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概述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4:0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概述,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当前,欧债危机仍在持续发酵,全球制造业普遍萎缩,世界经济复苏的曲折性和艰巨性进一步凸显。在主要经济体增长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逆境中,如何破解地市技改和科技创新资金、人才、技术瓶颈?如何转方式调结构扶持和推进产业迅速升级?
德州市交出这样的答卷——抓好重点项目的调度监测,加快构建“10+3”现代产业体系,深入实施“1351”工程,全力实施“双轮驱动”和高端高质高效发展战略。2012年,德州市累计完成技改投资420.2亿元,同比增长19.7%。73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2.9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11.8亿元。
“三抓三着力”:
落实技改规划 创新工作模式
技改规划重在落实
德州市经信委认为,要做好技改工作,首先就要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省市有关规划和指导意见,服务德州“10+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大企业培植“1351”工程,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抓好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的贯彻实施。
认真学习国家“十二五”工业转型升级规划、省“十二五”制造业发展规划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等,把国家、省相关规划与本市工业发展有机衔接,把握德州市工业“十二五”的发展方向、重点。对新开工项目,及早研究对接国家产业政策,加强与规划、国土、环保等部门的配合,引导帮助企业及早完善前期手续,力争项目早日开工建设。积极组织向银行、投资机构进行项目推介,促进银企对接;二是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指导意见》。
方法措施是工作的“钥匙”,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倍增器”。德州市认为,要真正贯彻落实好上级指示精神,就要针对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和难点问题,拿出新举措,创造新办法,努力在求新中增强实效性,营造良好的技改环境。为此,德州市进一步明确技术改造的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准确把握好时期技术改造的深刻内涵,着力推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技术改造。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努力抓好省、市“十二五”工业发展相关规划、主导产业发展规划的落实。目前,制约企业技术改造的困难还很多。在市场环境趋紧、生产成本增加、产品价格下滑、预期收益下降等一系列因素影响下,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扩大技改投资的意愿不强。针对现实情况,德州市着力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服务“10+3”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大企业培植“1351”工程,促进工业经济跨越发展。
技改贵在创新
创新什么?在做好技改规划落实工作的同时,德州市以完善顺应时展的三个着力点来破题。
着力开展项目及产业调度调研工作。一是认真做好对中央投资项目、省扩内需项目、省新兴产业和重点行业专项资金项目和全市73个重点工业、百户重点企业、18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重点调度;二是做好省各专项规划调研和规划项目调度工作,及时向省提供相关规划及项目进展情况,为省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三是切实做好全市技改项目的月调度统计工作,掌握项目情况,当好领导参谋助手;四是巩固和发挥技改优势,努力克服技改投资不足、重大项目不多、传统产业所占比重较大等问题。依托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骨干企业,强力推进投资大、水平高、拉动强的好项目,提升和加强突出优势、积极对接政策,激发企业加大技改投入的积极性。
着力抓实重点技改项目的筛选储备。一是认真研究国家、省相关产业政策,积极做好上级政策与本市工业优势相结合,深入发掘上级政策导向与本市优势重点产业和项目的切入点;二是瞄准国家投资方向,凝练出一批市场前景好、科技含量高、资金有保障、技术来源可靠、建设条件成熟的好项目,充实本市重点技改项目储备库,并指导企业及早完善项目前期手续,为政策性资金项目的申报提前做好准备,提报111个项目列入2013年省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导向计划,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资金支持;三是加强指导服务,深入研究政策,做好项目策划,提高项目对接政策的针对性和成功率,组织县市区和企业走出去,加大跟踪汇报衔接力度。
着力创新队伍增量提质。人才资源是创新第一资源。为切实学好用好关于国家、省级产业政策以及技改投资运行情况等内容的学习和培训,德州市招才引智,吸纳充实有生力量,提高技改队伍的综合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提高办事效率;对基层技改、统计人员进行综合业务知识培训,对企业技改从业人员进行网上核准备案免税申报系统应用培训,不断提升技改工作管理水平。
大项目大投资赢大提速 生物制造抢占技改高地
早在2010年1月,德州市就被国家工信部授予“第一批国家(生物产业)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荣誉称号。荣誉依靠什么得来?
这首先得益于德州市委、市政府紧紧围绕中央、省转方式调结构的任务部署,出台了关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不断优化投资结构,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技改环境。尤其是培植出一批在全国有较大影响和知名度的骨干企业,初步构建起以生物制造为主体,生物农业、生物医药等为辅助的国家级产业基地。
技改投资保持稳定增长。2012年,德州市技术改造项目达574个,总投资1535.6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0.2亿元,同比增长19.7%。其中,新开工项目266个,完成投资206.2亿元。完工项目290个,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279.3亿元。
在确保大项目投资的同时,德州市紧紧围绕加快实施大企业培植“1351”工程,引导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通过强化要素投入实现自身倍增发展。2012年,德州市列入百家重点培植计划的企业共实施项目164个,总投资760亿元。今年完成投资187.4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15.3亿元。
德州市是首批62个示范基地中唯一的生物产业基地、全国22个“国家高技术产业(生物产业)基地”中唯一以生物制造为主体的产业基地。以创建国家级产业基地为基础,德州市大力推进核心型龙头企业的培育工作。目前,生物产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已形成了以山东谷神集团、山东禹王公司为龙头的大豆深加工企业群体;以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为主的功能糖产业群体。其中,保龄宝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的低聚糖生产规模亚洲最大、山东龙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低聚木糖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一、山东福田药业有限公司的木糖醇市场占有率全球第二。
