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的特点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现代文化的特点,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现代文化的特点

篇1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广告;直接应用;隐匿应用;浅显运用;深度运用

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不同程度地渗透到现代广告中,对于这种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可以分为两点进行讨论,一、现代广告中传统文化的特点,体现在它的横向性,横向性分为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两大特点。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形式,体现在它的纵向性,纵向性分为浅显形式和深度形式。

一、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应用特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科技时代的飞跃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不断在现代广告中得到体现,传统文化已经不仅仅是思想和精神上的文化遗产,它也成为了新时代商业广告的新素材,应用方式的层出不穷,使得现代广告中传统文化的运用中体现出了一种横向性,即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的这两个特点。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牛郎织女”已经成为当今许多交友平台、相亲活动的代名词。例如,出现的一个以“牛郎织女”为名的婚恋网站。“牛郎织女”的传说旨在推崇婚姻爱情的美满,表达出了单身男女想要拥有美好爱情的愿望和向往。这种将中国传统文化直接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表面上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不用去细致揣摩或者深度剖析,直接给观众呈现出这个广告想要表达的意思。如今,现代广告添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得现代广告更为具体和形象,并且也更富有创新和活力。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直接应用随处可见,但通常表达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并不深刻。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隐匿应用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为德之本”,在中央电视台有过这样一则公益广告,一个稚气十足的孩子,看到妈妈在为奶奶洗脚,竟也效仿他妈妈的样子,从厨房跌跌撞撞端来一盆水对他妈妈说:“妈妈,洗脚”。这则广告播出后,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平凡的题材和巧妙的创意相结合,给人一种出乎意料的效果。这个广告体现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孝”,广告中并未直接提到“孝”这个词,而是通过简单的生活景象,引发大众独立地思考和体味,潜移默化中倡导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产生了良好的精神力量,这种现代广告中的隐匿应用具有更强的影响力和推动力,往往最能深入人心。

二、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形式中体现出了深刻的横向性和纵向性,横向性即直接应用和隐匿应用,纵向性即浅显形式和深度形式,应用和运用形式各有不同,应用是指在这则广告中用到哪些传统文化,而运用则是指在这则广告中发展传统文化的形式。纵向性正是横向性的深度挖掘,两者结合各有不同却又密不可分。1、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浅显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已经成为现代广告的一种新素材,并得到广泛运用。但有些广告运用传统文化只是为了制造一个噱头吸引大众的眼球。这种广告往往内涵的信息极少,并未发挥其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意蕴。久而久之,如果不去制止,这种只为博取利益的传统文化广告现象只会越来越泛滥,导致我们忽略其所蕴含的根本文化意义。广告面向的不仅仅是某个个体或者某个群体,而是整个社会,这种误导所带来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现代广告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目的不是只为制造噱头、博取眼球、获取盈利的手段,而是成为将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发扬光大的一把利器,更好的发挥现代广告的社会功能,充分的将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广告更好的紧密结合。2、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深度形式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深入渗透,有许多企业以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的一种企业文化,树无根不能活,企业文化无根不能立。海尔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壮大是我们众所周知的,其企业文化运用了儒家文化的两个学说,即“以和为贵”,“仁者爱人”,从商标就可直接看出来,两个小男孩抱在一起,称之为“海尔兄弟”,寓意着团结互爱。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已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运用,而是将传统文化以深层的形式运用到现代广告中。如果说民族精神是我们的魂,那么传统文化就是我们的根,要想繁荣、发展企业文化,必须要把优秀的传统继承下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创新,实现文化的传承于发展。

三、结语

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始终秉持着以创新为前提,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要想现代广告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广告中的前景是不可估量的,成功的广告往往蕴含着深厚的民族文化意蕴,同时也是时代文化进步的一面镜子。然而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广告想要完美结合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各行各业的相互支持和督促,长期的坚持和不懈的努力。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更要关注社会效益,符合精神文明的建设,坚持与时俱进,才能将中国传统文化带到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如今,中国传统文在现代广告中的运用只是跨越出了一大步,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走好之后的每一步,如何巧妙的将中国传统文化结合到现代广告行业中,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共赢。

参考文献

[1]现代广告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宁波大学学报•人文学科版

[2]现代广告与传统文化•肖建春•四川人民出版社•2002年

[3]传统文化对现代广告的影响(上)•肖建春•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

篇2

现代文学是伴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变革并在外国文学的影响下逐渐形成的一种新的文学形式。虽然这种形式对传统文化有所继承,但它又区别于传统的文学,它不再用文言文来表达思想,而是用现代语言来呈现,表现手法上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建立了属于新时期的文学体裁,如散文诗、新诗、白话文、现代小说等。现代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充分接纳与内化外来文化,不但具有非常浓厚的现代气息,而且与世界潮流并行,这显然与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些冲突。然而,现代文学的发展不能脱离传统文化,它是建立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

二、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社会的不断发展必然会产生很多不同的思想,这些思想不断汇集,经过时间的考验、人们的雕琢,最终形成的传统文化流淌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血液里,因此,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必然会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对现代文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一)儒家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儒家文化以儒家思想为指导,倡导血亲人伦、现世事功、修身存养和道德理性,其思想以仁为核心,包括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在众多思想文化成果中,最优秀最引人瞩目的就是儒家文化,可以说儒家思想就是整个传统文化的核心,也是传统文化不断向前发展的源泉所在。儒家文化具有如此深远的影响,那它对现代文学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在许多当代文学创作者创作的作品中,总会存在一些儒家思想。究其原因,这是由于文学创作者们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他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甚至心理结构都对儒家思想有强烈的认同感。因此,他们的作品中都渗透着儒家思想的一点一滴,儒家思想对现代文学有着非常深刻的影响。如实的《白鹿原》和贾平凹的《秦腔》都对儒家文化有深入的刻画,虽然他们的作品中讲述了儒家文化在现代的衰落与困惑,但是同时也表达出了对其顽强生命力的敬畏之情。

(二)少数民族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以外的民族都是少数民族,各个民族都经历了沧海桑田的洗礼得到了长存,是中华大家族里的瑰宝。少数民族在其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除了会受到儒、道、佛等思想的影响以外,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又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少数民族文化,这些文化伴随着少数民族的发展而流传至今。因此,少数民族文化理所应当是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尽管在现代文学发展过程中鲜有少数民族文化的存在,似乎少数民族文化总是被创作者们所忽视,但不可否认的是少数民族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比主流文化更具特色、更有个性,从这一点来说,少数民族文化能够更好地推动现代文学的发展。文学创作者在创作时应该对少数民族文化进行糅合,更好地将少数民族文化表现出来。例如阿来在《尘埃落定》中就融入了少数民族的文化,把藏族的土司制度展现得淋漓尽致,使其作品更富有民族气息和民族特色,显得深刻而神秘,越发吸引读者。

(三)民间文化对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

民间文化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其中最大的三个特点就是驳杂性、自由性和发散性。所谓驳杂性是说民间文化多且杂;自由性是指民间文化在形成的过程中没有严密的组织,是自由发挥而形成的;发散性是指民间文化在民间的传播速度很快。此外,民间文化还具有轻松、幽默等特点。正因为民间文化有这些特点,才使民众喜闻乐见。既然民间文化有如此多的优势,那么它又是如何影响现代文学的呢?由于民间文化与人们日常的生活息息相关,现代文学的创作者们捕捉到了民间文化的这些特点,为了使他们的作品能够受到读者的喜爱,于是就在作品中引入了民间文化。如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和小说《故乡》中都充满了对家乡民间文化的眷恋之情;再如金庸的很多武侠小说也对民间文化有着大量的呈现。由此可见,现代文学取得的成就离不开民间文化的助阵。综上可知,优秀的传统文化,无论是儒家文化,还是少数民族文化,抑或是民间文化等都对现代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现代文学迸发活力的源泉所在。

