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的影响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的影响,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的影响

篇1

【关键词】数字影像 摄影创作

社会已进入信息化的“读图时代”,影像已成为人们快速、直观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之一。摄影是影像的重要来源,随着影像数字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使用数字影像进行摄影创作活动。数字影像设备和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使得摄影者的创作手段和方法、创作思路以及表现内容都产生了巨大的变化。

一、观看方式的改变

在传统摄影中,大画幅相机、120相机和135相机的取景方式截然不同,这直接影响到摄影者的观看方式和对待拍摄对象的态度。

大画幅相机因机器较大、操作繁杂,使用时需要精确调整,在取景的过程中摄影者与被拍摄对象有着直接面对面的交流,拍摄时被摄对象焦点的确定、光圈大小的选择以及曝光点的测定要求都很高。摄影者必须对被摄对象进行细致观察和特征选择,并尽可能与被摄对象进行深入交流。这种交流可以说是一种平等的交流,没有这种交流,摄影者无法拍摄到满意的画面。可以说,使用大画幅相机的摄影者必须凝视被拍摄对象,采取慎重细致的态度与被摄对象平等地交流,通过精雕细刻的拍摄手段实现表现效果。

对于120双镜头相机来说,其体积远远小于大画幅相机,操作相对简便,摄影者需要俯视取景,因此摄影者在拍摄活动中,可以不与被拍摄对象发生面对面的关系。拍摄时不用直视被摄对象,此刻摄影者有着很大的主动性,心理优势明显。这时摄影者对被摄对象的视点就不再是大画幅相机那种平等的视点了。摄影者能够控制他所要拍摄画面中的各种因素,可以通过语言交流来调整被摄对象的形体和表情。

当35毫米单镜头反光相机出现后,摄影者拍摄时无须打扰被拍摄对象,无须惊动拍摄环境中的任何人,摄影者可以通过抓拍的方式得到想要的画面。135相机的技术进步,让摄影已经成为大众化、平民化的非常普及的艺术,今天的拍摄活动越来越容易,也越来越频繁。135相机的拍摄方式将摄影者隐藏在相机的背后,摄影者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可以随心所欲地拍摄;而对于被摄者而言,他无法知道自己在影像中是以什么样的形象出现,甚至连自己被拍摄都不知晓。这样摄影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是不对等的。摄影者不需要与被摄对象交流,也不需要得到被摄对象的认可,只需要熟练使用手中的摄影器材,就可以完全控制被摄对象在画面中的形象。

但是传统摄影受感光材料的局限,拍摄的影像在最终冲洗放大之前是不可见的。数码相机的浏览功能使得摄影者可以最大限度地弥补上述不足,大大提高了影像拍摄的成功率。可以说数字相机时代,摄影者对于被摄者的观看是一种公开的强势占有,摄影者与被摄者之间是一种强势与弱势的不平等关系。

随着数码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者与被摄对象之间的位置关系开始产生了一种平衡,也就是摄影者范围的扩大。技术的发展使得摄影从原先的少数人手中解放出来,摄影器材的使用已不再是摄影家的特权。摄影的数字化不仅仅是少数人通过摄影的方式来观看周围的世界,而且是大众可以通过摄影来观看自己和周围的世界。摄影不再是单一的摄影家的观看,而成为大众的观看,大众从被动的地位转向了主动。

二、创作空间的拓展

在使用数字相机进行摄影创作过程中,摄影不再局限于前期的拍摄阶段,拍摄后期的影像处理也是摄影创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影像的数字化大大拓展了摄影创作的空间。

数码相机的即拍即显功能有别于用胶片记录影像的传统摄影,传统的摄影必须依赖于客观存在的场景,是对现实场景的再现。在后期暗室的冲洗与放大过程中虽然可做一些特效,但是艺术表现上的局限性和技术处理上的难度是比较大的。艺术创作费时费力,艺术效果难以把握。

数字化的影像摄影,使得前期拍摄的技术和后期处理的手段变得多样化。传统的摄影照片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处理,现代的数字影像可以通过数字摄影进行拍摄。数码相机的技术性能对摄影创作带来了无限的表现空间,数码相机的观看方式对影像拍摄创造了丰富的展现空间。

在影像的后期再创作过程中,数字影像设备和图形图像处理软件的普及,为摄影者的艺术创作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数字化的“数码暗房”,使得图像效果的处理由复杂和偶然性变得简化和可视,大大拓展了摄影者的表现手法与创意空间。由此,通过软件处理的数字影像能够向观众展现一个新颖的具有强烈冲击力的视觉世界。数字化的影像处理技术使得摄影作品在形式上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在创意上得到极大的提高,在操控上得到极大的简化。技术与艺术相结合为摄影者提供了一个便捷的、可视化的、崭新的创作空间。

三、创作观念的变化

影像数字化为摄影者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空间,摄影者的创作观念也随着数字影像技术的发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现代的数字影像同传统的模拟影像创作有相同之处,摄影者要有一定的构图与用光的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术,需要经过长期的视觉训练,这样才能进行拍摄和影像创作。不同的是数字影像的创作,已经从原来客观真实地记录社会人物与事件转变到记录摄影者内心的思想与意识。数字虚拟的影像代替了真实的影像,客观真实已不再是摄影作品影像表现的重要标准,摄影创作的主题在向表达摄影者主观世界转换。此时客观的真实与虚假已经不是关注的焦点,摄影的观念在数字化时生了深刻的变革。

摄影者将其对现实社会的印象与态度用影像的形式表达出来,充分展现现代社会的喧闹和机械钟表式的运作方式,以及给人的浮躁和破碎感。这时影像不再是对客观现实的记录,而是客观现实在作者脑海中的主观体现。

数字技术给艺术创作带来全新的表现手段,创作内容和表现方法也不断丰富。艺术创作观念从艺术生产、艺术传播到艺术消费都发生了转变。数字影像技术给摄影者带来了崭新的、广阔的创作领域,同时其变幻万千的神奇效果常常使人陶醉。这往往会形成过分关注于形式,而忽视了艺术作品的主题与内涵。所以作为摄影者,在进行摄影创作的过程中,应该围绕着作品的主题和内涵运用好数字影像技术。

参考文献:

[1]鲍宗豪.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2]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

篇2

近些年来,我国的地质测绘方面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和工业化不断推进,地质勘探工作的重要地位更加稳固。然而,相对于传统的地质绘图技术相比,存在的缺陷还是很多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的因素比较多。如果地质测绘人员在工作当中没有按照事先的工作流程进行操作,就会在工作当中出现人为的工作失误,这样就会造成工作上的不顺畅,破坏原网的统一性,对后续的补网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难免会大幅度增加地质测绘成本。二是为了促进工作成本的降低,很多时候地质测试工作缺少工作原则,一次性布网模式是基本的操作模式,在后期的审核工作力度不到位,导致后续的地质测绘工作出现工作失误,甚至无法适应基本的工作上的规范操作和流程。三是观念落后,整体布网的理念不到位,没有对测绘方案有正确的操作,使得所测绘出来的图在整体上没有理想的效果,缺少规范性和流程性。

正是基于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很多方面完全优于以往的地质测绘技术,因此,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地质测绘技术的不足,从而为促进地质测绘技术的进步以及解决地质测绘技术上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如今,在很多的地质测绘的工作方面,企业通过对于先进的地质测绘技术的采用在地质测绘技术上提升了一个层级。

