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学习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书法学习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书法学习感悟

篇1

【关键词】数学学习;学习兴趣;实践;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的自身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理解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们不能假设孩子们都非常清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并自觉地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数学,也不能单纯信赖教师或者家长的权威去迫使孩子们这样做,事实上,我们更需要做的是让孩子们愿意亲近数学,了解数学,喜欢数学,从而主动地从事数学学习。因此,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学习过程,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事业成功的前导,也是激发学习热情,产生内在动力的关键。小学生由于受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的制约,动机、兴趣理所当然地直接影响学习活动。因此,我们要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实物、故事入手或通过实物演示,或通过图画再现等,为学生设计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一节时,首先,我让学生猜这样一个谜语: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却能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然后又根据书本,编进一个小朋友是如何爱惜时间,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的故事。这样很自然地使学生认识了钟表和小时、分、秒。同时,又及时地向学生进行了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学生学习情绪也会自然高涨。

二、动手实践,增添学习兴趣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跃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并有效的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时间,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如在教学“圆锥体积”一课时,我给每组学生提供了等底等高的圆柱容器和圆锥容器各一个,让他们动手量一量圆柱容器的水是圆锥容器的几倍。操作完成后,再让他们自己交流、归纳,说一说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联系,进而推导出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像这种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进行动手操作,经历圆锥体积计算公式的形成过程,获取知识的乐趣,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开展游戏竞赛,强化学习兴趣

开展多种形式的游戏竞赛活动,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之一,也可以消除课堂中的枯燥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如在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找朋友”,“夺法宝”,“争冠军”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如拍拍手,跺跺脚,小鸟飞呀飞,小兔跳一跳……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消除了疲劳,使学生在乐中掌握知识。

四、多媒体教学,提高学习兴趣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对具体形象的实物比较感兴趣,因为具体形象的东西直观生动,还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直观性,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使一些抽象难懂的内容变得易于理解和掌握,能取得传统教学方法无法取得的效果。

篇2

【关键字】信息技术;教学模式;方法;探究;感悟

一、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

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集文字、图案、音乐于一体,通过创设情境,设疑探究,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够得到较好锻炼与培养。教学内容得到丰富和发展,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学习资源是数字化的信息,它包括了文本、网络视频,网络教学课件、学习工具软件等多种形式。有些教学资源内容除了有每节课的精讲资源外,还包括教师的上课讲义、自学光盘、名师讲座、针对性专题讲座及各种相关的网站资源连接。这样使网络教育的教学过程具有信息容量大、资料更新快和多向演示、模拟生动的显著特征,这一点是有限空间、有限时间的其它传统课程教学方式所无法比拟的。多媒体和网络技术能提供界面友好、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能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而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发现、主动探索,还有利于发展联想思维和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学形式多元化,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过程可以是实时的,也可以是非实时的;可以是在线的,也可以是非在线的,通过多种形式如专题学习网站,网上学习论坛等可以随时随地地进行。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在任何地点,从任何章节开始、学习任何课程,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基础,学习能力和学习时间等客观条件来自主地选择需要学习的内容,并能够实现资源的共享。在信息技术环境下,能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激发。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模式能更好、更有效的践行新课标理念,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与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课程教学注重传授系统的科学知识,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知识结构与体系。传统课程教学是以“传递——接受”为特征,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能充分驾驭课堂,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集中。但不足在:传统课程教学已经不能适应现代教育教学的需要,在培养目标上,只重视传授知识,不注重发展能力,按一个模式培养学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在教学内容上,教材是学生的唯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在教学方法上,是注入式、满堂灌,学生是被动接受,只研究教师如何“教”,不重视学生如何“学”,考试主要靠死记硬背,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无积极性,实如冯恩洪先生总结的:学生上课时是忍受,难受,无法享受学习的快乐。在教学形式上,只是课堂一个渠道,单一化、模式化,忽视因材施教和课堂外渠道。在师生关系上,重教师作用,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忽视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传统教育是保守的、封闭的。在这种传统教育指导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已不能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不能让学生适应时展的需要。

二、现代信息技术课堂能从多角度整合各科教学

1、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利用,在实际教学中易将枯燥的文字变得生动有趣。

例如,在讲授《飞夺泸定桥》这篇课文时,通过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够让学生在实情再现的情境中学习。给人一种切身的感觉。例如,我校王薇在讲授科学《雌性与雄性》这一课时,她利用互联网收集图片、视频,播放人生命的形成、小鸡的形成等过程,让学生直观认识,不用多解释,学生就已经掌握了知识。特别语文阅读时,课文字句以画面、声音、动作等多媒体技术运用,提升孩子们阅读、欣赏水平是非常有审美情趣的。

2、信息技术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成具体的形象,从而解决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

例如,当我们在讲授《人民英雄纪念碑》这一课时,学生可借助相关课件及网络提供的信息,通过网络教室获得个别指导,以便较好地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而进行语言、思维训练。

3、信息技术创设了开放的学习环境。

信息技术应用于各科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的研究性学习。它可以设置一个相对个性化的学习环境,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与教师与同学充分交流的机会,它可以针对学生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最有效的个性化原则来组织学习,进行研究,将传统教学方式进行扬弃。同时信息技术与各学科整合,还有助于构建“交互性”的学习方式和氛围。在网络世界里,师生可以利用各科资源的开放性进行充分的沟通。比如,我们可以开辟“校园网”,也可以利用网络等方式进行师生交互,直接对话,并实现多元交互和即时评价与反馈。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随时加入,随时退出。从而使教与学不断转换和整合,个性学习与交互信息互相配合,教学相长。

4、通过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达到高效课堂。

决定课堂容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多媒体手段给学生的多重感官刺激和直观教学,加快了学生理解进程,相当于增强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缩短了学生对同样内容的接受时间,为增大课堂容量提供了很好的条件。另一方面,课堂容量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板书方式、速度的影响,尤其是当需要板书的文字和需要作的图比较多的课堂上,粉笔书写和作图对课堂的速度起到了较大的制约,利用多媒体技术存储功能可以根据需要把一些图形、题目、题目的分析或解答过程等预先存储在电脑当中,课堂上适时地在学生面前再现出来,还可以利用计算机高速处理信息的特点,在课堂上快速、准确地进行作图,为课堂增加知识容量。如高年级教学几何图形的认识和面积计算方法推导时,就可以大量运用多媒体技术,事先把要用的图片制作好,上课时可以方便的调出来让学生看。

通过计算机软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控制,可以在任何时刻让某段文字、某个图形出现,也可以在任何时刻让它们隐去;可以随机作出图像;可以对屏幕上出现的运动对象随时干预,象电影定格一样使之静止在某一画面上,以对某些需要强调的运动结果进行特写;可以对图形(或图象)进行局部放大等等。这样大大丰富教学手段,拓展了师生互动交流、探究问题的渠道和时间,提高了课堂效率,提升高效课堂打造的水平。

