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儿科学教育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3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少儿科学教育,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少儿科学教育

篇1

关键词:体育;兴趣;体质;规律

一、独生子女化与体育教学的相应改革

独生子女问题是我国面临的一个新的课题。目前,我国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已占绝对多数。因此研究独生子女的身心特点,并从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组织方式等方面适时地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不仅是一项关系到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和学校体育发展战略的宏观研究,同时也是学校体育如何适应社会需要,怎样扩大教育功能,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紧迫课题。

“独生子女不可独处”,要让独生子女从“独处”的环境中解放出来。独生子女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相对较少,易产生孤独和寂寞感,因此,独生子女有强烈的交际欲望,追求集体活动。体育教师要有针对性地调整体育教学内容,提高集体项目的比重。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分组练习,同传统的教学方法相比较有一定的优势。分组练习就是运用小组使学生共同活动,以最大程度地促进全体学生的练习。以小组为主体进行体育教学,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和培养学生顽强进取的精神。分组练习是一种小组成员之间的合作互助活动,是以各个小组在达到目标过程中的总体成绩为奖励依据的。这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集体主义的观念。小组练习将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相互作用视为教学活动中赖以进行的动力源泉。小组练习不仅讲合作,而且还要竞争。学生之间是一种“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关系,有利于培养独生子女全力以赴,与同伴和睦相处的能力。分组练习能够增加独生子女之间的接触,使得优、差生在帮助和被帮助的过程中,都能得到提高和发展,有利于改变独生子女不合群和胆小的不良性格。

二、教学方法要儿童化、兴趣化和游戏化

1.儿童化。儿童化教学就是要针对儿童的年龄特点,进行体育教学,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儿童是以机械记忆和形象思维为主,教学活动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儿童的“本性”往往毫无保留地反映在体育课中,体育教师应懂得儿童的心理特征,按照童心、童愿组织体育教学,才能防止体育教学的“成人化”。要防止单纯技术传授。有些体育教师把现代竞技运动中的先进技术充实到小学教学中,是一个大胆的尝试,但必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看这样做是否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体质,切勿单纯以技术掌握程度来评定教学的好坏。

2.兴趣化。体育教学的兴趣化可以给儿童以情绪的满足,有利于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小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因此,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体育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由于较长时间练习某一个动作而感到枯躁,教师可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力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体育课上得生动活泼。

3.游戏化。小学体育教学中很好地运用游戏教材,充分发挥游戏教材的教育因素,对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游戏具有趣味性和竞争性,对小学生有较大的吸引力,体育游戏是小学生喜爱的体育教材之一。体育教师应适当地采用游戏方法进行教学,在课的开始和结束阶段,采用游戏法对集中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有利于课的顺利进行。小学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是兴奋占优势,抑制能力差,注意力不易集中,单调的练习容易产生疲劳,因此,要采用变换游戏方法,加深形象化教学,使每一个游戏都能吸引住学生。通过游戏,提高小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是小学生体育教学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三、小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特点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各种机能能力,它是衡量体质状况的重要标志。身体素质包括: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五个方面。上好体育课,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全面地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为儿童少年的健康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1.力量素质。力量素质是指肌肉紧张或收缩时所表现的一种能力。少年儿童各年龄阶段都可进行力量练习,但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要与成人有区别。儿童少年时期,由于肌纤维较细,蛋白质含量较少,中枢神经系统的协调功能还欠完善,肌肉群的活动不协调,加之少年儿童长度的发育领先宽度和体重的发育,所以,力量素质较差。在力量练习中,应采用负荷较轻,动作较快的练习,或中等负荷的练习,适宜做速度性力量练习,以提高神经系统对肌肉运动单位的动员能力,改善肌肉协调工作的能力,避免过重的负荷练习和过长时间的静力紧张练习,以防引起关节损伤,抑制骨骼生长。

2.速度素质。速度素质是人体进行快速运动的能力。儿童少年时期,由于大脑皮质兴奋性和灵活性高,反应快,所以小学阶段是发展速度素质的良好时期。在体育教学中,可以适当安排一些频率高和反应速度快的教学手段。短跑可以很好地发展速度和速度耐力素质,宜于少年儿童练习,但在具体安排中应科学地控制练习的强度、距离的长短、重复的次数和间隔的时间。

3.耐力素质。耐力素质是指人体长时间进行肌肉活动的能力,也可看作是抗疲劳的能力。耐力素质在少年儿童身体素质自然发展过程中,是较薄弱的环节。体育教师不能不进行耐力练习,但也不要过多地进行耐力练习,耐力练习应作为全面身体素质练习的一个必要方面安排在计划之中,但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加运动距离,适当合理地安排中等强度的耐力练习,并有间歇地逐步延长持续时间,以便发展耐力素质。

4.灵敏素质。灵敏素质是指人体迅速改变、转换动作、变换身体姿势和方向的能力。灵敏与人体对空间定位和对时间感觉的能力有关,也和速度与力量素质的发展有关。灵敏是一种综合素质。在体育教学中,可采用活动性游戏和各种基本体操等方式,以促进灵敏素质的发展。

5.柔韧素质。柔韧素质是指运动时各关节的活动幅度或范围。儿童少年关节的关节软骨较厚,关节囊和韧带的伸展性大,关节的运动幅度大于成人,所以,在体育教学中,应注意发展柔韧性的练习。年龄越小,柔韧性越好,根据素质发展的这一年龄特征,发展柔韧素质应从小抓起,与此同时,还应注意柔韧性与肌肉力量的相互关系。

身体素质虽然是通过人体各种基本活动和动作所表现出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和柔韧等方面的能力,但也是人体内在综合机能的集中反映,因此,身体素质的状况是衡量小学生体质强弱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少年儿童来说,机体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单一的练习会造成机体发展不均衡,体育教师应采用全面发展的身体练习,以利于他们身体各种活动能力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篇2

关键词: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 课堂教学 第二课堂

一、第二课堂的定义及其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第二课堂”这一概念,尽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被广泛使用,但学术界对其概念尚无统一、明确的定义。我国最早提出“第二课堂”概念的是著名教育家朱九思,他在《高等学校管理》中谈到,第二课堂即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或叫服务性的)以及有酬性的活动。(王晓如,2011)

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课堂教学而言的,其目的是与课堂教学相配合,辅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作为载体展开的一系列开放性活动。第二课堂旨在开阔学生的视野,利用灵活愉快的教学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它与课堂教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育教学体系。

课堂教学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目的、任务,针对具体教材,依据学习的原理和原则,运用恰当的教学技术和方法,在规定的时间内对固定班级的学生进行某门课程的教学。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汉语专业的基础。通过课堂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掌握汉语言本体知识,获得汉语交际能力。我们知道,语言学习需要大量的学习活动特别是交际性活动,课堂教学是第二课堂专业实践活动的基础,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既是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方晓华,2006)

二、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专业学习中第二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一)第二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