升级之后的测绘体系是一个由很多个体组成的一个比较复杂的综合体系,其中,数据存储技术是在这个领域比较重要的技术,通过计算机数据的存储功能上了一个新的台阶、网络技术是顺应计算机技术发展而来的新的技术形式。此外,测绘技术相对于以往的技术含量也高出很多。通过多种先进技术的采纳,地质测绘技术在功能上更高出了一个层面,通过信息的存储和传递,不断提升了计算机测绘技术的智能化程度。除此之外,通过数字化制图技术地质测绘基本职能的连接,地质测绘技术在信息的处理和传递方面具有更强的技术支撑,在地质测绘的结果和目的两方面实现了全面的进步。地质测绘就是地质勘探的工作过程中通过技术推动实现信息方面的记录,通过图纸的有效形式展现出来,这也方便为日后的工作过程中提供信息的收集。而且这在工作上是全面自动化的,并且具有准确性,虽然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突破了技术上的难题,最终采用这种先进的技术手段,会对日后的地质测绘人员的工作提供极大的便利,从而不断降低数据管理的难度系数,并且通过采用数字化制图技术提高绘制图纸的效率以及可靠性和准确性。此外,需要重点说明的一点,现代化数字测绘技术通过三维图像能够更加清晰展现数字测绘的数据。以上这些优势和特点,是现代化数字测绘技术被广泛采纳的根本立足点。

2数字化制图技术在地质测绘中应用的具体方式

2.1数字化制图技术的步骤

2.1.1第一步:数据处理。数据采集工作是数字化制图技术的第一步,只有保障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才能够保障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障地质勘探工作质量的高效性。数据采集工作完成之后,需要将准确的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之中,进而进行矢量化加工运算,具体的工作内容比较多,点图元数据的处理也是其中比较重要的工作内容。

2.1.2第二步:图形处理。依据有关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制图软件进行图像的处理工作,进行加工处理之后,再进行图库管理工作。数据化制图软件具有对图像进行加工处理的多重功能。需要依据不同的技术要求对加工软件进行选择,同时需要在采集工作的进行中处理得当减少误差,应用误差就是在工作中不注意经常出现的误差。这些误差往往是在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中造成的。

2.1.3第三步:图形输出。一般来说,数字化制图的输出结果是由两个部分构成的:一是图形输出,是将数据的结果通过传递输送到特定的输出设备之中,进而形成实际的图纸;二是数据输出。这种输出相对于图形输出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事项。

2.2数据化制图的技术方法数据化制图在地质测绘工作当中有三方面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智能扫描矢量化输入法。这种方法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很大程度解决了地质测绘技术的不足,从而为促进地质测绘技术的进步以及解决地质测绘技术上的难题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数字化仪输入法。这种方法只有保障数据采集的准确性和有效性,才能够保障后续工作的持续开展,保障地质勘探工作质量的高效性;三是人工跟踪矢量化输入法。这种方法通过一次性布网模式的基本的操作模式,在后期的审核工作过程中,如果出现力度不到位,导致后续的地质测绘工作出现工作失误,甚至无法适应基本的工作上的规范操作和流程,促进数据化制图技术的发展。

3结语

篇3

关键词:数字化变电站;变电运行;影响

中图分类号:TM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4)32-0123-02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对电能的需求和质量要求也不断的提高,这给电网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对电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变电站是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电网的安全运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传统变电站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生产、生活的需求,随着数字化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各种数字化设备被应用在变电站中,形成了数字化的变电站,数字化变电站具有的众多优点致使其代替传统变电站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1 数字化变电站的概念

数字化变电站是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能够以数字化的形式对变电站设备运行状况进行监督和管理,智能化的采集和处理相应的运行数据信息,然后通过输出设备高效、快速的完成信息的输出,显著的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数字化变电站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1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众多的数字化、智能化、自动化技术,实现了变电运行管理的自动化。数字化变电站各个设备之间具有非常紧密的联系,各种运行管理设备在相互连接的基础上,根据数字化变电站中专用的IEC61850通信规范,能够实现对变电运行的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变电站的自动化管理系统包括无线测温系统、在线检测系统等,实现对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的温度以及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监督与控制。

1.2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数字化变电站的采样值传输以及开关量等过程都是由光缆组成的智能网络完成的,因此,数字化变电站显著的降低了二次压板以及二次电缆的用量。并且,数字化变电站的二次设备的间隔层和站控层形成的MMS网络,构成了数字化变电站二次设备的独特网络架构。

1.3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数字化变电站采用了众多智能化的一次设备,并且还将一些智能组件安装在一次设备旁,能够实现对变电运行状况的自动化操作,例如自动调节、自身故障检测等,实现对变电一次设备的智能化控制和管理。

2 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的影响

随着数字化变电站的建设和运行,变电站应用了一些先进的设备以及相应配套的技术,然后采用相应的技术手段对变电运行进行维护和管理,当运行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的处理、提醒,以此保证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安全稳定的运行。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对变电修试工作的影响

传统变电站的设备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变电站进行相应的改进与完善,通过将计算机控制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应用袋实现在变电站汇总,能够实现变电站的智能化、信息化以及数字化,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逐渐的将更多现有的设备以及技术应用到数字化变电站中,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工作性能进行改进和完善,显著的提高变电运行的效率,对满足人们的相关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2 对继保校验以及验收工作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的继保设备的要求和传统具有非常大的差别,传统的继保校验工作工厂采用三相或者单相测试仪进行继保检查,其中微机型差动继电器通常采用三相校准仪进行校验,通过相应的测试仪对继电器的电流、电压等进行检测,然后模拟电压/电流互感器输出,然后观察继电器的运行状况,该种校验仪器的校验方法需要考虑电流量、电压量以及绝缘状况等,并且校验设备相当笨重,当输出的电压过大时,将会给检测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在数字化变电站中采用的新型校验设备,并不需求进行继电器的进程转换,而是直接输出相应的数字信号,该种校验仪器的校验过程非常简单,并且对电源、电压、电流以及绝缘的要求不高,同时还具有灵活、安全、重量轻、体积小以及便于携带等优点,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继保校验以及验收工作更加简单、便捷。

2.3 对巡视项目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了众多的新设备和新技术,因此变电运行的巡视项目发生了一定的变化,在进行巡视时,应该及时的制定相应的巡视项目表。数字变电站采用的新技术致使原有的设备从外观以及结构方面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例如电子式互感器,巡视的项目包括绝缘脂的状况、光纤和采集器是否正常以及是否存在异常声响或者振动,并不需要巡视端子箱引线是否存在打火、过热以及松动的问题。此外,对于数字变电站的一些关键性的设备,例如交换机、GPS对时系统等,进行巡视时,应该将巡视重点放在光字牌、指示灯以及外观等方面。

2.4 对安全防范的影响

由于数字变电站中采用了多种的新技术以及新设备,并且各个设备之间都具有紧密的联系,因此数字变电站的安全防范非常复杂。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方法和常规的安全措施存在一定的差异,和传统的变电站的安全布置以及范围相比较,数字变电站的安全防范布置方法相对困难,通常集中在交换机端口或者软压板的接口处,运行人员通过软压板能够进行后台操作,检修人员也能够通过软压板进行检修操作。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防范范围需要考虑从整个网络进行考虑,尤其是数字化变电站中集多中功能为一身的设备,例如主变高压侧测控、GPS对时系统、交换机、合并单元、主变闸刀等,数字化变电站需要对这些设备采取专业的安全措施进行保护,防止这些设备出现异常,影响变电运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2.5 对安全事故处理的影响

