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动漫专业就业方向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计算机动漫专业就业方向,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计算机动漫专业就业方向

篇1

(辽宁省大连市经济贸易学校,116023)

我校是普通高中与中专双轨制办学的,中专学校的学生可以在普通高中学习文化课,普通高中的学生则可以在中专学习相关的技术课程,两者相得益彰。在中专部,我们设置了丰富多彩的专业,既能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又能满足学生升学深造的需求。本文以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专业为例,谈如何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

一、传统教学与分方向教学内容的比较

我校于2007年开设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3+2)专业,由于是和高职直接对接的课程,在中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模式上仍然沿用传统的专业教学模式,按部就班地进行所有学科的教学。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专业性不强,无法胜任相关工作。所以,2010年,我们开始探索新的教学模式,逐步形成了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三年制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把动漫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在传统手绘方向、二维上色方向和三维建模方向,创新办学特色,在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上进行精确定位。

一年级面向岗位群进行教学,全面进行专业基本能力训练,角色为学生;二年级是根据学生的技能掌握情况和兴趣,在专业教师和班主任的指导下,确定技术专攻方向(即从传统手绘方向、二维上色方向、三维建模方向中选择一个方向来进行专门化的学习和训练),角色为学员;三年级深入企业实习,角色为员工。使学生顺利完成由“学生到学员再到员工”的三级跳。

构建“理实一体、突出技术方向”的课程体系,一年提炼基本能力,一年增强计算机动漫技术和项目实战经验,一年提升岗位工作能力。根据专业方向,确定了专业核心课程。针对三个方向和将来企业的工种需求,改革传统教学内容,摒弃传统教学中没有意义的教学科目,有针对性地选择1~2门学科,在二年级时利用一年的时间来进行专业强化教学与实训。

在教学中,根据企业用人需求制订人才培养计划,坚持小班化教学,积极探索校内的师徒教学模式;以动漫产品为核心,坚持素材及时性,将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和产品引入教学;引进企业技术骨干担当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技能学习;强化学生的技术训练,增强学生的职业意识;坚持周测试和月考核的办法,把过程性评价作为顶岗实习和就业安置的一个重要依据,保证学生技术达标;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到学校,实现课程内容和岗位任务有效对接。下表所示是两种教学模式在学生基础能力和专业能力上的对比:

比较发现:对于动漫(3+2)专业,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没有具体的方向,所有的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学生对每个软件都会、都懂,但都不精通;所掌握的各个软件的技能都会简单操作,但细致挖掘起来却研究得不透、不细、不专,关键技术掌握得比较少,不熟练,速度慢;由于学生不了解岗位技术标准,将来进入企业还需要进行岗位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总的来说,这种模式的教学,学生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是“宽”而不“精”。什么都会,同时也什么都不会。

在动漫分方向教学模式下,学生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根据自己的技能水平和兴趣点,恰当地选择了合适的技术专攻方向,学习和掌握的技能比较“精”而“专”。同时,由于校企合作的办学形式,企业负责分配工作,学生能够被推荐到合适的岗位上,使他们在中职学到的技能得以施展。

二、传统教学模式和分方向教学模式下毕业生就业的比较

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3+2)专业的学生,在3年后直接升入高职,接受全日制大专一年半的教育后,再经过半年的自主实习,毕业后自己择业。通过调查发现,他们在大学所学的专业课与中职学习的内容大部分是相同的,而且开设课程的难易度与中职类似,导致一部分学生由于已经学过而失去了学习兴趣。

篇2

【关键词】动漫教育 发展困惑 培养目标 模块化教学 细化方向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07-0205-01

动漫产业是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2006年4月起,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不断关注中国动漫产业的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对动画产业的发展给予了大力扶持:为了适应社会需求,动漫教育在各类院校中纷纷开展起来,从开始的寥寥几所学校设有动漫专业,很快增加到现在的上千所。

一、动漫教育的发展现状

动漫教学方面,众多学校为了保证学生汲取全面的营养。在课程设置上既多又杂,导致学生在就业前感觉好像什么都学了,什么都会了,可到准备实习时,才觉得自己没有强项,在就业市场上失去了竞争力,动漫市场上人才的空缺,毕业生与单位不接轨,成为当前动漫教育人才培养的主流问题。

二、目前中职动漫课程设置及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设置

从我校教学规划中,可以看到:动漫学生第一学年学习基础课程;第二学年分方向性地开设深度专业课程;剩下的时间,安排学生参与用人单位的实习工作。该方案分配的方式忽略了中职学生在这个年龄段对知识的理解认知能力,忽略了中职院校学生培养时间的紧迫性,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学习有效的知识,拥有市场的竞争力,对动漫学校的师生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

(二)教学中的问题

1.学生自身素质

近几年,我国大学和高中不断地扩大招生,致使走入职业院校的学生少之又少,大多数中职院校不得不降低入学门槛。同时入学的学生本身文化基础水平较低,对学习热情不高,只是一味地混日子,拿文凭,同时动漫专业不仅要求学生有高度的热情,更要求学生能够有一定的艺术基础,学生的个人水平制约着他们在中职院校的提升。

2.教师队伍建设

在我国动漫教师培养体系尚未完备的情况下,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就是凤毛麟角了。教学初期教师的水平有限,培养出来学生的水平也就有限了。

3.教学配套设备

动漫专业的软、硬件设备发展迅猛,且价格昂贵,甚至有些设备一年之内更新多次,要想要求学校对设备的投入永远走在发展的前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致使学生学习动漫专业缺乏适宜的软硬件环境,所学到的软件相对落后,与市场对人才技能的要求脱节。

4.教材选择及安排

结合中职动漫专业大纲和教材要求,纵观市面上的相关书籍,一方面,针对中等职业学校动漫教材太少。另一方面,教材选择的时效性导致所学知识的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难以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

三、中职动漫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一)明确教学目的

中职学校开设动漫专业,首先应明确:应用型人才、学以致用,才是自身的培养方向,结合市场对中职人才的实际需求:熟练度和基本功,应摒弃全能型动漫人才的培养模式及单纯培养理论研究和创新创意的教育方式,着重于学生一些基本技能的培养。

电脑动漫教学应侧重于运动规律、三大构成等动漫人所具备的初步知识和基本要领的掌握,侧重于动画软件基本方法的训练及软件基本使用能力的培养,为再一步深造学习和利用电脑解决实际问题打基础,以便在今后的工作中,特别是在一线生产和操作中具备特定的能力。

(二)教师队伍的选拔和培养

中职学校迫切需要加强动漫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可以采取“送出和引入”的模式:一是定期派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到开设动漫专业比较好的高校进修、培训,提高理论水平;并且可以轮流安排学校动漫专业的教师到动漫企业进行顶岗工作,加强实践技能。二是从社会或动漫企业引进水平高的动漫人才到学校培训教师或担任教学工作。

(三)教学改革方面的意见

1.课程设置的改革

纵观开设动漫专业学校的课程设置,从二维到三维,从手绘到3D MAX,从分镜头到大场景,课程数目众多,分类细致,涵盖动漫行业的知识几乎面面俱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为保证所有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势必会缩短课程的教学时间,这样便无法对一门或是几门课程进行深入的讲解。对于学生来说,每个学期所学专业课程不下10门,更不说还有其他的文化课程,课业繁重,负担较大,几乎没有时间对一门或者几门课程进行深入探究,只能是对所学知识有个泛泛了解。

个人认为:中职学校就是要培养专业技能突出的学生,专业不突出,毕业之后怎能在就业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首先应改良课程与课程间的条理性,减少广度性的课程,加大一门或几门课程的深度研究,增强动漫技术的方向性。

其次,细分专业的教学方向,把课程按一定的规律划归成不同的模块来实施教学(譬如划分成二维、三维和后期处理模块),由浅及深,层层递进,加强了课程之间的连结性,学生可以根据兴趣选择学习方向,优化知识结构,避免了无关课程大量的占用时间。

最后,开设兴趣小组,充分利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对自身感兴趣的课题进行深入研究。

2.教学引导新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先基础课,后专业课,先学习足够的理论,再进行实践。但动画不同于其他学科,需要动手制作,才能在兴趣中,有所体会,有所收获。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应用环境教学法、理实一体教学法等多种灵活的教学模式,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起,让其在用电脑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动画“动”的效果,体会什么是在实际环境中解决实际问题。在培养的后期阶段,应从职业素养、学习能力和岗位需求等职业化专业人才所具备的素养方面加大培养力度,打造能够满足动漫行业、相关企业,对应岗位用人需求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四、结束语

在许多中职学校,动漫专业仍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在现实教学中存在教学内容与实际需求脱离等问题,本人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计算机动漫专业存在问题的原因作了浅显的探讨,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对中职计算机动漫专业教育的课程设置、教育方法等问题作更深入的研究,以便在动漫教学与就业上,做出更好的衔接,是本人以后努力的方向,同时也期望自己浅见能为中职动漫教育改革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陈可倩.中美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比较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

篇3

关键词:动漫产业;人才需求分析;人才培养;应对策略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7-0006-02

