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障经济安全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如何保障经济安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如何保障经济安全

篇1

[关键词]物资管理;安全经济;物资保障

中图分类号:F2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1-0139-01

引言

物资管理工作能够保证企业经营活动的质量,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笔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探讨了加强物资管理的措施,希望能够相关人员一定的借鉴。本文提出了一系列控制物资管理工作的措施

一、建立健全相关制度

为了提高企业的物资管理质量,要建立健全与企业实际状况相互适应的管理制度,在管理制度中要实现规章制度的完整性,并且在实际工作中根据自己企业的状况来不断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提高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质量,对企业的物资工作进行规范。

物资管理制度与国家法律规章制度不同,它能够体现企业工作的流程,因此在规章制度中要附加相应的工作流程图,提高规章制度的可实现性,并且将每一个工作流程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让工作人员能够明白规章制度的每个流程,增加工作规章制度的可实现性。

通过对相关调查结果的分析,物资采购工作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投入,采购人员很可能会在利益的驱动下出现吃回扣、受贿等多种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企业的成本。因此,需要在全面的业务管理制度的保证下,对监督检查环节、合同签订环节以及工作验收环节进行一定控制,用管理制度来规范从业人员的物资采购质量,保护企业的综合效益。

二、制定相关计划并坚持执行

企业要根据自己的工作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计划,在计划中要体现物资的及时、有效供应,还要制定相关的物资储备防范,实现企业资金的快速周转,最大程度地减少企业的综合投资,促进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

实现企业的整合,提高企业的风险抵御能力,企业要根据自己的需求来对物资的性质、功能、品牌进行整合,降低企业物资的个性化,促使市场议价能力的提高,实现企业抵御风险能力的提高。企业管理部门要提前制定科学的计划,并且提高计划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企业管理人员要对企业所需的物资进行市场调研,从而能够全面、系统地了解企业的物资的价格、性能以及咨询等多种信息。还要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预算统计企业所需的物资,并制定相关的计划。企业管理人员加快管理系统的建立工作,与此同时还要对所需要的物资的品种、数量以及金额进行控制,防止发生反复采购、采购数量超标和库存积压的现象。

企业管理部门要对物资管理过程进行仔细审核,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在执行指定的计划时,需要按时举行公司例会,不仅要严格审核各个单位的物资管理计划的实施程度,还需要对监督物资的购买、储藏问题,及时发现物资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便于专业人员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三、减少物资管理的成本

采购物资工作一直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重点和基础,物资的质量和性能会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和企业的生产成本产生影响,还能够最大程度地保证企业的综合利益不受损失。

要做好物资采购阶段的管理工作就要从供应商的选择阶段做起,采购人员要根据自己的人脉关系建立自己的资源库,需要建立健全相依的物资购买机制,对供应商进行考察,寻找最适合自己企业的供应商,在选定供应商后还要定期举办会议对供应商的表现进行考核,实现供应商工作的最优化。

四、降低企业的成本

企业成本的降低应该以物资采购工作为核心,物资采购工作是企业进行物资管理的基础和重点,企业要对物资的采购阶段进行管理,保证所采办的物资质量能够满足相关工作的实际工作要求,此外,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要对索要采办的物资进行分类管理,管理时还要把重点物资进行重点管理,并制定合适的消耗定额,还要根据不同的单项工程来采办合适的物资,对于所采用的物资要落实考察机制,科学合理地对制定的物资消耗定额进行管理。

落实物资考核机制,通常情况下,企业所使用的物资都是在工作的过程中消耗的,企业要采取措施来减少投资成本,首先要做好物资管理工作。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物资管理单位,该单位要建立健全相应的物资管理机制,并且将具体的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促进企业工作人员的责任心的建立。

相关工作人员还要对物资的消耗过程进行跟踪,每一种生产物资都不能错过,物资管理人员要到生产线上进行管理,保证能够对工作进度和物资消耗水平进行动态监督,防止发生物资外流、资源浪费的现象发生。企业要建立合适的监督机制,对物资的使用状况进行监督管理,还要对废旧物资进行回收利用,最大程度地保证废旧物资能够物尽其用。

五、对库存结构进行调整

企业要有自己的物资储备定额,所谓的物资储备定额能够对企业物资库存产生大量变化,这也是对企业物资库变化情况的监督管理工作,做好企业物资储备定额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企业的投资成本,增加企业的综合效益,企业要做好物资采购环节的管理工作,做好企业的入库验收管理工作,物资入库工作时进行物资储备管理工作的基础,每种企业物资完成入库工作后,仓库管理员需要采取措施进行仔细的质量验收工作,管理员进行工作时要坚持“四不清不入库”的原则,该原则的具体内容如下:物资计划不完整不能入库;物资型号不对不能入库,物资数量不清不能入库,物资质量不合格不能入库,在保证物资质量的前提下,企业要尽量采取措施防止发生物资积压的现象。

企业要设立专门的管理人员进行物资的管理工作,在管理物资时要采用专业措施来进行物资的保养,防止物资在储存过程中发生质量问题,要采取措施来科学合理地使用储备物资,保证账目、资金和物资能够相互符合,要定期对储存物资的仓库进行清仓检查,保证所管理的物资的包装完整、标志清晰,质量合格。在储存过程中不能对物资的质量有任何影响,在清库检查时,一旦发现有质量下降迹象的物资要及时采用措施来进行物资的保养工作,防止进一步发生质量下降的现象,能够促进物资使用资源的延长使用和企业综合利润的提高。

在物资进行出库工作时,要严格按照企业有关规章制度来进行,做好物资的出库和发放工作,同时要建立健全物资发放监督管理机制,将具体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个人身上,并且监督工作人员落实物资发放机制,在实际工作中按照企业的物资发放流程来进行物资发放工作,物资发放人员要做好相关记录,保证发放的物资能够与账目完全符合,防止物资发放工作出现错发、落发的现象,实现物资的快速、准确、完整地发放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

结语

综上所述,企业物资管理工作能够直接对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产生印象,并且通过一系列措施,企业能够通过物资管理工作实现企业综合效益的提高,企业要在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及时、正确、安全、高效地进行物资供应工作,促进企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参考文献

[1] 王雪莲.加强物资管理提供安全经济的物资保障[J].经营管理者,2013,02:170.

