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发展的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新媒体发展的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该书是国内第一部关于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程总结性的著作。虽然是仅仅的十年时间,网络媒体的发展却经历了辉煌与坎坷。由于网络自身的特性,在十年发展过程中,技术更新日新月异、大小事件纷繁复杂、新闻人物竞相登场……正所谓“一寸还成千万缕”,对网络媒体十年发展历史的把握要做到全面、详实、清晰,作者必定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同时还以深厚的计算机网络知识、新闻传播知识、史学知识等多方面的理论基础作为铺垫。书中对十年来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由初创形成规模到发展日益壮大,运用了“推、拉、摇、移”等多种手段,进行了全景式的、全程式的盘点记录。既注重对网络媒体的发展作历史性的总结回顾,也对其业务发展、经营策略、社会影响、学术研究等方面做了全面的理论总结;既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科学的划分,也对其总体格局、未来趋势进行了合理的分析;既集中关注国内网络媒体的发展概况,又紧密联系国际大背景;既仔细扫描网络媒体、网络传播的专业天地,又放眼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相关领域。
历史回顾与理论创新相结合
对新闻史的研究,很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分期。一定历史阶段的知识体系是由大量林林总总的史料有序构成的,中国网络媒体从无到有,经历了一系列重大事件,经过了酝酿发展阶段、加速发展阶段,正处于规模化与专业化发展阶段,在运营规模、应用范围和技术水平上都有了巨大进步,已经成为我国新闻和传播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不可取代,在世界网络媒体格局中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影响。有许多的学者对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进行了划分。
彭兰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在积累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通过究其因、明其体、察其变,根据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水平和网络媒体发展规模和社会影响将我国网络媒体的发展阶段科学地划分为五个阶段:第一阶段:(1994年―1995年),投石问路 中国网络媒体萌芽;第二阶段:(1996年―1998年),摸着石头过河 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第三阶段:(1999年―2000年),热火朝天 中国网络媒体;第四阶段:(2001年―2002年),风起云涌 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第五阶段:(2003年)天时地利人和 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
在《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中,作者将网络传播的研究与新闻传播史的研究结合起来做了有益的尝试,传播史的撰述与理论研究总结相得益彰。在理论总结过程中不乏有许多的创新点,在论述网络新闻业务和观念发展中,彭兰对网络新闻观念作了科学地阐释:“定时―及时―实时―全时:网络新闻时间观的发展;层次化、网络化:网络新闻组织方式的发展;循环化、多通道:网络新闻和利用方式的发展;单媒体―多媒体:网络新闻手段的发展;粘贴―加工―组织―解读:网络新闻编辑观的发展;单向―互动―共动:网络新闻受众观的变化。”
作者在总结现有已经很成熟的理论的同时,也对网络传播领域研究中存在的争议同时也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为后来人做了铺垫。在书中第九章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过程中,既介绍了哈贝马斯关于公共领域概念的界定,也介绍了内地及香港学者、研究生对此问题研究的现状,以及关于这一问题目前存在的争议焦点,为今后研究该问题的学者、学生提供了很好的阶段性的总结材料。
纵向梳理与横向剖析相结合
网络媒体在我国的发展道路不是向纵深发展的平坦的二维平面,而是充满起伏、疏密的多层次的曲面构成的复杂的三位立体模型。作者在书中既对十年的发展历程作了线性的纵向梳理,同时也对每个阶段的“切面”作了横向剖析。作者将网络媒体在内地的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还包括台湾、香港、澳门网络媒体的发展情况。从神州学人网站首开风气到媒体网站、商业网站日益成熟创造经济、社会效益;从钱天白、钱华林等为中国引进建成互联网起重要作用的专家到博客影响网络媒体发展,作者在剖析每个发展阶段的过程中,选取了影响较大、意义凸显的事件、人物,描绘出这些阶段网络媒体多层次,多方面的发展图景。在记录网络媒体探索阶段的发展情况的时候,作者将这一段的发展情况按照网络媒体的性质分为媒体网站和商业网站分别加以叙述。媒体网站中既选取了“《人民日报》网络版”这样的“国家队”,也选取了《华声报》电子版这样的“小媒体”在面对网络环境时的观念革新与改革措施;商业网站则选取了在国内比较有代表意义的新浪网。既总结了传统媒体在涉足网络过程中的经验教训,也分析了商业网站在经营新闻业务过程中的优势、劣势。
理论阐释与个案研究相结合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不仅仅是一部传播史,其中也涉及到深层次的理论研究。作者在理论研究的过程中,不仅以传播学理论及相关的社会、历史、计算机知识为研究基础,而且选取了大量的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分析为之佐证,使其理论阐释更加科学、客观、充实。书中理论总结涉及到网络媒体的新闻业务研究、媒体经营策略、网络舆论与社会生活的关系等方面。案例选取时的分析单位包括个体、群体、组织和社会事件等。比如在论述网络舆论强大力量的时候,作者选取了近些年来比较有影响的事件加以评析,孙志刚案,黄静事件、刘涌案的两次改判,孙大午案,珠海事件,李思怡案,宝马案等案例,在这些事件中,详细记录了网络媒体的介入情况,以及最终网络媒体对事件结果处理的影响。充分地论述了网络媒体在维护个体权利方面的社会作用。而且这些事件对今后从事网络媒体研究的学者都是很宝贵的案例资料。
学术性与服务性相结合
篇2
人类的历史渊源流长,而这其中距我们最近的二百年的历史却是最让人惊心动魄的。人类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经历了十八世纪的工业时代、十九世纪的电子时代,而今天正以其无法阻挡的趋势大步迈向二十一世纪的数字信息时代。以全球化、网络化、数字化、虚拟化特征为代表的数字信息时代正无声无息的悄悄向我们走来,它打破了原有的信息传播模式,从而也就打破了传统的以信息传达设计为己任的艺术设计的模式。面对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和新的传播沟通方式的出现,我们无法不面对现实去重新思考艺术设计的未来,信息的数字化让人无法避免艺术设计数码时代的来临。
第一部分:宏观环境分析与总结
一、关于数字信息时代来临的思考
一个时代的到来,一个新事物的产生、发展往往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面对计算机与网络媒体技术的发展,作出关于未来的预言已并非难事。已有不少有识之士对未来将要发生的事作出了预测。无可否认,二十一世纪的商务信息传播将是一个以数字信息为代表的电子商务的时代。其最大的信息传播载体将是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互联网。
1.新的信息传播方式—网络媒体数字技术是人类历史上进化速度最快,也是应用速度最快的一门技术,计算机网络数字技术的发展产生了一种新的沟通传播方式。它由传统的一对多的大众传播方式转变为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一对一的单项交互式的沟通传播方式。从而也就产生了被称之为继报纸、杂志(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电波媒体)以及户外媒体之后的第五大媒体—网络媒体。
2.网络媒体的出现为开展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创造了条件新的传播媒体和技术打开了通向电子商务的大门,在线销售正以爆炸般的速度增长,网络营销和电子商务彻底改变了人们接受信息的方式和进行购买的行为。从配备了电脑数据库的“商家对商家”的直销部门起步。因特网与电子商务的发展已经孕育了一批区别于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商务巨人,如亚马讯网络公司、电子贸易公司以及网络拍卖公司等。