安徽省“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社会转型,而大力发展新兴产业是实现经济社会转型的关键。动漫产业作为文化产业的新兴领域,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被誉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据中商情报网的《2008年中国动漫产业市场分析及发展预测报告》,中国至少有5亿的动漫消费者,带动着每年1000亿元的巨大市场空间。2008年安徽动漫业全年产值6000多万元,所占比重较低,只有解决动漫专业人才这块短板,安徽动漫产业才能加速发展。所以,研究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于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意义。

安徽省动漫产业人才需求分析

安徽省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十二五”末把安徽省建设成为全国动漫产业中心之一和动漫产业强省的奋斗目标。并专门设立1亿元的文化强省建设资金,鼓励文化产业,尤其是动漫产业加快发展。全省目前有33所院校开设文化创意和动漫专业,为动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培养支撑。

伴随着安徽各类动漫企业的蓬勃发展,漫画、动画、主题公园、图书出版、手机动漫、网络游戏等动漫产品大量涌现;另外,合肥、芜湖等动漫基地吸引了大批动漫企业入驻;马鞍山市视聆通软件园公司、淮南志高文化科技动漫产业园、池州九华动漫产业园迎头赶上,安徽省动漫产业形成了竞相绽放的新格局,专门从事动漫生产的企业目前已有100多家,动漫工作室数十家,从业人员数千人,初步形成了从动漫原创、制作、出版、发行、媒体播出,到衍生产品生产、动漫教育等动漫产业体系。合肥、芜湖及马鞍山动漫基地正在加快建设,安徽省动漫产业发展对动漫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剧。

安徽省动漫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动漫产业市场人才需求存在一种怪想象:一方面,动漫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动漫企业也招不到所需的专业人才。安徽省动漫行业的人才需求总体呈紧缺状态,省内高校一致看好动漫专业的发展前景,在动漫产业快速发展的刺激下匆匆开设动漫专业,缺乏科学规划和适应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其中,最主要的问题就是没有特色,专业建设与实际工作脱节,教学模式单一,教学内容滞后,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未能实现。特别是一些高职院校,动漫专业课程设置的严重不合理性造成了动漫专业人才不能适应市场需要的困境。

动漫专业教师严重缺乏 动漫文化产业具有岗位与技术的细分结构,同时也是知识、劳动、高科技密集型的文化产业,需要高水平的、能辅导学生创作出有特色的动漫产品的师资,但我国目前动漫专业培养出的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师资数量有限,远远满足不了高校动漫专业迅猛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专业教师只能是用转、并、靠的方式来培养,也就是说教师从计算机专业转到动漫专业,或美术专业转到动漫设计,通过让美术教师或计算机教师去参加短期的培训或者进修。教师边学边教,谈不上任何教学经验,更谈不上任何实践操作能力。有些学校会从动漫企业引进人才,但这种只有实战经验,而没有教学经验的技术人员根本不符合专业教学条件。以上种种说明我省高校严重缺乏“双师型”动漫专业教师。

缺乏科学的培养方案 由于新专业仓促开设,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课程教学计划一般是开设“美术类+计算机类+动漫专业类”的所有课程,而动漫教育是艺术创作的过程,文化艺术底蕴的形成不是短期内可以达成的。动漫的表达形式和基本内容对创作者的水平要求很高,不仅有技术方面的要求,而且还有艺术素质、计算机水平等综合素质的要求,但课程过杂,使人才质量达不到要求,势必影响动漫产业的发展。

没有突破学科教育体系 当前,很多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多年来并无多大变化,学科体系的烙印仍然明显,过分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只强调遵循知识系统的衔接性。虽然大部分院校采取模块式教学,但其模块也只是将不同的课程拼凑在一起,具体选择时仍然遵循原有的方案。在教学方法上,虽然基本采用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授课方式,但仍然是以书本知识讲授为主,对学生创新性思维和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明显不足。校企合作滞后,重学不重产,难以实现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改变动漫教育现状的应对策略

篇4

当前社会正在经历着一场变革,那就是信息化的变革,信息化的变革依托于数字化的变革,这种变革现在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世界正在进入成熟的数字化时代,数字已成为贯通世界所有人群、行业的基本要素。谁领先拥有不断刷新的数字化技术,谁就名列前茅,如不把握数字化技术,必将落后挨打以至于被淘汰。这是一种趋势、也是一种势不可挡的潮流。

在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日本、韩国及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重要的支柱产业。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动画生产和动漫产品输出国,包括动漫业的文化产业早已名列6大支柱产业之一,在其国内产业结构中仅次于军事工业,位居第二,动漫及其衍生产品的出口额甚至超过了汽车和航空航天工业的出口。日本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动漫生产国,数字艺术产业的出口额是其钢铁出口额的4倍,包括动漫业在内的文化产业成为仅次于旅游业的第二大支柱产业。韩国政府十分重视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专门成立了“文化产业振兴院”,对动漫产业在政策和财政上给予很大的支持,使韩国在短短的10多年内一跃而成为第三大动漫产业国。英国数字艺术产业所创造的年产值已超过了任何一种传统制造业所创造的产值。

印度近几年数字艺术产业的发展,使其的综合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近几年,中国对发展数字艺术产业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使我国的数字艺术产业已经成为最具潜力的产业之一,同时也成为信息技术及文化产业中一个重要的阵地。数字艺术产业正在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如计算机硬件、软件、网络通讯以及运营、出版、媒体、医疗造像、军事、制造业、娱乐休闲等诸多产业的迅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飞跃发展。同时,政府建立了一批动漫游戏产业发展基地,专门设立了高达30亿元人民币的动漫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优秀动漫原创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并为创立我国原创动漫品牌和培养数字艺术创作人才,精心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以及信息传递方式的多元化,数字艺术领域正日益拓宽,其中动漫技术就包括了二维艺术动画、三维计算机动画、网络动画、四度立体全息影视动画等泛动画现象,手机游戏、网络多媒体、影视广告、电视节目制作、科技成果演示、虚拟漫游、娱乐休闲、模型玩具等领域都被叫作数字艺术,而事实上这些概念反映的是艺术与计算机相结合之后的一个发展历程,并且,作为不同的分支,都在朝着各自的方向深入发展。由于数字艺术领域发展太快太广,似乎很难给数字艺术下一定义,然而,还是可以把数字艺术定义为:“使用以下三种方式的数码技术的艺术,将他们成为作品、将他们成为过程、或者是事物本身”。当然,对数字艺术的定义,并不是希望区分数字艺术与其他艺术的界限,而是为了获得数字技术对于艺术领域的影响,尽可能地使数字艺术完善起来。

二、科技进步,教育先行

艺术伴随着人类的诞生而诞生,千百年来,人类科技的进步时时触发艺术创作的灵感。著名科学家李政道教授曾经讲到:“科学与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意指艺术与科学殊途同归、不可分离。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科学更加成为了艺术创作的现实工具和传播载体,也因此而诞生了数字艺术和新媒体这些新的领域。同时,艺术又往往先于技术而行,良好的艺术构思往往可以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促进技术的发展。有新的领域的诞生,就需要有教育的跟进,所谓“科技进步,教育先行”,教育是社会生产力、生产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反映,同时又对它们给予影响和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于教育领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在近代历史上也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催生了新的艺术门类以及在此基础之上产生的新的艺术教育门类和学科。因此,积极探索一条适应产业发展的数字艺术教育之路,是中国高等艺术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我国数字艺术教育现状分析

由于我国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时间较短,数字艺术教育的起步更晚,目前,国内数字艺术教育的专业教师的知识与能力结构不合理,大部分专业教师为本科计算机专业或美术设计院校毕业,教师的年龄结构普遍年轻,真正具有数字艺术制作经验又有教学经验的高学历教师少之又少,高端人才更少。甚至存在“美术加计算机等于数字艺术”、“掌握计算机软件的能力等于掌握数字艺术能力”等错误概念,出现了懂艺术的不了解计算机技术,懂数字技术的却往往缺乏艺术基础的现象,而且工科类院校单纯注重数字技术应用,艺术类院校只注重艺术创作能力培养的弊端已经显现,导致培养出来的人才普遍存在理论性强、实践性差,不能满足企业的岗位要求。而且,大部分院校新办的数字艺术专业的学术基础薄弱,人才技能层次过低,人才培养模式的落后,这些都严重影响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不可避免地导致教与需之间的脱节,使数字艺术教育难以适应产业调整所带来的需求变化,因此,目前产业急需的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缺口非常大,就影视动画方向的调查数据表明,2008年的人才缺口为80万。这已成为制约数字艺术产业发展的瓶颈,同时也使得数字艺术企业的运行成本居高不下,降低了企业的竞争力,这些都是制约技术发展、阻碍产业进步的重要因素。因此,数字艺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及社会各界都非常关心的问题。

四、数字艺术教育的构架思考

教育的好坏需要社会的检验。我们不能脱离社会的大环境来讨论人才的素质结构及其培养模式。目前,对于数字艺术教育来讲,最为紧迫的是,明确数字艺术教育的培养目标,构建完整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教育模式,系统规范的数字艺术专业教材,打造课程与实训之间的创新平台。

