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划生育的必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划生育的必要性

篇1

计划生育政策对控制我国的人口数量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关键的,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严格的计划生育政策对我国的人口结构产生了重要影响。主要呈现为家庭结构逐渐小型化,空巢家庭数量不断增多,且空巢期提前。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老年人口数量增长,众所周知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是在经济发展水平不高的前提下实现的,人口老龄化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目前在已经进入老年,或者即将要进入老年的人群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响应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人,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人会越来越多。这部分人积极响应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为减少人口做出了巨大贡献,进入老年后却面临着少子女或无子女照顾的窘境和困境,如何解决好为了国家的计划生育政策作出巨大贡献的家庭社会保障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笔者提出为计划生育家庭建立一种补充性的养老保障制度———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所谓计划生育保险就是将政府做为主体,以国家立法的形式,对目前和将来的计划生育家庭给予一定程度的奖励和补偿,防范和减少计划生育家庭给社会带来的风险。

二、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必要性

我国自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不可否认计划生育在控制我国人口数量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使我国的人口再生产类型由高出生、高死亡和高增长迅速转变为低出生、低死亡和低增长。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为经济快速增长和社会不断进步赢得了宝贵时间,并且有效缓解了资源和环境的压力。然而计划生育政策使得计划生育家庭数量逐步攀升,随着社会发展,工作和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发现曾经的计划生育家庭由于家中只有一个孩子,目前孩子已经成家立业,又有了自己年幼的孩子。而这个孩子既要工作,又要照顾自己年幼的孩子,如果家中再有老人需要照顾,无论从精力上还是从可利用的时间上确实无法达到。这样就使得计划生育家庭面临着非常严重的养老风险,不是子女不照顾家中的老人,而确实是生活节奏快,经济压力大,让年轻一代疲于应付,力不从心。家庭结构的日趋小型化,老年抚养系数的不断提高,使年轻一代夫妇被夹在照顾老年人和抚养幼儿的双重责任之间,难以满足老年人的养老和精神需求。养老风险是计划生育家庭在父母老年后所面临的风险之一,还有另一个风险就是家庭子女的成长风险,这种风险是针对独生子女的成长。一个家庭只能生一个孩子,这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皆大欢喜,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幸得了严重疾病或者死亡,而此时的父母又年事已高,不具有再生育条件,那么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就是毁灭性的。在其他家庭享受天伦之乐的时候,这个家庭只能默默流泪,家庭没有幸福感可言。如果家庭能生育两个孩子,在一个孩子面临疾病或者死亡的时候,家中仍然有一个孩子,这对于父母来说也是个小小的安慰,不至于剥夺这个家庭的幸福感。计划生育家庭风险的存在提醒我们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可以为生活困难的人们提供一定的帮助,能够为人们及时预防和解决社会风险,帮助人们走出困境,也是我们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的初衷。

三、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基本支撑条件

实践证明,要想建立一项关系多数人并使其长久发展下去的制度,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设计并付诸实施,不可能一蹴而就。我国在构建计划生育保险这样一项关系到近亿户家庭的制度,既需要经济发展的支撑,也需要国家和政府的推行,这样才能使好的政策得到人们的认可,并且愿意自觉自愿参与其中。

1.构建计划生育保险制度需要经济发展做基础。

任何一种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都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发达国家在近代工业文明的基础上,具备了足够的经济实力后逐步建立起一整套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救济贫困和生育等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制度,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不断充实完善。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经济发展为社会保障提供充实的物质基础,同时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还决定着社会保障水平的广度和深度。社会保障制度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及人们对社会保障需求的增加而不断完善,会满足不同的人对社会保障的不同需求。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要在我国社会保障的大框架下设计和施行,因此构建计划生育保险制度,需要国家的财政支持,需要国家财政收入的稳步增长。只有这样,把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才有可能列入国家社会保障的大体制中,使其成为继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和生育保险五大主要险种后的一种补充性养老保险制度,且这种保险制度要适用于城市和农村的所有计划生育家庭。纵观近十年来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可以看出,我国的GDP和财政收入都在稳步的增长,因此有能力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计划生育保险制度。

2.个人缴费和承受能力分析。

国家经济的发展是建立一项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支撑条件,社会保障制度的顺利实施不能全部依靠国家资金的投入。我国目前也没有能力担负社会成员的全部保险费用,因此每一项保险制度均还需要个人缴纳一部分费用。从表2看自2002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增长,我国不论是城镇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还是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均有了显著的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7.71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21.31个百分点。居民收入的增加可以间接的反映出我国不论是城镇居民还是农民居民都具有缴纳计划生育保险费用的能力。从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能力上看,我国城乡居民自2002年到2014年,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了16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年均增长了31个百分点,而同期我国GDP年均增长3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的消费性支出均低于我国GDP的增长速度。从我国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年底余额逐年增长的态势上也可以反映出我国城乡居民具有购买保险的实际能力,只是由于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性,才使得他们将存款存入银行而不投到保险上面来。经济的高速增长,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消费性支出的增加以及逐年攀升的城乡居民人均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说明我国城乡居民具有缴纳计划生育保险费用的能力。因此政府要通过积极引导,鼓励居民自觉缴费。

四、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模式构想

我国建立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毫无疑问需要以政府为主导。在以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还须明确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二是谁作为制度实施的主体;三是制度要保障哪些人群;四是如何筹集保险资金。

1.保险制度建立的基本原则。

保险制度的建立,首先要具备公平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功能就是要通过为人们提供安全网的形式,增强人们横向公平的机会,因此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要以社会公平为目标。在设计和实施计划生育保险制度的过程中,要不分城市和农村,只要是符合规定就给予相应的补偿和奖励。对于特别困难的家庭,比如子女伤残或死亡,应该再额外的按照社会救济的标准给予援助。其次,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明确。计划生育家庭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国家在考虑其社会保障问题时,既需要体现对其的福利性,又要以法律的形式保障使其能够享受利益。建立计划生育保险法规,这样不仅被保险人对于自己可以享受的社会保险待遇可以从保险机构得到清楚地解释和说明,进一步明确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同时被保险人的保险范围、缴费的标准都可以明确。

2.谁作为制度实施的主体。

根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借鉴其他五种保险的管理模式,计划生育保险的资金筹集也应该采取国家出一部分、单位出一部分、个人缴纳少部分,这样三方共同筹资的方式。资金中的大部分进行社会统筹,小部分进入个人累积账户,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统一管理和监督。我国的五大险种都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承担和管理,有相关经验和管理能力。

3.制度的保障人群。

计划生育保险制度是为符合一定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妇专门建立的保险制度。适用人群主要应该包括城市和农村的独生子女家庭以及农村的双女户家庭,另外还应该将不能生育的家庭和不愿意生育的家庭也包括在其中。

4.如何筹集保障资金。

篇2

冰雪文化以冰雪生态环境作为存在条件,人们在这样的生态环境中,创造着独特的文化情境和模式,并形成北纬40度线以北辽阔的文化布局。国内外研究结论表明,冰雪文化包括四个研究领域:其一,冰雪运动文化如冰上项目包括短道速滑、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等;雪上项目有越野滑雪、高山滑雪、冬季两项、自由式滑雪、单板滑雪等。其二,冰雪工艺文化如冰雪园艺、冰雕、雪雕等。其三,冰雪生活文化如雪上娱乐包括滑雪、单板、雪圈、雪地高尔夫、雪上越野、雪橇、马(狗)拉爬犁、雪地摩托、雪地足球、雪地跑马等;水上娱乐包括冬泳、冬捕、不冻河漂流等;冰上运动包括攀冰、冰帆、滑冰、抽冰嘎等。其四,冰雪旅游文化如冰雪旅游强省战略、冰雪旅游的适宜性条件;冰雪旅游资源开发等。

