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运营方案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数字化运营方案,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数字化运营方案

篇1

关键词:天然气 管网 数字化 技术 研究 应用

一、背景概述

数字管道[1] (或者数字化管道,Digital Pipeline)的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手段整体性地解决管道设计、建设、运营中的问题并最大限度地利用信息资源为管道生命期服务。数字管道就是信息化的管道,它包括全部管道以及周边地区资料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的过程。

在欧美发达国家,数字管道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实际应用。例如,美国交通运输部管道安全局建立了“全国管道制图系统NPMS”,包含全美所有油气长输管道与LNG设施的位置和属性数据,以及人口、地质灾害、高危区、水文、交通网络等相关数据。此外,联盟管道、德国Ruhr、意大利SNAM、荷兰GasUnie、美国El Paso等大型专业管道公司纷纷在其管道建设、运营中大量运用数字管道技术。

国内从冀宁联络线开始正式提出建设“数字管道”[2],随后陕京线/陕京二线(中石油)、西部原油成品油管道(中石油)、港枣线(中石油)、气电集团大鹏LNG(中海油)等都开展了数字管道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和经验[3]。

气电集团拥有运行、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站和管道项目十余个,众多项目公司出于对管网、LNG接收站等的安全性、可靠性及生产运营管理的实际需要,纷纷提出建设数字化管道的生产需求,这同时也是SY/T-6621输气管道系统完整性管理中的明确要求。但是,气电集团并没有一套统一的数字化管道建设标准和规范,为了在集团范围内建立统一的数字化标准和建设指南,以期加强协调指导,提高各项目实施数字化的效率和效益,为安全、环保、可持续运营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经过论证,气电集团2008年向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申请立项,开展“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课题,得到了总公司的批准。

本文将主要讨论天然气管网数字化技术研究及应用。

二、研究内容及成果

1.研究内容

天然气管网数字化技术研究内容[4]分为如下五个方面:

1.1管道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应用系统与接口研究;

1.2已建和新建项目数字化实施方案研究;

1.3管网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指南的研究与编制;

1.4示范工程建设;

1.5实施风险评估及应急措施。

管道系统数字化技术研究主要包括:空间数据采集技术、地理数据坐标系的处理技术、数据质量控制技术、长输管道数据模型研究、管线探测技术、管道测量技术、GIS与SCADA集成、GIS平台选型。

应用系统与接口研究主要包括:APDM模型建库方案、天然气管道GIS系统设计方案、施工数据采集管理系统设计方案、线路巡检系统设计方案、GIS与EDMS系统接口方案、GIS与EAM系统接口方案、GIS与SCADA系统接口方案。

总体的技术研究对数字化的技术体系提出框架性的方案,在此基础上确立数字化的标准范围,特别是关于数据、应用系统、组织实施等方面的标准,并编制相应的数字化建设技术规范、建设指南、总体实施方案和风险及应对方案,并依据总体实施方案开展示范工程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建设对建设标准、指南和实施方案等不断修改、完善。

2.研究成果

经过研究共编制完成32份研究报告;1套“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技术规范”标准;1套“天然气管网及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建设指南”;完成两个示范工程建设和一项发明专利。研究成果具有以下先进性和创新性:

2.1研究领域和研究思路的创新:不但对“数字管道”领域进行了系统、全面的研究,还将研究领域扩展到LNG接收站领域,研究编制的LNG接收站数字化建设的标准和指南,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

2.2标准编制路线的创新:在进行基础研究的同时,将研究成果上升为企业标准――《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技术规范》并,用于指导气电集团天然气管网系统数字化建设,此天然气管网技术规范在国内属于首创。此标准应用到了中山示范工程的数字化建设,通过示范工程发现标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修订和完善,使标准更具实用性。

2.3数据采集方法和技术以及系统软件的应用功能创新:对数字管道所涉及的多种数据从采集范围、采集方法、质量要求,处理过程等方面分别做了详细规定;对数字管道中的必要应用系统,从系统结构、系统要求的软硬件配置、系统的功能要求等方面对不同的应用系统,详细设计了各自的功能。

2.4已建与新建管道实施方案的创新:已建和新建管道实施数字化建设最主要的区别是施工期的数据采集,尤其是隐蔽项的数字采集工作。针对管道建设的实际情况,研究对新建管道和已建管道分别设计了数字化实施方案,可操作性强。

三、应用实践及效果

1.示范工程的最佳实践

管网数字化的技术标准编制完成后,结合一个已建项目和一个新建项目作为应用实践的依托,开展示范工程建设,以检验和完善数字化建设的总体实施方案和标准。

2008年6月中旬,实地调研了中山、珠海、深圳多个管道项目,经过对项目规模、现有技术条件和对GIS的认识等方面综合对比分析,初步选定中海中山天然气公司(以下简称“中山天然气” )作为应用实践的试点单位来进行示范工程。

中山天然气已建成一条17.3km的试验管道,于2007年开始正式投产。另外要新建一条管道,长48km,口径为508mm,于2008年10月开始施工。根据《天然气管网及LNG接收站系统数字化技术应用研究》建立的“标准体系”的要求以及“建设指南”的方法和步骤,进行中山新建管道和已建管道各3公里的管道和站场完整性数据采集与建库,并以数据库为基础进行应用系统的建设。

示范工程主要开展了以下工作内容:

建设管道完整性数据库;

开发、部署管道GIS系统;

站场及站场外三维模型;

实现GIS与管网监控平台的集成。

1.1 管道完整性数据库

篇2

[关键词] 数字化企业;企业信息化;参考框架;成熟度模型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3 . 22. 026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3)22- 0041- 04

1 数字化企业的缘起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全球范围内的企业竞争日益加剧。竞争的主体由单个企业间的竞争转向企业集团、产业链层面的竞争;竞争的性质、范围由有形的竞争转向无形的竞争;竞争的方式由单一价格竞争转向服务模式、营销渠道等全方位的竞争。在此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向数字化企业迈进,以期增强企业竞争力,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全球著名的沃尔玛公司是最早一批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大型企业之一,在20世纪80年代,沃尔玛即投资4亿美元发射了一颗商用卫星,以支持公司总部与全球6 600多家分店、100多个配送中心以及数千家供应商通过统一的计算机系统进行高效的联通。在经营管理方面,沃尔玛为全集团的所有店铺和配送中心配置了统一的管理系统,全集团每天发生的一切与经营有关的购销调存等详细信息,都通过网络传送到总部数据中心,总部可在1小时之内对全球门店的每种商品的库存、上架、销售量等实现全部盘点;在商品采购方面,沃尔玛与其供应商基于网络和电子数据交换(EDI)系统实现了高效协同,供应商可以实时掌握沃尔玛的销售状态和库存动态,按需为沃尔玛的配送中心进行补货,实现了整个供应链存量水平的最优化;在商品配送方面,沃尔玛建设了高度智能化的配送中心和运输系统,实现85%以上的商品由配送中心供应,保证货品从仓库到任何一家商店的时间不超过48小时,而其竞争对手仅能达到50%~65%水平。 沃尔玛平均补货周期是2天,而竞争对手却至少要5天;沃尔玛的运输成本仅占总成本3%,而竞争对手却高达5%。此外,基于多年累积的海量数据,沃尔玛应用商务智能以小时为单位动态地运行决策模型,形成最佳的商品组合、陈列以及降价促销等策略。通过实施数字化管理,沃尔玛的总资产周转率是同行业企业的数倍,而其经营费用与销售额的比率几乎是同行业企业的一半[1]。

