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作用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作用,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计划作用

篇1

1 计划先行

就管理学方面来看,计划有两重含义,意识指计划工作,在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组织目标,并明确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指计划形式,以文字或指标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对组织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或不同成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和内容以及方式安排等管理事件。

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计划先行,就是指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在第一时间明确各项生产计划和管理计划,建立科学化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并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完善,为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基础,更好的满足不同领域内社会群体的实际需求,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 计划先行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大环境中,此种情况下,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也逐渐受到政府部门以及各领域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制造企业对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认知的深化,管理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更具复杂性和不可控性。相关实践研究表明,若想要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效果,就应当在掌握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基本内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计划先行的原则,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效果,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 计划先行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建立清晰的生产与管理计划体系模式,转变生产管理手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综合效益。就销售环节来看,在坚持计划先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订单管理与审批机制,执行新产品编码体系与规则,为工艺及生产提供最原始并且准确的业务信息,业务单据传递流程化、电子化、业务上下关联,避免了原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效率明显提高。

就工艺环节分析,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的计划工作,逐渐建立相对标准化的BOM搭建原则。并且新产品可实现自动快速导入物料编码,较之手工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变更及优化BOM方案,使得产品结构更加清晰简化,便于定额成本的分级核算。

从生产环节分析: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对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各项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改变原有计划模式,关注重要产品部件,统一下达生产订单,减少了计划数量,也减少车间转移过程,车间派工灵活有序,按订单执行并监控进度,改变原有车间进度不明,车间转移混乱的局面,生产信息透明化。

从物流仓储分析:采购业务以订单为起点,以质量为核心,以流程为导向进行全面综合的物流收发业务处理,数据上下关联,有据可查,大大提高了物流数据的准确性,车间仓储账目清晰,账实核对及时、相符,责任明确,为整体系统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各业务环节提供全面多维的统计信息。

从检修业务分析:利用UAP平台量身订造一整套完整全面的煤机设备检修业务流程,改变原有手工模式无统计、无流程、无责任的混乱情况,实现了检修业务流程的全面业务跟踪处理,实时准确提供各种设备检修维护及相关质量记录,责任明确,数据信息清晰全面。

生产管理手段是生产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声场管理模式下应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传统的生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按照销售订单的文货期要求,安排生产计划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总体上控制产品的生产进度以保证按照交货期要求准时交货。那么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应当在遵循计划先行原则的基础上,使用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使生产管理中心,直接和各制造子系统的制造单元或生产设备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并且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可见现代生产管理同传统生产管理存在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运行方式还是职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3.2 遵循计划先行的原则,在保证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生产,控制生产与管理成本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制造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应当充分做好计划工作,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现代生产管理中,增添了计算机的应用,控制生产成本越来越重要,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成本控制会达到更高效、更准确的效果。

而传统生产管理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由各制造子系统分别计算后由专门的部门汇总后得出.使得对产品的生产成本控制不准确、并且控制滞后。而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部门增加了采购、外包的职能,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基本全部要通过生产管理部门,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生产管理部门随时可以检查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成本发生情况(实际的生产时间、次品发生的数量等),所以,由生产管理部门来控制生产成本会更准确、更高效。生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完成产品生产之后来将制造产品的实际成本迅速并准确地计算出来并将这一成本值对比标准成本,从而找到成本控制存在问题之处和主要环节同时应立即通知相关参与制造的人员在采购、外包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改善。

篇2

水稻在春季插秧和秋季收割时生产用量会很大,劳动力短缺,生产的机械化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既能节约劳动力又能提高生产率还能提高经济效益。(1)手工插秧的缺点就是浪费秧苗,因为在插秧过程中很难用手控制每穴秧苗的数量,就会造成秧苗浪费的现象,也就增加了种地的成本,而机械插秧不仅效率高而且节约成本,一般手扶插秧机每天的工作量是1~1.33公顷,机械插秧的面积可达2.67~3.33公顷,远远高于手工插秧,机械水田作业还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易操作性;(2)使用人工插秧的成本一般高于机械插秧,而且秧苗株数也达不到农艺的要求,和人工插秧相比机械插秧的增产效果更显著。通过使用机械插秧不仅提高了插秧的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在当前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解放了大量的劳动力。水稻机械插秧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还可以减少劳动强度,对我国东南沿海等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实现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水稻插秧技术要不断改进,研制出性能更优良、工作效率更高的新型插秧作业机具,使水稻插秧技术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实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不断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水稻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不仅节约了劳动力还提高了工作效率,水稻机械化栽植率不断上升,水稻产量也不断上升。水稻机械化的发展目标就是不断简化作业程序、减少作业次数、改变作业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作业质量。

2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推广的措施

2.1坚持以规模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化的经营方向以及坚持以社会化为基础的发展道路

加快水稻机械插秧技术的推广,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果按照一家一户的方式来进行机械插秧不仅规模小、效益低且难度较大,因此水稻机械插秧的普及应用应坚持以规模效益为中心、坚持市场化的经营方向以及坚持以社会化为基础的发展道路。(1)要培育和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对于育插秧农机大户和农机专业组织要加大扶持,通过承包作业、跨区作业等形式不断推广发展水稻机械插秧技术。(2)培养和发展具有专业水平的水稻育秧服务组织和专业户,发展规模化育秧和商品化育秧,这样既能解决农民自己的育秧问题又能节约成本提高效益。

2.2采取有力措施推进水稻生产全过程机械化

(1)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在对示范区购买插秧机进行补贴的同时还要对示范区机插户所购置的软盘及配套三机进行购置资金补贴;(2)各乡级政府把补贴政策落到实处;(3)各乡镇示范区要为购机用户积极争取信贷支持,为他们办理小额贷款。

2.3增强服务意识,加强对水稻生产机械使用技术的指导,保证水稻全程机械化的顺利发展

(1)把水稻全过程机械化工作中的机械整地、机械插秧以及机械收割三项任务指标,列入县、乡、村工作考核指标中,使县、乡、村各级对水稻机械化提高认识;(2)各示范区积极培养示范户,加以扶持,起到带头作用;(3)坚持高标准建设,建设高标准的示范基地,用政策加以扶持;(4)加强培训服务,分阶段、分区域加强对各级人员的培训,对育插秧以及水稻生产的全过程要进行跟踪服务。