重点技改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围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规模培育战略新兴产业,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促进“两化”融合、提升产业集聚发展水平等关键环节和内容,抓好重点任务的推进落实。重点抓好73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和180个重点技改项目的建设。2012年,全市73个市级重点工业项目完成投资242.9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411.8亿元。全市工业180个重点技改项目今年完成投资201.9亿元,自开工累计完成投资325.9亿元。
充分发挥技改职能 服务工业跨越发展
做好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培育和管理工作。一是重视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工作,打造国内知名的区域产业品牌,进一步扩大了德州市示范基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影响力,真正起到了工业转型升级的示范带动作用。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成功争取2个国家级基地和7个省级基地,居全省前列,其中德州市国家级生物产业示范基地还获得了国家公共服务平台项目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加强对国家级、省级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创建发展情况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情况的调度调研,及时向上级部门反映汇报相关建设发展情况。
充分发挥职能服务工业跨越发展。一是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严把行业准入关口,为8家企业20多种产品办理了更换产品生产许可证手续或出具符合产业政策请示文件;二是组织对百龙创园、齿轮公司等8个国家专项资金项目进行综合验收;三是组织对中央、省、市出台的支持企业发展的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
篇2
一、制种时间的安排
以刚满瓶或即将满瓶的大球盖菇原种生产栽培种,菌种的生命力旺盛,萌发快,封口早,同时,也相应地降低了制种污染,提高了制种成功率。因此,大球盖菇原种的生产时间要与栽培种生产时间相衔接。生产上很多人忽视了此环节,从而导致制种污染偏高。
二、原料选择及配制
针对当前生产上所用配方易于污染的实际情况,笔者从培养料的选择和配制上作了较大的改进。原材料采用杂木屑为主料,应选择阔叶树木屑,不宜使用松、杉、柏等针叶木屑,所有原料均要求新鲜、无霉变。配方为粗杂木屑65%,稻谷35%。含水量为70%~75%,稍高于常规食用菌菌种生产中所采用的含水量,以利于菌丝生长。配料的具体处理方法如下:木屑和稻谷按上述比例分别用水浸泡12小时,开始及中途要反复搅拌,使料中空气排出,使料吃透水分,将料滤去水分待用。然后将浸泡的稻谷用开水煮沸1小时后滤去水分,再与浸泡过的木屑拌匀装瓶即可,装量容量在瓶颈下一点,装瓶要松。用清水洗净瓶口,瓶口料应偏湿,随即用牛皮纸(或双层报纸)包扎封口,封口用单橡筋(最好用单圈),然后灭菌。实践证明,瓶口洗湿,有利于菌种复活定植;牛皮纸(或双层报纸)封口透气性更好,有利于菌丝生长。
三、灭菌
灭菌一定要及时、彻底。栽培种瓶装好后,应立即灭菌。若不及时灭菌,则配料易发酸变臭。采用高压灭菌,冷气要彻底放净,灭菌温度121℃,保持3小时。灭菌结束后停火让其自然降温,在高压锅内闷几小时,这样效果更好。
四、接种及培养
在接种前1~2天将接种室清扫干净,喷雾杀虫药(如敌敌畏),再用消毒剂(如菇宝)薰蒸,在菌种瓶进入接种室后,再用甲醛薰蒸。在接种时要先对接种工具及接种者双手进行消毒,在酒精灯火焰附近进行无菌操作,动作要求迅速且幅度小,减少污染机会。接完菌种后应立即转入清洁并已消毒的培养室中进行培养。在培养过程中,要勤检查,发现污染苗种,及时清理出培养室。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保障大球盖菇栽培种规模化生产技术制种成功率的关键是:①选择不易长霉菌的原料作培养料;②制种培养料水分稍微偏重,含水量应为70%~75%;③培养料要装得较松;④封口物透气性要好;⑤原种菌龄要短;⑥考虑制种的各个环节,把其看成是一个密切相关的有机整体。
篇3
关键词 无公害谷子;渗水地膜;穴播;机械化;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15.048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13-0053-01
忻府区位于山西省北中部、忻定盆地西半部,地形西高东低,北、西、南三面环山,东部开阔平坦,为忻定盆地的主体部分,是典型的农业大区,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区和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区。境内丘陵山区面积大,约占64.6%,土壤贫瘠,气候干旱,昼夜温差大,农业生态立地条件下特别适宜谷子等小杂粮农作物生长及养分积累。谷子栽培历史悠久,且谷子抗旱节水、耐瘠薄低投入、营养平衡、粮饲兼用。前些年由于谷子生产用人工多、产量低、收入差,种植面积逐年减少,近年来,引进了渗水地膜穴播技术,特别是机械化程度的提高,谷子种植效益较好,谷子播种面积有大的回升。
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有以下优点:一是出苗好。穴播是多粒群体顶土,条播是单粒顶土。穴播后出苗好,很少有缺苗断垄现象。二是免间苗。通过精量播种技术,一般不用再间苗,省去了最费人工的环节。三是免除草。地膜覆盖后,不用除草,省去了费人工的除草农活。四是能渗水。渗水地膜覆盖后,雨水能流入膜内为苗子所用,这在干旱的丘陵山区作用是明显的。五是能增产。地膜有增温保墒作用,增量效果显著,可增产20%~30%。现将无公害谷子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机械化生产技术总结如下。
1 选地倒茬与精细整地
无公害谷子栽培要求具有较高有机质含量、农药残留量低、排水良好、保水保肥、地势高燥、阳光充足的砂壤土最好,要远离污染源。应选择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质地松软的土壤,如壤土、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等。谷子不宜连作重茬,且连茬容易消耗土壤养分,往往引起病害发生。重茬谷子病虫害严重,如白发病、黑穗病、谷瘟及钻心虫等危害严重。因此,谷地应轮作倒茬,前茬最好是绿肥、豆类,其次是高粱、甘薯、马铃薯、玉米等茬口。播种前要精细整地时,要求土地平整,上虚下实,田间无较大的残株、残茬,无大土块和暗坷垃,避免扎破地膜、也利于保墒、防旱、保全苗[1]。
2 品种选择
选择适合当地栽培,具有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的品种,如张杂谷五号、张杂谷十号、晋谷21号等。要求籽粒饱满,发芽率不低于85%,纯度和净度要达到94%,含水率不高于14%。
3 适期播种
俗话说:“谷收三期”,是指播种期、抽穗期、成熟期。晋谷21号播种时间在5月中旬,留苗约37.5万株/hm2以上;张杂谷5号、张杂谷10号在5月下旬播种,留苗15万株/hm2以上。选用渗水地膜和2MB-1/4铺膜播种机,播种深度约3 cm[2]。地膜谷子采用穴播,是先覆膜后播种,采用平垄种植,一膜4行,行距43 cm,穴距为20 cm,留穴为10.5万穴/hm2。渗水地膜选用宽1 650 mm、厚0.006~0.008 mm,用量45 kg/hm2,垄面要平直,覆膜要拉紧、无皱褶,膜两边用土压实,每边压土不超过10 cm,膜上每隔2~3 m压1个土腰带,以防风揭地膜[3]。
4 田间管理
播前做好整地保墒,播后适时镇压。谷子机械穴播有时会出现下种不匀和鸭嘴下种器堵塞现象,所以出苗后要及时人工补苗,并人工辅助放苗,发现缺苗断垄可补种或移栽[4]。谷子属于耐瘠薄作物,但要获得较高的产量,必须满足谷子对养分需要。一般施有机肥45 t/hm2以上,尿素225 kg/hm2,磷酸二铵150 kg/hm2,硫酸钾45 kg/hm2。有灌溉条件的地区拔节后至抽穗期浇1次水,浇水时顺垄撒施尿素225 kg/hm2。后期管理上,可用尿素2.25 kg/hm2+磷酸二氢钾1.5 kg/hm2+硼酸1.5 kg/hm2,加水750 kg/hm2,在扬花后至灌浆初期,均匀喷于叶面,延长叶片功能期。
5 病虫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谷瘟病、白发病等真细菌病害以及黏虫、蚜虫、粟凹胫跳甲、粟灰螟等虫害。坚持“绿色防控为主,化学防治为辅”的原则,主要措施有合理轮作倒茬、清理根茬杂草、培育壮苗排除病株、合理化学农药防治。在化学防治方面,谷子白发病、黑穗病要采用种衣剂包衣的种子。地下害虫可用辛硫磷或菊酯类农药于播种前随播种施入土中或播种后地面撒毒铒进行防治。防治粟灰螟、谷跳甲、粟穗螟等于拔节期间可用辛硫磷、敌百虫、溴氰菊酯等进行叶面喷施或叶心撒毒土防治。
6 及时收获
谷子籽粒变硬,颖壳变为黄色时是谷子的收获适期,应及早收获。
7 参考文献
[1] 赵思中,徐福祥.陇中半干旱区旱山地膜侧谷子无公害优质高效栽培技术[J].定西科技,2006(4):48.
