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范文

时间:2024-01-17 17:52: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数学培训感悟,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初中数学培训感悟

篇1

但是当前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老师们很少甚至不愿意去运用探究性教学,甚至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是“花哨”的东西,这种教学模式只适合公开课、观摩课;在一些初中学校,特别是在农村初中学校,数学探究性教学还没有真正走进课堂,教师教得苦,学生学得累的情况依然存在.

鉴于此情况笔者通过教学实践,认为当前我国数学探究性教育的主要原因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内在因素;二是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一、初中教师的内在因素

1.初中数学教师对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理念认识不到位.

在我国,很多初中数学教师对探究性教学不够重视,认为只要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学到更多的数学书本知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教学都是可行的;认为数学探究性教学的价值就是让学生通过比接受式教学更好的方式去掌握知识,却没能理解数学探究性教学有着比获得知识更丰富的意义.

2.初中数学教师驾驭探究性教学的能力欠缺.

探究性教学的实施需要初中数学教师具备高水平的科学素养和探究教学技能.由于初中数学教师自身的探究教学能力的限制,使得数学探究教学过程力不从心.如有的初中数学教师在实践中有完整的探究教学程序,却没能关注学生完整生命的成长;给学生数学探究的时间,却没给学生数学自主学习的空间;主张学生自己探究,却不能善待差异;让学生尝试探究,却不能宽容学生的失误.

二、初中数学教育的外部环境

1.探究性教学文献缺乏.

通过调查发现,虽然我国目前也有大量有关探究教学的著作和论文出现.然而它们的理论性太强,中小学初中数学教师比较喜欢的直接结合学科的探究性教学模式、案例以及教学视频却很少,初中数学教师很难将一些宏观抽象的探究教学理念和实际课堂教学结合起来,这也是束缚初中数学教师放不开手脚的一大因素.

2.体系的滞后.

自从探究性教学引入基础教育以来,评价问题一直未能很好地解决.很多初中数学教师也理解探究性教学的优势及其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在实际教学中,虽然中考命题也正在一步步地向着新理念靠近,但在操作方法上却相对滞后.教育行政部门没有制定出一套可行的评价体系,很多学校仍然沿用原有的评价机制对初中数学教师进行评价.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迫于中考、高考成绩等评价的压力,而更加倾向于使用传统方式进行教学.

3.学校教学条件的限制.

初中数学教师在进行探究教学中也常常使用演示来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而在中西部农村地区或一些偏远山区,学校很难负担得起学生探究实验甚至初中数学教师演示实验所需的仪器、设备.另一方面,农村学校初中数学教师外出交流、培训需要的经费,学校无法满足,初中数学教师对于探究教学的理念和教学能力的掌握,也就成为无源之水了. 三、从教师内在因素入手,促进探究性教学的开展

第一,初中数学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进发出思维的火花,这些都应该在注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数学学习的探究性.

第二,为学生的学习设置数学探究的情境,创设情景、类比联想、问题开放和动手操作的探究教学设计,让学生自己经历“探究”的过程,从本质上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从而使学生学会数学,发展数学能力.

第三,善于总结,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学习完一个数学问题后,初中数学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应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数学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是数学探究性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数学教学活动的核心.

四、从教学外部环境入手,推动探究性教学的发展

1.教育行政部门应从政策上进行支持.

由于数学探究性教学实践在我国还处于摸索阶段,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该从政策、人力、物力等各方面给予有力的支持.如制定激励制度、聘请专家或教研员深人数学课堂教学,对一线初中数学教师进行专业支持.使他们从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过程、教学反思与评价等环节人手,亲身感受数学探究性教学如何从理论的庙堂走向实践.

2.探究性教学技能培训应落实在初中数学教师上.

篇2

一、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1.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生活能力和综合素质,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解决数学,真正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找到学习数学的兴趣. 促进了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2.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数学内容,通过学生的实际经历变生活问题为数学模型,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更好的学好数学,促进了学生快乐学习,和数学教学的科学发展.

3.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将理论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贯彻教育回归生活这一准则的重要途径,通过合理地整合,采取符合学生经历和思维的生活化教学手段,有效的改善了师生关系,改变了过去数学教学知识化教条化的传统,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趋势也是数学教学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从而使数学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充满朝气. 二、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存在问题

1. 教学中一些数学教师虽然采取了一些切实可行的生活化教学,但从内心里重视不够,依旧偏重于课堂上理论知识的重复和指导性概念的记忆,教学的目的不是真正的学以致用,而是成绩和分数,不重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只做表面工作,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理解数学教学的生活化,没有恰当处理好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无法领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的重要性,导致教学实践收效不大.

2.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许多教师没有真切体会不同学生在生活中看待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差异性,以一己之愿去教导学生,不是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将学生生活的周边环境和教师的自身体验对立起来,忽略了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造成学生学习数学的理解困难,背离了我们的教学初衷.

3. 在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片面强调课本内容和教材标准,过分加强题海训练和方法灌输,只重视数学知识的完整和系统性,没有把抽象的问题生活化,使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学习效果不显著,生活化教学难以开展.

三、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改进措施

1. 重视生活化教学,提高教学改进成果

数学教师要树立教学生活化的指导思想,使这一理念贯穿教师的整个数学教学实践中. 在教学中导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和人物,增强了教学的亲切感,拉近了学生和教材中数字图表的距离,激起学生去亲自探究学习的欲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自然就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如教学中学习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章节时,教师设计了一个贴近生活的情景,李村和王村分别位于某条大河两侧,政府准备出资在两村之间设立一个公交站,便于村民的出行,怎样满足两村村民的要求使站点到各村的距离相等呢?学生的注意力很快被吸引过来,跃跃欲试,这时候教师因势利导,运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这一概念轻松解决了这一问题,使学生自然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上来,学习热情异常高涨. 使学生意识到学好数学和生活的关系,从心底里重视起数学学习并产生学习欲望.

2. 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要进一步探究有效的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教师打破教材局限,寻找生活中的具有时代特色、与教材内容有联系的数学素材,拿到课堂上去,并积极探索改进教学方法,在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加强和学生的思想交流,强化学生的思维和推断能力,利用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方式,改变一贯僵硬枯燥的教学局面. 同时要注意对师资力量的增强,要做好教师的培训工作,使其更好的掌握信息化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强化其实操能力,才能培养出更具专业性和实践能力的学生.

