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教育建议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对孩子教育建议,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1、紧急联系电话。比如:110 是报警服务电话;119是火警报警电话;122是交通事故报警服务电话;120是医疗急救求助电话。
2、交通安全。比如说红灯不能过马路,不能跨栏杆。
3、用电用水安全。家里不用的电器即时把插头拔下来。
4、不要轻信陌生人。比如说教育孩子不要随便拿别人的零食等。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左先生是一家国营单位的基层干部,月薪为6000元,其妻子是电力设计院的UC设计师,月薪为7500元。夫妻两人的儿子左博文今年9岁了,是一名小学生,有学平险和少儿意外险。现在左先生打算再给儿子添置一份儿童重疾险。
需求分析
左先生夫妇给孩子的保障规划还是比较科学的,小的时候先注重意外保障,稍大一些再完善健康保障。左博文现在已经9岁,只有意外险明显是不够的,健康险要补充起来。
投保建议
少儿重疾险从保障范围上看,有单纯提供少儿重疾保障的少儿重疾险和组合型少儿重疾险之分。对于有学平险和少儿意外险的左博文而言,建议左先生为他选择单纯提供少儿重疾保障的少儿重疾险产品。安心宝贝少儿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是针对30天以上至16周岁以下身体健康者的少年儿童而设计的一款纯少儿重疾保障的保险产品。该保险提供的重疾有25种,并且还特别针对2种特定疾病提供双倍保险金保障。
保险应该量力而行,从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左先生的家庭属于中等收入家庭,所以在选择该保险时,基本保额建议选择20万元,缴费类型建议选择年交,缴费年限建议选择至左博文17周岁为佳,这样左先生就可以为儿子获得保障至25周岁的重疾保障,涵盖了孩子重要人生阶段的重疾保障。
一年仅需1320元的保费支出,对于左先生当下的家庭财力状况而言,投保经济压力轻,足以保证其缴费的持续性。
除此之外,建议左先生适当为孩子补充教育金保险,准备未来教育经费。
小学生投保先保障健康
学校是一个大集体,也是各种疾病滋生和蔓延的地方,小学生在学校学习成长过程中,极易遭受疾病的侵袭。因此,建议加强小学生的健康保障,为其挑选份适合的健康险。在给小学生购买健康险时,保障尽可能全面。一份完善的保险计划包括意外、疾病、烧伤等带来的损失,还应在住院、医疗方面提供相应保障。此外,给小学生购买健康险,累计保额不要超过10万元,这是中国保监会为防范道德风险所作的硬性规定。
意外保障不可少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在校园里与同学嬉戏打闹,可能遭受的意外风险较多。虽然小学生在入校时,校方一般都会为学生准备“学平险”,但该险种的保障范围十分有限,建议您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挑选份适合的少儿意外险。给小学生购买意外险,需明确保障范围。一般少儿意外险包含意外身故和残疾保障,所购买的产品最好附加住院医疗、住院津贴等险种,以便在孩子出险医治时得到一定的费用补偿。此外建议您在寒暑假时,加强保障额度,让小学生安全快乐地度过假期。
提前准备教育金
在为小学生做足意外和健康保障后,若孩子的年龄较小,建议您挑选份适合的少儿教育金保险,给孩子的成才之路添助力。购买少儿教育金保险时,需格外关注投保年龄,越早购买越划算。还要明确保障范围,最好包含大学教育金。此外在给小学生购买教育金保险时,需格外关注保费豁免功能。这样一来,万一父母因某些原因无力继续缴纳保费时,对孩子的保障也继续有效。
添加寿险全面保障对于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来说,在为小学生的基础保障和教育储蓄做足的情况下,可为孩子挑选份适合的寿险产品,进而让孩子的未来更加从容精彩。目前市面上的寿险产品主要有:定期寿险、终身寿险。若您暂时手头拮据,可为孩子挑选份定期寿险。不过在购买此类产品时,要注意及时续保,以免出现安全“空档”。手头积蓄较多,可为小学生挑选份终身寿险。在为小学生购买终身寿险时,保额选择要恰当,控制在家庭收入的10%~20%为宜,进而不影响家庭正常开支。
篇3
一、切忌“告状”式的谈话方法
当孩子在园出现问题时,一些教师总会不经意间便对家长进行抱怨:“你的孩子今天在幼儿园又捣蛋了,一点都不乖。”殊不知这样“告状式”的语气会让家长误认为老师不喜欢甚至是讨厌自己的孩子,觉得自己的孩子在班里会受到不公正待遇,从而对教师的话语产生抵制情绪。因此,当我们需要指出孩子存在的某个问题时,不要轻易地对孩子的表现下定论,可以尝试换种方式――先客观公正地描述孩子存在的问题或发生的事件,同时从正面提出恰当的建议:我们希望×××是可以怎样怎样的。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当沟通过程中提到孩子时,最好直接说出孩子的名字,让家长意识到孩子也是一个平等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作为“谁的孩子”存在。
二、和家长沟通时要谦虚全面
在谈话过程中想让家长相信教师、尊重并听取教师的意见,这就需要教师把谈话建立在客观、全面的基础上,在指出孩子问题之前,我们可以先就孩子的长处进行表演鼓励,使家长能够感受到教师在密切关注自己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要抓住时机向家长了解孩子的情况,以请教的态度耐心地听取家长的意见,使家长产生信任感,从而乐意与教师进行充分的交流,以达到预期的目的。如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多用商讨性的语言、多征求家长的看法。在提出建议时可多采用这样的句式:我建议……,您觉得呢?我们这样做看行不行吗?而交谈一段时间后可略作总结,如“您的意思是……”“您刚才说的话我是这样理解的,您看对吗?”等表示自己在认真倾听,同时交流自己的理解。交谈时忌用不耐烦、命令式的口气。如“×××最近吃饭吃得不多,请你们多关注他在家的吃饭情况。”而不是说“×××最近不乖,又不吃饭了,怎么说都不听,你们回去好好教育教育。”相较于前者的语气,听起来后者会更让人易于接受。
