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教育的重要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教育科研;学校;教师;重要性
要科学全面地理解教育科研的深刻内涵,须理解“科学理论”主要是指原理和现代教育理论;“教育问题”是指教育领域客观存在的需要探明和解决的种种矛盾和疑难;“科学方法”指认识自然或获得科学知识的程序或过程;“教育科研目的”是探索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教育科研的本质是一种“创造性的认识活动”,教育科研不是简单重复的劳动,而是一种脑力劳动,需要发挥教师创造性的思维,教育科研的对象是针对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目的是着眼于改进教育教学工作,途径是教师经常性的反思和总结,过程是实施有效的分享与合作。
1.开展教育科研之必要
古希腊伟大的力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可以撬起整个地球”。学校发展、教师产业成长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支点就是教育科研。“有识者重视教育科研,有志者开展教育科研,有为者得益于教育科研”。[1]
1.1教育形势发展之所需
首先,世界教育形式发生了深刻变化。当今国际呈现出政治多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人生学习化的鲜明特征。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已来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彩。其次,中国教育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的中国教育还面临着许多热点和难点问题:“两基”的巩固和提高、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教育优质发展、教育和谐发展、减负增效、德育有效性、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从“上学难”到“上好学”等。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战。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教学形式、学习方式、阅读方式、师生关系、评价方式等都发生了变化,基本上形成了“处处是学习之地,人人是学习之人,时时是学习之时”[2]的格局。第三,学校和课堂发生了深刻变化。第四,教育的对象发生了深刻变化。现在是独生子女时代,留守儿童、农民工子女、单亲家庭子女都比以往任何时候多。由上可知:教育的外延大大扩展了,其内涵更加丰富了,目的更加明确了,功能更加增强了。而教育观最大的变化是“办学以教师为本,育人以学生为本”思想的确立。教书育人的教师,只有不断地加强学习和研究,了解世界和中国教育发展变化和形式,才能赶上时代前进的步伐,也才能做好教育教学的工作。
1.2 学校可持续发展之所需
学校发展有三件法宝:一是抓风气,二是抓规矩,三是抓科研。教育科研是学校发展的第一生产力,具有先导性、基础性的作用。“学校只有教育科研为先导,才能是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顺应改革的潮流,才能办出特色和水平,也才能可持续发展”。[3]一个课题可以成就一所学校,教育科研能给学校带来教育的春天。一所学校如果不搞教育科研,那是上不了档次的,也是办不出特色的。有人说,不搞教育科研的学校是不完善的学校,不重视教育科研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
1.3 教师专业发展之所需
教师发展研究,不仅是一种理念,也是一种实在的行动。教师就在教育研究的现场,教师就是最佳的研究者。教育科研是提高教师生命质量的一种手段,应该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没有科研传统的教师,工作常常是机械和重复的。作家梁遇春曾写文章嘲弄说,很多教师就像是知识的贩卖店,一本讲义用十几年,就那么点知识贩卖了一遍又一遍。不做科研,不研究学生,每天疲于奔命,没有创新的教师确实只是知识贩卖店里面无表情、枯燥乏味的伙计。我们现在很多人都是这样,工作繁重、重复、机械。毫无乐趣可言,这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是生命的异化。我们教师也同样面临着这样的困境,怎么摆脱这种困境,对于教师来说,教育科研是一剂良药,科研可以使我们不断创新,使我们乐在其中,使我们提高生命的质量。
考察任何一位优秀教师、名师以及教育家,我们都会看到,科研在教育实践、教育生涯中有着非常重要、不可或缺的地位和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科研丰富了他们的内涵,是科研改善了他们的行走方式,是研究优化了他们的生命状态,是研究是他们不断走上了事业的高峰。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该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研究工作对教师来说,并不是什么神秘莫测和高不可攀的东西”,“教师的劳动是一种真正的创造性劳动,它是根本接近于科学研究的”。教育家鲍林也说:“如果一个人在进行教育的同时也进行研究,那么他的教学效果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魏书生说:“人一旦从研究的角度来看待他的本职工作,那么无论他的工作多么平凡,都会有无穷无尽的研究价值,同时也就有无穷无尽的乐趣”。“不是生活中缺少科研内容,常常是我们自己缺乏发现科研内容的能力”。研究是生命的支柱,我现在取得的一点成绩都是我研究探索的结果。我研究教书,创立了语文课堂教学‘六步教学法’,交给学生若干种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我研究育人,构建了丰富的班主任工作经验,培养了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我研究管理,创立了科学民主的学校管理、班级管理的经验;我研究人生,构建了一整套享受人生快乐的学说”。钱伟长校长也叮嘱教师:“你不上课,就不是老师;你不搞科研,就不是好老师。教师是必要的要求,不是充分的要求,充分的要求是科研。科研反映你对本学科清楚不清楚。教学没有科研作为底子,就是一个没有观点的教育,没有灵魂的教育”。所以,有教师说,不进行教育科研的教师,不可能真正尝到当教师的乐趣,并成为真正出色的教师。教师有三项职责:教书、育人、科研。其中,教书是中心,育人是目标,科研是基础。教师要深入研究教育教学中的经验和问题,扬长避短、改进工作,实现向科研型教师的转变。
2.教育科研的力量——结束语
教育科研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便捷的一条途径。教育科研的力量是巨大的!一所学校要发展,首先得确立发展思路,依法治校、人才强校、质量立校、民主理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效果活校、品牌亮校、文化润校。法律法规是学校发展的基本底线,师资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资源,质量是学校发展的永恒主题,民主是学校管理的一大法宝,科研是学校发展的源头活水,特色是学校发展的代名词,改革是学校发展的强调动力,品牌是学校发展的形象代言,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核心灵魂。学校要想办好,办出品牌特色,必须重视教育科研。教育改革,科研先行;学校发展,科研引领;教师成长,科研伴随;学生成才,科研指导。教育与科研紧密相连。教学与研究是教师职业生命的两条腿,缺一不可;反思与研究是教师的一种专业的生活发式和职业发展的内在需求。有了教师的成长发展,才会有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科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教育科研是教师的成才之路,让学校教育科研亲近每个教师。(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蒋国平.做课题并不难[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1.