3. 创设情景化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教师在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中应根据初中学生的社会生活经验,选取学生熟悉的生活素材,模拟科学合理的数学教学场景,编排具有生活情趣的例题,让学生产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感悟到数学学习不再是枯燥乏味的数字,而是富有生活意义的活灵活现的东西,真切体会到数学的价值和意义,享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让数学课堂真正富有生活味,让学生的生活充满了数学味.

篇3

【关键词】 数学教学;生活课堂;实施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其实现的基本途径是从学生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和运用数学,体验数学与周围世界的联系以及数学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逐步领悟学习数学和个人成长之间的关系,感受成功,增进自信.

一、以生活话题导入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 所以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素材,找准每个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切入点”,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导入新课,引出数学问题,以此让学生感悟到数学问题的存在,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从而使学生能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探索之中. 例如,教学“相似三角形”时,先展示两幅形状相同大小不等的杭州地图,提问学生各自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然后在地图上找出西湖、灵隐寺、六和塔三大著名景点,提问这两个三角形有什么关系,形状有什么特点,再引导思考对应的角和边有什么关系.这样很自然得出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的关系,从而自然得出相似三角形的定义. 这样设计,既创设了与学生已有知识背景相联系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情境,体现了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从而使学生体验数学是现实的、有意义的.

二、链接生活实例讲解新知

很多学生爱上数学课,是因为他们觉得上数学课好玩有趣,贴近生活且富有挑战性. 而讨厌数学的同学一般是因为觉得数学枯燥繁难. 为了使每名学生学好数学,学习过程要尽量生活化.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在教学的重点、难点处设计生动形象、深入浅出的生活化语言,降低了难度,擦亮智慧之火,形象化的语言,让学生倍感亲切,加上与生活密切联系,所以学生记忆深刻,学得扎实. 使学生不再害怕数学,不会觉得数学难学,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教学“随机事件(2)”一课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在一个黑色的袋子中装4个黑球和2个白球,这些球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情况下随机拿出一个球,问:(1)你会摸到什么球?(学生猜:我肯定摸黑的,我肯定摸白的……)(2)若两个球都有可能被摸出,那么摸出黑球和摸出白球的可能性一样大吗?针对上述问题让全班同学参与了摸球游戏,并做到记录、汇总,最终得出摸到黑球的可能性大于摸到白球的可能性. 以游戏形式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学习中. 使整个学习过程生动活泼、主动而富有个性.

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及方程组的应用时,通过课件演示增补了“打折问题”这一节课,我先创设一个小商店,我当营业员,出示一些商品及其单价,让学生扮顾客进行购物活动,师生互动,课堂气氛热烈. 在活动中,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去理解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让学生自己结合教材进行观察和讨论“利润是如何产生?”及“每件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之间有何关系?”等问题,这时学习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已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 当学生理解了商品的进价、售价和利润等后,同时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本次提到的商品打八折销售,以及打折销售的商品中顾客是否真正受益. 于是又激起了学生的探求欲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有“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之感,自始至终主动参与学习实践活动.

三、开展实践活动应用新知

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仿佛是动听的“交响曲”. 精心设计题目,提供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机会. 理解、掌握知识的最终目的在于应用,通过知识的应用,问题的解决,可使学生亲身体验到学习数学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应用意识.

例如,在轴对称图形的教学中,我让学生自己设计有创意的图形或作品,同学们利用自己的巧手设计出了精美的图案,漂亮的剪纸,立意新颖的版画. 更有利用牙签做的手工画,有用水果皮做的人偶. 这些作品在学校开展的学生成长展示会上受到普遍的好评,有的同学到初中毕业的时候还一直珍藏着,因为初中的数学课堂学习让他们懂得珍爱生活. 通过这样的一次次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实践活动,学生直接把课堂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方法应用到生活实际中,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很有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给我们带来快乐.

综上所述,我觉得数学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力求把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尽量以生活化的形式引入课堂. 正如陶行知老先生所提的:“生活即教育”,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生活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数学课堂. 我们的数学教育要尽量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与社会生活,让数学教学充满生活气息和时代色彩,真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数学课堂不应仅仅是学习的地方,更应是学生“生活”的乐园. 让生活走进初中数学课堂,适应学生的学习生活和个性发展的需要,让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能在数学课堂中接触生活、感悟生活,学习生活中必需的数学. 这样才能更好地实践课改精神,推进课程改革,促进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篇4

一、领悟课标要求,把握数学方法

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感性认识不断积累的过程,当这种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序时就产生了质的飞跃,从而上升为数学思想。若把数学知识看作一幅构思巧妙的蓝图而建筑起来的一座宏伟大厦,那么数学方法相当于建筑施工的手段,而这张蓝图就相当于数学思想。

1、明确基本要求,渗透“层次”教学。《课程标准》对初中数学中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了解”、“理解”和“会应用”。在教学中,要求学生“了解”数学思想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的思想、化归的思想、类比的思想和函数的思想等。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有些数学思想在教学大纲中并没有明确提出来,比如:化归思想是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的,方程(组)的解法中,就贯穿了由“一般化”向“特殊化”转化的思想方法。 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应该使学生能够领悟到这些数学思想的应用,而且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思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通过独立思考,不断追求新知,发现、提出、分析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在《课程标准》中要求“了解”的方法有:分类法、类经法、反证法等。要求“理解”的或“会应用”的方法有:待定系数法、消元法、降次法、配方法、换元法、图象法等。在教学中, 不能随意提高层次,不然的话,学生初次接触就会感到数学思想、方法抽象难懂,高深莫测,从而动摇他们的学习信心。

2、从“方法”了解“思想”,用“思想”指导“方法”。关于初中数学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内涵与外延,目前尚无公认的定义。其实,在初中数学中,许多数学思想和方法是一致的,两者之间很难分割。它们既相辅相成,又相互蕴含。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加强学生对数学方法的理解和应用,以达到对数学思想的了解,是使数学思想与方法得到交融的有效方法。比如化归思想,可以说是贯穿于整个初中阶段的数学,具体表现为从已知到未知的转化、一般到特殊的转化、局部与整体的转化,课本引入了许多数学方法,比如换元法,消元法、图象法、待定系数法、配方法等。在教学中,通过对具体数学方法的学习,使学生逐步领略内含于方法的数学思想;同时,数学思想的指导,又深化了数学方法的运用。这样处置,使“方法”与“思想”珠联璧合,将创新思维和创新精神寓于教学之中,教学才能卓有成效。