三、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发展现代文学

虽然现代文学在短短的时间里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它应该如何继续发展,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总的来说,现代文学的发展仍然需要立足于传统文化,具体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继承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

19世纪末20世纪初,沉重地打击了传统礼教,启蒙了民众的思想,推动了中国的发展。这场运动对传统文化痼疾的批判无疑是深刻彻底的,但不得不说的是,对传统文化全盘否定是偏激的、片面的,这是当代文化建设时应当汲取的经验教训。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无疑是现代文学继承传统文化的丰富遗产的必由之路。虽然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不少封建糟粕,但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流传下来的思想精华也有很多,这些东西至今仍然闪耀着光辉,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现代文学中更应如此。只要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思想源头,并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中国现代文学就能够繁荣发展。

(二)探寻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

传统文化中蕴含着很多宝贵的财富,值得我们用心去探寻。虽然在不同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时代的发展,它可能会不断延伸、逐渐变迁。地域文化将会更加纷繁复杂,这就需要文学创作者付出更多的心血去领悟其中的真谛。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给文学创作提供了更多可供使用的宝贵资源。另外,民间文化也有丰富的内容,值得文学创作者进行深层次地挖掘。民间文化在受到主流文化影响的同时又有相对独立性,这成就了民间文化无拘无束、豪放洒脱的特性。但是民间具有复杂性,它既能滋养高尚情操,又可能会隐匿庸俗文化。这就要求文学创作者对文学素材的选择上要有所取舍,把握好作品的道德判断、审美取向和写作技巧等。只有积聚更多积极的传统文化资源,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文学向前发展。

(三)重建文学观念中的中国意识

现代文学越是强调“现代”,就越是看重现代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差异,这会导致现代与传统的断裂。当这种断裂成为现代文学的主旋律时,文化与文学血脉相连的关系就会被忽视。因此,重新定义现代文学的内涵与外延,重新认识现代文学的特殊性及其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体性关联已经迫在眉睫。要唤醒文学研究的中国意识,就必须将文学放置于中国文化的大背景中。钱穆先生认为:“欲求了解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必于其文化之全体系中求之。换言之,若我们能了解得某一民族之文学特性,亦可对于了解此一民族之文化特性有大启示。”因此,现代文学创作者应当在其作品中积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意识,树立传统文化的审美理想,积极投身于当代文化建设中,为现代文学的发展乃至主流文化的走向做出更多贡献。

四、结语

篇3

关键词:“营改增” 服务市场 策略建议

当前,我国正处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通过“营改增”有利于完善税制,消除重复征税;有利于社会专业化分工,促进三次产业融合;有利于降低企业税收成本,增强企业发展能力;有利于优化投资、消费和出口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一、“营改增”的比较和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业的特点

“营改增”前,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以其全部收取得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的余额为营业额,计征营业税。税率为5%(会展业为3%)。“营改增”后,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分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和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税率6%。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3%。

从计税依据看,增值税与营业税的最大区别是: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不含“税额”,而计算营业税的营业额含“税额”;小规模纳税人与一般纳税人的最大区别是: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不得抵扣,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符合规定的可以抵扣。

现代文化创意服务,包括设计服务、商标和著作权转让服务、知识产权服务、广告服务和会议展览服务。从行业特点看,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人工成本占比较高,对于一般纳税人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来说,完成自己完成的对应的“销售额”(以下简称:自完销售额)时,购进的可抵扣的“进项税额”(以下简称:自完进项税额)很少,因购进“自完进项税额”可节约的成本(以下简称:自完节约成本)有限。定义:自完进项税额率=自完进项税额÷自完销售额、自完节约成本率=自完节约成本÷自完销售额。

二、“营改增”的影响

企业都是以追求本企业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下面就在只考虑主税(营业税或增值税)、附加税费(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税率分别为:7%、3%、2%)、企业所得税(税率:25%)的情况下分析“营改增”对企业的影响。

(一)一般纳税人企业在账面采购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采购服务时对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的影响

同“营改增”前比,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企业盈利能力增幅为:〔5%+(5%-3%)×(7%+3%+2%)×(1-25%)〕=3.93%;一般纳税人服务企业盈利能力的增幅为:〔5%+自完节约成本率+(5%+自完进项税额率-6%)×(7% + 3%+2%)×(1-25%)〕=(75×自完节约成本率+9×自完进项税额率+3.66)%,同“自完节约成本率”和“自完进项税额率”成正比;所以,“营改增”后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盈利能力都有所增加,这主要是因计算增值税的销售额不含“税额”,而计算营业税的营业额含“税额”和一般纳税人企业进项税可抵扣,所以,在向一般纳税人企业提供服务时一般纳税人服务企业比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企业容易有竞争优势。

(二)采购企业账面采购成本不变的情况下“营改增”对一般纳税人采购企业的影响

同“营改增”前比,采购小规模纳税人企业服务实际采购成本比账面采购成本下降:3%×(7%+3%+2%)×(1-25%)=0.27%,采购一般纳税人企业服务实际采购成本比账面采购成本下降:6%×(7%+3%+2%)×(1-25%)=0.54%,所以“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企业无论向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企业还是一般纳税人服务企业采购服务实际采购成本都会下降。

(三)分包业务对一般纳税人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的影响

同“营改增”前比,向小规模纳税人企业分包业务时盈利能力的增幅为:{1-分包率+(1-分包率) ×自完节约成本率-〔6%-分包率×3%-(1-分包率) ×自完进项税额率〕×(7%+3%+2%)-〔1-分包率-(1-分包率)×5%-(1-分包率)×5%×(7%+3%+2%)〕}×(1-25%)=〔75×(1-分包率)×(自完节约成本率+0.12×自完进项税额率)-3.93×分包率+3.66〕%,增幅同“自完节约成本率”和“自完进项税额率”成正比;向一般纳税人企业分包业务时盈利能力的增幅为:{1-分包率+(1-分包率) ×自完节约成本率-〔6%-分包率×6%-(1-分包率) ×自完进项税额率〕×(7%+3%+2%)-〔1-分包率-(1-分包率)×5%-(1-分包率)×5%×(7%+3%+2%)〕}×(1-25%)=〔75×(1-分包率)×(自完节约成本率+0.12×自完进项税额率)-3.66×分包率+3.66〕%,增幅同“自完节约成本率”和“自完进项税额率”成正比,同“分包率”成反比;所以,“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可以分包业务,这主要是因“营改增”后一般纳税人进项税额符合规定的可以抵扣和同时可以节约成本,所以,进一步说明在向一般纳税人企业提供服务时一般纳税人服务企业比小规模纳税人服务企业容易有竞争优势。

三、“营改增”后对企业的建议

通过分析,结合行业特点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主要向一般纳税人企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可以优先考虑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

二是主要向非一般纳税人企业提供服务的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不要急于申请一般纳税人资格认定,要测算、分析“自完节约成本率”和“自完进项税额率”后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三是一般纳税人的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可以以“唯我独尊”为经营策略。企业掌握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业的关键技术和关键部分,当行业的“老大”,使企业在竞争中(包括分包业务时)有主导权,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四是小规模纳税人的现代文化创意服务企业可以以“狼群战术”为经营策略。各个企业,各精一业、各专一行、各强一项,在竞争中联合竞争发挥各自优势,通过个体优势实现整体优势。

五是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服务时,尽可能实行“一揽子计划”。尽可能打包采购,以获得总价格的优惠和降低采购成本,实现总利润的提高。

