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重要特征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0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思维的重要特征,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思维的重要特征

篇1

【摘 要】教师不大爱教说明文,学生也不大喜欢学说明文,觉得它枯燥而乏味。这一认识,使说明文成了语文教学中的一个薄弱环节。而事实上,让学生学好说明文体,不仅是学生今后工作和生活的需要,而且它对学生整个思维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作文教学;重视;说明文体

说明文体平时练得少,然而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用处却不少。练好说明文体的写作,不仅有利于工作、生活,还能激发学生思维能力。

1. 说明文与其它文体思维的区别 说明文是说明事物的。所谓说明,就是要客观地对某种事物或某一事理作解说,使人能够明白这一事物或事理。这就决定了无论在表达方式上或是在思维形式上,说明文都不同于记叙文、文学作品和议论文。 与记叙文、文学作品相比,记叙文和文学作品主要是通过回想、联想和想象进行形象思维,而说明文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进行抽象思维。可见,二者所运用的不是同一类思维。 与议论文相比,二者同属于抽象思维。无论议论或说明,都要运用抽象的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说明文甚至像议论文那样也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但是,二者的抽象思维又有所不同。议论文的思维,主要在于通过逻辑推理能够一步步地推出结论(观点或论点),从而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而说明文的思维,则主要是通过分析和综合(以及比较、分类、抽象和概括)的方法来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议论文和说明文虽然都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但议论文更多地是对抽象道理的分析和综合,而说明文中对实体事物的说明则更多地对事物的实体进行分析和综合。说明文虽然往往也要用到推理,但说明文的推理在于说明客观性的事理,而议论文的推理则在于论证自己的观点。

2. 说明文的在思维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为了引起大家对说明文教学的重视,在这里有必要谈谈说明文对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初中到高中,是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迅速发展并不断走向基本成熟的重要时期。学生要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发展到议论文的比较高级的抽象思维,其间起着过渡性重要作用的便是说明文的比较初级的抽象思维。 我们知道,说明文一般可分为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和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如《松鼠》、《中国石拱桥》),为了说明事物的形状、质料、特征、成因、类别、构造、功能等,虽然需要抽象的分析和综合,但它毕竟还有着眼前的具体实物的形象或其表象的依托。在这一点上,实体事物说明文和记叙文思维凭借的材料或思维的对象都是实际事物的形象或表象,只是在思维加工的方式上一个采用了一形象加工的方式,一个采用了抽象加工的方式。所以,学生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的过程中,第一步首先应该由记叙文过渡到实体事物的说明文,即由再现性的形象思维过渡到实物概念的抽象思维。实物概念是对实体事物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结果,它已从具体形象或表象上升到了概念,但又比社会概念、科学概念、哲学概念等的抽象度低。因而可以说,实体说明文是由记叙文的比较初级的形象思维向着初级的抽象思维过渡的最佳转换点。在此基础上,第二步再由实体事物的说明文过渡到抽象事理的说明文,这样,思维的抽象度就又提高了一步。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如《人类的语言》、《食物从何处来》),为了阐明事理的概念、内容、规律、性质、关系、作用等,不仅要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而且要用概念、判断和推理,它的要求比实体事物说明文高。但与议论文相比,因为抽象事理的说明文只是客观地解说,主要不在于通过推理来论证自己的观点,所以它的思维难度又比议论文要小一些。在学好抽象事理说明文的基础上,第三步再过渡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就比较容易些。由此可见,要学生由记叙文的形象思维一下子跳跃到议论文的抽象思维是比较困难的,说明文正好在二者之间起着一个中间环节的过渡作用。

篇2

关键词:中美;旅游网站;文本对比;差异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4)09-0235-02

引言

旅游网站文本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的交际活动。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受各自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其旅游网站虽具有相似的信息和诱导功能,但在语篇特点、文体风格及文化意识形态等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文本对比是译者翻译决策的重要参考指标之一,因此本文选取部分中美旅游网站进行了文本比较,寻找其在景点介绍上存在的异同,以期为中国旅游网站的英文文本建设提供借鉴,其最终目的是使网站文本内容符合目的语的语言文化系统,使交际语气符合目标市场的风格要求,更好地实现中国涉外旅游网站的预期功能。通过对比发现美国旅游城市的本土网站与中国著名旅游城市的网站除了在结构布局、栏目设置及内容丰富程度上千差万别外,两者还具有显著的文体特征、思维特征和文化特征差异。

一、中美旅游网站文本体现的文体特征差异

不同的文化背景造就不同的文体特征,通过对中美旅游网站进行文本对比,发现中美旅游网站最明显、最表象化的差异体现在文体特征方面。

中国旅游网站文本讲究辞藻华丽,注重渲染烘托,常常使用诗词歌赋或平行结构,使词句整齐对仗,声韵和谐。在景物描写中,往往缺乏客观清晰的具体描绘,而多采用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意境相谐的手法,使文本具有一种超越现实的朦胧之美和意境深远的感染力。