三、语言沟通中,尽量用“我们”代替“你”
幼儿园是孩子们的第二个家,教师就像是孩子们的妈妈一样,希望孩子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快乐地成长。本着这样的教育理念,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最好不要直接使用“你”的字眼,它容易显得语言具有较强针对性,促使家长感觉自己和教师处于对立位置,而使用“我们”则能更好地表明家长与教师是在一起面对孩子的某个问题。如当孩子家在家不愿意自己穿脱衣服时,可以这样说:“我们一起来共同努力,督促他每天自己穿脱衣服。”,帮助他早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不是直接说:你们在家里要督促他自己穿脱衣服。前者更能显现出教师在家园共育方面的教育理念。
四、一般应先讲幼儿的优点,后讲缺点
如今的孩子大多都为独生子女,在一些溺爱型家长的眼中,他们做什么都是好的、有什么问题也是教师不会教或是别的小朋友带坏的,总之,教师一旦提出孩子的缺点,他们都很难接受。因此,在与家长沟通时,需要把握好沟通的步骤时序――“哪壶先开提哪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和进步,等家长情绪愉快了,在逐渐地提一些建议。同时注意对于孩子的建议也不要一次性说得过多,而是应该给家长这样的一种感觉――孩子每天都在进步。这样一来家长才会更乐于接受教师的建议,对孩子的优缺点也能更正确地认识和对待,从而愉快地开展家园共育。相信教师只要是一心为了孩子,一切以孩子的健康成长为出发点,同时多注意提建议的方式,溺爱型家长也会感受到教师对孩子的关爱,愿意给予教师支持与帮助的。
五、与家长沟通时要把握时间
篇4
一、化隆县“留守儿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截止目前,化隆县外出务工总人数为69 037人(其中外地常住人口59 000人),现有“留守儿童”3170人,其中小学生2672人(其中女1091人)、初中生498人(其中女206人)。全县“留守儿童”在巴燕等六大集镇分布最多。被调查的“留守儿童”中,单亲在家的占7%,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抚养的占83%,托付给其它亲戚朋友暂时抚养的占10%。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家庭教育的缺位,父母关爱的缺失,社会教育的缺范等原因,在学习、生活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1.多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
从2005年开始,化隆县对家境贫困无力支付学费的学生都实行了“零收费”,因此,所有“留守儿童”基本上都能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学业。但由于多数“留守儿童”的父母都不在家, 祖父母、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的文化水平较低,年龄较大,无力督促孩子学习,不能起到课后辅导的作用,所以大多数农村“留守儿童”在学习上缺乏主动性、自觉性,学习成绩普遍较差。这类学生占“留守儿童”总数的46.3%左右。
2.个别“留守儿童”过早地承担起繁重的家务劳动
由于父母长期外出,部分“留守儿童”不得不在家帮爷爷、奶奶做繁重的家务活,这给孩子的健康成长带来了一定影响。巴燕镇上加合村一位马老汉说:“对于我们这个年纪的人,自己都需要照顾,别说去照顾这些孩子。可是孩子的父母不出去挣钱支撑这个家,孩子和我们的生活会更苦。我们这样也是为了孩子以后过上好日子。”
3.部分“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据调查,化隆县33%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6~10岁时出去打工,18%的“留守儿童”父母在孩子10~16岁时出去打工,这正是儿童最需要父母关爱的年龄。因父母常年在外务工,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等临时监护人通常只满足于让孩子吃饱穿暖,对孩子的思想感情和心理需要极少关注,导致个别“留守儿童”在一定程度上产生性格缺陷和心理障碍,表现出自卑、孤僻、内向、悲观、暴躁、冷漠等心理问题,对其以后的人格形成产生不良影响。
4.个别“留守儿童”出现不良越轨行为
由于部分“留守儿童”长期处于无约束环境中,致使他们的生活处于无序状态。有的孩子受坏人引诱,出现偷盗、抢劫等不良行为,有的孩子则沉溺于电脑游戏中不能自拔。部分“留守儿童”的父母因长年在外无法照顾孩子而感到愧疚,于是尽量在物质上满足孩子,使得孩子拥有足够的零花钱,养成了好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等陋习。还有部分“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父母没读什么书却同样天南地北挣大钱,因此从小就把人生目标定位在打工挣钱,对学习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导致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解决“留守儿童”问题的对策
1.强化政府服务职能,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监护网络
