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防教育教学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国防教育教学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国防教育教学总结

篇1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措施

    学校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的有效形式。为了加强对学校国防教育的领导,切实做好学校国防教育工作,学校成立国防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教导主任、政教主任任副组长,组员各班班主任,建立起强有力的组织网络。

    学生的国防教育是全民国防教育的基础,又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持久、深入地开展国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的有效途径,对提高学生国防意识。我校定期进行国防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顽强的意志。了解重大国防事件,居安思危,帮助学生树立忧患意识,培养学生国防观念,收到良好的效果。具体教育措施有:1、利用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广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创设较好的学习氛围。2、利用班会、国旗下讲话,结合国内外重大时事,对学生进行有国必有防、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育。3、通过纪念日,举办演讲会、报告会、革命歌曲比赛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树立建设强大祖国的思想。4、定期放映革命战争题材的影片,提高国防教育的吸引力,增强同学们对国防的感性认识。5、开展“拥军爱民”小卫士活动,组织青少年成立拥军服务队,帮助周边地区军烈属义务劳动。                  

二、保证课程开设落实国防教育

     新课程背景下,学校课程增设了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而且规定:课程有国家、地方和学校的三级管理体系,使学校能根据实际和需要,充分挖掘本校教育资源自主地开发教材,这给学校开展国防教育提供了保证。我校的国防教育专题课程,主要由学校政教主任负责实施,提高学生对国防教育的深刻意义的认识和理解,增强国防教育观念。

三、推行各学科教学中国防教育的渗透

    我校利用学校教育和教学的主渠道,采取“结合、渗透”的教育原则开展国防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教育效果。近几年来的学校国防教育工作,使我们深刻的认识到,国防教育不仅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更是培育全面发展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的主要渠道。如我校的社会课和语文课学科教师都能结合教材内容进行国防教育的渗透,并把它作为课堂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学业成绩考核目标之一。其它学科教师也能根据教学内容有机渗透国防教育有关知识,同样作为教师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评价之一。

    把课堂教学作为国防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在学校学期(学年)计划中要充分体现国防教育的内容。如社会课主要渗透祖国的疆土、国界线、边界线,让学生初步了解“三防”知识。音乐课通过教唱《义勇军进行曲》等军歌,歌唱人民军队,沤歌英雄人物。体育课要进行基本的军事技能教育和训练、培养。国防教育作为学校的一门课程,为了考查学生的国防知识,有效地提高我校学生的国防意识,检验我校的国防教育成果。

四、适时进行国防宣传教育专题讲座

    我校根据国际国内形势需要,利用班会课、德育课等全校统一作息时间的课程资源,利用校园广播开展国防教育专题讲座,突出国防形势的宣传教育。通过专题宣传使学生了解了当今的世界政治、经济、军事格局,使人们认清维护国家安全、稳定、统一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深刻认识国防强弱与经济发展、社会安宁、人民利益的重要关系,增强学生长大后关心支持国防建设,自觉履行国防义务的意识。

五、利用综合实践课程开展丰富多彩课外活动

篇2

专家、学者作为教材开发的主要力量,其对教材质量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高等教育专家和课程、学科专家对某一教育阶段的课程、教材的整体设计、编制和制作是设计和制定师生教学过程中的“跑道”,目的是让师生在此“跑道”上来跑步[4]。与其他学科不同,国防教育与国家的安全利益紧密相关,具有政治性、法律性等特点,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编写必须要按照我国高校国防教育大纲的要求,把握教材编写的总原则,维护其权威性、法律性、规范性。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方面,教育部或各省组织相关专家编写统一的教材,杜绝其他人员以谋利为目的的教材开发渠道,这是维护国防教育教材的权威性、法律性和规范性的必要措施。因此,教育部和各省统编国防教育教材,首先要建立或选配相关的教材开发专家队伍,让相关专家成为教材发展的主力军,从源头上为提高国防教育教材质量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另外,由于高校国防教育的对象虽然是特定的,即在校大学生,但各种教育活动共同发挥着综合育人的功能。因此普通高校国防教育除了具有全民国防教育的共同特点之外,又具有本身的特点。如就教育内容来看,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涵盖了军事学所有学科的理论和知识,还与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技术科学知识和思维科学知识等多门类的知识关系密切,知识涉及面广,信息容量大,这是其他学科教学所难以企及的。因此,组建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专家队伍,制定教材开发规划和编写教材,除国防系统中从事国防教育与军事研究的专家外,还应吸收一些其他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和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的目标层次,辩证地处理好教材开发的专家队伍结构,做到军事学学科专家与其他学科专家的互补与融合。

教材开发不但要依赖于专家队伍,也要处理好“广度”和“深度”的关系,做到广度适量,深度适宜[5]。因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毕竟不是专家的学术研究著作,而是面向大学生的通用性军事理论和军事技能教材。因而教材既能够保证权威性、规范性,又能够具有普遍的适用性,这是专家开发国防教育教材必须把握好的重要问题。首先在广度上,专家在制定开发、编写高校国防教育教材体系时,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应对未来的趋势有总体了解,把握国际国防教育发展变化的特点与走向,把握社会发展对高校国防教育的要求,不断调整教材开发编写的方向和内容,及时反映新科技、新动态;同时借鉴和研究国外的先进经验和理念,以现实情况为依据,实事求是地制定教材开发方案,不断总结,不断调整,将教材开发建设形成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系统过程;第二,教材开发要建立在大学生心理特点之上,与学生智能发展相适应。其次在深度上,专家在制定开发、编写高校国防教育教材体系时,也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第一,教材要有一定的深度。深度是一个质的问题,在量的基础上,重点把握好质的度。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建设具有很强的“未来性”和“连续性”,因此在制订教材开发规划时,要针对教材建设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作好预测工作,以保证教材开发能够体现军事科学研究的新成就和适度的超前性,启发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积极地思考,激发其深入研究的兴趣和动力;第二,教材要能够满足不同层次的需要。面对不同层面的学生在教材开发使用上应有所不同,教材各部分能自成独立的单元,各取其所需,激发不同学生的兴趣。并且可以针对教材更新速度相对较慢的问题,适当开发与军事课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教材,如音像教材、网站信息建设、多媒体课件等,以形成结构科学,内容准确,繁简合理,相互配套的教材体系,满足不同学习兴趣和需求的学生的需要。

抓好教师队伍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再次开发,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关

在专家对教材开发过程中,专家、学者必然会自觉不自觉地融入了自己的政治态度、价值观念、教育理想、专业知识和人生经验、生活阅历等,也必然会有时代与个人的局限性,国防教育教材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补充材料、拓展视野、丰富思想、更新观念,使之具有时代性、应变性、鲜活性和情境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对教材进行再次开发,提高教材使用的质量,是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的又一重要环节,抓好这个环节的再次开发,对于国防教育教材开发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教材编写更多是考虑国防教育知识的系统性、基础性和学生需求的共性,因此教师使用教材进行教学过程中,必须依据自己的教育理念、知识储备和教学经验,对教材进行重新理解、组织、加工、输出,即对现有教材进行二次开发。这种教材开发活动,以既有教材为依托,基于教材,又超越教材,能够满足不同学校和不同学生群体对国防理论和军事知识的需求。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作用和意义重大,普通高校在开展国防教育中,应当高度重视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提倡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根据本校国防教育教学需求和特点,对统编教材进行再开发。而对于教师本身,也只有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和教材再开发,教材才有可能适应自身教学的需要。而且在国防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深入进行科学研究,对教材再次进行深入的二次开发,也提高了理论修养并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知识面大大开阔,有助于提高鉴别教材内容,取舍内容的能力。因此,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不但是教材开发的重要环节,能够增强教材的适用性和针对性,而且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有利于专家在开发教材过程中,吸收那些长期在一线工作、有一定研究能力的教师对教材知识体系的创新,并从教师的经验与智慧中吸取教材开发的经验教训。

教师再开发教材的能力,关系到教材使用的质量,也关系到国防教育效果与效益。因此,必须注重提高教师再开发教材的能力培养。首先,要加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师资队伍整体建设。我国高校国防教育教师包括从事国防教育教学及管理的专、兼职师资队伍和教辅人员。有学者统计,目前全国专职的高校国防教育课教师的缺口量是比较严重的,取得正规的国防理论课授课资格的教师就更是为数不多[6]。很多从事国防教育教学和管理的广大教师,干部和研究人员,缺乏扎实的专业知识,主要凭个人的经验和知识搞教学,对具体学科的内容不甚了解,因而很难把研究工作深入到教学和教材工作中去,限制了再开发教材水平的提高。因此,高校要重视国防教育师资队伍结构和水平建设,要在专业建制、师资配备、教师进修等方面制定可行性规划,让从事国防教育的教师不断地更新知识,扩大信息量,有效地提高他们的专业技术、学历层次、科研能力和道德素质。将编制中的人员通过培养、深造、进修等各种途径打造成具有专业理论水准的国防教育专门人才。这是保障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建设和使用得到良性发展的前提。其次,教师自身要努力提高教材再开发能力。教材只是教师进行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国防教育课教学的依据,在教学中,教师自己要善于运用教材,并指导学生合理使用教材,就必须提高教材再开发的能力。#p#分页标题#e#

一是教师要善于根据高校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相应的措施,灵活开展教育。如根据高校地理位置的不同,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北方与南方的高校,国防局势不同,学生关注的方面就会有所差异。或根据高校的专业性质,如军事院校与非军事院校,本科院校与专科院校,专业院校与综合大学等,他们对国防教育的思想反映不一样,其内容和要求也有所区别。例如,为军事工业服务的学校,可以多编写或开设一些军事科学技术与武器装备的内容,以及它们的发展对现代战争的影响等问题;医学院校的,可以根据专业特点,编写或开设一些诸如战场救护等方面的内容;靠近军事基地,军事博物馆、展览馆或国防教育基地的高等学校,也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总之,各高校教师可以根据学校专业特点,根据国防教育资源的情况,灵活地采用各种教育形式和方法,选择适应的教材,并对教材进行深入的再开发,以提高教育的效果;二是教师应根据不同学科专业、性别、身体素质及大学生的兴趣开发编写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助材料,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例如大学生专业的不同性质,也会造成大学生的兴趣点不一样,如法律专业的,他们可能对国防教育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国家等问题敏感;机械专业的,对国防教育中武器装备等高科技技术反应强烈;金融专业的,可能更多关注国际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问题。因此,教师针对不同的教学对象,再开发与教材相配套的教学材料,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与需求。另一方面,考虑当代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兴奋点的同时,也不能减弱国防教育色彩和降低标准,各种形式的再开发教材和辅助教学材料,都必须源于教材、高于教材。针对学生需求和兴趣的再开发,以及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平台、进行网络课程的开发扩大受教育者的范围、增加教育知识和教材以外的新内容,等等,都必须为全面落实教材教学大纲和增强使用教材进行教学的效果服务。