相比之下,美国旅游网站文本不喜用词华丽,而推崇简洁朴实、自然明快的语言风格。在景物描写中,更多地注重客观描写,力求忠实地再现自然,借助鲜明可感的具体物象来客观表述事实和传递具体信息,让读者有一个直观清晰的印象,不提倡通过言辞雕饰来做过多的意象渲染。以杭州西湖和美国中央公园简介为例,可以充分展现其文体特征的差异。

例1:西湖又名“西子湖”,古代诗人苏轼曾评价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的美景不仅春天独有,夏日里接天莲碧的荷花,秋夜中浸透月光的三潭,冬雪后疏影横斜的红梅――无论你在何时来,都会领略到不同寻常的风采。(杭州西湖简介)

例2:With 843 acres of gardens,open spaces,water and

pathways,Central Park is a great place to escape from the chaos of New York City.Having a picnic or wandering around on your own are great ways to enjoy Central Park.(美国中央公园简介)

从上述2例可见,杭州西湖简介讲究文采华丽,通过使用四字结构和名人诗词来增加风景美感,通过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来引发读者共鸣,烘托气氛。而美国中央公园简介则语言简约朴素,表述直观明确,强调对客观信息的陈述。对于中国读者而言,这种表述显得过于平淡无奇,但对于西方读者却具有可信度和吸引力。另外,对网络介质的理解不同,中文旅游文本以展示旅游景点形象为立足点,更接近于正式的书面语,更多地向读者传达关于景点的历史渊源、文化底蕴等方面的信息。而英文旅游文本则以向旅游者提供服务为立足点,语言风格更倾向于口语体,以此缩短与游客间的距离。

二、中美旅游网站文本体现的思维特征差异

翻译是逻辑思维活动的产物,人类思维特征既具有共性也具有个体差异。对于同一事物中西方在思维模式上也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思维逻辑会导致中西方语篇不同的信息组织结构。作为译者,应清楚地了解不同民族的思维模式,这样才能按照目的语读者的思维方式组织译文,以保证译文的可读性。

中国传统的环形思维模式体现强烈的主体意识,注重整体性,采用综合性思维方法;体现在语篇上便是以意合性为主,夹叙夹议。在旅游文本的信息组织结构上,往往体现为大量描述性语言在文本前部,而将最重要的信息放在文本后部。其主题可前可后,也可隐含于语篇之中。而西方民族由于受亚里士多德的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影响,其思维模式往往为直线型,思维取向注重分析性,体现在语篇上便是以形合性为主,强调信息组织结构的完整性和严谨性。语篇主题一般在前,先概括后细节,先抽象后具体,先综合后分析。

例3:万里长城,像一条矫健的巨龙,蜿蜒曲折,蟠伏在中华大地上。放眼远望,气势磅礴,雄伟壮观。它是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奇迹,也是中华民族智慧与力量的象征。长城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长城简介)

例4:The Island of Hawaii is the youngest island in the

Hawaiian chain.It is the home of one of the world’s most active volcanoes,the most massive mountain and the largest park in the state.Whether you’re looking for a romantic getaway or a journey,you’ll discover it all here.(夏威夷岛简介)

从上述两例可见,长城的景点简介更偏重于感性和外在的整体联系,语篇以意合性为主,以意统形。而夏威夷岛简介则更偏重于理性,注重形式逻辑;语篇以形合性为主,以形统意、结构紧密。由于西方更偏重于运用理性的思维进行逻辑推理,中国更偏重于通过感性观察进行演绎归纳,因而在旅游语篇的汉译英中,译者需考虑中西方思维特征、思维习惯方面的差异,按西方思维特征对中文语篇进行必要的重新改写,以符合目的语的行文习惯。

三、中美旅游网站文本体现的文化特征差异

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赋予了中文旅游文本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底蕴。为向外国游客介绍中国独特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中文旅游文本往往注重对旅游资源人文特色的渲染,以增加旅游景点的魅力。相比之下,国外旅游文本却更注重对景点纯信息的传递。

例5:故宫也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的整个建筑金碧辉煌、庄严绚丽,被称为“殿宇之海”。其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武英殿为两翼。内廷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东西六宫为两翼,布局严谨有序。(北京故宫简介)

例6:The White House is the official residence and workplace of every U.S.president since John Adams in 1 800.It is located at 1 600 Pennsylvania Avenue NW in Washington,and is often used by journalists as a metonym to refer to the acts of the President and his top advisors.(美国白宫简介)

北京故宫简介与美国白宫相比,文本内容包含了许多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元素。其目的是把中国文化传递给国外游客。然而,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巨大差异,西方读者会因文化背景的缺失而对富含文化元素的信息难以理解。鉴于中西方的文化特征差异,译者在翻译中不应拘泥于原文的表达形式,而应分析文本的预期功能和目的,充分考虑目的语读者的接受能力,采用灵活的翻译策略,努力将原文的特色文化传达到译文,满足国外游客对中国文化的好奇心理,更好地传播中国文化。

结论

语言是文化的承载者,其翻译的过程不仅是语言转换过程,也是反映不同社会特征的文化转换过程。英汉旅游文本所表现出的相关特点及差异,受制于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思维模式。通过对中美旅游网站文本进行对比,有助于译者在旅游文本英译中,深刻地理解英汉文本各自的语言特点与表达技巧,充分地考虑蕴含于其中的文化差异等干扰因素,从功能派的翻译理论出发,追求动态功能对等,用符合译文规范和文化标准的语言形式表达原文的内涵意义,实现交际的目的和应有的宣传功效。

