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4: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青少年科学素质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青少年;素质教育;科普宣传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5-0231-01
前言:从客观角度来讲,我国的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在近些年有较为明显的加强,但是在科普宣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如何针对新时期新时代下的青少年素质进行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等,是现在的重点,但有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地进一步发展,也影响了我国国民素质的良好的发展势头。
1.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基本概况
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其实在我国应该是实施很久了,因为在现在的社会中,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变得越来越重要了,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了他人生的高度,决定了他在成年后的很多方面,比如说生活、工作等等。而且在全国范围内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已经越来越多样化,越来越新颖。
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顾名思义就是如何通过科普宣传进行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工作。科普就是科学普及的简称,就是像普通大众宣传科学文化知识的办法,令普通大众通过参与更好的了解现在的科学文化知识,更方便的了解科学技术等,是一种可以更好的传播科学的活动。使得大众的科学价值观是正确的,向上的,充满正能量的,进而青少年素质教育结果也更令人满意,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事业的根基更为牢固。
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是一种是通过各种科普宣传活动,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程度以及增强青少年的对现在科学技术的正确理解。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离不开不断发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以及提出对应的正确的解决办法。一个国家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程度是否强大已经成为现如今各国实力比拼的一大看点。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地加强,将大力增强我国青少年素质,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家实力,加速科学技术地快速发展。
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是一种大热的趋势,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已经深入我国各个社区或者学校中。特别是因为它自己本身的优势,被很多教育机构所关注。可以说现在的形势是一片大好。不过因为我国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现在我国发展还有着很多待于解决问题,当务之急我们应该尽快的解决现有问题,不断完善我国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发展体系,为我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提供大力的支持。
2.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基本现状
2.1 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必要性
我国在新时期下提出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对我国的青少年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国家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上占得先机,就是在国家的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有利于国家的发展,也有利于更好地青少年成长,更好的为国家服务。
我国现在在世界大舞台上扮演者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国民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在青少年打好基础就更为重要,所以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中应大力的创新以及推广,实践出真知,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程度,为以后的深入生活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受教育的重要阶段,人们在青少年接受到的教育往往一生难忘,青少年的素质教育往往可以让一个人受益终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通过开展科普宣传可以使青少年素质教育更为生动,更为形象,更为快速的令学生学习到科学技术的意义以及青少年素质的提高,加大科技知识的储备。老师也可以更为便利地讲解科学技术,更为便利地调节教学进度,令教学方式不太枯燥,更有意思。这些才是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中的重点问题。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早就有,如何令它更为适合现在的国家情况以及现在的青少年的情况,才是我们应该重视的。虽然现在许多地区的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还处于初步阶段,宣传程度还不够成熟,但是不能否认的是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已经初具规模了,现如今的发展水平主要就是利用绘画展以及科技展等形势是科技内容生动形象的展示出来,提高青少年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可以加大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加大学生的记忆点。
综上,我们必须注重科普宣传在青少年素质教育上的应用,其实也不应该仅仅是在青少年上,也可以是在各个年龄阶段上,因为现在有的初中生,高中生或者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是相当不过关的,存在很大的问题的。换句话说就是我国应该在各种教学中都大力推进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
2.2 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中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措施
我们现在已经清楚了发展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对新时期新时代下的中国是相当重要的,但是就目前我国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建设还是有很多的问题的,下面我们就来讨论一下。
第一点就是有些教育单位并没有对事业单位的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事情重视起来。这种情况是十分可怕的,特别是这些事业单位大多是中小型事业单位,在规模上本就与大型单位存在差距,如果在素质教育方面还落后的话,他们间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不利于实现共同富裕,是不符合我国国情的,应该极力反对。这种情况的发生是因为我国对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力度不够,有些单位甚至并不知道这种手段的存在。解决这种问题就是应该加大对事业单位的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力度。
第二点就是现在的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工作的环境良秀不齐,发展不平衡。像是经济基础较为雄厚的地区,科普宣传工作吸收新鲜正确思想或者人才的速度会比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的地区快,经济发展也会快不少,长久以往下去,有损于地区间的发展,不利于国家青少年素质教育的发展。解决这个问题不仅仅需要国家对经济基础较弱地区经济的大力扶持,还需要培养更多的人才分配到各个地区,并尽量做到每个地区的生活工作得到相应的保障。
