标准化植入企业管理体系措施

中图分类号: C29 文献标识码: A

前言:安全标准化体系建设是安全管理工作的基础,要搞好安全标准化建设,企业开展安全标准化建设,不仅是公司实现全员、全部门的安全管理活动,也是促进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高、促进企业生产安全再上新台阶的有效途径,是企业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从而提高企业是综合竞争力。

1.安全标准化概念

所谓的安全标准化,就是在企业组织管理机构制定一套科学安全生产责任机制,通过对企业生产管理程序内容制定相关操作要求和处理规定,按照我国政府和安全生产部门制定安全生产标准规范和法律体系,建立一套对生产管理潜在的安全隐患和风险预防控制和预警机制,从而使得企业生产活动的各项要素都处于安全生产、规范管理状态,从而使得企业能够实现生产管理的标准化和安全化的目的。由此可见,现代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高企业安全生产效益,有利于推动企业健康积极发展,对于一些危险程度较高的行业就更要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推广和应用。

2.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及现状

2.1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

第一,企业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最大程度避免公司生产管理出现各种安全事故,也是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的基础条件,尤其是对一些安全生产危险性较高,事故发生率也较高的行业领域。第二,企业加强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不仅迎合国家政府对安全生产管理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号召,同时也是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管理的核心机制。第三,落实好安全标准化管理符合国家对安全生产许可条件制度的必要手段,也是防范企业源头不安全因素发生的重要方法。第四,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能够促进公司长远健康发展,能够帮助企业顺应市场发展潮流,强化企业竞争优势和地位,使得企业能够在市场发展中处于战略高度。与此同时,也有助于国家全面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工程的早日完工,有助于国家安全生产监督部门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

2.2现代企业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政府和安全生产机关一直都在关注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进程和发展状况,通过对国内市场重要大型企业,如中石油宁夏分公司,重庆三峡油漆公司、电力公司等等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情况的研究发现,由于中国地区、文化差异和经济建设状况的不同,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的实施状况也参差不齐,有些地方完成质量良好,但是也有部分地方因为安全标准化管理费时、费力,同时也与公司内部安全管理系统出现不和谐现象,使得很多公司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检查和审核都是做面子工程,走个流程,普遍降低了审查力度和标准,这严重阻碍了我国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落实质量。此外,我国很多私营企业和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普遍缺乏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文化程度普遍偏低,因此对于企业深入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够透彻,也就导致大部分公司内部没有投入资金在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和设备的建设工程上,这也对企业推广安全标准化管理造成了妨碍。另外也有部分公司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理解狭隘,认为这项工程应当由企业安全生产管理部分负责,缺乏一定的配合,也影响了安全标准化管理系统效用的发挥。

3.加强现代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植入的有效措施

强化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效果,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落实程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3.1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认识

企业可以通过加强领导和管理员工对于国家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政策、法律规定和指导意见进行学习和研究,加强企业全体员工对于安全标准化管理概念和相关法律体系的认识,让企业了解政府部门和安全生产部门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态度和意见。然后企业也要加强对市场上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比较成功和顺利的公司企业实例进行学习,通过对一些安全标准化管理实施不良的企业进行对比,从而让企业员工切实了解安全标准化管理给企业带来的利益和好处,对企业员工自身安全带来的保障。经过种种宣传教育活动,能够有效提升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意识和标准化观念。

3.2制定企业安全工作管理机制,落实岗位内容和职责

提高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意识后,可以针对企业自身的管理机制,制定规范的安全工作管理机制,每个小组都要设立负责人,并在企业内部实施安全责任机制,结合政府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合理安排企业自身安全标准化管理岗位和内容,使得企业各项生产安全工作都能够层层递进,有步骤、有计划的完成日常管理工作。这种层次分明的安全管理机制和明晰的岗位内容和职责,有利于日常各种程序工作效率的加快,也有利于提高整个管理机制的有序性,也方便企业领导追究个人安全事故责任。

3.3建立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规定和操作要求等制度

企业在明确岗位机制和职责的基础上,也要规定其工作程序和操作要求。可以把企业中的安全工作目标分层细化到各个生产管理部门和小组,然后对每项工作内容再进行对应细化,并设置相应的考核审查机制和操作规章制度要求,要求每位员工都能明确掌握与自身岗位相关的各项操作规范和要求,要让员工自觉按照规定处理日常事务,设立一定的岗位安全生产管理绩效机制,实施定时抽查考核和优劣淘汰制,全面强化企业内部安全标准化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全面落实。

3.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学习和引进

企业同时也要学会创新发展,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一个不断改革、学习和创新的时代。企业在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也要如此,首先不断加强对先进公司和成功的安全标准化管理经验的学习和植入,不断根据企业内部安全管理机制和发展规模状况来调整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确保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职能的百分百发挥,使得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和企业发展壮大能够共同发展,和谐进步。其次,企业要总结以往安全事故,汇编成册,作为教材,对新老员工进行了系统的案例分析,警示大家从事故中吸取教训,不重蹈覆辙,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作为标准化的安全教育教材,规定今后对每一位新进员工都进行培训和警示学习,对老员工则进行周期性警示教育,从案例中吸取教训,从整改措施中提高防范意识,规范操作行为。最后企业也要加强对管理员工进行定时培训,更新其安全标准化管理知识结构和管理技能,促进企业全体员工积极自我学习和上进,使得企业安全标准化管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也有利于我国安全标准化管理建设工程的积极推进和实施。

4.结语

从我国企业长期发展以来,各个行业都有一定的安全事故发生,这对企业社会和个人都造成了极大的伤亡和经济损失,因此国家政府部门积极倡导现代市场企业体系加快安全标准化管理体系的植入过程,提高现代企业管理市场的规范性和健康性,对于企业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意义。企业实施安全标准化管理是本着人文精神和科学发展的原则来开展的,这是降低社会企业不安全因素,提高企业市场安全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社会民众生命安全的必要手段。这对于营造我国市场安全性、标准性和规范性的竞争氛围也有一定的好处和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宏,罗颖,唐虞夏.危险化学品企业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制整合体系研究[J].现代化工,2008(12).

