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2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生产的对象;生产资料;特点;农业机械化
中图分类号:S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2)—08—0011—1
1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
农业生产的对象是活的生物,不同的生物又有其各自的特点。如农作物的生产要配备耕地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机械,收获脱粒机械,贮藏运输机械。农作物的生产要配备适合农作物生产的农机设备。如深翻整地机械、施肥播种机械、中耕除草机械收获脱粒机械、贮藏运输机械以及农产品深加工机械等等。另外,不同的农作物也有其各自的特点,如高秆和矮秆作物、大粒小粒作物,它们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机具也各有所别。所以,我们在农机具的研发和生产过程中要考虑到这一点。
养殖业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它是农业生产的第二个车间。以前我们对养殖业重视不够,多以小规模散养为主,投入多、劳动强度大、效益低。现在由于国家的大力扶持,养殖大户逐年增多,为节省人力物力,降低劳动强度,增加经济效益,对养殖机械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如自动饮水设备、自动取食设备、自动清便设备等,这些设备有些是养殖户自己做的,也有的是小作坊生产的,虽然可用,但无法保证质量,也给养殖户带来不便,或者造成损失。作为农机研发生产者,首先要树立全心全意为养殖户着想的信念,深入养殖生产第一线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生产出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养殖户需要的养殖生产的机械设备。
微生物生产是农业生产的第三个车间。农业微生物包括土壤微生物、食用菌,现在又有人在研究微生物肥料,用以改良土壤。土壤微生物是一个动态种群,近年来由于大量使用化肥以及不科学的耕作方法,使土壤微生物种群遭到极大破坏,土壤肥力连年下降,只能靠化肥来维持产量,这为以后的农业生产带来隐患。为了培肥地力,改善土壤微生物的种群状况,必须大力施用农家肥,并进行桔秆还田,这就需要研究生产桔秆还田机械,如粉碎机械,运输机械,翻耙机械等。食用菌作为一种新兴的产业,近年来有很大的发展。但食用菌专用机械的研发和生产却相对落后,大多数食用菌生产者还用最简单、最原始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方法进行生产,劳动强度大,成功率低,经济效益低。多数农民不愿从事这个行业。我国是食用菌大国,出口量位居世界第一,尽快研发和生产食用菌专用机械设备迫在眉睫。微生物肥料是一个新兴的领域,扩繁土壤有益微生物,把它做为肥料用于农田,对于使土壤微生物种群向良性发展,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巨大的潜力,对于农机的研发与生产,在这方面也要高度重视。
2 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自然资源
农业生产资料主要是自然资源,包括光、热、水、土、大气、气候等。这些自然资源在地球上的分布是不均衡的,但它们又可以通过人工进行调解,调解的主要措施就是设施农业,当然也包括如防雹用的高炮,人工降雨用的飞机等。设施农业最发达的国家是荷兰,80%的农业生产在设施内进行。我国的设施农业相对落后,主要的生产手段还是镐刨、锹挖、人背粪,收获季节全家忙,不但人受累,也延误农时,卖不上好价。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适合设施农业的小型农机具,这种情况应该引起政府的农业主管部门,科研单位、生产厂家的高度重视。
3 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是太阳能
农业生产的主要能源虽然是太阳能,但农机、化肥等辅助能源在农业生产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如何充分利用能,降低辅助能源的投入,降低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品质,也是摆在农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农机研发要尽量先进、合理;农机生产应尽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农机使用要尽量降低油耗,节约开支。
4 农业生产有严格的地域性
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决定了农作物的垂直分布与水平分布。例如我国华南地区以种植水稻为主,所以在这一区域,农机要以水稻机械为主;在黄、淮、海以及华北地区,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占主导地位,所在农机的配备上要以小麦、玉米、棉花为主;在东北,农作物以玉米为主,所以在农机的研发和生产上以玉米机械为主。另外,在我国北方,设施农业发展较快,为适应这一新形势,适合在温室、大棚中使用的小型农机具也是研发和生产的重点。
5 农业生产具有强烈的季节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决定了农业机械使用的季节性,农业机械在不用的时候,要做好维护保养工作,使农业机械的性能始终处于最佳状态。
篇2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工业自动化;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P273.5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水平在不断的提高和发展,逐渐的进入到企业进行生产的各个领域当中去,尤其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也得到广泛和普遍的应用,计算机技术也成为了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一个基础核心,对于企业的生产和发展具有显著的提高作用。
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总述
1.1 计算机的控制技术概述
计算机控制技术的基础实际上就是计算机技术与自动化控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提高和创新为控制技术的发展进步和提高提供了很多的便利。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计算机控制技术在应用的时候需要得到传感设备、自动控制、总线传输、网络通信、系统软件等的支持。其主要的核心就是控制技术,利用计算机对设备进行全程的操控,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在此基础之上,用计算机的数据系统取替传统式的操作系统,对生产设备进行全程的运行操控,大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省了人力物力,进一步提高产品的质量水平,是企业进行生产中的一个改变和革新。
1.2 工业自动化生产的概述