建议国家尽快制定可以让“留守儿童”随家长一同进城学习生活的相关政策,使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尽可能随父母进城就读。建议各级政府部门设立农村“留守儿童”服务机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监护人的教育培训,使其学会与孩子正确、及时地沟通交流并以正确的方式教育孩子,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建议今后继续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优先将交通不便,家庭困难,监护人难以承担监护责任的“留守儿童”安排在校住宿,并指定专门教师负责指导其学习和生活。同时,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呼吁社会各界对“留守儿童”问题加强关注,动员社会各界力量积极参与,共同解决“留守儿童”的有关问题。
2.充分发挥教育部门的作用,引导“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要求各学校做到“三知、三多、三沟通”。“三知”指的是班主任教师要对“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监护人的基本情况,父母外出务工的去向及联系电话这三个方面做到知情,并建立“留守儿童”个人档案以记录其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及时向监护人和外出务工家长通报“留守儿童”的成长情况,形成学校、家庭共同教育的局面。“三多”指的是教师要多与“留守儿童”谈心交心(每半月不少于一次),多开展一些充满人文关怀的集体活动(如组织同学为“留守儿童”过生日),多家访。“三沟通”指的是教师定期与“留守儿童”的父母沟通,定期与监护人沟通,定期与编外家长沟通。同时,要求各学校逐一登记造册,建立“留守儿童”成长记录档案,实行动态跟踪、及时归档、分类管理,根据档案记录情况,有的放矢做好相关工作。
3.各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各类活动,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教育
要求各学校通过召开家长会、请家庭教育专家做报告等形式,帮助监护人掌握开展家庭教育的正确方法,纠正家庭教育过程中的偏失。安排有经验的教师担任心理辅导员,及时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上的困惑。同时组织开展有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发展的各类活动,如主题班会、集体生日、法制安全讲座以及“我为留守儿童献爱心”等,让“留守儿童”充分感受到来自学校大家庭的温暖。在寒假、暑假、双休日期间,吸引“留守儿童”参加丰富多彩、文明健康的活动,充实他们的课外生活,让他们融入集体之中,消除孤独感、自卑感,远离网吧、游戏厅,促使其人格健康发展。
4.建立结对帮扶机制,积极帮助“留守儿童”
建议设立“留守儿童”救助基金会,对家庭特别贫困的“留守儿童”,通过发放贫困学生救助金等方式解决他们在生活上的困难。建议由共青团、妇联、教育局等部门牵头,通过聘请离退休教师、青年志愿者担任“留守儿童”的家长等,帮助家庭有困难的“留守儿童”健康成长。同时,各学校通过师生之间一对多、学生之间一对一等多种形式,与“留守儿童”结成学习生活帮扶对子,使“留守儿童”得到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关怀帮助。
5.继续加大学校周边环境整治力度,为广大“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篇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孩子们越来越被丰富的物质享受包裹着,接受着过度的关爱,望子成龙的殷切希望,使家长们大多数重视孩子的衣食住行,重视孩子的智力发展而忽略了孩子品德的教育,影响到孩子心理的健康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加强幼儿道德教育,始终是我们幼教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今日之儿童,明日之栋梁。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是衡量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幼儿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基础越来越普遍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育人首先要育德。只有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才可能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为加强幼儿德育工作,我园结合学期初制定的德育计划,重点做好了以下几点:
一、注重幼儿园日常生活中德育的培养,重视日常生活小事的教育意义。
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把道德教育渗透到幼儿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生活中帮助别人、说出有礼貌的话语时,及时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对伤害他人的言行,要用建议的方式引导、教育,使其知道何对何错,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
二、注重利用节日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借助教育契机,我们在中秋节、重阳节、冬至和春节开展节日主题活动。为了培养孩子尊老爱老的情感意识,重阳节前夕,我们组织孩子们亲手给爷爷奶奶捶捶背、揉揉肩等活动。为了培养幼儿的爱国之情,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生活,我们运用现代化教学,国庆节前,让孩子观看红。孩子们知道了很多为了祖国的未来而壮烈牺牲的英雄,使孩子们知道了在和时期我军的艰苦斗争的历史,孩子们更加热爱我们的伟大祖国,更加珍惜美好的生活。
