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思维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逻辑思维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逻辑思维的特点

篇1

关键词 微信公众平台 传播特点 网络舆论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已经成为全民应用软件,微信用户越来越多。而后,微信公众平台的出现,更是为微信增添了许多新功能,比如媒体功能。传统媒体以及微博等一直以来都是网络舆论的主要引导方式,而微信公众平台本来是以突发性新闻以及社会公共话题为主,但是随着用户群体的增加,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逐渐有取代传统媒体和微博平台成为新网络舆论引导主体的趋势。

1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特点分析

1.1为个人与个人的交流提供途径

微信公众平台强调人际交流,主要是个人与个人之间的交流与信息传播。尤其在遇到突发性事件时,因为情况变化比较快,许多事情的发展都不按正常的规律来,出现许多需要人们做出决定的情况,此时人们自己并不能很好地把握,只能通过人际关系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在这种情况下,建立长期信任关系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而这一重要体现恰好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条件。

1.2“朋友圈”传播方式

微信是一种社交软件,其强调人际交流,微信用户通过验证的方式与其他用户确认好友关系,而众多微信好友都会在微信平台上生活状态、心理状态等等相关信息,形成“朋友圈”,而朋友圈当中大部分好友都是用户现实生活中的同学、朋友、同事、亲戚等等,所以交流比较频繁,关系也比较密切,这样就使得微博“朋友圈”的信息更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其真实度更加可靠。

1.3针对性更强

微博平台上的信息具有公开的媒体传播性质,与此相对的,微信更注重个人与个人的单独交流,其信息交流具有一定的针对性,信息传播方向明显,避免某些不相关的影响,其信息传播更加精确,传播效率更高。所以,当微信用户相关信息时,都能很快收到大量的反馈信息。

2微信公众平台对网络舆论场影响分析

2.1不良言论的传播,容易引起社会矛盾

由于微信的信息传播针对性比较强,信息传播只在双方微信用户之中进行,而其他微信用户对传播的信息内容一无所知,这就使得微信的信息传播更加隐蔽,监督管理起来更有难度,尤其是在朋友圈的小范围内进行信息传播时,只有朋友圈内的用户可以得知具体情况,所以某些不良言论在这种小范围内极易滋生,而且得不到有效的监督管理。而且由于朋友圈的特殊性质,朋友圈内的消息更容易被用户接受,而不良信息通过一个个的朋友圈迅速传播开来,外部网络监管组织却对此毫不知情,当这些不良信息出现在主流媒体时,会立即给网络舆情管理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

2.2信息的来源得不到保证,使得网络舆论走向发生偏移

由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特殊性以及“朋友圈”的影响,微信传播的信息很容易被用户所接受。如果微信用户从不正当的渠道获得了虚假的信息,并在其微信圈子中进行传播,就会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越来越广,严重影响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此外,由于微信用户都习惯于关注符合自身兴趣、与自己价值观立场相同的微信用户,所以相同价值观立场的微信用户会集中在一起形成小群体,多个小群体集合成大群体。当公共话题出现以后,由于群体内部意见高度统一,所以很容易出现“群体极化”现象,使得网络舆论强制向某一方向发生偏移,甚至走向极端。

3网络舆论问题解决对策

3.1信息公开化

信息公开化是控制谣言传播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从许多实际案例中就可以发现,信息不公开不仅促进了谣言的滋生,更使得政府信誉受损,让人民群众的心中滋生不良情绪,为谣言的传播创造条件。所以,政府要将信息公开化,提供信息的透明度,并利用主流媒体机构权威信息,正确引导网络舆论,有效阻止谣言的传播。

3.2提高网络舆论管理能力

由于现在网络技术的发展与智能手机的普及,许多非法人员利用网络进行非法活动包括不良信息的传播、网络犯罪等等。所以,相关部门要重视网络舆论的引导管理工作,首先可以加强网络信息的审核工作,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信息进行认真,及时清除违法违规的微信用户;其次,可以专门建立微信公众平台信息监管机构,专门监测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