第三点就是现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出现了许多宣传工作中较为浮夸的问题,工作中有弄虚作假,不切实际,不够严肃认真的问题存在,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是一个需要脚踏实地,能吃苦,付出很多的工作,所以我们一定要加强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工作时的工作态度。
3.结语:
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使青少年素质教育建设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近年来我国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在宣传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的进一步发展,但是并不能就此否定围绕青少年素质教育开展科普宣传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科技馆;学校教育;青少年;素质教育
学校的科技课程理论性较强,过于局限书本,而科技馆作为青少年学习实践的基地,可以有效地对学校课堂教育进行补充,有利于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科技馆不但可以有效地与学校科教课程紧密联系,更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因此,为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科技馆对青少年素质教育的作用
科技馆对青少年的素质教育主要体现在科普教育方面,所谓科技馆科普教育是指,以科技馆为依托,整合相关的社会资源,开展科学性、实践性的教育活动,青少年参与科技馆科普教育,可以把学校科技课程的理论结合到实践中去,充分发挥青少年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激发了青少年探索科学知识的兴趣。同时,科技馆科普教育促进了青少年对社会科学、工程技术以及自然科学等方面知识的了解与认识,有效地提升了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科技馆教育的优势
科技馆作为服务于青少年课外活动的平台,有着学校科技课程不可比拟的优势,总体看来,科技馆教育是学校科技教育的有机补充和拓展,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一)科技馆教育具有自主性、灵活性优势
传统的学校教育主要强调系统性,教学过程过于机械,往往是按照统一的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学习的时间、内容和方法被限制,在学习过程中完全失去了自主性和灵活性,几乎没有自由发挥的机会和空间。与学校强制性的教育相比,科技馆自然成为青少年自主学习的天地,在科技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可以通过自己的方法进行学习。科技馆教育给予了学生更多的学习自主性和灵活性,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乐趣,充分地调动了青少年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给了青少年一个提升能力和拓展思维的平台。
(二)科技馆教育具有趣味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以趣味性浓烈的展教活动为主,与学校教育刻板、严肃的教学氛围相比,可以使青少年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中对知识进行掌握和理解。例如,将课本中枯燥的符号、原理、公式转变成游戏等活动项目,是青少年在游戏活动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使学习不再是机械的记忆,真正体会到了科学知识的奥妙。此外,通过展教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在学习过程中培养了学生们的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三)科技馆教育有效地树立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
在目前的教育背景下,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始终给孩子灌输一种“分分小命根”的错误价值观,孩子学习的追求就是取得高分将来考进好的大学、找到好的工作,使青少年过早的背上了升学和就业的压力,不利于身心发展。与这种情况相比,科技馆教育注重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树立青少年正确的学习价值观,通过科技馆中的学习来启迪青少年智慧,引导青少年提高综合素质。
(四)科技馆教育具有实践性优势
科技馆教育可以将学校课堂抽象的理论知识生动化、具体化。通过丰富多彩的展品,使学生轻松的理解课堂中诸如天文知识、物理现象等抽象概念。科技馆的优势体现在实践性方面,科技馆空间资源和材料资源可以有效地弥补学校的不足,一些在学校实验室做不了的探索性实验可以在这里得以实现。科技馆赋予知识生命,变抽象为具体化,是青少年理论学习付诸实践的最佳平台。
三、如何将科技馆与学校有机地结合起来
科技馆是对学校科教课程的补充和拓展,对青少年启迪智慧、提高创新意识起着积极的作用,为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素质教育,需要将科技馆教育与学校科技教育课程紧密的结合起来。
(一)加强科技与中小学合作,建设课外教育基地
科技馆要对国家中小学的教学课本和教学大纲进行了解,针对学校教学的局限性,有计划地开展与中小学的合作,有机地建立起中小学的课外教育基地,承担学校课堂无法实现的科学教育课程,以解决中小学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同时,科技馆作为中小学课外实践平台,开展科学体验和小实验形式的教学活动,如物理、化学小实验,以及科技、电子、车模、机器人等方面的活动,丰富青少年的课外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从而全面提升青少年的综合素质。
(二)建立探究性学习网络服务平台
互联网的应用对我国教育事业有着划时代的意义,科技馆应充分利用互联网容量大、反应快、集成度高的特点,建立为青少年提供科普知识和信息的科教网络服务平台。同时,科技馆建立网络服务平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效果,避免教育教学过程中资源浪费现象的产生。邀请相关的专家或者学校的科技老师,在网络平台上对青少年探索科技知识过程中产生疑问进行解答,使青少年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快捷地掌握和了解科普知识。
(三)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
科技馆要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利用以科技为主题的科技竞赛、科普讲座等方式,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结合学校教育情况,对青少年开展科技实验课程,使青少年科技能力得以提高和拓展;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对青少年进行动手能力培训。例如,可设模型制作、科技小发明等实践课程;科技馆要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进行科普知识宣传工作,定期承办各类科技竞赛,在对科普知识进行宣传的同时,使参与竞赛的青少年的综合能力得以提升,激发了青少年对科技知识的探索欲望。
结语
科技馆作为一个科教机构,对青少年素质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加强科技馆与各中小学的合作,对学校科技课程有效的普及和拓展;建立科普资源共享平台,对青少年开展科普知识宣传和培训活动等,可以较充分地发挥科技馆优势,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探索科技的平台。
篇3
关键词:关青少年 校外 素质 教育
随着时代的发展,素质教育的普及,学校为提高学生的素质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其中针对青少年校外的素质,以及挖掘青少年校外素质的重点和实施的针对性对策,已逐渐成为教育界所关注的焦点。
一、青少年校外素质的重点
青少年校外教育活动对于提高青少年的校外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众多的优势:全面性培养目标、科学性的教育方式的和开放性的教学手段等,因此,青少年校外素质的重点在于校外教育活动,具体体现为:第一,校外教育对能够提高青少年的道德水平,通过多种形式的社会活动促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接受正确的思想,进而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境界;第二,校外教育可以有效的增强青少年的合作意识。通过夏令营和小组活动比赛等活动,让青少年在合作和交流中互相学习,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团体意识,增加了对团结合作的重要性的认识;[1]第三,校外教育可以开拓青少年的视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活动多种多样,种类丰富,涉及到演讲、舞蹈和摄影等多个方面,通过参加一系列的校外活动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提升了学生的眼界,开拓了青少年的视野,提升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总之,校外教育活动可以有效的提高青少年校外素质乃至整体素质。
