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8 17:23:0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培训基地建设实施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以农村增收为核心,走“城乡统筹,稳定规模,突出培训,打造品牌,强化服务,提升质效”的路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数控、矿山采掘、酒店服务六大品牌,调整转移输出结构,拓展劳务就业空间,提高就地转移比重,创新机制,完善社会保障服务,增强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
二、工作目标
根据团省委《关于集中力量做好20__年农村青年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和信息服务工作的通知》精神,20__年,组织3000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和返乡农民工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建立见习基地和培训基地各6个。
三、工作措施
1、健全机制,明确责任
一是下发关于开展20__年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的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今年工作的指导思想、工作重点及工作措施,把工作任务细化到各个区县团委。二是将农村青年培训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体系,使目标、督查、考核一体化。三是建立农村青年培训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的职能,把农村青年培训工作落实到牵头部门、责任部门。
2、建立见习和培训基地
(1)依托12个__市大中专学生就业创业实践基地建设培训基地。以四川天寿药业、四川金甲经营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为载体,以生产车间为平台,对农村青年进行有针对性的技能培训。
(2)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建设培训基地。依托__市“农村青年创业之星”创办的泸县玉龙养殖有限公司、泸县银海巨桉专业合作社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对青年农民进行农业实用技术培训。
(3)依托职业技术学校建设培训基地。充分发挥__职业教育发达的优势,对农村青年进行缝纫、计算机、数控机床操作等方面的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工的就业转移率。
3、围绕品牌抓技能培训
围绕“五大品牌”和__优势行业抓技能培训。按照“就业带培训,培训促就业”的原则,整合培训资源,按照市场需求,创新培训模式,增强培训的实效性。一是开展订单式培训。采取与职业技术学校联合办学、按工业园区需要组织培训,重点打造建筑、缝纫、电子电工、酒店服务、家政服务五大培训品牌。二是围绕__工业主导产业开展培训。围绕酒业、工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机械制造、矿山开采、港口运输等主导产业,按企业需求组织开展培训。三是开展新生劳动力就业前培训。在中考、高考结束后集中对学生进行培训。
4、做好返乡农民工工作
一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帮扶行动。结合__“四个四”发展战略、现代农业、新农村建设,拓展就业空间,开发岗位,帮助失业返乡农民工就业。二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技能培训行动。争取把失业返乡农民工纳入技能培训补贴范围,开展新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培训质效,提高培训针对性、实用性、时效性。三是实施失业返乡农民工创业扶持行动。积极争取对失业返乡农民工,积极鼓励其创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开发、开业指导、政策咨询、小额贷款、税费减免等方面给予扶持。
篇2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做好已有项目推进工作。一是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和《瑞兴于试点规划》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并加大力度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争取列入国家级规划;争取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实施;争取“瑞兴于”试验区五大基地之一的市职业资格认证基地的项目实施。二是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公务员培训基地进行实质性建设,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完成征地、可研、初设,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认建。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苏区振兴发展人才支撑。出台《引进人才若干规定》、《引进人才实施方案》、《市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实施意见》,推进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配合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干事创业,形成吸引人才向心力,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3年累计实现引进100名城市规划、项目策划、文化创意、现代金融、资本运作、经营管理、名教师、名医生和高技能人才等优秀人才,3年内实现引进300名上述优秀人才的目标。落实人社部《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技工院校的发展。稳步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培养一批“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
3、建设公务员培训基地,树立特色培训品牌。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基地引领作用,搞好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向上争取更多的公务员素质培训、能力提升等主题培训班安排到公务员培训基地,将公务员红色培训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样板。一是研制公务员培训模式,着重在讲座式、体验式、研讨式等方式进行探讨。二是完善教学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党校、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办公及教学场所,先行先试红色培训。三是完善公务员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质量评估、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四是组建教学与服务机构,争取上级批准成立公务员特色教育培训中心,核定编制,配备教育培训管理与后勤管理人员,组建保障服务队,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做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工作,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力争在全市实现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聘用单位人员全覆盖;配合市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集中统一考试工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招揽更多更适合的优秀人才;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前期调研工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是切实做好安置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确保安置任务落实到位;贯彻落实企业干部收入水平动态增长、相关部门维稳工作协调联动等机制,深入开展关爱行动,维护企业干部总体稳定。四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继续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二是要大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为就业困难群体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工作,缓解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三是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企业招工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开展多层次、多工种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五是深入推进“一网五点”建设,不断加强就业信息和就业监测工作,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均等化。六是开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工程”活动,加强与在外工商界人士的沟通联系,宣传推介"回归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本土创业活力。