3结语

篇3

关键词:煤矿机电一体化;安全;高效;洁净

中图分类号:TD163+.1 文献标识码:A

1 概述

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是把各项高新技术融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开、机、运、通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了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同时,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其主要技术包括:微电子、计算机、自动控制、人工智能、传感产品可靠性等等,这些都是科技高速发展的热门技术。在煤矿企业中,开始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对煤炭系统进行改造旧设备和开发新产品,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这让人们清楚地意识到,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的发展是实现高效、安全、洁净的煤矿机电产品更新换代的重要途径。

2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的应用

2.1 矿井运输提升产品的应用

在煤矿生产中,因为现代化煤矿发展的需要,对煤矿机械化采煤提出更高的要求,那么随之对井下、井上的运输和提升系统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如今,对于国外一些采煤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煤矿井下大巷的运输系统大多是采用带式运输机,他们基本上是采用直流式交流变频装置驱动方式,主要以电力电子器件为核心。在英国和意大利等国家,高性能、高可靠性的磁阻电机在煤矿提升系统中也得以应用。还有德国自主研发的内装式交—交变频调速提升机,它采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把电机和滚筒做成一体,这样的融合技术不论在机械结构设计方面还是电气控制系统方面在世界上都处于领先地位。

在开滦(集团),全部煤矿井下生产已经实现了皮带化。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发展也非常迅速,它们具有很多种及时故障诊断和自我保护等功能,如应用过程中的轴承温度、倒转、跑偏及断带等故障,可能在某些方面没有面面俱到,在使用上还不能满足一些功能,但是从发展的角度看问题,这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开始。目前,我国直径在两米以上的提升机有1700多台,其中90%为交流提升机,并且均是采用转差功率消耗型的转子串电阻调速,电控系统部分绝大多数仍采用继电器——接触器系统,只有一小部分采用可控制编程器。直流提升机多数为发电机拖动,虽有部分可控硅供电系统,也均为模拟量控制。而PLC可编程控制器使用比较简单,程序设计起来也比较容易,不需要一些复杂的输入输出接口装置,抵抗外界的干扰能力也很强,因此,它能在环境比较恶劣的情况下进行长时间工作。

2.2 综合机械化采煤

1970年,我国自主设计制造装配了第一套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并在大同矿务局进行试验使用,一直试验使用到80年代后期,这项技术的使用标志着我国的煤矿综合机械化采煤有了重大的突破性发展,推动了煤矿自动化的发展进程,同样,采煤机也由液压牵引开始转向电牵引;液压支架的控制系统也逐渐向计算机化发展,以计算机为核心,采用电液控制,移架自动化得以实现。另外,对工作面刮板运输机也进行了微机监控装置的配置,实现计算机自动化控制。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中的应用,使设备动作趋于协调,且安全性、可靠性大为提高,操作性能更加完善,为煤炭企业带来了更高的经济效益。

2.3 矿井安全生产监控系统

从多数煤矿使用监控系统的效果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但是主要问题是传感器的不足,并且使用过程中,其稳定性相对较差,使用寿命不足,一些研究所和使用单位在这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一些关键技术也实施多次再设计改进措施,但仍然没有得到预期的效果,因此这些在实际现场应用率不是很高。在国外,由于计算机网络软硬件技术发展很快,运行速度和质量也在不断提高,传输介质由同轴电缆发展到光缆,信息媒体由字符发展到声像,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有了很大的发展,他们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监控系统上的应用已有了非常高的水平。开滦(集团)在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监控系统中居领先地位。

3 对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思考

在20世纪,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取得了较大的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到了煤矿每个环节,但相对国外先进煤矿还是比较落后的。因此,要让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技术水平,必须掌握信息时代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特点和相关技术发展的动态。应提高我国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规范化、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的程度,以计算机为机电一体化的核心装置,因为计算机运算和存贮能力非常强,且体积和功耗小,更加适合于工作空间狭小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在设计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时,应尽可能的选用功能强大的嵌入式计算机,从而保证工作性能更可靠。对于新开发的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应具有通信功能,同时,要选用很好的开放性和高可靠性的通信模块,方便网络进行连接通信控制。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需要达到智能化发展水平,能判断机电设备和周围环境的状态,使设备能自动适应环境并以最优的状态工作,同时能快速地对所采集的参数进行分析,从而对故障进行诊断,再根据这些诊断结果对以后工作过程中的故障进行预测。要对矿用传感器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提高矿用传感器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同时考虑传感器的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和多维化,使矿用传感器在比较恶劣的工作环境下进行信号的测量,并保证其测量准确度,并具有自校正、自诊断、状态识别和自我调节等功能。要关注国内外高新技术的发展,将那些适于煤矿井下工作环境的高新技术用于煤矿机电一体化产品,从而提高煤矿现代化,达到煤矿自动化生产。

结束语

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是煤矿综合自动化的发展基础,更是煤矿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技术,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在采、掘、开、机、运、通等方面的应用和推广,大力地推动我国煤矿综合生产力。同时,为实现安全、高效、洁净、结构优化的现代化、高科技煤炭工业生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让开滦百年基业长青。

参考文献

篇4

关键词:深化设计 管线综合 节约空间 建筑工业美 运行管理 释放工作量

建筑生产强调对质量、造价、进度的控制,科学技术的应用和卓有成效的管理工作是我们努力奋斗的目标。我们从机电领域内的机电深化设计出发,谈一下建筑机电技术深层次的应用及其对建筑物质量、造价、进度控制的贡献。

大型公共建筑的机电深化设计过程中,机电设计方案的优化与管线综合同步进行,期间并协助精装完成全过程设计,以期实现预期装饰效果。应用于建筑生产将起到如下作用:

机电管线综合是量化生产工期的重要手段:

机电管线错综复杂,没有经过事先优化和综合协调处理将会带来混乱的施工局面,会造成以下几方面恶劣影响:

1>、结构空间使用盲目,往往占用大量宝贵空间而降低室内使用空间高度。

2>、各专业工种施工过程会遇见繁多的协调工作而造成窝工、大量的拆改,进而使得计划工期无法保证。

3>、常会因为抢空间、抢标高而混乱施工,使机电系统管线杂乱无章,以致造成运行故障,维修难度高且工作量巨大。

4>、精装天花标高一降再降,精装设计一改再改,理想装饰效果不易实现。

管线综合最主要作用将体现在量化工期管理上:管综成果最终将各专业管线进行平、立面定位,施工人员将不会再为争夺安装空间而去请求协调并进行大规模的拆改(施工单位进行的任何拆改工作和因协调而导致制约工期的损失最终还会以洽商单等形式由建设单位买单),从而使生产有序进行。良好的管综图纸和工前技术交底工作消灭了平日冗杂的协调工作,极大的促进安装工人士气提高,从而加快施工进度。

因此,管线综合工作是科学量化生产工期的重要手段之一,保证甚至压缩合同工期最终将大幅度节约生成产成本,科学保证建筑质量。

机电管线综合是成本控制科学有效的方法:

我们强调科学技术对建筑生产成本的贡献,机电管线综合属于建筑机电技术的深层次应用。机电管线综合过程也是各专业系统优化过程,优化设计方案并校核计算,进而合理分配各专业系统管线的使用空间。

良好的管综图纸必然减少安装材料预算量,有序施工也必然消灭因拆改带来的人、财、物的浪费。我们会发现,机电安装产生的拆改垃圾会有质的变化;竣工结算中的洽商单数量会有质的变化;总而言之,管综工作很大程度上解放劳动量并节约生产成本。

3、建筑生产十分强调工期控制,机电管线综合消灭了施工过程中无法预料和难以控制的不确定因素(协调、窝工、洽商、修改设计等),从而实现量化生产工期,压缩工期计算出的成本控制是非常可观的。

4、房产市场不是很有利的情况下,良好的管综工作无疑会为成本控制做出巨大贡献。

机电深化设计和管线综合为精装修设计提供必需的配合过程:

1、精装修设计之初对项目有理想的设计方案,但是对天花的标高以及机电各专业点位的设计是盲目的,需要机电专业提供天花不同部位标高限定值,并协作精装完成平、立面点位设计。

管线综合过程将依据精装初步方案进行机电系统深化设计(点位设计和空调方案的优化等)和管线综合,最大程度协助精装设计实现理想的装饰效果。管综的初步成果将给出:

1>、不同部位天花标高限定值,协助精装对天花的设计,并为立面设计提供依据。

2>、平立面点位布置设计(通风空调风口、强弱电点位、自动喷淋点位等)。

3>、空调方案(气流组织设计等)。

3、随着精装修设计深入,管综工作协助其变更和优化设计方案。最终根据定稿的精装设计给出以下图纸:

1>、天花点位布置平面。

2>、机电各专业拆解施工图。

3>、机电各专业结构预留洞口图。

4>、复杂部位安装大样图。

机电深化设计和管线综合是保证机电各专业系统良性运行的根本手段:

良好的管综设计将充分优化机电设计方案,遵循专业设计规范和安装工艺要

求,从而保证各系统良性运行,其效应将体现在建筑物投入运行之后,很大程度节约物业部门人、财、物的投入,并节约综合运营管理费用。

机电管线综合将会为机电管线开放区域呈现工业美:

整齐、条理的管线综合成果将会贡献建筑工业美,并将有效的协助项目申请长城杯、鲁班奖等各种质量奖项,以提升企业质量形象。

管线综合优化过程可以贡献更多有效的建筑空间:

优质合理、疏密有致的空间管线综合安排将很大程度上压缩其占用的建筑空间,为室内高大空间需求提供有力的支持,弥补为了增加室内使用空间高度而拔高结构层高的大额投入。

机电管线综合将大幅度释放众多生产岗位的工作量:

篇5

关键词:化工企业 设备技术管理 维护维修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化工产品多样性的需求日益增加,运行在强腐蚀环境下的设备也不断增多,因此如何防止工艺设备因受到腐蚀发生故障而造成损失已引起越来越多技术人员的关注。除此之外,与之相关的高温结构设计问题也不容忽视。通常情况下,在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由于设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不强以及很多非专业设计人员的参与,在如何实现设备的防腐蚀方面考虑不周全,这就导致了化工设备始终存在着大量的安全隐患,严重影响着化工企业的安全生产。综上所示,探讨化工设备设计过程中的腐蚀性问题,是具有实际意义的,对于保障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意义重大。

一、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的项目

1.管理项目内容通常情况下,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主要包括管理和防腐管理。其中管理主要是为了减少机械设备在运行过程当中的所产生的磨损,使得机械的运行效率得到有效的提高。在进行机械设备的管理当中,必须要选用适合的剂,根据相关技术要求,结合机械设备的具体情况对机械设备实施管理;防腐管理主要为了防止化工机械设备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出现腐蚀问题,这就需要在设计、制作以及使用中加强对设备的防腐管理。在设计阶段,要考虑使用防腐性能较强的材料,尽量避免缝隙出现,避免腐蚀溶液经过其进入到机械设备当中,该机械设备造成腐蚀;在制作阶段,要确保机械设备的焊接质量;在使用的过程中,要对使用环境进行定时检测,要全面掌握机械设备的腐蚀情况,以保证其在相关规定要求下使用。总之就是要做好化工机械设备的管理以及防腐管理,以保证其的正常安全使用。

2.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维修

对化工机械设备的保养就是在设备的使用过程中,为了保证机械设备的安全整洁,而对其进行的擦洗和清扫,对设备的指示灯以及限位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处于正常的工作状态当中,同时要检查设备有没有漏油漏水问题,一旦出现这些问题要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处理。维修顾名思义就是针对出现问题地方所进行的,在这里就是对损坏的机械设备的零部件进行更换或者是维修,以防设备损坏,强化对机械设备的维护以使得机械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提高。

二、当前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保养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一,在化工机械设备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这主要表现在方面,多数企业没有对该项工作给予充分的重视,没有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在选择油的时候经常查阅一些相关资料并结合自己的经验,同时为了一味的节省成本而选择一些没有质量保证的油,导致化工机械设备效果不理想;第二,在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方面也存在很多的问题,比如由于出现密封泄漏以及控制仪表方面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影响机械设备的正常使用。