3.网络行梢广告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优越性所有的一切都意味着“全球化数字经济时代的到来”,它是一种新的全球分配及销售形式,远远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产品与服务的销售结构密切相关的时代,对于绝大多数的工业门类来说,电子商务是一种更快捷、更廉价、更高效的信息传达和产品销售以及服务的方式。另外,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了计算机这一原有单一载体。据美国芝加哥正北传播公司首席行政长官布鲁斯.梅森的预测,另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将会发生,即电视机由过去的被动接收工具转变为具有互动功能的交易工具。消费者可以不通过电脑即可上网冲浪或购买产品和服务从事商务活动。人们通过电视即可连接互联网,实现上述功能(宽频带技术)。此前,微软曾在中国进行的电视机顶盒的“维纳斯”计划正是基于以上考虑。一旦该计划成功更会使得上网行为的普及,无疑这会让网络传播的消费市场大范围的扩散,相应的这也就为电子商务、网络营销和广告提供更多的利益与机会点。综合以上,网络营销广告和电子商务具有以下优点:A广域性:覆盖全球,受众面广B定向性:可提供个性化内容及服务C交互性:受众可参与选择,以至感受,具有一对一的沟通方式D实施性:内容可随时更新,不受时空的限制E丰富性:信息量可扩充至相当大F可测性:广告效果可即时监测评估正是基于以上考虑,相信不久以后的客户更愿意把其有限的广告预算投人到网络广告中来。中国广协的数据显示我国在1997年互联网广告市场总值约为20(X)万元,而1998年,全球互联网的广告市场总值只有约为200亿美元,还比1997年上涨了300%,而近几年的增长速度却是以几何级的递增速度在增长,这表明网络广告商机无限。
4.网络媒体的出现导致了传播载体的变化,挤占了传统媒体的市场。网络媒体的出现不会代替原有的传统媒体,但正是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使得它必然会挤占相当一部分的传统媒体的市场份额。网络媒体所具有的优点弥补了印刷媒体和电波媒体的先天不足。因特网不需邮资、不用印刷、不消耗纸张,并进行一对一的沟通,比传统意义上的细分市场更具有针对性,它的目标市场就是单一的消费者个体。这种传播方式对商家而言更具有诱惑性。
5.新的信息传播方式转变了人们原有的思维定势今天的信息传播不再是过去的广告传播什么、受众接受什么的被动接受,而是受众需要什么信息就选择什么信息的主动接收信息的方式。这种信息传播与接收模式的转变必然引起原先思维定势的转变。
6.艺术化的网络信息更易成为消费者接受的首选信息由于每个客户都希望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的信息成为受众需要的信息,根据消费心理学分析,具有创意性和艺术性的信息比较容易成为消费者选择接收的对象。于是这就涉及到在掌握数码技术的基础上如何进行信息的艺术化的视觉传达设计的问题。
二、传统的艺术设计面临改革,数字信息时代需要全新的艺术设计理念
现有的艺术设计模式和教育的专业设置,主要是针对传统媒体,其中更侧重于印刷媒体。网络媒体的新兴与发展,使得我们有必要针对这一新兴媒体开设新的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数码艺术设计专业,以适应新的形势发展的需要。正由于互联网的信息传播是受众主动的信息选择,所以那些具有情景性、交互性和动画性的信息往往成为受众最先选择的信息。例如:美国通用汽车公司Pantiac分部,最近推出的两部电视广告中,数字技术已经不仅仅用来创造三维效果,而是已经用来创造汽车本身的形象了。风靡全球的《泰坦尼克号》中惊心动魄的场面和惊人效果正是运用了ughtwave3D软件在300多台SGI工作站完成的。《龙卷风》中房子被咫风吹散等真实感极强的镜头正是运用了Soffimage等软件制作完成的。于是对于未来的艺术设计的人才的要求就不仅仅局限在平面上了,他们必须熟悉的掌握以计算机为制作工具的二维、三维动画和交互界面的制作能力。同时又必须具备创意思维和艺术的审美能力。总结:网络信息的发展使社会急需具有数码艺术设计能力的人才。
第二部分:微观环境分析及总结今天,相当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了数码艺术设计专业开设的必要性与必然性,但多数人仅仅停留在认识阶段或只是对现有艺术设计专业进行局部的微调,还没有上升为理性成熟的系统行动。纵观目前国内高校在开设与数码艺术设计相关的专业设置中基本上存在着两种情况:
1.从计算机专业发展而来的,在课程设置中加入以技术为主的计算机艺术图形和动画设计课程从这次对浙江大学的考察来看,其计算机专业在国内享有较高的知名度,甚至拥有全国唯一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研究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尽管如此,其计算机图形动画课程设置只是其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一部分,而且它更多的是偏重技术上的编程与操作,而不涉及艺术设计的相关内容。因此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对计算机技术方面比较精通,但缺乏艺术创意设计的能力。
2.从艺术设计专业发展而来,在课程设置中加入纯设计软件操作为主的图形艺术设计课程以国内设计教育的高等学府—中国美术学院为例,其计算机图形的课程只是穿插在现有的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之中,以软件操作为主,主要针对目前以传统媒体为主的印前工艺和建筑渲染图,且课时量不多。由于该专业的学生为艺术类考生,所以其培养出的人才普遍具有较强的艺术设计能力,但对计算机网络和动画方面的能力较为薄弱。总结:目前国内尚没有概念清晰的,完整系统的把计算机数字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专科或本科的数码艺术设计专业的设置。机会点:数码艺术设计专业在国内的高校专业设置中基本上是一个空白,所以该专业属于创市场的专业,极具市场发展潜力和成长空间。注意点:抓紧时间,加快实施,必须率先于其他高校,抢占有利的市场发展空间。
第三部分:南洋学院专业现状的分析和总结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产生的民办院校本身就是以市场为导向,是培养人才的教育经济实体,失去了市场也就谈不上民办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而适应时展的新专业对强占教育市场的作用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南洋学院现有专业设i分析南洋学院现有专业均属实用性极强的热门专业,对学生有相当的吸引力,但这些专业在其它公办的综合性大学都有,对教育市场不能形成独特的销售主题,即卖点。总结:南洋学院现有专业设置只是形成了教育优势,尚没有形成教育特色。
二、南洋学子情况分析从南洋的考生情况来看,我们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在传统的设计基础领域我们无法与公办大学相比,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和公办大学的长处去比,必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形成自己的专业和教学特色。
三、南洋学院开设数码艺术设计专业所具备的现有条件分析(软件方面)数码艺术设计是把计算机技术,特别是网络、图形和动画方面的技术和艺术设计相结合的新型专业。南洋学院现有的信息系和艺术设计系基本上能承担大部分的课程教学,但在计算机的二维和三维动画方面尚略有欠缺,尤其是在多媒体的音乐编辑方面尚有很大不足之处。艺术设计系:主要承担设计专业基础课以及静态(平面)、动态(动画、影视片头)和网页码、媒体界面的设计软件教学课程。信息系:计算机应用基础和网络技术应用的课程。总结:南洋学院已初步具备了开设数码艺术设计专业的基本条件。‘
第四部分:数码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操作性
篇3
关键词:刍议;城市电影;社会化媒体;概念;营销策略
新媒体时代使电影行业发展拥有无限可能,而作为电影行业发展的重要分支,电影营销也必然得益于新媒体盛行下的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发展。在社会化媒体营销时代,每一个新媒体都将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营销工具、手段,于是,各类不同的新媒体在电影营销方面分别扮演者不同的角色,它们极大提高电影营销效率,共同推动了当代中国电影的发展与腾飞。
一、社会化媒体营销的相关概念简析
1.社会化媒体。新媒体的发展使新的营销方式、策略以及模式应运而生,而在此背景下,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电影营销新平台逐渐建立,并在当代电影发展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继而推动着电影营销朝着综合化、互动性、联动性的方向发展。关于“社会化媒体”的概念,学术界众说纷纭,不一而终,而造成这一结果的很大原因是,“社会化媒体”研究领域属于新兴领域,在中国的研究与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因而,概念的不确定性与模糊性的形成倒也无可厚非。但从一般理解上来说,所谓社会化媒体,即是能够给予广大媒体用户以充分自由的参与和活动空间的一种或多种新型的在线媒体。具有平民化、个性化、简单化、传播快和交互性强、开放性强等特点。例如,博客、微博、论坛、播客、MSN、照片共享、视频共享、聊天室、各类社交网站等等都属于社会化媒体。在中国电影行业发展中,社会化媒体营销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集互动、社交、开放、灵活等营销特点于一体,是电影营销的重要手段。
2.电影营销。电影,从本质上说,它是一种商品,而商品要想实现其社会价值,营销是最直接、最重要,且不可或缺的手段。对于电影作品来说,它的价值凝结于拍摄一部电影所耗费的所有人力、物力、财力之中,而只有这部电影能够恰到好处地满足电影观众的一般的、或特殊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电影的价值才会逐渐体现出来,人力、物力、财力才能不被浪费。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再优秀的电影也离不开宣传与营销。电影营销是一种展示电影价值、最大限度实现观众与影片心理互动的手段,可行性的电影营销必然极大推动电影事业发展。毋庸置疑,在当今时代,借助社会化媒体推动电影营销策略的创新是中国电影发展的新出路,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
