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语文详细教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改进对策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人类通过阅读来丰富阅历,但只有有效的阅读才能带来知识面的增长,因此在初中阶段,语文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阅读教学的目的并不局限在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它还与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整体能力相联系,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关键所在。但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现状并不容乐观,学生的阅读多表现出被动低效的状态。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
1.阅读教学主体不清
由于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很多初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观念依旧停留在“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水平,这就导致教师对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主体对象认识不够,颠倒了教师与学生的地位。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讲解详细,这不单不利于学生阅读思维的发展,也会严重影响学生对课文的探索感悟过程;有的教师则只注重标准答案,阅读模式死板,为解题而阅读,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亦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阅读能力的提高。这些教学模式都是因为没有充分意识到学生才是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的主体,盲目根据教师自身喜好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必然导致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低的现状。
2.阅读教学教案形式化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案和实际教学过程无法达成一致。教案的撰写设计通常完美详细、考虑周到,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的是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完全生搬硬套、忽视学生思想的灵活性和课堂与教案间的差异性,把整个课堂变成对教案的完全复制,学生根本没有进行自由思考发挥的时间;二是教案完全得不到实施,或者说只进行一部分之后就出现整个课堂节奏失控的严重后果,最终导致实际教学目标偏离教案教学目的。两种阅读教学模式都是不可取的,这样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教学质量较低,不利于学生良好阅读能力的培养。
3.阅读教学手段花哨
随着科技进步和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教学形式日趋多样化,教学方法自动化趋势明显。诚然,制作精美、形式多样的多媒体教学方式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和教学参与度等方面有极大促进作用,但却容易本末倒置,造成过于依赖多媒体、忽视教师引导作用的不利局面。同时,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是一个充分发挥学生主观想象能力的过程,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虽然能在感官上带来直接印象,但却把学生的想象范围禁锢在某个特定范围内,对阅读教学的顺利高效实施带来阻碍。
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
1.充分尊重学生在阅读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初中语文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过程中,应深刻认识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发挥自身的学习创造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初中语文教师应全面了解初中学生现阶段的心理特点,对学生的心理活动进行分析,进而制定相应教学策略。初中语文教师可以抓住学生乐于表现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引导激励,培养学生的学习主人公意识,加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最大限度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进行阅读积累
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是顺利进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前提保证。初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加强对各种课内外书籍材料的阅读。对于课内阅读,教师可以在原有标准上适当增加应熟练掌握的词汇句式数量;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教师应推荐优秀课外读物,指导学生养成摘抄、批注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生只有不断对各种语文知识进行积累,积极思考,“读”“思”结合,才能积少成多,达到厚积薄发的目的。
3.情境模拟,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初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情境代入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对于情节性较强的课文,可鼓励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情景再现,帮助学生更好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鲁迅的《祝福》时,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学生在对祥林嫂等角色的扮演后,对于作品要表达的情感理解会有一个质的飞跃。当面对偏情感表达的课文,应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对课文的写作背景、作者当时的心境等进行形象表达诠释,能帮助学生更好理解作者在创作这篇课文时的心境,对课文表达的情感有更深层次的体会。总之,应利用各种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对课文的学习过程中来,从而提高初中语文阅读课程的教学质量。
4.教案设计层次化、系统化
教案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指导和帮助教师及时调整教学重点的作用。因此,一个良好的阅读教学教案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过于细节化的教案,很容易在阅读教学课堂上营造一种死板的气氛。而太过概括的教案设计,也会导致整个课堂节奏失控,一个良好的初中语文读教案应该具有结构明朗、层次分明的特征。从认读课文到全文鉴赏,再到评价创新,各个部分的教案设计应在表现其独有特点的同时相互联系,与整个课堂教学流程相对应,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教案设计的层次化有助于初中语文教师对阅读教学进度的整体把握,帮助教师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应变,在达到既定教学目标的同时,也能够保证学生在整个阅读教学过程中的活跃度。
毫无疑问,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门艺术,作为在语文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的阅读教学具有更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的不同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进行设计选择,应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宗旨,致力于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进而打造高质量、高效率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学生应在初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课外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初中语文阅读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地将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部分相结合,实现学生语文知识素养的整体提升,进一步促进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质量。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初中语文;学生;主体地位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9-0038-01