篇2
关键词:学科教学;人文教育;重要性
学科教学和人文教育,作为两种基本的教育形式,有着互相不可替代的教育功能。那么作为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应该如何在学科教学中体现其素质教育的功能,为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呢?在学科教学过程中除了要侧重学科知识的讲授外,还应找出学科中潜在的人文教育功能,这将为素质教育的实施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人文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文化和人格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学科教学中重视人文熏陶,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的同时,德、智、体也得到发展和提高。接下来,就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这一重要内容做一些探讨。
一、学科教学中融入人文教育的重要性
在学科教学中关注人文教育,提高人文素质是当今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有责任和义务对这个教育功能进行挖掘和发挥,为学生提高自身素质和道德水平做出努力。随着社会高度化发展,许多高科技被广泛地引入到现代生活中来,同时各种交流活动越来越频繁,合作越来越广泛,对人们各个方面的要求越来越多,越来越高。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诸多有综合能力的人才特别是具有人文素质的人才备受青睐。为实现学科教学朝更有价值的培养人才的方向发展,在学科教学中融入人
文教育,是对学生日后发展有百益而无一害的一种教学选择。
二、学科教学中人文教育对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意义
那么作为从事基础学科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们讲授相应的学科基础知识是最起码、最基本的工作职责。基础学科知识的学习,是从理论上对学科所涉及的知识、技能进行高度的总结。使学生可以学习到较专一、系统的知识。但学科教学,并不是单一地只为获得相关的理论知识,而是促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从中学到更多可以改变思想,提升自身道德修养的智慧,使自身综合素质从更深层次上得到提高和满足。使学生将所学真正运用到日常生活、工作、学习当中,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使自我价值真正得到体现和发挥。
三、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理性精神的培养
学科教学中理性精神的培养,是将人文教育融入学科教育的根本目的。真正的高素质人才,不仅有专业的文化知识,同时还具有崇高的精神品格。通过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运用不同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人文教育渗透、培养、塑造出学生不同的人文气质及勇于进取,为美好理想而敢于奋斗追求的精神。同时,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四、学科教学中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
创造良好的人文教育氛围,是对学生进行耳濡目染人文教育的一种方式。其中最主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避免一味地以成绩论英雄,以分数论成败。分数从一定程度上是对学科教学成果的肯定,是对学生付出的回报。但不是所有的优劣、高低都可以用分数来评定,人文教育的氛围,首肯学生对真、真、善、美的认识和追求。通过人文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识到自然界是辩证、统一的,是和谐且美妙的。
五、学科教学中对培养学生有科学思考,创新的能力
“尽信书,不如无书”,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要学会用科学的方法去思考、认识。
有勇于怀疑、敢于挑战的精神。任何理论都需要实践来进行验证,经不起实践考验的理论,都是没有生命力的。学科教学的目的,除了要学生学习前人的优秀成果,还要培养学生科学思考,勇于开拓、创新的能力。
篇3
关键词: 初中数学 课堂教学 有效性
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定义是:它要求课堂教学行为能够体现学科价值取向和明确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目标,力求在课堂上构建完美的精神世界,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品质,促进学生推理能力、想象能力、抽象能力、创造能力和人文素养等方面的共同发展。因此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重要的。
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是中外教学改革的共同理想。
有效的课堂教学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化运动,特别是在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下的教学效能运动,它要求教师要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教师和学生的教育价值追求。它于20世纪末被介绍到我国。从那以后我国教育界人士积极呼吁教学改革,要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新课程改革呼吁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改革的培养目标注重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基础教育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因此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新课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和努力方向。
(三)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改变当前“高耗”“低能”教学现状的需要。
现在的初中数学教学中存在着学生学习难,教师教学难的现象。由于初中数学知识趋于抽象,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教师花很多心思备课将知识讲授给学生时,学生却难以理解的现象,所以在这种教学现状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不容忽视。
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当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主要表现在: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有效性、内容的有效性、语言的有效性、问题设计的有效性、教学交往的有效性、课后作业的有效性、课后教学评价的有效性等方面,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的时候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将学生的现状和科学的教学方法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一)做好课前准备。
首先要对教学对象有所了解,明确学生的基础情况,因材施教,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时候要层次清晰、难易适度。其次,要优化教学实践管理,在教学时间的管理上,要使课堂时间得到充分的利用;把握最佳时机优化教学过程;提供适度的信息,增加教学实践的有效性,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其次,在课堂上给学生留出一段自主学习的时间。最后,应把课堂教学时间的分配与教学目标、内容等因素联系起来。
(二)创造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创造情境的目的主要有三点:一是调动感情;二是引出问题;三是诱发思考。创设数学情境能促进学生产生惊异和欣喜的心理氛围,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形成主动发展的动因;提倡让学生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让学生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例如讲九年级《随机事件》,通过央视热播的动画片《大英雄狄青》,给学生讲解这位宋朝名将抛掷百枚钱币鼓士气,从而顺利征讨侬智高,大获全胜,平定了邕州的故事。接着又设问:听完故事是不是还为狄青捏着把汗?狄青真的有把握100枚铜币全朝上吗?这个情境的创设及内容都比较新颖。学生听完后,迫切想了解狄青会赢的原因。