二、社会化媒体营销未来的发展态势
1.发展如日中天,势头强劲。据相关研究表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迅速,这样就意味着,中国的网民正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迅猛增长,而微博、微信、博客、论坛等社会化媒体的运用也日渐普及,并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例如,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近日在国家网信办新闻厅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上半年新增网民2132万人,增长率为3.1%。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与2015年底相比提高1.3个百分点,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8.1个百分点。中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较2015年底增加3656万人。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占比由2015年底的90.1%提升至92.5%。手机上网使用率为92.5%,较2015年底提高2.4个百分点。其中,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而在众多的社会化媒体中,手机微博的使用俨然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大亮点。这些数据充分显示了社会化媒体发展如日中天、势头强劲,不可遏制。毋庸置疑,社会化媒体拥有更加广泛的群众基础,而电影行业如果能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的营销价值,才能将电影品牌更快、更稳、更好地打入影视消费者内部,提升电影营销质量与效率,推动电影行业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
2.营销价值凸显,推动电影行业发展。毋庸置疑,社会化媒体是媒体的一种重要形式,故其本身不仅具有一般媒体的宣传与营销属性,还能更直接、更迅速地放大营销功能,做到高质、高效营销。美国流行文化学者史蒂文•约翰森曾提出著名的“放大功率效应”:娱乐节目的传播仰仗的是1%的核心粉丝,这1%会吸引10%的忠实粉丝,10%成为“福音传道者”,他们的热心召唤会引来另外的90%。例如,在美国,80%的大广告客户喜欢通过一种新型的社会化媒体形式——Facebook进行广告营销。在中国,通过社会化媒体开展营销活动的企业虽然难以与美国相媲美,但对社会化媒体关注与应用的影视企业大有日渐增长的趋势。这就意味着,社会化媒体之于电影行业发展作用不可取代。在社会化媒体时代,社会化消费者繁而又繁,比之于相信广告,这些社会化消费着更愿意相信通过微博、博客、论坛、相关评论中具有相同经历的陌生人对该产品的看法和意见。从该层面讲,社会化媒体的网络营销价值日渐凸显,也必定会更加有力推动电影行业发展。
三、城市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有效策略
1.强化重视,并巧选社会化媒体进行电影营销。强化重视,巧选社会化媒体推动电影营销是推动电影事业发展的第一步。首先,要在社会化媒体选择与运用上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即强化重视。搭建社会化网络媒体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影视企业领导者与管理者,乃至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工作岗位人员的全力配合与支持,即全体人员都要重视社会化媒体营销平台的搭建。其次,一旦做好决定,定要全力以赴。对于城市电影营销来说,企业一旦觉得采用社会化媒体提升电影营销质量,便要做到目标明确、恰当选择、风雨兼程。影视企业恰当的社会化媒体选择、坚毅果敢的营销平台搭建之信念、可行性的营销策略是社会化媒体充分发挥其电影营销价值的关键与核心所在。例如,美国影视公司习惯通过Facebook这一社会化网络媒体倾听影视受众心理需求,并不断改善电影营销策略。在国内也有成功的案例,例如2015年国庆档上映的《夏洛特烦恼》的社会化媒体营销,该片在开拍前后,开心麻花就利用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对影片进行宣传,然后在其拍摄期间和上映前后持续发微博造势,特别是上映首日,连续12条微博造势,在热映时,其导演和演员们也在微博、微信和贴吧等自媒体上纷纷围绕该片营销目标行动,引发社会公众对该片进行扩大自发宣传和传播,触动“放大功率效应”,从而取得了口碑和票房双丰收。最后,要做好社会化媒体营销规划。例如,社会化媒体营销主要有哪些部门参与,主要负责人有哪些,投入时间是多少、与其效果为何种等等。
2.巧用“三屏联动”策略巧妙迎合受众心理需求。“三屏联动”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它是我国电影行业的福音。在当代,“三屏”所指并不特别具体,它主要是指智能电视、互联网电脑、智能手机等的多屏客户端,并利用这些客户终端为受众随时随地提供视频、信息等各类的内容需要。而在早期,所谓的“三屏”,仅仅是指的传统电视屏幕、电脑屏幕、手机屏幕三个“屏幕”,传统的三屏明显受时间、空间等的限制,无法做到高效、便捷、高质地实现电影营销。不同的是,如今的三屏联动集传统媒体和网络新型媒体的优势于一身,并能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策划制作,真正实现“三屏”交互融合,打破以往电影营销在时间、空间等方面的局限。再具体一点,三屏联动充分利用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机制,由单一、小范围的营销传播走向了多元、大范围的综合类营销,充分满足了大部分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总之,三屏联动极大拓展了电影营销平台,推动了电影营销的广泛、深度发展。
3.社会化媒体的运用要能体现“互动”的营销趣味。运用社会化媒体进行电影营销的过程中,要尽可能体现“互动”的营销趣味。严格意义上来说,社会化媒体本身体现出了一种客观、虚拟的对话与互动,而社会化媒体能否充分发挥其价值,一定意义上取决于这种互动与对话的深度与广度。这也就是说,在进行电影营销时,不能借助社会化媒体进行“一言堂”式的营销,要充分了解受众的各类观影需求,并与其进行深刻而有价值的密切互动,使营销充满了“互动”趣味。诚然,网民在运用手机选择影视作品观看时,对时不时弹出的窗口广告十分厌烦和抵制,而要想引起网民对相关广告的重视,可以通过网络交互平台进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多屏互动、交互式分享以及O2O(onlinetooffline)等技术飞速发展,促使各行业都注重运用“互联网思维”。在电影营销领域,《秦时明月之龙腾万里》、《小时代3:刺金时代》等一批国产电影就运用到原先仅在二次元文化中出现的“弹幕”技术,在制造与观众的互动同时,更带给电影观众耳目一新的感觉,一时间成为媒体争相报道的娱乐头条,影片讯息呈爆炸式传播,片方成功实现了影片的快速宣传营销。因此,企业在进行电影营销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关注与抓住“互动”这个基本营销特征,开展多元化网络互动活动。例如,可以设置虚拟的礼物、有奖竞猜、营销对话、提建议、旅行体验等等。毋庸置疑,这些手段让受众充分参与到了营销互动中,极大提升了营销质量。
4.注重反思总结,多途径优化社会化媒体营销策略。在城市电影社会化营销过程中,我们要懂得反思与总结,在反思中明确问题,在问题中学会总结,在总结中优化策略。城市电影社会媒体营销策略的优化是一项大工程,有很多值得关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要采用反思与总结的方式去解决,提高电影营销质量。首先,提高电影票房,推动电影衍生品消费。社会化媒体营销的最高境界是,不仅促进了电影知名度的提升,推动票房大卖,更能强化电影衍生品的消费。因此,城市电影营销才能够充分发挥社会化媒体营销价值,在提高电影票房同时做到在电影衍生品上多下功夫,极力宣传与销售衍生品,推动电影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做到电影总体效益全面提升。其次,促使社会化媒体营销实现互动平衡。在借助社会化媒体进行电影营销中,不平衡互动现象依然存在。例如,电影营销方不仅要在相应的社会化媒体上(如微博)及时、科学投放电影图片、视频,还应该关注微博转发与留言,并根据受众需求调整营销策略。最后,要做到线上营销与线下营销的同步。就拿购票来说,电影营销商既要做到与各大售票终端合作,促进线上购票,更应做好线下售票,实现二者协调、平衡发展。综上所述,任何形式的成功都是不可复制的,对于城市电影营销来说,只有借助社会化媒体的强大营销价值,才能真正实现电影行业的蓬勃发展。诚然,搭建社会化媒体电影营销平台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而在未来的电影行业发展,社会化媒体对电影营销的价值愈加凸显。因此,城市的电影营销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正确处理社会、营销媒介以及受众之间的关系十分必要和重要。唯有如此,中国电影市场潜力才会更大,电影的质量和票房才能更高。
作者:姚威 单位:福建省南平市电影发行放映公司
参考文献:
[1]李明洁.基于互动的中国电影社会化媒体营销[J].现代商业,2015,26:21-22.
