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下经济发展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林下经济发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林下经济发展总结

篇1

【关键词】: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趋势

林下经济主要是指充分的使用林下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选用适合林下生产的有关经济项目。当前我国的林场包含了林药、林粮以及林菌等多种模式。目前的通江县森林资源正处于好的发展趋势,现已实现的有空山国家森林公园以及五台山猕猴保护区等这些自然生态环境产业。

1、通江县国有林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

1.1项目经营方面

在多样化的林下种植中,林药与林菌的种植资金投入比较大。其在专业技术方面缺少相关的指导与研究,没有全面性和系统性的技术进行支撑和管理。这对林下经济的发展有直接性的影响。有些林场对林下经济没有进行整体性的设计和规划,缺少好的项目和产品管理,这样在市场和经营中就存在着很大的风险。

1.2资金结合金融

任何的产业项目发展都离不开资金的投入,林场在进行林下发展中同样需要大量的资金来维系,其同时还面临着很大的生产风险。通江县是属于国家级贫穷县,基本是依靠财政转移的支付。国有的林场是隶属于自己收集和支出的事业单位,这样就导致了投资的资金获取困难的问题。加上林场本身就缺乏资金,林下经济的发展很容易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也大幅度的降低了林场和林区职工工作的积极性。

1.3基础设备和市场

由于林场具备的特殊自然环境以及历史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林区的基础设备搭建缓慢和市场片面的问题出现,尤其是对目前正处于兴起阶段的森林生态旅游和森林康养有着很大的影响。基础设备的落后导致了林区的物流以及通讯等方面的配置行业发展缓慢,这样就对林下经济产品的销售和市场的开展方面有直接的影响。

2、林下经济发展的基础原则

依据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地区优势以及特点,其具体的林下经济发展需要遵守以下的一些基础性原则。

第一,把开发和保护共同进行。发展林下经济在重视效益的时候也要对生态进行保护,这两者之间要进行合理的调整。林下的植被对水源、水土以及动物都有着很重要的保护作用,只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融合在一起,这样才能够实现理想的持续发展状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在进行林下发展的时候还要依据每个林场的地势、条件以及结构等方面,然后把其具备的优点和目前的经济项目结合,恰当地进行布局和生产。比如林下养殖模式。这种项目比较容易出现疫情,且数量过多也会导致生物链的损害。再比如林菌a业,若是规模太大会消耗相关的资源。然后就是在劳动力上需要大量的投入,提高了项目生产的成本,同时在技术人才上的服务也容易缺失。

第二,遵守规律,以人为本。在林下经济发展中,要把尊重地区自然生态规律作为基础和前提,把单位和林区职工的经济收入放在首位,同时对林下经济模式的选用要以市场为参考,看市场上比较有潜力的产品是什么,然后再制定技术进行生产。林场在生产和销售中要给予职工一定的资金和技术支撑,这样才能让林场产业呈持续发展的趋势。然后,坚持科学发展为原则。林下经济的发展要在科学技术和养殖的基础上进行,林场必须要聘用有关的技术人员,把家养禽类移送到林场中,使其能够适应林场的生活环境。一些品种质量好的项目在进行养殖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其是绿色健康且高品质的产品。

3、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趋势

通江县国有林场已经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其每个林场都有其自己的特征和经验。森林生态的经验理念处在转型和发展的阶段。以下对通江县国有林场的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个人认知范围内的建议。

3.1完善相关政策,解决资金问题

目前的林下经济发展在资金和劳动力方面的需要特别大,其必须要经过政策上的健全,对金融机构制定有关的政策,积极地做出适量的协调。或者也可以通过林业主管部门颁发相关的政策,其具体是对发展林下经济产业的单位以及技术研发的部门给予政策上的扶持,研发家庭式的林场经营以及专业合作社担保等方式,以此解决林下经济生产中遇到的资金问题。

3.2建设典型的项目

在政策上扶持一些典型的示范项目,林下经济可以对这个项目实行研究和总结,对项目进行重点的扶持。经过宣传和交流,在这个过程中把其中的经验相互沟通和分享。典型项目的扶持能够起到一定的领导作用,在对优质的项目进行扶持的时候,其不仅要对产业化经营的相关政策加以重视,还要对其配套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建设进行注重。把相关的基础性技术引进,提升产品的附加利益和其本身的经济效益。典型的项目在发展成功之后,要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下一个项目的发展做参考性的建议。

3.3强化信息,引导合作

在林下经济的发展中,林业主管部门要担好重要的责任,具体从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方面全面进行。同时还要建设健全的信息平台,有好的产品项目就使用网络化的信息平台出去。类似林业网站,还有目前比较常用的微信公众号这类,开发多种信息宣传的渠道,这样才能够让产品被多的人知道和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咨询部门,以此提供一些政策、项目申报以及资金投资等方面的咨询服务。这样发展林下经济的人员就会在政府的专业技术的支持下产生信心,从而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

结束语:

当前的经济发展逐渐的全球化,国内经济的发展必定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在这种情况下,所有的经济产业都必须要保持稳发展的趋势,这样才能够确保市场经济不会混乱。林下经济产业作为一种自然环境中的项目,其必须要在在技术和政策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要掌握正确的发展趋势,把具有通江县特色的林下经济发展起来。

【参考文献】:

[1]韩炜.国有林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趋势[J].北京农业,2015,26:90-91.

篇2

邝卫华是炎陵出了名的黄桃种植能手,他的黄桃种植不仅为自己创造了富裕生活,还带动了当地农民增收致富。2009 年,他用林权抵押贷款50 万元成立了平乐黄桃种植专业合作社,带领当地黄桃产业走上了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合作化经营的道路。目前,合作社有成员280人,良种苗木繁育基地3个,黄桃标准化生产基地3个,黄桃面积700 多公顷。

海拔1300多米的龙溪乡仙坪村,几年前还是一个人均年收入不到千元的贫困村,而现在却是人均年收入过万元的富裕村,这样翻天覆地的变化源自于林下种植高山水果和生态旅游的发展。当地的村民说:“以前谁都不多看一眼的闲置林地,现在可都成了人人想争取的‘香馍馍’,这个‘用武之地’可是我们增收的新渠道。”

十都镇密花村,是一个翠竹环抱的秀美村庄,而青青竹林中,一只只土鸡在自由的觅食,密花土鸡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就是以这样一幅和谐的画面呈现在人们眼前。该合作社参社农户达96 户,土鸡养殖存栏8000 只,年产土鸡50000 只以上,预计可直接给农民增收224 万元以上,人平均增加收入2240元。

篇3

关键词:林下经济;可持续利用;西双版纳

一、林下经济含义与特征

林下经济是近年来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其主要以林地资源和森林生态环境为基础,通过与种植、养殖等相结合发展起来的林下种植业、养殖业、采集业和森林旅游业。林下经济既包括了林下产业,又包括了林中产业和林上产业。

林下经济充分利用了林下土地资源和林阴优势,将林下种植和养殖等进行综合生产经营,从而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

林下经济是一种投入资金少、见效快、操作方便容易、发展空间和潜力大的新兴生态农业模式。林下经济的发展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在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林下经济的发展改善了生态环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企业的效益、财政的来源。

二、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1)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优势

西双版纳位于云南省南部,森林覆盖面为59.26%,有森林面积1753.5万亩,林产品十分丰富,有着“北回归线唯一的绿洲”的盛誉。西双版纳的气候湿热,蕴含丰富的生物资源,境内共有植物20000多种,其中属热带植物的有5000多种,有食用植物10000多种,野生水果50多种,速生珍贵用材树40多种,而且多种植物是珍贵药材或具有特殊用途。而当地的居民历来有着利用林地种植蔬菜、林药、林茶等的习俗,因此为当地发展林下经济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的主要发展模式