篇6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专为中小学教师而写的。书中每一条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实际事例,也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很多都是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学中的实例,娓娓道来。它让教师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学生该这样教。
其中第一条就是:“没有也不可能有抽象的学生”。可能作者是要告诉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每一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每一个孩子都会有自己的性格,孩子们是有差异的。在工作中我们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感叹:“同一个老师教的,同一个教室里坐着,学习的成绩却是天地之差”。而作者为了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种差异,更是用了儿童提水这样一个形象的比喻来说明。因为我们都知道儿童的身高、体重、力气等都不一样,还有性别的不同,肯定是提水的结果就不同了。如果非要让体弱瘦小的人和身强力壮的人提水一样多不可,那可能就会适得其反,导致体弱瘦小的人会元气大伤,到第二天就什么也干不了了。因为差异性的存在,学习出现不同的结果也就不难理解了。
面对着这样的差异,我们在教学中就不能再“一视同仁”了。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如果一个人对一件事情很感兴趣,他们就会努力的想把这件事情做好。我们教师的任务就是想办法将学习和他们的兴趣联系起来,去积发他们学习的潜能,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们还要发现学生的闪光之处,及时的进行鼓励。作为平凡的人,我们都有这样那样的优点,也有这样那样的不足,就是所谓的“人无完人”。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我们对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有一个客观公正的评价,尤其是对于学困生来说更是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及时鼓励,让他们利用自己的长处来为集体服务,让他们感觉到他们也是很重要的,并非一无是处,老师和集体还是非常重视自己的,虽然成绩上不如人,但是在其它方面还是很优秀的。当这些学生从内心感受到被老师和集体信任时,他们的信心就会重建起来,学习的激情也会燃烧起来,相信不久以后,他们的成绩会有很大的提升。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
曾经断断续续的读过苏霍姆林斯基关于教育教学的一些文章,那时都是囫囵吞枣、走马观花似的浏览,如今,当我再一次静静的重读《给教师的建议》这本书,内心不尽感慨万千,受益匪浅。教书很容易,教好书却很不容易,要把教书当作事业做,教好书育好人,就必须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有智慧,善思考,做教育的有心人。
一、感悟
《给教师的建议》共收录了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每条建议述说的都是我们亲身经历或身边的事情,每个问题都能敲击我们的头脑,引起共鸣。然而,当我们遇到这些事情发生时,总会让其擦肩而过,不留任何痕迹,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会绕道而行了。为什么会这样呢?那是因为我们没有留心身边的教育琐事,没有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知难而退,或者是无意用心去教书育人。
记得自己刚走上讲台的那一刻,胸怀憧憬与梦想,满怀激情与期望,对于新鲜的工作,面对稚嫩的脸庞,曾一度构想过很多美丽的梦,什么扎根农村教好书?什么虚心求教,当一辈子孩子王?后来在与众多名师、名家的接触中,常怀“见贤思齐”之心,立志勤耕教苑,梦想成名成家。可是,时间如白驹过隙,三十年弹指一挥间,当银丝悄悄爬上鬓角时,庸碌的我还仍然站在原点。回想自己走过的教育历程,对照苏霍姆林斯做教育的足迹,不禁感觉到:安逸的生活,淡忘了自己曾经的理想;繁琐的应酬,耗费了自己大好年华;细小的绊脚石,阻断了自己美好的追求。既没有潜下心来教好书,又没有静下心来育好人,更没有耐得住寂寞的教育情操。所以,今天的我仍然碌碌无为,一事无成,只是一介教书匠。
二、思考
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经历丰富,经验却贫乏,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谈到的事情,自己也曾遇到过很多,却从未有他那么深刻的认识与思考,更没有教育家那种对于教育的执着精神和对学生的关注情怀。有人把做教育比作绣花,一针一线都必须细致细心,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关注学生的智力开发,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他的第52条建议《为什么学生感到越学越难了呢?》作了详细分析和精辟论述,我反复读了两遍,头脑中产生强烈碰撞,我们都知道:当前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生普遍厌学,可是多数老师用责怪的眼光看待社会问题,用厌弃的心态看待学生存在的问题,有谁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替学生考虑过呢?“如果我们要减轻学生(譬如八年级)的学习负担,那么就应当让他所阅读的东西,比他要求记住的东西多两倍。在九年级和十年级,学生所阅读的东西,则应当比要求保持在记忆里的东西多4至5倍。”(见《给教师的建议》)我们语文老师这样作了吗?
