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计划特点

篇1

【关键词】精细化工 生产 控制

在当前的化学工业领域,精细化工生产过程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然而因其过程特性复杂、规模小、大多采用间歇批量生产等特点,其生产过程在综合自动化方面看普遍低于石化、石油及基础化工等大型化工生产,这在很大程度上给我国精细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及技术水平带来了影响。由此可见,对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特点及其控制技术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促进精细化工过程综合自动化水平的有效提高,这都能有效的促进精细化工生产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技术价值。

一、精细化工生产过程的控制技术及其特点

1.品种多、批量小、产品换代快

精细化工产品与30多个行业有关联,种类多,具有较强的专用性,并且应用范围是特定的,用量较小。受快速多变的市场需求的影响,使精细化工产品市场寿命不长、换代速度快,小批量生产。产品品种繁多的特点与其专用性和小批量的特点都是有关联的,并且是针对应用对象对产品性能的多种需要而定的。由于市场需求在不断的、快速的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开发和研究更快速、高校的精细化工生产过程,要在最大限度减少实验次数、缩小实验规模的基础上对现有工艺过程做到尽快的转化,促使其速度和效率的提高。因此,针对工艺过程中的测量及数据采集的手段应进行加强,以使更多有用的数据通过更少的试验和生产而获得;对数据的分析处理进行深化,为工艺过程建立起模型,在工艺设计、研究及开发中更多的应用模拟仿真、优化技术。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验也尽量利用仿真技术作为辅助,对控制系统的快速原型化技术展开研究,结合工艺过程系统共同接受仿真试验,以使控制系统的设计更为有效,对控制参数实现控制,最终达到安全可靠的操作和控制工艺过程。

同样是受市场需求快速多变的影响,生产装置要具有更强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可以满足各种形态规格产品的生产,因此要尽量实现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对柔性生产过程的控制方面进行研究。为了更好的促进生产过程的灵活性和柔性的提高,能满足多目的、多品种的生产要求,可以借助计算机集成批量配方进行控制。按照产品及其生产工艺路线和操作规程的不同,对不同的批量控制配方软件进行开发,借助计算机控制系统进行运行,这样工艺过程的工艺流程和操作条件就会与产品实现对应,实现柔性化的生产。能够有效的促进生产时间的缩短、生产效率的提高,促使其更好的与市场快速多变的需求相适应。

2.较强的非线性、时变性,间歇及半连续过程对

生产批量小是精细化工产品生产的一个特点,也正是因为其这以特点决定了其多运用间歇及半连续工艺,这种工艺在生产过程中大多是一批一批投料,在历经合成反应、精馏、提纯、干燥、出料等环节完成批量生产。精细化工产品生产随着时间发展其参数不断在该变着,过程中呈现着大范围、动态的变化,工作点不稳定,因此要求工作范围更宽、适应性更好的控制系统。并且通常情况下精细化工产品的附加值会随其纯度的提高而提升,如果对产品纯度要求高,就会运用到精密精馏等生产工序,使其具备更明显的非线性特征。

由于很多精细化工过程都表现出明显的时变、非线性等特性,使得很多过程特性参数测量难度大,操作约束多,干扰多,并且无法对过程进行逆转、无法进行补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精细化工过程的控制难度。然而因为精细化工过程是一个重复的过程,不断重复批次生产,因此可以对之前的批次生产进行总结,从中获取经验,以促进工艺操作的改进。对此,合理的对过程重复性进行利用, 批次一批次迭代学习控制这样具有一定智能特性的先进控制策略应用价值很高。

3.劳动强度大,操作步骤繁琐,工艺流程复杂

间歇及半连续工艺是精细化工生产过程较多运用的方式,整个过程会经历复杂的生产工艺流程,操作起来十分复杂,自动化水平很低,给工艺人员带来了高强度的劳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总是要历经一系列的化学反应,而一些反应本身就很复杂,有可能是串联、链反应、平行或可逆等等。有时通过一个反应可能会有多种异构物产生,不单单会生成主产物,还有很多副产物共同出现。工艺介质就有多样化的相态,一把情况下是非均相物料体系,均相物料体系较少。生产工艺过程大多数是复杂难以操作的,很容易出现错误,造成产品质量不达标、浪费原料的现象,更有甚者会引发安全事故。针对这一类型的工艺过程,为了推动精细化工过程测量、记录及操作的自动化,可借助以ISA? SP88间歇过程控制标准模型为基础的配方控制方法,通过计算机严格遵照工艺操作规程规定的工艺步骤和运行条件来实现集成控制。对此,早在上世纪的80年代初,国外就已经在工业生产中运用这一技术,当前,我国国内也有一部分企业实现了这一控制方式的运用。

二、结论

更新换代快速是精细化工产品一个典型的特征,受其影响普遍情况下选择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形式,正是由于这个原因在其生产中有较多的间歇及半连续工艺过程,具有较强的时变性和非线性;它要经过复杂的工艺、繁杂的操作,高强度的劳动,同时其工艺介质都是易燃易爆、具有一定腐蚀性和的产品,生产中要严格保证安全。因此,针对精细化工过程开展的测量和控制工作会面临很多问题,同时又受到来自市场需求多变的需求,这都使研究和应用精细化工过程控制技术面临了更高的挑。

在这样的情况下,精细化工过程的控制技术在国内外有如下的发展动向:自动批量生产逐渐取代简单的程序控制、顺序控制;DCS控制、计算机控制逐渐取代仪表控制;生产质量和生产工况的综合性统计过程控制逐渐取代简单的参数控制;先进的迭代优化控制逐渐取代人工控制、常规PID控制等。由此可以想到,推动这些新型控制技术的发展,并且扩大应用规模,能够很好的促进精细化工过程的综合自动化水平的不断快速提高。

参考文献:

篇2

关键词 秸秆;发酵生产;生化黄腐酸;特点;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19-0261-02

Characteristics and Application of the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of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from Straw

WANG Xiu-fei 1 ZHANG Wei-dong 1 WEI Xiu-ying 2 FANG Shu-qin 3 SHEN Yan-guo 3 LIU Peng1 *

(1 Jili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Changchun Jilin 130021;2 Nong′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3 Huadian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motion Center)

Abstract Utilization patterns of straw and research situation of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was introduced.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were analyzed.Application of the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of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from straw in agricultural production,breeding and feed industry and medical science were summarized so as to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the biochemical fulvic acid of fermentative production from straw.

Key words straw;fermentative production;biochemical fulvic acid;characteristics;application

我国的秸秆资源非常丰富,总产量巨大,达7亿t以上,列世界第1位,并以玉米、小麦和稻谷秸秆为主,约占秸秆总量的80%[1-6]。仅吉林省秸秆总量就达0.31亿t以上,玉米秸秆达0.26亿t以上。目前,我国处理农作物秸秆方式仍以废弃燃烧为主,辅以燃料燃烧。这不仅造成宝贵资源的巨大浪费,而且对环境构成了严重污染,进而影响交通安全。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农作物秸秆,是一项重要课题,也是国内外专家、学者研究的热点课题。利用农作物秸秆通过微生物发酵制取生化黄腐酸是实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减少其对环境造成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利用发酵技术处理农作物秸秆,既缓解了农村能源紧张,又可以解决环境污染,而且发酵后制取的高效有机质肥料,有助于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促进高效生态农业、绿色农业的发展,尽快实现向可持续发展的循环型农业转型。面对我国大量农作物秸秆的严重浪费及对农村环境的污染,从倡导低碳经济、建设美好环境、造福农业等方面,阐述了利用生化黄腐酸的现实意义[7-9]。