二、对青少年实施校外素质教育的对策
1.创新校外素质教育的实现手段
当今世界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世界,创新已经成为了各行各业发展的一大增长点,因此,被广泛的运用在生产生活中。在提升青少年校外素质的进程中,必须要对原有的教育手段进行创新,这样可以为教育水平的提高提供动力和支撑力。具体地说:对青少年的校内素质提升主要靠学科课程的讲解以及各学科的教学内容,以知识的获取和传授为主线,从科学知识方面提升青少年学生的素质,但是这样有着明显的弊端,一旦学生对某学科缺乏兴趣,就不能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提高青少年的校外素质要根据青少年的成长特征以及教育教学的实际情况,多设计一些实践活动和野外娱乐活动,在实践中让学生学习相关的知识,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地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思想境界等多方面的能力,进而可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另外,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创新校外教学方式,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与学生的沟通工作,充分地了解和听从学生的意愿及建议,相关的工作人员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去,在与他们的沟通和交流中了解他们的“所需、所想”,进而根据他们的意愿改革和创新教学方式,根据青少年学生各年龄段的成长特征和学生意愿,加强开展对教育手段的创新工作,充分的发挥出校外素质教育的作用。[2]
2.建立健全网上校外教育基地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教学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进行校外素质教育时,离不开互联网的支持,利用互联网开设教育平台已成为大势所趋。第一,相关的主管部门要加强学习和总结实践经验,在充分利用现有的青少年活动中心的基础上,通过对多方资源的进行整合,逐步的开展和建立网上校外教育平台,有专业性的技术人员对该平台进行维护,以及定期的检查和更进,以便可以满足青少年不断增长的知识和娱乐需求。第二,要在网站或平台上设立专门的“网上意见箱”网络版块,收集学生的建议和意见,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服务。设立专门的网络管理员,这样可以及时地将这些建议分类整合到技术部门,尽最大努力对平台进行完善,提高青少年的关注度,进而可以为网上校外教育基地的扩大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三,要对校外教育的相关工作人员加强培训,以增强其职业技能和素质,提高他们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这样可以更好地为网上校外教育基地服务。
3.大力发展社区校外教育
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知识库,可以从生活中的一点一滴中学到知识,从生活中的细节获得感悟,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的社会资源,积极地在社区中发展校外教育,拓展校外教育的平台。根据当地情况,可以在合适的时间为学生免费开放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公共设施,组织学生集体参与学习,积极地利用社会中的教育资源,在娱乐和文化氛围的陶冶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3]另外,当地政府部门要根据国家相关文件和学生实际情况,对一些公益性的校外教育基地进行税费减免或者资金补助,同时通过引导企业和学校加强合作,促使企业为学校提供建设资金和学习场所,增加社区校外教育活动平台。可以将这些基地命名为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这样可以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增加其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的关注度。因此,社区校外教育是青少年校外素质培养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
三、结语
提高青少年校外素质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校外教育,校外教育已经成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媒介之一,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不可少的基石,面对青少年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必须要与时俱进的对青少年校外教育手段和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使之符合时展的潮流。对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的发展趋势和进程必须要全程关注,这有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青少年的校外素质,进而可以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提供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庞力伟.上海市青少年校外科技教育组织实施的调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0.
[2]连裕民.青少年活动中心在现阶段怎么发挥好自身的功能[J].群文天地,2011,06:22-28.
篇4
一、强化创新意识,积极主导宣传,办好每年一届的科技创新节。
科技教育是一项基础工程,教育工作者要强化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积极主导宣传,坚持开展科技活动。我们在构建素质教育体系、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将科技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子体系,有目的、有计划地把强化科技教育作为深化教学改革、提高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不断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动手、敢于创新的进取精神。
为了及时总结各学校科技教育经验,加强合作与交流,我们每年都定期召开青少年科技教育经验交流会,确定每年11月的第一个星期六为科技创新节,通过科技创新节为广大科技教育工作者和热爱科学的青少年朋友提供展示平台,并评选出优秀作品、优秀科技辅导教师和优秀组织单位,全面推动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二、强化科技活动,注重社会实践,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
为了开展好科技活动,我们每年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诸如“爱科学活动月”活动;举办中小学生创新设计、发明创造、科学幻想绘画、科技论文、实践探索考察活动、创“金点子”活动以及“航海、航空、航天、车辆、建筑”模型竞赛等活动。有些学校还专门编写了科技活动校本课程,进课表上课,充分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开展诸如“爱鸟周”、“爱蛙日”、“植树护林周”等活动。在实践中学生受教育的活动空间得到拓展,创新意识在认知领域、情感领域、思维领域等方面都得到了锻炼和培养。
我们还以创建城乡“科普示范单位”为契机,充分利用中天科技、松菊油漆、金成生物制药等企业无偿提供的科技活动场所作为科普教育基地,广泛开展科技教育活动。
我们组织的科技活动,力求三个“凸现”:凸现生活化,各学校的科技活动紧密联系当地实际,让学生充分感受身边的科技知识;凸现人文化,让学生放手、放眼、放胆,在亲历中领悟,在探究中升华;凸现校本化,致力于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手段营造独特的科技教育氛围。
通过形式多样的科技活动,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不断激活学生动手、动脑的潜能,满足了新世纪科技进步与社会发展对青少年科技教育的需要。在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我市连续七年来都有作品获奖,先后有八名同学在全国创新大赛中获奖并被保送到重点大学,特别是范家同中心小学吴威力同学,他发明的《犁耙板》荣获全国发明创造一等奖,他因此被专家喻为跟“黄帝赛跑的人”。
三、强化科学素质,优化教师队伍,关注科技辅导教师的切身利益。
科技教育,学生是主体,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依赖于教师的主导作用,为了充分发挥科技教育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我们从提高科技辅导专职教师素质入手,采取了一系列优化教师队伍的措施。