4结语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进入了网络化的大时代,而智能手机的推广,更是让人们能随时随地接入网络,了解社会情况。微信公众平台抓住了这一发展机遇,从众多信息交流平台当中脱颖而出,逐渐成为网络信息交流的主体。当前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希望相关部门能引起重视,采取合理的措施,将网络舆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上来,为广大网民营造良好的网络交流氛围。

参考文献

[1] 林茂申.微信公众平台的传播机制及治理探究――基于微信与微博的比较分析[J].贵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30(11):50-54.

篇2

关键词:小学数学 逻辑思维能力 重要性 措施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4.205

1 前言

所谓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指对事物进行观察、比较、分析、概括、判断、推理等的能力,也就是能够正确、合理地进行思考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时期就是小学阶段,而且小学数学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目前在我国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十分欠缺。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不知如何下手,缺乏灵活性和敏捷性,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缺乏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2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而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础就是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大多数的人而言,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就很难具有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必须以大量的逻辑思维方面的训练为基础。第二,小学生提高数学成绩的基础就是具有敏捷和灵活的逻辑思维能力。灵敏的逻辑思维能力,可以使学生面对数学题不会毫无头绪,还可以使得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答。第三,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可以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圆满完成任务。

3 培养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措施

3.1 充分调动小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发学生思维的外部环境因素就是为学生创造一定的问题情境,教学情境的设置既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引发学生独立的思考,促进其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比如说,在讲授知识点之前,教师可以编一个故事,创造一定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思考,将学生要学的数学知识穿去,这样对于小学生而言会比较感兴趣。在讲“乘法运用”这一节时,可以编一个这样的故事:一天,森林里要开表彰大会,奖励工作努力的动物,奖品是每人一双鞋。但是森林之王狮子为这件事感到十分头疼,因为获奖者有兔子、青蛙、袋鼠、骆驼等,狮子算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算出来,同学们你们能不能算一下一共需要买多少双鞋啊?利用这样讲故事的方式显然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学生喜欢上了数学,就会试着去解决数学问题,努力思考问题。由听故事到思考问题再到听教师讲解最后再思考问题,每一步都循序渐进,最终达到豁然开朗的心境。此外,教师要活跃课堂气氛,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敢于质疑,主动探索知识,在探索的过程之中不断充实完善原有的认知结构[1]。

3.2 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特点,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

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不注重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者学生原有的思维能力,实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结果致使许多基础差的学生跟不上教师的速度。教师不能急于讲解解题的方法,而是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有针对地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对知识点展开想象和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努力寻求解题的各种方式方法。此外,教师不应该仅仅局限于一种解题方法,而是应该在确保思路正确的前提下,积极寻求和鼓励多样化。

3.3 用直观形象推进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基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小学生的抽象思维比较差。在理解一些较抽象的问题时,需要将其转化为具体、直观的形象。而小学数学基本上是建立在抽象思维能力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小学生学习数学相对比较困难。因此,教师应该基于小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以及小学数学的特点,用具体直观的形象来推进数学逻辑思维的形成。比如说,教师在讲苏教版六年级数学“图形的放大与缩写”这一课时,可以将一个长方形呈现在电脑上,让同学们观察,然后再拖动鼠标,将长方形图片扩大。然后让学生观察,长方形在扩大前后发生了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直观的教学,学生可以很容易得出图形变化的规律,从而将这一课学好[2]。

3.4 运用多种逻辑思维方法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逻辑思维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作用。逻辑思维方法有许多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分析法和综合法。第二,比较法和分类法。第三,抽象法和概括法。第四,归纳法和演绎法。比如说,在学习“除法的运用”这一节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归纳什么情况下用加法,什么情况下用减法、乘法,再利用众多例子讲授除法的运算,学生掌握除法的运算之后,再让学生总结除法的运算规律,然后将除法与其他法则进行比较,从而加深印象,不至于将四则运算混淆。

4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只有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才能够将数学这门课掌握好。

参考文献:

[1]宋彩虹.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逻辑思维方法[J].新课程学习,2011.

