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生产计划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2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场生产计划,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生产体系已经逐渐引进了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并逐渐将其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和优化将这项工作得到完善。因此,本文将对农机标准化管理在东北农场生产中的作用进行研究,希望对这项工作的开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
农机标准化;管理;东北农场;农业生产;作用
农业生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性产业,对我国经济建设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近年来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和相关技能的提升,农业生产规模也逐渐扩大,在这个背景下,东北农场想要得到更好的发展,就要对农机标准化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进行充分认识和了解。基于此,本文将对其展开研究,以期对东北农业生产起到更大的积极影响。
1加强思想认识
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农机标准化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农机标准化管理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所以在这个背景下,农机工作人员要在思想认识上加强对农机标准化重要性的认识,认识到这项工作对我国农业发展的紧迫感,通过对农场的深刻认识,让每个农户从思想上正确认识到农机标准化的重要性。从而将农户的整体意识进行完善。对于一些思想认识不到位的农户进行重点教育,耐心向其讲解这项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建立健全农机安全制度
农机单位应该建立健全安全检查制度。相关的农机工作人员应该将安全工作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做好对机车的检验和其他安全生产工作。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要具备相应的分析能力,将整个工作中的安全环节进行把握。此外,农机还应该建立健全相应的安全责任追究制度,通过将各项工作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工作人员的工作意识将得到进一步强化,对工作的开展将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如果安全生产没有落实在实处,那么农机安全将得不到完善。因此在这个背景下,出现安全问题更应该及时处理,对于没有将问题及时纠正的农场进行通报批评,严重的也要采用一定的处罚措施[1]。
3加强对农机数据的准确分析
在这项工作的发展过程中,农场应该充分认识到加强农机数据分析工作的重要意义,在工作中,需要安排专业统计人员,进一步将责任制度进行落实和完善。并且需要不断对报表制度进行学习,保证审核流程在正确的工作范围中进行。想要将报表时效和质量得到充分保证,就需要不断提升分析能力,通过对数字的有效记录和统计,进一步发展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了更好的保证数据衔接过程中的准确性,在对数据进行上报的过程中,应该保证其能和相关的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统计结果保持一致[2]。
4提升农机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
想要将农机标准化工作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就要加强对相关工作人员的素质提升,并加强对操作人员和驾驶员技能的培训工作,对于专业技术过关的工作人员发放相关的工作证件。工作考核没有达到基本标准的,不予录用,防止其对田间工作造成不利的影响。因此在工作的开展过程中,要不断对安全教育工作进行强化,保证人员达到基本标准。在这个过程中,还要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工作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将相关的安全制度和责任规范进行讲解,使其工作的过程中得到更好的进步。在这个过程中,还要适当改变部分管理者的传统、落后思想,从重生产、轻安全逐渐过渡到两者共同抓的工作方式,进一步提升农机标准化工作的有效落实,全面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在东北农场农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3]。
5结束语
综上所述,近年来在我国科技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我国农业生产中的农机标准化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现阶段农机标准化对农业的整体生产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对我国农业的发展也将有极大的帮助和促进作用。现在我国绝大多数的农业生产体系已经逐渐对农机标准化管理体系进行了引进,并逐渐将其作为现代农业的核心管理模式,通过创新和优化将这项工作得到完善。作为一项需要长期开展的工作,相关工作人员更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这项工作的进一步完善,希望能对东北农场的发展起到更大的帮助作用。
作者:白国鑫 单位:黑龙江省北安市长水河农场第一管理区
参考文献
[1]杨明东,王旭.全面提升农机标准化管理助推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以黑龙江省鹤山农场农机管理为例[J].中国机械,2014,46(21):206-207.
篇2
关键词:森林;采伐;利用;管理
采伐作业是伐区阶段生产中的第一道工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伐方式,对伐区生产的计划、组织是非常重要的。它关系到整个伐区阶段的生产费用,直接影响木材生产的经济效益和森林各类间接作用的发挥。
一、森林采伐限额的概念和实行限额采伐的范围
1、森林采伐限额是指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业单位、农场、厂矿等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按照法定程序和方法,经科学测算编制,经各级地方人民政府审核,报经国务院批准的年采伐消耗森林蓄积的最大限量。
长期以来,我国森林采伐消耗过量,致使许多地方的森林资源减少,生态环境恶化。实行限额采伐,对有效地控制森林资源消耗,维护生态平衡,改善生态环境,促进林业发展,实现永续利用,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实行限额采伐的范围。
纳入年森林采伐限额包括成熟的用材林的主伐,国防林、母树林、环境保护林、风景林的抚育和更新性质的采伐,低产林分的改造等,含采伐胸高直径5 cm以上的立木蓄积量。
国家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每五年核定一次。经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年采伐限消耗森林蓄积的最大限量,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突破。在国务院批准的商品材森林采伐限额内,国家备用的年森林采伐限额由国家林业局根据具体情况严格控制使用,需要增加木材生产计划的,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国家林业局审批。
为了促进重点地区速生丰产林基地建设,一些省级地方性法规规定,商品林采伐限额实行五年总控、年度之间进行调剂的管理方式。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剩余的年度商品林采伐限额,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下一年度使用。速生丰产用材林、工业原料林实行采伐限额单列,各森林经营单位当年剩余的采伐限额,经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核实,可以结转下一年度使用。
对利用外资营造的用材林达到一定规模需要采伐的可以在国务院批准的年森林采伐限额内,由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实行采伐限额单列,以鼓励利用外资造林。
二、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程序与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的编制、下达
1、制定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程序
年森林采伐限额的编制,按照自上而下、上下结合、综合平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审核,国务院批准的程序进行。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单位:国家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以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农场、厂矿为单位;集体所有的森林和林木、个人所有的林木以县为单位。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平衡,经本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参加编制年森林采伐限额的各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林业局和省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要求,测算年森林合理采伐量,提出年森林采伐限额建议指标;经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初审和同级人民政府审核;逐级上报由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和评审;经省级人民政府审核后报国务院批准。
2、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的编制和下达
(1)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编制程序。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由国家统一制定。按照有关规定,各森林经营单位应于每年10月提出下一年度的木材生产计划,县、市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审核,于11月底前报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汇总、平衡,经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批准后,自上而下逐级下达。
(2)对营造速生丰产林用地采伐实行采伐指标单列。为了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林业,
充分调动广大企业、社会团体、机关及单位和个人营造速生丰产林的积极性,实行营造速生丰产林用地采伐和现有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业采伐指标单列。市、县林业主管部门可根据改造低产林发展速生丰产林和现有短轮伐期速生丰产林采伐的实际需要,上报年度木材生产计划,省级林业主管部门根据情况优先予以安排采伐指标。
三、木材凭证采伐制度
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内容包括采伐地点、面积、蓄积(或株数)、树种、采伐方式、期限和完成更新造林的时间等。林木采伐许可证的式样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规定,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印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规定,除采伐不是以生产竹材为主要目的的竹林以及农村居民采伐自留地房前屋后等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以外,凡采伐林木必须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并按照许可证的规定进行采伐。
凭证采伐的范围,就林木所有权而言,包括国有林业企事业单位、机关、团体、部队、学校和其他国有企事业单位的森林和林木,铁路、公路的护路林,集体所有制单位的森林、林木和联营性质的林木以及个体经营的自留山、责任山的林木和承包经营的林木;就林种而言,包括用材林、经济林、防护林、薪炭林以及特种用途林,也包括生产竹材料的竹林;就采伐类型和采伐方式而言,包括主伐、抚育间伐、低产林改造更新性质的采伐,采伐方式包括皆伐、择伐、渐伐等;就采伐目的和用途而言,包括以生产商品材为目的的林木采伐和不以生产商品材为目的的林种结构调整、农民自用材、培殖业用材和烧材等林木的采伐,也包括工程建设占用、征用林地的林木采伐以及因病虫害、火灾受害的林木采伐等;就林木生长地而言,包括了除农村居民在自留地、房前屋后等土地上种植的个人所有的零星林木外的其他地方的林木。但是,在农村居民房前屋后和自留地上天然生长的国家重点保护的树木和古树名木则不属于凭证采伐的范围。
四、审核发放林木采伐许可证的机关
篇3
近二十年来,匈牙利的农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每人平均占有粮食2600斤,肉类357.4斤,奶412斤,蛋439个;每人平均消费肉150斤,奶和奶制品307斤,蛋35斤,水果149斤,蔬菜166斤。粮食、肉、蛋的产量,按人口平均占经互会国家的首位,居世界第五位。
一九四五年解放以前,匈牙利是一个号称有三百万乞丐的穷国。解放后的一段时期,又片面强调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造成工农业比例严重失调,农业发展非常缓慢。到一九四九年粮食产量只达到解放前最高年份的一半左右,六十年代初期粮食仍然不能自给。到七十年代初就一跃成为粮食出口国,年平均出口粮食百万吨以上。
他们是怎样扭转了落后局面,使农业生产有了巨大的发展呢?
