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计划的内涵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生产计划的内涵,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生产计划的内涵

篇1

关键词:闭环供应链;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逆向物流

一、 引言

目前,对闭环供应链下的再制造的有关研究处在起步阶段,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是再制造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是传统制造综合生产计划的延伸和扩展,是从概括到具体的过程,相当于综合生产计划的子系统。它与综合生产计划有着相类似的运行机制,如相同的企业计划层次和相似的决策机制,但其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如闭环供应链下的高度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多参数性。因此,由于闭环供应链的特点决定了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要比单纯的综合生产计划考虑的相关因素更多,涉及的内容也更多。由于再制造APP和传统制造综合生产计划一脉相承,有着内似的共性,因此,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不仅基本具有传统制造综合生产计划的所有内容,而且比其内容更丰富。在此,本文将在传统制造综合生产计划体系的基础上探讨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体系。

二、 再制造APP的内涵

研究再制造综合生产计划,首先得理解传统制造系统综合生产计划的定义及内涵。Hax(1978)认为:综合生产计划(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APP)是在一个中、长期的计划期间,充分调用企业各种资源和运用较高的管理水平,确定生产、库存和劳动力水平,以最小的费用,满足不断变化的用户需求。Nam(1992)认为综合生产计划是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设想,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市场能力和需求预测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投资等问题所作的决策性描述。我国企业界一般把综合生产计划,又叫总生产计划、年度生产计划、生产计划大纲或者集约生产计划。

由于再制造的研究起步较晚,有关再制造APP,尚未有学者给出科学的定义,但根据传统制造综合生产计划的定义,可以将再制造APP(Remanufacturing 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RAPP)理解为:RAPP是对从事再制造的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资源和需求之间的平衡所作的概括性计划,是根据企业所拥有的再制造能力状况、库存水平以及废旧产品的回收量预测(供给预测)和再制造产品的市场需求(需求预测)等信息,对企业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的再制造产品的产出内容、产出量、劳动力水平、库存计划等问题所作的决策性描述。

三、 再制造APP的特点

因为再制造APP是在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以抽象产品系列或具有代表性再制造标准产品为计划单位做出的大纲性计划,所以不能适用于具体的更细层面的生产活动安排,但它是企业主生产计划的总输入,也就是说,它可以作为再制造企业制定月度生产计划、季度生产计划、车间作业计划、劳动力资源计划、物料需求计划的纲领性计划。

再制造APP的特点是在整个计划期内从总体上对生产性资源进行合理的配置和使用,以获得再制造系统的最佳效益。由于再制造APP的时间跨度为一年或一年以上,在这段较长的时间内,对再制造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者而言,废旧产品的回收是不可预测性的,同时市场需求也是不确定的。因此,再制造APP是不可能十分详尽的,或者它不可能安排具体详细的品种生产计划。虽然再制造APP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但是对于企业经营决策者而言,完全有必要尽早安排这段较长时间内的再制造生产任务。虽然企业不能获得充足的相关市场信息,但是这不并影响企业设定相应的生产资源计划。实际上,富有经验的经营决策者在考虑下一年度计划时,关心的只是产品的总量需求。有了对总需求量的估计,就可以基本确定下年度生产任务总量以及各时间段内的任务分量,为企业科学合理地经营奠定良好的基础。

再制造APP常常是以抽象的产品概念或某类标准产品或典型产品作为计划单位,如生产冰箱的企业是以冰箱的台数来计量,对产品的型号规格而不加予考虑。再制造APP本身既不可能而且完全没有必要获得详细的市场信息,因为它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在既定的市场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生产能力下,总产量如何确定的问题。总产量确定之后,才会考虑如何安排具体的操作层面的生产进度,如何调整人力资源,如何调整生产能力,如何设定安全库存水平,如何降低物流的不合理性,最终的目的是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生产总成本最小化。

四、 再制造APP的构架

尽管RAPP有传统的APP有着相同的体系,如在企业计划系统中具有相同的层次,但是和传统的制造生产计划体系相比,再制造APP体系要复杂的多,其需要考虑和决策的目标和参数有很多。传统制造系统供给部分只需要原生零部件的供给,而再制造APP则还需要考虑再制造零部件供给问题。对于再制造APP架构问题,很少有文献提及,本文参考传统综合生产计划相关资料,将再制造APP结构主要分为四大模块,每个模块是再制造APP的计划决策因子,而且,每个模块具有不同的功能。现将再制造APP的模块特点及功能分别介绍如下。

1. 再制造供给计划。不管是考虑再制造APP的优化,还是考虑再制造APP的制定,首先必须得知道再制造企业现有的废旧产品的回收量是多少,再制造零部件库存量是多少。再制造供给计划恰好提供这样的功能,它包括两大块:回收计划和再制造库存计划。对于回收计划,首先得根据现有的各计划单位回收量水平来预测再制造APP未来计划期的各计划单位的回收量。根据回收预测量来测算再制造零部件总体的水平。鉴于成本最优原则,再考虑在各期具体的回收量。也就是说,如果企业当期市场需求不足,则不需要当期回收太多的废旧产品,造成资金占用和库存成本的上升。如果需求旺盛,则需要考虑在需求淡季多回收相关产品以备所需。对于再制造零部件库存也是一样,如果再制造零部件库存较多,则不需要当期拆卸较多的废旧产品,反之,则多。最优库存计划也是综合生产计划需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决策部门的职能之一。知道了企业的回收量和再制造库存水平,就为企业再制造APP的优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5. 可再制造率的不确定性。鉴于回收产品质量不确定性及拆卸的不确定性,可以引入可再制造率衡量回收产品中可用零部件所占的比例,当然,再制造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直接导致可再制造率也存在高度不确定性。在制定再制造APP时,除了需要预测产品回收时间、数量外,还需要测算可再制造率。可再制造率的科学测定直接影响着再制造APP的科学合理性。回收预测的准确性会影响再制造MRP和物料采购计划的准确性。当可再制造率预测值偏高时,则物料采购计划就会小于实际的物料需求,导致生产需求无法满足;当可再制造率预测值偏低时,则相反会产生多余的物料,使得库存增大,相应成本增高,这都会给再制造APP的制定带来难度。

6. 再制造时间的不确定性。由于回收零部件在回收时间、数量及质量状况上不同,以及在现在技术条件下对再制造率的测算存在一定的偏差,因此,在再制造时就需要采用不同的再制造技术和相应的工艺流程,从而导致不同的回收产品的再制造时间差别很大。由于再制造在时间上存在不确定性,导致很难对MRP提前期进行估计。MRP中的提前期的计算是以交货期或者完工日期为起点,追溯到产品加工及采购的开始时间,主要包括回收提前期、拆卸提前期、采购提前期、生产准备提前期、外包提前期、加工提前期、装配提前期等。MRP系统的较关键计划因素是提前期,它的设置合理性将会直接影响再制造综合产计划的准确性和合理性,进而影响到主生产计划、原生零部件的采购计划和操作车间作业计划,影响客户的需求满足度,最终影响再制造企业的信誉和市场竞争力。

六、 结论

本文针对闭环供应链的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特点,在传统企业综合生产计划体系的基础上,探讨了闭环供应链下再制造企业综合生产计划的内涵、特点、构架及影响再制造APP的不确定因素,建立了较合理的再制造企业综合生产计划体系,为再制造企业的生产实践打下了理论基础。当然,对于再制造APP体系来说,需要研究的内容还有很多,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比如说,针对高度信息化的企业联盟之间的再制造APP及其分解计划的基本框架;基于模糊生产规则的再制造APP智能决策支持系统逻辑框架需要进一步分析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Fleischmann M , Krikke H R , Dekker R, et al . A characterization of logistics networks for product recovery. Omega ,2000,28 (6).

2. 徐滨士.再制造工程基础及其应用.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3. Nam S J, Logendran R. Aggregate production planning—a survey of models and methodologies,Euro.J.Opl.Res.1992, 61:255-272.

4. Guide V. D.R... Production planning and control for remanufacturing:industry practice and research needs .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00,18(4):467-483.

5. 陈翔宇,梁工谦. 再制造业及其生产模式研究综述——美国的经验与中国的方向. 中国软科学,2006( 5):80-88.

6. Kimk,Song,Kimj,etal.Supply planning model for remanufacturing system in reverse logistics puters & industrialengineering,2006,51(1):279-287.

7. Johnson M R, Wang M H . Planning product disassembly for material recovery opportunit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 ion research,1995, 33( 11):3119-3142.