[2] 刘军保.适应形势 强化管理 为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的物资保障[J].铁路采购与物流,2008,02:24-26.

[3] 向建华.围绕中心整体联动 夯实基础强化管理 为运输安全生产提供坚强的物资设备保障[J].铁道物资科学管理,2006,03:5-8.

[4] 韦志农.以标准化工作流程推进岩滩公司物资管理出效益[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18:101-102+105.

篇2

游艇巡游活动是广东省海上休闲旅游启动仪式的重要内容,为确保巡游活动的安全有序,广东海事局周密部署,制定了广东省海上休闲旅游启动仪式船艇巡游《交通组织方案》、《清道护航及应急保障工作方案》、《水上交通管制工作方案》等一系列保障方案并严格落实,提前开展了桌面推演,并举行了船艇巡游活动的彩排仪式,安排上百名海事人员参与水上交通管制工作,为船艇巡游活动的顺利进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游艇巡游活动现场,广州海事局通过VTS统一开展巡游交通组织,现场布设应急拖轮,并在每一艘巡游船上派驻海事人员,调派15艘海巡船艇组成巡游编队在虎门大桥至舢舨洲对开水域巡游70分钟,圆满完成现场指挥调度任务。

广东海事局党组书记陈毕伍认为,启动海上休闲旅游,构建集经济、民生、休闲、环保、教育等功能于一体的海上绿道旅游网,是海事部门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创新之举,是拓宽粤港澳合作领域的新途径,也是丰富人民群众休闲娱乐生活、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的新方式。为打造一个“安全、畅通、有序”的海上休闲旅游的绿道,广东海事局在珠江口等重点水域实行了船舶定线制,划定小船推荐航路,实行大船、小船分道通航;设置高科技的助航标志,还建立起VTS、飞机和船舶相互配合的立体监管模式,共同维护好广东水上良好的通航秩序。

据广东海事局副局长庄则平介绍,广东海上休闲旅游的建设,“游艇”成为关键词,为此,公众有必要了解国家的关于游艇的一个重要规定,即《游艇安全管理规定》。

篇3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7月份,全国质检系统半年工作总结会议在四川召开,支树平局长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讲话着眼于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质检事业科学发展,在认真总结上半年质检工作的基础上,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12个如何”。

支树平局长从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何进一步动员全社会力量抓质量、如何充分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如何真正体现质量工作的成效、如何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如何对质量安全工作从严监管、如何对质量安全事件科学处置、如何更好地服务于转型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如何更好地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推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如何提升质检系统履职能力、如何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等12个问题。 “12个如何”的提出主要围绕着“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这12字工作方针,质检系统的中心任务就是抓质量,只有质量抓好了才能确保生产、生活的安全,又只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经济社会的发展才能得到提升,最后只有在抓质量卓有成效、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前提下,才能体现出质检工作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在社会上才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得到强质检的效果,质检的强化最后又会反作用于质量安全的监管,促进质量安全、社会经济健康稳速发展,三者互相联系、互相作用、互相发展,如此良性循环,是最好的质检发展状态,也是最好的质检与社会之间的发展状态。

质检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抓质量,我们应运用各种有效方式抓质量,不仅仅是质检人员自身的力量,还应充分运用社会的力量,比如监督、自觉遵守等,我们在抓质量、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应在社会上做宣传、教育,并且对相关的社会人员做工作,从而充分地调动社会的力量,我们的努力加上社会的力量,质检工作才能健康有序地发展。当然,我们还需努力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运用各种质检手段抓质量,只有我们工作用心了才能使企业和社会认识到质检的重要性与权威性,还能对不法分子产生一定的震慑力,促进质检事业有所成效。保安全是质检工作的第二任务,社会的发展需要健康,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社会经济才能得到有效、快速、健康的发展,因此我们质检工作应对质量安全风险防范在前,即在平时认真做好监管工作,对重要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防范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还要做好各类预警,当安全事故或风险发生时有一套有效的预警措施是很重要的,它能有效地减少损失,当安全事件真正发生时要进行科学的处置,即有专门的领导负责、请有关的专家进行事态分析,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将风险与损失降到最低,抓质量、保安全是质检事业的重要任务也是经济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应全力以赴地抓质量、保安全。义乌作为国际商贸名城,与国际的交流极为频繁、广泛,义乌的发展对于我国的国际贸易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年国务院更是批复义乌成为国际商贸试点,因此,作为义乌国检,我们应更好地服务于试点的发展,提升义乌产品的质量与地位,促进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义乌商品的出口,为义乌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大力提高进出口产品质量、工作质量和服务质量的同时,我们还应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防止疫病疫情和有毒有害物质传入传出,严把国门。我局作为地方的质检部门,在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应服务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百姓是国之本,国家的一切为的都是百姓生活的更好,作为国家部门,我局服务于民生是义不容辞的。凡是只有改革才有发展,两者是相互联系的,经济社会是不断发展的,因此我们质检系统也应是不断改革的,但我们改革的宗旨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政策与方式的改革离不开人员的执行,提升质检系统的履职能力就变得尤为重要,我们应做好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使之重视工作的重要性与严肃性,严格执法、文明执法,提升质检系统的履职能力。