二、遵循认识规律,把握教学原则,实施创新教育

要达到大纲的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对数学思想和方法有深刻的理解和灵活运用,教学中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1、渗透“方法”,了解“思想”。由于初中学生数学知识比较贫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弱,把数学思想、方法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还缺乏应有的基础。因而只能将数学知识作为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教师要把握好渗透的契机,重视数学概念、公式、定理、法则的提出过程,知识的形成、发展过程,解决问题和规律的概括过程,使学生在这些过程中展开思维,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形成获取、发展新知识,运用新知识解决问题。忽视或压缩这些过程,一味灌输知识的结论,就必然失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一次次良机。如《有理数》这一章,与原来部编教材相比,它少了“有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而它的要求则贯穿在整章之中,在数轴教学之后,就引出了“在数轴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而两个负数比大小的全过程单独地放在绝对值教学之后解决。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握住这个逐级渗透的原则,既使这一章节的重点突出,难点分散;又向学生渗透了形数结合的思想,学生易于接受。

2、训练“方法”,理解“思想”。数学思想的内容是相当丰富的,方法也有难有易。因此,必须分层次地进行渗透和教学。这就需要教师全面地熟悉初中的全部教材,努力挖掘教材中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各种素材,对这些知识从思想方法的角度作认真分析,按照初中三个年级不同的年龄特征、知识掌握的程度、认知能力、理解能力和可接受性能力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分层次地贯彻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如在教学同底数幂的乘法时,引导学生先研究底数、指数为具体数的同底数幂的运算方法和运算结果,从而归纳出一般方法,在得出用a表示底数,用m、n表示指数的一般法则以后,再要求学生应用一般法则来指导具体的运算。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分层次地渗透了归纳和演绎的数学方法,也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

3、掌握“方法”,运用“思想”。数学知识的学习要经过理解、应用、练习复习等才能掌握和巩固。数学思想、方法的形成同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训练才能使学生领会。另外,使学生形成自觉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意识,必须建立起学生自我的“数学思想方法系统”,这更需要一个反复训练、不断感悟的过程。比如运用类比的数学方法,在新概念提出、新知识点的讲授过程中,学生就易于理解和掌握,如在学次函数有关性质时,我们可以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性质类比。通过重复性的演示,使学生理解和运用类比法。

篇5

初中数学可喜现象存在的问题

一、可喜现象

经过几年的新课程改革,课堂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数数学课堂一改以往沉闷的气氛,数学课堂教学中已显露出勃勃生机,具体来说,课堂教学行为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尊重学生,鼓励学生

课堂上经常能听到老师说:“你想得真不错,谁还有其他的想法吗?”“同学们赞成他的想法吗?”“你们组表现得很好!”“谁想给大家汇报一下?”“他还没有想好,哪位同学能帮他一下?” 做一做、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说一说,还可以怎么想?还可以怎么做?你是怎么考虑的?有没有别的方法?正逐渐成为教师的日常用语;这些话语的运用,既让学生备感亲切,也充分表明了教师在鼓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构建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上所做出的努力。

2.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意识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情境,是教师们十分重视的问题,也是课堂教学发生的一个可喜变化。如在学习正数和负数时,教师就农产品的收成与温度的关系引出温度的表示;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的讨论时,能结合销售中的各种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思考,让学生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从而把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调动起来。

3.重视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已经被许多教师采纳。在解决探究性问题或需要实践操作验证等环节上,教师常常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在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时,为了让学生自己发现和总结出“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结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在小组计算、观察、分析、讨论中,学生渐渐发现“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这一规律。

4.注重三维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目标对教学过程的导向作用

经过几年的培训和教师自身的感悟,教师在教案和课堂教学中都能体现出三维教学目标,特别是对于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与态度目标较之以前有了足够的重视。并且能够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对教学方式和教学过程适时的作出选择和调整。

5.根据教学需要,尝试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

教师能够以新的课程理念为指导重新审视教材,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和处理。如在讲解《一元一次方程》时,教师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时补充代数式的知识、合并同类项的知识;对教材后的习题和各种教辅资料都能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取舍。这既充实了教材的内涵又满足了不同层面学生的需求。

总之,教师们正在努力按新课程理念、新课程标准要求进行教学,努力改进以往的教学方式,尝试让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重视教学情境的创设,力求采用“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模式展开,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二、普遍存在的问题

1.在课堂教学方法上,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还比较严重

在我所有到过的学校中,让人感到很满意的学校比较少,在课堂上新课标体现很突出的也不很多,大多数老师仍然用传统的方式教学。主要原因在思想上没有真正重视新课改,更重要的是对新课改还没有从理论上转过弯来。从原因上分析主要是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不深,对新课程标准还学习得不够。许多教师仅仅是通过了粗略新课程的学习,之后就没有进行系统的理论学习,还有一步分教师确实是因为还没有掌握新课标中的方法。所以应该加强学习,当然应以学校组织学习为主,教师个人也要加强学习,要落实检查,才有可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

2.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还没有完全确立

有的教师几乎整堂课找不出一点新课标的痕迹,完全照旧。对于初中数学来说,新课标主要体现在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上,但实际效果不是很理想,有的教师是水平问题,但有的教师我认为是态度问题,怕麻烦,想让学生讨论觉得还不如由教师讲来得方便,习惯成自然,这样,新课标就难以实施,也就谈不上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了。

3.小组合作学习还停留在一些混乱和肤浅的形式上

小组合作学习形式的运用,一方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习惯,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另一方面,也可以发挥学生各自的优势,通过互帮互助,提高整体水平。但在实际运用中,一些学生还没有学会分组协作,有的学生把持着整个操作过程,而有的学生则处于观望状态,还有的学生为了获得更多的参与机会而相互发生争执;还有一些没有必要小组合作研究探讨的问题,教师为了课堂的“热闹”,动不动就小组合作。所有这些表明,目前的小组合作学习尚不完善,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学习。

4.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利用率还不高

我校的教学环境较之过去已经有了很大的改观,多媒体教室的配置,信息技术的便捷让绝大多数的教师在教学上如虎添翼。但更多的时候也就是在上展示课、优质课评比时摆摆门面。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成为教师们教学过程中的一种日常行为。

三、老师们的迷惘、困惑和担忧

(1)是否每一节课都要合作学习?合作学习中应关注什么?