1 我国的秸秆利用方式

我国的秸秆利用方式有很多种,如用作燃料,或直接废弃焚烧;秸秆机械还田;秸秆青贮、颗粒饲料加工;秸秆栽培食用菌;秸秆工艺品加工;秸秆建筑板材加工;秸秆气化;秸秆发酵制取沼气;秸秆有机肥加工;秸秆制取燃料酒精;秸秆直燃发电。

2 黄腐酸的研究概况

目前,我国对黄腐酸研究较多,如北京联合大学的何立千教授将腐植酸与生化黄腐酸的特性作对照研究,得出的结论为:生化黄腐酸的生理活性比腐植酸高8~10倍,分子量低3~10倍,pH值缓冲系数高12倍,抗硬水能力高38倍。江苏南通市绿色肥料研究所、通州市土肥站、通州市专用肥料厂利用催化氧化法制取秸秆黄腐酸项目,于2004年4月25日通过江苏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鉴定。上海通微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经多年研究,采用“矿源生化法”制取黄腐酸,产品质量优于化学提取的黄腐酸,其生物活性更高,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性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已投入工业生产。中财盛华(集团)深州市盛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于1992年1月通过了国家级鉴定,认定生化黄腐酸呈黄色,生成时间15 d左右,分子量在400~600,具有很强的生理活性。同年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委员会鉴定为生化法制取黄腐酸的新工艺,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居世界首例。1995年、1996年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博览会金奖;1998年被列为国家火炬计划;1999年被农业部评为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被列入国家星火计划;2003年、2004年被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在6个省市推广,并认定为绿色农产品生产资料。福建诏安县绿洲生化有限公司在有机肥发酵理论和工艺方面有新的创新,实现了不翻堆、免高温烘干,不但节省了生产成本,而且生产出更高效的有机肥和生物肥,已申请专利“含黄腐酸的高效菌剂”。中国农科院植保所等单位也在研究和生产生化黄腐酸类的产品。在生产、生活中,经济和社会效益均很明显。但推广范围不大,原因可能是没有对农作物秸秆分解较完好的活性菌株;学者们的研究主要针对纤维素与半纤维的降解;生产成本过高。

3 生化黄腐酸的概念

黄腐酸可分为矿源腐植酸和生化黄腐酸。从煤炭来源的腐植酸中分离获得或直接从泥炭、风化煤中提取的为矿源腐植酸;利用生物技术的方法,以有机废弃物(农作物秸秆、木屑、蔗渣、食用菌等培养后的下脚料)为原料,加入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成分的在温暖、湿润、好气的条件下,经多种微生物多级发酵,转化而成的含有羧基、酚羟基和甲氧基等活性基团的各类小分子物质,以及氨基酸、多元有机酸和维生素等成分极为复杂的腐植酸类为生化黄腐酸。这种制取黄腐酸类物质的生物发酵过程是有机物料与微生物、水分、氧气等因素相互作用的复杂过程。经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农业科学院测定:有效含量为黄腐酸50.1%、核酸15.96%、氨基酸(20种以上)9.29%,还有其他多种活性物质。

4 生化黄腐酸的特点

生化黄腐酸与矿物提取的黄腐酸相比具有相当明显的特点:一是黄腐酸分子量小,渗透能力强,易被生物吸收利用。二是不含重金属与其他有害物质。三是功能团含量多,生物活性大,对金属离子有很好的络合及鳌合能力。四是水溶性好,其水溶液呈弱酸性,溶于酸、碱和水。抗硬水能力强,不絮凝,不沉淀,因呈弱酸性,能与几乎所有农药混合施用[7]。五是其粗提液可直接作肥液,不需精制,作为肥料,可不经提取,直接连同发酵料一同施入农田,无任何废弃物产生。六是操作的广泛性、简单化。即让农民在田间地头,挖个坑就能进行生产(即非设施堆肥模式)。七是采用多种微生物、多级发酵技术,不用氧化剂,即从源头上防止污染,不产生有毒物质,使所有发酵料液能够充分得到利用,不产生任何废弃物。

5 生化黄腐酸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5.1 促进植物生长发育

生化黄腐酸经微生物发酵而成,是一种成分极为复杂的混合物,含有大量对植物生长过程有影响的酶类、氨基酸、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和营养成分,对促进种子萌发、植物生长、发育有显著功效。

5.2 改良土壤

生化黄腐酸碳含量较低,分子量较小,含有丰富的羟基、酚羟基、酮基、羧基、甲氧基等活性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在土壤中能络合、鳌合、吸附微量元素作用,增强土壤的缓冲能力,提高土壤的保肥、保水能力,提高土壤的透气性和土壤微生物的活性,增加有效菌群数量来达到改良土壤的效果。对盐碱地的作用效果显著。作为土壤改良剂可与肥料混合一起施用。我国有大量的盐碱地、滩涂地,对这些边际土地的改良,必将改变我国粮食的生产状况与解决我国粮食安全的问题。

5.3 提高作物抗旱、节水能力

生化黄腐酸是目前发现的最有效的调节叶面气孔开张度的物质。它可以缩小气孔开张度,减少水分蒸腾,使植株和土壤保持较多的水分,同时促进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促进生根,提高根冠值,促进果实发育,提高果实品质。两者相辅相成,开源节流,从而达到提高作物抗旱、节水能力的目的。

5.4 植物生长调节剂

生化黄腐酸能显著提高植物体内的多种酶活性和叶绿素含量,使作物新陈代谢旺盛,光合作用加强,糖分和干物质增多,从而提高作物抗寒、抗病等抗逆能力,克服作物连作障碍,提高作物的产量和产品品质,因而是一种良好的植物生长调节剂。

5.5 增加肥效

生化黄腐酸具有良好的离子结合能力,可显著提高植物对微量元素的吸收与运转能力。与化肥复配,可明显增加肥效,降低化肥用量,减少化肥流失。可通过物理化学作用与农药形成复合体,作为农药的增效剂可提高防治效果,既可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毒性,使农产品农药残留量不超标,达到绿色无公害标准,又可减少环境的污染。

5.6 秸秆还田

生化黄腐酸技术将植物残骸(秸秆等)转化为黄腐酸类物质作为天然绿色肥料还田,更科学地实现了土地自养,使土地资源获得有效的保护和再生。

6 生化黄腐酸在养殖和饲料业中的应用

对于牛、羊、猪、鸡、蚕、水产等养殖,其具有增强畜禽生理机能免疫力和抵抗力,减少疾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抗生素、激素、化学药物的使用,改善畜禽产品的品质,生产绿色食品;降低或消除畜禽产生的粪便恶臭,改善环境;提高畜禽生产性能,促进饲料成分的活化吸收,提高饲料转化率,降低饲养成本;扩大饲料来源,节约粮食,提高粮食安全性。河北农业大学谷子林研究员等利用生化黄腐酸进行肉兔育肥、球虫病防治、蛋鸡产蛋率、饲料利用率、奶牛产乳量等方面的试验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生化黄腐酸对促进畜牧业生产有显著作用,为困扰我国畜牧业发展中的很多难题,提供了很好的解决途径,有着十分广阔的开发与应用前景。

7 生化黄腐酸在医学方面的应用

生化黄腐酸经特殊的透析方法提取,对促进人体细胞的再生及作为医药助剂促进人体对医药有效成分的吸收等方面有非常好的作用。能修复表面细胞,因此已经开始应用于化妆品生产方面。

8 结语

总之,由于黄腐酸技术是成功的模拟了自然过程的生物技术,再生产过程中不需要能源,不使用和消耗化学药品,不产生废水、废渣,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不产生任何污染,大量的功能集团对多种化学成分的吸附,结合和运转功能,不但可以清除环境中许多有害物质,并能在农业生产中表现出多功能、高效性、广泛性和操作简单等诸多优点,是一种极有发展前景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的新型生物技术。以秸秆为原料制取黄腐酸为解决农作物秸秆闲置或焚烧带来的道路通信安全及环境污染问题提供了新的出路,是实现秸秆高效利用,持续增加农民收入,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技术亮点。

9 参考文献

[1] 汪永钦,王信理,刘荣花.冬小麦生长和产量形成与气象条件关系及其动态模拟的研究——以河南省黄淮平原冬小麦中、低产地区为例[J].气象学报,1991,49(2):205-214.