(三)研究有效地学习方式。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有其特有的结构特点,有些知识是统一规定的,这些知识的学习还应以接受学习为主,需要教师的讲解或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而获得。但是数学学习也不是单纯的“灌输”式教学,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和逻辑也需要学生的探究式学习。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更要加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可以采取小组教学的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在让每个学生明确讨论的内容、要求之后,便可采取小组学习的形式,开展组间交流,从而增强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和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肖伯纳说:“倘若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我们彼此交换后,你和我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但是,如果你有一种思想,我也有一种思想,我们彼此交流这些思想,那么,我们每个人将会有两种思想。”小组学习探究的方式可以使学生学习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数学问题的方法。
(四)提高师生课堂上友好互动的有效性。
叶澜教授指出:一个真实的教育过程是一个师生及多种因素间动态的相互作用的推进过程,一方面它不能百分之百地按预定轨道行进,会生出一些意料之外,有意义或无意义,重要或不重要的新事物、新情境、新思维和新方法。另一方面,从教师设想,计划的教育过程到实际本身就是一个动态转化和生成过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学生任何正确的反应给予积极的肯定,如微笑、点头、重复和阐述学生的正确答案;对学生的错误回答或反应,教师不应该忽视或者嘲笑,而应该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五)保证学习策略的有效性。
学习策略主要包括理解和保持知识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应用知识解题的问题表征策略、具体求解策略和思想总结阶段的反思策略,以及掌握知识过程中的自我监控等元认知策略。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科实际,通过分解练习和综合实践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学生的学习策略教学,以提高学生学习活动的效率和质量。
(六)课后作业和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篇4
关键词: 体育课堂 游戏教学 重要性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对体育感兴趣,是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优劣的重要因素,要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必须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运动热情。但是,目前大多数的农村教学场地小、器材少,一部分老师对体育“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望而兴叹。个别老师对教学内容安排不当,教学方法枯燥无味,教学手段单调呆板,教学语言生搬硬套,使学生对上体育课兴趣索然。为此,适当采用游戏性的教学方法,合理的教学手段,新颖的教学形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到体育基础知识、技能,这对于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和习惯,形成优良的道德品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怎样使游戏性的体育课上得生动,新颖活泼,有趣呢?我就这问题谈谈看法。
一、教学方法的游戏性
小学生对体育课普遍感兴趣,所以教师应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游戏性的组织形式来渗透教学内容,如投掷垒球项目,可以用掷“纸飞机”、投降落伞等来作为诱导练习,为投掷教材教学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的形象性
在体育课中,要使学生始终如一地处于良好的学习形态之中,就一定要采用形式丰富多彩的形象化教学,如儿歌、比喻、模仿等;对于一般高年级的学生,多引用故事性的游戏情节,如“军事练习”、“野炊”、“义务劳动”等来模仿人物和动物的形象与动作。低年级学生可采用各种动物的动作,如“走、跑、跳、飞”,以及手脚配合,把他们引入角色之中,这样别有一番情趣,能陶冶他们的情操,既学到技术,又得到锻炼,收到良好的效果。小学生都有一种“三好”的心理特征,即好动、好强、好胜,对单调枯燥的重复练习教学易产生厌烦的情绪,有意无意地表现出来;任何新奇有趣的外界刺激,都会分散他们的注意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切实掌握教学手段,针对其特点,安排新颖多样多变换的教学形式,如在快速跑的教学中,若一味强调速度老是重复相等距离的跑,那么学生的学习情绪就会直线下降,在5―7次快速跑中最多认真跑两次,但若采用变换形式的快速跑,针对他们“三好”的心理特征,安排前两次学习快速跑技术,第三、四两次不等距离的组合角逐跑,第五次叫号跑。第六、七两次男、女不等距离的对抗比赛,我采用接力、换物跑等多种多样的变换手段来引导他们完成教学任务,并采用有趣味性的放松游戏和欢乐的舞蹈等,让他们在美的享受中得到放松,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提高了教学质量,收到了预期效果。
三、教学语言的儿童性
语言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在教学中,教师一句生动的语言,一种形象的比喻,往往能使学生兴趣盎然,丰富想象,活跃思维。所以,在小学体育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要适应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态来建立师生的情感,活跃课堂气氛。如:教师的语言要热情、明快、富于鼓励和启发,语气要声调柔和,吐词清楚,顿挫分明,举例要生动活泼,绘声绘色,教态要和谐可亲,富有亲切感,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学内容。如用形象语言来教导学生:“兔子是怎么跳了?”“马儿是怎么跑了?”“大熊猫是怎么做滚翻动作?”又如前滚翻的动作要求他们“一蹬,二撑,三低头,团身滚翻”,投掷垒球:“蹬地转身似箭弓,挥臂和碗快如风”,等等。在高年级的教学中,一般应采用语言教学法,如用带有故事性的游戏目标,目的地,拟人、拟物的模仿动作,激发他们的情感,适时抓住他们好奇的特点,使他们自觉地在和谐的课堂气氛中进行学习和锻炼。
四、课堂设计的新颖性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机,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就必须注重他们的生理心理要求,所以在课堂设计上要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形式,形象生动的教学方法,如音乐舞蹈图片等来直观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实例来丰富教学内容,用新颖多样、形象生动的动作来增强学生的学习欲望,用新颖别致的场地、美观合理的器材布置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如在一节跨越式跳高教学中开始部分用提问小动物的动作和模仿练习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准备部分用音乐舞蹈来代替,基本部分做循环练习和游戏性动物跨越诱导练习,以对抗性的游戏比赛来活跃课堂气氛,结束部分用简单易懂的集体舞做放松。在场地、器材上,布置合理整洁简单,如画一个12―15米直径的大圆圈,自制五支标枪,在每个等分的边沿上插上一支标枪,用两条橡皮筋绕过中心标枪,接到周围的标枪上成“(+)”字图案,然后使各条线靠近中心的高,边沿稍低,让学生练习过竿动作,这样可分四组同时练习,加上其他几个简单学过的动作作为辅助内容,这样既能增加运动密度,又能强化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始终有新颖的感觉,有求知的欲望。
在场地小、器材缺的情况下,只要大胆地改革创新,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创造条件,就能传授学生运动知识、技能、技术,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静艳.小学体育游戏的作用与选择.2009,(01).