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恰当运用教学方式,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从而使语文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的语文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甚至把他们看成知识容器,严重束缚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生人格的全面发展。
1.增强成功动机,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1.1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懂得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兴趣的形成和巩固是建立在明确的目标基础上的。可利用各种形式如晨会、班会、座谈会、活动课等与学生进行心理交流,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把语文学习与个人前途、家庭利益、民族命运联系起来,为自己学不好语文而内疚、自责,从而激发学好语文的动机,使消极因素转变为积极因素。
1.2 以语文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引起学生的共鸣。教师要努力感染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学语文的兴趣。如上课时精神饱满、自豪自信;教态和蔼可亲、自然大方;板书清晰美观、富有哲理;教学民主开放、引人入胜;善于及时调动学生的情感,用激情唤起学生学好语文的热情(如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赞美的手势等)……让学生在其乐融融的氛围中获得知识、陶冶情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喜欢上语文课,喜爱语文课,对学好语文有了很大的信心。
2.在初中语文教育中进行人格教育的方法
2.1 塑造教员的人格魅力。作为一名优异的初中语文教师,要想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培育小我人格魅力至关重要。在心思质量方面,语文教员要乐观向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具有坚强的意志;在教育观念方面,语文教员要对峙“以报酬本”、“终身进修”、“旷达的语文观”等思维;在进修质量方面,语文教员要有过硬的教育身手,严于教育,具有深沉的文明底蕴。只要如许,就能成功塑造教员的形象,然后促进学生人格魅力的塑造。
2.2 把人格教育放在教室中进修。在教室中,教员要营建公道公平、生机四射的教学气氛;要多在教室中采用协作教育的方法。教室教育是教员和学生双向教育的进程,在互教互学中,教员要充沛发扬学生的积极性,起劲培育学生的团队协作才能;教员还要进修进步前辈的理念和经历,革新和优化教室教育理论进程。
3.改变教学方法
3.1 讲授法。讲授法是传统的教学方法,也是目前学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手段,运用讲授法能使知识系统化,在较短的时间内交给学生以全面而准确的知识。在具体教学中,我们鼓励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该讲则讲,而且要讲到位。教师的讲解和示范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并让学生了解方法,不要因为担心背上“满堂灌”的嫌疑而忽视对知识的系统传授。
3.2 串讲法。它是文言文教学中有“讲”有“串”的传统教学方法。“讲”即讲解,“串”即串连,就是把上下文串通起来,实质是“讲”,讲的特征是“串”,即把词、句、语段、段落、全篇连贯起来的系统讲解。串讲法的应用有利于发挥教师“讲”的主导作用,保持讲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变单方面的教师讲为师生双边活动。避免繁锁,兴之所至,信口开河,而有利于提高讲的艺术性,抓住重点,以保持学生注意力的高度集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教师要精心设疑,激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想象力发展的重要因素。牛顿对苹果落地产生了兴趣,通过联想和研究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树立了物理学上的一座丰碑。瓦特从壶水滚沸受到启发,通过大胆的想象,反复实验,研制出第一台蒸气机,让人类深受其利。
初中生好奇心强,对很多事物极易产生兴趣。教师新奇的提问,巧妙的暗示,都可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譬如,在讲授初中第一册《迢迢牵牛星》时,我先给学生简述了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学生兴趣很浓,提出了很多疑问,但我并不回答,而是让他们朗读课文,展开想象。学生很快就领悟到:诗人按自己的愿望和理想,进行了大胆创新,以奇妙的联想编织出一幅天上之景。再经教师提示,学生的思想就插了想象的翅膀,进入到神话般的境界,教师在此基础上又联系时代背景进行点拨,就水到渠成地使学生明白了诗人的创作意图是引导人们憧憬自由幸福的生活。
5.确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确立科学的学生观,与学生平等对话。老师要蹲下身来和学生交流,与学生处于平等地位,让学生真正感到老师是他们的朋友,是合作的伙伴。只有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新时期的师生关系是多种关系的集合体:学生犯错误时,老师应是严父,及时纠正,绝不迁就;学生有困难时,老师应是慈母,耐心帮助,加以解决;学生有退步时,老师应是医生,及时"对症下药",开出一副副鼓励与告诫的药方;学生高兴或痛苦时,老师应是好友,与他们分享喜悦或悲伤……总之,老师应该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断变换自己的角色。
篇3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
创建高效课堂是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也是每一名优秀教师的心愿。为了满足“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要求,在初中的语文课堂上创建高效课堂,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是教师们需要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通过教师的不断探究W习与尝试,找到了有效的教学策略,不仅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使初中的语文课堂具有浓厚的学习气氛,为学生们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们更好地学习和成长。
一、信息技术在创建语文高效课堂中的优势
(一)有利于语文课堂整体把握,提高课堂的学习效果和效率
利用信息技术,教师能够获得更多有效的教学资源,通过制作课件和电子教案,进一步梳理教学内容,理清教学思路。运用多媒体授课方式,有助于缓解教师的紧张情绪和心理压力,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学习,实现心、脑、手并用的局面,从而增强了讲课的综合效果,保证了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多媒体的运用,丰富了课堂教学手段。如《斑羚飞渡》一课,在伤心崖老斑羚和小斑羚飞渡接力的动画演示中,直观、形象,扣人心弦的动画效果再配上《十面埋伏》的音乐,使得课堂气氛更加悲壮和感人,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在九年级上册的《智取生辰纲》和《香菱学诗》中,利用影片片段的播放,把文学和电影艺术有机结合,人物形象鲜明突出,学生印象深刻,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得到极大的提高。
(二)有利于解决语文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利用网络中的信息资源,如影片、音乐、朗读录音、动画演示、图片场景等,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如七年级上册的《看云识天气》中描述的各种形态的云,课本描摹的虽形象生动,但不直观,特别是每两种相近的云,界限较为模糊,学生极易弄混。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各种姿态的云、晕、华、虹、霞的形象和特征一目了然,强化了识别。再如八年级下册的《苏州园林》中“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学生往往难以想象,我们可以从网络上选取若干代表苏州园林特征的摄影图片和录像,通过对比分析,那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生动鲜明,学生也“如在图画中”。
(三)有利于学案导学的推进与完善