5、多媒体电教手段促进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些传统电教手段如电影、电视、录像等可以同时表现文字、图形、影像、声音、动画等多媒体功能,而计算机最具魅力、最能显示多媒体特点的技术——人机的交互性。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占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对信息流向、流程的控制上,人机交互功能使得教师能根据信息特点、学生特点和课堂的实际情况,实时地控制信息的表现形式和频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通过计算机可以控制某些对象使它们自动演绎出结果。使学生对这些对象及其演绎的过程有着亲切感;利用计算机的快速功能可以充分展示某个思维的各种发展方向以开拓学生思维的广度;利用计算机的存储功能可以反复多次演示某些内容而避免板书和涂擦黑板的不方便。另外,在传统的信息单向传递中,学生接受信息时处于一种被控制的消极地位,计算机的人机交互性使学生可以通过上机直接操作课件,控制信息传输的速度和次数,或通过多媒体教学网络,还能实现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多向交流,这些都使学生在教学中有更强的参与度,更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纳税》一课,通过教师课前精心设计的网页,让学生自己在信息平台上浏览了解税收的有关知识,通过QQ群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有一个直接的沟通,真正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

三、现代信息技术环境教学模式及方法运用的感悟

1、新旧模式及方法在使用时应辩证取舍

实践总结,传统课程教学的优点在某种程度上恰恰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的不足,而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弥补了传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缺陷。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优势互补既不同于纯粹的传统课程教学,也不同于纯粹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其实质是一种在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整合对接的教学。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与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互补,其本质与内涵就是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和丰富的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全面地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并结合、借鉴传统课程教学的优势和经验,使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融合,形成协调一致的有机统一体,从而产生“聚焦效应”,发挥最大的整体效益。

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有的教师课堂丢弃了粉笔和黑板。但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作为传统课堂教学象征的黑板仍有一些地方是现代教学媒体无法替代的,教师在授课时往往会有突然而至的灵感,却常常有无法加到课件中去的遗憾。而黑板即时重现力强,随写随看,内容还可以方便地增删。大家都知道板书设计是教师的基本教学技能之一。板书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好的板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师漂亮、规范的书写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加深其对所学知识的记忆,是学生不可多得的学习助手。好的板书有其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教学中不能为了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应针对教学内容采取与之相应的教学方法、方式,合理有效地利用各种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取长补短。这样才能发挥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功能,取得最佳效果。我们在学习运用时得辩证取舍。

2、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模式及方法应紧扣教学重难点

篇3

关键词:读帖 重要性 方法

前言

书法作为我国流传数千年的艺术瑰宝,已成为一门特有的艺术门类。随着全国文艺工作会议的召开和新一届中国书协的成立,对振兴国学艺术,树立文化自信作出了重要指示,中国书协主席苏士澍大力倡导“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为书法全民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作为书法艺术工作者,要想提升自身以及学生或书法爱好者的创作水平,学会正确的读帖,不断提升读帖水平和效果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一、读帖的概念及其在书法学习中的重要性

1、什么是读帖

广义的说,读帖就是通过对古代法帖的研读,达到对法帖的用笔、结字、章法、用墨和艺术风格进行深化了解的过程。读帖与临帖和读书都是不同的,临帖是书法学习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它包括实临和意临两种,它是通过对法帖相对局部的字体和章法风格及用笔动作进行模仿书写达到学习的效果。而读书则是单纯对文章内容和字面意思进行感知和领悟以达到思想和境界的提升的目的。读帖与临帖和与读书都有着质的区别,但也有着相通之处,它也是对书法风格和书写形式的一种学习,同时也是对书家思想意境和个人情怀的一种领会。

2、读帖对书法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书法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读帖、临帖和书法创作是一个不分先后,不分轻重的整体。临帖是对单个字及笔画的模仿书写,而读帖则是对书法整篇的气息感悟和贯通的学习方式,对书法的创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来说,临帖前要先读帖,目的就是通过读达到“心中有数”和“胸有成竹”的成效。通过反复的读帖,对所临习的内容进行意念上的虚拟模拟,在临写前就将毛笔所要经过的轨迹、轻重提按、笔速和墨色变化以及结构特点形成内心的熟练动作,对临帖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深层次来讲,读帖不只是读字,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读帖,书写者能够达到与古代精典法帖灵魂和心灵上的交融,在临写和创作中才能真正写出一家之风,写出意气,写出精髓,所以说,有效的读帖在书法学习的过程中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环节。

二、读帖应注意的细节

1、读形是认识和了解书法的基础

所谓读形,就是通过对字帖的研读,充分了解和熟悉法帖的用笔、结体、章法布局等方面的面貌特点和组成规律,也就是认识书法的形,它是学习书法并形成字体风格的首要条件,有了形,才算有了书法的外在表现形式,它是书法精神的载体。在读形上,要注重比较性读帖,即同一法帖的比较和不同法帖间的比较,同一法帖的比较是指在一本或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作品中对相同字、相同部首和不同书写风格的比较。通过比较可以细致了解出自一人之手的作品点和面的丰富性,比如在王羲之《兰亭序》中出现了21个不同写法的“之”;在米芾《苕溪诗帖》、《蜀素帖》中也有很多不同写法的同类笔画和部首;书法的艺术性来自于变化,可以说任何一个书家的书法作品都不是打印出来的,通过读形比较,可以对他们的法帖进行一个比较充分和丰富的了解和认识。另外,还在读帖中还要注重对不同法帖的比较,对不同时代、风格相似或不同的法帖中找到的书写特点。比如对王羲之和赵孟\,对米芾和吴琚,对颜真卿和蔡襄,对邓石如和吴让之,对张旭和怀素等都可以进行类比。同样,对风格差异较大的法帖也可以进行比较,比如对黄庭坚和苏轼,对傅山大草与二王小草,对金农体和瘦金体间的比较。通过这类比较读帖可以实现对不同风格法帖的认识和区别,达到增长见识开阔眼界和辩证选择的效果。