工业自动化生产其实就是在没有人工进行干预的前提之下,生产设备根据相关的一定程序和指令进行自动的控制操作的生产过程。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过程,就是在生产的整个过程中的流程线,包括进行原材料的输入、加工的选取、原料的输送、原件的装置、成品的检验等等进行一系列的生产加工。由于工业自动化生产其本身具有公开性的特点,因此在生产过程中每一项工作都必须进行紧密的联系,不管是任何一个环节都不能出现任何的一点差错。随着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大大的降低了劳力劳动,对于劳动生产率和工作效率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使企业的生产成本得到了很大程度的降低,从而促进了企业生产市场核心竞争力的提高。
1.3 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智能化水平程度也在不断的进行提高,自适应性和自动化已经成为了今后的发展趋势,而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发展应用也是朝着复杂化的系统工程能够进行自动、智能化的处理和自动化的控制处理并行方向迈进,以前传统式的对对象进行单一性的处理控制过程对于现今复杂化的工业生产所需要的要求已经无法进行满足,今后在复杂系统中其生产的精细化是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发展趋势。
2 计算机工业化的发展特征
2.1 各个控制系统之间的融合
由于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的发展中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具有共同性与渗透性的,一些控制系统之间,例如NC、PLC、IPC、FCS等会进行相互的补充和相互的促进,彼此共同存在,有些系统例如工业上的PC与较为低廉的微型PLC之间进行比较,工业PC的数据更显复杂性而且设备的集成性也比较高。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PC不会取替PLC进行工作,而是在工业PC和PLC之间进行融合。虽然在PLC、NC、DCS、FCS、IPC等进行设计的时候其目的是没有一致性的,都各自有各自适宜的技术和应用的领域,但是在技术的领域上来说,各个控制系统之间能够进行相互的融合是传统技术得到发展的趋势。
2.2 自动化技术的界限比较模糊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融合性和渗透性具有较强的特性,而工业自动化生产也受到了各种专业技术技能的综合合并,使得工业控制化的计算机系统、数控、机电一体化、制造技术等各技术学科之间所具有的自动化技术界限就显得比较模糊,而这也这正是其发展的形势所趋和需要,是技术发展的必然性。
3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特点与效果
3.1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现状
在以往的一些传统式的工业生产以及资源开发的工作中,采用的都是人力劳动为主要劳动力。类似于煤矿、石油的开采等一些较为危险的工作具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过去由于受到计算机信息技术落后的因素影响,对于开采和管理无法进行自动化的管理和控制,经常会发生很多的意外事故。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广泛和普遍的应用,企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也在逐渐的进行更新,对于原始的人力劳动力也在逐渐的减少,而计算机总线技术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最为广泛和普遍采用的技术,其使在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对于信息的沟通显得更加的方便,能够对自动化的装置设备进行全程性的控制和监督,通过利用计算机总线技术对工业自动化生产的每一个环节进行充分仔细的检测,对于在各个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一些异常情况能够进行及时有效地预防和检测。
3.2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主要特点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主要特点有三个方面。
3.2.1 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的现场总线具有功能自治性和智能型。现场总线可以通过安装传感设备对在现场分散着的设备进行分析监控处理,通过对现场设备的利用使设备其的自动控制得以完成,可以对设备以及系统的运行状态进行实时的诊断。
3.2.2 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而现场总线的系统也具有开放性和公开性的特点。利用开放性系统可以对任何系统和设备进行连接,保证设备能够正常稳定的运行,用户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具体需要,对不同的设备和系统进行组装以此来进行下一步的工作。
3.2.3 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具有互用性和可操作性。工业自动化生产系统在设备之间能够使设备和系统之间进行相互的连接,以此将数据进行互相的沟通和传送,而对于不同的生产设备之间也可以进行设备之间的替换以及代替。
3.3 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应该注意的问题
在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1)对设备进行诊断之后所得到的信息和质量数据是对自动化系统中的现场总线其的可靠性进行的诊断,因此,在对总线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于控制方面所具有的可靠性进行进一步的加强,帮助客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更多的困难和问题,对于客户的生产提供更多的方便性,从最大的限度上将企业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进一步的提高。(2)对环境进行分析所得到的数据信息是为了检测自动化系统的性能是否能够得到满足,因此,需要对设备得出的检测结果进行重视,对于电源的电压、传感的设备等的具体工作情况以及在受到电磁干扰之后的生产环节中所产生的性能数据,要加以重视,对于环境所产生的条件限制要进一步的加强和重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工业自动化生产的程度也在不断的发展和提高,将计算机技术广泛和普遍的应用于工业自动化生产中,这使得工业自动化生产显得更加的智能化。在计算机技术逐步发展到空前繁荣的同时,也使得企业的工业自动化生产显得更加的优化和有优势,使得在实际的应用中更具方便,提高质量,为企业在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益、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企业的市场核心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全海.计算机技术在工业自动化生产中的特点与应用[J].科技致富向导,2013(07).
[2]于文新,楚书来.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煤炭技术,2013(08).
[3]马元琳.计算机控制技术在自动化生产线上的应用[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3(09).
[4]胡松楠.工业自动化控制系统中计算机技术的使用[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4(01).