篇3

关键词:  中医教育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中医学作为东方科学的一部分,其思维方式具有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双重特点,同时代表东方主要思维方式的非逻辑思维的顿悟、心悟和直觉被大多数中医学者认为在中医思维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前的中医药院校大学生是在以西方逻辑思维为主的知识体系下培养出来走入大学校园的,这造成了学生对具有逻辑与非逻辑双重思维模式的中医药理论的学习在认知上产生了障碍。当前的中医药人才培养中并没有完全认识到思维问题是中医教育的关键问题。只有从培养学生逻辑和非逻辑思维两个方面着手,使学生充分认识中医学自身的思维特点,才能培养出合格的中医药人才。

1  当前中医院校大学生思维方式存在的问题

    中国已经历经百年西方文化洗礼,当代大学生更是在数学、物理、化学等西方科学教育下成长起来的,对于医学的认识大多来源于以西医为主的医院,对中国的古代传统思维在社会生活方面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古代科学技术的理论认知和建构方面,则较难理解传统的思维模式。学生进入中医药院校以后一开始学习的就是中医基础理论中的“元气”“阴阳”“五行”“命门”“三焦”等基本概念,这些基本概念在目前的解剖学并没有严格的对应物。学生在对这些基本概念的学习中仍像在中学时对于概念的认知一样,注重对其物质实体性的把握,用逻辑论证去分析,把高层次还原为低层次。但这种形式逻辑的认知方法在这里遇到了困难,因为概念是思维抽象的结果,而中医学的概念不是实质定义,而是思维到最高层次的哲学概念,即“形而上者谓之道”的思辨最高阶段,不能用形式逻辑的属加种差的方法去界定其内涵和外延。由于学生对中医基本概念的认知困惑,进而对由中医的基本概念建构起来的中医理论系统也不能完全的理解,甚至持否定的态度,有的甚至会排斥对中医的学习。中医学强调唯象联系,突出宏观整体,重视和谐平衡,与学生以前所形成的思维方式和认知习惯格格不入,不易理解难以接受,另外,中医和西医所认知的客观对象都是人体,其中有一些相同语词构成的概念,在其内涵上是不一致的,如“心”“肝”“脾”“肺”“肾”等,西医对这些概念是实体和解剖意义上的解释,中医是系统和功能的认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易造成混淆,尤其是刚入门的学生,对以后的学习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对专业失去信心。

2  中医思维中的逻辑与非逻辑解析

    造成中医院校大学生在中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中医理论的思维形式与学习者的习惯的思维形式不一致。而当前的中医教育模式并没有从中医自身特点出发,而是模仿西医教育模式,这样造成一些中医药院校学生和中医研究者对于中医学产生困惑,并极大的影响着他们对中医药的学习和信任度。

   

中医学知识和所有的古代知识一样,以自然哲学为背景,在中国传统的求同思想的影响下结合当时的简单解剖知识和临床实践发展起来,始终没有与伦理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分离,主张“天人合一”,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字样,求同即求得万物的整体和谐统一。其理论体系从思维的角度上看,既有逻辑思维的概念、命题、推理,又有非逻辑思维的形象、直觉、顿悟,而作为中医学最主要的特点——整体观指导下的辨证论治过程中,非逻辑思维占主要方面。

篇4

【关键词】 小学数学;数学教学;培养;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指的是符合某种认为制定的思维规则和思维形式的思维方式,我们平时所说的,逻辑思维主要遵循传统形式逻辑规则的思维方式. 对于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从孩子们抓起,尤其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数学本身就是一门理性的、具有逻辑性的课程,利用数学小学课程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非常合适的. 想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孩子们的逻辑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对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 本文就来浅析一下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的培养.