传统变电站的安全事故处理方法与过程,是经过了多年的实践逐渐的积累起来的,然后逐渐的走向成熟。但是,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时间相对较短,并没有积累众多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事故处理,一方面应该借鉴传统变电站的变电事故处理办法,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为数字化变电站以后可能出现的变电事故提供一定的参考;另一方面,数字化变电站应该实时的对变电站的设备以及装置进行检查,当设备出现异常时及时的发出相应的警报信号,通知相关的检修人员迅速的赶到事故现场进行处理,以此降低变电事故对设备造成的影响,保证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安全、可靠的运行。

2.6 对变电运行规程的影响

数字化变电站中应用了众多的数字化、智能化设备,例如网络化的二次设备(主要包括数字式二次设备、光纤、交换机、GPS对时系统等),智能化的一次设备(主要包括光式互感器、电子式互感器、合并器、智能终端等),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变电运行规程需要在原有变电运行过程的基础上,进行及时的修订或者新增,对于传统变电站变电运行规程中没有涉及到的新设备、新技术等应该增添相应的变电运行规程,对于相对滞后以及并不能满足数字化变电站设备运行的规程,以及与新设备运行相矛盾的规程应该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修订,防止变电运行规程对数字化变电站的正常运行造成不良的影响。通过数字化变电站的推广和应用,会积累大量的变电运行数据资料,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经验,能够为数字化变电站编制适应自身发展的变电运行规程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参考资料。

3 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管理的强化措施

3.1 培养一支综合素质高的变电运行管理人才队伍

目前,变电站的变电运行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较低,并且年龄相对较大,对新技术、新设备的接受能力相对较差,尽管具有非常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全新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新型变电站中,很难掌握先进设备以及技术。因此,在创建数字化变电站时,应该培养一批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变电运行管理人才队伍,一方面对既有的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进行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培训,帮助其掌握数字化变电站运行的设备以及相应的技术,另一方面还应该不断的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人才,进而创建一支综合素质相对较高的变电运行人才队伍,为数字化变电站的稳定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2 加快新技术、新设备在数字化变电站的吸收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加快,各种信息技术、数字化技术等快速的更新,数字化变电站应该不断的引进技术上更先进的变电运行设备,在引进设备时还应该引进相配套的技术,保证变电运行管理人员能够熟悉变电运行设备的原理以及功能,从而更好的运用相应的设备,以此推动数字化变电站不断的向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

3.3 做好数字化变电站的资料归档工作

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信息资料,并且对数据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数字化变电站的资料管理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数字化变电站在引进设备时,应该及时的检查、收集设备的说明书、合格证、图纸、测试报告证明等重要的档案信息,然后将各种档案资料进行科学、合理的整理,做好基础资料的归档工作,为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

4 结 语

总而言之,数字化变电站其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的特点,显著的提高了变电运行的稳定性和效率,目前数字化变电站还处于起步阶段,但我们应该重视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所产生的重大影响及其未来发展趋势,制定相应的安全和技术措施,以保证数字化变电站能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

参考文献:

[1] 朱江.数字化变电站对变电运行的影响探讨[J].广东科技,2013,(14).

篇4

人声是一种特殊的“乐器”,它是以歌唱者的身体作为发声体,因此人的健康状况好坏关系到人声“乐器”能否正常工作。数字录音对于歌唱艺术实践的积极影响主要表现在这方面。例如预防艺术实践时歌唱演员身体健康状况的突然变化(比如感冒、急性喉炎等)而不能歌唱。

对节目质量而言,利用数字录音手段,可以使演出节目质量得到一定程度的保障。比如说文化下乡演出。由于演出场所地处偏远,有时气候环境差,再加上演出设备的运输有一定的困难,因此为保证演出质量和效果,在下乡演出前将部分歌唱节目先期录制好。目前较多的文化下乡演出中,数字录音是节目先期制作的好工具。

另外,从上个世纪末开始,随着我国歌唱艺术的迅速发展,涌现了大批优秀的歌唱家和通俗歌手。其中有部分歌手的成长经历过“录音棚歌手”阶段,如:“黑鸭子”组合等,这些歌手通过录音让社会大众认识并认可了自己,从“幕后”演唱走到了“前台”演唱。

2、数字录音对歌唱艺术发展的积极影响

(1) 数字录音的前身(模拟录音)是歌唱发展的“记录者”

音乐是音响的艺术,音乐亦是时间的艺术。音响会随时间的向前运动而消失。时间是无法留住的,但是音乐中的音响可以被留下来。录音的诞生,为音乐的发展留下宝贵的资料。歌唱艺术是音乐艺术的一个分支,自然也受到录音对其的影响。1902年伟大的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在米兰成为世界上第一位灌制唱片的歌唱家,这件事在声乐史上极具有意义。

二十世纪下半叶,随着电子科技的迅猛发展,录音技术从以模拟录音为主的录音方式时代,过渡到以数字录音与模拟录音为主要录音方式并存的时代。数字录音大量地被应用在录音棚与音乐实验室里。不论是歌唱家,是歌唱的学习者都在受到数字录音的积极影响。数字录音记录了当代的歌唱水平与发展状况。数字录音不但让后人听到二十世纪初以来优秀歌唱家的演唱,为我们留下这些珍贵的声音数据,而且也为我们及后来者能更好地、更全面地学习与研究歌唱艺术、发展歌唱艺术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2) 数字录音促进歌唱艺术和歌曲作品的交流与发展

唱片是声音信息的载体,唱片的销售是声音信息传播的渠道。歌唱家在录音灌制唱片后,通过唱片的发行,销售到世界各地,让所有喜欢歌唱的人都能听到,让更多人们去喜爱歌唱。比如前面提到的卡鲁索就是通过自己的录音让自己的歌声漂洋越海唱响美国的大都会歌剧院,以致让世界认识了他。再比如说,许多高级别的歌唱比赛,在最初的选拔赛中大都需要参赛者寄送录音样带来参加选拔赛等等。诸如利用录音来完成歌唱的交流与发展的例子很多。歌唱,有“歌”―歌曲、有“唱”―演唱。歌曲作品也是歌唱的一部分,它的交流与发展与录音也是密不可分的。没有录音,歌曲作品就只是在歌唱家唱响之后的一些符号;没有录音,优秀的歌曲作品很难被传唱。实事求是的说,促进歌唱文化的传播,录音是有“功”的。

3、数字录音对歌唱的消极影响

1、数字录音对发声技术方面的消极影响

数字录音对发声技术方面的消极影响主要来自两方面:数字录音的实时录音功能与数字录音的后期混音。

(1)在数字录音中,实时录音可以有无限重复录音、可以随心所欲地选择录音起始位置。当歌唱者因为自身歌唱发声技术的训练不够成熟(多为初学者),同时又为了获得完美的声音效果,就利用了数字录音的实时录音进行“点式”修改,比如说:歌曲中的高音在连贯的歌唱中唱“破”了、高音偏低或乐句中气息控制不当―“气”不够用等等,于是,根据需要修改的部分进行实时录音。这样一来,原本歌唱者不可能“一气呵成”地完成的曲目,歌唱者利用数字录音为“作弊”工具,“完成”了曲目的演唱。长此以往,这将导致歌唱者歌唱机能的衰退。