篇3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是当前最贴近老百姓的服务组织,实现优质化服务就必须进行标准化的改革,确保在标准化的改革带动下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活动的开展能够为百姓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文化氛围,构建人力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突破常规人力资源与社保服务体系模式的局限。本文提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内标准化服务的概念,就具体的服务工作内容进行了探讨。

2标准化服务组织

标准化服务是指在标准化思想的指导下,服务企业或服务机构通过规范化的服务管理制度、统一的服务技术标准、服务工作岗位和预定目标的设计与培训,来使得受众更好地得到服务享受。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要实现标准化服务就要先构建具体的组织体系,从根本上实现落实政府部门人力资源保障工作的效果,从根本上解决各乡镇区域农民向政府反映社会保障实行的实施问题意见。具体做法:一是要明确标准化服务的内涵。一直以来我们宣扬的亲情化,其实在某种程度上害了中国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尤其是服标准化管理。每个人的服务标准化意识的真空,成为人力资源标准化服务实现的致命伤,要做到标准化,必须摒弃过度的亲情关心与人际关系处理问题的特殊性问题,要严格严重服务标准来执行项目服务任务。二是要将服务标准化的内容传递到服务末节。实现服务保障标准分体系为支撑,涵盖全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业务,贯通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服务终端。然后,明确各级政府组织部门的工作职责,例如: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工作重点应该是落实省级工作任务,同时对基础工作进行监督考评;区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规范化建设工作;街道或村级工作则需要及时反馈受众的建议,实现合理规划,落实具体工作任务。

3网络化服务建设

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中,进一步明确了中国政府“互联网+”发展的目标包括益民服务、便捷交通、普惠金融、协同制造等11项重点行动。这其中,互联网与公共服务的结合,成为“互联网+”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公共服务创新的重要平台和“抓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要构建网络化服务,以数据集中的网络化、信息共享功能为标准,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基层公共服务信息系统建设,让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全覆盖实现。通过实施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的平台网络的倾斜基层处理,能够优先保证进行基础设施的公共服务、软件开发、网络建设投资等工作,拓宽业务范围,强化网点建设,着力推行智慧服务、自助服务;加强协调指导,做到规范化、实效化、常态化。这样一来,让广大群众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就变为可能。具体的做法要立足有效履职,需要认真思考“互联网+政务”的服务对象、群体特征、个性化需求、提供服务的途径和手段等方面的特点,通过服务创新,它拓宽了已有服务的触达渠道,创新了诸多紧贴民生需求的便民服务,实现了与用户的快速连接。同时,找到其自身的内在属性和主要特征,简政放权,将办事大厅搬上网的交通公共服务平台,简化办事手续,取消业务申请等纸质材料,推行网上网下综合服务,从而为公众提供便捷、优质、高效的服务。

4标准化因地制宜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工作要实现标准化改革也要考虑到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实现因地制宜的改革转化。一是注重实际,不搞“一刀切”。由市政府通过“带市通办”到“通”。各地因地制宜,按照“先急先解决,突出重点”的标准互工作原则,一步一步地率先解决具有最广泛的群众最关心的就业、社会保险、公共服务等工作,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公共服务事项;最后实现所有业务数据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二是注重部门联动,上下互动。每季度深入各镇组织召开服务群众工作分析现场会,汇总人力资源政府部门、民政办、社保站、合管办、村建办、劳动扶持组织、综治办、司法所等职能部门意见,查看限时办结、全程、服务承诺制度等执行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促进县、镇、村、组的信息沟通。三是基层反馈,及时收集。建立网络与等意见反馈渠道,重视对不标准服务内容的认真倾听,详细记录,对大家反映的问题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要求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的基层服务人员加强与群众的联系,对基层群众遇到的困难进行研究,反映人民群众呼声。四是注重鼓励创新,全面培训。鼓励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资源、技术和人才优势同步,促进就业、社会保险、人事、收入分配、劳动关系等业务的先期工作积累,然后这些积累的优质化经验可以通过省级的审核监督,然后向各个地区推广。

5结语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内标准化服务工作应该是具有较强的服务效果的,能够借助网络开展工作,搭建起行政与组织平台,重新定位服务领域之中的职能,因地制宜地灵活运用自身权利服务群众,最终实现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服务工作的优势创新。

作者:张羽 单位:盐城市亭湖区考试培训中心

参考文献

篇4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工商行政管理系统竞争执法与经济检查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整合执法资源,规范执法行为,提高执法效能,更好地发挥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在维护市场秩序、服务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积极作用。现就整合执法资源,提升办案效能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以全面履行市场执法监管职能为核心,以有效解决执法力量分散、执法成本较大、执法效率较低等问题为突破口,按照职责明确、分工合理、统一高效的原则,明确执法机构职责,合理配置执法力量,健全完善执法工作机制,使全系统执法理念进一步更新,执法程序进一步规范,执法机制进一步科学,执法风险进一步降低,执法效能进一步提升,建立起以基层工商分局监管为基础,以公平交易、经检条线为主体的执法办案模式,形成分工有序、合作有力执法办案新格局。

二、合理整合资源

1、调整执法体制。实行经济监督检查大队下辖中队的执法办案管理体制,分别设立东关、北关、头灶、富安、安丰经济监督检查中队。东关经济监督检查中队责任区为东关分局辖区,北关经济监督检查中队责任区为北关分局、五烈分局辖区,头灶经济监督检查中队责任区为头灶分局、三仓分局辖区,富安经济监督检查中队责任区为富安分局、唐洋分局、新街分局辖区,安丰经济监督检查中队责任区为安丰分局、时堰分局辖区。