目前,西双版纳正大力发展以金线莲、石斛等中草药为依托的林下经济,既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又提高了林地经济效益。现在西双版纳的林下经济发展主要有四种模式。第一是林药种植,以石斛、金线莲、砂仁等为主要种植品的林地共10.9亩;第二是林下养殖,以蓝孔雀、野猪、豪猪、竹鼠和本地土鸡等为林畜(禽)结合养殖的主要品种共计200万头(只);第三是森林生态旅游,全州现有以森林生态旅游为主的野象谷景点共7个;第四是林下产品采集(包括林副产品采集加工、竹木制品生产、林木“三剩物”综合利用的模式),主要品种为竹笋、大红菌、木耳等。

(3)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助力云南高原特色农业

西双版纳是极适合种养殖热带物种的地区,发展热区经济和跨境经济潜力巨大,丰富的生物资源造就了当地的林下经济多样发展。云南有着14299.5万亩面积的森林可发展林下经济,其中西双版纳1753.5万亩的森林面积(占云南省的森林面积12.13%)可发展林下经济,这样既保护了当地的森林资源和环境,农民们又得到了实惠,同时还拓宽了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

2.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在政府和当地人的重视下,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快速发展,并初步形成了资源共享、生态保护、利益双赢的发展机制。但西双版纳发展林下经济还处在一个摸索和发展的阶段,其中还存在着一些需要完善的问题。

(1)自然资源的滥用、乱开发,阻碍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人们砍伐天然林并大规模退林种植橡胶、茶叶、甘蔗等,成为了提高当地居民收入的主要方式。加之政府在注重经济发展的情况下,一定程度上的默许了当地居民这种破坏林下经济资源的行为,使得林下经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林下经济的热潮又迎来了一批盲目跟风发展的林农和企业,这些企业对资源保护的不重视使得林下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合理的开发,这不但没有增加收益反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违背了林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初衷。

(2)当地经济发展要依靠初级农林产品。林下经济资源开发科技水平低,在管理和技术上缺乏及时、有效的指导,在长期技术跟踪指导服务机制上更为缺乏。林下经济产物单一,多为初级产品,产品质量亦参差不齐。西双版纳林下经济产品深加工企业少,林农和厂商以卖收益低的初级农林产品为主。林下经济整体的开发不足,深加工落后,附加产品价值低,资源优势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3)当地发展林下经济的区域分散,市场开拓能力弱,林下经济产业化难实现。西双版纳的森林资源大多分布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发展起来的林下经济区域较为分散。西双版纳复杂的地理环境和落后的基础设施大大的增加了林下经济的发展成本,不便的通讯使得林农、厂商与外界市场信息脱节,在适应市场和宣传拓展市场方面显得力不从心。以上的弱势在林下经济产业化的上有着很大的影响,而林农业专业技术落后、缺乏科学管理、重点龙头企业少和资金不足也是林下经济发展走向产业化的一大难题。

三、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对策建议

发展林下经济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科学合理的发展林下经济。针对上述的西双版纳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如下:

1.因地制宜,科学发展特色林下经济。政府和群众要重视现有的宝贵资源,负起保护环境的责任,形成“绿色发展”的保护环境与利益双赢的发展意识。科学的利用林地资源,挖掘区域特色,实现林地、林下资源的永续利用和林业可持续发展。根据当地的林地、林种及其空间环境条件,科学制定林下区域发展规划、合理选择适应特色林区的发展模式,避免盲目跟进、贪大求全的情况。坚持走生态环境、经济利益双赢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2.引进技术,规范管理,发展多元化产品。整合各级林业专业技术人才,加大专业技术人员的培育力度,引进高校农林业人才。建立林下经济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技术服务和技术推广体系,搞好种养殖过程中动植物的疫病预防和控制,确保林下经济产物的高质量、高产出。引导林农与企业合作,鼓励发展壮大各类合作经济组织、行业协会,有效开发林下经济资源。重视龙头企业、发展深加工企业,研发多元化、附加值高的产品,带领农民由单一的生产初级农产品和粗加工的产业到深加工、精加工、文化包装等产业的发展。

3.完善当地基础设施,开拓市场,发展林下经济产业化。重点解决发展起来和具有特色的经济林区的通水、通电、通路和硬件设施落后的问题,通过对林下产业产物采集、运输等难题的缓解来带动周边林下经济的发展。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发展整合林下经济资源和区域,形成有规模、有技术、管理规范的发展林区。加大政府扶持、金融融资的力度,解决林农和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为林农和企业开拓市场做好准备。同时林农和企业也要关注市场信息,及时掌握市场动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适应性强的产品,结合资源优势做好自己产品的市场宣传,做具有当地特色的林下经济产业。通过林下经济发展的区域化、发展模式多样化、产品的多原化将林下经济带向产业化的发展。

四、结论

1.林下经济将成为西双版纳新的经济增长点

西双版纳有发展林下经济的优势,这里的地理区域、生态环境、丰富的物种等都是优势,政府倡导的“绿色发展”的理念对绿色产业起到了鼓励和推动作用,加之政府出台的鼓励和优惠政策,对发展林下经济非常有利。在生态优先的前提下,林下经济得到较快发展,并逐步成为西双版纳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林农增收的主要产业。依托西双版纳绿色资源优势和生态环境优势发展林下经济,大力开展林下资源利用与开发,既有利于农、林、牧业资源的保护,又有利于土地集约利用和资源的循环利用,实现了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双赢”。

2.林下经济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科学规划

在发展林下经济的热潮下,农民、企业亦不可单纯跟风发展,复制成功的种养方式,最后不但得不到收益还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发展林下经济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科学布局,聚焦于如何进行林下经济开发,实现良性发展。这既需要合理的规划,更需要提高思想认识,加强政府政策、典型示范带动,财政金融的扶持和引导亦是必不可少的。

参考文献:

[1]张光元.云南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及建议[J].林业建设,2013,(2):7-11.

[2]刘一丹.大力发展林下经济 助推美丽森林云南[J].云南林业,2013,(34):14-15.

[3]孔垂柱.总结经验 科学谋划 努力推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在全省林下经济发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R].2013.

[4]杨之辉.林下经济拓宽云南高原特色农业发展空间[EB].http:// ,2014-01-12.

篇4

摘要:本文概述了在长白山地区发展林下经济的现实意义,总结了长白山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及森林景观利用等林下经济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关键词:长白山;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林下经济是以森林资源为依托,以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和森林景观利用等为主要经营模式,充分利用林地资源和林萌空间的高效、可持续的林业产业经济。随着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自2010年以来,中央多次明确提出鼓励和支持发展林下经济。为加快林下经济发展,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分别出台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林下经济发展的意见》和《全国集体林地林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2014—2020年)》,对促进林下经济快速、科学发展指明了方向。长白山位于吉林省东南部,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其林地面积为585万hm2,单位蓄积量为128m3,是全国重点林区之一。随着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自2015年起,长白山国有重点林区已全面停止商业性采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不仅可以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发展循环经济,还可以促进技术推广和科技创新,提高林地综合效益,是实现长白山林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然而,由于长白山地区开展林下经营的时间相对较晚且集约化程度低,致使其发展相对迟缓。因此,本文对长白山地区林下经济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解决方法进行综述,旨在为长白山林下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1长白山林下经济现状

1.1林下种植

林下种植是指利用林地空间和林萌优势,在林冠下种植林药、林菌、林菜和林果等经济植物。其中,林药主要有人参、天麻、五味子、龙胆草和黄芪等药材,林菌主要为木耳和香菇等食用菌,林菜主要有山芹菜、荠菜、刺龙芽及蕨菜、猴腿等蕨类植物,林果主要以松籽、核桃等干果为主。2013年,通化市红松果林累积营造面积约2.4万hm2,实现产值2.7亿元;以核桃、榛子为主的坚果林培育面积达到3.8万hm2,实现产值1.1亿元。位于抚松县的万良人参交易市场是亚洲最大的人参交易集散地,被誉为“中国人参之都”,2013年其人参产业增加值为172亿元,预计2020年可达到550亿元。