2 数字化企业的定义与特征分析

随着沃尔玛、戴尔、思科等具有代表性的数字化企业的逐步涌现,企业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发生与发展相继开展了多方位的理论探究和案例分析,并由欧美的学者正式提出了数字化企业的概念,即“Digital Firm”或“Digital Enterprise”。

数字化企业的提法虽然已被广为认可,但关于其定义与内涵却众说纷纭。美国波音公司的Wayne Esser等学者对数字化企业的理解是:“实现无纸化制造,并且带来高效生产力的企业”[2]。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认为,数字化企业是现代企业运行的一种新模式,是以数字化技术为手段,以创新为原动力,遵循数字经济规律的知识型企业[3]。Jonh Davies认为,数字化企业采用信息技术作为企业构建的基础,以便实现下列的基本目标:更有效地贴近客户需求,提高员工生产效率,以及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它利用通讯与计算技术的融合来改进业务流程[4]。国内的袁清珂等学者认为,数字化企业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高级阶段,它将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技术和制造技术相结合,并应用到企业产品生命周期全过程和企业运行管理的各个环节,实现产品设计制造、企业管理、生产控制过程以及制造装备的数字化和集成化。提升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市场制造能力,从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5]。

总体而言,数字化企业至今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定义,多数将其理解为一种企业运营模式,少数将其理解为以集成应用为核心的企业信息化发展模式。因此,数字化企业的内涵有待进一步阐释,从而为我国企业转变发展方式,增强市场竞争能力指明发展方向。

通过对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数字化水平较高的代表性企业的共性特征的提炼,我们对数字化企业的定义及相关特征给出了新的界定。

数字化企业是以先进的经营管理理念为指导,在各项运营活动中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支撑作用,实现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各环节数据的适时获取、充分共享和深度应用,达到优化生产、精细化管理与量化决策的集成统一,从而能够从容应对市场竞争的知识型企业。数字化企业集中反映了经济全球化和全球信息化大背景下,企业创新的发展潮流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趋势。

从运行特征看,数字化企业的各类数据实现全面数字化,企业全员都能随时随地获取被授权访问的数据,促进了工作效率提升;各级管理人员通过充分获取并深入利用各方面信息,强化对业务的掌控能力,能够实现事前预测与事中的有效控制;基于充分共享的信息,企业内部各业务单元与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一体化运作,企业与合作伙伴、供应商之间高效协同,形成产业链优势,从而能够快速应对市场变化,高效满足客户需求。

从信息技术特征看,数字化企业拥有完善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能支撑各类信息系统安全、高效运行;拥有满足企业实际需求的各类信息系统,相关信息系统实现有效集成,形成了集成统一的企业信息平台,企业的战略决策、经营管理以及生产运行方案的制订等方面都能通过相应的辅助分析系统进行仿真分析或预测,形成最优化的方案来指导决策或生产,从而降低决策的风险,提高生产的安全性、效率和灵活性,有效降低成本。

3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参考框架

通过综合分析沃尔玛、海尔集团等国内外著名公司向数字化企业迈进的关键举措和成功经验,我们针对数字化企业建设提出了一种共性的参考框架,具体包括推进方向、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框架、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及建设原则等4方面内容。

3.1 数字化企业建设的推进方向

传统企业向数字化企业迈进,应该从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与知识管理等3个方面加以推进,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公司各项业务的全面融合,进而显著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和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

管理创新:在构建数字化企业的过程中,以创新的管理思想为指导,以创新的管理制度为保障,从企业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把管理创新与信息技术的深入应用充分结合、相互促进,优化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形成优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与业务流程。

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建设,搭建起企业数字化运作支撑平台,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高度融合的业务运作数字化和管理决策数字化。业务运作数字化包括数字化设计、数字化制造、数字化采购、数字化营销、数字化服务等。通过实现数字化设计,显著增强企业的研发设计能力,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制造,显著提升生产运行的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生产作业效率,降低生产作业成本,强化生产作业安全;通过实现数字化采购,充分发挥企业集中采购优势,显著降低采购成本;通过实现数字化营销,显著降低营销成本,扩大销售范围,提升客户需求分析与预测能力;通过实现数字化服务,显著降低服务成本,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提升客户满意度。在管理决策数字化方面,基于高效的经营管理平台与决策支持平台提供的管理手段和决策支持工具,各级管理人员可以及时发现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或可能发生的问题,实现有效的事前预测与事中控制,提升决策的科学性与效率。

知识管理:企业必须高度重视和加强知识管理,通过实施知识管理来全面提升员工素质、增强企业的整体创新能力,以保障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持续发展。在战略层面,企业应将知识管理纳入到战略体系中,让企业的各部门和每个人的目标与企业的目标有效结合,围绕部门和岗位工作目标来明晰关键知识领域,进而设计知识管理提升手段。在战术层面,企业需要建立知识管理机构,推动建立和完善知识管理相关制度,构建崇尚知识分享的企业文化,构建知识库与在线培训平台等知识管理系统,搭建面向知识提炼和分享的专家交流会等实体交流平台,从而为知识管理奠定体制与机制保障。

3.2 企业数字化平台参考架构

现实中的企业有着纷繁复杂的多样性。从企业模型分析的角度,可以将企业运营行为划分为战略决策、经营管理和业务运行3个层面,在业务运行层面可以将业务链进一步划分为研发、生产、采购、销售及客户服务等5个领域。不同类型企业的业务链可能全部涵盖这5个领域,也可能只是部分涵盖。

如图1所示,企业实现高水平的数字化运作需要多方面的支撑平台,每个方面的支撑平台服务于特定的业务或管理需求,并基于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实现整合应用。

决策支持平台:用于将企业的经营数据与业务运行数据进行深层次的整合,并转换成便于分析的信息,使得分析人员能够利用高效的分析手段来了解数据背后的意义,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充分的依据,促进企业决策科学性与效率的提升。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商务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解决方案。

经营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的计划管理、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及办公管理等方面的经营管理需求,为各类管理人员提供高效的管理手段,实现高水平的运营管控,有效防范各类风险。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企业资源计划解决方案和协同办公平台解决方案。

研发设计平台:用来集中管理企业的研发设计数据和相关数据,支持多领域、多专业一体化的研发设计,促进新产品研发或复杂工程设计能力的持续提升。以制造业为例,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成熟的产品生命周期管理解决方案。

生产运行管理平台:用来支持生产计划或生产方案的科学制定、生产数据实时采集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基础上的生产指挥与调度及生产作业过程的先进控制与实时优化,促进生产作业的精细化管理。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用具体行业领域的制造执行系统MES(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解决方案。

