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网络安全教育培训工作

篇1

一、上半年培训工作完成情况

1.举办了2期专用线道口工培训。

2.举办了2期营业线施工监护人员培训。

3.举办了轨道检查仪、电子水准仪操作、使用、数据处理及分析培训班。

4.举办了3期集中修施工路工及雇工安全教育培训。

5.举办了一期营业线施工防护员培训(补培)。

6.举办了一期焊轨技术培训。

7.举办了2期新监控终端及工务安全生产管理培训。

8.对新调入人员进行了三级安全教育培训。

9.根据段领导工作要求,组织了全段防护员、工班长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0.组织对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了防护知识强化培训。

11.组织对高铁岗位线路工、桥隧工进行专业知识及应急强化培训。

12.组织对参与营业线施工人员进行相关制度培训学习。

13.组织了全员《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219、220号文件学习培训考试。

14.组织对2020年度添乘人员进行了电气化作业安全培训考试。

15.组织开展了铁路环境安全整治培训及考试。

16.组织了上半年机动车驾驶员培训考试。

17.利用钉钉网课对新职人员进行岗前资格性培训。

18.组织开展了全员劳动安全教育培训。

19.组织开展了防洪防胀培训考试。

20.承办了集团公司职教管理人员培训。

21.承办了集团公司工务系统高铁岗位线路工技能竞赛。

二、重点工作完成情况

1.加强工作指导,发挥好三级教育网作用。一是制定下发了《工务段2020年度职教重点工作安排》,明确了年度重点工作和培训计划,为进一步推进年度职教重点工作的落实,主管副段长在全段工作会议上进行了总结和部署,提出了工作要求,为深化落实年度职教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加强培训工作调研,有针对性地指导和组织培训。针对高线车间职工技术素质提升和探伤工培训缺失的问题,由主管副段长带队,到高线车间和探伤车间进行座谈调研,帮助解决培训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针对高铁技术力量薄弱,探伤回放人员不足的实际,通过组织开展“名师带徒技术传承”的方式,加强对岗位需求人才的培养。三是加强车间班组职教标准化建设。结合段标准化验收组的成立,加大对车间班组培训和落实“四个一”情况检查指导力度和频次,每季对车间班组职教培训管理进行一次全覆盖检查验收,促进了车间班组职教培训和管理工作水平的提升。四是围绕培训工作重心下移及疫情防控工作要求,调动发挥车间、班组教育网培训职能,落实抓好“三新”人员岗前安全教育培训,特别是针对疫情期间人员聚集有传播病毒风险的实际,在组织开展全员劳动安全、防洪防胀等专项培训的过程中,职教科积极调整培训措施,按班组分批次组织学习,并利用手机APP平台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进行辅助学习,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有效落实。

2.把控安全重点,强化关键岗位人员培训。一是强化“三新”人员培训。牢牢把握“岗前培训、考试合格、持证上岗”的工作底线,按照“三新”人员培训管理办法,组织对59名新职及80名零星转岗、调入的人员进行了岗前安全和业务培训,并利用钉钉网课的形式对59名新职人员进行了岗前资格性培训。二是强化施工安全培训,强化对工班长、防护员、施工监护人员培训,严格培训过程控制和结果考核,对培训考试不合格不能胜任岗位工作的人员坚决不予注册,确保关键岗位人员业务素质达标。三是强化对自轮运转和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结合新型应急起复器的使用、施工及防洪期间运行安全,组织开展了两次轨道车司机培训及应急演练,突出抓好轨道车司机标准化作业能力培训。四是落实开展“敬畏规章、执行标准、夯实基础”专项教育,下发了活动方案,以“四纳入、一竞赛”为抓手,一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年度行车主要工种三年轮训;二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各类岗位适应性培训;三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车间班组月度学习计划;四是将规章制度专项教育纳入机关干部送课到一线活动;组织开展规章学习与法律知识竞赛,以此来促进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

3.适应岗位作业要求,扎实开展适应性培训。一是加强新技术培训。随着工务维修作业方式和手段的更新,各种高精、高效能的检测仪器、小型作业机具投入使用,针对车间反映在机具维修使用上存在的问题,段职教科积极与线路科、计量科联系,采取由段专业管理人员、专业维修技术人员和聘请厂家技术人员授课的方式,对精密仪器、小型工机具操作使用人员进行培训,先后举办了轨检小车使用维护培训、胶粘、焊补、打磨技术培训以及工电配合知识专项培训,通过培训提升了仪器设备操作、使用、维护技能,提升了维修作业质量。二是强化安全教育培训,在落实抓好劳动安全、防洪防胀培训的同时,围绕安全施工和《集团公司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的颁布实施以及段预警信息内容,印制学习资料,录制视频课件,组织开展全员学习培训,并分岗位组织对工班长、防护员以及2018年以来新取证防护员进行强化学习培训,全力做好职工人身及行车安全卡控。三是深化职工岗位作业技能培训。根据《工务段一线操作技能岗位人员轮岗实训管理办法》及人事科抽调人员安排,制定下发培训方案,组织对19名轮岗职工进行车间和班组级安全教育培训,为确保培训的有效落实,段职教科加强检查指导,对培训存在严重问题的卓资山线路车间下发了整改通知书,要求重新培训,并将车间职教副主任纳入甲二类考核。总之,通过不断的强化培训,有效的促进了安全生产的稳步推进。