基金项目:上海财经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基金项目(项目号:CXJJ-2010-317)。

篇2

关键词:制造业;信息化;工业工程

1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

制造业信息化是将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现代管理技术与制造技术相结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经营、管理、产品开发和生产等各个环节,提高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和企业的创新能力,降低消耗,带动产品设计方法和设计工具的创新、管理模式的创新、制造技术的创新。从而实现产品设计制造和企业管理的信息化、生产过程控制的智能化、制造装备的数控化,全面提升制造业的竞争力。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内涵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信息技术的应用,包括计算机网络和各种软硬件的广泛应用,如计算机网络、硬件、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应用软件、终端设备等。

(2)在信息技术的基础上,重新整合企业各种资源,实现系统功能的大幅度提升。传统的人工作业与ERP系统作业流程的差异极大,企业信息化必须抛弃在人工环境下的流程观念,取而代之的是计算机网络整合环境下的信息流程,这就需要对原有的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进行改进或重新设计。

(3)企业信息化建设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和实际能力,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因为一次性实施整个系统所需的时间、人力、资金、风险都是巨大的,企业很难承受,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以最小的投入带来最大的效益,保证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成功率。

2 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分析。

(1)信息化建设整体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的投入是对企业持续发展核心能力的投资,企业信息化的投资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随着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推进,企业在这方面的投入会逐步增加。

(2)网络建设发展迅速。互联网经济的蓬勃发展带动了企业网络建设的积极性,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建立了局域网和企业对外网站。随着信息化建设的逐渐完善,制造业也将逐渐开展网上业务和电子商务。

(3)财务管理软件认可度较高。由于财务管理软件的规范性和通用性较强,软件技术也比较成熟,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比较认同,使用率比较高。

(4)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系统应用较为广泛。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应用CAD软件进行辅助设计,CAD软件本身也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软件成本逐渐降低,而功能逐渐增强,从二维CAD、三维CAD发展到协同设计。

(5)ERP软件的应用增长速度快。ERP作为规模最大、与管理捆绑最紧密的信息系统,其实施风险也较大,有些已经实施ERP的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业务流程重组,管理方式还比较落后,所以实施效果也不尽理想。

3 工业工程与制造业信息化建设的关系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信息和能源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表现为系统的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四个方面。工业工程包括基础工业工程和现代工业工程。基础工业工程研究的是企业内的基础管理及其标准,例如作业方法、场地布置、生产线设计、能力平衡、标准工时、人机关系、物流系统规划等。现代工业工程是基于系统分析、计算机技术和运筹学,用于解决大系统最优化与宏观资源配置,与信息技术密切相关。

(1)制造业信息化对基础数据的准确度要求很高。像工时定额这种数据。如果没有经过动作分析和作业研究很难保证其准确性,很多实施ERP的企业都采用估计值,进而影响到生产周期、产品成本、生产计划的准确性,基础工业工程可以保证基础数据的准确和及时。

(2)进行信息化建设要求从系统的整体规划设计出发,客观分析企业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当前和未来之间的差距,然后制定信息化建设的策略,明确原则和路线,确定各个信息化建设项目之间的先后顺序和依赖关系,并落实每一个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里程碑。对信息化建设项目、信息系统进行规划和设计是工业工程的基本功能。

(3)MRPII、ERP是制造企业以对其资源的计划与控制为核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其中的主生产计划MPS,是确定每一个具体的产品在某一具体时间段的生产计划,根据MPS确定物料需求计划MRP,继而产生全部制造件、采购件的生产作业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所以,生产计划是企业各种资源调配、平衡的中心,也是ERP系统与实际生产经营保持一致的关键。制定合理的生产计划,进行能力平衡和优化排序、改善物料库存等,又是工业工程的经典内容之一。

(4)企业实施ERP系统首先要进行业务流程重组,而这是工业工程的内容。它强调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运用工业工程的理念与方法。对企业现有的业务流程进行根本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实现管理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实现企业经营在成本、质量、服务和速度等方面“戏剧性”地改善。

篇3

【关键词】 活动工期; 生产单元; 成本控制; 遗传算法

【中图分类号】 F2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7)04-0030-05

一、引言

据《中国船舶报》显示,船舶行业重点监测的94家企业2016年1―5月同比主营业务收入下降3.8%,同比利润下降22.3%。劳动力成本上升,船东频繁修改合同订单导致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按计划交船困难重重,致使造船企业成本增加,我国造船企业财务管控压力[1]、盈利难问题仍然突出。针对船舶建造过程中“边设计、边生产”特点,动态监控成本,保证目标成本的控制,进一步提升造船企业成本管控潜力已迫在眉睫。以生产单元或作业区为生产组织形式是现代造船业的明显特征[2],生产单元中作业工序对稀缺性资源争夺加剧,生产计划调整导致工期的不确定性,如何在活动工期、作业工序的前后顺序及制造过程消耗资源的约束条件下,有序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单元中作业工序,保证生产单元任务计划的有效实施,使分解的目标成本得以控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许多学者致力于生产单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钟宏才等[2]运用成组技术实现生产单元满足一定节奏的批量化生产;刘玉君等[3]实现了船舶管系生产计划系统的开发;苏翔等[4]通过增量接收技术构建动态成本控制系统,实现成本管理重心前移至事中控制;吴君民等[5]通过和声搜索算法,寻找船舶分段建造的成本与工期双优化;戴祥斌和徐心渊[6]实现了多项目并行的海工船项目进度安排及纠偏;赵东方等[7]研究了动态环境下生产单元组织行为建模,减少环境不确定性的影响;陈占夺[8]研究了船舶设计成本管理方法与内容,对船舶成本管控进行了补充。上述研究文献虽然运用成组技术,实现生产单元批量化生产,有效降低生产制造成本,但仍有大量单件、小批型生产单元无法通过成组技术改变生产组织方式,达到降低其制造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一些学者局限于船舶分段或生产单元的成本与工期的研究,忽略了多资源限制及活动工期对资源调配、作业工序安排的影响。实际的生产作业中,造船企业单件小批生产单元既受多种制造资源限制,又受到“边设计、边生产”造船特点影响,更改生产计划,打乱生产节奏。

针对上述问题,如何在满足活动工期、资源及成本三者条件下柔性组织生产形式、优化作业顺序与及时反馈制造成本,是控制该类型生产单元成本的重要问题。因此,本文将在现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造船企业特点,充分考虑遗传算法具有极强的计算能力和搜索能力的特性,对活动工期下造船企业单件小批生产单元成本控制进行研究。

二、基于活动工期造船单件小批生产单元成本控制模型

(一)活动工期下造船单件小批生产单元成本控制思想

根据船舶建造计划的进度安排,可以明确知晓生产单元建造工期;根据生产工艺明确生产单元中任务包的生产过程正常需要消耗制造资源,例如作业人员工时数、机器工时数、生产场地面积等。从短期来看,在实际的生产单元制造过程中作业人员工时数、机器工时数及生产场地面积等资源是有限的或是扩充有高额成本代价的。活动工期下造船单件小批生产单元的成本控制目标是在目标分解成本、工期拖期惩罚与制造资源限制或资源可扩充但有代价的约束情形下,有序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单元中作业工序,保证生产单元任务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生产单元满足既定工艺路线下的制造成本最低,使分解的目标成本得以控制。

三、模型求解

从模型7可以看出,函数目标是分段函数的整数规划问题。常规分支定界、整数规划法与枚举法计算量比较大,容易导致局部最优。本文选择遗传算法求解,其优越的全局搜索性,并行计算及快速的收敛性[9],大大减轻工作量。就上述模型,下面给出遗传算法下求解模型的逻辑或者流程。

若可以在资源限制内按期完成生产单元任务,那么决策者一定选择既不扩充资源也不拖期的生产计划。因为只要在资源约束内,资源使用在时间上的分配不影响任务消耗资源所产生的成本,即资源总成本一定。而拖期罚金只在拖期时存在,按时完成时并不存在。于是,在资源限制内按期完工成本最低。在必须拖期或必须扩充资源情况下,决策者将权衡两者所增加的成本,做出拖期、扩充资源或两者分摊增加成本,以获得最小成本。为了解决该问题,下面给出压缩量、可压缩工序、可压缩时点、可压缩量及压缩比例的定义。

定义1:压缩量是指资源受限,工期刚性方法给出的计划的实际工期大于工期限制的部分。

定义2:可压缩工序是指在资源受限,工期刚性方法给出的计划中,实际开始时间早于其只考虑工艺流程而不考虑时间的最早开工时间的工序。

定义3:可压缩时点是指可压缩工序的实际开始时间点。

定义4:可压缩量是指可压缩工序的实际开始时间和最早开始时间的差值。

定义5:压缩比例是指一道工序的开始时间的提前量与该工序的可压缩量的比值。该处理逻辑如图1所示。

图1中的处理逻辑将资源可扩充但有代价、工期柔性问题简化成为资源有限、工期柔性问题求解,再通过压缩比例对已有计划安排进行修正。这样的修正将改善原有计划的拖期情况,将原计划中因拖期造成的成本部分转移到资源扩充中,以达到成本最小。