抓好学生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使用,加强教材使用信息的反馈

教材作为一种学习资源,不仅要依靠专家来进行首次开发,还要依靠教师的教学实践加工来进行二次开发。但这两次教材开发的目的都是为了学生更好地掌握以教材为基础和主要载体的国防理论和军事技能。因此,教材开发又必须充分利用学生的智慧资源,让学生共同参与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并形成良好的教材使用信息反馈,以便于国防教育教材的修订、完善及重新编写。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开发使用和信息反馈,又是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必须重视抓好这一环节。

教师以国防教育教材为依据进行授课准备的过程,是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的主要过程。但学生在教师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与教师教学的互动活动,又可以促进教师对教材的再开发。我们可以视学生的这种活动为教师教材再开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材再开发和教学中,应当高度重视学生依据自己的知识、兴趣、经验和对时代、社会的感受,对教材的知识、信息和教师的解释所进行的接受、理解乃至批判的活动,从而实现对教材再开发的良性发展。大学生参与国防教育教材再开发的形式主要有:第一,让学生与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互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鼓励学生关注世界国防这一领域的新发展、新动向、新技术、新成果。采取主题灌输、课堂渗透、环境熏陶、活动引导等多种途径,为大学生讲授国防基础知识,传播国防安全理念,不断强化大学生的纪律意识,增强对战争的直观感受,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通过广泛阅读中外杂志、资料文献、著作、网络信息并加以消化吸收,尽可能参加各种相关国防教育活动,开阔眼界,启迪思维。教师与学生的课堂教学互动,不仅可以提高教材作用的质量,反过来则又可以帮助教师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和补充,学生从各个方面提出的问题,能够促使教师对过去未曾考虑或考虑不深的地方进行深入思考,这就为教师进一步编写出有较高质量的教学材料创造了条件;第二,让学生与自己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大学生由于其所修的专业不同,因此他们在接受教师的讲解时必然会对不同的知识点产生兴趣与共鸣。

学生在接受国防教育时要将国防教育与自己所修的专业进行有机结合,例如:三防知识与医学专业直接相关;军事地形学与地理知识有联系;导弹控制技术与计算机专业有联系[7]。或横向渗透或纵向延伸,将教材信息与更多的教材乃至教材以外的更多信息联系起来,形成知识的链条。这在一定程度上能使学生更透彻地掌握和理解教材内容,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达到学有所长,学以致用,迅速地成长为国防专业人才;第三,让大学生发挥自主能动性,把社团活动与国防教育相结合。大学生群体具有良好的组织能力和丰富的创造力,要充分开发使用国防教育教材,就要充分发挥和利用大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点,将国防教育纳入到课外活动中,充分利用多种教育契机,不断拓宽教育渠道,提高大学生对国防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并可以利用重大节日,重大活动开展教育,如逢重大节日、纪念日、征兵等有利时机,举办爱国主义影展,召开国际形势报告会等;可以与当地驻军或部队联系,将他们所拥有的军事设施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资源;可以组织到兵营去参观学习,或组织到军营体验军事生活,以此来扩大视野,增强国防意识;还可以将当地或省内外的革命基地、纪念馆、历史旧址、烈士陵园等作为国防教育活动基地等等。这些活动以及大学生自己开展的社团活动的作用,是国防教育教材所不能替代的,并且是国防教育教材的重要补充。

普通高校国防教育教材开发,不仅要重视专家开发的基础环节和教师再开发环节,而且要高度重视大学生教材使用信息的反馈作用。首先,教师应当把大学生对教材的开发利用及使用的信息及时反馈于自身对教材的再开发环节,提高再开发的质量与紧迫感及责任感。因为学生对教材的“进一步开发”过程中,可以深入地理解国防教育教材的精髓,并可反馈教材开发和编写的适用性。教师通过学生的反映,认真聆听学生的见解、思想、观点和感受、体悟、理解,可以在边教边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中着手自编讲义,及时将教学点滴体会消化到讲义中去。而学生提出的教师没有思考或没有深入思考的问题,则又逼迫教师进一步去研究和思考,从而促进了教师对国防教育教材的再开发。其次,要重视把学生对教材的意见和各种教材开发信息反馈给专家作为编写新教材和修订教材的重要依据。一般而言,教材开发的程序是专家编写教材,教师再开发教材,学生使用教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再开发。在这一整个环节中,学生开发环节处于最末端。但是从长期的教材开发与建设来看,大学生使用教材和进行教材再开发的信息反馈,则居于专家编写教材甚至是制定国防教育教学大纲的前期,是教学大纲和教材编写的基本依据。因此,要进一步编写出有较高质量的教材,就必须高度重视大学生教材使用和开发的信息反馈,要让其成为专家进行教材开发和修订的基本依据。#p#分页标题#e#

篇3

一、国防教育与心理素质教育的一致性

“国防教育是为捍卫国家、和安全,预防外来侵略、颠覆和威胁,对整个社会全体公民进行有组织、有计划的国防政治、思想品德、军事技术战术和体质等诸方面施以影响的一切活动”[1]。在高校的教学体系中,国防教育已经成为一门面对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必修课。军事理论教育和国防军事训练相互穿插的教学特点使得国防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作风纪律养成、心理品质培养以及身体素质锻炼四个方面起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作用。国防教育具有促进大学生德 育、智 育、体 育、美 育 全 面 发 展 的 教 育 功能,承担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四有”新人的教学任务。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为全面提高大学心理素质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包括心理潜能开发、性格塑造、情绪调节、意志锻炼等。培养学生优良的心理品质是心理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围绕这个核心将德、智、体、美、四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国防教育和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有相似性和相容性:从教育内容的角度上看,两者虽在知识侧重点上有所不同,但都涵盖了智力教育和非智力教育两大方面;从教育目的上来说,两者在大方向上完全一致,均落脚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上。

二、“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

时代的高速发展、信息数字化的普及、家庭的教育方式等因素影响着“90后”大学生,因此,这群大学生在行为、认知、思维、情感等心理方面也具有其鲜明的时代特色。针对这些特质,“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含心理能力教育、心理动力教育以及心理潜能开发三个方面。

(一)心理能力教育心理能力教育,也即智力因素教育。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心理能力包括有算数、知觉速度、语言理解、空间视知觉、记忆力、归纳推理以及演绎推理,其总量被称之为智力。这七个维度反映在大学生日常生活中主要体现在独立的学习能力、生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竞争能力等方面的教育。对每一个大学生而言,心理能力直接关系到知识内化的方式方法、过程以及实践效果。初入大学校门,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上的转变对于大学生而言都是一种挑战。相较于高中的学习模式,大学生普遍反映大学老师上课进度快、内容多,难以跟上。若想要掌握好一门知识技术,这要求大学生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总结归纳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并在课后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理解和记忆。生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提高不仅表现在相关知识的贮存上,而且表现在对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实践上,这考验着学生的记忆、理解、推理能力。现代智育观提倡信息的贮存与提取并重,重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运用[2]。因此,为了学生智力教育的开发,学校教师应避免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启发性教育的途径,关注知识的内化、储存、提取以及应用的条件,促进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和掌握。

(二)心理动力教育心理动力教育,也即非智力因素教育。心理动力系统由除一切智力因素以外的心理因素构成,对人们的认知过程起直接制约的作用,主要包括有动机、意志、情感等方面的教育。“90后”大学生在这几个方面都拥有自己的特色。就动机方面而言,大学生在经过数年寒窗苦读顺利进入大学之后,家长和老师的管束不如初高中时期严厉,大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了极大的释放,加之就业动机的盲目性和被动性容易导致大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因此,近年来,大学生厌学、逃学甚至退学的事件屡见不鲜。就意志方面而言,“90后”大学生主要体现为以下五个特点:其一,自觉性的提高伴随惰性的存在;其二,理智感的提升但自制力仍显薄弱;其三,勇敢但毅力不足;其四,独立性大幅度提高伴随依赖性、逆反性的存在;其五,果断性增强但仍显冲动。就情感方面而言,少部分学生表现出对国家的不关心,缺少爱国主义情感。另外,由于“90后”学生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集体观念淡薄,表现为不热爱集体,缺少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精神。为了能够满足快节奏社会、多元化发展对人才的非智力因素提出的高标准、严要求,学校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自我调控能力以及承受失败和挫折的顽强意志、迎接挑战的勇气等。

(三)心理潜能教育心理潜能教育主要包括创造力、观察力、发现力、思维力、记忆力等方面的教育。学生的心理弹性对于学生的性格发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方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相较于“80后”而言,“90后”大学生感受到更多东西方文化的交汇和多重价值观碰撞,面临更多的选择和挑战。如何在瞬息万变的社会中保有自己鲜明的个性、拥有独树一帜的生活、工作方式以及练就敢于创新、勇于探索的品质都是现代心理素质教育应该关注的问题。

三、国防教育在“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影响

根据上述“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内容,军事理论教育以及国防军事训练都能对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以及心理潜能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高校通过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可提升学生认知水平,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注重对学生心理潜能的开发和培养,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

(一)国防教育在心理能力教育中的作用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的心理能力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其一,在军事理论课中,通过老师的讲述、资料片段的播放等方式生动地将军事史、军队优良传统以及各革命时期先烈们顽强奋斗、努力拼搏的英勇事迹呈现给学生,能利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追求真、善、美,帮助他们树立明确的是非观念。大学生们以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为榜样更能做好认识自我、监督自我和评价自我三个方面,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同时,学生可在闲暇时查阅老师提供的拓展阅读材料,这样不仅能使知识储备得到充实,而且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其二,全面的军事化管理,例如按时起床、整理床铺等,对于大部分不擅长做家务的“90后”来说,能够很好地提升其生活自理能力,削弱依赖性。其三,多种多样的军事训练方式,例如团队竞技、小组竞赛等比拼项目也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体会竞争的涵义并学会合理竞争的方式、方法,这对培养学生竞争能力是大有裨益的。