随着北方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对“猫冬”观念的逐渐转变,为了更好的满足人们对冬季冰雪文化日益增长的需求,打造具有我省特色的冰雪文化圈,实现冰雪文化研究对人才质量的更高标准,填补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缺口的步伐,吉林省应积极借鉴国内外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模式,整合我省冰雪领域各种优势资源,以冰雪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全力打造具有吉林省特色的冰雪文化研究基地。 本文由收集整理

一、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必要性

(一)冰雪文化传播将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

目前,冰雪文化消费已开始成为东北三省乃至全国的冬季时尚消费,也是第三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冰雪文化活动的广泛开展,可以刺激冰雪活动所用产品的生产,丰富冰雪文化产业体系,拉动消费,促使冰雪文化产业成为老工业基地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要满足这一消费需求的增长,仅仅加大对冰雪文化产业的物质投入、扩大经营规模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下大力气培养高素质的科研人才,以保证冰雪文化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保证冰雪文化产业在资源开发与投资决策、产品设计、生产与销售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上的规范化和科学性,这为我省组建高水平科研攻关团队提供了发展机遇。

(二)以地域冰雪文化特色,促进“长白山文化”发展

长白山作为中国北方民族的发祥地和关东文化的根据地,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当吉林省正积极打造全新的“长白山文化”之际,富有地域特色的冰雪文化建设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丰富的冰雪自然资源为长白山冰雪运动文化与冰雪旅游文化的蓬勃兴起创造了条件;其次,国家和吉林省密集出台的关于“长白山文化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以及一些重大冰雪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更加促进了长白山冰雪文化的快速发展。然而,目前长白山冰雪资源的利用与开发却并不尽人意,严重阻碍了长白山冰雪文化向多样化的发展,其瓶颈就是缺乏有力的科研团队,建立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成为当务之急。

(三)借助长吉图一体化发展契机,打造冰雪旅游文化商圈

2009年8月30日,国务院批复了国家发改委牵头编制的《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以长吉图为开发开放先导区》。冰雪旅游文化的开发,对长吉图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促进区域内冰雪旅游产业市场的发展,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势必造成冰雪旅游文化商圈的兴起,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立也必将为发展长吉图地区特色冰雪旅游、冰雪文化活动等产业形成巨大的带动作用,为长吉图经济与文化的崛起提供更多的科研支撑与人力资源,从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四)开发冰雪运动文化,为实现“体育强省”助力

随着我省冰雪竞技运动的不断发展,近年来,我省的冰雪体育事业充满生机,丰富高端的冰雪场馆资源,使我省能够承办多种类型的冰雪体育盛会,目前我们已经成功举办了2007年亚冬会以及2012年全国第十二届冬运会;另外,省会城市长春走出了叶乔波、陈露等一批冰上项目的世界冠军,这些都极大地提高了吉林省冰雪城市形象的国际知名度。同时,省会长春效仿世界知名的“曼彻斯特模式”,以冰雪休闲体育业、冰雪运动俱乐部带动冰雪体育产业和城市发展,现已经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品牌冰雪体育旅游城市。这都给我省冰雪文化的发展带来历史机遇以及充足的市场资源。

吉林省冰雪体育市场的进一步开发,以及以长春为中心,辐射周边城区,以冰雪运动旅游观光为龙头,凸显冰雪吉林特色的休闲体育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最终实现“体育强省”目标,这都离不开一批具有高水平科学基础及科研攻关能力的科研人做保障。由此可见,创建我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五)传承民俗冰雪文化,打造吉林省特色冰雪娱乐项目

吉林省冰雪强省目标的建立需要冰雪文化的强力支撑,而传统民俗冰雪文化是我国冰雪文化发展的灵魂和软实力,重视我国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发展的客观需要。吉林省少数民族众多且冰雪文化特色突出的特点,正适合推广民俗冰雪文化的进一步开展。作为一个以雄厚的文化实力和不断发展的经济实力做后盾的现代化的文化大省,通过构建现代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播途径,打造吉林省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积极推动民俗冰雪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吉林省责无旁贷。

(六)建立高水平研究团队,为冰雪文化发展提供科学力量

高水平研究团队是保证冰雪文化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保障,是冰雪文化市场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基础。目前,我国冰雪文化的研究人员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无法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而且,已有的冰雪科研人员各自为战,缺乏学术上的相互交流,严重影响了科研成果的覆盖性,降低了学术权威,从我省冰雪文化发展现状看,急需组建科学研究团队。

二、吉林省创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可行性

(一)吉林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设置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随着我省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提升,其用于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的支出将加速上升,这就为冰雪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扎实的基础条件。特别是我省冰雪运动文化的迅猛发展;以全民健身为主题的各种冰雪生活文化被广泛宣传和实施;善心悦目的冰雪工艺文化以及丰富多彩的冰雪旅游文化的传播,急需科研团队进行战略性、研发性理论助力。

(二)吉林省冰雪竞技运动的发展为冰雪运动文化研究提供了充足的依据

北大壶滑雪场以及净月滑雪所作为重要的冰雪体育运动训练基地,每年都会吸引包括全国滑雪队等众多的体育运动团体,而长白山滑雪群则是开展越野比赛的良好场所,2007年的亚冬会以及2012年的十二冬大大提升了吉林省冰雪运动文化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以及影响力。

(三)吉林省冬季群众体育的复苏为冰雪生活文化的研究搭建了良好的支撑平台

随着全民健身热潮蓬勃兴起,冬季吉林省群众一改“猫冬”的习惯,走出家门,走向冰雪自然的世界,对冰雪生活文化的需求日益增长。各种以体育彩票公益金为主要资金渠道的主题活动广泛开展,冰雪体育产业的迅猛发展以及冰雪运动场地的极大改善,形成了我省群众年年冬季有大赛,冬季月月有比赛、周周有活动、天天都健身的良好局面。一些极富想象力且具有典型东北冰雪娱乐特征的群众冰雪运动层出不穷,充分体现了我省冰雪生活文化“一人参与、全家快乐;众人参与、全民快乐”的人性化和纯娱乐的特点,也向全国人民展示了东北群众冬季活动的独有魅力,促使我省冰雪生活文化平台逐渐形成。因此,着力进行冰雪生活文化研究是大势所趋。