4.以竞技促提升,深化岗位练兵和技能竞赛活动。一是以组织开展车间团体技能竞赛为依托,每季组织开展一次车间团体对抗赛,上半年组织了焊轨和高铁线路工技能对抗赛。二是以提升职工业务技能为重点,组织开展了线路工、探伤工、轨道车司机技能竞赛,并承办了集团公司Ⅱ类高铁线路工技能竞赛,获得了第2、3、4、5、7名的好成绩。

5.加强教材课件开发,充实完善教育培训资源。为丰富段、车间、班组培训资源,在去年获得集团公司教材课件开发优秀单位的基础上,为合理有效地用好奖励经费,起草下发了《工务段关于开展教材课件评比和授课能手比赛活动通知》,在全段范围内征集培训教材和课件,同时,为促进活动的开展,职教科将活动与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件开发和专业管理干部送科到一线活动结合起来,指定专业科室人员围绕职教科精品课程库进行开发,选择优秀专兼职教员围绕车间、班组安全教育培训课程进行录制,在此基础上,鼓励大家结合作业和培训要求编写和开发教材,用于补充和完善手机平台和车间培训资源。二是根据职培部、工务部要求,认真编写了《高速安规》和车间、班组安全培训讲义编写,如期完成了《高速安规》的编写上报,并对安全培训讲义进行了二次修订。

6.加快推进职教培训管理信息化建设。一是推进《铁路岗位培训合格证书》和职工技术档案电子化管理工作,根据职培部工作要求,积极落实开展职工信息采集和岗位资格确认考试,为确保工作能够如期完成,在组织职工培训信息系统操作使用人员培训的同时,由各车间参培人员对本车间职工信息进行了采集和录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节点完成了各项资料的录导工作。二是积极发挥手机APP平台功能,在疫情防控期间,利用手机平台开展辅助培训,上传培训视频课件,组织职工利用手机平台开展学习和考试,确保了各项培训考试工作的顺利进行。

7.强化职工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事故案例教育培训。以《劳动法》、《铁路法》、《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事故案例以及网络安全管理为重点实施培训,将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和案例教育常态化纳入车间月度学习计划,经常性地做好安全警示教育,通过不断的强化学习,深挖细剖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惯性问题和违法违纪行为,使职工深刻认识到违章就是违法,从而树立牢固的法治观念和安全责任意识,进一步增强岗位责任感和防范处理事故的能力。

8.加强专兼职师资队伍管理考核。一是加强段及车间职教管理人员和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建设,配齐配强专职技教员、兼职教员队伍。二是加强兼职教员考核力度,按照授课任务完成情况实行动态考核管理,对8名未按要求完成培训授课任务的兼职教员扣发月度奖励津贴并进行了考核通报。

9.加强段培训基地高铁实训场和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一是对段职工培训基地进行改扩建,结合高铁实训场建设要求,重新规划设计了段基地建设方案,为使方案更贴合段建设要求,段长、书记多次组织专业科室人员召开建设方案审核会,并且邀请厂家来段面对面进行了协商,完成了方案的制定工作。二是加强车间小型练功场建设,对车间在建小型练功场进行指导,以满足职工日常作业检查、锯轨、打孔、打磨、应急加固等演练为重点,配置作业流程图,确保年底前主要行车工种车间练功场覆盖率达80%以上。

篇2

信息人才教育培养途径

1.学历教育

加强学科专业建设是加强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途径。自2001年教育部批准信息安全专业以来,我国已有100多所高校设置了信息安全类相关本科专业。2015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联合发文《关于增设网络空间安全一级学科的通知》,旨在全面提升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建设水平,为网络空间安全学科的发展带来机遇。事实上,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在我国经过10多年的发展,理论和技术已经较为成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网络空间安全学科具有明确的研究对象,并形成相对独立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研究对象是网络空间及其安全问题。二是网络空间安全已经形成了若干相互关联的二级学科研究方向,密码学及应用、系统安全、网络安全是本学科多年来公认的三个比较成熟的研究领域,另外,还包括网络空间安全基础理论和应用系统安全。三是网络空间安全的研究已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认同,并已经积累了多年的研究或信息安全相关专业人才培养的经验和基础。高校的信息安全和网络空间安全专业学历教育毕业生是网络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重要渠道之一。

2.安全竞赛

信息网络安全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高校培养的信息安全人才和企业的实际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解企业对于信息安全人才的需求,高校师生参加网络安全技能竞赛,通过竞赛查不足、补短板,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针对性。高校可与网络安全相关度高、需求迫切的企业建立长期对口合作关系,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3.单位内训

高校毕业生毕业进入企事业单位后,需要快速融入企业,掌握本岗位所需各种技能,很多单位针对信息安全从业人员组织单位内训。目前,很多单位采用在线授课和面授方式组织单位内部的信息安全培训。通过短期面授的方式组织信息安全培训,快速提升企业员工的岗位技能。企业内部的在线教育平台提供信息网络安全实践环境,这些在线教育的平台除了可以提供面向信息安全相关专业的相关课程实验之外,还紧跟国内外最新的安全技术发展与典型的安全热点事件,通过适当的简化与还原,为单位内训提供一系列与时俱进的创新型实践环境。