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的指导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学案在这里具有双重的理念和作用:一是学生学习的依据,二是教师课堂教学过程实施的依据。教师会把学案提前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充分预习。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教师检查、师生互动交流、学生自我展示的过程。课件起到了引领学案导学的推进,适当进行点拨、补充、启发、引导和突破重难点的作用。课件的拓展思维又留给优秀学生想象的空间。同时,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依照学案提示,自主地预习和学习,如了解作者,查找背景,搜寻有关的图片、音像及资料,并能有效地与相关知识链接,如吴刚的《罗布泊,消逝了的仙湖》,搜寻古今面貌的图景以及月牙泉的现状资料。语文的综合实践活动更是离不开网络的支持,更重要的是允许学生接受来自不同方面的声音,从而开阔了学生视野,也实现了大语文课堂的理念。
二、利用信息技术创建高效的初中语文课堂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众多周知,广大青少年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特别表现在初中学生,信息技术可以将视觉听觉集于一体,把课本中抽象模糊的教学内容形象直观地呈现在学生面前,符合学生的思维模式,教师应挖掘出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根据课本的内容和特点创设极具个性的教学情境,从视觉,听觉上刺激学生的感官和思维,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例如,在讲到八年级上册《苏州园林》一课时,教师可以在网络上搜集有关苏州园林的历史资料,现状以及图片或录像,将其呈现到课堂上看来。下载一些具有江南特色的民族音乐,使学生融入到苏州园林的美景之中,将苏州园林的美展现在学生脑海里,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感知来学习课文内容,掌握课本的思想内涵,把握课文精髓,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
(二)扩大知识容量,拓展学生视野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很难在教学时间扩大语文知识的容量,教师又要讲课,又要写好板书,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而语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累积的过程,知识的信息量越大,越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运用信息技术能够根据教师和学生的需要进行取舍,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初中学生奠定良好的语文基础,增强语文的综合分析能力,可以突破课堂时间的限制,节省板书时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
(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难以提起学生们的兴趣,有时候尽管教师滔滔不绝,还是达不到教学目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课堂中可以将知识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调动学生的感官,突出语文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例如,九年级上册《故乡》一课中,教学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到闰土这一人物形象的变化,让学生自己总结少年闰土的形象特点,教师再运用演多媒体总结出来,再让学生总结中年闰土的形象,教师再演示出来,最后再在多媒体上进行比较,分析闰土形象的变化,使学生能够很快地却别闰土在不同阶段的不同的生活、动作、语言以及外貌。
(四)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篇4
关键词: 阅读能力;写作水平;有效结合
一、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长足发展
初中语文教学绝不能只片面的、割裂的训练,一定要重视阅读与写作的结合,关注学生长足发展。阅读和写作是紧密相连的。初中生通过阅读可获取有效的信息,并从中拓宽视野、丰富见闻,进而走进生活,丰富自身体验;在写作中运用有效的阅读表达方法,能够潜移默化之中提高初中生的能力,学以致用。到这里,我们可以看出阅读与写作两者是密切相关、相辅相成的。思维能力的提高能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冲动和能动性,而写作正是实现主观意愿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先要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技巧,然后把这些方法应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尽情抒发他们的情感,释放内心的压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情感的丰富及阅读量的不断增加,当学生遇到类似问题时,就可以在写作中释放情感,诠释内心的压力。阅读与写作的有效结合,不但能够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使他们更加深入地、高效地理解文章内容,还能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写作能力,有利于初中生把握自身情感,e极健康成长。多种表达方法的学习和运用,将他们的写作手法也变得更加成熟起来。
二、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兴趣
兴趣永远是激发学生学习潜力的关键要素,只有让学生对阅读和写作产生浓厚的兴趣,在以后的教学中才能把学习方法运用的如鱼得水。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上,大多数时间都用来讲授课本中的课文,大多数老师更注重对生字生词的讲授和考察,从而忽略了对课文的写作背景和文章思想的拓展。长期以来学生对这种上课模式会产生疲惫感,这大大影响了课堂的效率。因此在课堂上,要注重对课文背景的深度挖掘。通过老师对文章作者的写作心情和写作背景的介绍,会带给学生一个相对轻松的课堂,在课堂上可以相互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在快乐中收获到知识。除了学习课本中的文章,老师可以在课堂上讲一些“故事”来吸引学生,在课下给学生提供一些有意思的读物。起初,这些读物可以以记叙文为主,当学生慢慢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可以加大读物的难度,一步步地引导学生去学会阅读,爱上阅读。当对阅读产生兴趣之后,学生就会主动阅读,积极写作。
三、结合方式,提高实效性
1.要多展示课文的魅力,让学生懂得欣赏语文的美
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所选编美文佳作进行反复诵读。在初中语文课本中,有很多文质兼美的好作品,无论是写人叙事,还是写景状物,处处展现了语文之美、语言之美。例如,语文课本中的写景抒情散文《春》、写人名篇《背影》,都是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作品,至今读来仍能让人感受到它们的无限魅力。它们无穷的魅力来自何处呢?看那文章质朴、平实的语言,就知道了。教师要引领学生反反复复地去诵读、品味,让学生能够深入地感悟其中巨大的魅力。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课外的名家名作,让学生的阅读有个较高、较宽的起点。“书海无边”,教师可以根据每一册语文课本的“名著导读”来引导学生如何选择、如何阅读这些名家名作,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语文阅读能力,
2.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比如,在学习完阅读文本后,我们可以采用仿写的方式,让学生仿照阅读文本进行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够把自己对阅读内容的感悟在自己的作文中表达出来。这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还增强了阅读能力。
四、加强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率
1.要充分利用教材
初中语文课本经过谨慎的筛选,其所选的文章,都是比较典型且质量高的。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充分挖掘教材,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示范作用。对于教材中的著名篇章,我们一定要详细讲解,并与学生一同探讨,使他们最大程度的掌握文本知识。此外,我们还要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以境引情,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文学的美、文字的美,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增强他们的感悟和理解能力。我们要避免照搬教案的讲解模式,设计高效、有活力的课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2.指导初中生方法和技巧
初中语文阅读和写作不仅紧密相连,还相互促进。高效阅读,能够使学生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学会写作方法和技巧。首先,教师应指导学生把所学到的这些方法和技巧灵活运用到他们的写作之中,做到举一反三、活学活用。然后,学生再根据他们的兴趣和爱好,有针对性地阅读其他优秀作品。这样就构建一个“阅读到写作再到阅读”的循环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另外,我们还要有效指导学生把握文章的结构脉络、段落层次和修辞手法等,并指导学生研读优秀文章,以此来打开学生的创作思路,进而写出好文章。我们还可以让学生进行仿写,这样既能够锻炼学生的迁移能力,还能够激发他们写作的激情。
