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发展总结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旅游业发展总结,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旅游业发展总结

篇1

(一)解放思想推进发展观念转变。按照市委部署,紧密结合实际,扎实开展“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主题实践活动,提出在解放思想中推动*旅游科学发展,实现旅游发展观的“五个转变”。一是从传统旅游向现代旅游转变。随着旅游市场的变化,“游山玩水”型的传统旅游产品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旅游消费的新需求,旅游发展模式发生了转变,更多倾向于娱乐性、体验性的创意和休闲度假等旅游产品的现代旅游应运而生。*旅游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必须跳出传统旅游,立足现代旅游,大力发展现代旅游产品。二是从重景区建设向重城市目的地建设转变。旅游是城市的功能之一,通过旅游的发展,可以集聚大量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旅游发展要跳出“旅游就是建设景区”的误区,立足旅游目的地建设,确立“城市就是旅游,旅游就是城市”的发展新理念,把城市作为一个大景区来打造,以旅游的发展带动城市功能的提升。三是从单体发展向区域联合转变。旅游已走上联合之路,在区域旅游一体化的实践推进中,必须跳出单体发展,树立全局意识。尽管*周边的黄山、九华山、庐山对*旅游产生屏蔽效应,但可以依托资源、交通和区位优势,把*旅游放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大格局中来思考,策划若干条跨区协作的旅游线路,形成“两小时经济圈”的城市聚群。四是从硬件提升向整体环境营造转变。在提高人均消费、延长游客逗留时间等方面不断创新,在完善团队接待的同时,重点构筑为散客服务的旅游配套体系,实现*散客旅游者的真正无障碍。同时加快服务标准的制订、旅游管理体制的创新、旅游人才素质的提高以及旅游信息网络与渠道、应急机制等软件建设。五是从单纯发展旅游经济向追求全面发展转变。摒弃就旅游谈旅游、就历史文化谈旅游的思路,不以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增长作为主要目标,而是追求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通过发展旅游,提高城市知名度、树立城市形象、优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人文素质、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使旅游成为*的城市名片、引擎产业、幸福产业、社会凝聚剂和文化升华剂。

(二)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有新进展。旅游资源整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项目编制、跟踪服务、资金筹措、品牌创建等多个方面。上半年全市旅游系统主要围绕建立项目库、服务重点项目、争取项目资金、招商引资、景区创A等项工作,推进全市旅游资源整合开发。一是建立动态项目库。认真指导各县(市)区旅游局整理旅游建设项目,对项目进行了更新调整,建立了市、县两级项目库,并建立了省“861”行动计划旅游服务业项目库。同时,积极参与旅游重点项目的审批及规划评审工作,引导开发建设重点,突出各地旅游资源特色,打造旅游精品,增强旅游景区的指向性。二是跟踪服务重点项目。对市领导联系的“三山两水”、大龙山景区、独秀园建设月月有统计、有汇报,对红色旅游、天柱山综合开发、花亭湖综合开发、孔雀园及*、*等10个大型重点在建项目季季有跟踪、有总结。对全市性重大项目及时跟进、主动介入,全面推进全市旅游重点工程建设。三是筹措旅游发展资金。精心指导各县(市)区申报*年省旅游发展资金及国家旅游发展基金,同时做好市区旅游项目的编制、指导、衔接工作,与财政部门一起做好项目的前期调研,确保上报项目符合国家、省财政及旅游发展政策,并积极跟踪落实。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做好全市旅游招商项目更新、统计等基础性工作,积极联络跟摧旅游招商项目,热情服务。组织参加了省委、省政府在黄山举办的*年中国国际徽商大会,**旅游文化产业园项目在会上签约,总投资达3.5亿元。5月28日桐城中控国际休闲度假基地8.8亿项目签约。五是开展争创A级景区工作。为完善旅游景区接待服务功能,提升景区品位、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景区对游客的吸引力,积极部署争创A级景区工作。今年我市参创景区共9个,目前都在全力推进。其中,天柱山争创5A级旅游区完成初检,等待国家旅游局批准公布。*争创3A,太湖龙缘园及海会寺争创2A工作已全面启动。

(三)旅游产业延伸拓展了新领域。为提升全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推动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协调互动发展,上半年我市旅游系统在旅游产业链条延伸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一是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为贯彻国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方针,落实国家局及省局关于推动乡村旅游更好更快发展的工作部署,认真开展“525”创建工作。目前,各地正积极行动,第一批创建单位已上报,桐城市争创全省旅游经济强县,潜山县茶庄村及宜秀区的余湾村争创旅游村,大观区山口乡永青生态园争创星级农家乐。二是扶持骨干旅游商品企业。组织全市10家骨干旅游定点生产企业召开座谈会,就加强旅游商品管理、出台发展旅游商品政策、加大旅游资金扶持力度等问题进行讨论。省局对我市发展旅游商品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为加大对旅游商品生产企业的资金扶持力度,我们积极衔接,超前谋划,组织旅游企业参加了*市第六届银企对接,使多家旅游企业和银行有了贷款协议。并积极帮助旅游定点企业申报省旅游发展资金,扶优扶强,不断促进*旅游商品的发展。三是打造特色旅游产品。加快发展红色旅游。有序推进独秀园工程建设。全面推进岳西县红色旅游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独立二师旧址、王步文故居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组织岳西、潜山、宿松等7县(市)区政府和相关人员参加红色旅游培训。

(四)旅游市场开发形成新热潮。围绕提升品牌、拓展市场、招惹眼球开展旅游市场开发工作,在周边省市掀起“*热”、在*形成“旅游热”的良好氛围。一是开展活动营造旅游氛围。与市电视台共同举办“家庭总动员”迎奥运家庭户外竞技活动。该活动在我市新开发的*景区举办,通过电视媒体的集中报道,大大提升了该景点的知名度,提升了景点市场开发的进程。5月初,针对天柱山机场航线开通广州直飞航线及开发中转联程产品的契机,开发*航空旅游市场,与天柱山机场联合举办航线推介会,并在*旅游网宣传推广航班信息。二是加强媒体宣传。深化与*电视台的战略合作,精心打造旅游类专题栏目《今天我导游》,共制作播出20期;启动了《*晚报》旅游专刊的出版发行;接待《今日民航》、《新华航空》、台湾中华电视公司《大陆寻奇》等媒体的采风组稿、拍摄工作;协助市政协编制出版《*民俗》系列丛书;在“中安在线”网站、《*宣传》杂志上开辟了*旅游专栏、专版;安排市领导、局领导接受了省内外电视及平面媒体的旅游专题采访。三是利用会展活动推介*旅游。上半年,抓住一切重大活动及会议的契机,推介*旅游资源。在5月中旬举办的中国国际徽商大会上,肖超英市长亲自做旅游专题推介;徐舒媛副局长还利用参加*(南京)商会成立大会的契机推介*旅游资源。此外,我们参加了中日韩旅游部长会议、西安国际旅游采购联谊会、郑州国内旅游交易会、华中旅游博览会、长三角旅游交易会、北方旅游交易会等旅游会展活动,利用会展平台,搭建宣传展位,展示旅游形象。四是开展旅游协作促进互利双赢。积极与周边城市开展旅游协作,实现资源共享、线路共推、客源互动。应合肥市旅游局邀请,我局组织部分旅行社参加了该市举办的“百万皖人游省城”活动,省城众多的历史文化景点,加上新开发的丰乐生态园、三河古镇、老母鸡家园等,为我市旅游者提供了游览新去处。休假制度的调整及我市不断提升的旅游消费水平吸引了周边九江市旅游局的兴趣,上半年该局两次组织旅游企业来我市宣传促销,我局也组织城区旅行社赴该市进行采线考察。此外我们还接待了青岛国旅、江西龙虎山泰康旅行社来宜开展的外联促销事宜。五是创新旅游宣传品制作。针对我市长期没有旅游标识的现状,我们委托上海专业旅游标识设计公司及本地设计专家策划设计*旅游标识,标识经评审通过后,将正式成为*旅游的代表性记号,将有力地提升*旅游形象。为了全面反映*旅游概貌,我局与国美广告公司联合策划了《徜徉*》旅游手册,手册将于下半年发行。与省第四测绘院共同策划的*导游图已经完成印刷出版工作。此外我们还与国联科技公司一道共同发行“宜城”旅游年卡。