[2] 李瑞波.生物腐植酸与生态农业[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

[3] 田志伟.浅谈腐植酸肥料的现状与开发[J].大化科技,2007(2):5-6.

[4] 杨耀.生化黄腐酸应用简介[J].腐植酸,2000(1):45-46.

[5] 陈子爱,邓小晨.微生物处理利用秸杆的研究进展[J].中国沼气,2006, 24(3):31-34.

[6] 冯良山,杨玉辉,马跃,等.浅谈绿色环保BFA技术用其循环产业模式[J].辽宁农业科学,2009(4):44-48.

[7] 蒋应梯,庄晓伟,王衍彬.利用农作物秸秆开发生物能源和有机肥初探[J].生物质化学工程,2006,40(6):48-50.

篇3

Abstract: China's competitiveness in financial services is relatively low,financial globalization will inevitably lead to greater financial risks and the inevitable negative impact o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industry in China which made it a great challenge,so internationalization for China financial system is a considerable process of change. On the basis of reviews on the main evaluation index of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This paper described China's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on andanalyzed adverse effects caused by the financial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in the hope of have implications on how to deepen the trend of China's financial system under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trend.

关键词:金融国际化;金融服务质量竞争力;影响

Key words: financial globalization;the quality competitiveness of financial services;affect

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12-0003-01

1我国金融行业的现状

目前我国银行金融行业的基本现状是: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较大,银行业资产占GDP的比重较高,从规模来讲我国银行在亚洲甚至在世界范围内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利息加息率较高,反映了我国银行的经营效率较高;金融监管制度存在一定缺陷,中央银行的监管效率较低;金融市场的发展层次较低,使中央银行政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作用有限;金融从业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缺乏高层次的金融人才。

2金融业国际化对我国金融行业的不利影响

2.1 利息加息率降低,银行的经营效益下降利息加息是商业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因此该指标可以反映银行的经营效益,该指标越高则意味着银行的经营效益越高。长期以来,我国金融体系相对封闭,国内银行体系受到严格管制,这有利于政府和其他优惠借款人,而对国内储蓄者和非优惠借款人来说等于施加了额外的成本,利率管制和资产构成管制扩大了存款利率和非优惠贷款之间的利差。同时,由于我国长期存在着资金短缺,而资本市场又不发达,使得企业更多的依赖银行贷款,这都导致了利息加息率处于较高的水平。

但是,随着我国的金融国际化,外国银行可以进入国内金融市场,而存款人和非优惠借款人可以进入国际金融市场,高利差使得国内金融机构毫无竞争力,最终将导致银行的经营利差下降。

2.2 加大了金融风险,对金融监管提出更大的挑战我国要想更多地利用国际资本,资本帐户自由化是一种必要的选择,然而,资本帐户的自由化过程需要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比如说要求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稳健的金融体系等。如果一个国家存在着高而多变的通货膨胀,意味着持有国外资产的收益相对于国内资产上升,加剧了资本外逃,从而对我国金融安全问题产生不利影响。资本帐户的自由化使得银行的经营利差下降,降低了银行部门进入的成本,从而降低了银行的特许权价值。同时,由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制度不能产生风险管理的激励,因此银行缺乏风险管理所必须的信息和技术,而大量资本流入创造的多余的流动性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扩张,在缺乏有效的风险评估和管理方法时,银行的财务暴露很容易超过可承受的水平,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风险。

2.3 优质客户的流失随着金融国际化,我国商业银行服务领域最终要全面开放。外资银行经验丰富,管理科学,技术设备先进,国际化业务网络发达,电讯化业务程度高,提品的科技化程度高,比较适应多变的市场,及时满足消费者的需要,而中国商业银行则欠缺很多。外资银行进入中国的首选目标是对优质客户的争夺,包括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跨国企业、大型集团公司以及高科技公司。争取到优质客户,意味着银行业务的扩大,风险的降低和经营效益的提高。因此,他们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灵活的经营机制,多样化的服务方式争夺优质客户,而国内的这些优质客户为了扩大生产,增加出口,降低成本,处于企业自身利益的考虑也会选择那些服务方式灵活、效率高、服务态度好的外资商业银行,而经营状况差的企业则会留在中资银行。优质客户的减少,将使中资商业银行在竞争中陷于极其不利的地位。

2.4 中央银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加大随着金融国际化的进程,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难度将加大。首先,外资金融机构可以从国际金融市场上筹措资金以抵消我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具体来讲,如果为抑制通货膨胀,中央银行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减少基础货币的投放量,然而,外资金融机构可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拆入资金,投放国内市场,货币政策对起约束力受到削弱。其次,还会削弱央行通过价格型管制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如央行通过利率管理来调节资金供求,而国际化将使不受利率管制的外汇业务将大量增加,削弱央行通过利率管制实施货币政策的效应。

篇4

关键词:生产计划;生产组织;经营;管理

前言

生产计划和生产组织是贯穿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始终的工作,在公司生产经营工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是实现公司生产经营目标的重要环节。在实际工作中,深感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的关系密不可分,深刻体会到生产组织工作的水平与技术、质量、产品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信息化建设等所有相关专业的配合以及管理水平休戚相关,彼此对立统一,互相促进。

1 生产计划的概念

生产计划是一个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关系到公司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一个公司的成本和利润,甚至决定一个公司的生死存亡。市场竞争越激烈,生产计划的重要性越突出。

生产计划一般是指公司对生产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工作。狭义的生产计划是指以产品的基本生产过程为对象所进行的管理,包括生产过程组织、生产能力核定和资源平衡、生产计划制定执行以及生产管控等工作。广义的生产计划是指对一个公司整个体系的管理,是对所有与产品的制造过程密切相关的各方面工作的管理,包括从原燃料采购开始,经过生产组织,直到产品产出交到用户手中相关的生产、技术、质量、产品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信息化建设等等所有相关专业。

生产计划是公司生产管理的依据,它对公司的生产任务作出统筹安排,规定着公司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的品种、质量、数量和进度等指标,是公司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目标的行动纲领,是公司编制其它计划的重要依据,是提高公司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要使公司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且使公司生产的产品与市场需求相适应,使公司能引导和开发潜在的市场需求,就必须加强公司的生产计划管理。

生产计划包括三个方面:

1.1 生产计划的编制

生产计划在编制时要具备合理性和可操作性。为了使计划更合理,而且更具有操作性,首先,在编制计划之前要充分掌握市场信息,并依据已经掌握的市场信息作出科学准确的预测。科学准确的预测是编制高水平计划的重要前提,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只有准确掌握产品的市场供求状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生产计划,才能生产出适销对路的产品,提高公司的竞争力和效益;其次,深入基层,了解实际生产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是编制生产计划非常重要的依据;再次,结合市场预测情况和生产状况,分析研究,提出初步生产计划,生产计划要从市场需求与实际生产能力出发,量力而行,留有余地,统筹合理安排计划指标。