义乌作为世界贸易中小商品的集散地,在全世界小商品贸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全国甚至世界各地的生产厂家通过义乌把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当然也有世界各地的采购商在这里采购到满意的商品。在这里每天都有大量的商品运往义乌并从这里销往全球各地,满足了全球各地各类商品的需求,但是由于一些商家为谋求个人利益,不顾社会公德与商家的诚信,生产劣质、危害环境、危害人体、侵犯知识产权等的产品,不但不顾丢失自己的诚信,而且还损害了社会公平,对义乌市场的诚信与口碑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作为义乌商检部门,我局应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决策部署,运用一切可用之手段、想一切可想之方法,努力配合义乌国际商贸试点的建设,以打造商贸强局为发展目标,认真贯彻“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工作方针,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各项工作成效明显。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局应紧紧围绕中央的经济发展思路和义乌国际商贸试点的建设,领导也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奋勇争先,不断开创义乌检验检疫工作新局面。第一,弘扬义乌精神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坚定抓质量的决心。要充分发挥检验检疫职能优势和技术手段,努力提升义乌商品质量水平特别是出口产品质量水平,努力促进义乌试点的全面建设,让义乌国际商贸城进一步焕发质量光彩。第二,根据义乌内陆区域特点,进一步提高内陆物流的水平。要加强口岸核心能力建设,严格出入境检验检疫,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安全。要严格进出口商品质量监管,进一步加大风险监测力度,加强风险预警和通报,对质量安全风险做到防范在前,把风险消灭在萌芽状态。要敢于监管、善于监管,着力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产品的质量安全。第三,顺应义乌国际商贸试点建设的需求,进一步增强促发展的实效。充分发挥人才、科技、信息、政策优势,以国际贸易试点建设为平台,大力促进义乌小商品产品出口,推动义乌破解地域小县、出口大县的难题,促进义乌物流的集中强化建设。要扎实推进义乌国际贸易试点物流业的建设,巩固扩大义乌内陆港的建设发展成果,完善义乌内陆港出口货物直通放行管理办法,更好地服务于区域发展的要求。要提高履职能力。要深入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活动,牢固树立“人民国检”理念,展示国检部门执法为民的良好形象。

篇4

关键词:保险;内需;外贸;作用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保险走过了互助社、行会,最后建立了现代的商业保险制度,就是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保险制度。从最开始的用来管理海上风险,到后来引入到火险的管理,再到人身风险的管理,以及各种民事责任风险的管理,可见,随着生产的发展保险在发挥越来越广泛而重要的作用。我认为,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益发展和经济危机的周期性发生,我们有必要引进保险机制实现对经济风险的有效管理。

那么危机当前,应该如何发挥保险的作用促进经济的发展呢?这个问题我想可以分两部分进行阐述:即保险在对外贸易中应如何发挥作用和保险在对内消费市场的作用。

一、保险在保障对外贸易中的作用

在此次危机中,我国受打击最大的是南方的进出口企业,应该承认的是全球市场出现萎缩是一些企业经营出现危机的原因,但值得注意的是,很多企业是由于现金流的截断而导致厄运的降临,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问题,是因为有许多进出口企业采取的是托收货款的方式,或是签订长期进出口合同的方式,有的企业甚至会因为长期的供货关系而直接赊销商品,以致累积了大量的信用赤字。在危机发生时,对方银行与企业的经营同时陷入困境:企业的信用风险升级,随着国外企业的破产与倒闭,中国的部分贸易企业现金流紧张,最终导致企业的倒闭。改变贸易方式不失为解决问题的一个好方法,但在贸易方式还未改变之前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从保险的角度我们该如何应对企业所面临的信用风险呢?如何取保国际贸易行业又好又快发展呢?出口信用保险公司就是为企业应对这方面风险而设立的,企业可以通过向信用保险公司投保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对国外企业经营状况的监控为出口企业提供相关信息,降低企业的风险,而在风险事故发生时,信用保险公司一方面可以迅速对企业进行赔偿,保证其正常运行;另一方面,它可以调动更多资源实现对外国进口企业的债务催缴,减少国民财富的无谓损失。

二、保险在促进内需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发展方面的作用

危机当前,如何通过保险来促进内需来保障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呢?笔者认为应先从消费者着手进行分析。我国拥有世界上任何国家无可比拟的潜在消费能力,但它的消费潜能却迟迟不能得到释放。早在06年中央就强调经济要实现转型,将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依靠投资、出口向依靠投资、消费、出口上来,危机的发生更加凸显了经济向依靠消费转变的迫切性和必要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才能实现居民消费能力的释放呢?我们现在要追求的是如何实现经济繁荣的问题。那么我们就要更深层次的对问题进行严格的分析。我们要研究的对象――潜在消费者他们缺的不是钱,而是保障。人们在潜意识中有一种对风险的畏惧,古话有云“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据调查,有85%的人攒钱是担心自己会生病,用以支付将来的医疗费用,有95%的人攒钱是以备养老之用,这是由目前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的,旧有的医疗体制使得百姓得不起病,“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养老问题的存在主要是中国的家庭模式正处在一个转型期造成的,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之后,平均每对夫妇要供养四个老人和一个孩子,结果就造成了现在消费潜能很难得意释放的局面,而保险作为管理风险的有力工具,则可以很恰当的解决人们医疗和养老的问题,通过投保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解决人们的后顾之忧,那么他们手中的余钱自然会用来提高自己的生活质量,内需也就随之扩大。所以,加强以保险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决人们对医疗、养老的后顾之忧,保持旺盛的国内需求,这样可以避免对国外市场的过度依赖,确保国内经济的安全。