6、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工程的统筹调度和监督监察工作。千方百计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各项指标不因资金短缺问题而影响进度。二是要抓好社会保险,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要提高保障水平。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照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待增幅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手工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和未参保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的养老生活补助标准,将财政月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305元。四是要强化基金监督管理。加强社保基金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采取实地稽查、书面稽查、投诉稽查、联合稽查和劳动保障年审等多种行政手段,强化社保待遇支付稽核。五是要提升经办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乡镇劳保所、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各乡镇接入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加快社保卡发放,建立参保人员专项缴费绿色快捷窗口。
篇3
(一)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力度
充分利用学院牵头组建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行业学会的资源优势,开展多层次、实质性的校企合作,加强培训班学员的企业实践和动手能力,切实提高培训质量。北京法那科机电有限公司、德国DMG公司给学院投入实训设备,共同制订建设方案和培训方案,陕西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东风商用车公司铸造二厂等企业共同制订专业教学培训方案,参与教学培训的全过程。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为职教师资培训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充分的保障,得到培训班学员和派出学校的高度认可,形成了以校企合作为特色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
(二)赴相关国培基地开展学习调研
组织调研小组赴省内外相关国培基地参观、学习和交流,积极开展对外学习和调研活动。先后多次赴西安交通大学、陕西科技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重庆师范大学和重庆电子职业学院、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校等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进行调研和专项交流。赴国家级师资培训基地东风汽车公司专题调研,了解企业基地对学员的培训、管理和服务方面的经验和做法。通过对本科、高职、中职和企业各个方面的国培基地进行走访交流和学习调研,对改善管理水平、提升服务能力、提高培训质量等方面学到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为搞好师资培训打下了坚实的基地。
二、项目实施成效显著
(一)启动专业点建设项目
学院基地申报的“2013年度职教师资培训专业点建设项目”焊接技术应用专业,中央财政给予200万元支持建设,学院配套680万元。学院焊接实训基地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原有设备160台套,设备总值480余万元,但先进、高端焊接设备数量偏少,不能完全满足校内实训和社会培训的需要。以购置高端设备为主,建成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训练与社会培训相结合、服务学校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为内涵的立体式实训体系。
(二)推进专业教师培训包开发项目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中等职业教育专业教师培训“数控技术应用”和“计算机动漫与游戏制作”两个专业的培训包开发任务,开发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完成相关培训资源建设,通过陕西省教育厅的项目结题验收。
(三)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工作
2013年,学院基地申请了陕西省2013年度职业教育重点招标课题《陕西省职业学校教师企业实践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经省教育厅批准立项并划拨项目经费3万元,学院配套3万元。该课题已经完成研究工作,通过项目结题验收。
(四)积极开展职教师资培训
两年以来,学院基地共承办了十期各类职教师资培训任务,培训学员859名。承办三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四期中等职业学校专业骨干教师省级培训班,两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两期陕西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二期西安市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训班,三期中等职业学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项目。
三、提升水平,凝练特色
(一)强化组织管理,建立管理机制
学院师资培训办公室全面负责职教师资培训工作,各二级学院配合协调开展工作。每期培训班均配备辅导员和班主任,组建班委会,形成三级管理体系,切实加强组织管理。
(二)坚持调查研究,科学制定方案
学院基地始终坚持深入中等职业学校进行调研,每年选数10所中职院校,与参加过培训的学员和派出学校进行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了解中职教师现状和培训的需求,形成培训工作反馈机制,为提高培训质量打下坚持的基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培训项目的任务要求,精心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确保培训计划的针对性与时效性。
(三)突出技能训练,增强培训效果
在教学实施上,坚持把技能训练放到第一位,重点突出实践应用,依托学院实训基地优越的训练条件和精良的设备,加大实践教学课时,讲练结合,强化了学员动手能力培养。根据学员实际,对培训方案进行调整,开展分层培训。组织学员深入企业一线,进行企业实践,增加生产实际经验,保证培训目标任务的实现。加强对培训学员的安全教育和督导,强化安全意识。根据培训学员的不同专业和不同需求,提早落实学员考取职业资格证书的相关事宜,并组织会对性的理论指导和强化训练。
(四)加强信息反馈,满足学员需求
每期培训班开班后,及时召开学员座谈会,听取他们对教学安排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要求任课教师加强课后交流,了解学员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适应性。满足学员需要,为学员办理图书阅读卡,申请专用上网账号,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
四、发展思路和工作举措
篇4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生产性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185-02
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在于对学生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对这两大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就是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16)指出:“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本文对我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分析和规划如下。
1 建设基础
1.1 现有的硬件条件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现有专业实训室6个,可以完成网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教学任务。
1.2 已建立的校企合作企业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专业建设过程中,逐步建立了深度合作的12家校企合作企业,校企合作不断深入,基本能与企业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企业为专业发展服务,学校为社会育人,同时也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提供了优越的外部环境条件。
1.3 具备一定的社会服务能力
1)已与两家企业合作建立开发工作室,近两年完成横向科研课题8项,项目经费55万元。2)完成中职及中小学教师网络相关技术培训任务近500人次,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培训近200人次。
3)专业教师通过下企业兼职、锻炼等多种形式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和服务近50人次。
2 存在的不足
2.1 实训室布局分散,功能的综合性不强
在网络专业校内实训室的建设过程中,受技术发展、资金、场地等多因素的影响,现有的6个实训室分布在6个地点,都只能实现某一方面的功能,已不能满足网络应用的多领域、多方向的综合性应用需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也不能体现全局化、系统化、集成化。
2.2 设备台套数不够
设备的台套数限制了教学改革的进程,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等教学方式,问题特别突出。
2.3 生产性企业参与实训室建设程度不高
在训室建设初期,会有教学设备经营性企业积极参与,也会有一部分生产性企业(主要是校企合作企业)提出建设意见,但建成后主要用于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生产性企业参与的方案或模式。形成人才培养环境与生产性实际环境有一定的差距,学生的能力与生产性企业岗位能力需求有一定的差距。