(二)国防教育在心理动力教育中的作用军事训练活动是高校新生入学必须经历的一次重要的军事实践锻炼活动。集体的生活与活动、严格的训练、观看与战斗有关的影片以及唱军歌都是军事训练的组成部分。丰富的军事训练内容,能促进“90后”大学生在德、智、体、美多方面得到提升。同时,军事理论教育也在培养爱国情感、增强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上起到了不可小视的作用。因此,国防教育对心理动力教育有着深远的影响。在情感方面,爱国主义情感不仅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重要内容,也是国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军事理论教育中的国家安全环境教育和国际战略形势课程让大学生深入了解国家的当前形势和面临的严峻挑战,切实地感受到自己身上背负的使命,这类教育可强化大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另外,军事训练对培养大学生积极的情绪情感有着特殊的功效。军事训练有两个显著的特征:军事训练的团体性和军事对抗的竞争性。教官以团体为单位组织学生学唱革命歌曲、多个团之间的对唱联唱,不但能够激发学生的热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士气。同时,军事活动中所设计的对抗环节能促进大学生之间形成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集体氛围,培养大学生的协作精神和集体意志,从而激发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因此,国防教育以其综合性的教育内容,成为提高心理动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意志方面,历史上伟人成长中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坚强的意志。对于大学生而言,只有拥有良好的意志品质,才能够勇敢地直面人生的挫折,才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顺利地完成自己的人生规划。国防教育在培养大学生优良意志品质方面具有很强的实效性。入校新生离开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亲身体验富有挑战性的艰辛的军事训练,通过跨越一个又一个障碍,能有效地促使大学生不断磨砺意志,提高在艰苦环境中的生存能力,养成沉着冷静、细心大胆的品质。同时,在军事训练期间,教官与大学生们朝夕相处,大学生能切切实实感受到来自现代军人身上的那种乐观向上的精神和面对失败和挫折永不退缩、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不少大学生也把教官当作自己的榜样,认可并学习他们优良的精神品质。因此,国防教育的实践性可保证意志品质培养的有效性。在动机方面,动机决定一个人的行为。国防教育强调的“军令如山倒”在很大程度上可强化大学生的正确行为动机。这种强化作用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外部强化和内部强化。外部强化指的是教官用命令的方式施加在学生身上的强化;内部强化则是指学生的自我强化。军事训练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践环节,所训练的每一项内容都有其严格的标准和检查手段。部分学生由于心理素质薄弱出现怕苦、怕累、怕脏等畏难情绪,导致逃避军训的事件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官会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并且通过走正步、站军姿、军事越野等手段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潜移默化地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以此来不断强化正确的行为动机。

(三)国防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心理潜能国防军事训练的团体性,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有利地促进身心潜能发展的平台。国防军事训练一般在大学生进入大学后不久便会开展,这不但是一个展现个人风貌的机会,也是显现个体差异的舞台。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地域环境、家庭环境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家庭条件优越,有的学生从小失去父母;有的学生性格张扬,外向活泼,有的学生性格内向,不善交际;因此,在训练中的表现也会各不相同。将他们放在同一团体的情境下,成员们可以相互学习、模仿多个团体成员的适应行为,例如,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可以学习家庭条件较差学生的坚韧不拔,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可以学习家庭条件优越学生的开朗、活泼。根据观察别人的行为模式,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洞察自己,以此来增强自身的发现力和洞察力。军事理论教育包含有军事思想、世界军事、军事高科技、高技术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些知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与发展而不断深化、更新的。通过学习前沿的、尖端的军事科学技术,启发大学生探索其中更为新奇的领域,可提升大学生的创造力、创新力。军事理论教育课程的根本任务是要从多角度剖析各种各样复杂的战争现象,从中提炼出战争的性质和规律,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也会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去体会和发现战争的性质和规律,从而锻炼学生的思维力。由此可见,国防教育从多个角度正面影响着大学生心理潜能的发展。综上所述,国防教育的作用并不单单是提高大学生的国防意识水平,它也是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措施之一。它能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以及心理潜能三个方面发挥其他教育不可替代的作用。充分认识国防教育在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既能发挥其育人的综合效益,又能使学校国防教育具有更长久的生命力和鲜活的影响力。

四、加强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影响力的建议

(一)国防教育应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其记忆力已发展到以逻辑记忆为主的阶段,也就是说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容易对教师讲授的知识提出质疑。因此,在进行国防理论教育时,教师应充分考虑大学生的记忆特点,多采用启发式的教育方式,授课 过 程 宜 循 序 渐 进,并 为 学 生 留 出“疑点”,避免过多的机械灌输。这样将心理素质教育中的心理潜能教育更好地嵌入国防教育当中,不但能加大国防教育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力,还能让学生们加深对国防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保障国防教育对“90后”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实效性在军事训练方面既要训练大学生体格,也要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军事训练不宜只采用体育训练(包括体能拓展训练)的基本形式,更应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性。[3]通过形式多样的军事训练,例如军事技能对抗,培养学生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促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军事理论课教育教学方面,要促进大学生心理品质的发展。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把军史、优良传统以及各时期建设者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事迹等作为讲述的重点,用深厚的历史底蕴和辉煌的历程来激励学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身负历史使命,增强其接受国防教育的主动性,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其自我教育的能力。

(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意义。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理论课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国防教育理论课对非智力因素影响的效果,对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以及毕业后的学习、生活帮助较大。若要更好地发挥这一功效,国防教育改进需有针对性。“90后”大学生群体有自己的年龄、性格、认知结构等心理特征,只有将这些特征与国防教育实践相结合才能发挥其在培养意志力方面的独特功效,例如,军事理论课程的授课要以培养学生自立、自强为目标,以生动形象的战役战例为依托,深入浅出地感染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

篇4

政教处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德育为首,育人为本,注重实效。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方向,以养成良好行为规范为教育基础,以学生健康发展为中心,依照《中学德育大纲》,进一步落实《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坚持“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原则,切实抓好思想教育和常规管理两个环节。进一步拓宽德育空间,提高德育实效,巩固德育工作特色,为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富多彩的活动之中,努力提高学政教工作力争新特色。以德育工作为先导,以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为主旋律,以国防教育为特色,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爱国从爱校做起。寓德于丰生的道德素质。抓“三结合”教育形式,规范约束与心育启导有机结合。抓过程重落实,抓细节突出重点,抓习惯养成突出道德实践,抓成人成才,突出典型效应,形成守纪乐学的校园气氛,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巩固德育工作的特色。

三、工作思路:

(一)加强德育队伍建设,提高德育工作水平

1、明确目标,提高政教工作人员综合素质

新学期,我们政教全体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知识。多接触学生、多研究学生,明确分工,密切配合,抓好全校的德育工作。担子到肩,责任到人,工作到位,起到龙头作用。政教干事具体负责学生的思想工作、纪律卫生、班级管理、宿舍管理、自行车管理等事宜,日常检查评比工作的记录、汇总等事宜,每人身兼几项工作。因此,既要有责任心,又必须能吃苦,在管理过程中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找出最佳的管理办法,同时还要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才能创造佳绩。

2、抓住关键,提升班主任工作能力

学校是一个整体,班级是这个整体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又是这个基本单位的组织者、领导者,是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指导者,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我们必须有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高尚的班主任队伍。

(1)定期召开班主任培训会,以会带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指导他们的工作。同时,阶段性地总结情况,听取反馈,布置工作。

(2)帮助班主任分析班级学生的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指导和帮助青年班主任掌握班级工作 策略和方法,学习先进经验,走进学生心灵,大力加强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3)定期召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座谈会,研究讨论学生的思想发展变化过程,研究探讨新的教育方法。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4)分期分批地组织班主任走出去,到外校参观考察,学习先进经验。

(5)加强对班主任工作的考评和奖惩,完善班主任考核制度,把学额巩固率、后进生转化率纳入考核范围。

(6)本着从严、从实、从细的原则,加大反馈力度,增加透明度,使班主任工作扎实地开展起来。

3、切实做好班干部培训工作

本学期,我们要从班干部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协调性等方面,以及班干部如何处理学习与工作的关系,如何处理同学间的关系等方面进行培训。提高学生干部参与管理的能力和热情,充分发挥学生在学校管理中的积极作用,让学生干部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自觉地约束自己,自觉地影响、带动周边的同学。

4、进一步健全社会参与机制,进一步发挥家长委员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基地的作用,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培养下一代。

(二)进一步强化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

习惯形成个性,个性影响命运。良好的习惯一经养成终身受益。为此,我们要进一步狠抓基础文明养成教育,特别重视文明礼貌、卫生习惯、爱护公物的良好品德和责任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在“内化”上下功夫,在“养成”上做文章。

1、营造文明向上的校园环境

认真学习和宣传《中学生行为规范》,组织开展“遵守校规校纪,争做文明学生”的六要六不要(要礼貌待人,不讲粗话脏话;要团结友爱,不打架、不与校外不良青年来往;要勤奋学习,不迟到、不早退;要自尊自爱,不进营业性网吧;要勤俭自律,不在生活上攀比;要美化校园,不乱扔垃圾废物)教育活动。

2、落实文明习惯的常规训练

具体从学生的仪表、课间纪律、课堂纪律、自习纪律为突破口,全面抓好学生的管理工作。

3、实施量化管理,有效地开展“流动红旗“评比工作

十几年来,“流动红旗“的评比工作一直对班级管理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本学期继续实行”流动红旗“评比,但是,根据学生的现状和表现,以及学校的中心工作,对原有的细则进行修订,根据本学期的具体要求,严格校规校纪,加强领导值班、干事检查,与其他几处密切配合,严查、严管,争取达到最佳效果。

4、做好心理健康教育,明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任务。设有专职心理教师和心理咨询室,定期辅导,随时咨询,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5、加强宿舍管理

宿舍是学校的窗口,舍务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形象。住宿生自理能力差,管理人员少,所以,舍务管理一直是政教工作的一个难点。加大对舍务检查评比的力度,继续开展文明寝室评比活动,日检查、日通报、月末总评。同时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及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关心他们的生活,使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成为我校的一个亮点。

6、加强国防教育,巩固国防教育示范校成果

(1)充分发挥校国防教育办公室的效力,具体实施落实学校国防教育系列活动。

(2)把国防教育纳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开设国防教育课,组织七年级学生进行为期八天军训,并注重实效。

(3)定期进行国防教育报告、召开主题班会、国防知识竞赛、军体比赛等国防教育活动。在“八一”建军节、“九·一八”纪念日,全民国防教育日等,积极参加社会性国防教育活动,积极开展并参与双拥共建活动,增强学生国防意识。

(4)校园环境建设,能充分体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橱窗、板报定期更换国防教育内容。校园广播、网站,将有计划地安排国防教育的内容。

四、加强体育卫生工作

(一)体育工作:

1、科学管理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管理学校的体育工作,分工合作,齐抓共管,负责到人、工作到位,加强检查、指导、总结工作。

2、提高体育课、体活课的质量

狠抓体育常规,积极组织好体育教师对新教材的培训工作。根据实际制定教学计划,认真备课、加强业务进修,提高师德水平,理论水平以及教学和科研能力。坚持面向全体、教书育人,严格律己。建立好体育科研小组,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教育科研。多讲、多练,以达到师生共同发展的目的。有针对性的训练,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同时,建立学校体育体活的安全制度,杜绝安全事故。