2、明确执法职责。按照“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要求,基层工商分局依授权,以自己的名义查处个体工商户违反《城乡个体工商户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行为、集市贸易中的经营者违反集市贸易管理法规的行为(除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停业、暂扣营业执照);依委托以委托机关的名义,对市场主体的违法行为,实施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0000元以下、罚款20000元以下的行政处罚,查处取缔无照经营行为。机关监督管理科、市场合同监督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依据职能查处简易程序案件,协助经济监督检查大队查处涉及本业务科室专业的案件,不再办理一般程序案件。经济监督检查大队及其所属中队负责查处基层工商分局以自己名义实施行政处罚案件和机关相关职能机构查处的简易程序案件以外的其他案件。

3、配强执法力量。调整充实经济监督检查大队力量,确保专业执法机构满编足员。推行基层分局“登记受理于一身,监管执法于一体,重大案件归经检”的运行模式,基层分局监管执法组的人员不得低于分局人员70%。

4、统筹执法管理。公平交易监督科负责全局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协调,根据市场执法监管的时段、季节特点,提出年度执法办案工作指导意见,结合各类监管信息的筛选,适时提出执法监管办案的工作重点。负责备案的案件线索、机关相关职能机构和基层分局移交超出本机构执法职责的案件,通过标准化管理内部流转系统进行分流、交办、督办。负责专项执法行动的组织、实施、督查。

三、健全执法机制

1、建立案源线索管理机制。机关各科室、经济监督检查大队及其所属中队、12315投诉举报中心和基层分局所有依法获得的案源线索须在三个工作日内录入到标准化管理内部流转系统。基层分局、经济监督检查大队(监督管理科、市场合同监督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对自己登记的案源线索以及公平交易监督科转交的案源线索,在十五个工作日内查清线索内容,并通过标准化管理内部流转系统向公平交易监督科反馈;属于职责范围的依法处理,超出职责范围或者依法不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连同案源线索检查情况转交公平交易监督科。公平交易监督科通过标准化管理内部流转系统实时筛查,对机关综合科室以及12315投诉举报中心录入的案源线索;对基层分局、经济监督检查大队(监督管理科、市场合同监督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未在规定时间内依法处理并反馈的案源线索或者超出职责的案源线索进行梳理归类,在五个工作日内办理转交(督办)手续,并实施评价考核。凡不及时录入案源线索丧失查处机会,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局纪检监察部门追究相关人员的纪律责任。

2、建立内外联动执法机制。基层分局推行网格联动监管执法,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统筹网格间的执法力量,实行执法人员与监管人员A、B角配备,落实执法办案责任,形成执法办案合力。推行经济监督检查中队与责任区内基层分局联动执法,基层分局在经济监督检查中队依法查处本辖区违法案件时,要指定专人配合;经济监督检查中队对责任区内基层分局在查处职责范围案件时,可根据案情派员指导;基层分局在调查过程中发现超出职责范围的案件,要连同案件调查资料一并移交相关经济监督检查中队;经济监督检查中队在案件查处结案后,即时反馈相关分局实施监管。推行经济监督检查大队统一指挥,中队联动执法,根据执法办案工作需要,适时调度执法力量,统筹执法资源。推行外部联动执法。推进由封闭式执法向开放执法转变,建立与纪委、检察院、公安、质监、药监等相关部门的信息共享平台、定期通报和联席会议制度。

3、建立执法效能考评机制。实行“捆绑式”考核,基层分局报送的案源线索的数量质量与相关经济监督检查中队执法绩效捆绑考核;监督管理科、市场合同监督管理科、消费者权益保护科、登记注册科、12315投诉举报中心报送的案源线索的数量质量与经济监督检查大队执法绩效捆绑考核。同时,要健全完善案件质量评价机制,细化评价内容,清晰评价标准,加大考核频次,促进执法办案效能的提升。

四、强化组织领导

1、加强组织领导。整合执法资源,提升办案效能是当前拓展执法空间,规范执法行为的重要举措,市局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资源整合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篇5

为推动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我国相继于2010年7月《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2011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化“安全生产年”活动的通知》,要求全面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2011年5月,国务院安委会在《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别提出:“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实现达标,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实现达标”。

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2012年,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1号文件《关于全面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通知》,全面部署和指导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中海石油气电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气电集团”)也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工作列入议事日程。

“摸着石头过河”是安全生产标准化推进之初普遍存在的情况,作为一家拥有跨国合作项目的国有企业,气电集团很早就引进了体系化安全管理模式――QHSE管理体系,所以气电集团不仅要思考如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运用于实践,更重要的是理顺二者的关系,将安全生产标准化中企业达标、专业达标和岗位达标的具体要求与QHSE管理体系的要素融合发展,提升QHSE管理水平。

黄虎龙作为气电集团主管安全的副总经理,首先明确了一点:不管是哪个体系,其核心都是绝不以牺牲精神文明为代价,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不以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这与气电集团的安全管理核心始终一致。

“体系化管理是气电集团QHSE管理的原则和基石,但随着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内控体系的出现,与QHSE管理体系的要求有所分散和交叉,迫切需要全面梳理、统一整合,探索QHSE管理一体化体系。如果各板块的QHSE管理一体化体系建立统一标准和规范,可以使气电集团所属各单位QHSE管理水平提升到同一起跑线上。”黄虎龙表示,收到国家和总公司的文件后,气电集团经过研究,结合集团下属的百余家注册公司业务新、发展快,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所属各单位大多为合营公司,QHSE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管理现状,认为集团应以安全生产标准化为契机,细致梳理和改正QHSE管理漏洞和缺陷,开展彻底的隐患排查和治理工作,全面提升QHSE管理水平。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实现QHSE管理标准化,即:制度标准化、设备管理标准化和人员操作标准化,从而实现气电集团整体QHSE管理水平的提升。另外,借助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进一步加强气电集团各行业内各单位的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将气电集团对所属各单位的QHSE管理要求落到实处。