该逻辑是在一个已有计划上进行改善,所以很难通过改善一个成本很大的原计划得到一个令人满意的修正计划。因此,原计划的选取仍应为一个较优解。原计划是在不扩充资源条件下进行的,不存在扩充资源造成成本增加,所有高出基本成本的这部分成本都来自于拖期时间。因此拖期时间越小成本越小,即工期越短成本越小。然而对一个以工期最短为目标安排的计划通过设定压缩比例调整,并不能保证得到的是一个最优或者令人满意的计划。因此,在使用这一逻辑处理时,原计划的选取和压缩比例的确定成为两个核心问题。

将这两个问题中的任何一个孤立地加以解决,都难以得到较优的计划。必须将原计划安排和压缩比例设定封装,再通过对其成本比较寻找出的结果才可能是令人满意的。也就是说,在搜索原计划的同时,就应设定合适的压缩比例对其修正得到修正计划。再直接考察修正计划的表现,搜索最优计划。为了将这两个问题封装,本文设计双链遗传算法流程,如图2所示。

四、算例验证

CX船厂是国内一家中大型修造船企业,以该船厂某一单件小批生产单元为例,该生产单元中LFD1008任务包含6个作业工序,受3种资源的限制,其网络计划图如图3所示。原工期为25小时,由于船东修改订单,分解新的生产计划,该任务设定计划工期为19小时,拖期惩罚为每小时0.2万元,目标分解制造成本25万元(不含物料及间接分担成本),各工序加工与资源耗费情况如表1所示,资源价格如表2所示。

本文采用Matlab2010a编程对模型求解,设置采用的具体遗传参数有:种群规模为20,最大迭代次数为500,交叉概率0.8,变异概率0.2,运算结果形成选取的最优优先级和压缩比例组合如表3所示,计划安排如图4所示,各类资源消耗如图5所示。

由上述运算结果可知,在资源不可扩充,工期刚性条件下,LFD1008任务最小工期是21小时,如果船东没有修改订单,正常可以完成任务。船东修改订单后生产单元在新的计划工期、资源条件下,通过对作业工序优化,也不可能完成该任务。通过对资源的扩充,考虑拖期惩罚成本,实现在活动工期下,制造成本最低,即对非正常资源消耗最低,按照模型优化具体作业安排如表4所示。由表4可知,实际加工工时为20个工时,超出计划1个工时,惩罚成本为0.2万元;同时第7个加工工时,资源2超出资源限制1个单位资源,资源3超出了资源限制2个单位资源,根据资源价格及实际工期计算出总成本为24.13万元,其中惩罚成本0.2万元,正常资源价格生产成本为22.89万元,资源扩充增加额外成本1.04万元,使总成本提高了5.42%,仍在目标分解制造成本25万元控制范围之内。

五、结论

生产单元是造船企业的重要生产组织方式,新的船舶经济形势下船东频繁修改合同订单导致生产计划调整,生产节奏打乱,工期不确定性。活动工期下单件小批型生产单元的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对执行目标成本管控、反馈设计、实现降本增效至关重要。本文构建活动工期下的满足目标分解成本与制造资源可扩充情形下的造船单件小批生产单元制造环节的成本控制模型,给出遗传算法下求解模型的逻辑或者流程,并结合某船厂加以验证。结果表明,通过该模型优化可以实现活动工期、拖期惩罚与制造资源可扩充但有代价的约束情形下,有序合理组织安排生产单元中作业工序,保证生产单元任务计划的有效实施,实现生产单元满足既定工艺路线下的制造成本最低,使分解的目标成本得以控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避免不合理占用车间工人作业时间,减少生产过程中不合理赶工现象,在实践中具有较强的应用价值,可为其他制造型企业作业计划安排及成本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也为造船企业实现准时化生产提供有效的管理手段,帮助企业提高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 干胜道.企业财务压力:来源与管控[J].会计之友, 2016(9):20-22.

[2] 宏才,蒋如宏,谭家华,等.造船专业化生产单元模型及其作业安排优化[J].中国造船,2004,45(2):7-13.

[3] 刘玉君,李瑞,■田邦裕.基于约束理论的船舶管系加工进度计划系统研究[J].中国造船,2011(1):201-208.

[4] 苏翔,潘燕华,宁宣熙.基于大型单件小批生产的MBOM增量接收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4,12(2):73-77.

[5] 吴君民,陈明菲,鞠可一,等.基于和声搜索算法的船舶分段工程项目工期―成本优化[J].财会月刊,2015(18):68-70.

[6] 戴祥斌,徐心渊.基于比功率法和利用系数法的HAB(WB)照度计算在海工船上应用[J].船舶与海洋工程,2015(3):50-56.

[7] 赵东方,张晓冬,章恩武,等.动态制造环境下生产单元组织行为建模研究[J].软科学,2015(10):136-140.

篇4

关键词:Agent模板语言;多Agent系统;产生式编程;Grammarware;黑板;JADE

中图分类号:TP311.5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9081(2007)04-0868-04

0引言

基于Agent的计算被认为是一种新的软件开发的范式,在软件工程、分布式系统开发和智能系统开发上都能够发挥重要的作用。为了构建可靠、有效的基于Agent和多Agent系统的应用,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方法学与建模方法。例如在方法学方面的AAII方法学和Gaia方法学等;在结构方面包括慎思、反应以及混合等一系列结构。

尽管研究人员提出了很多Agent的结构和一些方法学来构造面向Agent的系统,但是这些方法多基于传统的面相对象分析/设计(OOA/D),有些采用静态、非分布软件结构的建模,不符合Agent所处的动态分布环境;有些结构较为复杂,且一般集中于对单个系统的设计,缺乏针对不同应用的灵活性,使得在Agent开发中针对不同应用进行了大量重复工作,降低了开发效率。

借鉴Grammarware的工程化[1]与产生式编程[2]思想,基于以黑板系统为基础的单Agent结构,提出了一种称为AgentPatternLanguage(APL)的模板语言[3],用来在较高的层次上抽象描述Agent中针对具体应用的数据类型、知识源组件等,并由Agent解析、转换为执行代码,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对于Agent与MAS自顶向下的构建,从而提高系统开发效率,增强系统灵活性与可复用性。

1基于黑板系统的Agent结构

APL语言主要针对基于黑板的Agent结构[3],由黑板存放Agent的运行信息,与知识源相互协作完成特定的功能,整个Agent负责由APL文件生成可执行代码,完成APL说明的目标。根据文献[1]中作者对于Grammarware进行工程化开发的原则,以APL定义的语法作为base―linegrammar,进而通过定制APL文档,描述Agent知识源等组件;同时基于黑板的Agent结构借鉴产生式编程的思想,解析APL文档,最终实现为针对具体应用的系统。同时可根据不同的知识源运行策略来实现反应型或慎思型Agent的特点,从而增强Agent的灵活性和复用性,提高针对不同应用的Agent的开发效率。图1是基于黑板的Agent结构。

1.1Agent结构

1.1.1黑板与知识源

黑板是Agent的全局数据库,主要包括数据对象结构与子句对象结构两部分。

数据对象结构是由一组有限数据对象类型的实例构成的集合。数据对象类型用来描述一类数据对象,包括一个类型名和属性集合,其中属性用来描述数据对象的特征,一个属性定义包括属性名与属性类型。

3)前提条件PreCondition是一个布尔表达式,由条件语句以及关系实例构成;

4)后置条件PostCondition是一个集合,包含在知识源运行完毕后需要更新黑板上的数据对象及子句对象实例。

1.1.2消息相关知识源和规划库

知识源MessageInput负责Agent与其他Agent之间的消息收发,而知识源MessageHandle负责处理接收到的消息。此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模块支持Agent的运行。

当MessageInput接收到一个外界到达的消息后,将其放在缓冲队列中,并通过事件通知MessageHandle。MessageHandle收到消息后,就等待ControlContext选择。被选中执行后,MessageHandle根据运行中的目标结构与规划从缓冲队列中选择消息,根据消息内容更新黑板变量。各目标结构在运行中所需要发送的消息也放在缓冲队列中。MessageInput监测到缓冲队列中有消息要发送,就等待ControlContext选择,选中后将队列中消息发送出去。