参考文献:

篇3

一、什么是历史思维,什么是历史思维能力

历史思维是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指导下的,由归纳思维和演绎思维、形象思维和抽象理论思维结合,以时间为主线,以空间为主轴,通过史料逐步认识历史发展规律的特殊思维。

历史思维能力是主体运用已掌握的历史知识和从长期的历史学习中形成的特有的透视眼光与方法去观察、分析历史上和现实中的事物,解决历史上和现实中的问题的能力。

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养成,取决于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品格的内化。历史知识的掌握另加详述。历史思维的内质特征是历史思维品格,主要有:唯实、信据、求全、尊史。

第一,唯实――实事求是,不虚美,不隐恶。唯实是历史思维根本的内质特征,也是历史学科最根本的规范要求。在人文学科中,史学最重真实。如果抽掉真实性,那就不是历史。诸如哲学重在逻辑,文学重在想象,艺术重在美感。正因为如此,历史学家为了维护历史的真实而万死不辞。如中国古代司马迁承受酷刑痛苦,仍然秉笔直书。历史学家刚直不阿与见风使舵形成鲜明的对照。

第二,信据――言之有物,不假设、不篡改。历史思维的特征之二是信据,而且是唯据是信。历史学科的上述真实性建立在言之有据的原则之上。历史是最讲依据的学科之一,每一个观点,每一个结论都有充足的依据佐证支持,决不是空中楼阁,更不是猜测臆造。所依的根据必须真实可靠。历史教学必须言之有物,教学中必须做到论从史出,而不是以论定史。教育学生为人处世不可信口雌黄,说话办事要有根有据。

第三,求全――全面详实,不偏颇、不遗漏。全面是历史思维的又一特征。我们对历史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解释是史学履行基本功能的重要手段。史学解释经常出现这种情形:解释所运用的理论非常先进,解释的逻辑过程也非常严密,解释的依据也绝对真实,但结论却是错误的。究其原因,就在于他占有的材料不够全面。历史教学必须充分利用历史课本中的历史资料,同时还向学生提供必要的历史资料。

第四,尊史――还历史本来面貌,不厚古薄今、不以今度古。尊重历史,还历史本来面貌是历史思维的又一内质特征和基本品格。尊重历史是一种历史主义的思维方法。历史主义思维方法产生于近代西方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近代历史主义方法,提出了科学的历史主义方法,即历史唯物主义。

三、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的意义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完成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最重要的环节。历史思维要求将历史事件放入具体的历史情境中进行解释。历史是按顺序发生的事件之间的联系进行解释的。因而历史必须将要研究解释的历史客体放入时间坐标轴的特定位置上进行分析。

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自主地学习历史。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有赖于历史思维的养成;而历史思维的养成,又有赖于主体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历史思维品格或历史思维内质特征的内化。在历史思维能力的形成中,学生的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空前提高。

篇4

引言

在工程制图教学中渗透着丰富的哲学思维,如用归纳与演绎的方法定义基本形体,用抽象思维的方法认识组合体中基本体投影视图的封闭线框,用形象思维的方法认识组合体的构型设计以达到与美学融合的目的。如果教师有意识地将哲学思维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拓展学生学习的思维模式,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

1基本形体的归纳与演绎

组合体是由若干基本体按一定的相对位置经过叠加(包括相贯)、挖切或两者综合使用的方式组合在一起构成的形体。(图略)所示的支座,由圆筒Ⅰ、底板Ⅱ、支架Ⅲ和肋板Ⅳ等4个基本体组合而成。要对组合体结构有更清楚的认识就必须先了解基本形体的概念,而概念是思维的元素,学生的思维都是借助于概念进行的,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概念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明确基本形体的定义是至关重要的。

1.1归纳基本形体的定义从组合体中分解出的基本形体除一般的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圆环(图略)之外,还会有底板、支撑板、弯板、筋板和搭子等其他形体。常见的棱柱、棱锥、圆柱、圆锥、圆球、圆环等6种基本形体可将它们归纳为柱、锥、球、环4种,将具有共性的东西进行归纳得到基本形体的定义,依据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原理,基本形体可作如下定义:动平面或称母面沿某一特定导线(直线或曲线)连续运动(平移或旋转)而形成的立体,称为基本形体。

1.2基本形体的演绎由柱、锥、球、环等基本形体可演绎出多种多样的柱、锥、球、环。柱体的形体特征可定义为具有两个全等且相互平行的端面,各侧面均为矩形(根据数学中微积分观点,将柱体的光滑侧面均看作是无数个小矩形组成),且均与端面垂直。根据柱体形体特征的定义可将底板、支撑板、筋板、箱体等均作为柱体,当描述某一柱体时,只要画出其端面形状,再说明其厚度,即可用简单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该柱体的形状,并用其端面形状命名该柱体。如熟悉的长方体是由四棱柱演绎而来的在基本形体的基本特征上也可以衍生出一些次级特征,如长方体的基本特征为拉伸特征,在此基础上又可以有圆角、倒角等次级特征。