1.2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

生产计划的实施和控制,是生产计划落实过程中的具体工作,要围绕计划所制定的目标来组织均衡稳定的生产,完成计划目标。

生产计划实施和控制的最高境界是未雨绸缪,在问题发生之前,制定有效的措施规避问题,化解问题于无形。这也是生产计划专业与技术攻关和质量攻关等专业工作最大的区别。

1.3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

生产计划的统计与分析工作,属于生产的事后总结、分析、提高的阶段。通过对计划的统计分析,可以认真总结成功的经验,找出不足及失败的原因,为下一步的计划编制工作提供改进依据。

2 生产计划的特点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计划具有效益性和战略性两个特点。

效益性是指随着市场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需求不断地向更高端产品发展。这就需要我们根据市场需求,不断地调整产品结构,保证产品质量,增加品种比例,以使公司立于不败之地。例如,大宗原燃料采购计划,要充分结合市场行情,科学预测未来市场的变化趋势,制定最有利的采购计划,对产品成本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最终体现在公司整体效益的增加。

战略性是指在满足市场需求,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下,追求公司的长期利益,要把公司的综合经济效益放在一个重要位置,不能盲目崇拜市场,要结合生产条件、市场前景等等实际情况,制定出生产计划和产品研发等指标。

3 生产计划的意义

3.1 生产计划是日常生产活动的依据,可使公司各生产环节和全体员工统一、协调运作,充分利用人力和设备,使公司各环节有组织地、系统地进行生产。

3.2 生产计划可使公司均衡的、有节奏的组织生产。均衡稳定的生产,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保证产品质量,降低产品成本,保证安全生产的重要手段。均衡稳定的生产是生产计划组织工作的原则和任务,各生产环节只有按生产计划组织生产,才能使生产均衡地进行,同时编制生产计划也可以综合反映公司技术、质量、研发等各专业的管理水平。

3.3 生产计划是联系产、销、研、运等日常专业工作之间的纽带,围绕生产计划,各环节要想完成计划,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工艺、技术、设备等方面的条件,通过生产计划可以把公司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组织起来,使各专业、各环节围绕生产计划的时间节点要求组织工作。

3.4 生产计划是组织公司生产活动不断平衡的手段。公司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各部门、各生产环节之间会经常出现新的情况、新的矛盾,即经常会打破原来建立起来的相对平衡。生产计划充分体现了P-D-C-A的闭环管理模式,它可以根据这些新情况、新矛盾和新问题来调整安排各生产环节的任务,建立起新的相对平衡关系,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总之,生产计划工作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产计划的编制和实施,以及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对生产技术的控制挖潜和充分利用公司资源,实现公司的均衡稳定生产,并全面完成生产经营任务。

4 生产计划与组织

作为公司经营目标的生产计划制定完成以后,落实生产计划的生产组织工作至关重要,生产组织涉及从原燃料采购,直到产品产出交到用户手中相关的生产、技术、质量、研发、设备、人力、销售、运输等等所有相关专业。生产组织工作最主要的特点是时间性和空间性。

时间性是指在计划期内,完成生产计划目标过程中相关各个环节的时间节点要求,只有各个环节在时间节点内完成工作才能保证总体目标按时间完成。

空间性是指保证生产过程中的物料畅通,避免出现库存过低造成断料或者库存升高造成堵库等问题。

4.1 产品质量对生产组织的影响

从表观来看,产品质量与生产组织互相之间的关系并不十分清晰,但当你实际组织协调生产任务时,就会发现他们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互为因果,互相牵制,牵一发而动全身。尤其是在以钢铁公司为代表的制造业中,生产组织工作几乎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是一项工作量很大的日常管理活动。生产组织与质量密切相关,如因质量控制不善,产生了不合格品,势必要进行修复、取样、检验等工作,甚至是重复做第二次、第三次。这些都是额外的成本浪费,同时也会损失产能,影响整体的生产进度。只有一次性产出合格产品,才能真正降低生产成本,才能保证正常的生产周期和生产进度。这正是向质量要效益的真正意义。

稳定的工艺技术是一个公司能够生产出合格产品的重要保障,可靠的工艺技术决定能否实现低制造成本生产,能否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另外,合适的工艺技术,可以避免质量过剩的问题。

工艺技术与产品质量以及生产组织工作密切相关,工艺技术是质量合格的前提,质量合格是生产稳定的前提。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有质量没产量,通过加强培训,规范操作,整体水平可以慢慢提高,但是有产量没质量,整体水平是无法提高的,因为已经失去了保障和基础。

4.2 销售合同对生产组织的影响

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市场的需求组织生产,是多数生产企业执行的以销定产的组织模式。与用户签订的销售合同是我们公司生产组织过程中的现实依据,是我们日常生产组织工作的载体,通过销售合同的执行,生产组织工作的落实,整体协调,将相关各专业有机结合起来,按时将产品交付用户使用。销售合同的品种结构以及组织进度都会对生产组织、产能释放,甚至是公司效益造成很大的影响。

销售合同的品种结构是根据每个工序的生产能力以及工序特点制定的,合同品种结构不合理对生产组织工作造成很大的难度,甚至影响正常的生产组织。以炼钢厂为例,当LF炉的精炼能力是一个固定的、刚性的限制条件时,如果需要经过LF炉处理的合同量超过炼钢厂实际的处理能力,造成生产紧张的同时,合同也无法按时交付。

销售合同的组织进度也会对生产组织造成很大的影响。合同组织不及时、数量不足,无法满足连续、稳定生产的要求,造成各工序生产能力的浪费。即使后期全部合同组织到位,由于生产时间和生产能力不足无法按时完成生产任务。只有合同数量充足、及时到位,才具备优化生产组织的条件,才能释放各工序的生产能力。

4.3 产品研发对生产组织的影响

产品研发是公司在激烈的技术竞争中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命脉,是公司实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研究一代和构思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宗旨的重要阶段,它对公司的发展方向、产品优势、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产品研发必须严格遵循产品研发的科学管理程序,即构思、调研、方案论证、实验室试制、工厂试制、工厂批量生产等流程。

产品研发要对市场做好足够的分析,只有真正的了解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才能把握住市场。在产品研发的过程中,市场调研非常重要。如果研发出来的产品,受用户设备能力的限制无法使用,那么研发出来的产品就没有市场,就不会创造效益。另外,产品研发应该考虑实际的生产规模,产品研发的小批量试制与工业大生产之间的矛盾非常突出,只有做好前期的市场调研、方案论证、实验室试制才能保证在工厂试制时减少损失。

5 生产计划与经营管理

经营管理是公司对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决策、计划、组织、管控、协调,以实现其任务和目标的一系列工作。生产经营管理是要合理地组织生产力,使产、销、研、运等各个环节相互衔接,密切配合,人、机、物、法、料各种要素合理结合,充分利用,以投入尽量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的满足市场需要的合格产品。

经营管理是一个对立统一的概念,经营是对外的,是公司追求从外部获取效益和市场影响;管理是对内的,强调公司内部资源的整合和秩序的建立。

生产计划、生产组织、销售工作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做的具体的协调工作,属于经营范畴;技术、质量、研发、设备、人力、信息化建设、运输等是为了实现经营目标而做的规范性的、指导性的工作,属于管理范畴。

经营是龙头,管理是基础,管理必须为经营服务。公司要做大做强,要有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必须首先关注经营,然后基础管理必须跟上。只有管理跟上了,经营才可能继续往前进,经营前进后,又会对管理水平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一个公司的经营和管理发展应该是遵循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轨迹,也就是经营-管理-经营-管理交替提高的过程。