篇2

论文关键词:密云旅游业,“十二五”规划

 

随着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密云旅游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最新统计表明,2008年密云接待游客707万人,旅游综合收入达到9.4亿元。从2005开始,密云旅游每年实现两位数的增长。旅游业已成为密云重要的经济增长点之一。目前,在北京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00 ―2020 年) 中,密云与平谷、怀柔、延庆、昌平西北部、门头沟九龙山以西部分以及房山山地部分被规划为北京远郊度假旅游带,主要以开发自然观光、乡村度假、野味探险等旅游活动为主,满足北京日益增长的休闲度假旅游市场需求,这对密云旅游业而言是一个大的发展契机。本文作者根据专业课所学理论知识以及结合跟随学院教授课题的实践经验,对“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作一个归纳性的梳理、总结,明确密云旅游业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指出亟待改进的方面,从而制定出在“十二五”期间有针对性的发展规划与开发对策,促进密云旅游业在“十二五”期间健康有效的发展。

1 密云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

1.1 优势分析

1.1.1 区位优势分析

密云是北京面积最大的区县。密云县位于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南麓、华北大平原北缘,是平原与山区交接地带,是北京通往东北及内蒙古的重要门户,故有京师锁钥之称。全县总面积2226.5平方公里,县城呈三角形。从1958年起,密云县正式归属于北京市管辖,到2005年,密云县辖17个镇(密云镇、十里堡镇、河南寨镇、东邵渠镇、巨各庄镇、大城子镇、北庄镇、太师屯镇、新城子镇、古北口镇、高岭镇、不老屯镇、冯家峪镇、石城镇、西田各庄镇、溪翁庄镇、穆家峪镇)、1个民族乡(檀营满族蒙族乡)。共有65个社区、334个村委会。密云县北邻河北省滦平县,东接河北省承德县和兴隆县,南与平谷、顺义县相连,西与怀柔县毗邻。这种区位优势为密云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区位特征,这种区位特征赋予了密云旅游业良好的区位条件。首先,密云紧邻北京客源市场,拥有充足的客源市场优势。从地理空间来看,密云距北京东直门仅65公里,距首都国际机场约40公里,京承高速开通之后,从北京市区到密云只需30分钟。目前,在京承之间业已生成大量的旅游客流,密云如何能够有效地加以吸引,使之作短暂停留,就能大大促进密云旅游业。其次,密云地处北京远郊休闲旅游带。随着北京市民利用节假日及周末做郊区休闲旅游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密云旅游业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呈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

2.1.2 旅游资源优势分析

密云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和日益完善的旅游配套设施。“十一五”期间,密云旅游总量不断扩张。全县已开业旅游景区18家(表1),目前正在开发景区7家;旅游宾馆饭店50余家,其中星级饭店24家,星级餐馆11家;旅行社及其门市部3家,旅游纪念品公司1家;旅游民俗村35个。全县旅游从业人员达到1.2万人。密云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经过多年来建设已形成了以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为中心,带动东西南北四条旅游热线的一城带四线的旅游分布格局。一城既:密云生态精品卫星城,东线主要分布有:司马台长城、古北口、云岫谷、白龙潭、九龙十八潭等景区,南线主要有南山滑雪场、黍谷山景区,西线有云蒙山国家森林公园、黑龙潭、京都第一潭、桃源仙谷、清凉谷等景区以及白河市级旅游度假区,北线有云峰山及不老屯万亩草场观赏区。

表1 密云县A级景点

 

名称

等级

地点

电话

司马台长城景区

4A

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北

69031051

黑龙潭旅游区

4A

石城镇大关桥

61025028

桃源仙谷自然风景区

4A

石城镇南石城村

61025309

云蒙山森林公园

3A

琉璃庙镇后山堡村

61622480

云峰山自然风景区

3A

不老屯镇政府

81098688

清凉谷旅游风景区

3A

石城镇贾峪村

69015208

首云铁矿

3A

密云县巨各庄

61031673

北京青菁顶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黑龙潭北

61025909

白云峡

2A

石城镇捧河岩村

69017593

九道弯大峡谷自然风景区

2A

石城镇北石城村

69050004

云岫谷游猎自然风景区

2A

新城子镇遥桥峪村

81022436

云蒙山长城遗址公园

2A

密云县石城镇王庄村

61008258

卧虎山长城景区

2A

密云县古北口镇

81051291

京都第一瀑

2A

密云县石城乡柳棵峪

65880066

古北口旅游景区

2A

密云县东北部的古北口镇

81217725

北京紫海香堤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2A

篇3

【关键词】旅游业 国家战略 大产业

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发展活力和潜力的国民经济大产业。世界一些国家纷纷提出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引领和带动经济发展。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有必要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全局中重要地位的认识,制定和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努力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旅游业正在成为最具活力的综合性大产业

当今世界旅游业迅猛发展,上世纪90年代初就超过石油工业和汽车工业,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旅游业经济总量已占到全球GDP的10%以上,就业人数占全球就业总数的8%以上。现在已进入大众化和全球化旅游时代,旅游日益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成为国民的基本生活方式,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

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旅游业发展,美国、法国、西班牙等发达国家都把大力发展旅游业作为重要战略,日本更是响亮提出了“观光立国”战略,韩国也提出了“全体国民观光职业化,全部国土观光资源化,观光设施国际标准化”的口号。随着我国出境旅游人数的快速增加,港澳台地区、世界许多国家都把争取我国旅游客源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采取了许多吸引措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国家也把发展振兴旅游业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计划。美国制定旅游促进法,设立旅游促进基金,以带动经济增长。西班牙政府通过旅游促进计划,决定每年投入15亿欧元用于促进旅游业发展。韩国提出到2012年访韩游客达到1000万人次,实现韩国成为旅游先进国家的目标。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和闲暇时间大量增加,旅游消费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继美国、西班牙、法国之后第四大入境旅游接待国、亚洲最大的出境旅游客源国,正在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全国许多地方都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或优势产业,提出建设“旅游大省”、“旅游强省”的目标。

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产业关联度高,就业带动力强,覆盖范围广,消费潜力大,在国民经济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国旅游增加值已占到GDP的4%以上,旅游业直接从业人数达到1000万人以上,间接从业人数达到5000万人。旅游业已经成为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旅游业,对扩大内需、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对拉动经济增长、扩大社会就业,对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总体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整合全部旅游资源,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步伐,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世界旅游强国,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进一步提高对旅游业战略地位的认识,实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旅游业在现代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必须从全局的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旅游业,进一步转变发展观念,改革创新发展模式,研究制定和实施我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以此推动我国旅游业快速、全面、健康、协调发展。

第二,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制定发展大旅游的规划,建立大旅游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大旅游的发展格局。现代旅游业的发展已经极大地突破了传统旅游业的范围,广泛涉及并交叉渗透到许多相关行业和产业。据统计,与旅游相关的行业超过110个,包括民航、铁路、公路、餐饮、住宿、商业、通信、会展、博览、娱乐、文化、体育等,随着众多新的旅游形态的出现,旅游又广泛扩展到工业、农业、教育、医疗、科技、生态、环境、建筑、海洋等领域。旅游业涉及几乎所有行业和领域,具有无穷无尽的发展空间,比如像航天领域,也开始有太空旅游的出现。从一定意义上说,旅游业是创造出来的,旅游消费是创造出来的。正像美国创造出的迪斯尼乐园一样,创造了一个旅游的大市场,创造出无数的消费商机。所谓大旅游,就是要把旅游业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一个综合性大产业,作为与各个行业和产业密切相关的一个产业集群来看待。以新的思路研究制定发展大旅游的规划,建立健全发展大旅游的体制机制,形成我国大旅游的发展格局。