为了在实际应用场景中支持MAS的开发与运行,基于黑板的Agent是在JADE[4]平台上实现的。Agent之间利用ACL(AgentCommunicationLanguage)进行通信,MessageInput、MessageHandle知识源负责消息的处理。这里采用集中的消息处理是为了避免GoalStructure知识源各自进行消息收发可能带来的错误,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用恰当的消息更新黑板。

此外,知识库Knowledge存放Agent运行所需的一些全局知识,而规划库PlanLibrary中存放用于不同目标结构的规划。规划由名称、objective(规划针对的目标结构名)、PreCondition(规划执行所要满足的条件)、优先级以及规划体组成,规划体采用确定有穷状态自动机DFA表示,其中状态之间的转换由一组Transaction(一组完成一定功能的动作)和GoalStructure组成。根据Agent运行的上下文,Plan选择不同的状态转移,最终达到终结状态,完成规划执行。

1.1.3控制机制

根据上面的介绍,ControlContext协调不同的知识源协同工作完成特定的目标,其中由议程表Agenda变量控制知识源的执行。每个目标结构知识源有一个初始的优先级,而MessageHandle和MessageInput的优先级最高。当Agenda打开时,ControlContext选择处于Active的知识源准备运行,选定后关闭Agenda。如果MessageHandle或MessageInput被选中则执行相应的功能。若某个GoalStructure被选中,如果该目标结构是首次执行,那么根据Agent当前的环境上下文,从PlanLibrary选择一个合适的Plan;如果目标结构已经选定了Plan并已经开始执行,那么就根据Plan当前的状态与环境上下文选择状态转换(可能是Transaction或GoalStructure)执行一步(如果选中子目标GoalStructure,则保存当前目标,先执行子目标)。当MessageInput、MessageHandle完成处理,或GoalStructure执行完一步,打开Agenda,开始下一轮选择。控制过程参见图2。

当ControlContext连续选中同一个目标执行的时候,其优先级相应增加。而有时候因为环境的动态变化,一个高优先级的GoalStructure会打断当前正在执行的GoalStructure。可以通过指定不同的策略决定GoalStructure之间的竞争策略,使Agent在对于环境的反应性和对目标的坚持性上做出平衡。

2APL与场景示例

2.1Agent模板语言APL

前面介绍的Agent结构,在针对不同的应用时,需要不同的配置信息,如针对于特定应用的数据类型、规划、不同目标结构的调度策略等,这些信息可以通过APL语言来描述。目前APL主要描述应用场景中的三方面内容:1)表达数据对象类型,子句对象类型以及它们的实例;2)描述目标结构知识源,包括目标名,输入变量集,前提条件,优先级等内容;3)描述针对不同目标结构的规划的相关信息,包括规划名,Objective,规划体,前提条件等。这里采用XML进行表达,因为XML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且可以简化编译/解释器的构造。

从图1可以看出,Agent中有一个APLParser解析器部件。Agent在运行中与具体应用相关的知识,包括各种数据对象实例、子句对象实例、GoalStructure的实例、规划Plan的实例等,都编制在APL文件中,在Agent初始化时由APLParser解析APL文件,并生成各种实例的对象,而后Agent按照上面介绍的Agent各个部件的运行机制,完成指定的目标。

2.2场景描述

这里采用一个企业业务过程管理的场景来说明基于黑板的Agent结构与APL结合如何实现特定的目标。利用MAS进行业务过程管理,将业务过程委托于不同的Agent。Agent通过对环境的观测和与环境的交互,根据环境和业务策略,可以对业务过程管理中动态的变化做出实时、甚至预动的反应,展现出目标导向的特点[5]。

考虑如下场景。某汽车制造商由若干部门组成:几个生产车间(用AD表示);几个市场部门(MD),其中每个市场部门负责处理一个地区的订单;一个调度部门(SD),调度部门主要负责为生产车间制定生产计划。当有新订单到达时,SD要根据到达的订单以及当前已经制定的生产计划生成新的生产计划,并发送给各AD。此外,AD可能因为故障等原因,不能按期完成计划,将这个情况发送给SD后,SD要修改当前生产计划,并将修改后的计划发送回各AD。场景描述以及消息往来示例参见图3。

2.3场景实现

这里从调度部门的角度进行分析。假定每个部门或生产车间都有一个Agent。生产部门的Agent负责接收生产计划与异常情况的发送,市场部门的Agent负责向SD发送订单,并接收对订单的确认。这些Agent构成一个MAS,Agent之间相互通信,通过交换数据与控制信息来协同生产过程。

首先,要用APL表达与生产过程控制相关的关键信息。对于SD,应该在黑板上记录如下信息:MD发送过来的订单信息;为每个AD制定的生产计划信息;AD发送过来的异常信息。根据前面的形式化定义,APL要表达出这些信息涉及的数据对象类型,每个类型的实例,所用到的关系以及关系的实例等。下面的代码展示了订单类型的定义。程序前

注意这个目标结构的输入变量集分为三组,每组的成员分别针对不同地区的订单,当有一个订单到达,按照1.1.1中介绍的方式触发该知识源。在ControlContext允许该目标结构知识源的对象开始执行时,该对象在PlanLibrary中查找可以满足该目标结构的规划。下面的代码是用APL表达的规划Plan的示例:程序前

这个规划有三个状态,通过两个状态转换(< tr >标签)顺序连接起来。第一个状态转换是TransactionprocessOrder,判断到达的订单是否可以接受。第二个状态转换是一个子目标,根据前面的Transaction计算得到的结果,如果接受订单就计算新的生产计划,并放入发送队列;如果是拒绝订单,就生成拒绝订单的消息,并放入发送队列中。

图片图4SD、AD、MD间消息的交换与SDAgent运行控制信息

此外,场景中还需要一个目标结构以及对应规划来实现向AD发送生产计划的目标,和用于处理AD发送过来的异常信息的目标结构及对应规划。根据上面的设计,图4显示了场景的一个实现结果,由JADESnifferAgent显示了SD、AD和MDAgent之间的消息往来,以及SDAgent中GoalStructure与Plan等的执行情况。

2.4与相关研究的比较

上面的场景是一个较典型的模型,显示了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协作与竞争关系。整个过程需要各个部门(SD、MD、AD)互相交流,互相协调才能完成。而协作中也存在竞争关系,如不同目标由于优先级的不同而带来的竞争等等。要处理好这些竞争,需要设计比较完善的规划、调度算法,融入到Agent的运行中。

在文献[6]中提出采用基于黑板的Agent结构处理企业中过程计划与生产调度的生成。这里知识源处理生产调度/规划中出现的问题利用,以此提供灵活、用户导向的处理方式。但在面对不同企业不同的业务需求时,其知识源的编制需要根据具体的业务场景来编制,可能带来大量的重复工作,缺乏APL与黑板Agent结构结合带来的灵活性。

在由汉堡大学开发的JADEX中[7],采用了Agent定义语言(AgentDefinitionLanguage,ADL)描述Agent运行时需要的内容,包括所需的对象和变量等。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给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Agent的开发带来一定灵活性。但是其描述文件的抽象层次比较低,文件定制不够方便,而APL可以借助一些工具,使系统设计人员能够方便的生成APL文件,提升开发效率。

3结语

在基于Agent与MAS的系统中,利用模板语言APL从应用场景中抽象出数据类型和组件等的描述,自顶向下完成MAS的开发。一方面,增强了Agent针对不同应用场景的适应性,以及Agent的可维护性与健壮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Agent开发人员的开发效率。在给出的场景中,它使得部门更加适应内部组织以及来自市场的变化,为业务过程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在进一步的工作中,可以借鉴WebService研究中的成果,扩充APL的定义,包含更加复杂有效的业务流程描述;在Agent中引入较为复杂的控制机制,提升Agent的性能;也可以采用本体等方式来丰富黑板上所记录信息的语意内涵。

篇5

关键词:ERP应用优势取得成效难点要点

一、 ERP的内涵

ERP是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的缩写,中文含义即企业资源计划,它是由MRPII(Manufacturing Resource Planning,制造资源计划)发展而来的。其定义如下:超越了MRPII的范围和集成功能;支持混合方式的制造环境;支持动态的监控能力、提高业务绩效;支持开放的客户机/服务器计算环境。ERP是以对整个企业的资源进行规划与控制的信息管理软件系统,它是一种基于企业供应链的管理思想,在MRPII的基础上扩展了管理范围的现代化管理软件工具。

二、 企业应用ERP的优势

ERP的基本思想是把企业的业务流程看作是――个紧密联接的供应链,然后以现代计算机和网络通讯为工具,采用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方法,整合优化企业所有的资源,实现准确生产,加速资金周转,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顾客满意度,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目的。企业应用ERP可取得优势如下:

1.促进企业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变革。

(1)企业管理将由原来的保证企业利润最大化,转向保证整个企业供应链的价值链的增值。

(2)由传统经济下重视物流、资金流管理,转向重视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时间流的统一配合。

(3)从重视企业内部资源的利用与优化,转向重视整个企业内外资源的整合与优化,管理视野将转向整个供应链与价值链的管理。

(4)从强调对生产经营活动的事中控制与事后考核评价,转向重视事前的规划、事中的实时动态控制、整个过程的实时反馈。

(5)从强调职能化、垂直化管理,转向重视构建统一的具有及时反应的信息共享的管理平台。

2.促进企业商业运营模式的革命。

企业实施ERP系统,会推动企业的商业运营模式和企业间的交易方式发生重大变革,可保证适时生产、准确生产和敏捷制造,将极大地改进客户服务效率与质量,实现价值链的增值,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

3.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组织结构与管理过程的整合。

企业实施ERP系统,将促使管理中的预测、决策、计划等职能得到加强,控制职能由原来的事后控制为主,转变为事前、事中和事后控制的统一协调,特别是事中的实时控制将借助ERP信息管理系统得到有效实施,使管理过程与管理职能一体化得到充分发挥。

4、促进决策的科学化。

ERP系统作为一个整合企业内外资源的集成化管理信息系统,不仅能够实时动态提供整个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的信息,而且其集成的各种现代化管理工具,极大帮助管理者进行决策支持。

三、 笔者任职公司基本情况

笔者任职的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为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经纬纺织机械股份有限公司(A、H股上市公司)的子公司,中国恒天集团有限公司为隶属中央国资委管辖的中央直属企业。

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的主要产品为纺织专用机械设备并条机和喷气织机,是典型的生产型纯工业企业。

ERP系统是公司的CIMS工程的一部分,是公司根据实际生产经营情况自行开发完善的系统,几年来,ERP的实施使该公司逐步摆脱传统的管理模式,与国际先进的管理模式接轨,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管理水平。

四、 实施ERP后取得的成效

1、 ERP实施使生产计划下达效率的提高成为了可能。

应用ERP后,公司由原来平均每十天下达一次生产计划,到现在平均每三天下达一次生产计划,大幅度降低了存货资金占用,加快了存货周转。同时减少了库存产成品占用,减少了产成品返库改制的成本,改制成本由几年前的每年几十万元,下降到了现在的每年仅几万元。

2、 ERP的实施使企业具备了数据的时时分析功能。

在未实施ERP之前,时时存货信息是很难随时逐条统计分析的,更别提进行分类分析了,实施ERP后,信息流和物流的一致性、准确性,使科学的优化存货结构成为了可能。在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之初,公司财务部门正是通过ERP的存货分析结论,大胆的建议生产部根据市场需求情况修改外协配套计划,由过去的通用产品300台备料削减到100台,减少了资金积压,降低外协件库存量,盘活存货,进而增加了公司资金的流动性,使公司平稳渡过了危机。

3、 ERP实施提高了公司的整体规范化管理水平。

公司运用ERP信息资源共享的优势,从市场部销售计划、生产部生产计划、供应部采购计划、各车间机加计划到原材料的采购入库和出库、财务支付采购款、机加领用(退库)材料、半成品交库、零部件付出、装配成品出产等,形成了一整套由ERP流程控制的企业物流系统,并在ERP流程中融入财务管理等相关制度,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过程全方位管理控制。全部流程中原来可以人为干扰的因素,逐步被各项制度所取代,使公司内部管理更加清晰、明确、高效。使企业管理走向了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4、 ERP的实施提高了新产品投入市场前的可行性分析能力。

应用ERP中产品树的准确搭建,可在公司新产品研发后推向市场前,制定出新产品产品定额,对新产品技术指标和效益指标进行可行性研究,既有助于产品设计的改进,也为新产品的销售定价提供了有效依据,提高了新产品未来经济效益的前瞻性预测能力。

五、 实施ERP过程中需注意的难点和要点

1、信息系统是否真正适合自己企业的应用,适用的才是最好的。

企业不要担心现在用的功能性软件一定会被替代,如果企业上下一致觉得这套软件的确不错,非常适合自己企业,那么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开发和完善,不必为了追求时髦而购买最新的ERP系统。企业管理者必须对自己的企业、对信息系统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选取适合自己的系统。

2、实施ERP项目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且是一个全面推行企业现代化管理的变革,它给企业所带来的直接与间接的效益不是弹指间所能完全体现的,实施者要在事前做好充分的调研,根据公司实际生产流程情况建立适合本企业的各模块程序,并根据经营变化不断进行改进完善以适应企业管理需求。

3、存货估价入库程序建立技巧。

目前实施ERP的企业有很多是在建立存货估价程序模块时卡壳,导致“骑虎难下”的状况。笔者所在公司的存货采购和加工过程就十分复杂,分下列不同情况:

(1) 外购外包件为直接购入入库后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

(2) 委托外协加工零件需机加完工缴入零件库后,再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其中又分为以下不同情况:

A、铸件毛坯采购入毛坯库后,投入车间进行机加工,完工后缴入零件库,再由零件库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

B、委托外协加工零件购入零件库后,成品零件由零件库直接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非成品零件需投入车间经过机加工,完工后缴入零件库,再由零件库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

C、车间机加工零件在加工过程中其中一道工序需委托外协加工后再转回车间继续加工,完工后缴入零件库,再由零件库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

D、车间机加完工后缴入零件库零件,仍需外协加工一道或几道工序后缴回零件库,再由零件库投入装配车间安装到产品上。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除外购外包件、毛坯铸件、零件库成品件可采用传统估价方法设计估价程序外,其他情况下如果零件估价入库程序设计为根据计划

价格,按零件编码取全部加工费、材料费的合计数作为估价金额就可能会导致数据虚增,如只取材料费或只取加工费又会使数据虚减,那么按传统的估价入库模式设计程序显然会导致数据的不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笔者与公司ERP程序开发人员根据公司实际生产情况改变了以往的只单一方法进行估价的思维,将不论是车间还是库房中涉及到工序加工的零件均按工序加工费于零件所在位置(在制品-**车间或在制品-零件库)进行与应付账款对应的存货估价;如零件已从车间完工缴零件库,则在程序中将该零件所需本公司投入的材料费随之转入零件库,以保证信息流和物流的一致性,保证财务账面存货余额和ERP库存存货余额的一致性。

经过如此改进后,彻底解决了外协估价程序无法准确建立的难关,目前,沈阳宏大纺织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所有存货管理核算完全通过ERP程序控制实现,经过多次盘点校验,程序稳定,运行到位。

总之,企业实施ERP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革新,实施前需要作很多准备工作以及全方位的投入,但只要实施成功,ERP将给企业带来诸多益处:它能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能使企业管理标准化、规范化;能提高企业在行业中的竞争力;还能帮助企业改善企业形象、提升管理思维,同时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吴炎太,薛恒新.《ERP系统: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财会月刊,2001,(18).

[2] 李时椿,从MRPII到ERP:现代资源管理模式对我国企业的挑战[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1,(1).

篇6

关键词:制造业;企业成本;成本管理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成本的经济含义正进行着传统与现代的过渡,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人为和非人为因素是造成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根本原因。目前,我国成本管理主要局限于产品制造过程中,由于观念上的束缚,这些年来,成本管理对提高企业效益的作用甚微,甚至制约了企业技术进步,妨碍企业发展。在当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成本的降低是增加利润的有效方法之一,降低成本已成为企业首先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针对企业成本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本文将以制造业为典型进行说明。

一、企业成本的经济内涵

成本概念是成本管理的基础,企业应当合理地划分费用和成本的界限。国内外关于成本的研究指出,传统的成本概念具有片面性,只局限于产品的生产过程,而现代企业的经营活动是以产品设计、生产、销售以及售后服务为中心的一个完整性系统,因此传统的成本理念已不能囊括其真正的经济含义。成本管理中的一个基本原则是:不同的对象使用不同的成本。因而成本的含义是由它所服务的管理目标决定的。会计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财务会计主要从核算的角度来运用成本,强调将收入与其相应的成本相配比,并不能正确核算一些不能在现阶段产生收益的成本或不可计量的成本。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是为企业内部经营决策服务,又称为内部会计。在“不同目的、不同成本”的指导下,管理会计扩展了成本的内涵和外延,提出多维成本概念,认为只有按支出的目的来梳理成本的外延,才能从本质上正确认识成本的内涵,并借以构建出层次分明、前后一贯的成本概念框架。