[2]黄伟.社会化媒体发展趋势下的电影营销模式——以电影《失恋33天》SoLoMo营销模式为例[J].时代金融,2012,35:178-179.
[3]刘藩,刘婧雅.当前中国电影营销的关键问题研究[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5.
篇4
(一)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
(1)信息传播。这是播音主持最为核心的功能,只有通过播音主持人的语言广播电视才能进行传播,而声音在电视传播中也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虽然现在出现了很多的网络即时通讯、网络论坛等传播途径,但是各类新闻仍然是广播电视节目的主要内容,新闻立台依旧是传统媒体的基本准则。
(2)提供咨询意见。这是传统广播电视媒体最大的优势,在日益发达的网络中,信息量可以说是巨大的,但是作为受众却无从去证实这些信息的真实性,同时也产生了很多的重复废弃信息。虽然传统媒体在信息量的资源中没有优势,但是它可以在大量的信息中过滤出重要的、可靠的、精选类的信息,所以传统媒体在信息传播中也保持了自己的权威性、有效性、价值判断性,这也是其他的传播媒体做不到的地方。
(3)为文化发展提供方向。文化本身具有多样性的特性,其中符合社会发展的文化必须要有传播平台进行推广,播音主持工作一直就以引导舆论作为自己的一个社会基本责任,播音主持的文化引导作用并不会随着网络媒体的出现而削弱,这主要是由于传统播音主持本身就具有信息传播的权威性和官方性。
(二)播音主持功能在多维传播语境中的巩固
(1)信息的加工程度更深。播音主持一直以来就是一种扁平化传播渠道,只能对信息进行直观的传播并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加工。但是在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可以围绕着所传播的主题,扩宽素材的采集途径,并且依靠严谨的构架来对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和解析,为了应对网络多媒体带来的压力,播音主持也朝着深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播音主持人的组织,加上大量信息的分析,不仅对事件本身进行直观报道,更主要的是对事件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并且内容的标题也更为新颖突出,同时还可以利用新兴的通讯平台和受众进行互动,这就体现了在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信息传播功能的强化。
(2)强化公众分享功能。这是播音主持相比于网络媒体的一个最为独特的功能,网络媒体针对受众只能是私人化的信息接收,而广播电视却可以在一个小型的公众空间进行共有的分享,它的公众性依旧十分鲜明。在多维传播语境中,播音主持就很好地利用这个特性,它能兼顾大多数人的收视心理和体验,在传播的过程中对节目进行严格筛选,再通过播音主持人平和的态度把信息内容传播出来,这就可以让受众更容易接收信息,同时也更能营造一种和谐活跃的家庭氛围,沟通家人之间的亲情。
(3)角色的置换。一直以来,传播媒体一般只对受众的意见进行总结,再进行权威,但在多维传播语境下,媒体意见的来源更多是民众,甚至可以对媒体意见进行更为精辟的总结。播音主持人在节目中可以提供更接近公众意愿的意见,在节目播出时也利用了微博、微信、论坛等新兴通讯工具与受众进行互动,这也体现了播音主持在不断地迎合多维传播语境的发展。
篇5
关键词:多媒体 信息技术 初中 地理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C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22.205
近年来,随着教育制度的改革,实现现代化教育思想在我国显得非常重要,因此在对现代化科学技术的使用上,变得越来越广泛。在教育制度不断变革的时代,科学技术的运用,能够为教学方式起到很大程度的进步推进作用,老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要从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以新的科学技术作为支点,以此来实现整体教学效果的提升,文章将会对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上进行分析,从教学的模式以及教学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的分析探讨,为实现初中地理教学提升而不断努力。使得多媒体信息技术在进行地理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得到很大的利用,根据社会的发展需求,以教学模式的改变来突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从创新的角度出发,使得教学的手段更加科学化,更加利于教学发展。
1 激发兴趣促进学习分析
通常情况下对学生的教学方法,其主要的教学理念是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不是以前传统的填鸭式教学。相比于传统的教学模式,现在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促进初中地理教学的发展,在此过程中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学习内容进行图文的表达,可以将初中地理教学以图片、视频和声音的形式来改进,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确保教学的有效实施,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古埃及文明与发展”一课时,老师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摒弃传统的观念,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来进行教学模式的改进,通过多媒体的画面以及多媒体的音频文件来介绍古埃及文明发展的历史,以及对相应的古埃及文化进行介绍,老师在教学时,先准备好古埃及文化相关视频,将尼罗河以及金字塔真实地呈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进行相应文化欣赏的同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图文更加深刻地了解埃及的文化。
2 多媒体教学将地理知识进行形象化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
老师在进行初中地理知识教学的时候,能够从根本上对相应的课堂知识进行讲解,但是学生的理解程度决定着其对知识的吸收率,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出现教学知识的抽象性,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空洞的感觉。例如老师在讲解“大陆漂移假说”课文时,其理论知识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再根据其产生漂移的过程对漂移学说进行分析,此种理论性的地理知识难以被学生们理解,所以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通过视频以及插图的讲解来深化学生们的理解,对整个漂移的过程能够有一个新的认识,此时采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学生们的困惑解释清楚,使得学生们在学习时能够清楚漂移的基本过程以及理论知识的形态,从形象化的角度来讲解,为学生们提供形象化的知识学习,这样不仅可以提升课堂的效率,而且还能够促进学生们的学习效率。另外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也给了老师们启示:图文并茂离不开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支持。因此在进行教学时,采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能够提升课堂的教学质量,通过多媒体手段将课堂知识直观地展现在同学们的眼前,使得学生们在学习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时,可以根据相应的多媒体手段展现给人们动态的变化。
3 使用对媒体教学注意事项总结
3.1 传统教学同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选择手段分析
老师在进行教学时,其对教学手段的选择显得非常重要,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手段的更新能够很好地完成整个教学工作效率的提升,本着多媒体作为基础实现教学手段的飞越,通过教学过程的传统手段以及新型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优势结合,将教学的工作提升到最大,使得教学过程中多种手段相互结合,以此来实现初中地理课堂的有效进行,伴随着科学技术的提升,教学手段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因此根据相应的教学要求的提升,以此来实现整个教学工作的紧密联系,在教学过程中从管理模式到教学模式进行不断的创新。注重实效,开拓创新,通过传统教学模式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总结来强化整个初中地理教学革新。
3.2 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教学模式探究
在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而老师则是作为辅导,因此老师在教学时,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辅助的一项教学工具,通过教学工具的改变,其教学的模式和方法都要从根本上进行深层次探究,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媒体信息技术仅仅是一种辅导的工具,其本质的意义没有改变,其作用是为了让老师更加方便地讲解课本知识,使得学生们更加形象地了解相关知识。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抽象的事物更加形象地放在一起,使得学生在学习时,从感知上能够很清楚地认识到事物,所以采用多媒体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方便于教学效率的提升,为学生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4 总结语
随着我国教育制度的不断完善,其教学的方法也在不断地革新,因此根据相应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的革新,使得我国的教育方式朝着信息科学的方向发展,根据信息化技术的不断改革,使得在初中地理课程进行教学时,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通过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的运用能够更好地实现初中地理教学的效果提升。
参考文献:
[1]彭昌明.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强化初中地理教学刍议[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6):123.