[2]李实盼,林富凛.浅析体育游戏在体育教学中的运用[期刊论文].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8,(01).
篇5
关键词: 德育教育 制冷专业课教学 必要性
从近几年高职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到工作岗位的毕业生专业技能基本能够胜任企业生产岗位的要求,但部分学生缺乏的是团队合作精神、个人诚信、切实可行的目标,有的学生过于追求物质生活、目标好高骛远、不能步步为营、踏实地走好每一步,这些都困扰一线教师,要改变这种情况,使学生在学到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综合竞争力,关键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就是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结构均衡在学校教育中,往往注重知识的学习而忽略后者,虽然知识具备了,即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都能很好地掌握,但缺乏能力和素质,而能力和素质基本属于德育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的培养除了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之外,还要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因此,德育教育要贯穿始终,将德育教育融入专业教学中很有必要[1]。
1.在专业课的教学中,德育教育是潜移默化的,教师是主体。
1.1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某些学生有这样一个疑问:专业不好怎么办?其实,专业没有好坏,人才有好坏。有的学生不愿意从事一线工作。事实上,没有一流的技工,就没有一流的产品。在授课过程中,每一位教师都会遇到与自己讲课没有关系的问题,这时该怎么做,答案很简单:给学生指路,指一条光明的路、一条积极向上的路。通过教师本身的言行举止、工作态度、精神面貌及仪表教态影响学生,对学生产生示范作用。帮助学生树立世界观、人生观,应从小事做起。专业教师认真对待每一件小事其实就是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专业教学不仅要“授业”,传授学生知识,而且要“解惑”,让学生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更要“传道”,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
1.2以身作则,引导学生重精神追求,轻物质享受。
高职学生的年龄阶段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有的学生生活阅历浅,自制力不强,强调自我中心利益至上,重视个人本位、拜金主义、物质享受。在学校,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所面对的老师就是一面镜子,学生步入大学二年级,接触最多的是专业课教师。一线教师要以身作则,淡泊名利才能宁静致远,甘愿吃苦、乐于奉献的教师精神无时不影响学生,培养他们重视精神追求,看轻物质享受。一位好老师将带动和影响一批学生,高尚的师德,是对学生最生动、最具体、最深远的教育和影响。
1.3课堂就是人与人的交流,提高诚信品德。
在专业课开展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少不了与学生面对面的交流,教师一定要说到做到,说明天测验就要一定测验。言必行,行必果,将诚信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遵守教师行为准则,严谨地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种诚信。教学活动所体现的一切都要以诚信和公平作为基础。因此,在课堂上,建立师生之间的相互诚信,对提高学生诚信品德是一种促进。
1.4实训教学中积极互动,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在实训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缺乏团队合作意识,具体表现在以个人为中心,忽视集体合作的力量和作用。教师要积极与学生展开互动,互动的方式不能局限于提问回答,应展开广泛的交流,工作上的交流,技术上的交流,模拟企业的工作环境,把实训教学当做真实的工作环境,全方位培养学生坚忍不拔的意志,以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创新精神。
2.制冷专业课教学融入德育教育具有特殊性。
2.1专业课程没有专门的思想教育时间,应在教学过程中渗透。
在教学过程中,要结合教师所要讲授专业课的特点,在制定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从思想品德、个人修养、心理素质、意志品质、创新精神、行为规范等方面因势利导进行德育渗透。在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个工作任务都是对学生的一次教育。
2.2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德育教育没有固定模式,只能灵活机动。
与专业课程不同,项目化教学授课千变万化,因此,授课时一定要结合教学内容,科学恰当地进行德育渗透。“授之以渔”不能“授之以鱼”,让学生逐渐接受德育教育,而不是机械地学习和模仿,因此需要教师在专业课教学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开展德育教育[2]。
以下是一个教学案例:
在学习制冷设备维修这门课程时,教师和学生在上一门实训课程,教学对象是一台电冰箱。在这节课讲授过程中,有一半以上学生对眼前的电冰箱没有兴趣,认为生活中最常见的一台设备没有什么好看的,如果专业教师在讲授过程中不注重引导,那么会出项以下两种结果。结果一,教师填鸭式教学,从上到下进行地毯式讲解,结果是大部分学生没有兴趣。结果二,教师讲解完后让学生自己看,自己动手,最后的效果也是一般。
如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运用项目教学法,并且融入德育教育,就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将学生分成几组,每组组员各尽其责,分配任务,提出问题,让组员共同解决维修方案,以此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让小组成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对设备进行故障分析并且排除故障。教师要求对于难点问题不能放弃,直到排除故障才算完成工作任务,最后进行绩效考核,使学生有紧迫感,遇到问题不服输,想方设法地解决,最后完成工作任务。这样做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面对困难展现出来的态度和排除困难的坚定信心。德育不仅仅是课本上进行的综述性描述,它贯穿整个技能培养的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并不是要求学生不放弃,而是通过具体的教学案例,慢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达到提高学生社会竞争力的目的。
3.将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形成统一的整体
专业课中开展项目化教学是当前教学改革的重点,项目化教学要求学生在真实的企业工作情景中学习,而真实的工作情景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得以体现的重要载体之一。针对高职类学生的特点,专业课中的项目化教学可把德育教育适度地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
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一方面,在原有德育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德育教育的成果,使之应用到具体的专业课教学实践中,在专业课的项目化教学中得以锻炼。另一方面,充分运用专业课程的各种资源,提供环境和土壤,使德育教育在专业教学中生根发芽,在学生步入社会前夕、学好专业课的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和自身修养,成为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因此,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专业课教学和德育教育的有机结合。
专业教学是高职类专业学生学习专业技能的重要一环,德育教育应该伴随学生的整个学生生涯,甚至将影响一生。两者是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如果能相互渗透,两者的教学效果将会得到很大的提高。
4.结语
搞好德育工作对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至关重要,一线专业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德育教育的重大意义,结合本专业课程的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将德育教育融入到专业课教学的实践中。