当人们有了消费意愿之后,下面我们来考虑一下生产者即厂商如何供给的问题。危机当前,很多企业陷入资金不足的问题,即无力满足新兴需求,无力实现产业结构的有效调整和产业升级,特别是那些使整个国民经济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更是走进了融资的困境。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通过保险的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携企业走出困境,使经济从现繁荣呢?我们应该建立危机保险管理机制,就是在经济正常时吸收保费,经济危机发生时,支付保险金的方式来实现。经济危机时,企业普遍出现困境,要求支付保险金,它属于一种巨灾风险,所以不能采用常规的计算保险费的方法,而可以选择用CPI涨幅作为公司的保险费率投保不定值保险,在危机发生时凭借国家会计体系对公司进行审查,发放保险金。

三、结论

可见,保险在国际国内市场都大有用武之地,所以我们要发掘保险的作用,保障经济的稳定与繁荣。在国内经济中要通过完善保险制度,来实现消费潜力的有效释放;在对外经贸中,保险应加强其国外经济走势分析能力,为我国企业保驾护航,保障经济的长期而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魏华林:《保险学原理》.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2]陈显忠:《金融创新》.中国金融出版社,2007.

[3]薛荣久:《国际贸易》.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篇5

工伤事故一旦发生,社会相关舆论的焦点,往往是对工伤事故职工及家属如何进行经济补偿,企业的补偿数额是10万还是20万?这些赔付数字经常被视为事件的中心。

然而,在近期发生的山西大同左云县矿难及类似事故中,通过调查人们发现了一个共同之处:事发企业职工中,很多人根本没被告知安全器材如何使用,也不懂得基本的求生知识!

重赔付,轻预防无疑已成为现实。而工伤职工虽在经济上有所补偿,但补偿显然不是根本。强化预防,减少乃至避免事故,才是最终目的。可以说,目前对工伤事故预防意识的薄弱,正成为发生职工工伤事故的重要原因。

所幸的是,这种重补偿、轻预防的做法,已开始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

不久前在江西南昌召开的中德工伤预防国际研讨会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工伤保险司副司长李忠指出,国家将研究并尽快推出工伤保险预防、补偿、康复相结合的政策措施。

专家指出,国际上,现代工伤保险制度已经把事故预防放在优先位置。鉴于我国安全生产的严峻形势,工伤保险必须从源头上控制工伤事故。必须尽快向预防延伸,工伤预防应当尽快代替工伤补偿而成为工伤保险的重心。

但调查发现,要真正具体实行工伤预防优先,仍然困难重重。

首先是政策法规上存在疏漏。长期以来,我国工伤保险制度中,工伤预防没有被列为重要内容,直到1996年才比较明确地提到了预防,提出工伤保险要与事故预防、职业病防治相结合。2003年颁布的《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提出要促进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但至于如何具体实现工伤预防没有涉及。

其次,工伤预防的负责机构不明确。《工伤保险条例》明确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主管全国的工伤保险工作,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是综合管理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部门。在工伤预防上,劳动保障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存在职能交叉,目前没有形成互动机制,无论是劳动部门,还是安全生产部门,在工伤保险管理中没有设置专职进行工伤预防的安全监察或保障队伍。

此外,工伤保险费用支出不合理,不能给予事故预防充分的经济保障。有的地区对工伤预防没有执行,尤其是行业差别费率与浮动费率机制没有完全形成,不能有效地发挥经济杠杆预防事故的作用。

专家认为,要尽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工伤保险制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要逐步转向包括预防、保障、补偿、康复各环节的一体化。不仅要事后做到补偿,事前更要注意预防;不仅要重视治疗,而且要使工伤职工尽快康复重新走向社会。

要充分发挥差别费率的功能,激励企业落实工伤预防优先原则。西南政法大学任晓等人认为,我国目前工伤保险统筹地区的差别费率大体上将行业划分为三类:一类为风险较小行业;二类为中等风险行业;三类为风险较高行业。这种档次划分过粗,可能导致不同风险水平的行业划分到一个档次,势必会影响到企业参与工伤保险的积极性,不利于工伤保险的长期稳定。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李忠副司长则表示,要在学习国外工伤保险预防优先的先进理念和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差别费率和浮动费率机制,以扭转我国工伤保险重赔付、轻预防的局面。

篇6

2011年至今,世界和国内经济增长的周期性波动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频发之间有着深刻的关联。

一是经济波动会造成社会失序。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珠江三角洲的一些企业面临成本上升、国内外市场萎缩、人民币升值的多重冲击,个别企业利润微薄,摇摇欲坠。企业倒闭造成大量工人失业或下岗。与此同时,宏观经济减速又使得政府财政收入减少,用于社会安全网的资金匮乏。以往需要通过安全网保护的穷人、边远地区人群和农民可能就会在经济风险的冲击之下。这类事情在1929年至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中发生过,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中也发生过。2011年发生在英国和美国的社会事件与失业率攀升密不可分。2012年对此更是不能掉以轻心。

二是产业升级带来拆迁等社会管理问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一些企业开始进行产业升级,但是遇到了土地产权牵绊。有的乡镇经济大发展,需要土地,就必须腾龙换鸟。实行“三旧改造”,必然遇到最棘手的拆迁问题。因此,我们在实地调研过程中,有镇干部对我们说,转变发展方式实际上是个社会管理问题。社会稳定与否取决于很多因素,诸如人的因素、环境因素、政策因素。有时候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就往往会引起社会乱象,例如当前征地补偿标准与以往有差别,往往会引发以往被征地农民的不满,甚至上访。这些诉求若得不到满足,又可能引起,甚至自焚等。