1.加强培训。我们每年都要聘请专家教授讲课,对全市的科技辅导教师进行培训,并通过考试颁发结业证,做到人人持证上岗。
2.保障经费。我们通过青少年辅导员协会的社会影响,每年向政府争取活动经费3万元,并接受了社会各界的捐赠,或开展科技创新节“冠名”活动筹集资金,确保科技创新活动经费足额到位。
3.事业吸引。对于那些有强烈事业心和创业热情的教师,鼓励他们积极从事科技教育事业。在培训上,给予重点支持;在经费上,给予优先保证;在工作上,及时提拨重用;在职评上,指标适当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倾斜。每年,局里都要拿出一定数量的中、高级指标解决科技辅导教师的职称问题。这样,就大大提高了从事科技教育工作的教师的荣誉感和积极性。
4.实施奖励。我们把对科技辅导教师的奖励归口于教师奖励基金会,所占比例为10%,对科技教育有功之臣的奖励实行制度化、规范化。不少学校还设立了相应的科技辅导教师奖励基金,不断提高奖金标准,对作出突出贡献的辅导教师实行重奖。
这些措施使我市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深切地感受到:从事科技教育工作,政治上有荣誉,待遇上有收获,事业上有建树。从事科技教育的教师队伍得以稳定,并逐渐成为一个让人羡慕的教师群体。
四、强化目标管理,突出工作重点,把科技教育成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我们认为:向管理要效益是最佳的效益。青少年科技活动必须以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发展个性为宗旨,以培养青少年的兴趣、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以及培养青少年的责任感和顽强的学习品质为最终目标。科技教育评价要立足于面向全体青少年、全面评价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科技兴国”服务。为此,我们着重狠抓以下几点:
一是实行目标管理制度。多年来,我们始终把科技教育纳入教育局素质教育总目标进行考核评价。高中、初中、小学在目标管理中的权值分别为2分、6分、40分。重点突出狠抓小学的科技教育,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培养创新型后备人才。
二是实行考查考核制度。我们将科技创新作品列入考核内容,要求每个学生至少参加一个科技活动兴趣小组,由科技辅导教师进行等级考核,然后由教育局统一考查复评,其权值占科技教育总分的60%,其余的40%由创新绩效决定。考核的综合成绩将作为任免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
篇5
关键词 科技馆 青少年 科学素质 培训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界的热门话题之一,在我国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它既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艰巨工程,也是关系全面贯彻《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一个重大课题,它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区别。科学素养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素质教育中能起到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科技馆作为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科技馆对青少年进行科学素养培训是提高青少年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也是社会教育所不可或缺的。当前科技馆开展科学素养培训应从转变观念,改革教法人手,始终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以改进,进而为全民科学素质教育做出应有的努力。
1 转变传统观念,面向全体公众,全面提高公众素质
当今世界正处于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时代,竞争日趋激烈,它要求学校培养的人才门类多、数量大、质量高、综合能力强,这绝非是培养单一的考试人才的“应试教育”才能满足的,对从事科学素养培训的人员来说,更要树立全新的思维、全新的观念去指导教学实践。首先,要树立正确的人才观,我们的社会需要科学家、艺术家,但也需要大量普通技术员,普通劳动者。其次,要树立正确的素质观,在我们这样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仅靠以培养少数人为目的的“精英教育”或“神童教育”是无法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之林的,只有推进旨在提高全民族素质的素质教育,才能使13亿的人口包袱变成13亿人才的优势,也才能在当今世界的经济竞争与综合国力竞争中以足够的人才优势稳操胜券。最后,要树立正确的全面观。我们的教育要面向全体,相信布鲁姆先生讲的“95%以上的学生都是可以成才的”。在科学素养教学中,我们应重视每一个学生和多种能力的培养,对尖子生侧重点拨,鼓励超前自学,对中等生落实双基,对后进生关心鼓励、树立信心,争取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达到大面积提高学生素质。
2 改革教学方式,优化课堂教学
科技馆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育是主渠道。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优化科学素养课堂教学,就是要脚踏实地地在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目的、内容及现有的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和积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既要让有潜能的学生学到更多的东西,又要避免学生学习不适于他们水平的知识。
教学方法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每种教法都有其特定的适用范围,在知识的传授,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不尽相同的作用,只有多法结合,配合使用,才能形成合力,提高教学质量。比如发现教学法,它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索和学习,“发现”规律,获得原理。其优点是有利于形成内部动力和迁移能力,有利于培养创造能力和科学精神。其缺点是忽视了学习过程的基本特征,事事都要亲自去发现,况且有些知识不可能亲自去发现,同时也容易忽视学生的差异。因此,我们要及时了解教学方法的新变化,熟悉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明确其效能,及时充实到教学过程中去。
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如各种电化教学手段、多媒体综合电教手段、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等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负担,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把时间留给学生去运动、去接触社会、去接触大自然、去扩大知识面,去发挥他们的特长。
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重视对学生的学法指导,帮助学生排除心理障碍、树立信心、增强参与意识;掌握学生思维活动规律,提倡质疑求异、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分析、解决科学素养问题的能力,将教育的重点放在学生“会学”而非“学会”上;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能力和习惯。
3 结合科技馆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从年龄结构来看,青少年学生对各类的信息接收呈开放状态,他们的思维方式、接受能力、价值取向等方面与成年人相比,既不成熟,也不稳定。在课堂中的学习主要靠听和讲,因此,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单靠课堂是不够的。
科技馆可以充分利用实物、展品及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采取提示型、探究型、自主型的教育方式,强化青少年互动行为以及教育者和青少年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以此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参与性和热情,促进青少年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
首先,科学素养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素质培养。因此,科学素养实验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科学素养实验教学重点包括学生的观察能力、规范操作能力和实验设计能力,在每一步骤,每一个环节上都严格要求学生,逐步训练学生自己观察问题,自己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分析和科学实践,独立解决问题,加强科学素养。实践素质教学,要让学生多参与实验,如书中有些演示实验,尽可能让学生自己动手,让学生通过科学素养实验来验证或试探某些科学素养结论,还可以鼓励学生改进教材中的分组实验,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或设计进行实验。