3.积累丰富的课外知识
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还要鼓励学生多读一些质量较高的课外读物,如果可以的话,教师应该亲自指导学生如何选择书籍。因为在初中生的写作过程中,许多学生都是套用作文模板进行写作。写作模板看似降低了写作的难度,但实际上是束缚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得不偿失。好的文章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学生通过阅读好的作品,通过知识的不断积累,可使阅读能力不断提高,在写作方面也会有更深刻的感悟。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技巧
篇5
一、注重研究教材,充分利用现代教具。为提高每节课的进行效果,教学质量,本人除注重研究教材,把握好基础、重点难点,通过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二、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师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尽量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我认真制定计划,注重研究中学教学理论,认真备课和教学,积极参加教研组活动和备课组活动,并经常听取各老师的课,从中吸取教学经验,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教学的业务水平。每节课都以最佳的精神状态站在教室,以和蔼、轻松、认真的形象去面对学生。按照《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进行施教,让学生掌握好科学知识。还注意以德为本,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循循善诱,多方面、多角度去培养现实良好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
三、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写好教案。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钻研教材和教法,不满意就不收工。虽然辛苦,但事实证明是值得的。
四、担任语文教研组长,组织常规工作的同时完成了一下任务:1、完成学校教育简讯的写作,每月至少两则;2、组织组内听课评课共五次;3、作为元江县初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成员之一,积极配合工作室工作安排,积极参与公开课,教学研讨等;4、组织承办了因远中学普通话大赛等。
四、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在这一年来,我的教学工作有序进行,并得到圆满完成。学年末所任班级的测试成绩平均分( 58.79)、及格率(46.39% )、优生率(6.19%)分别名列全校第4名、第4名、第2名。我深知,这些都离不开领导和全校教师对我的关心和支持。对此,我深表感谢,这也将激励着我更加努力地工作。
篇6
关键词:新课改;思考;语文教学
在《语文课程标准》中有详细说明到,语文课程的理念应该涵盖有共同合作、独立自主以及相互探究,并且缺一不可。也正是因为这三个基本理念的提出,凸显了学生的主题地位,充分说明了学生这一主体的重要性。在进行新课改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教师们教学方式的变化以及学生们在课堂上的积极配合。由于新课改独特的教学方式,学生们和教师们都能够彼此交流和合作,从而获得过去课堂上没有获得的教学体验和感受。学生和教师相互配合相互合作对于教学发展史非常有好处的。
1教师角色和教学观念要适时的、合理的做出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扮演的是一个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往往都是被动的接收知识。新课改的标准要求教师要转变教学方式和教育理念,充分认识到教学教育的主体是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学的中心去服务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吸取知识。老师要从以往的领导者转变为服务者放下过去的权威以积极饱满的精神面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主学习。在新课改的教育模式下,老师不仅是一个服务者更是一个引导者,老师只有站在学生的角度上去体会学生的想法,才能更好的了解学生。这样一来,学生也就更容易参与到教师的课堂活动与学习中去。当好一个服务者可不容易,教师们在开展课堂活动时不仅要备学生,备教材,还要备教法教具。不仅仅如此,教师应当充分去了解学生,这样才能制定出游针对性、科学性的教案。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想要什么,缺什么,并同时解决学生学习上的困难。学生在这样宽松的学习氛围下就能更主动更积极的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转变角色不仅是要成为学生的服务者和引导者,还要成为学生们学习的小伙伴从而和学生一起思考、讨论。
2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针对性的转变
新课改的重要目标之一也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学生都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学习并不充分全面。因此,教师们要充分了解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兴趣爱好以及他们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从而有针对性、科学性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光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了解学生兴趣爱好从而全方位的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学生热情一旦被激发出来之后,他们就会主动的向学习中的未知领域发起进攻。因此,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一个相对轻松的学习氛围是非常有必要的。学生在这种氛围之下不仅能够独立思考问题,还能够和伙伴们相互帮助发现问题同时解决问题。新课改的教学中心是学生发展,因此教师在平时的备课、教材处理以及叫许过程中要重视是否有忽略学生发展问题。提高学生全面发展是新课改的宗旨,因此万万不可忽略学生主体性。教师应该有针对性的运用一些方法或者采用一些手段来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3不可忽视作文教学的德育功能
在新课标的作文要求中,主要强调了写作必须要具有真情实感。自古代起就有“文以载道”之说,因此不可否认作文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之间联系的重要性。新课标在关于语文教学课程标准前言中就投提到过语文和思想道德素质以及科学文化素质之间的联系,不仅如此,在之后的内容中也有关于这方面的阐述。作文在语文教学课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学写作文如学做人,教写作文就是教做人。语文知识与日常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教学生写作文的时候教师可以适当的把社会主义价值观、集体主义教育、记法教育以及爱国主义教育等等教育内容贯穿到学生的作品中去。
4开展第二语文课堂教学
语文教学不应该局限于教学实践和教材内容,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们举办关于语文类的诗书朗诵会、读书活动等等。除此之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在节假日或者课余时间组建文学社团,让学生充分感受到语文魅力的无处不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们开展讲座、辩论会等等活动来让学生增加见识从而提高学生认知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开展写作专栏,专门刊登一些优秀的作文,从而更大程度调动学生写作热情。在这样一个洋溢着青春文字的氛围中,学生们可以尽情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5现代教育和技术要科学的结合
在关于语文的新课标中有要求语文课程必须要是开放的并充满活力的,同时它应该面向于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方向,科学将跨学科学习和现代化技术手段结合起来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课堂上多媒体教学方式给学生们带来了一种新的视觉感受。学生在多媒体教学的环境下可以发展新的思维,理解更深层次的含义。多媒体教学方式因其独特的幻灯片展示等等效果,学生能够更真实的感受到教材内容,更能深刻的体会到教材索要传达的内容。这样一来,语文教学课堂就会更生动哼融洽。综合以上内容来说,教师们要不断转变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法。真正意义上的让学生收获知识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顾海荣.论新课程背景下的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师生交往[J].中国校外教育,2009(12).