一、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是在小学生的阶段,孩子们对事物还没有完全的认知,这个时候,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才是集中孩子们注意力、提高学生们的学习效果的好时机. 数学本身就是一个抽象、严谨、难以理解的学科,所以在孩子们刚刚接触数学的时候,就应该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为学生创造一个容易产生浓厚兴趣的环境,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在教“一次方程的应用浓度问题”一课时,可以用一杯水和一杯果汁做实验,通过对于果汁水的配置,能够直观有趣的说明溶剂、溶质、溶液三者之间的关系,所需的物品都是生活中很容易找到的,贴近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使学生们在动手分析的过程中还能够与周围的同学进行合作交流,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自身经历的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能够对孩子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与孩子们进行心灵上的沟通,通过与孩子们之间的交流,真正的了解孩子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从而对的学习习惯、兴趣爱好等等都有一个详细的了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个性发展,做孩子们的好朋友,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们每天都能在开心的课堂氛围中学到知识,使学生们大胆创新,发挥自己的优势,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还应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机会,让学生们在亲身实践中总结归纳出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三、充分利用教材中的逻辑思维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逻辑性非常强的学科,想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应该充分的利用数学教材中的逻辑思维案例. 比如说在“数的整除”一课中,不仅能够达到教学目标,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推理判断的能力,而且教师还应该注意的是应用题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好帮手,在分析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时,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精心准备提问的问题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在上课之前要进行备课,备课的时候应该精心准备一些与本节课有关的问题,既能够巩固课堂知识,还能够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小学数学教材中都有一些例题,教师可以根据例题做一些适当的延伸,或者从一个问题转换成另一个问题,使学生能够完整的理解解题的方式,培养学生们举一反三的能力,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有逻辑性的题目,引导学生们自己动脑分析题目,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有序的揭示知识,引导学生进行总结

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很多数学概念往往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要为接下来的概念提供基础的,比如乘法的概念就是建立在加法的概念的基础上的,但是乘法的概念又是除法的概念的基础,并不是独立存在的,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将一些概念和知识分成一些部分,引导学生们自己由浅入深的学习,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培养.

总 结

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是非常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不仅能够帮助学生们的学习,还能够开发学生们的大脑. 教师在日常课程中对学生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还要符合小学生们在这一时期内的发展特点和心理特点,从而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计划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时,要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与学生成为好朋友,而不是传统教学中“高高在上”的老师,还要充分利用教材来培养学生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备课时精心准备课堂上要提问的问题,引导学生们自己对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总结.

【参考文献】

[1]高斐.论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J].才智,2014,36:197.

篇5

一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从两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

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

(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篇6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10B-0016-02

人的思维有逻辑思维与非逻辑思维两种形式。这两种思维都是客观事物的反映,既有联系又有区别。逻辑思维通常发生在显意识之下,主要是借助概念来进行严格的逻辑推理,推理过程一般表现出一维性(线性)的特点。非逻辑思维一般隐藏于潜意识的活动中,被显意识主宰,呈现为立体交叉式思维,没有固定的逻辑顺序,是一种多层次、多功能的意识活动。人们对于逻辑思维的研究已较多较深,本文主要谈谈非逻辑思维及其培养。

逻辑是一种以语义和语法学作基础,以概念作出发点,经过严格的推理和判断得出结果的理论,也称为形式逻辑。非逻辑主要是针对形式逻辑而言,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抛开形式逻辑的思维模式,即不用概念作为其出发点,也没有经过严格的推理和判断,更没有借助语义和语法学,却能得出形式逻辑所不能得到的结果的一种思维方式。所谓“非逻辑”并非是指其具有“非理性”“非规律”的特点。人的认识活动是由非逻辑思维和逻辑思维共同参与的认识活动。