传统的教育模式是以课堂教学为主,目前已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它忽视了学生对课本以外的知识的学习和能力培养。在今天这样一个知识化、信息化飞速发展的社会,对学生的培养应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学生走出校园后是否能够更快适应社会。同时,课堂教学中存在着局限性:教学时数少,学生所获信息量有限;教学内容单一,不利于因材施教;课堂教学所特有的语言环境不利于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学生置于被动地位,主动参与度不够,不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和挖掘潜能。

第二课堂教学是以培养学生基本技能和提高综合素质为出发点,在教师的引导和组织下,利用丰富的课外教育资源展开的实践活动。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活动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促进课堂教学的目标更有效地实施,从而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袁绿茵,2006)

(二)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需要加强第二课堂教学

高校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相对于其他专业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在中学阶段基本已掌握了较为扎实的汉语言基础知识,一部分学生心里或多或少有些优越感,进入大学进行专业学习时,对专业学习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我们知道,语言学习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尽管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从小学进入双语班就开始学习汉语言知识,并且已经掌握了一定数量的汉语词汇、语法规则,能够灵活地使用汉语,但是语言和文化的密切关系告诉我们,语言中包含的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仅仅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是难以完整准确地表达出来的。作为汉语专业的学习者,要想真正学好汉语言,不仅要学习汉语知识,还要学习民族文化。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是促进专业学习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三)适当地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有利于促进少数民族学生能力的培养

新疆高校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于南北疆的维吾尔族,还有少数的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等。新疆少数民族以能歌善舞著称,少数民族学生表现力较强,因此,汉语教师可以通过第二课堂教学,开展一系列实践活动,一方面帮助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深入了解汉文化,使学生将已掌握的汉语言知识在实践活动中得到检验和完善,进而获得新知,同时进一步增强其汉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另一方面,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活跃专业学习的校园氛围,从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文化素养,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专业素质和积极向上的心理素质。(戴相斌,2012)

三、如何有效开展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汉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教学

为了培养新形势下新疆跨越式发展所需的双语人才,新疆师范大学汉语教研室开展了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学习京剧、汉字书法、课外阅读等第二课堂教学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在师资方面,教师的课堂教学和科研任务较繁重,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工作量又存在难以确认、量化的问题,使教师在指导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时存在一定的困难,从而导致学生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少科学性的筹划与专业化的指导;第二,汉语第二课堂活动受重视度不够,主要表现在活动场所、设施等主要是为课堂教学配备,专用的第二课堂硬件设施相对匮乏,客观上制约了汉语第二课堂发展;第三,缺乏健全的汉语第二课堂体系,如相关评估体系、监督和激励机制等,因此无法充分发挥出教师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由此,笔者提出几点针对性的建议:首先,应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进行创新,改革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努力创建汉语专业教学的第二课堂体系,明确第二课堂的目标和要求,建立健全第二课堂评价体系,通过完善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参与力度,扩大第二课堂规模数量并提高其质量。其次,应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各自的特点有针对性地指导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通过参与和合作等方式,体验学习方法,完成学习任务,感受学习乐趣,最大程度上实现“寓教于乐”。最后,应统一认识,加大投入,提高第二课堂地位。全方位、多层次、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需要必要的硬件支持,如建立一批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和辅助设备等。在高校教育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学校可以通过寻求社会和企业单位的资助展开第二课堂活动,为第二课堂顺利开展提供物质保证,同时也为第二课堂的开展提供实践基地。

四、结语

汉语专业少数民族学生如何适应新疆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作为汉语教师,我们应在注重课堂教学的同时,意识到第二课堂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汉语的潜能和积极性,通过第二课堂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晓如,贠大强.第二课堂与课堂教学关系研究[J].青海民族大

学学报,2011,(11).

[2]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3]袁绿茵.英语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互补[J].玉林师范学院学

报,2006,(5).

[4]戴相斌.运用第二课堂营造体验式汉语学习模式思考[J].咸阳学

院学报,2012,(8).

[5]魏志渊,楼程富,毛一平.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设计与探索[J].高

篇3

(一)研究现状

1、少先队作为广大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少先队组织历来注重少年儿童的独立自主和实践创新,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特有的文化个性——“少先队的自动化”。其作为少先队的“灵魂”体现在少先队工作的方方面面。

2、少先队的社团文化作为少先队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丰富了少年儿童的生活、培养了他们的兴趣爱好、扩大了他们的求知领域、增加了他们的交友范围、丰富了他们的内心世界,在少先队文化建设中发挥着健康向上、正面引导的作用。它体现了不同学校、不同发展状况的少先队各自的特色,开发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少先队文化发展的一个关键点。

3、少儿科学院是我们月浦新村小学少先队的社团。自年成立至今,已从发展、壮大并逐步走向了成熟。学校少先队也通过长期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如:《少先队科普系列活动的探索》、《少先队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开辟少先队科技活动网络阵地的探索——构建网上少科院》、《信息技术支持下“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队主题人文环境创建对实现少年儿童自主教育辐射的研究》等。这些课题的研究都是围绕着学校少先队的社团——少儿科学院的活动展开的,对各个发展阶段都起着“总结——反思——提升——发展”的作用。为本课题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选题意义

1、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少先队自身建设的需要。

少先队在长期的发展和文化的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昂扬向上的、自主自动的少先队文化。社团文化是少先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出了各校少先队的特色,属于少先队的特色文化范畴。社团文化作为凝聚少年儿童的重要力量和激励他们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它体现着新世纪、新阶段少先队发展的要求,实现着提高少年儿童综合素质、促进少年儿童全面发展、服务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重要目标。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建设是少先队完善组织机制,突显自我管理,实践自主生活的需要。

2、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实现“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的有效手段。

在教育发展的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用文化的方式发展有灵魂的教育”这一具有导向性意义的发展理念。这一理念的提出将“文化”置于教育发展的空前高度,视之为教育灵魂的所在。作为教育文化的一部分,少先队社团文化也散发着独特的塑造教育灵魂的魅力,是实现这一理念的有效手段之一。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建设具有体现本区特色的现实意义。

3、研究少先队的社团文化是学校特色文化发展的迫切要求。

我校少先队的社团——少儿科学院是顺应“科技教育是一项基本校策”而于年成立的。十多年来,少先队一直以“科学普及”为目标,实现社团活动的自动化建设。在不断的继承与发展中,已基本形成了相关的“模式”、“机制”等,但缺乏系统的总结与提升。因此通过此课题的研究来对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作一个全面的反思与提炼,为形成校本特色的少先队文化理顺思绪。

二、课题研究组织:

(一)顾问指导组织:

1、进修学院:本课题在研究实施的过程中将聘请区进修学院科研室、德育室的专家对我们的研究过程进行专业指导,及时将研究中出现的问题、困惑、难点加以解决。

2、区少工委、区少科站:本课题有许多方面涉及到少先队的科技活动,因此将聘请区少工委、区少科站对学校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开展的科技活动进行指导。