2组合体教学中的抽象思维

从几何学的观点看,任何复杂的立体都可以抽象为组合体,组合体可分解为若干基本体,而基本体的投影视图均为封闭的线框。因此可将组合体中的基本体视图抽象为若干个封闭线框。以图1所示支座为例,其三视图如图4(a)所示。在划分基本体时,可在相交、相切处用双点划线将每个基本体的三视图补画完整,并将它们的三视图分解为封闭的线框。其中圆筒部分抽象出来的封闭线框为Ⅰ所指线框,而底板、支架、肋板部分抽象出来的封闭线框分别为Ⅱ、Ⅲ、Ⅳ所指线框。按照“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的原则,每个封闭线框所对应的基本体(b)所示。在划分与解构基本体的过程中,抽象思维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组合体的抽象思维,文献提出了“虚实体”的概念,其中心是:虚实体是假想出来的构造体,用于描述组合体中的孔、洞、槽等空心结构,可通过原基本体减去该构造体得到组合体,(图略),其中VS1、VS2即为虚实体。

3组合体教学中的形象思维

工程制图的核心是“图”,其最大的特征就是形象性。形象思维是运用“形象”来思考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它贯穿于过程的始终,是客观事物的整体映像。表象是事物的形象(如形状、结构、位置等)。形象思维过程就是表象运动、加工的过程,这个过程具有形象性、整体性、概括性、跳跃性、情绪性和方向的不确定性等特点。形象思维在组合体中的应用是不言而喻的,特别是在组合体的构型设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组合体构型设计中,当给出某一个视图要构型出组合体的形状时,可运用形象思维先将该视图分解为基本体,然后想象出这些基本体的基本特征,依据组合体的构型原则(以几何体构形为主,具有多样、变异、新颖和独特的特点,体现稳定、平衡、动、静等艺术规则)想象出组合体的形状。当用视图和轴测图表达构型设计的各种组合形体时,必须遵循“比例与尺度,均衡与稳定,统一与变化”的美学法则,而人的一般形象思维都以“美”作为准绳。图6(a)所示的阀盖,其对称均衡的结构使形体具有平衡、稳定的效果。(b)所示的形体为非对称的组合体,采用适当的形体分布获得了力学与视觉上的平衡感与稳定感。图6(c)所示的火箭构形,线条流畅且富有美感,显得静中有动,有一触即发的感觉。

4组合体教学中的逻辑思维

工程制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和空间想象力,但在制图课中不能只过分强调形象思维,而要注意与逻辑思维的互补互用,文献[4]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结合进行了研究,指出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两者相互交织,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学生学习制图课程的正确思维方式应该是以逻辑思维为牵引和主线,以形象思维为主体和重点,通过两者的有机结合来完成。逻辑思维是人们在认识过程中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反映现实的过程,是用科学的抽象概念、范畴揭示事物的本质,表达认识现实的结果。在逻辑思维中,要用到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法。将逻辑思维运用在组合体教学中,可以使得组合体的构型或作图过程更加清晰、条理化。(a)所示,已知组合体的主视图与俯视图,想象组合体的形状。首先根据基本形体的归纳与演绎、组合体形体分析中的抽象思维可知该组合体为切割型组合体,先用双点划线补全俯视图,通过形象思维可知切割前的基本形体是长方体,在俯视图中把挖切的部分分为Ⅰ、Ⅱ、Ⅲ三个封闭线框,(b)所示。再运用逻辑思维指导构型过程:先分析线框Ⅰ,其俯视图为封闭的矩形,因此可由俯视图中的a点出发,在主视图中寻找对应线框Ⅰ的单循环封闭线框,假定由a′点出发按逆时针方向可得到两个封闭的线框,即a′b′c′j′f′e′d′a′、a′b′e′d′a′,但它们与线框Ⅰ均不满足“长对正”规律,因此它们与线框Ⅰ不匹配。将起始点由a′向d′转移,从d′出发沿着圆弧寻找,前行到e′点不满足“长对正”规律,到f′点才满足与线框Ⅰ“长对正”的规律;由f′点向右前行不满足“长对正”规律,只能从f′点向左前行到h'点,在此又有两个分支,如果走圆弧路线又不能满足“长对正”规律,所以由h′点继续左行至i′点,再到d′点,形成单循环封闭线框d′e′f′i′,与线框Ⅰ完全匹配。由此可确定,线框Ⅰ表达的是个四分之一圆柱,为组合体中的虚实体。挖切该虚实体后所得形体(图略)同理运用逻辑思维分析线框Ⅱ和线框Ⅲ,得挖切所得形体(图略)。

篇5

什么是理性思维?理是本质、是规律,理性思维即思考问题要遵循事物发展变化规律的思维方式。理性思维是人类思维的高级形式,是人们把握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能动活动。理性思维能力是人区别于动物的各种能力之母。理性思维是一种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的一种思维。说得简单些理性思维就是一种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上的思维方式。地理学科虽内容庞杂,但实际有自身规律。因此在复习中帮助学生发现规律、理解规律、运用规律。通过教师有意识的引导、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在新材料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在新情景下运用所掌握的理论和方法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并能提出独立见解的能力。这样就能提纲挈领、举一反三。下面重点从自然地理、区域地理两方面分述。