2、读神是感悟和应用书法的关键

神是以形为载体的,书法艺术最重要的构成要素。所谓读神,即在读形的基础上,通过感悟、理解和想象,去领会精典法帖的风貌神韵,通过学习了解作者的书写环境、人文背景和当时的心情感怀去了解字帖的内在人文精神,以提升和加深对法帖的理解的认识。同样,这也是对临帖学习达到形神兼备的内在要求和学书者对法帖达到意临的根本要求。有形而无神的书法临作是缺乏生命力,缺少精神内涵的,而书法的神又是一种说不清、摸不着的虚拟的感悟形式。那么,书法学习者应怎样通过读帖有效地领悟精典法帖中的神韵呢?应该注重两个结合,即与作品形式相结合和与创作主体相结合。与作品形式相结合是指作品的结字、款式、章法和书写内容都应该放在学书者读帖的范围内,这需要有细致入微的观察能力和反屯魄玫哪托模它的标准就是一个字,准。与创作主体相结合是指写作者的文化内涵和精神信息,这是读帖的较高境界,它需要读帖者将法帖形成的历史和人文背景、书家的经历和文学修养、书法风格的形成等综合因素统筹运用,同时也要求读帖者自身要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和书法史积淀。

三、读帖的方法

1、对笔划风格进行细致的观察和分析

正如以上所说的读形是读帖的基础,那么,读形具体是读什么呢?读形即是读法帖笔画书写的方法,这既是书法作品中的基本组成要素,又是形成书家风格的重要因素。笔画的起始是切入还是逆入,笔画的线条是中锋还是侧锋,笔画的结尾是燕尾还是顿笔,这都是读帖的初步阶段也是基础阶段。

2、注重书法结构、章法和用墨的特点

有的书体更加注重用笔,如孙过庭、米芾,有的书体更加注重字形结构,用笔较单一,如启功、吴昌硕,无论用笔风格怎样,他们基本都有各自的字形和间架结构,比较有个人特色的有苏轼、郑板桥等。在章法和用墨上,也有很多书家有着自己不同寻常的特色,比如杨凝氏的字距较大,赵孟\的章法灵活多样,王铎流畅的行气和磅礴的章法以及大胆的涨墨法。都有着个人强烈的面貌特征。

3、通过静态的线条感悟动态的书写动作

读帖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加准确的临帖和把握书家的书写风格。那么,正确的读帖方式不应该只是对法帖进行静态的观摩,而是要从静态的线条中感悟动态的书写动作,正如书圣王羲之、现代著名书法家舒同,都是用手指在衣角和裤腿上进行动态的读写,这正是一种真正投入读帖状态,将法帖紧紧装进自己的心理,融入自己脑海的一种读帖方式。

四、总结

总之,读帖是书法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它与临帖、创作是一种互补和并列的关系。有效运用好读帖对学好书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美学是什么【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59.

[2]李永福、刘琴.论书法学习过程中读帖的重要性.2016.

篇4

关键词:声乐艺术 书法艺术 循序渐进 文化修养

在我国,声乐艺术和书法艺术是社会艺术活动当中普遍常见的艺术形式,声乐和书法的独特魅力赋予人们无穷的艺术享受和精神财富。或于职业和传承,或于兴趣和追求,人们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获得了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成果。声乐和书法属于不同的艺术类型,在学习和探讨中,两种艺术之间的联系启示和比较认识尚是一片处女地,比较研究的切入点和价值有待尝试和发现。不同的艺术形式相互结合进行一些分析研究,是有益于各自提高和发展的。笔者是一名声乐教育工作者,亦是书法爱好者,在工作学习中,对于声乐艺术和书法艺术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对于两者之间的联系启示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并于此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分析。

一、声乐和书法学习的共性规律

声乐和书法的学习各有特性和体系,但在学习规律上却存在一定的共性。在声乐或者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共性规律的认识尤为重要,掌握学习规律是建立良好学习进程的基础,而良好的基础学习对于专业的发展进步具有深远的意义。

声乐是通过人声和旋律相结合传情达意的艺术形式,歌唱的出现甚至早于语言文字,是音乐形态的最早体现。随着东西方文化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至当代声乐艺术已经建立了相当完整的技术理论体系。一些优秀的歌唱家在学习阶段基于科学的技术指导和理论认识,逐步使声乐艺术的生命绽放光芒。同时在大量的声乐学习者当中,我们也发现,他们具备歌唱学习的基本条件,却没能取得理想的学习成绩,原因之一便是在学习的初级阶段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错误,许多学习者在声乐的初级阶段感性大于理性,对学习的基本规律没有得到清晰的认识。

声乐初学者的学习动因主要有两种:一是外部因素对自身影响刺激而萌发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比如听到优美的演唱或者声乐作品本身的吸引;二是自身需求对事物的影响而产生的学习动力,比如社会各层次的歌唱比赛活动和专业院校的招生面试。部分学习者急于求成,忽视了声乐学习循序渐进的基本规律,刻意地去模仿自己所喜爱的歌唱家的声音色彩以及外在的歌唱习惯和特点,希望自己的演唱能够与之相仿,盲目拓宽音域和追求音量,片面地认为能发出较高的声音和较大的音量便是歌唱能力的体现。在选择演唱的曲目时凭借主观意愿,对歌曲的难易程度和自己的演唱驾驭能力缺乏正确的判断,练习和演唱的曲目往往难度偏大,是初学阶段能力所不及的,这样的学习方法和认识需要得到纠正。成熟的歌唱是漫长学习训练过程的综合体现,歌唱呼吸的认识和调整,歌唱共鸣的获得和优化,需要学习和实践的结合,逐步掌握歌唱技术以提高歌唱能力。

书法是以毛笔书写汉字的形式来表达作者精神审美的艺术,它“无色而有图画之灿烂,无声而有音乐之和谐”,堪称中华文化的艺术瑰宝,典型地体现了东方艺术之美和东方文化特色。学习书法是人们陶冶情操、提高精神文化修养的需要。初习书法首先要有步骤地进行基本功的练习,和学习声乐一样,循序渐进也是书法学习的客观规律,基本功不扎实是得不到良好学习进程的。在书法学习的初级阶段随心所欲的书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反之会养成不良的书写习气,是规范学习所不提倡的。无论是声乐学习还是书法学习,不能片面地追求进展速度,必须耐心做好基本功的练习,使进一步的学习有扎实的基础支持。遵循学习的客观规律,在学习训练当中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合理安排各阶段的学习练习内容是学习的科学方法和基本规律。正确掌握方法和认识规律是学习稳步发展的保证,通过持之以恒的勤奋努力一定可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二、声乐演唱和书法创作的联系启示

优秀的声乐演唱和上乘的书法创作在具备良好的专业技能前提下,积极主动的内在动力是两种艺术行为充分体现品质水准的重要因素。进行声乐演唱或者书法创作时,技术规则和技巧应用需要在学习训练中逐步成为潜意识的习惯,否则就会造成注意力不集中而影响积极主动性。声乐演唱对于作品的熟练理解程度是基本的要求,演唱者在熟悉理解作品的过程中,作品的内容情绪和思想感情与自身形成了共鸣统一,从而产生积极主动的歌唱愿望,使歌唱成为主动表达的形式需要。在歌唱条件和技术能力不分轩轾的情况下,歌唱的积极主动性是评定优次的重要依据,积极主动的歌唱愿望才能激发充足的歌唱动力。