(二)研究实施组织:学校确立了以大队部、德育室、科技室、科研室为核心力量的研究组织,将分工合作进行本课题的实施。

三、课题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实践与研究来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科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探索以“全童性”为宗旨的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并进行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

四、研究思路:

本课题将通过四个层面对学校少先队社团——少儿科学院的文化建设进行研究。这四个层面分别是:环境文化层面、制度文化层面、活动文化层面和精神文化层面。本课题从以上四个方面,以不同的角度对学校少先队的社团文化进行研究实践。

(一)进行环境文化层面的研究: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少先队的标志性环境建设:学校“领巾苑”的创建。

2、围绕少科院活动的“五园两线”的规划与创建。

3、开辟学科探究的网络环境:网上少科院的创建与发展。

(二)进行制度文化层面的研究: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儿科学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规范少科院的三大组织机构:顾问机构、辅导机构、行政机构。

2、与快乐中队建设相结合,完善少科院小分院的建设。

3、建立少儿科学院社团活动的激励机制。

(三)进行活动文化层面的研究:探索以“全童性”为宗旨的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主要开展以下三方面内容的研究:

1、探索少科院与网上少科院活动的交互方式。

2、探索网上少科院科学探究活动的操作模式。

3、研究辅导员组织活动的行为对策。

(四)进行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进行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主要开展以下两方面内容的研究:

1、队员成长的个案研究。

2、科学品质培养的活动个案研究。

五、研究过程:

本课题计划从年9月开始正式启动实施,至年9月完成结题报告和课题相关的成果。主要研究过程安排如下:

1、准备阶段:(年9月——12月)

(1)查阅、整理与本课题相关的、已作的一些研究

(2)修改课题研究设计方案

(3)组织专家对研究方案进行评估

(4)组织群体和个体的专题学习、交流,完成相关的研究综述

2、实施阶段:(年2月——年2月)

(1)制订阶段研究计划及实施细则

(2)创建以“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

(3)构建以“自动化”为目标的少科院的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

(4)课题研究中期总结、汇报

(5)探索少儿科学院社团的活动模式

(6)进行“全童性”为宗旨的科学品质培养的个案研究。

3、总结阶段:(年3月——6月)

(1)收集、归纳、调整课题研究相关资料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3)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及专家鉴定

(4)修改研究报告,编撰研究的相关成果

六、研究方法:

根据本课题实施的特点和研究的实际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将涉及到调查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案例研究法、比较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通过不同的、多样的研究手段更好地实现本课题的研究目标。

七、研究条件:

1、学校少先队通过长期的实践进行了相关的研究,积累了实践经验和大量的第一手信息资源。如:《少先队科普系列活动的探索》、《少先队科技教育模式的探索》、《开辟少先队科技活动网络阵地的探索——构建网上少科院》、《信息技术支持下“绿色育人”模式的探索》、《少先队主题人文环境创建对实现少年儿童自主教育辐射的研究》等。

2、研究的主要成员均参加过相关课题的实践与探索,其中包括市科研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沈文文副校长、多篇论文获奖的全国优秀少先队辅导员王燕平老师、区十佳科技总辅导员顾海滨老师和长期从事科学探究活动并多次获奖的少科院辅导员赵金老师等。强大的研究队伍是实施本课题研究的人力资源保障。

3、学校以科学教育为抓手,少先队坚持十多年开设少儿科学院社团活动,以“自动化管理”和“普及教育”为目标,在广大少年儿童中宣传科普知识、普及科学活动、启蒙科学志向,是少先队的窗口学校之一。这些为本课题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研究环境。

4、区少先队的科研意识较强,科研能力进步较快,区科研室为基层少先队的科研工作提供了有针对性的的指导,确保了学校少先队科研工作的稳步推进。

八、研究成果: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实现学校少先队社团文化建设的全面提升,最终形成的成果有:

1、研究主报告

2、“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为内涵的少先队社团文化环境

3、少科院分院建设个案

4、辅导员组织活动的辅导个案

5、与科学品质培养相关的活动方案

篇4

一、探寻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实施路径

(一)不断开发科教创新区科学教育资源。调查幼儿园所依附的高教区中可利用的人才、环境、物质等方面的科学教育资源,科学、合理、有计划地加以挖掘和利用,从而丰富本园的探究性科学游戏活动的题材和内容,为本园的科学启蒙教育服务,以培养幼儿热爱科学的情趣,拓展幼儿的科学知识视野。与服务外包职业学院数字媒体系、苏州工业园区国际科技园、独墅湖图书馆顺利牵手挂牌,建设翰林科学教育实践基地,扩展园本科学教育实践基地的范围。

(二)精心打造幼儿园科学教育特色环境。挖掘园内一切可以为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利用的有利条件,抓住重点、突出特色,营造适合幼儿园科学启蒙教育的物质环境和心理氛围。探索环境因素与幼儿主动探索之间的内在关系,以幼儿园公共环境、专业活动室、活动教室为载体,充分考虑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适宜性和可操作性,包括具体的选材、设计、呈现方式及布置等,以最大限度吸引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探究的游戏活动。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探究性游戏。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科学领域的有关精神为指导,着重研究幼儿探究性游戏活动的目标确定、内容选择和游戏形式,逐步研究具体可实施的科学启蒙教育策略,以激发幼儿对探究性科学游戏活动的兴趣和探究欲望,使他们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逐步开拓以集体教学活动、科学区角、科技大空间专业活动室多元化科学游戏活动形式。

二、落实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师资培训

(一)教师发展中心系列培训。全园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结合教师发展中心计划,进行相关的系列培训活动。如:新教师对课题方案的解读学习、专家科学教育的专题讲座、公益科技讲座、翰林讲坛之科技大空间的环境创设及管理、班级科学区域创设、观摩区社会领域组展示活动、科技大空间自制材料分享、科学探究性游戏策略研讨、身边的科学---魔术分享等。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西题迪斯儿童科技营、西交利物浦大学科技展参观、科教创新区图书馆流动科技馆,通过系列培训,多通道多途径地提高教师科学活动的教学能力和自身的专业素养。

(二)专题科学教育论坛活动。开展科学教育论坛活动,通过子课题组长介绍课题开展的情况、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教师纷纷以课题组成员的身份参与到论坛发言中。子课题一的成员分别从资源地走访我们该准备什么,如何在各种资源中挖掘出适合幼儿的资源并加以利用两个方面畅谈自己的想法;子课题二的成员则是从幼儿园的大环境、科发室环境、班级科学区角的创设展开了讨论;子课题三的成员将自己在实际带班中实施科学探究性游戏的经验、感悟与大家分享。活动中,老师们畅所欲言,在分享交流的过程中受益匪浅。