[2] 杨天育,何继红,董孔军,等.旱地谷子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农学通报,2010(1):86-90.
篇4
关键词:纸机生产线;热力系统;改造方案;效益
中图分类号:TK284文献标识码: A
1 引言
现如今, “可持续发展”观念已渗透到每一个领域,在中国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的同时,能源问题备受关注。我国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费国,已占到世界消费的10%,而与发达国家的相比,能源利用效率要低20%左右。
2 研究背景
目前,造纸生产企业普遍存在用能设备落后、单位产品能耗居高不下的现象,迫切需要转变发展方式,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行业技术管理水平,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某纸业公司于1982年试机投产,至今已有20多年的历史。公司主要利用废包装纸生产瓦楞纸,拥有3200纸机生产线一条,装有锅炉2台(其中:12t/h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10t/h链条炉1台),具有年产瓦楞纸5万吨的生产能力,由于纸机及锅炉等设备较落后,造成单位产品能耗较高。
3现有工艺流程及存在的问题
该公司目前能源消耗偏高,主要体现在工序的节能措施不充分,因此,在节能降耗方面具有一定的潜力。能耗的高低直接反映在产品的成本和价值上,直接影响到产品和企业的竞争力。
3.1工艺流程图
图1 废纸制浆生产工艺流程示意图
3.2工艺流程说明
原料纸板经水力碎浆后,通过跳筛去掉塑料、铁钉、砂子等杂质;经斜筛进行浆水分离后进入储浆池;经磨浆后通过离心筛去除浆料中的杂质进入抄前池、配浆池;再通过旋流除砂和循环沉砂进一步去除浆料中的杂质后进入高位槽。制好的浆料通过高位槽进网巢、上纸机成型,同时在纸机前进行表面施胶、蒸汽烘缸干燥、通过压光形成初步产品。纸机形成的初步产品经卷纸、复卷,制成成品入库,从而完成全部生产。
3.3 工艺上存在的问题
其一,纸机生产线断纸频率高,造成生产过程不连续,分气缸和锅炉超压,并导致产品质量不稳定。其二,风机、水泵负载的调节方式采用风门或阀门节流直接调节,供电线路中电压、电流各次谐波含量大,电力污染较严重。
4 节能技术改造方案
4.1纸机生产线设备节能改造
断纸的原因主要是制浆系统质量不稳定,造成纸病较多,其次是车速不稳定,刮刀不良,干网张力不够,最后是由于腐蚀和磨损,设备性能变差,胶辊变形,造成纸张厚薄不均匀。
4.1.1对制浆系统进行升级改造
更换一台新型单效纤分机,新增中浓除砂器,提高除沙效果,新增 一台动刀式浓度调节仪,控制制浆浓度,安装一台分级筛,提高纸浆质量。
4.1.2对纸机生产线工艺进行改造
新增高压烘缸4只,并对DCS系统进行升级,改善传热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蒸汽消耗。为更好保证压榨部脱水,提高进缸干度,减少蒸汽消耗,对原纸机压榨部进行改造,保留真空吸移、第二道Φ1255/Φ1300双毯大辊盲孔压榨,把K压拆掉,改为大辊盲孔压榨,辊径为Φ1000/Φ1050,加压形式为液压,共有两个压区。毛毯设计线压力4kN/m。新增盲孔压榨大辊及轴承2套,规格Φ1300×3600mm,辊面钻双螺旋排列盲孔,孔径Φ3mm,孔深9mm、12mm交替排列,开孔率约24%,辊面磨有中高。辊体为HT250,轴头及端盖为ZG45,轴颈车1∶12锥度,与轴承研合并设液压退卸油孔,辊面包胶,胶层厚20mm,橡胶硬度P&J15~20。轴头与辊体的采用法兰式连接,螺栓材料为优质合金结构钢40Cr。校动平衡,动平衡品质为G4。增加更换刮刀片及刮刀座,合理调整车速偏差,压光机上辊两端增加喷雾装置,防止胶料粘辊边。将施胶钢辊更换为胶辊,耐磨并且防腐蚀,胶辊挂浆少,保证辊和真空箱不位移,各辊运行平稳。配套真空泵进行升级,提高真空度,从而最大限度减少设备性能变差引起的断纸次数。
4.2循环流化床锅炉节能改造
4.2.1空气预热器改造
按照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预热器的运行统计数据,空气预热器漏风量较大,过量空气系数为1.8,使得锅炉通风、排烟量、通风电耗和热损失较大。有必要采取有效措施,减小和消除空气预热器漏风,降低锅炉热损失和通风电耗。主要包括:更换被腐蚀的低温段的空气预热器管子和连接处的密封材料。
4.2.2省煤器改造
按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统计数据,锅炉排烟温度高,平均温度为240℃,不仅锅炉排烟热损失较大,而且雾化喷嘴易发生高温变形,导致除尘器和脱硫装置不能正常运行,并且烟气携带大量水分,使脱硫系统水耗上升。空气预热器漏风量较大,过量空气系数为1.8,使得锅炉通风、排烟量、通风电耗和热损失较大。因此,有必要增加省煤器传热面积,有效降低排烟温度,减小锅炉排烟热损失。
4.2.3埋管受热面改造
由于煤质很差,灰分含量长期高于50%,且平均含硫量2%,有时高达6%,造成流化床锅炉炉内埋管磨损比较严重,平均每月被迫停炉2-3次,造成严重能源浪费。锅炉尾部受热面不仅磨损,且低温腐蚀严重,脱硫设备工作负荷高,设备可靠性差。因此,必须对埋管受热面合理布置,并增加防磨装置,减少磨损,降低停炉次数。更换脱硫雾化喷头,提高脱硫效率。
4.3大功率电机节能优化改造
4.3.1方案比选
改造考虑选择三类高效节能的变极调速、串级调速和变频调速方案比较见表1。
表1三类节能技术比较表
方案类型 调速范围 节电率 技术特点 投资
变极调速 有级变速,最多有三个速度 10~45% 仅适于鼠笼可变极电机、只需两三种速度的工艺设备,技术简单,不适于需对工艺参数进行大范围连续调节的动力设备 较省
串级调速 无级变速,但范围一般在0.7~0.9倍额速 10~15% 仅适于绕线电机、仅需小范围调速的工艺设备、谐波影响较大、功率因素偏低,技术较复杂、维修难度较大 较高
变频调速 无级变速,范围宽、可以是0~1.0倍额速 10~55% 适于所有交流电机,需大范围调速的工艺设备,较复杂、维修难度较大 较高
4.3.2改造方案
从表1分析和目前各方案的应用业绩来看,对于设备作节能改造,选择变频调速方案最好,虽然此方案投资略高,但技术性能更好,节电潜力更大,可以很快从节电效益来收回初期投资,并且变频调速可以做到自动负荷匹配,在任何工况下电动机和负荷都可以实现最佳的负荷匹配。
5 改造效益
5.1纸机生产线设备优化节能改造的效益
对现有纸机生产线进行优化改造完成后,按照造纸行业的经验数据,压榨干度每提高1%,压榨部的能耗虽无明显降低,但为干燥部能耗下降提供了前提条件,其蒸汽消耗下降约3-4%。该企业的压榨干度为42%,采用双毯大辊盲孔压榨改造后,压榨干度可以提高到44-46%,干燥部节约蒸汽的潜力为6%-16%。同时,改造高压烘缸,并对DCS系统进行升级,能够改善传热效果,提高产品质量,降低蒸汽消耗,也为发挥尾气流量控制系统的作用和提高节能效果奠定了基础。
改造后,年节能量为:136750吨蒸汽/年*11%*0.1434tce/t蒸汽=2157tce/年。
5.2循环流化床锅炉锅节能改造的效益
改造前,排烟温度270℃,平均飞灰含碳量为15%,锅炉负荷变化较快时,最高飞灰含碳量超过20%.这些因素都使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热效率较低。循环流化床锅炉锅炉埋管磨损造成的被迫停炉次数多,每次停炉后,检修埋管,然后重新启动。由于流化床锅炉的冷惯性很大,启动速度慢,启动时消耗大量优质木炭和原煤。每次停炉造成约5 tce能量损失。
完成锅炉埋管受热面、空预器、省煤器和除尘脱硫设备改造后,预计排烟温度下降到140℃,锅炉每年停炉检修1次。按照锅炉行业的节能改造经验值计算,锅炉排烟温度下降了130℃,锅炉效率提高约8.7%。锅炉漏风减少,排烟过量空气系数从1.8下降到1.5,减少排烟容积,锅炉热效率提高约0.3%。飞灰含碳量从15%降低到8%,按燃煤灰分和含碳量计算,固体不完全燃烧损失从9%降低到4.8%,锅炉热效率提高约4.2%。
循环流化床锅炉热效率合计提高约13.2%,锅炉年耗煤9946tce。年节能量:改造前年煤耗*13.2%=11458tce *13.2%=1512 tce
5.3大功率电机节能优化改造效益
利用变频调速技术对风机、水泵、磨浆机、纸机以及磨浆机等电机进行节能改造,总容量907kW。按运行时间8000h,节电率20%计算,年节电145.12万kWh,年节能量折合标煤:145.12万kWh *3.4tce/万kWh =493.58 tce。
由此可知,通过纸机热力系统优化及节能技术改造,该企业年节煤量10280吨,节标煤4699吨。按当期煤价500元/吨计算,年可实现514万元的节能效益。
6小结
综上所述,实施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综合效率,既是响应国家号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的需要。由此可见,大力开展能源节约技术和资源的综合利用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刘弘睿,《工业锅炉技术规范应用大全(第一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李显海,《工业锅炉节能改造技术与工程实例》,金盾出版社,2012
篇5
【关键词】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应用现状与改善策略