第三,加快旅游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步伐,把旅游业发展成为我国综合性的大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消费增长点。要不断扩大旅游产业规模,加快完善旅游自身产业体系,发展旅游相关产业和交叉产业,延长旅游产业链,打造旅游产业集群,进一步培育和壮大旅游产业实力,引领和带动国民经济发展。建立和完善旅游市场体系,紧紧围绕旅游市场需求,创新和丰富旅游产品,更大程度地扩大旅游对外开放,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加快与国际旅游市场接轨步伐,全面提高我国旅游业对外开放水平。

第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方位、多层次的旅游发展新格局,建设世界旅游大国和旅游强国。促进国内旅游、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协调发展,形成三大旅游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按照“增加供给,优化结构”的要求,发展创造更大规模、多层次、多元化的旅游产品,满足旅游市场需求。优化旅游区域发展布局,加快形成既具有地方特色、又统一规范有序的旅游区域发展新局面。

加快我国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定位

在新的发展阶段,根据我国乃至国际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未来趋势,我国旅游业发展总的战略定位应该是:大旅游、大产业、大战略。树立大旅游的发展理念,把旅游业定位为我国要优先发展的综合性大产业,实施旅游业发展国家战略。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所谓支柱产业,就是对国民经济发展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产业。从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产业关联度和产业带动力等方面看,它应该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要按照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这一定位,来加快发展旅游业,进一步提高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对国民经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第三产业的重点引领产业。旅游业作为快速发展的现代服务业,由于其产业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广泛渗透性,影响到许多相关产业发展,具有明显的引导和带动作用。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占据着突出重要的地位,特别是成为扩大消费的重要引擎。要高度重视旅游业在现代服务业中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引领和带动其他相关服务业的大发展。要高度重视旅游消费在整个消费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像重视住房消费和汽车消费一样,把促进旅游消费作为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大力发展旅游消费,带动整个社会消费发展。

把旅游业发展成为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战略性产业。旅游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无烟产业”和“绿色产业”,要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加快发展旅游业,带动一大批相关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市场空间和就业机会,不断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旅游业不仅作为国民经济的综合性大产业发挥着重要的经济功能,而且具有多方面综合性的重要社会功能、文化功能、民生功能和外交功能。概括起来说,旅游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是民生的重要内容,是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开展民间外交、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

第一,把旅游作为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作为建设社会精神文明的重要载体,充实和丰富旅游的文化之魄,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在不断满足人们旅游消费需要的同时,进一步提高旅游消费的层次和品位,把旅游注入文化之魄,深入发掘和创新旅游的文化内涵,提高旅游产品的文化附加值,满足人们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培育和创建社会精神文明。

第二,把旅游作为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实施旅游民生工程,发展国民旅游,建设现代文明生活方式。把旅游作为民生的重要内容,积极创造条件引导、鼓励和支持国民旅游,实施国民旅游休闲计划,使旅游成为国民生活品质的重要体现。

第三,把旅游作为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定位为我国民间外交的重要内容,加快发展国际旅游,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增强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积极发展入境旅游,鼓励发展出境旅游,通过旅游交流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学习和借鉴世界一切文明成果,建设一个更加开放的现代化中国。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

实施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要从国家战略的高度加以考虑和谋划,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制定相应的政策措施。

研究制定旅游发展国家战略。广泛研究和借鉴国外旅游大国把旅游业作为国家战略的主要思路和做法,深入总结我国各地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作为我国制定旅游发展国家战略的重要依据,力争形成一个具有前瞻性的旅游发展国家战略规划,以指导我国旅游业全面发展。

实施国际旅游宣传推广计划。为鼓励居民旅游消费,吸引国外游客来中国观光,要加大旅游宣传力度,研究制定“旅游宣传推广方案”。每年9月27日为世界旅游日,可以考虑在国内设立中国旅游节,举办宣传推介活动。中央电视台可以设立旅游频道或旅游栏目,向国内外广泛深入地推介中国旅游。还可以建立专门的中国旅游网,宣传和服务中外游客。

广泛开展国民旅游休闲行动。我国1995年实行双休日制度,促进了旅游消费的发展。2000年实行“五一”、“十一”长假制度,带来了“旅游黄金周”现象。现在,实行扩大内需的方针,要进一步启动旅游消费,研究制定国民旅游休闲计划。落实带薪休假制度,所有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等都要根据国家规定,落实带薪休假制度,合理安排职工休假时间。实行弹性休假制度,职工的年假可以在一年内灵活安排,错开集中休假时间,发展常年性旅游消费。高度重视旅游黄金周的作用,做好一年中几个黄金周的旅游工作,这对扩大消费效果明显,老百姓和社会各方面都有热切期盼。

加快旅游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在当前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要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投资的重要方面。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加快旅游线路、旅游景区以及相关交通餐饮、住宿、购物等设施建设。在全国建设一批旅游重点景区、大型旅游项目,以及旅游综合服务设施。

积极开发适合大众化消费需求的旅游产品。针对城市居民双休日的特点,着力开发建设城市周边旅游,形成乡村旅游发展带。适应城乡居民消费的多样化需求,加快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购物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健康旅游等多种旅游形态。针对不同群体的需求特点,发展老年旅游、学生旅游、农民旅游等旅游类型。要通过创造旅游需求刺激和拉动旅游消费发展。

加快形成旅游产业体系。适应旅游便利化、舒适化的要求,紧紧围绕旅游“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餐饮、住宿、交通、游览、购物、娱乐等旅游产业,针对城乡、国内外不同旅游消费者,满足不同层次的多样化需求。按照发展大旅游的理念,加快发展旅游相关产业,积极探索发展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相结合的交叉产业。当前尤其要高度重视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体育休闲产业、娱乐业和会展业,促进旅游业与这些产业的融合发展。

全面提高旅游对外开放水平。加快发展国际旅游,促进旅游业对外开放。与更多国家签订双向旅游协议,相互提供旅游便利。积极组织国际旅游推介活动,针对国外客人需求和特点,开发和创造更多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吸引国(境)外游客到国内旅游。同时,积极开展我国居民出国游活动,发展旅游配套服务产业,鼓励有条件的旅游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旅游市场。

进一步完善旅游公共政策和服务体系。制定鼓励旅游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对旅游企业、旅行社实行税收优惠政策和信贷支持,扶持中小型旅游企业发展。鼓励社会投资建设旅游休闲度假设施和开发旅游产品,支持乡村旅游发展。为吸引城乡居民旅游消费,有必要采取更多的鼓励消费政策,如降低旅游景区门票价格,减免博物馆、纪念馆、公园等门票。加强旅游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发展旅游服务网络,方便居民旅游消费。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全面提高旅游服务水平。(作者为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司长、研究员)

延伸阅读

未来10年旅游业发展前景良好

篇4

亚洲沙滩运动会是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沙滩综合性体育盛会之一,也是亚奥理事会主办的五个亚洲最高级别的综合性体育赛事之一。2012年6月,海阳市成功取得了第三届亚洲沙滩运动会的举办权,为海阳旅游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战略机遇。作为世界范围内第一个举办洲际综合性体育赛事的县级城市,极大地提高了海阳的文明程度和开放意识,也极大地提升了城市整体形象和包括接待能力在内的城市运行水平,提高了海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为海阳旅游业大发展、快发展带来了空前和机遇。毫无疑问,亚沙会将是提升海阳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转折点。

一、“后亚沙会”时代海阳旅游业的发展机遇

(一)亚沙会舆论影响力强大,全力提升海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作为亚洲最高级别的体育赛事,亚沙会的强大舆论影响力,使海阳在一定时期成为亚洲甚至世界范围内关注的焦点。亚沙会举办期间,来自亚洲45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团队参加这一亚洲规模最大、档次最高、影响最广的沙滩综合性体育盛会,国内和亚洲地区的几百家媒体汇集海阳,大密度、高频率的新闻宣传,使海阳在短时间内声名远播世界各地,海阳良好的滨海自然风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强劲的发展动力,因为亚沙会而为更多的人们所认知和接受。