由于数字艺术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应用性,加上数字艺术横跨艺术、技术两个领域的特性,这就要求数字艺术行业人才的培养也要实现艺术和技术的结合。因此数字艺术人才培养目标应该是: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融艺术与科学为一体的,具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表现能力、扎实的动手能力、既具备艺术素养和精通专业技能,能将数字艺术语言、运动规律体现在计算机相关的应用中,又能依据相关软件进行数字艺术新作品的创作与研发,更能适应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要求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要培养高素质数字艺术专业人才,传统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和教育模式显然不能适应数字艺术教育的要求,更不能适应行业和市场的需要。但通常的大学教育规律,是相对稳定的,几年调整一次,不可能随便更换。而数字艺术行业发展很快,时常会有非常大的飞跃与更新,可能在今天需要几个小时完成的功能,在新的软件里只需几分钟就可以帮你完成了,如果你还只是维持一、两年前学到的软件,那么效率就要比别人低得很多,加上行业所发展的新的东西很难反映到大学里来,因此如何以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为切入点,和著名企业联合办学,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并以项目驱动和实训环节为主,坚持把实训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始终,搭建合理的实训平台,使学生所学到的知识结构完全符合企业和就业的要求。从而使课程、实训、就业构成一个系统的、互动的数字艺术教育体系。

要建设一支综合实力较强的师资队伍,邀请企业、机构的业内专家担任教学顾问和客座教授,通过专家将数字领域比较前端的东西,比较高技术的内容带给学生,使学生充分掌握行业经验、技术经验。同时,基于团队的项目学习模式和多层立体教学模式无缝链接学生职场生涯,真正让学生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在课程设置上,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引进企业的核心项目进行教学,贴近企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按照行业、企业的需要来确定专业课,再根据确定的专业课来按排专业基础课,根据行业和企业的用人标准来制定完整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体系上,可以采取模块化方式,将人文科学、前沿技术分解到相关模块,加强学生整体素质的培养。由于数字艺术教育的范围很广,本文仅以影视动画方向进行课程体系的研讨。

影视动画方向的课程体系可以分成5大模块:

1.绘画技能

培养学生的手绘能力,使之具备绘画方面的基本技能,具有平面手绘动画、二维角色背景设计、二维动画设计、手机像素画设计、视觉广告平面设计、游戏原画设计等能力。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速写。

素描:系统的阐述动画素描的概念和基本理论,包含动画片中常见的各种人物、动物、场景、表情、动作等创作思想和技法。

色彩:系统地讲解色彩构成的基本原理、基础知识,色彩绘画的基本技法。

速写:全面的概括动画中线描技术的应用、基本方法应用、以及关于线描造型的基本训练方法。

2.专业认知

了解专业发展、行业技术、基本操作,使之了解本专业的特点,以增加专业认知能力。具有前期策划、基础操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动画概论、影视技术概论、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

动画概论:系统的介绍动画的基础知识,包括创作要素、制作流程和基本制作法。

影视技术概论:全面系统的概括影视技术的发展过程。包含对影视技术的内涵、沿革和发展。

操作系统、电脑动画基础:讲授计算机基础理论、windows操作系统。

3.艺术素养

全面学习动画理论知识,提高动画作品鉴赏、艺术美感、动作理解及运用。具有艺术素养、动画鉴赏、培养造型美感、动画感觉的能力。

主要课程:视听语言、作品赏析、动画造型、动画场景、动画运动规律。

视听语言:视听语言概论、镜头、轴线、场面调度、剪辑技巧、电影声音等影视动画视听语言学的本质和核心内容。

作品赏析:通过精心选择国内外经典影视动画作品,从独特的视角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深入探讨这些作品的成功和缺憾。

动画造型:系统讲解动画造型的创作基础,包括创作规律和基本方法,动画造型中分类的创作技巧,不同风格动画造型的赏析与应用。

动画场景:系统介绍动画场景制作的各种技巧,包括场景造型的构思方法、场景的空间构成、影片色彩创作、光影造型、陈设道具、场景图等。

动画运动规律:介绍加速度、力学原理、动作基础、夸张、变形等运动规律的基本原理。使学生掌握人物、动物及自然的基本运动规律。

4.专业技能

系统学习影视动画的主体制作工具MAYA软件,全面培养影视动画制作的实战技能。具有动画建模、动画材质、动画动作、动画特效、影视动画短片制作、工业造型设计、多媒体制作的能力。主要课程:平面软件、Maya制作基础、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Maya制作基础动画、Maya制作基础特效。

平面软件:以Photoshop、Painter、Illustrator等软件为例,全面介绍平面绘图软件的基本操作和应用。Maya制作基础:介绍Maya软件的功能、工作界面和基本操作,包括模型、渲染、动画、特效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Maya制作基础建模:MAYA界面介绍和基本操作应用、各种场景和角色制作、各种建模介绍、NURBS生物和人物制作、细分建模介绍和细分角色制作等。

Maya制作基础渲染材质:hypershader界面介绍、基本计算程序节点、各种贴图、贴图的绘制、强烈镜面反射的材质、灯光与阴影、复杂程序节点的综合使用、层材质和笔刷特效等。

Maya制作基础动画:动画基础操作、animatio菜单、路径动画学习、BlendShape学习、晶格、簇、骨骼、IK解算器、蒙皮、各种约束、角色骨骼、角色化设置、动画创作技巧等。

Maya制作基础特效:粒子属性及类型、粒子、流体、软体、刚体碰撞、刚体约束、火焰、烟雾、闪电、弹簧、各种动力场的应用等。

5.就业准备

完整掌握影视动画制作流程,为就业做好准备。具有影视后期合成、影视后期特效、影视后期剪辑、影视动画作品制作的能力。

主要课程:非线性特效、电脑动画短片制作。

非线性特效:通过大量的实例练习,培养学生熟练掌握软件的基本编辑技巧和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应用级的影视编辑技巧,熟练掌握软件的核心内容和高级使用技巧,以及实际应用的操作。

篇5

一、我国动画设计现状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计算机技术、影视技术的迅速发展,数字动画应运而生,以数字媒体为基础的动画产业成为全球迅猛发展的朝阳产业,市场前景相当广阔。但是,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动画业尚处在刚刚起步的阶段。纵观我国的动画产业,动画设计人才缺口巨大,尤其是创作兼技术优异的复合型设计人才更弥足珍贵。有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游戏动画人才不到 3 千人,而市场缺口达到 60 万人;影视动画人才只有7千至1万人,而全国需求多达15万人。动画人才的极度匾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动漫产业及网络游戏产业发展的瓶颈。市场需求量巨大与动画设计人才匾乏,形成有市无人的状况。社会对动画产业庞大的需求,引得不少学校纷纷开设动画专业。据中国教育在线公布资料,目前国内共有 19 家高校设有动画设计专业,而在艺术设计专业内设置动画设计专业方向的则有百余家,并且各种动画短期培训班更不计其数,大部分都涉足数字动画。而动辄万元的学费也挡不住学生们热情的脚步,不少院校一招就是近百人,不少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慕名转到动画专业上来,使得动画设计教育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然而,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只能使人喜忧参半,喜不必言,忧在教育质量不尽人意。多数院校匆匆上马,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都存在很大问题,由此产出之毕业生的质量也就可想而知。

二、动画设计人才应该具备的素质

因为动画设计专业是为全国各电视台、动画公司、游戏娱乐研发机构、电影制片厂、网络公司、建筑可视化设计等行业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动画设计专业毕业生必须能够生产制作 ; 动画电影、电影特技特效、三维游戏、数字动画片等。因此,掌握动画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具有较强的较高的艺术素养和敏锐的艺术鉴赏能力,具有很强的美术基本功,掌握三维动画的造型设计规律及具备造型设计能力,掌握数字动画的场面设计规律和方法,掌握数字动画动作设计规律和方法,掌握相应的计算机动画制作技术,熟悉数字动画片制作流程,这些都应该是动画设计人才具备的素质。另外,要对计算机有强烈及浓厚的兴趣,善于将人、景、物用绘画的方法进行表述,拥有很高的色彩涵养,善于运用颜色来表述画面主题,善于组织画面中的色彩氛围。

三、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思路

培养动画设计人才不能一墩而就,不能简单的理解为培养动画设计人才就是教会他利用电脑完成复杂操作,而最重要的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意、想象力和个性特色。因此,要明确动画设计人才的培养思路,完善教学体系,改善教学方法。不能因为市场上热闹,学校就盲目地扩大招生。这一新专业的发展方向、人才培养模式尚处在探索之中,缺乏一定的系统性和针对性。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一定要有前瞻性,注重实用,打造创作与技术兼备的复合型人才。