非逻辑思维的主要形式有灵感、直觉、想象等。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是任何一种逻辑思维都无法取代的,但同时这些非逻辑思维又寓于各种逻辑通道中,这种情况我们称之为“非逻辑的变换,逻辑的中止”。科学实践证明,在人的认识从量的积累过渡到质的飞跃的发展过程中,各种形式的非逻辑思维对实现这些飞跃是至关重要的。解决问题时,有时逻辑思维遇到障碍,而非逻辑思维往往能取得“突破”。所以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时候,要注重对其非逻辑思维的培养。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我们应如何培养、提高学生的非逻辑思维能力呢?方法有很多,这里只谈其中的三种。

一、意识记忆法

“意识记忆法”是一种在意识的支配下增强记忆的同时,又有意识地启动记忆,从而实现思维创新的一种方法。按脑神经化学一种比较成熟的观点,当客观信息呈现于大脑时,能使大脑神经元的电位发生剧烈变化,神经元可以利用这种电位的变化将客观信息编译成密码后再进行处理、加工、储存。神经元的电位变化时,会出现多种化学反应,最后产生出一些新分子,相应地形成我们所说的非逻辑思维。由此看来,强化记忆法能调动潜在的意识,开发潜在的大脑功能,从而能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时不但要让学生知道博闻强记的重要,更要让学生掌握记忆的方法。如讲授取代反应时,引导学生想象是几个原子团在互相取代;看到凯库勒苯环的结构式时,引导学生设想蜜蜂采蜜时是怎样飞的;记忆原子的结构时,引导学生想象6对漂亮的姑娘围成一圈跳舞的情形。通过诸如此类的记忆训练,会使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他们的旧知识会得到一个全新的整合,非逻辑思维能力由此得到发展。

二、相似诱导法

“相似诱导法”就是选择一种与所追求的目标相类似的因子来反复刺激大脑,使大脑快速做出相似信息的整合,并由此受到启发,从而实现目标的一种方法。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在思索某一问题的时候,会把已储存的信息和新输入的信息进行整合。而如何整合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与诱导因素有关,尤其与“相似诱导”因素的关系最为重要。通过“相似诱导”因素的激发,人会出现情感、情绪及注意力等方面的变化,进而有机地将原有信息与新输入的信息结合起来,通过它们的相互交叉、相互兼容、相互作用,大脑的潜能得到开发。根据“相似诱导法”的原理,教学中应多进行类比和归纳,并且要鼓励学生学会运用类比、归纳。比如在化学学科中,要学会多方位地对比各种电解质的异同,笫一主族的元素性质的异同,电解池、原电池、电镀池的异同,酯和羧酸、酮和醛、酚和醇的异同等;要学会归纳气体发生装置、有机物分类、无机物分类、有水参与的化学反应、无机反应类型、常用化学巧解等知识要点。学生在多次的类比、归纳中会比较容易激发潜意识,从而对旧知识进行重新梳理整合,其非逻辑思维能力因此能得到提高。

三、激活潜意识法

“激活潜意识法”主要用于诱发灵感,是通过有目的、有意识地运用显意识来激发潜意识活动,进而达到发明创造目的的一种方法。真正意义上的调动潜意识的过程也是一种提高非逻辑思维能力的过程。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下面的方法来激活学生的潜意识。

1.进行科学联想。联想是最能激发潜意识的一种方法,运用联想的方法能举一反三、发现问题,并对问题进行选择和分析。比如化学学科中“氯水”的教学,氯气和水发生反应: H2O+Cl2=HCl+HClO,所以氯水中有4种离子(Cl-、H+、OH-、ClO-)、3种分子(H2O、Cl2、HClO)。运用化学平衡原理,可以联想到要增大氯水中次氯酸的浓度可以把碳酸钙粉末加入氯水中。还可以联想,要除去氯气中所夹带的微量HCl气体,最有效的试剂是饱和食盐水,而并非蒸馏水。碱与氯气的反应生成物是次氯酸盐和氯化物,所以可以联想到要除去溴苯中的褐色,可使用NaOH溶液。同时还可以联想到制取氯气除用二氧化锰与浓盐酸反应外,还可以用漂白粉与硫酸或盐酸反应。氯气能够与有机物产生加成反应、取代反应,进而生成卤代烃等化合物,而卤代烃是一种致癌物,会严重影响人体健康,所以要停止使用氯气消毒自来水。经常这样有意识地进行联想,潜意识很容易被激发和诱导,非逻辑思维能力将能得到提高。