近年来,薄膜被广泛的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中,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电子电器领域、印刷业等工业中,在种类上也出现了超导薄膜、光学薄膜、塑料薄膜、复合薄膜等多种类型。因此,如何有效地提高工业薄膜生产线的生产能力,保证工业薄膜质量达标与管理到位,已经成为当前工业薄膜生产企业高度重视的问题。随着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理论的提出和相关技术的完善,自动化控制技术目前已被广泛的应用到了工业薄膜生产线上,但其实际应用效率和控制水平仍然还有着极大的提升空间,需要在这方面的主研部门和相关学者加强重视,不断改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
1.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及其必要性
1.1 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现状
从现阶段我国工业薄膜生产企业所使用到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和自动化控制水平来讲,其实际情况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两点。
1.1.1 工业薄膜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认识不足
工业薄膜的生产无法跟高科技产品的研究与制造进行比较,导致了企业管理者对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选择存在着有技术就行的思想,所以对自身企业所使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没有进行全面的实践检验,更不会对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更换和改良。从这一点来看,工业薄膜企业管理者的个人意识影响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最终选择,导致所使用的自动化控制技术长时间停留在最初阶段,被新兴同类企业所超越。
1.1.2 国外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水平明显高于国内企业
国外企业主要是指欧美等发达国家的工业薄膜生产公司,这些公司受到西方工业进步思想的影响,重视自身公司在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的研究与应用,具备了一系列的自动化控制手段,并为了使企业运营更好的适应生产线自动化控制而大力体征企业内部结构,形成人机一体化管理模式,从而在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水平上远远领先于我国企业。国内工业薄膜生产企业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水平难以提升的原因便在于研究力量不足、重视程度不够、自主技术缺乏、研究资金无保障等,这些问题导致我国在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与实践上,进展缓慢。
1.2 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应用必要性
企业提高自身市场综合竞争力的关键点,就是对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而生产效率的提高又与企业生产技术密切相关。人工化的生产控制与生产线自动化控制相比,无疑是被淘汰的对象,由于目前工业薄膜生产企业都普遍使用了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所以在生产效率上的竞争,就需要从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高低上展开。因此,加快加深对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是相关企业实现生产效率突破的必要举措,决定了该企业在同行业领域竞争中,能否具备生产效率优势性。
2.PLC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
对该技术的研究,应该首先明确PLC是指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其主要原理
在于运用可以编程的存储器,将设计程序存储在内部,通过对顺序控制、计算、定时、逻辑运算等指令的自动执行,实现机械生产的数字化模拟输出控制。PLC在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中的应用,代替了原有的继电器―接触器控制系统,使工业薄膜生产更加的自动化、灵活化、稳定化,成为了目前相关行业中普遍适用的生产控制技术。我国PLC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控制技术的出现和推广使用时间较短,尽管很多专家学者对这一技术不断修正与完善,但是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不仅有认为管理上的失误,也有自身技术方面的难题,需要进一步的加以改善。
3.改善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合理策略
3.1 提高工业薄膜企业管理者对相关技术的认识与重视程度
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改善,应该对企业管理者在这方面的控制技术认知进行全面的提高,使其充分认识到不断改善自动化控制技术的重要性,从而提升自身在控制技术上的重视程度,通过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和组成专业研究团队,对本企业中所应用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情况,对企业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指明正确的改善方向和改进内容,确保相关技术的有效提升。
3.2 加大相关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
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离不开具有专业知识能力的人才,而我国在各行各业中对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人员的需求十分迫切,工业薄膜生产企业无法保障专业人才储备充足。因此,需要对我国在这方面的专业人才进行培养,使源源不断的专业人员参与到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队伍中,将自身的专业知识与理性见解作用于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研究工作中,从而更为有效的提高相关技术的研究效果。另外,还要打造专业化的生产线自动控制技术研究团队,对我国各行各业中所使用到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进行整理、研究与改良,完善相关理论并实践检验,为工业薄膜生产企业在自动化控制技术上的提升奠定基础。
3.3 加强国内外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交流与合作
国内生产工业薄膜的企业众多,每个企业在应用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上都形成了一定的经验,所以可以促进国内工业薄膜生产企业之间进行经验交流与合作,通过借鉴其他企业的合理应用方式来改良自身的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另外,国外同类企业在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和相关设备上,都明显优于我国企业,因此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向国外先进的自动化控制技术学习,并合理的将其应用到自身企业发展中。
4.总结
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作为当前我国工业薄膜生产行业普遍使用的控制技术,极大的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和生产控制稳定性,在看到该控制技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到这一技术仍然存在的问题,要意识到我国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依旧存在着不小的差距,要继续在这方面加强技术研究与培养专业人才,积极加深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从而实现工业薄膜生产线自动化控制技术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付新明,张向伟.浅析PLC在工业自动化控制领域中的应用及发展探讨[J].青年文学家,2013(30).