篇3
[关键词] 军品; 生产计划; 精益
[中图分类号] F2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15- 0090- 01
企业要想生存、发展,其唯一的途径就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管理至关重要,高水平的管理,是企业制胜的法宝。作为大型军工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下,在军品生产合同已经签订的前提下,如何落实和组织好企业生产计划的实施,是重要研究的课题。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在新形势和新环境下,如何加强企业生产计划管理。
1 军品任务是制订生产计划的前提
军品任务是指令性任务,是政治任务。在军品生产和管理中,企业必须无条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任务是制订和实施生产作业计划的前提。
2 要适应当前生产计划的运行环境
当今市场中,企业之间的关系不只是单纯的竞争关系,同时还有合作关系。任何一个企业都处于一个或多个企业群之中,任何一个企业的决定都会影响到企业群其他企业的决策和运转。如果外部条件无法保障,就无法执行和落实好计划。
在新的市场环境下,在制订生产计划时,必须将企业放到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去考虑。一方面,企业处于动态的外部市场环境中;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群中的企业相互依存,任何一个企业的生产计划发生变化都会引起其他企业生产计划的改变,从而使企业生产计划的动态性和不确定性增加。因此,在新的管理模式下,在制订企业的生产计划时,要综合考虑环境不确定性因素,使企业能够敏捷应对市场。因此,企业的生产计划管理不但要进行企业内部的优化和改革,更要从企业群的整体出发,进行全面的优化控制。这是企业生产计划管理的关键所在。
3 当前生产计划管理的特点
生产计划管理是一个多目标的优化过程,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满足顾客对品种、数量、质量以及交货期的需要,最大限度降低企业的成本。在当今新的环境下,面对军品这一特殊商品,企业生产计划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1) 对生产计划管理的“动态性”要求较高。对于军品生产任务,虽然在年度计划会中已经签订了年度军品订货合同,但可能有补充订货计划。所以,生产任务的确定与完全依赖于市场需求而确定生产任务的企业既有本质的不同,又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生产计划的安排要充分考虑到补充订货的因素。因此,实际生产计划与年初编制的年度生产计划大纲存在差异,生产计划管理应属于“动态性”的计划管理。对于公司而言,在计划的编制和下达中,始终坚持既考虑随时可能增加任务,又要考虑实际生产能力,把可变动因素和生产计划的动态性管理有机结合。同时还不断加强各项产品订货信息的反馈,使动态性的生产计划管理更有可预见性和可行性。
(2) 对生产计划的柔性和敏捷性要求更高。由于订货任务随时有可能增加,所以生产计划管理类似于“订单化”生产,企业的生产计划与控制要充分考虑到存在的不确定因素,使生产计划具有一定的柔性和敏捷性,使企业能及时对追加合同任务做出快速反应,并保质、保量、按期完成。
(3) 对企业与外部的协调能力要求较高。现行的企业链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基础,以产品为纽带的企业群体,彼此之间既有商务的往来,又是相互独立的。这就需要企业与各供应、协作单位以及与顾客之间要建立良好、有效的协作关系,及时协调解决生产运作中出现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满足生产“动态性”需要。企业外部的协调人员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既要掌握企业内部的生产动态,又要把握有利时机协调外部关系。外部协调的配套零部件能否按期供应,是确保生产计划按期完成的重要条件。
4 生产计划的制订要科学
生产计划是企业日常生产活动的重要依据,其指导原则是“均衡、准时、节约”。其主要目的是:确定当期要投入数、产出数以及任务完成时间;保证生产过程紧密衔接;最大限度地缩短生产周期;合理节约,控制在制品占用和库存量。当前公司生产计划主要依据签订的合同和企业产品生产流程,按照“均衡、超前、质量、安全”等原则制订。其步骤是:
(1) 编制生产网络计划。以军品合同的约定交货期为最终目标,以生产工序、生产准备(技术、设备、设施、原材料、工具工装、能源动力、外购配套半成品、人力资源等)、生产主过程、主项目为节点目标,编制主产品的生产网络计划。
(2) 编制生产作业计划。以生产网络计划和公司年度生产计划大纲为依据,结合当期生产实际(补充军品计划任务、前期生产完成情况、生产准备情况等),编制月份生产作业计划,把当期生产任务 ,明确分解到各个生产单位。
5 精益生产是强化生产计划管理的有利条件
篇4
[关键词]需求计划;生产主计划;作业计划;
[中图分类号]TN948.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048-01
一、引言:
自控所从05年开始借助信息技术在主生产计划管理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进和优化,第一步完成了承载主生产计划的策划模块,各部门作业计划的MES模块,以及产品完工、入库的检验模块和库存管理模块的建设,各信息模块的上线运行极大的方便了计划管理工作开展和管控,使管控过程透明、显形,减少了推委、扯皮,工作效率翻倍提高。我们面对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满足此状态下生产管控形式,在2012年又开展了第二阶段的工作,需求模块的建设和各模块的关联,实现了主生产计划上与需求计划、下与各部门作业计划的对接。
需求计划是主生产计划投产数量、节点安排的前提,生产主计划是各部门作业实施计划安排的依据,它安排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影响着生产需求计划的完成。
二、改进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存在的问题:
1、需求计划向主生产计划以电子表格和纸质形式下达,需求计划变化痕迹无法完整记录,使需求计划的相关属性无法自动向策划模块传递,如:合同类别、技术状态、用户区域、财务属性等。
2、承载主生产计划的策划模块与其他模块之间的信息未打通,使需求-计划-生产-检验-入库产品信息流的过程进展、反馈不通畅。
三、具体作法:
1、搭建计划需求模块,将产品的合同属性及用户要求向主生产计划模块自动传递
需求计划信息
*完整准确的产品信息,
*确定的产品结构、技术状态
*准确的投产数量
*完整的合同属性类别
*明确的用户区域信息
*划分的产品财务属性
2、以承载主生产计划模块为轴,向上与需求模块,向下与各部门的MES系统进行关联,实现生产主计划与需求计划和各部门作业计划的对接。
*以计划需求的合同数量控制生产计划投产总量安排,用生产订单的节点、数量关联需求计划的节点、数量。
*用生产计划管理部门下达的生产订单直接分解各执行部门工作订单,形成各部门的作业计划。
*分解的工作订单中直接在平台上各产品的工艺员直接编制产品工艺路线。
*依据产品工艺路线和产品BOM直接生成产品配套表,配套表发给库房管理人员进行配送,并对配套缺项及时进行豫警。
四、以”检验完工”作为库存模块的输入,且以合格入库数自动反馈至工作订单、生产订单以及计划需求进行闭环管理
五、取得的成效:
通过几年的努力,生产计划的信息流从需求计划、生产计划、作业计划已完全打通,生产计划管理信息平台在生产计划管理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1、承载主生产计划的策划模块的向上、向下关联,使生产订单驱动生产管控全流程和生产计划的管控模式的变化成为可能。即时段内生产计划就是生产订单的节点、数量的集合,原生产计划以电子表格形式下达,投产以生产订单下达,造成计划考核双轨制,计划的完成考核由计划主管人工干预,由于计划任务包中零件、组件数量成百上千,势必造成考核的结果不精准。现在每月计划的考核以生产订单任务包实际入库数量是否是要求完成数量计算机自动判定,真正实现了刚性考核,此项目的完成,在生产计划管理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2、生产需求模块的搭建和与承载主生产计划的策划模块的关联,使生产现场生产的产品的用户区域,配套机种,财务属性、技术状态清楚、晰析,大大提高了装配、调试的工作效率。
3、承载主生产计划的策划模块向下关联,使产品的生产进度、检验、入库物流过程可控,信息流清晰、透明可追溯,真正实现了二流一致。
篇5
关键词:流程管理;生产计划;优质商品混凝土;生产管理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rete strength high quality merchandise should be qualified, durability of concrete, econom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rough the "around on the production planning process management" to get that accords with afore-mentioned conditions of concrete products. Meanwhile, the author discusses the commercial concrete mixing station will be the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is divided into determin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lan, implement the production plan and production plan summarizes three stages, introduces each stage of the process management attention, the key work and the method.