如何选择中国政策设计的参照系

中国在实施长期追赶战略并且初见成效之后,如何看待自己和看待别国,尤其是如何看待发达国家和地区,这确实是一个关乎民族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它意味着中国现阶段在什么样的参照系下设计自己的政策,对这些深层次问题切不可掉以轻心。

以社会保障这个当前民生中的重中之重和政策制定中的核心问题来说,就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而论,我国经济总量中用于社会保障的比例并不那么低。而且,现阶段中国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建设期,其发展趋势是从低到高,而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早已是从高峰期进入调整期,其趋势是由高向低。因此,我们在进行国际社会保障规模比较时,既要考虑到统计口径的差异,也要注意到经济水平与发展阶段的差异,切忌简单直接地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规模作为我们的决策目标。这要求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要从实际出发,要求我们明了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究竟走到哪里,我们的目标是什么?

中国目前处在一个由自己的历史和现实构成的发展环境之中,不是简单地走在所谓历史发展线性路径的某一个阶段。我们既不能直接地将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规模作为决策目标,也不能简单地将发达国家与我国现阶段的情况作为目标,因为历史和国际环境都发生了重大变化。

首先,中国成功实施追赶战略六十年后,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面临人力资源和产业瓶颈的同时,一些发达国家经历和饱受煎熬的制度性痼疾在中国也开始显现,诸如环境生态压力、卫生医疗改革、就业压力等。2011年下半年华尔街的示威游行提出的口号,以及几年前美国学者贾德·伯恩斯坦提出了为当代政治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共同关注、反复讨论的问题,即,我们通过什么样的治理方式才能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公平发展?这些都需要中国当前的决策部门和决策咨询机构深思。

其次,在对中国这样一个地域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族群复杂、行政层级多、城乡地区群体差距巨大、经济结构处于调整时期、人均GDP4000美元、中央和地方实行分税制的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如何建立,社会建设和管理如何进行,确实非一般国家经验可以解释,需要从现阶段中国的现实和各地的具体情况出发进行探索。

进一步说,中国在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既遇到了发达国家和地区在历史上曾经遇到的问题,又遇到了自身历史和环境特征造成的有自己特点的问题,还遇到了全新的国际环境和科技革命。在这样的背景下,完全模仿和照搬不行,完全另辟新径也不现实,需要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这就需要中华民族有开放包容的胸怀和兼收并蓄的智慧。

审视社会治理要有敏锐的全球化目光

在全球化时代,任何一个现实问题的出现和解决,都需要考虑它们的国际背景。中国试着用全球视野来看问题的时间并不长。

布热津斯基提出,“我们正在进入一个新时代,复杂性将是这个时代的最大挑战”,社会动荡与经济波动从来就密不可分。因此,决不能把2011年至2012年上半年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的社会和经济事件简单地视为一连串的偶然事件,它们可能预示着深层次的经济社会变革,也许是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同样,在这一年多,发生在我国沿海地区因产业升级和企业经营困难带来的,也不要简单视为地区性治理欠妥善的结果,其后必定有着深刻的国际背景。

2012年下半年国际局势变化会直接影响国内的社会形势。2011年,世界持续不断地经受着各种挑战,一波一波地冲击着各国社会。这些挑战始于持续低迷的世界经济,蕴涵在2008年发生的国际金融危机中。在发展乏力前提下,各国繁荣时期积累下来的社会不公正在不同社会群体之间变得越来越不能容忍,先是西亚北非出现汹涌澎湃的革命浪潮,继而在伦敦酿成了向英国其他城市扩散的骚乱,以及发生在美国的“占领华尔街运动”,俄罗斯又掀起反对普京的示威游行。2012年下半年,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就不能不关注这些事件背后的关联性。

不仅如此,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对我国制造业产生了重要影响。由于高科技含量的企业不多,我国出口正在受到成本增高和加薪潮增多的多重压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深受其害。20多年前形成的沿海制造业产业带,数百万家中小企业正遭受成本持续上涨、劳动力紧缺、利润率下滑以及海外订单锐减等因素的冲击。过去一年多来,发生在这些地区的不能说与这个国际经济环境没有关系,甚至国际金融领域的一些问题也在国内社会有所反应。面对这些新情况,创新社会管理首先要突破传统的治理模式。

篇7

未来到底是通缩还是通胀?守财还是理财?对未来经济形势的判断,直接决定了大众的理财方向。如何做到科学理财最为关键。

股票基金作资产配置

中国民生银行西安分行理财师李莉指出,“无论是远虑还是近忧,通胀都应该是大家所担忧且关心的问题。”如果需要大量流动资金,建议以“T+1”灵活模式的货币型基金作为家庭首选。投资者需要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李莉建议大家无论是购买股票还是选购基金或是其他投资都不能只考虑单边,比如,选购基金也要配置“股基+债基+货基”的基金组合较好。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较弱的人群,基金定投可以作为主要倡导的投资方法,无论涨跌都要坚持长期投入,只有经历“牛市”和“熊市”这样一个经济完整的波段才能见到复利,平均风险。

房产需进行理性投资

工商银行陕西省分行营业部个人信贷营销中心何二认为,无论通缩还是通胀,投资房产都要以刚性需求为主,切忌盲目投资。目前国家鼓励支持信贷政策,鼓励大众以自住和改善型为目的的住房需求。从长远角度来看,房产作为固定资产,可以抵御通胀,实现保值增值。房产投资是一个长期投资,所以投资者需作长期打算,即所谓“要把刚性的需求在理性的范围内释放出来”。