1.2林下养殖

由于林地具有空间大、昆虫杂草多等特点,因此,林下养殖的范围也相对较广,主要包括林下家禽养殖、家畜养殖、林蜂养殖、林蛙养殖及野生动物繁育饲养等。长白山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林蛙之乡”,位于永吉县星星哨水库,是“吉蛙”有机研发基地和种源保护基地。2014年林蛙放养面积已达20多万hm2,年回捕量1.8亿只,年创收可达6亿元[12]。在家畜养殖方面,珲春市延边黄牛的养殖面积达1000hm2,发展数为10.8万头,可实现年产值0.82亿元。

1.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林下产品主要包括山野菜、食用菌、坚果、鲜果及其他林产品的采集加工。2013年,通化市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的产值为2.5亿元。其中,山野菜产值为1.6亿元,食用菌产值为0.5亿元,坚果、鲜果及其他采集加工的产值为0.4亿元。

1.4森林景观

利用长白山不仅自然景观丰富,还拥有悠久的历史人文景观。根据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长白山旅游区内四级以上单体旅游资源达13处,其中,天池、锦江峡谷和高山花园更是被评为五级单体旅游资源。由于长白山是朝鲜族同胞的聚集地,所形成的朝鲜族风俗已经成为长白山景观一道亮丽风景线。自1982年长白山正式进行旅游开发以来,景区客流量日益增加,1996年接待游客数量达18万人次,2001年超过30万人次,2009年突破100万人次,2015年达到215万人次,全区实现旅游收入达29.7亿元。

2长白山林下经济存在问题

2.1生产经营方式粗放

目前,长白山林下经济生产方式仍以粗放式经营为主,处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的初级阶段。虽然出现了一些多种林下经济的集约经营模式,部分建立了示范基地,但仍难以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和集约化的发展态势。大部分地方林下种植、养殖和森林旅游处在自发组织状态,由农民承包山林后自发发展,普遍存在生产规模小、基础条件差及生产成本高等现象。

2.2林区劳动力不足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林区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使得林下经济发展所需的劳动力供应紧张。2012年,我国林业劳动人口比2011年减少了2.5%,农户比10年前减少了7%。由于环境的限制,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等劳动力不能完全被技术所替代,林下经济发展仍需要大量人工作业。然而,目前长白山地区多地林下经济发展存在劳动力严重不足的现象。

2.3信息技术匮乏

实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以后,发展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承包户由于市场信息匮乏,生产技术落后,导致其对于种植的品种、数量以及采用的种植技术都缺乏系统的规划,种植的林下产品多存在投机成分,一旦市场供应远远大于需求,则会导致产品价格暴跌,既降低效益又浪费人力。另外,绝大多数承包户仍采用传统种植和养殖方法,对现代农业技术的认识和利用不足,致使种养产品成本大、产量低、市场竞争力不强。

2.4资金投入不够

目前,林区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相对落后,导致林产品加工能力较弱,产品销售成本高。只有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才能从根本上改变现状。然而,由于银行贷款的金融手续繁杂,后续资金投入风险大,融资困难,从而导致林地承包户很难有能力进行规模化基础设施建设或进一步扩大规模,致使一些先进的生产方式很难推广,制约着林下经济的发展。

3长白山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加快生产经营方式转变

通过建立一批能够带动当地林下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加快林下经济由粗放型经营向集约型经营的转变过程。根据长白山地区独特的森林资源,重点开发以下产业:以人参为主的林药种植加工产业,以木耳和香菇为主的林菌种植加工产业,以山野菜为主的林菜采集加工产业,以红松果林为主的林果采集加工产业,以林蛙为主的林下养殖加工产业等,建立一系列具有长白山特色的林下产品产业基地,形成长白山地区独有的产业竞争优势。

3.2提高政府扶持力度

为了促进长白山林下经济快速发展,结合国家相关政策措施,加大对林下经济产业的投资力度,完善路、水、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制定一系列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融投资体系和信贷政策,为林下产业长远发展提供保证;建立健全相关仲裁调解配套制度,解决各种林地承包纠纷;鼓励相关人才进入林区,提高当地生产技术水平。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和示范户,带动长白山林下经济快速发展。

3.3普及现代生产技术加快

林下经济产业由传统生产方式向现代农业生产方式转变,积极组织搭建龙头企业、示范户与高校、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科技协作,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林下经济发展机制。依托网络通信,快速准确掌握市场行情,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确保承包户的切身利益。另外,中小企业可利用网络营销交易快速、成本低廉、交流便捷的优势,开辟林下产品销售线上平台与线下交易有机结合,从而更好地促进林下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朱培林,房海灵.中国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对策[J].江西林业科技,2014,42(6):35-39.

[2]袁军,石斌,谭晓风.林下经济与经济林产业的发展[J].经济林研究,2015,33(2):163-166.

[3]张连刚,支玲,王见.林下经济研究进展及趋势分析[J].林业经济问题,2013,33(6):562-567.

[4]朴春杰,宿其连,韩永胜,等.汪清县发展林下经济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4,43(5):50-53,60.

[5]谢方福.林权制度改革下长白县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3):204,206.

[6]杜凤国,张淑媛,王戈戎,等.吉林省林下经济发展现状与策略[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0):183-184,262.

[7]孙伟,朱志,丁相君.长白山区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探讨[J].吉林林业科技,2013,42(4):33-36,52.

[8]王昆,白帆,黄利亚.长白山自然保护区保护效果评价[J].林业科学,2010,46(1):1-8.

[9]翟英.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功能的经济价值及恢复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5):103-105.

[10]李晓东,方立军.在“休闲时代”大背景下,发展长白山森林休闲特色旅游的探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4,24(12):1659-1703.

[11]马晓斌,韩士军,刘银玲,等.通化市林下经济发展调查与分析[J].绿色科技,2014,(12):20-22.

[12]宋玉清,张艳梅.白山市林蛙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分析[J].人参研究,2016,(2):59-61.

[13]李镇,刘利,金国彪.珲春市延边黄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中国畜牧兽医文摘,2012,28(6):24-25.

[14]钟爱斌,王岫春,刘银玲,等.通化市林下经济发展初探[J].绿色科技,2013,(11):84-85.

[15]温艳玲,施溯筠.长白山生态旅游产品的开发与研究[J].吉林地质,2003,22(1):69-74.

[16]孙道玮,陈田,姜野.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综合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措施[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5,33(5):97-99.

[17]冯保新,冯博,陈建军,等.关于长白山林区森林旅游资源开发的思考[J].吉林林业科技,2016,45(4):49-51,62.

[18]张茵,许学工.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模式初探[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3,19(1):100-104.

[19]曹玉昆,雷礼纲,张瑾瑾.我国林下经济集约经营现状及建议[J].世界林业研究,2014,27(6):60-64.

篇5

关键词:林下经济;发展;初探

中图分类号:S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13)10-0084-02

1引言

林下经济是借助林业生态环境,充分利用林下土地资源和林荫优势从事林下种植、养殖等主体复合生产经营,提升林地附加值,为林农增收致富提供发展空间,使农林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的生态可持续农业模式。近年来,通化市在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同时,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有力促进了山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发展林下经济的重要意义

作为吉林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首批试点市,全市7个县(市、区)主体改革已基本结束,实际完成改革面积1066万亩,占应改面积的98.5%。农民获得了林地的使用权和林木的所有权。围绕着放活经营权、落实处置权、保障收益权为主要内容的配套改革也在扎实推进之中,其目的是实现资源增长、农民增收、林业增效,做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产业得发展、林区得和谐。大力发展林下经济是林改分山到户后农民发展林业的首要选择,是林区加快发展、林农脱贫致富重要之路。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可以提高林地单位面积产出,使林业生产从单纯的利用林木资源转向林产资源和林地资源结合利用,起到近期得利、长期得林、远近结合、以短补长、协调发展的产业化效应,能更好地巩固林改成果,在兴林中富农,在富农中兴林。这对于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开辟农民增收渠道、发展循环经济、巩固生态建设成果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近年来,全市林下经济坚持“生态优先、产业优化”的原则,以资源为依托,以市场为导向,以兴林富农为目标,充分发挥林农在林改后发展林业的积极性,取得了长足发展。自2007年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以来,全市林下经济初步形成了林下种植、林下养殖、林下产品采集加工、生态旅游等4大类型,林参、林药、林蜂、林菌、林菜、林禽、林畜、林景等8大发展模式。2012年全市林下经济实现产值83.8亿元,占林业总产值212.26亿元的39.5%。