物资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采购业务流程,提升库存与库房管理水平,实现集中采购,以此来降低采购成本,有效满足生产和销售业务的需求。主流的建设模式是采取前台与后台的模式,前台主要面向采购交易的电子商务网站,后台主要面向企业内部采购业务流程和库存管理流程的业务支持系统。

销售管理平台:用来支持企业规范销售行为,实时掌握销售数据,实施统一灵活的销售策略,实现物流配送等保障业务的合理安排,整体上降低销售成本。根据销售业务的差异性,主要有两种主流的建设模式:一种是搭建企业级的销售管理系统,同时管理多个销售终端,典型的代表是沃尔玛公司;另外一种是搭建大型的电子商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实现产品销售。

客户服务平台:用来降低服务成本,支持客户自我服务,提升客户的满意度。主流的建设模式有两种:一种是建立呼叫中心(Call Center),支持客户通过电话方式来获取供应商服务或实现自助服务;另外一种是建立客户服务网站,借助互联网来为客户提供多方位的服务手段。

知识管理平台: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主要载体,用来支持企业知识的归集与分享,促进员工在充分利用企业已有知识积累的基础上更有效地开展工作,从而提高组织的整体业绩和创新能力。构建面向显性知识归集与分享的企业知识库是目前主流的建设模式。

企业应用集成平台:对于企业内部的各类信息平台以及合作伙伴企业间的相关信息系统,只有实现它们的高效集成应用,才能做到企业内外各类信息的充分整合与共享,实现业务流程的紧密衔接,从而支持企业实现高效的运营。关于企业的应用集成,传统的点对点集成模式已无法适应现代企业复杂的集成需求。为了避免点对点集成的个性化实现和高耦合问题,企业需要采用基于统一的标准实现所有相关系统集成应用的企业应用集成平台模式,该模式简化了集成的实现与后续的维护。

3.3 数字化企业成熟度评估模型

笔者借鉴文献[6]等企业IT成熟度方面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众多成功企业的案例分析,提出了一个评价企业数字化成熟度的评估模型,以供参考。

3.4 数字化企业的建设原则

数字化企业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推进过程中需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原则:

(1)必须统筹平衡企业管理创新、信息化建设及知识管理3个方面的有序推进,实现三者的有机结合。很多企业在推进自身数字化的进程中割裂了三者关系,导致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适应企业管理变革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或者是企业人员不能适应信息系统的应用要求,难以充分发挥信息系统应有的作用。

(2)制订科学合理的企业IT战略规划,遵循IT治理的国际最佳实践原则,稳步扎实推进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国内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已经逐步从部门级的分散建设模式转向了企业级的统一建设,并开始重视制订统一的企业IT战略规划。但是在IT战略规划的实施方面,却普遍缺乏严格规范的IT治理,导致IT建设与业务需求错位,无法达到既定的建设目标。

(3)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数字化企业需要实现信息技术应用与企业运营的高度融合,信息技术应用的可用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因此,必须充分做好信息安全与运维保障工作,以保障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高可用性。

4 结 语

本文基于对各类数字化企业案例研究所形成的认识,提出了一种通用的数字化企业建设参考框架,以后将就不同类型的企业给出更具针对性的建设模式和评测标准。希望此文能对企业管理相关人员加深关于数字化企业的理解,加快建设数字化企业的思想转变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1]唐·索德奎斯. 沃尔玛不败之谜[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Wayne Esser,Roger N Anderson. Visualization of the Advanced Digital Enterprise[EB/OL].http://leanenergy.ldeo.columbia.edu/docs/OTC%20EsserAnderson%202001.pdf.

[3]亚德里安·J·斯莱沃斯基. 数字化企业[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1.

[4]John Davies. 迈向数字化企业[J].IT经理世界,2005(18).

篇3

在国内,四川电信在通过Small Cell方案进行室内覆盖数字化升级的过程中先行一步成为探索者,也成为了受益者。“如今用户感知已经成为衡量4G网络质量的唯一标准,正是因为认识到如今移动网络流量最主要的来源就是室内,因此我们不断强调做好室内覆盖的重要性,坚持在室内网络数字化升级的行动中加大投入。”四川电信无线网络部副总经理杨帆在接受《通信产业报》(网)记者采访时表示。

移动网络发展带来新挑战

移动2K&4K高清视频、高清语音VoLTE、虚拟现实的日益普及,使得移动宽带(MBB)用户对网络速率的需求成倍的激增,用户的使用习惯也随之发生着巨大的改变。研究机构数据显示,网络中将近86%的移动流量来自室内,在4G网络业务中,约有70%是发生在交通枢纽、体育场、商场、办公楼、高校校园等用户密集场景。用户需求的升级和室内数据流量的爆炸性增长,给运营商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

面对这些新的需求,传统的室内分布解决方案DAS显得捉襟见肘。DAS的基本设计目标是为了解决2G、3G网络的室内覆盖空洞问题,仅能提供语音业务及基础数据业务。“DAS系统无法满足理想的室内移动宽带系统应具有的高容量、高移动性、易管理等要求。”杨帆表示。

室内数字化颠覆传统室分格局

“从传统室内分布系统向数字化网络的升级称得上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杨帆表示。

首先,在架构上,数字化的架构与模拟DAS相比就是一种突破,在容量提升、多频段支持以及相应的载波部署方面都极大地提升了便利性。同时,数字化网络的每一个网元都是可管理、可维护的,大幅降低了维护成本。此外,新的数字化架构还能够更好地支持网络的进一步平滑演进,例如已在现网部署的小蜂窝未来可通过软件升级来有效地延长其生命周期。

如此明显的优势让小蜂窝成为四川电信建设4G网络以及迈向4G+精品网络的必然选择。在这个颠覆传统、面向未来的升级改造之路上,四川电信选择华为作为合作伙伴,采用华为基于CloudBBU架构的小蜂窝LampSite解决方案,来满足室内网络升级、提升用户体验的需求。

如今,四川电信在成都、德阳、绵阳、南充、达州等多个地市的办公楼、医院、工业园区、政企事业单位、星级酒店、交通枢纽等重要室内场景通过华为LampSite对室内网络进行了数字化升级,截至2015年已完成数万台LampSite的部署,并且预计在未来将会成倍增加,彻底颠覆了四川电信原有的传统室分建设格局。

合作创新使能4G+战略

篇4

数字化企业的特征

据了解,“2016浪潮企业信息化高峰论坛全国巡展”的主题为“‘互联网+’企业 赢在数字化转型”。此次浪潮的“企业数字化罗盘”,旨在为传统企业提供更为精准的一站式信息化服务,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撑。

“‘互联网+’背景下产业互联网的兴起成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新动能,它将继续引领中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新浪潮。”浪潮集团执行总裁王兴山认为,我国企业已进入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在新技术的推动下,企业更加注重运营流程、客户体验和商业模式的重塑。