六是非一般纳税人企业采购服务时,可以实行“分散采购”。尽量细化采购项目,各项目分头采购,谁的性价比最实惠,就采购谁的,以降低总成本。

参考文献:

篇4

一、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内涵

针对现代性的探讨,部分学术界专家认定其属于时间概念,还有一些认定其是与传统观念相区别的概念,是不断发展、变化并且逐渐自我完善的一个动态的过程。在学术界里,许多的专家认为,文学的现代性是与审美相互关联的,这是由于文学自身就具有审美的意义。总的来说,文学现代性是难以被全面解释的,它属于一个整体,具备着启蒙、审美的作用,它的核心就是审美现代性。

二、现当代文学的现代性特征

(一)审美现代性有悖论性

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和社会中的现代性具有很大的不同,文学中的审美现代性不但研究了技术现代性,同时对个体、语言、审美观念以及主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文学现代性包含了我国人民价值观念、理想、现实生活以及情感寄托等方面。从属于文学现代性的审美现代性具备稍纵即逝的特点,它所包含的一部分轻易就会流失,而与其相对的另一部分却会永垂不朽,所以就需要利用各种方式把易逝的这部分保存下来并且将其转变成不会消失的特质。文学审美的现代性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推动审美意识的发展与成熟的同时,也会对传统的观念带来负面影响。在我国的现代文学的现代性中,具有经验世界具体性与当代经验片面性的特点,因此,就需要认真地研究每个国家的文学现代性,利用其他国家正确的观念来完善我国现代文学的整体性。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现代性发展两难性

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现代性,不只是吸取了欧洲的研究成果,也有着本身的明显特征,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主要表现在:第一,历史差异。欧洲的现代文学中的现代性是为了对抗古典文学,然而我国的现代文学不但要展现富有凝聚力的民族特色,同时还要在完善现代性的同时避免出现因副作用而产生的影响。第二,表达方式差异。在欧洲的现代文学中,它的现代性特征是推翻传统艺术后所展现出来的,是利用比喻、象征等方式来表达一个非理性的世界;而我国的现代文学则是在传统与现实这两座大山中艰难生长,具备文学艺术中的先进性与探索性的特征,是用积极的方式展现我国人民具有的独特的民族精神。第三,自身体制差异。欧洲的现代文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资本制度为基础,对个体的精神异化展开研究,寻找个体最适合的定义;我国现代文学以集体为基础,社会现代化和民族解放独立就是其核心目标。欧洲的现代文学尽管给我国的文学发展产生了较好的影响,不过依然难以创造一个更好的平台,这也就造成了我国的现代文学不但质疑我国的传统艺术,同时也质疑欧洲的文学艺术,使其难以继续发展。

(三)文学现代性体现的怨恨情结

我国的现代文学在不断探索现代化的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抵制现代性,在传承文化的基础上,又难以正确处理其落后性,中国现代文学学术界也就有必要理清我国现代文学利弊共存的局面,使其不会将审美观念总结为“怨恨”。然而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现代性却和这种怨恨相互关联。由于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这种现代性是在欧洲文学的启发下进一步发展而来的,所以,我国现代文学所具备的现代性不但表现在现代化和传统相互矛盾的怨恨,同时也表现在中国与欧洲文化差异的怨恨。

(四)文学现代性的转型

在触及到我国现代文学中现代性所引发的研究,我国文学的现代性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变化,在作者看来,我国现代文学中存在的现代性变化是由的《文学改良刍议》引发的,从现实社会来看,鲁迅是在文学艺术以及个体精神等层次来表达文学现代性。茅盾在《蚀》中,利用知识青年的精神感觉来表达文学现代性,《子夜》就是利用渡船、炊烟、火车来表达人物的内心感受。在鲁迅、茅盾、等现代作家的带头下,我国现代文学具备的这种现代性日益变化,同时将我国现代文学推向了现代性的潮流中,并且慢慢地剔除了我国现代文学中现代性的缺点。

篇5

近二十多年来的一种流行见解在于,从中国现代文论的现实状况看,判定它总体上属西方文论在中国影响的产物,没有中国文论应有的独创性和精神气质,从而等于是从其“现代”品格角度予以了几乎完全的否定。而另一种流行见解则是,虽然也赞美宗先生、钱钟书先生等文论的罕见的略带“古典”意味的特殊品格,但更主要是从现代文论应有的理想状况出发,主张抛弃以往的西化偏向而转身寻求古典文论的现代“转换”,这样做也包含着对百年现代文论的现代性的某种批判性反思。这两种流行见解各有其合理处和侧重点,前者虽然承认中国现代文论的现代性品格,但在价值上予以否定;后者虽然有肯定也有批判,但重心还是落脚在古典的现代“转换”上(“转换”一词有其合理性,但在使用中已引发一些歧义和争议,之所以如此,我以为原因之一是这个词本身尚不足以揭示现代生存境遇和文化语境中的创造性内涵,尽管使用时可以做出补充解释)。这样,问题仍然存在:我们如何看待和评价中国现代文论的品格?在面向21世纪新语境建构文论的今天,我们需要对中国现代文论的品格做出阐明。其目的不在于简单地辨清它姓现姓古或姓中姓西,而在于在探明它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更加镇定地走向未来。因为弄明白历史和现状,恰恰有助于为走向未来确立必需的价值框架、目标和任务。

出于上述考虑,我在这里不揣冒昧地提出一种看法:中国现代文论在总体上是现代的,具有属于中国的现代性品格,但同时也是中国文学理论传统链条上的一环,具有特定的传统性品格。也就是说,它虽然自觉地以西方现代文论为参照系,形成中国自身的现代性性质,但内在深层次里自觉或不自觉地、或显或隐地传承着中国文论传统,呈现出总体上的现代性与深层次的古典传统性相融汇的复杂品格。

如果这一判断大体成立,那么,要考察这一点则需要做许多探究工作,这里仅仅从现代文论的几个要素或方面入手,予以初步讨论。中国现代文论的几个要素是:文体、视角、精神和遗韵。所谓文体,在这里是指现代文论的表述文类,也就是它是运用什么样的文章或著作形态表述出来的,例如究竟是用古代文章体、韵文体还是现代论文体;视角则是指它的观照问题的思维方式,是中国古典式还是借鉴西方现代论文体;精神则是指它的基本价值取向,它所谋求的价值指标是中国传统的“三纲五常”还是现代科学、民主和自由;遗韵是它的更隐性的深层次风范,可由此探明它的民族精神或文化蕴藉。这四要素可以分别从现代或古典加以借鉴,再根据现代需要加以匹配,从而汇合成形态各异的现代文论形态。简要说来,现代文论的传统性主要表现为如下方式:现代文体—古典遗韵型、古典文体—现代视角型、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