对于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及QHSE管理体系的认识,黄虎龙结合2012年的具体工作说:“安全生产标准化和QHSE管理体系就像是一个魔方的不同侧面,无论如何旋转,从哪个角度切入,其核心都是安全生产中的零伤亡、零污染、零事故。国家出台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的出发点,依旧是堵住安全生产中的三道闸门――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安全管理缺陷。企业只要能将三道闸门上的漏洞都补上,就会预先防范事故发生。具体应用到实际,也就是通过企业内部制度规章的建立施行,完成企业达标;通过提升设备设施的管理、设计、工艺流程等方面的安全性,保证设备运行阶段的安全状态,配合后期的检查、维修完成企业自身的专业达标;通过加强对人的操作规范、安全培训等,逐步规范人的安全行为,最终达到岗位达标,提升人的安全行为。”

篇6

一、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相对滞后

施工现场标准化建设主要包括施工质量和安全两项重要内容,但目前的现状是前者的建设严重滞后而后者的建设情况相对较好。因此有必要对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此为借鉴,促进质量标准化的建设。

1.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发展的原因

近此年来,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取得较快发展,主要有以下原因:(1)住建部于2014年出台了《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暂行办法》。同时,一些省、市甚至县一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近年也都相应地开展了各级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组织观摩、评选及表彰等活动。中国建筑业协会则开展了“建筑工程施工工地安全文明标准化诚信评价”的活动,其中在全国范围内的“AAA级安全文明标准化工地”评选活动就是其中一项重要的内容。(2)面对近年建筑安全施工的严峻形势,对事故的处罚力度及赔偿额度明显加大,促使各施工企业对安全工作进行主动控制。(3)现场的安全文明标准化是展示施工企业形象的窗口,施工企业也愿意投入相应的精力进行建设。(4)工程造价中的“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单独列出,并根据工地实际建设情况支付,是开展此项工作的经济措施和保障。由此,相关部门积极对安全标准化工作进行引导,在全行业内对施工安全形成高压态势,实施费用上的有力保障,多种正能量因素相互促进,形成了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建设的良好氛围。

2.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现状

(1)质量标准化建设氛围没有形成与安全标准化工作相比,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则明显滞后,甚至很多地区及施工企业还是空白。原建设部于2005年出台了《关于开展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意见》,但从多年实施情况来看,包括一些地区的“质量安全标准化工地”评选,都是以安全标准化工作为主。一些地区的建筑管理部门虽然每年也提出开展现场质量安全标准化建设,但对质量标准化的概念及内容不清晰,往往与诸如样板间的制作、工程质量问题的专项治理等工作相混同。有些则与已开展多年并具有一定成熟经验和做法的安全标准化工地的创建混杂在一起实施,质量标准化工作所占比例较小,或只是顺带开展。因没有在行业内普遍开展的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目前各地能看到和了解到的,多是一些管理相对规范的大型建筑施工企业所施工并在一些规模较大工程上建立的质量标准化工地“样板”。这些建立在“工程规模大且造价高、质量目标高、施工企业资质高、有些甚至是重点工程”之上的质量标准化样板工程,一方面需要组织、管理等多方面因素作为保障,故而对广大中小型施工企业而言,很难复制或普及;另一方面,有些施工企业的质量标准化“样板”工程只是在一些各方条件都较好的项目上实行,不能保持在所有在施项目上的均衡及一致性。(2)质量标准化建设内容不全面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的管理应包括组织机构及职责;人、机、材料的管理;合同管理;分包管理;施工质量的控制、检查及验收;质量管理的自查、评价及改进等多个方面。而一些施工现场建立的所谓质量标准化,只是做了其中一些方面或小范围的工作。有些把重点放在样板(实物、图片、工程等样板)的制作和搭建上,有些则是在主体结束后为了某种需要而“赶制”样板,这都称不上严格意义上的、全面的质量标准化。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不应只满足于一些样板的制作而应该是有内涵的,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及各分部分项工程,是全面、系统、过程控制的体现。在通常意义上影响施工质量的“人、机、料、法、环”等多个因素上都要实行质量标准化管理。尤其是对工程结构实体上大量的隐蔽工程,如钢筋、混凝土等众多事关结构安全的分项工程,更应以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方式控制其质量,同时在具有可追溯性的记录资料上也要体现出实行过标准化质量管理的痕迹,这是至关重要的,但也是具体开展此项工作中所缺少的。通过分析认为,建筑行业还没有将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工作真正重视起来,缺乏创建质量标准化的氛围,很多施工企业也缺少创建的动力或能力;一些已开展这项工作的地区尚处于探索阶段、存在具体建设内容不全面的问题。

二、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进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1.建筑市场不规范

建筑市场不规范是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开展缓慢的直接原因。多年来建筑业形成的混乱状况如违法分包、转包挂靠、低价中标等现象非常普遍,加之建筑劳务人员从业素质不高、项目管理人员不到位、工程质量诚信行为严重缺失,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很难开展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

2.施工企业管理能力及质量意识差

主要表现在:(1)很多总承包施工企业施工能力不足,所承揽工程大多由一些外施队甚至转包及挂靠的个人在施工,质量标准化建设无法从源头抓起。(2)一些施工企业长期以来在传统的思维模式下忽视了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大多项目负责人也都是技术类专业人员,缺少对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的组织能力和管理经验。另外,一些工程上实行的是项目经理承包制而不是项目经理负责制,即以包代管,难以调动项目负责人对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3)施工企业大多都进行了相关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但真正执行的不多,即认证与执行相脱节,质量认证工作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4)一些施工企业单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淡漠了以质量求生存的发展理念,大多都没有制定相应的企业技术标准,实行的仍是粗放式的管理而不是精细化的管理与施工。