这种积极主动性在书法创作中体现的价值也是显而易见的,我国的书法艺术有悠久的历史,历代书法家留下了大量宝贵的书法作品,而其中的珍品多为即兴之作。即兴而作体现出作者书写时积极主动性,因为有事可叙,有理可论,有绪可发,有情可抒而形成的书法作品最能表达作者性格、趣味、学养、气质等精神因素。如晋代书法家王羲之与贤士雅客会聚于兰亭时兴致所至,即兴而作了被后人誉为“天下第一书”的《兰亭集序》,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为追悼在安史之乱中牺牲的兄长颜杲卿和侄子颜季明悲愤而书的《祭侄文稿》,以及历代书法家的信件、便签流传到今已成为书法艺术的传世珍品,是后人书法创作学习的宝贵范本。

书法创作和声乐演唱对于积极主动的要求是一致的,在演唱或者书写之前,都应该有清晰地具有积极引导意义的腹稿意识。腹稿意识是指行为者在未行为之前产生于想象之中的预示性的行为效果,如演唱者在预备演唱时对于歌曲风格、情绪、速度、力度等的处理,书写者在书写前对于内容文字笔法、结构、摆布等的设想。歌者未启嗓而闻其声,书者未行笔而见其形,腹稿意识在声乐和书法的艺术行为中消除了盲目被动,促使了积极主动。只有积极主动的心理状态,才能表达真挚的艺术感染力,体现最高的艺术价值。

声乐演唱和书法创作都是一种运动,平衡和谐是声乐演唱和书法创作的上佳运动状态。歌唱和书写的姿势没有固定的要求,但无论用何种姿势歌唱或者书写,身体结构的自然放松和力量的平衡都是非常必要的,在演唱和书写的运动中,可以联系地分析思考自然平衡对于行为运动的影响和作用。运动的自然平衡是积极与放松的恰当结合,过度的积极和放松都会破坏运动的自然平衡,使运动状态或为僵持或为松懈,良好的演唱和书写运动状态,关键在于处理好积极与放松的矛盾关系。声乐演唱时呼吸状态的保持和共鸣腔体的打开以及歌唱位置的确定,对于演唱者自身的感受是非常重要的。不舒服不自然的演唱很大程度上意味着失去了运动的平衡性,需要演唱者在积极与放松的关系中寻找问题所在,进行合理的调整,该使的力量要充分,不该用的力量要去除,使之达到歌唱运动的平衡,而获得良好的歌唱状态。书写状态的自然平衡主要指执笔和运笔的力量平衡,在书写过程中,手指、手腕、手臂以及身体的协调配合运用为基本运动状态。书法学习爱好者在长期练习体会中应该掌控好此间的力度平衡关系,做到书写时执笔运笔力度得当,行笔流畅自如,在书法创作中充分体验平衡协调书写运动状态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声乐演唱和书法创作的目的是通过艺术的形式效果,对人的听觉和视觉产生影响,进而获得精神思想的感悟和享受。两种艺术的表现形式联系分析研究的目的,则是在不同的艺术行为方式当中探讨具有相同指导意义的概念,在联系的学习实践过程中得到更多的相互启示,拓宽我们的思维空间,创新我们的思维模式。

三、声乐艺术和书法艺术的相互价值

成为一名优秀的歌唱者,只具备良好的歌唱条件和技术能力是不够的,还必须拥有对声乐作品思想内容的理解能力和风格特点的把握程度。这样的能力和程度是由个人文化修养决定的,同时文化修养也决定影响着歌唱者的音乐诠释能力和表现气质。文化修养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包括个人的生活阅历、受教育的程度以及对于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诸多知识的认知了解。声乐学习者在不断完善提高技术能力的同时,文化修养的提高更应得到重视。

中国的声乐艺术,一直在不断学习外来的优秀音乐和技术理论,尤其是bel canto,即我们所说的美声唱法,更是师从于以意大利为主的西方声乐演唱技法。但是我们中国人学习声乐艺术,无论是何种演唱方法,都应该把本土声乐作品演唱好,大量优秀的中国声乐作品题材丰富多彩,文化内涵深厚,我们必须学习了解传统的文化,领悟华夏民族特有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这样的文化修养是演唱好中国声乐作品的重要因素。接触和学习书法艺术对于提高中国传统文化修养特别有帮助,学习书法也是对汉文字进一步的认识感悟,在表情达意的同时,通过各种书体的艺术展示,汉文字特有的形态之美韵味无穷。演唱中国声乐作品如能领悟到书法艺术中汉文字形韵结合的美学特质,那么在强调字正腔圆的演唱要求上将赋予更高层次的文化气息,学习书法必然要长期接触中国的传统文学,这会潜移默化地提升个人的文化修养,增强对汉语言文学的解读能力。对于演唱中国声乐作品而言,直接反映在歌曲的歌词内容理解程度上,使演唱者能更准确地把握声乐作品的风格特点,深度理解声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精神内涵,并具备表达这种风格特点和精神内涵的文化气质。

声乐艺术对于书法艺术的作用价值,主要体现在艺术的灵性和感觉上。如同声乐演唱一样,书法艺术中笔势线条的流畅,点画与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的承接呼应关系亦有音乐般的韵律之美和节奏之感。书法艺术溶入声乐艺术的音乐思维,无论是在创作还是在鉴赏的层面,都是一种创新意义的结合。书法的文字以象构思、立象尽意的形意艺术特点需由想象的空间借以伸延,在书法艺术的范畴,歌唱般地书写和倾听般地鉴赏是对艺术空间和灵感的创新与拓展。

四、结语

篇5

我叫刘与心,现先就读于河北林南仓矿区小学。我从2007年开始学习书法,在郭振同老师的悉心指导下,我对书法的兴趣愈来愈浓厚。通过几年的学习,我先后临习了《北魏元怀墓志》、《张猛龙碑》、《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等经典法帖,同时,也对王羲之的行草书钟爱有加。我的书法作品在2010年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书法使我增长了知识、磨炼了意志、陶冶了情操。几年的书法学习使我深刻体会到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我叫钱建成,今年13岁,河北玉田人。我从2008年开始跟随郭振同老师学习书法。在这3年时间里,我先后学习了唐楷、汉隶、魏碑以及王羲之行草书。通过对古代名家碑帖的涉猎,我获得了无限的乐趣。同时我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我的书法作品在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中获三等奖。我感谢父母的支持和理解,我感谢老师的孜孜教诲。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自上小学以来,不知不觉间,学习书法已有8个年头了,学习过的字体也不可计数,对书法这门艺术也有了些自己的体会,有了些浅显的见解。