何二建议大家投资房产要适时入市,投资“附加值”较高、周围配套设施齐全、后续服务完善的房产。无论自住还是投资,都会有更多的机会升值,有更多的机会转手和方便出租。

黄金是避险最佳手段

兴业银行西安分行零售业务部财富中心柳云钟认为,判断黄金价格变动的趋势应主要关注美国经济的发展趋势。目前对于美国来讲,通缩的压力比通胀要大。黄金投资的优势在干无论通胀通缩,黄金始终是保值增值抵御通胀的有利武器,黄金始终在理财投资中充当着规避风险的角色。黄金投资目前在家庭资产配置当中应该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柳云钟建议投资者购买黄金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做好合理的家庭资产配置,黄金投资约占家庭资产的10%~15%;二是选择较好的时机买卖;三是要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量力而行。此外,柳云钟认为纸黄金不能提取实物黄金,而实物黄金缺少实际灵活操作能力,上海黄金交易所提供的现货黄金,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取长补短,是一种理想的理财产品。

篇8

关键词:建筑施工;强化管理;策略

前言

城市人口数量骤增,增加了城市生活压力,尤其是住房供应需求,这为我国建筑行业的稳定发展提供了基础,但是在建筑行业发展过程中,建筑质量问题却层出不穷,对此必须要引起重视,强化建筑施工管理,提升质量,保证人民生命与财产的安全。

1完善现有的施工质量管理机制

监督管理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是一项重要的工作,不仅需要政府、企业的支持,同时还需要社会的努力。任何一项工作在开始前都需要负责人、施工技术人员及管理等人进行技术交底,确保工程的质量。遇到问题所有人员要共同研究,减少损失。另外,技术人员要不断地学习新技术、新规范,对施工工作进行指导,提升工作效率与质量,保证科学施工。

2提高建筑施工质量的管理效率

质量是评价工程的重要指标,直接反映出施工方的能力,同时也是工程管理水平最直接的体现。市场体制改革后,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对生活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几句增加了施工单位的压力。施工质量的管理就是对业主与管理者目标的实施,是确保整个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最为关键的就是对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这是确保施工质量的最基本也是最核心的工作之一,因此,要做到全责分明,互相牵制。所有进场工作人员必须要持有相关的资格证,所有进场的材料也必须要符合施工要求,做好预防与现场管理工作。总之,就是对影响建筑施工的所有因素都要分析,将其分配到每个人,从源头控制施工质量。

3严格控制施工成本

3.1掌握市场需求,了解社会呼声市场经济的发展,促使成本规划工作的重要性提升,因此,建筑企业必须要对成本价值有合理的规划,然后才能综合考虑,确定自身价格。3.2经济效益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之一任何行业都在追求经济效益,建筑企业亦不例外,经济效益是其生存的基本,因此,成本规划中必须要考虑到经济效益因素。这就要求在施工前将建筑质量与施工成本进行细化分析,整理、规划,规定施工周期。在这一过程中仍然要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质量是工程建筑行业立足的根本,所有的工作都是为质量服务的。同时,控制成本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部门可以完成的,财务部门需要对成本进行规划,管理部门要去执行,监管部门也要做好监管,唯有如此才能确保成本体系的正常运行。首先作为管理层的负责人必须要对整个成本控制体系进行全面规划,然后负责人要协调多个部门,并明确每个部门的责任。最后,负责人要与审计部门共同作用,严格审计每笔款项,将信息及时反馈给管理层,便于管理。

4加大对员工的培训

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实现效益的最大化,但安全问题永远都是重中之重,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必须要做好工程管理工作,将安全纳入到管理的范畴,在培训中加入这部分内容。不论是企业或者是个人都要对安全施工给予足够的重视,减少施工中的违法违规行为。同时,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也要提高,不能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就蒙混过关。另外要保证安全措施落实到位,保证施工的安全性,加强培训,不论是岗前、在岗职工都需要参与培训,提高员工的工作素质及安全意识,将施工安全遏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安全事故。

5不同学科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

所有的参与人员都要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协调能力,遵循科学管理的原则。另外,必须要创建科学合理的管理运行机制,提升对关键问题的解决能力。受到多种因素影响,重复、交叉错误频出,因此在图纸与方案设计过程中必须要减少技术错误。图纸设计工作的重要性毋庸置疑,是整个建筑体系建筑的前提,是联系各个学科之间关系的纽带,这就要求图纸设计人员在保障自身设计的前提下与其他工作做好衔接。在施工前要对图纸进行会审,确认可实施性才能投入施工。施工后要做全程监管,保障各工序施工达标,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多部门的沟通可以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可以确保工程的质量。

6创建并完善建筑施工事故的应急管理体系

对于一般的施工问题在施工条例中都有明确的处理规定。现在《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中规定建筑施工企业必须要建立事故应急预案,以防突况。应急管理体系的构建对生产过程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分析、总结,并作为后期工作的指导,减少相同问题的重复发生,并构建切实可行的预防与预警机制,减少事故,降低事故损失。这就要求建筑企业管理阶层对安全事故的紧急救援方案认真审核,组建专门的应急队伍,同时对所有参与的人员都必须要严格要求,进行专门的培训,保障工作的顺利开展,减少突发事故造成的损失。最后,对建筑施工过程中涉及的所有应急装备都要定期的维护并检查,确保应急事故发生时可以第一时间做出反应,保证装备可以发生作用,确保所有人的生命与财产安全。

7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建筑项目施工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多个单位,对施工的质量与安全都有很高的要求。这就要求建筑企业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施工管理更加重视,通过强调管理目标,强化施工监督管理,检查与验收等工作,确保每个工序的施工质量,最终确定整个工程的质量。从施工的多个层面上确保建筑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安全,以保障人民的生命与财产安全,为社会树立正面形象,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提升我国建筑实力,增强经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张国旗.如何加强建筑施工管理提高建筑质量[J].科技与企业,2014(3):34.