3.重技术轻管理的影响至深

从一定程度上看,技术或技术标准决定着质量标准及水平,但各项技术的应用若没有有效的管理去组织实施则难以真正实现,而重技术轻管理的现状在建筑行业一直存在,这对施工现场质量标准化管理甚至工程质量的整体提升都有着不利影响。近年来,建筑行业较多关注的是BIM技术的应用研究、工法的创新及申报、QC(质量管理)小组的建设与评比、“四新技术”及建筑业10项新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各级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以及质量通病问题的防治等,却对施工现场的质量标准化建设工作缺少重视和研究。以上多项工作主要从技术的角度或以事后研判的方式进行,有些是局部性的研究或关注的是一个具体“点”的突破,有些新技术或工艺则是针对特定工程而研发应用,有些工程质量奖项的评选更多关注的是结果而非过程。这些技术工作不都是置于标准化的管理平台上去实现,同时也会增加实现的难度及成本。施工企业缺少系统全面的质量标准化管理(而非技术)理论及观念,则很难将施工质量提升到应有的水平。

4.缺少相应的引导及激励机制

通过前文分析可以看出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行业协会在安全标准化工作中发挥的倡导、激励、促进作用,这也正是开展现场质量标准化建设所缺少的。建筑行业虽然也开展一些与工程质量有关的奖评等激励性工作,但与施工现场是否建立了质量标准化管理没有直接挂钩。缺少引导、激励等机制,整个行业未形成相应的氛围,很多施工企业也缺少相应的动力。

三、结语

篇7

近年来,通过标准化战略的有序推进和落实,重庆标准化工作成果显著,先后争创国家标准创新贡献奖12项,重庆市产品标准奖94项,引导重点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1506个,制修订国际标准7项、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742项,制定地方标准343项,累计创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105个,初步形成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标准体系框架,增强“重庆标准”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服务了城乡统筹发展和“五个重庆”建设,助推和引领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1. 质检总局:要把标准化工作看得更重、抓得更紧

2011年2月24日,全国标准化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强调,要把标准化工作看得更重、抓得更紧。标准化工作要把握大局,创新发展。要把握国际发展大局,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维护好我国产业利益和安全,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拓展产业对外发展空间,提升影响力和话语权。要把握国内发展大局,坚持把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攻方向,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支撑,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标准化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标准化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坚持把改革开放作为标准化工作的强大动力。

国家标准委主任纪正昆强调,要建立健全多元化共同参与,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相结合,军民标准化融合,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地方标准化工作的协调指导和探索培育联盟标准等“六项工作机制”。要着力抓好法制和制度建设,抓好《标准化法》配套制度建设、技术委员会管理、科研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标准实施信息反馈和维护更新、风险研判和防范应对等“五项管理措施”的落实,强化标准化工作法治管理、科学管理和风险管理。2011年要从农业标准强基础、工业标准上水平、服务标准拓领域、安全标准保民生、国际标准谋突破、标准化管理强能力等六个方面扎实工作。

2. 工信部:提升标准化支撑作用,今年将组织制定3000项标准

2011年5月9日,工信部网站正式了2011年标准化重点工作文件,提出今年将围绕技术改造、自主创新、节能减排、淘汰落后、质量品牌、两化深度融合、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工作,组织制定标准3000项,发挥标准的引导和规范作用,满足产业发展的需求。文件明确将IPv6、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物联网、TD-LTE、无线局域网、三网融合、移动支付、智能终端、互联互通、网络信息安全、信息无障碍、互联网数据中心等列为通信行业标准重点领域。

2011年我国电子行业标准重点领域包括:高性能计算机、RFID、卫星导航、数字家庭、3D电视、面向三网融合的视听终端、家电售后维修服务、太阳能光伏、动力电池、半导体照明、电子设备安全与电磁兼容、平板显示、电子新材料、新型电子元件、汽车电子、医疗电子、电子文件管理装备、云计算、物联网、信息技术服务、SOA、基础软件、中文办公软件格式、版式文档、游戏游艺机、电子文件存储与交换格式等。

该文件提出,将大力推动标准与技术创新、知识产权的良性互动。加强标准化工作与科技重大专项、产业技术研发等工作的衔接,支持具有创新成果的企业联合开展标准制定,积极推动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上升为技术标准,促进自主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推广,推动行业技术进步。加大产业急需标准制定力度。

篇8

关键词:实验室;安全;标准化;管理

学校化工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化工操作技能和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而化工实验室的安全操作问题一直都是人们重点关注和亟待解决的。近年来学校的化工实验室的实验项目,生产性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招生人数的增多,实验室建设及投入经费的逐年增加,实验室的实验设备、实验材料等在不断地推陈出新,化工实验项目也要求尽可能模仿企业实际生产情况,相对于之前的粗放式实验室管理方法越来越受到挑战,寻求一种新的方法进行化工实验室管理,对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提高化工实验室使用效率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1-3]企业按政府的政策来实行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制度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企业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安全生产环境,提高了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企业职工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4]因此,本文基于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的12个模块要求,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

1实验室安全目标管理

首先需要制定一系列实验室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有了科学、规范、健全的安全目标管理制度是化工实验室高效、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接着必须制定一整套在校内可行的、严格的安全目标管理办法,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才能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化工实验室管理部门和专业教师根据实验项目安全操作规程、管理方面的评价结果、实验项目生产化成果、生产标准化评价系统的分值,改进实验项目在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安全隐患和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制定实验安全生产的目标和过程管理,征求学校实验室管理部门意见后由学校领导批准实行。

2实验室组织机构与职责

严格规范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配备,全面落实开展各个实验生产项目的责任主体,配合学校各部门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的具体要求,划分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制度的适用范围,建立实验室的组织机构和各人员职责,并悬挂在实验室醒目的位置上。学校的主要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主要领导责任人,协助第一责任人具体负责实验室安全工作,对实验室安全工作负有支持、指导检查和监督作用;实训中心责任人及实验室安全管理员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开展实验生产项目的专任教师负有安全生产操作的指导责任。