参考文献:
篇6
一、课外阅读在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性
1.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在提倡兴趣先行的现代教育中,学生的兴趣无疑发挥着主导作用。小学语文是一个基础性的教学阶段,无论是写作还是其他语言的运用练习,都离不开学生的专注和兴趣。在推行课外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寻找阅读材料,这不仅是小学生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重要途径,而且是教师引导学生初步建构写作系统的重要途径。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明确自身的阅读目标和方向,通过课外阅读积累社会经验和写作素材,提升语言的感悟力,从而培养写作兴趣。在课外阅读的推行过程中,始终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和视野增长的欲望,则是对教师的最高要求,因而课外阅读方式既是对学生的一个经验考量,又是对教师的一个模式重构。
2.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
相较于课堂书本教学而言,课外阅读活动更倾向于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在实践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一改以往枯燥乏味的语文课堂气氛,将学生领进语言活用的世界,重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从不同的文章中领略生活的方方面面,体会生活的点滴,从而提高语言理解能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学生在阅读中领会作者的情感和主旨,边阅读边思考,同时做相应的阅读笔记,如此既锻炼语言思维能力,又积累素材。这一学习习惯同样可以利用于其他学科的学习。通过如此模式的课外阅读教学,学生便可以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写作能力,写出令自己满意的有内涵的文章。
3.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新课标改革之后,对于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要求不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模式,而是力求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建构具有个性特点的写作知识素材体系。小学写作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占据很大的比重,这就告诉学生和教师,这一模块需要被着重对待,同时也要有策略有针对性地教学,不能生搬硬套,也不能照本宣科。因此,针对与写作能力培养的课外阅读教学就有着非比寻常的作用。在传统小学写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通过教师的示范和教授才能亦步亦趋地实现写作教学的基本目标,但效果并不显著,也缺乏灵活性和灵动性。而新型的小学语文教学则提倡先激发学生的兴趣,再进行具体深化的教育。如上文所言,小学阶段的课外阅读教育不仅可以建构一个属于学生的素材体系,还可以以文字的形式为学生展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从各个方面丰富学生的精神内涵。在阅读中,学生会唤起文字情感感悟机制,投入文字的运用和理解中,其写作能力和文字综合能力自然在无形之中得到提高。
4.建构学生的写作思路
目前,我们已经看到了课外阅读对于小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益处,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都越来越重视学生课外阅读量的增加和阅读水平的提升,其都是为了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对于尚处于写作能力培养基础阶段的小学生而言,写作是一项陌生而又不知该如何下手的学习模块,他们缺乏基本的语言组织能力和素材积累,在一开始的写作之中难免会不知所措。课外阅读就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自我的平台,通过最简单和直接的方式补缺补漏,建立素材库,建构写作思路,从别人的文章里获得写作经验,从而加强自身的写作情感和语言能力表达。
二、具体措施建议
1.制订系统的阅读计划
在小学写作教学中加入课外阅读内容是需要有一个系统和具体的计划的,这就需要教师综合考量学生的理解能力和综合能力同时又保证学生课外实践的合理利用,综合这二者进行学生课外阅读计划的制订。在具体的前期实施之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课余时间的具体量及学生日常的作业量,将课外阅读的时间和难度控制在一个可观的范围内,减轻学生的压力。其次需要教师对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了解,具体了解学生的写作水平,有针对性地安排阅读计划,从而保证不同能力和水平的学生都能通过课外阅读提高语文综合能力。最后,还需要从内容上有所把控地加入课外阅读的任务,细加甄选可供学生阅读的内容,有的放矢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2.精选阅读材料
小学生虽然相对而言课业并不繁重,但其能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因此在课外阅读内容和类别上就需要教师严格把关,尽量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选择适合小学生的阅读内容。从具体的材料甄选方面,教师可以根据写作教学任务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的阅读内容,其内容可涵盖历史、地理、科学、生活等不同门类,细化到年龄和接受度。这样既可以有针对地进行课外阅读教学,又可以保证学生的兴趣点,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
3.写作练习与阅读相结合
既然是写作教学难免会有学与练相结合的环节,在进行课外阅读教育的同时就应该注重写作能力的训练,从而将写作练习与阅读结合起来。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同时做一些相应的读书笔记,或者无意识地写一些阅读心得体会等,如此片段性的积累对于学生的语言感悟力的提升是有帮助的。
篇7
关键词:课程教学;德育;渗透;原则
在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教育具有社会性的本质反映,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是新形势下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手段。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过:“教学如果没有进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失去了手段的目的。”[1](P.22)高职院校重在培养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不仅要求高职学生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必须具备过硬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
一、德育在高职课程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教师是教学过程和德育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不但担负着传授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而且还担负着培养受教育者具有良好思想品德的职责。教师兼有教学者和育人者的双重职能,两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应该是统一的。但有不少人,甚至有些教育工作者认为,德育与其他课程教育没有关系或关系不大,他们认为,德育是德育教育工作者的事,这种认识是不科学的。其实德育对学校其他课程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德育强调的是受教育者应具有的思想、政治、法纪、道德素质,促使受教育者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其他学科的教育决定着受教育者具有什么样的知识水平和才能。可以想象,一个学术水平高而没有良好的道德、法纪观念的人,可能会成为社会的“危险品”。 只有将德育和其他课程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更有效地实现德育教育的任务。可以说德育对其他学科的教育起着方向盘和引擎的作用。