3、开展群体性体育竞赛

本学期根据学校的统一安排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举行校田径运动会、会操表演、跳绳、踢毽、拔河等小型比赛。

4、保证课间操的质量

抓好早操,规范动作,提高质量,落实检查工作,多方努力,使早操再上新台阶。

5、做好体育器材管理

有标准、有计划地配置体育器材、设备。落实场地、器材的管理制度,开发校本资源。确保其最大的使用率和安全性。

(二)卫生工作:

1、加强健康教育

(1)按《学校卫生工作条例》检查评估细则要求,做好各项卫生工作,做到有教师、有课本、有教案、有评价,确保学生掌握相应的健康知识。

(2)开展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尤其是控烟宣传及预防爱滋病教育。校医室定期出卫生专题板报,宣传板。

2、做好学校卫生监督工作

(1)按《学校卫生档案》要求,做好学生病假统计工作,提高上报数据准确性。

(2)加强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管理,按照《食品卫生法》和文件精神建立健全食品卫生管理组织制度和各项岗位制,开展经常性的食品卫生检查,杜绝食品卫生事故发生。

3、开展学生常见病防治

(1)提高眼保健操质量,组织人员每天检查学生眼保健操情况,对穴位按压不准确的及时予以纠正,并把结果列入对班主任的考核。

(2)抓好学校环境卫生,设专人负责,对班级室内、外卫生和学生个人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列入班级评比当中,使学校的卫生做到定班定人负责,确保学生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3)及时做好传染病的预测及预防工作,根据传染病在不同季节的流行特点,认真做好预防宣传工作,消毒、隔离工作。我们政教处的全体同志,将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发扬成绩,克服不足,尽一切努力,完成好本学期的政教工作。

政教处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以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我校稳定可持续发展为指导思想,秉承和坚持“好学上进,自强不息”的校训,倡导和培育“尊重、文明、守纪、进取”的优良校风,以使学生“成人、成才、成功”的育人观和“实施四项(尊重教育、情感教育、思想教育、开放教育)教育”、“坚持八个体现(以人为本,育人为本;德育为首,五育并举;依法治校,以德治校;规范管理,开放办学;)”的办学理念,熔铸“理解、尊重,宽容、谦让,正气、好学,文明、善良”的四中精神,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5、协调团委、班主任,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善于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总是会得心应手,工作效能总是出类拔萃,所以,在我们强调抓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们要重视班级管理队伍的建设。

6、通过班会、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成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2、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课件、有记录的开好主题班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志。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

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责任人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

4、值班班主任在带班领导的带领下从早上8点开始值班,检查午餐、午休、晚餐、晚自修、晚休、第二天早操、早自修、早餐情况,并检查课余时间学生的一切情况。值班班主任要到岗到位,规范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装聋作哑,不能蜻蜓点水、随意离岗。值班主任和带班领导要确实起到监督作用。

5、年级、团委、学生会每天抽查班级的课堂秩序、卫生、学生发型、着装、公物完好情况。

6、每天、每周、每月及学期末的量化信息反馈。

政教处工作计划(三)

一、学生教育活动

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主线,以学生文明形象工程为载体,力求活动主题化,系列化,生活化,切实提高德育时效性。

(一)、继续强化行为习惯教育——打造“文明校园”。

1、继续以七项习惯教育内容为抓手,强化学生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教育。

2、通过专题队会和主题活动强化学生行为习惯教育,挖掘一批学生“典型”,以榜样的力量带动学生自觉形成良好的习惯。

3、继续通过专项检查促进习惯教育的深化实施。

4、完善习惯教育评价方案,纳入“文明班级”的考核。

(二)、深化校园文化建设——营造“温馨家园”。

挖掘校园文化的内涵,创设适合儿童健康发展的特色校园文化,营造丰富多彩、寓教于乐、文明向上、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

1、继续开展“温馨家园”班级布置活动,以主题化、个性化和全员参与性的班级布置展示班级特色,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

2、继续实施宿舍文化建设。上学期已进行了宿舍环境布置,积极开展课余活动,丰富了住宿生的在校生活。本学期将继续开展各项针对住宿生的活动,努力形成"学校就是我的家"的心理氛围。特别关注一年级新住宿生的生活与心理,促进新生快速适应住宿生活。

(三)、实施环境教育——创建省“绿色学校”。

上学期我校已成功申报了江苏省“绿色学校”,本学期将积极迎接省教育厅的验收和评估。我们期待通过“绿色学校”的创建工作,真正落实环境教育理念,努力培养、全面提高师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主要通过以下途径实施:

1、会同总务处共同做好校园环境的绿化、美化工作。

2、活跃环保活动,以学生“绿色征文”、主题队会、社会实践等教育活动的形式强化师生的环境意识,深化学校环境教育。

3、做好各项台帐资料,迎接省级“绿色学校”的验收。

(四)、丰富校园活动——打造“成长乐园”。

1、与少先队部、艺术组联合开展各类文体活动,活跃学生校园生活。

2、配合有关重大纪念日开展相关教育活动。

3、继续借鉴星辰“青春在线”的德育模式,依托“星韵网”和“学校与家庭”,完善学生“成长论坛”和“家长在线”教育阵地,分级部开展专题教育活动,每学期不少于三次。活动将与重大主题教育结合,与学生心理辅导结合,与增进家校合力结合,与“六个一”中“拥有一次演讲经历”相结合。

(五)、常规教育活动。

1、从学生实际出发抓好升旗仪式、班队活动、夕会课、电视台、红领巾广播等常规德育阵地建设。

2、安全教育常抓不懈。

3、加强对班级的管理与考核,完善“文明班级”考核办法。

二、德育队伍建设

(一)加强师德建设

1、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加强德育的学科渗透,强化学科教师的德育行为。

2、继续以师德讨论、师德调查等形式开展师德调研。

3、针对学生问卷中暴露的问题适时调整师德评价方案。

(二)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1、通过专题研讨、专家讲座、经验介绍、班主任工作现场观摩等形式有计划地进行班主任工作系列培训,开展“我的教育故事”交流活动。

2、完善《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办法》,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日考、月评、学期总评优工作。

3、表彰“班主任工作标兵”及“优秀班主任”,积极宣传“班主任工作标兵”的教育事迹,发挥“班主任标兵”的榜样带头作用,重点做好对新班主任的培训、帮扶工作。

三、深化德育研究

1、继续实施《校园文化中少先队文化阵地建设的研究》这一全国级课题,继续着力以“校园早新闻”和宿舍文化建设为抓手促进研究向纵深发展。

2、对“校园早新闻”这一文化阵地进行完善和挖掘,组建工作班子,拓宽新闻稿源,培训工作人员,使这一特色栏目更规范,更富有实效。

3、倡导个性化、多元化、人本化、模糊性的德育评价,对班主任考核评优、班级考核评比、学生评价等进行反思研究,并形成一定的理论依据。

4、对存在品德问题、心理问题的特殊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总结反思。

5、利用“夕会课”进行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研究,使之成为切实有效的德育阵地。

四、活动安排:

九月份:

1、9月1日举行新学期开学典礼暨首次升旗仪式。

2、分级部召开班主任工作交流研讨会,学习“师德标兵”与“班主任标兵”的先进事迹,研讨一年级班主任工作。

3、开展20**年度“红领巾读书读报征文”活动。

4、完成班级布置,要求主题化、个性化、学生全员参与,真正落实“关注每一个学生”这一教育理念。

5、研讨“文明班级”考核细则。

十月份:

1、学生行为习惯教育,营造“文明校园”。

2、安全教育。

3、高级部“成长论坛”主题活动。

4、结合“国庆节”开展小型多样的活动,实施爱国主义教育。

5、新班主任培训活动。

十一月份:

1、开展利用“夕会课”进行德育教育方式方法的研讨活动。

2、举行班级布置交流、评比活动。

3、组织有关人员讨论、修订“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办法”。

4、“家长在线”主题活动。

5、宿舍文化建设:开展宿舍活动,丰富住宿生课余生活。

十二月份:

1、安全教育。

2、组织习惯教育的评优活动。

3、特殊学生座谈会。

4、学习“‘八荣八耻’培养社会主义荣辱观”主题活动。

5、“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交流活动。

一月份:

1、对特殊学生进行个案跟踪研究的总结反思活动。

2、开展师德调研。

3、班主任工作考核评优。

政教处工作计划(四)

一、工作思路

本学期政教处的常规工作坚持以“学生安全为重,养成教育为主”的工作思路,重点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进一步规范学生的在校言行,同时跟学校的大队部联手抓好学生的礼仪文明教育,在工作中要抓常规,重在管理创特色、求实效不断优化教育内容、方法和途径,开创我校学生管理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在前面的工作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学生在校的常规管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纪律、卫生、进餐习惯。

2。重视德育工作,抓好学生精神文明建设,抓好学生文明礼仪教育逐渐形成荷城小学“自信、阳光、快乐”的学生管理特色。

3。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通过培训经验介绍或反思中不断提升班主任管理水平和能力。

4。定期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学生在校内不发生安全意外事故。

三、工作措施

1、做好学期初的学生管理。

学期初各班级要对学生开展扎扎实实的整顿教育,前两周下午活动课由班主任带领学生学习<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守则>及学校的纪律、卫生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并做好强化落实,让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短时期内有一个较大的提升,一年级班主任要做好学生的入学管理和常规训练。

2、加强基础教育,培养文明学生。

(1)深化爱国主义教育。

继续规范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做到学期有计划,周周有主题。要充分发挥校园广播站、黑板报、宣传橱窗等阵地的宣传作用,对学生进行“五爱”教育。要以重大节日,重要人物和重要纪念日为契机,结合学校的传统活动科技艺术节,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学生喜闻乐见的体育、文化和科普活动,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2)狠抓养成教育。

从<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入手,把基础文明行为养成教育抓实、抓细、抓持久。继续开展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评比工作,做到日查、周评、月评,组织行规检查小组,不定期下班检查,并督促整改。本学期的常规管理包括纪律、卫生、文艺、两操、进餐、文明礼仪、班报、管理七项。加强校内文明监督岗的作用,改变和规范部分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讲文明,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学校开展“行为规范”训练月活动,训练有主题,并评选行规示范班。同时开展“争当星级学生”活动,以站好队、做好操、扫好地、讲卫生、有礼貌等基础行为入手,狠抓常规管理,评选出一批文明之星,加强宣传,树立典型,以榜样引路。绿化美化校园环境,强化环保意识,做到“净、绿、美、优”四化,各中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布置好班容,做到长期保持整洁、美观。重视学生礼仪教育,倡导学生争做“阳光少年”,根据<一日常规评比细则>进行检查,成绩作为班级量化成绩予以记录。