浪潮此次的“企业数字化罗盘”描绘了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力、方法论、关键点。来自浪潮方面的消息称,不同行业或领域互联网化的着重点是不同的,数字化转型的难易程度也各不相同。企业要根据数字化企业的平台化运营、组织扁平化、企业互联、互联员工和设备、全渠道客户接触点、个性化的产品与服务、无边界企业,以及工作数字化八个特征,以数据化思维深化“互联网+”,才能真正实现运营模式创新、重塑客户体验,赢在数字化转型。

王兴山表示,在“互联网+”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互联、精细、智能”将是数字化转型的核心理念,也是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方法论,其中,“互联”是数字化转型的起点,“精细”是数字化转型的目标和支撑,“智能”是数字化转型的价值与成果。

浪潮通软副总裁魏代森在题为《互联网+企业 赢在数字化转型》主题演讲中指出,对于传统企业来说,要实现数字化转型,就需要继续深化“互联网+企业”落地,以数据化的新思维,建立内外部的连接、共享、协同机制,把各个环节都统一到数字化的协同平台上,实现业务财务一体化,为企业管理运营、客户体验提供有力的决策指导和支撑。

秉承“互联、精细、智能”理念

浪潮还在论坛上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即以数字化推动产业转型为目标,秉承“互联、精细、智能”的理念,融合管理会计思想,重塑用户体验,以数据为核心加速云化,推动“互联网”+ERP,引领企业数字化转型。具体到产品领域,浪潮将继续推动管理会计、营运资金、智能制造、企业大数据、电子采购等的云化、互联网化,助力企业数字化转型。

比如说,连接员工的HCM Cloud定位为基于“互联网+”的人力资源服务平台,采用“线上+线下”的“互联网+”架构,旨在实现人力资源管理的平台化运营和工作数字化,使高管能够实时洞察人力资源状况,员工可以及时获得社交化的移动服务,构建完整的HR服务化链条。

篇5

关键词:数字化虚拟现实电子地图

一、前言

油气集输公司轻烃回收装置投产运行以来,随着生产发展变化,进行了多次改造或扩建,地下管线多层交叉不清;同时原来从国外引进的工程设计图纸均属传统纸质蓝图形式,绘制体例与国内不同,查阅困难;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缺少整体资料,给生产管理、操作运行带来许多不便。为了适应形势发展,加快科技创新,所以建立“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

二、研究开发内容

1.数字化系统的技术方案

(1)总体思路

在计算机网络允许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工程的构建,最终完成整体的轻烃工程数字体系。数字化框架平台的构建主要有以下过程:

①数字化输入。把零散的数据,收集、辨别、归纳、整理、输入计算机。

②信息化处理。在计算机网络上,使用各种技术软件进行处理。

③形象再现。在计算机网络上,重现整体轻烃工程,达到智能互动化。

④组织决策。在轻烃工程数字化体系构建过程中,油气集输公司的各个部门、先后多次浏览、讨论、修改、审议,集中更多智慧。因此,数字化系为各级领导采纳,为不同层次管理人员掌握使用,受基层班组操作工人欢迎。

(2)技术原理

①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框架平台的构建,使数字系统的制作深度能够满足管理、运行、维护等方面的要求,达到实用可靠、操作方便、结构清晰;

②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技术支撑体系的评选,筛选合理、可行的应用软件,采纳适用、经济、方便的软件;

③三维虚拟现实技术的运用,所建立的数字模型,达到漫游形象逼真、技术属性的数据完整准确、触摸物体的查询、测试、量取等功能齐全,操作方便;

④完善数据库选型方法,数据资源结构繁简合理,资料完整配套,数据齐全准确,数据的范围全面、类别层次分明清晰、格式统一。

(3)支撑体系

根据数据达到的可视化详细程度分为四个层次:

①视频图像。采用多媒体数据(音频、视频)方式,描述数字轻烃工程的概要。

②平面设计。利用平面设计的原理,形象地、具有立体感地表现出轻烃工程的厂区全貌,以及各个作业区的整体概况。重点表达数字工程的“面”。

③动画演示。采用动画演示方式,表现出流体的运动过程,并显示流体在各个流程阶段的主要参数。将声音、文字、图片及动画等有机地整合到一起,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来。

④虚拟现实。本系统运用虚拟现象(VR)技术现实地形环境仿真,其基本功能有:矢量地图数据获取,三维地形建模,三维地景生成,立体显示与立体观察,目标叠加与查询等。可用于多维地理信息系统的建构,地形勘察,重大工程模拟等。

(4)主要内容

总体介绍:简述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的概况。

①技术专题片。以生产现场实况录像为主,配套以油气集输公司的相关技术文件,以及技术管理会议等活动纪实镜头组成视频画面。

②流程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将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的各个流程系统,分别描述,并显示主要技术参数。

③平面区域系统。采用动画形式,分别介绍了油气集输公司所属主要石油和天然气长距离输送管线的概况,同时利用立体效果图形式表现出油气集输公司厂区内各个部分。

④3D虚拟演示系统。发挥虚拟现实技术的实时三维空间表现能力,采用人机交互式操作环境,达到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把油气集输公司站内天然气集输系统形象化地展示在屏幕上。

⑤电子数据库系统。应用电子版方式存储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的相关文件。

⑥SCADA系统。预留备用接口可以链接外部即监测监控及数据采集系统(SCADA),与站内的自动控制实时管理系统并网,使自动控制管理更全面、方便。

三、实施效果及达到的技术指标

1.技术特点

(1)提高效率,优化方案。为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厂、油气管道各个部门的电子应用系统提供了基础性数据共享,加强了交换、协同作业服务。

(2)迅速及时,实时可靠。能够及时存入运行、管理、维修等工程技术动态,通过技术服务平台,由控制中心操作,提高油气集输系统管理水平。

(3)形象逼真。数字化影象不同于照相,制作模型需要简化、概括,在允许推理或想象过程中,在合理的范围内,以保证模型形象的神似或形似。

(4)人性化软件界面。实现人机之间交互性,互相充分交换信息。

(5)操作简便、灵活。系统软件运行于Windows环境下,具有直观、简便、友好的用户界面,应用人员不需要专门的培训就可以轻松掌握使用。

(6)互动操作。数字化工程,在真实、可视三维环境下展示到用户面前,通过交互方式查询和操作,犹如在真实三维世界中,充分体现空间特征。

2.先进水平

数字化系统应用阶段目标的创新性,应用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本项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研究,从整体来说,是数字化技术应用的完全创新,主要研究目标是在工程建设完成以后,将数字化成果推广到天然气集输系统的管理、运营、维护阶段。

(1)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框架平台结构清晰,繁简合理;

(2)站内天然气集输数字化的三维视图形象逼真,属性完整;

(3)数字化系统的电子数据库存完整准确,层次分明;

(4)地下管道探测方法先进――探测结果,可靠实用。

3.技术指标

3D虚拟现实技术平台,于2000年开发完成,并形成商品化。经测试,3D系统的性能,各项技术和效益指标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小区建设领域,并正逐步向其它领域拓展,如园林设计、电力设计系统、油田地面与地下工程、天然气地下管网等。 目前3D系统的产品线得到了极大的扩充,由当初时的单一产品3D虚拟现实内容创作系统,发展成为多个系列的产品。