4.持续教育

信息安全持续教育是提高信息安全从业人员整体水平,解决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缺口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国内与信息安全行业相关的培训机构也逐年增多,通过培训机构的持续教育提高信息安全专业毕业生的总体水平。国内现有的信息安全认证培训已经建立了多层次、综合性与专业性相结合的体系,从数量到质量都得到长足发展,为国家信息安全的人才培养打下良好基础。通过开展面向信息安全认证从业人员的专业持续教育培训工作,提高了信息安全认证相关人员的执业水平,加快了我国信息安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培养,保障了信息安全认证人员队伍的质量和数量。

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培养所需条件

信息安全人才教育培养需要体系化教材、专业化师资和系统化实践环境。

1.体系化教材

体系化优秀教材是网络空间安全专业人才的关键,但是,这却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原因有二:其一,网络空间安全的涉及面非常广,至少包括密码学、数学、计算机、操作系统、通信工程、信息工程、数据库等多门学科,因此,其知识体系庞杂、难以梳理;其二,网络空间安全的实践性很强,技术发展更新非常快,对环境和师资要求也很高。教材是教学的基础。优秀体系化教材建设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网络安全教材编写方案,邀请高水平学者加入教材编委会,明确分工、层层把关,做好教材的编纂、评审和发行工作。此外,还可以开发视频教学资源,推动传统书本教材向多媒体互动式教材转化提升,可加强入门性、普及性培训教材和相关科普读物的编写。

2.专业化师资

信息网络安全人才培养离不开专业化师资队伍。新设立的网络安全学院需要大量的学术水平高的教师,以提高我国网络空间安全教育的整体水平。针对一些高校网络安全方面教师缺乏的情况,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对高等院校网络安全专业教师开展在职培训。鼓励与国外大学、企业、科研机构在网络安全人才培养方面开展合作,不断提高在全球配置网络安全人才资源能力。支持高等院校大力引进国外网络安全领域高端人才,重点支持网络安全学科青年骨干教师出国培训进修。积极创造条件,聘请经验丰富的网络安全技术和管理专家、民间特殊人才担任兼职教师。鼓励高等院校有计划地组织网络安全专业教师到网信企业、科研机构和国家机关进行科研合作或挂职。鼓励和支持符合条件的高等院校承担国家网络安全科研项目,吸引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的网络安全教师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和工程。

3.系统化实践

网络空间安全是一门综合性学科,不仅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许多安全技术与手段需要在最新的仿真实践环境中去认识和体会。提高学生维护网络安全的实际能力,需要结合课程设计逼真的网络攻防环境,搭建基于网络对抗的仿真模拟演练平台,进行系统化实践才能为社会提供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良好的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

篇3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举措

引言:

在对计算机应用中,有关方面的人员需要对众多有效举措进行合理化应用,全面的保障计算机软件、硬件平台应用安全性。通过这些有效举措,确保计算机网络应用系统中的数据信息保持在良好应用状态,即保持保密性、完整性。随着计算机网络平台的广泛性应用,各种各样的网络威胁在加剧。比如:网络病毒的侵袭、网络黑客的攻击,使得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正常状态遭到了破坏。因此,需要人们应用良好的技术举措来进行防范。

一、计算机网络常见安全问题

计算机网络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常见安全问题。第一,计算机病毒木马入侵。一些计算机在长期的运行过程中,会受到一些人为程序(病毒或者是木马)的侵袭,使得整体的计算机网络安全受到威胁,无法进行有效的网络程序操作。第二,网络黑客的攻击。网络黑客在受到雇佣或者是自身主观的影响,通过对黑客工具的应用,对一些计算机平台进行有效性的网络攻击,窃取其中的数据信息或者是瘫痪计算机系统,使得计算机用户遭受到巨大经济损失。第三,计算机用户自身安全意识的缺乏。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安全中,大多数的安全问题是由于计算机用户自身操作不当造成的。比如:轻易的打开一些未名网络链接、没有对应用的防病毒、防木马软件进行有效、实时的更新[1]。

二、计算机网络常见安全问题防范举措

(一)对病毒和木马的防范

病毒和木马是计算机网络常见安全问题,可以通过有效性的查杀、检测、预防来提高对它们的防御能力。具体来讲,第一,单机防病毒。对于威胁不大的计算机网络安全病毒、木马,可以通过安装高质量的单机反病毒软件来进行预防,提升计算机系统应用质量和水平。第二,网络反病毒方式。有关人员通过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中布置应用高质量的反病毒产品,对存在的网络病毒和木马进行有效查杀和清除。比如:现在市场中流行的360安全网络防病毒软件产品、金山毒霸反病毒产品、瑞星防病毒产品等都具有良好应用效果。

(二)防火墙技术的应用

高质量的防火墙技术有利于对计算机网络平台、外部的环境进行有效隔离,对存在安全威胁的信息数据进行有效过滤,使得计算机系统受到良好保护,最终实现自身的应用效益和价值。比如:对高质量防火墙软件进行合理应用,进行有关参数的科学化设置,提升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平台的安全程度。具体来讲,将高质量的防火墙软件在外部接口、内部网络之间进行优化布置,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降低防火墙软件应用的成本,提升其应用的功能。

(三)数据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

为保障计算机网络安全程序,需要保障其在应用中数据信息传输的安全性。其主要应用的方式有:链路加密技术、节点加密技术、端到端加密技术。通过这三种数据信息加密技术的应用,有利于保障计算机网络应用的安全性能,实现良好的应用效益和价值。