篇7
诵读声声传美文,经典字字润人心
中华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精髓就蕴含在经典古诗文之中。要想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无比丰厚的民族文化,背诵是最好的途径。在背诵中能够让学生从中汲取民族智慧,提高文化品位,增强审美情趣,陶冶精神情操。
为此,语文组每周指派一名语文老师,从古诗词中搜集一首经典的诗或词,并对其进行简要的赏析,要求学生在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背诵这首古诗词。背诵前先把此诗词连同简析打印出来,每班一份,让语文课代表将诗词抄在黑板上,并作简要地提示,要求在升旗仪式之前背熟。在升旗仪式上,就由原指派的老师对要背的诗词进行简要地解读,让学生在理解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先由老师范背,最后再让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背诵:齐背,轮背,分班背,比赛背……在背诵的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是劲头十足,积极热情。升旗仪式上,五星红旗在蓝天白云下迎风飘扬,校园里诗词诵读声悠扬飘荡。这样每学期每个学生都能背会近二十首诗词,再加上课本上的十几首古诗词,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能背会三十多首古诗词。为了提高学生背诵古诗词的兴趣,我们语文组在每学期至少举办一次经典诗词诵读比赛,学生都是积极踊跃的参加,收到很好的效果。在县级、市级举办的诗歌诵读比赛中,我校学生多次多人获一等奖、特等奖。2012年,我校语文教师亓坤、马勇、郭国峰、李冬梅在“安徽省中华经典诵读”文艺晚会上声情并茂的朗诵和演唱赢得了省市级领导的高度赞扬。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学生通过对经典诗词的背诵和积累,磨炼了意志,陶冶了审美情操,增强了自信心,扩大了知识面,提高了诗词鉴赏能力,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程改革勇创新,集体备课收成效
伴随着数字化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的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因此,各地的教学改革异军突起,各具特色。“三人行必有我师”。为了探索适合我们阜南第一初级中学的语文课程改革之路,我们语文组走出去,请进来。全体语文老师在高波校长的带领下,先后南下江苏洋思中学,东去马鞍山市中加双语学校,北上山东杜郎口中学,学习兄弟学校的教学改革经验,“择其善者而从之”,终于探索出了一条适合我们学校实际情况的教学改革之路。
一.集体备课,资源共享
先把全册书上的课文平均分给每位语文老师,每位老师就是所分课文的主备课人,他要认真查阅资料,搜集信息,写出每课的导学案,在导学案中要明确指出每课的学习目标;作者、作品、背景;学法指导;字词积累;整体感悟(包括内容、结构、主题、合作探究的问题等)。然后编写出详细的教案草案,再分年级备课组集体讨论,大家畅所欲言,指出教案的优缺点,再由主备课人修改后定稿。最后把定稿的教案编订成册,每人一份,电子教案资源共享。在共享的基础上,每位老师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对原有的教案进行修改和订正,找到适合自己的教学特色。
二.课堂改革,成效显著
1.课堂教学模式
阜南第一初级中学语文组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结合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制定了三段渐进式教学模式:
课堂第一阶段:学生自主学习;第二阶段:师生互动;第三阶段:学生训练,堂堂清。
2.课堂教学流程
(1)教师简评检查学生大预习(课外预习)情况,引入新课,明确教学目标。(2)学生按导学案预习(小预习)教材,解决导学案提出的具体问题,有3分钟的讨论时间。(3)学生分组展示成果,质疑,教师点拨,师生互动。(4)学生训练,堂堂清。
3.教学相关要求
(1)教师提前一天指导,要求学生预习第二天新课的内容。(2)教师按备课组分配的任务,提前一周向教导处提交导学案,备课组审查通过,上课通过班班通展示导学案。(3)学生分组:每八人一组,四好四差,有核心,有帮助,结对子帮扶,课桌按常规排法不动。(4)学生成果展示可以是板演,也可以是口答。(5)教师点拨。三不讲:学生没有预习的不讲;学生预习会的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三讲:讲思路;讲规范;讲科学。(6)学生训练。以同步作业为主,堂堂清,教师全批全改;完成教师用书每一课过关题,课课清,教师全批全改;每一章进行一次综合检测,章章清,教师全批全改。
我们语文组所推行的课程改革,充分显示了以人为本的思想,注重教学双方在平等基础上的对话与沟通,使学生在体验性、探索性的框架下进行自主性学习,并且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建立起民主、平等、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重视了学生基本素质的培养,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又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海量阅读拓知识,筹办校报显风采
为了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我们语文组除了在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让学生背诵古诗文外,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海量阅读。要求学生,每周要读一本对学习有益的杂志,比如《读写天地》《读者》《意林》等,每月要读一本名著,寒假读两本名著,暑假读三到四本名著。同时要求学生读书时要做好读书笔记,精彩的场面、名言警句要摘抄并背诵。老师一周一检查,一月一评比。
书的来源除了让学生到学校阅览室、图书室借阅外,每班都办了图书之角。学生私人的藏书都放在自己班图书之角的书橱中,由语文课代表统一管理,统一借阅,实现学生的资源共享。
“胸有诗书气自华”。海量阅读,使学生的眼界、胸怀、志气、修养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厚积而薄发,在写作上,学生还愁将来不会文思泉涌、出口成章吗?