(四)冰雪工艺及旅游文化的多维发展为冰雪文化研究基地的建设提供了研究空间

篇3

由于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长期以来,带有很强的计划经济的烙印和色彩,工作方式主要依靠政策和地方条例调整,基本上形成以行政制约、“人治”管理为主的运作模式。法制建设滞后。计划生育工作往往依靠行政强制手段多,提供服务少;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考虑政府行使的权力多,而考虑政府应承担的责任少。从某种意义上讲计划经济是一种命令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法制经济。2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变化,即,计划生育的外部环境发生了变化,计划生育工作应该怎么办?在新形势下就要求计划生育必须改变过去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忽视提高人口质量、把优质服务只看作是技术问题、忽视尊重公民合法权益、只追求拓宽服务领域、忽视技术服务质量的倾向。因此,迫切需要立法。经过多年的酝酿,于2002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以下简称《法》)正式颁布实施。《法》颁布实施以来,它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以下简称人口与计生)基本国策的地位,将具有中国特色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成功经验上升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把国家推行计划生育的基本政策、方针、制度、措施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为综合治理人口问题,进一步做好人口与计生工作,保护公民应享有的权利提供了法律保障。一、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必要性

法律是规范社会成员及集体在开展社会活动中做出各种实际行为的准则。人口与计生工作作为社会活动和政府行为的一部分,不仅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还关系着国家兴衰、民族强盛与否的命运。特别是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面对的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一言一行、一举一止与芸芸众生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所应享受的权利和义务都体现在计生工作人员手中。怎样实现广大群众与政府部门之间的权利、义务的对等交换?只能通过法律的途径来实现。因此,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具有三个必要性:

(一)具有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划生育依法管理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具体实践;是新形势下,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具体体现;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强化人民服务的宗旨,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关键之所在。特别是《法》和《条例》的颁布实施,以及相对应的法律、法规的出台,顺应了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客观要求,依法行政,规范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人口与计生工作的行政行为,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为构建以宪法为主线,以《法》为依据,以行政法规、地方法规为主体、以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相配套的人口和计生工作法制体系,结束了长期以来主要依靠政府和地方性法规开展人口与计生工作的历史。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育工作,是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政府行政行为与规范公民生育行为,以及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义务的有机统一,进一步强化人民群众在人口与计生工作中的主人翁地位,确立了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工作思路。使人口与计生工作直接体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有利于稳定低生育水平,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人口与计生工作的热情和积极性,促进家庭幸福、民族繁荣与人类进步,为人口与计生事业稳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了保障。

(二)具有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的必要性

一是必须正确认识依法管理、依法行政与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三者之间的关系。克服“官贵民贱”的观念,纠正认为法律只是管老百姓的和片面强调法律对“民”的强制性的旧的、封建的观点;克服“依习惯行政”的做法和观念,认为有些做法过去就是这样的,甚至效果不错,现在也可以照旧这样做。实际上,依法管理计划生育不会损害公民的合法权益,在工作中依法办事,既可以强化依法管理又可以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二是在计划生育依法行政过程中,做出的行政行为必须做到合法、合理、公平、公开。三是开展服务,维护公民实行计划生育的合法权益。在维护公民人身权和财产权方面,从依法行政角度讲,突出的就是要坚决执行国家人口与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七个不准”的规定。

(三)具有合理调整广大育龄群众生育、节育行为的必要性

实行人口与计生依法管理是维护群众民主权利,保证政府依法行政,群众依法生育的迫切需要。计划生育从根本上来说是符合国家和民族根本利益的,又是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群众是计划生育工作的主人,人民群众既有按有关法律和政策履行计划生育的义务,也有获得晚婚晚育、优生优育、生殖健康等方面的需求,上升为国家的法律意志,从而更好地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力。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只有坚持依法治理,才能切实保障群众在实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权利,才能维护人民群众在计划生育中的主体地位。二、基层人口与计生依法行政之现状

《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得到较好的贯彻落实,但是还有一些基层计划生育工作,由于地方经济较落后,群众的思想没有转变,执法人员的素质不高、法制意识不强,致使部分基层计划生育依法行政水平不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群众的思想没有得到根本转变。在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养儿防老、门头风的思想依然存在。二是一些基层工作人员的法制意识不强、素质不高。还习惯于过去那种靠行政强制性干预的办法。造成了基层农民的计划生育没有根本转变,而法律意识、自我保护意思在不断提高,计生工作人员的工作方法与新形势下、新的情况不相适应。因此,计划生育工作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矛盾和问题。这些矛盾和问题中反映在“三个强化,三个弱化”上。即:有超生欲望的人群依法自我保护意识强化了,依法实行计划生育的意识弱化了;民

,告官的意识强化了,服从政府管理的意识弱化了;计划生育服务机制强化了,行政管理机制弱化了。这些矛盾的出现,使计划生育管理增加了新的难度,产生了新的阻力,给长期习惯于依靠行政制约,习惯于集中突击、暴风骤雨式工作方法的计生工作人员和基层干部带来了新的困扰,提出了新的挑战。三、基层人口与计生工作依法行政的建议

(一)更新观念,拓宽思路,达到“一个转变”

随着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强化、深入和计划生育“七不准”规定及《法》的出台,计划生育工作开始进入“由人治向法制,由单纯的行政管理向依法管理与服务并重”的重要转折关头。伴随这一转折,要做好新形势下的计划生育工作,必须靠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以改革求突破。落实“七不准”,就必须走依法管理的路子,用法律手段解决现阶段计划生育工作中出现的新矛盾和新问题。要实行“党政牵头、舆论先导、部门联动、综合施治、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新思路。在具体运作中,坚持“思想教育引导,经济处罚制约,部门联动助阵,执法部门攻坚,政法部门护航”的原则。促使基层计划生育工作正在从粗放型管理中解脱出来,开始由“人治”逐步走向“法治”轨道。

(二)找好载体,找准切入点,做到“四个强化”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战略的必然要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计生工作的现实选择,是计划生育长期依赖行政管理后出现的新生事物,如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依法管理,思想、组织、措施保证是关键。在实施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过程中,要抓好四个重点:

l、强化宣传教育,创造法制环境。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是先导。因此,要把解决基层干部和群众知法、懂法的问题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要大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并在宣传内容和宣传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探索和突破。在宣传内容上,突出《条例》中法律责任的宣传,让广大群众懂得违反计划生育政策就是违法行为,必须承担法律责任。突出强制案件的宣传,通过对案件的跟踪报道,公开曝光,增强宣传的震动性和警示性。突出政法部门保驾护航的宣传,营造令行禁止、违者必究的氛围。在宣传形式上,除了坚持“社会舆论扬法,办班培训讲法,宣传制品送法、文艺演出传法”等形式外,还充分利用“进村入户说法”(与民谈心)、“公开审理示法”(召开依法强制执行现场会)形式,为群众上了一堂堂生动的法制课,达到了“执法一人、教育一片,执行一户、教育全村”的社会效果,把宣传教育向广泛性和深层次拓展。通过深入、广泛、扎实、有效的法制宣传教育,党的计划生育政策和有关法律、法规进一步深入人心,促使群众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自觉性得到明显增强。