三、强化化工机械设备管理保养的措施

1.强化化工机械设备管理的措施

第一,要选用优质的油,为了获得较好的效果,可在油中加入适量的硫。也可使用多极化的油,这样有利于核心设备磨损的降低,而且不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同时可以减少换油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节省了能源;第二,应强化设备的日常管理,防止设备故障。首先,企业应进行油基础管理资料的编制,为后期查阅奠定基础;其次,设立专门的人员来对油工作的实施进行监管,以使得该项工作能够顺利的开展,若发现异常要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处理;最后,将工作落实到个人,实行交接班制度,以便于在设备出现问题的时候找到相关的负责人,使得他们对该项工作给予高度的重视,为机械管理奠定坚实的基础。

2.强化化工机械设备维修保养的措施

首先,要定期对机械设备进行清扫和擦洗,保证其干净整洁;其次,要做好对温度变送器故障的处理,为了确保变送器工作电源的能正常供电,要定期对其进行检查,并检查确保设备仪表接线正确。同时要做好测量,以保证正常运行;最后,要做好流体流量设备的测量,要对流量计的等级以及接线进行检查确保其正确合理。对显示器进行检查,确保其插件没有出现松动现象。对变压器和保险管进行检查,却把其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当中。还要对转化器进行检查确保其安装位置正确。

3.开发耐蚀材料耐

蚀材料的开发研究是对防腐蚀技术的创新,将会对化工设备的防腐产生深远影响。耐蚀材料主要包括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等。化工设备的主要材料通常使用金属及合金,其中钢铁应用的最为广泛,但是,钢铁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它的耐蚀性能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科研工作者致力于开发和研究高性能的合金材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局部腐蚀及特殊环境下的腐蚀问题。如含钼高的耐蚀合金,双相不锈钢,高纯铁素体不锈钢,镍基合金,低合金钢等。

四、结语

综上所述,化工机械设备在化工领域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为了保证化工设备能处于正常的运行状态中,不断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针对实际情况,做好对其的管理和保养,避免出现各种问题,同时可以提高其的使用寿命,进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利润。

参考文献

[1] 邝东方,董少康,胡乐.浅析化工机械设备管理及维修保养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5).

[2] 刘香正.浅谈化工机械设备状态的诊断与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30).

篇6

关键词 空调操作;温湿度控制;生产计划;动态管理

1.空调系统及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1.1空调系统介绍

烟丝含水率直接影响卷烟制品的抽吸感受,环境湿度由30%上升到70%,烟丝含水率也由8.28%上升到18.79%,同时烟丝含水率在12%~14%范围内的卷烟制品有较好的抽吸感受,温湿度是影响烟丝含水率的重要因素。同样选择适宜的车间温湿度,对于稳定烟丝含水率和卷烟单支重量、提高烟丝的抗造碎性能以及降低烟支空头率具有重要意义。每一块生产区域都至关重要,每个环节都直接影响我们卷烟产品的品质,在我们实际生产中,我们向每一个环节每一个区域都输出该区域严格的温湿度,使温湿度控制趋于标准化、区域化、规范化。

空调作为对生产区域提供空气环境调节和控制的手段,在温湿度的精益控制扮演重要角色。空调系统工作繁琐,管辖着整个杭州卷烟厂的空调系统,确保精益的温湿度输出。但是空调系统各类空调种类繁多,数目多,其包括:1)联合工房58台,中试车间5台生产工艺性空调,生产关联冷冻设备20台;2)吊装式空调机组、新风机组及柜式空调机组167台,风机盘管1664台,排烟风机602台,管辖全厂各办公室、会议室、生产生活辅助用房及门厅等公共区域;3)单元式空调设备有恒温恒湿机36台,精密空调10台,热泵空调机组及其他空调设备60余台,管辖全厂各检验室、实验室、控制室等温湿度有要求的房间。4)投资管理部、市场部及行政科等空调135台。

1.2空调指令

在企业的管理和运作中,都是通过各种工作指令来进行的,制定、、传达、执行、检查、确认各种工作指令,构成了企业运行的主要内容。指令的传达和执行是指令环节中最重要的过程,传达信息的畅通,传达信息的正确和执行指令的力度都将严重影响空调操作。

空调指令包括修改温湿度报表、开关机、更改温湿度标准三大类指令信息,其中空调开关机指令包括每日固定时间开关机指令、生产日与非生产日空调切换指令、季节性更换空调风机指令、临时性开关机空调指令、禁止开启空调设备的指令和季节性切换板换和制冷机模式的指令。

但是空调风机杂、多,启停时间不一,设备调整维护维修,季节差异性和临时任务等因素,给空调操作人员带来了很多不便。

1.3调查分析

空调指令的操作者是空调操作工,为了更好地分析空调指令的现状,现对空调操作人员做了调查。通过调查可知,各类空调指令不一:有常开、有生产日切换、有季节性切换、有临时性任务等。各类空调启停时间标准不一,种类繁多,数量多,是空调操作人员觉得在空调操作上操作较为混乱,传达不清晰。

通过此次调查,得出大部分空调操作员工觉得空调种类繁多,工作复杂,空调指令因为其多变性没有得到系统的梳理,如果只通过交接班来传递空调指令,不能系统地形成正确可靠的空调操作标准,不能准确地将空调指令进行传达和执行。

现缺少一份权威的动态的空调操作标准让操作者在操作的时候有标准可依,能够条理的、正确的将空调指令系统化,形成一套空调生产计划动态管理机制。

2.问题分析与解决方法

2.1标准意义

标准之所以是标准,是因为标准是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提炼与总结,是对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所做的统一标准,以科学、技术和实践经验的综合成果。空调操作也有其操作标准,通过制定、和实施空调操作标准,达到统一,以获得最佳温湿度输出和最少能源的原则。

2.2动态标准

现空调操作人员在空调操作时的标准与依据是《联合工房工艺空调温湿度执行标准及运行方案》,但是该标准为纸质版,不是动态的温湿度标准。

空调操作至关重要,是因为操作标准是操作人员日常操作的准则,要根据标准来操作执行操作任务。但是标准不是死的,不是一成不变的,标准也是动态变化的,也受季节、节假和临时性任务等因素有关系,所以如何建立动态日常操作标准是本项目一个难点,让操作人员在操作时有标准可依,并且是正确的、动态的标准。

2.3指令传递

现动力车间大力推广电子交接班的应用,通过能管系统将各个班次的交接班按时间顺序全部集合在页面上,空调操作者可以通过收索功能查看任何时候的交接班记录,方便操作者对交接班空调指令查询。但是该电子交接班只是单纯将纸质交接班系统集合在能管系统,却没有对空调指令进行梳理。所有的空调指令都在该系统,需要操作者去鉴定某条指令是否被新的指令覆盖而失效。