(3)强化安全卫生工作。

学校将以抓好食品卫生、交通安全和防火教育为切入点,定期开展自查、整改活动,做到防范于未然。学校将继续加强“不许三无食品进校园”教育,抓好学校卫生安全教育工作。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多渠道地了解和掌握学生的心理问题信息,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障碍。经常性通过板报、咨询、等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后进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把心理健康与“后进生”转化工作有机结合,提高转化率。

(5)加强法制教育。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通过法制专题讲座,对学生进行<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为重点的法制教育系列活动,增强学生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和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对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进一步加强课间及放学路队管理,定期进行各种安全演练。

3、加强社团建设,丰富校园文化。

(1)继续组建学生社团。

学校将在上学期成立的学生社团的基础上,让有一技之长的老师继续创建新的社团,将全校学有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开展各类特长教育活动。旨在陶冶学生的身心、活跃小校园生活,同时增强学生的纪律意识、团结合作意识,增强班级的凝聚力

(2)评选明星社团。

为了确保社团的顺利开展,各社团建设要做到五有:有活动计划、有活动时间、有活动地点、有活动指导师、有活动总结。同时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办社团,发展社团。在学期末,我们将评选一批明星社团,以促进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4、调动各界参与,发挥整合优势。

(1)提高家教水平。

继续按规范化要求办好家长学校,做到目标明确、计划落实,内容针对性,并且认真做好资料搜集,积累工作。本学期要召开好全校家长会,加强家校联系。班主任老师要保质保量,做好家访工作,做到同每位学生家长均有一定程度的联系,特别重视做好与后进生家长的经常性联系。

(2)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充分发挥校外辅导点、学校家长委员会、德育基地的作用,开展综合实践活动。

5。班主任队伍建设。

一是学校定期对班主任进行培训,提供高班主任的业务水平;二是加强班主任工作研讨,针对思想工作河班级管理方面新的先进典型,实时召开班主任工作研讨会以及定期组织班主任外出学习考察活动。

四、具体安排

九月份

1.学期初整顿教育,规范学生纪律、卫生、进餐、两操等要求。

2.抓学学生文明礼仪教育。

3.规范学生路队纪管理。

4.队列、行走训练。

5.考核学生以及制度的掌握情况。

6.庆祝第xx个教师节活动

7.开展本月主题中队会,出班级第一期黑版报,主题:我敬爱的老师

8.总结本月学生常规。

十月份

1.国庆xx周年庆祝活动。

2.班主任培训,组织外出考察、交流学习。

3.组织学生参加社区实践活动

4.一年级新队员入队工作

5.开展本月主题中队会,出班级第二期黑版报,主题:伟大的祖国

6.总结本月常规。

十一月份

1.“xx之约”系列活动

2.魏书生的养成教育讲座。

3.举行法制讲座,强化安全教育;开展“11。9”消防知识竞赛活动。

4.开展本月主题中队会,出班级第三期黑版报,主题:我爱我校

5.总结本月常规。

十二月份

1.迎“元旦”系列活动。

2.班主任培训。

3.举行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4.开展本月主题中队会,出班级第四期黑版报,主题:庆祝新年

5.总结本月常规。

一月份

1.期末复习。

2.班主任工作期末检查。

(1)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

(2)上报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名单。

(3)班主任工作总结。

(4)主题班会材料

(5)学生评语

3.总结本月常规。

政教处工作计划(五)

一、指导思想:

本学年,我校德育工作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有关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强化德育队伍建设;狠抓以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为内容的养成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与责任意识,着力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和身心健康;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核心,以基础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为抓手,不断增强德育工作的主动性和实效性,巩固和提高我校德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使我校的德育工作能够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重点工作:

(一)加强队伍建设,引导正确育人意识。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健全班主任的培训学习制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建设好一支坚强有力的班主任队伍。确立正确的育人观,要使每一位教师牢牢树立“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和终身幸福奠定基础”教育价值观。继续组织好每月一次的班主任工作会议。 指导班主任有针对性地开展学习讨论、经验交流,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能真正落到实处。

强化自主意识,培养队干综合能力。做好新一届队干部的选拔工作,坚持完善队干部例会制度,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积极发挥队干部的作用,为全体学生树立典型。

(二)狠抓规范养成,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1、抓好养成教育,培养良好行为习惯。

要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认真学习贯彻践行《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以及校纪校规,并做到经常检查学生的行为习惯,发现问题及时批评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要加强学生文明礼仪和知恩感恩教育,要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注重提高他们的文明素质,让学生终身受益。

2、开展多种形式教育。

利用晨会、班会、崇小讲堂、知识讲座、红领巾广播站、观看电影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让学生学会自爱、自护,促使学生成为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同时抓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形成健全人格,通过课堂渗透以及教师与学生沟通、交往等,将心理健康教育真正落在实处。

3、推行值日护导制度。

继续推行路队护导、红领巾督导岗自主管理制度,并对这两项制度的实施情况加强指导、考核,确保常规工作持之以恒、抓细抓实。继续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作用,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课间纪律、两操、三合一礼仪等情况进行量化考核,使“红黄蓝苹果”考核与每月的“明星班级”评比相结合,做到评比结果每周一公布,每月一小结,对评比考核优胜的班级颁发流动红旗,使全校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篇5

*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由*县*实验小学总校与*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中心小学等四所分校组成。集团现有59个教学班,在校学生2200多人,在职教师160多人,其中省骨干教师培养对象4名、省教改之星1名、市学科带头人2名,县学科带头人11名,市、县教坛新秀11名。四所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办学规模、师资队伍结构层次不均,城乡差距比较大,为了使集团各分校在办学条件、管理水平以及师资队伍结构上都能全面优化和提升,一年来在集团里开展了支教、诊断听课、集团主题相约教研、集团年级学科组(城乡结对)活动、集团联谊、集团会议、集团质量监控、集团国防军事夏令营、集团心理健康主题等活动。

二、主要措施与成效

一年来,我校积极按照*县教育局关于组建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思路要求,以“资源共享、相对独立”为管理原则,采取“统筹管理、师资共享、文化融合、互促互进”的举措,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示范和带头作用,求真务实、和谐进取,教育集团工作取得了全面进展。

(一)统筹集团管理,形成优势互补

1、设立集团管理机构

在遵循集团总校长负责制的前提下,成立集团校务机构,下设集团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内部的事务联络)、质量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管理)和学术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集团的教科研管理),集团校务机构不定期召开会议,共同商讨集团重大活动事项。成立集团教育质量管理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由总校及各分校校长、教导主任组成,全面负责集团的教育教学质量管理。

2、加强集团教学管理

(1)引导教师对备课质量进行自我监控。集团在规范教学常规的过程中,绝大部分教师已能做到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2)注重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监控。为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在总结前期教学经验的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同上一堂课”、“跟进式上课”的校本教研活动(人人参加)和集团相约教研活动,集团相约教研活动每学期开展4次(语文、数学、科学、英语)。积极邀请县各学科教研员参与到活动中作专题指导,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3)注重对教学效果的监控。不定期对学科教学进行质量抽测,及时掌握各学科教学动态,对学科教学成绩作出质量分析,通过教学质量分析及时进行查漏补缺,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增强了教师的教学质量意识。

3、重视集团科研管理

一是以课题为抓手,加强集团科研建设。以省教研类重点立项课题《加强常规管理,提高集团教育教学质量的实践与研究》为平台,邀请分校老师参与课题的实践与研究,在提高集团教育教学水平的同时帮助分校教师提升自身的科研能力。二是加强科研过程的指导。充分发挥集团本部“土专家”的作用,与分校教师结成科研对子,对分校教师的科研过程进行全程跟踪与指导,做好科研引领工作。

(二)师资共享,打造集团优质师资队伍

1、分层培训,任务驱动促发展

构建了5年集团教师共成长培训工程体系,根据集团教师的年龄结构、业务水平、工作业绩等因素,分成“潜质教师培育班、骨干教师成长班、中老年教师发展班”。并给不同班级的教师布置不同的任务要求,组织不同的培训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青蓝工程,师徒双方共发展

集团每月组织一次“师傅”与“徒弟”共成长的专题教研活动,针对某一教学专题“师傅”与“徒弟”共同进行上课、评课,互促互进,参加了集团青蓝工程教学研讨。积极开展下乡支教,每学期安排总校优秀教师到各分校支教一周、一两天。有效帮助和推进了分校教师与学科教学的快速发展。

(三)文化融合,丰富集团教育内涵

一年来集团以开展市级重点类立项课题《发挥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促进城乡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为载体,将“享受教育、回归本真”的办学理念贯穿到分校的教育管理中,使之成为集团总的一个办学思想,丰富了集团教育的内涵。该课题研究成果获丽水市重点课题类一等奖。

1、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丰富校园文化

一是开展“手拉手”联谊活动。在总校举行的系列学生活动中,邀请分校的学生参与进来。如总校举办的讲故事比赛、心理健康演讲比赛等活动,都将安排分校学生前来同台竞技,在展示自我风采的同时相互认识,增加友谊。二是开展结对互助活动。总校择优秀学生与各分校需要帮助的学生在学习上、生活上进行一加一帮扶活动,目前集团共有20位学生结成了帮扶对子。

2、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组织学生参加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活动。暑期国防教育夏令营是我集团的一项重大活动,集团分校的部分学生参与到该项活动中,与总部的学生同吃住,共同完成所有训练项目,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而且对提高学生的自我防护意识和防护能力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尽管我们在推进教育集团向前发展的各项工作中,经过集团全体教师的不懈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依然暴露出了一些困难和问题。

1、校际分散,教学研讨组织困难

由于各分校间地理位置比较分散,加上交通不便等因素,集团总部落实在分校的教研活动开展困难,从而造成集团总部教师“走下去”教学容易,分校教师参加难的局面。加上分校属于寄宿制学校,很多时候教师时间调配上会有许多冲突,一些活动教师的出勤率势必会受到影响。

2、集团教师队伍素质还有待加强

缺乏学科权威性教师。现有的师资水平与集团的发展还不相适应,特别是缺乏有权威性的学科领军人物,名师效应不足。

3、集团活动经费投资机制有待完善

每一次活动都要涉及到车旅费、食宿费,没有政府部门的经费保障,将对我们集团里开展的一切活动有着致命的影响。

四、今后工作思路

根据*县建设城乡小学教育集团的工作要求,结合我校的“十一五”教育规划总体目标,在集团总体办学思路已初步定型的背景下,将针对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我们将积极创新工作方法,下一阶段将着重加强以下四大方面建设:

1、建立和完善集团管理与评价机制

一是继续按照“资源共享、相对独立”的集团管理原则,统筹集团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发挥集团总部的“享受教育”办学优势,使总校的优质资源辐射各分校,形成优势互补。二是建立一套适合集团发展的管理评价体系,做到有章可循,实现集团管理行为的优质化。

2、建立和完善集团教育监控体系

一是继续推行集团学科教学质量的均衡发展,总校班级与分校平行班实行学进度,统一期终监测。二是继续加强对教师教学行为、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的监控管理。三是要完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特别是对特长学生的评价机制要进行逐步完善,要建立一套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综合评价体系。

3、建立有利于学生和谐发展的长效机制

继续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各种舞台。把读书节、艺术节、英语节、科技节、体育节以及国防教育夏令营等“五节一营”活动推向深层次发展。

篇6

【关键词】高校 军事理论 军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3.07-08.046

一、案例教学的定义

军事理论课作为一门军事与政治、人文与理工、时事与历史高度交叉融合的综合课程,不仅对从事该课程教学教师的综合素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而且对相应的教学方式和方法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时期军事理论课教学方法应该如何改革,笔者认为,以案例为信息载体、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式教学并举为主要教学结构理念、以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为目的的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理想的符合军事理论课程特点和大学生认知规律的新的教学尝试。

案例教学法就是把案例作为一种教学工具,把学生引导到实际事件中,让他们去感受这个事件,并通过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些问题,启发诱导学生独立思考,使学生积极地获取知识和更新知识,探索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先由美国哈佛大学所采用。做为现代高等教育中一种很重要的教学方式,它越来越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所关注和受到学生的喜爱。德国教育学家第斯多惠有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运用案例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生顺着教师思路机械地接受教师灌输内容的弊端,给学生创造了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的氛围,增强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这种教学方式确实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它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成带着问题主动学习,让学生由对知识的抽象认识转变成具体的运用,在最短的时间里接触到最活生生的现实并使其在激烈的讨论中爆发出思想的火花,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智慧。现代高校军事教育,将案例教学和诸多其它综合元素结合起来,能够更好的提升教学效果。

二、案例教学在军事理论教学中的作用

(一)增强授课效果

传统教学观念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从书本到书本,从概念到概念,关注的是向学生灌输了哪些知识。它使教学与生活脱节、与学生实际脱节,忽视了学生学习潜能的开发,忽视了真理形成的过程,导致学生学不深、学不透、学不懂,甚至不会运用学到的概念去解决实际问题。沿用传统的刻板的说教、填鸭式的灌输,容易激起学生的逆反情绪和抵触心理,也就无法达到军事课的教学目的。

而案例教学恰好契合了军事课的这一基本属性,教师一改高高在上进行理论灌输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以及小组和全班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来获得知识,同时增强团队意识,使军事课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推动师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体,而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为主体,但是,这并不是说,学生为主体,教师就可有可无了,或者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只是一个旁观者了。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师生互补,教学相辅"。学生积极参与,在阅读、分析案例和课堂讨论等环节中发挥主体作用,而教师在整个案例教学中则始终起着“导演”的作用。既要选择好的“剧本”,即符合教学需要的案例,又要在课堂讨论中审时度势,因势利导,让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的发挥,获得最大的收效。如在小组讨论中,组员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特长进行分工,并与其他组员平等对话,共同交流、探讨学习,营造出人人动脑、共同参与、活泼热烈、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大大加强。而教师则通过设疑置疑,引发学生大胆设想、畅所欲言,这不仅培养学生大胆质疑、善于思考的能力,也同时增加了师生的交流。实践表明,案例教学在推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提高军事课教学质量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是传统教学方式难以比拟的。

(三)提高教师素质,增强学生能力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的要求很高:它既要求教师具有渊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教师具备丰富的教学与实践经验,同时还要要求教师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补充教案,重视社会实际,对现实中的问题保持高度敏感,不断地从社会实际中求索适宜教学的案例。采用案例教学法可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更好地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从而使教学活动始终处于活跃进取的状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

采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的要求更严格。众所周知,案例是军队现实问题和国际国内形势的浓缩版,它能把军队里的真实工作、生活和当前最新的时局热点引进课堂,通过展现一些典型问题,让学生进入案例情景,设身处地地做出反应和思考,为他们提供一种身处其外却又心处其中的机会,缩短了理论与实际的距离,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接受知识与主动探索并举,学生将应用所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分析方法,对教学案例进行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分析和研究。如,通过提供高度仿真性的模拟情景和背景资料,通过对典型战役、军事热点、部队管理、政治工作等案例的剖析,可以把枯燥的理论教学变得形象、生动、通俗易懂,学生既得到实际训练又获得实战技能,较好地回应了国防教育和社会现实的需要,回应了社会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以及新时期教育对人才素质提出的新要求,大大提升了高校国防教育教学内容的现实针对性。

三、案例教学的实践研究

(一)案例的选择

1.案例应具有针对性

非军事院校的军事课程,其教学目标为了保证军事课程教学具有明确而具体的努力方向,从而促进教学目的的实现。通过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教学,使大学生具备坚定的政治信念、顽强的意志品质、强烈的爱国情感、合理的知识结构、良好的身心素质,具备担任初级预备役军官的基本条件。因此其军事理论教学更侧重于拓宽军事领域的知识面,注重知识的信息和科技含量,而不宜在理论的深度和学术上作过细的探究。

所以在案例的选择上,首先应当选取针对性较强的案例,仔细考虑它与课堂教学所涉及的主题或理论观点的内在联系,即所选用的案例必须与本节课知识点相一致,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其次,应根据不同的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类型的案例。如,理工科学生,在讲授“军事高技术”、“信息化战争”内容时可紧密联系他们的专业知识选取尖端武器、快速反应战役等典型案例精讲,激发他们发奋学习科技知识、为我国科技强国做出贡献的斗志;而文史类学生,由于其文化底蕴、知识积淀比理工科要强,就可在“国防历史”、“军事思想”、等方面多运用案例教学法,激发他们学习钻研军事理论的兴趣,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对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安排必要的电子对抗、网络模拟演练和军队指挥自动化方面的案例;对工程机械专业的学生可安排必要的机械维护与修理方面的训练等等。只有针对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选择案例,才能体现军事课的特有“军味”和实现学校国防教育的目标。

2、案例应具有典型性

教学案例的典型性即代表性,是指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典型案例。教师选择代表性的案例能够使学生通过对其的学习和了解,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自己特有的逻辑思维方式和处理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自身素质的提高。例如,在分析“军事思想”中的“人民战争”内容时,就可以三大战役、四渡赤水、渡江作战等经典战例为例;在分析信息化战争的特征时,就可以“2003年伊拉克战争”为典型战例等等。

此外,由于军事理论课自身固有的特点客观上要求教师必须广泛关注当前国际国内军事热点、形势政策、战略动态等“鲜活”的东西,因此教师在选择的时候还要注意多选一些能够给学生带来新鲜感的案例,毕竟当代青年大学生的创新求异特点也要求教师必须使用符合社会需要和时展的最新案例。而且新颖的案例防止学生因为觉得缺乏讨论价值而产生的一个人就可以搞定,不需要学生合作去查找资料,不会产生应付了事的思想。

最后,教师还要研究学生的心理,尽可能选择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案例。有趣并不代表能够将学生的兴趣吸引过来,此时教师应该深喑学生的内心活动规律,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战斗激烈的战例,有的学生喜欢以少胜多的战例,有的学生喜欢绝处逢生的战例等。学生喜欢什么这需要教师在日常的授课过程中积累经验,平时与学生经常沟通。这样才会使学生在“兴趣”这个最好的老师引导下真正投入到案例的分析和讨论中去,进而实现寓教于乐的目的。

(二)、案例教学的实施

1.展示案例

在进行完选择之后,教师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将案例布置给学生,使其能够翔实的了解案例,并且在正式上课的时候将案例展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展示案例:比如给每个学生印发一份书面材料;还可运用投影仪或多媒体课件,口头介绍也可以,但要注意叙述时要有所保留,不能添加个人意见在其中。无论采用哪种方法,目的都是要使学生弄清案例中真实的经过、情节和背景,为分析案例打下良好的基础。

2.分析、讨论案例

这是案例教学至关重要的一步,首先它关系到调动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其次,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态势,自然地进入课堂讨论;最后,它能树立起一面旗帜,启发学生的思考。课堂讨论开始时,教师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进行。①充分肯定,引发讨论。即教师充分肯定同学们课前所做的大量准备,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自己的鲜明观点和见解,对于主动性较强的学生,可以允许其率先发言。②积极激励,调动辩论积极性。教师可以不去就所要讨论的案例说长道短,而是对案例讨论的功能和作用大加肯定,说明这是胆量、知识和能力的表现,是智慧和才能的较量等,激发学生的自我实现和表现的欲望。③按部就班,依序而行,点兵点将。即教师宣布按照一定的规律点名发言,如依学号进行,或按坐席顺序等,这样可以对全体同学都造成一定压力,使其认真准备,随时发言,在压力下产生动力,创造活力。

不管哪种方式,教师都要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原则可以按照班级、寝室或相同院系、相同专业的学生为单位,这样组员之间比较熟悉,默契程度更高,讨论的机会和时间更多。当然也可以打破这种界限,随机分组,但这种方式对于课后小组成员间进行集中讨论是比较不便的。小组讨论之后,每个小组可以推选出一至两名同学进行代表性发言,其他小组成员可就发言者陈述的观点进行提问或质疑,发言者必须予以解答,这样一来一往,热烈的课堂讨论气氛自然营造出来。此时教师的角色仅仅是教掌控全局的“导演”、“教练”,其作用主要是做好案例讨论的开局和维持好案例讨论的秩序;激发学生自主思考,调动他们参与讨论的积极性,避免案例讨论中出现冷场和僵局等。

3.评述讨论

在小组讨论结束后,教师再恢复到课堂教学的主角,其必须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画龙点睛、切中要害的总结分析,不仅能使讨论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得到及时修正,而且能够提升理论认识,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正确方法,否则,只能使案例教学流于形式,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在总结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争论的热点问题发表评述,或者归纳有代表性的学生发言的基本观点,或者指出学生在分析、讨论教学案例中的成绩和不足,进行弥补和讲解;还可以启发学生对讨论的全部观点再次进行归纳、总结,得出案例的正确答案;或者提出一些发人深省的问题,促使学生开阔视野、调整视角,进行深入而广泛的思考。