2.利用偶然因素。偶然因素往往能有效地激活潜意识,调动潜意识。因此,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及时捕捉脑中闪现的灵感,并将其记录下来进行研究。经常如此,自然能提高激发潜意识的能力。

篇7

关键词: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下面就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

一 、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其次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

《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

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

2.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

3.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三、练习题对于培养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通常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

小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活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参考资料:

篇8

关键词:小学数学;逻辑思维;培养措施;分析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15-12-25

1.小学数学中常用的逻辑思维方法

第一,演绎与归纳。作为教学中最常见的逻辑方法,演绎与归纳是小学数学中最普通的推理方法。所谓归纳就是通过最普通的数学知识逐步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或者由某些特殊的数学知识推理出一般的数学规律。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法则、性质以及定律大都是通过这种逻辑方法得到的。

第二,分类比较法。一般来说分类与比较是一个连贯的过程,它是人类想象及思维的基础。通过分类,我们可以发现研究对象的异同点,这样即能对不同的研究对象进行鉴别,有了鉴别,自然就有的比较。

第三,概括与抽象法。统一将同类事物的相同本质属性综合成整体即为概括;舍弃许多客观事物的非本质属性得到本质属性即为抽象。概括与抽象能力是小学生进行数学学习时需要培养并具备的能力之一。

2.逻辑思维能力对小学生的重要性分析

一直以来,我们普遍认为逻辑思维能力是每个人都要具备的一种重要能力。培养创造性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而创造性思维形成的基础便是逻辑思维,没有完善的逻辑思维能力是不可能发展出创造性思维的,其创新能力也就无从谈起。以此而论,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成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另外,小学教学课程虽然比较简单,但是仍然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尤其是小学高年级数学。数学中的许多知识点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教师在教学中也常常会从这个知识点跳跃到另一个知识点上,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逻辑思维能力,那么很难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习成绩会受到很大影响。

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

(1)注重问题的引出。通常,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有固定的流程,即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正确地解决问题,而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这个过程中便需要学生用到逻辑思维方法。

由于小学数学教学都是围绕解决问题来展开,而解决问题又能促进学生运用逻辑思维方法,因而教师恰当地引出问题对学生的思维活动有很大的作用。教学中教师对问题的选择不是盲目的,其选择的问题应具有一定的目的性。第一,所选择问题应该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以及教材内容。第二,所选择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深度,能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过程中充分运用应用、归纳、演绎、比较对照、概括等方法。只有这样,教师引出的问题才能够充分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才能使学生灵活、牢固以及全面地掌握数学知识,教师的教学也就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2)精心设计课程,恰当运用教学方法。保持课堂的生动有趣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前提条件之一。这就要求教师要在教学中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对每一节课的课程都进行精心设计,从而使数学课更加形象生动和有趣,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兴趣,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感受到发现、探究问题的乐趣。

(3)因材施教,发展学生逻辑思维。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个性的培养。例如针对小学生逻辑思维较差,联想能力不足的情况,教师在提出问题后不要急于讲解问题,应该给学生提供理解、思考问题的充足时间,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自己寻找解决方法。通过这样的教学,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会得到有效培养,教师的教学效果自然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生应该具备的重要能力之一,对此,本文率先分析了常见的逻辑思维方法,并阐述了逻辑思维的重要性,最后提出了教师在培养小学生逻辑思维方面应该采取的措施,以期为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服务。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数学教学;逻辑思维;培养方法

逻辑思维能力指的是科学、合理的思考能力,通俗来说,是指对事物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推理,并采用正确、科学的逻辑语言,准确地表达思维过程的能力.数学是初中阶段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新课改对培养和发展初中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为数学教师面临的重大课题.下面笔者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逻辑思想能力的重要意义、现状和措施.