想练好书法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练,光练还不行,还要注意观察,在认真的基础上再加上领会感悟就是称得上高手的人要做的。对任何一个字体,在熟悉和写得好后,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就如同在一条神采奕奕的龙上加上一对炯炯的双瞳,能起到画龙点睛的功效,这样在创作上就会有突破性的进步。光盲目地写,不能品到字体之神是写不好字的。

以上是我对书法的一些浅见、对学习书法的心得,望与广大书法爱好者交流。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我叫王一彭,今年11岁,河北玉田人。我跟随郭振同老师学习书法。在郭老师的指导下,我先后学习了楷书、隶书、行书、草书四种书体,尤其对北魏《始平公造像》用功最勤。

在学习书法这4年时间中,我的书法水平也逐渐有了提高。作品也多次获奖。2009年在第二届全国少年临帖大赛中获优秀奖,2010年在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中获得三等奖。这些成绩更加激励了我学习书法的热情,我会再接再厉!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我叫王男,今年13岁,河北玉田人。我自幼喜爱书法,2007年开始跟随郭振同老师学习书法,扑鼻的墨香、浓厚的氛围、精美的书体深深地吸引了我。3年的学习让我的书法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我的书法作品也多次在全国的大赛中获奖。我的书法作品2009年获得第二届全国少年书法临帖大赛三等奖,2010年获得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这些成绩成为我继续努力学习书法的动力。 书法的道路曲折漫长,我将更加刻苦地坚持下去。

全国第三届少年书法大赛三等奖小书家

篇6

关键词:缺乏耐心; 漫不经心; 浮躁; 正能量; 情绪; 心境

中图分类号:J292.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6-031-002

卡夫卡说,人类有两大主罪,那就是:缺乏耐心和漫不经心①。面对处于青春期的七年级学生,他们在对美术这一小学科的学习,尤其是对他们升学没有很大作用的书法学习,态度只有一个――漫不经心。但是,教师作为“灵魂的工程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漫不经心,就出现缺乏耐心的情况。根据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儿童身心高速发展、心理成熟程度远远低于生理成熟这一特点,我们可以有的放矢,利用教育学、心理学相关知识,以及书法学习的特性因素,对学生进行行之有效的情绪调控和疏导。

一、漫不经心、缺乏耐心――解析学生书法学习过程中的心态成因

1.学生学习书法的信心不足和了解不够

七年级学生心理基本特点是:看问题处在直观和感性阶段,知识经验存在局限性,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处于萌芽阶段,神经系统调节能力也较差,容易受外界影响②。在七年级上册第七课《书法的点画之美》学习时,小部分学生在小学时期有一定的基础,那么在老师的引领下还有一定的信心跟上进度。我校学生大多是外来民工子弟,经过了解,发现大多数学生根本没拿过毛笔,更遑论进行过课外的书法培训。导致班级中大部分学生开始学习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书法时,认为这是一门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高深艺术,不由得心生胆怯。学生先入为主的认为书法是一门高深艺术,是对所学的书法艺术不够了解。其实我们学习书法的目的并不是培养专业书法者,而是通过书法教学,学习书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提高书写能力,并提高学生对中国传统艺术的欣赏能力和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归属感与自豪感。

2.学生学习书法的动机不强和压力不大

面对不能为升学考试加分的美术学科,不能即时提高主课成绩的书法学习,学生就表现出了漫不经心地准备材料,缺乏耐心地书写文字。这样的心态导致学生喜欢上美术欣赏课,只要坐着听教师讲解,不必准备材料,不必动手操作,更没课后练习作业,而对书法学习就显得有些意兴阑珊。

面对学生这样的心态,如何扭转这种情绪状态,让学生能够“静下心,慢慢来”地学习书法,领悟到书法艺术是作者艺术想象力和审美才能的总和,可以欣赏到线条美、体态美、意势美、精神美,对自己的性格养成和心态调整具有良好的作用。教师要为此积累足够耐心,专心致志,运用相应的方法尝试着进行教学。

二、足够耐心、专心致志――书法学习过程中情绪调控的实践探索

1.了解学生心理状态,引导学生拥有正能量

七年级学生的情绪经常在暴风骤雨和温柔细腻之间摇摆不定,使得他们表现出情绪反应上明显的不稳定性。教师宣布要开始学习书法时,部分学生还是会准备相应的工具材料,当要求真正静下心来书写毛笔字时,就时而抓耳挠腮,时而东张西望,定不下心来。

面对这种现状,我利用“余姚日报”题刊(虞世南题),引出余姚籍“五绝”老人虞世南,并欣赏其书法作品,对学生提出要求:希望我们这个文献名邦能够后继有人!以振奋学生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向上。

2.设计针对性的教学方法

2.1欣赏讨论法:安排入七年级课程的《书画的点画之美》一课,并不是对学生进行传统的书法教学。本课的教学建立在民族文化层面上,以了解书法艺术表现的方法特征为宗旨,欣赏为主,练习为辅的课程。教师第一部分的教学让学生了解汉字“音美悦耳、形美悦目、意美悦心”的特点,以及从甲骨文到行书不同字体的演变过程。这部分教学以PPT图片形式展示出来,着重于汉字点画造型特点的变化,接下来分别通过篆、隶、楷、草四种字体笔画的进一步解读,在比较、分析、欣赏以及讨论的学习活动中,对不同书体点画特征进行更深入的了解。讨论以《书法点画线条的美感表现在哪里?》为题目,要求学生依据已经欣赏过的各种书体,进行比较、分析。教师在学生讨论时全面巡视,注意倾听,捕捉讨论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在讨论遇到障碍深入不下去时适当点拔,在讨论脱离主题时加以提醒,最后讨论结束时帮助学生整理结论和答案③。当学生在依据所学知识进行讨论后有所发现、有所感悟,那么他们的心理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对这个事物有了了解就不会产生恐惧感,不再是对着它们望而却步。反之,会因青少年对事物的好奇感,对它们产生进一步了解的欲望。有了兴趣,那么,教师可以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开展下一步的工作。

2.2直观演示法:当学生对书法的点画有一个基础了解之后,接着就是进行临写练习。练习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要让七年级的孩子真正对某些事物产生兴趣,就应该给他们这个事物的直观影像,以直观的图形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课前找到书圣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视频动画,当配乐水墨动画放映出来,学生是看得目不转睛,完全被这中国风的唯美画面吸引住了。其后,教师利用投影进行示范书写,在临写过程中,明确字体的点画特征,在例字中把转折提按处标示出来,体会用笔的转折、连断、粗细以及提按和藏露的变化。经过这一针对性的详细而直观的展示,学生能够基本明确各书体的特征,然后按照要求进行临写。