(1)林下种植业初具规模。全市林下种植业实现产值73.7亿元,占林下经济总产值的88%。其中,以红松为主的果林培育业种植面积达4.7万hm2,年产量10.1万t,实现产值5亿元;以林下参为主的中草药种植面积达到2.1万hm2,实现产值46.1亿元;林下山野菜等实现产值0.3亿元;林下食用菌实现产值2.1亿元;山地苗圃、林苗间作和林缘绿化大苗及其他种植业实现产值20.2亿

(2)林下养殖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市林下养殖及驯养业实现产值4.4亿元。其中,以林蛙为主的野生动物驯养面积达到36.5万hm2,开发养殖沟系近1000条,实现产值3.5亿元;森林猪、森林鸡、冷水鱼等养殖实现产值0.9亿元。

(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业快速发展。全市采集加工业实现产值2.5亿元。其中,山野菜采集加工实现产值1.6亿元;食用菌采集加工实现产值0.5亿元;坚果、鲜果及其他采集加工实现产值0.4亿元。

(4)生态旅游业不断提升。全市共有国家级森林公园6处;具有一定规模的度假村、山庄、农家乐近200家。全市生态旅游业实现产值3.2亿元,接待游客达133.46万人次。

(5)林业产业组织化程度快速提高。2012年,全市已组建和完善林业产业经济合作组织271个,吸引农户近5万户。其中,林业专业合作社229个,入社农户达3.2万户。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林业收入达到3868元,同比增长20.1%,占农民人均总收入的35.1%,入社农户人均收入达到4000元以上。

4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4.1规模总量不大,产业化程度不高

全市的林下经济虽然取得了较大进展,但由于缺乏产业带动和行业牵动,林下经济发展小而散、小而全的问题十分突出,发展林下经济的农民和专业合作组织数量多,投资分散,生产集中度不高,产业链过短,行业联合和整合能力较弱,很难实现与加工企业生产能力匹配,也难以与市场接轨,难以形成规模优势,竞争优势不大,林特产品加工“名特优新”品种少,加工档次低、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化经营水平不高,难以满足市场的批量需求。主要表现为原料型产品多,成品型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深加工产品少;附加值低的产品多,附加值高的产品少。

4.2管理手段落后,林地生产力水平低

很多林下产品在种植、养殖上都是采用传统的管理方法和生产方式,靠自然生长,靠手工操作完成产品的初加工,影响了产品的产量,提高了经营成本。全市现有耕地430.7万亩,农民人均耕地只有3.5亩,每亩耕地每年产出效益达到800元以上。而全市现有集体林地1062万亩,农民人均拥有林地8.2亩,年均每亩产出仅有160元左右;国有林地403.5万亩,职工人均拥有林地276亩,年均林地每亩产出不足百元,产出效益根本无法与农业相比。

4.3产业基础设施脆弱,资金短缺问题突出

通化属于山区,普遍存在着水、电、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的问题,制约着林下经济规模化发展和集约化经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在做大规模、拉长产业链等方面止步不前,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承担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差,支持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组织发展的政策扶持不到位,林权抵押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信用业务开展相对缓慢。

4.4科技支撑能力不够,林产品市场流通体系不健全

对于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一些科学技术,大多数群众还未掌握,也没有相应的科技作支撑,导致种养成本高,而经济效益低的局面。林下经济合作组织中的农民带头人适应市场经济的意识和能力还不够,懂技术会管理、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更缺乏,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林下经济合作组织的创新和发展。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有待于开拓,市场需求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尚需进一步加强,产销一体化的销售网络还不健全。

5发展林下经济的主要措施

5.1因地制宜,科学规划

通化市林地面积大,各地的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不同,林产品市场需求也千变万化,发展林下经济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在充分摸底调查的基础上,根据林地资源状况、产业发展水平、市场需求等情况,科学制定林下经济发展规划,并纳入林业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注重培育地方主导产业。以规划指导操作,要突出特色,科学确定发展林下经济种类和规模,允许发展模式多样化,防止搞“一刀切”,避免盲目跟进、一哄而上。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5.2完善政策,全力推动

要制定和完善支持林下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建立健全林权流转、林木采伐、公共财政、金融支撑和社会化服务制度,争取财政、金融、保险、税务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在项目资金、配套资金、贷款贴息、森林保险等方面给予扶持。充分发挥财政贴息政策的带动和引导作用,积极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民小额贷款和农民联保贷款等业务,解决农民发展林下经济融资难的问题。积极争取农村综合开发、扶贫、新农村建设等专项资金,加大对林下经济发展资金和建设项目的支持力度。

5.3强化服务,保障到位

加强对林下经济工作的指导,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科技服务,帮助解决资金、生产、销售等问题。要加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引导农民开展合作经营,实现林下经济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林下经济的组织化程度、抗风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积极搭建企业、林农与高校、科研院等单位之间的合作平台,推进产研协作,重点研发林产品采集加工新技术、新工艺,延长林下经济产业链,提升产业素质和产品附加值。引进和推广适宜林间种植、养殖的新品种、新技术;建立林下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对企业、示范户和农民技术骨干的信息咨询和技术培训服务。要培育林下经济产品的专业市场,加强林业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建立信息平台,为农民发展林下经济创造良好条件。

5.4树立典型,示范带动

要善于发现和总结发展林下经济的先进典型,及时推广他们的好经验、好做法,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的作用。打造一批各具特色、优势互补的林下经济生产基地,强化标准化建设,严格实行标准化生产,确保林下经济产品质量。实施品牌战略,形成产品竞争力,形成“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基地+农户”的林下经济生产经营格局。要通过新闻媒体、技术培训等形式,大力宣传发展林下经济的重大意义、政策措施和实用技术,充分调动林农发展林下经济的积极性,形成全面推动林下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

参考文献:

[1] 通化市林业局.通化市林业十大重点产业统计报表[R].通化:通化市林业局,2010.

篇6

1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成效

1.1林下种植中药材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茯苓、白术、丹参、板蓝根、太子参、勾藤、金银花、百合、天麻、灵芝为主的林药模式。通过在油茶林、果园内套种中药材,共涉及农户1500余户、种植面积3333.33hm2,产值达1亿元以上,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6500余人。如高屯镇绞便村徐绍勇等农户,利用20hm2油茶示范林基地,开展林药种植,在林地内套种白术、丹参、板蓝根等中药材,2013年实现产值60万元,净收入40万元。蔬菜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蔬菜、香菇、木耳、竹荪等为主的林菜模式,该产业涉及农户1000余户,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333.33hm2,总产值4000万元。果品产业,主要发展以种植西瓜、草莓等为主的林果模式。林下种植面积6.67hm2,产值3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400余人。

1.2林下养殖禽类产业,主要发展以土鸡、鸭为主的林禽模式,目前,全县利用森林面积1000hm2,林下养鸡、鸭存栏4.5万余只,产值160万元,受益50多户,解决劳动力就业130余人。畜类产业,利用森林面积666.67hm2,主要发展以山羊、竹鼠为主的林畜模式,共涉及农户300余户,养殖2.6万头(只),产值15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900人。蜂蜜产业,在林地内放养蜜蜂,发展以养蜂为主的林蜂模式。全县有专业养蜂农户10余户,养蜂150余箱,产值3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40人。如岩洞镇竹坪村农户陈明胜2013年在林地内养蜂15箱,产值2万元,纯收入1.2万元。