首先,国家大力增加对农业的财政支援。一九六六年到一九七0年,把国民经济总投资的五分之一用于农业;一九七一年到一九七五年又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投资百分之六十。同时,国家多次提高农畜产品的收购价格(一九七五年比一九六五年提高百分之五十三),降低农机产品的销售价格(同期降低百分之二十)和对穷社给予免除债务、成本补贴、税收优惠等支援。这样就大大缩小了工农业产品价格的剪刀差。
其次,对于集权式的经济结构进行改革,以收购制代替了使农民贫穷化的义务交售制,以商品交售指标取代了的指令性的计划指标。农业社完全有权确定自己的生产计划;除一、二种国家统购物资外,可自由向收购单位或消费单位出售产品;一部分场、社经批准还可以直接进行对外贸易。由于多方面地扩大了自,使场、社的积极性得到了充分发挥。
篇4
(1)一致性:所建考核体系要符合农场的发展规划,适应油田和当地用工现状。
(2)精确性:建立考核体系时,要便于准确计量、计算,可操作。
(3)全员性:建立考核体系要公平、公正、公开,让所有员工都能参与其中,得到员工的广泛认同和支持。
(4)可行性:所建体系要可监督,可考核,逐步完善,分步实施。
二、建立蔬菜种植全员绩效考核体系的准备
1.明确对象,细分组织。纳入全员绩效考核对象的包括从事农场蔬菜种植的队长兼技术员,队长助理和全体员工。首先按照管理层级理论的要求,将40名员工划分5个7-8人小组。由蔬菜生产队长提出7名候选人,由全体员工差额选举确定5个小组组长。
2.划分工序,制定标准。根据工作特点的不同,将蔬菜种植工作任务划分为生产准备、播种育苗、定植移栽、日常管理、采摘、运输分装和拉藤清理七个阶段共26道工序。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原则,在日常安排工作中连续测试并记录各工序工时定额和最佳组合人数。3.明确内容,宣传发动。在年初与种植队长签订《内部绩效考核责任书》,明确考核的内容,如年度产量指标、用工指标、产品合格率、生产计划落实率等共13项指标;队长助理主要负责员工考勤、生产统计、菜品分配和协助生产指挥,明确工作要求并制定相应的考核扣分细则;对普通员工,制定《员工绩效考核细则》,从工作进度、工作质量、遵章守纪等八个方面作出具体要求,明确奖扣分尺度。这些基础工作完成后,召开员工大会,通过举例测算,让每位员工了解绩效考核的流程和个人绩效收益的上下限。
三、联产计酬,实施全员绩效考核
1.科学安排。由种植队长依据当天工作任务和定额表,分解确定各小组每天的工作内容、质量标准和进度要求。在此基础上,填写《蔬菜种植工作情况日报及小组评分表》。日报表由种植队长负责填写,每天下午通过邮件报送给主管领导。种植队长和队长助理日常依据工作日报表和考核细则,加强对员工工作的检查督促,主管领导重点监督种植成功率、计划落实率、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完好率、员工队伍稳定、遵章守纪等方面内容。
2.绩效考核。每天召开由主管领导、种植队长、队长助理参加的日报会议,总结当天工作,安排今后3-5天的工作,并依照《全员绩效考核细则》对各小组和每个员工进行百分制评分,每月月底汇总小组和员工得分情况。同时,每个月底,主管领导依据《内部经营责任书》,对队长进行逐项考核,计算出单项考核奖罚额。队长助理也由主管领导对照考核细则打分。组长及员工由种植队长与助理考核打分。所有奖罚事项及员工得分在月度场务会上通过。
3.联产计奖。根据季度蔬菜产量完成情况,每季度按750元/万斤确定季度应发绩效奖金总额。应发绩效奖金总额在种植队长、助理、组长、员工间按29:7:12:52比例进行分配。最终实得奖金计算公式为:队长实得奖=应发绩效奖×奖金分配比例×出勤率-综合奖罚额。队长助理及员工实得奖=应发绩效奖×奖金分配比例×出勤率×绩效考核季度平均得分。
篇5
摘要:
本文介绍了国外现代家庭农场发展情况,研究借鉴国外家庭农场发展的规律与经验,在当前大力培育农业新型经营主体的过程中,对于科学把握我国家庭农场的特征并促进其健康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国外;现代家庭农场;情况
家庭农场在世界上有悠久的历史,是许多国家农业制度的基础,对促进农业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至今仍在农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以美国、法国、荷兰为例,美国人少地多,法国人地比例适中,荷兰人多地少,在不同土地资源禀赋条件下,在不同时期三个国家都先后建立起现代家庭农场体系,构成本国发展现代农业和参与世界市场竞争的内在基础。三个国家的家庭农场虽然在演变过程等方面稍有不同,但却呈现出许多共同特征。
一、家庭农场认定上:外延边界较为宽泛
虽然世界上家庭农场历史长久,作为农业生产的基本单元广泛存在,但在大部分国家中,家庭农场却是一个模糊而宽泛的概念,一个农户只要拥有一定规模的土地并依靠自己的力量从事农业生产,就自然被认作为家庭农场。相对而言,美国的定义较为明确一些。美国现代家庭农场的概念产生于70年代初,当时美国政府为家庭农场提出了三条标准:一是由家庭成员经营管理,二是家庭承担风险,三是家庭必须提供本农场劳力一半以上。符合这三条才被承认为家庭农场,才能享受政府的优惠政策。美国对家庭农场的内涵有特定的解释:1978年以前,指耕地面积少于10英亩,但当年农产品销售额达到250美元的农户;或者耕地面积在10英亩以上,而年销售额达50美元以上的农户都属于农场。1978年后,将销售产品价值提高为1000美元。从这个解释中可以再衍生出第四条、第五条标准,即经营土地规模标准和农产品交易标准。近些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农场经营形式呈现多样化,归纳起来,主要形成了以下四种类型的家庭农场:一是独户农场,即完全符合上述定义的农场。经营者及其家庭是农场的所有者和投资者,劳力主要由农场主及其家属提供,是一个独立的生产单位、自负盈亏,有产品交易活动。独户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70%左右。二是合伙农场,也可以称为联合农场。合伙人中,有的是一家人中的两代人,所有者和经营者有比较亲近的血缘关系;有的是三人以下没有血缘关系的合伙经营;有的是两个家庭农场合并后农场主联合经营,等等。合伙农场的所有者和经营者虽然多元化,但农场劳力还主要由农场主及其家属提供。合伙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20%左右。三是公司农场,也称为企业化农场。农场经营内容由单纯的农产品生产延伸到加工储藏、农业休闲、旅游服务等领域,农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贮藏等实现了一体化。家庭劳力已不能满足需求,大量雇用外部劳力,甚至外部劳力数量已大大超过家庭劳力数量。公司农场目前占到家庭农场总量的10%左右。四是兼业农场。除了种地之外,家庭还从事农场以外的工作。兼业农场的出现主要是由于农场特别是小农场收入低,难以维持生活,不得不从事农场以外的工作,以增加收入养家糊口。兼业者主要是独户农场和合伙农场的所有者与经营者。从四种类型家庭农场的发展变化情况看,近些年独户农场发展式微,虽然在许多国家中,独户农场的数量仍占居优势,但生产的农产品价值总量不断衰减。相反,合伙农场特别是公司农场的数量增长迅速,提供的农产品数量与价值量大幅增加,地位和作用日趋增强。
二、生产方式上:高度专业化
专业化可划分为生产专业化和作业专业化。生产专业化是指一个农场只生产一二种农产品,如专门种植大田作物,专门种植蔬菜或水果,专门饲养牲畜或家禽。作业专业化是将过去由一个农场完成的全部工作,如耕种、田间管理、收获、运输、储藏、营销等,均由家庭农场以外的企业来承担,使家庭农场由原来的自给性生产转变为商品化生产。荷兰几乎没有小而全的家庭农场,绝大部分是专业农场。如畜牧业生产,奶牛和肉牛、肉猪和母猪、蛋鸡和肉鸡,往往是在不同的农场分别饲养;同一农场内部,也是按照养牛、挤奶,运送等不同工序进行专业化分工,如同工业企业组成一道道“生产线”。温室花卉也是如此,一般花农只种植一种花卉。与之相对应的,荷兰的农业科研、投入品生产供应等也形成了专业化。在农业科研方面,有专门研究露地蔬菜的,有专门研究温室蔬菜的;有专门研究奶牛的,也有专门研究肉牛的等;在温室设备方面,也有专门的生产厂家,他们每隔6—7年就能为农民提供新一代的产品;在为温室生产服务方面,有专门提供泥炭土、种子、花球茎、种苗、肥料、农药、容器、包装品等各种公司,每个专业化服务公司都各具特色。法国农场按照经营内容大体可分为畜牧农场、谷物农场、葡萄农场、水果农场、蔬菜农场等等,大部分只经营一种产品,突出各自产品的特点。比如法国迪埃普至波尔多一线的西部大区的奶业、生猪和家禽,地中海沿岸、加隆河谷和香槟等地区葡萄种植,诺尔、庇卡底和香槟地区的甜菜,西南部和南部沿海一带的水果蔬菜,都形成了家庭农场的专业化生产。美国形成了10个农业生产区域,每个区域主要生产一二种农产品。北部平原是小麦带,中部平原是玉米带,南部平原和西部山区主要饲养牛、羊,大湖地区主要生产乳品,太平洋沿岸地区盛产水果和蔬菜。在这种区域化布局的基础上,家庭农场建立和发展了生产经营的专业化。
三、生产组织形式上:实行生产一体化