三、丰富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活动内容

(一)教师活动

1、开展小专题研讨及汇报活动。全园十八个班级均参与小专题研究,通过收集资料、实践研究、小组讨论、集中反思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各年龄段一课三研、同题异教活动。每月一课三研、同题开课的活动由原先单一的集体教育活动而拓展为涵盖专室活动、科学区游戏兼而有之的多元形式。既丰富了活动的形式,又积累了一定活动的带教经验。

3、科学教育专题讲座活动。与美国知名科学教育机构“西提迪斯”合作,开展少儿科技专题讲座活动,让幼儿走进形式多样的科学活动从而更加积极参与科学探索,并在科学活动中发展创造性和想象力,培养独立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幼儿活动

1、翰林科技节活动。学年以翰林幼儿园科技节为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现多元化科学游戏活动形式。各年龄段开展不同类型的科技活动,大中小班分别以利于幼儿动手动脑的亲子科技玩具、科技环保拼贴画、科技小报的形式揭开了热烈的科技节帷幕,有游戏、有魔术,丰富而有内涵,闭幕式上展现了一年以来的科学精品资源课,幼儿在科技节中有收获,有成长。

2、科学探究性游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开展各年龄段科学活动,重点在科学领域教学活动、科技大空间专室活动、班级科学区角活动中进行。内容选择适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和现有水平,重点突出实践性、操作性。

篇5

【关键词】茅盾;儿童文学;历史价值;现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I206.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4309(2011)02-0108-1.5

作为一位“为人生而艺术”的作家,茅盾用人文主义大笔关切着那个时代的芸芸众生,当然更包括着民族的希望―孩子。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茅盾积极思索、奔走呼号,在中国儿童文学史上留下了珍贵的足迹。

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数量不多,这数十篇作品在浩如烟海的儿童文学史中也许稍显单薄,却给当时荒芜的中国儿童文学花园培上了一片青苗,“为中国现代童话文学的真正诞生起到了筚路蓝缕的开创之功”。这些作品以最直观的形式体现了茅盾的儿童文学创作思想和艺术追求,以及突破中国儿童文学困境的积极尝试。此外,茅盾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经典著作,推动了中国现代儿童文学体裁的多样性。

一、有关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及儿童文学

的功能问题,茅盾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通过梳理中国童话翻译的发展过程,追溯中国儿童文学“带着镣铐舞蹈”的成因是“‘五四时代’的开始注意‘儿童文学’是把‘儿童文学’和‘儿童问题’联系起来看的”。尤其可贵的是,茅盾在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下,对于“儿童文学的功能”至今仍争论不休的问题,提出“儿童文学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知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遗憾的是,今天的文学界片面地认为茅盾所持的是单一的“直面人生,正视现实”的观点,可见,茅盾的儿童文学功能论实际上包含了“娱乐”、“教育”、“审美”等多方面内容,可以说是相当客观、全面、符合当今学术界普遍认可的“多元的功能”的。

二、茅盾五次撰写文章总结当时国内儿童图书

杂志创作出版情况,揭示弊端,找寻出路

以1935年为例,茅盾在《关于“儿童文学”》和《几本儿童杂志》中指出了当时童书创作出版科学和历史儿童读物稀缺,“叙述文字太干燥”,“总嫌带点‘讲义式’”,“故事的结构太简单,也没有热烈的情感,也没有丰富的想象”,“干净的有用的东西竟非常之少”等问题,相应地提供了一系列解决办法,如神奇故事与科学故事结合(现在我们称这种形式为科学幻想故事);改写、重写古代传说和民间传说;科学儿童读物应避免枯燥的语言和非故事;慎选外国作品,加强翻译技巧等等。这些谨慎客观的观察和研究为当时中国儿童文学提供了许多有益的思路。

三、茅盾对“教育主义”有其独到的见解

他曾表示:“我主张儿童文学应该有教训意味”,这是“五四”作家的共同社会责任意识。他们寄希望于孩子,所以也给孩子背上民族国家的担子。因此,茅盾认为纯儿童文学作为教科书对中国孩子是不适宜的。然而另一方面,茅盾反对狭隘的、教人“怎样做一个健全的公民”“四平八稳的好人”的教训,主张儿童文学“会发生好的道德的作用”,教训的内容是“不但要满足儿童的求智欲,满足儿童的好奇好活动的心情,不但要启发儿童的想象力,思考力,并且应当助长儿童本性上的美质”,教训的方式为:不应采取正面的说教的姿态,要“有浓厚的文艺性”。此外,他还超前提出“中国缺乏科学教育”的事实,强烈呼吁更多优质科学读物的创作出版。

进入新世纪,茅盾对儿童文学的独到见解仍有十分值得借鉴之处,这位文学大师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需要今天的儿童文学工作者们及童书出版者、翻译者们认真思索和研究。

茅盾十分重视外国儿童文学的翻译问题,鼓励童书翻译者打开视野,主张“译文既须简洁平易,又得生动活泼;还得‘美’”,而译本“不但要能给儿童认识人生,不但要能启发儿童的想象力,并且要能给儿童学到运用文字的技术”。这就要求译本不但要把原著的意义与趣味完整准确地表现出来,还得把中国的语言词汇运动的优美、精当、恰到好处,让读者体会到中文的语言美。这些要求在放在今天的儿童文学翻译中仍然是受用的。值得注意的是,茅盾主张通过改写、修饰等方式“净化”外国儿童文学中个别的消极、观点不鲜明、迷信等不良因素,以原著为蓝本重编一个故事。这种翻译策略在此后“规范翻译”的年代曾广遭质疑,然而随着20世纪70年代描写翻译学派和德国功能主义学派两支新生力量的涌现并逐渐传入中国,翻译研究开始从以源语文本为中心转向以目的语为中心,翻译者和接受者受到重视,也就是说,茅盾的“改写”“重编”即再创作策略重新得到了认可。

茅盾在七十余年前就开始大力呼吁少儿科学读物、历史读物的创作出版,更亲身实践翻译创作了一些优秀有趣的科学小说。今天少儿科学类和历史类读物已经成为童书市场上的重头戏,根据候颖对少儿科普图书中“畅销+常销”图书共性的总结,“经典型与现代性结合;知识性与趣味性通融;多变性与恒定性统一;人文性与科学性和谐”――这些竟与茅盾坚持的科学历史读物要涉及范围广、知识信息新、内容准确,语言生动活泼,能吸引人不谋而合。此外,茅盾提出科学读物要有故事性,即在“热闹而复杂”、“神奇”的故事中传递科学知识,点燃小读者追寻科学的好奇心。故事体的科学读物,至今在童书市场上仍是不多见的,相信茅盾的这一提议,会为当下竞争激烈的儿童书出版行业提供一个新思路。