篇6
一、生产计划概述
1.生产计划系统的概念。生产计划系统是包括预测职能、需求管理、作业计划、材料计划和能力计划等相关计划职能,并以生产控制信息的迅速反馈连接构成的复杂系统。
2.生产计划系统的层次。生产计划按不同的层次可分为:战略计划、经营计划和作业计划。按计划的时间跨度可以分为:长期生产计划:一般是5年或者更长的时间制定一次,属于企业的战略计划;中期生产计划:一般为一年,也即年度的生产计划,属于战术性计划;短期生产计划,也称为生产作业计划,任务主要是根据用户的订单,合理有效安排生产活动的每个细节。
二、企业生产计划存在的问题
1.生产计划的预测性差。生产计划制定不但依据企业的订单,而且依赖于市场预测,市场预测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生产计划制定的有效性。从目前企业发展情况来看,生产计划预测性不好,生产中频繁出现插单现象,致使企业的人力、物力限于紧张状态。
2.企业各部门之间信息共享性差。企业各部门之间不能及时互通信息,导致部门之间各自为政,工作衔接性差,数据的准确性不能保证,造成了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浪费,企业办事效率低下。如生产部门计划生产A产品100件,但没有及时通知采购人员,采购人员没有采购相应的原材料,造成无法按客户要求的日期交货,此时两个部门人员都忙于推卸责任,都说不是自己的错,造成恶劣影响。
3.生产计划的柔性差。由于企业制定生产计划是依据销售订单产生的,生产部门没能充分考虑市场的不确定因素,使生产计划不具有柔性和敏捷性,在企业追加订单时,不能保质保量地按期完成。
4.企业的生产计划执行效率低下。生产计划制定好以后,由于生产组织方式差,各工段的进度不一致,常会出现等工现象,生产计划执行率差。如缺包装箱等问题,造成生产现场库存堆积,不能及时发货给客户,有时甚至延迟交货。
三、优化企业生产计划的方式
1.建立有效的生产管理制度。无规矩不成方圆,管理制度体系是管理工作的行为准则,通过硬性标准和约束机制,对企业的生产计划活动实行管理和控制。企业要制定符合自己内部的管理制度,创新工作体制与方法,不断促进理论创新与工作创新,推动生产计划管理的提高。建立各部门之间更加严密的配合机制,建立信息共享机制,以便使所有部门的制度体系综合成为一个整体,组成企业的管理制度体系。
2.加强生产计划的基础建设。生产计划的基础建设包括收集、整理与生产计划有关的各个部门的基础数据和信息,以及来自生产车间的各个工段上的基础数据。并建立考核生产计划完成率的各项指标,用数据说话,才是考核生产计划运行好坏的强有力的依据。于此同时建立信息共享平台、运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加强生产计划预测的准确性。
3.在企业内部开展先进管理模式。随着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市场需求日益多变。产品开发周期和交付周期越来越短,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逐渐替代过去大批量、标准化的生产模式。
4.加强员工素质建设。要结合企业自身实际,通过自我申请和企业调研的双重方式开展培训,具体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同时培训课程设置上要有阶梯性、层次性、分阶段完成培训内容。聘请或者任用有培训能力的专业人才担任培训师,采用多种方式结合的方法进行培训。
5.加强对生产计划实施的监控。企业可以开展日会、周会、月会的形式,把相关人员聚集在一起,对相关事宜进行讨论。日会参加人可以为各部门中层领导,对过去24小时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提出需要与之配合的部门。周会是对过去一周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相应地,月会是对过去一个月发生的事情进行总结,并汲取经验教训。也可让采购人员、销售人员、生产计划人员每天固定时间召开日会,对生产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协商,如紧急插单,缺零部件等事件进行讨论,可以有效控制生产计划的执行情况。
6.实现企业工程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的集成。在先进生产计划思想的指导下,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管理技术来达到企业工程信息、管理信息、质量信息集成的目的,从而把企业打造成为整体协调、全面素质优化的现代企业,提高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篇7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8
关键词: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料控制;精益生产;生产计划;采购管理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253 文章编号:1009-2374(2016)35-0206-02 DOI:10.13535/ki.11-4406/n.2016.35.101
1 概述
当今大环境下消费者的需求多样化,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化,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生产制造型企业面对市场的变化要制定自己的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同时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提高自身的竞争力,而有效的成本控制依赖于良好的物料控制,因此,如何进行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料控制成为研究的重点。物料控制的目的在于有计划的调动物料使其快速移动,并满足生产线的需求,面对突变的市场需求,要能快速地调整物料需求,使生产过程达到最优、成本最低、工作效率最大化,最终实现生产制造型企业降低成本的目的。
2 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料控制的因素分析
2.1 生产计划
生产计划是企业依据公司的销售订单而制定,满足顾客的消费需求。好的生产计划的制定是物料控制和生产的前提,出色的完成物料控制,满足生产线的需求,从而在规定期限内生产企业需求的产品,实现资金的周转。
2.2 物料管理
生产制造型企业中物料管理的主要对象是物料,包括物料的合理利用、物料的规划和管制、物料的来源、物料的储存、物料的搬运等,从原材料的采购开始,直到完成产品的储存与分销的全过程,若是物料控制不好,将会导致资金的积压、资金的周转不灵等。
2.3 库存控制
库存控制在生产制造型企业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其可以预防物料需求的不确定性,适应不同经营模式的需求,另外,库存量占用大量的资金,造成资金的积压,因此库存控制管理也是影响物料控制的一个方面。
2.4 成本控制
成本控制是企业的关注点,通过对各个环节的控制来实现成本控制的目的,针对物料的存放、搬运次数、采购量等方面都进行控制,可以实现控制成本的目的,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生产制造型企业物料控制中出现的问题
生产制造型企业是按照订单的需求进行生产,由于市场不确定性强,对物料管理从两个方面进行:物料采购决策和执行程序、验收和库存管理程序,其中物流采购决策和执行程序是最为关键的因素,如何依据市场预测制定生产计划;无库存的情况下,满足顾客的订单需求,为生产制造型企业的重要问题,图1为该公司的主生产计划工作流程:
3.1 物料需求缺乏科学管理
生产计划依据订单制定,但顾客交货期发生变化,生产计划做出调整,出现物料计划赶不上生产。这种建立在计划与生产驱动下的物料计划缺乏科学性,使得企业各部门之间缺乏整体性,会导致库存的增加或急剧减少,不利于实现成本最低。