1.3林下采集与加工竹笋采集:全县境内分布有楠竹、斑竹、水竹及实竹等各种竹类资源6666.67hm2,年产各类竹笋500万kg,产值达5000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5万人。其中,年产楠竹笋400万kg,产值4000万元,受益农户3500余户。同时带动竹筷、竹席等竹类加工产业的发展。如德顺乡楠竹林场太平山有楠竹基地666.67hm2,过去因经营较粗放,效益差。现引进福建一家大户黄世龙等人来承包经营,通过加强抚育管理,并采用竹腔施肥等技术,经近两年的管理,楠竹由原来的低产林逐渐恢复为高产林分,竹笋的产量由原来的450~750kg•hm-2提高到1500~3000kg•hm-2,年产值达600余万元,解决劳动力季节性就业1000余人。辐射带动了周边500余户农户实施低产竹林改造。公司下步将开发竹类产品深加工,提高林分的附加值。野生中药材采集,全县有近6.67万hm2森林中散生着各种野生中药材。如楠竹林场太平山景区森林中,野生动植物物种资源丰富,林下有种类繁多的野生药材,像羊霍、野三七、见杆风等珍贵药材。经调查,林农们在太平山采挖山药,每年能带来30万元的收入,惠及农户300余户。野生茶叶采集:太平山景区长有野生无污染、无病虫害原始生态有机甜茶6.67hm2,经加工可制成干茶,该茶含有多种氨基酸、矿物质和维生素,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年创产值5万余元。蕨类采集:县境内林下野生蕨类资源近4万hm2,每年采集量达100余万kg,年销售近50万kg,产值达250余万元。全县林下产品加工主要有茯苓、松脂和竹笋粗加工,利用森林面积2333.33hm2,年生产2856t,产值达2088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00余人。

1.4森林景观利用目前,全县有规模较大的11个森林旅游景区,景区内共开设休闲山庄、农家乐30多家,涉及森林面积3733.33hm2。森林景观较大的有楠竹林场太平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东风林场国家森林公园景观、弄相山原始森林景观、平甫森林景观、石龙山至八舟河森林景观、天生桥森林景观、飞龙洞森林景观等。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实现收入1亿元,解决劳动力就业2000余人。如高屯镇的八舟河-天生桥-飞龙洞景区,每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实现收入3500万元,辐射带动新建10余户农家乐,解决劳动力就业750余人。

2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林下种养殖经济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县林下种养殖经济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率低,总量不大。我县作为林业大县,森林资源丰富,有林地面积30.92万hm2,目前开发利用面积不足1.5万hm2,森林利用率较低,林下种养殖经济总量不大。二是我县除了茶叶、油茶形成一定规模,建有龙头企业外,其他林下种养殖业基本上都是农户单打独斗,林下经济发展规模较小,缺乏龙头企业带动,难以形成市场竞争优势,不能满足市场批量需求。三是缺乏科学技术,管理水平低。在种养过程中尤其是在养殖方面,农户大多数沿用传统的养殖方式,对科学养殖技术掌握不够,致使饲养成本高、效益差,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四是资金制约因素大。经调查,大多数农户对发展林下经济热情很高,但由于缺乏启动资金,发展之初就受到限制,而现有的一些种养殖户,由于得不到必要的资金扶持,在做大规模、拉长链条方面也是止步不前,致使林下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五是缺乏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服务信息平台建设,林农信息量少,存在盲目跟从现象,抗风险能力差。

3林下经济发展对策

3.1培育龙头企业,带动林下经济发展,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林下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龙头企业支撑,就没有市场竞争力,规模就很难扩大。我县除了对茶叶、油茶加工企业扶持以外,还要扶持新建1~2家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中药材、养殖加工龙头企业。要把培育壮大产业龙头作为推进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发展的突破口,积极引进和培育林下种植、养殖专业企业,大力推广“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发展模式,走产业化经营的路子,扶持鼓励种养户开展产品精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条,不断做大做强。林业、科技、农业、畜牧、扶贫等相关部门也要创办本部门的示范点,进行重点培育,促进其上档次、成规模,催生扶强一批发展林下种植、养殖经济典型,带动更多的群众投身于林下经济发展,不断扩大林下种养殖面积,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3.2做好森林资源流转服务,加大金融扶持力度,促进林下经济发展规模化经营是林下经济产业化发展的必然要求。为了解决林改后有人无山经营或有山无人经营的问题,我县对森林资源流转这项工作正在逐步完善中。一是建立流转制度。制定了《黎平县森林、林木和林地流转管理办法》等政策性文件,初步明确了物权和债权的各自范围及其管理方式,规定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和林权流转程序,为规范林权有序流转提供了制度保障。二是加强流转服务。我县有专门的林权管理办公室,有专职的森林资产评估队伍。在2010—2012年期间我县组织具有工程师以上资格的人员,到武汉和贵阳参加国家林业局举办的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培训,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有15人,为森林资源流转提供了技术服务保障。三是建立林业综合交易服务中心。确保了森林资源公开、公平交易,林权流转不断走向规范化,促进了大户承包利用森林资源和林下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四是加大金融扶持力度。简化贷款程序,放宽贷款条件,延长林业贴息贷款期限等优惠政策,对林下经济项目进行重点扶持,以解决林下经济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五是积极开展森林保险工作。公益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和县财政共同解决,商品林保费由国家、省、州、县财政承担80%和个人承担20%。

3.3做好技术和信息平台服务,为林农提供质量保障一是要搞好技术服务。要整合林业、农业、畜牧等专业技术服务资源,成立专业技术服务队伍,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加强技术培训,解决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种养殖户和示范户的专业技术水平。同时,积极做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和推广工作。二是要搞好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研究和分析,积极引导农民根据市场行情及时做出产业发展决策调整,最大限度地规避市场风险,使林下经济种(养)得好、卖得出、效益高。

3.4总结经验,不断探索,积极推进林下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发展林下经济,可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解决林、牧、菜、药等争地的矛盾,缓解占用基本农田问题,促进多种经营的发展。这种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生态经济模式,可以有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广大农民看到了新型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巨大效益,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开发林下经济的积极性。由于林下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参与植树造林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全县森林资源稳步增长。发展林下经济,把树枝、木屑等采伐剩余物作为种植、养殖的培养基质,林下种植养殖业的发展又加速了树木的新陈代谢,畜禽粪便为树木提供了良好肥源。同时,林农加大了对林地的劳务投入和物质投入,及时为树木松土、浇灌、病虫害防治等,对树木的生长和林木质量的提高大有好处。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大力发展林药、林菌、林果、林下特色养殖等富民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林下经济发展进一步激发了农民建设生态、发展林业的积极性。通过不断调整经营方向来盘活林地资源,促进林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实现林地效益最大化。

篇7

关键词:林下经济;布局;任务;重点;丽水市

1引言

为科学利用林下土地和空间,建立以林业为主体,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相配置,多层次、多时序、长短效益相结合,农林牧副等协调发展的复合经营体系,提高单位面积土地产出率,加快兴林富民步伐,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效益林业为核心,以兴林富民为宗旨,充分发挥林地资源优势和林荫空间优势,积极组织开展林下种植、养殖、采集、旅游等立体复合生产经营,使林、农、牧各业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循环相生、协调发展,促进林下经济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发展。通过典型示范、政策扶持、科技支撑、企业带动,实现农民收入和森林资源“双增长”。

2发展原则

2.1坚持生态优先、统筹兼顾的原则

坚持生态优先,在确保森林资源安全的前提下,科学合理利用林地资源,推动林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统筹生态保护与农民增收,兼顾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确保产业发展与生态建设良性互动。

2.2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的原则

根据林龄、林地及其空间环境条件,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分类指导,突出特色,科学规划,多元发展,宜林则林、宜果则果、宜菜则菜、宜药则药、宜菌则菌、宜草则草、宜禽则禽,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发展适合本地特点的林下经济。

2.3坚持示范带动、稳步推进的原则

在合理经营的基础上,加强示范基地和专业合作组织建设,以点带面,稳步推进。注重科技含量,提高收益率,发展中注重强化龙头企业,基层专业经济合作组织建设,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引导规模化发展。

2.4坚持市场推动、政府引导的原则

紧密结合市场需求,积极引导林农发展适宜的林下产业,力求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联合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搞好协调,加强指导,大力宣传,广泛发动,逐步扩大规模,形成产业。