1. 完善教学体系。教学体系应该包括招生规则、教学环境、设备设施、课程设置与师资配备等等。其中课程设置和师资配备是研究的主题。科学的课程设置和合理的师资配备是培养合格人才的保证。并且培养合格甚至优秀的动画设计师并不是仅仅依靠一个学校的能力就能够完成的,它需要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任何一个开设动画设计专业的学校都应该和行业的专家、学者达成良好的合作关系,并邀请这些专业人士参与制订培养方略,形成一套较为完善科学的教学体系。培养拥有独特创造力的动画艺术设计人才至少需要四年的时间。首先,至少进行两年的基础课程训练,包括艺术和技术两方面的。特别是数字动画专业,是全新的动画领域,是美术学、影视艺术学和设计艺术学以及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的高度结合。要求具有扎实的美术功底、丰富的艺术理论知识以及熟练掌握电影语言的内在规律。数字动画设计者应当有严谨的思维能力,良好的外语基础以及相当的数学基础,因为数字动画是艺术与科学的完美结合,如果想要在这个行业内具有发展后劲,外语和数学基础是非常重要的二因此,除了开设好艺术基础课程之外,开设数学、物理、人体解剖学、人机工程学、逻辑学等技术基础课程也是十分必要的。同时在应用上掌握计算机动画制作工具和制作技术,是毕业生走向岗位的关键。师资配备上,文、艺、工多科兼容,力求上什么课就什么专业教师来教。专业课要引进社会资源,力求课程与社会专业发展状况同步。

2. 根据需要发展多元化培养方式。就目前我国动画业最为缺乏的动画设计人才的状况,学校在课程安排和就业指导方面应该分三个培养方向。首先,是以培养有丰富经验的高级合成特效师、特技指导、视觉效果总监为目标的长期课程体系,旨在培养高级影视特效师;其次,是培养具有丰富动画制作经验的高级动画设计师、动画指导、制作总监,学生毕业可以进入动画设计公司,游戏公司,走上职业化设计道路;第三,是培养具有丰富经验的电视台制作部在职人员或电视动画制作设计人员,可以进入电视台和广告公司,从事电视动画制作工作。动画业的飞速发展,必将带动其他相关行业的发展,包括动画教育行业也会朝气蓬勃。但是,动画教育必须遵循教育规律,不能盲目跟风,如果学校仅以盈利为目的,不是立足于培养真正的动画设计人才,那么迟早会被社会和市场淘汰。

篇6

关键词: 数字媒体 技艺融合 数字媒体技艺 理论基础 意义

1.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发展现状

数字媒体由电化教育发展而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研究技术为主。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等飞速发展,数字媒体技术获得蓬勃的生命力,进而应用到艺术与设计教育领域,使艺术设计从传统的工艺层面上升到数字层面,数字媒体艺术应运而生。虽然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两者研究的重点不同,但近年来,应用领域逐渐出现融合趋势,客观上要求两专业有所融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数字媒体产业经济、服务于社会。

2.数字媒体技艺融合新概念的衍生

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在学术界已有相关界定,虽然各学者的见解多少有出入,但基本内涵不变。随着技术和艺术融合趋势的加强,数字媒体领域衍生出了技艺融合新概念――“数字媒体技艺”,以下我就对这些概念加以探讨。

2.1数字媒体技术概念

数字媒体技术是利用数字技术(主要是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对文字、声音、图形、图像、视频等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和传播的可交互的技术。它主要研究与媒体信息的获取、处理、存储、传播、管理、安全、输出等相关的理论、方法、技术与系统[3],是一项应用广泛的综合技术。

数字媒体技术融合了计算机图形图像、网络和通信技术、数字化艺术、数码音响、媒体交互、动画、数字视频音频处理等多项技术与创作环节[7]。用于虚拟现实的三维显示技术,AE/Premiere/大洋等音视频编辑处理技术,磁、光、半导体等媒体存储技术、Flash/PhotoShop等图像,动画创意技术,等等,都是目前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

2.2数字媒体艺术的概念

数字媒体艺术是一种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艺术加工和设计,提升媒体材料成品的艺术性和创造性,并将人的理性思维和艺术的感性思维融为一体的新艺术形式。它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传媒技术为基础,是视觉艺术与设计学、数字媒体的技术体系和数字媒体文化与传播相互交叉的学科[4]。

数字媒体艺术广泛应用于数字视频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展示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动漫游戏设计等领域,它是基于网络和新媒体的艺术,也是基于数字内容的设计艺术。

2.3数字媒体技艺的概念

数字媒体技艺是利用数字技术,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艺术设计和包装,提升媒体材料的技术价值、艺术价值和创造性价值,并使之广泛传播,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数字媒体形式。数字媒体技艺是技术和艺术结合的产物,集中体现了数字化时代视觉化和人文化需求,是技艺融合的必然产物。

数字媒体技艺重点强调要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能从实际问题出发,用技术服务于艺术创作。数字媒体技艺专业的人才需要能较好地协调“硬实力”(软件技术)和“软实力”(艺术修养),在技术和艺术的平衡木上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技术表现艺术,用设计表现思想[6]。

3.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

作为一门亟待发展的新兴专业,数字媒体技艺需要相应的理论基础。研究显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至少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3.1心理学

数字媒体技艺需要对各种媒体材料进行加工、处理,心理学的信息加工理论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针对人的需要进行分析,对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另外,数字媒体技艺专业也培养一部分人才从事教育类工作,学习教育心理学能够更好地掌握学生心理和教学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3.2传播学

数字媒体系统遵循着信息论的通讯模式,它由计算机和网络构成,具有数字化和双向传播的特征[4]。根据传播范围和规模的大小,数字媒体传播模式呈现多样化趋势,如自我传播(浏览WWW、使用搜索引擎)、人际传播(QQ、MSN、E-Mail)、群体传播(BBS、论坛、FTP、虚拟社区实时讨论等)及大众传播模式。数字媒体的网络传播模式[4]应用最为广泛,如图1所示:

“新媒体”的概念与数字媒体密切相关但又不完全相同,“新媒体”的“新”主要就体现在它的传播渠道、业务,以及传播方式上[1]。它基于基于电信网、计算机网和广播网三个物理平台,业务形式多样,传播方式以优质高效的技术性传播为主。数字媒体技艺的最终成果必然要通过传播来实现它的产业价值,因此需要传播学理论的支撑。

3.3艺术学

数字媒体技艺是数字媒体技术和艺术的融合,必然需要艺术学理论基础。以艺术为技术服务的特点也决定了艺术的重要性[7]。数字媒体技艺需要掌握的艺术学理论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

3.3.1视觉艺术

数字媒体技艺与图像、视频密切相关,而人是通过视觉来对图像、视频等作出反应和评价的,因此视觉艺术理论必须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之一。视觉艺术主要包括人对线条、色彩、光线、空间的感知。

色彩能激发人的情感,产生对比效果,使一幅黯淡的图像变得明亮绚丽并充满活力[2],基本的色彩理论包括色彩的来源、色调、亮度和饱和度、色调和色相、明度,色彩的混合和互补理论,等等。线条、光线和空间布局理论对于数字构图有重大意义,如了解光线理论可以充分利用逆光和背光原理拍摄出理想的照片,不同的线条和构图对于突出主体和主题很关键。

3.3.2计算机图形理论

图形是传递信息的最主要媒体之一,其表达信息既直观又丰富。计算机图形学(CG)是应用广泛的新兴学科,它的迅速发展使计算机能够表达的图形越来越丰富,同时促进了计算机动画的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多媒体信息的表现手法,而且使传统动画进入计算机,产生传统动画不能比拟的视觉效果[2]。计算机图形理论主要包括计算机图形软件标准、图形绘制理论、材质理论、计算机动画原理等。

3.3.3艺术设计理论

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得益于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好的数字艺术作品必然深刻体现这两点的融合[9]。数字媒体设计的核心理念是用创意整合技术,用技术服务于艺术,要加大实践类课程,采用作品考核的形式,必然需要艺术设计理论基础。

创新教育要求新型人才必须具有的“三创”: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5],艺术设计最关键的就在于“创新”设计。艺术设计包括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设计、空间环境设计等,我们应区分传统艺术和现代艺术、纯艺术和实用技术,切实把握设计理念,这样才能做出完美的数字媒体产品。

3.4包装与广告学

数字媒体产品要实现其价值必然要走向市场,这就需要进行宣传和包装。近年来,商业领域越来越流行广告宣传,人们时常听到的或看到的在关键时刻就会影响到消费的选择,数字媒体产品同样遵循这个规律。宣传和包装成功与否关系到最终价值能否实现,因此包装和广告学理论应该成为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理论基础之一。

4.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的意义

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数字媒体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数字媒体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是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要求的必然选择,符合时展需要。

4.1社会发展的需求

近年来,以数字技术、网络技术与文化产业相融合的数字媒体产业,正在世界各地高速成长[1],数字媒体方面人才紧缺,人才培养的质量远远达不到标准,尤其是具有创造力的能将技术和艺术完美融合的人才更是稀少。要改变这种现状就必须从数字媒体教育的现状抓起,数字媒体技艺专业正是培养技艺融合型创新性人才的对口专业,一定会为数字媒体产业经济的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4.2个人发展的需要

在人多岗位少、就业形势严峻的今天,数字媒体方向培养的人才多是单方向的,不是偏技术就是偏艺术,导致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弱,无法胜任自己理想中的工作。新世纪的数字媒体人才想要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就必须将技术和艺术融合学习。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符合个人发展需要。

4.3专业发展的必然

数字媒体专业是教育技术专业发展的新方向,与教育技术相比更加强调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要求在广告、影视动画等方面有更高的造诣。各领域理论发展的完备和成熟为新专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数字媒体技术和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单独发展已经走向成熟,想要获得进一步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融合两者的新兴专业。因此进行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是专业发展的必然。

5.展望

数字媒体专业的长足发展有待注入新的生命力,数字媒体技艺专业建设迫在眉睫。期望数字媒体领域的专家、学者一起努力,让数字媒体在新专业的扶持下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杨晓宏.数字媒体设计基础[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7.