高职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高校教师必须担负起教书育人职责,增强使命感、以身作则,树立起良好的师德师风,以自身的良好品行和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大学生施于潜移默化的影响,使思想道德教育真正融入到大学生相关专业学习的过程中去。在专业知识教学环节中挖掘德育教育资源,并适时地渗透到课堂中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能自觉地加强道德素养,提高思想境界,以达到育人之目的。“教师应该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2] 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一)高职课程教学渗透德育是以德治教的要求
以德治教是贯彻落实以德治国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培育大批高素质、高技能的现代化建设者具有深刻影响。德育是素质教育中心环节,要培养有道德的学生,离不开教师的言传身教及模范表率作用。教师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具备教书的本领,而且要有育人的良好品德。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重要。针对“一些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3]等问题,表明以德治教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以德治教需要高校教师共同协作、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全体教师将德育教育渗透到各自的课程教学全过程当中。这样,以德治教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而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的现实需要。
(二)高职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高职学生是未来现代化建设事业主力军,是促进技术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是贯彻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确保他们在市场经济体制下,能抵御各种诱惑和经受得起风浪考验,始终坚守自己的道德情操、 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提高政治觉悟,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不断开拓创新,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同志在国庆40周年重要讲话中明确指出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不仅要建立完备的文化知识的传授体系,而且要把德育放在首位,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学问”与“道德”是培养人的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高职教师要把德育教育、传授知识、技能训练、能力培养有机统一起来,以达到教书育人之目的。教师应尽量挖掘各课程中的德育教育素材,结合任教学科的知识,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运用变化、发展、联系的观点观察事物现象,抓住本质,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思维方法去认识、分析、解决问题,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这样,学生就能在掌握知识、技能的同时,抓住矛盾的变化发展,正确处理理论与实践、必然与偶然、现实与未来等对立统一关系。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扎实的思维基础。
二、高校课程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德育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是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在教育活动的基础上,教育者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受教育者接受外界信息,通过受教育者主体内部矛盾,将外界的教育影响转化为动机,通过活动和交往表现出来的外在的言行过程。由于德育过程的复杂性,教师在渗透德育的活动中应该讲究方法,遵循一些行之有效的原则,才能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篇8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高中英语;反思性教学;重要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教学的关注点有所区别,不再只关注到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更加关注到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对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也有了一定的分析。近年来,教师关注到高中英语教学的重要性,认识到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的重要意义,创设出多种有效的改革途径,对自己的教育态度、教育行为、教学课堂进行反思,针对课前、课中、课后内容进行思考,找寻到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案,做到教书育人,从而培养学生成为创新性、科学性的社会人才,以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一、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开展的基本内涵及展现出的主要特点
1.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开展的基本内涵。反思性教学是新课程改革新提出的一种教学理念,也是高中英语教学最新采用的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的提升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思性教学就是教师对已经教育的课堂进行再思考,找寻到自身存在的不足,重新认识到课堂教学态度、教育方式的地位,在教训中总结经验,思考教学活动开展的意义和不足,形成较高的教育水平,具备较高的教学能力。
2.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实施的具体特点。
(1)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遵循及时性的教学原则,针对学生当前的教育现状进行思考,思考出他们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时对这些问题提出改进意见,同时,思考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弊端,做到及时改正。
(2)反思性教学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遵循着合作性的教学原则,要做到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也要做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合作,让教师与学生做到友好交流,明确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反思教学课堂上教学方法的错误性,与学生产生互动,可以与他们共同协作完成课堂教学形式的修改。
(3)反思性教学应用到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遵循着探究性的教学原则。教师会不断地探究课堂教学的形式,反思和总结出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弊端,研究出每一节课产生的新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加以改进。
二、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开展实施的重要意义