除了让学生课余阅读杂志、名著外,还要学生读我们自己办的校报――《阜南一初报》。
党报是,校报是彰显学校特色的阵地。为了办出高水平的校报,学校领导把校报的编辑工作交给了我们语文组来承办,为此我们动员全校师生积极行动起来,采集信息,踊跃供稿。为了得到高质量的稿件,我们语文组每学期都组织开展作文比赛、书法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活动,编辑们对所供的稿件进行整理、筛选、讨论,最后定稿登报。在我们语文组的共同努力、通力合作下,每一期的报纸都办得效果斐然,得到了领导和兄弟学校的高度赞扬。
送教下乡结对子,互学互帮兄弟情
篇8
关键词:把主动权交与学生 指导课 不要太多干涉学生 讲评课 让学生互改作文 行之有效 循序渐进
作文教学历来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如何让学生爱上作文,轻松写作,是每个语文老师必须认真思考的。笔者以为,作文课更应让学生动起来,无论是指导课还是讲评课,都应把主动权交给学生。
首先要上好指导课。好多老师在上指导课时,往往要按照自己的思路去规范学生,给学生一些心理暗示,这样常会限制学生的作文思路。现在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作文教学也应与时俱进,灵活变通。
从教十余年,在作文教学上做了些许探索,自以为传统教学方法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我们不妨试着这样做:老师只布置作文要求,不分析作文思路;老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而不要太多干涉学生发言;老师只做简单点评,不要大发议论……真正让学生“敢想”、“敢写”。我们老师只有这样做了,才能解放学生的心灵,才会使学生有更充分的拓展空间。让他们说自己的心里话,写自己感兴趣的事,这种尊重学生、尊重实际的做法,只会让学生越来越喜欢作文。学生思路开阔了,材料丰富了,真情实感表达出来了,作文自然就成功了。学生有了成功的喜悦,自然就会爱上作文的。
在这个过程中,老师要做引导者,引导他们贴近生活,学会从生活中提取素材,并能高于生活,大胆创新,张扬个性。
再就是要上好讲评课,这是现代作文教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古人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可见修改对写作的重要性。所以,在作文评改这块,老师也应改变传统做法,放手把主动权交与学生,让学生互改作文。要做好这项工作可分以下四步:
一、准备阶段,即教师工作部分
学生互改作文不等于放任自流,任学生所为,教师要做遥控器。第一步,教师通览全班作文,并在教案上做详细认真的记录,以此作为检查学生评改准确度的参照。这样才能很好地预防和减少同学们评改中出现的偏差。第二步,示范评改。教师精心选出优秀作品,在讲评课上展示给同学们,对照作文要求,师生共同剖析,去粗取精。
二、学生互改阶段
完成第一步的工作,教师在讲评课上还要组织同学们分小组相互交换作文并互改作文。指导同学们分段细读,指出优缺点;教会学生整体感受,善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勇于写下自己的阅读意见。具体修改之后,每组还要认真讨论推荐优秀作品,并陈述理由。
三、交流意见,自我“反省”阶段
互评进行完之后,把作文本还给本人,让小作者与批改者就某些问题进行沟通交换意见,以期查漏补缺,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始终都要积极参与,认真对照自己的记录,再结合实际及时给予同学们肯定,并诚恳指出互改中的不当之处。使其明白作文中的得失,澄清他们的疑惑,充分认识互改的好处。
四、再创作阶段
经过教师通览,示范评改,学生互改,想要真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笔者以为,还要有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那就是再创作。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对照自己的原作,仔细琢磨老师或同学的评语及建议,重新设计作文思路,甚至重新下笔再写一次,试试看效果如何。
这项工作,说起来容易,但要真正去做却比较麻烦。一是时间的因素,再就是同学们往往认为已经写过一次了,没有新鲜感,会认为没必要。但笔者以为,这项工作一定要做,哪怕一学期只做一次,也是很必要的。
运用这种方法进行作文教学,主要的特点就是一个“活”字。教法活了,学法活了,课堂氛围便宽松、自由、民主了,同学们的创造力就被激发出来了,创作的激情也就有了。用这种方法进行作文教学,势必会给课堂注入新鲜活力,打破定势思维。想法活了,何愁写不出好文章来。
篇9
【关键词】初中语文;导学案;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有一个著名的论断:“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为突出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主动参与意识和资助发展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加强能力培养,增加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真正达到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我校深入开展了以学生为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的研究。
新课程改革的重点是变革学习方式,改变长期以来单一的接受学习方式,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们学校推行的导学案教学模式积极响应了这一项改革,让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导学案模式,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学生自主学习,以把学生培养成终身学习者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导学案在课堂中的运用,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团队合作精神以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适应现代教学的需要。在学案导学的各个环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学生根据导学案,能清晰地掌握老师的教学思路,提高了课堂听课效率。在一定程度上达到“先学后教、导学导练、当堂达标”的预期目的。
导学案教学模式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培养他们探究学习的氛围和习惯。它主要指导学生“如何学”,“导”就是引导、指导;“学”是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要求的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案”――设计的方案来完成教学过程。在语文教学中,导学案担任了重要的引领者的身份,让孩子们从广阔的语文天地中寻找一条捷径。
语文学科注重积累、品味、感受、体验与运用。因此在教学中,对于不同课型的文章,我们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在导学案的引领下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