Keywords: process management;production plan; High quality merchandise concrete; Production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TU642+.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前言
(一)优质商品混凝土概述
现代商业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管理过程,应该是一个以商品质量为前提,围绕“生产计划”展开的流程管理的过程。既然如此,在我们进一步讨论流程管理之前,让我们对优质商品混凝土的标准以及获得要素做一个了解。
现代行业优质商品混凝土应具备如下三个特性:1.合格的强度;2.足够的耐久性;3.良好的经济性。
要获得具有以上特点的商品混凝土,就要求我们在生产过程中对原材料、生产设备以及相关人员进行管理控制。
本文讨论的混凝土搅拌站流程管理,假定原材料质量可靠,生产设备质量运转正常。对质量管理的要素控制,将着重从人员要素的角度进行讨论。
(二)生产管理流程图
二、基于生产计划的流程管理
以生产优质商品混凝土为基础,围绕“生产计划”,我们可以将商业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确定生产计划、实施生产计划以及生产报告总结。同时,我们将按照以上三个阶段来进行流程管理的分析。
(一)确定生产计划
企业制定生产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合理地调度配置公司资源,进一步落实目标责任制,提高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及员工工作评价的可操作性。商业混凝土企业也不例外,但是其计划的表现和制定实施过程又有自己的一些特点。
1.混凝土搅拌站的生产计划相对于一般生产加工组织具有更多的不确定性,其具体表现在:
(1)制定周期短。实际情况是一般大方量计划提前1-5天由工地上报汇总于调度室,而小方量计划一般提前量为24小时以内,甚至随报随打。
(2)准确性低。由于工地施工人员的工作水平,道路、天气等因素,经常会出现剩料和补料的现象。虽然实际工作中这种“生产计划”的不确定是很难彻底改变的,但是做为“生产计划”而言,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最大限度的减小这种不确定性。
2.根据以上情况,就要求我们:
(1)要多方收集资料,掌握项目现状,要深入现场,掌握第一手资料,为确定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
(2)对项目主要负责人和项目对接人做好沟通。
(3)这种沟通应该是长期的,伴随整个项目进程的,及时了解项目进度、项目整体情况(有无事故、资金和人员更替情况)对我们做好“生产计划”意义重大。
3.在这里我们引入流程管理的5个步奏:
1)梳理——工作顺畅,信息畅通
2)显化——建立工作准则,便于查阅流程,便于了解流程,便于工作沟通,便于发现问题,便于复制流程,便于公司对流程的管理
3)优化——不断改善工作,提升工作效率
4)监控——找到监测点,监控流程绩效
5)监督——便于上级对工作的监督
很明显根据流程管理的观点,以上我们只是对流程进行了“梳理”和初步的“显化”,而流程管理的“监控”是需要我们找到监测点并制定相应表格,便于公司及上级领导“监督”,在这里生产主管应制定并完成《项目工地方量进度表》。同时我们应该注意流程管理的“优化”是伴随其余生产的各个阶段和周期的。
(二)实施生产计划
这个阶段我们重点从生产调度的角度围绕“生产计划”分析实际生产过程中的流程管理。
首先我们可以分两个维度对生产调度进行分析:
1.从其工作职能分析
通俗的说混凝土搅拌站的调度主要工作归纳如下:
三个保证:生产物料保证、生产计划记录准确性保证、车辆保证。
三个衔接:项目计划供应车辆衔接、正常生产衔接(倒班对接)、生产设备检修和开停工衔接。
从以上具体工作我们不难看出生产调度管理具有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职能,称之为系统性综合性职能。
(1)组织职能与作用。维护现有合理的调度管理组织体系,把搅拌站生产的各个要素和各个生产环节有机的组织起来,按照确定的生产经营计划组织工作,使生产经营活动有效进行。
(2)指挥职能与作用。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随时收集信息和掌握进度与情况的基础上,及时有效地处理各种问题,同时,在组织实施生产经营活动中进行有效交流,从而使材料室、搅拌楼、实验室和车队按照生产经营目标协调配合。
(3)控制职能与作用。就是按照既定生产计划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的监督和检查,掌握信息,发现偏差,找出原因,采取措施,加以调整纠正,保证生产计划的达成。表现在对混凝土的质量跟踪。
(4)协调职能与作用。协调是调度的四大基本职能之一。生产经营系统化管理过程中,动态平衡是规律,协调就是维护动态平衡,保证生产经营系统内部各个环节的畅通,保证所有生产经营组成部分同步运行。这就是调度所发挥的中心作用。协调分为内部协调和外部协调。可以看到,只凭调度的生产职能,我们不能对其工作进行有效的流程管理。但是,熟悉调度的具体工作及其职能,可以帮助我们掌握其工作重点,有利于我们对“监测点”的确认和“显化”工作的展开。
2.从工作流程分析
篇6
关键词:中小企业;生产计划调度;优化
1 车间生产计划调度问题的含义
所谓的车间生产调度是指对一个可用的加工机床进行一定的加工任务分配,以满足一个性能指标集。一个车间调动问题一般包括需要完成的作业集,而每项作业集有包括需要完成的各项任务。各种对作业完成的操作都是需要一定的机床以及其它相关资源,且这种操作还需要按照一定的步骤进行。这种安排要根据机床和工人的加工效率。调度的主要问题就是要把作业安排到相应的机床,并且编制加工次序、加工时间等,这其中也包含生产作业和生产资源的调度问题。
中小企业编制的车间作业计划基本都细化到了各种零件及部件的投入及产出的计划进度安排,但这种计划并不是单独的车间执行计划。车间要做的就是根据厂里的计划进行进一步的涉及和安排,把任务计划分配到各个工作组中去,在保证计划顺利进行的同时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确保质量。生产作业是车间生产调度控制中较为关键的一环,其衔接了生产计划与控制。
2 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分类及特点
2.1 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分类