现通过通知、口头交接,交接班记录和电子交接班等传达空调操作生产计划。可能因为传达不到位、空调操作无系y性、加上四班三运转班次的特殊性,使接收空调指令不连续性和不系统性,造成操作人员没有特别明确的空调风机开关时间的界限,存在误开,误停或不及时开关机等错误、失误操作。

3.生产计划动态管理机制的构建与应用

3.1生产计划动态标准构建

空调生产计划是企业得以正常运行的关键,是保证严格温湿度输出的前提。但是空调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受生产实践管理活动中各个因素影响,是动力车间各种工作全面反映。要完善和改进空调生产计划的效用,就必须把影响生产计划的一系列因素有条理的全面管理起来。

如图3所示,与空调指令系统息息相关的是值班长和空调操作者,值班长空调指令,而操作者读取和操作空调指令。如果想要构建动态生成计划标准,就需要者值班长不断更新该生产计划标准。

为了使生产计划标准动态化,我们将纸质空调标准和内网平台相结合,在内网平台上生成了动态空调设备启停计划及变更word版,只有值班长才有权限修改与更新,操作者只有只读权利。通过内网共享平台,将该标准存储于网络终端,方便值班长修改和操作者读取。通过该word版动态标准,很好的将各类空调生产计划指令梳理并且更新,只留下最新的有实用的空调指令,将失效的空调指令移去,方便空调操作者更好地操作,并且提高空调操作的准确性。

如图4所示,为word版动态标准截图,该word版标准与纸质版标准最大的区别在于增加第四列,如图4所示,K55分拣码垛区在5.14更新其操作标准,为正常生产日8:15 16:15开启,这样操作者就可以明确该空调如何启停,如果后续有变更,值班长直接在word版标准修改即可。

通过值班长修改,word版动态标准只留下具有时效性的空调指令系统,覆盖了该空调过时失效性的空调指令,方便操作者对空调操作指令的判断与分析,大大减少误操作的存在。并且该标准设有权限,只能值班长通过密码修改,增加该标准的权威性和可靠性。当值班长新空调指令时,相应在平台上修改其操作指令。

3.2生产计划动态标准的应用

篇7

[关键词] 农机化 新技术应用和安全管理 存在问题 建议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11-0234-01

1 农机化技术应用及安全生产现状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围绕农林水牧产业与达坂城旅游业的互融发展,截至“十二五”期间,累计落实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700多万元,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逐年递增,全区拖拉机拥有量增至1400多台,配套耕、播、收等农机具1627台(架),机械化作业率同比增长2%,农机总动力达到29575.81千瓦,同比增长3.7 %。并通过深化“农机安全生产年” 活动,成功创建了自治区级“平安农机”示范区,创建“平安农机”示范乡镇4个、示范村13个、示范户75户,全区的农机化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2 农业机械管理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不足

由于“三农”的加速发展,当地农机装备水平、农机经营服务能力,以及解决日益增长的农机化需求与农机新技术新装备有效供给等方面还存在农机管理资金支出、技术投入、人才欠缺、安全监理设备不足等诸多困难和问题。

2.1 大型机具不适于推广困难 ,达坂城区的耕种地块面积较小,而且较为分散,中小型机械应用比例较大,不适用于大型机械作业,影响到农业机械利用率的提高。

2.2 农机化公益服务能力薄弱 ,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基本没有成立,仍以一家一户的农机经营服务模式为主体,难以承担公益性、社会化等服务职能。

2.3 农机安全监管模式单一 ,农机安全监管执法检查多以批评、教育为主,责罚力度不大,无法起到一定的农机安全监管执法效力。

2.4 农机技术人力不足 ,现有农机管理机构无乡镇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列,而且编制内技术人员处于新老交替,出现技术断茬现象,熬成实践服务技能不足,影响到农机新技术试验推广和安全监管效能。

3 农业机械管理的问题与解决措施

随着现代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林水牧业作为一个传统行业,迎接着改革和创新的发展。而农业机械作为现代农业生产中的一种必要工具,在进行农业生产作业促“三农”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必须予以强化,以更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效率与质量。

3.1 牢固树立“科技兴机”理念,以补贴政策为抓手,更新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提升安全水平。一是按照年度中央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要求,科学制定补贴资金规划,严格执行补贴工作纪律与监督,进一步支持产品目录申报、审定、推广和管理,计划争取农机购置补贴资金,补贴重点项目,提升补贴效应。二是制定区级以奖代补政策,区、乡投入专项扶持资金,对农牧民购置新型农业机械(具),未享受国家购置补助的农机(具)证照齐全的,每台按照购置价的20%予以一次性补助;对持有报废手续的报废拖拉机,每台补贴资金2000元,不断提升新型适用推广率和农机安全性能。

3.2 以农机农艺融合为突破口,紧紧围绕农牧业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目标与趋势,改变薄弱环节机械化和安全生产水平。

3.3 以提高农机“三率”为重点,开展平安农机、示范窗口创建和专项治理活动,夯实安全基础。一是实施上门入村入户,现场进行农机检审验工作服务模式,推行拖拉机和联合收割机牌证免费安装反光镜警示牌管理工作。二是提高拖拉机驾驶人员持证率,争取市局主管单位资金支持,对拖拉机驾驶员操作技术取证实施技能培训补助,实现和保障持证率100%。

3.4 以关键农时和薄弱环节为主攻方向,实施“全覆盖、严执法、见实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和重点时段“整治隐患、防范事故”等农机安全专项行动。一是在“两会”、五一、安全生产月、十一等期间开展农机安全专项检查,并利用每周各乡镇巴扎日,严格日常“打非治违”路查路检活动。二是加强春季备耕期间农机冬季维修质量检查,严防秋季麦场火灾隐患发生。三是对拖拉机以外的、危害人身安全的小型动力农业机械开展普查;并会同区交警队、交通局开展联合执法,提高农机监理执法效力,有力维护农机安全生产的良好形势。