第一类,现代文体—古典遗韵型。这类现代文论在明显地参照西方理论并采用现代文体时,往往或明或暗地流露出某种古典文论传统的遗韵。这类文论的特点在于,其文体是现代论文体或著作体,视角和精神也主要是现代的,其现代性是显性的;但其中却流溢出某种古典遗韵,让我们想起自己的古典文论传统,这又表明古典性是隐性的。朱光潜、李长之、李健吾、梁宗岱等大体如此。这应当是现代文论的一种取得成功的主流类型。朱光潜以现代视角和立场,主张散文讲究“声音节奏”:“领悟文字的声音节奏,是一件极有趣的事。普通人以为这要耳朵灵敏,因为声音要用耳朵听才生感觉。就我个人的经验来说,耳朵固然要紧,但是还不如周身肌肉。我读音调铿锵、节奏流畅的文章,周身筋肉仿佛作同样有节奏的运动;紧张或是舒缓,都产生出极愉快的感觉。如果音调节奏上有毛病,我的周身筋肉都感觉局促不安,好像听厨子刮锅烟似的。我自己在作文时,如果碰上兴会,筋肉方面也仿佛在奏乐,在跑马,在荡舟,想停也停不住。如果意兴不佳,思路枯涩,这种内在筋肉节奏就不存在,尽管费力写,写出来的文章总是吱咯吱咯的,像没有调好的弦子。我因此深信声音节奏对于文章是第一件要事。”②他把人在“兴会”与“意兴”中创造的特殊的声音节奏提到了文学的“第一件要事”的高度,这既显示了他对语音层面的极度重视,更突出了他对感兴修辞或兴辞的独特理解。正是在“兴会”与“意兴”中,人能够创造出平常无法创造的美妙的“声音节奏”。且不说他在其他地方如何注意引证古代朱熹、刘大櫆等的论述以支持自己,即便是上面引用的看来字面上与古代并无直接关联的引文,其实也暗含了古典文论遗韵:“兴会”、“意兴”正是中国古代文论的重要概念。李泽厚先生把朱先生归结为“现代的”,当然不无道理,但如此简单的判断毕竟忽略了现代总体中的古典遗韵这一隐层意味。直接地讲,朱先生的诗论在其现代性的总体框架中涌动着中国古典文论的遗韵。

批评家李长之这样评论《水浒》和《红楼梦》: “《水浒》的人物是男性,甚至于女性也男性化。看一丈青,看孙二娘,都是如此。《红楼梦》则不然,它是女性的,宝玉、秦钟、贾蓉们本来是男子,也女子化了!表示男子的感情,大都是‘怒’,《水浒》整部都是怒气冲天的,……代表女性感情的是‘哭’,贾母见了黛玉,哭!宝玉见了黛玉,哭!……就美的观点说,《水浒》是壮美,是雕刻,是凸出的线条,健壮坚实,全属于单纯的美。而《红楼梦》是优美,是绘画,彩色繁复,与前者大不相同。”③上面的品评在表述语言上完全是现代白话文,表述方式也是现代论文体,同时运用了新的西方理论术语和视角,如“男性化”与“女性化”、“壮美”与“优美”。但是,另一方面,其拈出“怒”与“哭”分别评点《水浒》和《红楼梦》的方式,显然令人想到金圣叹那种《水浒》评点: “写鲁达为人处,一片热血,直喷出来,令人读之深愧虚生世上,不曾为人出力。孔子云:‘诗可以兴’。”④以古典“感兴”阐释鲁达形象塑造,言简意赅。金圣叹又说:“天汉桥下,写英雄失路,使人如坐冬夜。紧接演武厅前,写英雄得意,使人忽上春台。”⑤以富于文学性的评点方式直接书写个人阅读感受———读者感觉自己似乎与水浒英雄们一道时而苦尝冬夜无情,时而领略春日融融。李长之的评论虽然归根到底是现代的,但毕竟暗溢出明清小说评点的某种风范,可以说构成了古典文论传统的一种现代再生形态。

第二类,古典文体—现代视角型。这类现代文论索性直接运用古典文言文文体加以表述,但论述视角却具有现代特色。这种现代文论有个鲜明特点:其古典性是显性的,而现代性是隐性的。古典文体成功地包裹起了颇为隐秘的现代特色,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纠正第一类过于“西化”的偏向,满足现代人的古典传统诉求。最典型和最极端的实例莫过于钱钟书的《谈艺录》和《管锥编》,它们从表述语言、表述方式到思考方式等全面仿效古典文论,尤其是当沿用被抛弃的文言文文类时,这种传统风貌表露得尤其突出。不过,由于其中自觉地运用现代文论视角以及中西比较立场,所以总体上仍属于现代文论著述,却是不能否认的事实。钱钟书《谈艺录》第91节这样写道:“一手之作而诗文迥异,厥例甚多,不特庾子山入北后文章也。如唐之陈射洪,于诗有起衰之功,昌黎《荐士》所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者也。而伯玉集中文,皆沿六朝俪偶之制,非萧、梁、独孤辈学作古文者比。宋之穆参军,与文首倡韩柳,为欧阳先导;而《河南集》中诗,什九近体,词纤藻密,了无韩格,反似欧阳所薄之‘西昆体’。英之考莱(Abraham Cowley)所为散文,清真萧散,下开安迭生(Addison);而其诗则纤仄矫揉,约翰生所斥为‘玄学诗派’者也。”⑥在阐述“一手之作而诗文迥异”这一理论观察时,作者先后援引庾信在南朝和北朝时的风格变化、陈子昂的“兴寄”与“俪偶”共存、穆修在首倡韩柳与自作仿西昆体之间的不协调来证明,同时还似乎信手拈来英国考莱的实例加以比较。表述语言是古典“之乎者也”体,但又善于中西比较、旁征博引,形成古典式文言与现代比较诗学视角的奇特糅合。这类实例本身在“五四”以后的年代里不仅少见,而且成功者如钱钟书实属凤毛麟角。要在现代汉语的总体环境中推广和普及这种古典文体是不现实的,它不过成为古典文体在现代的一种具有一定保留和示范价值的珍贵风景而已。

第三类,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这可以说是介乎上述两类文论形态之间的一种居中形态,在承认现代文化与留恋古典精神之间寻求一种平衡和融汇。这种现代文论形态一方面采用现代论文体,另一方面竭力张扬古典文论乃至古典文化传统的精神。宗白华先生就是其中的成功者。他的理论表述方式既非朱光潜先生那种严谨的现代论文体,也非钱钟书先生那种古典文言文体,而是一种独创的“散步”型论文体。这种独创的现代散步型论文体的特点在于,其论文体是现代的,但其具体表述方式却是零散的和非系统的,不寻求严谨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方式,而是类似日常生活中的随意散步。这实际上是古典评点体和现代论文体的一种现代综合形式,具体地说,这种散步型论文体追求的正是现代框架中的古典精神复归。在《美学散步》中,宗白华自己这样写道:“散步是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行动,它的弱点是没有计划,没有系统。看重逻辑统一性的人会轻视它,讨厌它,但是西方建立逻辑学的大师亚里士多德的学派却唤做‘散步学派’,可见散步和逻辑并不是绝对不相容的。中国古代一位影响不小的哲学家———庄子,他好像整天是在山野里散步,观看着鹏鸟、小虫、蝴蝶、游鱼,又在人间世里凝视一些奇形怪状的人……散步的时候可以偶尔在路旁摘到一枝鲜花,也可以在路上拾起别人弃之不顾自己感到兴趣的燕石。无论鲜花或燕石,不必珍视,也不必丢掉,放在桌上可以做散步后的回念。”⑦散步正体现了自由的无拘无束的超功利姿态,这样的姿态正有助于古典文化精神的继承。不妨来看看他的一段美学散步:

中国人与西洋人同爱无尽空间(中国人爱称太虚太空无穷无涯),但此中有很大的精神意境上的不同。西洋人站在固定地点,由固定角度透视深空,他的视线失落于无穷,驰于无极。他对这无穷空间的态度是追寻的、控制的、冒险的、探索的。近代无线电、飞机都是表现这控制无限的欲望。而结果是彷徨不安,欲海难填。中国人对于这无尽空间的态度却是如古诗所说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人生在世,如泛扁舟,俯仰天地,容与中流,灵屿瑶岛,极目悠悠。中国人面对着平远之境而很少是一望无边的,像德国浪漫主义大画家菲德烈希(Friederich)所画的杰作《海滨孤僧》那样,代表着对无穷空间的怅望。……“红日晚天三四雁,碧波春水一双鸥。”我们向往无穷的心,须能有所安顿,归返自我,成一回旋的节奏。我们的空间意识的象征不是埃及的直线甬道,不是希腊的立体雕像,也不是欧洲近代人的无穷空间,而是潆洄委曲,绸缪往复,遥望着一个目标的行程(道)!我们的宇宙是时间率领着空间,因而成就了节奏化、音乐化了的“时空合一体”。这是“一阴一阳之谓道”。⑧