一、导学案的定义
“导学案”是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养成和学习获得,克服教与学的分离而设计的以特定教学内容为载体的师生主体往活动的方案。“导学案导学”是以导学案为载体,“导学”为手段,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教学模式。其操作要领主要体现为先学后教、问题教学、导学导练、当堂达标。
二、导学案的意义及价值
通过导学案的编制,可以给学生搭建一个发挥主导作用的有效平台,为学生提供依托教材轻松地做到自主学习的具体方案,让学生在其指导下,发挥个人创造力,发扬集体协作精神,提高教学成绩,改变往日学生被动学习的局面,以主人翁的身份投入到学习中去。通过导学案编制研究,不仅可以使教师引领学生“读、思、议、做”,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高效的实施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实现高效课堂教学。
导学案是教案和学案的有机结合。它突出教师导学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它既要体现教师的引导思路,又要体现学生的学,使导和学有机地结合,从而使新课程改革所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以真正的实现。
三、语文导学案的设计
1.语文导学案设计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坚持主体性原则。教师在编写导学案时要转变以往的教学思想,导学案设计要从学生角度出发,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指导性原则。重视学法指导是“教会学生学习”的前提和保证。在导学案编写中,学法线贯穿始终,如导学案中的学习目标设计、疑难问题提示、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指导性内容和要素,构成一条明晰的学法线,为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提供和创造必要的条件。
(3)生活化原则。尽可能地引导学生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联系。根据语文的学科特色,在导学案设计中,应根据所学教材内容,将现实生活中与之相关的现象引入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去分析实际生活中的语文问题与现象,以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明白“生活即语文,生活处处有语文”。
(4)人性化原则。导学案的设计应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要使优秀的学生从导学案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鼓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感到成功的喜悦。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2.精心设计好每节课的导学案
导学案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案导学是以教案为载体,引领学习方法,体现自主学习,促使师生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它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
导学案设计应注意的问题:一是使学生明确目标,提高学习效率。二是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有启发性,引导学生在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中发展能力。三是问题或任务设计应有层次性、针对性,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论,使优秀生从学案中感受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学有所得。结合上述问题要求,笔者认为设计导学案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要有明确的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符合一节课导学重难点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目标的制定中来,引导学生掌握设置学习目标的方法。当然教师在设计时呈现一堂课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落脚点要小、精、有层次。
(2)要有适量的容量。导学案的内容要精选,弄清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点。重点是构成每个教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和思想方法。难点是指学生难理解、难辨析、难解答的学习内容,由学生的能力与教学要求之间的差距形成的。关键点是指理解、掌握某部分知识或解决某一类问题的突破口,它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桥梁。这样,在设计导学案时就能做到重点突出,难点突破,在教学容量上得到控制,减轻学生的负担。
(3)要有恰当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能力的核心是学习方法的掌握,学习方法掌握了,自主学习能力也就获得了。教师在“导学案设计”中主要是针对本节课教学内容设计的,偶尔兼顾之前所学。所以在设计时应该有意识地专门拿出具体的方法提示或者典型实例,方便学生自主学习掌握。让学生明白采取这些学习方法、解题技巧才能完成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
(4)考虑教材的优势和优化教材作用。比如,许多文章注释没有作家作品和创作背景的详细资料,而这些资料对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帮助,所以在编写导学案时可作适当补充,让学生自主了解学习,这样可以有效节省上课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5)融会荟萃。根据课时内容,自然课堂时间和学生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当的取舍增添,与教材文本串联,与不同的版本教材比较,整合学科之间资源,汲取一切精华,为我所用,增强导学案与教材的结合度。
总之,“教而有法,但无定法;学而有法,贵在得法。”经过近两年的“导学案导学、小组合作”的课堂教学模式下对导学案的不断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语文课的学习效率,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改进了教师的教学方法,实现了教学方式的改变、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我们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辉.导学案之思与辩[J].教育教学论坛,2011(09).