一、自然地理重在理解。体味自然地理原理和过程的精髓。

1.对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地理过程精讲细讲、夯实理论基础。

2.对学生普遍感到比较难的部分要分析总结、发现规律、教给方法。如时间计算问题。引人数轴法,直观明了;日照图和地球运动问题,总结出日照图中几个重要的点、线、面的特点、相互关系及其与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联系,将抽象的图形还原成常见图形,很多问题可化繁为简:大气运动部分讲清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风向的关系,空气运动与天气变化的关系,把握其核心内容,归纳出风向、风速判断,天气特征、气候成因分析的一般方法。

3.相似事物类比分析、比较异同,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如海陆问水循环模式图,还可用来分别表示热力环流、海陆风、季风环流、洋流、地壳物质循环,让学生掌握相似事物的区别与联系,加深对基本原理和地理过程的理解,

4.精选高考试题专项训练,点拨方法、提高技能。

二、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载体。要全局把握、精准定位、明确特征、对比分析。

从近年高考试题来看关于区域地理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1.以区域图为背景素材进行命题是区域地理部分考查最常见的模式,且区域图的比例尺较大,这对学生空间定位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以热点、焦点问题为背景材料,考查热点地区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主要地理环境特征、重大事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比较两个区域,分析、比较、判断两个区域的差异性,并说明产生差异的原因。

4.注重对考生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的考查。

区域地理与自然地理联系密切,在复习了自然地理后即可复习区域地理。将自然地理的基本原理运用到区域地理中,理论联系实际,二者相得益彰。在复习区域地理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重视坐标运用,掌握几条重要的经纬线,宏观把握区域轮廓,提高空间定位能力。

2.同类事物相互比较、寻找异同、加深记忆。如将世界主要海峡、岛屿、半岛、湖泊、河流比较记忆。

篇6

关键词:动画设计;设计思维;联想;逆向思维

传统的动画课程在教学方法上注重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讲解以及绘画技巧的传授,但是在教学效果上却表现不佳――即使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能力训练,但在面对实际案例时,学生拿出来的作品依然是大同小异。究其原因,是因为教师忽视了动画设计中重要的设计思维能力的开发与培养。因此,在动画设计教学中,教师要争取在有限的课时中让学生在思想上能“开窍”,教会他们在动画设计中如何激发创意、捕捉灵感,如何选择正确的设计思路,提炼并组织素材,从而获得最佳而独到的设计方案。本文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这种设计能力。

一、搜集、积累、观察和记录法

职高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是在进入学校后首次接触动画设计的,一时无法适应,不能顺利地由思维转向设计。因此,教师首先需要营造动画设计的氛围,通过大量不同类型动画的搜集、整理,让学生逐步熟悉动画设计的形式特点,积累各种动画设计的表现方法。

动画设计的灵感说到底离不开生活的积累。在熟悉动画视觉形象基础上再去观察生活,比起单纯的素描观察法更加合理。教师要教会学生用动画的眼光观察真实生活中形形的人物形象、性格、行为方式和言谈举止,分析如何通过外在形象的设计去表现不同年龄、身份、成长环境、生活背景中的角色特征。学生将这些搜集积累、观察体验到的资料及时记录下来,并进行分门别类的整理归纳,就能为今后的设计积累大量的优质素材。同时,在课程进行中,教师还应要求学生每天“画”日记,将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和思考过程中的灵感通过卡通漫画的形式记录下来,并配以简单的文字描述和一些版面设计。这样,不仅能寓教于乐,更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设计思维能力,使他们形成敏锐的观察力,为动画设计做好必要的准备。

二、解构和结构法

动画形象不同于真人形象,比起简单的再现,它更注重艺术和内涵的表现力,通过形象的提炼、简化与夸张,充分地展现出了动画独特的艺术魅力。解构法,即将观察搜集到的真实素材进行简化,提炼出基本形体特征,并以最简单的几何元素来表示,如圆形代表头、正方形代表身体、长方形代表四肢等。结构法则是将解构的几何元素进行重新归纳组合,从外形轮廓上加以区分,形成各具特色的角色形体特征。通过简化的形体结构,去掉了写实性的细枝末节,使得形象传达更直接和确切,更有力地体现并区分了角色的内外在特征。

三、顿悟法

设计思维都有突发性,灵感的到来往往是不经意的,同时又是转瞬即逝、难以捕捉的,这就是“顿悟”。它是中国传统美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可遇而不可求。即便如此,仍然可以找到一些方法或途径来尽量接近“顿悟”的境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杂乱无章的草稿纸和速写本上往往能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动画设计。在草稿和涂鸦中寻找灵感,其实就是对于想象力和归纳提炼能力的培养,训练学生将看似不相干的点、线、面、元素等,通过“加法”和“减法”,抽丝剥茧,根据需要合理选择和利用。这个方法实施的前提是学生平时有大量的积累,因为“顿悟”虽然具有偶然性,却是以长期的思考和练习为前提,是必然性的准备和偶然性的机会的统一。