(四)控制访问权限

计算机用户对自身网络应用平台中的文件、信息存储方式进行访问权限的有效性控制,有利于保障计算机网络的质量和安全。通过此项管理举措的应用,可以保障计算机信息网路平台中的资源从读取、编写到最终的执行被严格进行访问限制,在有关的人员获得权限操作的用户名称、操作的密码后才能进行此程序层面应用。比如:计算机的用户需要进行信息程序界面的优化设计,使得不同权限的用户在获得了有关访问权限之后进行合法操作。依据实际的需要,需要充分的结合计算机网路平台实际应用情况进行操作权限的有效检测,保障计算机平台各个层面访问的安全。

(五)进行有效的数据备份

对所有应用数据信息进行合理化数据备份,有利于在最大程度上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和质量。比如:通过定期的数据信息备份工作,有利于避免信息数据存储设备出现故障或者是受到网络安全攻击、入侵后损坏问题,可以将遗失的数据信息有效找回。同时,还需要进行数据信息有效备份记录设计,构建起数据信息详细备份资源库,可以有效性的避免错误信息造成数据网络安全问题,提升了计算机平台网络安全程度。

(六)物理层与管理层的安全保护对策

为进一步提升计算机网络平台安全程度,需要进行高效网络安全管理工作,对可能存在的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有效解决。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加强对计算机应用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有利于这些人员严格的依照有关规定进行计算机网路操作。比如:在计算机网路平台应用中,需要坚决制止一些非法、不明的链接,避免链接中存在计算机网络病毒、木马等,构建起一个高质量的计算机网络应用环境,保持人们操作计算机平台的质量和水平。第二,计算机的应用人员需要保持计算机系统具有良好的外部应用环境。比如:保持计算机应用系统具有良好的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可以有效性的对计算机网络平台具有的电气干扰、虫害、外部的腐蚀、振动和冲击进行有效抵御。第三,需要保障机房外部环境安全性、地质情况的稳定性,对物理灾害或者是未经授权的操作进行有效性制止,对盗窃网络设施、篡改网络数据信息的行为进行坚决打击,全面性的保障了计算机网络安全,实现了计算机网络平台良好的应用质量,使得有关人员通过对高质量、高安全性的计算机网络平台进行操作,满足了日常生活、工作的需求[2]。

结论:

在互联网+的时代,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极大危害到计算机网络平台应用的质量和水平,需要有关的用户引起足够重视,对反病毒技术、防火墙技术进行应用,设置访问权限、进行数据备份,提高操作人员自身安全意识,提升了计算机网络平台应用的质量和水平,实现了良好的应用效益和价值,更好的M足了计算机网络用户操作需求,解决了工作中、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参考文献:

篇4

(一)优质的教育资源有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MOOC作为一种开放的教育资源平台,在为全球学生提供学习平台的同时,也为相关专业领域的教师提供了一方开拓视野的平台。统计数据显示,伴随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自1989年到2013年,我国专职教师数量由40万增至143万,十年内专职教师的增长数量表明,当前我国专职教师中教龄在10年以下的教师达103万,占教师总数的72%。可见,当前我国高等学校的专职教师以教学经验相对不足的青年教师为主。以Coursera为例,这家公司原本已和包括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全球33所学府合作。2013年2月,公司再宣布有另外29所大学加入他们的阵容。不难发现,MOOC依托其强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优势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和最新知识体系的全球共享。就传统大学而言,不仅充实了学生的学习资源,也为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搭建了难得的平台。此外,由此带来的“教学改革和新的教学模式的探讨”[2]对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可能更为深远。

(二)先进的教育理念引领教学改革方向

理念是改革的灵魂,教育理念的先进与否同样影响着教育改革的荣辱兴衰。与传统教育不同,MOOC不仅是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的革新,更是教育观念的深刻变革,对其理念的梳理无疑对我们传统高等教育的改革具有启示意义。第一,自由的教育。现代大学之父洪堡认为:“高等学术机构是学术机构的顶峰……其全体成员(只要可能的话),就必须服膺于纯科学的观念。因此,在这一圈子中,孤独和自由便成为支配性原则。”[3]按照洪堡的设想,大学生应自主地从事其科学思考,可以接受教师的指导,也可独立研修,甚至“听课尽可偶尔为之”。[4]MOOC正是打破了传统教育对于时间、空间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的中介和平台作用,为学生搭建了一方资源共享的平台,提供了更为灵活的教育模式,能真正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习惯等特征实现更有意义的学习。从基础教育的素质教育改革到高等教育的服务型高校建设,“生本教育”教育理念也应该实现从理论层面向实践层面的转换,其中,自由教学、自主教育可以成为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第一课。第二,开放的教育。高深知识是人类的共同财富,高等教育作为高深知识的保存、传承、发现、应用和创新的载体,理应以开放的姿态面向最大化的社会群体。以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为代表的远程开放教育正是通过开放教育对象、开放教学时空、开放教学方法和开放教育理念来实现资源共享。[5]信息社会时代背景下,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加推动了开放教育理念的实现。在传统远程教育发展基础上,MOOC不仅通过技术的更新、成本的降低等扩大了受众范围,还通过对学生结构、学习效果等的互动提升服务水平,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服务于受教育者。此外,以加州斯坦福大学计算机科学教师Ng和DaphneKoller创办的Cousera为例,它不仅与世界各地的著名大学建立合作关系以争取更多的优势课程资源,还增加了中文、西班牙语、发育和意大利语等语种,在整合区域资源优势,提升协同竞争力的同时,也为不同区域、语种文化的受众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交流平台。MOOC将传统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做了升华,也为普通高等教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