所谓农业生产一体化,就是农业再生产中销三方面业务的有机结合或综合,农业一体化也称为农业综合企业或农工生产综合体。农业一体化这种新型生产关系,是技术进步和农产品生产高度区域化、专业化的结果。随着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农民生产出来的产品与消费者直接见面的机会日益减少,因而农业的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农产品加工业。而农产品加工业的现代化发展,又要求农业进行工业化类型的生产,即大批量的、均衡的、标准化的、高质量的和价格逐渐下降的生产,这就推动了农业和工业的不断融合。农业一体化在50年代起源于美国,很快传入欧洲和日本。农业一体化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要求,开辟了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新途径,成为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的内在基础和推动力量。以法国为例,在20世纪60年代,法国农工生产便迈开了一体化步伐,农业的产中部门和产前、产后工商业一起组成生产联合体(也称农业食品工业综合体)。一体化公司有私人、合作社和跨国公司三种类型,各种类型的一体化公司对家庭农场的生产经营具有决定权和控制权。在牛奶生产中,奶制品加工企业从挤奶、饲养、卫生管理、良种繁育等各个环节,对奶牛场进行指导与管理。在家禽生产中,家庭农场虽然是禽舍的所有者,但雏鸡、饲料供应以及生产的规模、产量、结构、产品销售都由公司负责,鸡场的改革也由公司作出强制性规定,不能满足公司需要的家庭农场将被淘汰。一体化生产给公司带来的好处:一是降低了一体化公司和一体化农场的生产成本;二是可以生产出稳定的并符合消费者需要的高质量产品;三是可以随时调整一体化农场的生产计划,管理和使用好固定资产设备。一体化生产给家庭农场带来的好处是:尽管丧失了经营决定权,但能优先利用一体化公司管理的、生产效率高的生产要素,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提高经营效果,增加农场利润。
四、发展趋势上:家庭农场总量减少与规模扩大并行
农业生产技术进步特别是农业机械化逐步实现,使农场在不改变劳力数量的条件下,扩大土地耕作规模,开展集约化生产成为可能。由于为数众多的中小农场用不起机器,在技术优良和资本雄厚的大农场的竞争下纷纷破产,农场数量不断减少,而农场规模却不断扩大。这种趋势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开始,一直到21世纪的今天还未有停止的迹象。美国家庭农场在20世纪初达到鼎盛时期,随着到1940年基本实现农业机械化,家庭农场两极分化,小农场消亡和农场数量减少步伐加快。从1959年到1981年,美国农场总数共减少126.9万个,平均每年减少5.5万多个,减少的大部分是年销售额在2万美元以下的小型家庭农场,而年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型农场,23年间增加了14倍,从占农场总数的0.55%增加到12.3%。法国从20世纪60年代起,在一系列国家政策干预下,农场从1955年的229万个,减少到1997年的68万个;农场平均规模从1995年的16公顷,增加到1997年的41.7公顷,42年间农场减少了70%,土地规模平均增长了157.5%。1950年荷兰全国农场数量达到顶峰40万个,此后,农场数量逐年减少。到1980年减少至14.5万个,农场数量减少了近64%,到1995年又进一步减少至11.3万个,2000年降到了10万个以下。半个世纪里,荷兰农场的总数只剩下了1/4。其中,奶牛农场在1975—2000年,数量减少了70%,而1985—2001年,饲养50头以上奶牛的农场却上升了20多个百分点,100头以上的特大农场从1%上升到8.2%。
五、经营形式上:生产者的外部化和所有者的兼业化
一是生产者的外部化,即雇用外部劳力的家庭农场普遍化。随着农场数量的减少和农业劳动力的不断外流,规模不断扩大的家庭农场的自有劳力,难以完成农场全部的生产经营活动,不得不雇用家庭以外的人员,农场雇工现象越来越普遍化了。根据美国1974年农业普查资料,当年产品销售额在10万美元以上的大农场,平均每个农场雇工6.3人,其中年销售额50万美元以上的农场,平均每个农场雇工32.2人;产品年销售额在4—9.99万美元的农场,平均每个雇工1.5人;年销售额在2—3.99万美元的农场,平均每个雇工0.9人;年销售额在0.25—1.99万美元的农场,平均雇工0.5人。1978年美国农场总劳动力395.7万人,其中雇用劳动力126.8万人,占总劳动力的32%。法国1985年家庭劳动力与雇工数量之比为1∶0.24。2001年荷兰平均每个家庭农场有劳动力2.89个,其中家庭劳动力2个,另外雇用外部劳动力0.89个,家庭劳力与雇工数量之比为1∶0.44,而温室园艺业所雇用的家庭外固定劳动力比例超过了65%。二是农场主身份的兼业化。兼业农是指一年中从事非农业活动100天以上或者其非农业收入大于农业收入的农场主。二战以后,发达国家农民身份上的最重大变化,就是兼业农这一阶层的发展壮大,目前农场主兼业已非常普遍。早在1979年,美国家庭农场经营者从农场外获得的收入,占其总收入已接近60%。而且农场越小,农场外收入的比重就越大,年出售农产品不足2万美元的家庭农场,从场外平均获取的收入占到了家庭总收入的85%。比如我们所熟知的美国农场主韩丁,就是一个典型的兼业农。韩丁在经营农场的同时,每年有一半的时间工作在协会里或者通过发表演讲来获得农场外收入。韩丁的妻子在一家商务机构工作,每年有1万多美元的收入,这样韩丁一家才能维持中等收入水平。
六、组织体系上:对合作社高度依赖化
篇6
关键词:大豆;播种;技术
高产和稳产是我国大豆科研和生产发展的首要方向,过去,对大豆品种的评价过分注重高肥水条件下的高产指标,而忽视一般生产条件下的产量表现,通过高效栽培,把多项增产措施组装配套,使适合于大面积生产的稳产、高产品种达到优质、生态、安全生产的目的。不违农时,适时播种,保证播种质量,才能达到苗齐、苗匀、苗壮的目的。
一、制订生产计划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安排生产计划时,首先应考虑市场前景。其次,安排生产计划时还应统筹兼顾,从全年高产高效的原则出发,合理安排好种植面积。第三,要根据合理轮作的原则,尽可能做到不连作,用地养地相结合,以保持土壤的生态平衡。第四,合理安排好茬口。北京是一年两熟制地区,大豆一般适宜在春、夏季播种。因此要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前后作物生育期和农事季节劳力安排情况,安排好茬口,做到环环紧扣,才能获得最好的经济效益。
二、土壤准备
2.1播前整地:播前整地包括播前进行的土壤耕作及耙、耪、压等。由于采用了不同的整地技术,因此,播前整地工作也有所不同。如平翻、垄作、耙茬、深松等。
2.2播前灌溉:对于墒情不好的地块,有灌溉条件的,可在播前1~2天灌水1次,浸湿土壤即可,以利播后种子发芽。
2.3播前封闭除草:我国东北大豆主产区一些大型农场,大豆栽培面积大,如管理不及时,则杂草为害严重,常在播前采用机械喷施除草剂,进行大田封闭除草。氟乐灵、拉索等除草剂可在播前进行土壤喷雾。
三、精选种子
具有良好播种品质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高,苗整齐茁壮。所以在播种前应将病粒、虫蛀粒、小粒、秕粒和破瓣粒拣出。同时还要根据本品种固有的典型特征,如粒型、粒色、种子大小、种脐大小和颜色深浅,剔除混杂的异品种种子,以提高种子纯度。
四、种子测定和发芽试验
经过精选的种子在播种前应测定粒重和做发芽率试验。这两项工作是计算播种量的根据。将经过精选的种子,随机取样3份,每份随机抽出100粒种子,各自称重并求出平均数,即为该品种的百粒重。其单位用克表示。种子发芽率测定:将上述3份各100粒种子,分别放入3个小蝶或发芽皿中,下垫草纸或河沙。加水至薄水层,然后将种子均匀摆好,放在20℃左右温暖处(灶旁或保温箱内)吸水膨胀发芽。经过5~7天计算能正常长根发芽的种子数,并将3个样本加以平均,即为该种子的发芽率。要求发芽率95%以上。
五、种子处理
为防治蛴螬、地老虎、根蛆、根腐病等苗期病虫害,常用种子量0.1%~0.15%辛硫或0.7%灵丹粉或0.3%~0.4%多菌灵加福美双(1:1),或用0.3%~0.5%多菌灵加克菌丹(1:1)拌种。药剂拌种与铝酸铰微肥拌种同时进行时,需在钥酸铰拌种阴干后进行。要注意采用根瘤菌拌种后,不能再拌杀虫剂和杀菌剂。
六、播种量的确定
将已测定的某品种百粒重换算成每千克粒数。
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根据实际情况计算出每667平方米保苗株数,然后按照当地耕作条件和管理水平,加上一定数量的损失率(如机械、人、畜在田间管理过程中和人工间苗所造成的损失),一般田间损失率可按15%~20%计算。
计算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其公式如下:每667平方米播种量(千克)=每667平方米播种粒数/(每千克种子粒数*发芽率)。例如,计划每667平方米播种30000粒,已测得每千克种子粒数为5000粒,已测得发芽率为95%。代人公式:每667平方米播种量:30000/(50000*0.95)=6.3(千克)。
七、播种期
播种期早晚对产量和品质的影响非常大。播种过早、过晚,对大豆生长发育均不利。适时播种,保苗率高,出苗整齐、健壮,生育良好,茎秆粗壮。播种过晚,出苗虽快,但苗不健壮,如遇墒情不好,还会出苗不齐。北方区,晚熟品种易遭早霜危害,有贪青晚熟减产的危险。播种过早,在东北地区,由于土壤温度低,发芽迟缓,易发生烂种现象。
地温与土壤水分是决定春播大豆适宜播种期的两个主要因素。一般认为,北方春播大豆区,土壤5~10厘米深的土层内,日平均地温8~10℃时,土壤含水量为20%左右,播种较为适宜。所以,东北地区大豆适宜播种期在4月下旬至5月中旬,其北部5月上中播种,中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南部4月下旬至5月中旬播种。
夏播和秋播大豆由于生长季节较短,适期早播很重要。另外,播种期也可根据品种生育期类型、地块的地势等加以适当调整。晚熟品种可早播,中、早熟品种可适当后播。春早,地温、地势高的,可早些播种,土壤墒情好的地块可晚些播,岗平地可以早些播种。
八、播种方法
8.1窄行密植播种法
缩垄增行、窄行密植,是国内外都在积极采用的栽培方法。改60~70厘米宽行距为40~50厘米窄行密植,一般可增产10%~20%。从播种、中耕管理到收获,均采用机械化作业。机械耕翻地,土壤墒情较好,出苗整齐、均匀。窄行密植后,合理布置了群体,充分利用了光能和地力,并能够有效地抑制杂草生长。