(2)部分学生厌学数学的现象较严重,并且这种厌学面还有逐步扩大的的趋势,对待这部分学生到底有何良方?

(3)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怎样定位、怎么把握?知识技能、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孰轻孰重?强调过程体验、经验获得,知识技能能否落实,不太清楚。

(4)上课热热闹闹,学生思维活跃,但一考试,分数不高,中考怎么办?

(5)学生学业水平的两极分化加大,怎么看待?这种分化是否正常,是否允许?

篇6

--马金玉

2014年3月14日,辽宁省初中数学宋春晖名师工作室和辽宁省高中数学周凯笳名师工作室在我市正式揭牌启动。启动仪式暨工作室第一次培训活动在市教育学院一楼大会议室隆重举行。作为宋春晖名师工作室成员,能够参加本次活动使我深感荣幸,倍受鼓舞!

一、学习的体会:

1、感受名师风采,着力打造自己的教学风格。

会议上,两位工作室主持人分别介绍了自己的教学经验,他们勇挑重担、踏实认真、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令我钦佩,值得我终身学习。名师工作室成员各有风格,各具特色,吸取他们的精华,创造出自己的教学风格。借助名师工作室这个平台,让我有了与名师近距离沟通和交流的机会,学习他们教研的方法、幽默风趣的语言、驾驭课堂的能力。让这里成为我们放飞理想、成就未来的温馨家园!

2、更新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素养

通过本次启动仪式上两位老师的讲座,使我认识到学习是提高自身素养的最有效的途径,我要制订计划和目标,投入更多的时间进行读书和学习,阅读更多的专业教学报刊杂志,从中获取最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最前沿的信息。

3、工作中的外在动力转化为强大的内驱力

参加本次活动,我觉得无比荣耀,更觉得身上多了一份责任,工作中时时刻刻想着自己是名师工作室的一员,不能做得比别人差,对于学校安排的任何工作都乐意接受,没有怨言,都会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完成到最好。

4、增加了交流与学习的机会

篇7

关键词: 数学教学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探究式教学 实施策略

中、小学数学既是基础数学教育的重要阶段,又是整个义务教育阶段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事实上,数学在日常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很多的方便,让我们心思缜密。对于中小学生而言,学好数学不仅能够帮助其更好地观察和处理生活事务,而且对其后续学习至关重要。那么我们怎么才能引导中小学生学好数学呢?接下来笔者将基于自身的实践经验和理论理解,对探究式教学在中、小学中的实施策略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对中、小学数学教学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塑造探究式的学习氛围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往往会面临很多问题,比如学生听不进去,没有兴趣,学生缺乏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那么我们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首先,我们可以从营造学习氛围入手,也就是在教学中将学生带入相关的情境,学生能“设身处地”地进行思考,找到问题并且解决问题,在此过程中教师要不断激励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所以教师要对教学内容烂熟于心,不断剖析教材,实时关注学生近况,了解学生平时的生活感悟和经验;将实际生活与教材中的理论相结合,让学生不再纸上谈兵,让学生知道自己的生活与数学其实息息相关,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好奇心。

以小学除法的教学为例,可以让学生讨论这个问题:现有11个梨,1个小朋友要分3个,可以分几个小朋友?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两种方法解决:

方法1:运用学过的减法:11-3-3-3=2,可见,能够分3个小朋友,还剩下2个梨。

方法2:运用即将要学习的除法:11÷3=3…2,这种方法也可以得到相同的答案。

至此,学生就能够通过这种自己熟悉的氛围对什么是除法加以理解,并对除法与减法的不同有所感悟。

二、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什么叫做自主探究?当然不是过去的那种“填鸭式”的教学方法,这一教学理念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运用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自己的思维模式,对问题进行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探究。

以初中“圆柱体体积计算”的知识点为例,在讲授过程中,教师可以提供条件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老师应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比如长方体。在这个过程中,可以提供几组相似的长方体容器及圆柱体容器,让学生通过测量这些容器中盛满水的体积,从而比较圆柱体体积和相似长方体体积的关系。最后,让学生讨论长方体体积公式:V=S■h能否适用于圆柱体体积的计算?通过数次盛水的测量,可以论证该公式的合理性。进一步的,可以通过圆柱体底面圆的面积的计算探究出圆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V=S■h=πr■・h

在这个过程中,要进行这一步骤就需要教师放开“权力”,让学生在思考与探究过程中有更多的自,独立的空间和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拥有不怕犯错的勇气与觉悟,不要在探究过程中缩手缩脚,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有质疑的机会和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

三、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无论何时人们都不会忽视合作的力量,所以在教学中教师更要注重合作的力量,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沟通交往的能力,当然进行小组合作的前提是学生需要进行自主探究这一环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在解决难题时让学生利用合作的手段,找出问题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在合作交流之中,发现自己的短处,吸取别人的优点。因此在讲解课后难题时利用这一手段,可以让学生集思广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

教师可提前将本班的学生进行小组划分,每个小组人数保持在4―5人,每一个小组都有一个待解决的难题,给学生一些时间,找出解题思路,最后每一个小组派出一个代表进行黑板讲演,然后教师为每一个小组的成果进行打分;教师也可以让多个小组同时解决一个问题,看哪个小组率先想出解决方法,或者哪个小组解决方法最简便,解题方法更多,等等,让小组同学在彼此交流的过程中相互了解,相互合作,相互提升。

以初中数学为例,已知图形中有A、B、C、D、E五个点,其中D、E在边BC上,且边存在以下关系:AD=AE,AB=AC。那么,如何证明BD=CE?

分析:针对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组,小组内进行讨论,并最后交流各自的思路和解题感受。从不同角度探究解决方法,并要求学生比较各种方法的难易程度。

小组1: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可以运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来证明。运用已知条件可以得到ABE与ACD全等,并可进一步得到ABD与ACE全等。那么,BD=CE也就可以得到证明。

小组2:经过小组成员共同讨论,可以先运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证明ADE和ABC是等腰三角形。接着,通过点A作垂直于BC的辅助线AH,能够得到DH=EH和BH=CH。最后,BD=CE也就得证。

最后,两个小组的同学可以比较各自解决方法关键思路、优缺点。除了这两种思路外,同学们还可以一起再次讨论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思考。总之,教师不要告诉学生“这就是标准解法”,而是告诉学生通过一起讨论和交流,其他解决方法总是可以被不断探究出来。

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

由于课改和新的课程标准的颁布,无论是领导还是学校,都开始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因为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出了一大批高分低能,只会纸上谈兵不具备很强实践能力的学生。我们所倡导的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并不是指单单培训学生的解题技巧,更是对解决问题这一过程的丰富和完善。

以小学数学为例,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这样一个实践情境:小明和爸爸妈妈去果园摘西瓜,小明、爸爸和妈妈都摘了3个,请问他们一共摘了多少个?