只有善于总结,才能不断进步。案例讨论后,在总结的过程中,学生会发现新问题,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决策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案例教学,学生既加深了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身临其境地了解到理论应用于实践的全过程,利于学生掌握决策时的思路和方法,增强了理论连系实际的能力。

四、结语

篇7

本学期政教处将结合当前的学校实际,坚持“低进高出,高出优出”的办学目标,在校领导的统一部署下,以《关于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为指导,以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和《中小学德育大纲》为依据,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针,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我校规章制度,全面加强班主任工作,落实常规管理,以务实、创新的精神,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巩固德育工作的成果,为我校教育教学水平的稳步提高保驾护航

二、工作目标。

1、以“一个目标(学会做人)”、“两个服务(为提高教育质量服务,为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三个重点(创示、素质教育、安全)”、 “四个突破(环境卫生、寝室管理、三操质量、文明礼仪)”、“四个场所(教室办公室、寝室、操场、食堂)”、“六个渠道(课堂教育、班会、读报、课余活动、板报、广播)”、“七种方法(说理疏导、榜样示范、实践教育、情境熏陶、心理咨询、规范约束、集体会诊)”、“八步程序(稳定情绪、了解情况、思考对策、发现优点、寻找缺点、沟通落实、跟踪反馈、调整策略)”作为本学期的工作目标,扎实细致开展德育工作,实现德育工作的民主化、科学化、自治化、有效化、特色化。

2、学习落实和内化《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檬垭小学学生奖励与处罚条例》,促进学生文明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1 2 3 4 5

3、努力加强德育工作队伍建设,整合学校、社会和家庭的德育力量,形成德育合力,确保管理效果。

4、拓宽德育渠道,充实德育内容,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

5、加强自身建设,务实、有效地完成各项德育工作。

三、主要工作措施。

( 一)、强化德育网络、队伍建设。

1、强化德育教育网络建设。

学校—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科任教师—班干部;教务处—教科组—教研组—教师(科研课题);寝室管理员—楼长—室长;卫生管理员—劳动委员 —监督员;学生会、团支部——班干部—自愿者;家庭—学校—社区;教室—寝室—食堂—操场—绿化场地等,点上着眼,线上延伸,面上拓展,形成人人参与,人人会管的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以各类德育活动为载体,全面、全程、全员、全方位展开德育工作。

2、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①、班主任队伍,首先培养一支能力强、讲奉献、有爱心、师德好的班主任队伍,其次培养一批有上进心的班主任后备队伍。为新老教师提供培训的机会、学习的机会、锻炼的机会、提高的机会;改革班主任考核办法,班主任的考核力求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各类政策、评优、先进、晋级等对班主任做尽可能的优惠和倾斜。最大限度调动班主任和后备班主任的学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引导教职工特别是班主任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熟悉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其发展变化规律,认真总结他人教育的方法措施、程序,并善于创造灵活多变的工作方法,强化一岗双责意识,全体科任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来。

1 2 3 4 5

②、学生干部。努力培养学生干部,多渠道开展德育工作。创设各类岗位,开展各类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干部,在活动中开展德育工作。班干部、团干部、学生会干部、室长、自愿者,通过推荐、竞选、自荐等多渠道安排到各类岗位,加大培训力度,提供锻炼机会,提高他们的自我约束能力和管理能力。

③、门岗保卫。坚守岗位,尽职尽责,严格管理,耐心解释,热情服务,定时不定时对校园进行巡逻,细致认真做好出入校门人员的登记工作,使门岗成为学校对外宣传的窗口,使学校成为社会治安的一片净土,保证教师安心教书育人,学生放心读书学习。

④、寝室管理员、值班教师。要增强责任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兢兢业业、恪尽职守,严格检查,周到服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寝室文明、清洁、安全、温馨。

⑤、卫生管理员严格认真执行学校的卫生管理办法,创造干净舒适的校园环境;食堂工作员,严格认真执行学校的食堂管理办法,按有关规程做好工作,确保学生吃得放心、舒心。食堂工作员也应当加强培训,以理待人

(二)、实施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

充分利用学校德育网络和德育队伍全面实施法纪、安全、心理健康教育。学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和学校的有关管理制度。教师学习提高依法治教的自觉性;学生学习增强抗干扰能力。

班主任、教师要教育学生自觉遵守有关法规,不进营业性网吧、电子游戏室等不适合青少年学生进入的场所;加强对学生进行“珍爱生命、远离”为主题的禁毒教育;提高学生的自防、自护、自救能力,确保未成年人在校内外健康成长,用好班主任工作手册,加强学校防火、防盗、防意外事故的安全工作,禁止下河塘洗澡,注意交通、楼道、运动、女生等安全知识培训,每周一个主题常抓不懈;加强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加强晚自习后学生的管理工作;加强住校生的教育管理,严禁翻越围墙,严肃纪律,发挥值周老师、保卫的职能,保障学校的教育教学秩序正常稳定,把一切不安全、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加强校园巡逻,认真做好半封闭管理,严格执行校门出入管理制度,保证校园安全,做到警钟长鸣,堵疏结合,排除一切不安全的隐患。

1 2 3 4 5

加强学生各种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法纪教育,提高自我防范能力,努力做到学生在违法犯罪为零,学校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贯彻执行有关文件,写好法制、安全、心理健康教育课教案并做好上课记录。

(三)、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1、各年级要进一步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一切规章制度,加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七、八年级要继续重点抓好班集体建设,使全班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班级风貌,结合八年级是初中阶段的转折点,班主任应真心关怀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切实做好防差转差工作,以防两极分化。九年级要重视“三观、四有”教育,要适时地对学生进行时事、国情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对学生的要求必须因人而异,要有正确的人才观。

2、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在上课中渗透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国防教育,特别是政治、历史教师要针对学生实际,加强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明理践行,逐步规范学生生活、学习、卫生、与人交往、遵纪守法、爱心永远、承担社会责任、远离违法犯罪等行为。

3、坚持升降国旗制度,及时宣传介绍校园先进事迹,组织师生参加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重大节日的升旗仪式,有计划、有主题地安排好国旗下的讲话,强化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1 2 3 4 5

4、组织学生写观看爱教片读后感,开展班会、演讲会、读书活动、知识竞赛等,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志,对学生进行热爱劳动,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让学生增强环保意识,养成良好习惯。

5、利用3月文明礼仪月、5.4、6.1等重要节日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实施各类教育。

通过课内外、多渠道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促进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心理品质。

(四)、加强思想教育和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

1、注重学习宣传,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八荣八耻”等,扩大宣传力度,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表彰好人好事,繁荣校园文化,每学月评选出“学习之星、文明直星、环保之星、纪律之星、优秀室长”,每周评选“优秀寝室”,做到先进及时表扬,后进及时曝光,用评选促进成长,推动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严格执行卫生管理和寝室管理办法抓正反典型,努力净化、美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推动学校的环境卫生、寝室管理工作上水平、上层次,为争创市级校风示范校和市义务教育示范校打下基础。

篇8

文化德育――营造以学校文化为核心的文化育人氛围

我校充分挖掘地方资源,与驻地部队共建少年军校。为了营造一个品行合格、技能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的军校文化氛围,我校把每个年级每个班级用部队的编制命名,每个年级设为一个营,每个班级设为一个连。在开展命名活动的基础上,每个营连根据学生群体的个性追求,着力打造富有生命活力的营连文化。营连标志由学生根据自己年级、班级的特色进行设计,体现了学生的成长愿望和价值追求。在连队中,开展人人建立一个岗位的活动,每人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岗位目标。小军人在岗位上尽力尽责,他的智慧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个性得到了充分的张扬,技能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行为历练得更为文明,一个个敏学军事娃、技能军事娃、文明军事娃应运而生。

课程德育――构建以德育课程为主渠道的道德学习载体

课程是学校教育教学的生命,也是学校品牌文化的重要标识。寓德育于各学科课堂教学中,“教书”的同时更关注“育人”,注重发挥课程实施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学校在“我健康我快乐”的办学理念指导下,进行了以少年军校为载体,构建学生健康成长的育人机制的探索。在课程文化建设中,组建了以能力训练为主线的校本课程体系,倾力打造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引导学生在快乐体验中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显性课程是面向全体开设的必修类课程《国防教育》和面向个体开设的选修类课程例:军体拳、队列训练、打击乐团、合唱团、鼓号队、田径、健美操、航空舰艇模型制作队、舞蹈队等社团活动。引导学生在课程选择中学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在学习中体验快乐,享受快乐,提升综合素质;在活动中学会担当,又在担当中享受成功的快乐。逐步形成独立、自主、自律、持之以恒的个性品质。以“每科一育(每门学科渗透健康教育)、典礼仪式、主题活动”为主要内容的隐性课程,为学生搭建了自主参与、展示自我的平台。在“弘扬健雄精神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主题教育活动中我校获优秀组织奖。

学校整合校内外优质资源,发挥校外课堂的优势,让学生走入军营,体验军营生活,感受军人“令必行,禁必止,纪律中有我,纪律中有你,纪律中有无穷的战斗力、作风过硬”的军事气息。教师也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提升教育水平。校本课程的实施,满足了学生成长的需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目前。我校正在创建“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

活动德育――搭建以活动为载体的养成教育平台

学校依托“绿野少年宫”开设各种社团,通过读书节、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等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寓德育于活动之中,让学校的一切活动都承载育人的功能,使学生的良好品质、良好行为习惯在活动中得以养成。

活动德育,对学生而言,是亲身体验、经历、感受,是一种自内而外的自我教育;对教师而言,更多的是策划与指导。活动德育的核心是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引领学生投身实践活动,让道德教育植根于生动、丰富、显性的生活世界。这种内心体验的积聚,内化为自我意识,进而转化为学生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

学校通过开展体验式主题班会、少年军校等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经历一次自内而外的内心情感体验,经历一次自己教育自己的过程。学校通过“学校技能岗、家务劳动岗、社会服务岗”以及“按需设岗、由事定岗;技能设岗、竞争上岗;按人设岗、轮流换岗”等方式,积极开展育人活动,使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获得体验、得到锻炼、受到教育。通过竞争上岗、任期考核、轮流换岗,实行班级部门化、学生公约化管理。让学生在自主管理中丰富体验,实现自我发展。

积极开展读书活动,通过,通过“诵中华经典,享阅读快乐,启幸福航程”读书活动的开展,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形成“育人教书、读书做人”的特色,提升了学生、教师的文化素养。2013第八届太仓阅读节我校获优秀活动项目。学生在科技活动中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大胆设想,勇敢实践,密切人际交往,从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和道德品质。我校在2011获太仓市 市长杯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六届太仓市中小学生艺术节优秀组织奖。在2012年11月太仓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会上,我校少年军校成果展示得到了与会领导的高度赞赏。