3.2 供应商缺乏控制
生产制造型企业对供应商的依赖性高,非核心业务进行了外包,本企业负责重要零部件的研发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但一般的企业做得不够好,一般企业存在的问题为供应商的选择范围较小,供应商会在物料供应不及时、物料供应数量与储存数量不对、供应货物出现品种不对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导致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一系列问题,造成生产线不稳定,同时影响供应商与企业之间的合作。
4 物料控制的优化
4.1 强化物料需求的预测与采购管理
依据公司订单的量制定物料需求的计划,已经签订合同的情况下,物料管理需考虑库存量、库存成本、顾客需求之间的关系。这些可以通过组织流程化变革、制定物料需求的计划,从而解决生产与供需之间的关系,进一步精准算出生产中的需求量,提供准确化的物料供应。目前大部分企业在此方面还需要改进,存在着一些不科学的做法,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料需求更复杂,物料供应时的不确定因素更多,为了减小预测差异性就必须缩小预测周期,周期越短精准度就越高,最理想的状况是没有预测,时间为零全部按单生产,实现零库存。此时可以借助于供应链管理的思想,结合生产制造型企业自身的特点,实现最优化的物料供应,满足生产线的需求,图2为供应链管理模式下,采购工作的流程安排:
4.2 加强供应商的筛选
供应商的可靠性、供货的及时性、企业实力等方面都成为判断供应商是否最优的一些标准,结合生产制造型企业出现的供应商供货不及时、供货数量、品质方面的问题,进行供应商的严格筛选,成为必要的事情,下面就供应商筛选的流程进行展示,对于供应商的筛选是决定企业物料控制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供应商的筛选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物料控制的问题,从而满足企业的生产需求,缩短产品的等待时间,降低企业的库存量,降低企业的成本。对供应商的筛选现将应先有供应能力不达标的进行剔除,再根据本企业的新产品开发需求选择具有本土化竞争性的供应商,具体的流程为:确定产品的需求审批寻找供应商发放调查表反馈汇总是否采用组成评估小组现场考评审核报告列入合格供应商名录(跟踪验证,合格即可录用,不合格限期整改)资料分发样品批准颁发产品配套证书。通过这样的流程加强对于供应商的筛选,选出符合企业需求的供应商。
5 结语
生产制造型企业的核心是生产计划与物料控制,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能够保证生产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对于生产制造型企业的物料控制与采购管理方面进行了分析,找出其中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分析得出一些最优解决方案,在生产制造方面企业不仅要学习物料管理理论,还要在吸收先进的物料成本控制方法的基础上,做好管理工作,科学合理预测需求,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使其经济效益实现最大化。
参考文献
[1] 翟光明.制造企业物料控制与仓储管理[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1.
篇9
[关键词] 石油装备企业;产品附加值;按订单生产;ERP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29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48- 03
0 引 言
1992年宏基集团创办人施振荣先生提出了 “微笑曲线”(Smiling Curve)理论,该理论在产业组织理论中得到了发展。图1比较直观地表现了微笑曲线理论的核心:在产业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两端,设计和销售,处于中间环节的制造附加值最低。
如何提高制造企业的附加值呢?理论上有3条途径:业务不变,价值曲线整体上移(如图2一);价值曲线不变,业务向两端延伸(如图2二);价值曲线和业务同时提升(如图2三)。
然而,就一个产业而言,其各业务层利润率相对稳定,短期内实现整体价值链提升不符合实际;从长期来看,产业前景的不确定性将导致附加值价值曲线移动方向的不确定性。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加工、制造、装配环节始终处于利润最低的环节,产品设计研发、售后服务等服务环节则处于价值链曲线的高端。企业如果要获得更多的附加值,向两端延伸为最佳选择途径。
由此可见,对一个装备企业来说,完成企业价值链延伸即可实现产品附加值的提升。限于篇幅,本文着力分析如何实现企业价值链向市场端的延伸。笔者以企业信息化为窗口,ERP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归纳总结石油装备企业产品特点的基础上,以案例翔实地分析了业务端延伸,进而推进企业价值链的市场端延伸。
1 基本原理
ERP (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企业资源计划)是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化配置企业物流、业务流、资金流等各种企业资源,使之有机整合、联合互动,高效发挥最大效能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众所周知,制造企业的业务核心是加工制造,生产管理占到所有工作的50%以上。ERP的意义不仅限于企业资源的整合,更为重要的是能推动制造企业业务由加工制造向市场端的延伸,进而提高产品附加值,造福企业,图3清晰地表明了这一联动机制。
按订单生产(make-to-order)管理理念对这一联动机制做了较好的诠释,它是指生产以市场为导向,接到客户订单之后,企业根据客户订单的需求量和交货期,再组织生产活动。按订单生产,不仅改变了传统的生产模式,也传递了“以销定产”的经营理念。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企业越来越关注客户的需求,传统的按库存生产模式在企业中占有的比重越来越小,而能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按订单制造方式却越来越受到企业的青睐。
对于石油装备制造企业来说,结合现实业务,采用按订单生产的ERP解决方案,实现销售、生产计划和工厂车间之间的业务无缝集成,推动企业业务向价值链市场端延伸。销售业务通过实际合同、销售预测等方式制定销售订单;通过需求传递,将销售订单转换为生产计划;再经过需求管理的计划策略控制,将需求转化为物料需求计划,组织车间排产,满货要求。图4较为详细地反映了按订单生产的销售与生产业务关系。基于以上原理,针对石油装备制造企业的复杂业务,下文从实证的角度给予具体分析。
2 案例分析
2.1 概述
我国石油装备制造产品涵盖钻井、采油、钢管、动力、炼化、测井、海工等8大类共180多个品种,依据产品的特点,设计了项目型、离散型及连续型ERP解决方案(见表1)。其中,项目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钻井、海工等产品结构复杂、生产周期长的产品;离散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采油、动力、炼化、测井等离散生产、产品结构相对稳定且生产周期较短的产品;连续型解决方案应用于钢管、钢丝绳等连续生产的产品。连续型解决方案主要针对按库存进行生产的产品,非本文研究对象;按订单生产包括了项目型和离散型两种解决方案,为本文的研究重点。
2.2 项目型案例分析
2.2.1 业务概述