同学1:可以用加法:3+3+3=6+3=9(个)。

同学2:可以用乘法:3×3=9(个)。

可见,通过这种教学方式,不再是让孩子一味地死学知识,而是让学生在解题过程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常见问题。如此,便可以培养学生“边学边用”的意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五、注重评价的导向作用

当然在完成这些步骤的时候我们也要注意对于学生表现的评价,评价不是为了批评学生,而是为了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总结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所以教师在授课的时候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在这一环节中学生是否表现出解决问题的能力,表现出积极或消极的情绪,解决方法是否具有创新性;在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是否与同伴积极交流,协作配合,在小组讨论中是积极地参与还是消极懈怠奉行“拿来主义”;在解决问题中,知识体系是否完善,知识点掌握得是否扎实,有哪些优点和特长,学生自身的短板有哪些,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能否应用不同的知识和策略,对自己进行自省,总结自身的特长与不足,是否积极地进行实践勇于创新,积极参与课堂活动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都是我们在具体的教学评价中需要注意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一批又一批有创造力、基础扎实、勇于实践的学生。

六、结语

在数学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这一课题的探究中,我们从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论证。塑造相关的学习氛围,使我们看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鼓励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能力;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让学生在“实战”中提高自我;注重评价的作用和经验的总结,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提高自身能力,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具体的学习情况。

参考文献:

[1]顾敏芳.初中数学的探究性教学[J].广西教育,2013,7.

[2]张汝新.数学探究性教学的现状与改进建议[D].中学教学参考,2015,4.

[3]明哲.初中数学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4,9.

篇8

高等教育

(1)the effect of the application of video listening texts on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张景京

(3)impact of cultural connotation on word understanding 黄伟

(6)on the schema theory in teaching reading comprehension 徐小靓

(8)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c approach for

polytechnics students whose is not specialized and not major in english

徐硕雁

(10)大学英语课导入部分的互动性及教育性 姜华

(11)英语课堂用语的语用学分析 李鑫 陈盼

(12)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策略 刘娟

(14)合作教学模式在高职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潘丽萍

(15)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状况及对策研究 王静

(17)英语三级考试中的阅读理解题的应试技巧和策略 王国琼

(18)推进项目教学法 构建高职语文与专业课结合的平台 姜静

(19)高校微积分的教学浅析 林喜季

(20)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 邵杰

(22)钢琴曲《彩云追月》音乐分析及演奏处理 张美静

(23)科学发展成人教育的对策探析 俞红梅

(24)关于将雷锋精神融入职业院校班级管理的探索 胡丽芳

(25)浅谈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训课程与实训教学方法改革 李满 刘恩锁

(26)高职院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 李花 孟得华

(27)高等学校建筑学专业的教学改革探讨 陆路 李萍

(29)浅谈现代微生物课程教学的改革与体会 宋兆齐

(31)“丑”之我见 苏敏

(32)高职学院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 王又军

(33)微电影语境短片创作的教与学 吴迎君

(35)大学生毕业论文撰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辛悦

(36)浅议如何做好高校图书馆服务育人工作 颜冬

(37)凝聚班集体向心力 建立和谐大学班级——大学生班长有效管理班级的策略浅探 张旭

(38)参加技能竞赛,提高职业技能水平 张亚东 郑玉娟 孙德刚

(39)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与对策研究 邹静兰

(40)人体工程学在展示中的应用 班乃明

中学教育

(42)大阅读——学生全面发展的营养品 鲍冬梅

(43)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偷懒” 董海英

(44)高中名著阅读教学初探 黄非冰

&

nbsp; (45)语文教学中“关联作文”的实践和思考 蔡登科

(46)作文教学备考策略与技巧 冯华琼

(48)“预习——展示——反馈”教学模式在语文复习课中的应用例谈 褚芳芳

(49)让生活的浪花绽放——浅述体验在作文中的运用 王恒

(50)让“思维”飞一会——浅谈高三语文课堂留白艺术 谭蕾

(51)中学语文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策略 蔡亮

(52)浅谈新课标下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冯军梅

(53)新课标下审美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实施方略 戈静

(54)细节之美——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 高立志

(55)综合性作文题型引导作文教学改革方向 冯兴华

(56)2012年高考作文给教学带来的启示 黎静萍

(57)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措施探讨 高尚武

(58)苏北农村初中学生语文课外阅读的困难和对策 杨孝雷

(59)谈中学生作文由模仿到创新的渐变策略 葛春荣

(60)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指向 刘军

(61)刍议初中语文诗词教学方法 韩志勇

(62)中考文言文节奏划分的解析 马艳

(63)做一个会激趣的老师 李芹

(64)浅析作文教学中学生的地位 马路

(65)初中语文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 刘晓艾

(66)朗读对初中生的作用之我见 孙子东

(67)高中生不良阅读心理及其优化 王美莲

(68)注重教学艺术性,提升初中语文教学成效 王万元

(69)课后练习在初中语文复习中的运用研究 汪东风

(70)“文”和“言”的完美结合 魏杰允

(71)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的角色探微 杨爱玲

(72)巧用多媒体,优化文言文的教与学 杨德东

(73)借助想象、联想,提高教学效益 杨家山

(74)回归高中文言文教学 彰显汉语语言魅力 姚春亭

(75)试论在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应避免的误区 于千

(76)浅谈排比在高考作文写作中的有效应用 张玲

(77)情在不言中——谈初中语文情感教育 赵启云

(78)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赵宗明

(79)作好读书 达到良好的诵读效果 钟冰

(80)初中语文作业设计优化策略 周成平

(81)巧借诗歌三篙力,赢得作文一脉香——浅谈如何在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朱凯

(82)激发学生兴趣,展现文言魅力——初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思路浅探 周成荣