8.2等距穴播法
机械等距穴播提高了播种工效和质量。出苗后,株距适宜,植株分布合理,个体生长均衡。群体均衡发展,结荚密,一般产量较条播增产10%左右。
8.360厘米双条播
在深翻细整地或耙茬细整地基础上,采用机械平播,播后结合中耕起垄。优点是,能抢时间播种,种子直接落在湿土里,播深一致,种子分布均匀,出苗整齐,缺苗断垄少机播后起垄,土壤疏松,加上精细管理,故杂草也少。
8.4精量点播法
在秋翻耙地或秋翻起垄的基础上刨净茬子,在原垄上用精量点播机或改良耙单粒、双粒平播或垄上点播。能做到下籽均匀,播深适宜,保墒、保苗,还可集中施肥,不需间苗。
8.5原垄播种
为防止土壤跑墒,采取原垄茬上播种。这种播法具有抗旱、保墒、保苗的重要作用,还有提高地温、消灭杂草,利用前茬肥和降低作业成本的好处。多在干旱情况下应用。
8.6耧播
黄淮海流域夏播大豆地区,常采用此法播种。一般在小麦收割后抓紧整地,耕深15~16厘米,耕后耙平耪实,抢墒播种。在劳力紧张、土壤干旱情况下,一般采取边收麦、边耙边灭茬,随即用耧播种。播后再耙耪1次,达到土壤细碎平整以利出苗。
篇7
关键词 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 场社合一 优势 风险
一、慈溪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及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由农村流向城市,为农村土地流转创造了条件。借此机会,慈溪市为克服传统农业发展中的局限,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实践,发展了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其中家庭农场合作社形成了独特的“场社合一”模式,发展成效显著。
在当地政府积极政策的推动下,慈溪市农业发展引进高素质人才,实现农场现代化管理,凭借良好的融资环境实现合作社的规模经营,最终形成以外向型品牌农业和适度规模机械化生产为特点的“慈溪模式”,并于2012年成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十二五”期间,慈溪市农林牧渔业年总产值均达70亿元以上,增速保持在1.5%左右。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连年增加,年增长率保持在10%左右。目前,全市土地流转面积达2.32×104hm2,占全市土地承包面积的68.3%,规模经营比例达到64.4%以上。
(一)家庭农场发展迅速
慈溪市作为全国家庭农场五大范本之一,更是迅猛发展。2014年登记注册的家庭农场已达1116家,面积超14万亩,亩均产出比普通农户高30%以上,其中50亩以上的规模农场占近50%。以龙山镇为例,其种植业家庭农场基本情况如表1。
慈溪市各农场主要雇佣外地劳动力,在政府鼓励下,积极引进高端人才,每个大型农场皆有一个或以上的大学生。目前,慈溪市三大综合区创业就业大学生人数已达110名,基本实现对农场的科学管理。
当地融资环境良好,家庭农场贷款有多种途径,通常有三种:第一,合作社可从银行贷得其存款的八倍,作为家庭农场贷款的资金来源。第二,在政府支持下设立的农业担保公司,可以为农业经营主体提供30万上限的贷款。第三,农村信用合作社筹集农村闲散资金,提供低利息、低成本金融服务。
当地家庭农场包含种植业、畜牧业、渔业等多种类型的农业。由于地理条件、经济结构的影响,当地种植业以蔬菜、杨梅、梨、葡萄、桃等高附加值农产品为主,净利润可达1000~1500元/亩。打造农产品品牌,面向国内高端市场和国外市场,农业外向度保持在70%左右,出口企业多达67家,精炼蜂蜜、烤鳗、加工蔬菜等均具较高国际市场占有率。
(二)合作社成为当地农业经营的主要形式
慈溪市农民专业合作社多达477家,联结基地17.5万亩,联系农户13.5万余户。主要分为农机合作社和农资合作社两种:农机专业合作社是以农机服务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资合作社是为从事同类农产品生产的农民提供技术、资金、信息、购销、加工、储运等方面服务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由于地理条件的约束和投入成本问题,当地农资合作社选择使用中小型农机设备,并由农机合作社向农资合作社提供农机设备服务,一般为日本进口拖拉机、烘干机收割机、插秧机等,设备4~5年更换一次,服务费呈上升趋势。合作社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三)合作社的主要方式:场社合一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方式主要是“场社合一”模式,即主要由懂技术、会经营、长期专门从事农产品种养、生产、运销等有威望的专业大户,利用他们现有的技术或销售渠道,将农民组织起来创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
“场社合一”模式是收购公司、专业大户、普通农户三方选择的结果,专业大户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普通农户为了解决自身发展局限,由专业大户建立合作社,合作社凭借科学的管理和稳定的货源与收购公司达成长期的合作。其具体的合作关系是:
合作社由5~6个核心人物组成,他们拥有合作社的所有权、主要剩余控制权和经营控制权,按照股份确定收益,在社员大会上进行管理层换届。合作模式方面,合作社与社员多为口头约束,与收购公司为合同约束。合作社按照收购公司的要求,向农户提供种子、农药、耕种标准,最终公司通过合作社统一收购农产品。
目前,龙山镇发展成熟的合作社长期合作的农户社员有上百户,平均每户耕种面积20~30亩,收益可观,大部分合作社留有盈余公积,提取后剩余按股份比重分配给社员。
(四)政府扶持合作社发展的主要政策
二、场社合一模式的优势
(一)成本优势
成本优势是降低成本的原因和条件,成本包括生产成本、交易成本、经营成本等。通过降低这三部分的成本来形成优势,慈溪市龙山镇家庭农场合作社合作后的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生产成本优势。当地合作社与家庭农场在生产方面的合作有:第一,家庭农场从合作社处获得低价的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第二,家庭农场租赁合作社的农机设备。第三,合作社聘请的技术人员可以服务于各社员家庭农场。第四,合作社董事会凭借丰富的经验,能够为农场主提供科学管理农场的方案。通过合作,农场降低了劳动对象和低值易消耗品的费用、生产管理费用、劳动报酬开支以及更新技术的费用,形成了生产成本优势。
(2)交易成本优势。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大规模的种养殖面积,能够保证充足稳定的货源,使出口加工公司、皮肉加工公司、农产品交易市场会主动寻求与合作社进行合作。由于市场具有一定风险,合作社董事会可在自己的农场预先种植并销售,若市场反应良好,再向社员全面推广。合作社也可利用互联网平台、休闲观光采摘业来解决销售问题。同时,合作社拥有更专业的企业管理人才,在与外部销售的谈判中更具优势,解决单个家庭农场由于文化水平有限等原因造成的信息不对称进而农民利益受损的问题。在整个交易过程中,合作社作减少了搜索交易对象成本、信息成本、议价成本、决策成本,从而形成了交易成本优势。
(3)经营成本优势。产品经营成本包括合作社的经营成本和家庭农场的经营成本。对于合作社来说,统一的种养殖方式无形中扩大了种养殖面积:合作社决策层根据收购公司、市场以及国家质量的要求,确定种养殖计划并推广至全部社员,用较少的成本完成了对大量土地生产计划的决策。对于家庭农场来说,他们无须再耗费大量人力从事生产、销售、决策等经营管理,由合作社统一派发生产资料,制定种养殖计划。
(二)资本优势
资本优势是指获得资本的原因和条件,资本包括了投入再生产过程中的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可从这两个途径取得资本上的优势: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可从多方获取金融资本支持。一方面,在政府的支持下,信贷融资环境良好,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农业经营主体可以从农业担保公司、农村信用合作社、银行等途径获得贷款;另一方面,合作社理事会都是专业大户,相比其他类型的合作社拥有更多的资金用于自身发展和抵御风险,同时进行高附加值农产品生产的合作社每年收益较高,合作社留存收益能够解决资金周转问题。
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拥有充足的人力资本。合作社董事会成员多为当地专业大户,拥有丰富的种养和管理大型农场经验,易于取得农户的信任,实现规范统一的生产模式,降低了合作社建立的难度并减少了合作过程中的摩擦。普通社员农户在合作社的培训下,获得了科学种养殖的技能,加之长期从事农业积累的经验,使农产品达到收购标准,提高自身收入的同时也促进了合作社发展。由此,董事会与社员两个层面积累的资源都极具优势,大量的外来务工人员也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
(三)规模经济优势
规模经济是指在一定科技水平下扩大生产规模而引起经济效益增加的现象。合作社要求从事种植农业的社员掌握统一的耕种技术,控制农药的用量,同时全市常年引进试验农业优新品种200多个,特色主导品种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结合高效种植技术,常年标准化生产面积可达1.67×104hm2。