3实验室安全生产投入

化工实验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生产法》和《危险化学品管理条例》中的各项规定,结合学校化工实验室建设的实际情况,每年提取一笔经费作为实验室的安全费用,这项费用主要是在改进和完善实验室安全生产环境的。实验室根据学校的制度按要求支出,在教学成本中列支。并且安全生产费用优先用于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实验生产项目的整改措施方面。实验室管理人员应建立实验室在安全方面投入费用的台账,具体有支出收入计划、数额大小、使用规范、变更计划项目等明细。

4实验室的安全教育培训

为了达到开展化工实验生产时的安全标准化要求和提高安全生产标准化意识,学校有义务、有责任组织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主要包括实验室管理人员安全教育培训,教工与学生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教育和考核,教学课堂上的安全生产教育,现场教育,事故案例教育等内容。实训中心负责编制各类教育培训计划,并负责实施,学校提供资源条件,协助做好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5实验室设备设施管理

为了加强实验室设备设施的管理,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制定实验设备设施的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标准化的管理模式,加强各组设备监控,确保在安全、稳定的情况下生产运行。(1)实验设备“一台一档”,从购进到报废都有详细记录,包括各设备参数、安全检查、运行、维修等。(2)实验设备需专人管理,并在旁边悬挂实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能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安全生产操作。(3)实验设备需及时做好日常维护、保养工作并做好记录,保障在开展生产实验时正常、安全运行。(4)实验设备运行与维护坚持“设备专人负责,共同管理”的原则,保证人员设备安全。假如设备管理人员调离,立即配备新人。

6实验安全操作管理

为了确保实验操作现场安全,实验室必须悬挂实验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操作制度;[5]各化工实验室场地和设备旁要有明显的安全标语、安全警示牌;消防设施做到定期检查、更新。根据标准化的要求需做到以下规定:(1)化工实验设备的操作规程需设置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实验操作人员观看;安全标语和安全警示牌在危险设施、设备和场地旁设置。(2)化工实验室的安全警示牌和标志由实训中心统一管理,无特殊情况和审批,不允许移除。(3)化工实验室应定期进行实验室场所的检查,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悬挂的制度、规程、安全警示标牌等进行确认是否完好无缺。(4)化工实验安全生产操作时,需在教师和实验管理人员的指导下操作,并做好实验数据记录和设备运行记录。

7实验室隐患排查和治理

为了加强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操作,营造一个安全、文明、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保护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必须消除化工实验生产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根据安全标准化的要求对实验室制定隐患排查和治理制度。实训中心对安全隐患排查做好整年度的计划,根据年度安全目标、岗位职责、安全投入、设施设备、安全教育等做好相对应的表格。明确各人员的检查职责,做到应检尽检。从不同检查周期的角度做好日常排查、定期排查、不定期排查等。所有记录归档保存,完善制度所规定的安全隐患排查。化工实验室安全隐患需进行闭环管理。从发现安全隐患到整改排除,动态跟踪、复查监控,整个过程有始有终,实现闭环管理。

8实验室重大危险源管理

化工实验室经常会使用种类繁多的化学药品、易燃易爆物品和剧毒物品;有的实验项目需要在高温高压下操作或者高电压、高转速等特殊条件下进行。所以加强对化工实验室危险化学品、特种设备等重大危险源的规范管理,对重大危险源的采购、出入库、使用等环节进行全过程管控,建立使用台账是非常有必要的。在实验室显著位置进行风险告知,应包含危险源类别、防护措施、应急预案、安全责任人和有效的应急联系电话等,在实验室的相关部位应有安全警示与安全标识。对化工实验室的重大危险源进行监控,可以提高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加强对危险源的控制力和识别力,可以有效地防止重大或者特大事故的发生,消除安全隐患,保证了社会和学校的稳定,使教师和学生能在非常安全的环境下工作生活。

9实验管理人员的职业健康

职业卫生工作是企业安全、健康、环境(HSE)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认真贯彻执行《职业病防治法》,学校必须制定实验安全生产时的职业健康规章制度,防止教师和学生在实验安全生产方面受到伤害,消除职业病,保证职业健康。化工实验室管理人员也应定期地进行职业卫生健康教育和培训,使得实验室管理人员非常清楚明白该职业的一些危险和不安全之处,能熟知一些危害的防治方法和注意事项,杜绝或减少职业性危害。学校按规定向实验室管理人员提供符合防治职业病的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并监督、教育教师和学生按照使用规范穿戴。积极采用新工艺,选用新设备,改善教学条件,实行清洁化实验生产。

10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

为了能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目标,必须要有化工实验室应急救援管理办法,这样能大大提升应对事故救援的能力,统筹事故救援方案,平时还能加强学生和教师的安全培训和应急救援演练,有效的排除化工实验室的危害,保障实验教学的正常开展,保证学生和教师的人身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减少财产的损失。所以制定化工实验室的应急救援方案是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必要环节。

11化工实验室的事故报告、调查和处理

实验室发生的大小安全事故,处理结束后都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台账。安全事故台账应包含事故发生的时间、事故的类别、伤亡人数、损失大小、事故经过、救援过程、事故教训、等内容。实验室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和安全应急救援方案。积极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化或者二次事故的发生。现场人员立即撤离并及时上报学校相关领导责任人,不欺上瞒下,拉好现场警戒线防止事故的蔓延。对事故懈怠的相关责任人将追究其相应的责任[6-7]对防止或抢救事故有功的单位和个人,对排除事故隐患有重大贡献的人员,对实验室安全管理和安全生产操作方面有表现优秀的人员,学校需根据具体情况在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制度下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12实验室安全持续改进

为验证化工实验室的各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的实际应用性、合理性和可持续性,确保化工实验室安全目标制定的可行性,进行年终实验室安全管理会议。会议需提出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内容的纠正、预防、持续改进措施实施情况,学校和实训中心需对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管理方面做好各个项目的评分工作,发现问题,查找原因,并能持续改进,使得化工实验室的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管理工作不断完善。

13结语

学校化工实验室安全管理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大课题,我们需要不断深入了解、学习并持续改进。从学校开始建立并实施化工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模式以来,很大程度上加强了化工实验室实验项目的安全生产基础条件,改善了开展生产实验的环境,完善了化工实验室的管理制度,提高了教师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保障广大学生和教师的生命财产安全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也进一步推动了学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129.