埋地管道的测试精度高:

埋地管道走向、方位的定位精度:深度地5%;

地下管道探测距离精度:管线3米±5%;探头7.5米±5%;

探测地下管道的测深范围:≤5m;

探测地下管道外防腐破损点的位置偏差:≤10cm;

检测地下管线外防腐层漏蚀点位置计量距离精度:≤测试距离的0.1%;

防腐层破损点捡漏精度:≥0.25mm2。

4.推广应用

现在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已经在辽河油气集输公司及其轻烃回收厂应用,取得良好效果。以一种低成本的易于实现、形象、可靠、便于操作的数字工程成果,向油气集输公司所辖其他站场推广,推向辽河油田其他工程,推向全国兄弟油田,可以获得更大的效益。

轻烃数字工程系统在油气集输公司具有广泛的应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1)用于站内集输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可行性研究

数字化系统提供了已建工程的全部技术成果数据,及管理、资源、设备等信息。在总体规划时,打开画面,查询设施各类资源数据,能够方便地进行规划构思。

(2)用于集输工程的改扩建方案设计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修正:虚拟现实系统应用于编制设计方案,可以很轻松地随意进行修改,改变建筑高度,改变绿化密度,改变外立面的颜色,显著加快方案设计的速度和质量。

改建、扩建设计方案审查:由于虚拟现实打破了专业人士和非专业人士之间的沟通障碍,使得各个部门能够通过统一的仿真环境进行交流,能更好地理解设计意图和技术思路,能够领会各方面的意见,达成共识,妥善解决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用于维修施工管理

数字化系统平台对于施工管理,不仅能完成记录维修施工过程信息的数据库,还能够规范数据格式与准确性,使各单位、各部门能够共享信息数据的网络平台。

(4)应用于采购管理

可以通过数字化系统获取相关属性资料数据,提出设备器材的规格、性能、以及生产厂家,很方便地编制采购计划,搜寻供应商,生产资质,合格证,厂家对比,采购统计等等。

(5)应用于操作运行

在链接了站内的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SCADA)之后,能够实现油气集输全自动控制。实现整个油气集输数字化系统的监测监控,保证了系统的安全运作和优化控制。

(6)应用于经营管理

优化运行:是在系统装置的各种内外部条件给定的前提下,通过机泵设备运行方案的调整,通过生产塔工艺参数的合理调配,使装置的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最佳,实现节能降耗。

生产运营管理系统: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业务分析,对客户关系、市场营销、生产调度等进行管理。

(7)应用于故障维修

配套采用数字化技术对装置系统风险进行管理,指导系统编制维修计划,并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当风险指数达到警戒线时,自动启动相应的应急预案,尽可能地降低装置事故发生率。

(8)用于宣传报道

虚拟现实系统所产生的沉浸感和互动性,不但能够获得身临其境的体验,同时还能随时获取项目的数据资料,而且更可以导出视频文件用来制作多媒体宣传资料,进一步提高项目的宣传展示效果。

(9)应用于教育培训

数字化系统具有形象现实的3D全景、图形、图像化、数据表格等生动特点。非常便利于非专业人员和岗位工人识别,能够形成一个基于数据库的3D全景多媒体场景,是一套理想的专题汇报系统和技术培训系统。

四、结论与展望

篇6

关键词:飞机设计;制造;数字化技术;应用价值

飞机制造方面的成本占总成本的20%左右,设计方面的工作对飞机整体价值的90%有所影响,因此需要对飞机设计、制造方面的工作产生更多重视,对数字化技术进行科学合理的应用,进而对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挥,为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提供更多支持。本文对数字化技术应用价值方面的内容及数字化技术本身进行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工作人员提供一定启发。

1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和制造等工作中的应用便是把实物飞机内全部参数以统一比例集中于3d模型,其与传统设计制造工作具有较大的差异。传统飞机设计和制造工作借助2d图纸绘制实现,若欲完成飞机的完整设计,应以不同方位对其进行绘制,工程量较大,同时因飞机制造工作涉及到的零件和零件相关参数众多,成功的飞机制造需要确保所有参数的正确。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借助计算机技术完成上述工作,向计算机输入全部的参数,这些参数能够根据实际情况和位置进行标记,即三维标注技术,该技术对零件尺寸统一比例的标注具有较大的积极影响,各部分材料粗糙度等信息一目了然,并且在各类文字、数字以及语言的支持下,标记工作更加完善。

飞机制造和设计在模型精度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为了对电子样机协调进行满足,使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达到相应的工艺要求,需要对其精确度进行提升,部分零件达到完全真实的水平,其模型在零件尺寸、材料等方面还原度极高,甚至某些时候能够将某型直接引入到飞机制造工作中。当然3d模型并不完美,例如在表面处理及热处理技术方面目前的数字化技术无法更好实现,但依旧能够通过3d标注技术对其设计和制造工作进行辅助。

2 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及制造中的应用价值

2.1 方案设计和决策工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飞机设计软件工具能够根据飞机运营需求、特点等对舒适性、经济性、安全性等方面进行平衡,在先进软件及系统的支持下,将更多数据提供给方案设计及决策方面的工作。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飞机设计及制造人员能够对飞机运营、技术需求、性能需求等方面进行掌握,进而对飞机设计和制造工作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对不同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或调研,进而对方案进行不断提升和完善,为设计制造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

2.2 预装配相关工作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数字化技术能够对飞机设计、预装配等方面工作提供支持,所谓预装配即模拟装配飞机的过程,飞机装配工作对整体的制造工作而言至关重要,并且实际操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因此数字化技术对此项工作的开展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预装配工作的基础为数样机,在计算机技术和数字化技术的支持下,能够根据工艺流程步骤开展产品组装方面的工作,并且能够完成材料的质量检测工作,实际操作时误差的出现几率大幅度减少。

人们能够从四方面入手开展预装配仿真工作,例如人机工程、装配干涉、装配顺序以及虚拟数字化方面的仿真。所谓装配干涉仿真,即对报警装置进行建立,预装配环节存在诸多干扰因素,系统能够对其进行识别和报警,同时能够使工作人员在第一时间对问题进行处理和检查。此方面工作多数在虚拟条件下进行,然而仍旧需要人的参与,工作人员无需进到虚拟环境内,人们可以将人体3d模型放入其中,为工作人员提供各个方位的视角,为操作提供更多便利。所谓数字化车间仿真,即在虚拟3d零件的基础上对车间、起吊装置、厂房等方面的模型进行完善,将待装备的零件、半成品等投入虚拟车间。此外借助数字化技术能够对装配顺序进行模拟,在保证其与实际装配流程一致的情况下,能够及时发现存在的隐患问题,在确保顺序正确的情况下人们还能够减少漏零件的问题,为预装配乃至今后的实际装配奠定坚实基础。

2.3 飞机综合设计制造及工程发展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价值

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能够为总体布置、设计等方面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多支持,3d数字化模型和数字化设计分系统能够对结构强度设计、动力推进系统设计等分系统的设计进行完善,为设计工作开展提供支持。此外,在试验试飞、营运和制造、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相关的知识管理工作等方面,数字化技术同样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飞机试验试飞过程中产生较多的数据,在数字化技术支持下能够对全部试验数据进行有效的存储及处理,为飞机设计及制造工作的进一步优化奠定坚实基础。在营运制造过程中,通过对总装环境、地面维护保障参数等方面的仿真和模拟,能够以更低的代价达成设计及制造工作的各种要求,为飞机经济性、安全性、舒适度等方面提供更多保障。

3 结束语

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较为复杂,涉及到的数据众多并且对数据精度和准确性具有极高的要求,通过传统方法和技术开展设计、制造等方面的工作时需要消耗较多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取的数据精度较低,无法更好地满足飞机设计、制造等方面工作要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能够对上述问题进行解决,并且在虚拟预装配功能的支持下减少资源浪费,设计制造时间有所减少,可见其应用价值极大。

参考文献

[1]高利.数字化技术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价值[J].探索科学,2016(4):174-174.