[2]刘惠芬.数字媒体――技术・应用・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3]张文俊.数字媒体技术基础[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

[4]曹育红,董武绍,朱姝,周吉峰.数字媒体导论[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5]潘瑞芳,叶福军,钱归平.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教学体系探究[J].新闻界,2009,3:36-41.

[6]贾振.适应数字媒体专业的教学理念探讨[J].艺术与设计,2009,158-159.

篇7

关键词:中国;动画;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9-260-2

引言

当前,我国多媒体、影视动画、三维技术等产业发展迅速,带动了企业对影视动画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却远远跟不上动画产业发展的需求。虽然国内三四百所高校开设了动画专业,形成了繁荣的竞争局面。但很多院校教育定位模糊,不了解动画行业及人才需求情况。盲目克隆照搬动画教学计划,缺乏对动画实用人才的市场定位。因此,高校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迫在眉睫。文章通过解读高校的动画专业教育对人才培养的不足之处,针对市场的需求作出正确的调整。

一、中国动画人才的需求

(一)中国动画产量增加急需大量的动画人才

“据有关部门统计,国内13亿人口中,5亿青少年是动漫市场的消费者。动画产业在中国尚处于初级的阶段,动画产品有非常大的市场容量,它的发展前景是毋庸置疑的。”目前国内有2000家省市电视台,年需求量达到26万分钟,而目前的动画产量远不能满足需求。动画产量一直上不去的最主要原因也是由于动画人才的短缺,据统计,国内动画人才总需求量为15万人,而目前现有的动画专业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量,尤其是创作兼技术都优异的复合型人才更是供不应求。

(二)经济技术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动画人才

随着动画产业的发展及新媒体介入到各行各业的现状,我国对动画人才的需求量是极为可观的。尤其是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随着三维技术的发展,三维软件的不断升级和多元化,动画人才的匮乏,尤其是兼通艺术与技术的复合型动画人才的不足,形成了技术人员大多只对计算机动画软件研究,对艺术缺乏关注和感悟。而艺术绘画人才对现代动画技术缺乏敏感,对动画软件所知甚少。所以,中国动画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制约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培养优秀的动画制作人才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中国动画人才的培养现状

中国动漫人才的培养出现了现象,盲目扩张,不注重人才的质量。随着开设学校与招收人数的增多,许多院校已经偏离了培养“精英”动画人才的轨道,实行大班上课,不考虑学生的基础功底,有的学生刚入校没有一点的美术基础,大学的课程结束后,更甚者说连最基本的动画人物造型的绘画都不会,这样的动画人才当然不会被公司录用。

再者,在动画人才的培养方面,许多院校在教学方向上都集中于大面积的给学生灌输软件操作课程。在动画课程内容设置上选择目前最流行的动画制作软件对学生进行教授,对动画的其他理论课程不加重视,如对动画运动规律、动画原画设计、动画前期策划、动画视听语言和动画营销等课程不加重视,使其培养出来的动画人才只懂得软件的操作,缺乏对艺术的感知力。另外,有一部分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不是很强、美术功底也不是很好,但其他理论课程的学习,能使他们除了学习动画软件之外,还能学到其他相关的理论知识,如衍生产品设计课程的学习和动漫营销课程的学习,能够培养出一部分懂策划懂营销的动漫人才,拓宽学生的就业面。因此,细分专业的培养和分层次的教学培养对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毕竟中国动画人才缺少的不只是制作人才,策划和营销人才也是中国动画人才中所缺少的。

三、高校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改进

要想使动画产业繁荣昌盛的发展,就必须改进高校动画人才的培养模式与教学改革的方式。制定较全面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分段进行,避免激进。

首先,对学生进行基础分类,专业基础好的和专业基础较差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老师对其进行不同的辅导,尽可能让基础差的学生有更好的基础培训,这样有利于以后专业课程的学习。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开设动画专业的院校,还应进行“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教师可以利用假期时间或者空余时间去公司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俗话说“名师出高徒”,只有让老师的学术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上去了,才能教授出优秀的学生。同时,学生也应该在实践的基础上加以理论的培养,让实践和理论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动画教育必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唯有这样才会不断有新鲜血液被注入,毕竟动画是个充满朝气的、需要不断有年轻人怀抱理想为之奋斗的产业,新技术的开发、新理念的创作这些都离不开他们。与社会、市场接轨才能真正保持这种更新,才会不断有新作品推出,才会被大众所接受,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经典。总之,学校应该尽可能地培养出多而精的动漫人才,而不是多而不专的动漫人才,在动画人才培养方面学校的职责任重而道远。

其次,“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需要各有侧重,操作型人才的培养和创作型人才的培养应当有所区别。”高等教育在完成基础动画课程,如视听语言、动画概论、动画剧作、动画作品分析、运动规律以及在素描、速写、色彩等的情况下,应该进入细分专业的学习。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将来发展的方向,操作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在注重软件操作的前提下还必须对手绘这一传统方式进行训练,同时也可再细分出软件型和手绘型。创作型人才的培养方向除了注重动画的创作外,还必须注重动画策划能力的培养。有的学生可能计算机或手绘方面不是强项,但是他或许有较强的创作能力,有较扎实的文学功底,这些都需要去挖掘。对学生进行培养,对动画专业进行细分,争取多方向地培养出更多的动画专业人才,为我们的动画产业所用,为中国的动画产业作贡献。

最后,学校应该对各方面都比较优秀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在中国企业对设计类人才的需求正在趋向饱和,综合能力较强的复合型人才缺口较大,尤其是营销和制片人才。动画作品的融资、传播、衍生品开发,是不少企业倍感头痛的大问题。只有企业、学校、人才、市场充分流动起来,培养综合型人才,动画产业才能真正进入产业化的良性发展轨道。

四、结语

“据有关部门统计,2006年中国制作完成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24部,共计82326分钟。15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81部,共计51030分钟。2007年中国动画制作机构自主生产的动画在数量上和质量上都有明显提高。2007年中国制作完成6部国产动画电影,共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186部,共计101900分钟,比2006年增长3万分钟,增长了23%。2007年,全国已有17个国家动画产业基地。17家国产动画产业基地自主制作完成国产动画片132部,共计80457分钟,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9%,比2006年增长了58%。2008年1―6月,全国已经在广电总局备案公示的国产电视动画片共184部,共计168911分钟……”通过资料显示可以看出,动画产业正处于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关系着动画产业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趋势。而高校动画专业人才的培养则是关系到我国动画产业兴衰成败的大事。虽然高校动画专业的教育培养也从最初的摸索阶段走到了现在相对比较完善的阶段,但是动画教育中依然存在的问题还是不能忽视的。当前动漫产业的发展对高校动画专业学生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中国现阶段动画专业教育的发展,不仅仅是从学生数量上的增加,而且还必须优化教育结构,包括学科专业结构和层次结构。动画专业人才培养必须以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与动漫产业的需求为主要目标,才能解决目前的高校动画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与社会产业需求终端之间存在的错位问题。只有解决了中国动画人才匮乏的现象,才能从本质上解决中国动画产业的不景气现象。因此,研究高校动画专业的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1]秦喜杰.中国动画片的产业经济学研究[M].北京:中国市场出版社,2006.

[2]张慧临.20世纪中国动画艺术史[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

[3]赵小波.欧洲动画产业发展模式研究――以法、英、德为例[D].浙江大学,2009.