[2]姚广法.论多媒体信息技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J].教师,2013,(9):85.
[3]冯立本.浅谈多媒体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教育界,2010,(18):98-99.
[4]曹巍.也谈多媒体技术与初中地理教学的整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1,(34):155.
篇6
同时,媒体从业者具有高流动性的特征,特别是在多种媒体形态并存的时代里,为每个人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多种机会。那么,作为一家纸质平面媒体,《决策》杂志是如何揽才、用才,又是如何留才的?其中有什么样的独特人才意识?本文以《决策》杂志2004年、2008年两次全国公开招聘采编人才为例,对人才队伍建设加以剖析。
揽才
《决策》杂志从一家地方性媒体起步,在一开始的10年里,选题视野从局限于安徽省内逐步实现了向全国范围的转变,特别是2001年改版,从策划创意、文章内容到版式设计,都发生了根本改变。在这个过程中,“去地域性”、走全国化之路是《决策》杂志的目标追求,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多种因素的合力支撑,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一支富有创意、执行力强的团队。
从周边媒体的发展中,也深刻地印证了人才的重要性。在2004年时,最流行的一句话就是“长沙看电视,广州读报纸”。在长沙,湖南卫视以超前的理念,打造起“电视湘军”,在湖南卫视炫目的电视舞台背后,是以魏文彬、欧阳常林为领军人物的人才团队,从节目策划到舞台主持,湖南卫视广聚人才,直到海选超女的火爆,都是人才创意的结晶。
在广州,南方报业集团、羊城晚报集团、广州日报集团三足鼎立,每个报业集团都在不断地裂变出新报纸、新杂志,从《南方周末》到《南方都市报》,从《21世纪经济报道》到《南方人物周刊》,创办一个成功一个,探索出了“龙生龙、凤生凤”的品牌媒体滚动发展路径。很多人都在关注和研究南方传媒的成功密码,也总结出了许多条原因,但不管是理念新还是机制活,最终都要有人来实现,归结到一点上,就是人才团队。南方传媒的“掌门人”范以锦曾总结说,我们都是“南方报人”,而且南方报业一直保持着“人才顺差”。这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包涵了南方传媒发展崛起的本质。很多人都习惯性的称呼《南方周末》是中国报刊的“黄埔军校”,其实质还是输出了一大批媒体从业人才。
实际上,多媒体时代的人才争夺战,一直都在上演。对于任何一家媒体来说,只有通过引进人才,才能打破发展的瓶颈制约。2004年和2008年,《决策》杂志两次面向全国公开招聘采编人员,发展的事实证明,这为杂志更改刊名、二次改版、内容提升都起到了根本性的推动作用。总结来说,“编辑部来了年轻人”主要体现出4个方面的特征。
首先是招聘的主动性。公开招揽人才,是一家媒体发展的基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决策》杂志领导层超前谋划,没有因为体制机制上的制约而停步,主动对外招聘。
其次是招聘的开放性。从两次招聘的经过来看,没有限制条条框框,个人能力是最终的评价标准。同时,招聘过程全部公开,彻底杜绝了拉关系进人的弊病。
第三是结构的多元性。在知识结构上有新闻学、汉语言文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管理学等不同专业,这样可以在工作中形成不同知识结构的相互碰撞,有利于激发创意灵感。
第四是来源的全国性。由于《决策》杂志是创办在安徽,再加上体制机制的因素,地域化色彩一度很浓厚。随着不断地改版,内容定位的全国化日益突出,必然要求人才结构的全国化。从两次招聘来看,全国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招聘视野的全国性,在北京、上海、天津、南京、武汉等中心城市都有招聘启事;二是简历来源的全国性,不管是2004年还是2008年,每次收到的简历都超过1000份,包括香港在内的全国各地高校都有人投送简历。
用才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这句话无数次地出现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也是对人才使用的一种激励。引进人才之后就是如何用才,在发挥人才创造性方面,《决策》杂志又是如何创造“舞台”的?体现出了什么理念?