一、以教学内容为依托,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载体,对学生实施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习得逻辑思维方式,提升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做到数学教学与逻辑思维有机整合,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笛逻辑思维方式.例如,在讲“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讲解典型题目,使学生习得解题的步骤、方法和技巧,从中发现解题的规律,并通过习题的训练,使学生掌握解题的思路.这部分题目中经常是图形与应用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出题,学生根据一次函数所表达的数量之间的关系,根据题意列出函数表达式,并根据实际情况得出结论,从而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开展丰富开放的课堂活动,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张扬个性,闪现灵动的思维火花,放飞理想的翅膀,激发思维潜能.在教学中,身为教师的我们要逐渐教给学生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思维方法.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计算”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提供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柱和圆锥,让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让学生发现了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更深刻地理解了圆锥和圆柱之间的体积关系.当然,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并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知识水平、学习内容来综合选择最恰当的方法,更不能根据设计好的教案来进行机械操作.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思维状况,根据师生、生生互动中的反馈信息,智慧地把握学习进程、调整学习方法,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得到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鼓励学生在多做题中训练逻辑思维

加强数学的推理证明训练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做、巧做习题,特别是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数学习题是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和发展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可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须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围绕教学重难点有目的、有计划地配备各种习题,特别是应增加思考题、证明题、讨论题,以加强学生逻辑思维的训练.同时,在解题的过程中也应加强推理证明的训练,以强化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学生肯质疑问难,这是学生勤于思考问题的一个重要体现,勤于思考问题的习惯能够很好地促进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的发展.教师只有鼓励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须知学生不敢质疑问难将严重影响班级学习气氛和学生智力发展.怎样才能使学生敢于质疑问难呢?首先,教师不能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学生敢于提问或发表意见是一个极好的苗头,即使是错误的意见或者问倒教师的问题,教师都应予以重视和欢迎,然后加以适当的引导,千万不要在不知不觉中扼杀学生中出现的质疑问难的好苗头.其次,教师要抓住机会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只要教师多多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就一定能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于学生在数学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是提高学生的数学分析能力的基础.这就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特点,注重教学方法上的丰富性,从多方面去指导、帮助学生拓宽思维方式.同时,在传授数学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要严格遵守逻辑规律,正确运用逻辑思维形式,并做出示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只要坚持训练,持之以恒,必然能够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逻辑思维的综合水平.

【参考文献】

[1]张水中.浅谈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J].学周刊A版,2013(12):107.

篇10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以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理论型逻辑思维能力,是需要也是可能的。

首先,高中生无论是升学还是就业,随着现代化建设的深入开展,再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更需要的是抽象逻辑思维。同时,高中物理是一门严密的、有着公理化逻辑体系的科学理论,对于高中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的要求,较初中物理有了一个很大的飞跃,这就是当前所谓初、高中物理“台阶问题”的实质。另外,从高中学生心理的年龄特征来看,从初二年级开始的抽象逻辑思维由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在高二年级将初步完成,这意味着他们思维趋向成熟,可塑性将变小。因此,在高中一、二年级不失时机地提高学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以顺利地完成从经验型向理论型水平的转化是必需的。

其次,从生理上看学生在16岁时已能完成人脑总重量的96%的发育过程,有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在心理上,从初二开始了向理论型抽象逻辑思维水平的转化,也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的基础。同时,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他们在语言、文字、数学物理等各方面都有了必要的知识基础,为在高中着重提高抽象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可能。

广大教师的实践也证明:凡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较强的学生,其他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强。

因此,高中物理教改也应把提高学生担负逻辑思维能力放在首位。

高中物理教学如何提高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呢?