2.5坚持科技创新、优质高效的原则

加强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加大科技培训和实用技术指导力度,增强林下经济发展的科技含量,实现优质、高产、高效。

3布局分析

(1)林下养殖区。建立以莲都区、松阳县、龙泉市、庆元县等为重点,云和县、青田县、遂昌县等共同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林下禽类养殖格局。

(2)林下种植区。建立以缙云县、青田县、景宁县等重点中心产区,云和县、龙泉市、庆元县等共同发展的区域化、规模化林下中药材种植格局。

(3)林下食用菌区。以龙泉市、庆元县等为核心重点区域,莲都区、云和县、龙泉市、遂昌县等共同发展的林下食用菌产业格局。

(4)林下采集区。林下采集以竹类及油茶为重点。笋竹林基地建设布局以竹林分类经营为基础,根据竹林资源分布和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交通条件确定优势区域;建立以青田、莲都、缙云、松阳为油茶中心产区,云和、遂昌等县共同发展的油茶区域化、规模化产业格局。

(5)森林旅游。发掘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发展增长点,开展基础工作,初步实现由“林业大市”向“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强市”的发展转变。

4建设任务

4.1林下种植

充分利用丽水市丰富的林下资源发展复合种植业,主要发展模式为:林——笋模式,开发竹园经营,推广四季竹笋技术,提高竹笋产量;林——油模式,在低丘山地重点发展优质木本油料树种——油茶;林——苗模式,在林缘、林荫及林下空地培植苗木花卉;林——药模式,在林下种植耐荫的铁皮石斛、肿节风、鱼腥草、黄精、元胡、百合、白术等药用植物;林——菌模式,林下种植培育松菇、香菇、木耳、竹荪等菌类;林——粮模式,林下种植玉米、花生、马铃薯、豆类等森林粮食;林——菜模式,林下种植蕨菜、马齿苋、生姜等森林蔬菜。

4.2林下养殖

充分利用林下空间发展立体养殖,主要发展模式为:林——禽模式,在林下圈养鸡、鸭等禽类;林——畜模式,在林下圈养或放养兔、猪、羊等家畜,实现饲料下山和肥料上山的生态循环;林——蜂模式,利用林木放养蜜蜂,发展养蜂业。林——驯模式,利用林下森林环境和气候条件,人工驯养繁殖梅花鹿、石蛙、野猪、大鲵等野生动物。

4.3林下产品采集加工

充分利用林下产业的产品资源,大力发展林下产品的加工、流通和销售业,拓宽林下经济产业链,提高经济效益。主要发展木本油料、竹材竹笋、森林果品、香精香料、森林蔬菜、木质藤本等采集加工。

4.4森林景观利用

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合理利用森林景观、自然文化环境和森林食品,发展林业观光园区、森林人家、森林庄园、农家乐等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生态养生等,开发富有地方特色的森林食品、果品、茶叶、药材等森林旅游商品,逐步形成功能比较完善的森林旅游景区。

5建设重点分析

5.1加强生态经济兼用林建设

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建设生态化,把生态建设和产业建设结合起来,推进生态与产业协调发展。按照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生态经济兼用型树种,利用宜林荒山荒坡,大力加强生物质能源林、工业原料林、珍稀名贵林和休闲风景林基地建设。对疏林和杂灌林,进行补植改造,套栽经济树种、特色林果树种、用材林树种或常青树种,优化树种结构,提高林分质量。加快森林培育,增加森林资源总量,达到既绿化国土,又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目的。

5.2大力发展林下种植业和养殖业

在不改变林地用途,确保生态安全的前提下,在全省范围内,根据自然资源条件,利用林地空间,因地制宜地发展以种植、养殖为主的林下经济。结合各地实际,分区域在适宜地区种植叶类山野菜、浅根系中药材、优质牧草、观赏花卉和培育食用菌。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分区域在适宜地区发展林下养殖业。在掌握繁育技术的条件下,依法、科学、规范地开展野生动物驯养繁育,在向社会提供替代产品、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同时,促进野生动物资源保护。

5.3开发森林旅游

充分发挥林区山清水秀、空气清新、生态良好的优势,利用森林景观、自然环境,发展森林旅游,兴办森林人家和农家乐,开发旅游产品,发展餐饮、住宿、商品零售等服务业。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观光园,初步实现“场场是景区,区区是景点”,为市民创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观光娱乐、生态休闲疗养和森林运动养生的条件。至2015年,初步建成以丽水市为中心的25个森林休闲养生(养老)基地,其中6个为市本级、19个为县(市)级。建设一批国家级或省级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观光园,初步实现“场场是景区,区区是景点”,为市民创造生态休闲避暑、度假观光娱乐、生态休闲疗养和森林运动养生的条件。同时在各基地建设中联系产品建设,开发森林蔬菜、食品、森林药膳等保健品,统筹当地风俗文化,创建特色品牌基地。

5.4林下采集

竹产业方面以冬鞭笋和大径竹为主的高效笋竹林主要布局如下:一是庆元黄田以及龙泉小梅、八都、上垟、锦旗一线;二是松阳竹源、枫坪、谢村以及遂昌高坪、应村、妙高、三仁一线;三是其他重点县(市、区)重点乡镇,如景宁县景南乡、东坑镇,莲都区大港头镇、黄村乡,缙云县新川乡、双川乡,云和县安溪乡、雾溪乡,青田县章村乡等。到2015年竹林面积达到220万亩,竹林培育产值12亿元,年增长10%,年均亩产值达到545元。构建生态经营的技术体系,实施分类经营和定向培育。建设高效竹林40万亩,亩均年产值1200元以上,其中冬鞭笋为主的笋用林20万亩,大径竹材用林20万亩;建设笋竹两用林60万亩,年均亩产值600元以上;建设材用林60万亩,年均亩产值400元以上;建设生态型竹林60万亩。油茶产业发展以建设高标准生产基地为基础,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油茶精深加工为重点,加快二产发展,形成一、二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大力推进油茶产业化经营,提高油茶产业综合效益。到2020年,全市油茶栽培面积达到 100万亩,其中高接换种10万亩,新品种造林20万亩,高产示范林30亩,低产林改造40万亩。高接换种和新品种造林的产油量达到25kg/亩,产值1000元/亩;高产示范林产油量达到15kg/亩,产值600元/亩;低产林改造产油量达到7.5kg/亩,产值300元/亩。油茶产业总产值达到10亿元,其中,一产6亿元,二产4亿元。

5.5典型示范

要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路和带动作用。通过领导抓点、对口帮扶等,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集中扶持,加强指导,在全市培养和树立一批林下种植、养殖、森林旅游和林产品加工示范典型。及时发现、认真总结、广泛宣传、大力推广典型经验和典型做法,以点带面,推动全局。在全市开展大规模的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建设,建立的示范基地和示范点基本包括林下高效种植养殖的各种模式类型。全市建立示范基地30处,每处种植基地面积不少于100亩,养殖基地面积不少于50亩;建立示范点50处,每处种植示范点面积不少于30亩,养殖示范点面积不少于10亩。每个县市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建立示范基地1~2处,示范点3~4处。

参考文献:

[1] 丽水市林业局.丽水市林下经济发展总体规划[R].丽水:丽水市林业局,2012.