通过科学方式进行种养殖,降低成本并提高农产品利润率,为扩大再生产提供可能。同时,大规模的生产使家庭农场合作社对外部市场具有一定的定价权,提高农民在市场中的谈判地位和议价能力,便于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商品化、品牌化农业。
(四)品牌优势
品牌优势是品牌在其运营的过程中,积累的一切有利品牌发展的物质和精神的整体表现,从而有效地建立本品牌与竞争者的差异性,获取消费者的青睐。
2013年,慈溪市新注册农产品商标420个,国外商标80多个,慈溪杨梅和丝瓜络获得了国家原产地保护,慈溪杨梅和葡萄获得证明商标和地理标志。慈溪市通过品牌塑造、农产品差异化增加了农产品生产的附加值,将品质差异化的信号传递到市场上,从而提高了慈溪市农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同时,慈溪市多向发展农业产业链,包含加工方向、科研方向、休闲采摘方向等,提高农产品的经济效益也具有当地特色,形成慈溪市独有的品牌优势。
(五)市场优势
市场优势是指有利于实现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各自经济利益的优势,分别从供、需分析促进双方达成交易的条件。
影响商品供给的主要因素包括商品自身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生产者对未来的预期等。慈溪市临近港口,距宁波北仑港口70公里,交通便利,西距杭州135公里,北距上海148公里,大大降低了时鲜农产品的运输成本,提高了利润空间,有效供给量大。慈溪市农业生产者对出口市场预期良好,2014年浙江地区农产品出口总值达到52.6亿美元,出口产品达到七大类100多个品种,徐龙烤鳗出口占到全国鳗类产品出口总额的50%,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丝瓜络保健制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达到80%。在中国对外市场开放程度逐步扩大的背景下,看好“一带一路”战略的前景,保持绿色有机农产品的良好出口势头。
影响商品的需求数量主要因素有该商品价格、相关商品的价格、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偏好等。近十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人们偏好绿色食品,特别是城市居民。慈溪市农产品迎合了此类需求,常年推广标准化生产面积25万亩以上,有机食品26个、绿色食品86个、无公害农(水)产品260个,并利用发达物流业缩短运输时间以保证农产品的新鲜程度。同时,随着居民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和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有机农产品的价格接受能力也在提高。加上各国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周边国家对我国农产品进口需求仍然很大。2014年1月~11月,慈溪市农产品外贸交货值13.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可见,无论是国内有机农产品市场,还是国外市场,都对当地绿色农产品需求量呈现上升的趋势。
三、场社合一模式的风险
农业作为一个典型的风险型的产业,面临着众多的风险。我们初步将当前场社合一模式的风险类型分为经济风险、信用与道德风险、政策与法律风险、自然风险四大类风险形式,下面就各类型风险分别加以分析。
(一)经济风险
经济风险是指家庭农场合作社在经营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导致经营失败的风险。经济风险主要表现为组织风险、管理风险、决策风险和市场风险等。
(1)组织风险。组织风险是指合作社在组织构建过程中存在的风险。1)缺少农业劳动力。慈溪市是长三角地区大上海经济圈南翼重要的工商名城,主要以工业拉动经济增长,农业占比小。因此,大部分农民选择成为工人。当地的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在农业发展的意愿下降,大部分都是流向工业部门或者流出该市,造成农业部门相对缺少劳动力,经常农忙时节劳动力用工紧张。2)土地流转问题。慈溪市农民排斥流转土地的情况仍然存在,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慈溪市的部分农民,尤其是耕种水稻的农民,思想较为保守,小农意识强,坚持“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的传统观念,不愿意将荒废的土地流转出来;另一方面,农机合作社提供的农机耕种收割服务使农户管理土地的成本降低,更不愿流转土地。并且,二次流转也存在困难,即一些农户在第一次流转期限结束后不愿意继续流转,破坏了家庭农场合作社发展的稳定性。
(2)管理风险。管理风险指可能给合作社带来损失的内部管理、内控制度不健全等问题。1)信息不对称。一方面是普通社员对于董事会的过度信任;另一方面则表现为普通社员对于董事会的信任恐惧。董事会成员掌握资本资源、社会资源等,普通社员必定会怀疑核心成员是否会为私人利益而损害合作社利益。所以普通社员表示不愿意将资金投入或加入到一个自己既无法预期其成本、收益和风险,又无法主导其发展方向的经济组织。普通社员没有股份参与,也没有统一的组织代表他们与决策层领导进行沟通交流,缺乏话语权,也放松了监督。普通社员与合作社董事会间的信息不对称,沟通交流的减少,直接影响了双方合作关系的质量和稳定。2)利益联结机制松散。慈溪市相当数量的家庭农场合作社与普通社员的合作仅仅停留在简单的供销方面,缺少合同约束,普通社员未投入资金获得合作社股份,轻视合作社的发展,合作观念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同时,“搭便车”行为的存在,使得很多社员漠视合作社的集体利益。风险分担机制不合理,表现为有共同利益时短期合作,有共同风险时立即选择终止合作。相对的,合作社也缺少对于普通农户社员的服务意识和重视。这直接影响利益的创造、分配和保障与约束,不利于其长期发展。
(3)决策风险。决策风险是指合作社在决策活动中,导致决策活动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因素。“场社合一”模式的决策层即董事会通常由几位持有绝大部分甚至是全部股份的核心成员组成,容易造成一股独大,股权结构与决策权的集中化。不仅如此,由于普通农户社员文化水平普遍较低,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服从权威的倾向,造成其民主意识不强,他们往往选择赞成核心成员的决策,致使极其重要的经营权和决策权仅仅集中在董事会那些少数人手中。合作社虽然制定了《章程》和相关的管理制度,但可操作性不强;成员大会效率不高,过于形式化,实际意义微弱。但是,作为决策层的核心成员的管理能力也极其有限,多是凭借掌握销售渠道、长久的种养经验和资本资源成为董事,难以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的要求,并且由于自身认知的局限,对如何将产业做大做强以及对合作社和产品的定位模糊不清,对创优创牌方面的意识相当缺乏,从而导致产品缺乏核心竞争力。所以,董事会决策的正确性有待提高。
(4)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同行竞争冲击、市场供求失衡、农产品价格波动、贸易条件变化等因素导致合作社遭受损失的风险。1)竞争风险。在慈溪市家庭农场合作社稳定发展的同时,其他地区家庭农场合作社也在蓬勃发展。广东、上海、湖北等地区,农业都在向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农产品质量日益提升,具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对慈溪市生产同类农产品的合作社形成了一定的市场威胁力。所以,慈溪市合作社农产品竞争力有待进一步加强。合作社虽已普遍树立品牌观念意识,但一般仅停留在初级阶段,品牌影响力仍相对较小。品牌发展存在不重视宣传推广、后续管理不完善等问题。产品的推介不充分,市场拓展不够宽,消费者接受程度低。2)市场价格体系不完备。由于慈溪当地以高价值农产品种植为主,相对于传统农产品更易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近年,我国部分农产品价格下跌,严重挫伤农户积极性。合作社难以预测来年农产品价格形势,加大了选择农产品种植种类的难度,增加了决策风险。而普通社员也会因此对合作社产生不信任,继而不服从合作社统一指挥,甚至中断合作。3)技术性贸易壁垒盛行。由于消费观念和保护意识的增强及世界贸易组织某些协议中的规定,使得技术性贸易壁垒日益盛行。外国通过颁布法律、法令、条例、规定,建立技术标准、认证制度、检验制度等方式,对我国出口商品制定技术、卫生检疫等标准,提高了对产品技术的要求,增加了出口难度。主要面向出口市场的慈溪市受此方面影响巨大。不仅如此,部分农产品,如慈溪市大范围种植的出口产品西兰花的种子供给,都被外国垄断,致使合作社经济效益严重受日本等国经济、自然环境限制。
(二)信用与道德风险
信用与道德风险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为所带来的风险。场社合一模式的信用与道德风险包括社员违规和合作社违规两类。慈溪市当地多采用口头约束的形式进行合作,从长期来看,不利于合作关系的稳定,农户和合作社都可能做出投机主义选择。当外来组织以较高收购价格介入,农户便会选择将农产品出售给价高的一方,加之管理风险和决策风险导致普通社员对合作社的信任度降低,农户会在合作的最终环节中断与合作社的合作。反之,当收购方之间缺乏竞争,合作社可能压低农产品收购价格,造成农户的经济损失。
(三)政策与法律风险