(83)浅谈本土文化与作文资源的结合 朱燕英

&nb

sp; (84)如何让学生喜欢文言文 周云田

(85)读出诗歌情韵来 宗玉波

(86)巧设问题情境,培养创新思维 程长胜

(87)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二次函数综合问题中的运用 贾兴艳

(89)“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初探 张海莺

(90)立体几何教学之我见 曲显明

(91)树立创新教育意识 提高初中数学教学实效 阮秋月

(92)构建和谐的数学学习氛围 高宏军

(93)初中数学期末复习技巧例谈 吴月军

(94)关于初中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多媒体的整合研究 肖云

(95)浅谈初中生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朱秀华

(96)谈影响高中数学成绩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徐晓霞

(97)数学后进生问题的对策思考 仲其龙

(98)农村英语“后进生”产生原因及其转化途径 陈洁

(99)例谈初中英语听力阶梯式教学 陈国强

(100)发挥多媒体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陈连红

(101)高中英语听力教学方法浅析 陈丽

(102)如何提高初中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黄斌

(103)实施任务型教学,创建精彩课堂 李洪英

(104)浅谈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 高锦兰

(105)如何提高初中生英语听力 李义满

(106)浅谈高中英语阅读理解题的答题策略 黄德志

(107)初中英语教学中趣味性教学的研究 李慧

(108)我的学习我做主——谈谈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汤晓蓓

(10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马宜江

(110)浅谈高中英语文化意识的培养与教学 王辉

(111)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 陆洪燕

(112)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许朝银

(113)如何让语法教学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黄斌

(114)九年级英语复习备考策略浅谈 张玲

(115)初中英语教学中新型教学关系的构建策略 王薇薇

(116)新课程教学中政治教师切忌“穿新鞋,走老路” 翟新鲜

(117)浅谈新课程背景下政治教师的教学反思 李铁

(118)高中历史互动式教学方法的探究 齐洋生

(119)浅析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地理教学改革 王永波

(120)初中地理教学中如何突出中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裘建

(121)探求初中地理教学的“三模块教学

” 杨梅

(123)多媒体技术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陈金凉

(124)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有效培养的方法 李云

(125)高三物理复习课之快乐小攻略 李小明

(126)浅谈高中物理教学中如何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王达浩

(127)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傅丽华

(128)生物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开发与培养的策略 任利军

(129)在生物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洪秀玲

(130)浅谈多元化教学模式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有效实施 崔世林

(131)浅谈提高初中生的体育运动能力 钱书江

(132)如何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贯彻“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理念 徐军