车间生产调度的主要依据一般是生产的作业计划,依据计划对确定生产的顺序及其对家进行的动态调度。在依据生产任务采取不同的生产计划调度,这种调度根据不同的生产情况和企业习惯一般具有以下几种分类方法:
按照机器、工件和目标函数进行分类。依据机器的种类及其数量,生产的调度可以氛围单台机器和多台机器的分类。这里面存在着多台机器的情况,多台机器还可以进行细分:单件作业和流水作业的排序问题两种。对于单件作业则亦可以依据不同的加工路线进行分类。按照加工工件到达车间的不同情况,可以对生产的调度氛围静态和动态的排序问题两种。所谓的静态排序是指,对于加工的所有工件全部到达了车间,然后再对这些工件进行排序的情况;所谓的动态排序是指工件并非是在同一时间到达车间,它们陆续到达车间,要根据工件达到车间的实际情况进行排序,这就是动态的排序问题。按照目标函数的不同性质,则又可氛围不同的排序问题。对于单台机器的排序,为了节省时间,使得C器效率、生产效率最大化,减少误工工件数量等进行综合考虑。对于上述这些目标来说,如果是单个目标就属于单目标排序问题,反之就是多目标排序问题。
2.2 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特点
一般情况来说车间生产调度具有三个特点:其一,具有复杂性。一个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并存,而且存在形式复杂多样,另一个是在车间的实际生产过程中需要具体地对工件的某些性能和指标进行优化处理。而这一过程却又在各种约束之下的。因此,常常会使得一些常规优化调度的方法难以适应具体情况;其二,具有动态随机性。在实际生产活动中,不会一帆风顺,通常会伴随着机器故障、操作错误、急件插入等难以预知的因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具有动态随机性;其三,具有多目标性。车间生产调度一般都是具有不同的目标的,这些目标包括:交货期目标、生产成本目标等[1]。因此,在企业考虑生产调度的过程中一定是强调目标的。
3 中小企业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主要问题
上文分析了中小企业生产调度的分类,那么在实际的生产调度中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笔者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整理与分析,尤其是以中小企业为主要研究对象,得出一下几种主要问题:
中小企业由于资金不足,导致各种生产条件较差。中小企业一般资金不充足,所以其车间设备往往不够先进而且难以有效地对设备进行更新,这就导致生产设备较为落后,在实际的生产调度中难以实现生产调度的效率目标;且由于缺乏必要的更新就导致设备容易出现各种故障,而且在缺乏维护人员的基础上,会出增加调度的动态随机故障可能。给正常调度带来影响;同时,由于中小企业资金不足,易导致生产环境不尽人意等情况。
缺乏科学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导致生产信息混乱。一般情况下,生产信息的及时反馈和获取对于安排下一个生产计划都很重要,而缺乏必要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就会导致对生产信息难以及时获取,在手工处理生产信息的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大量的人力、物力,难以提高工作效率,而且还容易出现信息统计不全等情况。这些情况都会进一步影响车间生产的调度计划。
车间作业调度复杂,导致容易出现生产问题。由于中小企业的生产设备在数量上较少,而且比较分散。所以很容易造成在生产过程中设备超负荷运转的情况,有的设备反而较为空闲。这样超负荷运转的设备就容易出现问题,而空闲设备又形成资源浪费的情况。这种情况使得生产难以科学还、均衡化,导致一些随机性问题出现。
车间生产调度工作缺乏必要的预见性和预防性,导致遇到问题难以及时解决。在实际的车间生产过程中,很容易遇到一些较为突然的情况,而且这些情况在中小企业尤为突出,主要是因为中小企业的生产具有一定的随机性、人员具有流动性等特点决定的。在遇到这些突况的时候难以快速应对,这是因为在平时的调度中没有把突况考虑进去,使得整个生产过程缺乏预见性和预防性。危害着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有序开展,降低生产效率。
4 中小企业车间生产计划调度的优化
合理分配工厂资金投入,优化生产计划调度制定与执行条件。中小企业由于资金本来就紧缺,而面对生产计划调度难以保证的基础上,就有必要调整相应的资金投入,在全厂范围内调度资金,把对生产计划调度的保障放到首位。而且需要增加领导对生产计划调度的重视,要依据计划进行有效生产,使得整个生产效率、过程处于可控范围。在设备维护上要加强对设备的预防性维护,即对工人要进行必要的培训使得他们正确操作设备。
构建科学的生产信息管理系统,确保生产信息准确及时。由于中小企业生产规模较小,容易导致领导对生产信息系统的不重视,导致在生产过程中生产信息处于手工的收集方式,在统计过程中出现混乱,且效率低下。利用现代信息系统,把对生产信息进行科学化、系统化处理,使得车间能及时掌握生产计划调度的开展情况,及时做出反应,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和机器使用的均衡。
合理使用车间生产设备,集中设备便于资源流转。中小企业由于生产规模较小,所以在设备的数量上也较少,而且部分机器之间较为分散。所以,在工件进厂时,难以把工件运送到各台生产设备附近,这样就容易导致部分设备使用频率较大,不利于合理生产。在车间对机器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可以有效减少这种情况的产生。要根据车间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安排,使得每台机器的使用率相近,减少设备故障。便于生产计划调度不因机器原因而被经常打断。
在生产计划调度的编排中,制定相应的预防突况的措施。在实际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会因为一些突况而导致生产计划调度被打断,为了继续生产就需要调整生产计划调度,这样会影响生产。所以,在实际制定车间生产计划调度过程中,需要考虑一些突况,例如:设备故障与损坏、人员缺失、工件不合格等情况。只有做到有预案,才能对突况做出及时处理,降低突发事件对生产计划调度开展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邵佳楠,耿也.中小型离散制造企业车间生产调度模式的设计[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2011(3):106.