(二)借势亚沙会,实现了海阳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

海阳旅游度假区借势亚沙会,与亚沙会携手并进,借力打造,实现了海阳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2012年,旅游度假区共完成地方财政收入1.6亿元,增长42.2%;完成项目投入20亿元,增长53.9%;建筑面积130多万平方米,增长55%;接待境内外游客186万人次,增长10.7%;相继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新标准实施后四个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试评单位之一,并获得了全国休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授予的“度假区创新奖”。经过亚沙会的洗礼,海阳的城市交通、公共设施、旅游产业、酒店餐饮等各种城市服务功能将全面实现与国际接轨,形成一套科学完备的旅游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海阳旅游产业的档次和水平。

(三)通过亚沙会的强大整合力,海阳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生态亚沙、绿色亚沙的理念,不仅推动了海阳城市环境的全面升级,而且使海阳生态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得到全面推进,成为半岛地区重要的制造加工业基地和清洁能源基地。同时,科学的市场导向和开发,将推动海阳旅游经济、赛会经济、会展经济等相关产业的迅猛发展,超高的曝光率会给海阳吸引更多的投资,为海阳经济结构的合理完善聚集更多能量,使“后亚运经济”迸发出强大的活力。

(四)城市通讯、服务功能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通过亚沙会筹办,海阳全面完成海、陆、空“三位一体”并经受重大赛事检验的优质畅通交通网络。海阳方圆120公里之内有三处机场和三处大型港口,地处青岛、烟台、威海三个中国开放窗口城市的中心地带,与三市均只有一小时车程,特别是随着烟台至海阳高速公路、海阳至青岛跨海大桥的通车,海阳至烟台、青岛的车程将缩短到40分钟左右,海阳将一跃成为半岛的公路交通枢纽和节点城市。同时,经过大赛的历练,政府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形成畅通无阻、优质高效的旅游业发展“软环境”。

二、海阳市旅游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尽管亚沙会的举办,给海阳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大机遇,但是从近几年海阳旅游业发展的综合分析,未免发现从旅游产品体系,空间结构,产业要素整合,管理模式,交通体系等各方面存在着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因素:

(一)缺乏完善的产品体系,海上旅游有待开发

目前,海阳的旅游产品在全国内有较强知名度的有招虎山森林公园、地雷战景区、云顶竹林和万米金沙滩,其他产品的影响力不够强大。海阳最宝贵的旅游资源是绵延近20公里的海阳万米海滩,以沙细、浪稳、坡缓、水清而著称,有着凤凰滩的美誉,是非常适合沙滩运动的天然场地,可以开发大型的浴场。但是目前海上旅游项目还没有充分开发挖掘出来,资源开发潜力巨大。

(二)旅游产业各要素整合不够

旅游行业的关联度很强,“吃、住、行、游、购、娱”六个要素,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是一个庞大的社会系统工程,任何一个要素发展不协调都会影响旅游产业的整体实力。目前,海阳不能很好地把这六个要素整合在一起,没有充分发挥“游”对其他相关联产业的拉动作用,旅游、购物和娱乐的差别性太大,要想实现旅游业的迅速发展,必须大力整合各要素,实现协调均衡发展。

(三)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够完善

海阳市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是亚沙会赛事举办及今后旅游项目开发的必备条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完善包括临近的烟台飞机场民航国际、国内航班有限;铁路直达主要客源地区的车次不够,运营火车机型陈旧,卧铺车厢少,旅游舒适度较差,空调车较少,难以满足不同层次游客出游的需要;另外,城镇道路老化,公交运输混乱,承载能力较差,汽车站和火车站的地理位置不理想,这些因素都将制约海阳旅游业的发展。

(四)旅游产品空间分布结构存在问题

尽管吸引力产品的空间分布在不断扩展,但在空间结构上存在3个主要问题:1、海阳城区吸引力产品开发薄弱,与所处的交通区位不相称;2、海阳市沿海地区和内陆两地的旅游开发各自为政,缺乏海陆联系和联动,使得这一重点区域的旅游内涵和外延受到局限;3、各区、镇的吸引力产品开发缺乏分工合作意识,影响了市域整体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三、“后亚沙会”时代海阳旅游业的发展对策

未来五年是海阳旅游业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打造“以滨海休闲、山岳生态、历史文化和沙滩体育四大板块为主体,以滨海旅游为最亮点”的旅游业发展格局的重要时期。未来五年对海阳市旅游业来说,是机遇,更是挑战,要把握时机,因势利导,采取强有力的对策措施,努力实现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开拓“后亚沙会”时代海阳旅游业市场

1.利用亚沙会留下的资源,探索“后亚沙”对海阳旅游的效应,充分发挥永久性保留场馆的作用。将这些保留场馆和海阳的人文景观、自然风光有机结合,编入旅游项目,丰富有海阳特色的旅游产品,完善旅游产品的结构,使旅游者的休闲和娱乐需求得以满足;

2.积极推动商贸会展旅游业的发展。在海阳举办各种商贸会展旅游活动是提升海阳各行各业发展的“助推剂”。

3.不失时机地推出海阳观光旅游、文化探寻旅游以及低碳环保生态旅游等产品,不断完善各种不同的专项旅游项目,从而实现创新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目的。

(二)完善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功能

设立海阳市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提供旅游咨询、旅游投诉处理、旅游应急救援、旅游政策、旅游商品销售等服务。建立健全旅游信息网络,建立海阳旅游门户网站、综合无线门户WAP旅游网站、饭店宾馆配置查询终端等旅游服务平台,通过互联网和移动科技平台吸引潜在的游客,激发潜在旅游消费者的旅游动机,为“后亚沙会”旅游开拓市场。

(三)科学构建“后亚沙”旅游市场的营销体系

1.针对“后亚沙”对旅游人才的需求,积极培育“后亚沙”旅游人才,加大“金牌导游”培育力度,实现全员营销,增加“金牌导游”培养计划的人数,着力打造一支素质一流的导游队伍;同时,还应实行全员营销,提升海阳“后亚沙”旅游的软实力。

2.加强旅游营销投入,提高“后亚沙”时代的营销力度。市旅游局要举全局之力,主动参加各类旅游交易会,由海阳市的主要景区、酒店等旅游企业组成参展团,全面推介海阳旅游的“后亚沙”产品,主动与旅行社对接洽谈“后亚沙”旅游市场合作。

3.通过全国主要媒体和国际主流媒体,对海阳旅游进行强势宣传,打造“海阳旅游”品牌。加强海阳旅游网、海阳网络旅行社、亚沙旅游等网站的建设,构建起海阳旅游的网络营销平台,加强海阳“后亚沙会”时代旅游形象的宣传推介。

(四)健全协调和监督机制

旅游业涉及到交通、饮食、娱乐、商业、文化等部门,为了使这些部门相互衔接,融为一体地为旅游业服务,必须加强宏观管理和协调;要建立监督机制,加强旅游业管理,实行旅游合同价格透明制,规范旅游广告宣传,严厉打击非法从事导游活动和非法经营旅行社业务,净化旅游市场,改善经营秩序。旅游主管部门要在法律指导下,同有关部门制订出旅游业反不正当竞争法的实施细则及配套措施,并不折不扣地贯彻。利用国家颁布的法规如《旅游法》、《保护消费者权益法》,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改善旅游业的经营秩序,使海阳市旅游业健康发展。

(五)促进产业融合,提高综合竞争力

据统计,与旅游业直接或间接相关联的行业或产业多达109个。这些产业在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基础和支撑的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为这些产业的发展创造和拓展了广阔市场需求空间。因此,需要放大旅游产业的横向关联与带动作用,打破行业管理的局限性,依托林业、农业、水利、文化等资源进行旅游产品和项目开发,探索旅游资源(产品)一体化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手段和对策机制,提高相关产业生产的附加值;同时向下游的交通、银行、保险等相关产业进行延伸,在提高服务便捷性的同时,推进服务业集聚高效发展,提高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

四、总结

篇5

【关键词】旅游业 主成分分析 线性回归模型、

一、引言

2014年中国国内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比较稳定的提升,入境旅游中国游客量的增长也日趋明显,达2636万人,比去年增长0.27%;入境过夜游客量达5562万人;去国外旅游人次第一次超过1亿,与去年相比增长19.49%;国内旅客达36.11亿人,同比增长10.67%;全年旅游总收入达3.38万亿元,比去年增长14.7%。本文主要通过描述北京市的旅游业状况,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和定量计算影响北京市旅游业的各项指标,从而建立北京市旅游收入的主成分模型,针对建立的模型提出相应的方法和策略。