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教学更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把教学目标定位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育观,新的教育观念要凸显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拓宽学生阅读空间,加大阅读信息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有效落实常规教学环节时,适当开展语文教学活动,如:建立教室图书广角,给学生推荐精品美文,举办读书演讲活动,开展诵读古诗文竞赛,编抄报,走进名人名著等等,诸如类似语文活动,都是为了储备学生阅读信息量,激活他们的学习热情,培养他们阅读习惯和思维能力的,也是我们作教师的分内职责。当然,在开展这些教学活动时,要求老师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素材积累,在日常投入大量精力和时间,用心去完善每一次教学活动的安排与过程,活动结束后要有总结反思。
苏霍姆林斯基在93条建议《关于和谐的教育的一些想法》中语重心长的说:“我们,尊敬的教育者们,时刻都不要忘记:有一样东西是任何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任何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都没有做出规定的,这就是儿童的幸福和充实的精神生活。”为了孩子们的幸福,也为了千家万户的幸福,我愿坚守三尺讲台,教幸福的学生,成就快乐的自我,做教育的有心人。
关于《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精选范文 最近我看了《给老师的建议》这本书,作者是苏联当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翻译得很好,文字深入浅出、通顺流畅、极便阅读。我们不得不佩服大师的伟大,他怎有如此多的思想,他怎有如此妙的建议,他怎有如此深的见地?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启示和感想。
首先,我觉得我们的思想好落后,苏联在一九四几年就有那么好的教育理念,对学生权利的尊重。我记得自己上学时,对老师必恭必敬,对老师说的话也是惟命是从,不敢有半点不敬和怀疑。可现在的学生却不同,他们和老师有说有笑,有时,老师不对的地方他们敢当面挑刺,和老师说话也总以一种同辈人的语气,似乎老师在他们眼里算不了什么。一开始有点接受不了学生的这种态度,但读了此书,受到启发:虽然学生是未成年人,认识问题有不可克服的局限,但发扬民主却是对学生权利的尊重。凡事多与学生商量,多与学生沟通,在商量中体现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在商量中实现学生的主体价值。需要特别注意对话的平等,民主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共识和基本追求。
再次,从此书中我发现自己作为班主任对“学习困难”的学生教育转化的一些错误态度和做法。学习困难的学生指的是:前一样东西还没弄懂,后一样东西就该要学了;刚学完这一样,另一样又忘记了。我认为要减轻这些孩子的学习负担,只要把教材上的基本内容掌握好就可以了,不要读其他的什么东西,以免分心。但当我读完了《给教师的建议》后,就深深感到这种意见是错误的,这种对学习有困难的孩子,学习越感到困难,他的脑力劳动中遇到的困难就越多,他就越需要阅读。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正是这一点在“学习困难的学生”脑力劳动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读中提出问题,读中感悟。学习的问题不仅在阅读中能挽救某些学生免于考试不及格,而且在与借助了阅读发展了孩子的智力。这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读书越多,他的思维就越清晰,他的智慧就越活跃。这也是教师对后进生个别因材施教的重要实践工作。
苏霍姆林斯基明确告诉我们:学习上的成就这个概念本身就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对一个学生来说,“五分”是成就的标志,而对另一个学生来说“三分”就是了不起的成就。教师要善于确定:每一个学生在此刻能够做到什么程度,如何使他的智力才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是教育技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篇7
自从上幼儿园后,乐乐时不时会冒出些脏话来,有一次,妈妈去幼儿园接乐乐,发现他在与小朋友一起玩时,相互之间总会冒出一些不文明的话来,比如“猪猡”、“笨蛋”、“你这小子”等。看来,孩子说脏话是缘于同伴之间的互相影响。乐乐妈非常担心,多年来精心营造的文明的家庭语言环境对孩子的影响竟如此不堪一击,一接触外界环境,孩子就变得脏话连篇,该怎么教育和扭转呢?乐乐这么小就学会了说脏话,以后怎么才能和人友好地交往呢?