(2)在数字录音后期,对采样的声音文件进行后期混音。混音的第二、第三步骤―均衡与信号处理,这两步骤的功能是针对声音存在的缺陷而进行修整,使声音达到一定的评价标准。例如:歌声中鼻音成分太多,可通过软件均衡器削减50OHz以下的频段。再比如说,歌唱者气息支持太够,没有合理地运用共鸣,导致歌声“干”而生硬。通过软件混响器给歌声适当的补偿,使歌声变的有空间感,更有活力。听起来是效果不错,但这歌声是虚拟的,当离开录音棚、离开数字录音工具,这位歌唱者的歌声就回到现实―原来的存在缺陷的歌声。事实证明:对于那些只注重录音技术处理而忽略歌唱技术的人来看,美妙的歌声只存放在数字中,他们歌唱的成功永远是虚拟的。而歌唱发声技术追求的是真实,通过真实的发声技术获得美的歌声才是歌唱者追求的真谛。

2、数字录音―“假唱”对歌唱艺术实践的消极影响

先期录音,最初是为预防演出时演员生理状况临时不适而准备的。然而现在,先期录音的作用已不再是限制于预防演出的作用,更多的时候是在演出时直接播放,演员在台上就是“张张嘴”、“对对口型”― “假唱”。如今的歌坛, “假唱”成风,较多数歌唱者在演出中都没有现场演唱―“真唱”。这录音带来的“假唱”,给歌唱艺术实践带来的消极影响表现在:

(1)“假唱”使歌唱者的歌唱机能在衰退。由于歌唱者长时间依赖录音,在从发声到演唱等技术方面都放松了追求。长此下去,歌唱者的歌唱机能必定在衰退,一旦遇到要求“真唱”的演出时,歌唱者就会一反常态,出现紧张、惶恐的情绪,甚至伴有发声技术性的危机等状况,以致影响歌唱。

篇5

关键词:数字化 变电站 变电运行

中图分类号:TM63文献标识码: A

1. 数字化变电站的基本特点

1.1 智能化的一次设备

在一次设备中,被控制操作的驱动回路以及被检测信号的回路,其使用的主要都是微处理器,以及光电技术设计,从而简化了一般的机电式的继电器,以及其控制回路的结构,而数字程控器以及数字的公共信号网络则替代了原来的导线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在变电站中,其二次回路的传统继电器以及其逻辑回路都是能够用可编程序来替代的,而原来的控制电缆以及强电模拟的信号则能够使用光纤或者光电数字来替代。

1.2 网络化的二次设备

数字化的变电站是遵循 IEC61850 的相关标准规范来进行设计的,其使用的一般都是光缆所组成的数字网来进行开关量以及采样值的传输工作,因此,不管是二次电缆,还是二次压板都将会大大的减少。而对于间隔层以及站控层来讲,一般都要组成 MMS网,而为了其动作反应的迅速与可靠,还要独立的组成 GOOSE 的网络,用传输开关来控制信号以及间隔层的闭锁信号。

1.3 自动化的运行管理系统

变电站的运行管理的自动化系统主要包括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电力生产运行的数据,状态记录统计的无纸化:数据信息的分层、分流交换的自动化;变电站在运行时,一旦发生故障,就能够及时的给变电站中相关工作人员提供故障的分析报告,并指出造成故障的原因以及对相关的故障处理意见;系统还能够对变电站设备检修结果自动发出的报告,也就是说,常规的变电站设备的定期检修工作会改变成对其状态的检修。

2. 数字化变电站对于变电站运行的影响分析

虽然数字化变电站相比于传统常规的变电站,其技术要先进得多,但是也引起了相关的一、二次设备的改革,从而也给变电运行以及检修工作带来了多方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修试工作

数字化的变电站,其智能操作的水平将会更高,其建立起来的断路器新的二次系统主要是使用微机、新型的传感器以及电力电子的技术,从而促使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进一步的融合,而在未来,智能的开关将会把微机控制以及电力电子结合在一起来替代原先的辅助开关和继电器。根据电压波形来控制条、合闸的角度,从而精确的控制其跳、合闸的时间,减少了暂态过电压的幅值。因此,未来对于智能开关的修试工作,比如说交流耐电压的试验或者泄漏电流的试验等等,都必须要充分考虑到这些精密的二次设备的存在,否则将很可能会导致这些设备损坏。而对于智能开关的相关评价,也不能够仅仅只是考虑其机械试验以及绝缘试验的相关数据,同时还应该对于二次设备的控制及数据传输等相关指标给予足够的重视。

2.2 继保校验

数字化的变电站在设备的校验方面也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原来的继保校验工作主要都是依赖于单相或者是三相的校验仪。而这些校验仪一般都要着重考虑其绝缘性能,放大其功率,因此也往往显得比较笨重。而其输出的电流电压之大,也足以对相关的工作人员产生威胁,故而需要特别注意。而数字化的变电站,由于其内部并没有 A/D 的转换过程,而是直接的数字化,因此,对于新的校验设备来讲,也可以直接的输出数字化的信号,其对设备的绝缘性能以及功率的相关要求都会显得比较低,故而更加的小而轻,方便携带,也更加的安全和灵活,甚至就是一台笔记本电脑或者直接和综合的自动化设备集成在一起。

2.3 运行监视与故障分析

由于开关设备与二次设备之间必须对开关位置的信号以及开关控制的信号等一些相关信息进行传输,因此,在传统的变电站之中,就必须利用控制电缆,用模拟的方式来对其进行传输的工作,从而也会导致变电站中会形成二次电缆群,造成保护的拒动,或者误动。而对于数字化的变电站来讲,原来的二次电缆都能够使用光纤以太网来替代,也就是说,无论是过程层和间隔层,还是间隔层和变电站层,都能够使用光纤以太网来完成连接的工作,而网络也可以以相对简单的方式来完成自我的检修,从而能够及时有效的找到设备出现的故障。

3. 加强数字变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的对策

3.1 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

由于现只有少数的数字化变电站运行,参加过数字化变电站大修、技改及运维的人员相对较少,能够保证数字化变电站稳定运行的技术力量还比较薄弱。因此加强运行、维护人员的相关技能培训,扩大能够胜任数字化变电站工作的人员队伍对数字化变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起着重要的作用。技术是数字化变电站安全运行的可靠保障。对维护管理人员进行专业的培训,依据实际的培训计划有序的惊醒,保证维修管理人员掌握专业的管理和维修技术。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实行事故责任制,确实提高相关人员的专业水平和业务技能。

3.2 检测运行监视

① 由于数字化变电站中的继电保护是直接以数字量输入和输出的,内部无需 A/D转换过程,因此就抛弃了以往的笨重的 A/D 转换设备,新式校验设备更加轻便小巧易于携带;更重要的是将不再直接检测高强度的模拟量,提高了检测人员和设备的安全系数。②由于数字化变电站的继电器可以进行暂态检测,因此数据可以常备常新,随时检测,更准确迅速地反映电能参数的变化和异常,因此与以前的稳态校验在校验方法上大大不同。同时,在校验次数和频率上要重新安排,在保证电网安全的前提下节约校验的人力、物力。