篇5

关键词:生产计划管理;管理模式;问题分析;提升对策

引言

企业资源规划(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ERP)充分综合企业所拥有的人力、资金、材料、设备、技术、信息和时间等各项资源,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的现有资源取得更大的经济效益,是企业决策、计划、控制、经营业绩评估的全方位、系统化管理平台。生产计划管理是企业资源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生产计划管理将ERP系统中的采购管理、销售管理、生产管理等连接成有机整体,在推动生产计划目标落地方面起着承上启下、连通内外的作用,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增强企业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模式及问题分析

生产计划管理是根据企业发展需求,对单位所生产产品的品种、产出速度、产出时间、人力和设备等资源配置以及库存等进行综合分析和资源优化管理。在项目的执行过程中,计划管理重点跟踪和监控项目执行情况,确保项目高效顺利执行。对于现代生产制造型企业来说,企业的科研生产活动非常复杂,缺乏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管理,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都会混乱无序,更严重者会威胁到企业的生存。某装备制造企业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包括自主生产任务、合同任务和上级单位研制任务,科研生产任务主要基于合同任务。计划管理相关职能部门包括计划管理处、科技处、质量处、采购处、市场部等。经过多年市场化发展,形成了以研发部门为科研主体,产品制造部门承接基础生产任务的生产模式。近年,企业主营产品实现规模化生产,横向合同生产任务艰巨,外协、外购量巨大,生产负荷动态起伏明显,同时上级相关部门的纵向研制任务繁重,科研产品多型号并举、多任务交叉,科研产品小批量、多批次订单驱动被动生产的特点尤为明显。在自主生产任务方面,该企业滚动制定年度和季度生产计划,以产品预先生产的管理方式安排生产产品的数量和完成日期,并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调整现执行计划及后续计划。生产计划管理流程见图1。销售部门与研发部门根据客户订单或销售预测启动任务,生产计划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业务部门进行评审后,下达正式计划到业务部门和生产部门,相关项目负责人制定人力、物力、项目进度等基本需求信息,并将其反馈到采购相关部门,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生产部门在加工或装配产品时从仓库领取原材料,加工完毕后成品入库。生产计划管理存在如下问题。1.计划管理滞后,管控能力有限。经过多年发展,企业产品类型多元化,产品技术水平不一,企业市场订单和科研任务均具不可预知和随机性,合同期限和合同产品的难易程度各不相同。实际计划管理过程,面对不确定合同,整个生产系统经常处于应急的状态,材料配件采购不及时就可能造成延期交货,计划执行时采购部门存在仓促采购情况,且生产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能力有限。计划管理人员下达任务后,只能被动对宏观的生产节点进行监督与控制,而对项目的具体进展情况缺乏直接管控能力,且生产部门与计划管理部门信息渠道有限,计划管理部门不能及时掌握详细的生产情况,经常造成项目实际执行情况与原定计划节点脱节,合同拖期现象严重,最终导致公司整体经营计划控制乏力。2.计划管控脱节,生产秩序混乱。计划制定方面,一方面销售研发部门在提出自主任务采购计划时,可能过分夸大需求量,进而造成库存原材料积压,流动资金占用过多的现象时有发生,同时要求交货期尽可能短;而生产制造部门则希望订单单一合同量愈大愈好,交货期越长越好,造成研发部门与生产部门的冲突;另一方面计划制定过程对生产设备的产能评估不足,不合理生产计划安排通常导致库存物资积压较高,人力资源分配不合理,企业运作成本高。计划管控方面,计划制定和管控脱节严重,从企业经营战略高度制定切实可行生产计划能力不足。计划考虑不充分,缺少替代计划,以至于生产过程中任何环节的一点小问题都有可能直接影响整个工作的顺利进行,造成生产计划拖期现象时有发生,生产计划粗放的特点比较明显,质量问题经常出现,在客户中容易产生不良影响,损害企业声誉。3.信息化水平低,生产效率低下。长期以来,研发部门、生产部门和职能部门相对独立,目前,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系统虽初步实现了物资管理和销售(合同管理)功能,但运行机制尚不健全,整体信息化水平偏低,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中的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管理模块尚未纳入生产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基础数据不完整,数据资源不能及时共享传递,更不能提供决策参考。监管不到位,部门协作效率低下,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造成问题难以发现或问题不能得到及时快速解决。在生产计划做出调整时,信息共享缓慢,且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响应,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尤其是产品制造部门多任务多项目并行生产时,基于不同诉求,生产活动秩序混乱,人为干预项目计划执行的现象时有发生,对生产经营产生消极影响。

二、某装备制造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提升对策

生产计划管理的要求是:生产计划合理、均衡,库存管理优化,设备利用充分,质量管理全面,成本控制有效,财务分析及时等,满足产品的品种、质量、产量、成本和交货期等各项要求,最终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实现科研生产管理顺畅需求,必须在项目管理体系不断完善的前提下提高科研生产计划管理水平。1.管理理论创新,深化管理内涵。生产计划管理理论包括传统的生产计划管理理论,MRPⅡ理论,约束理论、准时生产理论和供应链管理理论。不同理论从不同角度对生产计划进行指导。基于企业科研生产实际情况,建议将MRP(ManufaeturingResoureesPlannin)Ⅱ理论、约束生产理论与能力需求计划有机结合。第一以MRPⅡ理论为指导,围绕企业经营目标,以生产计划为主线,统筹配置企业各种制造资源,明确企业计划生产什么,什么时候生产,生产多少。第二以约束理论实施管理监控,通过瓶颈识别准确关注生产能力、资源安排和现场控制,充分追求零库存或者库存最小化,寻求需求和能力的最佳结合,使系统产销率最大。第三关注能力需求计划,通过计算测算出物料加工占用产品制造的负荷小时数,平衡各工序的能力与负荷,解决设备闲置与超负荷生产之间的矛盾。以此为基础建立企业科研生产计划管理集成模型,构建符合自身发展的生产计划管理系统。2.管理实现模块化,提升管控协作效率。先进的生产计划管理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根据企业实际情况,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应该及时准确反映成品半成品及原料库存、企业生产能力、实际生产销售水平和新品研况,预估市场形势和潜在风险,合理安排生产、采购、经营等计划,并跟踪生产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解决。建议根据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块化管理需要,推动建立销售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和出入库及发货管理模块,分阶段逐步纳入生产计划管理系统,打造科研生产计划管理多项目集成管理平台,积极推动项目进度控制、质量控制,协调高效率运作,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系统化的决策、计划、控制与经营业绩评估综合服务,全面提升企业质量、成本和服务水平,提升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水平和生产力水平,打造核心竞争力。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功能见图2。3.加快信息化建设,工作流程程序化。积极推进计划管理信息化建设,重点集成销售模块(包括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模块(采购模块、库存模块)、生产模块、资料管理模块、质量管理模块、出入库(包括发货管理)模块等模块,建立覆盖各业务流程的生产计划管理大系统大数据,推进完善计划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规范项目管理流程,实现标准化管理。同时建立科研生产项目信息数据库,并与其他信息系统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改变现有生产计划管理模式中计划管理部门、研发部门、生产部门、质量部门、采购部门数据分散情况,最大效率的利用企业各种资源,将实施重点放在企业内部提质增效上,将计划管理与质量管理、合同管理、库存管理、工艺文件管理紧密结合,打造多项目基层管理平台。通过计划管理工作程序化,全面实现信息化管理和精细化管理。

三、结论

篇6

关键词:影响因素;生产计划;应用特点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由于环境和资源的问题不断突出,企业应该承担的环保责任也越来越重,因此再制造生产计划在企业的生产制造中也显得更加重要。本文分析了再制造生产的影响因素,提出了柔性生产计划生成的计算方法,在分析了生产计划相关理论和技术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面向订单变更的生产计划中的一致性问题。