2、强化队伍建设,提供组织保证。实施计划生育依法管理,必须有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工作队伍。在队伍建设上,首先要抓好计生队伍的整顿,要在计生系统中推行竞争上岗,择优用人办法,通过考试考核,精简了一批文化低、素质差的人员。其次,抓好专业培训,使计生人员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和法律程序,减少在行政执法中的盲目性。每年要举办2—3期依法管理培训班。在行政执法中,要坚持持证上岗,亮证执法,在立案、查证、下达处罚决定书、送达和申请法院强制执行这五个环节中,严格按照法律程序进行,一旦发现有违法违纪现象,经查实后,轻者批评教育,重者调离岗位,为人口计生依法管理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3、强化管理机制,促工作上水平。建立健全执法程序管理制度,坚持公平合理的执法原则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的关键所在。为在执法过程中做到有规可循、有矩可蹈、有章可依,要从基础建设抓起,完善制度、规范程序,建立健全《执法人员上岗责任制》、《立案审批制度》、《错案追究制度》、《计划外生育费征管制度》等工作制度和《生育证发放审批程序》、《成人残鉴定程序》等工作管理程序,严格规范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各种行政行为,增强了原则性,克服了随意性。为了保证制度和管理程序更好地得到执行和遵守,要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管理措施,并长抓不懈,落实“三责任九合同”的管理办法,逐级建立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分九个工作口自上而下签订了管理服务合同书。把工作关系以合同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各自的义务和责任,有效地促进了依法管理工作的开展。

4、强化服务意识,提供技术保障。充分发掘基层卫生资源,利用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为育龄群众提供政策法规、科普知识及各种致富技能培训服务,定期邀请医院专家前来指导讲课,为已婚育龄妇女开展生育、节育、不育、生殖保健等知识教育。注重发挥卫生医疗网点和医疗专业人员作用,在中小学开展人口国情教育与计划生育专题讲座,为学生讲授人口理论、青春期生理及心理知识,向青少年普及计划生育知识。全面开展以妇女病为重点的生殖保健服务。与卫生医疗部门密切配合,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妇科病普查。针对大部分育龄妇女工作较忙的实际情况,把妇科病普查与双查工作结合起来,深受广大群众欢迎。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推进避孕方法知情选择、出生缺陷干预和生殖道感染干预三大工程。同时,加强基层技术服务网络硬件建设,完善各项服务设施,为已婚育龄妇女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完善措施,政策推动,力求“四个结合”

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是依法治县和新形势下开展计划生育的客观要求,如何开展依法管理,要做到“四个结合”。

l、力求职能管理与部门联动相结合,形成综合依法管理人口与计生工作的新局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关键是一个“法”字,离不开法律部门的参与和支持。多年来的工作实践告诉我们,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单靠计生部门是难以完成的,公、检、法、司全面介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整体行动是突破行政执法难点,保证依法管理全面实施的有效途径。为了加强执法力度,基层要联合法院成立“计划生育巡回法庭”,由县法院行政庭庭长担任计生法庭庭长。计生法庭做到当时接案,当时受理,保证了执法效率、执法质量与社会效果的统一。公安、检察等部门紧密配合。快速反应,现场办公,从快处理,为计划生育行政管理创造了宽松的环境。

2、力求与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相结合,积极推动人口与计生工作重心下移。把开展村民自治,落实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作为基层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一个突出点,它是农村民主与法制建设进一步完善的体现,也是贯彻省计生委提出的“县指导、乡负责、村管理、户落实、群众参与”的具体实践。一部分村委作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示范村,逐步推进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以计划生育合同化管理为载体,努力加强村级计生管理,探索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工作的新路子。村委在与村民代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讨论通过了《计划生育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在双方协商的基础上,由村委会与育龄群众签订《一(二)孩生育证管理服务合同》、《避孕节育管理服务合同》、《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合同》、《全程优质服务合同》、《接受新婚期教育服务合同》等项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合同。以双方协议的形式,将《条例》和村规民约中所规定的权利和义务具体落实到合同中,既有甲方对乙方婚育行为的监控和优质服务的承诺,又有乙方履行义务的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法规的保证。由于合同的内容实行民主决策,群众感到公正、公平。为提高合同信誉,计生部门率先兑现服务承诺,落实各项优质服务。通过实行村民自治、合同化管理,不仅增强了村两委班子依法

,管理计划生育的责任感,也有效地调动了村民参与计划生育,实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积极性,较好地解决了计划生育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3、力求与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相结合,促后进村转化。依法治理计划生育后进村,是依法管理计划生育必须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针对一些工作相对落后的村,要坚持依法集中治理,本着“重在思想教育、贵在政策疏导、慎在强制执行”的原则,在政法部门人员的配合下,由基层计生工作人员配合,驻村攻坚,运用法律手段解决计划生育难点、热点问题。要始终以思想教育这根红线贯穿于依法治理工作的全过程,要本着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到以心待人、以诚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

篇4

2014年,区卫生系统的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要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争创全国优质计生服务区”为工作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区关于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部署,以实施“生育文明、幸福家庭”促进计划为抓手,进一步增强人口工作安全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努力降低孕产妇、婴儿死亡率和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人口性别比保持正常值,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为我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加强领导,严格执行现行计生政策

各医疗卫生单位领导要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要全面落实《2014年区卫生系统计划生育工作目标责任状》。要经常研究解决本单位及挂点村在计划生育工作中,特别是履行计划生育职责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把将计生工作与卫生工作同研究、同部署、同进行。按照《区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的要求,认真履行职责,坚持打防结合、标本兼治的方针,继续把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调工作作为人口计生工作的一项长期任务,抓紧抓实,指定专人负责,层层抓好落实,并充分利用卫生墙报、宣传栏、上街义诊咨询、卫生三下乡等各种有效手段和途径宣传出生人口性别结构平衡的重要性和失调的社会危害性,认真做好计划生育政策、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要严格执行《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经济等手段,建立长效工作机制,为稳定低生育水平提供保证。继续实行“一票否决”制度,推动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开展。

二、落实各项计生措施,稳定低生育水平

1.广泛开展群众性宣传,积极落实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利用卫生进社区和三下乡活动,进一步普及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保健、母婴保健等科学知识,积极开展生育咨询指导,普及婚前保健知识,宣传婚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努力提高婚检率。大力开展优生检测、孕前保健、孕产期保健、产前筛查和诊断、产后访视、新生儿疾病筛查和康复等工作,降低出生缺陷率。

2.认真执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条例》,将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纳入区域卫生规划,在职责范围内,配合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做好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工作。对生育女孩的家庭在医疗保障等方面给予优惠倾斜,深化“关爱女孩”的政策,对农村二女结扎户,实行看病免收挂号费、“六一”节期间免费为二女结扎户女学生体检等优惠措施,使农村生育女孩的家庭在政治上得到关心、在政策上得到优惠、在服务上等到优先、在生活上得到帮助。

3.协助做好病残儿医学鉴定和计划手术并发症的鉴定工作。同时负责组织本单位育龄妇女参加生殖健康检查。

4.抓好本部门的计划生育工作。对全系统的工作人员开展计划生育调查,建立计划生育台帐,确保计划生育率、晚婚晚育率、独生子女领证率、查环、查孕查病率、计准确率达到100%,综合节育率达95%,台帐建成率100%。

三、把握重点,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1.要认真执行《省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和选择性别终止妊娠条例》和省卫生厅《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鉴定胎儿性别的规定》等法律法规。开展以案说纪的警示教育,引导广大医务人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自重、自省、自警、自律的能力。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爱岗敬业,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2.要加强对母婴技术执业机构执业人员的管理,严格准入制度。建立经常性联系制度,规范持证育妇终止妊娠手术。对政策内怀孕因意外伤害如不及时施术将影响其生命等特殊情况,须由二人以上施术人员共同签字后方可施行手术,并在24小时内向当地计生部门通报。