2.4 无法建设基于生产过程的实训课程体系
教师和学生参与生产性企业活动的能力、方式上都有所欠缺,无法使教学活动与企业的生产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教学与生产性活动脱节。在专业建设的调研和研讨中,教师和企业专家都提出了将学校实训室建设成为一个完整的基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性实训室。
2.5 生产性社会服务效果不明显
在宜昌本地,相当多的企业是没有专职的工程施工人员或系统集成人员的,希望我们学校的学生能参与到企业的工程施工和项目建设中,但各种制约因素导致本专业的社会服务功能主要体现在培训上而不是参与企业的生产。
3 建设的总体目标
3.1 总体目标
完成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及网络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完善和实施基于本基地的生产性实习、实训教学体系建设,建设一支符合本基地教学和生产要求的师资队伍,校企合作进入教学与生产相结合的新阶段,成立以师生为主、企业员工为辅的专业团队完成企业生产性订单,提升本专业、本基地的服务社会能力及经济效益,探索和完善实训室管理、生产项目管理、效益核算的管理机制,形成职业教育与参与企业生产相协调的新的教学模式。
3.2 关键考核指标
1)硬件建设:网络技术实践教学中心及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投资300万,面积800平方米。
2)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完成一个中型企业网建设的方案及施工(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3)师资队伍建设:该专业所有骨干教师成为有下企业参与或主持项目实施的教师。
4)生产性团队及创业中心:建立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三个团队,团队成员包括企业员工、教师和学生。对有条件的学生,协助他们建设创业工作室。
5)生产性实训基地使用率:所有网络专业核心课程在此实训室实施。
6)生产性订单数量及经济效益:深化校企合作,按商业运作模式,取得校企合作企业的生产性订单。
4 建设内容
4.1 硬件建设
投资300万元,建成包括数据中心实训室、智慧社区仿真实训室、物联网实训室、互联网开发中心在内的网络技术生产性实践教学中心。
4.2 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建设具有真实环境、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功能于一体的“实训环境工厂化、实训过程职业化、实训管理企业化”的网络技术实训中心,为学生提供不少于60%的生产性实训。形成系统科学的实践教学模块,科学规范的模块教学计划、环节、方法、考核标准和评价机制,高效务实的实训教学组织和管理机制,完成一个中型企业网建设的方案及施工(实训)手册(校本教材)。
4.3 师资队伍建设
在三年时间内建成一支与新的课程体系和实习实训条件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包括培养校内专业带头人1名,骨干教师6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校外专业带头人1名,同时聘请企业兼职教师并建立企业教师库,形成企业人员到学校授课,教师到企业锻炼,实践课程主要由企业技术人员辅导,顶岗实习有企业技术人员指导的良性运行机制。
4.4 生产性社会服务能力建设
以已有校企合作企业为基础,在本基地充分培养学生生产性能力的基础上,以企业员工、学校老师、学生为基础,成立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三个团队,完成企业交付的工程订单,以体现本基地的社会服务和经济效益。
5 改革举措
1)本基地面向职业院校和社会开放,接受行业企业指导,开展交流合作,承接职业院校师生利用基地资源创新、创业,以及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和员工培训,充分发挥基地使用效益。并将其作为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信息化技能的培训基地和相关专业技能培训基地。
2)面向宜昌本地企业开展工程施工、系统集成、网站建设服务,深化校企业合作的内涵,建立与企业的长效合作机制。
网络系统集成企业出于经营成本考虑,在工程施工、系统集成和网站建设上,聘请临时人员是经常性措施,本基地的三个团队可以通过企业拿到相关的订单,在专业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监控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分工协作和有序轮岗,完成“订单”的任务。其质量接受客户检验,其生产和管理成本(包含支付顶岗实习学生一定的薪酬)独立核算,在提升学生技能、职业素养和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有一定的利润,实现基地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3)建立全新的实训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本基地的实训项目体系是完全取之于企业生产性活动,主要是中小型企业网的施工、系统集成等,管理模式及评价机制也与企业相同,可以同时培养学生的岗位技能和创新创业素质。
4)新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本基地对教师的要求,既要体现教书育人的角色,同时又是生产性企业项目经理的角色,要能带领团队完成企业的订单。
5)创新生产性基地运行管理模式,既要有实训教学的管理,又要有生产性项目运营的管理。
6 实施保障
6.1 组织保障
在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建设领导工作小组指导下,科学制定本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规划和分年度实施方案,并成立相关的工作机构,具体负责规划的实施管理。
6.2 制度保障
制订一整套规范的制度,通过科学的运行管理,确保实践教学体系建设顺利进行。主要包括:
1)制定生产性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管理办法,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基地建设与运行,协调实训教学和生产性订单的完成。
2)生产性团队的管理:建立责权利统一的激励机制,建立项目目标责任制,并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量化绩效考核办法和细则,实行目标管理。
3)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资金专项管理制度
项目建设经费实行专项管理。严格按照项目建设资金安排,对建设项目的实施、资金使用情况、设备购置实行全程监控,确保专款专用,发挥最大效益。
篇5
【关键词】西部高校;理工类;实训基地;合作模式
以实训带动就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着力培养适应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能型人才已成为高职高专院校的共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及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培养大批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现就充分发挥行业指导作用,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
一、校企合作指导思想及现实意义
校企合作,就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原则,经充分沟通达成一致,共同致力于学生实际能力、创新精神、就业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行业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促进企业技术与文化创新的运用与快速发展,并为进一步推动项目工作,使校企合作向深层次发展,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制定新形式下的人才培养方案打下基础。加强与企业一线生产、实践的结合度,以建设实训基地为纽带,利用自身的人才资源,用专业项目来推进相关专业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训及就业以及资源共享,探讨人才培养模式改进,建立长期稳定的联系制度机制。
人才培养、科研工作更适应一线市场的发展需求,充分利用学校自身科研、人才培养优势为企业的发展、科技进步提供人力、智力支持。“全面贯彻以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共同发展的道路,为社会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教育方针,按照企业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调整,以培养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的高水平职业人才”,在相关领域替代性产品的研发、引进专业技术的消化吸收、核心技术突破、基础研究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二、校企合作的重要性
我国有广阔的人才需求,各地产业发展也是如日中天。以动漫专业为例,动漫行业正在飞速发展,国内各种相关的基地快速建设并投入使用,系列高峰论坛、动漫展会等为产业的发展提供良好环境。未来几年,动漫产业人才缺口超过一百万人,给高校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了很高的就业机会。由于政策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从中央到地方的政策、资金扶持,相信未来10年将会是中国创意产业的黄金十年。在上海、广州及福州等地已初步形成以网络游戏、动画、手机游戏、单机游戏和与游戏相关的产业链,北京正在着力打造国际一流的动漫产业中心,而动漫产品的衍生产品市场空间更大,动漫应用方面的如儿童音像、图书市场,童装、玩具、文具等加起来将有超过1000亿元的产值,这些行业的发展与销售都要依赖动漫产业的带动。研究如何培养适应产业快速发展的管理或专业人才,是高校目前研究的重大攻关课题。