3.3 加强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维护

数字化变电站配套一体化检验装置或系统,满足整间隔检修及移动检修的要求。达至 接线简单、试验一键、分析自动、报告自动”的目的,提高检修效率,缩短停电时间,也充分体现运行维护数字化的要求。对数字变电站的检修是为了保证变电站的有效运行,及时发现运行故障,避免突发事故带来的危害和损失。做好数字变电站的检修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度,降低运行危险。数字变电站的检修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变电站的检修,数字化的检修可以依托自动化的管理系统,自动实现指令,对设备进行数字化的监控和校准,节约了检修成本,提高了系统的自动化水平。

3.4 加强数字变电站巡视工作

在数字变电站中,传统变电站的巡视方法和注意事项、运行操作仍然可用。 日常工作中,加强数字装置的运行和专业巡视,侧重于网络运 :状况、室外数字装置运行环境等巡检内容。正常巡视以远程巡视和现场巡视相结合,不具备完善的远程巡视手段时,现场巡视应增加远程巡视内容。设备有异常或其它必要情况时,应加强远程巡视或进行特殊巡视。

结语

数字化的变电站是在遵循 IEC61850 的相关规定的基础上而建立起来的现代化变电站,使得变电站中的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以及自动化设备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的紧密,但是对于相关的工作人员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行人员必须加强对于数字化变电站原理、结构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分析其对于变电运行的影响,才能真正的提高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水平。数字化变电站诸多的优点将成为今后变电站发展的主流,要不断的探讨变电站运行的维护策略,对运行维护的经验进行总结,为今后的运行维护提供便利。

参考文献:

[1] 曹珍崇,吴皓,申狄秋,周哲,陆忻.500kV 变电站全数字化试点间隔工程研究[J].广西电力,2010(06).

[2] 申涛,包曼,赵玉成,汤晓石.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与工程实现[J].电测与仪表,2010(S2).

篇6

医院数字化是医疗卫生信息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医院数字化管理和电子病历为重点推进医院数字化建设。而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是其主体。决定着医学信息服务水平和传递医疗共享资源的质量与安全。为此,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培训与引进应成为医院未来发展的重要议题之一。

当前医院数字化的建设与发展现状

医院数字化能在网上预约就诊、影像数据、财务管理、电子病历、医疗数据资源共享等方面实现网络化、智能化和数字化的全方位服务。当前部分医院领导重医疗轻管理、发展意识不强、尤其是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等因素制约着医院的数字化建设,为此当前大多数医院,尤其是基层医院的信息数字化建设属于起步阶段。

医院的竞争实际是信息与资源的竞争,而信息与资源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医学信息人才对信息化管理和多学科合作等方面起举足轻重的作用,能提高医院的竞争力与服务水平。医院迫切需要引进与培养更多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提升就医速度与服务质量。最终营造一种和谐的医患关系。

医院数字化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机遇与挑战

院信息管理人才对医院数字化建设发展的积极影响。传统的医院对患者的信息主要是人工进行的纸质储存。对其信息管理需要投入大量的财力物力。工作效率低而且成本高等。但随着信息化的运用与普及,使得医院的信息管理成本降低,管理效率高。另一方面。医院数字化使得医院信息管理在时间、空间等迅速发展,最终成为了网络桌面管理,实时动态管理医院信息。更为重要的是,能协助其他科室查询病人资源,便于诊断与治疗,形成共赢。

医院数字化给予医院信息管理人才机遇。随着医疗卫生事业信息化的迅速发展和全面普及,这意味着引进和培养医学信息管理人才成了医院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医院实行信息数字化管理,其涉及医学学科、信息学科以及管理学等知识,三方面相互渗透融合,这就需要从事的信息管理人才是不只精通医学知识。还要精通信息的知识与技术,即“通才”+“专才”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就目前情况而已,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紧缺,需加强培养该方面人才。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等。医学信息管理人才必将成为医院信息化市场需求的弄潮儿。具有宽阔的发展空间和就业前景。

信息化管理人才所面临的挑战

数据的安全性:医院数字化便于信息数据储存于计算机或磁性介质中,数据集中储存于小的储存空间。但其方便复制数据,介质容易受到外界温度和湿度等条件的影响。极易被人全盘拷贝以致数据泄露为他人所用,此外,计算机系统自身存在一定的漏洞,一旦计算机遭到黑客的恶意攻击或病毒浸入。易造成数据丟失、篡改以及泄露等,会给医院和患者带来巨大的损失。

对信息管理人才提出新的要求:医院数字化管理不仅需要信息管理人员拥有一定的计算机知识与信息化系统的应用能力。还需具备一定的医学知识与管理知识。目前部分医院的信息人员具备很强的计算机知识和应用能力、管理能力,但其医学知识相对薄弱;部分人员具备较强的医学知识和管理知识,但其计算机能力相对薄弱,均不能出色地完成医院信息化管理工作。为此。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需具备较高的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医院信息管理人才的内部控制管理水平迎来挑战:医院数字化的发展与应用,对其内部的控制管理的重点工作产生影响。内部控制管理主要是为了确保数据信息的准時性和准确性。从而保障医院和患者信息的安全。为相关医生或科室的疾病诊断与治疗提供可靠的数据依据,提高准确率和工作率。医院数字化的应用不仅要控制管理信息管理人员,还要对信息系统的控制管理,为此,医院的内部控制管理对象发生改变。无形中增加了内部控制管理的难度与风险。

讨论与建议

转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观念与思想。与时俱进。医院不应再重医疗轻管理,不应对信息进行纸质管理。这样信息不仅容易丢失,工作量大,成本高,市场价值不高。尽早让医院领导和信息管理人员认识医院数字化对医院和自身发展带来的积极影响,最终实现医院信息化管理,提高竞争力和服务水平。医院数字化建设要从“面向业务管理”转变为“以人为本”。加强对信息管理人才的培养。及时对其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定期对信息管理人才进行技能学习训练与思想的更新。不仅要求医学信息管理人员能高效地管理医院信息。还要有信息风险防范意识。能科学地预测、评估和管理各风险,以便采取相应措施,将风险降至最低,促进医院信息化管理的安全与稳定。

加强医学信息化人才的培养。提高职业综合素质。医院数字化的不断发展与应用。医院需要引进和培养更多既有计算机应用能力。又具备牢固的医学知识与管理学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当前部分医院发展不起信息数字化其根本原因为其缺乏相应的医学信息管理人才。随着新医改政策的不断深入和医院数字化的发展。对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就需要相应院校或医院加大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院校可在培养内容如课程设置和培养方式上将医学、计算机和管理知识三方相结合进行。如在医疗数据联机分析、医疗数据挖掘和医疗数据可视化知识方面的学习,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实例。这样更容易培养出具有通才和专才的技术型医学信息管理人才。从而满足医院业务管理工作的需求。

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员的技术能力,确保信息的安全性。信息管理技术不全和信息系统安全性较差将会对医院数据产生重大安全隐患。为此可从以下两方面落实保障数据的安全性。

建立全面的可视化和控制手段。一方面。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及时更新软件,动态监测敏感信息和将信息数据储存安全区域。一旦发现不寻常时情况。系统可立即报警。