篇8

为推动清原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林业经济转型升级,有效破解既要守护青山绿水又要让群众增收致富两难之题,县政协成立专题调研组,赴桓仁、集安、通化,对林地中药材、林下山野菜归圃、经济果林及农产品深加工考察调研,并结合清原清山绿水资源优势,提出相关发展建议。

一、学习考察调研情况

桓仁、集安、通化将以人参为主的林地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了“农业+”多业态发展态势,推进了产业融合发展,有力推动乡村振兴、县域经济发展。

(一)注重林地经济综合开发,实现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桓仁以山参为主的林地药材面积达到63.85万亩,山参保护基地规模居于全国县级首位。红松果材、大榛子、核桃楸干坚果经济林达100余万亩,桓仁山参、红松籽、大榛子、山核桃油、林蛙等多个产品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多个山参品牌获得国家和省级名牌产品,获得“中国山参之乡”、“平欧杂交榛子专业乡”等荣誉称号。集安市是全国乃至世界“边条参”唯一产区,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林地承包到户等政策,不断扩大林下参种植规模,经营模式由分散的小户、小规模向集中连片联营的大户、规模化转变。

(二)着力打造产业园区,扶持壮大产业化龙头企业。桓仁建设东北参茸城,成为东北地区的山参集散地。全县注册的有关山参企业332家,其中上市企业1家、省级林业龙头企业有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6家,辽宁省百强和民营明星企业4家。同仁堂、鹤年堂、天士力、上药集团等国内知名中药企业落户桓仁,进行加工和经销山参产品,建设山参种植基地。集安中国·清河(澳洋)野山参国际交易中心建设项目,交易额超过20亿元。通化快大产业园区计划投资20亿元,实现销售收入30亿元以上,利税3亿元以上,提供1万多个就业岗位,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参集散地。建设有人参特产商贸、仓储物流、研发检测、人参文化旅游四大板块和一个人参产业营销平台,研发出人参酒类、饮料类、化妆品、保健品等28类300多种产品,实现了人参产品及制品的电子交易、物流配送、融资贷款等全网络运营管理。

(三)发挥经营主体作用,推进三产业融合发展。集安鼓励各经营主体结合林下参种植基地发展森林旅游、林下参采挖园、山野菜采集、人参酒品饮等体验项目,建设民俗民宿、农家乐,推出人参鸡汤、高丽火盆等地道美食、休闲度假活动,举办人参主题大型活动。参观的清河镇德源特产种苗基地有林地面积500亩,开发种植芦笋、大叶芹、刺五加等各类山野菜32种,林下人参、黄芪、白芍等中药材16种,   东北红豆杉、黄柏、寒富苹果苗木40种,林下空间得到充分利用,吸引游客观光采摘,销售山野菜、中药材、盆栽及绿化苗木产品、种子、种苗,获得良好经济效益。通化县茂林综合养殖有限公司在承包流域养殖梅花鹿2000余头,发展园参39000平,林下参2200亩,建设小型水库,养殖林蛙50万只,建设加工车间400平,生产梅花鹿茸、鹿血、鹿酒、山参、林蛙油等产品,年销售收入1186.5万元。

二、我县区域特色产品开发存在的困境

清原与桓仁、集安、通化相比,资源禀赋相近,多年前产业规模水平差距不大,近年来差距越来越大。

一是产业结构不合理,二、三产业滞后,产业链条短,销售渠道狭窄。鹿产品、龙胆草等深加工企业我们有过但都没有做大做强,农产品深加工企业缺失,导致所有产品都只能停留在卖初级产品的阶段,经济效益无法得到提高。商贸流通环节处于被动状态,林下参药材销售被吉林、桓仁客商主导,平地药材全县至今没有一处交易市场。

二是配套体系建设跟不上,市场服务功能不完善。缺少系统研究指导我县优势产业的管理组织机构,对于发展区域特色产业过程中在引导工作上仍有所欠缺,大多数农民存在着不知道干些啥,怎么干的问题,所有生产、加工、销售都还是以单打独斗为主的局面,没有形成全县一盘棋,没有形成规模化。

三是受天然林保护政策限制,缺少政策资金扶持。国家鼓励林农发展林下经济实施林权承包到户,但矛盾是林农发展林下参不经审批违法,审批又受天然林保护政策影响难以通过(政策一收就死,一放就乱)。此外,林下开发投资额度大,回报周期长,地方财政无力扶持,难以形成集约化经营。2015年国家千万亩经济林工程,对经济林大榛子、刺嫩芽、果树等补贴300—600元/亩,起到了巨大推动作用。2016年至今,只有常规造林政策,补助100-200元/亩不等,林地经济发展放缓。

三、发展区域特色产业相关建议

与外市周边山区县比,清原产业具备一定的优势,如“清原龙胆”是清原的明片,全国北龙胆销量82%来自我县。“清原马鹿”是我们历经30多年培育起来的自主品牌。“辽五味”“辽细辛”等都较早获得地理标志认证。我县野生归圃平地药材品种较多,规模已超过10万亩,获得“北药道地中药材中国第一县”称号。林下参也具备一定规模达到12万亩,其他产业都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现仍有100万亩林地空间没有得到利用。我们的发展空间有,在如何利用好资源,把资源变成资本上做文章,是我们落实“五位一体”经济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主战场。

(一)抓好龙头企业建设,推动区域特色产业开发。我们应该总结、包装、宣传我们的区域特色产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或鼓励引导本地企业转向利用本地资源加工方面来,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合开发、联合办厂,把资源、产品转化为商品,解决农民在销售方面后顾之忧。探索建设北药道地中药材交易市场的可行性,规划建设产业园区,形成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生产体系,促进山区资源加工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放宽森林经营政策,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篇9

一、基本情况

xx乡总面积__._平方公里,海拔____米,主要地貌为丘陵、河谷,山环水绕,风景秀丽,气候宜人,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森林覆盖率达__._%,是全县森林面积较多的乡镇之一;全乡林业面积____._公顷,是全县森林面积较多的乡镇之一;木材总蓄量度______立方米,是xx县木材蓄量较多的乡镇之一;林下野生资源丰富,野生菌以品质优,吃味香面闻名遐迩,其中干巴菌、鸡枞、美味牛肝菌等珍贵野生菌种尤为突出,年产量约为___吨。xx乡充分利用这一资源优势,综合开发利用林下野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念好“山字经”,探索出了一条靠山吃山,以山养山,促进农民增收和山区经济发展的好路子。

二、林下野生资源开发现状

____年_月,xx乡组织乡、村、组干部__人到××县××镇实地考察,学习林下野生资源开发的先进经验之后,于____年_月在xx村委会的马上冲试点进行承包,推动整项工作的开展。全乡发包的_个村委会共收到承包费______元,全乡第一年敢于大胆承包林下资源的承包户达到___户,承包出去的面积占全乡山林面积的_/_,普遍的承包户达到了采拾的野生菌除自己食用、送人外,变卖收入也比承包费翻了一番多。在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xx乡党委、政府从村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从____年_月开始,对林下野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承包,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管理办法等,使整个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

(一)具体做法

_、加强领导,加大宣传力度。

xx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成立了由乡长任组长,林业站、派出所、财政所、农科站、办公室等相关人员组成的领导小组,研究出台了《xx乡林下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具体管理办法》、《xx乡林下野生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的实施方案》等措施办法,通过召开好党员会,村组干部会,村民代表会及群众大会,传达实行林下野生资源有偿承包的目的、意义、好处和管理办法,有关制度,充分利用各种大小会议、广播、黑板报,标语、口号等多种形式,进行广泛宣传发动,让群众积极参与到承包中来。

_、合理规划,完善配套措施。

采用连片将林地合理划分为几小片,便于农户的统一经营管理。同时,各村委会以林业站制定的合同为统一样本,结合本村实际,制定严密,公正的合同,将当事双方的权利,义务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明确发包方以承包方的职责,权利和义务,即:界定权属关系,确定经营范围,明确权利关系,确定承包年限,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_、加强服务,发动广泛参与。

加强对农户的服务工作,将林区划分为小片区,以一年为期限公开招标,以最高标为中标以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避开人情关系,暗箱操作。