篇8

关键词:教学质量;IT行业;高职院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913(2008)02-0086-03

所谓教学质量评价(简称教学评价),就是对教学过程及其结果是否达到一定质量要求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其目的是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和对被评价对象做出某种资格证明。有反映教育实际状态,检查教育方针、政策的实现程度,评定学生质量,评价教师及其教学质量,评估学校办学水平等实际用途的功能;又具有检验教育改革、教育实验效果为教育决策提供反馈信息,促进教育基本理论发展等理论研究用途的功能;还具有充当教育管理,教学管理的工具职能。

1当前我国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现状

1.1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健全

虽然大多数高职院校设立了教务处、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开展了对教师课堂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的专业评估,但IT类专业教学与其他专业教学特色不一样,现行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不能涵盖到IT类专业全部教学环节,相互之间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待系统化、科学化。

1.2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不健全

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不明确是当前高职院校IT类专业教育质量评价一个重要问题。主要表现两方面:一是在机构设置上、人员构成上还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监控机构;在教学质量评价上,没有建立起对教学全过程的质量监控;在教学质量评价标准上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性教学,重教学秩序,轻教学内容,重教师的教学理论素质,轻实践能力,重学生理论考核,轻实践动手能力。二是教学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没有IT行业参与,距离教学活动各主要环节实现标准化尚有较大差距。多数高职院校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质量评价模式,对现行的“2+1”教学模式、任务驱动式教学、项目式教学和模块化教学没有相应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1.3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的知识结构和评价理念相对落后

IT专业教学特色与其他专业不一样,在教学评价的理念上存在很大的误区。例如,教务处(督导)、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和监控机构,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往往教务处(督导)的意见决定着教学质量的好坏。而教务处(督导)绝大多数是退休或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对IT类专业知识,如计算机控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动漫设计、计算机信息安全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技术等专业并不是很了解,对教学质量就不能做出较全面的评价。另外,对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中,缺乏“以人为本”的思想,忽视教师和学生内在的成就动机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目标。

2进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所遵循的原则

2.1理论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

构建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既要遵循和符合高职院校的教学规律,又要遵循和符合IT行业的相关法律法规;既要具有理论性,又要有可操作性。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要适合评价的目的与功能,要能为理论所检验和证明,但更重要的是在微观层面的具体操作上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有工具性的模型、程序和具体文件,有便于操作的工作指标和评价标准,使整个监控与评价过程能够为学校各部门、IT行业接受和认可。

2.2静态性与动态性相结合原则

所谓动态性指基于网络平台的评教活动,使教学质量评价活动在任何时间、地点均可进行,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使IT行业和已经就业的毕业生更方便、快捷地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中来。所谓静态性指基于问卷调查、听课、座谈等评教活动,教学质量评价小组成员在教学现场或听取学生的意见或建议,获得第一手的教学信息,使取得的数据更加真实、可靠。在教学质量评价实施过程中,注重静态性和动态性两者的结合,避免评价数据的片面性。

2.3IT行业参与的原则

高职IT类专业教育是面向IT行业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IT对毕业生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评价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好坏,IT行业应该参与到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中来,没有IT行业参与的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是不合理的,也是不科学的。从某种程度或意义上来说,IT行业教学质量的评价结论决定着某一位教师或某一学科的教学质量好坏。

3高等职业教育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的实践

3.1建立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公共信息网络平台

IT类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长期的评价过程,它不应局限于时间、空间的限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价公共网络信息平台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评价组成员主要包括:IT行业、院设系部、院设督导、系(部)学生、职教专家等。建立公共信息网络平台主要包括:建立面向IT行业的网络信息平台,使专业教学目标制定、培养方案设计向IT行业公示、征订成为可能,建立了授受IT行业的意见或建议的便捷渠道,使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更具有针对性,教学方法、教学目标更具有先进性,培养的人才更好地满足IT行业的需求;建立学生评教、专家、同行评教网络信息平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以人为本的思想,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建立IT类专业毕业生质量信息反馈网络平台,一方面可以促进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也可以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建立以教务处为主的信息收集、分析和反馈中心,其目的是保证网络平台信息的真实性。

IT行业是高职院校教学质量评价的主导者,建议强化IT行业对高职院校IT类专业教学评价的主体作用,并重视其教学质量的评价结果。

3.2依托IT行业,建立符合高职IT专业教学特色的教学质量目标体系

IT类专业教学要成立以职教专家、IT行业专家和IT生产开发一线骨干为主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顾问委员会,本着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的原则,通过广泛的市场调研,采取座谈会、问卷调查等多种形式,结合毕业实习检查和毕业生情况,调查并收集IT行业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信息,并对收集的信息进行认真研究,通过综合分析,明确专业的岗位定向,确定高职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体系。此外,高职院校还根据国家IT行业发展规划、IT生产开发单位对相关IT人才需求及学生就业地区和单位的变化,对教学质量目标体系进行适时的修订,使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与岗位实际需求相一致。

3.3改革传统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建立符合IT类专业特色的评价体系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实施“2+1”人才培养模式,对教学模式也作了较大幅度地改革,IT类专业教学模式多使用任务驱动教学模式和项目式、模块化教学模式。传统的院设督导、系(部)、教研室三级教学质量评价机构已经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必须建立一套满足新的教学模式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例如针对任务驱动教学模式,首先要针对课程的功能和教学目标作任务分解,建立相应的任务书,其次交于IT行业和学校主管部门审核,然后是课程教学活动的实施,最后是课程考核。在课程考核时,试卷内容要紧紧围绕教学目标,根据课程任务书的相关内容进行设计。

4实施高职IT类专业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带来的思考

政府、IT行业(社会)、高职院校是高职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以政府评价为指导,以社会评价为评价依据,以学校自我评价为核心。政府、社会、学校应该成为三个彼此相关又相对独立的主体。

4.1使IT行业成为教学质量评价的主体

高职教育的特点要求从IT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到培养方案的设计均要征求IT行业的意见或建议,使教学目标制定更有针对性,学生学习更有方向性。为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主动将一部分课程的教学质量评价活动交由IT行业进行,例如,CAD制图、Photoshop绘图、3D制作、网页制作等,学生也可将自己的作业(作品)上传到IT行业网站,接受专家测评打分,也可上传至专业网站接受网民的测评。再如毕业实习课可在IT行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与高职院校教师配合开展毕业实习,毕业实习的考核由校企双方组成的答辩委员会共同进行。

4.2深化校企联动,实施学科教考分离

深化校企联动,建立校企合作委员会,同时每个IT专业都要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其成员由校企双方共同组成,使整个教学的全过程都能紧密地依托IT行业。我们建议专业课程考核实行教考分离,即由IT行业根据教学大纲和培养目标制定试卷,考核可以借助于校企网络平台,也可是在教学现场进行。另外,也可将一部分科目的考核与一些职业资格证书和特定行业的技能证书挂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考分离。鼓励高职院校与相关部门结合,将部分专业课程或实践能力课程在劳动部门和行业组织注册,使毕业生在获得学历文凭的同时,能够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接受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评价。

高职院校IT类教学质量评价是一个繁杂的工程,用“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社会适应度和IT行业满意度”的标杆来衡量高职教学质量是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IT技术的不断创新,新的教学模式的不断出现,高职院校IT类教学质量评价必将走向成熟。

收稿日期:2007-10

参考文献

[1]王汉澜. 教育评价学[M]. 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

[2]涂恒汉. 学校教育工作评价[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1996.

[3]朱宝贵. 高职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现状研究[J]. 河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3).

[4]冯俊华,王恩宁. 高职教学质量考核体系建设改革探讨[J]. 边疆经济与文化,2OO6,(9).

作者简介

陈顺立(1973-),初级,硕士,研究方向为课程与教学论(计算机)。

通信地址:重庆 上桥 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系 (400037)

篇9

关键词:ACA(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多媒体网页设计;融入教学;能力指标

1研究背景

信息传播科技的快速发展不但改变了知识的呈现方式,也改变了人类讯息交换的形态[1]。传统信息传递以语言、文字为传播媒介,更须搭配生动的肢体语言才能达到相当的效果[2],科技的发达使信息呈现与传递方式进步到数字符多媒体形态,着重运用计算机、通讯和电子科技整合图形(graphic)、影像(image)、视讯(video)、文字(text)、色彩(color)和声音(audio)等各种不同的信息媒体形态,以期展现多样化的信息内容,带给人们视觉与听觉上更为丰富的内容[3-4]。

未来几年间,科技发展将发生一连串革命性突破,并发展出新的教与学特点,不断改变教学与学习方式,对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和信息能力产生深远的影响,推动教材教法的革新,信息技术的运用活化了教学现场。信息科学和技术在未来30年内仍将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表现出以技术应用和市场需求为导向,通信、计算机与数字内容产业不断融合的发展趋势,进一步带动教学信息化的深入发展,引发教学和学习形态的深刻变革。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教室或教学现场将得到迅速发展,未来教育的发展方向是综合化、智慧化、多样化,并在教学结构调整和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成为教学与学习竞争力的驱动力。

UNESCO提出全球化“科技善用者计划”(power users of technology),美国的教育科技发展计划(tech-prep)计划建立一套“信息与网络通讯核心能力”(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全球考核标准。美国国际认证全球教学研究与认证考试管理中心Certiport配合联合国“全球科技善用计划”,针对信息能力领域推动相关信息与网络通讯技术能力标准认证(Internet and Computing Core Certifications,IC3)、数字内容与媒体传播的核心应用能力认证(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ACA)等,研发在线课程与教学系统[5]。

现今科技发展迅速,计算机信息由单一讯息转换为色彩、图像及动画等多媒体数字内容,增添了计算机网络世界的可读性与精彩性。随着网络的普及,全球化网络已趋成形,制作高丰富性、高可读性及高吸引性的多媒体网页,为网页设计者提升与获悉相关能力,凸显数字内容传播应用能力的重要性,造就了数字内容与多媒体传播核心应用能力认证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ACA)制度的成立。除了帮助学生学习外,教师也可将其数字内容作为上课教学内容,达成学习与取得认证之一贯学习形态,使学习者更能符合时代与企业需求。