篇7
关键词:炼油;生产计划;重要性;优化
中图分类号:FTE6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02-0020-02
炼油生产是利用各种加工装置,经过各种物理和化学变化,将原油转化为不同用途的产品,包括燃料产品和化工原料。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炼油企业的生产规模越来越大,复杂性越来越高,市场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炼油企业必须对原油、生产方案及产品结构做出及时正确选择,降低生产成本,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与发展。
一、炼油生产计划的重要性
炼油生产计划管理是炼油生产管理的首要环节,炼油生产计划的制定主要是根据产品的市场需求、原料的供应情况、企业的生产能力等,在保证安全生产前提下,利用企业现有生产能力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优化组织生产。
二、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
炼油企业生产计划的编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经验编制方法、线性规划方法和流程模拟编制方法。
1.经验方法
计划人员在多年生产实践的基础上,按企业当前原(料)油资源及装置实际运行情况,根据原油及产品市场情况制定计划。
经验方法做出的生产计划准确性及时效性差,受计划编制人员业务水平及主观判断能力影响较大,对当今规模大、复杂性高的大型炼厂而言,手工编制生产计划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生产要求。
2.线性规划方法
炼油厂生产流程基本符合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建立原油及装置相关数据库,采用线性规划与递归(如PIMS软件),以整体效益最大化为原则,可以实现原油品种选择、中间物料流向、产品产量的自动优化,特别适合大型炼厂使用。缺点是不能反映装置机理模型,当装置工艺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时测算会出现误差。
3.流程模拟方法
通过对炼油厂生产的全流程模拟来编制生产计划(如RSIM软件),准确度高,能准确反映装置操作条件变化影响,但需操作人员具备相当水平的全厂各装置相关知识。其软件涉及变量多、范围广、复杂程度高、运算时间长,多数软件不能进行物料及产品的自动优化,一般用于对单个装置进行优化。
三、生产计划优化应用
生产计划优化主要从加工原油品种、中间物料流向、产品结构调整等三个方面进行,目的是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1.原油资源的优化
原油成本占炼厂总成本的90%以上,对燃料型炼厂而言,原油成本占总成本的比例更高达95%以上,因此,原油加工品种及加工路线的优化是炼厂提高效益的关键。原油加工品种的选择受装置结构及能力和产品质量要求限制。在原油性质或价格相近时,通过简单的价格或品质对比就能做出正确选择;而当两种原油价格及性质都存在较大差异时,就不能通过价格或品质简单比较的方法确定哪种原油加工效益更好。通过对不同原油组合及结构进行计划排产,测算不同原油的加工成本及产品收入,进而确定最佳原油结构。炼厂年度不同原油结构生产计划优化测算结果见表1。
从测算结果看,通过调整原油品种,在原油整体品质变化不大的情况下,效益可得到显著提升。
2.中间物料流向的优化
炼油过程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连续生产过程,产品种类及牌号多、工艺路线较长、同一种原料存在不同的加工路线,一套装置的产品可能是另一套装置的原料,一套装置的原料可能来自不同装置的产出,装置之间联系密切,不同的物料流向其加工成本及产品结构会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中间物料性质、装置对原料的适应性、装置结构特点等综合因素,对装置进料性质及进料量按要求进行约束,通过生产计划优化,对中间物料不同流向的进行测算,从中选择最佳方案,实现炼厂各装置的整体最优。炼厂渣油在既可进催化加工也可进焦化加工情况下,催化不同渣油掺炼量月度效益测算结果如表2。
从测算结果看出,催化常渣加工量在40吨/小时时渣油优化结果最好,太低催化渣油加工能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太高则催化原料过度劣质化,产品分布变差,效益反而变差。
3.产品结构的优化
炼油产品品种较多,产品价格存在很大差异,增产适销对路的高附加值产品是炼厂产品结构调整和提高经济效益重要手段。但是,受工艺流程条件及产品质量标准限制,炼油企业产品不可能全部是高价值产品,而且高价值产品大多生产成本较高。炼油企业的产品结构调整必须考虑企业原油及装置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企业潜力,对不同生产计划下的产品及成本进行测算,从中选择最优方案下达执行,以此确定产品结构调整方向,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从测算看,生产京V汽油会导致生产成本大幅提高,但产品结构变化后,产值增量大于成本增量,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在市场有需求的情况下,应以生产京V汽油为主。
篇8
1.1.本文经过研究、分析总结出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工作开展现状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下面我们就来详细探讨下,首先,生产计划于作业计划存在不协调因素。我们知道,一年之计在于春,生产计划对于机械制造企业生产也是一样,对一年的生产工作具有指导性,对于生产活动的有序开展意义重大,因此,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由专业的工作人员结合企业的生产实际情况来科学拟定,并且根据生产发展的需求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优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产开展的科学化、合理化。但是,现阶段机械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开展的并不容我们乐观,生产计划合理性存在大量的问题,如企业生产计划于实际生产情况存在大量的冲突,二者之间不协调,为产品供不应求以及产品储存量的增加等问题埋下了隐患,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可持续发展。同时对于国内大多数机械生产企业来讲,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往往都是以产品为单位,并且将生产任务下达到各个车间。
1.2.成产成本得不到有效的控制。我们知道,产品生产成本是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经营效益的重要因素,如果生产成本得不到科学、有效的控制,那么企业的生产效益也就无法得到有效保证。就目前国内大多数机械制造企业来讲,大多仍在沿用粗放式的生产管理模式,生产成本核算、预期收益等工作开展的不到位,影响了企业的经营效益。虽然,现阶段许多企业都已经将这一问题重视企业,但是在专业人员上、管理理念上、管理方法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生产成本控制工作仍流于表面,无法落实到实处。
1.3.生产管理范畴过大。对于现代机械制造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管理涵盖了企业从原材采购、库存、生产到销售和售后的全过程,企业不仅需要开展产品的制造活动,同时需要开展销售和售后等工作。随着企业生产管理范畴的不断扩大,企业生产管理工作有了更高的要求,企业生产管理面临更多挑战。显然目前我国多数生产制造企业生产管理能力无法满足实际需求。
2.机械制造企业生产管理改进措施