(二)林下资源开发利用的效益及好处

从全乡整个林下野生资源综合开发的情况来看,效益明显,好处较多。既守住了林子,口袋里又有了票子。具体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_、壮大集体经济,增加集体收入。xx乡乡镇企业较弱,集体收入增长缓慢,收入渠道单一,财政薄弱,通过林下野生资源有偿承包使用,____年全乡集体共收到承包费__._万元,____年达__._万元,____年达__万元(其中部份村组承包年限达_年),____年达__.__万元,____年__.__万元,____年为__万元,壮大了集体经济,增加了集体收入,改变了集体经济的“空壳”现象,为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开展农村各项公益事业提供了经济保证。农户对承包区内的野生菌、野菜、中草药、野山茶等享有开采的权利。农户去除承包费,收入仍十分可观。如光山一农户____年_月以___元承包一片山林,到__月份单卖野生菌一项收入就达_____元。大部分承包户均获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_、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通过林下资源有偿承包,将维护山林和护林防火的责任明确到农户本人,这样就节省了原来每年除林业站管护外,还需人均交__元的山林管理费,全乡年节约开支_万多元。实行林下野生资源有偿承包工作以来,我经农户出卖野生菌收入连年增长,____年达到了___万元以上,以上年增长__多万元,全乡人均收入___元以上。这样,减轻了农户开支,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增加了农户收入,实现了“山中有林子,口袋有票子。”

_、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从生态方面来看,林下资源是永久性的可持续资源,如果能合理开发利用,即可发挥它的最大效用,又能有效地保护资源,避免资源浪费。比如野生菌的采拾,如果适时采拾,野生菌无论质量和数量都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原因是成熟孢子比未成熟的分离得多,繁殖得快,质量也好,因此,适时采拾有利于提高野生菌的经济价值,也有利其生长繁殖。以此内推,其他林下野生资源也同样如此。再加上往年的山是集体的山,山上和资源人人有份,对山上资源的利用、开发、保护意识较差,形成破坏性的开采、捡拾,降低了经济价值效益,损坏了山林资源。承包以后,资源已属自己所有,责、权、利明确,保护意识强了,经济效益也好了。

_、优化劳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

xx乡产业结构单一,以种植业为主。烤烟成为xx的“支柱产业”,烤烟实行“双控”“双降”政策后,农户增长幅度较小,增长困难。畜牧业发展滞后,甚至有的农户为了杀“过年猪”而养猪。通过林下野生资源的有偿承包,大部分用于这方面的劳动力就转向种植业等其它行业,促进了农村产业结构(农、林、牧、副、渔)的调整,劳动力得到有效转移,改变了以往一窝蜂往山上拣拾菌子的现象。

三、林下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林下资源有偿承包工作,因涉及面大,工作量大,有些群众不理解,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

_、管理制度和措施有待进一步完善

刚开始承包的时候,没有采用统一合同模式,对责权利规定不够明确,加之宣传不到位,有些群众对此不理解,存在抵触情绪,甚至片面地认为是村组领导“卖空吃空”的思想在作怪。____年,以林业站制定的合同为统一样本,广泛征来意见,建立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各村委会及时将《合理利用林下资源的实施方案》上报乡党委、政府,经过讨论认为切实可行后,按实施方案进行,并对不足方面加以改进完善。

_、宣传、组织、引导的广度、深度不够

对宣传、组织引导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有些村只是在广播、黑板上、会议上宣传一下,没有深层次的向广大群众进行讲清楚实行林下资源有偿承包的目的、意义以及承包费的开支使用情况。有的村民认识比较模糊,不能主动积极的参与到其中来。

_、综合开发利用的力度不够,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林下资源的开发利用,侧重于对野生菌的采拾,而对中草药、野菜、野山茶、野生兰花资源的开发利用较低,使野生资源综合开发的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少数人中标与多数人未承包的关系和保护与开发的关系难于处理,科技兴林、护林措施难于落实认为今年我承包,明年不知谁承包,所以对资源的保护不到位,开发项目少,潜力未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_、没有统一而固定的交易市场,规范化、市场化程度低度,优势不突出

虽然已经自然形成了专门收菌和卖菌的一批人员,但交易时没有固定的市场,大部分在一些村巷里进行,造成有些农户有货卖不出去,销售困难,收入减少,资源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规范化、市场程度低,优势不突出。

四、下一步林下野生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的打算

总结这六年的林下资源的有偿承包,为使这项工作得到更好的开展,促进全乡农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做好以下四项工作:

_、进一步加强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承包开发有序发展

xx乡党委、政府精心组织,统一安排下,建立和完善管理制度,将责任明确到个人,层层落实,层层完善,乡干部要认真协助好村组班干部搞好承包工作,提出合理化建议,确保承包开发工作顺利开展,取得实效。

_、建立交易市场,规范交易行为。

xx乡每年野生菌的产量在___吨左右,这样大的产量没有一个固定的交易市场是不行的,因此,可以利用xx乡现有集贸市场,每天规定一个统一的时间让农户集中于此销售,农户就有更多机会选择销售商,销售商已可以买到称心如意的货物,以市场经济来约束买卖双方,防止农户搞假、销售商欺诈等不道德行为,实现公平交易,确保买卖双方的合法利益。

_、进行深加工,增加产品附加值

xx乡野生资源在全县算是最丰富的,野生菌产量也是最高的,因此,要营造良好的投资氛围,引进外商来投资,开办小型加工厂,打出绿色产品牌子,比如进行野山茶、野菜、野菌子的冷冻、贮藏、包装,严把质量关,反产品推销到各地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上。这样做既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又提高了产品效益。

篇10

一、任务完成情况

(一)国有林管护

完成森林管护面积0.034万亩,占目标任务(0.034万亩)的100%。

(二)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完成巩固退耕还林成果7万亩,占目标任务(7万亩)的100%。

(三)新增高效经济林

完成新建高效经济林1.8万亩,占目标任务(1.6万亩)的110%。

(四)新增花卉苗木基地

完成新增花卉苗木基地0.3万亩,占目标任务(0.2万亩)的150%。

(五)新建林下资源开发基地(林下种植、林下养殖)

发展林下种植0.18万亩,占目标任务(0.1万亩)的180%;发展林下养殖0.15,占目标任务(0.1万亩)的150%。

二、采取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民生工程工程量大、涉及面广,要充分发挥好工程效益,就必须坚持科学规划,科学布局。今年年初,我们对涉及民生工程的几大项目,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规划设计,形成了《2013年度国有林管护方案》、《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后续产业建设实施方案》等。要求严格按照规划方案实施、检查验收。

(二)早计划,早安排,争取主动

在2011年底,我们就开始谋划2013年民生工程建设,提前作了宣传和动员,让各级干部和群众提前知晓发展规划,减少了思想阻力,实现了上下联动,计划很快得到落实,工作进展顺利。

(三)大力引进业主,走业主带动产业化发展的路子

多年的实践表明,由业主带动产业发展的项目,成功率高、效益显著。在新增高效经济林建设、新增花卉苗木基地建设等项目中,鼓励由业主引领发展,采取灵活多样的合作形式,受到农户的积极响应,实施效果较佳。

(四)按时、足额兑现工程建设资金,确保建设进度

按照规划设计方案,按建设进度分批兑现项目资金,在兑现前,先进行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立即整改,保证项目建设质量。按上级要求及时将国有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1700元,退耕还林钱粮补助901.39万元,足额兑现到林农手中。

三、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林区经济结构调整,增加了林农收入

通过实施林业民生工程,增加了农民劳务收入,推动了生态旅游、干果、木本药材、竹业等特色林业产业的发展,加快了多元化生态经济发展的步伐。通过业主带动、品种改良、集约化经营,其市场潜力和经济、社会效益十分显著。涌现了大批林业致富带头人,提高了我区林农的种、养殖技术,促进了农民增收和我区经济的发展。

(二)提高了社会生态文明程度

我区通过实施民生工程,自然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昔日的荒山秃岭,如今变得山青水秀,改善了人们生产生活条件,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取得了丰硕成果,社会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高,热爱自然、创建绿色家园、保护珍稀动植物等理念深入人心。

(三)扩大了生态环境建设的社会影响

通过多种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地方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地方经济得到较大改变。自然资源得到持续利用,实现环境、经济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四、存在问题

(一)由于今夏雨水多等原因,个别小班树苗死亡较重,成活率较低。

(二)部分农户在新造的经济林内种植高秆作物,影响了树木的正常生长。

五、下步打算

(一)利用今冬明春造林季节,全面完成高效经济林的建设任务,对成活率低的小班开展补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