评价德育――形成以多元评价为导向的激励教育体系

篇9

【关键词】 军事化管理;多元化发展;评价体系

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艰苦的环境总可以锻炼出优秀的品质。而且军人的作风、品质、习惯对于孩子来说既具有神秘感,能吸引他们的兴趣。为此,在教育教学中,笔者结合学校少年军校的光荣历史与传统,在多年的教学中坚持用精神教书育人,将军人精神深深扎根学生心中。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着力以多元发展理论为依据,充分依托学校“明星军事娃”的机制,结合教育教学的实践,对学生的评价进行了一些创新。

一、评价主体全员性

“明星军事娃”是一种荣誉称号,它面向少年军校中的每一位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学生只要在任何一个方面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了有益的进步,都能成为校园里的“明星军事娃”。“明星军事娃”评选办法:

1.各连队联合任课老师推荐。连队指导员(即班主任)和各任课老师对照评比标准和学生平时的表现,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推荐连队文明军事娃、敏学军事娃、技能军事娃候选人。每个小军人只要符合评选条件的都可以得到其中1~2项荣誉。

2.个人自荐。经过连队认可的“明星军事娃”候选人认真填写好《“明星军事娃”申报表》,并制作展板进行自我推荐。展板内容能体现候选人在军校一年的学习和活动方面取得的成绩,记录成长的足迹。(展板参考内容:优秀作业本、读书笔记、自制小报、优秀习作、学习心得体会、学习方法总结等)

二、评价内容全面性

“明星军事娃”的评选也融入了各种各样的评价内容,涵盖了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尤其重视学生其他潜能与特质的发展。

1.“文明军事娃”。在操作中,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准则,结合少年军校的特点,学校创编了“一日规范”三字歌。课堂上教师针对小军人“一日规范”三字歌内容进行讲解、指导训练;课后学生反复诵读,熟记于心,以此规范学生的日常礼仪,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

2.“敏学军事娃”。“敏学”就是勤奋好学。勤奋好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之一。为此,少年军校“敏学军事娃”的评选标准就定位在:(1)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勤学好问。(2)善于分析,勤于总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3)学习成绩突出,各科学成绩均名列班级前茅。(4)能主动帮助他人一起提高学习成绩。(5)能够保质保量完成各项作业,作业书写整洁、美观且正确率高。(6)喜欢阅读,高年级学生有一定量的读书笔记。(7)积极协助老师营造班级良好的学习氛围。“敏学军事娃”的评选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形成了孩子们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有效地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学习热情。

3.“技能军事娃”。军事活动是我们的传统特色教育活动。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体育锻炼,提高学生军事活动的兴趣,检验军体活动的效果,每学期学校制订了详细的训练和比赛方案,如低年级障碍接力游戏赛、中高年级队列、军体拳和打背包的训练等。同时,笔者还利用综合实践课和校本教材《国防教育》,组织和引导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学习和了解相关的国防军事知识。在阶段学习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各项技能展示、考核和知识竞赛,在此基础上评选少年军校“技能军事娃”。

评选标准从文明礼仪、道德品质、学习能力、运动健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入手,真正贴近学生的生活,使被评价的小学生能够更全面、更清晰地认识自我,修正自我,超越自我,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成长的足迹。

三、评价方式多元性

为了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建立健全评价的内容和方法,少年军校设计了学生评价表格,通过评价强化学生的行为习惯:一方面把评价的权利还给学生自己,教给评价的方法,开展同桌互评、学习小组互评,不仅让学生学会了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而且学会了互相评价、互相欣赏、互相帮助,加深了彼此的友谊。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学校、家庭的合作育人,十分重视家长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的作用,让家长也主动参与到这项评价活动中来,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结合为一个同向优化的大教育场,引导学生时时处处在受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和人格。这种多元化评价方式把被评价的每个学生的成长发展的每一个方面都纳入评价内容,使评价实现了多主体的共同参与和协商,落实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四、评价结果引领性

篇10

论文关键词: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战后美国 基础教育改革

20世纪以来,为了适应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美国教育改革迭起,虽然各个时期的改革目的不尽相同,但每次改革都是以基础教育教学为主,以课程改革为突破口。20世纪50年代崛起的结构主义,对美国课程改革影响重大,自20世纪中叶至今仍具有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本文试以二战后美国历次教育改革为线索,论述结构主义对其的影响。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及主要观点

(一)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产生背景

结构主义课理程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末。二战以后,出于与苏联抗衡的需要,美国急需改善教育质量低下的局面,要求改变教育落后的呼声也日益高涨,而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无疑成为推动美国教育改革的强劲催化剂。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签署了《国防教育法》。1959年底,在马萨诸塞州的伍兹霍尔,全美科学院召开了35位各领域专家参加的会议,布鲁纳担任主席。《教育过程》一书是布鲁纳在大会结束时做的总结报告,其中心问题是,教育课程的编制中如何有效地组织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它是围绕课程改革的中心论题阐述教学理论的,因此又称为结构课程理论。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主要观点

1.课程内容是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

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各门学科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原则等理论知识。布鲁纳认为,只有掌握了学科的基本结构,才能更深刻地理解这门学科;只有把具体的事物放到知识的结构里去,才容易记忆和便于运用;只有掌握了基本结构,才能举一反三,有助于理解其他类似的事物。

2.学习准备观念的转变,提倡早期学习。

提倡早期学习是布鲁纳的中心思想。在《教育过程》一书中关于“学习的准备”部分的第一句话就是,任何学科都可以用某种理智的方式教给处于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学生。因此,他认为应该将比较高深的科学知识让学生从低年级就开始学习,随年级升高,多次反复学习,逐渐加深理解,最终掌握。在课程编排上,提出了螺旋式编排方式。

3.提倡发现法。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主体认识结构的构造过程,基本结构要靠学习者对它的主动作用来获得。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引和帮助下,自己去探索和发现事物的规律,获取知识,成为一个发现者。

二、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在历次教育改革中的作用

(一)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的改革

这次教育改革就是在以布鲁纳为代表的结构主义思想的指导下进行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在这次改革中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贯彻。1957年苏联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使美国认识到自身科技教育的落后,他们决心改革教育,特别是中小学数学与自然科学教育。1958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国防教育法》规定,增拨科学教育经费,重点改进各级学校的数学、自然科学和现代外语(称“新三艺”)的教学,这成为美国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改革开始的标志。

在结构主义的影响下,此次改革在课程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方面进行了调整和变革。课程目标,从“生活适应”教育转向基础科学知识的教育。教学内容,出现了包括数学、自然科学和外语在内的“新三艺课程”。新教材的编写,采用螺旋式编排方式。内容现代化,使教学适应时代的需求;内容理论化,使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某些课程内容逐级下放,贯彻早期学习的理念,等等。教学方法,倡导布鲁纳的“发现法”,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从未认识的观念之间的关系和相似的规律性,像科学家一样思维,调动学生进一步探究和发现的积极性。

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理论强调优等教育,强调理智训练和智力发展,培养天才,制订了严格的学术标准并采纳了重视学术性科目的课程政策,加强了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语的教学,适应了美国当时的需要。可以说,这次教育改革有针对性地纠正“适应生活”教育的弊端,提高了美国教育的学术水平和质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过于强调学科独立性和完整性,教材编制脱离学生实际,对教师要求过高,造成“学生难学,教师难教”的局面。同时,这次改革由于过多增加了抽象理论知识的比重,忽视了应用知识和基本知识的训练,产生了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

(二)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的改革

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的第二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则是源于对结构主义课程的批判,其思想基础是人本主义思想。

20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社会问题日益严重,激起学生对社会现实的强烈不满,造成学生对科学的日益冷漠和不信任。人们开始对各种社会问题进行反思,指责学校压抑个性,是非人道的,学术至上的课程受到怀疑和指责。在这种形势下,人本主义的课程改革思想兴盛起来。 转贴于

这次教育改革注重个人的自我实现;课程结构方面反对学科中心课程,以“人的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课程内容上提出“适切性”原则,即课程要符合学习者的兴趣、能力及需要,与其生活经验和社会状况密切联系;课程结构的组织上注重“统合”,打破教材界限,强调知识的广度而非深度,关心知识的内容而非形式;教学方法上倡导“掌握学习法”,以情感影响为主,提倡在师生之间建立一种情感上的联系。

可以说,人本主义课程理论是对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颠覆,它对结构主义课程的唯理智、唯学术倾向进行了强烈的批评,反对片面地把重点放在智力和学问上。因而,这次教育改革不仅没有体现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影响,其思想反而在改革中受到批判。

(三)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的改革

70年代的人本主义课程改革,并没有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反而助长了反理智主义,造成了学生学业水准低落和纪律训练松弛,甚至不少公立学校学生对科学的认识、对知识的掌握比60年代的学生还差得远。这使人们又开始重新反思结构主义课程的价值,重新强调中小学教育中的科学技术文化素质的提高,使学生掌握读、写、算等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一次改革思潮称为新学科结构主义思潮,其要旨在于既强调学科知识,又避免学科结构主义的唯理智的片面倾向,美国又掀起了一场“回归基础”的教育运动。

这次运动中,各科目注重基本事实、概念和原理的教授,大力压缩选修课,对学生实行严格管理,加强纪律教育。在小学,要把读、写、算作为重点;在中学,要把大部分在校时间用于英语、自然科学、数学、历史的教学等。这场恢复基础的运动,虽然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美国公立学校教育质量下降的问题,但是消除了人本主义课程改革的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回归到结构主义课程理论,注重科学素养,提高教育质量,奏响了80年代教育改革的前奏曲。

(四)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改革

1983年4月,美国“国家高质量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的报告,提出了加强学术教育,揭开了20世纪80年代教育改革的序幕。1984年,美国国家科学教育家学会为加强对学生的科学教育,先后在16个州开始试行STS(科学、技术、社会)教育。1985年,美国科学促进会又制定了“2061计划”,倡导“教导所有的学生在各科学和技术方面有相当扎实的基础”。该组织在1989年完成并公布了一份题为《普及科学——2061计划: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的文件,强调教学的重点应集中在最基本的科学基础知识上,并且更有效地把科学基础知识教好。

进入90年代,美国已真正认识到学术素养不足是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症结所在,1990年的《全美教育目标》,1991年的《2000年教育战略》和1993年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都一再强调中小学的核心课程,提高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科学素养。

可以看出,自80年代以来,教育改革又重新强调学术标准,提高教育质量。为达到这一目标,政府颁布各种文件、方案,制定国家标准,来确保教育质量的提高。内容上,注重最基本的知识,不求广而求精,结构上,要求掌握最基础的知识,而不在于内容有多高深。这些与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观点是吻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