二、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现实基础

公安民警培训作为公安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公安金盾网和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充分利用金盾网的资源优势,改革公安民警教育训练模式,大力发展公安民警远程教育训练,建立充分适合公安民警这种业余、分散式教育训练需求的网络教育模式,构建满足公安民警终身教育训练需求的开放教育和远程教育训练体系是创新公安民警教育训练模式的必然选择。

(一)公安事业的发展呼唤公安网络教育训练的开展

与社会经济发展同步,公安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的作用日趋重要。与此同时,社会的发展也为公安工作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进而为公安教育和公安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挑战。为此,公安部部署推进“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这一理念从教育时间、教育对象、教育机构、教育方式和培训目的等方面对公安教育训练工作给予了指导和规范,也对既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提出了新挑战:工训矛盾突出、练兵内容泛化、训练形式单一、施训教官不足等问题浮出水面。为满足“大教育”、“大培训”工作体系和公安新形势对公安队伍的建设要求,公安教育训练改革工作应该借力网络教育平台从教育内容、教育模式、教育条件等方面予以着手。

(二)公安信息化进程推动了公安网络教育训练的实现

伴随信息时代的到来,继函授教育、广播电视教育之后,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院校数量迅猛增加,并日益成为现代教育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远程教育步入了现代远程教育的新时代。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安院校远程教育的开展、公安实战部门信息化办公等条件的逐步成熟,为公安网络教育训练的实现提供了可能。在各级相关部门和政策推动下,不仅各级公安机关和相关人员对网络教育的重要性和认可度大幅提升,公安机关的办公自动化和网络普及条件也有了很大程度的改善,为网络教育训练的开展提供了硬件基础。与此同时,大量长期从事公安民警培训工作的公安院校,在网络教育平台的搭建、网络教育教师教官队伍建设、网络教育资源开发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网络教育训练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必要的软件支撑。

三、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战略转变

正如清华大学校长陈吉宁所言,作为“一种具有交互功能的开放式的在线学习方式,使全球各地不同人群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成为了可能,也使大规模个性化的学习成为了可能”的教育模式,将其纳入公安教育训练中来,不仅是教育教学方式的更新和拓展,更是先进教育模式教育理念在公安队伍建设中的落实和兑现。

(一)指导与监督相结合,实现由被动接受向主动接收转变

作为教育教学活动的必备要素,师生关系尤其是师生角色的定位,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20世纪80年代,在教学认识论框架内提出的“师生主导主体说”在当时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影响最为深刻,且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理论支撑。师生关系地位和作用在教学中被看成是“主导主体”关系,即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7]传统的教育训练过程,正是教师教官主导下的学习训练过程,公安民警的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方式无不受教师教官的控制和约束,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绝对领导”,不仅“工训矛盾”难以克服,具有不同理论实战背景的公安民警也难以在固定的教育模式中获得符合自身特点的教育培训,进而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质量。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交往互动过程,教与学是密切联系的两种活动,二者缺一不可。培训学员与培训教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不仅是提升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充实更新教学内容、启发教育科研的有效途径。公安民警培训中应该更大程度地发挥公安民警自主学习的积极主动性,鼓励参训民警在与教官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料。与传统培训方式不同,网络教育训练平台在化解工训矛盾、解决师资问题的同时,还通过“网上答疑”、“视频面对面”、信息反馈系统等环节的设计,增加了师生之间、受训单位和培训单位之间的沟通交流,在为公安民警提供了更为广阔、自由学习空间的同时,参训学员还能够在教官教学设计等指导下自主地完成学习过程。此外,教师教官也可以通过考试和必要的档案管理等对公安民警的学习活动予以监督和规范。

(二)系统与分类相结合,实现由高度统一向个性具体转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知识背景、智能结构、认识兴趣、能力倾向必然导致不同发展道路,个体差异有必要使教育具有多样化的要求。因而,科学的教育教学过程应该遵循因材施教和统一要求相结合的原则。[8]刚性的教学时间、统一的教育进度、有限的教学内容等特点决定了传统教育训练模式在保证基本教育教学效果的同时,难以满足不同培训主体的多样化需求。为解决传统教育训练中的类似困境,改变“一刀切”的教育教学模式,网络教育训练通过公共科目和专业科目对不同警种、不同岗位、不同类别的学习内容予以设计,形成了汇集上万份学习材料,通过分类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满足不同公安民警的学习和发展需求,为公安民警搭建了一方“资源整合、资源共享”的平台。与此同时,网络训练系统的搭建也为具备不同学习基础的公安民警创造了弥补不足、进行针对性训练的学习机会。此外,通过灵活掌握进度安排以满足不同基础学员的学习需求,使教育培训活动实现了由统一向具体的转变。