分析:
说脏话是一种粗俗恶劣的行为,也是一种对他人人格及心理的攻击。年幼的孩子为什么会说脏话呢?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水平,可以把孩子说脏话分为三种类型:
模仿性脏话――年幼的孩子往往没有是非观念,别人说一句骂人的话,他觉得很好玩,也跟着骂人,这是孩子说脏话的一种普遍心理。
习惯性脏话――如果孩子的脏话曾经得到成人的默许或者赞赏,那么,孩子说脏话就会成为一种习惯。
有意识的脏话――3岁以上的孩子说脏话时,除了出于好玩、互相模仿外,还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他们能够初步理解脏话的含义,并对特定的对象说脏话,以发泄自己的不满。
建议:
说脏话会引起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善于克制自己不说脏话的孩子往往能够赢得更多的友谊。那么,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建议一:净化孩子周围的语言环境
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极快,喜欢模仿周围人的说话,实际上有时却根本不知道自己说的是什么意思。当父母发现孩子说脏话时,要找出根源,尽量让孩子远离不文明的语言环境。比如限制孩子与经常说脏话的同学来往;或者借助老师的力量促进孩子养成文明礼貌的习惯等等。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言传身教是对孩子最生动有效的教育,所以我们要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在家庭中多使用礼貌用语,让孩子在良好的环境中养成文明的习惯。
建议二:给孩子示范友善表达的方式
当孩子第一次说脏话时,有些父母会觉得很好笑,孩子以为大人喜欢他这样,于是就不断以此来逗大人乐。所以父母要明确地让孩子知道自己的态度:“爸爸妈妈不喜欢说脏话的孩子,小朋友也不愿意跟这样的孩子玩。”同时,父母要教育孩子用文明的语言表达自己内心感受。比如说“请你让我安静一会!”而不是“滚开!”或者用“你不讲道理,我很不高兴!”代替“你不是人!”“混蛋!”
建议三:教孩子宽容对待他人的过失
许多孩子的骂人其实是对自己受到伤害的一种情感宣泄,例如当东西被他人偷走、被人踩了一脚等等。父母应教育孩子以平和的心态看待磨擦,学会宽容他人的过失,正确看待他人的缺点和不足,不以自己的长处比他人的短处。同时,父母要在日常生活中教育孩子尊重他人,例如上学时主动向老师同学问好,遇到熟人要热情打招呼,请人帮助时要用礼貌用语等等。
篇8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有感
当我手捧这本专著细细品读之时,就好像苏霍姆林斯基站在我的面前和我轻声交谈;当我放下书细细回味时,就好像看见他风尘仆仆地奔走于师生中间。听着他柔和的话语,看着他忙碌的背影,我不禁被他杰出的业绩和高尚的人格所感动,更多的是收获和对自己工作的反思。
《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一本看时“爱不释手”,看后“百读不厌”的好书。书中用大量的教育实践阐述出了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教育思想,主张个性和谐发展的教育建议。通读一遍后,最令我震惊和佩服的不是苏霍姆林斯基所写的那些有价值的教育原则和方法,而是苏霍姆林斯基对教育事业持之以恒的追求,几十年如一日的工作热情。这种“力所能及,耕耘不息”的工作热情和“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坚韧品质才是走向成功不可或缺的瑰宝。所以我认为,要想教育出好学生,就必须先锤炼自己的素质。教育学生要从改变自己开始!