3.5 加大农机生产作业、农机维修、农机销售“三大市场”的监管力度,健全农机突发事故应急处理机制,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逐步适应和满足农业各产业服务的需求。一是对区域农机配件销售商店和农机机耕机播等作业质量进行检查,强化对生产、流通领域农机产品质量监督,对涉及人身安全、环境保护的农机产品做好定期质量检验工作,打击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农机产品的违法行为,及时做好农机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督促农机生产企业提高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水平。二是做好农机维修网点分级分类管理和从业人员技术等级审定工作,规范和促进农机维修业发展,开展便民服务。三是保障每年度开展农机事故应急预案演练一次,通过演练,以有效检验和提升我区各部门应对突发农机事故的协调联动和处置能力,增强了农牧民的农机安全意识。

3.6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题,为民服务、真抓实干,提升行业形象和队伍素质,推进农机化及农机安全形式又好又快发展。一是结合达坂城区平安区建设工程,开展“平安农机”创建活动,强化各项农机安全监管措施,消除事故隐患,遏制重大事故的发生。二是以文明执法、依法行政为重点,开展农机监理“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示范窗口创建活动,加强农机执法人员素质教育,树立行业新形象。三是对针对性强农机政策、学习经验、能力提升、工作开展等,涉及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农机信息及时通过信息平台和新闻媒体等普及宣传,提升社会效应。

篇8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生产建设 地位及作用

中图分类号:S758.5+7 文献标识码:S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4017101

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定义

(一)林业调查

林业调查是以森林经营单位或者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其中调查的对象包括:国有化的林业单位、生态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等等。林业调查要满足如下需要:对经营森林的方案进行具体实施、林业的整体设计、规划和区划林业、分种类经营县级森林、对森林资源档案进行更新、对森林的采伐不应该是无休止的。主要调查林地的面积,蓄积,胸高,树高及其所在林分环境。

(二)林业的规划

林业的规划是为了国家的深远发展,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起到指导作用,是国家林业发展的大纲。它是根据林业的现状,做一个总体、长时间、基础的分析,并且提出对目标的建设计划和保障目标实现的措施。

(三)林业设计

依据林业任务,有目的地进行林业全过程的设计。也就是说,把一个策划通过各类图件、文字和数据表达出来。按类型可分为:整体设计、分项目设计和工序设计。

二、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中的地位及作用

对所属地区的森林、林场以及树木资源的类别、利用率、质量和布局进行调查,是林业调查的首要任务。它是受调查地区自然、经济、生产状况的客观反映,并对森林资源的资源利用效率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此外,林业调查对森林资源的培育和保护提出了意见,目的是建立一个围绕森林资源的信息管理系统。

林业调查还可以对以下方面提供依据:

第一,对国民经济和林业规划提出指导意见

第二,在森林自然生态的保护和资产的合理利用方面,提出指导意见。

第三,作为科学化经营森林的理论依据。

第四,为林业建设项目提供完成状况提供理论指导。

林业规划必须与国家现阶段经济发展的总路线相符合,使之适应我国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有着鲜明的特点的,林业规划应依据我国现有的法律法规,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分析和研究,对林业的区域规划、林木资源等等进行合理的布局与安排。

三、如何做好林业调查规划工作

(一)应该科学化地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进行管理,使之与当代社会的需求相适应

如今的林业调查规划无法做到系统化,仅仅停留在调查资源的简单层面上,一个国家所需要的完整的森林体系也还没有建立和健全。然而,近些年来出现了很多人工造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森林的砍伐时间缩短以及林业方面的科技日渐成熟,只调查林业资源的调查规划模式明显已经不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此,调查规划如果不系统、那么关于调查的报告文书和策划方案就不会是合格的。达到科学化的目的就无从谈起了。资源的调查规划要求对木材供应市场进行充分的了解,我国南方的林业在进行生产的时候还要考虑保障生态建设、生态旅游以及森林的森林碳汇储量等特征,我们在进行林业调查的时候要从其规划的方面进行着手考虑;反过来说,对上述两方面的调查研究也离不开对资源情况的了解。因此,要补上林业系统的不足之处,林业调查规划就必须从生态环境、生态区位、生态功能、生态需求着手,真正实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将林业发展的态势摸清楚,这样就能更加系统地进行林业规划设计。

(二)对于林业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来说,加快信息化进程显得非常重要

运用网络进行日常工作,是现代化的一个前提条件。原因是:网络能够提供海量的信息,以及科技前沿所运用的技术,除此之外,在网络上,联络也变得非常方便。一些关于林业或周边产业的先进软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同时这也是对林木行业的动态进行把握的最佳途径。尤其重要的是:在市场竞争中,网络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网络作为武器在许多企业甚至国家中已经屡见不鲜。所以说,加快信息化进程的企业和国家,才能摸清林业发展的“脉搏”,与时俱进,以期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依照法律进行调查规划

实际上,我国一些法律条文已经对林业的调查规划工作作出了相关规定,而相关部门和人员对这方面的变化并未引起足够重视。比如在调查个人或单位私有的林木权利的问题上,调查工作没有科学依据和严密的逻辑,对后期的林木归属权没有明确界定,有可能出现形势严重的纠纷。随着相应的纠纷的出现就要求我们出台相关法律,法律的延迟出台将给国家、集体、个人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扰乱繁荣安定的社会秩序。所以,拟定法律对新事物进行约束显得很有必要。只有通过法律,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合法权利才能得到充分的保障。林业的调查和规划应做到专业和系统,并制定严谨的法律法规,做到林业单位和个人有法可依,以此来保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四)调查部门系统化

我国的林业管理还没有形成相应的体系,所以相关的部门在对林业进行调查的时候,不能够做到高效、准确。我们在进行林业调查部门建设的时候,要从健全林业的调查相关体制着手,通过不断的更新相关林业调查部门的系统,来实现调查的系统化,达到合理的林业调查和管理。我国现行的林业调查非常单一,不能够形成一个完整的调查体系,所以在进行林业调查的时候应更新调查的模式,需要对其进行等级的划分,依次可以分为省市、县、乡镇等几个等级,相关的调查部门在执行职责的时候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实现分工合作,这既是林业调查部门进行调查管理时候的职责分配也是一种系统化的调查。因此在对于林业调查部门进行改革的时候需要对其部门的系统化入手,在各个调查部门之间要形成一定的联系,否则会造成无法沟通,影响工作的效率以及提升工作的难度。由于部门之间的不了解会对整个工作造成阻碍,因此根据加强林业调查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此来提高工作的效率。