在1960年的儿童文学大辩论中,茅盾对陈伯吹的“儿童本位论”持鲜明的反对态度。他坚持儿童是有阶级性的,这成为茅盾儿童文学观点中颇具争议的部分。茅盾始终把“阶级性”放在突出位置是作家社会立场的必然体现;而另一方面,他在翻阅当年儿童文学作品后,也曾严厉批评大部分作品存在“政治挂了帅,艺术脱了班,故事公式化,人物概念化,文字干巴巴”的诟病,他强调政治性是应建立在文学性基础之上的。此外茅盾还强调了另一个今天仍争论不休的问题:作家自己是否也应该变成孩子?茅盾的观点是,作家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以孩子的视角进行创作,儿童文学作家仍以成人为主体,“不能不了解儿童,不能以你的主观去画你所以为是儿童的儿童”,“了解不同年龄的儿童、少年的心理活动特点”“找出最适合于不同年龄儿童、少年的不同的表现方式”。在“儿童本体论”得到认可的今天,茅盾的这些观点仍然是儿童文学创作理论的主流。

比起茅盾献给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丰硕著作,也许他留给儿童文学的只是薄薄的小册,然而这小册里有先生振臂高呼“想想孩子们吧”的侧影,有对中国儿童文学的深情呼唤,更有为中国儿童文学从诞生到发展所倾注的心血及努力,茅盾无愧为中国儿童文学的开拓者。

【参考文献】

[1]王蕾.安徒生童话与中国现代儿童文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孔海珠.茅盾和儿童文学[M].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1984.

[3]王瑞祥.儿童文学创作论[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候颖.多维视点下的儿童文学[M]长春: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少儿;发音;头声;嗓音保健

中图分类号:G623.71

近年来,全国各地掀起了各种各样的声乐大赛,不仅成人演唱实力突出,少儿组的比赛更以其活波天真的个性、载歌载舞的表演、清纯自然的声音而备受人们的喜爱。涌现出了一批像阿尔法、王梦瑶等家喻户晓的小童星、小歌星。但随之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有些家长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盲目让孩子上各种特长班,使孩子对歌唱产生逆反心理,扼杀了孩子的天性;还有一些音乐教师没有考虑到孩子的特点,用成人的教学方法去训练少儿的声音,使孩子稚嫩的声带受损,从而造成终生遗憾。因此,在少儿歌唱训练中应注意以下几点事宜。

一、不要用成人的发音方法训练少儿歌唱

少儿正处在成长发育期,各种生理器官发育还不够完善,发声器官柔嫩脆弱,声乐老师要明确少儿歌唱发音的正确声音概念,避免喊叫式的练声方法,树立起少儿科学、自然、优美的声音标准和发声原则。

少儿发声宜采用纯净、优美、轻松自如的歌唱,追求音质美,不强求音量,歌唱时喉咙放松,声带负担小,轻松自如的声音就是少儿美的声音标准。而那些无视少儿生理条件,盲目追求音量,模仿成人声音的方法是不可取的;歌唱时各器官紧张、青筋暴跳的歌唱方法一定是错误的,一定要及时进行纠正,否则孩子就会因为用嗓过度,造成失声,成为歌唱的牺牲品。

有了辨别少儿声音的标准,我们在少儿声音的训练中就要把握住几点:

1、头声是少儿声音训练的突破口

选定头声作为少儿声音训练的突破口,是儿童的声区和由声区衍生的换声点决定的。从事少儿发声研究30多年的英国少儿发声权威哈蒂在他的著作中谈到,少儿的声音实际上存在至少两个声区,然而所有优秀的少儿合唱团无一例外地只用一个声区,即头声区进行歌唱。

头声区歌唱之所以科学,是因为头声所需要的气息量少,声带震动范围小,儿童稚嫩的发声器官能够适合,从而在心理和生理上达到协调统一,情绪欢愉,心情振奋。不多的气息可以支持较长的乐句、声音较高但没有感到紧张和疲惫,声音连贯、柔和,控制有度。非但不会伤害少儿尚未发育成熟的发音器官,还会激发他们对歌唱的热情,增加歌唱的信心。

2、轻声训练是获得头声最有效的方法

在少儿声音训练中,声音要求音质而不要过多强求音量,因为少儿各部分生理器官发育还不成熟,不可能像成人一样声音浑厚明亮。所以少儿在歌唱时音量要小一些,要留有余地,不允许他们用喊叫的声音歌唱。如果过多强求音量,必然会使发声器官紧张、疲劳,进而失去控制声音的能力。这不仅无法使声音统一、和谐,还会使发声器官因负荷过重而受损,从而精神上感到歌唱是一种难忍的折磨,失去歌唱的乐趣和兴致。所以,轻声训练是科学和必要的。

轻声训练时要注意以下几点:(1)轻声训练是建立在呼吸基础上的轻声,而不是无呼吸、有气无力的挤、卡、捏的声音;(2)选用从高至低的练声曲练习,因为这样更容易体会到头声的最佳位置,并能从高音的最佳位置保持住唱到低音,使低音也能挂住头声,使高音与低音达到统一。(3)母音练习,练习中加入ü、i、u母音,容易使声音集中进入头声。音域从c1-f2为宜。(4)还可用哼鸣练习获得头声位置。如果按照上面的方法练习,对少儿歌唱进行因势利导,少儿美好声音的获得是必然的。

二、要选择适宜少儿演唱的歌曲

少儿由于年龄小,对歌曲的选择还有赖于父母和教师,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选择曲目时注意几点:

1、选择少儿力所能及的曲目进行演唱,不要贪大,贪多。少儿歌曲不是难度大就好,一定要注意音域的把握,最好在c1-d2之间的曲目为宜。训练时间不易过长,把握在20分钟左右就可以了。有的男孩子由于父母喜欢《小白杨》这首歌,就让孩子去唱,可是他们不知道此曲音域从f1-a2,并且a2这个音还反复出现,难度非常大,只有基本功非常扎实的成人才宜演唱,孩子们唱起来经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声音无法控制,甚至到高音时就憋住劲猛喊,造成了孩子稚嫩的声带受损,心理上产生紧张甚至恐惧,给歌唱带来了很多后遗症。因此,在曲目选择上,一定要把握分寸,要选少儿力所能及的歌曲为宜。

2、曲目的思想内容要符合少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在少儿组的声乐比赛中,我曾经当过几次评为,在其中就发现了这样的问题:一些天真无邪的孩子,满嘴唱的却是一些"我爱你有多深、爱你有几分"这样的歌曲。少儿对歌曲的意思并不懂,只是一味的模仿成人的表情和声音,使孩子的童真丢失殆尽,让我们感到了与年龄不相符的成熟,真有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而一些非常适合少儿演唱的曲目,如《我是草原小骑手》这首歌,描写了孩子们在草原上无忧无虑的玩耍嬉戏的场景,非常符合少儿积极向上的年龄特点,律动感又很强,情感很容易把握,学生一唱就会很好的理解歌曲的内容,把握好感情,很自然的投入到歌唱情景中去。所以在曲目选择上要选适合少儿年龄特点、情感单纯、思想向上的曲目。