[2]徐灏.如何加强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J].会计师,2014(21):24-25.

[3]王铁,孙惠祥,董志根.认真贯彻标准,严格执行制度,确保安全文明施工———建筑施工企业如何加强建筑安全文明施工管理[J].建筑安全,2015(10):65-67.

[4]刘文宣.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项目质量管理的探讨[J].江西建材,2015(5):292.

篇9

近年来,敦煌市围绕国际文化旅游名城建设,依托智慧城市试点和信息惠民试点,提出了“智慧敦煌”战略,推动建成“飞天”云计算中心等一批智慧城市项目,建设“敦煌国际文化旅游名城”,以“一带一路”建设为契机,推动旅游融合信息科技,以智慧旅游带动智慧城市发展。

敦煌市也先后入列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信息消费、三网融合试点城市,并荣获“中国领军智慧城市”大奖。

智慧旅游挑战多

旅游智慧化是敦煌建设“智慧城市”的重头戏。当然,智慧城市建设前期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将成为智慧城市建设成功的关键一步。面临的挑战如下:

旺季游客高峰挑战:景区人流屡创高峰,鸣沙山、莫高窟单景点日接待超过3万人,而敦煌本地人口仅有5万,游客服务体验差,如何避免投诉率上升?游客安全面临挑战,如何确保旅行安全?文物古迹承载有限,如何保护古迹不被破坏?

淡季游客稀少,造成旅游Y源的极大浪费:如何提升淡季景点服务资源利用率?如何共享不同区域旅游资源,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发展?

巨大流动人口挑战:百倍于本地人口数量的游客,给城市治安、交通、医疗、餐饮等公共服务带来巨大压力与挑战。如何应对大量游客带来的突发应急事件?如何有效管理大量的流动人口?如何从丝路旅行服务延伸至本地居民的智慧公共服务,从而带动荒漠区域的智慧城市建设?

针对以上情况,敦煌市政府与华为正式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敦煌各个领域展开务实合作,致力于将敦煌打造成为中国信息化、国际化的“样板店”、“旗舰店”,把一个信息化的敦煌推向全球,共同推动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发展。

根据协议,双方将在智慧旅游、智慧民生、智慧政务、智慧安保等方面开展积极、扎实、全面有效的合作,共同打造“智慧敦煌城市云、丝绸之路旅游云”,推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发展,推进智慧民生在教育、医疗、交通、就业等公共资源领域高效利用,构建资源共享、集约管理、业务创新、效率提升的智慧政务体系,全力为敦煌文博会、敦煌国际马拉松等重大活动提供安全可靠的智慧安保解决方案。

以智慧旅游服务引领区域智慧城市建设

全程无缝数字化展示,提升服务质量:建设景区物联网,分析游客行为与流量分布特征模型,基于物联网获取景区特征模型(游客、车辆、突发事件预警)延伸景区服务覆盖;提升决策、客流高峰与应急服务能力,保障游客全程路线安全;VR、AR、3D展示中心,提升客户体验黏性,分流高峰客流,提升参观服务质量。

敦煌“飞天云”平台现承载业务有智慧家庭、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医疗、智慧教育、公共信息等多个系统平台,而随着敦煌旅游旺季的到来,各个系统平台的业务量将出现爆发式增长,传统的建设方案缺乏灵活性,将面临业务连续性保障差、数据安全性弱;业务部署流程环节多等诸多问题,无法应对信息化的突发业务需求。

针对这种现状,华为助力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产业园科技有限公司、甘肃省广播电视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敦煌市分公司、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了覆盖敦煌全市的“无线城市”解决方案,敦煌“无线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对公众服务、政府和企业三个领域的信息化建设产生重大影响,能够为公众、政府机构和企业提供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安全、方便、快捷、高效地获取可支付得起的无线宽带服务。

华为结合敦煌市的特点,提供WLAN解决方案,打造了一个“高速、大容量、安全、可演进、易管理”的大型无线网络,助力敦煌智慧旅游有限责任公司构建敦煌无线城市。

在无线接入点选择上,华为采用新一代11AC协议的AP,在保证高并发接入率的前提下,保障用户网络访问体验;AC采用华为高性能敏捷交换机+多个无线控制器插卡,单台设备能做到几万多用户多终端同时在线;为了保障网络安全,华为提供ME60作为认证网关,将用户管理、安全控制、业务控制、无感知认证等各种功能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实现WLAN用户和固网用户的统一接入认证。

考虑到将来网络的演进,华为提供的敏捷交换机采用全可编程设计架构,可通过自定义转发流程快速支持新协议,可适应无线网络未来5-10年快速发展的需要;为进一步提升网络维护的便利性,华为提供eSight统一网管,支持对多厂商设备进行统一管理,支持对现网有线网络设备和新建无线网络进行统一管理,极大地降低了后续运维工作量。

共享丝路旅游资源,平衡区域经济发展:联合丝绸之路沿线景区,建设旅游大数据平台,分析区域游客特征模型,实现精准营销;融合线上数字营销与线下旅行服务,推动互联网+营销,提升淡季游客人数,促进区域经济的平衡与可持续发展。

延伸居民公共服务,建设区域智慧城市:建设云中心,共享景区与政府各业务部门数据,实现统一协同,快速决策与响应的城市智慧治理基础设施;基于智慧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电视为核心的智慧家庭、创新的智慧教育及智慧医疗服务,提升居民福祉。