2.3情绪调控法: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激情则是一种爆发快、强烈而短暂的情绪体验②。当学生在教师的激励下,产生对书法学习的激情,能够准备好笔墨纸砚,相对投入的学习一段时间。而当这强烈而短暂的情绪过后,学生就会陷入百无聊赖,对所学事物提不起兴趣的状态。那么此时,教师要依据学生的情绪情况,在课前做好相应的课件,运用一定的方法,让学生情绪处于平稳的心境,以利于继续学习书法。笔者尝试运用了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一:教师做好的PPT课件中,除了进行优秀书法作品欣赏外,让整堂课回响着沉静情绪的轻音乐,让学生浮躁的情绪得以慢慢舒解。在进行书写练习时,同时播放唐代书法理论家孙过庭的《书谱》的音频:“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姿态,绝岸颓峰之势。或重若奔云,或轻如蝉翼……”让低沉静缓的声音慢慢舒展开来,沉浸入教室内每个学生的情绪中,以期至少能在课堂四十五分钟内能保持住平衡的心境。

方法二:当书法课上到第三课时,教师并不要求学生一味机械的练习,而是先给他们讲了一个故事:余姚先哲王阳明在贬谪贵州的时候,有一天他和几个学生在山上赏花,在讲道。突然他停下来说山下现在有两个人来找我的,具体是谁我不知道。学生觉得很突兀,但老师既然说了,他们就下山,果然是有两个人来找他们的老师。是什么原因让王阳明感觉到有人来找他呢?那是一种内在敏感。我们对一样事物保持住这种敏感,那么我们就能够更接近他们。书法学习也是这样,我们要学好毛笔字的书写,就要向王阳明学习,学习他的淡定自若,学习他的对某样事物感觉的理解。讲完故事,老师发下事先打印好的学生楷体字体的姓名,要求学生书写陪伴了自己十多年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名字时,会慢慢心平气和。

通过两个学年的探索和尝试,本人发现学生通过课堂教学能够对书法的术语了解并熟记,基本了解教材中选用的书法作品的名称、时代和作者,对书法艺术的笔性墨情有所感受。教师实施制定的方法之后,教学过程中学生的情绪基本能够被影响、导控。笔者结合学校提出的“晨读、晨跑、写字”要求中的写字部分,每周利用二个中午时间进行钢笔书写指导,引导学生能够按照所学知识自觉规范平时的书法方法。

经过书法这块内容的教学实践,本人发现教师要的是静心,静下心多读几本书,静下心来备好每一堂课,静下心来解读你所教的学生,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言行和方式④。学生要的是静气,静气凝神,专心致志,收敛自己的情绪,在课堂上与所学知识进行呼应。所以,我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无论上的是哪一方面的教学内容,要关注的中心是:让每一位学生获得尽可能多的放松感,使每一位学生能够在平衡的心境中参与学习。

参考文献:

[1]弗朗茨?卡夫卡.《卡夫卡全集》,上海译文出版社

[2]张厚粲.《心理学》,南开大学出版社

篇7

〔中图分类号〕 G623.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2)18—0044—01

书法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也是颇具中国特色的一门艺术。书法教育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可持续发展具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我校从2008年春季学期开始,进行了以“书法立志, 翰墨树人”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开发,现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下面,笔者结合课题研究谈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我校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中开展了“了解汉字演变,写正楷字”的活动,在中学生中开展了“走近书法大家,写风格字”的活动。课题组给参与课题实验的学生在书法学习方面定时间、定要求、定效果,并进行指导与检查评比,同时要求教师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把写字和做人联系在一起,以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为人处事习惯。此外,学校还成立了“书法爱好者学会”,将具有书法特长的学生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交流,还有针对性地举办了书法知识讲座。

二、书法教育校本课程的实施途径

1.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我校以书法教育为主题,统一规划校园文化建设,在校园墙壁上书写及教学楼楼道内张贴了有关励志教育的书法作品,使学校有了书法美文墙、论语教育墙、师生书法欣赏墙等,营造出了浓郁的墨韵书香氛围,学校特色日渐凸显。这有力地促进了学校校风和学风的根本性转变,使学生受到了书法艺术的熏陶。

2.将书法教育寓于不同学科教学之中。《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初步感受汉字形体美”,“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体会书法的审美价值”。为了使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得以顺利实施,我校则将书法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学之中,这拓展了书法教育的渠道。如,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可借助书法故事育人。给学生讲王羲之为老妇题扇的故事,让他们意识到关爱他人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使学生从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中认识到勤奋是成功的重要前提;从岳飞在沙滩上练字的故事中学会自强不息;通过颜真卿维护唐朝统一的故事来感受其高尚品格。在语文教学中,教师通过识字与写字教学阐释汉字的演变,可使学生了解汉字的历史,感受到中国书法艺术的博大精深。在美术教学中,教师可将美育与体育结合起来,既要求学生把字写得端庄美观,又要培养他们正确的坐姿与运笔习惯。各学科教学有机结合,不仅有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学生书法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出书法教育在德育、智育、美育、体育等方面的功能。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教育活动。在主题教育活动中渗透书法教育,对于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及丰富学生情感等都具有积极作用。我校则主要借助主题班队会及专题教育活动等让学生感悟、表达对“书法立志 ,翰墨树人”的理解,贯彻“书法立志,翰墨树人”的理念。如,在德育工作中,以书法教育为载体,大力宣传书品即人品,书能言志的思想;以演唱歌曲《中国娃》来让学生感受汉字的魅力;以“中国的第五大发明——汉字”为题开展师生演讲、主题报告活动,使书法教育在丰富多彩的主题教育活动中得到有效体现。

4.组织专题培训。在我校书法教育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不仅为学生介绍了中国历代书法精品,讲述了王羲之、柳公权、颜真卿、欧阳修等大书法家的成长历程,而且组织了专题培训,让学生认识了篆书、草书、行书、楷书、隶书等不同书法字体的特点,使他们了解了书法作品的不同表现形式,如,对联、条幅、斗方、扇面等。

篇8

【关键词】书法教育;困境;策略

一方面随着电脑的普及、数字化技术的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应试教育的根深蒂固,素质教育表面热闹、其实举步维艰;导致书法及书法教育早已不被中小学生重视,甚至以“学习”为借口遭到全面冷落。面对当前中小学的书法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教育部于2013年1月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中小学书法教育回归正道已成为当务之急。