四、联想法

联想是艺术创作过程中一种重要的心理活动,是事物之间联系和关系的反映。将联想引入动画设计的思维方法中,可以极大地拓展思维的方向和思维的空间,跳出事物本体的限制,发现其引申义和象征义。

联想的过程是多元复杂的。首先,可以通过外在形象的相似性进行联想,如《灌篮高手》中的赤木刚宪,就是通过“强壮”联想到“大猩猩”,从而将猩猩的特点赋予角色。其次,可以通过质感进行联想,如《怪物史莱克》中的史莱克,就是借用了鳄鱼一样粗糙的绿色皮肤,来表现角色“粗枝大叶”的特征。再次,可以从其他的艺术形式进行联想、借鉴,如通过传统写意画的联想,设计出《小蝌蚪找妈妈》的水墨动画形象等。由此可见,联想法在动画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五、逆向思维法

逆向思维的目的就是“求异”,是对司空见惯的似乎已成定论的事物或观点反过来思考。在动画设计中,运用逆向思维进行否定或自我否定,勇于既定,尝试未知,才能创造出新颖独特的动画形象。

篇7

一、认知策略上体现的科学的学习方法

1.尝试错误法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为了达到目标经常先确定一个解题的方向,选用某一方法试探性地力求达到解题目标。如果这种试探过程毫无结果,或许就可以从这一错误方法中获得正确解题的启示。这种做法就称为尝试错误法。

2.小结的作用及进行

当学习告一段落时就需要进行小结。小结些什么?如何进行?这是一个“二而一”的问题。可以通过下面的顺序来实现:

(1)首先考察知识的类属、性质、意义。

(2)对知识结构与认知结构的理解。

(3)对知识间因果关系的理解。

(4)对逻辑关系的理解。

3.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乃求知之捷径

如何才能做到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需要明确认识对象之间的在内容与方法上共同的本质因素,而后才能“触类”。但这只是“旁通”的前提。知识之间、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是触类旁通,举一反三的重要客观条件。

4.原型启发——创造的源泉

物理学中的原型可以通过学习过程建立。在学习中,物理学概念模型(如质点、理想气体、点电荷等)、物理过程模型(如各种典型运动过程、碰撞、反冲等)、典型的解题过程(方法、技巧、思路)等都可以抽象为学习者头脑中的“原型”。

为了获得原型,在学习中应该注重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基本技能的学习及训练;注重典型例题的学习与思考;注重典型物理过程的分析;注重归纳思路、方法、技巧。

二、智慧品质特征对“如何学习”的启示人的智慧表现在:相当独立地掌握或“发现”对自己来说是新的知识,在于他在解决新问题时把这些知识迁移到新的情景的广度

1.“它”是什么?“它”不是什么?在学习新知识时为了达到把握学习对象本质的目的,学习不妨经过如下的顺序:

(1)明确新旧知识的结合点。

(2)比较新旧知识的异同。明确新知识的构成要素。

(3)新知识的各种不同表述及其应用的可能性。

(4)新知识没有别的用途吗?解决问题时假如用别的代替?假如去掉新知识表述中的某些条件?假如将其叙述反过来?

2.发散与无限——创造力之源

智慧的最重要品质之二是它的灵活性。在学习中创造性思维的前提是,不仅广泛地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而且要克服以往经验的障碍、脱离思维的习惯的束缚,解决知识同问题情景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就要求学习者必须克服以往经验、思维习惯所带来的“想当然”,将思路向各个方向尽可能地发散,以便新颖而独特地用知识解决问题。

3.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对学习者来说,重要的不仅仅是区分出学习对象的本质特征,而且在头脑中要保持着它的全部特征,根据这些特征进行操作而不受所分析情境的外部、偶然特征的重大影响,即是保持智慧的稳定性。将学习对象作为一个整体而不是被分割的部分进行把握,能够更好地认识学习对象的本质。

4.用心感知自己的思绪

智慧的最重要品质之四是它的自我意识性。学习者清楚地意识到自己的思维活动、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成为解决问题的主体的思维对象,便能揭示自己思维进程中的错误及其原因,并能够找到纠正它们的方法;同时还能用词或其他符号表现思维活动的结果(如新形成的概念和规律的重要特征)、借以找到形成这种结果的方法。

5.独立思考些什么?

智慧的最重要品质之五是它的独立性。即学习者在运用新知识方面的独立性。它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者能够自觉提出学习的具体目的。

(2)学习者能够独立发现并提出问题。

(3)学习者能够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假设并独立地解决这些问题。

三、学会思考优化思维

1.正确处理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解题中的分析与综合的关系:创造活动的本领,首先在于综合——现状的再构成。分析不过是旨在实现综合——现状的再构成的准备阶段。

2.怀疑与否定——思维升华的必经之路

二元对立统一是自然界和心理世界都遵循的规律,在物理世界中当然不能例外。物理概念、规律的本质与其非本质是对立统一的。本质与其非本质都强调着自己而否定对方。但另一方面,它们又都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必要前提,没有自己当然也就没有对方,而没有了对方,自己也就不复存在。

3.妨碍思路的因素

在学习过程中思维的流畅性是学习成功的重要保障。如何锻造流畅的思维?在客观上,呈现的学习对象的复杂程度固然是影响我们思考的因素,但我们别无选择,我们只能从主观上找寻妨碍我们思路的因素。从主观的角度看,以下几个因素值得考虑:

(1)克服个人中心倾向。

(2)在思维过程中加强自我提示。

(3)要选择最佳的思维角度与思维起点。

4.加速思路变换的方法:

(1)改变条件考察内涵的变化。

(2)求同训练。

(3)从现状出发探索目的——有没有别的用途?