加大行政和财政的投入。如要提高医学信息管理人才的信息化技术、开发和提升系统的安全性等都需要投入资金和行政规范,为此需要财政和行政的支持,从而才可保障医院信息数字化的正常运行于发展。

篇7

关键词: 数字化实验技术 弱电解质 电离平衡 影响因素

数字化实验技术(又称手持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实验技术手段,由于其可以借助众多类型的传感器(如温度、压强、电导率等)进行实时的数据采集和分析,将实验结果直观、动态地展示出来,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将数字化实验技术应用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有效突破教学中的难点内容,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

鲁科版《化学反应原理》[1]选修模块第3章第2节“弱电解质的电离、盐类的水解”的第1课时《弱电解质的电离》一节中,“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是本节的教学重难点之一。传统的教学注重对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学生往往感觉内容较难理解且较为枯燥。本研究应用数字化实验技术探究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将理论与实验相结合,激发学生好奇心,让学生在探究实验中获得直观、动态的数据,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总结,进而自主完成该知识体系的建构。

一、教学片段及评析

“影响电离平衡的外界因素”片段的教学设计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基于数字化实验技术设置多个实验探究活动,充分运用问题教学法,教师组织、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得出相关结论,建构相关知识体系。

1.温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一:(1)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及pH传感器(含电极)、温度传感器。打开计算机

(2)用蒸馏水淋洗pH传感器电极,并用滤纸吸干附着在电极上的水。向100ml烧杯中加入约0.1mol・L的醋酸溶液20ml。

(3)将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电极放入烧杯中,使玻璃环完全浸入液面以下。待pH和温度传感器稳定后,系统将自动显示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和温度。

(4)打开磁力搅拌器,开启加热功能,记录随着温度的升高,每隔3摄氏度,溶液的pH变化。

实验数据:

图1 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

问题探究:(1)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随温度的变化呈现怎样的趋势?

(2)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温度对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醋酸溶液的pH值随着温度的升高呈现减小的趋势,其酸性增强。醋酸的电离平衡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促进了醋酸的电离,由此可知醋酸的电离过程为吸热过程。

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由个体到一般得出温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

评析:通过数字化实验技术将温度对醋酸pH的影响,直观、动态的展示在学生面前,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紧接着通过两个问题探究,让学生在互相讨论中自然得出温度对醋酸电离的影响,进而拓展到一般弱电解质。过程之中充分体现学生学习主体地位,锻炼学生图像分析及解释说理能力等。

2.浓度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二:(1)向250ml烧杯中用酸式滴定管加入约0.1mol・的醋酸溶液10ml,将pH传感器电极放入烧杯中,使玻璃环完全浸入液面以下。待pH传感器稳定后,系统将自动显示0.1mol・L的醋酸溶液的pH值。

(2)打开“组合图线”,添加“t-pH”图线,向烧杯中迅速加入90ml蒸馏水,系统将自动记录混合溶液的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

(3)用酸式滴定管移取0.1mol・L的醋酸溶液10.00ml,转移到100ml容量瓶中,加水稀释至刻度线。向100ml烧杯中加入上述稀释后的醋酸溶液20ml,测定pH值。

实验数据:

图2 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pH随时间的变化

表1 相关溶液的pH数据

问题探究:

(1)0.1mol・L的醋酸溶液加水稀释过程中pH呈现怎样的趋势?

(2)结合表1数据分析浓度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0.1mol・L的醋酸溶液随着蒸馏水的不断加入,其pH越来越大,酸性变弱。通过盐酸和醋酸溶液稀释10倍其pH的变化异同可以知道,若醋酸的电离平衡不发生移动,则0.01mol・L的醋酸的pH应为3.86,而事实是3.28,pH的变化相比盐酸较小,可以推出在此过程中醋酸的电离被促进了。

总结提升:推而广之,弱电解质的浓度越小,其电离程度越大。

评析:浓度对弱电解质电离平衡的影响是本节教学的一个难点,传统的理论分析学生很难接受的是:为什么浓度越小,醋酸的pH越大,酸性减弱,其电离程度却是增大的。本研究中通过数字化实验技术实时得出图像和客观数据,引导学生通过盐酸和醋酸稀释过程中pH数据的分析,让学生逐步构建浓度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从而有效突破该难点。

3.同离子效应的影响

教学设计思路:

探究实验三:取上述0.1mol・L的醋酸溶液20ml,按实验二操作测定其pH值;再向其中加入约1g的醋酸铵固体,充分搅拌后,按实验二操作测定其pH值。

实验数据:

表2 相关溶液的pH数据

问题探究:已知醋酸铵固体在水溶液中为中性,结合表中数据分析醋酸铵的加入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

问题解决: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讨论得出相关结论:

由于醋酸铵溶液显中性,排除了自身pH对醋酸溶液pH的影响,由此可以推出应该是醋酸根的引入,使得溶液中醋酸根离子的浓度增大,从而抑制醋酸的电离平衡,使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下降,从而引起pH的升高。

总结提升:同离子效应抑制弱电解质的电离平衡。

评析:此处巧妙引入醋酸铵这种在水溶液中显中性的物质,测其加入前后醋酸溶液的pH,讨论其加入对醋酸电离平衡的影响。学生结合醋酸铵的特点及实验数据,很容易从化学平衡原理的角度分析其对弱电解质电离的影响。

二、教学小结

本教学片断,教师充分运用数字化实验技术,以三个探究实验为线索,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和数据分析,逐步推出影响电离平衡的三个外因,有效突破该节课的教学重难点。整节课的教学,充分体现了教学过程应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学生的图像、数据分析能力、自主讨论、说理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可以说,数字化实验技术充分应用于中学化学教学更有助于课堂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

篇8

关键词:医学影像;数字化;探究

【中图分类号】R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5-0150-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领域的信息系统和信息化进程明显加快,在现代医学发展过程中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广泛应用医学检查领域,可以说数字化信息资源和影像资料已经成为人类经济活动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医学领域广泛使用医学影像数字化资料有助于医生在医学诊断和教育中的辅助教育,鉴于医学影像的独特作用,本文在分析医学影像数字化与存储过程中可能会影响医学影像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优化影像质量的方法。

1 影像数字化的发展前景

随着现代科技和计算机以及多媒体等技术的发展,在当今世界发展中影像数字化是影像信息化的发展阶段,数字化影像信息在信息领域应用日益广泛,影像数字化信息已逐步应用于医疗、气象、影戏、科研、银行、城市规划、公安等众多领域。

目前人类对充满影像的现实物质世界总是不断尝试用数字化技术进行综合改造和利用,可以这样说数字化的影像信息给人类的生存空间带给无限的想象和财富。

2 影像数字化广泛应用医学发展的实践意义

医学作为一门和科学技术发展紧密相连的形态科学,对于科技的应用总是处在风口浪尖,尤其是在临床医学教学过程中,影像学和多媒体已经广泛应用与临床教学,而且目前医学影像涉及的门类和种类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特点,者从另外一个侧面也要求医学对于疾病研究和医学教育的不断向前推进,通常说来医学数字化影像包括:图形、标本、显微图像、内镜影像、超声影像(B超、彩超)、X线影像(传统X线影像、X线数字影像)、CT影像、核磁影像、造影影像等几大部分。