[2]阮慧,项晓慧,李五一.美国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给我们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10):4-7.

[3]何泳.高校实验室安全生产标准化研究[J].实验室技术与管理,2015,32(11):241-243.

[4]国务院.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安委[2011]4号[Z].2011.

[5]GB21746-2008.教学仪器设备安全要求总则[S].

[6]武晓峰.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8):81-84.

篇9

自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关于深入开展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工矿商贸和交通运输行业(领域)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目标和任务已明确,即煤矿要在2011年底前,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企业要在2012年底前,非煤矿山和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上企业要在2013年底前,冶金、机械等工贸行业(领域)规模以下企业要在2015年前实现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达标。

经过1年多的推进,各省在推动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特别是针对标准化建设中的标准制定、评审人员和机构资质、评审收费等难点问题,实施了有效的对策和措施。在2012年5月国家安监总局组织召开的工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座谈会上,来自湖北、湖南、广东等省的代表交流了标准化建设的经验和做法。

创建工作前提 完善标准

开创地方法规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立法的先河

广州市作为全国安全生产标准化示范城市,近年来对标准化建设做出了有益的尝试。

广东省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梁醒虾介绍说,广州市政府在2011年颁发了《广州市安全生产管理规定(试行)》,内容包括规定市、区、县级市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应当规范行业或者管辖领域的安全生产行为,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将标准化工作与行政许可相结合,要求许可单位必须达到标准化。广州市还主动创新地方标准,填补行业安全生产标准空白。在2010-2011年间,广州市制订了《广州市工业企业标准化评定办法》《商贸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规范》《空调器安装盒维修高处作业安全规范》等地方标准,解决了本行业企业在开展达标过程中无标准可依的问题。

分行业地域制定系列标准规范

湖南省安全生产监管局副局长李大剑介绍说,湖南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中注重抓评审标准完善,目前已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评审标准体系。结合湖南省中小企业众多的实际,省安监局分行业和地域组织研究制定了相关行业领域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政策和评审标准,出台了《湖南省加油站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试行)》和《湖南省金属粉末生产企业安全标准化评审标准》,即将推出《湖南省室内装饰装修安全质量标准化评审标准》和《湖南省小微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评审规范》,此外,油漆、涂料、氯酸盐、陶瓷、五氧化二钒和电石、硫酸、农药生产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细则和评审标准正在研究制定中,这些评审标准规范为湖南省中小型企业的标准化创建提供了合规、适宜、具可操作性的评审依据。

评审工作收费 服务为主

不收取企业评审费用

湖南省湘潭县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章建新介绍说, 2011年被评为全省安全生产先进单位的湘潭县,在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针对建设中的瓶颈即收费问题,采取成立县职业安全协会,聘请6名具有评审资质的专家组成专家组队达标申报企业进行指导、服务、评审,不收取企业评审费用,克服了中介机构收取高额评审费用、企业不愿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瓶颈,提高了工贸企业的创建积极性。

广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梁醒虾也介绍了广州市在收费上的做法。为了减轻企业负担,广州市对小型企业以专家组考评的方式进行达标评审,专家费用由政府支付,深受企业欢迎。近两年,各区县级市政府投入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经费超过600万元。

实行达标企业工伤费率下浮

广西柳州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副局长汪道应介绍说,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柳州市出台了《柳州市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暂行办法》,规定除支缴率指标外,凡达到安全标准化(含绩效、信用程度评估)相应等级的企业予以下调工伤保险费率,最低可下浮到基准费率的50%,最高上浮至基准费率的150%。如柳钢集团公司获得国家冶金一级标准化企业称号,近年就少缴近千万元工伤保险费,此外,柳州市还将安全标准化建设与各类评优评先、社会信用等级结合起来,如2009年全市两批179家申报诚信企业的中小企业,在安全生产审查中有13家未获得通过,直接影响了其在银行的信用。

奖励鼓励达标企业

为了提高企业参加标准化创建的积极性,珠海市安全生产监管局加大经费投入,建立了奖励激励制度。全市各级政府在财政上给予大力支持,对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的企业给予适当奖励,调动了企业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积极性。如珠海市高新区明确在财政预算中对创建国家一级安全生产标准化企业奖励4万元,省二级的奖励2万元,市三级的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

评审过程重点 现场指导

分派指导员、技术人员和专家到企业现场指导

湖南省湘潭县安全生产监管局局长章建新还介绍说,湘潭县境内高危行业点多面广,门类齐全,危险性大。对于参加标准化建设企业,湘潭县安全生产监管局注重加强现场指导,从2012年5月份起,按规模以上工贸企业总数的40%按月分配达标评审的企业名单,分行业由各主管部门组织已培训好的指导员、技术人员和专家到企业进行现场指导,对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安全设施“三同时”执行情况、生产现场安全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和事故控制管理等主体责任落实情况进行预先评估,帮企业查漏补缺,有针对性进行改进,以提高创建效率。

篇10

关键词:标准化建设;供电所;“2+3”模式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35-0153-02

1 概述

为进一步提升供电所管理水平,将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落到实处,国网M供电公司根据国网省电力公司《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的标准和规范,在基层供电所展开了一系列标准化建设落地的工作。T供电所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形成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其标准化落地的“2+3”模式――以文化为引领,以制度为保障,从人、事、物3个层面进行规范,成为基层供电所管理中的特色亮点。

图1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落地的“2+3”模式示意图

2 文化建设――争创“群众满意基层站所”