5.向目标收敛、自目标发散——“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心理学家在长期的研究中发现,人们在解决一个具体问题时究竟会采取什么样的思考方式,或者遵循着什么样的解决的方式,常常是由具体问题本身所具有的形式所决定的。在物理问题中,常见的问题是以具有固定的必然唯一的答案为特征的。

四、心理因素对学习的影响

1.动机对思维的影响

思维活动是有目的的。心理学中,推动和指引人们去从事某种活动的内部动因被称为“动机”,它能唤起行动,使活动指向一定的目标,并在相当的时间内维持这一活动。

2.情绪的参与——思维的催化剂

像恼怒、厌烦、沮丧、恐惧等负性的情绪破坏了对待问题的积极心态、对可能的线索具有的敏感以及对种种策略选择上的灵活性,从而严重地阻碍了思维的加工。而另一方面,成功所带来的极大的喜悦,过渡的兴奋、机动或满足后的松弛,也同样不利于信息的加工,从而影响思维的正常有效地进行。

篇8

    1 系统性:就是把研究对象放在系统中加以考察,从而揭示系统的运动规律和功能特征,以达到对事物的最佳处理。

    2 严谨性:思维的严谨性突出地表现在思维是否有条理性,是否合乎事实:在思考问题时,概念是否清楚、判断是否有据、推理是否合乎逻辑、作出的结论是否循环因果关系、理由是否充足、是否善于从不同角度全面的去考察分析。

    3 灵活性:思维的灵活性,表现为认识主体在思维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敏捷性、变通,性和流畅性的特征,。4 独创性:独创性即思维活动的创造性。思维的创造性实质是一种求异思维,它一般表现为思维宽广、灵活、奇异、独特、流畅、变通富于想象,善于联想和迁移,长于类比与抽象、概括与综合等特征。在心理上还表现为强烈的创造愿望。

    5 预见性:预见性是人们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手段,对事物的未来或未知状况预先作出推知和判断的思维特征。

    护理思维品质的培养途径思维品质是指认识主体在思维过程中所具有的基本素质和相对稳定的特征。思维品质的培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程,护理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贯穿于护士学习和实践的全过程。

    1 转变护理观念:整体护理与传统护理的显着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传统护理习惯从人的生物特性上思考,而忽视心理、社会等其他因素在健康与疾病问题中的重要性;而整体护理不仅关心疾病,而且关心病人;不仅关心生理问题,同时关心心理及社会问题;不仅关心医院的住院病人,而且把护理对象扩展到整个社会,关注人类存在的及潜在的健康问题。只有建立系统的思维方式,实施整体护理,护士的价值才能真正充分地得到体现,护理学科才能成为独立学科并得到迅速发展。因此,护士及护理教师必须树立整体护理观念。

篇9

关键词:幼儿学习;激发学习兴趣;引导;起发

【中图分类号】G623.5

一. 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是影响幼儿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的非智力因素,而且还影响着学习态度和学习信心。幼儿时期特别是小班时候的兴趣,态度和信心的重要时期。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它可以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动机,只有当幼儿对某种事或某个活动发生兴趣时,他才会积极的参与,主动的探索和自觉的学习。日常生活中包含了大量的学习数学机会,教师要善于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引导幼儿了解数学和生活的关系,懂得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例如:幼儿园发现玩具的形状,颜色,大小不同,班上的小桌子少,小椅子多,进餐时将碗和勺一一对应,整理玩具时可按形状,颜色分类,户外活动时说说花草的数目,形状,颜色,排队时说说自己所在的位置等等,让幼儿在轻松自然地生活情景中活动数学知识和经验,激发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

二. 耐心引导,启发思维

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形式上看,是从在直接感知实物的基础上进行运算过渡到表现运算,再过渡到概念运算的;从运算活动内化来看,是从与外语活动和动作相关的运算过渡到以语言运算为主角的。这正好反应了幼儿的运算活动从外部向内部的智力活动转化过程。如何促进这一过程的顺利转化,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呢?