二、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实证分析

(一)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主成分分析

本文在对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分析过程中着重从经济因素方面考虑,由于北京市各区县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旅游业的影响非常显著,而且呈现出各式各样的类型,我们就可以概括为:x1:地区人均GDP;x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3:人均储蓄额;x4: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5:恩格尔系数;x6: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7:城市人口数。

(二)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的计算

先将2003~2013的数据经过数据标准化后得到标准数据。运用SPSS进行主成分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由结果显示7个指标的两两相关性都比较高,运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上述各个指标因素分析后找出对北京市旅游业发展影响较大的综合因素。

用北京市旅游业2003~2013年的数据,我们使用SPSS软件计算出各因素指标特征根,因子贡献率和它们的累计贡献率及因子载荷矩阵,由特征根贡献率及累计贡献率我们可以看到第一主成分的特征根为5.084,第二主成分的特征根为1.219,前两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达到90.042%,表明前两个主成分即可反映7个指标的90.042%的信息。综上所述,我们取两个主成分就足够了。

除此之外,由因子载荷矩阵可知,地区人均GDP(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储蓄额(x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6)和城市人口数(x7)在第一主成分上有较高的因子载荷,说明第一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些指标的信息;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和恩格尔系数(x5)在第二主成分上的因子载荷较高,说明第二主成分基本反映了这两个指标的信息,所以提取的这两个主成分是可以基本涵盖上述7个变量。由因子得分矩阵的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所得出的标准化值求出前两个主成分y1,y2的线性组合为:

其中x*1,x2*,x3*,x4*,x5*,x6*,x7*,表示对原始变量标准化后的变量。

(三)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回归分析

1.建立回归模型。经过上述的主成分分析,我们得到影响北京市旅游业的第一主成分和第二主成分表达式,根据旅游业收入Y和两个主成分的y1,y2值,利用回归的方法,y1,y2对Y进行回归,根据回归结果,建立回归方程:

Y=0.993y1-0.05y2.

2.显著性检验。经计算,得到回归方程的方差分析表(如表8),取显著性水平a=0.01,查F分布表得到F=326.216>F2,8(0.01),说明方程的回归效果特别显著。

经计算,从系数表(如表9)中,取显著水平a=0.05,先看y1,查T分布表得到t=25.51>t8(0.025),说明y1是显著的,同理,从表中很明显的看到y2是不显著的。

由于y2不显著,综合来看,此时y2不显著的原因应为第一种,即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和恩格尔系数(x5)对北京市的旅游收入无显著影响。所以可以进行剔除,则新的回归方程为:Y=0.993y1.

经检验,该方程及该方程的系数均显著。将y1代入,则旅游收入关于主成分的回归模型为:

3.模型结果总结。由上述回归方程可以知道,影响北京市旅游业收入增加的主要经济因素是地区人均GDP(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储蓄额(x3)、商品零售价格指数(x4)、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6)和城市人口数(x7),其中影响旅游收入增加最大的是地区人均GDP(x1)、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x2)、人均储蓄额(x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x6)和城市人口数(x7),而恩格尔系数(x5)对旅游收入不但起不到促进作用,反而当恩格尔系数逐渐变得越来越大r,北京市的旅游收入反而越来越少。应用主成分分析消除指标的共线性,用较少的综合变量进行回归分析,使问题简单化,得到旅游收入(Y)的回归方程,这对于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北京起着重要作用。

三、北京市旅游业发展的策略探究

(一)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和增加消费信心

人均收入对于旅游业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增加了人均收入,才有能力进行旅游消费,购买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收入。因此可从以下两方面来谈:一方面要增加北京市各区县的就业率和建立全面的工资增长制度。另一方面应加大居民的消费信心。政府应抑制物价的上涨,尤其是生活必需品,特别是食品价格的快速上涨,环节物价上涨对居民消费产生的影响,完善相关的保障制度,使居民生活得到改善,拉动北京市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

(二)拓展旅游市场和制定旅游计划

提高了北京市城镇居民的收入和水平之后,可以拓展旅游市场,制定旅游计划,从而增加了北京市旅游业的收入。政府应注重北京市远郊区县的旅游发展,如延庆县,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继续加大对八达岭长城、龙庆峡和滴水湖等原生态景区的投入力度。

除此之外,应增加更多的娱乐活动。为助力北京市2022年的冬奥会,延庆县举行了冰雪欢乐节,有刺激的滑雪,也有具有观赏性的冰灯,相关部门应增加更多的冬季活动;音乐节也是北京市的一大特色,以探戈坞音乐谷为代表,使所有年轻的群感受不一样的音乐盛会[11];除此之外,还可增加对八达岭音乐节的投资力度。相信在未来几年,无论是北京市中心还是远郊区县,旅游的收入定会稳步上升。

参考文献

[1]郭显光.如何用SPSS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J].统计与信息论坛,1998,3(1):67-82.

[2]Anderson D.R,Sweeney D.J,Williams T.A.SPSS Regression Analysis[J].2001,4(4):4-7.

篇6

在贵州旅游业发展格局中,荔波地位显著。大自然十分眷顾这方水土,这里集中了贵州山水最秀丽的生态特质,成就了“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和“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两大世界级品牌,成为贵州旅游声名远播、转型升级的探路者与先行军。这是把荔波当做贵州旅游“风景眼”的根据所在。

当前,贵州旅游业发展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全域旅游,二是“井喷式”增长。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强调,发展旅游业是贵州省坚守两条底线、推动脱贫攻坚的战略选择,要牢固树立全域旅游的理念,推动全省旅游业实现“井喷式”增长。

地理概念上的全域旅游,显然是希望创造一种“一步一景”式的景观模式,极大丰富旅游消费与体验的种类。从产业培育上讲,全域旅游的目标是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业打造成优势产业,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长久活力与强劲动力。全域旅游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除了财富增长,还有基础条件改善、服务质量提升、人文素质的以及带动上下游产业的共同增长。

荔波把其全域旅游模式总结为“545战略”,即从全空间拓展、全季节体验、全过程服务、全民参与、全产业融合这“五个维度”,全方位拓展旅游空间;从人才支撑、交通支撑、大项目支撑、金融支撑这“四个支撑”入手,着力夯实全域旅游基础;把旅游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与文化相结合、与新的社会需求相结合、与良好商业模式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以“五个结合”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发展。

“处处皆景点、随地可旅游”。荔波正在全域旅游的战略蓝图里热情耕耘。在全域旅游路径探索中,旅游资源禀赋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荔波,承担着两大重任:创建贵州省全域旅游示范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荔波旅游业也在这样的示范建设实践中,迈入创新、绿色、协调、开放、共享发展新阶段。

把全域旅游全面推向前进,是荔波践行“绿色+”理念、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战略行动。值得一提的是,在农业产业领域,荔波的不少地方正在从传统农业走向观光农业、体验式农业,农村不再单纯是简单的农业生产,而是把价值链延伸到了服务业,诸如采摘体验、农家乐、民宿、乡村文化展示等旅游服务业正蓬勃发展。

其实,从总体方向上看,全域旅游的重心还是在乡村。乡村旅游的兴衰成败,决定着全域旅游的内涵深浅、品质优劣。在世人皆知的荔波小七孔景区周围村庄,正在成长当中的乡村旅游颇具风格,比如在樟江河畔、与小七孔景区一山之隔的朝阳镇板麦村洞莪“四季花海”,有景可看、有食可吃、有房可住,附近居民在此劳作,还能拿工资。乡村旅游带来的多赢格局,在此有生动体现。

篇7

关键词:文化 旅游文化 旅游产业 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文化的内涵

旅游是在人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满足后,主动追求更高质量的生活方式而出现的一种综合性大众活动,文化要素对旅游活动影响很大。

旅游产业中的文化是指在自然和社会发展进程中所形成的生活方式系统,是游客这一旅游主体借助旅游媒体(旅游社、饭店、旅游交通和各类旅游服务中介机构)通过对旅游客体的能动活动而产生各种旅游文化现象的总和。旅游文化不仅仅局限于民族传统文化的领城,也不是仅仅关注文化旅游这类文化特征比较明显的旅游形式,而是要将旅游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一步揭示其内在的固定规律,以利于其可持续发展。