(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现由结果评价向过程评价转变

借用“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关于产品质量概念的界定,“产品质量不是检验出来的,而是在生产过程中产生出来的。”与此相对应,教育质量也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实现的,通过对教育过程中成绩和问题的把握来指导教学过程的组织更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因而,教育质量的评价标准也应该由活动结果向过程转变,通过对教育教学过程的监督和评价来代替单纯的结果评定。与以往的教育训练不同,在“干什么练什么”方针的指导下,网络教育训练平台考试系统对不同警种、不同岗位民警知识技能考察的分类和自动化设计,在有效降低时间、人力成本投入的同时,也使对培训民警技能的考核具有更强的时效性,能在训练过程中予以检测并及时作出相应的补救。终结性评价向形成性评价的转变过程,正是“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实现过程。

四、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未来走向和路径选择

伴随知识经济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公安民警教育训练中教师教官队伍的计算机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日趋科学化、规范化,教育办公条件也会有很大改善,在大教育大培训工作理念的指导和推动作用下,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模式将呈现科学化、规范化甚至普及化的发展态势,并逐渐发展为公安教育训练的主要阵地之一。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急需建立优质的保障机制予以支撑。

(一)资源优势是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基础

伴随信息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推进,海量的资源不断刺激着人们的视线,形形的教育素材、教育资料的获取在丰富教育资源的同时,也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出了挑战。为更好地适应公安教育训练的要求,教育资源优势成为公安教育网络训练的首要难题。第一,智力资源。公安教育作为一类极具行业特色的职业教育,其教育特点不仅决定了其对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构成要求,也对理论、实战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有所期待。可见,以专兼职教师制度为保障的双师型队伍是公安网络教育训练的坚实后盾。第二,技术资源。作为一种网络教育形式,课程的开发、教育活动的组织、平台的运行服务等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的支持和保障。因而,一只强有力的信息技术力量也是公安教育网络训练的必备要素。

(二)安全保密是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前提

伴随网络技术的不断提升,网络安全问题的凸显和危害性也不得不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公安事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更加重视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作为提升公安民警综合素质、提高公安队伍建设质量的重要手段,公安教育训练中势必会涉及犯罪案件的侦查技术、公安管理部门的运行逻辑等问题,一旦落入不法分子之后,不仅可能影响公安工作效率,甚至会威胁公安工作的正常运行。因而,安全保密工作是公安教育训练改革的前提,是网络教育训练模式得以推广的重中之重。首先,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教育培训的信息安全工作,提高部门和参训同志的安全防范意识,从根源杜绝安全隐患的发生。其次,参训部门做好信息安全教育和组织工作,尽可能以部门为单位做好申报等相关工作。再次,教育培训部门做好教学安排和组织工作,重视教学信息、教学组织尤其是档案管理工作,并接受上级组织及相关部门人员的有效监督。

(三)管理科学是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核心

较传统培训模式,网络教育凭借其资源共享、时间灵活、形式多样等特点在解决教师教官队伍紧缺问题、缓解工训矛盾、增加教育形式、降低培训成本等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的同时,也增加了对其教育管理活动的标准和要求。首先,系统全面的教学内容。针对公安民警警种和岗位特点,形成各具特色且有助于提升理论知识和警务实战技能的系统学习材料,搭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灵活多样的教学组织形式。根据教育教学目标和任务要求的多样性,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过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提升学员的学习兴趣;再次,科学合理的考核方式。依据课程内容和性质的不同采取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充分发挥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的作用,并努力营造竞技性氛围以提升学员的积极性。最后,有序高效的组织管理。按照培训活动的需要,借助规范化的规章制度规范培训活动的组织和管理工作,践行“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四)平台互动是公安网络教育训练改革的关键

篇5

【关键词】10kV 配电 变压器 选择安装

中图分类号:TM7 文献标识码: A【 abstract 】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nd the deepening of the power grid renovation, electric power users more and more high to the requirement of transform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level also has a new request. 10 kv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is relatively commonly used transformer type, widely used in factories, office buildings in resident buildings.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selection and installation of 10 kv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 key words 】 10 kv distribution transformer choose to install

10kV配电网络建设过程中,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及安装是一个重要环节,为了使配电变压器的分布达到结构合理、供电可靠、运行经济、维修方便,符合配电网络安全供电可靠性、连续稳定运行的要求,配电变压器的选择及安装尤为重要。

一、10kV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1、10kV配电变压器台区位置的选择

(1)配变台区位置选择的总体原则。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尽量靠近电源侧;进出线方便;尽量避开污秽源或设在污秽源的上风侧; 尽量避开振动、潮湿、高温及有易燃易爆危险的场所;设备运输方便;具有扩建和发展的余地。总之,配电变压器安装位置的选择, 关系到保证低压电压质量、减少线损、安全运行、降低工程投资、施工方便及不影响市容等, 应从实际出发, 全面考虑。

(2)农村1 0 K V配电台区的选择。农村配电变压器台区必须依据“小容量、密布点、短半径”的原则, 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位置。对于村庄相对较小、用电户数少、负荷又比较集中、需一台配电变压器供电的,应根据现有负荷及发展规划,尽量将配电变压器安装在负荷中心,从配电变压器的低压出线口到每个负荷点,尽量做辐射性向四周延伸,供电半径以不超过500m为宜。对于村庄较大、用电户数多、负荷分布不均等情况的村庄, 应根据负荷分布及村庄规划,采用短距离、小容量、多台变压器供电,同时还应尽量避开车辆、行人较多的场所, 且选择便于更换和检修设备的地方。