政策与法律风险是指由于颁布或修改政策与法律,导致合作社经济损失的风险。
早期政府实行农机补贴等政策以大力扶持农机合作社,使得如今慈溪市存在大量农机合作社,并且极大部分不具竞争力。小型的农机合作社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占领市场份额,技术服务质量水平低下,无法为农场提供高水平的服务,造成生产的农产品质量不达标,甚至产量降低。
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明确要求政府加强对农业环境的保护,促进农业环境保护新技术的使用,加强对农业源污染的监测预警。慈溪市农业特别是养殖业受此影响巨大,污染物的处理极大程度增加了合作社的成本,完善污染处理系统还需花费政府和合作社大量精力。
(四)自然风险
农产品受自然灾害影响大,加之慈溪市地处东海之滨,沿海乡镇较多,台风、洪涝灾害呈多发频发的上升趋势,使作物推迟收割,田间长势变差,烂株死苗情况较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四、结论
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合作极大地促进了农业生产水平,为实现农业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现代化提供了重要渠道。但家庭农场和合作社之间的合作关系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农民自身,都应该积极寻求发展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办法和途径,创造有利因素,保护并坚持合作之路,促进家庭农场和合作社的健康快速发展。
(作者单位为中央民族大学)
参考文献
[1] 罗友花.技术性贸易壁垒背景下中国农产品出口现状分析[J].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5(04):15-18.
[2] 沈建军.慈溪市农业品牌发展的现状及对策[J].中国市场,2014(24):173-174.
[3] 王勇.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合作关系问题研究[J].中国农村观察,2014 (02):39-48+93-94.
篇8
开发区管委会:
今年第一季度,我们根据开发区统一部署,对一年工作进行科学安排,同时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尤其是抓紧机关效能建设,努力完成开发区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开发区建设项目投资完成情况
今年开发区建设项目计划投资50000万元,原创:第一季度实际完成投资4973万元,占年计划的9.9%。其中公建项目完成167万元,占年计划的1%;房地产项目完成4806万元,占年计划的15.8%;工业产值完成1550万元。
二、第一季度主要做了如下工作:
1、第一季度完成项目审批5项,其中立项审批3项,初设审批2项。立项项目总投资5948万元.
为把好项目质量关,我们参加评审会,参与项目进度跟踪监督。
2、认真搞好安全生产工作。一是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安全生产工作。3月上旬,召开开发区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安排今年安全生产计划,落实责任分工。
二是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3月10日,组织春季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我区的市场、酒店、工地、工厂进行一次大检查,发现问题,提出整改意见,责令限期整改,清除了安全隐患。如,
三是处理安全事件。第一季度,我们处理了冠宏星房产三建工程公司安全事件,根据具体情况,转送相关部门处理。
3、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积极争取项目资金。
年初我市重点工作项目会议上,市委、市政府授于我局2003年全市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先进单位。今年,我区拟定上报四个重点项目:开发区路网建设、东侨高新技术工业园区、农贸中心市场、中国红商场项目。
今年,我们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一是争取开发区补项目资金。如,上报农场生态治理工程、苗木基地、管区道路建设、新村建设等项目要求补助。二是上报项目成果转化扶持资金。
精心拟定“5-19”项目,并上报推介名单。
4、开展创建“三型”政府、营造优良环境活动。创建活动已经开展了两阶段,在第一阶段动员准备阶段,查摆本单位存在的主要问题,拟定实施方案的基础上,第二阶段,我们自查自纠,完善相关制度。
我们精心拟定方案,广泛征求意见,查摆问题。在组织干部职工讨论的基础上,我们还发出征求意见表,广泛收集各方意见。根据存在的现象,大家分析了原因,进行认真整改,自查自纠。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工作:⑴、明确工作职责,实行奖惩考核制度。我们重新调整了2004年岗位职责。进行逐月业绩登记。⑵、设立岗位监督台。为方便开发户的监督,我们除实行政务公开外,全面实行亮牌服务。完善了挂牌、座牌,还设立了监督台。⑶、加强内部管理。我们加强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小车等管理。尤其是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将不符合财务规定的发票,进行必要整改和处理。⑷、完善制度。在自查自纠过程中,我们完善了五项相关制度。包括:财务管理、财产管理、印章管理、办公设备管理、卫生管理制度。
5、完成年终考核考评工作。原创:今年元月,我们完成了年终考核考评工作;开发区综合统计年报、开发区固定资产年终统计汇总、开发区路网项目和劳动统计年报、开发区年终统计报表编总工作以及完成本局年度财务结算工作。
6、深入开展调研工作。与省、市统计局相关单位到泰格公司调研;配合省经贸委来市调研,上报关于“天安电子城”进展情况调查;对工业园区建设情况进行调查,上报企业技术需求情况。
7、预防“非典工作”。我局将此作为政治任务来抓。认真搞好内资企业外来人员登记,做到不漏报,疫区人员及时上报。
篇9
据中国农机工业协会企业管理委员会统计,2013年收割机骨干企业工业增加值增长16.23%,高于农机工业行业增长速度。
2013年骨干企业谷物联合收割机生产17.3万台,增幅21.74%。其中,轮式小麦机生产了45472台,同比增长38.07 %,销售轮式小麦机44026台,产销率为96.8%。按行业俚语评价,去年是小麦机的一个“大年”。
细分产品看到,喂入量小于2千克小麦机的产量同比下降58.08%,3千克小麦机下降81.43%,4千克小麦机下降50.78%,5千克小麦机产量以90.33%高速增长,6千克以上增速也非常的大。冬小麦主产区黄淮海市场5千克大喂入量、高效谷物收割机已成为用户的首选。
补贴政策加快了小麦机的产品升级。上半年用于小麦机的补贴资金比较充足,而且5千克机单台补贴4万元,4千克机补贴仅2万元,用户购买5千克机性价比高、作业效率高、投资回收期短。
用户对产品换代升级的需求旺盛。早期进入市场的、超期服役的新疆2型机占了很大比重,专家认为达到报废年限的有20多万台,迫切需要性价比更好的收割机替代之。据福田等主要企业统计,2013年购买轮式小麦机的用户中老机手超过了60%。国家继续在江苏等11个稻麦主产区推进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试点,对大喂入量小麦机的销售是很好的推手。
黄淮海地区土地的流转也在加快,迅速崛起的家庭农场、农机合作社等专业生产组织需要新的生产方式和更高效的机具。
2013年骨干企业玉米机总产量为39254台,增幅36.53%。其中二行机12053台,增幅89.33%;三行机11244台,增幅18.53%;四行机14634台,增幅27.06%;背负玉米机3954台,增幅2.12%。全年玉米机销售37594台,产销率95.77%,其中四行玉米机的产销率为91.98%。
目前,玉米的机收率在三大粮食作物中是最低的,是国家和各地重点补贴、累加补贴的产品。但2013年市场销售增长率低于往年,销售价格也有所下降,个别企业甚至有产品压库。
考究其原因首先是购机补贴资金不足。玉米机属于大型机具,30%以上的补贴资金对用户的支持是很给力的。玉米机下半年开始补贴时,吉林、河南、河北等地补贴资金缺口较大,无法满足购机者的需求。河南省一直非常重视玉米机收工作,但实际上2013年补贴资金用到玉米机的也仅17%左右。其次是黑龙江市场由于资金缺口、自然灾害等影响,销售没有往年火爆。玉米籽粒直收的快速增长对掰棒式玉米机的销售也有影响。
2013年骨干企业生产履带水稻收割机67496台,增幅11.67%。2012年同期增幅为57.35%,2013年增速有较大下降。其中,喂入量2千克以下的下降6.95%,4~5千克的增长了11.33%。水稻机和小麦机相同,大喂入量机具增长较快。半喂入水稻收割机销售3239台,比上年同期下降15.87%。水稻机销售59831台,产销率为88.64%。半喂入水稻收割机产销率仅为66.33%。水稻机企业产品库存较大,今年的生产计划需要谨慎。
2013年收割机企业销售收入同比增加7.43%,销售成本增长了11.1%,利润额同比仅增长0.21%,产成品库存大大增加,达到了172.16%。这表明,收割机低端产品产能过剩、同质化催生低价入市――国内企业间的竞争愈演愈烈。
2014年谷物收割机预测
总体来看,今年谷物收割机市场刚性需求还在,形势依然向好。