二、降低企业成本的经济意义

(一)降低企业成本是增加利润的有效途径之一。成本控制措施得当,企业利润就有可能成倍增加。利润上去了,企业就能大刀阔斧地利用资金进行再生产、再投资,使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并进入一个良性循环发展系统。在员工福利方面,利润的增加也会使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从而有效地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为企业带来更多的利润。

(二)降低企业成本可以节约资源并增加收入。目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对现有资源没能充分利用、资源浪费较严重的现象。企业可以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制定成本控制目标管理,准确测算生产加工定额,使物料消耗控制在定额以内,从而降低企业成本,同时把剩余材料资源经过加工销售,增加企业收入。这不仅降低了企业成本,还遏制了资源的浪费。

(三)降低企业成本能够提高市场竞争力。成本在整个企业的经济活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本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影响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一个成本水平较高的企业,将会因为成本的原因而丧失市场竞争力,出现亏损,甚至倒闭。因此,降低成本能够提高企业竞争力,也被多数企业用作击败竞争对手的重要手段。

三、降低企业成本的有效途径

(一)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在制造型企业大部分产品的成本中,材料成本占了其中的60%以上,机械行业、五金制造等行业,材料成本占了绝大部分,这让我们意识到降低材料成本的重要性。但如何降低材料成本呢?笔者将从材料在工厂的不同阶段来加以说明:

1、设计阶段:“成本是设计出来的”,要防止事前成本流失。一方面是指设计本身的成本;另一方面是指设计出来的产品的成本。这一阶段要减少成本就要尽量利用已有的设计方案,在设计的过程中尽量利用通用材料和设计出通用的零件。

2、计划阶段:所谓的计划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指采购计划;另一方面指生产计划,这两方面的目标都是一样的,就是如何以合理的库存量来满足生产的需要,保证生产平稳进行。合理安排生产计划至少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a、保证订单的交货期;b、保证生产均衡且产能能够满足生产需要;c、保证生产批量效率最高,然后根据生产计划制定采购计划。

3、使用阶段:在使用阶段,材料的成本控制主要是指减少浪费。首先是要建立车间材料领用的流程和制度;其次是要建立异常处理机制。另外,还需要借助ERP的管理工具,来控制领料的数量和规范挪料行为。

4、保管阶段:主要是指仓库保存阶段实行“零库存”制度。库存阶段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降低成本:A、库存呆滞料的控制;B、库存周转率的提高。呆滞料其产生的原因,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情况:a、订单取消;b、计划不准等原因导致采购部门多采购;c、供应商多送货;d、库存不准,需要物料的时候没有,导致重新订购;e、工程变更导致某些材料使用不上。

(二)转变思想,善于沟通,降低企业人力成本。

(三)利用网络技术降低企业多种成本,降低企业人工成本。

(四)降低企业成本与质量效率优先。一是充分利用设备,提高机械设备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损失。

(五)加强采用成本分割战略。成本分割就是指将涉及成本的项目分化到最小的单位,然后逐项降低成本。

(六)通过成本效益分析法降低企业成本

1、成本效益分析法的意义。长期以来,我们在评价企业成本工作绩效时,往往把成本升降作为唯一标准。由于未能正确树立成本效益思路,导致企业在竞争中注重采用低成本战略,而忽视采用差异化战略。企业投产新型差异化产品,从短期看往往开支较大,但实际上这些新型差异化产品可以扩大市场占有率,从而得到更高的成本效益。所以,为未来增效而重视树立成本效益思想,有利于企业竞争战略的制定。

2、我国出现的具有全过程的成本管理方法。我国企业在长期实践中,也积累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成本会计经验,实际上都是强调“以人为本”,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管理和控制成本的积极性、创造性,至今仍不失为现代成本会计的有效方法。邯钢“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经验,以及潍坊亚星集团有限公司实行的“购销比价管理”,把企业管理成本的重点从以内部生产为中心,延伸到对销全过程的控制。这些方法结合企业实际特点,对降低企业成本有一定启示作用。

3、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就是运用系统性方法来考察企业各项活动和相互关系,确定各要素环节的成本效益,从而选择和改造具有竞争优势的资源,通过重构价值链获取相对成本优势,从而赢得竞争。

4、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管理在降低成本中的应用。作业成本法从1988年产生至今,已在西方国家获得广泛应用,该方法主要从零存货、全面质量管理、成本动因、价值链以及多技能的工人等新思维、新观念出发,对作业管理从成本发生的根源上展开分析,建立最优的动态增值标准,从财务和经营两个方面对作业业绩进行评价,不断改进作业成本效益。

(七)价值链分析法降低成本。价值链成本效益分析法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切入应用:

1、运用价值链分析法确定与成本有关的价值活动。

2、以企业价值链归集和分摊成本。

3、影响企业成本的结构性因素。①企业规模选择;②级差地租效应;③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④自制与外购。

4、寻求成本优势的战略途径。企业获得成本优势的途径有两条:A、针对以上提出的影响成本的结构性诸因素,选择、控制或改变影响它们的结构性因素,获得成本优势;B、再造原有的价值链,采用效率更高的方式来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

5、控制影响成本的结构性因素。①选择规模;②控制地理位置因素;③均衡生产作业和调节市场需求波动;④适当联系和恰当整合。

6、再造价值链。

7、长期维持、巩固成本优势。

(八)运用作业成本法降低成本

1、作业成本法与成本管理。作业成本法是以作业为核心,确认和计量耗用企业资源的所有作业,将耗用的资源成本准确地计入作业,然后选择成本动因,将所有作业成本分配给成本计算对象(产品或服务)的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2、作业成本法管理的主要内容。作业是成本计算的核心和基本对象,作业的划分是从产品设计开始到物料供应,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各个环节、质量检验、总装到发运销售的全过程。通过对作业及作业成本的确认计量,最终计算出相对准确的产品成本;同时,通过对所有与产品相关联作业的追踪分析,尽可能消除不增值作业,改进增值作业,优化作业链和价值链,增加企业价值的目的。

四、降低企业成本途径的启示

为了适应现代成本会计的发展,必须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管理成本,使决策层和所有部门、所有单位都重视成本,人人关心成本,提高全员成本效益意识和素质。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

主要参考文献:

[1]雨雨.亚商在线,2006.

篇7

1 计划先行

就管理学方面来看,计划有两重含义,意识指计划工作,在对组织外部环境与内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未来一段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组织目标,并明确目标实现的途径。二是指计划形式,以文字或指标为主要的表现形式,对组织及组织内的不同部门或不同成员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关于行动方向和内容以及方式安排等管理事件。

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计划先行,就是指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的过程中,在第一时间明确各项生产计划和管理计划,建立科学化的生产与管理模式并结合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加以完善,为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工作效率的提升提供可靠的基础,更好的满足不同领域内社会群体的实际需求,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2 计划先行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社会经济逐渐融入到世界经济大环境中,此种情况下,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也逐渐受到政府部门以及各领域企业的广泛关注,在拉动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着独特且重要的作用。随着机械制造企业对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认知的深化,管理活动范围逐渐扩大,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更具复杂性和不可控性。相关实践研究表明,若想要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效果,就应当在掌握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基本内涵和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坚持计划先行的原则,切实提高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效果,促进机械制造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升。

3 计划先行在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中的实际应用

3.1建立清晰的生产与管理计划体系模式,转变生产管理手段,提高机械制造企业综合效益。就销售环节来看,在坚持计划先行原则的基础上,建立订单管理与审批机制,执行新产品编码体系与规则,为工艺及生产提供最原始并且准确的业务信息,业务单据传递流程化、电子化、业务上下关联,避免了原来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人为差错,效率明显提高。

就工艺环节分析,充分做好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的计划工作,逐渐建立相对标准化的BOM搭建原则。并且新产品可实现自动快速导入物料编码,较之手工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通过变更及优化BOM方案,使得产品结构更加清晰简化,便于定额成本的分级核算。

从生产环节分析:结合当前机械制造企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化分析,对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各项活动进行科学合理的计划,改变原有计划模式,关注重要产品部件,统一下达生产订单,减少了计划数量,也减少车间转移过程,车间派工灵活有序,按订单执行并监控进度,改变原有车间进度不明,车间转移混乱的局面,生产信息透明化。

从物流仓储分析:采购业务以订单为起点,以质量为核心,以流程为导向进行全面综合的物流收发业务处理,数据上下关联,有据可查,大大提高了物流数据的准确性,车间仓储账目清晰,账实核对及时、相符,责任明确,为整体系统运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各业务环节提供全面多维的统计信息。