篇6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心理素质;培养
今天的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然而近些年出现在青少年身上的一些问题却让人感到不安,据近些年对几所城市在校学生的调查,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小学生约为10%,初中生为15%,高中生为20%,随年级的升高呈递增趋势,最新统计资料表明,我国中小学生心理疾患已超过30%。最近新闻媒体报道,北京市十七岁少年小新为了偷钱上网,竟然将奶奶砍死,将爷爷砍成重伤。陕西省户县十五岁少年王某为图好玩,竟制造火灾。这些问题的出现,无一不与青少年心理方面的原因有关。
上述枯燥的数字和惨重的事例并非危言耸听,它们确实反映出我国教育工作中一个长期被忽视的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欠佳。事实证明,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一个重要因素是心理是否健康。但令人遗憾的是,一段时间以来,学校只重视智能教育,甚至以学生成绩的好坏来评价其优劣,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在推行素质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导致青少年心理不健康的因素很多:独生子女的剧增,破碎家庭的出现,父母的望子成龙,金钱的刺激和网络的诱惑,频繁的考试和升学压力,生理的剧变以及现代社会的攀比竞争等,给未成熟的青少年心理发展带来过度扭曲、积压和困扰。使之表现出过度的害羞和依赖,或严重的狭隘和抑郁,或病态的却懦与自卑,或出现逆向心理、打斗伤人,甚至轻生自杀等心理问题。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说明一个健康的人,既要有健康的身体,又要有健康的心理。我们一般知道保持身体健康的途径是讲究生理卫生,却常忽视保持心理健康的途径是讲究心理卫生。心理健康,是一个系统完整的概念,不能等同与智力发育正常,其核心是情绪稳定、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良好。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基础,而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培养心理素质的基本条件。
作为体现基础教育本质要求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按着人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遵循一定的教育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发展和个性特长,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它所提供给学生的不仅是书本知识,而且还包括各种生存本能、生活能力和创新精神等。尤其要在更为广泛的活动中,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的品德、智力、性格和社会适应性等多方面的心理素质。
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做好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素质教育工作,不仅可以使我们及早识别和预防其心理障碍,而且可以发展和完善其良好个性,促进和保证其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不仅只是提高青少年心理素质的重要手段,而且也是保证人才和谐成长的先决条件,进行素质教育的前提基础,还是顺应社会发展的时代要求。
针对青少年心理障碍的特点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加强理论研究。对心理素质,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科研,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指导教育实践,反之又可以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重视课堂教学。由于青少年大部分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因此抓住各门学科的课堂教学这个关键,渗透心理保健知识。中小学的许多课程都包含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特别是思品课,语文课,历史课等科目,教师应深入的加以挖掘,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可在中小学专门开设“心理卫生”、“心理教育”等协同课程,促使其心理素质提高,中小学还应设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有经过培训的心理咨询老师,不断提高青少年的心理素质。
四、注重课外活动。恰当的利用课外活动形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找到友谊和自信心,减轻心理压力,培养健康心理。实验表明,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中小学生在人际关系,抑郁、焦虑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体育锻炼能改善心理环境,增进心理健康,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学校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促进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
总之,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有很多,要减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产生,让他们具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快乐阳光的度过青春期,将来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积极努力。
【参考文献】
[1]李晓文.学生自我发展心理学探究[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刘益民等.心理学[M].科学出版社,2000.
[3]张大均.当代中国青少年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9.
篇7
关键词: 创新教育 心理健康 平衡 全面发展
创新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和不竭的动力,青少年作为社会发展的后备力量,对其创新素质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在对青少年进行创新意识的树立、创新思维的引导、创新能力的提高的创新素质教育过程中,决不能忽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和对其健康发展的引导。创新素质教育可以解放青少年的创造天性,开启生命智慧,但青少年心理正常、健康状况与否决定着创新素质教育的成败,二者相辅相成。
一、心理健康对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创新是人人皆有的一种潜在心理能力,对青少年创新素质教育,就是指在教育实践中运用科学艺术的形式和方法,全面培养青少年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培养和实践来挖掘、青少年的创造潜能并加以发扬光大。这种“发掘”过程是通过家庭、学校、社会有目的地引导来实现的,是外部因素;而学生个体的参与程度、学习兴趣、处理信息能力、价值取向、心理承受能力等直接决定着创新教育的成效,是内部因素。
青少年正值心理和创新能力的生长发育期,有着强烈的创造激情和愿望,但是由于其思维的片面、狭隘,个体认知发展的不完善等因素,使他们在完成学业和对社会的认知过程中不可避免将会遭受各种挫折打击,产生各种心理健康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心理研究所俞国良教授用一系列的统计数据表明,全国小学生中有心理行为问题的约占10%,初中生约15%,高中生约20%。而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就是要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引导,打破原有的惯性思维束缚,提高思维的灵活性与变通性,调动青少年潜能最大限度的发挥。此过程如果没有一个正常、健康的心理素质,如独立性、灵活性、洞察力、责任感、好奇心、自信心、顽强的意志和毅力,正确对待挫折的良好心态,就很难实现创新能力的拓展与提高。根据2001年,一项对1087名12―18岁的中国学生和1087名11―15岁的英国学生就创造力方面进行的调查研究表明,英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特别在发散思维和技术领域方面差异较大。这与我国的教育模式和学生的心理素质有着直接的关系。同样,北京市一项调查显示,如果教师在课堂上出现了错误,敢于当堂纠正老师错误的学生只有5.5%,这项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我国青少年的问题意识受到严重压抑,严重阻碍了其创新能力的发展。由此可见,心理健康状况对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产生着深远的影响,在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显得尤为重要。