小麦收割机市场饱和度已连续几年处在高位,但更新换代拉动明显,2013年市场高速增长后,今年会小幅下滑,降幅在10%左右。福田雷沃在山东等地开展以旧换新和二手机经营业务,意在争夺老用户。水稻机市场将保持平稳性增长。玉米机市场需求大而强烈,购买热情高,今年各省主管部门会吸取上年的经验,有计划、有侧重安排好下半年的补贴资金,能够更好兑现对玉米机的重点补贴。
2014年谷物收割机产品亮点是密集的技术升级。
6千克以上大型谷物收割机经过几年的技术准备,福田雷沃、五征集团等30多家企业开始进入市场。福田雷沃、奇瑞重工等都将静液压驱动作为5千克小麦机产品的升级点,新产品今年将投放市场,会受到老用户和专业服务组织的青睐。
篇10
[关键词]农产品贸易技术性壁垒突破策略
一、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表现形式
技术性贸易壁垒(TechnicalBarriertoTrade,简称TBT),是指一国的政府或非政府机构以维护国家安全,保障人类、动植物生命和健康,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欺诈等为由,强制或非强制性地采取复杂苛刻的技术法规、标准、合格评定程序、包装和标签制度、检验检疫制度等一系列技术性贸易手段,并且对国际贸易造成非必要的或非正当的障碍。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是技术性贸易壁垒的一种,在实践中主要表现出如下不同的形式。
1.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一般来说,发达国家政府在制定农产品技术法规和标准时,具有以下特点:(1)目的明确,配套性、系统性强;(2)法律法规与标准衔接较好;(3)先进实用;(4)制定过程透明度高,社会中介组织参与比较多;(5)技术性贸易壁垒倾向明显。技术法规和标准本身的产生对国际贸易的发展十分有利,但是过分苛刻的技术法规和标准可能会对国际贸易制造障碍,容易形成壁垒。
2.繁多的产品检验、检疫制度和通关程序。根据WTO的《SPS协议》,各成员国可以为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与健康免受病虫害或带病虫害有机体侵入而采取一些检验、检疫措施。一些国家就以此为借口,制定名目繁多的法令和规章制度,给国外农产品的进入设置技术性贸易壁垒。
3.复杂的合格评定程序和质量认证制度。发达国家规定了大量的合格认证制度,这些认证制度在细节上存在大量的不合理因素,并且认证价格不菲,从而给外国农产品的进入设置障碍。如美国早在1997年12月就在食品加工中引入“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HazardAnalysisandCriticalControlPontrolPoint)即(HACCP)管理体系,禁止进口未实施HACCP的水产品和肉类食品。欧盟也认可采用HACCP体系。日本政府则实施农产品身份证、质量认证制度,要求凡在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农产品都必须进行身份认证并加贴认证标志。
4.严苛的包装和标签要求。美国是世界各国食品标签法规最为完备、严谨的国家,1992年12月12日实施的“食品标签法”,要求所有包装食品都必须强制使用新的标签(新鲜肉类、家禽、鱼类和果蔬除外),要求表明食品所含营养成分、食品添加剂(防腐剂、品质改良剂、合成色素等),否则禁止销售。日本实行的食品标签制度,要求注明品名、原材料名称、内容量、制造年月日、制造厂家或经营商名称、适食期限、保存方法、烹调方法、使用方法、保存温度、原产国(进口品)等。欧盟理事会修订了关于食品标签、说明及宣传的第200/13/EC号指令。新条例旨在确保消费者更容易得知食品,要求必须在标签上标出的致敏成份。
二、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国际经验
1.美国的促进机制。(1)组建强大的促销组织机构。美国农业部由各类国家股份公司,如农产品信贷公司、联邦机构和其他机构组成,是直接负责农产品出口促销的政府机构,它集农业生产、农村生态、生活管理以及农产品的国、内外贸易于一身,对农业产前、产中、产后实行一体化管理。这些机构包括农产品信贷公司、海外农业服务局、美国商务部、农业协会、农产品贸易协会等。此外,美国还有上百个农业团体、协会与政府合作,具体承担农产品出口支持计划。它们负责提供全球市场信息,制订生产计划,督促会员使用统一的商标,建立和利用出口价格协调机制,培养消费者对产品的忠诚度等。(2)实施农产品国际市场开拓计划。主要包括如下两个方面的开拓计划:①国际市场拓展计划。为了促进美国农产品销售,美国国会和政府共同制订该计划,主要资助海外的营销和促销活动,直接面向国外最终消费者。该计划的实施方式是,农产品信贷公司将资金拨给经海外农业服务局,经海外农业服务局审定后拔付可参与计划执行的农产品协会。②国外市场开发合作者计划。为了全面支持有广泛代表性的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或商会,借以开拓新市场,重点扶持高附加值农产品出口,美国政府制订了此计划。方式也是由农产品信贷公司和非盈利性农产品协会签订合作协议,以返还偿付的形式给予一定比例资金援助。③建立完善的信贷担保制度。美国政府启用了一系列金融服务措施,制订了一系列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信用担保计划,强有力地促进美国农产品出口。包括:商业出口信贷担保计划、卖方信用担保计划、设施担保计划。④构建完整的配套服务体系。美国食品安全体系是灵活而有力的,以科学为依据,明确行业的法律责任,在整个国家形成了一个综合、有效、健全的农产品质量监督服务体系,并在法律规章制度下进行质量安全管理。
2.欧盟的促进机制。2003年6月26日,欧盟部长理事会通过了新农业政策改革决议。改革政策的各项具体措施,分别从2004年和2005年开始执行。具体内容有以下几个方面:(1)改革直接补贴方式。按照新的改革方案,取消原来与产品类别和种植面积有关的挂钩补贴,取而代之的是“单一的农场补贴”(SingleFarmPayment)。每个农民获得的补贴额将根据以2000-2002年为基期的情况确定。一经确定,补贴就与种植的作物种类和面积多少无关。(2)加强对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的要求。上述各项补贴政策包括单一补贴政策,尽管可能不再与生产挂钩,但是却与遵守环境、食品安全、动物健康和动物福利标准等方面的法规要求相联系。(3)建立新的“农场咨询系统”(FarmAdvisorySystem)。在2006年以前,各成员可以在自愿的基础上,建立起一个新的农场咨询系统。但是2007年以后,各成员必须都建立起这样的系统。在2010年以前,农民可以自愿选择是否参加这个系统。2010年,农业委员会将报告这个系统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欧盟部长理事会将决定是否将该系统变为强制农民参加的系统。这个系统的主要任务是向农民提供如何在生产过程中按照有关标准和良好操作规范的咨询服务。农场审计部门将定期地对农场投入物的投入水平进行审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有关的环境、食品安全和动物福利要求。有关的费用将由欧盟的农村发展基金支付。(4)调减对大农场的补贴。按照新的改革决定,将对大农场直接补贴标准予以调减。调减的幅度是:2005年为3%,2006年为4%,2007年以后为5%。据测算,此项措施每年可节省支出12亿欧元。这些节省下来的支出将全部用于促进农村发展项目。欧盟通过以上六项措施的实施,使欧盟农产品在国际贸易中提高了其综合竞争力,对突破技术性贸易壁垒更具有针对性。
3.日本的促进机制。(1)建立政府主导、各方参与的出口促进体制。日本政府专门成立“农林水产品出口推广协会”,该协会由农林水科大臣任会长,各省厅、地方政府、各全国性农业生产、流通组织、贸易、旅游促进团体、以及地方出口促进团体作为成员。该协会负责制定日本农产品出口的基本战略,确定农产品出口的具体目标,完成并实施年度农产品出口行动计划,与外国政府交涉取消农产品进口壁垒等。(2)加强对外交涉,为突破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铺路搭桥。为扩大农产品出口,日本政府出面同各国交涉,在关税、检疫等方面取得进展,比如,通过双边FTA协议,降低农产品的进口高关税;要求进口国调整顿秩序检疫政策,或根据进口国的检疫要求采取改进措施等。(3)建立面向出口的生产、流通体制。此举主要是通过构筑面向出口的生产体制,导入新的技术,生产出能够满足海外市场需求的,符合海外市场标准的、与日本市场有所不同的农产品。同时,为了保持农产品的出口品质,降低成本,建立出口包装和保鲜系统,利用共同的运输方式,开发出专门出口的运输路径、运输方式等流通体制。(4)积极开展海外市场推广。①开拓并扩展销售渠道。日方对农产品出口的海外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然后将该信息分发给相关单位作为决策参考和依据。这些信息既包括政策制度方面的,如检验检疫制度、商标登记、培育权保护等;也包括市场需求、商品价格、流通状况、饮食习惯等。②采取多种形式的市场营销手段。充分而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包括开展市场调研、制定出口计划、开发海外消费者需要的商品等。具体方法如在国内成田机场介绍、销售日本品牌农产品;组织国内企业参加国外食品展销会;设立直销点,搜集市场反应;召开生产、流通、贸易等相关行业的准备会等;在国外,政府协助民间进行市场调研、疏通政府关系、参加农产品交易会、加强与海外相关贸易部门的联系;另外,金融机构还向农产品出口提供融资和保险的服务。
三、建构我国农产品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突破策略