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可以整合大量的社会资源,解决校内一系列的技术和教学师资及设备不足的问题,从而实现硬件和软件资源的充分利用,从根本上改变了高校原来以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教学模式,转变以专业生产和实训并就业为核心,从而使整个教学计划变得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提升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专业课程方面的实训室及实训基地,以实训带动教学。
三、校企合作的总体原则
为更好地掌握专业技术和软件,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能力,通过针对性的实训为学生提供未来就业方向准确定位,推出校内综合实训模式和校企合作解决方案势在必行。方案的设计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是合作以服务产业发展为目标。作为校企合作的前提,高校的办学指导思想是实现教育兴国,产业报国,积极主动深入企业调研,了解企业人才需要状况、用人标准、技术需求,并结合学校实际需求进行专业规划调整,积极为企业培养急需的人才,并为企业开展员工专业培训,提供发展思路。
二是校企互惠互利是校企合作的基础。利用产业合作伙伴扩就业渠道和就业范围,把公司先进的技术理念通过实训过程,培养灌输到学生心中,以适应现代文化产业发展。
三是校企齐抓共管。校企双方以“六个统一”,即统一管理、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实施、统一检查、统一考评为标准,共同参与,双方利益、责任高度统一。
四是校企双方定期互动交流。通过校企双方的互动交流,组织专业理论教师到企业现场培训,企业高级技师或能工巧匠来校进行专业技能讲座。企业技术人员通过在校学习,进一步增长理论知识,并充分了解学生的现状,即实现理论与实践互补,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师在企业学到了一线实践知识和技能,又能根据学生发展实际制定合理的实训方案。
四、校企合作的主要内容
校企资源共享,互派专业人员授课、培训,校企共同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与修改,校外实训基地主要是企业接受学生参观、生产实习、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师生参观、调研,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校企共建实验、实训室,承接生产任务,优先提供合作基地的用人需求等,并进行相关专业技术研究、开发、试验、推广。
放眼国内整个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高水平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结合企业需求,重点进行创新和改革实用性强的教学内容和方法、技能等,加强与业内企业沟通,就专业人才培养以及就业质量及就业率提升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尤其需要加快研究复合型、外向型、创新型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在实训中发现教学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为制定新的教学管理及课程体系打好基础。
五、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种成功模式
校企合作的目标是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合作的模式多种多样,目前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
一是订单班合作。此种模式具体的有定向委培班、企业冠名班、企业订单班等。通过深入沟通交流,校企双方共同制订该专业的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及实习实训标准;基础理论课和专业理论课在学校完成后,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学生毕业后即就业,又同时满足了企业人才需求目标。学校在招生前与拟就业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并在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企业在员工录用时与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挂钩,实现招生即招工、实习带动就业的目的。
二是工学交替。具体的操作模式为学生在学校上理论课,同时在合作企业接受职业、工作技能训练,每学期或每个月实施轮换。根据目前的用工需求,企业向学校提供岗位订单,共同规划与实施。
三是边教学边见习。采取上午授课、下午上岗的办法到企业对企业工作过程和生产、操作流程等进行现场观摩学习;通过一定的在校专业理论学习后,为了让学生了解产品工艺、生产技能、经营理念及管理制度,提前接受企业文化理念、职业道德素养和劳动纪律教育,培养强烈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并实地参与相关工作、动手制作产品,亲自参与产品管理,以便系统地掌握岗位工作知识,有效增强协作意识、就业意识和社会适应能力。
四是顶岗实习。校企共同参与管理,在合作教育培养的基地上,使学生成为所需要的合格职业者。前二年在校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采用学生自荐、学校推荐与企业选拔的形式,让学生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
五是教、产、学、研结合。利用专业优势办专业,办好产业促专业,加强研发合作力度,发挥学校专业师资优势,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有针对性的帮助企业解决科研难题,使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健康发展之路。
六是共建校外基地。在企业建立实训基地,在实训中选拔优秀人才,以满足企业用工需求。根据专业发展的需求及实习教学需求,全面接触社会、了解企业,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实际动手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接触专业实践,促进专业教师技能提高。
七是校企合作经营。学校借助企业生产线的设备或资金投入及专业技术方面的指导,一定程度上节约了教育成本;学生提前接触生产过程,在学校即实现由学生向职工的角色转变,合作企业充分利用学校现有实习实训设备、场地,建成校内实训基地,大大减少了生产成本,从而获得更大利润;基本上体现了校、企、生三方共赢。
八是职工培训基地,主要是企业独立设定的职工培训基地及不同企业同类工种的职工培训基地。根据企业培训特点及方向,建立校内外职工培训基地。
九是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市场提供人才需求信息,制定和调整教学计划、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确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根据开设专业需求,聘请校内外行业专家、企业领导共同组建专业指导委员会。进一步明确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及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向。
最后,建议定期举办工生联谊会,让学生了解企业的需要,尽早为就业做好入职心理和技能准备。由学校或企业负责每年举办校企员工、学生联谊会活动,组织企业专家、员工来校,聘请行业专家来校为学生作专题报告。
六、制定长效机制、措施保障
学校可制定相关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职责,建立合作考核指标及奖惩措施,为使校企合作能够深入实施,真正让学生受益,必须制定相应的长效制度及措施。在长效机制方面,可采用“推行劳动就业引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等制度,调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主动性。如“合作挂牌”、“签订协议”,制度上墙、明确职责,规范双方的行为。学校主要负责人才培养质量,保证企业用人的优选权,为企业提供培训、技术等方面的支持。作为企业,主要负责设备、场地等条件上的支持及人员的支持,学生实训任务的安排。学校逐步将开展校企合作工作情况纳入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中。
参考文献:
[1]校企合作实施方案,百度文库,(http://wenku. ),2012-07-29
[2]农类高职院校校企深度合作机制探究,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学报,贺文华,2012-09-20
[3]探索校企合作发展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江苏高教,张排房,2012-11-05
[4] 技工院校软件“蓝领”培养的校企合作模式探究,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曾萍等,2013-04-30
[5]校企合作背景下的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以陕西理工学院为例,学理论,黄新民等,2011-09-30
[6]从国外产学研模式看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合作形式,物流工程与管理,熊文杰,2013-07-15
篇6
论文摘要:发展和应用教育技术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的迫切需要,而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则是促进教育技术应用的重要条件。基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效果,结合实际分析了培训的过程,提出了4个方面的培训策略,希望这些策略能为今后的教育技术培训工作提供一些借鉴和帮助。
实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实现教育均衡化发展,缩小城乡基础教育差距最有效的途径,对于加快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为此,天门市教育局积极创设条件,认真实施项目计划,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具体实施策略有以下4个方面。
1完善设施,构建“三个平台”
1.1完善基地建设平台