1.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成为一名优秀教师。反思性教学已经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方式,对高中英语教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对高中英语教育教学的发展产生重要的意义。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应用反思性教学形式,对自己的教学态度和教学行为进行反思,思考在课堂上产生的不良影响,同时,也应认识到自己做的正确的地方,并加以强化,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例如,在《Friendship》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之间进行交流,与学生建立起良好的相处关系,在课下,应反思这一节课上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实际考察自己在课堂上出现的错误,有时会发现自己对于学生之间交流用语使用不准确,有时会发现自己会出现一些错误的小动作,极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应时刻注意到教学过程中的语言和行为,形成较高的教育综合能力,解决所有课上出现的问题。
2.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课堂教学的效果。教学反思能够提升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质量,增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帮助教师更好地认识到自身的水平,让教师掌握到课堂教学形式的转变方向,认识到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营造出的氛围。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教学反思,明确课堂氛围的重要性,需要营造出积极活跃的教学氛围,构建出良好的教育环境,才能将知识更好地传递给学生。通过教学反思,教师应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将每一堂课都作为一节新课去上,认真对待每一堂课,不断跟随时展的脚步,满足当前社会的需求,应用新科技教学手段,不断地扩大英语课堂教学的空间,真正操控高中英语教学课堂,形成较高的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
3.提升教师的创新意识,构建出完美课堂。创新一直都是促进我们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课堂教学开展改革的主要方式,成了当前教师需要建立的教学精神。在新课改下,高中英语教师采用反思性教学手段,不断反思教学行为,形成较高的创新意识,将创新性教学方式应用到课堂教学上,构建出完美的课堂。例如,在《Travel journal》这一课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反思教学的形式,改变传统的“黑板式”教学形式,创设出生活教学模式,创设出新型的生活教学方式,让学生自主讲解在旅游过程的感受,说出自己对旅游的感想,在实践中进行学习,达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教学反思不再只是口头说说,真正应用到实际当中,成了教师思考的主要内容。在高中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反思性教学手段,总结出良好的教学经验,发现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改变传统的教学态度和方式,挖掘出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加以解决,从而强化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增强学生对文化知识的认识与理解,从而提高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篇9
动。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任务的基本途径之一。
一
现代社会要由现代人来创造,现代人要由现代教育来造就。学校体育是现代教育的组成部分,是现代人在德、智、体、美各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课余体育是学校体育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学校教育的组成部分,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它是学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体育活动及其与体育有关的一切活动的领地。
(一)课余体育与体育课两者互相联系、互相补充。
体育课为课余体育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身体和技术基础,为课余体育提供了有关的知识和技能准备;课余体育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检验体育课学习效果的活动条件。有关体育知识技能要靠学生在课余体育活动中去体验和运用、掌握,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优良的体育道德作风更需要学生通过在课余体育的实践中去磨练和培养,课余体育与体育课要相互配合,以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课余体育在学校教育和学校体育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为课余体育的广泛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保证,为课余体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二)余暇时间是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重要前提。
当前,国家提出了教育要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大力提倡素质教育。为此,有关部门和学校采取了下少改革措施,如削减学时,减轻学生负担,给予学生更大更多的自,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学校要积极引导学生做好合理支配余暇时间的工作,适时组织一些健康快乐的课余体育活动,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三)娱乐体育是课余体育活动的主要形式。
体育从它诞生的那一刻起就与游戏和娱乐结下了不解之缘,游戏和娱乐是体育运动的基础,是体育活动诞生的灵魂,随着体育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教育学派的不同追求,游戏和娱乐在体育中的比重越来越小。
二
在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越来越快,身处现代社会的人,在紧张的学习、工作之余,必须通过一定的方式来放松紧张的精神,调整生活的节奏。在课余体育中开展多种多样的消遣娱乐性的体育活动,恰是学生调整、顺应新的生活节奏的重要辅助手段。课余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关键环节,它在终身体育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首先,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运用所学体育基本理论知识,施展体育各方面才能的机会。通过课余体育活动来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有独到的作用。
其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学生参加课余体育活动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选择其活动的内容、形式、方法,富有吸引力,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满足愉悦身心的情感体验。因此课余体育活动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兴趣有重要的作用。
再次,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终身进行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体育习惯是人们经过长期体育实践巩固下来的终身进行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终身体育习惯的养成,有赖于终身体育意识和兴趣的培养。
最后,它是奠定学生终身体育基础的有效手段,课余体育对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兴趣、能力和习惯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课余体育的发展要以终身体育为主线,要体现出为终身体育服务的方向,要为学生打下一个良好的终身体育基础。