美、欧、日等国突破技术贸易壁垒的措施尽管很多,但是概括起来无外乎两个方面的努力:一是官方层面的政府努力,建立政府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二是农产品自身质量的提升,尤其是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1.构建强有力的农产品出口政策支持体系。与多数人预期的相反,加入WTO以来我国大宗农产品的进口并未显著增长,但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却遇到极大阻力,主要是日本和欧盟等国设置的技术壁垒。残酷的现实使我们认识到,真正的自由贸易仍然只是一种理想,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不仅在于资源禀赋的差异,同时也取决于政府支持的力度和方式。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但实际用于农业的政府支持却十分有限。因此,创新扩大农产品出口的政策支持体系,深入研究世贸规划,借鉴国外支持农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完善支持农产品出口的政策体系,探索建立扩大优势农产品出口的财政、税收、金融、保险机制,对提高农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抵抗国外的技术性贸易壁垒有特殊的现实意义。(1)构建完善的“绿箱”保护体系。所谓“绿箱”政策,指的是政府在执行支持计划时必须符合:其费用由纳税人负担而不是从消费者转移而来,没有或仅有最小的贸易扭曲,对生产影响很小;不具有对生产者提供价格支持的作用。根据WTO规侧,“绿箱”措施可免除削减义务。由于绿色政策在WTO规则里并不承担削减义务。因此,我国应充分利用“绿箱”政策,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2)充分利用黄箱政策扶持空间。我国黄箱支持量允许标准为8.5%。目前我国黄箱支持量不大,主要在粮食保护价收购和农业生产资料补贴方面。除了玉米以外,我国粮食品种的支持量都是负保护。目前我国每年还有很少的农业生产资料补贴,都处在世贸组织的“微量允许标准”之内。应充分利用黄箱政策空间,加大对农业支持力度。但要按照国际惯例和农业协议要求,转换支持方式,主要应补给生产者。因此,对黄箱政策的支持目标和支持结构应做较大的调整,由主要对农产品流通领域的补贴转向对农业生产者的直接补贴,并重新确定黄箱政策支出的重点。(3)完善税收支持政策。研究规范统一农产品加工品商品代码,调整农产品出口退税率结构,鼓励企业出口深加工农产品。对农产品出口生产企业进品生产加工检测检验设备及企业自用的通用设备,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在关税减免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4)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农产品出口企业,积极提供信贷支持。要加大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力度,研究制订对农产品出口提供政策性金融扶持的具体办法,针对农产品的特点,加快研究、设计满足农产品出口企业需求的金融产品。拓宽农业发展银行的业务范围,在完善运行机制基础上,加大对农产品出口的信贷支持力度。(5)建立和完善农产品出口保障机制。①建立农产品出口促进基金,资助农产品出口的研究开发,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应诉国外反倾销反补贴调查,监督国外农产品进出口政策法规公平性等活动,保证和维护中国农产品进出口公平竞争的环境。②设立农产品预警调节专项资金,建立补偿制度。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90%以内时,国家对本国产品促销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为国内生产成本82%~90%时,国家除对促销进行补贴外,还应收购、储藏国内农产吕,并对降价使用的农产品进行补贴;在进口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生产成本80%时,国家启动转产、转业和退耕补贴机制。③积极支持企业开展国际市场营销活动。重点资助企业和行业组织参加国际博览会、交易会,对中国农产品进行整体宣传,提高我国产品的国际知名度;支持企业和行业组织开展市场调查,广告促销、营销策划、产品推介,以及其他市场营销活动;加强与国际认证认可及国际零售商组织的技术交流与合作,推进我国农产品、食品认证的国际互认工作,支持国内认证机构开展符合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资助出口企业通过进口市场要求的认证。④改善出口农产品的物流条件,提高出口率。加强建设以冷藏和低温仓储运输为主的农产品冷链系统,加快开通整车运输鲜活农产品的绿色通道,减免农产品运输车辆的通行费用,实现省际互通。要重点解决好农产品出口重点区域和西部农产品主产区的冷链运输问题,以降低出品成本,突破发展瓶颈。
2.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1)基本原则。①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我国农产品出口还处于初级阶段,远远落后于我国的整体外贸发展水平,企业规模和实力较弱,产品质量和加工水平还不高,农产品出口的质量和效益还不高,对农民就业增收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带动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增强。扩大和发展农产品出品,必须根据中国农业资源禀赋的特征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的优势,避开土地、水资源短缺的劣势,从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制订发展目标、战略措施,并组织实施。②坚持技术创新,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今后国际农产品竞争的实质是技术的竞争,技术创新是未来农产品竞争的方向。要着力实施科技兴贸战略,通过引进和自主研发新产品、新技术,加快技术创新、结构升级,提高农产品加工程度,优化出口产口结构,努力提高出口农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③坚持市场化方向,积极培育出口经营主体,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重点是为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运行环境,协调国家宏观目标和市场主体的微观行为,促进农产品出口的可持续发展。④坚持重点突出、统筹兼顾的发展原则。重点支持农产品出口优势明显、条件较好的地区积极扩大出口;重点扶持蔬菜、水果、茶叶、水海产品、禽肉等具有竞争优势的出口农产品;重点扶持贸工农一体化,拥有自有生产基地,产品质量安全有保障,加工能力强、出口竞争优势明显的企业。同时,兼顾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类型、不同产品和不同市场间的协调发展,统筹考虑近期和远期目标。(2)具体措施。由于目前我国出口农产品的生产方式大多仍然是传统的生产方式,质量不高,标准不统一,生产经营者的农产品安全、卫生意识不强,使我国农产品劳动力成本低的优势被规模小、技术差、产品质量与安全性低劣抵消了,因此,提高我国产品国际竞争力,重点应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①以提供安全、标准的农产品为参与竞争的基础或前提。②强化质量安全管理,提升出口农产品竞争力。③进行宏观调控,整合各地优势,形成合力。④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增加优势农产品的产量。⑤调整农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实现出口市场的区域多元化格局。⑥结合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建立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基本的一条就是要按标准化要求进行生产。⑦强化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参考文献:
[1]HACCP是指以预防为主的食品生产的安全与质量控制的方法管理体系。其基本原则是:1.评估影响产品质量与安全卫生的风险,分析其潜在危害(HA);2.鉴别生产加工过程中控制点并按已分析出的危害确定关键控制点(CCP);3.确定与各关键控制点相适应的临界值;4.确定各关键控制点的监控程序和频度以确保符合临界值;5.确定经监控认为关键控制点失控时,应采取的纠偏措施;6.确定验证HACCP体系的正常有效的运行程序;7.建立全部的程序文件和与上述原则及其应用相适应的准确有效的记录。
[2]商务部网站
[3]“绿箱子”保护,商务部网,2008年1月24日下载
[4]叶堂林:“世贸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博士论文,2004年6月,第144页。
[5]商务部网。2008年2月21日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