在平安城市建设方面:华为根据敦煌市当前建设现状以及后期业务规划需求打造了平安敦煌建设项目,其核心平台采用华为智能云监控平台VCN设备,是结合华为视频监控平台和专业视频存储而定制开发的一体化综合监控平台,可集实时监控、录像检索、录像回放、云镜控制、告警联动、语音对讲、电子地图、存储管理等多种视频监控业务于一身。通过华为的云监控平台,整合了敦煌市多个厂商的平台及前端摄像机,为城市安保提供了全方位,无死角的高清覆盖。

整套系统采用领先的云化智能设计,实现N+0云化设备集群安全保障体系,做到关键事件不掉链子;同时实现事件及时智能预警、系统性能智能保障、视频数据智能检索定位以及智能行为分析,充分发挥软硬件使用效率。打造完全开放的平安城市标准开放平台,减少重复投资,消除技术壁垒。经过实践证明,华为云监控解决方案为敦煌打造出安全可靠、高效便捷的平安城市安防体系,对敦煌进行全方位智能守护。

篇10

关键词:苏州; 农村; 社会保障

一、 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意义

(一)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战略要求

(二)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保证

(三)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客观要求

(四)建立、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是适应新型农村社会结构的迫切需要

二、苏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条件及其现状

(一)建立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

    1、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经济保证

    2、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物质基础

    3、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提供了资金来源

(二)苏州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概括建国后苏州市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这样几个阶段:

1、1978年以前

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苏州建立的是一套与当时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发挥着重要的社会保障功能。

2、1978年-2002年

随着改革的深入,从80年代中后期开始,苏州各地根据上级部署对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1996年后,苏州市府又根据农村实际,提出了“先市区、后城镇、再农村”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发展思路,并最终于1998年5月,各市全部出台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3、2003年之后

2003年被认为是苏州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苏州市政府颁布了三个有关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规范性文件:《苏州市农村基本养老保障管理暂行办法》(苏府[2003]65号,2003年4月30日实施)、《苏州市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施办法》(苏府[2002]1236号,2003年1月1日实施)、《苏州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管理办法》(2003年7月1日实施),标志着大市范围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框架基本形成。

三、现行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思考

(一)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20年的探索,苏州已率先初步建立了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为其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大制度的建立,初步解决了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使农民最常遇到的风险基本上能得到有效化解。但是,我们在看到积极方面的同时,也不应忽视其中还存在着的问题。

1、覆盖面不广

    从近年情况来看,参保水平总体有所上升,一些县市的农民参保率达到90%以上。但这一数据是把大量的外来人口排斥在外的,甚至其中已买房安家的人员也未能进入农村社会保障的安全网中。在经济飞速发展、人员流动性日益加大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的今天,不能说不是一种遗憾!

2、地区差距大

三大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大市范围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框架的基本形成。但由于经济基础及社会文化条件的差异,苏州市下辖五县市(昆山、太仓、常熟、张家港、吴江)各地的做法仍然存在较明显差异,如保障对象的范围有宽有窄、保障水平有高有低、筹资渠道不一等。

3、保障水平有待提高

作为中国农村经济实力最强大的区域之一,苏州的农村社会保障水平还未能跟上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从政府的财政实力来看,苏州市社会保障支出负担占财政收入的比例,仍然大大低于发达国家甚至某些发展中国家的社会保障政府补助水平。

4、财政风险不容忽视

现行办法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加大了财政补贴力度。据有关人士估计,市镇二级财政仅用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两项上的财政补贴支出,人均高达千元。可以说,现行制度对财政的依赖过大,其潜在的风险显而易见。一旦出现经济不景气或是老龄社会提前到来等不利因素,保障基金很可能发生支付危机,从而导致现行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崩溃。

5、失地农民纠纷较多

在调研中我们发现这样一个事实:农民上访事件其中有八成是因为征地引起的纠纷。究其原因主要在于:一则政府补偿安置标准偏低;二是一些地方官员未能按照市委、市府出台的政策标准执行,部分拆迁安居房不能“安然”居住,导致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严重损害;三是失地农民全面的社会保障机制尚未完全建立,新老制度的衔接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理性思考与政策建议

1、扩大覆盖面

价值规律要求体现效率原则。而社会主义社会的财富分配又要求兼顾公平。连接二者的桥梁之一便是为世界各国所重视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实施。作为国民经济稳定运行的“安全网”、“减震器”,社会保障制度广泛的覆盖面至关重要。

2、适当提高保障水平

从苏州市目前的保障水平情况来看,主要是解决社会保障水平偏低的问题。但同时又要考虑到社会保障刚性规律,防止潜在的财政支付危机。因而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度提高保障水平,并逐步考虑与城镇社会保障制度的接轨。

3、建立真正统一的社会保障框架

三大政策的出台,标志着大市范围内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统一框架的基本形成。但各地差异较大的具体措施,却不利于全市范围内真正统一的社会保障框架的建立,也给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设置了人为的障碍。因此,有必要建立起一个走在全国前列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

4、规范用地管理,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困难

随着苏州市城市化进程和各级开发区建设的加快,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占用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由于拥有土地是农民区别于其他社会群体的一个重要特征,因而在土地征用过程中如何规范管理,依法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利益将成为土地征用中要考虑的头等大事。我们要加强政策执行监管,加大征地补偿力度,拓宽补偿渠道,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将失去土地这一重要保障后可能遭遇的风险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黎 慈.金融危机下反思农民工社会保险制度的完善--农民工返乡潮引发的思考.金融与经济.2009.3:3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