[2]马清.浅议数字化在民用飞机设计与制造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3(16):14-14.

篇7

关键词:11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案

中图分类号:TM7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9-0017-02

目前,国家电网设立了一些试点,建成110kV数字化变电站并开始运营。已经建成的110kV数字化变电站,实现了全面的数字化管理的同时,还配置了数字化设备,并实现网络化运行。

1 110kV数字化变电站

在我国,110kV数字化变电站在电网运行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与传统的综合自动化变电站有所不同,数字化变电站不需要通过敷设的电缆来传输信号,而是对于信息进行全方位的数字化管理,从信息的采集到信号的传输以及对于所接受的信息的处理工作,都具有自我诊断功能。电力通信网络的构件,所采用的是电力系统无缝通信技术。对于在网络中的信息传输,其所经历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同一网络平台上进行处理的,信息实时共享得以

实现。

110kV数字化变电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其在站内设计了智能装置来实现通信,将数字化变电站的变电层、间隔层和过程层三层结构建立了起来,从而实现了数字化变电站的一次设备智能化。设备的功能性,是在二次设备网络化的条件下实现的。如果下放过程层的功能,即电气设备的数字化开关就形成了。由于信号的传输使用光纤代替了电缆,所以,110kV数字化变电站的运行,包括变电站的管理以及后期的维护工作,都采用了自动化技术。

2 断路器数字化的实现

在数字化变电站中,断路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实现了数字化的断路器,可以对于整个电网的运行进行检测、判断,并且实施有效的控制,将这些信息通过网络进行传输,整个的过程都是自动完成的。随着网络与通信相结合,加之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断路器的智能化得以完善,其功能性得以极大地扩展。

2.1 数字化断路器

按照使用范围来对断路器进行界定,可以分为高压断路器和低压断路器两种,但是在使用的过程中,高低压的划分却不是很明确。低压断路器由于具有自动保护功能,还可以手动进行开关操作,所以被称为“自动开关”。当电路出现短路或者发生过载等故障的时候,低压断路器就可以启动自动切断功能。所以,低压断路器不但可以有效地将电能进行分配,并且对于异步电动机进行不频繁地启动,同时还具有保护好电源的作用。

在变电站中,高压断路器具有灭弧的特性,是较为重要的电力控制设备。作为一种高压开关,当系统出现故障的时候,其具有自动切断电源或者是接通线路的功能。对于故障电流,则可以与继电保护配合,迅速启动装置以避免重大事故的发生。

现在供电系统的数字化程度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变电站的断路器设备也要具备数字化自动识别功能,并可以自动运行,排除各种故障。现在的一些数字化变电站中,断路器已经使用了数字化接口。具有较高可靠性的机械系统,所实现的是电子操纵。其中的机械运动的部件减少为一个,原来所使用的机械传动方式现在通过变频器来执行,将电机的运转速度改变,并直接驱动。在信息的传输方面,关于分合闸的命令以及所处的位置和运行的状态等等,都是通过网络传输的方式来实现了。

2.2 数字化断路器的工作原理

数字化断路器是应电网自动化需要而设计的新型的断路器二次系统。其是以计算机数字化技术为基础,采用了微电子技术,并应用了新型的传感器而建立起来的。数字化断路器在设计上,将常规的机械结构开关摒弃,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控制装置。

在110kV数字化变电站中所应用的数字化断路器,主要是由数据采集模块、数字化识别模块以及调节装置所构成。数据采集模块的作用就是通过新型的传感器对电网中的数据进行识别,并将其转变为信号的形式传输出去。数字识别模块会对于所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从其工作原理上来看,数字化断路器控制的核心,就是其中的数字化识别模块。这是一个微机控制系统,将采集模块所收集到的有关信息输入其中,对于主控室所发出的信号进行自动识别,并执行操作。由于数字化断路器主要是由微处理器所构成,所以其可以对于电网的工作状态进行自动识别。断路器的分合闸动作,是根据断路器的仿真分析数据结果来进行判断的。首先,是对所传出的信息进行分析,并针对结果通过调节装置进行调节。然后,根据所传出的调节信息,发出分合闸信号。

断路器在进行每一次操作的时候,都要对于运动特性进行调整,那么操动机构的参数也要做出相应的改变。由驱动执行器配合接收定量控制信息的部件而组成的执行机构,则可以实现这些功能。为了将数字化断路器的功能进一步扩大,还可以根据需要将通信、检测模块安装其上,并连接显示模块,以使断路器的运行状态更为直观。

2.3 数字断路器的工作过程

一旦系统出现故障,数字化断路器的继电保护装置就会开启,传输出分闸信号。此时,信号被传输到智能识别模块加以识别后,对于断路器的工作状态加以判断,调节装置根据分析结果进行调节。操控机构的参数是根据调节装置所传输出来的信息进行自动调整的。不同的定量控制信息,经过调整之后,会出现不同的执行参数,以使断路器呈现出相应的工作状态。

3 11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案

目前来看,虽然已经有一些数字化变电站投入运营,但是并没有达到较高水准,仅仅实现了局部的数字化特征,而没有将数字化的优势完全地发挥出来。根据目前电网需求,对于110kV数字化变电站建设方案的看法如下:

在互感器的选择上,如果选择使用电子式的互感器,消耗的成本会很高。以传统的电磁式互感器代替电子互感器,不但可以降低互感器投入成本,而且还可以获得较为良好的效果。另外,传统的保护测控装置经过技术处理之后,也可以应用。在过程层采用传统的一次设备,其终端要加装数字化设备。如果要使变电层、中间层以及过程层都实现自动化管理的方式,则需要整个的控制功能,包括信息的采集、传输、调节等等,都实现智能化、网络化。

4 结语

综上所述,电网公司在保证110kV数字化变电站正常运营的同时,还建立了一系列与其相关的科研项目,以促进其运行中稳定可靠的性能。在数字化变电站建设的过程当中,为了规范管理,将标准的体系建立起来,同时还要对相应的技术加以规范,以实现数字化变电站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金苇,杨柳,花树林,钱叶军,张修兵.智能化真空

断路器的实现[J].江苏电器,2008,(6).