2、10KV配电变压器的选择

(1)10kV 配电变压器型号的选择

以前的配电变压器大都采用高损耗SJ系列的变压器供电, 损耗比重大。近年来,国家新开发的新型节能型变压器有S8和S9及S11三大类。

S11是三相油浸式R型、阶梯型卷铁心配电变压器。阶梯型三柱内外框卷制结构,均在最外层点焊不绑扎。铁心材料选用DQ133-30(9型)、30ZH120(11型)、23ZH90(13型)等冷轧硅钢片,实际生产中使用的铁心材料不低于图样要求。铁心为无接缝连续卷制而成。R型铁心片宽保证铁心截面为圆形,阶梯型铁心为多级片宽卷制而成。铁心卷铁成型后进行真空退火,消除了应力,降低了损耗。

S11、10kV级低损耗电力变压器采用全密封波纹油箱结构,变压器油和周围空气不接触,因此变压器油不会吸收外界水分,从而不会降低绝缘强度;另外因氧气无法进入油箱,从而避免了绝缘材料的老化,提高了该产品的使用寿命,同时也提高了社会效益。

技术特点如下。

节能:S11型比GB/T6451空载损耗平均降低30%,负载损耗平均降低25%,运行费用平均下降20%。

使用寿命长: 变压器油箱采用全密封结构,油箱与箱沿可用螺栓联接或焊死,变压器油不与空气接触延长了使用寿命。

运行可靠性高: 油箱密封有关零部件进行改进,增加了可靠性,提高工艺水平以保证密封的可靠性。

占地面积小:S9-M、S11-M系列变压器油箱采用波纹板式散热器,当油温变化时波纹板热胀冷缩可取代储油柜的作用,波纹板式油箱外形美观,占地面积小。

(2)10kV 配电变压器容量的选择

要合理选择配电变压器的容量, 既要考虑当地经济发展带来的对电力需求的增加,也要考虑购置成本的合理性。一般原则是选择当地实际电力需求量的45%~70%,考虑未来五到十年的用电增长需求,切忌出现“大马拉小车”等不考虑当地购置成本一味上大容量配电变压器,等不合理现象。

二、10kV配电变压器的安装

1、设备台架安装

10kV 配电变压器大多是使用双杆柱上安装设备,两杆的根开为2m。配电变压器台架用两条槽钢固定于两根电杆上,台架距地面高度不低于2.5m,台架的平面坡度不大于1/100,变压器底座与台架用螺栓连接。腰栏应采用直径不小于4mm 的铁线缠绕两圈以上,缠绕应紧牢,腰栏距带电部分不少于0.2m。同时变压器高压柱头加装防鼠罩,变压器悬挂警告牌。

10KV配电网中杆架变压器的安装,最大容量一般控制在400KVA及以下,两杆的中心间距为2.5m,变压器在杆上倾斜不大于20mm,配电变压器台架用两根[12×3000]的槽钢固定于两电杆上,台架距地面不低于3m,台架水平倾斜不应大于台架长度的1/100。变压器脚底与台架用4根螺丝上紧,同时变压器的高、低压柱头要加装防尘罩,变压器要悬挂警告牌。另外安装铁件均需镀锌,并且100KVA以上的变压器要安装一台隔离开关。2、低压JP 柜的安装

由于低压JP 柜集配电、计量、保护(过载、短路、漏电、防雷)、电容无功补偿于一体,给安全用电提供了保障。所以城、农网改造以来,大量的JP 柜被用于10kV 配电台区中,其选择与安装要求如下。

(1)JP 柜的容量必须与变压器的容量相匹配。

(2)安装在杆架变压器下部角钢( 2 L 7 0 3733000)支架上的JP 柜,必须安装牢固、水平倾斜小于支架长度的1/100。

(3)引线连接良好、并留有防水弯。

(4)绝缘子良好外观整洁干净、无渗漏。

(5)分合闸动作正确可靠无卡涩、指示清晰。

(6)低压电缆进、出线安装可靠。并且能防止小动物进出,造成柜内短路。

(7)低压绝缘引线安装可靠。

(8)JP 柜柜门一定要关严,防止雨水进入柜内造成电气短路,或绝缘击穿对地漏电。

3、跌落式熔断器的安装

配电变压器的高、低压侧均应装设熔断器。高压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低于4.5m,各相熔断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5m,为了便于操作和熔丝熔断后熔丝管能顺利地跌落下来,跌落式熔断器的轴线应与垂直线成15%~30% 角。低压侧熔断器的底部对地面的垂直距离不低于3.5m,各相熔断器的水平距离不小于0.2m。跌落式熔断器开关熔丝的选择按“配电变压器内部或高、低压出线管发生短路时能迅速熔断”的原则来进行选择,熔丝的熔断时间必须小于或等于0.1s。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kV·A 以下者,高压侧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2~3 倍选择;容量在100kV·A 以上者,高压熔丝额定电流按变压器容量额定电流的1.5~2 倍选择。变压器低压侧熔丝按低压侧额定电流选择。