(133)初中体育教学中推进学生主动参与的策略研究 许波

(134)高中体育课的准备活动的再认识 杨登轩

(135)浅谈在体育课改中如何提高高中女生的运动兴趣 刘琼

(136)如何解决美术鉴赏课存在的问题 王洪梅

(137)浅谈美术课堂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 杨伟琳

(138)谈肖像素描方法 周游

(139)高中美术教学中实现校本推进策略的研究 黄秋雁

(140)见仁见智各千秋 郭莲

(141)浅谈分层教学理念下的小组合作学习 华翠芹

(142)试论网络环境下家校互动发展的瓶颈及对策 顾建忠

(143)高效集体备课应注意的几个方面 零玉英

(144)论初中信息技术的高效教学 孙祥

(145)班主任的人文管理艺术 张金丹

(147)浅谈新形势下少先队辅导员的工作策略 陈志斌

小学教育

(148)教学中要注重细节 陆文霞

(149)激活创新思维 闪现智慧的火花 白兰花

(150)让学生轻松快乐地写话 郝妍

(151)阅读教学的方法与感悟 贺秀

(152)架设小学生“作文”和“新意”的桥梁 季文修

(153)聚焦“活”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鲍俊武

(154)创新教育在培智语文教学中的尝试 陈远俊

(155)语文美育思想研究 付金风

(156)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姜玉君

(157)浅谈语文教学中小学生语感的培养 王正婧

(158)创新内容,改变形式,不断提高学生日记写作水平 葛希波

(159)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 徐思花

; (160)研究习作教学策略 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华学红

(161)最是书香能致远——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 王素君

(163)农村小学生作文思路拓展的几点思考 李桂芝

(164)电教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应用浅析 李尚海

(165)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 李永明

(166)提高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解题能力之我见 林素霞

(167)浅谈低年级写字教学 刘庆庆

(168)为有源头活水来——小学作文教学初探 马学瑾

(169)小学语文教育对张扬儿童自塑个性的研究 李金跃

(170)互动——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钱瑜

(171)探讨小学生语文基本技能的培养 施淑梅

(172)联系生活实际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 史林艳

(173)书香润泽校园,阅读充盈生命——关于小学阅读指导的几点思考 施彩华

(174)浅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魏志东

(175)浅谈低年级作文教学策略 许东

(176)学以致用为根本 黄红兰

(177)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尝试 杨颖

(178)广开言路 培养低年级学生说话能力 薛玉珍

(179)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 周月侠

(180)如何让阅读教学高效 张小飞

(181)构建以评价为主导的个性化作文教学策略 吴英

(182)挖掘生活源泉 优化作文教学 朱荣梅

(183)优化小学写作教法 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杨志权

(184)走进文本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朱作梅

(185)提高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策略简探 陈士高

(186)智慧应答 成就精彩课堂 孙华峰

(187)用趣味开启小学低年级数学之门 丁平

(188)优化课堂教学让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主人 李伟杰

(189)创新数学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 顾建芳

(190)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基本途径 扈善国

(191)打造小数数学高效课堂刍议 毛志林

(192)培养小学生数学创新意识的教学策略探索 李杰

(193)把握“五度”,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谢怡梅

(194)小学数学教学浅探 孟令巧

(195)浅析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艺术 王玉东

(196)如何培养学生的猜想、验证、拓展能力 严正光

(197)启发式教学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钱永梅

(198)让英语课堂“活“起来 杨丽娟

(199)试论体态语

在小学英语课堂中的应用 蒋蓉蓉

(200)小学英语教学中情感的重要意义 章慧

(201)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探究 殷艳

(202)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朱晨霞

(203)浅谈课堂评价的激发作用 赵宝森

(204)在沟通中寻求和谐——浅谈小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法和技巧 陈永红

(205)向往“至圣”的道德理想境界——由《中庸》的一句话想到的 郑丽芹 冯兆海

(206)整合电子白板技术,搭建信息技术课堂新平台 黄勇

(207)用语言浇灌,以情理育人——谈班主任的语言艺术 李勇

(208)浅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罗晓明

(209)在情境中激感的火花 孙佳

(210)开展游戏教学 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 田原

(211)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的体育创新能力 谢祥斌

(212)浅谈在美术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张美红

(213)试论在体育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意义 张素美

(214)浅谈小学美术作业的评价方式 谢环

(215)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例谈 陆卫

(216)农村小学美术课改十年后的思考 冯素云

(217)多途径提高农村美术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张淑华

(218)浅谈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赵彩凤

(219)爱是一种责任 石云秀

幼儿教育

(220)充分利用农村环境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 王玉春

(221)简谈如何进行刚入园幼儿的教学工作 常媛静

(222)阳光体育 快乐体验 方娅萍

职业教育

(223)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黄喜超

(224)中职语文分层次教学实践总结与反思 程迎春

(225)浅谈如何提高中职生的语文素养 丘素珍

(227)听说读写在小班化语文课堂中运用策略 孙国军

(228)不仅仅是生命活力的颂歌——刘成章《安塞腰鼓》创作风格解读 郝雪琴

(229)中职语文兴趣教学——《雷雨》一文课堂教学的尝试 张峰

(230)比较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例谈 郭菊兰

(232)谈谈中职数学的分层次教学 谭鹏

(233)做好职中毕业生就业指导 实现职业教育社会功能 金霞

(234)浅谈几何形体在素描学习中的作用 金书芳

(235)运用图书馆资源激发职业学校学生的写作 林慧

(237)谈中专生静物素描训练方法 蒋成瑞

(238)?a href=""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陈

畚谋镜闹魈逍约捌湟庖宓纳??杨科

(240)研究性作业在中职计算机教学中的作用 刘芳

(241)浅谈钳工实训安全教育 孙宏林

(242)引发学习兴趣 激发求知动力——幼师地理课堂教学克服学生学习障碍的实践与思考 武洪川

(243)中职电子电工课程有效教学的探究 孙玉锋

(244)职业中专《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与项目教学法 崔涛 燕子连

(245)浅析中职体育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张建伟

(247)小议中职生实际能力的培养策略 张军

教育探讨

(248)《探讨加酶洗衣粉的洗涤效果》教学设计 毕红书

(249)《家》教学设计 李素芳

(250)《人有两个宝》教学设计 潘玉蓉

(251)《学棋》第二课时 汤维克

(252)19.《钱学森》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吴新华

(253)《二氧化碳的功与过》教学设计 翟其君

综合文稿

(255)浅谈怎样做好女工工作 袁金蓉

(256)小组工作在涉外收养儿童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邱文婷 何丽菲

(257)关于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 闫彬

(259)关于成人教育与社区教育相关关系的论述 许云祥

(260)浅谈陶瓷质量检验工作的重要性 曾良焕 郑永泉 陈炎良

(f0003)《读与写》杂志教育教学刊投稿须知 无

篇9

差点教育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差点教育”是由教育部国培专家、吉林省第二实验中学黄宝国副校长根据多年的教育实践经验总结并提出来的。“差点教育”的理念是“尊重差异,研究差点,缩小差距,共享差别”。是教育者通过关注学生个体纵向发展,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反思,最终使学生个体得以自我发展的一种教育理念。把这种教育理念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可以使我们的教学设计能有针对性,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设置不同层次的习题,进行不同层次的评价等,积极地肯定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差别,研究差点,缩小学生之间的差距。

一、教学目标要实现弹性化

教学目标主要是指通过数学教学能够让学生达到什么程度的发展,也就是发展到什么程度的指向性目标。教学目标是我们教学的最原始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终结点,它对教学的实施具有指导性、诱发性和激励、调控的功能。教学目标的弹性化主要表现在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在我们数学课本的例题、练习以及习题中的基本题是要求全体学生都会的内容,但是课本上的灵活运用的以及探究性的题目,仅要求层次高的学生做。我们在教学目标上如果设置一个高度的目标,就不会适合所有的学生。数学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是要求教师在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的前提下,既能达到《数学课程标准》对全体学生的要求,也能让优等生吃饱,使其达到更高层次的要求,把全班学生的教学目标,制定为只保底但上不封顶的目标要求。围绕教学目标的弹性化,我们可以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学习成绩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学习可能性水平,再结合初中阶段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及性格特征,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可将学生依下、中、上分为A、B、C三个层次:A层是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即能在教师和C层同学的帮助下掌握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及部分简单习题;B层是成绩中等的学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练习,在教师的启发下完成习题,积极向C层同学请教;C层是拔尖的优等生,即能掌握课文内容,独立完成习题, 完成教师布置的复习参考题及补充题,可主动帮助和解答A 层、B层的难点,与A层学生结成学习伙伴。然后按照教学目标来开展教学,这样做有利于让学生们都能体验到成功后的乐趣,有利于诱发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促使自我激励措施的产生。

制定弹性的教学目标,就是要让学习程度不同的学生都明确要学什么,要达到什么程度或目标,以及怎样才能达到这种程度或目标。

1.针对学生实际,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A层次学生,在课堂上我尽量做到多关心、多鼓励、多面批、多提问、多板演、多巡视,让他们有足够的理解时间及练习时间,在基本概念以及运算方面都能过关。对于B、C层次学生要加强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在可能的情况下,适时适度地让学生互相讨论、互相启发,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学生配合教师对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一帮一辅导。运用梯度例题、设计变式训练以及一题多解、一例多练等教学方法。例如,在讲解《三角形全等判定(二)》――“角边角”公理的运用时,可以在课本的例一之前加上一道引例。课本的例一是这样的:

已知:点D在AB上,点E在AC上,BE和CD相交于点O,AB=AC,∠B=∠C,求证:BD=CE(如图)。

而加上去的引例是用例一的已知条件(AB=AC,∠B=∠C)和例图的, 只是在解决问题之前, 先求证:ACD≌ABE。

教学中先要求C、B 层次学生解决引例,再通过全等的性质得出:AD=AE,方便例一的引入。A层次的学生可以不提醒运用引例,让他们在求证的过程中,自己通过已有知识摸索出这一思路,然后自己总结出结论。这样处理,可以将课本的例一的难点分化,也可以帮助学生分层次分阶段逐步消化理解教学内容。