三、不要随意模仿,注意嗓音保健

少儿具有很强的求知欲和模仿心理,有时听到某种动物尖叫,特别是声音都会去模仿,有时喜欢哪首歌会无休止的去唱,这样就造成了发声器官的损伤,给以后的歌唱事业发展带来障碍,所以,在少儿时期,一定要注意用声的适度和嗓音的科学保健,为今后的声乐学习打好坚实基础。

有些少年儿童,年纪不太大就开始抽烟、喝酒,这是非常不好的。烟酒对身体有害,对发音器官的刺激更强,长期吸烟喝酒,会引起许多咽喉疾病,沾染上这些坏习惯的少年儿童,一定要及早戒掉。

匈牙利著名音乐家杨达依说过,好的音乐教师,要比歌剧院的指挥重要很多,一个憋脚的指挥,不过是失败一次,而一个憋脚的音乐教师连续失败30年,则要扼杀30批儿童的音乐天赋。所以,音乐教师在少年儿童的声音训练中,一定要坚持科学严谨的态度,遵循少儿生理、心理发育的特点,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相信一定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刘朗主编《声乐教育手册》,北京示范大学出版社,1995年3月;

篇7

科学能开发想像力,让宝贝们有机会对一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培养逻辑思维,体验发现的乐趣,在学校的实验也是和同伴们进行交流的好机会。有经验的老师往往会在孩子们感到较轻松的科学课程时间内引导他们练习和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甚至可以加上数学的知识,有一举多得之功效。

美国等国从70年代起在小学进行科学教育收到显著的效果,学生不仅提高动手和观察的能力,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随之大有改进。

90年代,法国终于决定步美国的后尘,并派出考察团到美国实地考察科学教育在小学的实施情况,最后终于决定将科学教育融入幼儿园和小学的教育大纲,敦促教师和家长共同加强对孩子们的科技启蒙教育,使得法国的科学启蒙教育获得了较大的成功。

那么,让我们一同来体会法国科学启蒙教育的精彩和丰富吧。

整个国家良好的科学氛围

法国整个国家在少儿科学启蒙教育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和人力,围绕学校的教育设立了许多相关的机构,现在法国一切与开发少儿科技能力有关的设施都是时髦的,而且这个现象方兴未艾。

首都巴黎是全法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科学和技术方面的设施可能也是最多的,包括市中心的艺术和职业博物馆,国家海洋博物馆,国家摄影博物馆,天文博物馆,等等,可谓包罗万象,应有尽有。这些博物馆里面有专门供孩子们使用的资料,为孩子们讲解的辅导员,还有与博物馆主题相应的特别工作作坊,可以让孩子们触摸,动手操作,还有专人指导,孩子眼手脑并用,一个博物馆参观下来,既轻松,又长见识。

科学启蒙从幼儿园开始

在法国,幼儿园的老师除了教孩子们画画,游戏外,也逐渐把科学的启蒙当成一个重要的课题,有机会就让孩子们接触、观察大自然的现象,到野外看季节变化,参观农场等都是可以进行的活动,然后老师有的放矢进行启发、解释,目的是要让孩子们养成观察、思考和想像的习惯。

小学中规范化的科学教育

法国小学的科学教育就更加规范化,包括对教师的招聘考核都考虑到这一因素,要求教师必须具备教授科学的兴趣和素质,每年的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完成的课题,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进度本,每次与科学有关的实验或其他活动记录在内,包括实验过程和自己的思考与心得。

法国小学的科学教育主要是通过观察和实验完成,大家一起动手,一起观察发表自己的看法,在很轻松的气氛里进行,正如一位老师的介绍,小学的孩子们不具备科技的概念和足够的数学知识进行定义和概括科学现象,但却可以在概念和模型的理解方面走的很远,条件是要通过他们能够理解的实验来进行。

小学的实验可以包罗万象,从对水的三态的认识,动植物饲养和解剖,到最基本的电路组合都有。当然学生也可以提出自己感兴趣的课题,全班一起解决,这是一种很轻松愉快的体验。

家长的积极引导

在对儿童的科学教育中,教师扮演的角色无可置疑十分重要,但是家长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儿童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孩子们在学校的学习成果只有在得到家长的鼓励和认同后才会让他们真正有自豪感,能激励他们有更多进步。

法国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教育,但大多数人都更希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并认为健康快乐的成长过程是最重要的。有心的家长会利用每年寒暑两假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参观各种博物馆,利用各种时机给孩子讲解自然科学知识。法国所有城市都有图书馆,可以免费借阅,因此无论有无经济条件,只要有兴趣,每个孩子都能有足够的条件学习科学。

法国儿童科学游乐场

在法国教育界口碑很好的是巴黎科技与工业展览中心里为3到12岁孩子们设立的儿童科学游乐场。这个占地4000平方米的游乐场的一切都和科学有关,全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科学城的儿童游乐馆的设施与教育部的教学大纲紧密配合,对学校的教学起补充的作用,宗旨是让孩子们在玩的同时发现大自然的秘密。虽然是游乐场,但布局十分紧凑,由四个大的区组成:生物世界的秘密,机器与机械,你与别人,交流的技术。

生物世界的秘密

动物是孩子们最容易接受和最喜欢的科学内容,这也是教学大纲强调的一个部分。对生物世界的了解有助于孩子们了解人类社会,热爱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界。游乐馆对动物的选择也是费了一番心计。

蚂蚁装在透明的塑料管子里,用蚂蚁感觉不到的红光照明,孩子们可以看到蚂蚁的所有地下活动,看到蚂蚁的社会也像人类一样有专门吃饭和喝水的地方,甚至有所谓的墓地。

水世界是一个微型的池塘,一面是玻璃,在这里可看到水下各种鱼虾和贝类的活动,周围的土里有水獭、老鼠、野鸭的洞穴模型,旁边有图解解释它们如何互为天敌又相互赖以生存。

热带蝴蝶馆里,蝴蝶就在身边飞,从旁边的树上和保温箱里可以看到从卵到茧的整个生命过程。

机械与机器

如果动物是能看不能摸的话,那到机械与机器的区域就是让孩子们动手的地方。他们可以亲自动手启动水泵,看水是如何通过压力被抽上来;动手绘制并制造一张卡片,从头到尾的过程全由自己操纵一台庞大的机器;还可以看到电能转换成启动机器的能量过程。也许一些孩子从此立下当工程师的志愿。

你与别人

你与别人区是了解自己的身体与世界的关系,孩子们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数据,包括肤色、指纹等建立自己的身体与基因卡;通过一台特殊的模拟透视机,对心、肺、肝、胃的活动也一目了然。

在此区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很大的地球仪,将听筒插到任何一个国家的位置上的小空里,就可以听到用此国语言问好的声音。法国本是一个外国移民较多的国家,几乎所有的学校都有祖籍是外国的学生,一般孩子们都不会对外国的人和事物感到陌生,通过这样的经验有助于他们互相尊重和理解。