近年来,该市已累计投人4 001)多万元,在26个乡镇装备了60个电脑教室和多媒体教室。在此基础上,2010年又对部分培训基地和培训点的硬件设施进行了升级改造。如,投人50万元新建市电教馆培训基地,投人巧。万元更新巧个乡镇培训点的300多台电脑设备,投人100万元为各培训基地和培训点装备电子白板教室90个。形成了以市教师进修学校和市电化教育馆培训基地为龙头,各乡镇培训点为依托的,功能齐全、设施完备、覆盖全面的培训体系,为深人开展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构建了良好的平台。
1.2开通培训管理平台
在中央电化教育馆和湖北省电化教育馆的强力支持下,该市教育局专门设置了高性能服务器,安装完善了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平台,实现了全市联网、资源共享、整体开发、综合应用。配备了专职管理员,建有培训资源馆,建立健全各培训批次和班次编排、教师分配及综合管理体系,全面掌握每一位辅导教师和每一名学员的学习培训情况,实现动态监督、严格管理。目前,在该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管理平台上,教师在线辅导和学员在线学习每天均在1 500人次。
1.3搭建互动交流平台
为增进广大教师的学习交流,天门市教育局抽调技术骨干,开通了全市教育系统技能培训互动交流平台。通过该互动平台,教师们可交流学习心得、探讨教学方法,平台学习内容丰富、气氛活跃。同时,该市电化教育馆设立了专班人员坚持在线互动,保持信息互通,对教师提出的疑难问题第一时间分析答复,设备故障第一时间指导排除,切实保障了全市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的顺利开展。
2精心组织,实施“三级培训”
在培训过程中,按照“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点面结合、注重实效”的原则,开展以省、市、校互为支撑,上下联动的“三级培训”。
2.1省级培训育种子
参加省级培训的教师肩负着培训全市教师的重任,是三级培训的种子选手。2010年该市被确定为全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试点市之后,该市教育局通过教师申请及学校推荐、专家审核等方式,精心挑选了60名具有一定信息技术基础、具备较强教学能力和责任心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了省级培训。5月初,60名教师全部以优异成绩结业。
2.2市级培训壮骨千
根据省级培训成绩和学科特点,通过选拔,确定了市级培训“讲师团”组成人员,从7月8日开始,“讲师团”分成27个培训小组分赴各地对全市1500名学科教师进行30课时的集中培训。
2.3校本培训重实效
市级培训结束后,全市中小学校本培训分学校组织实施。校长是校本培训的第一责任人,分管副校长、教研员、年级组长、科任教师全员参与培训,确保人人通过考评。
3规范管理,突出“三个强化”
严格培训管理是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障。在实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过程中,应坚持细节管理、强化过程监督、确保培训质量。
3.1强化授课管理
设立管理平台,给市级培训“讲师团”的每位主讲教师分配账号和密码,确定了各模块的讲授重点及作业。所有主讲教师集中备课,形成统一的教案和讲义,并将培训教案、讲义、课件、教材及作业布置内容,全部纳人管理平台中的“资源馆”,为全面开展集中培训和校本培训提供资源及下载服务。
3:2强化培训监督
除举办集中的现场讲学之外,该市教育局还通过在线监督主讲教师每天是否按时登陆管理平台,查看学员上线学习情况,及时布置和批改学员作业,适时安排小组讨论、小组汇报和小组成果展示等活动,引导学员开展各种形式的自主探究学习、小组协作学习和师生互动学习,促使学员相互帮助、共同提高。平台管理员每天统计各培训点教师和学员在线人数,监测培训进程,定期下发培训通报,促进培训工作。
3:3强化过程评价
为确保学员认真参与、学有所获,建立和完善了以学员培训过程评价为主导的形成性评价体系,并把形成性评价作为学员教育技术能力整体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最终的教师专业化考核中占有重要位置·各主讲教师对学贯拳与培训的活动情况,分内容·分类别·分时段实施阶段性的3成性评价,不仅起到了激励学员的作用,而且成为教师诊断学员学习效果、改进教学方法的重要依据。
4注重成效,狠抓“三项落实”
4.1领导责任落实
该市教育局成立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禾能力建设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实施方案》,明确了相关负责人、学校校长和主讲教师职责,分解了培训工作任务。各学校建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指定了专人负责,确保了责任落实。
4.2督促检查落实
在培训过程中,采取局党组成员包片、机关干部蹲点的方式,向各培训点派出督导检查组,指导培训工作。各培训点严格过程管理,做到活动有记载、备课有课件、学习有笔记、课后有反思,做到了培训活动生动活泼,培训内容充实丰富。
篇7
同志们:
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正式启动以来,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各市采取有力措施,积极推动阳光工程的实施,取得了明显进展:一是制定了实施方案。各市在认真贯彻执行省六部门下发的《关于组织实施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的通知》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成立了阳光工程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确定了任务目标,制定了保障措施和实施工作方案,为阳光工程的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二是召开了启动仪式。省阳光工程启动仪式召开以后,秦皇岛、唐山、保定、沧州、衡水、邢台、邯郸等十个市已召开了市级启动仪式,邢台所有的县也全部启动,有力地扩大了阳光工程的社会影响。三是确定了试点单位。各市按照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的要求,认定了一批符合条件的创业培训试点县、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坚持认定原则、严守认定条件、严格认定程序,确定了创业培训试点县个、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个,为搞好阳光工程试点工作创造了条件。四是筹措了资金。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为了确保阳光工程的顺利开展,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主动与财政部门协调,取得了较好成效。邯郸、唐山、衡水、邢台、廊坊、张家口等市已确定了用于培训补助的资金已落实,确保了阳光工程的组织实施。另外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根据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制定的专项培训补助资金补助标准,明确了引导性培训补助的标准。五是摸清了底数,建立了台帐。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按照《河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意见》的要求,分别规范了引导性培训台账、技能性培训台账、创业培训台帐以及就业台帐,从而保障了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在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中有章可循,使全省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步入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廊坊、邢台还对本市的劳动力资源进行了详细的摸底调查,摸清了底数。我省阳光工程的启动和实施,受到了国家劳动保障部的肯定,部工作信息专题刊发了我省阳光工程的做法。在××年中国职协年会上,林永三副部长对我省阳光工程给予了高度评价,与会各省代表一致认为我省阳光工程目标明确,措施有力,资金到位,值得借鉴和推广。该项工作也得到了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要求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务必抓紧抓好,抓出实效。版权所有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看到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全省各市“阳光工程”进展不平衡,个别市虽转发了号文件但没有制定实施细则。二是个别市存在等靠思想,工作主动性不高。三是部分市县缺乏工作经费,影响了工作进度。四是宣传工作不到位。
为使阳光工程更加扎实、有效、规范地运行,全面推动我省阳光工程的深入发展,我提出以下几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注重落实
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成员单位及各市务必提高认识,保证政策、资金、组织、措施“四落实”。一要保证政策落实。要将国家和省确定的一系列惠泽农民的培训政策落实到位。二要保证资金落实。目前,国家和省级资金已到位,省资金分配方案经省政府同意后很快下达各市。各市要积极主动地向当地政府争取工作经费尽快到位。三要保证组织落实。各市、县要配备专门工作人员抓好阳光工程工作,力争在年阳光工程实施期间将我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四要保证措施落实。要使季报、督导、检查等措施扎扎实实落到实处,避免走过场。今年底,省阳光工程办公室将把各市目标完成情况通报各市政府。
二、抓好基地建设,夯实工作基础
各市要按照号文件要求,做好每一个环节的基础性工作。各市、县阳光工程办公室要与承担阳光工程培训任务的基地签订任务责任书,并要求各基地设有专职工作人员和专项台账资料;要把基地的培训收费标准和国家补贴标准张贴上墙,确保国家财政补贴资金足额用到农民身上;及后培训要统一使用省阳光工程办公室确定或开发的教材,尤其是引导性教材,全省务必统一,要将各市使用引导性教材的数量作为对各市开展引导性培训的统计考核依据。要将国家印制的阳光工程宣传品在培训基地统一张贴,以扩大阳光工程的影响;各市要按照要求按季上报阳光工程进展情况。
三、公开公正,选好基地
筛选和认定培训基地,是关系到阳光工程能否完成、培训质量能否保证的关键环节。要严格按照文件要求,公开、公正、公平地认定基地,要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充分利用现有劳动保障、农业、教育、科技、建设等部门的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形成合力,共同开展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目前还没有完成基地认定工作的市请务于月日前完成该项工作。已经完成认定工作的市尽快开展培训工作。