3.要健全完善无生育证分娩通报制度。对无生育证分娩的,做到在分娩后2日内,最迟不超过5日,向计生部门通报;根据有关计生政策,积极配合计生部门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定期与计生部门就出生、免疫、节育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交流通报制度。

4.落实B超管理制度,规范相关手术行为,要与计生、公安、监察等有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集中整治终止妊娠类药品市场,依法查处打击非法鉴定胎儿性别和非法终止妊娠行为。

5.探索建立人口信息共享制度。配合区计生部门,以政务信息网为平台,依据岗位职责,提供医院出生儿童名单、中期以上终止妊娠和预防接种信息。

篇5

【关键词】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认识

1推行避孕节育知情选择的必要性

避孕节育知情选择,是指育龄群众在自愿、知情的情况下选择适合自己的避孕措施和服务,以防止和减少非意愿妊娠,保护广大育龄妇女身心健康。避孕方法知情选择是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生殖健康核心问题,国际计生联与生殖健康权利法案明确规定了人们在性与生殖健康方面应该享受的权利,并提出计划生育服务对象应该享受知情权、选择权、尊严权等十种权利,知情选择权使十种权利得到广泛运用,更好地赋权于群众。

1.1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发生了根本改变。过去我国的计划生育工作只注重控制人口数量,忽视提高人口质量,带有很强的行政强制手段,要求群众尽义务多,考虑群众的权益少,忽视尊重公民的合法权益。即使在避孕这一关系到几乎每个公民、每个家庭的问题上,采取的管理方式也是“一孩上环、二孩结扎”的强制方式,育龄群众几乎在“不知情”的情形下,“被动”地选择了或许并不适合自己的避孕节育措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法制建设的深入进行,计划生育工作形势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那种简单、粗暴的工作方法、工作方式已不能也不应该再延续下去,以人为本,尊重群众,关注人的生存和发展便成为计划生育工作必然的选择。

1.2国际和国内社会的成功范例。1996年在印度尼西亚进行的调查发现,在有选择和无选择的情况下,一年内避孕方法的续用率有很大区别。有选择的情况下,避孕针剂续用率为92%,续用率为91%,口服药续用率为80%;而无选择的情况下,避孕针剂续用率仅为24%,续用率为17%,口服药续用率为14%。可见是否提供选择对计划生育产生着重要的影响。1995年国家计生委在全国10个城市试点自由选择避孕措施工作,结果表明采取绝育方法的减少了,长效避孕方法仍占较大比例。知情选择的结果有利于提高节育率,有利于夫妇尤其是妇女的生殖健康。目前,我国计划生育的“知情选择”工作已经成为国家政策。实践表明,这种新的计生服务方式不但卓有成效,而且因其提倡以人为本,使育龄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尊重。

1.3育龄群众本身需求有了变化。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知识面的拓宽,以及婚姻观念和性生活观念的改变,群众的节育需求有了很大变化,对节育安全性的渴望和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形下,改变计划生育工作方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健康需求,为群众提供更加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服务也成为计划生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

2服务机构存在不足及育龄群众认识的几个误区

2.1服务部门自身不足:一是管理人员对知情选择认识不足。二是基层技术服务人员因经费难保障,大多与行政混岗实行一人多职业,时间精力难到位;部分人员有机会纷纷转岗,新老交替现象时有发生,以至在生殖保健、避孕知识和技能方面存在欠缺,不能很好适应深入开展知情选择的要求。

2.2育龄群众认识的偏差避孕节育从强制实行“一胎放环”“二胎结扎”到知情选择的转变,体现了以人为本,充分尊重人权及人民的生命健康。《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创造条件,保障公民知情选择安全、有效、适宜的避孕节育措施”知情选择权已成为我国公民重要的生育权之一。这里涉及到婴儿性别比问题,我们计划生育部门对二胎计内怀孕要全程跟踪服务,在没有得到市级计划生育机构胎儿病残鉴定认可,不能擅自引流产。当然通过优生检测及产前筛查起到一定的作用。

3针对上述存在问题,提出几点解决意见

3.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成立避孕节育知情选择工作领导小组,按照“以人为本,优质服务”的要求,在育龄群 众自愿选择、自主决策的原则下,为广大育龄群众提供高效、优质、安全、简便、经济的避孕节育方法。

3.2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和咨询服务活动。近年以来我们印发了大量避孕节育科普知识宣传资料,并通过广播、宣传栏、标语等多种形式对避孕节育知情选择进行宣传教育活动,使服务对象掌握3―5种避孕节育方法的基本知识及适合自身的避孕方法的相关知识。

3.3积极做好优质技术服务工作。指导群众选择和落实避孕节育措施,积极采用宫内节育器、口服避孕药、皮下埋植避孕剂、男扎、女扎、男性、紧急避孕药、杀精剂、避孕针剂等避孕方法。

3.4落实已婚育龄妇女的知情选择,指导育龄群众使用好避孕药具。定期组织育龄人群培训,让其了解生殖健康,优生优育的基本知识,同时,根据各村不同的条件,充分发挥计生干部紧密联系群众,因地制宜为育龄群众提供科技服务;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生殖健康普查普治工作;开展孕前优生咨询和主动配合卫生部门开展婚前健康检查,指导新婚夫妇选择最佳怀孕时间;开展产前筛查,努力避免新生儿缺陷的发生;开展避孕节育宣传咨询,在做好咨询服务、上门走访的同时,传授避孕节育知识及方式方法的选择。

篇6

论文摘要:建立农村计划生育户的养老保障制度是协调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最佳途径,本文对我国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从经济学视角,提出了建立养老保障的对策方案。

    一、引言

    我国进行了20多年的计划生育,到目前为此,很多计划生育家庭的夫妻进人老年,如何让这些计划生育先进群体得到良好的养老保障,已经成为社会刻不容缓的大事,很多学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较深人的论述。陶鹰(2003)研究了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可行性。周福林(2006)认为应该使用经济利益手段对人们的生育意愿和生育行为进行引导,使其与国家的生育政策相符合。贺巧知(2003)通过建立简单模型进行计算和讨论,发现少子女家庭与多子女家庭的养老经济供养能力的差别,受限于当时当地的经济条件。魏瑞亮等(2005)研究认为我国第一、二代独生子女父母开始步入中老年,计划生育家庭面临养老难题,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机制也呈现的日益重要。刘玲琪、田遇(2005)结合西安市计划生育优惠政策落实状况,分析和探讨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的运作环境及影响因素。郑韩雪、胡继亮(2007)认为只有建立多元化的计划生育家庭老年经济供养体系,才能保证这一群体分享到执行人口政策的成果同时保障其晚年生活。这些研究对推动我国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的实施起了积极作用,但对于制度的实施路径缺乏明确的路径依赖,本文的研究正是弥补这方面的不足。