二、文化在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1.旅游文化指导着旅游资源的开发

旅游资源的开发不仅要以市场为导向,充分满足游客的消费需求,更重要的是坚持旅游文化的指导作用。缺乏旅游文化指导的旅游开发,容易造成旅游地资源品位和格调的下降。

2.文化是旅游经济竞争的核心

旅游业的竞争本质上是文化的竞争,文化因素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在旅游活动中,旅游者物质方面的需求是较低级的需求,易于满足;但是其最终目标是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属于高级而复杂的需求,较难于满足。由于各地域、各民族的文化差异性往往为一个地域、一个民族所独有,很难模仿和复制,可比性较低,易于创出自己的特色和品牌,形成发展旅游强有力的竞争能力。文化中所带有的民族和地域的独特信息,往往是不可再生也是不可替代的,突出旅游文化特色形成区域间文化特质,是培植旅游经济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3.文化是构筑旅游产业的灵魂

旅游是赏心悦目、愉悦身心的过程。在其带给人们美好视觉效果的同时,寻求的是一种心灵互动的过程。失去了这种功效,旅游就会变成徒劳。而文化恰恰是构筑旅游产品深度与魅力的核心,它决定了旅游的内在底蕴,将旅游产品从一个简单的自然外形升华为具有欣赏品位的艺术生命体。

4.文化是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驱动力

知识经济时代,文化经济一体化是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重视文化因素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是世界性现象。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一份报告中强调:实现发展的动力实际上存在于文化之中,文化是发展的摇篮,旅游文化因素越多,旅游经济越发达。以北京大观园为例,从160万元《红楼梦》电视连续剧的制景费起家,不断发掘红楼文化,按《红楼梦》小说中的菜谱开发红楼宴、红楼宴舞,靠挖掘文化内涵使得企业发展成为国内旅游企业的知名品牌。在旅游资源走过普遍开发阶段之后,文化成为将旅游业发展推向深入的重要驱动力。

三、旅游文化内涵建设促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1.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旅游业发展观念

我国旅游业起步较晚,虽然一些项目在一定时期内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但是还是属于粗放型发展。有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对于旅游目的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造成的破坏难以用经济数字来计量。科学发展观提出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旅游产业发展从数量型转向质量型和效益型,通过挖掘旅游文化内涵、提升产品附加价值,向深度发展。

2.挖掘文化旅游资源,要“因地制宜”

在美国,27%的人每年要把数十亿美元花在文化旅游上。为了增加文化旅游的项目,美国的许多城市大力开办文化旅游点。在佛罗里达州的奥兰多,每年有大约3700万人参观这里的迪斯尼乐园,制片厂和海洋世界。当地的美术馆、科学中心、影剧院、乐团、芭蕾舞团都成为奥兰多吸引游客的文化项目。精明的奥兰多人甚至还想出了借助外国文化传统扩大旅游收入的点子,举办了为期四个半月的中国帝王陵墓出土文物展览。由此可见,不管是传统文化,还是现代文化;不管是固定旅游吸引物,还是流动旅游吸引物。它们之中都蓄积着巨大的可供旅游业利用的文化势能。

3.提高旅游产业与文化的融合度

没有个性的文化旅游产品,是没有市场延展性的产品,会被浩瀚的旅游市场所淘汰。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打造四季不同的景区景点,突显集民族风情、人文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为主题的景区,利用在全国绝无仅有的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文化精品。如何把历史的静态的东西,把死的东西让它动起来,让它活起来,让现代人通过历史文化的传递达到旅游的升华,这不仅是旅游产业面临的问题,也是知识界、文化界和旅游界探索的要点。

4.加快人才培养,夯实旅游产业发展基础

旅游产业链较长,属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劳动者素质。长期以来,我国旅游专业教育是设置于经济学范畴内的,旅游文化还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对旅游人才文化素质的提高重视不够。而实际上旅游产品设计、资源开发和规划、旅游服务都是基于文化基础上的,但旅游从业人员文化层次偏低,无法做到帮助不同文化背景旅游者感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旅游活动只能停留观光的浅显层面,不能适应现代旅游的发展要求。因此,要加快旅游人才培养,提高旅游从业人员业务素质,提高他们对所处环境的历史文化、民俗风情的了解程度,既要做好服务员,又要做好讲解员,提升旅游产业文化品位。

四、总结

旅游产业是兼有经济、文化、社会和环境四大功能的产业,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兴起和迅猛发展,文化在旅游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它正在成为整个旅游业的灵魂和支柱,决定着旅游业的发展方向和兴衰成败。深入挖掘旅游文化的内涵,营造旅游文化氛围,将促使旅游业走向成熟并得到持续健康发展,将进一步促进中国旅游业发展,使之立于世界旅游强国之林。

参考文献:

[1]马波.现代旅游文化学[M].青岛:青岛出版社,1998.

[2]谢鹤林.我国旅游的文化特色[J].旅游学刊,1998(3).

[3]谢春山.旅游文化——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成败的关键[J].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1(3).

[4]王东.美国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项目”——文化旅游[N].北京日报,1997-6-26.

篇8

关键词:重庆;旅游业;品牌;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3.016

1 重庆旅游品牌发展的现状

重庆的自然与人文旅游资源都很丰富,城市旅游、红色旅游、体育旅游以及自然景观旅游在国内的旅游市场上占有很大的分量,全市拥有景点1300多处。这些景点分布比较分散,各种旅游景点的经营没有统一的模式和策略,景点之间的发展协调性很差,导致旅游市场一片混乱,经济效益也比较差。目前重庆的旅游发展现状对于其战略上的深远发展已经产生了阻碍作用,在旅游品牌的专业化打造方面也有不利的影响。

1.1 旅游品牌鱼龙混杂

重庆地区多元的旅游产品也使得旅游资源的开发多种多样,有些大的已经形成产业化的旅游行业与经营落后的旅游产品并存,拉低了重庆旅游业发展的总体水平。看起来琳琅满目的旅游产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旅游选择,但是一些经营水平低的旅游产品往往会给消费者带来不好的旅游体验,为重庆的整个旅游行业抹黑,不利于好的旅游消费口碑的树立。这种品牌混杂的现状对旅游业的发展有很大的限制作用,好的品牌对消费者的选择有强大的吸引力,但是一个差的品牌会给整个产业带来不可估量的形象损失。

1.2 品牌意识淡薄

重庆的旅游品牌主要是依托山城都市、长江三峡、大足石刻来打造的,围绕这三个旅游概念来进行旅游品牌的塑造。这三个品牌形成之后没有得到深层次的发展,没有完成系列品牌的构建。使得围绕这三个品牌的旅游产业仍然停留在各自为政的发展局面。旅游景区还是处于粗放的状态,距离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这主要是与当地的旅游项目管理者的品牌意识淡薄有关,没有意识到品牌在旅游业经营战略当中的重要作用。淡薄的品牌意识也造成了目前重庆旅游业发展的问题局面。

1.3 品牌运营能力差

除了重庆的旅游景点品牌意识淡薄之外,现有的品牌运营能力和水平也比较差,在品牌运营平台的建设上,没有完善的品牌运营硬件和软件设施。在重庆的一些知名旅游品牌的运营中,旅游产品的管理体系不完善,旅游产品的管理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在旅游服务业当中可持续发展性不强。从近些年来的,旅游景区发展的情况来看,观光休闲和度假需求逐年上升,这就要求传统的旅游观光必须完成自身的提升和转变,在利用重庆市现有旅游资源的过程当中,注重市场的导向性,有战略、分步骤地对品牌运营的协调性、整体性进行提高。

管理体系能够保障整个景区规范化的运行,品牌运营能力与管理机制架构息息相关。目前重庆市旅游行业的运营管理团队经营管理的素质较低,不能及时根据市场化的导向,加之行政化的干预,使得科学的管理手段更加没有办法实施,这些主要是因为管理架构的部门不齐全,办事效率低下,职责分配不合理,在整个品牌战略的运营上产生不利的影响。