在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有一条建议——《谈谈教师的教育素养》,关于“教师的教育素养”在这里谈到了多个方面,其中谈到每一位教师要懂得一点教学的常识,而且要深知所教学科的知识。那么如何获得这些知识?苏氏建议要“读书,读书,再读书”、“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作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能在书本面前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书中还有另一条建议——《给刚参加学校工作的教师的几点建议》,他说年轻人要建立起自己的藏书,让书成为自己的老师,每天去向他们请教。苏氏建议我们每个月买三本书:(1)关于你所教的那门学科方面的科学问题的书;(2)关于可以作为青年们的学习榜样的那些人物的生活和斗争事迹的书;(3)关于人(特别是儿童、少年、男女青年)的心灵的书(即心理学方面的书)。
作为一名教师,很可能会平庸一世,但是如果我们能努力追求,也照样能够成为名师和专家,创造自己的事业。很多优秀教师或教育专家,他们成功的经验就是成为了一个真正的读书人。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自己成为真正的读书爱好者。
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成功,正源于他广泛地阅读,渊博的知识,他说:“我私人的图书馆里,在几间房子和走廊里,从地板知道天花板都摆上了书架,有成千上万册书,我每天不读上几页,有时不读上几行,我是无法活下去的。”所以才有了他的四十多本理论专著和几百篇论文,才有了“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因此,只要我们对教育工作感兴趣,只要我们坚持读书学习,勤奋实践,我们一定可以走出平庸,走向成功。
每天不间断地读书,跟书籍结下终生的友谊。让它像潺潺小溪,充实着我们思想的江河。爱好读书应该是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习惯,就像军人喜爱武器,孩子喜欢玩具一样,教师的至爱应该是书籍,但只喜欢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两本书的教师是无论如何不能称之为优秀教师的。我们读书,要读教育名著,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学习他们的理论精髓和实践经验,更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他们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和献身精神,这些人格力量的学习将会积淀成为自己的综合素养和能力,能够提升我们的理想和信念。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成为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
对一个教师来说最危险的是自己在智力上的空虚,缺乏精神财富的储备。”因此,《给》这部书中曾多次写到教师们为了给孩子更多的启迪,自己做的大量繁杂的准备工作。如,为了让孩子加强对词的敏感性,开设“思维课”。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的时候,教师先自己多次去观察感受,买相关的书籍研究,努力做到用准确生动丰富的语言更好的描述自然的细微变化。写口头作文千余篇。再如,为了给各种类型的学生提供适合的阅读书籍,教师们自己大量阅读、写读书笔记,编排习题集,设置读书角,创办各类“特长小组”。每个教师都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群孩子。……所谓“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些看似简单,说来容易的教育方法要实施非常困难,要长期坚持不懈的落实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们做到了,而且做得非常好。书中提到的每一个教师都是一把万能的钥匙,用自己丰富的精神宝库,伟大的人格魅力,教育出一批批优秀的有用的快乐的人!
他们能做到的,我也能!我对自己说: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我现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安常习故,抱残守缺!我想给他们什么呢?健康快乐,聪明伶俐,宽容豁达,乐观向上。那么,《给》这部书中已经有了这么多好的教育方法,就从现在开始去实践吧!让学生读书,我多读!读教育名著,读文艺作品,读唐诗宋词。让学生写作,我多写!写读书心得,写已背诗词和成语。让学生行动,我多行!看中央十台的节目,看新闻报纸。让学生思考,我多思考!让学生表达,我多表达!让学生观察,我多观察!总之,让学生做到的我先做到,对自己的要求永远高于对学生的。
篇9
【关键词】儿童学习 指南
一、《指南》是一本师幼共同的“成长册”
如果说《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是我们从事幼教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我们航行的终点,那么《指南》的颁布是我们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掌握3-6岁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学习将要达到的目标,具有灯塔的作用。正如《指南》的“说明”中所说,《指南》将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每个领域按照幼儿学习与发展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划分为若干个方面,每个方面由学习与发展目标、教育建议两部分组成。