宗白华在这里从空间意识的差异入手展开中西文化精神比较,在表述上合乎逻辑、观点明确,但同时,在论证上并不追求概念预设和细密证据,而是向往古典评点式的简洁明快;在本应提交论据的关节处,只是引用古诗断片或德国绘画予以颇带个人体验色彩的即兴阐发。再看他这样阐述“艺术意境”: “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为虚境,创形象以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⑨他用现代美学的“美”的观念去解释“意境”,从而让其同功利、伦理、政治、学术、宗教等境界并列为生命境界。“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历史上向前一步的进展,往往伴随着向后一步的探本穷源。……现代的中国站在历史的转折点。新的局面必将展开。然而我们对旧文化的检讨,以同情的了解给予新的评价,也更显重要。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研寻其意境的特构,以窥探中国心灵的幽情壮采,也是民族文化的自省工作。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先得认识。”⑩这里的文体、句式乃至视角都无疑是现代的,但至关重要的中心概念“意境”却不折不扣地取自中国古代文论。这正构成现代文论体与古典文化精神的一种奇特融汇方式。对于这种融汇,宗白华自己是从中西文化“菁华”的“总汇”去解释的:“一方面保存中国文化中不可磨灭的伟大庄严的精神,发挥而重光之,一方面吸收西方新文化的菁华,渗合融化,在这东西两种文化总汇基础之上建造一种更高尚、更灿烂的新精神文化,作为世界未来文化的模范,免去现在东西两方文化的缺点、偏处。”11他是要在东西方文化融会基础上建造更加美好的 “新精神文化”。

有意思的是,宗白华由于在现代语境中着力张扬中国古典文化精神,因而他的这种现代文论往往容易给人以“古典”印象:似乎其根本特点就在其 “古典性”。李泽厚先生的上述“误解”正由于此。其实,如果宗白华的文论确实有着“古典”特色的话,那么,这种古典性不过就是现代性中的古典性而已,因为它归根到底是现代性的,属于中国文论现代性的一种特定方式,也就是代表了在现代性语境中探寻古典文化精神、为中国文论现代性提供古典传统支撑的一种特定方式。诚然,宗白华借用了古代术语“意境”或“境界”等并且张扬古典文论与美学精神,但这终究是在现代全球化条件下,出于中国人的现代生存的需要,并且为了这种生存,因而不折不扣地是现代的。如果换了古代文论家如叶燮等来从事同样或相近的工作,绝不可能出现这样的寻觅结果。因此,如果把它简单地划归入“古典”,那就会将其与中国古代文论混淆起来,使得现代性与古典性混为一谈了。当然,客观上说,李泽厚当时的论断对我国文论界在“新时期”重新思考被轻视已久的古典文论的现代意义,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除了上述现代文体—古典遗韵型、古典文体—现代视角型和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三类外,现代文论还有更复杂多样的具体形态,这里就不一一涉及了。需要强调的是,同一文论家或美学家本人有可能同时存在多种不同的文论取向,或者在不同时期有不同取向,需要具体分析。例如,宗白华的取向是大体前后一致的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朱光潜却有不同,他早期的《谈美》、《文艺心理学》和《悲剧心理学》等可以总体上属于现代文体—古典遗韵型,但中期的《诗论》的某些部分却又可以划归入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钱钟书诚然有《管锥编》属古典文体—现代视角型,但其论文《诗可以怨》又可归属现代文体—古典精神型范畴。可见分类确实存在一定的陷阱,没有精确的非此即彼标准,也不必太当真。如果分类或多或少有助于了解中国现代文论的多样化发展状况,足矣。

探讨现代文论的上述几类呈现方式,是为了显示中国现代文论所具有的传统性品格,以及这种传统性品格本身的多样性。今天我们在新世纪语境中寻觅中国现代文论的进一步建构思路,不妨先回头看看,朱光潜、宗白华、李长之、钱钟书等前辈曾经踩出了何种脚步,这种脚步在多大程度上会成为我们迈向新路程的示范。

注释:

①李泽厚:《〈美学散步〉序》,《美学散步》,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3页。

②朱光潜:《散文的声音节奏》,《艺文杂谈》,安徽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82页。

③李长之:《水浒传与红楼梦》,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编《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下》,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版,第963页。

④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总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

⑤金圣叹:《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第十一回总批,据中华书局影印本。

⑥钱钟书:《谈艺录》,北京,中华书局1984年版,第302页。

篇6

一、现代文学定义及本质

现代文学是国家社会内部发生历史性变化的条件下,广泛接受外国文学影响而形成的新的文学,它不仅用现代语言表现现代的某些思想,而且在艺术形式与表现手法上对现代文学进行了革新,建立新的文学体裁,创造新的文学内容,从而与世界文流相一致,成为真正现代意义上的文学。伟大的文学的根本使命是探究个体生命的,而个体生命是属灵的。然而中国古代文化主脉儒家,讨论的仁义礼信缺少灵魂叩问的资源。文学以影射社会生活为基础从而体现出一定的精神世界,随着社会的变化,其形式和内容正在发生变化,现代文学带有大量的体现知识经济的特征,与传统文学倾向于精神文化不同,现代文学更加倾向于在文学交融和包容中体现的工业文明。现文学的本质是不是在个别文学样式,而是有过去和现在的文学现象所构成的多样丰富,文学是一个发展的,形式种类多样的艺术。

二、中日现代文学特点

中国现代文学开始于“五四”与文学革命,是在中华民族受到帝国主义的侵略、民族危机日益加重的时代下,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启迪,对我国文学进行改革用以唤起中华民族的觉醒,在诗歌、散文、戏剧、小说等各方面进行了文学的改良。中国现代文学可以说是人民的文学,大大增强了文学与人民群众的结合,现代文学以表现社会大众的生活、改造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社会人生为根本目的;中国现代文学大大增强了文学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是以现实主义革命为主体,同时包含有多种创作方法与文学流派的文学,中国现代主义文学大家鲁迅及其他所支持的文学研究会中的现代文学家为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道路,鲁迅先生的短篇小说代表作《呐喊》与《彷徨》达到了代表时代和民族思想艺术的巅峰,不仅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著名代表,还为我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为现代主义文学作出重要贡献的还有很多著名文学大家,如朱自清、冰心、郭沫若、郁达夫、叶圣陶、徐志摩、闻一多等;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演变的结果受到外国文学、文化思想的巨大影响,是文学思想与中国文艺运动实践相结合的结果,以鲁迅的《伪自由书》、《二心集》,的《日出》、《雷雨》,巴金的《家》为代表的中外影响融为一体、具有鲜明民族特点及艺术个性的文学作品,标志着现代文学艺术上的日益成熟;中国现代文学是在积极的思想斗争中不断向前发展的,中国现代文学主要以鲁迅的小说集为代表,奠定了新文学的现实主义基础。日本经历了漫长的史前发展,在公元初进入文明阶段,随后,日本走向民族独立的资本主义道路,日本的地理条件和社会条件,决定了其文学特征。日本文学在近代前都是短小的,结构单纯的短歌行是的文学最为发达,后发展为连歌等,随后散文发展,短篇小说,长篇小说相继发展。日本文学的性格是纤细,含蓄的。日本文学得而文艺观是以“真”,“哀”,“艳”“寂”为基础的,从“真事”始,平安时期的“物哀”,镰仓,室町时期的“幽玄”,监护时期的“闲寂”到后来大变革,日本全面向中国大陆开放,汉字,汉语乃至汉诗,汉文,远洋一至日本,形成日本文学的重要分支———韩文学,在洗手中国文学的同时,日本床在了我遍体汉文,假名等,从而创作了独具日本民族特色的文学作品,大化革后日本文学有得到了飞速发展,相继出现奈良平安文学和江湖元禄文学。日本的发展为日本资产阶级文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中日两国文学虽然彼此相互影响,但各自的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学发展中发挥作用,因而中日文学在文学主题、文学功能和文学表现风格上都表现出各自的独特性:中国文学主题偏重明志载道,日本文学主题偏重人情况味;中国视文学为经国大业,日本作家常以游戏心态对待文学;中国文学表现出雄浑壮阔的美学追求,日本文学则变现出纤细小巧的审美意识。