经济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使得制造业面临的市场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企业到客户,一直面临着多样的变化和不同的需求,按照订单生产的模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接受。在企业的生产制造的过程中,生产计划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如果没有计划,企业内的一切过程都会变得极其混乱,因此有效统一的生产计划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种生产活动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再制造生产计划的影响因素

再制造的生产过程中,产品的回收时间、数量和拆卸零部件的质量等不确定因素使再生产计划的复杂性不断增加。对于影响再制造生产的因素,本出了以下的分析。

(一)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

制定在生产计划的时候,需要市场需求的综合信息,对于产品回收的数量信息也有极高的需求。但是产品回收的时间和数量有很多的影响因素,产品的使用情况、技术的更新速度、销售情况等。产品回收数量和时间的不确定性,难以实现回收预测的高精确度。由于废弃产品回收的不确定性比传统采购过程中的订货提前期要大,所以对于产品的回收预测会有很大的误差。在这种综合生产计划和实际情况偏离比较大的前提下,后续的所有计划都不是十分的准确。

(二)回收与需求存在不平衡

在产品回收数量存在不确定的前提下,再制造产品与市场需求之间很容易出现不平衡。在这种不平衡的条件之下,通常会产生供不应求和供过于求的现象。不论是供过于求还是供不应求,都不能满足顾客的多样化要求,也不能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再制造生产的过程中,企业必须考虑供应与需求之间的平衡关系,在考虑成本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

(三)零件拆卸的不确定性

再制造生产中,拆卸是十分关键的一道工序。但是回收产品的使用存在不同的状况,因此产品的磨损程度也有不同。零件拆卸的不确定性使拆卸的难度增加,结构复杂的产品尤为复杂。在装配计划中,受到不确定性的影响,最终的装配结果是确定的;在拆卸计划中,最终的拆卸结果却是未知的。在装配的过程中,零部件的状况是确定的,但在拆卸计划中,必须考虑零部件的使用与磨损情况。在装配过程中,将各零部件进行确定性的组装,但拆卸过程中是将各零部件进行不确定性的分拆,并尽可能使用具有破坏性的逆向过程。

(四)可再制造率的不确定性

在相同使用时间的前提下,回收同种的产品,由于回收产品的使用状况不同,在拆卸之后回收产品中的零部件所占的比例也是不同的。在制定再制造的生产计划时,需要的是预测产品的回收数量,还需要回收产品的再制造率。但是由于回收产品的使用状况不同,可再制造率也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当可再制造率估计比较高时,制定的采购计划小于实际的物料需求,不能满足生产计划的要求;当可再制造率估计比较低时,制定的采购计划大于实际的物料要求,会造成多余的物料库积压,产生不必要的库存成本。

(五)再制造时间的不确定性

由于回收零部件的使用状况不同,应该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再制造生产,因此再制造生产所需的时间也会有很大的差别。再制造生产时间的不确定性会对物料需求的计划产生十分大的阻碍作用,影响采购计划和作业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中,提前期主要以交货或者是完工日期为基准,确保企业的再制造生产能够顺利运行的重要数据。提前期的有效确立,会直接影响到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如果提前期设置的合理制定采购作业和作业计划就会有一个正确的基础,进而对再制造生产计划具有重大的影响。

二、再制造生产过程的模式

在制造商掌握了生产技术的前提下,整个再制造生产过程可分为以下几种组织模式。

(一)产品回收

通过分销渠道,制造商可以将产品销售给消费者,消费者在使用产品超过了一定的年限后,产品通过报废进入了回收渠道。产品回收的模式有三种:制造商主导回收、零售商主Щ厥铡⒌谌方物流企业主导回收,在这三种组织模式下,产品的回收渠道有赖于产品特性、再制造企业的能力等。

(二)产品拆卸

再制造生产过程中,产品的拆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拆卸,才能实现材料的回收和可用零部件的再造。根据拆卸方法的角度,可将拆卸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拆卸。在拆卸的过程中,制造商应该根据产品各部分零件的联结状况和不同的拆卸成本选择合适的拆卸方法。

(三)再处理

再制造商将拆卸后的零部件进行清洗、检测、分类后再加工的过程,就是再处理的过程。在根据检查结果进行分类的时候,可以将再处理的零部件分为能够存入物料仓库的可直接再用零部件,能直接用于再制造;不可以直接使用的、通过翻新改造达到标准之后可用于再制造的可加工零部件;零部件本身已经完全损坏、其材料可再生成可用资源后加工成再生零部件的可材料再生零部件。这三类零部件通过再处理,都可以变成可用零部件。

(四)制造或者再制造

在制造或者是再制造的过程中,应该首先考虑利用回收再处理的可用零部件。如果回收零部件的数量可以满足生产的需要,就不需要使用原生零部件;如果不能满足生产的需要,就需要用原生零部件来补充其中差的部分。只有消费者和制造商之间形成一个闭环的供应链系统,才能使传统的正向供应链不断创新,与回收处理的逆向供应链相互补充。

三、柔性生产计划的特点与变更模式

面向订单的柔性生产计划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各部分之间需要严密的配合,实现相互之间良好的操作。订单变化会引起生产计划变更具有层次性、关联性、继承性的特点。

层次性。主生产计划主要处理产品的计划内容、物料需求计划处理零部件以及原材料的需要内容。在实际的作业中,要求处理自制软件的时候追求时间上由粗到精、计划内容上由产品级到作业计划工序级的细化。

关联性。当客户的订单发生多样化的变化,对于生产计划也需要计划和车间作业也需要产生相关联的变化,否则就不可能生产出满足客户需要的产品。

继承性。主生产计划中的某一产品发生变化,下一层次的物料需求和车间作业也会产生必要的变化。只有两者之间产生相关联的继承性,才能满足产品物料匹配之间的要求,进而使生产过程顺利的进行下去。

作为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主要内容,生产计划的统一处理,能够使企业的生产活动有序的进行。当订单发生变化时,应该充分了解客户、销售部门、有关订单的变更信息,通过对三者之间的变更信息决定生产计划的处理方法和内容。当单个订单发生变化的时候,应该在主生产计划、物料需求计划以及车间作业计划之间建立生产计划知识库,进而能够通过面向订单的生产计划来调整订单。当合并过的订单变更的时候,应该考虑清楚发生变更后的内容是否以其他合并的订单产生影响,如果有,就应该分开处理进行生产计划。

篇7

当前国内部分传统制造企业所应用的推动式生产方式,显然已经无法再适应新时期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形势。在当下以“知识经济”为市场竞争核心的互联网信息化时代,尤其是各产业生产部门逐步步入到ERP市场环境后,精益化生产管理理念才是现阶段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发展的主流方向。

二、拉动式生产计划

1.拉动式生产计划概念

所谓“拉动式生产”,主要就是指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并根据实时市场需求以及客户订单来安排生产。拉动式生产方式在实际操作实施中,主要就是以市场需求来拉动企业生产,以后道工序来拉动前道工序的生产,该生产模式是现阶段国内相对比较先进的一种产品生产管理方式,同时也是当下国内众多传统制造加工企业实现转型发展的主要路径之一。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所蕴含的核心管理理念就是一种精益化生产,精益化生产方式是相对于传统生产制造企业大批量生产方式管理模式而言的,而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则是严格贯彻实施精益化生产理念的主要手段。