《指南》中对幼儿的能力发展水平的确定并不是随随便便的,有些语句虽然意义相近,但是在数字或言语上的界定却更加详细规范了,如在动作发展中规定3~4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2米左右;4~5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5米左右;5~6岁的孩子能够单脚连续向前跳8米左右,这些小小的数字虽然不同,但是却是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层层递进的,正体现了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水平能力发展差异,而也正是这些小小数字上的差异,让我们教师对于如何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制定教学计划,有了更好的参考数值,让孩子在不同年龄阶段得到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引导,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知识的引领,有了《指南》中更详细的标准划分,教师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应该达到的某一能力或水平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对教师的工作有积极有效的推动作用,也让教师更快更好地在工作中不断成长。
二、《指南》是一本详实温馨的“备忘录”
《指南》中的学习与发展目标部分分别对3~4岁、4~5岁、5~6岁三个年龄段末期幼儿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提出了合理期望;教育建议部分针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列举了一些能够有效帮助和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教育途径与方法。
让我最印象深刻的是每个领域中的教育建议,如“鼓励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论幼儿做得好坏都给与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和幼儿一起发现美的事物的特征,感受和欣赏美”、“利用传统节日和民间庆典的机会,带幼儿观看或共同参与传统民间艺术和地方民俗文化活动,如皮影戏、剪纸和捏面人等”、“注意语言文明,为幼儿做出表率”等等,这些教育建议每一个都很详实有效,且关注到了各个方面的细节和注意点,但这些建议却一点也不显得多余或杂乱,每一条都是工作中着实切实可行的,可操作性非常强。有了这本“备忘录”中的一个个“温馨小提示”,将为我们如何更好地在工作中落实实践行为,做更详细的指引。
三、《指南》是一本强调自主探索的“经验集”
在《指南》划分的几个领域中,并没有刻意强调或突出某一方面,而是更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更关注幼儿健康、心理、社会交往、生活能力、学习习惯等方面的综合培养,同时也更强调“自主”二字。如“支持幼儿自发的观察活动,对其发现表示赞赏”、“支持、引导幼儿学习用适宜的方法探究和解决问题,或为自己的想法收集证据,如想知道院子里有多少种植物,可以进行实地调查”、“幼儿园和班级里的重大事情和计划,请幼儿集体讨论决定”、“鼓励幼儿尝试自己设计有规律的花边图案,创编有一定规律的动作,或者按某种规律进行搭建活动”等等,《指南》像是一位经验老道的学者,不仅将幼儿生活与学习上的活动锁定在自主能力的发展上,还根据不同的领域给出了有效的引导方法,“鼓励”、“支持”、“和幼儿一起”这样的字眼随页都可看到,让一件件学习中的小事都变得瞬间灵动了起来,幼儿的思维需要发散,教师的教育也需要发散,《指南》让我看到了教育的无限可能性。
篇10
我们学校有两个水池,一个是离教学楼比较远的供学生洒扫用的大水池,一个是教学楼前不远处供师生欣赏的环绕假山的小水池。学生为了图方便,洒扫时总是到小水池里提水,水桶有时很脏,时间一长,水池里脏兮兮的。有些学生甚至把拖把也偷偷地放在小水池里“沐浴”。到了夏天,一些学生还会把脚放在水池里戏水。
针对这一情况,我多次在校会上要求班主任对学生要加强教育,每次会议后的几天,学生做得都还好,但没过几天又会恢复“常态”。
于是,我在办公室的通知栏下了一个通知,要求每位教师提一个可行的建议,以解决这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一周后,我把学校的意见箱打开,收获了很多建议。“我建议,在水池旁竖一块牌子:‘禁止任何同学到水池里提水,洗拖把,违者严肃批评’”,“我认为,可以在水池旁写一个温馨提示:请同学们爱护我们的‘青山绿水’”,“我想,可以让学生互相监督”……
在众多的建议信中,一个别致的信封,不成熟的字体,简笔画“笑脸”忽然进入我的眼帘,我好奇地打开信:“敬爱的校长,您好!打扰您了,我是五(1)班的语文课代表,上个星期在交作业时,看到了您发给老师们的通知,我想提个建议,不知合不合适……能不能在假山下的水池里放几条金鱼,那样同学们就不会再污染水池里的水了……”我眼前一亮,回味良久,第一封来自学生的建议信……
第二天,我让后勤人员买了二十几条金鱼,黑的、红的、鼓眼睛的……自那以后,我发现看鱼的同学多了,而且水一直清澈见底,有时水池里还会多一些水草……
我在心里思忖了好久,让后勤订做了一个意见箱,由我来写信箱的名称。我小心翼翼地写下了“学生建议箱”,并附了一小段留言:亲爱的同学们,为了建设和谐的校园,请提出你们的建议。就这样,学校里有了两个意见箱。再后来,我看到了很多来自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有很多建议都被我采纳,学生提建议的积极性也很高,也就从那时开始,我喜欢接受学生的建议。
从学生实际的建议中,我总结出了喜欢接受学生建议的几点原因。首先,孩子们的建议最适合他们自己的需求。我们办学的理念是,一切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为了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但有时我们学校会单方面地从学校的管理需要出发,制定出一套套的校规校纪、班规班风,这都是正常的管理措施。但我们能否像对待教学一样对待学校管理,既备教材教法,也备学生。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需求是什么,他们喜欢什么样的学习环境,喜欢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我们何不让他们敞开心灵的大门,倾听他们心底最真实的声音。
其次,孩子们充满童真,他们的建议不带任何功利色彩。在学校的管理上,老师为了评优评先及职称评定等方面的原因,有时对于学校的工作建议会朝着有利于自身方面倾斜。学生就不一样,他们童心未泯,考虑问题往往能吐露自己真实的心声,提出的建议毫无功利。
- 上一篇:国防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 下一篇:网上推广运营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