《决策》杂志在人才使用上的最大特色,就是“开放式使用”。杂志提供的是一个平台,而且这个平台是最大化的,有多大能力搭建多大的平台。比如说,有的人适合做主题策划,就放手让这个人牵头做策划;有的人适合做深度调查,就让这个人去进行深度采访。在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了扬长避短,而且是把每个人才的“长”拉伸到最大限度。
其次是创新用人的机制。《决策》杂志的人才团队,形成了两个相互统一。一是老员工带领与新员工自主成长的统一。俗话说“扶上马,送一程”,在新员工进入决策杂志社之后,老员工奉献出了自己的全部经验和工作心得,真正做到了手把手指导,从采访技巧到文章布局,从标题确定到文章切入,都做到了细致教导。同时,最大限度地让新员工发挥主动性,没有因为是新人而束缚他们的手脚,让每一位新员工都独立承担选题的创意和具体执行,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能力,提升素质。二是团队协作与个性彰显的统一。《决策》杂志全体员工组成一个整体的工作团队,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要服从和服务于杂志社的总体发展规划和发展目标,这就必然要求每个员工都是这个团队的一分子,要有与他人相互协作的意识。因为人无全才,尤其是做媒体需要相互交流,在头脑激荡中产生思想火花,因此,《决策》杂志从创刊之时起,不管是人进还是人出,就一直保持了采编团队的稳定性。可以说,这是杂志质量稳步提升的核心因素。
但另一方面,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个性,有的人做事细致,有的人善于对外交往,有的人写文章精于分析,有的人写文章文字优美。在文章采编中,强求一致只能适得其反,由此,在保持《决策》杂志整体风格的大前提下,保持了每个采编人员的个性发挥。
这种用才方式还带来一个更有意义的放大效应,就是专家型编辑记者的成长壮大。《决策》杂志作为专业性、深度分析类的月刊,对编辑记者的知识素养要求极高,每位采编人员都时刻处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并且与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采访交流中,积累起丰富的专业知识。经过3-5年的磨炼,专家型编辑记者与杂志内容实现了互动、互融。
从实践的检验来看,这两个“相互统一”,是《决策》杂志发挥人才价值最大化的“法宝”。
留才
对人才来说,用才只是一个方面,在发挥人才价值的同时,还要留住人才。进一步来说,留才的同时更要“流才”――让人才在流动中发挥价值。另一方面,只有人才流动,才能确保一个团队的活力。
那么,《决策》杂志是如何做到“留才”与“流才”的相互统一?这是《决策》杂志在锻造人才第一竞争力方面的第三相互统一。
首先是创造一种人和、积极向上的团队氛围。《决策》杂志的事业吸引力是不同人才得以集聚的根本,人进入杂志之后,第一就是让他们感觉有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这个因素对人才的发挥极为重要。有职场调查显示,工作环境和氛围,是决定一个人去留的关键因素之一。《决策》杂志经过十多年的积累,形成了包容、开放的团队氛围,让每一位员工,不管是工作多年的老员工还是刚进入一年的新员工,都会对《决策》的团队氛围产生发自内心的喜悦,进而让这种工作氛围产生吸引人的磁场效应。
其次是实现人才增值。《决策》杂志不仅是发挥人才的最大价值,更注重每个人的可持续发展,对人才的培训、充电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方面。为了增加新员工对地方公共决策、区域经济、领导科学与领导艺术的了解,杂志社专门从外面请人来开展讲座,通过面对面专题报告的形式,为每个人“充电、加油”。每月一度的编辑部业务会,已经形成制度。业务会分两种形式:一是由一人主讲,全体参与讨论;二是确定一个主题相互交流,不确定主讲人。值得一提的是,业务会的主讲人不限制身份,可以是杂志社内部员工,也邀请外部专家和官员以及媒体专业人士。
与此同时,要看到媒体从业者具有很高的流动性,在这个方面,《决策》杂志坚持人才团队建设的开放性,引进人才的大门与人才走出的大门全都打开。这里就会引来一个疑问:人才流走之后难道不会影响杂志质量?事实证明,人才的流动没有对杂志发展造成任何影响,其中的秘诀就是《决策》杂志在人才队伍建设上的第四个“相互统一”,即骨干团队的稳定与整体团队的流动相统一。
具体来说,《决策》杂志采编团队始终保持了骨干人员的稳定,他们作为整个采编队伍的核心,始终起着中心支柱的作用。新引进的人才围绕中心支柱展开工作,并慢慢成长、成熟,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有一部分新员工也变成了团队骨干,另有一部分流动出去。然后,再通过招聘引入新员工,他们又逐步成长为骨干。
由此可见,《决策》杂志在人才队伍建设上,是一个永远处在运动中的过程,而且永远有新鲜元素不停地加入进来。可以说,这第四个“相互统一”,是前面三个的提升。从另一方面来看,从《决策》杂志走出去的人,借用范以锦的话说,都是杂志的可用资源。
篇7
关键词:新媒体环境;广告设计;特性;发展趋势
时代的发展让我国加速进入新媒体时代,在新媒体环境下,大众新媒体信息遍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各种或杂乱、或规章、或浅显、或深邃的信息直接、间接地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使人们生产、生活等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中,受影响较大的众多事物中,广告设计行业较为明显。毋庸置疑,新媒体对广告行业的发展起着载体作用,它推动着文化设计的创新发展,而为了适应新媒体环境,广告设计行业也立足创新、锐意进取,并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实现了更快的发展,与此同时,基于新媒体的广告设计特性也愈加值得研究与探讨。
一、基于新媒体的广告设计特性阐述
(一)内容设计更显互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下,无论是广告设计行业,亦或者其他行业,都表现出较强的交互性、互动性特征,而广告设计行业更加明显,即在广告内容设计方面的选择性更强,这种选择性很显然是新媒体带来的“互动性”直接作用的结果。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互动性是广告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中彰显出的一种重要特性。毋庸置疑,受新媒体环境影响,广告内容更加丰富、创意、多元,形式也更加多变,不仅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更能在广告信息互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是受众零距离的交流与互动,形成以受众、媒介以及广告信息者等为主体的一种网络互动体系,这更能体现出广告的多媒体信息环境中的互动价值。网络一种重要信息交互平台,只要实现广告与网络的融合,只要与网络接触的人都将享受到广告设计的服务,感受创意广告的无处不在。
(二)创意设计更追求个性化
“创意”一直是广告设计者所追寻的共同目标,在新媒体信息时代中,人们对广告的创意性要求更高,这就需要广告设计者在创作实践中不断加入与众不同的个性化元素,开发独树一帜,标新立异的广告设计内容,以“个性化”特征独占广告。简单来说,就是要追求个性化的“广告创新”。在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不能仅靠追求所谓的“雷同化创意”来博得受众眼球,而是要针对市场需求,对受众需求进行严格分类,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设计。众所周知,在这个追求个性化消费的社会,“私人订制式”的个性化创意设计才更能对消费者起到较强的刺激和引领作用,发挥广告创意的重要价值。例如,广告设计者可以在广告设计中加入更多的时代流行元素,让流行性元素充斥于整个广告设计的始终,这样的广告不仅能很好的完成广告信息传递的任务,更能为受众带来酣畅淋漓的个性化视觉体验。
(三)视觉传达人性化更强
视觉传达的人性化是广告设计呈现出的一种新特性。人性化的设计理念是广告设计当下发展乃至未来发展所应渗透的一种设计思想,这种理念要求设计者在广告设计中要尽可能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设计元素,这些元素可以是情感、情绪、情调、神态等,也可以是文化、审美、伦理等等。简而言之,即广告艺术要在带给人视觉上强烈的冲击之后,更要使受众感受心理或精神上的欢乐与愉悦。在新媒体时代,广告类型越来越多,甚至是铺天盖地,很多受众开始厌恶广告,对广告视而不见,如果广告仅仅想凭借生硬的文字和图片来引起关注,恐怕要大失所望了。毋庸置疑,只有在广告设计中丰富信息传递形式,又单纯的文字、图片传递向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过渡,并在设计中加入更多的人性化因素,这样才能使受众欣然接受广告信息。
(四)广告表现更加多元化
广告表现的多元化是广告设计在新媒体时代中呈现的最后一个特性。在新媒体时代尚未到来直接,纸质广告传播、收音机广告传播等是主要的广告表现方式,而新媒体时代到来后,广告表现并不仅仅限于这些,而是有着匪夷所思的变化。但总结来说,广告表现的多元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与不同的传播媒体结合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也就是说,新媒体广告具有灵活、多变性,在不同的多媒体传播媒介平台上将展现出不同的广告表现形式。例如,在通过手机媒介(微信、qq推广等)、电视媒介以及广播媒介、报纸媒介等所表现出的广告形式各不相同。第二,多元文化融合后,出现的一种广告表现。广告植入近年来很流行,无论是在电影播放,还是整部电视剧播放,广告植入的现象均较为常见。这种形式就是将多种广告文化进行融合,浓缩在同一部影视作品中进行表现,也能产生良好的广告效应。
二、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的未来发展
(一)重视美观调和,更重视多元文化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者要充分认识自我,摆正位置。也就是说,设计师们要认识到广告不仅是呈现商品信息,促进商品销售的一种有效形式,而更是一种文化内涵和精神力量的传递者,广告设计要时刻洋溢着至真、至善、至美的文化理念,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贡献力量。从该层面讲,当下乃至未来的广告设计都要更加凸显文化,既要注重色泽调和,又要注重多元文化传播,要做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新媒体时代,各类新媒体为受众带来了海量的广告信息,受众开始无厘头地筛选广告,而具有文化气息,能触动受众心弦的广告更受青睐。不可否认,未来广告设计势必会朝着此方向发展。
(二)从时空融合方面,优化新媒体广告设计
很多广告设计者在进行广告设计之前都会仔细研究广告市场,摸清受众的心理需求,并整合多种新媒体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广告设计。当然,新媒体时代,广告设计者除了做好以上工作之外,还应该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创新广告设计,实现时空融合,这样更能达到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诚然,新媒体时代打破了以往广告设计的广告设计的时间与空间局限,实现了二者的完美统一。在时间维度上,无论是手机、电视等都在全天进行广告传播。在时空维度上,无论是在室内还是室外、路上还是家里都能轻松地通过新媒体获得最新的广告信息。在未来,广告设计的时空融合性还会更强。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蓬勃和迅猛发展为广告设计提供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使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广告设计要懂得借助新媒体力量壮大发展,设计出更有时代表现性的创意作品,为社会增光添彩,推动社会进步。在新媒体时代,广告的视觉传递效果更强,也更加趣味活泼,更加创新高效。为了将这广告设计的这种视觉效果充分彰显,广告设计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在创新中不断突破困境,重视思考与总结,在新媒体背景下,追创新、求发展、图进步。唯有如此,广告设计才能顺利达成新媒体快车,实现更高、更快、更强的创意发展。
作者:杨蕾蕾 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玉.新媒体环境下广告设计的特性研究[D].西北大学,2010.