目前,在医学领域对于影响数字化的重视程度都无比高涨,包括医院系统、医学教学系统以及相关的附属科研机构都十分重视医学影像数字化问题。但不可否认的是目前无论是医院系统还是教学系统,医学影像的数字化均存在很大问题: (1)查找相关的影像信息不方便。教学中老师需要依赖医学影像,但教师寻找相关的影像信息却十分困难。即便是找到也存在清晰度差和影像质量不高等特点而用不成。(2)课堂使用的数字影像资料不方便。即便是找到相关的影像资料,因为其存储的载体不同导致使用不方便,无法在课堂正常使用。 (3)教师在课堂上使用的医学影像资料学生很难占有并时常复习。(4)另外目前我国的医学教学领域多媒体教学难以发挥应有作用。

3 优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相关方法探究

目前,在数字化医学影像采集方面,人们的重视程度和意识不够,从而造成医学影像利用的效率和质量不高。根本的问题在于影像采集的质量和后期存储的格式两者之间的关系没有处理好。

医学领域影像采集的渠道众多,医学诊断影像从用途上大致可以分为X线影像,CT影像,核磁共振影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影像,内窥镜、B超影像,显微影像等和非医学诊断影像等。很多医学影像即可以用扫描仪扫描,也可以用数字相机拍摄,有的还可以视频捕捉或者直接从相应的成像设备中获取。医学影像数字化采集可选择的途径有多种,不同途径获得影像的质量也有差别,本着方便使用和快捷获取的原则合理有效地选择影像资料的获取途径和手段,优化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另外,如果医学影像采集后以最佳的影像质量存储,那么医学影像的数据量就会极大,虽然在数据采集的过程中能够保证医学影像的色彩和清晰度的问题,能够使得影像的丰富和细腻程度达到教学要求,但不可否认的是影像文件占用的空间太大导致影像的处理比较困难。有些同志认为在采集医学图像的时候使用压缩格式可以保证医学图像的处理速度问题,但笔者在工作实践中发现经过压缩过的图像普遍存影像信息减少,影像清晰度减低和层次和细节受到降低的问题,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采集的医学影像资料的利用价值就大打折扣。采集的数字化医学影像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使用为目的,现在通常情况下总是以应用为最主要的目的,通常情况下比如医生的快速诊断和医学影像的安全管理、方便的传输、快捷地检索等,可以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应用同时还可以满足打印输出的要求,同时还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转换成视频在视频中播放。同时在现有技术水平基础上,采集医学影像信息的应用模式不同对影像采集的质量影响也不太一样。总之做到具体应用场合最大化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是最重要的。保证医学影像采集质量就是为了实现数字影像的存贮、传输、再现、利用的最优化,实现影像在不同情况和条件下的影像质量和用途的最佳化,满足个性化需要和特殊需要,弄清楚影像存储的色彩模式、文件存储的格式和影像质量、用途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因为恰当的色彩模式和文件存储格式直接关系到医学影像自身的质量以及应用时的合理性、经济性问题。选择合适的色彩模式影像色彩能否逼真地还原直接影响到医学影像的真实性和影像的质量。

4 结束语

在数字化处理传统医学影像的过程中常常因为处理后影像质量不好降低影像的实用价值,有鉴于此,必须结合医学影像本身所具有特殊性,同时结合医学影像数字化的广泛用途,提高优化医学影像的质量。

目前国内医学成像领域存在着传统设备与现代高端数字设备并存使用的情况,而且就实际情况而言,传统医疗成像设备仍占主要,并且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之内还要继续使用,因此在现有基础之上优化医学影像的采集和存储质量,在现有条件下结合能够使用各种设备将传统医学影像数字化,在原有基础上最大限度保证影像的质量并且进行改善,并且伴随着国际关于医学成像设备不断完善的浪潮下,完善和规范我国的医学影响的存储数据格式,并逐渐进行统一和标准化,使目前医学影像的数字化采集和存储以及后续传输和使用更加规范,更加直接和简单,而且保证医学影像的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云熙.迎接图像信息社会的来临[J].通讯产品世界,1999

[2] 朱学芳,智文广.计算机图像处理导论[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

[3] 阮秋琦.数字图像处理学[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4] 容观澳.计算机图像处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5] 崔屹.数字图像处理技术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

[6] 王新成.多媒体实用技术[M].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篇9

林娜娜 哈尔滨师范大学传媒学院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影视行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数字技术对影动画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影视动画提供了极大的便

利,改变了影视动画的技术手段。影视动画是以传统动画为根本,利用计算机进行图形图像处理的一门艺术。数字技术推动了动画制

作方式、艺术观念和形式的变革,在制作影视动画过程中有机地将艺术与科学融合于一起,开创一个良好的局面推动影视动画艺术不

断发展。

关键词:数字技术;动画;影视;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在艺术行列不断融入新鲜元素,

作为一个简单物理现象的动画,也融入了艺术中。在新技术革命

的持续发展、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数字技术也得到了全面发展,

全面渗入到人文社会中,发展的技术不断提供新的的希望和创

意,使各项艺术的活动及创作得以更全面地发展。因数字技术的

迅猛发展带动了影视动画创作变化翻天覆地,展现出无限的生命

力和强劲的发展趋势,如此深刻的、重要的影响从来没有对艺术

创作产生过。

一、数字技术促进了影视动画艺术形式和观念的变革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进步,数字技术得到了不断更新、不断