从2012年秋季开始,我作为学校的专职书法教师,承担全校初一年级学生的书法课。怀着满腔的热情,按照华文出版社编写的教材《书法》,精心设计教学方案,刚刚上了一课时,就因为绝大部分学生对于书法毫无兴趣,加之学生书写水平太差和语文老师的奚落,而不得不终止原来教学计划,重新制订新的教学计划。在与学生座谈中,了解到目前小学阶段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对学生进行系统的书法教学,书法和写字的概念模糊,把书法教学和写字教学混为一谈,严重的阻碍了书法教学,使初中书法教学陷入了尴尬的局面。究其主要原因:一是缺乏正确认识。 电脑、手机等越来越普及,更多的家长和学生都认为进入信息数字化时代了,字写得再好也派不上用场。很多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家长带着参加奥数、音乐、舞蹈之类的“特长培训班”,几乎没有家长愿意让孩子花时间练字,只因“别耽误时间”、“升学又不加分”,导致书写意识的迷失。今年夏天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汉字听写大会”就是很好的佐证。二是学生缺乏兴趣 。今天的中小学生对游戏、音乐、上网等非常感兴趣,对写字缺乏兴趣。除了社会对书法缺乏正确认识外,也与书法学科的特点分不开。书法是一门深奥的学科,其兴趣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并在实践中感悟积发。起初的练字得从最简单的基本笔画开始,要求正确、规范,进而才能达到美观,给练习者的感觉是枯燥而乏味。而现在的学生大都缺乏吃苦的精神,加之其它各学科考试的压力,功利的教学,就更不情愿花时间练习了。三是师资力量不足 。长时间的应试教育机制,升学考试的导向直接导致专职书法教师地位偏失而供给不足。现有的书法教师基本上是由美术教师或个别语文教师担任,书法教师后备力量严重不足,书法教育偏失正途就不再大惊小怪了。

面对目前的困境,笔者尝试多种策略齐上阵,加强书法教育,力争让书法教育走向正途。

1 重新审视建构书法艺术的价值

书法艺术凝聚着华夏民族的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深刻的民族精神,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系统开始出现书法这一涵义始于先秦。《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指出:“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丰子恺曾讲到:“中国人都应该学习书法,因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寄托在毛笔里”。写好字可以培养孩子的坚定性格,积淀孩子的文化底蕴,陶冶美好情操,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2 用心培养学生的书法兴趣

书法课不单纯从艺术欣赏上学习,更需要突出实用,也就是必须写好字,这也是最低要求。恰是这个“实用”定位与创设书法情景式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尝试改变的乐趣,从而使学生渐渐对书法产生了兴趣。我用了近一学期的教学时间,对学生进行了系统的楷书复习训练,年级上积极配合,每天安排15-20分钟的书法练习,语文老师给予督促检查。通过一学期的教学,学生整体书写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每一个学生基本达到了规范书写汉字。在此基础上,七年级下期开始,把上期、下期行书教学内容,融合在一起学习,学生学习起来相对就容易些。既进行行楷硬笔字的学习,又引导学生进行毛笔字的练习。与此同时,贯穿良好的书法习惯的训练,为了让学生写字时不感到枯燥乏味,有时配以播放轻松优美的音乐,来协调陶冶学生的情趣,使学生在优美的音乐声中轻松的练字。采取课内外结合方式,开展社区少年宫社团活动、兴趣小组、比赛展览、艺术节等多种形式,创设书法学习环境、营造参与练习氛围,学生学习书法兴趣得到空前高涨。

3 重视榜样在教学中的激励作用

如果我们只关注讲解字的结构和写字技巧,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实践证明,用榜样的实例来强化就会事半功倍,所以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古今书法名家的故事来激励学生。例如:有刻苦练字的王羲之《吃墨水》和怀素的《笔墨的故事》等。除此之外,还注意在班级中表扬写得好的同学作为榜样,展示他们的习作;当学生取得进步时,及时的给以表扬;定期举行书法竞赛活动及习作展,评选“小书法家”、“书法之星”。

4 加强书法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艺术源于生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去猎取书法的营养和启示,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如:组织学生到绵阳富乐山参观书法碑刻,养成关注揣摩商业广告牌的意识,注意节日里的喜庆对联,观察家居中的书法作品等,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情感得到陶冶。充分调动家庭参与学生的书法教育,邀请爱好书法的学生家长到校指导,形成教育的合力,便可为书法教学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总之,让书法教育回归正道,让学生在书法教育中得到美的熏陶,习得审美的能力,锤炼健康的心智,沉淀文化的内涵。在学校充分重视的同时,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修养,要懂得书法艺术的规律,增加书法的艺术修养,成为真正的行家。真草隶篆书体的不同与变化,章法与布局的安排,笔法与气韵的内在规律把握,书法内容的不同选择等等,颜筋柳骨,千秋楷法;魏碑汉隶,风神秀绝。而这些东西往往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很好地体验和理解,教师当以自身的言传身教直接感染教化学生。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信息技术 书法教学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1B-0056-02

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既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代文化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教学内容中,书法也自然而然成为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当前社会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中职书法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通过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效提高书法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综合素质,这是本文所要探讨的课题。

一、中职书法教学的目的

中职书法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是提高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重点掌握汉字楷书笔法,结构规律,熟练书写楷书,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并明确使用毛笔书写的基本要求,学会用毛笔书写楷书、行书,临摹名家书法,大致了解书法历史和汉字字体源流,如楷书中的欧、颜、柳、赵四大家;从书法作品的内涵、章法、结构、笔法等方面鉴赏历代重要书法家作品,如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等,培养书法欣赏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中职传统书法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1.中职传统的书法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体,通过教师讲字帖、笔法、章法,学生临摹书法名家的作品,在反复练习中提高学生书写能力。这种教学方法是书法教育传承了近两千年的传统教育模式,取法乎上正是核心的教学内容。但这种枯燥乏味的教学模式,往往使不少学生望而生畏,致使学生学习书法半途而废,全然没有初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传统的中职书法教学往往局限于中职书法教程先摹后临的内容上,如人民邮电出版社中职教材第二版《书法教程》,其内容就存在不少突出问题,教师如果照本宣科,对教材不加以调整和充实,就会把学生学书引入歧途。致使学生在课堂上既感到乏味,又达不到教学目标要求。

3.由于书法教育在 2013 年秋才重新引进中小学课堂,但受制于书法教师奇缺等因素,能开设书法课的学校很少,中职生的书法基础几乎为零,无疑增加了书法教学难度。

三、信息技术在中职书法教学中的应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中职学校可以充分利用自身信息教学资源优势来丰富书法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增强书法教学氛围,从而提高书法教学水平和质量。