篇8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初中信息技术所涉及的内容,其教学对象是初中二年级学生,通过他们对多媒体的接触,对文稿的编辑、文字、段落、艺术字、图片等相关设计已经有了初步的把握,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演示文稿无论在教学中还是企业单位中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工具和传输途径,因此,应在掌握多媒体教学基础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将学习的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中去,让学生在自主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际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创新,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做到信息技术知识与其他学科知识的有机整合。
二、教材分析
《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是信息技术模块二中的第二节内容,通过第一节演示文稿的欣赏与规划,激发学生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的兴趣,让学生在对演示文稿了解的基础之上,展开实际操作,结合新课标的标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给予学生足够的思维探究时间,引导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制作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基本方法。
2.学会应用幻灯片模板和幻灯片版式。
【过程与方法】
教师有意识的设置疑问,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在实际探究的过程中,教师诱导学生发散思维空间,在掌握一定知识的基础之上,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多媒体演示文稿的实际制作过程,感受信息技术的乐趣和价值,体验成功的愉悦感,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提高其信息处理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运用幻灯片模板,向幻灯片里添加背景、文字、图片、音乐、视频等,并对其进行信息处理。
难点:灵活运用幻灯片制作演示文稿。
五、教学过程
1.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疑问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思维发展,是引导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初中生由于年龄的有限,对任何事物有着好奇心,喜欢模仿,教师可以运用初中生的这个心理,有意识地设置疑问,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时,通过第一节课让学生对演示文稿的欣赏和规划,对教学内容有了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同时,在第一节课时,对演示文稿已经有了初步的制作规划,因此,在此节课内容开始,可以通过播放两种多媒体表现形式,一种是普通的未处理的演示文稿,另一种是已经处理好可以播放的演示文稿,提出问题:(1)说说两种演示文稿的不同之处,原因是什么?(2)你更喜欢哪种?为什么?通过两者的欣赏、比较提出问题,打开学生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主进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之后,教师将学生的回答做总结或者补充,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演示文稿的规划,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学习多媒体演示文稿制作,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进行意义建构。新课标也强调:课堂教学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作学生的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因此,结合新课标与实际的教学情况,在教学中我采用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同时教师自己也可以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去,激励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会信息技术的真谛和价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首先,教师演示幻灯片的制作,让学生通过观察,自主探究或者小组合作总结其主要步骤和操作过程,并根据自我总结的操作方法实施操作。
其次,对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制作出的幻灯片进行欣赏、比较,以小组为单位,探究、分析、总结,欣赏幻灯片中存在的问题:(1)幻灯片使用的填充效果与内容搭配不妥当。(2)插入的艺术字布局不合理,字体的选择和字号的设置与背景不相符,整体看来不协调。(3)演示文稿主题模板设置选择错误。(4)幻灯片没有美化,等等。
最后,教师总结学生讨论发现的问题,之后,让学生相互交流、探讨,逐一的解决问题,对于模糊不清,或者操作错误的地方,教师适时的给予纠正和补充,完善教学内容,在学生掌握基本操作方法的基础之上,拓展学生的发展思维,诱导学生实施操作。如:(1)通过学习,你掌握了哪几种填充效果?实际操作说明。(2)对于背景设置的方法有哪些?(①颜色过渡、②底纹填充、③纹理填充、④图案填充、⑤图片填充等。)引导学生自主的对教学内容实施交流、探究、实践,加强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还促进了同学间团结协作、互帮互学的学习精神。
3.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一直是个永恒追寻不变的话题,其创新直接影响着前进与发展与否,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教师应从基础教育开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鼓励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大胆提出问题,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拓展学生的思维发展。
通过设置疑问、学生自主探究等,学生对于教学内容已经有了整体的掌握,尝试了成功的喜悦,比尔?盖茨说过:“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增加满足的感觉,也没有什么东西比成功更能鼓起进一步求成功的努力。”这时,教师可以趁胜追击,诱导学生综合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对演示文稿实施创新,体现自己的个性特征。例如:(1)将生活你所遇到的事情构思成一个小故事,用幻灯片的形式展示出来。(2)构思自己的理想,想象自己的未来是什么样子,以幻灯片的形式表现。(3)选择自己喜欢的模式,构思一个小故事或者寓言等,通过幻灯片展示给大家。等等,不局限格式、背景、具体内容和基本操作方法等,放大胆,让学生结合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实施创新布局、构思,张扬自我个性,加强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培养其创新意识。
篇9
【关键词】 多媒体;辅助教学;数学;教师角色
多媒体是一种能够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因素有机融合在一起并使其完美表达的系统. 而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便是利用这种系统将各种数学教学资源展现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它可以将数学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过程进行优化或组合,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而在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是主导这一形式的核心要素,可以起到优化课堂和调节教学内容的作用,在这一过程中,曾经被淡化的以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教学方式再次得到重视. 经过笔者的总结,在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以下几种:
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创设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整合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测量和评价者,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者.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方式的创设者
在传统的数学教学理念中,数学教师的主要工作即是传授,由于资源的局限性,教师很难为学生创造出一种真实的情境,因此使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出现理解的障碍. 因此,数学教师在课堂中是否能营造出真实情境,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所在. 而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情景创设工具,凭借着集文字、图片、视频为一体的优势,可以在课堂中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并且展现形式极其灵活,让学生仿佛身临其境,有助于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消化.
由此可见,数学教师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创设者,创设这种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弥补传统教学方式中枯燥的缺点,为学生提供一种丰富多彩的仿真情境,有效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数学课堂中,学生作为知识的接受主体,会通过发挥自身的能动性和积极性,从思维及行动两个方面转变对象,并从中提炼出数学相关的概念和定理,从而获取知识. 因此,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单一地为学生灌输结论,而应该创造一种与教学内容相符合的情境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激发其进行思考. 而这种情景的创设,需要每位数学教师在课前认真构思好相关素材,并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去创造脚本,最终通过多媒体设备来实现自己的构思.