    二、我国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存在的问题

    家庭养老、集体供养和社会救济是我国农村养老的三种主要形式。目前,全国农村家庭养老约占养老保障的92%,实际上是以个人终身劳动积累为基础,在家庭内部进行代际交换的“反哺式”养老;集体供养主要是鲜寡孤独老人,实行具有救济性质的“五保”,它包括分散和集中供养。从总体看,农村养老基本沿袭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和主体,辅之以集体供养、群众帮助和国家救济的传统模式。进人20世纪70年代特别是8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的一系列与农民养老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变迁,使这种传统模式面临严峻挑战:首先实行,使原来以生产队为基础的基层组织经济实力弱化,很难再承担集体养老的重任。其次,农村经济改革削弱了原有养老保障制度,税费改革后,基层政府和集体财产减少,将进一步影响农村的社会保障能力。再者,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行,减少了生育孩子的数量,使农村家庭规模缩小,家庭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抚养系数急剧上升。未来的独生子女家庭会出现夫妇2人,抚养4个老人,生育1个子女,形成“四二一”结构(除少数民族地区),负担压力大。靠家庭养老,实质上是靠子女的劳力养老。就这种传统养老方式而言,少生孩子的家庭相对于多子女家庭,实际上是降低了它的养老保障能力。

    三、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的原因分析

    目前,农村的独子户和双女户正在增多,政府有责任帮助这些家庭解决现实的或未来的养老问题。这是因为:一是他们是一个积极响应党和政府号召,为国家长远利益而牺牲家庭和眼前利益,并接受了许多新思想新观念的先进群体,在养老问题上,帮助和引导他们逐步适应现代社会的思维和运行方式,有利于推动农村养老由传统模式向现代方式的转变;二是因为他们在劳动致富、家庭养老问题上和多子女家庭相比有更多困难,更应给予帮助和扶持;三是农村计划生育家庭(独生子女和两女家庭)占总人口的比例较低,在这些家庭中进行计划生育养老保障试点,不会给当地政府财政造成过大压力,可行性强;四是多年来我国政府和计划生育部门围绕鼓励农民实行计划生育,初步建立了一系列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为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奠定了基础;五是建立农村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制度,有利于控制人口增长,维护计划生育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六是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人们行为意愿的产生根源于某种行为花费的成本与预期收益的比较,当收益大于成本时,就产生了生于行为的意愿,当成本大于收益时,就产生相反的行为意愿。要改变人们的生育意愿,关键是在于改变人民对生育行为的成本与收益的评价。

  鉴于上述理由,我们认为:在农村建立计划生育养老保障,是提升计划生育管理层次、进一步实施人口数量控制的需要,是计划生育户的对党和国家自我牺牲精神的回报,是农村人口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良胜运行的需要,意义极其重大。

    四、生育行为选择与方案实施

    我国农村社会经济发展落后,家庭劳动力需求大,子女偏好是多生,男性偏好强,和政府实施“一胎化”的要求相差很远,两者的差距是一个动态博弈的过程:用“一孩一多孩”生育习俗的博弈模型可清楚地解释此过程。假设社会只有甲和乙两个家庭,考虑到减少生育的外部性,其中一个家庭自觉生育一孩也会给另一个家庭带来福利的增加。如果政府的补偿力度不够大,甲和乙都预期对方生育多孩,那么社会只能陷人(1,1)这一“囚徒”困境,引人计划生育养老保障,实际上是通过社会契约的形式改变了每个家庭对其它家庭生育的预期,从而使(2,2)的帕累托效率得以较快的实现(如图1所示):

篇7

【关键词】 基层人口;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建议

中图分类号:C9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500(2014)03-0114-01

一、我国计划生育的现状

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计划生育的实施对我国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在计划生育工作方面已经取得了极大的成就,但就目前情况来讲,还是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一是管理员职责不明确。我国计生委最早在1991年12月底了《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管理办法》,并且与 1998 年对其进行修改。该办法中对于计划生育相关的部门比如公安、计生委、文化、以及卫生等各自的职责和任务都做了详细和规定,但在实际的执行过程当中,往往存在着由于宣传的不到位,政策办法的贯彻就大打折扣,贯彻不够。并就《办法》本身来讲,其中也有许多应该给予明确的职责没有切实的落实到位

二是随着计划生育工作服务范围的延伸及以人为本服务理念的深入,电子宣教已纳入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中,成为开展计划生育服务工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基层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少、任务重、涉及的育龄妇女面宽范围广,单靠计划生育工作人员的走访和口头讲述、短期讲课的原始方法很难达到科普知识人人皆知的效果,也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二、完善阵地建设,显现宣传效果

大洋街道位于临海市城市中心区,35省道、83省道贯穿其中,104国道、甬台温高速公路沿境而过,景色优美、交通便捷,区位优势明显。街道区域面积42.5平方公里,下辖25个行政村和10个社区,现有常住人口4.8万人,外来流动人口4万多人。

一是强化基层宣教阵地功能。充分发挥人口学校、会员之家作用,定期、有针对性地举办人口与计生知识讲座,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对未婚大龄青年教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生育观,对已婚要求生育对象指导优生优育知识,倡导孕前健康检查,特别是进入更年期女性,指导如何健康快乐度过更年,不仅让她们了解到女性的生命规律,在更年期出现的烦躁,内分泌紊乱如何就医,消除心理疾病,从心理学,营养学的角度去正确指导。

二是把宣传阵地建设融入新农村建设中。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重视,将基层人口计生宣传阵地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充分体现人口计生温馨的宣传氛围与农村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结合新农村建设和示范社区建设,因地制宜地开展基层生育文化园地建设,把计生宣传和当前民政救助优惠政策相结合,要让贫困户不能因为不了解生殖健康知识而致贫致穷,通过国家启动的母亲健康检查优惠政策来带动群众提高生殖健康的必要性,通过设计新颖、寓意深刻的雕塑、标志牌、宣传 画和标语口号,让群众在休闲娱乐中感受婚育新风。

三、新时期做好计划生育的工作创新

一要充分利用现代媒体,营造浓厚舆论宣传氛围。认真办好镇广播、图文频道计生宣传专题栏目,积极提供新闻线索,随时宣传报道计生动态性工作和先进经验做法。 要树立信息意识,充分发挥信息网络宣传教育的独特作用,积极开展网络宣传教育,利用市人口计生网站和县、镇政府门户网站 及相关网络平台,开展计生政策、科普知识宣传教育,促进工作交流。各村计生专干建立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知识QQ群,多方面的进行交流,解决群众在计划生育方面遇到的问题。

二要与卫生、科协等部门搞好合作,普及防病、生殖健康等科普知识。积极利用镇、村(居)现有医疗资源为育龄群众提供各项生殖健康宣传服务。通过联合开展“送健康、送知识”等各种宣传咨询服务活动,把避孕节育、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传递到千家万户,进一步增强广大群众的法治意识、道德意识、 健康意识,自觉抵御不良的生活方式,树立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理念。

三要加强与企管部门的沟通联系,巩固企业人口计生宣传阵地,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工作。要求企业业主与当地计划生育服务站签订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责任状,定期要到计划生育服务站落实环情孕情检测。

四、创新宣教工作载体,寻求宣传特色

一要解读计划生育政策,服务好育龄人群。注重对婚育新风与生育文化的宣教,全方位向广大群众宣传政策法规、优生优育、“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计划生育丈夫有责”等婚育新观念,提升群众的人口和计划生育观念。

二要创新宣传教育形式。针对目前计生工作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开展群众性宣传活动,普及计生法规、优生优育、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等知识,要求在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上努力予以新的宣传教育形式,可积极采取上门入户宣传、文化娱乐宣传、会员联户宣传、示范带动宣传、分类指导教育等方法。

三要建立相对稳定的宣教工作队伍。要根据宣教工作需要,对现有各级宣教工作人员逐步进行调整,确保各村(居)都有一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宣教工作,并明确宣教工作任务。