交流的技术区

占地面积最大的是交流的技术区,这个区紧密配合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也是最令孩子们激动的地方,有配有摄像机和屏幕的模拟电影拍摄的滑车,电视制作棚;有人扮演新闻节目主持人和气象预报员;有人负责摄影和制作;电脑指导孩子们为报纸编写图文并茂的文章;几人组成电视节目编辑部,制作一台简单的节目等等。

篇8

关键词:儿童;哮喘;临床治疗;效果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呼吸道疾病,它的表现有:反复发作性咳嗽以及呼吸困难、喘鸣等等。小儿哮喘在儿童群体中发病率高并且多数属于慢性病程,不仅严重影响患儿的学习生活与正常活动,而且对其身体健康产生极大危害、不利于患儿的生长发育。小儿哮喘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最终将发展为成人哮喘难以治愈,甚至丧命[1]。本文旨在以55例小儿哮喘患者为样本,对其临床治疗效果进行探讨与分析,从而完善小儿哮喘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自2013年11月~12月,我院共收治小儿哮喘患者55例。30例来自城市,25例来自农村。对照组患儿共29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为2.1岁,男童16例,女童13人;实验组患儿共29例,年龄在1~5岁。平均年龄为2.3岁,男童15例,女童14例。所有患儿均为急性发病、具有反复发作性咳嗽,喘鸣与呼吸困难等小儿哮喘的典型临床症状,可以根据第 7 版《儿科学》的诊断标准确诊。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年龄、性别、临床症状等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分析。

1.2方法 首先,对照组与实验组的患儿均进行吸入疗法。吸入疗法是目前治疗哮喘的首先疗法,它的优点有:用药少、效果快且效果好、副作用少。吸入疗法一般分为平喘和抗炎两种。平喘药为按需使用,病情越稳定的患儿使用次数越少,应在哮喘发作时使用,能在几分钟内出现明显效果;抗炎药物属于长期控制药,一般在用药后的一个周后才起到治疗作用,虽然起效慢,但是却必不可少,因为它在修复气道炎症方面作用极大。在进行吸入疗法时应坚持定时用药,只有通过规律地吸入药物,才能达到预防哮喘发作和减轻哮喘发作程度的目的。其次,对实验组的29例患儿进行吸入激素治疗和脱敏治疗。这里所说的并不是"全身应用激素"(口服或者静脉注射)而是局部激素,二者有明显区别。若长期进行全身应用激素,会产生诸多副作用,包括高血压、向心性肥胖、骨质疏松等等。而进行小儿哮喘治疗所应用的局部激素则大大降低了副作用。它吸入的要的计量单位以"微克"计算,远低于全身应用激素的"mg";其次,药物通过吸入的方法进入患儿体内,主要在气道粘膜上起作用,真正进入血液循环的剂量少之又少,不会给患儿造成全身性的副作用。进行激素治疗的药物主要有:必可酮气雾剂、普米克令舒、普米克都保、舒利迭干粉剂、信必可等等。随后,对实验组患儿进行脱敏治疗(治疗时间较长,为2~3年)。脱敏治疗是世界卫生组织明确认定的能唯一可能彻底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根本性治疗方法。脱敏治疗方法分为皮下注射脱敏治疗和舌下含服脱敏治疗。前者属于传统的脱敏治疗方法,后者是近年提倡的新疗法,由于其无需打针、治疗方便的优点更适合于小儿哮喘患者。此外,进行脱敏治疗时应该使用逐渐增加剂量的方式,否则会引发哮喘甚至过敏性休克;哮喘发作时不可进行脱敏治疗。最后,针对实验组患儿的个体情况制定专门的治疗方案,详细记录患儿每次发病前的天气情况、患儿的食物、患儿是否有过剧烈活动、是否与特殊化学物品接触、发作的日期、时间。

1.3观察指标 每日密切观察患儿的反复发作性咳嗽与喘鸣的次数与症状变化,是否出现呼吸困难的现象。

1.4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研究对象具有可比性,P

2结果

参与的58例患儿无病症加重与死亡现象。对照组29例患儿中有22例患儿治疗产生效果,7例效果不明显,显效率为75%;实验组29例患儿中有28例患儿治疗产生效果,1例效果不明显,显效率为96%。实验组患儿的恢复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

3讨论

引起小儿哮喘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遗传基因外,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工业化城市化、室内装修等等都有可能是引起小儿哮喘的"凶手"。不同地区和种族患病率有很大差异,发展中国家通常低于发达国家,农村通常低于城市。根据国际儿童哮喘和变态反应性基本研究组的调查显示:2000年,我国小儿哮喘的发病率为0.5%~0.33%,相比较于十年前的0.11%~2.03%,患病率上升了64.8%[2]。

小儿哮喘目前不能够根治,但是通过一定的防治教育和治疗,完全可以实现对小儿哮喘的控制,因此家长们应了解小儿哮喘基本的临床表现,以便及早发现、尽快治疗,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小儿哮喘发病有急有缓,婴幼儿在发病前通常有1~2d的呼吸道过敏症状,比如打喷嚏,流清涕,鼻痒等等随之出现咳嗽等现象;年龄稍长的儿童发病通常比较突然,主要症状有剧烈咳嗽、咳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等等。

孩子如果得了小儿哮喘,合理的家庭护理也十分重要。①选择向阳的居所,保持室内通风干燥,被褥尽量选择棉织品;②尽量不要让患儿接触宠物;③不能吃过于辛辣过酸的食物诸如:鱼虾、葱姜蒜等;④保证患儿每天有一定的时间在户外运动,增强体质和疾病的抵抗力,活动的时间与强度可根据患儿的年龄以及病症的严重程度灵活调整。当然,如果患儿出现哮喘的情况有季节性的变化,到特定季节要减少户外活动;⑤家长要详细记录患儿发病的时间、地点、病症轻重、发病前的饮食、用药情况等等,这样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分析可以找出发病的规律和致病的原由,方便日后对症下药,减少无用功[3]。

目前有许多家长对于小儿哮喘的治疗仍然存在很多误区,比如不少家长在儿童出现咳喘症状的初期就使用抗生素以达到消炎的目的,但事实上,哮喘属于过敏性炎症,而抗生素消炎在没有出现合并细菌感染的情况下根本起不到作用,反而会对儿童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其次,许多家长试图想得到根治小儿哮喘的秘方,致力于寻找偏方而延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机。

经过对本院收治的58例少儿哮喘患者进行的临床治疗效果探究,可以得出:通过进行吸入疗法(包括使用控制药物和快速缓解药物)、脱敏治疗等能有效缓解和治疗小儿哮喘。因此,在小儿哮喘临床治疗中应得到大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 陈育智,赵京.儿童支气管哮喘的诊断及治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56-258.