二、创新素质培养可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创新素质教育,就是通过打破原有墨守成规的教学模式,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实践来引导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模式,树立创新观念,以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创新潜能为价值取向的教育理念。例如通过鼓励青少年大胆设疑、解疑,提出问题并追根求源;鼓励学生敢于破除成规,敢于向权威和传统成规挑战,敢于有根据地对现有知识或结论进行批驳与批评,从而促进青少年批判精神及创新思维的充分发展;既引导学生探讨问题的深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又因势利导,引导学生重视学科交叉发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的思维深刻性与广阔性得到同步提高,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有利条件。随着创新教育的深入,青少年在理论知识水平、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分析处理问题能力等诸多方面得到提高,学会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客观全面地看待世界和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用客观、理性的思维模式去处理成长过程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排解成长过程所遇到的各类心理困扰,维持良好的心理适应状况,使青少年心理素质的自我调节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得以提高,加速个体人格的完善和心理的成熟。实现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由外部教育转化为内部的自我教育,对培养他们坚忍顽强的品格、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创新素质与心理健康相辅相成
篇8
关键词:道德建设;教师;青少年
当前,由于受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和教师形象不符的现象屡见不鲜,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人民教师良好的形象。比如一些教师把青少年清晰地分为三六九等,不公平地对待学生,不能做一视同仁。对优生有优待,对后进生没有好脸色,这会给处于青少年带来非常大的心理阴影;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在提倡更新教育观念时,树立新时期的教师形象,已经成为老师面临的亟需解决的课题。
一、加强师德建设,为素质教育提供良好的动力和源泉
青少年是道德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对受教育者的未来负责,而不能只看个人眼前的利益和荣誉。教书育人要真正重视于青少年的成长,目光不能短浅,也不能急功近利,要从大处着眼。教师对青少年教育的重点单单停留在应试上,就很容易忽视青少年全面健康的发展。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要有爱心,把青少年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考虑到青少年的未来发展。
二、通过加强师德的建设,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进而影响学生的道德情感
教师在履行道德义务的行为中,如果没有真挚的感情,只凭“理智”去履行了应尽的义务,那么表现出来的也只是勉强。师德的影响力就很难发挥出来,以至于学生对“善”不能很好地学习,对“恶”也没有恨的心理。所以,注意环境的创设是陶冶教师的道德情感的关键,其中主要就是教师道德情感建设。在教育过程中注意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例如:采取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方式,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行为和思想进行讨论和批评,强调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还应当克服自身能力的限制,要从正面积极自我客服,从而对青少年树立坚忍不拔、不畏困难的道德意志。
三、注重教师的行为训练,促进教师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
所谓道德习惯,是指建立在高度自觉基础上,自然而然产生的持续的道德行为。学校通过各种教育方法,对于教师自觉按照道德要求规范行为、调节行为和评价行为是极为重要的。更为重要的是,把自觉的道德意志转化为实际的良好的行动,并经过日积月累而成为高尚的道德习惯。只有教师自身的道德修养提上来了,才能更好的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行为训练。训练的内容与学生学习、生活实际联系起来,通过开展社会调查、活动课和社会实践等,有计划地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从而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四、加强师德建设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身为一名人民教师,注重师德的建设,对每一位教师都是非常重要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身为一名人民教师,绝对不仅仅只传播专业知识,更要在做人方面,道德方面都为青少年做出模范和表率。教书育人需要端正心态,心中充满爱,才可以更好的影响青少年。工作中,教师要严于律己,只有严于律己才能严格要求和管理青少年。只有严于律己才能服众,才能使青少年信服。作为教师过硬的专业知识必不可少,只有具备了过硬的专业知识,才能使自己能够较好青少年的同时,更能是青少年信服。教师不能只凭自己的经验夸夸其谈来给青少年上课。而应该是有丰厚的知识,运用教学的艺术传达给青少年。教师教育的观念、知识内容、教学方式只有跟上社会和时代的进步,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搞教育不能盲目的跟风走,搞形式主义,这样一来我们的教育就是去了它本身的意义。每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有其阶段性,我们不能强求所有人都完全一致。素质教育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道德教育,那么道德教育的前提就是要做好师德教育的工作。只有有了高尚的教师队伍,学校才能有良好的教风,有了良好的教风才能更好的培养出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戚万学,主编.道德教育新视野[M].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肖川,著.主体性道德人格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于光远,陈保平,著.教师素养新论[M].兰州大学出版社,2001.
[4]教育部师范教育司组织,编写.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篇9
【关键词】校外教育;价值取向;人本主义;科学管理
青少年教育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的有机统一。青少年校外教育是在学校和家庭以外的场所,专门针对青少年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随着经济社会包括教育的发展,校外教育的发展空间、涵盖范围不断扩大,校外教育对青少年的影响力和重要性日益增强,青少年校外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手段越来越多,且愈来愈多的团体、组织、机构、企业和个人参与到青少年校外教育中来。校外教育管理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一个类别,在整体上影响着校外教育机构的育人价值。完善的管理机制是校外教育机构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长时间以来,限于校外教育机构的特殊性,校外教育管理存在诸多问题。第一,校外教育机构之间难以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和合理流动,甚至同一地区的不同机构在服务对象、项目设置上都有重合,不利于横向联合,发挥服务合力。第二,校外教育机构与学校难以实现有效衔接,许多学校因为教学时间、安全顾虑等因素限制或不支持未成年人参加校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不少校外教育机构的空间及师资不能得到有效利用。第三,校外教育机构与当地社区难以实现有效互动,大多数活动局限于教学场所的围墙或大楼以内。社区中的未成年人缺少就近的活动场所,而公益性活动场所也难以向社区输送教育资源。第四,难以形成完善、统一的行业管理标准和评价体系,使校外教育机构在经费来源、人事制度、工资待遇、职称评定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别。从根本上讲,校外教育管理尚未形成比较清晰的价值取向,使得管理工作面临诸多困境。笔者认为,人本主义的教育价值观是现代校外教育管理的核心,相信生命多元发展的可能是现代校外教育管理的前提,遵循校外教育机构特点进行科学管理是实现校外教育机构长足发展的重要手段。