四、抓好典型,全面推进
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是一项新工作,没有现成的经验和模式可以借鉴。因而,抓好典型,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尤为显得重要。经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上报、省阳光工作办公室确认的培训示范县、创业培训试点县及扶贫技能培训试点县要严格按照阳光工程办公室的要求,建立规范的培训台账和就业台账。确保各级财政的培训补助落实到每个受训农民的身上,让广大农民切身体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怀和温暖。各市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及时总结各试点县的经验,充分发挥示范性作用,从而全面推动我省阳光工程的全面、扎实、有效地开展。
五、加强督导,确保进度
各级阳光工程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督导检查工作,确保该项工作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省阳光工程办公室要经常对各市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对好的做法经验进行表扬推广。目前还没有开展启动仪式的市务必于近期开启动仪式。省阳光工程办公室拟在月份组织对各市阳光工程的工作进展情况进行督导。年底国家阳光工程办公室将对我省的阳光工程工作进行抽查,希望各市要做好准备迎接检查。
六、搞好宣传,扩大影响
篇8
一、构建“5+3”质量保障体系的背景
2013年教育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批准第一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的通知》,在全国64所高校开展新型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以下简称“5+3”培养模式)试点工作。
X大学作为全国首批“5+3”培养模式试点单位,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初步建成了“5+3”卓越住院医师校本质量保障体系。改革成效表明:以医教协同、医教双赢为目标,国家和地方政府、教育和卫生主管部门统筹部署、督查指导,在政策制定、资金配置等方面给予支持,对实施实践环节、效果考核验收等方面进行督导,医学院校积极落实践行,运用齐心,齐力,共建,共创等协同育人新模式,从管理机制、培养机制、质量反馈机制等方面强化临床医学专业内涵建设,可有效促进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规模与结构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发展需求有机结合,使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享有高品质、专精化的教育。
二、构建校本化“5+3”卓越住院医师质量保障体系
为构建“5+3”质量保障体系,X大学通过分析传统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发现了二者之间在管理体制机制,教育培训机制,质量保障机制等方面存在主要矛盾,据此,研究制定了具有学校特色的“5+3”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与具体步骤。
(一)统一思想,建立三级管理构架,形成四级联动新机制与改革新合力
传统的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由研究生院总负责,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则分属于各培养基地(附属医院、校外实践基地)总管,具体工作由各基地继续教育部承担。面对二者教育类型与管理机构不同,培养模式与管理规范不一的情况,X大学依据“新模式,新标准”,打破了旧的管理体制机制,建立了以学校、医院、培训科室为主体的三级管理构架,形成了四级联动的新机制。具体举措如下:1.进行点面相结合的宣传动员。学校面向参与新培养体系的管理人员、科室主任、指导教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分批集中宣传新体系创立的背景、建设目标与建设方案、具体举措与实施步骤,确保全体人员统一思想和认识。2.建立三级管理构架。根据临床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学校成立了研究生院和继续教育部专业学位研究生培训工作组,形成了以研究生院为统管,各继续教育部分管的垂直管理模式;设置了专业学科培训管理工作小组,由各专业学科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本专业内指导教师管理与研究生临床实践过程管理。3.制定培养方案。学校研究生院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试行)》(国卫办科教发[2014]2号),制定了新的《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试行)》,明确规定了各专业研究生的培养标准。通过上述举措,将两种不同的教育类型与不同的培养模式 “合二为一”,把两个不同的管理机构与不一的管理规范“融为一体”,真正形成了全校联动、部门联动、科室联动、师生联动的四级联动改革新合力,为“5+3”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二)结合新“标准”,创设“三元三创”基地考评指标体系,着力打造特色品牌基地
基地培养是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中的核心环节,是锻炼与提升临床实践能力与临床科研能力的唯一途径,贯穿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整个过程。因此,加强培养基地建设尤为重要。学校参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标准(试行)》(简称“标准”)(国卫办科教发[2014]2号)和《关于开展第一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认定工作的通知》(川办发[2014]260号),结合各培养基地的实际建设情况,创设“三元三创”基地考评指标体系。“三元”,即临床导师,专业学位研究生(住院医师)与患者;“三创”即创建电子信息管理平台,创新学科建设评价标准和提高实践基地培养质量。从三种人群、三层创新来评估专业基地建设是否符合“标准”,是否体现医院培养特色。考评具体指标包括:1.医院实践平台建设情况。年度总床位数及新增床位数,年病历病种数,专业诊疗设备及新增设备,住院医师电子管理平台功能设计的完善程度,新增电子信息的展示情况,电子管理平台的使用率与维护率。2.学科专业建设情况。临床科研立项的级别与数量,临床专利的级别与数量,的级别与数量,成果获奖的级别与数量,师资学历构成及带教导师受训人次等。3.基地培养质量情况。参加培训学生人数,执业医师考试与规培结业考试通过率,学生及患者满意度等。据我校2014年“住院医师(研究生)满意度调查问卷”(以下简称“问卷”)统计得出,专业学位研究生对临床实践过程与实践教学平台的满意度较高,其中,89.3%的学生对教师的带教非常满意,77%的学生对轮转安排满意。以上数据从学生维度反映了考评体系已发挥促进基地建设的积极导向作用。目前通过多维度考评,我校正着力打造以品牌教学团队,品牌医疗环境及品牌服务质量三大品牌为特色的规培基地,为“5+3”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提供优质的教学实践平台。
(三)制定新“条件”,创新人才“优选”机制,首创“4+1”复试选才工程
按照《关于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国卫科教发[2013]56号)中关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象的相关要求,学校明确规定报考临床医学类研究生,必须具有全日制临床医学本科学历,并获得学位,同时自主划定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复试分数线,提高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入选标准,把好招录“第一关”。
招录“第二关”,学校启动了“4+1”复试选才工程建设工作,即从复试管理制度,“选才”标准定位,“标准化、人性化”复试程序及“技能+机能”考核评测体系这四大板块着手进行建设,同时完善复试监督监管“一大”机制。建设中重点突出两大原则,即我校相应专业发展水平与全国行业标准相结合,人才选择标准与地方行业需求相结合。高要求的研究生准入标准,为“5+3”质量保障体系选拔了优质的生源,为卓越住院医师培养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四)依据新“方案”,构建“3+X” 核心课程体系,应用三位一体的“CPT”教学方法
学校依据“指导性培养方案”,结合临床医学专业学位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有的共同课程内涵,构建了“3+X” 核心课程体系,即以公共课(政治、英语),职业素养课(临床思维与医患沟通、医学法律法规)及专业公共课(临床科研方法、重点传染病防治等)三大课程模块为横向支撑,以各二级或三级学科方向的专业课为纵向延伸与拓展。课程实行弹性学分制,研究生可申请免修已学习且考核优良的课程。“问卷”调查显示,82%的研究生认为目前的课程设置合理,具有实用价值,69.7%的学生对课程管理方式与课程内容感到满意。
通过分析专业学位研究生临床轮转的特点、学位课程的重要性及其临床紧密度,学校采取了以“短时间,高效率,精目标”的集中授课为主体,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为辅助,需求导向型学习,专业讲座式学习为补充的三位一体多元化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内容与性质的不同,学校遵循教与学的客观规律,应用了生本化教学方法。在理论讲授中,重点采用案例教学法(CBL);在实践教学中,灵活选用案例教学(CBL)与问题式教学(PBL)相结合的教学法;在需求导向性学习中坚持团队导向学习(TBL)。通过调查发现,74.6%的研究生满意目前的教学形式。课程体系与教学方法的改革,遵循了卓越住院医师知识体系构建的客观规律,充分激发了研究生不断学习与探索的主观能动性。
(五)踩准新节奏,创建“三步走”临床能力进阶机制,打破师生交流壁垒