根据调查系统的调查方式的不同需要对调查的模式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进,否则会对林业部门的调查造成很大的障碍。因此这种情况不仅要对调查系统进行更新而且要对相应的调查模式进行优化,不断改善调查的状况,使得林业部门的发展更加的系统化。

(五)组织林业相关部门的领导和全体员工进行林业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市场经济体制下,对林业的调查规划应该有更高的要求和期望。要将调查规划工作做得出色,就必须高水平的业务技能,熟悉相关的法律法规,坚决杜绝违法犯罪现象,这是林业工作人员的本职工作,更是林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林业管理人员应该秉承“活到老、学到老”的宗旨,对时间的紧迫要有充分的认识并负起林业调查规划的责任来,不断给自己充电,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在社会上塑立一个业务水平高、个人素质过硬、团队意识强烈的正面形象,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四、总结

林业规划设计的工作虽然繁琐,但是建立一个系统化、合理化的工作模式是每一个林业人的共同梦想和职责。随着林业不断加快发展的步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通过本文所阐述的一系列概念和措施,充分说明要想林业的调查规划走入正轨,就必须重视林业生产活动,做到对林业生产动态的把握;根据实际情况对症下药,将一些林业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并提出整改的办法,是我国林业调查规划的重点,也决定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未来的发展方向。除此之外,建立一支优秀的林业员工队伍,也是在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急需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林业;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内涵;作用和地位;意见与建议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7)05009902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内涵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由林业调查、林业规划分析、林业设计说明书组成的,具有丰富的内涵,对林业发展十分重要。

林业调查,也称森林调查,是将林地、林木以及林区范围内生长的动、植物及其环境条件为对象的调查,林业调查是一门专门技术,我国于1982年颁发的《森林资源调查主要技术规定》是林业调查的主要依据,也将林业调查分为3个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技术标准。

林业调查主要的调查内容有:①地类。主要按林业用地和非林业用地两大类来调查,林业用地调查有林地、无立木林地、疏林地、灌木林地等8N;非林地调查有农林牧副渔地、水域、城乡建设、工矿交通地等;②林种。例如各种防护林、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特用林、实验林、风景林、国防林等;③树种组。林业调查要调查树种、优势树种等,作为其价值参考;④林龄组。对中幼林、成年林进行调查。⑤调查其他与林业有关的内容。比如出材率、造林率、造林等级、天然林更新速率、地形、地形坡度、坡位、坡向等跟林业资源有关的各项。

林业规划是指对林业生产力的布局,按中长期进行规划分析。通常情况下,林业规划分析是对林业调查数据资源的分析和利用,需要设定林业发展的短期、中期、长期目标进行林业工作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部署。

林业设计一般制作成林业设计说明书,是对林业调查和林业规划的反映,可根据林业种类、用途等用数据、图、表、模型等设计针对性的林业设计说明书,按过程实施的林业设计可分为造林、育林、伐林设计等;从设计的角度讲,又可分为总体设计、项目设计、建设工序设计等。林业设计是林业调查规划工作的中心环节。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主要分3个等级来进行:一类调查、二类调查、三类调查。一类调查主要是森林资源的连续清查;二类调查主要是森林区划、森林调查和森林资源的统计;三类调查是对基层作业设计的调查。在晋宁县主要是三类调查。

由上述可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囊括了林业的方方面面,要做好林业的生产建设,必须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这项基本工作。

2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林业生产建设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林业生产建设的质量和效率以及林业生产建设的长远发展。

2.1总体把握林业资源情况,促进林业资源保护

林业对人类生产生活环境和人类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森林被称为“地球之肺”,有维持大气平衡、吸收二氧化碳、调节气候、涵养水源、防风固沙、防洪抗涝、降噪、净化空气的重要作用,也是保持物种多样性、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原材料的重要物质基础。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包含了林业相关的各个方面,对林业资源的整体情况、优势、存在的不足和缺陷等进行整体或部分的把握,能促使有关部门在有效、充分的数据分析结果支持下有针对性的开展林业保护项目、组织林业生产、调整林业发展方向和结构,科学、高效、实用的促进林业资源的保护和发展。

2.2为林业决策提供依据,促进林业生产建设科学布局

根据不同林区的特点而采用不同的林业调查方法得来的林业调查数据,是科学、系统的林业规划的重要依据和参考,在此基础上做成的林业设计说明书对实际的林业生产建设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完整、系统的反应了林业资源的数量、质量、开发环境、经营条件、生产评估、效益等各项的情况及其各自之间的关系,以此为依据和参考可设定新的林业生产建设目标和建设的重点与方向,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具体安排各阶段所需的人力、物力、资金、设备等,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科学的组织林业生产建设。

2.3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经济安全

我国总体上是个森林覆盖率较小的国家,生态环境脆弱,林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存在很多问题。我国的森林资源数量持续增长,但林耗也占据了较高水平。而且宜林地比较少,西南、西北地区立地条件差,造林难度较高,对这些地区的生态建设是国家十分关注的问题。林业生产建设中,违法占林、滥砍滥伐等现象依然较严重,导致森林经营不足。我国的森林经营总体还比较落后,很多稀缺木材和珍贵木材依赖进口,给我国的木材战略安全带来了极大挑战。所以,做好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利于国家把握全局、统筹规划,做好森林发展战略布局和项目实施,促进国家西部、西南部、西北地区的林业生产建设,改善国家生态环境。同时,也有利于调整林业发展的产业布局、科技投入,发展森林经营,保障社会木材供给,降低对外依存度,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和经济安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是保障国家生态利益、社会利益、经济利益等综合利益的重要基础。

篇10

关键词: 安全生产; 地基检测; 安全生产标准化

中图分类号: TV6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8631(2012)09-0050-02

1 检测作业概况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进口建筑物加芯搅拌桩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现场,位于郑州荥阳市王村镇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南岸进口建筑物段。检测目的是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和慢速维持荷载法,通过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多桩复合地基载荷试验,获取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及多桩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设计提供依据。