一、校外教育管理的核心:人本主义价值观
人本主义作为一种教育的哲学思想和方法出现在20世纪50年代,其最初的目的是加强师生之间的联系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很多教育家认为学校教育太注重学科教学而忽视了学生之间积极的人际交往。他们极力推崇人本主义。很多人认为人本主义运动的发展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挑战和替代。总之,行为主义者多注重学生要干什么(行为),而认知主义者注重学生的思想(认识),相比之下,人本主义教育多注重学生的感受(情感)。进行人本主义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强调情感观念,他们所教授的课程包括了人本主义目标、认知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目标,都体现了对学生情感的重视。人本主义学者采取整体方法来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意味着在进行备课和授课时,教师会考虑到学生生活中的各个方面(身体、心理、社会、认知和精神等)。人本主义思想起源于人类潜在的心理活动,然而,在教育领域,人本主义思想的根源可以追溯到亚瑟•詹士德、亚瑟•库姆斯和唐纳德•斯尼基。教育中“以学生为中心”是从卡尔•罗杰斯的观点中借用过来的。罗杰斯强调教师的角色是咨询者,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无条件积极注意(认同学生而不进行判断和评价)、真诚(诚心诚意)和移情(能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倡导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的教师所采取的是一种更为间接的教学方法。建立在人本主义观念基础上的教育实践应该是这样的:关注学生的身体和心理需要,以及对学生的学习、生活的影响;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迫切需要,以挖掘他们的潜力;通过探究学生的内心世界来表达同情心;通过给予学生自主选择作业题目的机会,来表达对他们的关注;发现那些可能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自我意识,提供多种渠道使学生认识到个人的价值;通过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而不做出批评和指责,以此来表达对学生的尊重;通过认同学生的个性来表达教师对学生的无条件的、积极的关注;与学生相处,鼓励他们谈论自己喜欢或关心的事情,关注学生各方面的状况,了解学生的天赋。人本主义观认为师生关系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而言都是很重要的,进行人本主义教学的教师应像进行进步主义教学的教师一样采用一种“整体”内在的学习方法。进行人本主义教学的教师应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而不仅仅是智力发展。课程目标综合了情感、认知和行为目标。进行人本主义教学的教师是学生的顾问,他们相信每个学生的价值和尊严以及每个个体的个性价值,支持学生的自我探索和完善。人本主义主张教学包括合作学习,强调集体的力量。学习目标需要通过集体的努力来实现。这种学习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之间的良好关系,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价值。对于校外教育管理者而言,需要意识到,校外教育工作者从事的是青少年工作,是面向未来的工作,是培养下一代的工作。要做好青少年工作很重要的一点是要爱孩子,喜欢跟孩子相处,与孩子打交道。首先,各青少年宫有一批跟孩子打了一辈子交道、为孩子付出毕生精力的同志。要向他们学习,继承和发扬老一代青少年宫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带着对青少年的深厚感情去工作,把对青少年的爱作为青少年工作的职业信念,全身心地投入青少年工作。其次,要提高专业化水平。青少年工作是社会教育工作,专业性较强。当前,青少年工作的需求越来越多,社会教育内容更加复杂,社会教育方式需要创新,这对青少年工作者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校外教育工作者需要以人本主义价值观为基础,加强学习,积极实践,努力提高从事社会教育的专业化水平。校外教育工作者既要学习关于青少年工作的政策法规,又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还要学习青少年宫的工作方法,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理论素养和实际能力。此外,还要研究青少年新的需求和特点,研究青少年社会教育的规律,成为了解青少年、善于开展青少年校外教育的行家里手。因此,校外教育管理工作要围绕“人本主义价值观”展开,要从青少年共性的特点、普遍性的需求出发,在设计教育活动时,要看参与的人、看受益的面和深度,把目光投向广大普通青少年,把普遍性够不够、广大青少年认可不认可,作为评判、管理校外教育工作的重要标准。
二、校外教育管理的前提:相信生命多元发展的可能
校外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作为我们构筑21世纪初期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其基本特征是:面向全体,而不是像精英教育那样只是针对一部分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素质。这里的素质是指能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不仅包括智力因素,也包括非智力因素等;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社会高度个性化的今天,适应当今教育发展的趋势,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促进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历史发展到今天,人们已经意识到教育不只意味着传授和学习知识,而是使人们成为受过良好教育的公民。所以,素质教育的提出代表了一种从知识中心主义向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变革。以人为中心的教育思想的确立,转变了教育的主体观,实现了学生在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以这一思想为核心,着重培养学生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民族素质的全面提升。冯健军在《生命与教育》一书中指出,“唯才教育对生命完整性的肢解,符合知识论对生命灵动性的压抑、划一性的制度对生命独特性的”,这些因素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出现。刘济良在《生命教育论》中,认为“在教育价值观上的偏差:知识技能的僭越、科学主义的肆虐、工具理性的奴役、功利主义的诱惑和当代教育对个体生命的异化:教育对生命的漠视、教育对生命活力的压抑、教育对生命意义的扭曲”,呼唤着生命教育的产生。不同的学者在这一问题上表达不尽相同,但共同的一点是生命在教育中的失落、消解与异化。我国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校外教育,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生命的忽视或无视。素质教育,首先要理解生命。生命不仅仅指人的自然生命,还包括价值生命、精神生命和超越生命。生命是完整的,是富有个性的,是自由的,是具有创造性的。人的生命是个体“种”生命与社会“类”生命的统一,是社会与个体的统一和协调,是能动性和受动性与目的性的统一,是四个面对与和谐的统一,即面对自身、面对他人、面对自然、面对社会和了解自我、协调他人、融入社会、认识环境的和谐统一。既然生命是完整的,那么生命教育同样是对生命的个体性、完整性、过程性的完整教育。所谓个体性是指把他人当作个体生命看待,当作一个现实的、特殊的、活生生的生命看待,而不是仅仅看作抽象的人。张文质说:“生命化教育就是个性化、个人化的教育,始终指向一个个永无重复的、永难言尽的生命个体,始终以成全每一个健全和富有个性的人为自己最根本的目的。”就是要把学生看作是真正、实在、活生生、独特的生命体。人的生命是一个完整的存在,完整性就是要求把彼此分割、割裂开来的各部分加以统整,看作一个整体,否则会有被异化的可能,如人的身心二分、道德教育的知情意行的划分等。过程性是指人的存在是一个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历程,死亡是不可避免的,必须正视,而我们的教育要么忌讳、避而不谈,要么只关注学校教育阶段,而忽视整个成长历程。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是和谐统一的教育,是对技术主宰一切的时代、对生命异化和遮蔽、对教育盲目和迷失的拯救;素质教育要求回归生命原点,找回散失的“本心”。