通过高密度高强度临床实践,切实加强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能力,建成卓越住院医师人才队伍,是国家进行临床医学教育综合改革的新节奏。为此,学校结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金标准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新要求,创建了“保基础,抓重点,突难点”的“三步走”临床能力进阶机制。第一步夯实临床基础,保证研究生达到专业培训规定的接诊病例、病种数及基本技能要求,完成其它专业学科轮转;第二步延长临床实践时间,重点延长研究生本专业培训时间,保障研究生掌握本专业常见多发病的诊治,掌握本专业特有的诊疗技术;第三步,深入钻研本专业相关临床问题,进行临床循证研究或专利开发,实现培养质量的拔高与突破。“三步走”机制旨在强化临床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联系更加紧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78.7%对培训期待值较高,90.2%的学生表示经常与导师交流。
篇9
一、基本情况
基地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从20*年10月22日到11月17日,主要工作是成立领导机构、制定工作方案、广泛动员部署、积极组织学习、开展专题调研、进行案例分析、围绕科学发展进行解放思想讨论;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从11月18日到2009年1月16日,主要工作是广泛征求意见、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和组织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组织群众评议;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从2009年1月17日到2009年2月25日,主要工作是制定整改方案、解决突出问题、认真总结测评。
二、主要做法和特点
一是加强领导,精心组织,保证学习实践活动顺利开展。自团市委动员大会召开后,基地立即召开班子会议,研究部署相关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实施方案,召开基地干部职工会议进行宣传和动员,为学习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打下组织基础。
二是深入学习,认真调研,为基地科学发展建言献策。采取悬挂布标、制作学习园地、印制学习材料等方式,在基地营造了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集中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的相关材料,党员撰写了心得体会。领导班子针对所管辖的业务范围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撰写了调研报告。领导班子成员及全体党员开展了案例分析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为基地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工作科学发展建言献策。同时结合各自的工作岗位,对如何将科学发展观与自身实际工作相结合进行了交流。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认真查找问题,理清国防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通过各种途径征求到8条意见建议,涉及基地培训体系建设建议、服务保障、队伍建设三个方面,这些意见建议都是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进一步加快新基地建设的角度提出的,准确、诚恳、全面,对不断改进我们的工作很有指导、启发和教育作用。这对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切实改进基地产业建设及快速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观念和做法十分有益,促使基地不断改进和提高,以科学发展观的态度更好地为国防教育培训发展服务。召开了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党员组织生活会,积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相互帮助、共同提高,会后形成了《民主生活会会议纪要》和《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制定了《整改方案》,明确整改目标、时限、责任人,理清了今后基地国防教育培训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解决了两大实际问题:
1、决策更加规范、更加科学。通过前一阶段的学习,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意识进一步增强,坚持班子集体议事,重大决策必须通过职代会审议通过。
2、积极解决职工、培训学生生活中实际困难问题。针对职工、学生们反映的基地浴池条件差、打开水不方便、辅导员宿舍条件差、冬季取暖等问题,基地多方筹措资金,积极与有关方面沟通。现在,整洁、美观的新浴池已经投入使用;基地利用地热资源,为培训学员解决了冬季取暖问题,并新建了开水房,解决了打开水难的问题;针对基地所处官港地界远离市区,设立了治安防范网络,维护基地生活、工作安全稳定。
在整个活动结束后,向部分干部职工和服务对象进行了基地开展科学发展观活动满意度测评活动,经汇总,满意度为100%,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基地的特点主要是将科学发展观与实际工作融会贯通,在思想上提高基地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在工作上,以国防教育培训为重点,以企业化经营和管理的手段体现新型团办实体职能。为了把基地产业建设与发展基地经济、增加职工收入紧密结合起来,“加快引进资金、推进共青团教育培训集团化的进程”,就作为了基地今后统筹发展的方向。教育集团化是伴随基地和天津市青年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后的一种发展趋势。资源共享,相互促进,成为实现基地和青职院两个直属单位产业间、地域间以及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基础和保障。团市委提出基地发展的战略定位,旨在统筹发展我们这样经济总体运行质量不高的直属单位,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加强领导,在得到国家的政策倾斜的同时,统筹发展,促进基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主要经验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有力。成立领导小组、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严格按照方案完成各项议定程序,每个阶段都有动员部署,有阶段总结,为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班子成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积极参与活动的每个具体环节,带头学习、带头讲解、带头调研、带头整改,对整个单位产生很好的模范带头和示范作用;
二是将学习贯穿始终。采取集中学习、检查组指导下学习、党支部学习、党小组学习、部室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并将学习实践活动的范围由党员扩大到基地干部职工,广泛动员,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到活动当中,使活动人人皆知,影响深远。
三是将活动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紧扣发展主题,突出国防教育培训工作特色。在调研、征求意见、制定整改措施、组织评议等工作上,不空谈理论,都将培训工作与科学发展紧密结合,邀请相关服务对象参与到活动中,将服务对象是否满意作为衡量基地是否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的标准;
四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浓厚氛围。通过布标、简报、学习园地等多种方式及时宣传科学发展观的有关内容、开展活动的工作动态、进展和成效,使大家在浓厚的舆论氛围中自觉接受教育和熏陶。
四、取得的成效
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基地各项工作的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活动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
一是基地干部职工学习意识、创新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工作作风明显转变。激励了基地干部职工想干事、干好事的工作热情,在基地树立了统筹兼顾、奋勇争先的责任意识,增强了改革创新、顾全大局的工作意识,以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单位为目标,在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情况下,不计较个人得失,经常加班加点,基地上下拧成一股绳,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决心站在新起点,瞄准新目标,实现新发展,取得新进展,实现基地培训工作跨越式发展。
二是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基地服务体系。面对迅速提升的日客容量,基地在服务上做文章。为了切实抓好服务,促使服务水平与基地事业的协调发展,基地确保人员、经费、机构和设备的四落实;在服务内容上,提高服务质量,提高了服务档次和水平,确保参训人员顺利完成培训计划。今后还要继续深化服务方式,带领基地干部职工不仅要提高业务知识水平,还要提高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基地干部职工的综合素质,努力促使基地的服务水平、管理水平同基地事业发展相协调。
三是科学设计、项目管理、市场经营。对部分项目进行包装面向市场,如拓展训练,由基地提供场所,专业的咨询管理公司进行开发,派出经验丰富的培训教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体能、智慧、团结协作等方面的训练,基地可以更大限度的开拓训练场地、开发教育能力,公司可以获得相应的回报,双方均能够从中受益。
五、存在的不足和努力方向
篇10
关键词:运营管理 人才培养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9(a)-0165-02