2.1.科学安排生产计划。首先,机械制造企业必须从生产计划入手,着力提高管理水平。生产活动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关键环节,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生产秩序。在生产计划的制定时,企业必须遵循科学性、合理性和及时性的特点。科学性,即企业的生产计划必须要以产品零部件生产数量为单位进行下达,将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相统一,确保实际生产数量。同时,企业生产计划必须合理,企业生产计划的制定需要围绕企业的实际现状出发,如市场情况、企业生产能力等因素,以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2.2.科学合理的对生产成本进行管理和控制。生产成本是企业发展的命脉所在,科学管控生产成本是一个永远不变的话题,因此,机械制造企业一定要将这一问题重视起来,要求我们相关工作人员转变管理、控制理念,企业也要重视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实现对生产成本的科学管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部门要做好财务预算工作,使企业的生产有序开展,有充足的资金保障,来最大化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益。
2.3.缩小生产管理范畴。对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快速发展的企业而言,企业的生产范围、生产能力在不断扩大,如包括企业生产中的采购、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加工、产品的运输、产品销售、产品售后等内容,这就给企业生产管理带来了不小的压力,所以,企业要想提高机械制造产品的质量,就必须不断强化企业生产管理,对生产环节不断加强控制和优化,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实现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篇9
关键词: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05-00-01
笔者在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总装二厂从事计划调度工作,这几年因为配套、人力、能力、设备等原因,各种产品经常出现不能均衡生产,保证不了齐头并进的现象,这样就容易造成下工序装配速度不一致、总装组任务停滞的现状。如何实现小批量、多批次、均衡生产的目标,保证总装班组持续、高效的生产?所以,本文结合笔者自身工作经验对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管理模式提出个人见解。
一、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特点
多品种和小批量生产的最基本特点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生产规模较小而且品种多批量也相对较小;②产品轮番上场没有一定时间的控制;③专业文化较低,畅通的虽然较多但配套不够齐全;④在产品生产的过程当中物流和信息流较为复杂,控制难度相对较大;⑤生产计划和作业计划两者的实现率都普遍较低;⑥在制品占用量非常大;⑦在生产过程中没有依靠计划控制和督促以及相互协调,只是浅面的依赖少数管理人员的随机处理,这样会产生失去控制形成“自流”的现象。
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计划可运用滚动计划法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企业,由于品种繁多而且杂乱,再加上销售部门的工作往往无法做到精准的预测,导致在编制生产计划的时候,对于任务的确定只能够确定近期的任务量,造成大部分的产品任务只可以进行粗略大概的编排。这样就产生了生产准备和对于计划的安排工作等出现一系列的问题。为了有效的提高计划对市场动态变化的适应性,我们可以采取“滚动方式”进行编制生产计划。在滚动生产计划当中融合了预测和计划以及差异值循环法等,可以有效的将企业的生产和供销以及生产技术准备还有各个生产环节相互有机的衔接在一起,有力的加强了计划的科学性。
针对多品种小批量的滚动生产计划的计划期,通常都是需要大于产品的生产周期,而滚动期则和考核期相符,这样就不仅仅可以满足知道生产全过程的要求,而且还全面符合考核的需要。在滚动计划当中,如果产品具有一定的批量的时候,可以采用有效的累计编号法,使得生产能够在数量和期限时间之内更好的衔接在一起。在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条件下,在制品数量不可能存在稳定值,导致不能够更好掌握在制品的变动。但是,我们可以根据产品的完工日期有效的推算出各工艺阶段的投入和产出日期,然后通过利用“期”有效转化成为“量”的方法,从“期”的衔接到“量”的衔接,这就是有效的将预先订制的前期成功的转化成为提前量,对各个车间的计划期达到的投入和生产的累计数量做好确定,对于前期已经投入和产出的了技术相互之间求差值,就狗得出各个车间在计划期应当完成的投入和产出数。使用累计编号法,由于预计期初在制品数量不用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将滚动作业计划进行有效的简化编制。笔者经过综合分析之后,总结滚动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原则可以分为以下三个组成部分:①第一个月的计划是执行计划;②第二个月的计划是经过初步核算、平衡以后的预定计划;③第三个月的计划是按照生产计划大纲和期量标准制定的作业进度实行的草案计划。
三、车间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形式和方法
厂部编制的滚动生产作业计划,通常只是规定并且下达全月或者分月的生产任务。对于车间之间的衔接配合以及关键的零部件的监督是其所控制的计划重点,但是还不能够直接的作为车间内部的实施作业计划。笔者认为其中主要可以采取的编制作业计划有以下三种办法:①每月和周的滚动作业计划如果车间具备一定的生产条件和实际的管理水平,那么可以采用若干月或者周的滚动计划实施;②针对短期的作业计划,面对品种繁多和几台设备量较大的车间,在编制滚动计划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那么我们可以采取短期作业制定计划的方法;③主要的零件进度计划,如果针对这些工序比较多和周期时间长以及技术难度大等零件,其对于车间的任务有着直接的影响。
四、生产调度工作与在制品管理
生产调度工作是整个生产作业计划的补充。不管是在编制厂的生产管理还是编制车间的计划作业,对于生产过程当中所存在的所有问题,工作人员无法在事先就可以得知问题的发生。所以,对于日常管理当中的调度工作就需要进行全面有力的加强,将各生产环节当中的横向和纵向之间的相互联系进行更好的协调,使得生产能够按照所制定的计划进行有节奏的均衡实施。
对于品种多和小批量的生产特点,针对调度工作的重要性更加需要进一步的给予重视和加强。但是,这种加强重视并不是将计划工作放在次要的位置,调度工作和计划工作两者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其两者所形成的主要作用都是存在相辅相成的。针对调度的工作重点应当主要放在控制成套零部件的缺件和主要零部件的生产进度上面,在具体的工作环节计划当中需要认真做到“三抓,三保”原则,也就是通常所讲的,抓缺件保成套,抓进度保均衡,抓出产保计划,不能够直到问题发生之后才去想办法解决,在生产调度工作当中在问题发生之前就给予有效的解决。
针对多品种和小批量的制品管理,我们可以依据分类管理的办法进行有效的分类管理,其主要是按照A类、B类、C类不同系列的零件和属性进行有针对性的明确分类。
A类是主要的件,通常是生产周期较长而且容易报废的零件以及在设计的工艺方面具有指定的零件。那么,对于这一类的主要零件我们就需要实施重点的管理;C类是简单件,通常在制作工序上相对比较简单,而且对于工艺的要求不是太高的零件。那么,对于这一类的零件我们可以实施粗放管理;B类是一般件,其主要性质在A类和C类件之间,对于B类件的管理应当针对具体的情况而制定相应的管理。
因此,针对这种有效的划分方法,不仅能够有效的反映出其在声场管理当中地位,而且还能够有力的体现出所占资金的具体情况。所以,有效的进行分类管理,对于在制品的占用资金可以进行有效的控制,而且对于生产计划的完成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时龙,易力力,任亨斌,蔡斌.多品种小批量成批成套生产滚动计划的生成方法[J].重庆大学学报,2009(09).