[2] 潘勇良.智能断路器工作原理及技术特点[J].智能电

网电器设备,2011,(1).

[3] 申涛,包,赵玉成.数字化变电站的关键技术与工

程实现[J].艺术广角,2012,(6).

篇8

认真调查研究,科学决策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第一要务是发展。但加快发展必须建立在科学决策之上。根据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文件精神与国家广电总局有关文件的要求,我们既要整合全省广电网络资源、加快推动广电事业发展,又要实事求是、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改革、稳定与发展的关系。省广播电视局主要领导和班子成员清醒地认识到,全省广电网络整合包括90多家主体、3500多名员工,是一项涉及范围广、情况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自2006年开始,省广播电视局组织力量对全国广电网络整合动态和全省90多家模拟网络主体开展了深入细致地摸底调查,同时经报请国家广电总局和省委、省政府批准,分别在遵义、贵阳两市进行广电网络数字化转换试点。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起草了《整合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推进信息化发展方案》。接着,通过网络征集、座谈会、问卷调查、专题讨论等各种形式多次征求意见,十二易其稿后,《整合全省广播电视网络推进信息化发展方案》最终敲定。7000字左右的整合方案,广泛深入地调研,多次征求意见,数易其稿,充分体现了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精神。2007年12月13日,在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暨数字化转换领导小组第一次领导小组成员会议上,整合方案得到了高度肯定,认为该方案“符合实际,以人为本,留利于基层、留利于人民,是一个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的方案,是指导性、政策性、操作性和科学性都很强的方案”。2008年6月,国家广电总局专门把贵州方案作为全国广电网络的整合模式推出。之后,广电网络的贵州模式反响热烈,四川、云南、广东等先于贵州整合广电网络的省份也陆续到我省交流经验。

制定实施细则,科学规划

仅仅形成科学合理的整合方案还远远不够,我们还需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实施规划。在具体实施规划的制定过程中,我们以科学的态度,由专家组成并由总公司发起,设立资产审计评估、物价、融资和通联后勤服务等不同工作组,根据不同工作组的职能分别起草实施细则、明确职责、定岗定人、列出时间流程及工作进度表。总体上的实施规划体现如下四个原则。

政治性原则。通过整合全省广电网络,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中央及省、市(州、地)广播电视节目的安全传输和覆盖,巩固党委、政府的宣传思想文化阵地,确保政令畅通;坚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坚持局部服从大局、服从资源优化配置和科学发展、服从体制机制创新和实事求是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广电网络整合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着眼于可持续发展,使我省广电网络更加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要求,以建设省、市(州、地)、县(市、区、特区)三级贯通、高效运行的全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

规范性原则。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既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要求,又要兼顾广电网络的性质和发展历史,遵循行业管理法规、技术规范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实行政企分开,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开展经营活动。

兼顾性原则。整合网络既要有利于产业的发展,又要有利于事业的进步;既要在公平、公正的原则下让利于基层,又要保证全省网络健康运营和良性发展;要把整体与局部,省与地、县,局、台与网络,当前与长远,事业与产业,广电与社会等方面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突出加快发展,科学实施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是硬道理。面对全省网络整合纷繁复杂的工作事项,我们紧紧围绕“发展”二字,把“抓大放小、抓重放轻、抓易放难、抓点带面”作为工作突破口,迅速确定了“和谐整合、和谐转换、全方位推进”的工作方针,提出了“一手抓整合、一手抓转换”工作思路(即一方面抓全省网络整合,一方面在条件具备的地方进行数字化转换),做到坚持原则,不失灵活;坚持稳定,稳中求快;坚持创新,立体推进;坚持规范,科学管理;坚持安全,确保传输等“五个坚持”,各项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2008年3月27日,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全省广播电视传输网络资源重组框架初步形成,广电网络整合有了良好开局。在贵阳、遵义两个城市市区已基本完成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的基础上,截止到10月底,有线电视数字化转换在全省9个市(州、地)和10多个县全面启动,新增有线数字电视30万户(预计年底全省数字电视用户累计将达到130万户),6个月的转换数字电视用户总量是前三年全省数字电视用户的1/2强。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与数字化齐抓并举,网络整合支撑数字化,数字化带动网络整合,二者实现了良性互动。

社会和经济效益初显端倪。以数字化带动的广播电视产业链已成雏形。在产业链上游,省公司建设的数字电视传输集成平台,传输节目达139套,是模拟有线电视网络的3倍以上,内容包括免费点播的9市(州、地)“新闻荟萃”和政务、文化、经济、生活服务信息及个性化节目。在产业链下游,数字化转换通过招投标方式采用的机顶盒主要是国产品牌,尤其是贵州本土生产的海信牌机顶盒,有力地推动了地方企业的生产销售,促进了地方财政税收的增长和就业岗位的增加。

规模效益收获实效。网络整合搭建了良好的融资平台。2008年省公司获银行授信贷款7亿多元,打破了原来90多个大小不一的网络机构长期以来贷款难、发展资金缺乏的“瓶颈”;全省有线网络器材、设备实行了统一招标采购,6个月来,仅器材、设备采购就节约资金1500多万元,既节约了开支,又获取了优质的各类器材、设备;省公司代表有线网络行业新兴文化产业主体的能力大大增强,争取国家和省文化产业发展有关政策扶持的力度加大,国家财政部、税务总局给予了3年营业税减免的政策,省文化产业专项资金补贴近400万元。通过物价听证会出台的数字电视基本收视维护费的调价政策支持,预计在全省300多万有线电视用户数字转换后各级网络公司的收入将在原有基础上增加50%左右。与此同时,省公司和全省9个地级分公司、75个县级分公司和3500员工的审查登记、负责人任(兼)职及工商注册、税务登记已经完成;84个地、县级分公司原模拟网络资产清理、审计评估工作全面展开;原广电系统内房屋等固定资产划分处理工作方案已确定,并得到了市、县广电局、电视台、网络公司三方的普遍认可;企业改制后全省84个分公司行政、事业编制1700多人的各项社会保险及待遇事项顺利进行。

自实施网络整合以来,不论是在雪凝灾害、汶川大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情况下,还是在奥运会、神七漫步太空等重大事件中,全省广播电视均保证了信号传输安全,确保了全省有线电视1400万用户的收视质量。

规范体制机制,科学管理

明确职责,规范制度,建立科学的体制机制,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项重要任务。只有依靠科学的体制机制,才能规范和约束企业与团队形成精干、高效、科学的工作氛围。对此,按照“坚持规范、科学管理”的要求,各项制度随之跟进,初步形成了职责分明、规范有序、科学管理的工作机制。

建立健全规范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全省广电网络整合采用各级有线电视网络资产方资产重组的股份制公司模式,按照企业法、公司法成立省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营班子。省公司为一级法人,在市、县两级设立分公司。省公司内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工程管理、安全管理和预决算、设备招投标等制度健全,相应内设机构职责明确、运转规范。全省广电网络实行统收统支、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统一运营、分级核算、效益考评的管理机制,为全省广电网络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必要的机制基础。