第一,有层次的提出启发性问题,这是培养幼儿思维的方向性,顺序性的求范性思维。如要求幼儿列出两个数相加等于6夫人所有加法运算,并使大部分幼儿做到有步骤的思考,体现一的方向性和顺序性,不遗漏,不重复。必须给幼儿提供思维线索,进行有步骤的启发。首先按照第一个加数从小到大的顺序依次排列。这样就可以保证幼儿的思维准确。

第二,注意规律的探索和发现,一切事物都具有的规律可循,发现规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是思维发展的最终目的。如从1-1=0,2-2=0,3-3=0等式子的概括中的出同数相减等于0的规律,从5+3=8,3+5=8的概括中得出加法交换律。而在于引导幼儿获得发现规律的思维方式,学习数学与其他学科显著区别在于学习者必须具有一定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抽象逻辑思维具有十分重要的低位,因此,我们必须从数学的启蒙教育做起,遵循幼儿的心里特征和思维特征。充分运用幼儿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征,乐于接受,乐于参与的各种形式和方式,从发展具体形象思维出发,尽可能地逐步培养抽象逻辑思维,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不断发展,为他们将来进入学校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 培养幼儿学习数学的乐趣

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学,就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获得知识,幼儿操作材料的提供应注意的问题;一是所提供的材料能引起幼儿的兴趣,激发幼儿自发地探索活动,同时便于幼儿的操作,二是材料外问特征不能太花哨,应注意体现幼儿所学的概念属性,三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材料多少考虑与幼儿人数相等,凡是要教给幼儿的有关数学知识,都尽可能地转化为可直接操作的材料活动,让幼儿的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现某种概念,形成头脑中形象,作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幼儿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

四. 变换教法,保持记忆

儿童心理研究表明,幼儿在连续集中注意一段时间一般在课堂开始的15到20分钟左右,这是教学的最佳时间,教师既要善于抓紧最佳时间,又要科学的安排一节课的每一个教学程序,不断的变换自己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的注意力得意调整,每一位教师都十分珍惜学生的最佳注意时间,在时间内完成新知识的传输,学生要松一口气时教师结合教学内容适当安排一下游戏,游戏数学激发学生兴趣,保持记忆的最佳方法之一,游戏是幼儿忠实的伙伴,可以引导学生在玩中学趣中练,乐中成长,不可分离,把教学巧妙结合,妙趣横生的数学游戏,活泼的组织形式,采用游戏教学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记忆,加强思维。

五.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及时抽象出一般客观规律

篇10

王建强

人类五大基本遗传中。血型遗传的发现比较晚,对其真正意义的认识也很模糊。血型除标明人的血液类型,作为配血、输血之用外,它真实的、最大的、根本的作用是什么呢?人所有遗传都是千百万年人类适应环境和生存发展的重要进化的结果。都有其合理性。如果仅仅是为了区别血液类型,则是根本不需要的,人类同一种血液(无所谓血型区分)岂不更好、更合理?医学研究已发现,血型不同的人患病、体质等生理现象特点不一样;心理学家也发现,血型不同的人个性心理也不同。可以肯定地说,血型本身是一种基因物质的表达,它有可能对人的生理和心理产生影响。所以,我们认为血型是人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的重要标志之一。

人之所以成为人。最主要的不是他们的生理,而是心理。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心理特征就是人能进行复杂的思维,人的思维与动物的思维虽然有联系,但却不可同日而语,有着本质区别。人的大脑是人心理活动的中枢,负有感知事物、经过思维作出具有行动反应指令的功能。思维是需要按照一定路径、规范、模式进行的,人们可变换各种思维内容,但都必须遵循一定模式进行,否则就是一个思维不正常即心理有毛病的人。这个思维模式就是思维方式。如果把人脑比喻为计算机的话,脑细胞就相当于硬盘,脑思维方式就是软件,显示器和打印机等就相当于人的脸和四肢等。计算机操作系统是基础软件、初装软件,人脑遗传的初装软件就是其基本思维方式,它是由负责血型分类的基因控制的。血型只是它告诉人类的一个显性特征,真实的、实质的含义是基本思维方式、思维模式的“操作软件”,这一点不是用肉眼或一般仪器所能测量出来的。血型容易发现并说出来,但其本质意义却难以说明;如同人的性别特征容易看出,但不同性别的内在构造及其生理差别则不容易看出;计算机硬盘可触到,但它的内存却需要费事才能调出。血型对人类意味着心理活动的分型,是心理学的核心基础性理论。人类生理活动来源于生理遗传基因,心理活动则来源于决定血型的遗传基因。人类生理和心理都有其遗传的物质基础。心理以生理为依托,我们的心理学建立在坚实的遗传物质的基础上,才会脱离玄奥和繁琐,走向科学、通俗和实用,成为一门非常清晰、严谨的学问。

人的血型基本思维方式是遗传的。将来当我们可轻松、自然地谈论人种、民族、性别的生理、心理种种差异现象时,也会同样轻松自然地说起彼此乃至地域、民族、国家的血型分布与结构。以此作为分析心理活动、人际关系、社会发展问题的重要依据。现在我们在填写个人资料时,仅包括性别和民族(人种)两项遗传特征,血型只是在采供血时登记,将来几乎在所有个人资料登记中。另一个重要遗传特征――血型也应填上,以此标明。型或A型、B型、AB型人是“我”的重要心理和生理标志,我自己乃至所有人都应注意到这一点,尊重这一点。就如同尊重我的民族和性别一样,尊重我的血型心理,血型心理气质、性格、爱好、特长、短处、易犯的小毛病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找到和谐的重要心理基础。当人们可轻松自然、开诚布公地谈论自己,的血型心理时,人类文明、和谐进步将会出现一次重大飞跃。

紧张运动后肌肉为何会抽搐

王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