三、中日现代文学比较及差异

(1)中国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二日本文学是玩物游情的文学,是超现实主义的文学。

(2)中国文学注重文章“风骨”,贵在“言志”,文章以恢宏壮观,主旨鲜明,文理通达为上。而日本文学则是重“意趣”,崇尚“言情”,文章优雅,薄幽轻快,以虚幻灵力,朦胧微妙为佳。

(3)中国现代文学主要受儒家用世思想影响,日本文学主要受佛道遁世思想影响。

(4)中国现代文学大多与政治,,社会相关。中国文学是官吏作家化的,非个性主义倾向。中国作家习惯性的俯瞰社会,目光投向芸芸众生,但较少袒露自己。日本现代文学则是脱政治性的,大多与宫廷妇女,隐逸者相关,文章存在大量暗示及余情。

篇7

语言变革作为一种在文化发展过程中客观存在的规律,伴随人类历史的进步发挥出了不同的作用。本文以时期出现的白话文作为切入点,就白话文在诗歌、小说、杂文和儿童文学等现代文学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讨论,为人们对文学语言和现代文学作品的认识、研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语言变革;现代文学;文学形式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载体,同时也是人们进行思想表达和精神升华的重要工具。文学作为各个时代人类思想文化和艺术的结晶,正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承载才得以保留和传承。随着当今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语言作为时代文化的继承者也随之发生了相应的变革,探究语言变革环境下的当代文学形式,对提高文化素养、丰富文学底蕴、扩充文化知识都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一、中国现代的语言变革

中国现代的语言变革,简单来说就是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的过程。时期,以为代表的温和派,支持白话文运动,主张以实用主义代替儒家学说,白话文运动蓬勃星期。由此可见,白话文提倡摆脱语言形式的禁锢,倡导“明白”和“精确”的思维表达,为大众所接受。白话文又称语体文、俗语,指的是以现代汉语口语为基础,经过加工的书面语,有口语化和精确性的特点。首先,区别与白话文冗杂累赘的文言句式,白话文能更直白的对观点和知识进行阐述,方便了文化和科学的普及推广,其次,白话文摆脱了文言文中含糊不清的句式结构,使人们对文章所传达的意思有了更为直观的理解,有助于提高科学的严谨性。同样,白话文的简单化也导致了传统语言层次性、象征性、和声韵特性等语言特性的弱化,造成了语言艺术表现力的流失。所以,针对不同的文学作品,选用合适的文体显得尤为重要。比如有的文学题材需要自由的思维表达,而有的则需要严格的韵律规则。不同的文学作品有着不同的语言表达诉求,语言变革也在这种不同的诉求中产了各种积极和消极的影响,从而影响了当代文学形式的发展。

二、语言变迁对现代文学作品形式的具体影响和表现

(一)语言变迁对小说的影响

小说作为最具平民性和通俗性的文学形式,在之前受文言文表述的影响,一直处于文学形式的边缘地带。随着白话文运动的兴起,以白话文作为文学语言方式的建立,使小说这种文学形式逐渐由边缘走向中心。曾指出:“盖白话之可为小说之利器,已经为施耐庵,曹雪芹诸人实地证明,不容更辩。”这也充分证明了小说文体要求与白话文语言方式的一致性。以后,小说作品的刊载量和发行量,以及小说的创作团体和消费团体的数量都是空前的,小说实现了真正的繁荣。从小说的本质分析,它是一种以叙事为主要语言特征的叙事文学,因此,精确明白而又生动传神的语言成了小说语言的基本要求。白话文在之后,其叙事的清晰度得到极大的增加,从而实现了与小说这种文体的结合,最终成就了小说描述生动、叙事清晰生动的文学风格。可以说,没有时期对小说地位的确立和普及,就没有小说这种文学形式的发展,就不能完成小说从文学版图向中心地带的转移。

(二)语言变革对诗歌的影响

相比于小说,白话文的简单明了与诗歌的韵律美产生了冲突,限制了当代新诗的发展和其形式美的建设。诗体的变化更迭本该是文化发展的产物,但在时期,以为代表的白话文提倡者,却强行打破规则,他们人为旧体诗在创作上较为复杂,不能直白的表示自己的内心世界,难以实现创新,也认为,应该打破传统诗学所立下的规则,发展更为自由的诗体。然而他们忽略了诗歌本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最后导致了传统文学所独有的审美和韵味美的消逝。

(三)语言变革对杂文的影响

杂文,作为现代散文文体的一个重要分支,曾在我国散文的初期发展中一枝独秀,成为非常具有标志性的文体现象,这与白话文引起的语言变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杂文的特点上看,在外在形式的构成上,杂文没有如同诗歌那样对语言声韵、文体结构等方面的严格要求,不拘泥于任何形式,表达方式自由;在表达的内容上,杂文强调是通过对客观情况的观察分析,直接发表议论或表达感情,而且在大多情况下,杂文所表达的感情都是以一种“理趣”的形式呈现,所以,杂文的美学风格,说白了就是“说理”。因此,杂文对语言的要求和五四白话文运动中对语言发展的要求向契合,这也使得杂文文体形式在文学革命之后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壮大。

(四)对儿童文学的影响

在五四语言变革运动中,白话文语言的大力推广,极大的刺激了儿童文学形式的诞生和发展。在白话文运动期间,人们开始发觉儿童世界“独特性”的存在。在之前,传统中国教导儿童都是用的四书五经之类的经典书记,导致人们的日常说话与书籍文体不一致,从而耽误了儿童的早期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儿童的教育观念逐渐向“美育”、“现代化”、“人性的启蒙”等方向靠拢,儿童文学也随之产生。儿童文学要求以儿童的口吻口语和角度对儿童进行启迪和教育,因此,儿童文学的语言应该具有口语化的基本特点。可以说,白话文运动的兴起,就是中国现代儿童文学诞生的标识。

三、结语

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影响,归根究底就是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过程对不同文学形式的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从语言变革的角度出发,探讨中国现代文学的变化,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明确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语言变革所起的两面性的作用,还可以帮助我们把握当代中国文学的审美转型,加深我们对中国文学和语言改革的认识,对今后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性的意义。

作者:于风华 单位:丹东市文联满族文学杂志社

参考文献:

[1]朱晓进,李玮.语言变革对中国现代文学形式发展的深度影响[J].中国社会科学,2015,01:138-160+205.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消费文化语境;现代文学教育;困境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人们对文学的审美价值观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越来越趋于多元化,从而淡化了文学的意识形态,大行其道的却是一些消费文化,如恶搞经典、戏说历史、下半身写作、美女作家和拜金主义。由于消费文化具有一定的欲望性特征,其明确的目的就是给读者带来感官上的快乐,因此不断地减掉文学中的诗意、优美、崇高、伟大、情感和思想等。虽然也有一些文学作用,但从现代文学的现状看,的确有着许多充满着非议性的话题。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一是近年来的众多文学作品远离价值和意义,远离诗意启蒙,远离人们的精神和心灵,远离读者的共同经验;二是当代文学未积极对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提供有意义的、典型的文学文本。文学写作更加趋向于庸俗化、肉身化、私语化和个人化,导致文学离读者越来越远。当代文学开始不再重视文学的自身规律,文学的诗性被完全抹杀,导致文学现代性未得到很好的发展,读者无法在文学的审美能力及创造方面有良好的进步,文学艺术也不能满足社会的正常需要。