通过将拉动式生产方式应用到电机制造企业生产经营领域,可以促使着该企业最大化的实现并达到按期兑现既定市场目标,包括市场客户订单、产品均衡生产、企业运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市场目标。文章的最后找到并提出一种真正适合传统电机制造企业建立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的新思路、新方法,即坚持在ERP环境下实施推行精益化生产模式。

2.传统推动式生产与现代拉动式生产对比

3.拉动式生产方式的生产控制特点

准时化生产。在“十二五”发展规划期间,我国市场经济正逐步进入到“新常态”阶段,各产业部门发展日趋合理,市场经济运行模式也愈发科学化。在制造工业产业发展领域,许多行业产业部门也开始走向了新型化转型发展的道路,从传统的粗放型向集约型、精益化生产模式去转变。主要运行机制就是拉动式生产方式的引入,其中准时化生产时整个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下重要的一项生产控制机制。简单一点讲,就是将产品生产所需要的材料及相关零件,以最恰当的数量、时间送达到规定的工位,严格一点讲,就是最大限度的实现一切生产活动控制在最佳时间点内,包括制造、搬运、交货、供应等,这是一种比较纯粹化的用市场需求来触发的生产活动。

看板管理。如图2所示,在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运营下,制造企业产品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极大的改善了传统推动式生产计划体系中的一些弊端,尤其是在工作任务的排置上,最大限度的节省了人力物力,借助于信息化管理平台的搭建,做到办公信息自动化、生产进度监控化、指令传达时效化等。所谓“看板”管理,它实质上就是指专门用来实施拉动式生产的一种手段,所起到的主要功用就是监督和控制着生产现场信息的传递和物流的传送等部分环节。例如,电机物料的配送方式是根据前后工序之间按照看板来进行拉动式取料管理,换言之就是指前工序主动为后工序补充所必要的配件、零件,同时又可以实现组装工序物流配送中心根据市场客户实时需求信息来进行物料的配送工作。总体上来评价,可以将看板的作用归纳为六项,即传达取货送货指令、传递生产指令、防止过度生产和运送、指导产品制造相关作业事项、有效防止制造出不合格产品、较为准确的指出库存问题。

三、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的构建

1.精益生产理念解读

(1)精益生产方式 -(Lean Production)主要就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或手段,坚持以社会市场需求为依据,以人为中心,将企业内部各有效资源通过整合、配置使其效率实现最大化、最优化,从而最大限度地为企业谋求经济效益。精益生产方式是现阶段国内不少制造企业重点研究与运用的一种新型生产方式,它的最终目标就是不断的去追求“精益求精”,永无止境的追求探寻生产“零浪费”。本文所重点提到的拉动式生产计划,就是精益生产计划体系操作运营环境下的一种,它与企业产品生产全面质量管理控制、团队协调工作等经营管理手段共同构成了精益生产框架体系。

(2)通过精益生产方式与大批量生产方式特征对比分析,来重新认识拉动式生产计划体系的优势及特点。

2.传统电机制造企业拉动式生产方案设计――以T公司为例

篇8

关键词:物流资源计划;LRP;企业管理

MRP是在生产领域中进行物流资源配置的技术,它能够实现加工装配过程中各种零部件和原材料按时按量的需求计划和装配到位,但它不适用于流通领域。而 DRP是在流通领域中配置物资资源的技术,它能够实现流通领域中物资资源按时间、按数量的需求计划和需求到位,但它不适用于生产领域。如果一个企业又搞生产,又搞流通,则这个企业应当怎么样进行物资资源配置呢?为此,出现了一种适合于生产流通型企业的物流资源计划,即LRP。

一、LRP的概念

LRP(Logistics Resources Planning)称为物流资源计划,是一种运用物流手段进行物资资源配置的技术。它是在MRP和 DRP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MRP和DRP的集成应用。

设计 LRP的基本动机,是想既适用于生产领域,又适用于流通领域,以利于既搞生产又搞流通的企业来制定物流资源计划。它的基本思想是面向市场,以物流为基本手段,打破生产和流通的界限,为企业生产和社会流通的物资需求进行经济有效的物资资源配置。它包含以下几个基本点:

1.站在市场的高度,从社会大市场和企业内部经济有效地组织资源;

2.打破生产和流通的界限以降低物资资源配置成本;

3.以物流为基本手段,跨越生产和流通来组织和配置物资资源;

4.打破地区、部门、所有制等多种多样的界限,灵活运用各种手段来组织企业经营活动。

二、LRP的原理

LRP实际上是把MRP和DRP结合起来应用,在生产厂内部实行MRP,在生产厂外部实行DRP,而将物流作为联系二者的纽带。LRP输入社会需求主文件、产品结构文件、生产能力文件、物流能力文件、生产成本文件和供货商货源文件等,形成生产计划、生产能力需求计划、送货计划和订货进货计划、运输计划、物流能力需求计划等,并进行成本核算。而社会需求主文件(即社会订货)总是先由DRP从库存中予以供应,仓库中不够的再向MRP订货进货

三、LRP作业重点

1.LRP生成生产计划。可以一对一生成,也可以选择多张来源单据同时生成。但是,来源单据必须都审核过的。若一张销售订单单身有多条记录,则可以选择,是整张订单都生成生产计划,还是就订单单身的一条记录生成生产计划。计划批号自动生成,系统有张对应的表格,此表格保存这计划批号对应的来源单号。生产计划的日期根据检验天数和前置天数推算,数量根据九大量的关系推算。

2.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计划单身又分几个子单身,可以查询不同的内容。一般情况下,不建议在此对生产计划进行调整。若发现计划有错误,可以重新运行LRP生产计划作业。

3.锁定生产计划。系统很多地方都会用到“锁定”功能,其主要作用如下:一是数据有更新或保留时,不会冲掉“锁定”的数据,以供比较。二是确定哪些单据要进行操作,如此处的“锁定”生产计划,就表示有哪几笔生产计划已经确定,可以转换成生产订单了。

4.发放LRP工单。此处可以选择发放全部生产计划的工单呢,还是发放生产计划已经锁定的工单。发放成功后,会清除“生产计划调整作业”中的生产计划信息,目的是为了防止相关计划被重复生成及防止数据量过大,维护困难。

5.审核工单,对维护好的工单,进行审核。只有审核过的工单,才能领料,才能作为LRP采购计划的发放来源。

6.利用LRP生成采购计划。此计划的来源要注意:一是可以根据生产计划调整作业中的信息得来,即生产计划调整作业,若修改了相应的信息,如预计开工日,生产数量等内容,会影响此笔作业;二是不考虑生产计划调整作业中的内容,数据直接来源于销售订单或工单,根据这些起源单据的内容推算。其他功能跟利用LRP生成生产计划类似,其采购日期,交货日期根据前置天数和检验天数推算,数量根据九大量推算。 计算数量时,可以选择净需求或者毛需求。还可以设置,是否考虑损耗率。

7.采购计划调整。这跟生产计划调整功能基本相同,只是多了采购计划维护。也就是说,系统建议在此处对采购计划进行维护,而不建议,在生产计划调整时,对生产计划进行维护。

8.锁定采购计划,其功能跟锁定生产计划相同。

9.发放LRP采购单。此处可以选择是发放生成请购单,或者直接生成采购单。有些公司制度规定,一定要由请购单才能生成采购单。还有,可能由于有些物料没有设置主要供应商,则在请购单中还可以进行维护。