2 品牌战略的方向与途径

2.1 确立主题特色品牌概念

旅游产品概念品牌的确定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旅游产品的形象,游客在选择旅游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就是旅游产品的品牌概念,通过品牌概念对产品的服务质量以及口碑进行了解来确定自己是否会选择这种旅游产品,这是属于消费者的一种心理认同和消费感知。在旅游品牌的开发过程中要利用消费者的这个消费心理。打造强势的旅游品牌是旅游市场战略发展的关键的第一步,旅游品牌概念的确定要根据旅游产品的特色与发展水平来确定,参考旅游目标市场,根据消费者的旅游动机、需求以及潜在的旅游消费欲望来制定旅游产品品牌概念的战略。通过品牌概念,精确而又有吸引力的为消费者呈现出一个旅游产品的形象。

确立主题特色品牌概念需要在大的指导方向之下,分步骤实施,之所以需要确立品牌概念,是因为要给消费者带来一种心理认同和消费倾向性,通过品牌的力量来为消费者提供值得信赖的并且能够带来良好体验的旅游服务,使消费者在进行旅游产品的选择时,能够对自己所确定的旅游产品有更加大的忠诚度。首先要确立一个旅游产品的整体形象和旅游理念。完成总的规划之后开始建设旅游品牌之下的概念,设计旅游产品,争取在视觉上为消费者带来冲击,从而引起心灵上的震撼,在旅游品牌的建设当中也要注重旅游渠道的建设与宣传。

2.2 多元化开发产品

重庆市内的旅游产品资源的数量是一定的,但是旅游市场需要不断的向前发展,这就需要对旅游产品进行多元化的开发,对于既定的旅游景点,打造复合型的旅游模式,为游客带来系统化、整体性的旅游体验,这就需要打造观光休闲度假等综合性的旅游产品。当旅游a品的服务质量提高之后,那么就会吸引消费者在景区停留的时间,进行更深层次的旅游产品体验,这种模式不但能够为游客提供综合性的旅游产品,满足游客多样化、多层次的需要,也能够使景区的模式更加多元化。在旅游景点里设置更多的娱乐消费场所,而在门票价格上可以进行适当的减免来吸引游客的数量,这样可以为景区内增加二次消费,增加经济效益,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发展旅游业除了旅游观光消费之外,还有附加的消费产业,在城市当中能够拉动其他的经济消费。这就要求在开发旅游产品的同时也要对与旅游业相关的产品进行开发。不但能够为旅游消费者提供优质完善的服务,还能够扩大消费领域,刺激经济发展。对于城市的住宿、餐饮、娱乐等行业也应该适应旅游业的发展,融入旅游消费者需要的元素,提高产品的质量,进行产品的多元化开发,打造出令消费者满意的产业服务。

2.3 品牌营销,资源整合

重庆市凭借其得天独厚的,自然与人文,条件,在旅游业的发展上有很大的优势,关于品牌营销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建设有效的,重庆旅游营销平台,借鉴现代,营销学上的一些基本原理,在市场上准确地进行旅游产品的定位,充分发掘旅游产品的潜力,提高附加值,关于旅游营销平台,要做到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手段,比如微博微信,利用,这些技术,和平台进行,品牌营销,品牌营销必须准确的了解市场行情与消费者对旅游产品的需要,通过营销自身的旅游产品,来激发消费者内在的旅游消费潜力与欲望,不断的提高营销水平,改善营销手段。

重庆本土的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单身目前的形象是但是各种旅游资源参差不齐,发展的层次性有很大的区别,在旅游产品的类别上也是形形。这些分散的旅游资源依靠自身的力量很难有大的发展,旅游产品的经营者应该意识到,只有把旅游资源联合起来进行整合才能拿真正拧成一股绳,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同时打造一个旅游产业链。大的旅游产品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对差的旅游资源进行兼并,从整体上提高两者的核心竞争力。资源的整合是现代市场常见的一种经济现象,是根据市场的动态发展来对经营方式进行调控,不断地跟上市场发展的步伐,走在消费需求的前沿。目前国内的旅游业都在朝着产业化、系统化的方向发展,着力打造综合型复合式的旅游产品。重庆的旅游市场也应该跟随这一大的发展潮流,进行旅游资源的整合,在整体上提高竞争力,为打造旅游产品产业化提供一个资源可利用性的环境,不断地把旅游产品做大做强,在旅游品牌的战略发展上做出一个表率。

2.4 政府加强引导与扶持

重庆市的旅游产业已经成为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支柱,面对如此庞大的旅游产业链,光靠企业来经营很难取得良好的发展效果,这需要政府加强对旅游业的引导与扶持。政府与企业在旅游市场的发展中各司其职,政府做形象企业做市场,充分发挥政府在发展经济当中的帮扶形象,企业应该在市场上准确定位自己的位置,进行市场调研,认识自身的优势与劣势,参与市场竞争,在市场当中为自己准确定位。政府在总体战略上要加强对本市旅游业的重视程度,加大人力物力投资,尤其是在全国的旅游市场竞争当中,为重庆旅游业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时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发展的冲突上,应该考虑到旅游业发展的战略大方向,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在政府的正确引导与扶持之下,为旅游业的发展扫除障碍,使其在品牌战略建设上大展拳脚,从而获得更加深远的发展。

2.5 旅游品牌的宣传与创新

想要源源不断地吸引游客来重庆市旅游,首先要把重庆市的旅游产品宣传出去,只有做好宣传工作才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旅游景点特色。要求加强旅游品牌的宣传力度与范围,面对国内如此众多的同质化旅游产品,想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当中脱颖而出,那就需要加强旅游品牌的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进行宣传,在宣传的前提之下吸引更多的游客,通过对重庆市旅游产品的宣传,使更多的人了解到重庆地区具有特色的旅游胜地。提高景点的知名度之后,也同时为人们外出旅游提供一个优质的旅游胜地,满足游客对于旅游产品的需求。品牌作为旅游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在传统的宣传语营销方式基础上,需要有一定的改善,利用现代的新媒体技术,进行旅游品牌的包装,为公众呈现出一个优质的旅游品牌,在宣传营销的影响力上,为当地的旅游产品加分。

3 总结

重庆市在发展特色旅游方面有自己的优势,目前的旅游现状发展的不容乐观。在政企联合的努力之下,对重庆旅游的资源散乱、品牌意识淡薄、营销手段落后等发展瓶颈进行治理。利用现代化的品牌发展战略,在正确方向的指引之下,为旅游业增添新的发展活力,不断增强重庆旅游业在全国旅游产业中的竞争力,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重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业.重庆都市旅游业发展探析[J].西南大学学报,2010,(3):132-136.

[2]周玲强.旅游产业整合提高竞争力研究[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3]严伟涛.重庆旅游业发展探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41-43.

[4]文^常,张驰.重庆旅游市场整合营销策略研究[J].经济管理与科学决策,2010,(2):141-142.

[5]李飞,谢祥项.重庆都市旅游形象定位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

[6]刘妮,石永祥.重庆旅游产业空间格局及其重点旅游资源开发[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9,(9):6-7.