2 标准化建设重要性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于2011年,要求在水利生产经营单位推行标准化管理,实现岗位达标、专业达标和单位达标,进一步提高水利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和事故防范能力。是促进水利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确保国家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为实现水利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实的安全生产保障。作为穿黄工程中地基基础检测,有着检测作业环境较差、与其他施工过程交叉作业,造成地基基础检测作业中存在着更多的危险和有害因素的特点。尽管安全生产一直是检测作业中所追求的目标,但积极推进和做好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对于保障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与健康,保护劳动工具、检测对象不受损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为今后在其他检测作业中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了经验和标准化体系。因此,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3 标准化建设具体做法

推进地基基础检测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安全管理工作,不管企业规模大小都是一项较为复杂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为建立一个相对完整的、科学的,符合地基基础检测作业特点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进口建筑物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现场安全生产标准建设的具体做法如下:

3.1宣传动员统一思想

在进场检测之前,不少职工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适用于大型的水利生产经营单位和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单位,对于规模不大的地基基础检测企业来讲没有必要。因此,进场前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性进行了宣传动员和统一思想,使中心管理层和全体职工充分认识到安全生产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职工人人参与”的角度上为做好此项工作奠定了基础。

3.2成立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组织

为做好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以“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为依据,专门成立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明确了组织框架和职责,选择了以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为契机和切入点,对每一个生产环节、每一道工序、每一个人、每一个岗位进行了全面分析,根据中心自身特点设置安全生产标准化目标,全面负责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按照检测的规程、规范和相关规定的检查验收标准进行检查验收和总结。

3.3进行危险和有害因素分析

按规定对检测工地进行危险源辨识,对确认的危险源登记建档,并建立危险源管理制度,明确危险源的各级监管责任人和监管要求,严格落实控制措施。

3.3.1坍塌事故

采用压重平台反力装置法进行静载试验,应严格依据《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中加载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应满足最大加载量的1.2倍,要对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进行强度和变形验算。压重施加于地基的压应力不应大于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1.5倍的要求。否则由于堆载支墩基础不牢、压重平台不平衡等原因,易导致压重平台坍塌造成人员伤亡。

3.3.2起重吊运伤害事故

汽车起重吊运配重质量块时以及设备的维修拆卸的过程中,造成重物坠落、起重机失稳侧翻、高处坠落、挤压等事故导致人员受到伤害。

3.3.3触电事故

操作和使用电气设备,在遇到电气线路老化、人体接触带电的设备金属外壳、的临时电线、漏电的手持电动工具,汽车起重机误触高压线,触电坠落,雷击伤害等事故时伤及人员生命安全。

3.3.4高处坠落事故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安全防护意识不足、安全防护设施不够、操作平台有限等原因,容易引发检测人员从压重平台坠落或从平地坠入洞、坑、沟内引发伤害。

3.3.5中毒和窒息事故

由于检测工地食宿条件有限,误吃有毒食物或用煤炉取暖引起中毒事故。

3.3.6其他伤害

在进行桩头的打磨过程中,劳动防护意识淡薄,未采取佩戴防尘口罩等个人防护措施,易形成尘肺病,造成检测人员身体伤害。

3.4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建立涉安全生产责任制、目标管理、教育培训、设备安全以及各级领导、岗位操作人员的各项生产安全规章制度。根据岗位、工种特点,制定合理的安全生产流程,所有环节按照规范、标准来运行,从而实现管理的规范化,是地基基础检测标准化建设的基本工作。建立职业安全健康体系文件,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项目经理对项目安全生产全面负责,以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来规范人的思想行为,从根本上杜绝安全隐患,是预防安全事故频发的基本对策和措施。

3.5加强检测人员安全意识培训

人的不安全行为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因素,开展安全意识教育活动,营造遵章守纪、安全施工、珍爱生命的良好氛围,重点加强现场检测人员安全培训教育要求。从现场管理、过程控制、作业行为、警示标志等几个方面入手,组织现场检测人员进行岗前安全技术教育,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定期组织并参加安全活动,以增强现场检测作业中人员的安全意识。

3.6安全技术措施交底

现场检测工地设专职安全员,生产全过程进行安全监管,制定针对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特殊环境的安全施工技术措施,并进行技术交底。检测现场实行封闭管理,禁止无关人员出入。静载试验全过程必须严格执行有关规程、规范,静载试验堆载平台周边十米范围要进行围堵并做相应的标识。压重平台堆放配重质量块时堆载支墩基础必须稳固、重质量块对称放置于平台上。

3.7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

建立定人、定期、定责的安全巡查制度,对检测作业现场、设备以及检测作业人员违规操作等行为进行巡查。特别是对作业过程中的起吊设备,压重平台堆载支墩基础的稳定性等随时进行监督控制。对存在的安全隐患细化相关要求,提出排查与治理方案并开展技能培训,使检查作业的所有人员熟练掌握操作流程和技术,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隐患。

3.8应急救援和事故报告

在中心应急救援体系中结合现场专业特点,编制应急预案,对应急救援所需的人员队伍、设备物资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严格执行事故报告制度,即便无事故发生,也要按规定进行事故零报告。

3.9检查验收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对全过程进行监督,对存在的问题和建设目标及时整改和修正。项目结束后,按照规定的检查验收标准通过了检查验收。

4 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效果

南水北调中线穿黄工程复合地基检测作业项目从签订检测合同开始到检测工作结束,通过在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设施设备、文明施工、岗位作业等方面全面实行标准化作业,达到了规范现场作业环境,指导现场检测人员作业行为,营造安全文化氛围,提高现场检测人员安全防范意识,避免或减少违章、防范人身和设备事故的目的。在提升单位的总体形象,充分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而这其中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由于建立了标准化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使得整个检测作业过程在严格有效地监控下良好运转;二是提升了所有现场检测人员的安全意识,从以前的重效益、轻安全和不知道该怎样去安全,发展到了人人积极参与安全并有标准和规范可依去规避消除安全隐患。

5 结语

安全生产标准化不仅是地基基础检测作业单位的管理基础,也是确保单位取得经济效益的重要措施。要从根本上避免事故的发生,不仅需要从施工的环境条件、设施设备等因素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而且还需要将标安全生产准化工作做足做细,不断提高和完善准化管理水平,才能最大程度的消除桩基检测作业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安全隐患,确保地基基础检测作业的安全。

参考文献:

[1] JGJ106-2003.《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

[2] GB6441-86.《企业职工事故伤亡分类标准》.

[3] 水利行业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

[4] 徐猛勇,严超群,罗俊.公路工程施工组织与安全管理[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