A公司是致力于能源装备研发设计、制造、集成、贸易以及装备技术服务的大型企业,主要产品为大型成套装备集成、装备技术服务等。该类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决定了其面向订单生产的项目型制造属性。
其产品特点主要有:离散生产、产品结构复杂但较为稳定,生产周期长,对资源计划、能力均衡及成本控制要求高等特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能做到迅速反应、提供高质量产品及服务、报价合理的企业无疑在市场中能获得先机。
2.2.2 解决方案
针对具有一定稳定产品结构和项目制造特点的产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ERP提供了项目型的解决方案,以解决报价和物料需求计划的快速提供,以及成本的有效控制等问题,实现企业价值链市场端的延伸。
依据项目制造的特点,运用ERP标准功能,以上目标在计划策略51(没有最后组装/项目结算的计划)下得以实现。需求管理51策略的计划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E,客户需求的需求类型为KPV。该策略的特点为:计划独立需求与客户需求不存在消耗关系;计划独立需求运行MRP后产生物资的采购计划;客户需求运行MRP后产生组件的物料需求计划。
2.2.3 运用效果
2.2.3.1 迅速提供报价
对于项目制造企业,项目的获得往往采取投标的方式。项目报价是项目投标的重要环节,项目报价的高低是决定项目投标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在项目投标中,项目报价过高会使企业失去中标机会;项目报价过低会给企业带来损失,无利可图。因此,快速、准确地估算项目成本,投标时报出既有竞争力又有盈利空间的价格,对于获得客户订单,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51策略的计划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E,通过运行产品的计划独立需求,能迅速掌握产品的原材料成本,为企业投标报价提供快速准确的成本估算依据。
2.2.3.2 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主要反映了在客户需求确定的情况下,如何实现物料的采购及产品、半成品的生产任务。51策略所对应的客户需求类型KPV则为需求由客户端传递至生产端成为现实,而产品结构稳定为物料、BOM(物料清单)、工艺路线主数据的维护提供可能,进而保证了物料需求计划的实现。
51策略的销售与生产业务集成:通过前期的投标过程,与客户签订了合同或协议,再通过ERP信息共享及销售与生产的无缝集成,将销售目标转换为生产目标及物料的需求计划,经过采购、生产、入库管理,最终完成及时交货。
以业务为基础,在ERP系统中具体的实现形式:企业签订销售合同后,在系统中创建挂项目的项目销售订单;以51策略传递需求,运行MRP,销售订单转换为项目计划订单,再通过集中转换,将项目计划转换为项目型生产订单及物料需求计划。在计划部门的协调下,各分厂按照各自的生产任务,进行生产领料、生产、入库,最终在计划时期内完成项目的完工入库及交货。
2.3.3.3 成本控制
项目的成本控制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启用项目管理的成本控制;启用项目型生产的半成品项目库存管理;对于项目生产的物资采购进行BOM定额管理及物资批次管理。
综上所述,按订单生产的项目型解决方案实现了石油装备企业以市场为导向的管理理念,对市场做出迅速的反应,满足客户需求量及交货期,实现企业业务由加工制造向市场端的转移,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除此之外,通过项目的多维成本控制,降低了产品加工过程的成本,从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
2.3 离散型案例分析
2.3.1 业务概述
B公司是一家从事石油机械设备的专业制造及修理单位,主要业务包括石油机械设备的生产、销售、租赁、修理等。该类产品的产品结构相对稳定,且都属于离散型制造。
其运作管理的特点主要为:按订单生产,以销售为导向,销售合同为销售计划的前提,以月度销售计划安排每月的生产计划;月度计划制定后,存在实时的销售计划追加;生产部门存在部分产品的预投。
B公司的业务特点在制造行业中较为典型。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的按订单生产已经成为企业选择的主要生产管理模式,但由于无法放弃传统的按库存生产模式,于是现阶段产生了以订单生产为主,面向库存的备货生产为辅的生产管理模式。
2.3.2 解决方案
按照B公司的业务及产品特点,ERP提供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以适应迅速反应客户需求、协调销售及产品预投的计划等需要,实现企业价值链市场端的延伸。
通过ERP的标准功能配置,以上业务在计划策略40(具有最终组装的计划)下得以实现。40策略独立需求的需求类型为VSF,客户需求的需求类型为KSV。该策略的特点为:客户需求和计划独立需求都是生产计划的需求来源,以其中比较多的一个为计划产量;客户需求会消耗计划独立需求;客户需求和计划独立需求运行MRP后都会产生组件的物料需求计划;客户需求的目标为快速地对客户需求做出反应,保持生产尽可能地平滑。
2.3.3 运用效果
2.3.3.1 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大部分的产品,企业以销售为导向,无需进行预投。生产以销售月度计划为依据,直接运行MRP产生月度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各车间依据物料需求计划完成采购计划、投料、生产及入库。
销售部门依据销售合同或销售预测在系统中创建销售计划,生产部门依据销售计划及库存情况,运行物料需求计划,直接将销售目标转化为生产目标。通过物料的采购、生产、库存管理,完成销售交货。
2.3.3.2 结合预投的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存在预投情况的物料,生产以销售计划为基础,评估预投计划,将销售计划及预投计划加总形成月度总生产计划,在系统中创建计划独立需求(计划独立需求数量=销售计划数量+预投数量),运行MRP,产生物料需求计划。
2.3.3.3 销售追加业务管理模式的实现
对于月销售计划制订完成后,需要追加销售计划的情况,通过在系统中创建销售订单的方式,直接可以将销售转换为生产任务,实现过程与销售订单导向管理模式类似,差异只是数量的区别。
当存在预投时,须在计划策略中引入物料需求的消耗模式。行业和业务的不同,在消耗模式选择上有所差异,对于每月都会进行月度计划排产的B公司而言,采用仅向后消耗的模式就能满足其需求。
当出现销售追加的情况时,新增的销售需求将消耗计划独立需求,即销售需求增加,独立需求减少,需求的变化数量为销售订单的增加数量。若新增销售需求小于等于独立需求,总需求数量不变;若新增销售需求大于独立需求时,总需求数量将增加,增加的数量为新增销售需求与独立需求的差额,以此满货需求。
综上所述,按订单生产的离散型解决方案,紧紧围绕客户的需求组织生产,以满足客户需求量及交货期,实现了石油装备企业业务向市场端的延伸,提高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此外,依据具体情况进行适当的预投管理,既能保证生产的平稳性,又能保持批量产品的规模经济,间接增加产品附加值。
3 结束语
制造企业处于“微笑曲线”的附加值低端为业界的普遍共识。市场经济条件下,复杂激烈的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向价值链较高端延伸。
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具有一定稳定产品结构的项目型和离散型石油装备企业,ERP能够提供成熟的按订单生产解决方案,对市场迅速做出反应,满足客户需求,推进价值链向高附加值的市场端延伸,进而提升企业产品附加值。
主要参考文献
[1]马永驰,季琳莉.从“微笑曲线”看“中国制造”背后的陷阱[J].统计与决策,2005 (10):132-133.