从检修业务分析:利用UAP平台量身订造一整套完整全面的煤机设备检修业务流程,改变原有手工模式无统计、无流程、无责任的混乱情况,实现了检修业务流程的全面业务跟踪处理,实时准确提供各种设备检修维护及相关质量记录,责任明确,数据信息清晰全面。

生产管理手段是生产管理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先进的声场管理模式下应采取计算机管理手段。传统的生产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按照销售订单的文货期要求,安排生产计划组织和协调各职能部门总体上控制产品的生产进度以保证按照交货期要求准时交货。那么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应当在遵循计划先行原则的基础上,使用了计算机和网络化技术使生产管理中心,直接和各制造子系统的制造单元或生产设备实现实时的数据交换,并且利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信息。可见现代生产管理同传统生产管理存在很大的不同无论是在运行方式还是职能方面都有一定的变化和发展。

3.2 遵循计划先行的原则,在保证机械设备生产与管理有效性的基础上,坚持安全生产,控制生产与管理成本

企业都是追求利润的,制造企业更是如此因此,其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应当充分做好计划工作,加强生产成本的控制。在现代生产管理中,增添了计算机的应用,控制生产成本越来越重要,相应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生产成本控制会达到更高效、更准确的效果。

而传统生产管理一个产品的生产成本是由各制造子系统分别计算后由专门的部门汇总后得出.使得对产品的生产成本控制不准确、并且控制滞后。而在现代生产管理系统中生产管理部门增加了采购、外包的职能,生产过程中发生的费用基本全部要通过生产管理部门,而且通过计算机网络生产管理部门随时可以检查生产过程中各工序的成本发生情况(实际的生产时间、次品发生的数量等),所以,由生产管理部门来控制生产成本会更准确、更高效。生产管理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在完成产品生产之后来将制造产品的实际成本迅速并准确地计算出来并将这一成本值对比标准成本,从而找到成本控制存在问题之处和主要环节同时应立即通知相关参与制造的人员在采购、外包以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改善。

篇8

关键词:产教结合 实验实训 工学结合

引言

医药类实验实训室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基础平台,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核心平台。中等职业院校应结合市场需求的变化,主动适应社会的发展,充分利用学校的现有条件,设立专业性较强的专业,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构建新的实验实训教学体系,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才能使人才更快的融入企业和社会。

1.选择适合本校发展的产教结合、工学结合的专业

产教结合即是指职业学校所设专业,把产业与教学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形成学校与企业合二为一的办学模式。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形成的产教结合的模式为“专业教学+校内实训室”“校内学习+定点企业实习”“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相互结合”等多种形式,各个院校需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区域产业特点及各个院校的实际情况来发展自身的产教结合的方向[1]。

以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例,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医药精细化工等行业是苏州地区的支柱产业和特色产业,这些产业的主导技术是“电子自动化控制技术”,研究和探索电子控制技术是提高产业层次、技术水平和产品竞争力的必要条件。在以上这种培养模式拓展电子技术实训室的建设中,让学生在校内实训室动手实践,一次达到培养学生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满足苏州企业基层复合型人才的要求,以便更快更好的融入企业当中。

2.自动化技术示范实训室时间教学体系的逐渐构成

中职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它的时间教学体系。它围绕着“岗位”和“技能”目标要求而定,各环节关系如图1所示。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目前已经密不可分了,强调了实践环节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有机结合,以达到系统教学的目的。与此同时,注重实践教学体系的贯通性和层次性,特别是在应用、实践性强的技能培养方面需连续不断的进行,在不同时间应安排不同的实训。

职业能力培养;连续性;层次性

图1实践教学体系

电子自动化专业实训环节安排

3.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的规划

产教结合实训室在集教学、科研、培训、技术鉴定与技术服务为一身的多功能实验室。若要实现这一目标,要从基地的组织构成和功能上基地进行整体规划,如此才能保证产教结合的实训室能够有效的运行。实训室的组织结构如图2所示。

图2实训室的组织结构与功能

4.电子自动化技术实训室的内涵建设

(1)示范实训室的品牌建设

品牌的建设一直以来都是极为重要的,它能够体现示范实训室的内涵建设。教学理念及技术设备,完善运行管理制度都需要靠它来凸显。通过对企业的需求的调研,以及苏州电子产品的制造方法的升级与转型。

建立工艺师培训与技能鉴定实验室,为苏州的电子产品制造的升级和转型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实验室建立了完整的电子电路表面组装技术生产线,即可按照企业生产的需求来进行专业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支持产业发展。

以行业为依托,以学院为主体,组织建立校企联合实验室,实验室是面向苏州地区的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医药精细化工等支柱行业,实验室可与电子信息行业协会、医药设备工程协会联合合作,成立联合研究站,为行业企业提供更好的支持。

教学过程可与生产过程相结合,实训室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融入生产过程,让学生在指导老师或者企业技术工人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实际操作来掌握和学习相关技术,一方面锻炼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能让学生和企业更好的融合。另外,实训室还可为中小型企业提品完整的设计,试制、小批量生产等一系列服务,如此便可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全程参与不同环节的实际,更好的锻炼实际操作能力,以此实现不同程度的产教结合。

在企业某些环节设定实训岗位,以职业资格要求为实训要求,对学生进行培训,也可以企业生产方式组织校内进行顶岗实训。如低电压器装配流水线的岗位可分别设置元器件入厂检验、器件插件、元器件焊接、产品检验、品质保证等岗位,学生在实训期间按照岗位的要求来实训,不仅锻炼了相关技能且熟悉了一个产品的完整工艺流程。校内流水线可按照企业的方式来组织生产,以便做到真正的顶岗实训。

校企结合的教材建设。实验室教材可以有很多不同级别的精品课程的建设标准来做参考。同时,需要企业的精英骨干参与编写,要明确岗位要求,作为岗位经验丰富的人,对于职业培训教材、生产工艺管理教材等,都能够提出非常实际的建议。

校内实验室与校外实训室有机结合,构成完整的实训体系。这对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综合职业素养在一定程度上都能有所提升。两者相互结合,构成一套完整的实训体系。不仅在校内学习专业技能训练,企业中的顶岗实训也是也是非常重要的。企业还需不断提高现有设备的时间利用率和能力利用率,不断增强实训设备的通用化程度,避免由于专业调整出现实训设备闲置与浪费[2]。

(2)医药类实验实训室文化的建设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验真实的职业环境,学校在按照未来岗位对基本技术、技能的要求、得到实际操作训练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医药类实验实训室文化的建设可以引入国际先进的管理方法,提高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关键就在与思想的转变和启发,让学生从有想法到内心受到触动,然后转变为行动,最终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的整体品质。

在医药类实验实训室室内的设计方面可贴近现今企业的布局模式。如将一些企业的文化标语“要想不被淘汰,只有跑在前面”“自我提升、良性竞争,相互欣赏、相互支持”“生活因拼搏而存在,拼搏因生活而永恒”“态度决定行为,行为培养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等等,贴在学生随处可见的地方,在生产线流水线岗位上都可贴上岗位职责,要求及操作规范等等,通过这些环境的布置,营造职业氛围。让学生更快的融入工作环境当中。

建立规范及样品展示台,学生在了解和熟悉了规范以后,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在不同时期的实训要建立不同的展示台,相关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等等,让学生能够深入了解行业规范。

(3)医药类实验实训室制度的建立

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内涵建也涵盖了制度建设。主要包括了综合制度类、行政工作管理制度、实训管理制度以及其他相关的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逐渐形成和完善、以保证教学和实训质量。

(4)发展校企双赢的微利润运行机制

校企双赢的微利润经营方式,示范实验室可定位在“产教结合、重在教学”方面。围绕生产搞教学,搞好教学促进生产,以“既出人才、又育人才”为基本目标。在经济效益上追求微利润,保证自身能正常运行,在参与市场化运作的过程中,作为合作企业的一个科研或生产部门,企业可提供少量的原材料和质量把关人员,参与校内生产管理,企业只需支付必要的成本。经过校内的生产实训合作,企业可从中吸收一批各方面成绩优秀的学生作为自己的员工,一方面企业能够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另一方面学生也有了实践经验,自身的职业素养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围绕教学组织生产,确保生产质量的同时也保证了教学的质量。以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专职教师为主体、企业委派代表共同组成的校企合作办公室,一起负责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生产和校内校训的组织管理。当企业有生产任务时,企业和基地要联合定制生产计划,确保生产任务在规定时间内能够顺利的完成。在制定生产计划的同时,为了确保教学质量可把岗位安排、教学内容、实训内容都融合到生产计划中去,更好的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在生产的实训过程中,或多或少都会出现次品,这些产品虽然不能达到企业产品质量要求,但可以让学生平时练习时使用,可作为基础训练的素材。另外,在合作企业中会有很多成熟的产品,可以有由企业提供原材料,在实训的过程中,加强学生成本控制意识教育,让学生按照职业规范操作,以降低器件的损坏率。在实训考核时,可将产品的合格率作为技能考核的主要指标之一,如此便可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养成良好职业素养。