一、文学教育困境

1.文学教育功利化

原本文学的功能涉及到多个方面,如“娱”、“怨”、“群”、“观”、“兴”等,不可置否的是随着时代的改变,文学的功能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文学也曾作为政治教育、伦理教育及道德教育的工具。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型,在当今娱乐文化、消费文化的语境当中,人们越来越注重文学的娱乐效果、产业规模及经济效应。许多作者只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导致文化成为了一种获取经济利益的手段;或者是人们更注重文化的“养眼”,而不是“养心”,其不再重视为读者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升华精神和提升思想,更多的是注重文学的娱乐性和享受性,单纯满足个体的视觉冲击或感官刺激。在文学的功能当中最受到人们肯定的应该是“诗意启蒙”,由于“养心”是文学的主要旨趣,即为读者增长知识、陶冶性情、升华精神、提升思想和滋润心灵。这与高职院校现代文学的教育是一致的。因此,不可抛弃的是文学教育给学生带来的审美的享受、情操的陶冶和精神及思想上的启蒙。

2.文学教育知识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中不再注重文学的审美性,却具有较强的知识性和应试性;具有较弱的引导性和启发性、较强的限制性和灌输性;缺少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能力,未充分发挥诗意启蒙的效果和作用。在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审美被作品的知识性教学完全替代。根据实际教学大纲的规定,文学教育的模式为开始、阅读、分析、结束、复习。分析即分析作品的中心思想,分析其包含的艺术特点,与之相适应的就是高职院校重视文学史的知识和文学知识。导致一些文学课和语文课成为了对文学信息及文学知识的技术性分析和灌输,不具有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不能养成学生较好的人文素养和流畅的表达能力。在这种教学模式之下,不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对审美的认知,学生对文学史知识习惯于书籍,而忽略文学作品的内容。因此,改变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模式迫在眉睫。

3.文学趣味庸俗化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化也逐渐趋于“媚俗化”,读者不再重视经典文学作品的品读,学校图书馆里被翻阅得最多的仍旧是一些通俗的文学读物,人们也更加青睐于网络阅读,纸媒文学中充斥着越来越多的“媚俗、庸俗、低俗”内容。该种现象的发生并不是满足当今大众的文化口味,更多的是利益的驱使。比如盗版行业规模的壮大也是因为利益的驱使,这也说明了“把关人”的不严谨,甚至是完全缺席于一些重要的传播渠道,导致很多受众都受到此类“媚俗”文学的残害,其中涉世未深的学生和青少年是最大的受害者。因此,不断兴起和蔓延的网络低俗内容,严重影响着网络文学的发展,严重干扰着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

4.文学需求萎缩化

近些年来,我国文学的现状越来越呈现出消费低迷、需求萎缩的情形,导致该现状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对于文学教育而言,也涉及许多因素:由于学校和家长对考试成绩的重视,导致长期不让孩子接受课本以外的知识;另一方面,学生受到较大的升学压力,导致文学阅读的比例大大降低。即便是在高职院校,图书馆的作用也不再是单纯的借阅图书,更多的是复习、考研;在文学的众多内容当中,诗歌受到了极大的限制,众多语文考试当中都明确规定,作文内容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此类因素都影响着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的正常实施,不利于养成学生的文学能力、文学审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文学兴趣和文学阅读习惯等。而随着消费文化的逐渐兴起,人们更加注重于现实功利,追求的不再是思想层面的满足,而是欲望的满足,导致高涨的物质消费热情与人们对文学消费兴趣形成一种巨大的反差。人们越来越不注重对文学的消费,在功利主义的膨胀之下,在物质欲望的挤压之下,文学不再具有较好的生存空间。学习文学专业的学生,基本上也只是对文学史的学习,极少学生会去阅读文学作品。除此之外,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学习习惯,文学也逐渐转向为“观看”,而不是“阅读”。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若专注于碎片化、段子化和影像化的文学,而抛弃纸媒文学,将不利于文学教育的健康、良好发展。

5.文学教育边缘化

随着消费文化的兴起,文学逐渐趋于边缘化,因此高职院校现代文学教育也面临着该种困境。主要受到以下几个方面原因的影响:①在高职院校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未足够重视文学教育,校园文化中开始盛行时尚文化、流行文化、招聘文化和推销文化等,未足够重视传统文化的建设,且学生不再追捧“校园诗人”和“校园作家”,文学社等团体也基本难以立足于众多团体中;②学生们不再对文学充满热情,一些中文专业的学生甚至也只有极少数对文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其他专业的学生虽然有一些对文学较为喜爱的,但是与从前喜爱文学的学生数量相比却是大不如前;③文学阅读的萎缩,曾经学生们在图书馆借阅最多的文学作品就是中外文学经典作品,如今却是流行性小说独占鳌头,相较于纸质经典文学作品而言,学生更感兴趣影视及网络游戏;④近年来,高等院校并未足够重视现代文学教育工作,许多高职院校在经费投入、招生就业、学科建设、课程设置、专业建设等方面更注重建设应用性较强的专业。

二、对策建议

1.开展以人为本的现代文学教育

消费语境下,通俗文学读物之所以一再挤占经典文学作品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通俗文学读物更加重视学生实际的情感需求。因此高职院校的现代文学教育应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能够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把握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学习情况,转变传统的文学教育观念,对当代高职学生内心的体会和感受予以尊重。现代文学教师应该与学生进行深入地沟通,筛选出具有较高思想和文学价值,同时又能够满足学生心理需要的文学作品,推荐给学生。

篇9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自主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个体独立的、富有创造性的学习活动,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形式。中职学生除了必要的集体授课外,更多的时间里是自主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有灵活自由的特点,但也存在着不易管理、各自为战的弱点,学生对自己的学习缺少规划和管理。实践中,为数不少的学生平时学得少,考前突击,考试效果不理想。为此,管理者就大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形成自我监控、自我评价的能力。作为管理者,可从以下方面入手:

(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动机。中职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教育机构。这样,作为学生管理者必须引导学生对所学专业产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让学生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在学习中积累知识增长能力。

(2)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古语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职学习是松散型的,没有科学的规划,学习就失去了约束,达不到目标要求。为此,各门专业课教师和辅导员,要积极帮助学生制定科学的学习计划,至少要制定出每周的学习计划,并按计划学习。只有合理利用时间,才能取得实效。

(3)为学生提供科学的学习方法。科学的学习方法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实践证明,同样的时间投入,学习效果往往不同。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学生可以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针对中职学习特点,专业教师和辅导员要关注学习方法指导,根据不同课程提供不同方法,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完成学业。

二、加强人文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1.发挥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经过多年积累,沉淀下来的共同精神财富,文化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社会学认为:“文化属于上层建筑范畴,是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综合反映,它直接影响教育活动。教育是人类文化成果的表现形式之一,文化对教育起引导和指导作用,教育对文化起传承和推动作用。”中华民族有着优秀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这是我们民族发展的根基。用传统文化熏陶和影响学生,是各类学校的光荣使命。从社会角度看,目前存在的急功近利、享乐主义、金钱至上等错误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由于缺少传统文化精神的缘故。因此,我们认为,中职学校在完成专业课程教学的同时,应大力开发或引进传统文化课程,用优秀的传统文化塑造中职学生的人文精神,引导学生重新树立起符合社会主义理念,符合社会公德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决摒弃那种只重专业课程、忽视综合文化课程,只重知识教育、忽视做人引导的现象。同时,综合文化课程应该纳入专业课程一样考核,实现党的十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目标要求。