(一)通过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

学习书法本是艰苦而枯燥乏味的,如没有持之永恒、坚忍不拔的学习态度,学书是难有所成的。为此,教师既要做好思想工作,又要在教学上做文章,使在中职书法教学中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兴趣。多媒体教学是集文本、视频、图像、动画、声音于一体的一种综合性教学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使用多媒体给学生感受著名书法家精彩授课视频,如田英章、田蕴章、姚俊卿、刘炳森等名家的授课光碟,从中感悟毛笔的运笔方法,楷书、行书、隶书等书体的笔法和结字规律,从而使教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同时欣赏一些名人的书法作品,如二王行书、赵孟\行书、当代书法家启功等名家的行书作品。不同风格不同水准的作品,使书法课堂远离枯燥,使学生领会到书法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从而改变学生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主动投入到书法教学活动中去。为扩大教学容量、充实教学内容,可让学生参观书画装裱店,充分了解书画市场的潜力,并感受书法文化的魅力。如此安排教学,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拓宽学生学书的视野,学生学书的兴趣也就水到渠成。

(二)通过文字处理软件设置字体,让学生了解不同字体的书写,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在书法教学课堂中可以通过文字处理软件设置不同的字体,比如:使用 office word 应用程序输入一段文字,然后将其设置成不同的字体,例如宋体、楷体、隶书、行书等,每设置一种字体的同时,给学生讲解该字体的一些艺术特点和结构规律,通过不同字体的比较,让学生观察和认识不同字体的区别和应用,使学生对各种字体书写有一定的了解,有助于今后的书写练习,同时也提高书法教学的效率。例如:在书体应用上,写春联应以楷书、行楷为宜。如此,显得庄重典雅。此外,婚联的书体不宜用草书。广告牌的字体一般以醒目、活泼为主,往往用黑体美术字,也可用仿宋、楷书、行书。酒店、单位、私房根据受书人的喜爱而定,多以楷书或行楷为宜。

(三)通过视频展示台与学生零距离教学,让学生快速掌握书法学习方法

视频展示台是将实物、文稿、图片、过程等信息转换为图像信号输出在投影机、监视器等显示设备上展示出来的一种演示设备,可演示文件、幻灯片、演示课本、笔记、透明普通胶片、商品实物、零部件、三维物体、实验动作等,还具有进行远距离摄像、现场书写等高级功能。教师在书法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直接演示书写执笔方法、姿势和行笔过程等,尤其是藏锋、露锋的起笔和收笔,或对难写笔画进行具体而形象的展示,有利于学生的近距离观察。教师通过书写示范,让学生了解书写要领和技巧,随后在学生实践练习中进行个别辅导,并通过视频展示台将学生普遍存在的笔法和结字上的问题进行讲解和示范,以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找到学习书法的思路和方法,以此类推;其次,教师在书法课堂教学中,可以通过视频展示台讲评学生的作业,并将典型的优秀作品和存在共性问题的作业进行展示,跟学生一起分析原因,学习优秀作品的笔法、结字、章法,改进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学习,使学生提高书法技法。

(四)通过制作教学课件,丰富书法教学内容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用课件进行教学已成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成果的教学方式方法之一。课件可以用图片、文字、影像和声音一起进行表达,达到图文并茂、动画演示、声像视频、直观生动的教学效果。在中职书法教学中,教师通过制作课件,指出书法技法中的重点和难点,为学生展示丰富的书法图片以及名家名师的书法作品,营造出生动的教学场景,使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寻找到每节课程中需要掌握的重点以及学习目标。例如:教师可以在书法课件中动态地演示字的结构、笔顺及书写规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丰富教师书法教学内容。例如,“直”的写法,可通过声像展示,告诉学生,该字的结构规律,字的重心,要点是左紧右松,横画平行,而且要等距离、平行,竖也要垂直、平行。又如“同”字的结字是左低右高,左竖短右竖长,横平行,竖也平行。讲课中注意语言朗朗上口,学生学书就容易记牢。

(五)通过网络信息,让学生了解和使用更多的书法教学资源

当前社会处在一个信息化时代,网络为我们提供大量的信息资源,我们也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交流和共享。在中职书法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收集相关的资料,如历代书法家资料及其书法图片、有关书法学习资料等,与此同时,可以教会学生使用“百度”搜索自己需要的材料,下载相关的书法学习视频和相关文章,比如使用百度搜索“楷书”,则会搜索到楷书的基本信息、书写风格、作品年代、书体分类、演变过程、书法名人、学习方法等,这样不但丰富书法教学信息资源,培养学生在书法上的审美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从而让学生了解和使用更多的书法教学资源。

教学实践证明,使用信息技术来辅助书法教学是目前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它改变了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书法的积极主动性,丰富和完善书法教学内容,提高书法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同时也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林子文.浅谈书法教学中的示范作用[J].中国钢笔书法,2005(5)

[2]n盼山.书法艺术教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创新;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提高教学效率,并为学生以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一、让学生明白自主学习的重要性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学生被动学习的传统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小学语文教育的发展。教师应帮助学生从传统的机械化“读、写、记”方式中走出来,教会学生如何成为学习的主人。唯其如此,才能培养出学生大胆发言的勇气,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敢想敢说,敢想敢问并积极活跃思维,且踊跃发表个人看法。以此达到最大限度地释放学生潜能,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只有帮助学生明白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学生才会主动进行课前预习,阅读报刊,增长和积累知识,积极发问,拓宽眼界,并养成在碰到美妙的语句时记录与记忆的好习惯。

二、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

语文教育的目的,不是为教文本而教文本。而是在于教学过程中,能以文本为出发点,把文本当作学生学习的载体。进行创新教学,就得最大限度地发挥课本的载体作用,要以文本为线索,采用发散教学,全面补充知识,向四周发散、扩充,这样才能让文本摆脱传统教学中的“静态”样式,变得有“生命”。

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改变传统的以师为尊,以教师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教师要引导学生超越教师。其目的在于让学生在教师引领和点拨后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质疑、学会批判,最终让学生自主学习。此外,教师还要能超越课堂,改变传统的把教室作为唯一学习场所的状况。要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作为学习的资源,把这些融入课堂,从而将学习的课堂变成广阔的世界,让教学真正以人为本。

三、努力开发学生潜能

班级授课制的最大特点是一师多生。面对几十个互有差异的学生,如何将潜能的开发落到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大难题。如何更进一步地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成为处理问题的关键。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树立民主作风。这就意味着允许学生的差异性凸显出来,并将之视为一种良好的学习资源,在集体教学中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必然成为创新教学的一大亮点。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用心设计问题。作为引导,教师可以允许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反复阅读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甚至可以设计一些问题来和学生交流。这也很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探究学习所需的环境氛围,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较之传统的教学方式,这显然更能让学生自由地把学习的内容聚焦到自己感兴趣的那一部分。这样便很好地调动了各个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并达到了开发不同层次的学生潜能的目的。

四、借助书法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