10.单据、数据日常维护。

四、LRP的应用

LRP应用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包含企业生产、供应和销售的完全而又精细的计划。它有产品投产计划、生产过程的物料需求计划、采购供应计划、车辆运输计划、库存计划、用户送货计划、物流能力计划(运输能力、仓储能力等)等。可以说涵盖了企业日常业务的各个方面。它们以复杂的关系相互间紧密联接,全盘规划指挥着整个企业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这些计划通过计算机运行一次就产生出来,代替了整个企业各个部门许许多多计划人员繁重复杂的计划工作。不但大大节约了劳动力,而且提高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任建强.ERP在物流中的应用[J].商业经济,2009.22

[2]王强.物流资源计划(LRP)在中小企业的应用研究[D].华侨大学,2011

[3]周剑敏.LRP系统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1

篇9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篇10

关键词: 关键设备;计划调度;应用模型;求解方法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体制的变革,现代生产企业的竞争模式逐步实现不仅仅依靠各种先进的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作为手段,而是将新型的生产计划调度与管理方法提升为最主要的竞争本钱。生产计划调度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生产保障的最薄弱环节之一。为了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对关键设备生产计划调度方面则应以结合运筹学、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做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均衡原材料资源利用和提高生产效率等,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作为一项管理办法,无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生产实际当中,其技术模型的建立及应用开发也备受各界专家、学者的关注。因此可以说,针对如何开发与研究计划调度模型的问题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价值的。

1 计划调度模型的建立及原理分析

1.1 先进的生产计划调度技术

先进的生产计划调度技术一般都是以最优化的技术方法对每一个企业生产流程的单元方案及关键设备进行相对比较的详细的计算与分析,并建立相应的计划调度模型以指导各个工序流程的正常生产,如生产作业等。实例举证,APS即主动阶段开关技术。APS技术的动态节能是微星独家采用的节能技术来实现计划统筹与调度应用的。APS技术应用于企业生产的计划调度需保证完成分配、协调和生产调度控制三个基本任务,通过生产数据分析统一建立比较先进的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由于APS技术在提高企业生产效益方面具有相当大的潜能与发展空间,应用计划调度模型则可以提高实际生产能力满足消费客户的买需要求,且能够及时发现生产企业与消费客户之间供应关系存在的问题及瓶颈,实现快速同步计划,避免供不应求。

1.2 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基本特征

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调度模型是一个层次化分布相对明显的系统工程。其构架主要是以计划层为上部结构,而调度层则作为下层结构。上层的计划结构是据生产企业的发展状况、与消费市场之间的供需关系以及原材料的保证情况编制相对宏观的生产计划调度及调整方案,下层结构则是通过以生产流程中的工艺切换、关键设备的运行状况、原材料供应及公共资源波动等情况为依据,将生产计划结构所能够确定的市场需要计划分解为各个详细的分部调度计划,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制定最为优化的关键设备生产方案及资源分配方案,同时凸显一些在经济与性能两方面的指标可供随时调整。鉴于我国企业生产的作业流程普遍具有非线性、随机性和不确定性等基本特征,优化制定的生产计划调度模型应具有决策混合型问题的能力和作用。

1.3 设计原理

本文论述应用计划调度模型技术主要是以生产企业关键设备生产运作流程的总计划和调度,作为指导生产的关键内容,将直接影响企业从原材料购入、生产运作及后期销售整个过程的经营与管理过程。生产计划调度作为企业生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企业生产保障的最薄弱环节之一。为了能够切实提高企业的生产能力,在对关键设备生产计划调度方面则应以结合运筹学、管理学和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学科理论知识为基础,做到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均衡原材料资源利用和提高生产效率等,从而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但是,从应用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发展现状来看,理论研究方面任欠成熟,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往往也会出现如应用软件模型单一等问题,未能将生产实际中的各种约束因素完整体现,建立模型的目标函数也过于单一。因此,为了能进一步扩大生产企业关键设备应用生产计划调度模型技术的作用,不论是在理论研究方面还是生产实际中都应加大操作力度。

1.4 计划调度模型的组成及影响要素

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组成要素一般分为三个不同层次即长期计划、中期计划和短期计划。计划调度的长期计划属战略性范畴,制定计划所受影响因素具有诸多的不确定性,计划应用措施的意义不大。生产实际中还是主要以中、短期计划调度作为主要技术手段。通常,中、短期计划包括综合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和生产作业计划等。综合生产计划是以生产企业内部、自身的生产能力和市场消费的需求状况,在计划期较长时间内确定生产水平和货存量,均衡原材料资源利用,实现降低投资成本和利润最大化。主生产计划则是综合生产计划的下一步划分,是以如何合理安排在计划期内的产量及时间,确保能够将综合生产计划有效转化为各个分部计划。

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建立通常涉及生产企业的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及供需销售等活动过程,其建立模型主要受到计划期时段、生产模式、生产工序、关键设备用途、中间产品存储容量、存储策略、人力资源、预算成本、生产产品相关性、市场需求等几个方面的因素影响。

2 基于关键设备对计划调度模型的应用

2.1 模型建立需考虑的问题

2.1.1 不确定性因素。企业生产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的不确定因素,这些不确定因素有可能在生产过程中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导致建立模型的难度倍增,如关键设备故障、损坏及操作失误等。对于不确定性因素对建模的影响应主要通过采取基于概率论理论的随机概率试验法组织建立生产计划调度模型,以一定的方法求解最优解。或可以模糊数表示不确定因素的方法并利用模糊集理论及技术求解关键设备计划调度模型的最优解。

2.1.2 集成化因素。由于在企业生产中生产计划与调度两个不同结构层次之间还是存在一种相辅相成的紧密关系。只重视生产计划不能保证生产任务的完成,只重视生产调度则对企业生产目标没有绝对的把握性。因此,只有协调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才能够体现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价值与作用。

2.1.3 层次化因素。实现关键设备具有层次化的生产计划是将一个完整的生产计划调度问题——分解开来,以重要性不同分开层次展开分析与解决方案的探讨,最终化整为零整合为一个科学合理地计划调度可实施方案。

2.2 用计划调度模型的求解方法

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关于生产计划调度问题的研究主要提出了如运筹学法、人工智能理论、控制理论、启发式方法以及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微粒群算法和多智能体等智能求解方法。但是,鉴于研究水平不高和建立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复杂性,至今未形成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其理论求解方法有运筹学法、启发式法和智能优化算法等。

2.2.1 运筹学法。运筹学法的原理是将企业生产对关键设备的计划调度问题转换建立为一种线性的、混合整数线性或混合整数非线性的优化模型,同时通过利用不同的数学求解手段得到合理的可操作结果。此法对于规模大的生产过程还无法做到面面俱到,因此不宜于大范围推广。

2.2.2 启发式方法。启发式方法是经验法的一种,是以过往经验作为基础进行归纳总结并合理利用的方法原理。在得到有效经验数据后即可通过试验找到解决计划调度问题的办法,建立优化模型必需要求生产决策管理人员具有一定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采用此法求解模型的最优解具有操作简便、计算量少和易于操作等优点,但同样存在的确定在于其全局敏感性,遵循规则不同则可制定的生产计划调度方案就不一样。换句话说,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性能主要决定于对制定规则的选择。

2.2.3 智能优化算法。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求解方法一般都可以得到最优解,其求解难度与跟企业生产规模的大小有着直接的联系。对企业生产计划调度工作最具价值的求解办法则是能够保证在有限合理地时间内尽快得到最优可行的解,这一点智能优化算法基本可以实现。如人工神经网络、蚁群算法、微粒群算法和多智能体等求解方法。

3 结束语

多年以来,我国在基于关键设备的计划调度模型应用还尚处于发展阶段。在随着全球企业生产管理办法趋于整体模式化的今天,企业生产中关键设备凸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笔者认为大力开发生产计划调度模型的应用将是我国生产行业实现更大一步发展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