篇9

1 当前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现状

旅游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行业之一,对提高国家经济收入有着一定的作用,而且,旅游也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青睐,为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建立的旅游景点数量在不断的增加,旅游业的发展蒸蒸日上[1]。但是,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却面临着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问题,而且,也是影响到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就当今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来分析,主要表现为几方面的不足:

①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旅游管理体制应根据社会发展以及旅游业发展的情况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在法律法规方面改革却极其的缺乏,主要以传统的几方面法律法规为主,而现阶段并没有更适合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使得一些不法商家以及犯罪分子等利用法律法规这个漏洞在旅游行业中进行非法活动,不仅对旅游市场造成严重的影响,对游客的自身利益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酒店管理、饭店管理等缺乏直接的法律威慑。

②旅游管理缺乏行之有效的体制,旅游是一个特殊的行业,而且与其他行业之间的联系性特别大,例如,餐饮业、酒店、交通等都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在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很多部门都与旅游业之间有着直接的经济往来。但是,在针对这些行业却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体制,甚至有一些旅游社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采取恶劣的竞争手段,不仅对游客的身心利益造成极大的伤害,对旅游市场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

2 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实践措施

2.1 完善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

由于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不够健全,导致旅游管理水平无法得到更大的提高,因此,应根据当今旅游业的发展形式,不断的完善旅游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从而有效的提高旅游管理的水平[2]。首先,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定位,旅游管理体制一方面是保证与旅游管理相关行业的经济效益不受侵犯,另一方面是保证游客的自身利益不受到侵犯,因此,旅游管理的法律法规的制定不能片面性的追求单位的利益,更应该考虑到单位、企业以及游客的多方面利益不受侵犯。其次,要针对与旅游业发展有着直接关系行业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例如,餐饮业、酒店、商场等,要根据行业的具体发展情况完善法律法规,这样才能保证各个行业以及游客的利益不会受到侵犯,而且,通过加大对不法商家以及非法份子的打击,能够有效的保证行业发展有秩序的进行,从而提高旅游业的快速发展。

2.2 创新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从第一部分对当前旅游管理体制现状分析得知,现阶段的旅游管理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一方面管理模式过于陈旧,很多传统的管理弊端一一呈现出来,另一方面管理模式不够全面,对于一些细节性的问题缺乏有效的管理,致使当前旅游管理水平不高,为了促进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提高旅游管理水平,需要对旅游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创新[3]。首先,要了解有效的旅游管理能够为旅游业带来的好处,结合实际情况对旅游业的管理进行完善和创新。其次,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观念,完善旅游管理模式,可以通过借鉴国内外先进管理模式作为参考,再对自身的管理情况量身设计一套全面、有效、科学的管理模式,例如,可以借鉴本国先进地区上海、北京等旅游管理模式的成功经验作为参考。其次,要充分创造旅游品牌,打造出品牌效应,规划企业规模,再结合自身的发展目标不断的调动和协调各个行业部门,促进共同进步,而且,通过行业之间的相互协调,能够了解并掌握其他行业的管理模式,再结合旅游管理模式综合分析,形成各个区域特色的管理模式,对不同区域展开不同的管理,提升各个区域的管理水平,从而有效的提高了旅游业的整体管理水平。

2.3 加强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管理体制也在进行不断的改革,但是,就现阶段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结果来看,很多管理体制都是直接应用其他旅游管理的成功案例,但是,由于地域、行业等特征的不同,导致直接应用的管理体制不符合当前的管理现状,不仅不会提高旅游管理水平,甚至对旅游企业的发展造成一定的制约性,因此,在加强旅游管理体制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要以实际的情况作为依据,提高旅游管理体制的改革效率[4]。在旅游管理改革之前,要对其进行重新定位,规避传统的干预管理、行政命令管理的弊端,要以大局为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重点做好旅游产品的推荐工作等,同时要借鉴一些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再取其精华去其糟泊,根据当今旅游管理的实际量身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旅游管理体制,同时要保证旅游管理体制必须具备公平、公正、公开、独立的特征,这样才能有效的带动旅游业的发展。

篇10

[关键词] 旅游管理;旅游产业;政府部门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6. 13. 067

[中图分类号] F5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6)13- 0127- 02

0 引 言

目前,旅游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将面临转型,因此,只有认真对当前存在于旅游管理中的问题与弊端进行客观分析,才能够让旅游业重服务数量和经济指标、以利润最大化为追求目标的管理现状发生转变。在新时期,旅游产业应将社会责任和服务质量作为未来一个时期内部管理的重点,积极探索管理体制改革和管理模式优化的新路径,使我国的旅游产业在社会效益和公益性质的原则下,通过内部控制的改革,使其社会服务功能更加完善,使旅游业从业人员以更积极、更专业的态度工作,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助力,为实现“和谐社会”创造条件,同时为其他产业提供有力的借鉴与参考,以期得到共同提高,内部管理更加完善。

1 当前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的主要特征

1.1 管理体制混乱,缺乏统一的管理标准

调查发现,目前我国旅游业管理体制大多沿用了计划经济时期的管理模式,具体表现为,一是管理体制混乱,上下级之间仅依赖利益挂钩,如旅行社和导游,两者之间难以相互影响,难以形成管理实体,导致近年来影响旅游业公共形象的事件屡有发生;二是管理内容不够具体,带有很大的片面性。管理标准不论是在内容上、思想上,还是在运作形式上都过于保守,在管理的广度和深度上过于局限,导致旅游管理模式名存实亡。严格来说,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必须要有自己的侧重点,否则就会造成体制的混乱,导致只注重眼前利益,忽视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在实践中,由于管理的考核指标体系制定的比较简单,大多旅游行业把管理只当作一种形式,未能形成科学的管理体系体系,职工的积极性没有被充分的调动起来,造成职工与组织之间发生偏离,职工的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1.2 缺乏清晰的管理主体

相对于其他行业来说,旅游业在我国属于后发性产业。改革开放前旅游业创效在GDP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而时至2013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球GDP的9.5%,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达3.1%,仅国内直接就业人数就超过了1 350万人。然而,快速发展的背后也暴露了很多的问题,一方面,我国旅游业长期受到营业资质和旅游资源等因素影响,行业内部良莠不齐,难以形成有效监管;另一方面,主管部门交叉管理现象较为严重,涉及宗教、建设、林业、文化等多个职能部门,缺乏清晰的管理主体,导致旅游业长期在利益夹缝中寻求发展。

2 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的主要对策

2.1 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加强旅游业内部控制

要解决目前我国旅游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需要从多方位入手,制定完善的解决对策,优化旅游管理体制,同时从多元化视角促进管理体制的运行效能。首先,旅行社等企业应考虑当前的管理体制是否符合以人为本的原则,在制定各项政策、发展战略和制度等方面是否融合了人文关怀,是否与国家颁发的相关政策所倡导的步调保持一致,以及是否能够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其次,从现行旅游管理体制这一大方向来看,职能部门与企业、企业与从业人员之间缺乏真正的管理行为,尤其是后者,导游在工作实践中的言行往往与旅行社规定的制度相背离,工作质量完全依赖导游的职业道德。因此,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监督是当务之急。在实践中,旅游业应建立统一、科学合理的制度框架,在这一框架下,结合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行为、态度、价值观和工作动力源投入一定的管理力度,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修订绩效考核制度,制定教育培训方案,力求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此外,在不断总结管理经验、加强内部建设的同时,旅游业还需要对我国当前的产业现状、实际需求和未来发展趋向展开全面调研,总结数据并制定新的管理方案,打造新的管理运行体制,并设置专业的岗位加以维护,从而让体制运行更流畅,实现效益产出最大化。

2.2 明确管理主体,加强对旅游业的监管力度

严格来说,我国的旅游业发展不仅需要产业自身的不断完善,更需要政府职能部门加强对产业的管理。针对当前旅游管理被动性缺位的现状。首先,政府部门需要理顺内部结构,明确管理职责。政府可组建由领导班子成员主管,宗教、物价、建设、林业、文化等职能部门抽调专人协助的管理团队,以《旅游法》为依据,对旅游产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出建议和决策,赋予旅游产业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产生可调控的属性,从而规范旅游市场,为旅游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其次,政府职能部门需要结合辖区旅游资源的分布和开况,在深入了解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管理标准和执行制度,从而实现提升旅游产业管理力度的目的。最后,政府部门在加大对旅游业管理的同时,还需要通过鼓励、督促、倡导等举措,进一步发挥行业协会等民间组织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从而构建以旅游市场为主导、政府职能部门调控、旅游协会或其他民间组织补充的管理局面,确保旅游产业健康发展。

3 结 语

我国幅员辽阔,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以及巨大的资源开发潜力。在这样的前提下,发展旅游业不仅仅在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更重要的,旅游业是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核心产业。因此,加强旅游管理,规范我国的旅游市场不仅是当务之急,更是以后我国社会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主要参考文献

[1]江爽.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其对策[J].科技创业家,2012(23).

[2]田婧彤.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及其对策[J].南风,2014(33).

[3]杨柳.旅游管理的被动性缺位研究及其对策[J].华章,20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