[2]胡冬华.基于CPM和TOC的单件小批生产计划与调度方法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9.
篇10
本次研究中设计的流程型企业生产管理系统主要以ERP理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指导,结合流程型企业中的生产管理特点,对生产制造过程中的各种有用信息进行提取、储存与共享,使管理人员能够实时地获取生产管理过程中的信息,依据信息内容做出正确的生产管理决策,从而减少在传统的信息传递过程中出现的差错,提高管理人员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提高生产质量及生产效率。本次设计的主要目标是融合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先进技术,在企业内部建立起完善的局域网,加强企业对外的网站建设,加强企业内部信息交流,促进企业形象的外部展示。该系统的主要的硬件组成是客户机/服务器,本次设计中采用的是具有专人维护的双服务器,保证企业内部具有快速的、覆盖整个办公区域及生产区域的局域网。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库开发工具是BorlandDelphi5.0。本次设计中系统需要满足的主要功能有:能够根据需要下达阶段性的生产计划,能够依据实际的生产情况对生产计划做到随时的修改;能够对具体的生产状态进行实时的掌握;对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实时的检测,发现问题能够及时予以处理;能够对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情况进行实时的监控;能够编写生产报表,能够导出相关的分析统计资料;能够在系统中进行用户权限的设定。
二、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计划模块的设计
生产的连续性是流程型企业的最大特点,并且流程型企业中的生产设备具有专用性强、价格昂贵的特点,所以产品类型及设备的最大生产力是生产计划制订过程中的关键因素,而企业的生产能力是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反映其生产能力的一个技术参数,只有制订出了正式的生产计划并将其下达于各个部门及车间,然后车间主管将总的生产计划细分为每天的生产计划,才能得到相应的车间作业计划。如果出现了临时检修等特殊情况,则需要车间的管理人员对相关的车间生产计划进行调整。
三、生产管理系统中的基础数据维护模块的设计
在整个系统的功能模块中,基础数据维护并不是主要的功能模块,但是系统中的所有的数据都来自于基础数据模块,因此该模块对于整个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该模块中的数据一般为系统的原始数据,由相关的工作人员进行录入,各个生产部门需要在基础数据维护模块中进行每日生产数据的维护及阶段性的生产数据维护。其中一项的重要的基础数据维护内容就是进行配方的维护,这在所有的生产制造企业中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操作人员应该在执行操作前对系统中的物料清单、操作流程、物料配比等进行仔细的核对,定期的对系统中的数据进行维护,一旦发现有数据错误及数据异常要及时地予以核对、更改,以免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生产管理系统中电能管理模块的设计
流程型企业的生产过程中往往伴随着巨大的能量消耗。为了节约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对企业的能源消耗进行有效的管理是非常必要,因此在本系统的设计中设计了电能管理模块,该模块能够将生产过程中的各项电能消耗数据进行分类的存储并显示,具有图表绘制功能,能够为工作人员直观的展示生产过程中的电能消耗情况。工作人员需要每天进行供电信息的录入,根据系统中所显示的电能消耗情况来进行适当的管理操作。
五、生产管理系统中质量管理模块的设计
不管是何种类型的流程型企业,其生产管理最核心的内容就是要进行生产质量的管理,但是流程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典型特点是进行不间断的连续生产,这使得产品的质量管理具有一定的难度,这也是使得产品质量管理是生产管理的重点及难点。在质量管理模块中,首先要进行质量检验标准的有效维护,保证系统中录入的每一种产品的质量加工标准都符合国家的相关要求。而国家的相关的标准在不断更新,系统维护的工作人员也应该对系统中的质量标准进行及时更新,并且要做好原材料与成品检验的标准维护。为了便于日后的管理,系统还需要具备相关检验单据的储存与查询功能。
六、生产管理系统中统计报表的模块设计
在企业的生产管理过程中,绘制有效的统计报表能够全面地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经营状况。在流程型的企业生产管理过程中,系统中的统计报表应该能够包括技术指标、质量指标、产量指标三方面的内容,能够生成并导出日生产统计表与阶段性的生产统计表,直观地表达流程型企业的生产现状,对于企业中的管理层进行生产计划的制订、生产进度的管理等生产决策的制定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七、生产管理系统中用户管理模块的设计
该模块是整个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一个功能辅助模块,该模块的主要功能就是辅助用户在系统中完成相关的操作,实现整个系统的使用功能。但是,在流程型企业中,进行资源共享的同时,每个员工根据职位及级别的不同,所能访问的资源的权限是不相同的,因此用户管理系统对每个用户的信息进行维护的同时要做好每个用户的权限管理工作。
八、生产管理系统中关键技术及相关的解决方案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生产成本控制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