2.利用有利于分层教学的投影设备等现代化电教手段。由于分层教学要顾及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仅有的一堂课内教学时间会显得紧张,利用投影设备、幻灯片来显示例题或者习题,可以节省书写黑板所需的时间,使教学过程紧凑。投影可以显示各组不同难度的题目,充分利用投影、幻灯,让它们有效地为各层次学生服务。分层辅导,要让上中下三个层次的学生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针对性地根据学生的情况和教学需要,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不同要求和形式的辅导。

二、练习及作业要像“自选超市”

教师在下课以后布置作业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帮助学生巩固课上所学的知识,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教学中,我们一般会按照中等学生的水平,给全班学生布置一样的作业,这样仅仅对中等生起到促进作用,但是对于优等生就会出现浪费资源的现象,对于后进生也会导致他们因为不会做而出现兴趣下降的现象。不同层次学生布置不同的作业,就能使各层次的学生得以提高,避免学生的抄袭作业现象的发生。教、学、做相结合是最好的教学手段,在作业布置上,设置四类不同类型的作业:针对优等生的拔尖题、针对中等生的提高题、针对学困生的基础题,还有针对个别学生只要求对基础知识的了解。批改作业的时候,要及时鼓励B、C、D 类学生,对于他们完成了较高层次的作业要加倍鼓励加分,对于做错的题目,要面对面的辅导,并再出一部分类似的题目让他们完成,对于A 类学生要求他们按照学习的内容自行设计测试题,并写出答案展示答题思路。这就会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都有“尝试――矫正――再尝试――再提高”的机会,让他们感悟到成功的喜悦,切实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在我们编写课堂小测验时可以做到同卷不同题,同题不同解,同解不同分等方法。

相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在数学教学上要把因材施教落到实处,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力争使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参考文献:

[1]黄宝国.差点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基础教育课程,2014,3(下).

[2]齐德隆.让每一位学生都出彩――黄宝国和他的“差点教育”[J].长春教育,2014,(3).

[3]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的生成与发展[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6).

[4]黄宝国.“差点教育”理念下的中小学生评价[J].中小学教师培训,2013,(5).

[5]黄宝国.差点教育:为每一个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N].吉林日报,2013,4(19).

篇10

 重庆市开县西街中学 罗堂喜

    如何才能有效提高数学教学质量,在中学数学教学实践中,是所有教师思考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数学教学过程中,可能忽视数学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的缺失,易造成学生对数学不感兴趣,加之学习负担重,束缚了学生潜力和智力的发展,因此,我们的教学压力大,我们一方面要传授知识、教授方法,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以及一些生活习惯,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下面我谈谈几点心得:

一、重视养成教育,培养良好的习惯

我对学生提出的最基本的要求是三会:会听讲,会学习,会做作业。我经常告诉学生的一句话是:学习是自己的事,别人无法代替。

会听讲:即做好课前准备,细心倾听老师的讲解,耐心倾听学生的发言,全神贯注,集中精力。

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包括仔细观察,善于总结,独立思考,获取信息,提出问题,不懂就问,合作学习,自我评价等。我用自己的实践经历告诉学生:处处留心皆学问,学了就会有用,因此要求学生经常提醒自己,要向书本学习,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从生活中学习。

会做作业:要求学生先复习再做作业,作业时,思考可能涉及到方法、技巧,并从要求书写规范开始,逐步培养学生会做作业。

二、引导学生学会总结和反思。

对初中学生而言,他们的好奇心特别强,对同学、老师、学校各方面相当好奇,因此,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不容易进入状态,为了转移他们的视线,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每周布置他们进行一次总结或反思(50字以上即可),内容包括本周学习内容,学习重点,已掌握的知识,知识网络结构,还未解决的问题等。这样可以让学生即复习和反思了本周学习的知识,又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之处,并能及时改正,为下周的学习明确了方向,通过总结、反思提醒学生把心思和时间放地学习上。

三、随时与学生交心

“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学生学习,老师教学也不止在课堂上,课余时间,我尽量多地与学生聊天,让他们觉得老师真心与他们交流,为他们的学习担心,让他们心底里感到老师时刻为他们好,即使受惩罚的学生,只要学生喜欢老师,他们就会自觉学习这门学科;也会把他们学习上的困惑,困难及时告诉我,课外交流,让学生放下包袱必无芥蒂,在课堂内、外敢于讲真话、讲实话,说出自己真实体验,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

四、有效教学

在开县第六届骨干教师培训期间,进修校李胜利教师给我们提出了有效教学要回答三个问题:

1、把学生带向哪里

2、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

3、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

把学生带向哪里--教学准备,实际是教学的重心前移,进行课前准备是高效课堂重点。包括调研学习情况,研究教学资源,明确教学目标,我在教学实践中,切实做好各项课前准备。包括研究、“吃透”教材,明确、理解《课标》要求,设计完成知识和技能教学任务,借助教材拓宽知识和技能,通过教学过程的设计,对学生进行智能、非智能因素的培养

如何把学生带向那里—教学实施, 借鉴中感悟,实践中探索,学习中升华,反思中前进。我的课堂教学实施,注重每一个细节,根据学生的“学”来组织进行的。针对性地设置例题和练习,最大限度地使每一个学生在每一堂课上都有不同的收获,而且不同的教学实施过程也产生了不同的教学效果。

如何确信你把学生带向了那里—教学评估,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希望被鼓励,初中生也不例外。表扬是老师对学生一种肯定,是学生成功的一种标志。 “ 好表扬 ” 是每一个学生共同的心理特点。我在教育教学中抓住学生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表扬是可以用点头表示肯定、赞许;用鼓励的话来激励;还可以用师生鼓掌、等形式。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学生,让他们感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更大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实施数学教学 “ 生活化 ” 。

(一)课堂学习问题生活化。

1 、导入生活化,利用课件展示生活中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物和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2 、例题生活化,让学生体验、感受数学。学生从生活实践中 “ 找 ” 数学, “ 想 ” 数学,真切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数学的实用性。

3 、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学生学习数学是 “ 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使数学成为必要的日常生活的工具。 ” 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

(二)课外生活问题数学化。

1 、做一做。指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学会生活。

2 、找一找,培养从数学角度观察生活的意识。