三
在此,我结合我校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实践,谈谈组织开展好学校课外体育活动的看法。
(一)学校体育课的发动、组织与实施。
1.制定方案,建立组织领导。课外体育活动的内容、项目和开展的形式多样,参与的人员多,进行组织领导、协调的工作量大,仅靠体育教师的努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建立一个有校领导及有关部门人员共同参与管理的课外体育活动管理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2.确定活动形式与时间。课外体育活动的开展内容广、工作量大且繁杂,要想把它开展得很顺利而又有条理性,就必然要付出很多的劳动,从而形成良性循环状态。
3.课外体育活动项目的安排。它应与体育教学内容和体育竞赛项目紧密结合,教师应选择与体育课、学校体育竞赛项目有关的活动内容,使体育教学与课外活动功能相互促进、相互提高,并使课外活动与运动训练竞赛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能有所提高。
4.课外活动组织形式多样化。课外体育活动的目的和功能就是使更多的人有更多的时间参与体育活动和身体锻炼。教师应选择以身体活动为主,并能使较多人参加的活动项目,使学生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能得到及时的调整和放松。
5.内容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课外体育活动过程同样是体育教学过程只是其形式和内容更丰富、更广泛而已。体育教学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教学信息输出和学生对信息的接收过程。
教师教学信息的输出时机的把握是很重要的,即要在不同时期安排不同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在课外体育活动的锻炼中,教师应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安排,及时地调整学生课外活动的内容。
6.注重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综观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归纳起来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锻炼的功能;(2)学习的功能;(3)愉悦的功能;(4)宣传教育的功能;(5)发展个性和特长的功能。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从根本上讲还取决于课外体育活动本身所固有的特点和学校教育的需要。
课外体育活动始终是体育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最终的目的、功能就是使学生能积极参加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足够的身体活动时间,增强体质和体能;使学生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文化课的学习,提高学习效益,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校体育节的主要形式要生动,不拘一格。
篇10
关键词:第二课堂;英语教学;学习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02-0211-01
语言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然而,在以往传统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而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第一课堂在注重语法词汇知识灌输的同时却无法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语言实践机会,学生只在每周的课堂上学习几个小时英语,而在课外没有接触英语的机会,学生的听力口语水平都得不到提高;而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则为学生创造更多的机会在课外用英语进行交流,使学生巩固和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因此,在充分发挥第一课堂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显得尤其重要。
一、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
相对于传统的课堂内教学活动而言,第二课堂指的是学校在课外以新颖现代的科技手段所营造的丰富多彩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使用英语的空间。随着教学理念的发展,英语教学中第二课堂的形式也丰富多彩起来。比如: 英语话剧表演,英语演讲比赛,英语写作大赛,中外学生的一些交流座谈会,英语诗歌朗诵比赛,英语歌曲比赛,英语角,出英语墙报,组织英语学习爱好小组,编写介绍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或名言谜语,游戏,风俗习惯等等。这些生动的活动及先进的学习平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视野,巩固了课内的教学成果,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极好的培养了学生们学习英语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二、大学英语教学中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
传统的英语教学注重语法,词汇及句型的灌输和操练,为的是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与此同时学生的听说能力则非常薄弱,学生们听不懂也说不出英语,所学的知识点并没有运用到实践交流中去。很多学生因平时口语练习太少而不敢开口,怕说错受到同学的嘲笑,特别是性格内向的学生,更是不愿开口说英语,这样一来整个班的口语练习氛围都不高。而在第二课堂气氛轻松愉快的语言环境中,先进的现代化多媒体视听说设施能极大地激发学生们学习口语的浓厚兴趣,引出有趣多样的话题,从而促使学生抱着兴趣积极参与英语口语练习,从而提高英语口语交际能力。
其次,第二课堂丰富多彩的学习模式和内容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与未来的需求结合了起来,让学生们明白为什么学,怎么学,怎样才能有效率地学,也会使他们明白一次考试的成绩并不是学习终极目标的到达,从而摆正学生学习和考试的关系,摆正学习态度。
三、如何有效地组织好英语第二课堂教学
课外教学是课堂教学的不可或缺的辅助形式,因此英语课外教学应纳入整个英语教学轨道,使其成为整个教学过程的一部分。课外教学一方面要适应学生们的实际语言水平,另外还需适合课堂教学的内容。这样,课外教学才能成为辅助课堂教学的有效方式。
在第二课堂教学中,教师是组织者和指导者,成功有效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决于精心的准备和组织,如果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之前给出将要讨论的主题,并给出相关材料和提纲,这就会使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效。比如说各个学校都举办过的英语角,这个活动在有的学校办的很精彩但在有的学校就办不起来,究其原因就是组织者的问题。有的教师对英语角的看法是:学生想谈什么就谈什么,不用给什么主题。这样,因为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欠缺,再加上词汇不足知识面有限,举办一两次学生互相交流完所能表达的几句话后就觉得没什么可说的了,许多学生就对英语角没兴趣了。所以只有教师给予适当的组织和指导,英语角的辅助效果才能有效地发挥出来。例如在一次英语角活动中,教师选定了“机遇和努力两者分别与成功的关系”,教师可以先将准备好的与讨论内容相关的英文参考资料发给学生,在经过充分的准备后开始英语角活动,参加的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通过辩论的形式论证自己的观点,效果就会非常显著。
同时,在组织第二课堂教学时,我们应采取丰富多样的教学形式,积极寻找利用能引起学生兴趣的学习主题,避免重复第一课堂的形式,把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起来。鼓励学生勇敢地去听去交流,自由地表达自己,不要苛责学生的口头错误,要耐心的纠正。
从以上所综述的三个方面看,英语第二课堂在整个英语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们在加强传统的课堂英语教学的同时,大力发展第二课堂教学是非常必要的,为学生创造一个全方位,培养个性化发展的学习英语的环境和机会,是新时代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