篇10
[关键词]生产运营管理;生产计划;管理咨询
[中图分类号]F2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1-0082-02
生产运营是指企业投入一定的资源,经过转换增加附加价值并产生新的效用,最后以某种形式产出并提供给社会的过程。企业生产运营系统不仅涉及企业内部的人、财、物、产、供、销,而且要延伸到企业外部的供应商、经销商、顾客、竞争对手和市场行情的变化。
1生产运营管理的任务和内容
生产运营管理的目标是保证高效、灵活、及时地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生产运营管理的根本任务,就是通过最优的资源配置,合理分配生产任务,组织均衡生产,保证生产系统的顺畅运行,从而保证以最低的成本、最短的时间、最少的库存、最快的速度、最合适的质量和最佳的服务,提供能满足市场需求的有形产品和无形产品,为企业创造利润,求得企业持续发展。
生产运营管理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三项:
一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和调整。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包括产品或服务的选择和设计、设施的定点选择、设施布置、服务交付系统设计和工作设计。生产运营系统的设计,一般在设施建造阶段进行。
二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生产运营系统的运行涉及企业全部生产经营活动,按照管理的基本职能,其内容有生产决策和计划、生产组织和指挥以及生产控制和协调三项。
三是生产运营系统的评价与改进。为了使系统具有快速反应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必须经常对系统加以监控、评价、维护和改进。生产运营系统的维护与改进,包括对设施的维修与可靠性管理、整个生产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各种先进生产方式和管理模式的采用。
2生产运营管理咨询概述
企业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而咨询人员需要在短时间内确定企业存在的问题,因此采用正确的诊断思路尤为重要。系统论中的“暗盒子”理论为运营管理诊断提供了有效的思路。企业是一个系统,输入资金、原材料、人才、信息等生产要素,经过企业内部一系列的转化,输出产品和服务。咨询人员可以通过运营的最终输出效果进行分析,找到问题的线索后,层层深入,找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且深入挖掘理念和机制存在的根源,针对问题和根源进行改善,改善效果体现在新的输出效果上。
2.1从输出结果发现成绩与问题(发现问题)
咨询人员应针对企业实际生产经营特点,设计出一套反映生产运营管理输出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体系。通过细致周密地收集生产相关数据和资料,应用纵向对比、横向对比等分析方法,找出企业在生产运营管理系统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2.2从管理环节找出取得成绩的经验和存在问题的原因,从观念、体制与机制找根源(分析问题)
咨询人员应依据生产运营管理系统所特有的管理环节开展分析工作,这就要求咨询人员不仅掌握生产运营管理的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熟悉不同生产类型企业在每个生产运营管理环节上的重点工作内容和工作特点。
2.3针对主要原因和根源提出改善方案(解决问题)
就问题论问题,只能是“脚痛医脚,头痛医头”,这样的咨询可能解决企业表面上的问题,但不久之后老问题又反复出现,新问题不断涌现。管理咨询的核心价值就是从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和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上入手,提出符合企业实际情况,针对性强,切实可行的改善方案。
2.4在实施方案过程中提供指导和必要的培训(实施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咨询人员应以变革推动者的身份对企业提供管理技术支持,定期到企业现场检查实施进度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要加大培训力度,巩固所取得的变革成果。
3案例分析
3.1项目背景
A开关厂是生产开关件的中型厂,有职工1200人,年利润650万元。其产品分13大类,共2000多个规格,为2000多个用户服务。每年签订4000份以上订货合同,每月要生产2000万件左右的零件,临时任务占总任务的20%左右。这种多品种、多规格的生产类型十分复杂,A开关厂如果不建立起一套科学的计划管理系统,将难以形成稳定的生产秩序。
A厂面临的问题是,产品零件齐套难,零件生产急件多。另外,生产资金占用大,全厂定额流动资金300万元,实际占用460万~470万元,生产资金270万元,占流动资金的587%。因此,A厂领导决定进行生产计划方面的咨询,通过生产计划管理的改善来改变生产的被动局面。
3.2调研分析
咨询组经过调研分析,证实厂领导提出的课题是该厂当时存在的主要问题。A厂从订货到车间收到生产计划需25~55天,直接造成了生产准备工作的紧张和生产过程的忙乱。另外,该厂只编制厂级生产作业计划,而无车间作业计划。厂生产科每月不核算、平衡生产能力,经常向车间下达紧缺件计划。车间生产进度仅由每天早晨的调度碰头会来决定,生产忙乱、零件不齐套的现象必然会发生。一方面是生产能力不足,另一方面又有大量不齐套零件积压,紧缺件越滚越多,全厂长期处于应付紧缺件的局面,占用了生产能力和资金。当年的月平均零件消耗额为456万元,可实际半成品库存的月平均占用额为1178万元。
咨询组对该厂生产的零件进行了ABC分类,ABC分类表如表1所示。经分析可看出,A类零件只占少量品种,却占用了近1/2的零件生产总工时,对A类零件运用大量系数的公式来计算(大量系数=生产该零件的工时数/设备的制度工时数),各工序均大于0.1。因此,A类零件的生产属于大批量的生产类型。可以认为该厂是一种包含大批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小批量生产的生产类型。因此,产品及零件的作业计划应按照各自的生产类型制订不同期量标准和采用不同形式的作业计划编制方法。经过专题调查和分析,咨询组达成以下共识:
a)企业的生产计划体系应该进行改进,设计体系框架图。
b)企业的产品是多品种、多规格的,要针对不同的产品或零件的生产特点编制计划。开关产品和A类零件生产比较稳定,应实行定人、定设备、定加工对象,采用标准计划。其他零件要制定期量标准,零件加工的规格、数量由滚动计划确定。
c)订货、计划编制都要核算和平衡生产能力。
3.2.1改善方案设计
(1)生产计划体系的改善
合同汇总采取滚动式,每月进行一次,每次汇总最近三个月的合同。汇总的依据是订货合同、销售计划、成品库存、组装车间盘点数、上期计划完成情况。合同汇总后,制订出外协、外购计划及模具、工装计划。
每月安排月生产任务,进行零件分解。月生产任务包括成品计划和零件生产计划。月任务安排的依据是季度计划、临时合同、齐套库盘点数及毛坯库盘点数。月作业计划下达给车间、零件车间及齐套库。
组装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成品计划编制车间进度计划。由齐套库供给零件,每月定期盘点并上报生产科。
零件生产车间按生产科下达的零、部件作业计划编制车间零件生产的进度计划。生产出的零件运入齐套库。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