篇9

思科近期推出全新思科物联网系统能够全面应对数字化的复杂性。其基础设施可有效管理由多种终端和平台构成的大规模系统,并能够轻松处理由这些终端和平台生成的海量数据。

全新思科物联网系统包含六项关键技术要素或“支柱”。通过将这些支柱整合到一个架构之上,该系统能够帮助显著降低数字化的复杂性。

这六大支柱可以慨括为6点:

1. 网络联接。此支柱包括各种参数的定制路由、交换和无线产品。

2.. 雾计算。“雾”是一种面向物联网(IoT)的分布式计算基础设施,可将计算能力和数据分析应用扩展至网络“边缘”。它使客户能够在本地分析和管理数据,从而通过联接获得即时的见解。思科预测,到2018年物联网创建的数据中有40%将在雾中进行处理。超过25款思科网络产品将支持思科的雾计算或边缘数据处理平台(IOx)能力。

3. 安全性。物联网系统的安全支柱将网络与物理安全统一起来,能够提供出色运营优势,并增强对物理和数字资产的保护。这一支柱下的产品包括具备TrustSec安全功能的思科IP控制管理产品组合和网络产品,以及云安全产品,能够支持用户管理、检测和响应IT和运营技术(OT)的组合攻击。

4. 数据分析。思科物联网系统提供了优化的基础设施,支持实施分析,并为Cisco Connected Analytics产品组合和第三方分析软件提供可执行的数据。

5. 管理和自动化。该物联网系统提供了增强的安全性和控制力,并支持多种孤立的功能,为管理日益增多的终端和应用提供了一款易于使用的系统,能够全面满足现场操作人员的需求。

6. 应用支持平台。全新思科物联网系统提供了一组面向行业和城市、生态系统合作伙伴和第三方厂商的API(应用编程接口),支持他们在物联网系统功能的基础之上,设计、开发和部署自己的应用。

此外,思科还宣布推出隶属于这六大支柱的15款全新物联网产品。

思科物联网系统可支持垂直行业部署和加速物联网解决方案的发展,并利用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实现业务优势。这些行业包括制造、石油和天然气、公共事业、运输、公共安全和智慧城市等。主要行业领导厂商已将其软件应用迁移到了思科雾计算系统上运行,包括GE(Predix)、Itron(Riva)、OSISoft(PI)、smartFOA(在日本市场)、Bit Stew、Davra、SK Solutions、东芝等。

思科新的合作伙伴Covacsis公司将利用思科IOx来向制造行业提供预测分析解决方案。此外,思科还为物联网提供了全面的咨询和专业服务。通过将思科领先的网络专业知识与技术合作伙伴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将能够帮助企业加速转型,确保IT和运营技术协调发展。

与此同时,思科斥资6.35亿美元收购网络安全公司OpenDNS。OpenDNS旗下的“Umbrella”云计算产品可以帮助企业客户免遭恶意软件、钓鱼软件、僵尸工具以及其它有针对性网络黑客行为的攻击。

篇10

实现红外轴温探测传输通道数字化

为了提高传输线路的抗干扰能力,对红外轴温探测传输通道进行数字化改造是一项重要措施。目前,多个铁路局采取VPN方案进行试验。

VPN方案

在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间敷设光缆,光缆两侧增设光端机,同时在车站通信机房的干线光传输设备及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的通信光传输设备上,增设VPN接口板,来实现传输通道数字化改造。VPN虚拟网方案虽实现了传输通道数字化,但投资较大(每个站约20万元),传输利用率低,既有电缆被废弃。

利用既有模拟线路和办公网解决方案

为了节约投资,利用既有的传输线路(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纳入既有办公网进行传输,同样可以实现通道数字化。

1.在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两端增设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如HDSL设备。

2.在车站通信机房至车站办公网络交换机敷设线缆,用于连接数字用户线路设备与网络交换机。线缆应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型号为超五类及以上,长度不宜超过100m。

3.在铁路局办公网信息中心至红外轴温监测中心敷设一条线缆,连接铁路局办公网信息中心服务器和红外轴温监测中心设备。线缆型号为超五类及以上,长度不宜超过100m,超过100m必须采用光纤传输。

4.办公网服务器网管为每个红外轴温探测站的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分配专用固定IP地址,并对每个专用固定IP通道进行严格测试,确保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抖动等指标满足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传输要求。

利用办公网传输红外轴温探测信号网络示意图如图1所示。这种方案较VPN模式可大幅降低投资,每个车站的投资约为VPN虚拟网方案的25%。充分利用了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既有传输电缆、既有办公网络资源和通信传输设备,提高了办公网及通信设备的利用率。日常维护、检测比较方便、准确、直观。通过红外轴温监测终端,即可对每个IP传输通道的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等项目进行检测。

工程实例

太原至中卫(银川)铁路初步设计批复时,红外轴温探测系统采用模拟方式传输(即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采用电缆传输),并接入既有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建设后期,由于太原、西安铁路局被列为红外轴温探测系统数字化试点单位,铁路局红外轴温监测中心需全部进行数字化改造,已无法接入模拟传输方式的红外信号,改造后的传输通道采用VPN方式。

但新设红外轴温探测站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工程已完工(17个站),如果按VPN方式传输,将增加投资约300万元,且新设电缆将废弃,造成约200万元的投资浪费。为了节约投资,经多方论证,决定通过新设的货运/办公网信息网进行红外轴温探测信号传输,以达到数字化的目标。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1.在每个车站红外轴温探测机房至车站通信机房的电缆(HEYFLT23×4×0.9)两端,增设高速数字用户线路设备(HDSL)。

2.在车站通信机房至车站办公网络交换机敷设2条超五类线缆(上、下行),将HDSL设备连接至新建车站货运/办公网络交换机。

3.在既有铁路局信息中心网络交换机至红外轴温监测中心敷设1条超五类线缆,用于连接铁路局信息中心交换机和红外轴温监测中心设备。

4.通过既有铁路局信息中心交换机网管,为每个红外轴温探测站的HDSL设备分配专用固定IP地址。

5.对每个专用固定IP通道进行严格测试,确保每个IP传输通道的速率、吞吐量、丢包、延迟、抖动等指标满足红外轴温探测系统的传输要求。经调试开通运营后,达到了预期目标,实现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全网数字化。

总结

利用既有通信设备、电缆及办公网系统,在增加少量投资和设备的前提下,实现了红外轴温探测系统全网传输数字化。实施中应注意以下问题。

1.充分了解既有办公信息网服务器、交换机容量及运用情况,确保达到红外轴温探测系统信号时延要求。

2.充分了解既有车站办公网交换机至汇接点及铁路局信息中心的通信传输通道(E1)数量,是否能满足新接入红外轴温探测信号数据速率要求及时延要求。如果不满足则必须增加E1数量。

3.各设备间新设超五类线缆长度不大于100m,并按《GB50312-2007综合布线工程验收规范》对线缆的衰减、近端窜扰、回波损耗、链路速率等进行测试,测试合格后方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