四要加强能力建设。以打造“学习型、服务型”干部为目标,因地制宜开展教育培训,着重提高宣教工作人员的宣传政策能力、咨询服务能力、组织动员能力,努力造就一支会宣传、善宣传、受群众欢迎的宣传工作人员队伍,要求工作人员把计划生育知识将的通俗易懂,让群众乐意接受。

五要加强制度建设。完善信息考核制度,将信息报送列入大洋街道计生办,作为人口计生考核内容,并建立相应奖励制度,通过开展评优活动进一步调动宣教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推动宣教工作的创新发展。

篇8

关键词:育龄妇女;计划生育指导;知识掌握;

计划生育是制定一定计划以达到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目的,是减轻人口压力、提高人口质量,调整人口组成的重要手段,是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也是保证人口质量、维系生殖健康的重要途径,是育龄群众应履行的基本义务。由于该项政策落实主体是育龄人群,其能否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计划生育,并以正确的方式做好计划生育直接关乎该项国策的执行结果[2]。因此,如何提高群众觉悟,让其主动做好计划生育工作成为当前备受关注的话题。本研究通过对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宣传,为其提供相应节育知识,取得了显著成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在计划生育办公室接受计划生育指导的120例育龄妇女为研究对象,年龄在22-40岁之间,平均为(28.5±4.8)岁,62例为农村育龄妇女,58例为城镇育龄妇女;18例为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65例为中学文化程度,37例为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以上全部育龄妇女均为合并有严重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无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1.2 方法

1.2.1 构建多种渠道宣传平台:采取多方式对基层村级育龄妇女进行宣传教育,宣传计划生育政策,优生优育的宣传教育,减少计划外怀孕出生。比如每对新婚夫妻结婚登记后,对其进行随访,上门送宣传手册,准备妊娠产妇及时建议其进行优生四项检测婚检,孕前和孕后三个月补充叶酸,安排怀孕妇女定期随访活动,一般为2个月一次,了解其身体状况,有无出现不良反应等;生产之后及时提后相关知识,了解产妇身体恢复程度,同时讲解避孕措施,发放,并建议其采取长期避孕措施,如人工放环等,将计划生育政策贯穿于整个育龄期,保证政策正确落实。

1.2.2 注重避孕政策落实。向育龄妇女讲解主要的避孕措施,主要包括安全套、避孕药、放环,结扎等,并告知每种避孕措施利弊和注意事项,帮助育龄妇女正确有效的实施避孕措施。进行人流、放环、取环、引产手术的育龄妇女,可以到计生办办公室领取人流卡,放环卡、取环卡和引产卡等四项手术卡并登记相关信息,持卡到医院做手术,可减免部分的费用。手术后,根据其填写信息进行随访,了解有无出现术后不良反应,并给予相应建议促进身体恢复。

1.2.3 加强外来人员计划生育管理。根据外地人信息统计结果,对外地人员进行有计划的管理。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宣传教育,多上门走访,分发宣传资料,告知其少生优生的重要性。在管理时,注意做公平、尊重,使其共享医疗资源,如外来人员进行人流手术时给其发放人流卡,帮其享受优惠,定期给其发放等避孕物品等。

1.2.4 指导技巧的应用:因计划生育内容大多涉及避孕等内容,育龄期妇女由于文化、背景、观念影响,许多问题自觉难以启齿,不愿意和施教者进行开放式沟通,这势必影响沟通效果。因此,在进行宣传时,应注意结合育龄妇女的言行、面目表情、动作等对其心理活动进行评估,对于其自认为难以启齿的话题可以采取单独交谈、提问时沟通等方式,针对性的帮助其解决相关问题[5]。

1.3 效果评价指标

1.3.1 根据其对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进行效果评价。计划生育知识主要包括:计划生育定义、优生优育知识、避孕知识、生殖健康知识,内个条目对应一定分值(满分依次是20分、30分、30分、20分),根据研究对象的答题结果给予评分,并相加计算总分,总分为100,得分越高,知识掌握程度越好。

1.3.2 根据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的满意度进行效果评价。满意度根据计划生育中心制定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评分,根据得分将其分为不满意、基本满意、非常满意。其中满意率=(非常满意+基本满意)/总参评人数。

1.4 统计学处理方法

将数据录入Epidata数据库并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用x2检验进行数据比较,以t检验进行数据计量。当P

2 结果

2.1 指导后研究对象对知识掌握程度明显高于指导前,P

表一:指导前后育龄妇女对知识掌握程度比较

组别 例数 计划生育定义 优生优育 避孕知识 生殖健康知识 总分

指导后 120 18.5±2.4 28.2±1.8 27.1±2.2 17.9±1.6 96.8±2.6

指导前 120 11.6±1.9 19.4±2.1 16.6±2.4 12.8±2.7 78.9±2.3

2.2 计划生育指导后,对以上研究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28例为基本满意,87例为非常满意,满意度为95.84%。

3 讨论

计划生育作为我国改善人口数量多、比例失衡格局的重要途径,其能否顺利实施主要依靠群众自觉能力。群众自觉能力主要和其对计划生育内容了解程度、认识深度直接相关。若其不能不能意识该项措施的必要性或者对该项国策认识存有偏差,这势必不利政策拥护和支持,也就不会做到主动寻求和支持。从计划生育实施宽度而言,该项政策的服务对象为中国全体育龄妇女,不单纯针对城镇或者农村,这就对宣传方式提出了要求[6]。我国文化程度差异较大,尤其是农村育龄妇女,文化程度较低,虽然对计划生育这个名词并非陌生,但对其核心内容了解甚少,又加之观念相对保守,因此,其宣传需要程度较城镇或文化程度较高妇女更为迫切,其指导方式更需大众化、通俗化,因此指导方式并非一成不变,其应结合被指导者和指导内容进行调整[7]。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其进行相应宣传教育,其相关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这不但对其知识掌握有一定扩充作用,也有利于其支持计划生育政策落实,通过对其满意度进行调查发现,其满意率高达95.84%,这说明计划生育指导符合育龄妇女需求,该项措施进行符合当前形势需要,这也保证了其有效性和时效性。

综上:对育龄妇女进行计划生育指导可有效提高其计划生育相关知识掌握程度,促进生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建议在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廷芳.避孕药具发放融入村民自治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2008,16(6):378―379.

[2] 朱雪梅,吴秀仙.基层计划生育指导工作中的护理问题及建议[J].天津护理,2009,17(6):348.

[3]陈晓芳.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情况调查[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11,25(7):65-67.

[4] 王艳红.育龄妇女对计划生育指导满意度的调查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医学信息,2010,8(13):2006-2007.

[5] 龚永胜.浅析加强计划生育宣传与生殖健康[J].医学信息,2011,24(2):27-28.