4、避雷器的安装

影响配电变压器运行的外界因素大部分来自雷电事故。因此,变压器装设防雷装置, 应选用无间隙合成绝缘外套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其工频电压耐受能力强,密封性好,保护特性稳定。一期农网中发现很多避雷器都安装在变压器上(高压侧瓷套管处),并且避雷器间用铁板连接,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高压侧避雷器应安装在高压熔断器与变压器之间,并尽量靠近变压器,但必须保持距变压器端盖0.5m 以上,这样不仅减少雷击时引下线电感对配变的影响,且又可以避免整条线路停电进行避雷器维护检修,还可以防止避雷器爆炸损坏变压器瓷套管等。另外,为了防止低压反变换波和低压侧雷电波侵入,应在低压侧配电箱内装设低压避雷器,从而起到保护配电变压器及其总计量装置的作用。避雷器间应用截面不少于25mm2 的多股铜蕊塑料线连接在一起。为避免雷电流在接地电阻上的压降与避雷器的残压叠加在一起,作用在变压器绝缘上,应将避雷器的接地端、变压器的外壳及低压侧中性点用截面不少于25mm2 的多股铜蕊塑料线连接在一起,再与接地装置引上线相连接。

5、接地装置

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必须符合规程规定值。对10kV 配电变压器:容量在100 kV·A 及以下,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 Ω;容量在100kV·A 以上,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 Ω。接地装置施工完毕应进行接地电阻测试,合格后方可回填土。同时,变压器外套必须良好接地,外壳接地运用螺栓拧紧,不可用焊接直接焊牢,以便检修。接地装置的地下部分由水平接地体和垂直接地体组成,水平接地体一般采用4 根长度为5m 的40mm × 4mm 的扁钢,垂直接地体采用5 根长度为2.5m 的50mm × 50mm × 5mm 的角钢分别与水平接地每隔5m 焊接一处。水平接地体在土壤中埋设深为0.6m~ 0.8m,垂直接地体则是在水平接地体基础上打入地里的。接地引上线采用40mm × 4mm 扁钢,为了检测方便和用电安全,用于柱上式安装的变压器,引上线连接点应设在变压器底下的槽钢位置。

三、变压器台区引落线新建和改造配电变压器的引落线均应采用多股绝缘线,其截面应按变压器的额定容量选择,但高压侧引落线铜芯不应小于16mm2,铝芯不应小于25mm2,杜绝使用单股导线及不合格导线。同时应考虑引落线对周围建筑物的安全距离。 高压引落线与抱箍、掌铁、电杆、变压器外壳等距离不应小于200mm,高压引落线间的距离在引线处不小于300mm,低压引落线间的距离及其它物体的距离不小于150mm。 近年来,随着农网改造工程的实施,我市配电网网络结构越来越合理,配电网设施得到大大改善,使电网达到了结构合理、供电安全可靠、运行经济。

四、监督与考核

对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国网公司及公司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本制度, 在安全文明施工中做出显著成绩的施工队或个人, 由工程项目部在工程施工期间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工程项目部每月组织对各专业施工队现场安全文明施工情况进行一次量化考核评比, 并根据检查评价结果给予奖励或处罚。对检查评价结果为不合格的施工队罚款。对发生下列情况之一的, 给予适当经济罚款: ①违反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制度的命令, 违章指挥施工的。②无视安全监督管理人员和上级有关单位的书面通知, 未及时消除重大故隐患的。③野蛮施工, 无视安全文明施工规定的。④违反工程项目部安全管理制度的。⑤不服从建设单位、监理工程师和安全监督管理人员管理, 其态度恶劣或行为较为严重的。⑥ 无安全施工作业票、专项安全技术方案、作业指导书等, 没有履行交底手续等,无票操作等。⑦对危险性较大的作业如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跨越、土方开挖、模板安装与拆卸、起重吊装、脚手架、拆除、爆破工程等无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现场作业无专人安全监护。⑧场基坑超过2 米没有围栏防护、孔洞无盖板。⑨登高作业( 2米及以上) 不使用安全带或酒后登高作业的。⑩进入施工现场不戴安全帽或戴全帽不规范。使用未经入场安全教育培训合格的外协工、临时工。在带电设备附近进行起吊作业不符合安全距离或无人监护。电工、爆破、电焊、垂直运输、车、大型起重设备等特殊工种无证作业, 或酒后驾作业。配电箱、电动机械未做保护接零、接地, 无漏电保护器的; 或施工电线破损的。相关的规章制度能够确保配电自动化系统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明确各部门人员的操作权限,保证各行其责,互不冲突;细化正常、故障和异常状态下的操作规范,保障有章可循。运行管理人员是配电自动化系统中最灵活和积极的因素。要求配电自动化系统运行人员了解配网自动化系统的基础知识,并熟练使用,能处理系统本身的一般故障;熟悉变电站及配电网结构、运行方式,基本了解监控范围内设备的技术参数及技术性能。通过有组织的培训工作,提高系统运行维护人员的业务素质,增强对SCADA技术、数据传输网络技术、GIS技术、新型通信协议标准、网络安全、光通信与PLC技术、IED现场设备技术(包括RTU、FTU、TTU、电子TA/TV等)和配电网运行分析等配点自动化相关知识的理解。通过培训发挥人的潜能,以提高系统运行水平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 石直.10kV配电变压器的保护措施[J]. 科技与企业. 2012(15)

[2] 郭健,金平,房淑华,金承祥,李宁.双输出移相配电变压器抑制输出电压畸变特性[J].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20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