篇9

关键词:家长;幼儿教育;问题及解决措施

幼儿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家长在幼儿教育中起着想当重要的引导作用。所以家长在进行幼儿教育时要起到以身作则的作用,即使发现自己在教育中出现问题,并作出改进。

一、幼儿教育的重要性

这一阶段是幼儿智力、思想、性格和品质等方面初步成型的一个阶段,此阶段的教育至关重要,对于幼儿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为进行初始教育的过度阶段,良好的幼儿教育,可是使孩子们更容易的接受小学教育,促进他们能够愉快的学习,更加快速的接受新鲜的事物和知识。此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定型时期,接受良好的教育是必要的,作为家长,孩子生活和学习中最好的老师,应该认识的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更好的对孩子进行指导。

二、家长在幼儿教育中出现的问题

(一)强调自己的长辈身份,沟通教育不够

作为一个长辈,孩子是不能不听话的。在幼儿教育中,最怕家长以长辈的方式教育孩子。很多家长,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试图沟通,而是一味的去要求,比如妈妈让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你要听话等等。又例如,你不听话让爸爸打你啊。这些都是在用他们的身份去镇压孩子的调皮捣蛋,一次两次或许有用,但是时间长了孩子就皮实了,再也被吓唬不到了。

(二)教育中过多的溺爱或者过多的管制

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会格外的宠溺现在的孩子。经济能力的不断提高,人们收入的提高,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孩子们生活的就富裕,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家长就给什么。过分的宠溺导致孩子出现坏脾气,养成不好的性格。还有的孩子被过多的管制,现在的家长一心希望自己的孩子成龙成凤,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让孩子过早的接受小学的教育,不利于以后教育教学的发展,同是会让孩子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幼儿的教育发展。

(三)父母在教育过程中,忽视以身作则的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太随意,有的时候就给孩子带来了负面的示范作用,孩子学习的能力不交强,偶然间就学去了。家长带着孩子闯红灯,随地吐痰,随地扔垃圾,这阶段孩子的模仿能力是极强的,容易在不经意间就学习到了不好的作风和生活习惯。父母要以身作则教授孩子正确的。

(四)过分强调学习,忽视孩子的欢乐

起步要高出别人一截,把小学内容拿到幼儿来讲,过分的要求孩子学习不是他年龄段该学到的东西。忽视了作为孩子,应该解放天性,应该愉快的过完孩提时代的重要性。孩子过分的承受学习带来的压力,不能痛痛快快想过完自己的幼儿时期。

三、解决措施

家长应该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自由的切换不同的角色,家长即是有威严和有耐心的家长,也要是可以沟通的朋友,是富含责任心的老师。当孩子到做错事,可以适当拿出自己当父母的威严,严厉的批评,也要关心孩子的生活和成长。家长也要扮演好孩子知心朋友的角色,让孩子跟你们更好的沟通交流,在这种情况下培养一个活泼可爱大方的孩子,培养她们良好性格的形成。家长也是老师,要从生活中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爱护环境等优秀的品质。不可以过分的溺爱孩子,不不事事包办,不能形成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毛病。要让孩子学会有计划的合理的买自己需要的东西,不能要什么给什么。让孩子不断的锻炼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整理自己的书包,准备第二天上课的用品。平时让孩子多多动手做家务,勤动手动脑,让孩子从小锻炼自己的自理能力。给孩子自由的空间,不能过多的约束孩子,让他们形成逆反心里。现如今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的严重,每个家长也是以对孩子好的名义,不正确的教育孩子,让幼儿学习,在该玩的年龄,家长应该放开对他们的束缚。孩子应该适当的学习简单的东西,主要还是以玩为主,让孩子快乐成长。

四、结语

家长是幼儿的启蒙老师,家长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在影响这孩子的成长发展,作为有责任心的家长,应该创建一种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才能促进孩子身心以及智力的健康发展,让他们保持快乐的心来面对生活,这才是重点。

作者:褚庆贤 单位:大庆市肇源县新站中心幼儿园

参考文献:

[1]赵康,徐海东,王家铭等.浅谈幼儿教育小学化原因及对策[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12).

[2]杨志强.思维——学习能力的核心[J].家庭教育(幼儿家长),2010,(05).

篇10

十一五期间,学校在前15年科技教育特色打造的基础上,继续寻找突破口,以“培养探究品格:小学生科学素养最优发展的深化与拓展研究”为抓手,以创建“求真型校园”为目标,以探究式校本课程的建设为重要手段与途径,让特色逐渐走向文化。

一、校本课程的目标:凸显特色。分层落实

探究式校本课程是培养学生探究品格的重要阵地,也是科技特色建设的一个重要抓手。为此,学校确立了如下特色培养总目标:面向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每天都在探究、成长和充满希望,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探究品格和健康活泼的个性,享有完整愉悦的学习生活。

根据上述目标,学校将学生的探究品格具体化为下列品质:细于观察、敢于提问、善于合作、乐于交流、勤于创新、勇于求真,并分别分散到六个年级段,做到有重点的突破。

二、校本课程的内容:独一无二,体现校本

为进一步彰显学校的文化内涵,学校在课程内容选择上立足校本。

1 百年历史的积淀:学校在百年的建校历史中。积淀了丰厚的校园文化。学校结合自身发展史以及发展过程中留存下来的历史景观,编写了《闪光的校园》,它以“探寻百年印迹”为主,层层揭开学校的百年历史,翻看百年的画卷。同时,在追踪研究的过程中,达到知识的拓展和情感的升华。

2 校园环境的利用:学校在特色建设的过程中,开发了一些富有文化内涵的科技教育景点及环境设施,这些也是学校结合课改,重点编写科技教育校本教材的得天独厚的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学校开发了《金色校园行》教材,旨在让孩子们认识校园景点的同时,通过探索与研究。挖掘蕴含在景点内的文化内涵。

3 特色活动的开展:以学校的标志性景点“金钥匙”命名的“金钥匙少儿科学院”内活动丰富多彩,成为校园文化传承的一个重要载体。为了进一步丰富学生课余生活,让更多的孩子享受到少科院内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培养探究的欲望,学校将各研究所活动编排成校本教材,具体包括以下内容:节水研究所开发的《节水世界欢迎您》、垃圾分类研究所开发的《垃圾也能成风景》、蚕桑研究所开发的《蚕的一生》……

三、校本课程的实施:关注探究。着力实践

学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是以探究文化的培育为主线的。所有教材的实施都从引导学生探究入手,采取实践体验的方式,着力开发学生的探究潜能,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

例如,《闪光的校园》作为校本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引领孩子通过开展系列实践探索活动,帮助他们理解学校的校风、校训、教风和学风的内涵。明晰学校办学百年积淀下来的学校精神――“爱德求真”的含义。再如通过课外对百年老树经历的三次磨难的调查,让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沿革,知道学校百年风雨中的发展与变迁,明白学校的精神文化内涵。

四、校本课程的管理:立足整合,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