高职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面向地铁、铁路等轨道交通客运、票务、行车调度岗位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十一五”以来,我国高速铁路、城际轨道、地铁等轨道交通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阶段,轨道交通的飞速发展使站务人员、票务人员及行车调度等运营管理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增加,高速铁路新技术和地铁先进设备的引入带来运营组织模式的变化,需要加强运营管理人才新技能培养。由于多数院校开设本专业时间短,建设基础薄弱,尤其是校内实训基地多为空白。而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能力、职业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环节,实训基地是落实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保障,也往往是制约高职专业发展的“瓶颈”,尤其是轨道交通类专业实训基地具有耗资大,工期长的特点,迫切需要在区域范围内统筹规划建设,探索实训资源共享、校企共建的运作模式。
结合国内外在校企共建基础上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依据具体国情,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的高职教育改革中引入校企共建的培养模式,并得已具体实施和应用。针对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高职教育的特点,对实训基地与校企共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职业能力和岗位定位对接、课程标准制定和工作任务划分、以任务驱动为出发点开发新教材、“模拟仿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进行系统性和全方位的研究:
1 以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
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的岗位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关键所在,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同时对岗位定位和支撑岗位能力的知识点、教学内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职业教育最终培养目标只有通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才得以实现,故以实训基地和校企共建相结合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应以实践教学成效为出发点,将实训基地硬件建设和校企合作体制建设融合到人才培养方案建设中,把校企共建的课程体系和技能实操训练作为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重点研究人才培养模式具体的操作性。注重边工作边学习的具体实施办法,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的制定。
2 职业能力和岗位定位对接
为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就业为目标,集理论学习、现场观摩、技能训练、工作任务分解于一体,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培养,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把城轨运营各项岗位和各项职业能力所涉及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重点关注动手技能和操作技能,使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有机结合,为提高学习效率,以工作任务分解的方式,将教学内容与企业实践相对应,并可以与工作岗位相吻合,让学生掌握的真实的实际技能,最终达到就业的目的。
3 以任务驱动为基础的教学模式改革
教学模式改革主要是针对学生的职业能力提高为目标,在专业实践中体现“任务驱动”教学法,让学生在真实的现场感知、现场操作过程中学习专业知识,理解专业理论,培养专业操作技能。通过连续的由简单到复杂、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完成一系列“任务”,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从而完成学生的学习目标实现。任务驱动式实践教学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个性的特点,确定学生在岗位能力需要掌握的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让学生在任务完成中不断实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提高了职业能力,又具备了开拓创新的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改革目的是使城轨运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更符合岗位定位和企业需求。
4 课程标准制定和教材开发
课程标准的制订是明确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案和规范课程的过程,为教学双方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依据。为实现校企共建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把每门课程的课程内容以不同任务划分,把工作任务驱动教学模式融入在课程体系改革中,把支撑相应工作任务的知识点渗透到每一项任务中。这些都只能通过合理制定课程标准来实现。应由相应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完成课程设计。专业核心课程更是要与行业企业专家充分沟通研讨,根据行业企业发展需要和完成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需要的能力要求,选取教学内容。教材是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自学的主要依据,而传统教材多以章节的方式由浅入深进行循环式编写。不能实现工作任务和校企共建人才培养模式的目标。将工作任务和相关知识点融合在一起的关键点是开发以任务或案例为主符合学生职业发展特征的教材,只有以工作任务为出发点来组织教材内容,才能实现培养理论知识够用、操作能力强、创新能力佳的技能型人才。
5 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建设方案
在现有专业优势的基础上,通过行业引领、校企对接,将专业建成东三省高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引领全省高职同类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整体提升,推动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中不同层次人才培养模式,为行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技术人才。
深化校企合作深度,深化过程管理型订单人才培养模式,建成东三省轨道交通企业客运、行车岗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专业与产业对接;以岗位职业能力分级为核心,实现职业岗位对接,通过城市轨道交通专业教学标准研究,使本专业的核心课课程标准成为全省同类专业通用的课程标准,专业教学标准得到广泛推广和使用,实现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将专业师资团队建成省级教学团队,利用师资优势,建成轨道交通站务类岗位在职员工培训、技能鉴定及同类专业师资培训基地;以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建设的优势带动运营管理专业群的建设和发展,形成专业群体优势,把专业建成特色专业。
6 三个层次递进式实践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以培养应用性专门人才为任务,为适应社会需要,以培养理论够用,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的技能型人才为目标。实践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尤为重要,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就是强调教育与实践相结合,是培养适应社会要求创新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实践教学力求由浅入深,由低到高的认知规律,按 “模拟仿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递进式加大力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适应城轨运营专业实践教学的技能创新项目,确定实践项目的层次推广与实际操作技能的有机结合。
通过研究将为专业实施“模拟仿真、生产性实训”和“顶岗实习”三个层次递进式强化学生职业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供强有力的保证;构建“三层递进”实践教学体系;促进高职院校把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研发紧密结合,扩大轨道交通运营人才培训和技能鉴定规模,缓解轨道交通行业快速发展所导致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短缺状况。以实训基地建设和运作模式研究成果促进“双师工作室”(校内专任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组建的工作室)的运作内涵研究,为拓宽企业技术服务和探索校企合作新机制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 方振龙,陈国才,于福权.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及实训基地建设探究[J].教育与职业,2014(8):157-158.
- 上一篇:心理健康宣教方案
- 下一篇:防震减灾年度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