提升,完美的融数字技术与动画艺术于一体,扩展了技术人员的

操作范围,不再停留于操作技术程序上的参与,动画艺术效果的

实现通过实施的数字技术手段进行决定并产生影响,促进了影视

动画艺术形式、观念的转变。现阶段,艺术与技术关系得到了空

前的融合,艺术创作中融入了技术思维,技术操作中融入了艺术

思维,它们之间是“紧密交融”在一起。对艺术效果来讲,技术

的决定作用越来越突出,在进行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如果缺少技

术部门的全程支持,荧屏、银幕艺术形象就无法进行完美地表现

和塑造,科学技术已经与动画艺术创作完美的融为一体。《玩具

总动员》的诞生,就充分体现了一种新的视觉审美,重要的表现

元素就是在真实叙事中“看不出来的技术”,将视觉奇观通过数

字技术制造出来并隐含在情节中,技术服务于叙事,进一步模糊

了技术与艺术之间那种寻求实际效应和寻求真实和美之间的界

限。

目前,在人机对话的创作平台上,动画交互性极强,动画艺

术创作不断扩大范围,各种艺术门类在形式上不再孤立,打破门

户,相互融合,进入到一种新的创造形式。视觉传达动画艺术由

静态的创作不断扩展,发展到动态的多媒体的信息传播,从空间

上由二维扩展到三维,从传统的声像传播扩展为虚拟的信息形

象,进而从三维空间静止的状态扩展为动态的四维艺术。

二、数字技术推动了影视动画向数字化全方位发展

中国影视动画目前增长迅猛,在计算机产业化、规模化的发

展中计算机的图像图形处理技术非常重要。计算机利用数字技术

将素材记录下来,之后的动画剪辑编辑也可以利用计算机操作,

生成动画,计算机取代了传统手工操作。利用扩展的硬件和软件,

将复杂的动画特技效果表现出来。使用计算机可以通过更好更多

的手段实施动画特技制作,利用计算机动画制作将以前必须使用

摄影和模型措施才能完成的特技也不再困难。数字技术涉及到影

视动画的创作、生产、制作的全部过程中,影视动画强大魅力的

展现更是通过三维电脑动画予以完成。

三、影视动画在数字技术的推动下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普及

早期计算机技术在图形领域中应用的时候,创作者根本没有

意识它可以发挥如此极大的作用,可以成为一种创作手段。

随着科学计算的迅猛发展,极大提升了电脑图形技术,数字

技术作为一种创作手段,在图形视觉上的功能得到了越来越明显

的展现,这门技术具有无限的发展潜力以及难以令人置信力量,

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也是无可限量的。计算机图形技术的出现,

具有跨时代的意义,并非是创作工具简单地多了一种,它将全新

的创作理念带给影视动画,它为影视动画开创了新的纪元。现阶

段,影视动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极具表现力,极富大众化。随

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在影视动画制作的过程中全面应用电脑

技术,许多原有的动画制作设备逐渐被淘汰,逐步被计算机取代,

在动画制作中数字技术的作用将是不可取代的。在从前,大众觉

得价格昂贵的专业硬件和复杂的制作程序是极其神秘、难以触

摸、高深莫测的,想都不敢想自己尝试制作动画作品。随着 PC

性能的提高,价格持续下降,动画制作向 PC 平台逐渐转移,在

平台上逐步移植了以前身份极高的专业软件,价格也比较大众

化。很多动画爱好者以及这些行业的有些人员,利用电脑掌握编

辑技巧和设备,以视觉传达设计理论根本,通过数字技术,进行

简单的影视动画作品制作。另外,迅猛发展与流行的网络动画也

对大众化影视动画艺术制作进程产生极大的推进作用,前所未有

的使动画艺术得到了发展与普及。

四、数字技术使影视动画的创作效率得以提高

艺术生产时间在数字技术的应用下大大减少,艺术创作效率

得到了空前的加速。并且,因计算机技术不断提高,其系统不断

升级,因而其效率也是成倍提高。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利弊,都

是矛盾的统一体,数字技术在带给人无限便利的同时,也带来的

很多不利因素:因快速发展的计算机技术,使得影视动画创作人

员的操作手段更加快捷方便,而且还有更加广泛畅通的途径进行

作品、宣传。然而对于创作者来说,通过数字技术这个便捷

的工具,实施大批量的艺术生产,把影视动画创作这种带有神圣

灵感的艺术变为生产活动,一种理性机械的活动,使其与普通的

商品生产活动混淆,对于影视动画的创作极为不利。长此下去,

艺术性将逐渐消亡于影视动画中,影视动画的艺术性消减,会导

致降低作品中人性化的创作成分,变得更加模式化、商业化。

结束语

总的来讲,影视动画是一种创造性工作,它具有较高的艺术

价值、较高技的术水平、较高的智力能力。影视动画的发展,加

快了艺术潮流和风格的更新换代;影视动画的技术进步与发展之

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互相推动的,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

影视动画改革会持续发展下去;影视动画会随着新要求的提出,

技术会不断提高;技术越具有广泛的发展空间上,艺术的表达手

法就会有越多。我们期望在未来的日子里,增加更多的软件和硬

件,从而开辟影视动画创作的新领域,使我们借助更多的手段创

造出更多的新的美学形态。

参考文献:

[1]姜蕾.计算机动画中二维技术与三维技术的融合[J].科技创

新导报,2011年01期.

[2]朱瑞权.当今多元影象制作体系中的三维动画灯光[J].职业

圈,2007年12期.

[3]雷青.谈三维特效动画在影视广告中的应用[J].内蒙古大学

艺术学院学报,2008年04期.

篇10

声像档案又被称为“视听档案”,是指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从事政治、军事、经济、科学、技术、文化、宗教活动中形成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照片(包括底片、反转片)、影片(正负片)、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以视听符号为主,并辅之以文字说明的历史记录。声像档案是档案家族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形式,与文书档案相比,具有直观、形象、真实、细致、生动的特点。

2 传统声像档案的缺憾

2.1 传统声像档案难以保管。声像档案是以图像、声音等为记录信息内容的,一般都以感光材料、化学磁性材料为载体制成,很容易受光、热、潮等因素的影响而发生劣变。声像档案对保管条件的要求非常严格,既要防磁场、电场,又要防火、防光,还要防潮、防干、防灰尘,否则,会导致信息失真图像紊乱,从而失去声像档案的保存和利用价值。

2.2 传统声像档案利用不方便。在数码技术出现以前,声像档案以模拟信号为主,在数码摄影摄像出现以后,声像文件直接以数字化的形式存在,可运用声像处理软件进行加工处理。传统的模拟音像信息已被数字音像所取代,如果想利用这些传统声像材料,必须在相应的放像、录音设备上才能播放,操作起来比较繁琐。由于原来大部分录像带规格是VSH1/2、VO3/4、T3/Max,现在的放像设备无法播放,一些保管条件不完善和磁带载体易退磁消磁的特点,使归档的声像档案无法使用,势必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

3 传统声像档案数字化技术

传统声像档案的数字化,是指借助于声像信号数字化转换技术,将模拟信号的声像档案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数字信号,然后提供利用的过程。

3.1 声像档案数字化的作用:包括出版声像档案光碟,建设多媒体档案数据库,构筑档案网站,进行网络专题图片与音像展览,借助局域网或广域网进行展示和宣传,实现远程声像档案查询与共享,延长声像档案寿命,等等。

3.2 声像档案数字化处理的主要设备有:电脑、录像机、磁带播放器、声卡、视频采集卡、刻录机及相关编辑软件等。

3.3 声像档案数字化包括:照片档案、录音带档案、录像带档案、缩微胶片档案的数字化。

3.3.1 照片档案的数字化。照片档案材料的数字化主要采用数字扫描的方式。对不同介质的照片,如缩微胶片、照片底片、照片进行数字化处理后,其信息直接进入声像档案资源库。已经数字化的图像文件,如数码相机拍摄的照片可直接导入声像档案资源库。照片数字化后,可用两种数据存储格式:一种TIFF格式可用于存档,另一种JPG格式可用于预览。

3.3.2 视频档案的数字化。视频档案材料的数字化,主要利用计算机、放像设备及视频采集卡将不同介质的盒式录像带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信号后,其信息直接进入声像档案资源库。视频档案材料的数字化采集通过视频采集软件进行。首先,将视频采集卡安装在电脑中,将录像机与电脑连接,利用视频采集卡将录像带信息采集到电脑硬盘中,实现数字化转换。我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规定,对用视频或多媒体设备获得的文件及用超媒体链接技术制作的文件,应同时收集其非通用格式的压缩算法和相关软件。视频和多媒体电子文件以MPEG、AVI通用格式。MPEG用于存档,AVI用于预览。

3.3.3 音频档案的数字化。音频档案的数字化主要是利用计算机、录音机和声卡将录音带中的模拟信号转化为计算机可识别的数字音频信号。音频资料数字化转录方式有很多,常用的是Windows内置录音机,软件方面,则有众多免费软件可以选择。数字化音频资料对声音信号记录、存储、播放的保存质量取决于三方面:一是音频声音状况;二是声卡等硬件设备质量;三是数字化过程中音频资料压缩存储格式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