篇9

一、一个目标。坚持计划生育“零问题”的目标理念不动摇。从根本上树立起计划生育“零问题”的思想观,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安全生产同步考核。凡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必须与发生安全事故一样,认真分析,落实责任。对所在单位实行一票否决,按照职责范围,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并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零问题”。

二、确立两个基本点。1、抓好育龄妇女管理。充分发挥计生组织网络,确保各单位管理育龄妇女底数清、信息明、孕环情监测到位、节育措施落实到位、孕情跟踪服务到位,对各类计生信息变动及时上报、调整,不得漏报、迟报、瞒报。2、抓好育龄男性管理。要把育龄男性管理纳入与育龄妇女管理同等重要的位置,加大考核力度和处罚比重。

三、坚持四个不动摇。做到“四个不动摇”。即:坚持做好计划生育工作的信心不动摇,计划生育工作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保持稳定、建设和谐孙煤的重要内容,把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无论任务多重、困难多大,没有任何做不好计生工作的理由;坚持计划生育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一起抓的方针不动摇,要把计划生育工作与安全生产、经营放在同样重要的位置,两项工作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坚决克服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错误做法;坚持以诚信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体系不动摇,计划生育工作要坚持目标管理诚信考核,在细化标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检查等方面下功夫,做到管理无漏洞、考核无缝隙。坚持重奖重罚的政策不动摇,要坚持从严考核、严格奖惩,对出现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单位,坚决实行一票否决,并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评价各级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强有力的措施,确保我矿人口和计划工作的健康发展。

四、完善五项机制。1、责任机制。矿与计划生育领导小组成员、专业分管领导、职能部门、基层单位层层签订《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书》,基层单位与广大育龄群众也要签订《育龄群众计划生育合同书》,构筑从矿到专业、到基层单位(职能部门)、再到全体员工的计划生育责任体系,形成人人有责任、人人有压力、全员抓计划生育的新格局。2、管理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单位负责、居民自治、社区服务”的城市计划生育管理原则,开展好社区居民“双向约定”活动,用合同的形式规范引导群众行为,并明确违约责任,使计划生育工作逐步由过去依靠行政管理为主转向行政管理和社区服务、居民自治相结合,依靠社区群众自我管理的新机制。3、服务机制。按照“贴近群众需求、贴近部门职能、贴近本地实际”的原则,搞好科学管理,提高综合服务能力。各专(兼)职计生人员要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为育龄群众提供优质服务,针对群众的需要,制订完善优质的服务措施,全面开展计划生育查体、优生优育咨询、孕产期保健、优生监护、妇科病普查普治等工作及产后、术后的随访服务,以优质服务赢得广大育龄群众的满意。4、保障机制。继续落实好对计划生育家庭的优先、优惠、奖励、扶持、救助、保障“六位一体”政策规定,按时发放独生子女费,对放弃二胎指标的育龄夫妇给予5000元的一次性奖励;对独生子女父母退休的给予上年度平均工资30%的奖励;及时报销计划生育手术费;对达到晚婚年龄的可享受共17天的婚假等;落实“奖扶”、“特扶”等利益导向政策,将独生子女死亡、残疾、独生子女父母死亡、独生子女特困家庭作为帮扶重点,保证基本生活需求。5、考核机制。将计划生育工作作为和谐孙煤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和谐单位、五型部室考核。按照重奖重罚的原则,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兑现奖惩制度。落实好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者的津贴待遇,并对专(兼)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实行绩效考核,每月一考核,每季一兑现,根据各自的工作业绩确定季度所得津贴数额。每年对计划生育工作有贡献的专(兼)职人员和育龄群众队伍进行实物奖励。

五、抓好六项重点工作。1、抓好宣传教育工作。要进一步加大宣传教育工作的力度,充分利用网站、电视、报纸、橱窗等传媒作用,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地进行宣传教育,提高计生政策及婚育理念的渗透性和感染力,达到入脑入耳入心目的,形成视、听、感、图、声并茂的引导体系。2、抓好流动人口管理。按照“谁用工谁负责、谁受益谁管理、谁管辖谁服务、谁的地盘谁清理”和“抓雇主管雇工,抓房主管房客”的原则,做好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管理,做到落实责任、各负其责,严格管理程序,确保发证、验证、建档率100%。3、抓好重点人员管理。待岗、无业、长病、长伤、空挂户口、退休、未分配大中专毕业生等特殊人群是计划生育管理的薄弱环节,要采取强有力措施,使其纳入管理范围,索取有效证明、按时查体并随时掌握其动向,建立档案,确保不漏管。4、抓好长效措施落实。长效措施落实率是计划生育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要大力宣传长效避孕节育措施的优点及必要性,从思想上让育龄群众自觉接受并按时采取行之有效的长效避孕节育措施。5、抓好外用工及输出人员管理。凡是签订合同一年以上的所有外用工全部纳入本单位正常计划生育管理,特别对于本井田以外的矿属单位和有外用工的惠众公司下属单位进行重点管理,一人不漏纳入监管,全部按时查体或索取计划生育管理证明。6、抓好晚婚晚育工作。要采取各种形式加强对未婚青年晚婚晚育教育,禁止非婚同居,杜绝非婚怀孕和非婚生育。

篇10

同志们:

值此全县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之际,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全县计划生育集中宣传月活动启动仪式,目的是深入宣传现行的生育政策,传播科学的婚育观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营造有利于计划生育工作的浓厚氛围。下面,我就这次活动开展讲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增强做好宣传月活动的自觉性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口计生工作进入了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新阶段,计划生育宣传工作在统一群众思想、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把集中宣传月活动作为当前计生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传统宣传载体、现代传媒技术和各种社会宣传资源,大力开展人口形势、计生法律法规、奖励扶助和处理处罚政策、优生优育知识等宣传教育活动,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占领计生宣传的主阵地,形成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强大声势。

二、突出重点,努力营造浓厚的舆论宣传氛围

这次宣传月活动主要集中在12月份进行,宣传月结束后要结合春节期间的工作安排,将宣传活动持续到春节之后。这期间要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开展定点宣传。在人员密集区域设立宣传站,及时向群众发放计划生育宣传品,提供政策咨询和健康查体服务;二是开展流动宣传。每个乡镇组装一台计划生育宣传车,集中到集贸市场、城镇主要街道、各村居开展一次巡回宣传活动;三是开展定时宣传。充分利用各村居的大喇叭,每天早上统一进行定时播放宣传;四是搞好阵地宣传。利用国策门、宣传标语、宣传画、宣传橱窗、黑板报、阅报栏等传统宣传载体,开展好计划生育宣传活动;五是开展媒体宣传。要利用电台、电视台、《今日临沭》、县新闻网、县人口计生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现代传媒搞好宣传;六是组织文艺宣传。要利用农闲时节深入到村居演出,通过寓教于乐的方式传播新型生育文化;七是以培训促宣传。要充分发挥县乡村三级人口学校的作用,对基层计划生育工作者、重点育龄人群开展一次集中培训活动。八是做好节日宣传。要利用春节期间人员返乡的有利时机,开展送年画、组织计生文艺演出、召开育龄妇女座谈会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宣传效果。

三、狠抓落实,扎实做好当前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各级各部门要抓住开展宣传月活动营造的良好舆论环境,扎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全力抓好20xx年度人口计生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要针对各自的情况,找准薄弱环节,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迅速掀起冬季计划生育活动。一是切实抓好第三季度进站查体扫尾和第四季度进站查体工作;二是切实抓好长效节育措施落实和孕情跟踪服务工作;三是抓住年关外出人口返乡的有利时机,做好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四是搞好社会抚养费的清理征收工作;五是做好年终考核和全市基层基础规范化建设年活动评估验收的迎查工作,抓好各项指标的落实和兑现,确保完成全年任务。

四、加强领导,确保宣传月活动取得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