二、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者
在实际中,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方式与现行的教育体系特征和教师的教学理念难免会存在一些冲突,其技术还未发展至傻瓜多媒体程度,因此多媒体技术至今为止还未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 在课堂中,教师一旦使用了已经做成的教学课件,其即兴发挥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大部分数学教师还是更加倾向于黑板加粉笔的传统教学方式. 经过多年教学实践的经验总结及对以往教学方式的反思,很多数学教育专家提出数学教学方式不能一直停留在过往,教师必须建立一套基于现代多媒体技术的数学教学体系,并将其与现有的教学体系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在此过程中,教师作为多媒体辅助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整合者,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将多媒体教学整合至传统的教学体系中,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需要充分考虑数学教材中的内容,提取出一些适宜的内容通过多媒体技术去辅助呈现,让多媒体自然而然地成为学生所青睐的学习工具. 另外,在数学课堂中,教师应强调师生互动环节,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动画模拟、演示实验等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并促进师生之间的交流. 在课后,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开展合作学习模式,让学生即使在课堂外的时间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学习,拓展知识.
三、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测量评估者
随着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数学教学方式的整合,一些相关因素也会发生变化,并导致教学过程中某些方面的不平衡,使教学效果不理想. 因此,数学教师应该对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个因素进行多方面评估,并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整合后的数学教学体系进行一系列改善,使数学教学活动始终保持平衡,不断推动数学教学的发展.
作为多媒体教学效果的测量评估者,数学教师应力所能及地采取各种方式去采集多媒体辅助教学过程中的评价项目与评价信息,并建立合理的指标. 根据指标对这些评价项目进行有意义的判断,以此来改善现有的多媒体辅助教学体系. 数学教师应随时关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作为评估者的责任感. 具体可以为自身制订继续教育计划,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数学素养及教学水平. 其次,在教学中加强对教学过程的管控,并以阶段为单位进行总结,建立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测量评价体系.
四、多媒体辅助教学的思考者
对于大部分数学教师来说,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是一项新鲜事物,并改变了数学教师的教学环境及教学职能. 因此,怎样才能在传统的基础上跟上时代的步伐,培养满足新时代要求的人才,需要教师以发展的眼光去进行思考. 随着多媒体教学中一些因素的变化,数学教师也应时刻提高或更新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教学理念,并进行深层次的思考,理性地解决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或面临的机遇. 具体的思考方向可以围绕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首先,在现在这个信息技术时代中,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会引起数学教师新型教学理念的迸发,因此数学教师应具备与时代相符合的精神态度,以此作为自身的基本理性支撑;其次,数学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也在时刻发生着变化,传统的专业知识结构为数学学科知识及教育学知识,而现行的专业知识结构已经发展成为了多层次复合型结构. 数学教师对于数学专业知识及教育学知识仍然需要稳固地掌握,但除此之外,应该将更多的时间放在终身学习的领域中,以此来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及增加信息量,并满足新时代的要求.
【参考文献】
[1]黄鹏程.中学数学多媒体教学的误区[J].数学教育学报,2001,10(3):99~100.
篇10
【关键词】案例教学 多媒体技术 实践能力
案例教学重视实践,重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不足最终目的是达到学以致用。因此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到《多媒体技术》课程教学中,使教学培养方向合乎社会要求、贴近实际工作,学生所学知识能够化为工作能力和竞争能力,这对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和保证多媒体技术专业持续发展都具有实际意义。
一、案例教学法基本思想
1、案例教学法的含义。
案例教学法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特定事件的现场进行案例分析,并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或集体协作,进一步提高其识别、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的能力,同时培养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式。其基本原则有两条:其一,用案例而不是依赖演讲和读书作为主要教学手段;其二,通过自学和相互学习使学生深入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案例教学法的作用。
由于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能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新型的教学方法,因而是一般教学方法所不可替代的。在实践教学中,案例教学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深化教学方法的改革;②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③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④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二、多媒体技术课程的特点
既涉及到计算机硬件,又涉及到计算机软件,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国内高校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陆续在计算机专业开设多媒体技术课程,目前还没有完全普及。
通过实际调研, 这门课程的学习应让学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①多媒体的基本知识(如各种定义、概念、术语等)。
②多媒体系统的硬件组成。
③多媒体系统的软件组成。
④各种媒体的数字化及数字化最新进展
⑤多媒体中各种元素的获取方法。
⑥采集编辑处理多媒体元素的相应应用软件。
⑦多媒体产品开发设计。
⑧多媒体产品开发平台的使用方法。
⑨多媒体产品。
⑩最新多媒体技术和产品及最新进展。
三、多媒体技术课程案例教学的过程
1、案例的选择。
案例是案例教学的基础,案例的选择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关键,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应根据案例教学对案例的要求,精心选择案例。同时,案例必须是对学生有意义的、与他们的经验有关,使学生觉得重要和有趣,要与学生已经得到的经验及心理发展阶段水平相吻合,同他们的知识发展水平、思维方式、社会活动方式等相适应。
2、教学准备。
一次成功的案例教学课,不仅要求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准备,更要求教师下功夫,进行认真备课。教师应熟悉案例,仔细研究案例内容以及与之相关的教科书中相关章节课程的内容。设计教案时首先要确定并列举出本次案例教学需要重点讨论的问题。其次考虑如何引导学生从一个问题的讨论过渡到另一个问题的讨论。最后还要设计讨论的时间分配,因为案例讨论是动态进行的,它不可能完全按照教师事先设计的程序进行,教师应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小结和归纳。
3、案例教学的实施。
每一个案例教学过程,我们采用图1所示的流程进行设计并实施:
多媒体技术课程的案例教学过程主要包括由案例引入相应的知识点、剖析案例讲解知识点、学生上机操作案例、引导、点评操作技巧、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以适当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等六个步骤。
案例导入:在回顾前序知识的过程中,导入教学案例,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
案例剖析:对案例的应用背景、操作规范、目标要求、重点及难点、涉及的知识点进行详细分析,并对案例中的操作技巧和经验进行重点强调。
学生上机操作引导:在学生上机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及时巡视,发现学生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技术支持。
对于有共性的操作难点,及时引导学生。
点评操作技巧:学生上机操作结束,展示学生作品并对操作技巧进行点评,强调案例的应用特点、重点、难点、关键步骤和操作技巧。
总结回顾知识点并布置练习作业:回顾知识点的过程可以结合案例本身,也可以另外展示经典佳作,帮助学生进一步增强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效果评估:在初次采用案例教学法时,为及时掌握学生学习的动态,可在每个案例结束后,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评估。
4、案例教学法实例
视频处理在多媒体技术课程中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教学内容,下面我就以它为例介绍下案例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
首先,要回顾一下前序知识,引入案例知识。教师可以播放视频制作及所用的素材,引导学生观察所采用的音视频效果,让学生思考字幕、视频特技、视频过渡及音频效果的设置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就演示视频制作过程的每一个细节,强调操作要点,让学生观看演示了解视频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了解视频制作软件Premiere的基本操作。
第三,将案例涉及到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分解,将案例拆分为字幕制作及合成、视频片段的特技效果设计、视频段落之间的过渡效果设计、伴音效果及其合成、节目导出等五个子任务,教师利用案例内容给学生提供素材,按顺序依次将五个子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上机练习,在上机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学生解答。
- 上一篇:安全教育工作汇报
- 下一篇: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