结语

经过几年的示范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建设,定能取得显著的效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改革等都提供了较为理想的平台。与此同时,也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产教结合型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建设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首先,在校老师的素养可能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参与实训室的老师既要懂的教学,又要熟悉操作生产和企业管理。否则基地的效能就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培养双向教师需要漫长的过程,若从企业聘请有经验的工程师,由于企业的工作需求,对教学计划做不断的调整,这样对教学秩序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对学生吸取知识也有不利的影响。

其次,是产学结合、产教结合、产研结合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因为医药类实验实训室的教师平时有着较为繁重的教学任务,若企业委托加工的订单、横向合作课题等相关的工作延期,就会影响企业合作的积极性,对学生的实训经验也有不利的影响。

第三,多数教师都已习惯与课堂教学模式,要转变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积极性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者,教师对组织管理真正的生产线的经验不足,若生产期间学生有问题咨询不能给与正确的答复,对学生的实训经验会有一定的影响。在学生实训期间,教师工作强度大,管理规模大还有学生的安全问题等等,这对教师的积极性都会有一定的影响,这时就需要校方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

参考文献:

[1]李红贤.一案贯通的职业能力培养模式――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教育生产型实训基地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0(18)

篇9

企业介绍

"SOLUX 松霖卫厨"成立于1993年,作为国际卫厨行业的领导性品牌,"SOLUX 松霖"拥有2096项创新技术专利,独占全国行业专利总数61.9%,并揽获德国红点奖、iF设计奖等67项国际工业设计最高奖项。基于"唯设计"品牌理念,"SOLUX 松霖"始终坚持对科技与设计的极致苛求,在舒适与美感之间寻求最佳契合,以科技美学赋予生活全新内涵。

"IE=哀医,有哀才有医"!检讨是改善的前提,改善是进步的源泉;进行检讨与总结,不断发现自身存在的缺失,并以此为契机,去改善,去超越。

随着公司不断的发展壮大,为满足不同客户的各种需求,多品种、小批量、短交期趋于常态化,面对这种形势,在IE层面我们应设定精确工时基准使生产计划更合理可行而有效;更进一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消除生产制程及管理流程中的错漏、不良。说的容易做起来却难,有种无从下手的感觉,很有幸参加福友第18期IE专修班的培训课程,三位授课老师的幽默风趣,将理论、影像、课堂演练等教学方式很好的结合起来,不仅让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的生动起来,同时也使得我们更容易去接受和理解,6天课程的教导和分享激发自身灵感,转变了思维;而培训地点——福友生态农场,更是让疲惫已久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放松。

结训回到厦门,深感一口吃不成胖子,个人力量的有限,因此在回来的这一周内,我以收集后续改善课题为主,同时着手成立改善小组,最终确定采用由点到面的整改,选定"P679系列包装作业改善"作为课题。之所以选P679这个系列,因为该系列订单量较大,作业方式比较有代表性,便于后续的改善推广;而且目前该系列作业方式较为复杂,存在人员配置不合理,导致平衡率较低,后道积压严重,前道作业人员等待时间较长等问题。通过改善课题拟定,确认改善方向后,计划成立改善小组,确定改善进度计划,根据现场实际排单情况,着手安排人员进行现状数据收集并分析改善;相信经过福友三位老师的悉心教导,合理利用IE工具,此次改善一定会取得成功,我的哀医之路会逐渐走向平坦,直至迈向阳关大道。

篇10

关键词:精益生产 管理模式 创新

引言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公司是由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控股组建的国内首家核电设备制造公司,成立于2007年7月。作为三代核电APl000堆型部分设备的设计、制造及现场安装调试的生产基地,山东核电设备公司肩负着保障核电设备生产,实现设备国际化、自主化的历史使命。公司已经率先成功掌握了三代核电AP1000钢制安全壳、模块制造及现场组拼装的先进工艺,并形成了批量化生产能力。

1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管理过去存在问题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建成以来,生产产品为APl000技术堆型世界首堆即世界第一台产品。企业过去在生产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问题:一是,产品设计过程纸上谈兵,实施到生产过程中就需要多次变更设计,要确保施工进度,但不记成本,无论是人力上还是物力上都是极大的浪费。在生产管理模式上也较为混乱,计划部门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和生产数据等进行生产计划,使得生产不切实际。二是,企业在生产管理模式上采取过创新的6s模式,但实施不当,且力度不够,管理团队都是各部门的兼职人员。三是,企业目前仓库材料堆积,材料的采购,使用、管理程序混乱,因为核电的特殊性,因此材料的采购、使用是唯一的,原来存在的问题是,仓库和材料采购、使用没有一个反馈的平台,因设计变更等等,也存在材料的变更,但反馈不及时,造成已经采购了,或者没有使用,没有人将数据反馈等等。

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专门生产核电设各的,有其特殊性,其所有的生产设备都需要量身定做,如同样的CV或者结构模块给浙江三门核电制造,所采购的钢板等材料都要用且只能用于浙江三门核电项目,并且在全程都有相关监造方监造,其中核级的国家核安全局也要参与。材料的专用和采购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检验手续,生产质量是关键,必须一次成型,因此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模式是有必要的。

2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内涵

近几年,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研究已经成为企业和管理学研究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竞争形势俞渐严峻,必须要改变传统的生产管理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根据需求生产,要控制企业生产的成本,库存水平,生产过程的延续性以及生产体系的完善化,只有适应了客户的需求,才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占据领先,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就是基于这样的需求而发展创新的。

企业要实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首先就要通过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在生产过程中要不断的改善生产技术、控制成本,完善生产体系,有计划的进行生产,无论是在产量和质量上都要有所提升。其次是企业要重视成本控制,要从生产的各个环节紧抓,要杜绝浪费行为,生产成本的控制是决定企业效益的关键。最后,要鼓励发展创新,持续在改革中寻求发展之路,通过不断的提高生产技术、完善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最终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并在市场竞争中取得胜利。

3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

企业如何实现精益生产管理并且落实到实处,这是一个必须要面对并且迫切解决的问题,以下几点是关于企业实施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几点建议。

3.1制定整体目标

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在我国还是一个较新的管理方法。根据传统的生产管理经验总结,企业生产过程中,应当规范生产,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既要抓产品的创新和研发,又要完善原有的生产模式,提升企业整体的竞争力。要明确企业的生产目标,根据市场环境和客户的需求制定整体目标,进行全方位的协调和管理,严格控制生产成本,实现最优化的生产。企业实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过程中,就是对企业生产过程的重新整合和规划,在不断的完善企业生产水平的过程中,制定出迎合市场需求,适合企业发展的整体目标。

3.2企业结构整合

企业在发展道路上要力求探索管理模式的创新,特别是公司组织结构的适时调整。在这一点上,山东核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特别在2012年对部门进行了很大的变动,撤销和增加了一些部门,对部门的职责也进一步的进行了描述,同时也升版相关大纲程序和管理程序。企业管理流程的细化和工作职能的划分,更加有利于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在发展核电建设的过程中,与美国西屋电气公司、绍尔公司等其他国际公司进行合作,借鉴并学习这些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

3.2创新生产观念

市场经济体制下,我们要改变传统的观念束缚,创新发展。创新思想观念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精益生产管理模式就是对企业的整体管理观念、体制、生产方式乃至整个生产活动的改革和创新。只有通过不断的发展和探索,才能够为企业谋得更多的竞争力和活力。企业要实施精益管理生产模式,必须要关注以下几点:一是,建立库存反馈平台,要实现系统化的库存管理制度,对物料进行标准化的控制。二是,要重视成本控制,突出其重要性,按照生产计划严格控制成本,从物料成本、运输成本、人力成本等多个方面进行控制。三是计划生产,要控制生产的节奏,以市场为导向,有计划有目标的进行生产,要改变原有的超前、超量生产观念,这样不仅浪费了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更不利于企业的精益生产。

3.3重视企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要实行精益生产管理模式的创新改革,离不开企业员工的支持,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精益生产就是要不断的进行生产流程的完善,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就是企业的员工,只有员工之间团结协作才能共创佳绩。企业的员工才是最重要的生产资源,企业的发展就要以人为本,员工是为企业生产创造利益的最大贡献者,因此企业人才培养至关重要。企业要为员工提供完善的培训条件,通过鼓励机制调动员工的参与热情,构建企业内部良好的竞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