就思维发展来说,学生“在活动中产生的新需要和原有思维结构之间的矛盾,这是思维活动的内因或内部矛盾,也就是思维发展的动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学生思维发展的外因。作为中学生,其主导活动是学习。而学习是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活动,是一种社会义务,从某种意义来说,还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它对学生思维发展起着主导作用。主要表现在学习内容、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对思维发展的影响上,即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动机的发展和学习兴趣的增进,直接推动着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包含着“量变”和“质变”两个方面。学生知识的领会和积累,技能的掌握是思维发展的“量变”过程;而在此基础上实现的智力或思维的比较明显的、稳定的发展,则是心理发展的“质变”。教师的责任就是要以学习的难度为依据,安排适当教材,选好教法,以适合他们原有的心理水平并能引起他们的学习需要,成为积极思考和促使思维发展的内部矛盾。创造条件促进思维发展中的“量变”和“质变”过程。应该看到,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的,缺一不可的。教育并不能立刻直接地引起学生思维的发展,它必须以学生对知识的领会和掌握技能为中间环节。而智力、思维的发展又是在掌握和运用知识、技能的过程中才能完成的。没有这个“中介”,智力、思维是无法得到发展的。但是教师教学的着重点应是通过运用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同时给予他们方法,引导他们有的放矢地进行适当的练习,促进他们的思维或智力尽快地提高和发展,不断地发生“质”的变化。

就思维结构来说,皮亚杰提出了“发生认识论”,强调“图式”概念。他的心理学思想中有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图式”即心理或思维结构,“图式”经过“同化”、“顺应”和“平衡”,构成新的“图式”,不断发展变化,不仅有量变,也有质变的思想是可取的。其中“同化”是图式的量的变化,“顺应”是图式的质的变化。

高中物理教改,必须从本学科的特点出发,以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为指导,以心理学特别是现代认知心理学的科学成果为理论依据,以现代系统科学为方法论的依据来进行。由此必须对物理的教材、教法进行新的处理,必须建立起一套有效的检测、评价系统,对教学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由于“结构的重要性”,必须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教材。目前,在物理教学大纲规定的范围内,可以对现行物理教材进行一番加工改造,突出结构,强调对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高中物理。由于实验设备的限制,学生又没有误差理论的系统知识,往往对于实验原理、实验得到的数值(哪怕是不准的)都抱着轻视的态度,而集注意力于操作上,这对于培养和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是不利的。为此,高中物理实验的重点,应放在实验的设计思想,仪器的原理以及在中学仪器条件下对实验数据的认识和处理上,而不应仅仅停留在操作和观察上。

关于教学过程的控制和评价是仍需研究的,在此只提出一点线索

1.思维的智力品质研究是有客观指标的。我国一些心理学家,所进行的小学数学教改试验,即运用这一套指标。详情请见《思维发展心理学》朱智贤、林崇德著。

2.教学过程离不开信息的传递,因此也是可以量化的。现代系统科学据现代认知心理学的“产生式”理论,从信息加工的角度,把人的短时记忆的最小单位定为“组块”,多大是一个组块,不是固定不变的。一个数字、字、词、符号、成语、短语等都可以是一个组块。它的存贮时间需要0.5秒,而转化为长时记忆至少需8秒。掌握物理学科,首先要懂得物理语言,大脑中要有一套物理符号系统。即在长时记忆中要存贮一定数量的组块(信息)。仅有组块还不够,还必须把组块组成若干程序,形成产生式系统。一个产生式包括两部分:条件和动作。一定条件做出一定动作就是一个产生式。如:一个公式,一个定理就是一个产生式。组块必须按产生式组合才有意义,二者不可截然分开。普通教科书一章所传授的知识约有十几个产生式。掌握一间课程等于掌握几百个产生式。而获得物理学科那样的专业能力,就得掌握几千或几万个产生式。从时间上讲,一天学习5小时,1小时可以学习4-20组块,1个产生式。这就是相当于一课时的信息量。依此类推。如果能仔细地将高中物理教材中必须掌握的组块和产生式统计出来,实行控制是有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