篇10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育改革;课堂教学;能力
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中等职业教育体制紧跟着时代的潮流,对现行教育体制的某些弊端进行梳理、分析、改革,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由于职业学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参差不齐、各有千秋,虽说语文是一门必修课,但仍然对这门基础学科的重视程度不高,因此,如何适应新时代的教学要求,探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职教语文教学模式,创建良好的精神家园,是摆在语文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改的必然性
在我国的教育纲要中,对中等职业学校语文的教学目的、教学目标都有明确的规定。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提高职业综合能力是职校的职责,进行教育体制改革势在必行。语文教学是其他学科教学的定位点,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不扎实,文字阅读理解能力欠缺,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薄弱,都大大地影响中等职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对今后的就业存在着影响。因此,语文教学改革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不容乐观,职业院校的语文教学环境存在着不足,致使教学质量下降,学生的就业能力下滑。具体表现为:
1.进入中等职校的学生普遍语文基础差,底子薄,听、说、读、写等基础性能力相当有限,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内容繁多,范围广泛,作文题材以生疏的应用文为主的教学,学生感到十分吃力,难以适应,加上在思想上不重视对语文基础性课程的学习,认为与今后的就业不存在直接的关系,没有引起高度的重视,理所应当地被他们列入了专业候补的行列。
2.语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没有相互融合,使语文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内容相脱节,成为相互独立的学科,各自为战,严重冲淡了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热情。而且在课程设置安排上,语文基础课都在第一、二学期中学习,后期的专业学科学习过程中,几乎没有语文课的渗入,造成学生对语文课的偏见和误导,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理论知识的深刻理解,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提高动手能力的教学目的也难以实现。
3.职教语文教育的使命感功能不够突显,纯粹的文化课气息比较浓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教育学生适应社会环境、积极参与发展的社会活动、学习道德规范、肩负历史使命、履行社会职责的理念等方面的教育还不够到位。
三、做好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课改,创建精神家园的措施探讨
为了进一步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拓宽课程的深度和广度,有效促进学生近期和远期的全面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语文教学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1.突破教师照本宣科的围城,充分利用教材这个载体,结合社会实际,提高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热情,与时展同步,与社会合拍。在校学生经过学习和适应职业变化所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语言应变能力,最终是要接受社会企业的挑选;训练有素的文学修养,具备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处世谈判应变能力及自我推销等能力,能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大门的金锁匙。任何一名专业毕业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的同时,都要接受企业填写简历、签订文书、撰写文稿等工作内容,文学的蕴涵、语言的魅力此时就发挥了作用。因此,要从学生本身充分认识到语文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主动学习和思考,将语文这门充满灵性的学科视如珍宝,为今后的就业之路奠定良好的语言基础。
2.改正学生的学习习惯,不当沉默的学生。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基础差异,教师就要因材施教,分层要求和管理,认真指导他们的语文学习。对于基础较好的部分学生,引导他们向规范的、研究性深度去尝试学习,加强自身的实践能力,增长才干;对学习基础较弱的部分学生,要从实际情况出发,立足于基础知识的巩固,鼓励他们参与研究性学习,并对具有学习热情的学生予以褒奖。
3.打破学科各自为战的局面,重视行为导向,加强专业知识和文化基础课程的理论交叉,形成学科间整合的教学体系,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以提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遵循学生的思维认知线条,结合语文教学规律,设计出不同层面、不同项目的教学课件,由浅入深,难易结合,对语文基础知识和相关的专业知识采取穿插式的归纳总结,在学习语文这门基础课程的同时,加强职业能力的训练。例如,服装、美术等专业学习,通过语文的文化学习,学生对美的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感悟至深,在审美方面也独具慧眼;服务、旅游和酒店管理等专业,丰厚的文学功底,超强的组织策划能力,有利于学生培养自身的礼仪修养、高雅的气质和广泛的社交能力;技术专业较强的理科专业,如电子计算机专业,语文的学习也可以助他们一臂之力,超前的理解能力,能促进专业精细判断,使学生驰骋在电子信息的天地中游刃有余。
4.改变教学理念,采用开放式语文课堂教学。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富有生机和活力的课堂。科学利用现代化手段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着、引导者,洞察学生的学习意识,教师和学生要互动,共同探索知识,成为真正调动课堂学习气氛的核心人物,扩大学生的成长环境,使学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形成阳光、外向、友爱的性格,成为综合能力不断加强的全面性发展人才。
5.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形成独特的个人魅力,提高自身能力。改革教育体制,强调对学生创新品质的培养,积极引导他们的发散性思维,激发他们的创新灵感,开拓创新之路。比如,教师在语文教学课堂上,设计一个研究性专题,告诫学生不要满足现成的结果,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探索精神,用敏锐的眼光,坚忍不拔的毅力,对专题进行研究,时间和空间任由学生自行来安排,允许学生相互交流,共同解密;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洞悉学生的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经验及心理变化等,耐心指导,答疑解惑,激发他们的创造潜能,较好地整合所学的知识,不利用教师的权威身份,命令或强迫学生,打击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不论研讨的结果如何,教师都要给予高度的赞扬和鼓励。这对学生自信心的树立非常关键。
职教改革是国家教育委员会做出的最具时代意义的决策。综合当前职教语文教学的具体情况,保证职教教学符合国家的教学目标,在职教改革过程中,语文教改一定要根据职教的特点来展开教学,建立健康向上的精神家园,找到学生的闪光点,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胡德胜.《荔枝蜜》教学案例的深度审思[J].文学教育:下,2011(07).
[2]任静.课堂上请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反思[J].青春岁月,2012(04)
[3]彭爱国.教案该不写的还是不写为好[J].语文学刊,2014(07).
- 上一篇:班级班风学风建设方案
- 下一篇:初中如何制定学习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