2应用全球多媒体教学与考核标准提升学习质量与竞争力

2.1学校与企业的供应链关系

学校是培育人才的摇篮,培养具有生涯发展能力与准备就业的基础能力人才。企业则根据自我需求与未来需要的导向,长期培养具有实务导向能力、问题解决能力与创新能力(管理、技术能力等)的人才,因此学校与企业是密不可分的。学校与企业是一供应链的关系,学校提供符合企业需求的人力,企业获取人才,提升产业竞争力,获取利润,企业将部分盈余提供给学校,购置设备与资金,协助学校继续培养高素质人才,满足企业需求,学校与企业的供应链关系如图1所示。

将学校与企业供应链关系类推至学校毕业生,若能在毕业前取得国际相关能力认证,便可达到三方(学生、学校、企业)三赢状态,节省求职能力证明的检核时间,便于企业选用人才。学校将国际相关能力认证的能力指标引导到教学现场,实现认证教育,学生因此受益,企业也因此提升了培育执行力与竞争力。学校将已通过国际认证者优先考虑为聘用人员,鼓励在学学生利用学校提供的教育认证资源提升自我能力,如图2所示。

以信息软件人才在就业市场的供需来看,早期信息产业的蓬勃发展形成供不应求的情况,尤其各行各业都积极开展信息科技的应用,更造成与信息相关的工作十分热门。但在信息相关科系培育人才倍增的情况下,信息相关企业开始采取以证照制度确认能力、选择良才的工作竞争形势[6]。企业将国际认证能力作为基本门坎,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训练,取得国际认证,便于将来谋求职业,提升自我竞争力。在现今教育普及的状态下,提高自己的立足点更显重要,因此国际认证将是未来企业用人标准与学校毕业门坎的重要条件,因此学校应在未来教学中融入认证的教学内容。

2.2全球化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应用能力课程与考核发展架构

国际多媒体领导厂商Adobe与国际专业认证考试机构Certiport合作推出了Adobe国际认证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简称为ACA),认证内容着重于多媒体网页设计、数字内容以及媒体传播的核心应用能力,考试与课程大纲经过Adobe与国际教育专家精心设计,包含了学习多媒体领域必需的核心知识与技术。无论是营销企划人员、计算机动画设计师、网页设计师、美术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教育工作者或是电子商务等各族群的工作人员,都将多媒体数字内容、媒体传播以及网页设计列为当前追求的重点应用能力之一。

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核心应用能力(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ACA)的认证考题发展架构如图3所示,三方代表(行业代表、教育专家代表、信息专家代表)于认证中心商谈符合国际企业需求的信息能力,建立能力指标,以此设计认证考试题目,并分门别类,建立全球动态考题数据库,提供给认证考试考生使用。

全球化多媒体网页设计与数字内容传播应用能力课程与考核的发展是持续性的,每两年进行一次周期性更新,每半年检讨一次,并征求三方专家意见进行系统修正,以便与时俱进地认识制度与考试内容。

而在多媒体与网页传播创作应用能力课程与考核内部发展模式方面,课程与考核内部模式的目标在于进行系统审核与修正,并记录考生的基本数据与成绩,如图4所示。

3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教学课纲与目标

3.1主要领域科目

全球知名多媒体软件设计工具公司Adobe与“全球性考试中心(Certiport)”合作,共同推出国际认证ACA测评系统,考试项目内容及范畴如表1所示[8]。

针对数字多媒体设计从业人员进行的能力检测包括多媒体网页设计、数字内容及媒体传播的核心应用能力;考试科目分为“多媒体设计与网站动漫技术(Flash)”、“网站视觉设计与网页制作技术(Dreamweaver)”及“视觉设计与影像合成处理技术(Photoshop)”。

各科目领域指针及学习目标的内涵相当丰富,就“多媒体设计与网站动画技术”而言,共有5项领域指针、33项学习目标;而“网站视觉设计与网页制作技术”则有6项领域指针、42项学习目标;至于“视觉设计与影像合成处理技术”,则设有5项领域指针、24项学习目标。

3.2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的教学评量能力指标――以Flash为例

以Flash为例,多媒体设计与网站动漫技术应用能力指标共分为五大范畴,如设定项目需求、分辨多媒体设计元素、了解Adobe Flash、建立多媒体元素、评鉴多媒体评鉴,依五大范畴再细分各范畴的能力项目,便于教学者设计课程内容,编制教材。多媒体设计与网站动画技术(Flash)领域的目标与能力项目如表2所示。

4ACA考试系统简介

4.1登入与考试界面

在数字内容与多媒体传播的核心应用能力认证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ACA)考试系统方面,采用在线考试方式,使用者连上因特网即可进入认证考试界面,首先在登入与考试接口输入注册的账号密码并选择认证类别,系统画面如图5所示。

考试界面部分的试题类型可分为知识题、应用题与实作题,除了知识外,更可测试使用者掌握技能的程度。应用题型如图6所示,题目与作答选项为配合的作答方式,除配合题外,作答选项亦可照重要顺序排列。在实作题部分,系统采仿真软件方式,故实作题与真实情境完全符合。

4.2作答情形检视接口

在认证考试作答完毕后,可藉由作答检视功能回顾作答情形,方便使用者在规定时间内返回试题重新作答,如图7所示。

4.3重新考试与浏览成绩接口

考试完毕后,系统立即自动回馈成绩并显示用户是否通过考试,此自动回馈机制便于使用者决定是否再次接受考试,如图8所示。

5结论与建议

5.1将ACA全球多媒体标准融入教学

国际认证制度已是目前就业能力之有利证明,不论是台湾还是国际就业市场,皆重视雇用员工证照的取得。一般而言,取得ACA证照代表员工ACA多媒体网页设计与数字内容传播应用能力已达到专业水平,得到业界认同,可以胜任特定的职位或职务。但是,随着企业全球经贸的快速变革及企业全球化的影响,企业策略的制定以及经营管理方式也随之快速变更,若传统教育的认证制度没有随着全球化趋势改变,那么证照检测只不过是一项单纯的检定而已。相对而言,取得专业证照的专业人士或员工不只在其工作岗位上发挥专长,更要在其敬业态度与专业技术领域中提升,贡献并分享自我的经验及知识,以栽培后进人才,藉由知识交流了解世界的脉动,吸收国外先进的学习形态及认证制度,使各项专业知识技术得以传承及永续发展,专业素养能随着世界的脉动趋势有所精进。

因此,多媒体相关课程的教学者可根据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应用能力指标设计课程,建立学习与认证一贯之课程,使学习者的多媒体与网页创作传播应用能力符合全球标准,达到企业需求,在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代里提升毕业生的竞争力和自我能力素质。尤其在僧多粥少的情形下,学校能提供全球化的认证课程,进而提升学校的名誉及毕业生的个人竞争力,这是未来学校规划蓝图之所在。

5.2课程设计建议

国际认证发展至今已趋于成熟,建立了许多能力指标,教学者设计课程时可依指标设计相关内容与学习形态,以达到学习与认证一贯化,而学习者能节省许多人力、物力及时间,获得求职竞争力。学校教育应强调理论与实务并重,以从事社会各阶层工作职务为目标,若能结合认证考试了解企业界的各种才能需求,将可作为未来各级学校设定本身目标专业才能时的参考指标。

学校与企业更应顺应产业趋势开展双方会谈,以企业人才需求能力为导向,更新课程目标、课程内容与技术,与时俱进,以免培育人力不能符合企业需求,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在教育资源短缺的状况下,更应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为毕业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致谢:本研究得以顺利进行,感谢全球管理与考试中心Certiport总裁Ray Kelly与副总裁Randy Pierson之技术支持及提供相关数据之协助。

参考文献:

[1] 黄炯. 信息传播科技对教育的冲击[J]. 中二中学报,2002(6):115-123.

[2]Zhang, D., & Nunamaker,J. F. Powering E-learning in the New Millennium: An Overview of E-learning and Enabling Technology [J]. Information Systems Frontiers,2003,5(2):207-218.

[3] 陈汇芳,范懿文. 认知负荷对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学习成效之影响研究[J]. 信息管理研究,2000,2(2):45-60.

[4]Mayer, R. E., & Moreno, R. Animation as an Aid to Multimedia Learning[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2002, 14(1):87-99.

[5] 张明文,庄金永. 桃园县国民中小学信息网路与通讯科技教育政策与发展[J]. 教育资料与研究,2007(78):183-204.

[6] 杨建民,徐敏珠,丁嘉仁. 知识经济与信息运用能力之考试与认证―以“产业电子化顾问师”认证为例[J]. 国家菁英季刊,2006,2(3):143-160.

[7] 戴建耘,陈钰佳,陈虹霓,等. 台湾多媒体动画证照发展现况之国际化初探――以台湾企业培训机构专业讲师为例[C]. 台北:GCCCE第十三届全球华人计算机教育应用大会,2009.