2.1 建设“文化长廊”,传播国网文化

作为“标准化示范供电所”,T供电所充分发挥标杆示范的作用,以国家电网公司“文化管心”的理念为指导,通过文化长廊的建设,对国家电网的核心精神和价值理念进行显性化地展示,以图文结合的形式介绍供电所的所容所貌、成果荣誉、管理方针、员工风采等特色亮点,从而提升供电所形象,传播企业文化,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让员工“快乐工作,和谐生活”,潜移默化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2 落实民主管理,打造“职工之家”

T供电所以国网省电力公司《争创星级班组通用标准》为基础,通过职工大会、员工恳谈会、“一对一”座谈等方式进行民主交流,加强一线员工与管理层的联系和沟通,帮助员工解决困难,形成“团结一致,互帮互助”的文化风气;同时供电所致力打造一个温馨的“职工之家”,开展“读书日”、茶话会、讨论沙龙等活动,促进员工的集体荣誉感和归属感,营造和谐氛围。

3 制度保障――严格执行制度规范

3.1 健全管理机制,推行精益管理

国网M电力公司编制《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的日常工作提出了规范性的要求:建立优质服务常态机制、落实员工岗位轮训常态机制、健全行风监督及信息反馈机制等。T供电所以《标准化供电所考核标准》为基础,从“人、事、物”3个层面进行精益化管理,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的标准,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细则,将标准和规范落到实处。

3.2 梳理制度规范,编制落地手册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指导手册》从基础设施、基础管理、专业管理、客户服务等九大模块提出标准和规范,为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指明了方向。T供电所对相关的制度规范进行详细地梳理,结合工作实际情况,总结提炼出标准化落地的“典型经验”,并形成可操作性强的适用手册,对供电所标准化建设提供具体做法,从而实现“示范推广”的效应。

4 人员管理――加强班组队伍建设

4.1 强化服务规范,践行优质服务

认真学习《电力营销一线员工作业一本通》,积极组织相关人员参加服务规范培训,参照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执行,从仪容仪表、行为举止、标准用语等方面进行训练和考察。积极开展“95598光明行”、“居民电能质量专项行动”等优质服务工作;推行供电所“五心级”供电服务计划(环境舒心、态度热心、处理细心、服务耐心、工作放心),通过开展“供电服务进乡村”和“三级”走访调查活动,将优质服务落到实处。

4.2 实行全员轮训,提升员工技能

坚持做好培训需求分析,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和工作实际需要设置不同类型的培训主题,包括企业文化与规范标准、基础知识与技能、安全管理、营销管理、运检管理、综合管理等方面的内容,细化关键点。通过课程教学、技能竞赛、模拟训练、反事故演习、技术问答等多元化的形式进行培训。培训完成后,相关负责人对培训内容展开意见调查,收集相关意见和建议,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改进,达到提升员工技能的目的。

4.3 完善考核体系,增强员工动力

参照国网省电力公司《关于全面实行供电所全员绩效精益管理的指导意见》,成立绩效管理办公室,形成从所长到班组长到一线员工的全员绩效考核体系。对一线员工从工作业绩和行为规范两个方面进行考察,日常工作中及时做好工作记录,月度考核时结合个人绩效计件工分库进行计算,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和规范的执行情况与奖金挂钩,形成良好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增强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5 业务管理――优化执行作业流程

5.1 明确职责分工,规范工作流程

流程管理作为《标准化供电所考核标准》中的重要考核项,能够直接反映出供电所管理过程中的规范执行程度。T供电所结合《供电所常用工作流程》,对专业管理的过程进行梳理,通过专家讨论的方式,形成可操作性强的工作流程。同时,充分应用SG186、安全稽查管理、生产PMS、配电地理信息GIS等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工作流程的闭环管理。

5.2 总结工作要点,提高工作效率

结合供电所工作开展流程,对执行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要点说明,包括计量装置故障登记、电能表轮换及使用情况、抄表准时率、电费回收考核、线损统计、故障抢修等,以工作要点为基础进行考核,促进一线员工按照规范,把握要点,缩短作业周期,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为客户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6 基础管理――落实基础建设标准

6.1 完善基础设施,执行统一标准

对硬件设施进行标准化配置,全面提升供电所整体外在形象。在功能区设置方面,供电所设置了办公室、营业厅、值班室、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室、资料档案室、更衣室、会议室和等基本功能区,各功能区均有相应的标准配套办公设施。统一定制上墙公示内容,通过应用国家电网公司VI识别系统,规范标识、标牌、公告栏、宣传折页等,形成统一的标准,为日常工作开展提供设施保障,也促进了国网文化的传播与落地。

6.2 健全基础资料,规范台账管理

根据《标准化供电所考核标准》,建立9大项,42类的标准化资料体系。编制标准化供电所基础资料管理责任明细表,将资料提供的责任落实到人,以便及时更新。供电所专人负责检查台账体系文件夹中的资料完成情况,结合现有状况查漏补缺,及时更新各项计划、总结和记录等,并上传标准化供电所网站,公司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检查基础资料完备情况,形成规范化的管理模式。

6.3 推行6S管理,改善现场环境

供电所成立管理小组,明确职责分工,功能区设置相应的负责人,对现场展开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安全、素养(6S)。根据6S管理标准,管理小组对备品备件、基础设施、办公用品等进行定置定位;储物柜统一标签,分类清楚,便于摆放和拿取;文件资料分类整理,整齐划一,建立资料目录索引,方便查阅。为巩固6S工作的成果,管理小组根据各功能区的布局制订详细的检查标准,确保6S成果的固化,营造出整洁美观的现场环境。

7 结语

供电所标准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持久,动态更新的过程。在基层供电所管理过程中,国网M供电公司应用“2+3”模式,以点带面,坚持将标准和规范的执行落到实处,切实提高供电所管理水平更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余国太.供电所管理创新:标准化示范[J].中国电力

企业管理,2013,5(1):72.

[2] 史慧敏.宁夏习岗所:标准化的创新举措[J].中国电

力企业管理,2013,5(1):91-92.

[3] 刘俊昌.供电所标准化管理工作实用手册[M].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