生命或教育的核心在于个性化、完整性和过程性,抓住这个核心,凡是能够凸显中小学生生命中的灵动、关注中小学生生命的完整、张扬中小学生生命的个性的一切管理方法、手段都可以采用。在微观操作上,可以借用各种管理原则,如幸福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主题间性、生活化、体验性等原则;在时间上,不仅要关注在校学生的个体生命,而且要积极关注学生完成学业后的生命成长,给予“全人生指导”,这也符合当今“终生教育”的思潮;在空间上,不仅要在学校采取各种活动与方式开展生命教育,而且也要关注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及个体因素,在以个人为中心的生命教育的实施中,协调好社会与家庭的关系,为学生构建一个整体的生命教育氛围与外在环境,以求内外相合,贯穿一体;在管理的手段和方式上,可利用课程、教学、道德教育、生活教育等一切可利用的方式;在管理方法上,要灵活、多样、综合。青少年时期是个性发展的关键期,也是爱好培养的关键期。学校教育更应重视青少年的共性,用同样的内容、方式和目标进行教育,用统一标准去衡量所有学生。青少年教育没有统一固定的标准,不应只看重分数,不追求升学率,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使青少年得以在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很小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无论是艺术教育还是科技教育,无论是兴趣小组还是群众性活动,都要以青少年的自愿参加和自由选择为基础,强调基于兴趣、发掘潜能、因材施教,并通过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成长发展的活动,使青少年的兴趣得以满足、爱好得以发展、个性得以形成。因此,校外教育的管理更应该注重青少年的兴趣爱好,积极创新工作方式。开展校外教育管理工作,需要根据青少年的需求和影响源,不断创新管理方式。当前,现代传媒已经成为青少年社会教育的重要途径,正在深刻引导改变着青少年的教育方式。在校外教育机构的管理上,要研究不同传媒对于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影响,利用好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开展校外教育管理工作。此外,校外教育机构的活动管理方式也要有所创新,有条件的教育机构,要办好内部电视台、互联网站和手机网站等,通过开发符合青少年成长特点的歌曲、卡通片、动漫、儿童剧、手机视频短片等文艺作品和文化产品,利用网络游戏、流行读物、电子书、电子杂志、博客、播客等时代性强的教育载体,渗透青少年校外教育的管理内容,使得青少年社会教育更具娱乐性、趣味性、时尚性。
三、校外教育管理的手段:科学管理,凸显教育性
目前,社会对于青少年校外教育的需求在增大。受独生子女政策、家长对子女希望值增高以及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和家庭生活改善的影响,城镇居民在青少年教育上的投入,特别是在青少年校外教育上的投入在增长。然而,应试教育对青少年校外教育造成了较大冲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校外教育机构开展了一些文化课补习、考级培训等项目,遭到了社会的质疑,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青少年校外教育的正确判断。目前,全社会都在关心、支持和参与素质教育,如何维护自身良好形象,赢得社会公信,需要深入思考。此外,校外教育机构多头管理,尚未形成统一的管理体制和科学的评价体系,资源比较分散。在青少年社会教育实施主体多样化、实施途径多渠道的新情况下,仅仅依靠传统的管理方式和手段,已经不能适应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的总体要求,该怎样创造和运用科学有效的管理载体和路径来保持自身特色,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青少年工作者去探索和研究。首先,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教育内容或活动的管理。校外教育的内容应具有综合性,以区别于学校的知识教育。教育内容的综合性,一是指校外教育机构应是综合性的教育活动场所,应开展多方面活动,培养青少年综合素质。二是指要开展思想品德教育、科学技术知识普及教育、体育运动、文化艺术教育、游戏娱乐、劳动与社会实践活动等多方面活动,内容是综合的。而很多社会教育机构内容是单一的,比如科技馆以科技产品为主,文化馆以文化作品为主,博物馆主要是文物展览等。其次,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教育方式的管理。校外教育的教育方式应更具互动性,不同于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应以开展互动式活动为主,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实现对青少年的教育。青少年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某种教育活动,自主选择教育活动类型,多方面地参与,在活动中发挥主体作用。最后,校外教育机构应加强自身与学校教育的合作管理。政府公共性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学校外教育。校外教育机构青少年宫作为公共性社会教育单位,是政府公共教育服务中的有机组成部分,要与义务教育相衔接,发挥差异化优势,为青少年提供适合的社会教育产品,满足青少年在校外接受社会教育的基本需求。综上所述,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育人”作为教育的本体价值,在面对各种形形的教育价值,进行价值选择时,最终要用一种规范的表述彰显教育价值,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方向与导引,这就需要明确教育目的。如果确定了价值体系,然后制定出教育目的并正确选择各教学科目,则教育的各种作用才能得到有效发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实践活动,必须以人为起点和终点。这一过程正如一个环形操场,“人”始终站在操场的中心,而教育价值、教育目的和教育功能始终是指向这个中心的。
参考文献:
[1]冯健军.生命与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2]于淑云.现代教育管理的价值取向[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7(4):17-19.
篇10
关键词:校外活动场所 教育 创新
校外教育具有多种非正规教育的特征。它是有组织的、在学校正规课程范畴以外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促进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各方面的发展。《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公益性未成年人校外活动场所是与学校教育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促进青少年全面发展的实践课堂,是服务、凝聚、教育广大未成年人的活动平台,是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推进素质教育、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阵地,在教育引导未成年人树立理想信念、锤炼道德品质、养成行为习惯、提高科学素质、发展兴趣爱好、增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校外活动场所的教育功能应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育“德”――有利于塑造青少年的思想品德
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工作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当前,中小学课堂大多以应试教育确定的目标为导向,注重学生的应试能力,却忽视了良好品德的培养,造成“有才无德”的现象。校外活动场所能根据少年儿童的特点并结合当前的教育形势,灵活安排各种活动,如,参观革命陈列馆、红歌演唱等主题教育活动的开展,都渗透着思想品德教育。青少年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强,好模仿,校外活动场所以活动形式吸引他们,能收到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效果。
二、育“专”――有利于培养青少年的个性特长
素质教育在提倡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有个性的发展。在当前的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教师往往只重视文化理论及专业技能的教学,忽视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制约和限制。专家强调,21世纪学校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发展全面,更要有鲜明健康的个性。校外活动场所是课堂之外学生最基本的交往活动场所,它以独有的开放性、自主性、广泛性和灵活性特点决定了它更有助于青少年个性、特长的培养和全面发展。加之,校外活动场所开展的活动以学生的兴趣和交往需求为主要依据,它更有利于学生个性特长的培育。
- 上一篇:区域发展内涵
- 下一篇:关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