2.强化学生现代文明体系的构建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都与世界各国有着深入广泛的交流。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入,国外的先进文化也随之而来,对于构建我国的现代文明体系有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国外消极文化的负面影响同样存在,一定程度上还不容忽视。中职教育承担着为国家培养技术性人才的重任,在完成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承担起培养学生现代文明的任务。遗憾的是,近年来,专业教育受到高度重视,而人文精神培养却没有提到日程上来。中职与普通高中一样,有着相同的人才培养任务。这就要求我们,立足学生长远发展的需要,打牢专业知识基础,提高就业能力,为他们“成材”提供平台。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学会做人,以现代文明成果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形成脚踏实地、艰苦奋斗的社会精神,养成珍爱生命、关心他人的良好习惯,成为德才兼备的合格人才。为此,中职学校可以开设现代文明相关课程,如现代礼仪、世界文化、环球风情等,利用这些课程丰富学生的现代文明知识,为他们今后工作和生活打好现代文化基础。

三、强化就业指导,提高学生竞争能力

1.发挥学校就业指导的主体作用

现代高中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能够就业才是最大的问题。对学校而言,学生就业率已成为评估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中职学校发展的实践证明,就业率已经成为影响学校社会声誉的直接因素,不提高就业率,办学规模、办学效益就无法体现。因此,中职学校更应该对就业问题给予高度重视,建立规范的就业服务机构,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现代中职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用人方式也发生了根本变化,中职毕业生供需双方见面,既为毕业生提供了选择的机会,也为用人单位提供了选才的机会。这种变化需要培养人才的学校积极适应,以高质量的就业指导服务于各专业毕业生。从实际看,部分中职学校还没有形成就业指导的专门机构,缺少就业指导意识和有效行动。为此,中职学生成立就业组织机构,配备专门教师,负责此项工作。同时,成立学生就业课程教研室,开发和引进学生就业指导系列教材,开设就业指导课,为学生提供完整的就业知识,培养他们就业能力。学校还应为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必要的经费和办公条件,加强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指导教师的专业水平和能力,不能让就业指导课程成为形式。具体工作中,应按照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特点,实行分类指导。就业教研室要为学生提供规范的职业生涯设计,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确立就业方向,进行有计划的就业素质培训。

2.提高学生就业综合能力

篇10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 文学意识 文学知识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0-0046-01

前言

语文教学包含文学知识,也包含文学意识即作品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小学语文教育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体现在对学生语言、认知等基本技能的训练上,同时它也担负了道德与审美的教育作用[1]”。小学时期文学意识是第一位的,而文学知识则随着学历的提高而增加,所以小学语文需要养成文学意识和初步的文学知识。语文教学包含文言文,现代文和西方文学,三者对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侧重点不同,教师需要区别对待。

一、文言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古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审美教育的重要途径。[2]”文学经典的字里行间不仅体现着作者的思想,更是当时政治经济文化的缩影,其不足在于脱离时代和应用。

文学意识方面,文言文要服从现代文,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最终要落实到现代文,通过二者的差别以加强学生对现代文的思考。“小学语文所选古诗词具有生活性、通俗性、哲理性等特点,学生容易领悟到古诗词所蕴涵的传统人文思想[3]”,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教师可以从三方面启发,一是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二是这个道理在今天有什么意义,三是改写。第一是基础,可以转化为作者生平,文学风格,艺术手法等问题,第二是重点,主流的观点就是后两句推崇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第三是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改写经典,对于写作能力有着一定的提高。这样学生学的就不是“八股文”,而是满含时代应用的文言文。

文学知识方面,文言文更重要的任务在于补齐现代文的漏洞,比如语法。文言文的语序变换很常见,需要学生有较强的语法知识。语法知识在现行教学中几乎被忽略,缺失语法的危害也很严重。试想教师讲《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的“一树”是名词做状语,学生问什么是名词和状语,教学过程就无法继续。教师以课后题的形式布置语法,理论介绍和部分习题相结合,学生一周学一种成分,一个学期后具备了基本的语法知识,学习现代文更加顺利。

二、西方文学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西方文学在于异域的文化和思考。其教学几乎就是文学意识的培养。与文言文类似,西方文学也要服从现代文,学生学习西方人如何思考,从而学会自身如何思考。

文学意识方面,西方文学服从于现代文。西方文学在教材中的篇章一直比较疲软,经典超出小学生的接受范围,固有的过分赞美苏联和批判美国已经遭到反感。以下几个方面可以作为未来的教学选择:其一,文艺复兴前期的作品比如《哈姆雷特》和《堂吉诃德》注重人本,与当下的风气类似,学生既能学习到人性的光辉,还应该清楚地看到两个角色的个人和时代弱点,从而联想自身。其二,师徒类作品,学习《雷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对比《伪君子》进行启发,《雷雨》继承了三一律,从而使得情节紧凑扣人心弦,但是《伪君子》桌子下面藏人的手法是《雷雨》没有的,那是法国民间故事的素材,这些细微差别实际上就是中西差别的缩影。其三,写景类作品,《瓦尔登湖》一直被看作知识分子无病的病态寂寞,但是在小学生看来,它是一部轻松明快的写景作品。以上三类可以节选加入小学语文。

文学知识方面,教师应该有意识地渗透西方文学理论的概念,西方文学有着固定的理论,流派,创作手法,甚至对立面。教师讲述这些知识让学生对理论有初步的认识。重视实践缺乏理论是中国学生的通病,这个问题短期之内也无法解决,教师通过西方文学,略微提升学生的理论视野即可。

三、现代文的文学意识和文学知识的养成

现代文既是小学语文的主体和重点,也是文言文和西方文学的最终目的和归宿。现代文的教学很大程度上就是整个语文教学,具体表现在阅读和写作。由于文言文和西方文学分担了大部分现代文应该负担的硬性知识,现代文得以比较自由地发展。

文学意识方面,现代文的任务是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比如《美丽的小兴安岭》让学生热爱自然和家乡,《我的弟弟小萝卜头》和《》让学生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挑山工》和《手术台就是阵地》让学生爱岗敬业。教师要尽力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和闪光点,让学生觉得学习和生活是快乐的事,这在入门期尤为重要。

文学知识方面,现代文要注重应用,侧重的是作品的应用性而非文学性,教师“需要把生活作为语文教育与教学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欲望[4]”。与时代联系紧密的作品需要重点分析,已经与时代绝缘的作品可以稍微关注。比如《电子计算机和多媒体》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后者是经典,但与今天已经没有丝毫关系,前者的文学性不如后者,但是与生活与应用联系都很紧密,教师在讲述的过程中与学生的共鸣也很多,教学开展也顺利。

四、结语

小学语文处在语文教学的入门期,“塑造学生的人文修养,情感体验式最适宜的阶段[5]”。小学语文教师需要培养学生的文学意识以及初步的文学知识。文言文,西方文学和现代文各有侧重,文言文和西方文学服从于现代文,通过古今和中西差别以引发对自身思考,同时补充一些知识漏洞。而现代文要让学生树立积极乐观的三观,重视生活和应用的联系。文言文,西方文学和现代文从三方面有侧重的努力,可以养成学生的文学意识以及初步的文学知识。

参考文献:

[1]李祖荣,浅析小学语文教育的基石作用——对小学语文教育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09年12月

[2]曹艳春,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资源浅析[J],学理论,2010年6月

[3]余忠淑,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探讨[J],四川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