[8] ACA台湾区认证中心. 全球性考试中心-Certiport简介[EB/OL]. [2009-11-12]. .tw/index.php.

[9] 上奇科技. Adobe Certified Associate(ACA)国际认证推广手册[M]. 台北:上奇科技,2008.

[10] 先胜工作室. ACA多媒体核心应用能力国际认证─Flash 8中文版[M]. 台北:台科大图书,2008.

Apply the Indicators of Global Multi-media Standard into Multi-media Curriculum Design

DAI Chien-yun1, CHEN Tzu-wei2, CHEN Yu-jia2

(1. Department of Applied Electronics Technology,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106, China; 2. Department of

Industrial Education,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Taipei 106, China)

篇10

摘要:本文以北方工业大学为例,首先分析了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及有利条件,然后给出了北方工业大学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采取的措施,接着阐述了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所促进的实验教学改革工作,最后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创新能力;实验教学改革;创新实验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引言

截止到今天,国内招收数字媒体专业本科生的高校还不是很多。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是在北京市教委重点扶持下申请成功的新专业,于2006年9月开始招收本科生。目前该专业第一批本科生已经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

众所周知,培养创新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更是当前高等教育的首要任务。《高等教育法》[1]第五条规定:“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同样,教育部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2],明确要求“着力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因此,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优秀人才,是当前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也是高等学校办学的根本宗旨。实践证明,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检验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有效形式[3-5]。因此,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积极组织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竞赛作品形式多样,分为设计类、艺术类、策划类及其他类。设计类包括游戏设计、计算机动画、DV制作、电子报刊、网页制作等;艺术类包括绘画、雕塑等;策划类包括各种创意新颖的游戏、动画作品及稿本;其他类包括有代表性的调查或论文等。“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同时,“卓立杯”竞赛的开展,也促进了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的实验教学改革。

2开展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必要性

2.1满足首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需求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数字媒体、动漫、游戏等专业人才奇缺。针对当前的形势,国家、北京市相继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数字媒体行业的发展,在北京市石景山区成立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发展网络游戏、动漫制作、数字影视、网络文化传播、现代文化服务业等文化产业及衍生产业。而北方工业大学是石景山区唯一的一所高等学府,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北京市、特别是石景山区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业余生活,激发了大学生的兴趣与潜能,培养了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为首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输出优秀的数字媒体专业人才做好准备。

2.2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大学生在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过程中,既加强了专业技术培训,又参与了竞赛。通过专业技术培训,大学生学习了新知识,掌握了实用技术。而竞赛过程比较复杂,要经过选题、分析、查找资料、浏览文献、确定方案、设计、编程、测试、调试、撰写论文、答辩等若干步骤和过程。复杂的过程考验了大学生的耐心,提高了大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

2.3增强大学生就业竞争力

开展竞赛时,我们鼓励指导教师提出企业实用课题供学生选择,使得竞赛内容趋于实用化。同时,我们还聘请企业技术骨干作为竞赛成果评审专家,使得企业了解我们的竞赛水平。企业在招聘本科实习生或者本科毕业生时,首选竞赛获奖的学生,其次是参加过竞赛的学生。因此,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增强了我校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4促进学校人才培养机制的改革

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了我校在教学计划中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的人才培养机制。北方工业大学在人才培养计划中,专门设立“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该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或专业选修课的学分。实施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制度,表明北方工业大学的人才评价机制已经发生重大转变,培养具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才是学校最终的培养目标。

3开展数字媒体竞赛的有利条件

3.1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的落成

2005年,北京市经过多方考察及论证,最终决定将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人才培训中心”落户北方工业大学,依托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系、计算机系丰富的师资和先进的教学设备,以及基地内上百家数字娱乐公司一线的优秀技术人员亲临讲台,为北京数字娱乐产业示范基地培养大批合格的数字娱乐人才。培训的内容都是根据企业目前的实际需求讲授的,可以大大缩短大学在校学习与企业实际岗位技能要求之间的差距。我系教师在给学员进行培训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也深入的了解了目前企业所需要的人才与技术,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选择实用型题目与技术指导方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2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的成立

2008年初,北京市石景山区发改委投入巨资与北方工业大学共建北京数字内容制作公共服务平台及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内容实习基地。该基地配有国内外先进的动画制作软硬件、非线性制作软硬件、平面制作软硬件等。学生的很多实践学习与培训都在该基地进行,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提供了先进的软硬件条件。

3.3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我院开展数字媒体领域合作研究

2008年4月29日,汉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北方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签订合作协议,成立联合实验室,开展数字媒体、模式识别等先进技术领域的研究。该联合实验室的建立,将引导学生对国内外数字媒体领域内的先进技术进行研究,将会提高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内容的科技含量,将会大大促进我校数字媒体专业的发展。

4保障数字媒体设计竞赛顺利开展的措施

4.1修订教学计划

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启动了新一轮教学计划的修订工作。我系结合大学生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在教学计划中列出了“人工智能基础”、“游戏引擎应用实践”、“网络游戏设计与开发”、“手机游戏设计与开发”、“Max script程序设计”、“Max SDK程序开发”、“Maya API程序开发”、“Maya MEL程序设计”、“嵌入式技术”等专业选修课。同时专门设计“专业设计竞赛”学分,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学生可以取得2个学分,可以替代公共选修课学分和专业选修课的学分。

此外,北方工业大学还对课程中的实验进行了认定,包括验证型、设计型、综合型实验。学校积极鼓励开设设计型、综合型实验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4.2保证经费

北方工业大学非常重视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专门批准教学仪器设备经费专项,用于购置各类数字媒体软件、硬件设备,以满足竞赛需求。自从2006年9月,学校相继批准了600多万元成立了“数字媒体基础实验室”、“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和“虚拟现实实验室”三个大型实验室,购买了国内外先进软硬件设备,这为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为了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北方工业大学每年还批准若干项大学生申请的数字媒体研发项目,每个项目1万元,用于资助学生科技竞赛项目的研发。

4.3开放实验室

北方工业大学为充分利用实验室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与实践能力,吸引更多的学生参加实验室开放的教学与科研活动,免费开放数字媒体专业实验室。实验室对本科生完全免费开放,采取学生选做公开的研究题目或学生自拟题目,选择指导教师的方式,受到了学生的大力欢迎。

5数字媒体设计竞赛促进实验教学改革

5.1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四年不断线

积极鼓励大学生参加数字媒体设计,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进行实验教学改革时,张扬个性,突出特点,分层次设置实验课,并开设必修性实验课、选修性实验课、创新研究性实验课等。其中,创新研究性实验又分为短期型和延续型;短期型是一学期完成,难度系数低;延续型是分四个学期完成,分步骤学习先进技术,难度系数高,创新型强。通过延续型方式,学生在大学毕业时应能提供一个完整的大作品或软件。

5.2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内容

北方工业大学明确强调要在实验教学大纲中设定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内容,以培养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这促使专业教师们按实验教学改革的要求重新修订和编制新的实验指导讲义。实验项目的设置在深化理论教学知识的基础上,要求能够循序渐进地反映基本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由验证性实验到设计性实验,再到综合性实验。当然,真正落实实验时,不拘泥于理论教学的次序,适当增加一些趣味性和实用性实验。

5.3鼓励参与研究性实验

北方工业大学提倡,专业教师要安排学生参与研究性的实验。研究性的实验一般与教师的科研有关。先由教师提出实验课题,学生根据兴趣选题。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查资料,制定实验方案,设计,实现,测试最后以论文形式完成实验报告。采用这种形式,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有利的条件,使学生的动手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得到了训练提高,培养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同时,也促进了教师的科研活动。我系大部分教师的科研项目都有本科生参加。

5.4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

大学生在进行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时,一般需要先进的高性能计算机、先进的人机交互设备、先进的数字媒体软件,这些仪器设备软硬件价格都非常昂贵,传统的实验室难以满足这种需求。因此,结合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和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是非常有必要的。2008年,北方工业大学批准了专项,购买了先进的设备,包括数据手套、头盔显示器、六自由度空间位置追踪器、三通道环幕、三维模型扫描仪、网络游戏平台、学生专用手写板等。这为数字设计竞赛的开展奠定了了良好的基础。

6结束语

北方工业大学数字媒体艺术专业已连续主办三届数字媒体设计竞赛,即“卓立杯”校园原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数字媒体设计竞赛的开展,提高了大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提高了他们自身的综合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同时,竞赛的开展还促进了我校的实验教学改革,如更新实验教学大纲、开设研究性实验题目、建立创新实验室与创新基地等。

当然,我们的这些研究只是开始,我们将继续深入研究,不断探索,搞好数字媒体设计竞赛,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改革和完善实验教学体系,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为社会和国家培养优秀的数字娱乐技术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M]. 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 中国国家教育部. 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的若干意见[EB/OL]. /policy_673/20060323/t20060323_150372.shtml, 2005.

[3] 刘长宏,张恒庆,王刚. 电子设计竞赛与创新能力培养[J]. 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4(1):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